天津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09-23

天津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精选8篇)

1.天津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篇一

附件

天津市烧结砖瓦行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

砖瓦是最基本的建筑墙体材料,其质量、寿命、节能、防水等性能直接关系建筑质量和安全。长期以来,我市烧结砖瓦行业整体布局分散,生产集中度差,装备水平较低,排污耗能多,难以适应建筑现代化和环保治理新要求。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快烧结砖瓦行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原〔2017〕279号)提出的烧结砖瓦行业指导意见和要求,提升我市砖瓦行业产品质量、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推进绿色生产和先进制造,结合我市烧结砖瓦行业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建设质量提高和建筑功能改善等新需求为牵引,以结构优化、治污减排和节约资源为主线,推进协同创新和技术进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目标

进一步优化我市砖瓦产品结构,使品种质量适应建筑工业化和城乡建筑及基础设施发展的新要求。通过综合治理,加快完成

开发并推广适用于砖瓦窑炉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综合治理成套技术和装备,鼓励采用低氮烧成技术,使用清洁燃料。严格控制并强化治理原燃料破碎、干燥焙烧、制备成型等工段无组织排放烟(粉)尘,制砖车间应采用密闭方式,厂区道路应采取硬化措施。对于砖瓦行业污染物排放执行《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9620-2013)、天津市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2/556-2015)等国家和我市相关环保标准,安装污染物在线监控系统并与监管部门联网,主动披露污染物排放信息。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严格按证排放污染物,禁止无证排污。2018-2020年,我市烧结砖瓦窑(不含天然气为燃料的)在采暖季实施错峰生产。

(五)完善安全制度标准,提高职业健康水平

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提升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完善配料、成型、烧成、仓储等工序安全防护措施。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实现安全管理从事后查处向预警预防转变。进一步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定期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为劳动者配备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防治常见职业病。

(六)加强行业自律,鼓励自我声明承诺

引导行业加强自律,积极推进行业诚信信用评价体系,增强企业社会责任,自觉维护市场秩序,抵制假冒伪劣产品,防止不正当竞争。鼓励企业发布质量自我声明承诺,编制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挥诚信体系示范引领作用。

2.天津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篇二

3月19日, CCBN2013第七届数字电视中国峰会及政策宣贯会正式举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 高技术产业司司长綦成元出席并致辞。

围绕着上述话题, 綦成元司长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概括性认为, 当前正处于数字化媒体发展的关键阶段,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快速兴起, 充分运用先进技术, 发展数字电视产业, 既是推动我国庞大的电视工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也是推进三网融合的需求, 更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需要, 对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刊记者:自从1999年我国数字电视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领导小组成立以来, 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一直高度重视数字电视产业发展, 十余年后的今天, 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都取得了哪些成绩?

綦成元:通过十余年的时间, 在国家发改委与科技部、工信部、广电总局、国家标准委以及外交部、商务部、工程院等部门的联合推进下, 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一是在政策标准制订方面。我国颁布实施了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 (GB20600-2006, 以下简称“DTMB标准”) 及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国办发[2008]1号) , 该标准已成为全球第四个地面数字电视国际标准, DTMB标准的国内配套标准体系在不断完善。

二是在产业链构建方面。我国数字电视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已建立了涵盖核心芯片、发射机以及多种形态终端等在内的完善的数字电视产业链。三是在网络覆盖方面。全国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进一步拓展, 在广电总局领导下, 335个大中城完成了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系统建设任务, 北京、上海等32个城市建设了第2个地面数字电视发射频道系统, 宁夏、江苏、云南、重庆等地建设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四是在海外推广方面。DTMB标准海外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系列重大突破, 柬埔寨、老挝、古巴等国家先后采用DTMB标准, 我国有关企业在二十多个亚非拉国家开展DTMB标准海外推广应用。

五是在支撑平台方面。上海、北京、深圳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 组建完成, 2009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组建方案后, 3家单位均成立了法人实体, 积极开展工作, 充分体现了数字电视领域国家队的作用。

六是在后续技术研发方面。新一代数字电视关键技术及标准体系研究工作全面启动, 科技部在2012年国家863计划中设立了“新一代数字电视关键技术研究及验证”主题项目, 我国相关单位将在第一代数字电视标准基础上, 提出完整的数字电视全链路演进技术方案。

本刊记者: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从政府层面看, 下一步对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工作有何新的要求?

綦成元:近两年来, 国务院有关决定和规划, 对推动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实现广播电视模数转换、深入推进三网融合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指出, 要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我国数字电视发展面临重大机遇, 未来要进一步加强DTMB标准国内应用和海外推广工作, 争取获得更大发展。在地面数字电视信道传输领域, 要研究发展新一代广播技术。此外, 智能电视的发展对我国电视工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这些问题和挑战, 均需要政府、产业、运营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 共同研究解决, 携手推动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本刊记者:2012年底, 广电总局正式发布我国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建设的总体规划, 明确覆盖网总体方案、分步建设时间表及实施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全面转换具体安排。此后,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正式发布《关于普及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的实施意见》, 明确接收机标配规格、技术参数及标配实施具体时间表。这两个文件的出台为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针对我国数字电视未来的产业发展之路, 您有哪些建议?

綦成元:近几年, 我国数字电视行业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均在有序展开, 面对新的形势, 我认为下一步工作应从以下五个方面予以推进:

一是继续高度重视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深化相关技术标准在国内的广泛应用, 加快国内覆盖网建设, 积极推动更广泛的海外应用, 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国标实施的政策宣贯。实施我国广播电视由模拟向数字全面转换,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量大, 需要各部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 进一步研究转换的实施细则, 加强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是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各单位要加强沟通协作, 根据我国目前东西部差异、城乡差异比较显著的特点, 分层分类探索更加贴近用户真实需求的国标应用新模式。要加快地面数字电视与卫星数字电视的协同发展。

四是加快推动智能电视发展。要评估我国智能电视发展的现状, 系统研究智能电视发展战略, 加强顶层设计, 聚集运营、科研、制造各方面力量, 努力完善薄弱环节。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 篇三

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内在支撑弹性空间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且具备物质基础雄厚、市场需求巨大、区域发展空间广阔、生产要素质量提升、宏观调控经验丰富五方面的有利条件,中国经济完全有能力运行在合理的区间,未来发展的前景良好。所以说,中国经济绝对不会“硬着陆”。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明波

供给侧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通过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和扩大增加中高端供给的“加减法”,将保持经济结构调整的平衡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系统发力,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实施“标准化+”战略,提高产品标准与国际接轨,通过“对路”供给引导消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只有通过创新为消费者提供“对路”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才能为可持续健康发展赢得“出路”。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现在一部分行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去产能则有利于解决目前的通缩问题,解决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企业大面积亏损的问题。去产能对宏观经济也是扩张性的效应。当需求基本触底之后,从供给侧来看,相关效益指标也会转好,这样中国经济基本上就能成功触底。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

中国现在要进行结构调整,必然有一些过剩部门需要重组,但2016年的总趋势是稳中有进、稳中看好的。中国经济正处在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换时期,从世界范围看,当一个国家逐步走向后工业化时,产值增长都不会那么快,经济增长率都会出现下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

4.天津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篇四

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的通知

各市发展改革委、各有关县发展改革局(委),省直、中直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在资源、环境、节能减排和生物产业发展等领域建设若干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我委拟组织在近期申报该专项项目,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设重点

(一)资源、环境与节能减排

1、工业节水与废水资源化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及回用、锅炉水处理动态模拟、水处理工程智能化控制等试验平台,开发水处理化学品、关键设备的制造和工程应用技术,开展重要产品和关键技术的标准研究,提高化工、石化、钢铁等重点耗水行业工业用水利用率和实现工业废水资源化。

2、环境光学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环境光学立体监测技术、环境大气模拟试验、环境光学光谱数据库等研发平台,开展环境光学监测关键技术、设备和相关标准、方法研究,满足国家对环境污染、生态要素、突发环境事故进行远程、自动和实时监测等的需求。

3、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清洁过程技术、制革生物技术、废水生物强化处理和中水回用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试验平台,突破关键化工和生化材料的制备、制革专用酶制剂产生菌的筛选和培育等关键技术,解决制革产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环境污染、资源利用率低等瓶颈问题。

4、钢铁制造流程优化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可循环钢铁制造流程动态分析、评估和系统优化技术平台,以及精准设计、高效运行、节能减排和优化控制技术的工程化试验环境,开发钢铁生产全流程物流平衡和优化、全流程排放物分析和减排等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为提高钢铁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污染排放提供技术支撑,解决钢铁行业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重等突出问题。

5、先进涂镀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连续涂镀、功能化涂层、涂镀技术检测等试验平台,开发连续镀锌、连续涂层、清洁生产等钢铁材料先进涂镀关键共性技术,研制涂镀层生产线核心关键装备,形成涂镀钢材的回收和循环使用规范,提高钢材的使用寿命和利用效率,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减轻环境负荷压力。

6、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甲醇制烯烃催化技术研究和中间放大试验平台,开展过程模拟和优化研究,研究烯烃分离新技术、新的原料净化技术、生成水的处理技术和回用技术等,开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成套技术,满足我国煤代石油战略的重大需求。

7、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煤间接液化催化剂、工艺过程模拟与优化、关键设备开发、煤液化产品开发与深加工技术的试验平台,开展煤

— 2 — 间接液化制油技术、产品开发与深加工技术、油电化联产系统集成与设计技术,以及煤间接液化催化剂、合成反应器等关键设备的研发,为我国煤间接液化制油百万吨级示范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8、煤炭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煤直接液化工艺开发试验平台、催化剂工程化研究平台等,开展煤直接液化过程中煤浆制备、煤液化反应、液化残渣分离和利用、循环溶剂制备、液化油品提质加工、高效煤直接液化催化剂合成及连续制备等关键技术,以及煤直接液化反应器、专用泵阀等核心技术装备等研发,为我国煤直接液化百万吨级示范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9、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煤矿深井建设所需的冻结、注浆、钻井及矿井降温等综合研究试验系统,开展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深井建设核心技术研发,掌握冲积层厚600-800米、井筒深度850-1200米的深井特殊凿井以及矿井降温等关键技术,提升我国煤炭资源的保障能力。

10、煤矿采掘机械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采掘装备特种机械性能综合试验平台、煤矿机械材料试验平台、采掘装备特种电气性能试验平台、强力液压支架实验台,突破制约我国大型高效煤炭采掘机械发展的技术瓶颈,为我国煤炭高效安全采掘提供装备保障。

11、油气管道输送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油气管道工艺设计、材料、焊接、防腐等核心技术研发平台,开展油气管道安全预警、监测、裂纹检测、泄露检测等技术研发,开发管道裂纹检测和管道沿线地质灾害自

— 3 — 动监测设备,满足我国天然油气骨架管网建设和管道安全管理的需要。

12、海洋石油勘探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海上高精度地震技术及海上可控源电磁勘探技术的研发试验平台,研究开发具有针对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地球物理数据分析及配套应用分析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油气资源勘探装备与技术,满足我国近海复杂油气藏勘探和开发深水油气资源的需求。

13、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钻井完井工艺、钻井机械装备、井下测量控制仪器、井下增压和井下循环全过程模拟试验平台,开展油气钻井新技术、新产品及重大装备的试验验证和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满足我国复杂地质条件下高效、安全、清洁勘探油气的技术需求。

14、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井下工具模拟试验、高压管道流动评价系统、裂缝评价系统、裂缝监测、压裂液在裂缝中的动态携砂性能等试验平台,开展水平井井下作业及压裂改造,C02泡沫压裂、C02干法加砂压裂,泡沫压裂液模拟评价、泡沫钻井液等流体性能评价及水平井筒沉砂规律试验等,促进我国陆上低渗油气藏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

(二)生物产业发展

1、基因工程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基因工程疫苗构建、表达、评价等研发设施,开展疫苗抗原基因筛选和改造技术,基因转移、表达及其调控技术,疫苗菌毒种构建技术,新型DNA疫苗和RNA复制子疫苗

— 4 — 技术等研发,加快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速度,提高产品的效果和安全性,满足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的需要。

2、免疫诊断试剂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重组抗原及单克隆抗体工程化平台,优化免疫诊断试剂 关键原料的表达、纯化、保存条件和体系,开发通用高效的抗原、抗体的酶标记和荧光标记技术,实现诊断试剂生产中关键原材料的国产化率达到50%,提高我国免疫试剂的质量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生物制药新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高表达哺乳动物细胞株构建、细胞系的驯化与克隆筛选、无血清细胞培养基配制与优化、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工艺优化等研发实验平台,开发可适用于表达不同产物的动物细胞系,形成从细胞株构建、细胞系驯化、筛选到大规模生物反应器培养的整套工艺技术,使重组细胞表达水平达到50皮克/细胞/天,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4、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成药基因和成药蛋白质筛选、鉴定、验证、中试规模制备的技术平台,开展系统性的药理药效、毒理研究,为生物制药企业提供生物制药新的候选基因和候选蛋白质,满足生物制药开发的源头创新的需要,为新基因工程药物及基因治疗的产业化提供基础,形成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辐射中心。

5、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设中药标准品和对照品生产技术、中药标准综合评价技术、有毒有害物质脱除技术等平台,开展中药材、饮片、提取物、中成药质量控制技术和标准研究,满足解决我国中

— 5 — 药产业急需解决的标准和质量控制关键技术问题的需要。

6、濒危药材繁育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濒危药材快速繁育、大规模移栽、标准化良种的药材种苗繁育、高原药材、沙生药材野生抚育试验平台,开展濒危药材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中规模化移栽技术,标准化、模化、集约化的种苗繁育技术,濒危药材野生抚育生态型生产技术研发,保护濒危药材资源,促进中药产业持续发展。

7、作物分子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新基因发掘、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分子育种等研发设施,开发重要性状基因的实用分子标记,改良分子标记检测技术,提高规模化应用水平,构建高效的分子育种技术体系,提高育种效率,突破规模化发掘种质资源中优异基因的技术瓶颈,实现多目标重要性状的定向改良,提高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育种效率。

8、作物细胞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染色体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分子细胞工程技术、单倍体工程技术等研发设施,开展植物体细胞和配子细胞培养高频率再生及无性系变异技术、远缘体细胞融合技术、细胞定向突变筛选技术、染色体工程诱导异源染色体易位及其快速识别技术等研究,培育优质、抗逆、抗病的育种新材料,满足主要园艺作物新品种培育的需求。

9、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基于分子水平的林木种质研发平台,开展林木速生、木材形成、高抗等功能基因的快速发现和鉴定技术,高效多基因转化技术,高密度、高精度遗传图谱构建关键技术,困难树种再生体系及针叶树的体胚转化系统,林木新种质性

— 6 — 状快速鉴定技术等研究,提高我国林木育种水平,满足工业用材林及生物质能源林建设的需求。

10、动物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动物遗传基因资源发掘评价、分子育种、繁殖技术等研发平台,开展优异基因资源大规模发掘和有效利用技术,经济性状新型分子标记开发和辅助育种技术,胚胎规模化生产技术,体细胞克隆技术,优质、抗病、特色转基因畜禽育种技术等研发,满足我国畜禽和特色经济动物养殖的需求。

11、现代酶工程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工业化发酵控制技术、低成本分离技术、先进的发酵废液后处理技术研发平台,开展工业酶发现、改造、规模化表达、制剂制备等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制定和完善相关行业的酶制剂技术标准,加快酶制剂产业的发展,促进其在能源、饲料、食品、环境、医药等工业领域的应用。

12、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和非木质资源绿色合成工程化研发平台,重点突破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定向制备燃气、合成气,生物质液化制备生物基化学品,生物质化学改性及树脂化技术,非木质生物质资源绿色高效转化合成生物基材料等工程化关键技术,为我国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有效支撑。

13、动物用生物制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围绕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建立动物用生物制品技术的系统集成和工程化验证平台,加强动物疫苗、诊断制剂、血清等生物制品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重点

— 7 — 解决典型毒株分离、疫苗免疫接种控制、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等生产技术和工艺难题,发展新型分子检测技术,构建相应的质量标准体系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动物用生物制品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

14、作物转基因育种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针对棉花等主要经济作物,建立功能基因挖掘、克隆与验证,分子改良,转基因作物生产关键技术集成,转基因经济作物品种工程化验证等研发平台,开展主要经济作物重要性状基因的大规模挖掘、克隆与快速功能验证技术,重要性状的高效分子育种与聚合技术等研发,为提高我国主要经济作物育种效率,培育优质、多抗新品种提供技术支撑。

15、生物饲料开发与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建立生物提取、生物化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试验设施,以及生物饲料评价与应用技术等研发平台,开展免疫增强剂等天然活性物质的高效提取、分离、纯化,畜产品品质改良剂等功能性饲料的定向合成和高选择性合成,利用基因工程对天然蛋白质的基因进行改造,提高生物饲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6、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针对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重大传染性疾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等,重点突破抗体药物发展的技术瓶颈,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组抗体药物,开发高效低成本的工业化纯化工艺,特别是连续灌流和流加培养产业化工艺,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源化及全人抗体筛选技术及评价体系,形成从抗体筛选评价到生产的完整体系,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

17、医用植入器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针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重点突破新型医用植入器械和人工器官的技术瓶颈,开发医用植入体表面生物活化和抗凝血改性的上程化技术、植入器械及人工器官的精密加工技术、动物源植入器械和人工器官抗钙化及去免疫原性技术,建立相应的工程化验证环境和产品技术标准体系,构建我国新型医用器械产业链,不断满足人民对生命健康日益增长的需要。

二、具体要求

(一)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52号)、《国家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令54号)、《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43号)的要求,组织开展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和申报工作。申请核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应提出工程中心申请报告;申请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应直接编制资金申请报告。

(二)各有关部门应协调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环保、土地、规划等相关建设条件,对申请报告及相关附件(如银行贷款承诺、自有资金证明、生产许可文件等)进行认真核实,并负责对其真实性予以确认。

(三)请各有关部门对拟申报项目备案后,于2007年11月20日前,将审查合格的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一式五份报送我委;于2007年12月20日前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申请报告一式五份报送我委。同时提供电子文本、项目简介和有关附件等材料。

我委将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申报。

— 9 — 特此通知。

联 系 人:董殿起、唐伟 联系电话:86893453、86892818 该通知的电子文本及国家相关文件(附: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提纲)我们已放在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网页上,请你们下载。网址为: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5.海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篇五

海发改„2009‟124号 签发人:刘伯正

徐永全

2009年海淀区循环经济发展

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一、依据

(一)《海淀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2009年行动计划》(海政办发„2009‟17号);

(二)《海淀区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海行规发„2009‟20号)。

二、支持范围

(一)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高效清洁利用及能量梯级利用技术的应用

1.节能技术推广应用项目,重点支持钢铁企业低热值煤气发电技术、蓄热式燃烧技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废弃燃气发电技术、蒸汽余压、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技术、输配电系统优化技术、能源系统管理、优化与控制技术、节能监测技术、节能量检测与节能效果确认技术的推广应用。2.建筑节能技术应用项目,重点支持高泵热泵技术、蓄冷蓄热技术、热电冷三联供技术、新型节能建材、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大型公建节能诊断与改造项目。

3.供热(冷)系统节能技术推广应用项目,重点支持供热(冷)系统管网和用户热计量系统改造示范应用。

4.煤、天然气、石油高效洁净燃烧技术推广应用项目。

(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1.太阳能高效利用综合技术示范应用项目, 重点支持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推广应用。

2.生物质能应用推广项目,重点支持生物质发电关键技术及发电原料预处理技术、生物质固体燃料致密加工成型技术、生物质固体燃料高效燃烧技术、生物质气化和液化技术、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生产技术、大中型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推广应用。

3.高温地热能发电和地热能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应用。4.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重点支持新型动力电池(组)、高性能电池(组)、燃料电池、热电转换技术推广应用。

5.核能、氢能技术应用。6.风能技术应用。

(三)污染物减排控制技术应用

1.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推广应用,重点支持煤燃烧污染防治技术、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工业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防治技术、局部环境空气质量提高与污染防治技术、其他重污染行业空气污染防治技术推广应用项目。

2.环境监测技术,重点支持在线连续自动监测技术、应急监 2 测技术、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应用。

3.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技术应用。

(四)水污染治理技术应用

重点支持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城市和工业节水和废水资源化技术、面源水污染的控制技术、雨水、海水、苦咸水利用技术、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推广应用。

(五)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

支持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处臵技术应用,工业、农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综合利用,有机固体废物的处理和资源化技术推广应用,支持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项目、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六)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技术应用

支持重点行业污染减排和“零排放”关键技术、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清洁生产关键技术推广应用,支持绿色制造关键技术推广应用。

(七)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应用

重点支持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的采矿、选矿技术,共、伴生矿产的分选提取技术,极低品位资源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八)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应用 1.微电子等行业间开展生态设计、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应用。2.现有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延长工业生态链、补充产业链、实现资源消耗最小化和零排放项目。

(九)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

园区内基础设施共享、企业间副产物交换、能量梯级利用和 3 废物废水逐级利用、能效与水循环一体化、节能节水耦合(关联)技术应用项目。

(十)区政府确定支持的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其他领域 1.重点工程项目,主要包括: 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建设项目;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海淀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行动计划中确定的工程项目;区政府确定的由本专项资金承担的其他项目。

2.循环经济建设相关工作,主要包括:

节能服务平台建设,包括开展能源审计、监测、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等;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包括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的退出等;清洁生产审核;节约型小区、循环型园区建设;国家和北京市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奖励;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奖励。

3.对国家和市发改委支持的循环经济和环保领域重点项目给予配套资金支持。

三、申报条件

申报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企业单位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核算且工商注册及税务登记均在海淀区,依法经营纳税;经营业绩良好,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提供具有资质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近两年财务、审计、评估等相关报告以及税务部门出具的企业近两年完税证明,或企业全年完税税票复印件。

(二)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区居委会、村委会须位于海淀区行政区域内,能耗统计纳入我区范围。

四、申报程序

(一)网上填报申报单位及项目信息,提交进行项目名称预审核。

项目申报首先进入海淀区专项资金网上申报统一入口(可从区政府网站点击专项资金申报链接进入,也可点击http://61.49.38.1/wssp/zxzj/index.jsp直接进入),查看专项申报指南。如确定进行专项申报(已是“海淀区人民政府行政办事中心”用户,可直接登录,否则请新注册用户),点击专项资金名称,网络登录后,浏览事项说明,按要求在线填报并提交单位和项目相关信息。

提交成功后,请点击左侧菜单的“在办事项”,查看“事项当前状态”,预审通过后,打印《海淀区专项资金申报项目预审通过通知单》,作为申请材料之一(附在首页),会同本指南要求的其它申请材料装订成册。

(二)申报单位将申报材料(纸质和电子版各一份)报送区发改委。

(三)区发改委、财政局通过采用部门联审、专业机构评估等方式对项目的先进性、经营状况和项目扶持的必要性、合理性进行审议,明确对项目的扶持方式、扶持金额和期限。

(四)评审通过的项目,经网上公示无异议后,由区财政局按有关规定进行资金拨付。

五、提交材料

(一)企业单位

1.海淀区专项资金申报项目预审通过通知单;

2.填写完整的海淀区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表(见附件);

3.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包括:

申报单位基本情况、项目简介、产品和关键技术应用的可行性、主要内容和目标、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申请资助的资金额度及方式、项目人员情况及技术来源、项目实施进度计划、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4.申报单位近两年财务报表、申报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证书、税务登记证(企业)及法人代表身份证明复印件;

5.国家级、市级、区级有关批文、证书或项目合同; 6.其他相关材料(如新产品证书、行业专家意见、生产许可证、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专利证书等)。

(二)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区居委会、村委会 1.海淀区专项资金申报项目预审通过通知单;

2.填写完整的海淀区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表; 3.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包括:

申报单位基本情况、项目简介、产品和关键技术应用的可行性、主要内容和目标、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申请资助的资金额度及方式、项目人员情况及技术来源、项目实施进度计划、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4.申报单位法人证书及法人代表身份证明复印件。

六、受理时间、受理单位及联系方式

(一)申报及受理时间

本专项采用滚动申报、集中评审的方式。

(二)受理单位及联系方式

受理单位:海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资源科

联 系 人:张荣举

刘波

联系电话:88494358 88497226

箱:huanzike@163.com

联系地址:海淀招商大厦东811室

办公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8:30—11:30,下午13:30—17:00

六、其他事项

(一)项目申报材料不予退回;

(二)未尽事宜请参照《管理办法》中相关条款执行;

(三)区发改委对本申报指南拥有最终解释权。

附件:海淀区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文本

二〇〇九年五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循环经济△ 专项资金 申报指南

6.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作总结 篇六

一、认真开展好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二、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编制好天水市国民经济和发展规划,是我委重要工作职能,编制“十一五”规划是我委xx年重要工作任务之一,根据全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安排,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我委集中全委力量抓好规划编制工作。一是搞好调研。由市政府任伯年副市长带队,委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参加,深入到五县两区及市直主要部门,对“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原则、面临的环境和全市“十一五”期间发展的目标、主要措施以及实现奋斗目标存在的主要困难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十一五”规划前期调研的8个课题报告先后进行了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组织规划专家组对修改后的课题逐个进行了评审,根据评审意见对规划进行了反复修改,为编制规划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在《天水日报》上开辟专栏,将“十一五”规划8个重大课题研究成果逐一进行刊登,课题涉及全市农业、工业、城镇化建设、市场建设、资源、环境、文化、社会事业和投资等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宣传,让全市人民了解并参与到“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中来,使规划编制能集中更广泛的群众智慧,从而更符合我市市情,同时体现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公开性和公众参与性特色。三是认真组织编写。对规划编写的主要人员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学习培训,在充分提高规划编制人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的基础上,先后完成了《天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大纲》(提纲)和《天水市“十一五”规划纲要要点》的.编写工作,提出了《天水市“十一五”专项规划指导意见》,对全市18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并征求市直各部门、县区和专家咨询组成员意见,认真听取合理化建议,修改形成了《天水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总体构想》(讨论稿),先后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扩大)做了专题汇报,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队,市发改委主任、副主任和各科科长参加到省发改委进行了专题汇报,对“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衔接。之后,由市委办、政府办组织召开了市人大、政协、老干部、科技等各个领域代表参加的“十一五”规划座谈会,我委认真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对《规划总体构想》进行了反复补充完善。为了使《规划总体构想》更加符合实际,体现民意,我委将《规划总体构想》刊登在发改委网站上,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使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向公共参与、民主决策、专家论证、科学决策的方向迈进。

三、竭尽全力抓好项目工作

xx年,我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以全省白银“发展抓项目”现场会为契机,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立足我市基本情况,立足于抓大项目、抓对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重大影响的项目,竭尽全力争取各类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协调各方力量抓好全市重点项目建设,项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进一步完善项目库建设

7.天津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篇七

记者:全面推进“信用辽宁”建设要完善征信平台,那么征信平台的建设都涉及哪些方面?对于推进“信用辽宁”建设的意义何在?

胡建阳: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社会信用体系是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它以有关的信用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信用专业机构为主体,以合法有效的信用信息为基础,以解决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为目的,使守信者受到鼓励,失信者付出代价,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效率。因此,我省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首先从信用信息征集工作入手,通过搭建全省信用信息征集平台,在同业征信的基础上,建立立体开放的联合征信服务体系,实现政府、企业、个人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并促进我省与全国其他省、市(区)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专业化和规范化的信用信息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目前,我省征信平台建设总体分为两大类,一方面是金融类征信平台,即中国人民银行建设的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另一方面是辽宁省信用数据交换平台(非金融类信用信息征集平台),即我省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收集、整理、保存与履行职责相关的信用信息。

征信平台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公共事业单位、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数据对全社会开放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最基本条件。信用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与能源、材料资源同等重要,在经济社会资源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的一项重点要素。加快我省征信体系建设,实现信用数据的交换与共享,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增强我省综合实力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不仅有利于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有利于降低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发展、扩大社会消费、防范金融风险,更有利于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可以更好地吸引国内外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汇聚辽宁,对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构建和谐辽宁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记者:目前我省征信平台建设已经进展到什么程度?

胡建阳:全省金融类信用信息征集使用情况。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筹建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并于2006年建成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其信息与服务网络覆盖全国所有金融机构,已经为1550万户企业(其中有信贷关系的730万户)和6.59亿自然人(其中有信贷关系的1.68亿人)建立了统一的信用档案。

截至2009年底,该系统共征集辽宁省29万户借款企业和2600万人(其中借款人760万人)的信用信息,部分住房公积金、社保、质检、环保、公安、法院、税务、交通征稽、担保代偿等部门或行业信用信息已经纳入人民银行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同时,辽宁信贷征信系统已经成为省内金融机构贷款管理、信用卡审批等业务的必备工具,有效地促进信贷业务创新和防范了信贷风险。在此基础上,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各级分支机构向各级政府部门、各类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信用报告查询、关联企业风险分析、行业风险监测等征信服务。

全省非金融类信用信息征集使用情况。截至2009年底,省信用数据交换平台(省信息中心)实现了省内26个行业、14个城市之间的网络连接、数据传输和信用信息共享,初步完成了非金融类信用信息的联合征集。目前,已征集了全省工商注册的40万户企业、101万户个体工商户,民政系统注册的近2万户民办非企业和社会团体,2148家司法机构,73所高校及学生信息以及省内1370万人的个人信用信息,涉及4529万条,共计42亿笔信用信息数据,随着系统的不断完善,非金融类信用信息征集范围及内容还将逐步扩大。信用辽宁网站已于2007年开通,并可对省内企业进行非金融类信用信息查询。预计在2010年出台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发布使用管理办法后,可实现对省内个人信用信息的查询。为了进一步完善全省信用数据交换平台建设,从2010年起省本级专门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全省征信平台建设资金补助,扶持和引导全省社会信用体系行业的加快发展。

全省两类信用信息整合和共享问题。要想建立真正的社会信用体系必须实现金融类和非金融类信用信息整合与共享。这是一个共识,但还要做很多工作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多年来,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始终站在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以加大金融不断为改善和提高辽宁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而努力工作。2010年,省信用办将会同人民银行沈阳分行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协助省政府金融办开展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清理调查工作,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二是对恶意逃废债务及长期拖欠银行贷款的企业和个人记入失信“黑名单”向社会公示,建立逃废债企业和个人信息共享制度和联合惩戒机制,有效化解金融风险;三是在重点建设工程领域招标投标领域内推行企业信用报告制度,届时信用报告的信用数据主要来自人民银行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和省信用数据交换平台(省信息中心);四是研究推动省信用数据交换平台与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的有效对接,实现我省金融与非金融类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记者:政府报告中还提到了要推进信用报告制度,请胡主任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胡建阳: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辽宁省全面推动“信用辽宁”建设工作方案》(辽委办发[2009]54号)精神,根据《辽宁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发布使用办法》(省政府第220号令)有关规定,经过认真调研和借鉴兄弟省区做法,省信用办起草了《关于在全省重点建设工程招标投标领域应用企业信用报告的通知》,并编制了《辽宁省企业信用评价指导性标准》《辽宁省企业信用报告格式文本》,拟从2010年2季度起,率先在招标投标领域推行企业信用报告制度。

重点建设工程招标投标领域应用企业信用报告具有重要意义。规范招标投标活动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措施。当前,由于信用缺失,招标投标活动中还存在弄虚作假、伪造业绩、串通投标等问题。全省重点建设工程招标投标领域推行企业信用报告制度,有利于预防和遏制腐败,维护公平竞争的招标投标市场秩序,是加强招标投标领域信用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业的有效举措。推行企业信用报告制度是一项开拓创新工作,涉及面广、协调量大。各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要站在建设“信用辽宁”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协同配合。

记者:在集中整治清理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和债务,进而解决政府自身失信问题方面,我省目前进展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实质成果?

8.天津滨海新区:深化改革促发展 篇八

天津保税区投资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投资服务中心提出“应进必进、能减皆减、该优则优”思路,为完善企业“绿色通道”,实行了行政审批24小时服务,成立了代办中心,建立“一口受理”服务模式,促进服务效能的提升。

这一改革是滨海新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个具体体现。滨海新区行政区建立4年来,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破题转变政府职能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先后承接了天津市下放200多项审批事项,率先建立“新区事新区办”的机制,率先推行行政审批职能归并,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磨破嘴、跑断腿”的现象不复存在。经过几年探索完善,新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已由政府刚成立时的“一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发展到现在的“一口式”服务,平均办结时限由8.75天压缩到5.74天,提速34.4%,滨海新区已成为天津市审批效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改革集聚的能量、积累的经验,是滨海新区乘势而上的坚实基石。站在新起点,梳理新区改革路径,更加清晰地看到,是改革的“红利”,使滨海新区呈现出改革发展新景象。

破题行政审批改革

滨海新区行政区建立伊始,就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破题服务型效能型政府建设。

2009年底,滨海新区成功地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用改革打破发展瓶颈,再造开发开放新优势,成为新区新阶段的用力方向。

前不久,天津市召开深化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动员大会,拉开了深化改革的大幕。这轮改革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按照大部制、扁平化、强基层的思路,构建行政区统领、功能区支撑、街镇整合提升的管理体制架构。在新区层面,实行大部制管理。在街镇层面,按照“大街镇”发展思路,赋予街镇更多的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在功能区层面,设立工委、管委会,精简内设机构,下放管理权限,充实社会管理职能。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释放创造力、激发市场活力,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构筑体制机制优势

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使新区的统筹能力增强,区域开发中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在改革中消解。新体制新机制使割据变成合力,合力创造奇迹。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以综合配套改革为动力,以新体制创新开发建设模式。滨海新区以规划为龙头,产业布局得以重塑,东港口、西高新、南化工、北旅游、中服务的产业格局形成;以项目为抓手,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成为现实。边基础设施建设,边招商引资、边项目落地、边完善配套服务的协同作战,使盐田滩涂上快速崛起了一批功能区。产业结构动态调整,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滨海新区8大优势支柱产业形成。经济总量以每年跨千亿台阶的速度跃升,3年实现翻番。

几年来,滨海新区的改革有序推进,民生工程普惠百姓,实现了开发建设由局部向整体拓展,深化改革由经济层面向各个领域延伸。2013年全区经济总量预计突破8000亿元,连续四年突破四个千亿台阶,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激发活力

滨海新区在改革中起步,也在改革中跨越发展。

伴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热潮,八方人流汇聚新区,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目前新区248万人口中,流动人口过半。这为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提出了新课题。滨海新区从改革入手,以满足新期待为目标,实现了社会事业大发展。

以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和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为目标,滨海新区把公共服务改革列入综合配套改革,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滨海模式。创建蓝白领公寓、建设者之家、企业定制商品房,对外来人口实行集宿式社区化管理。把外来建设者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在外来人口住房、子女教育、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提供同城化待遇。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持续增长的促进机制以及保障机制,积极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积极探索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体制机制;鼓励海内外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进入新区;改革投融资体制,以政府有限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投入新区社会事业。目前,中外合作医疗机构在新区开诊,海外优质医疗资源进入社区办服务站,直接服务新区百姓;中外合作的大学、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引入新区的速度正在加快。

社会管理的改革创新,目标是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滨海新区建立了“五位一体、四级网络、三调联动”的综治信访工作体系,健全了网格化社会服务体系,推广了社区“两委一站一会”组织模式,形成了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经验。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镇,难事不出新区”。“平安新区”得到广泛认同。

综合配套改革也推动着滨海新区社会事业的跨越发展。未来三到五年,滨海新区将以改革的举措,建成总规模300亿元的159项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民生工程项目,使区域社会事业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县委书记宣传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浅谈以有效的朗读促语文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