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评价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用13篇)
1.作文教学评价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一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匆匆忙忙又一年,平心静气坐下来反思一年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着时有不少的收获。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课堂教学,走进教师的心。
我们怎样教好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让我有了更深的了解。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走“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在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如:在教学年、月、日时,让学生用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来描述一下多长时间为一年、一月、一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48个星期大约为一年、365天或366天为一年、12个月为一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为一年、24个节气为一年„„.大约4个星期为一个月、30天或31天或28、29天为一个月„„钟表上时针走2圈为一日、从今天的晚上12点到明天晚上的12点为一日、24时为一日„„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
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撰写教案,定搞。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度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我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学到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们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引一个三年级评语例子:“这几天我们学习了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汤旭辉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较远的路程,知道如何推测、估计较远的距离,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随机教研的话题,新老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班里抓单元验收的段段清,并跟踪五名好、差生进行调查。为了使新课程标准落实进一步落实,引到老师走进新课程,抛砖引玉,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及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体现,分了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统计与概率四个领域来命题,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优化笔试题目的设计,设计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试题,设计开发性试题,设计生活化的数学试题,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并对本班前后5名学生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四、存在问题是:
学生既有序合作又能立刻分散学习,这方面要训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2.作文教学评价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二
一、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长期以来, 受应试教育、“精英”教育的影响, 农村文化和学术研究氛围不浓, 数学教学信息闭塞, 造成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思想观念没有及时更新, 没有形成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 评价学生的范围内容、方式方法、体系、目的等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 范围狭窄, 内容单调
1. 过于关注学科知识, 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
2. 过于注重传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
3. 过于注重学生的认知.
4. 过于关注学业成绩.
5. 过于注重评价现在的表现.
(二) 方式粗暴, 方法简单
过于注重“量化”评价, 而忽视“质性”评价;多采用传统的纸笔方式, 缺少体现最新评价思想的技术与方法;评价方式显得封闭、静态, 缺乏开放性与动态性.这样的评价方式是粗暴的, 方法是简单的, 不仅不利于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也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更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开展.
(三) 评价粗糙, 体系无系
1.评价忽视学生的参与.以自上而下的评价为主, 被评价者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忽视同级、自下而上以及多源评价.
2. 只关注知识的接受.
3. 评价方式方法单一, 只有书面笔试.
4. 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5. 过分注重结果.
6. 过分强调评价共性与一般趋势.
7. 过分强调 “现在的”, 忽视 “将来的”、“发展的”.
(四) 语言冰冷, 感情生疏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1. 作业考试评价语言单一, 只是个冷冷的分数.
2. 喜欢找学生的缺点、不足.
3.批评、训斥学生多点.
……
这种评价学生的方式显得冰冷, 易挫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 师生感情显得生疏、冷漠.课堂上充满了火药味, 窒息人的思维和智慧, 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显然, 这不利于师生感情的交流, 也不利于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优化对策解决问题
(一) 从多角度多方面评价学生.促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1. 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 更要重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评定;不仅要关注“双基”的培养, 更要培养学习兴趣、态度、动机、行为习惯等.
2. 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意志,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既要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注重评价现在的表现, 更要关注将来的发展.
(二) 大胆改革落后的评价手段, 巧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
恰当运用多样化的方法, 以适应内容多样化的需求, 并将评价与学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要注重定量评价, 更要关注定性评价.根据教学需要, 灵活运用各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纸笔测验、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问卷法等.结合学生的特点, 巧妙运用各种动态、开放的方式.如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水平性评价、选拔性评价.
(三) 构建全方位先进评价体系, 使体系日趋成熟健全完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提出 “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版) 》也指出 “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以育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理念, 建立、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四) 让评价语言成为一门艺术, 让充满人文关怀教学中
1. 评价语言要有激励性.
2. 评价语言要富有情感.
教育是一种赏识教育, 使忠言“利”耳, 让评价语言成为一门艺术;教育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 让人文关怀充满在课室的每一个角落.
3.作文教学评价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三
正确评价学生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它是保证教师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这就说明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恰当的运用课堂评价语言,能让课堂充满生机,能使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提高学习兴趣,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经过对自我教学的反思和其他课的观察和研究,我觉实施有效的学生评价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合理化、评价方式的情感化。
【关键词】
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合理化、评价方式的情感化
【正文】
正确评价学生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它是保证教师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这就说明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恰当的运用课堂评价语言,能让课堂充满生机,能使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提高学习兴趣,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经过对自我教学的反思和其他课的观察和研究,我觉实施有效的学生评价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表扬学生的评价方法是在教学活动中最常用一种评价方法,是激发小学生的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但我认为,评价方式更应该因人而异,多元化、丰富化其内涵,应该根据本班学生情况,明确本班学生最薄弱的几项学习习惯,然后一一采取相应的评价方式或表扬方式,让各类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空间,比如,针对学生作业问题,可以设置作业表扬奖,把作业分成认真型、进步型等几类,进行不同等级的表扬。对学生课外复习,可以定期举办课外复习题集展,对会在课外学习复习的学生予以表扬。这样,不同学习程度的学习都可以通过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被老师嘉奖的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好的学习习惯,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评价的方式还很多,我们应该时刻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和完善。评价还应注重生生互评,补充延伸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把学生看作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潜力发展,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正是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为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创设条件。
在教学《山青青》一课教学中,一生站起来读课文,我让其它的学生评价。
生1:“他读得太美了,我也想试试,我能比他读得更好。”于是该生站起来很有感情地朗读了一遍。
生2:“他们两个读得都很有感情,但是有一个地方要特别注意, ‘盈’是后鼻音‘ying’,不是前鼻音‘yin’ ”。
师:你不光有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你还用心聆听,真会发现。
此外在课后拓展时:“春天到了,你还觉得哪儿美?”有一学生回答不是很准确。
生1:“老师,××的回答基本正确,但我想补充一下……”
生2:“我有不同的意见,我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3:“老师,我觉得××进步很大,如果在……地方改一改,就更好了。”
从上述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本来很程序化的课堂在孩子们毫无芥蒂的回答讨论中,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同学们在平等、互助、融洽的氛围中学习。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的时候,我没有直接否定和指责,而是通过其他学生的评价来达到对知识的传授和总结的目的,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二、注重评价方式的合理化
在这里我着重说一下怎样运用提问的方式,做出合理的评价。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就需要问一些问题。
首先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同时也能了解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掌握的差异性。
其次是为了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思考,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追溯答案,从而引发思考。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就要小结,这个“小结”就是“评价”。但不能只用“对”或“错”做简单的评价,教师要用一定的鼓励性或引导性的语言来评价。对回答正确的学生鼓励表扬,进一步引导其思考的方向。尤其对回答错误的学生,引导性语言比批评更有用,学生虽然回答错了,也要让他得到有效的补偿,这种补偿可以是认知上的、也可以是动机上的,通过补偿来引导学生,激励学生。这种方法在我们的常规教学中是要经常用到的,不“提问”就不了解学生,而“了解”是学生学习的开端。不“评价”学生就得不到“有效补偿”,而“有效补偿”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发展,引导学生健康前行,才可以反馈给教师真正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评价方式的情感化
课堂上师生交流时间毕竟有限,对于不同的学生在课外,老师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成绩优良的学生,这时我们教师要肯定他们的努力,告诉他们,他能这样努力老师很高兴,也愿意随时帮助他,而且乐于帮他们找出不足,倾听他们学习的感受,并告诉其他同学如果努力也能取得好成绩;对于中等学生,此时老师应帮他们找到问题所在,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打消他们的焦虑。让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还有一部分学生是无强烈学习动机的,教师应多找他们谈心,及时指出他们的消极态度,并寄予希望。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告诉这部分学生,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不要急于求成,把现在的自己跟过去的自己进行比较,只要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进步就是可喜的。
另外,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制定合理的学习任务,使其控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使其找回学习的信心。我们班上有个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胆子小,上课很少发言,虽然学习很认真,但成绩不理想。其家长很是着急,给我反映了一些该生的情况,于是我利用课外时间去和她周边的同学聊天,然后渐渐把她带入到我们的聊天队伍中来。渐渐地,她上课开始发言,声音由小到大,我和同学们也不断表扬她,鼓励她,一学期下来,她的成绩提高了不少,人也开朗了许多。由此可见,教学之外扩展情感教育,对教学具有充实和帮助的作用。
总之,教师只要正确地引导,起模范带头作用,用真情唤醒学生、以激情打动学生、以激励鼓舞学生,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评价,相信一个民主、和谐、团结的多元化、合理化、情感化互动评价大课堂终会呈现在你面前。
(作者单位:洛阳市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 》 夏志芳著
2、《语文教学需要引入新型评价方式》 胡根林著
4.作文教学评价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四
——对学生评价方式改革实验的几点做法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我们认识到:以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以期末一次考试成绩和一份学生成绩单等终结性为主的评价方式,过分地强调了“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对学生的改进与激励功能。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不利于帮助学生自我认识和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多元智能理论,一学年来,我校在开展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区里的《关于学生评价方式改革》的课题研究,建立了一套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基础,以改革学科评价方式为重点,旨在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的,以对学生学习活动全过程评价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使对学生的评价与考试工作和贯彻新课程理念相对接。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建立具有激励、评价、学习功能及教育功能的《学生成长记录袋》,为使“学生成长记录袋”针对性、实用性强,我们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了“东霞小学一年级学生成长记录袋”。该“成长记录袋”创设了“我爱我家、我有好习惯、假日生活真难忘、课外阅读真有趣、我的作业多棒啊、收获园、我最得意的„„”等24项内容,这些内容涵盖了学生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课外活动等方方面面。注重学生对学习知识与技能实践的结果的收集和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成长的认识,也增强了学生评价的趣味性、参与性。为了整体推进学生评价制度改革,我们制定了《新课程实验年级建立和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实施方案》,对其工作意义、使用要求、各教师工作进度以及评价标准等都做了具体要求并开展校本培训。评价标准力求客观,不带随意性,如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客观,不带偶然性,评价态度要客观,不带主观性,并将做好此工作列入教师工作考核内容之一。学校定期检查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生成长记录”的内容情况,并在年级组中开展交流活动,组织参与教师研讨工作体会与收获,倾听教师对评价工作改进意见,为下一期做好学生成长纪录积累经验。鉴于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要依靠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其工作难点是要取得家长的共识与配合。为此,我们专题召开了家长会,就如何做好“学生成长记录袋”对家长进行了培训,使这项工作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保证了家校实施“学生成长记录”按计划同步进行。为充分展示实施“学生成长记录”的成果,为学生创造互帮互学和交流成果的机会,我校于六月中旬以开展“校园艺术节”为契机,开展了一年级“学生成长记录袋”成果展示。组织低年级学生互学,请部分家长参加,推动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工作。在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基础上,我们还设立了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总评为主要内容的《一年级学生素质评价标准》(共四份),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内容包括“品德行为表现”、“学习过程表现”、“体育与健康”等,其中学生自评附有与家长、教师的知心话,家长评价附有对孩子的贴心话等。教师除了对学生“品德行为表现”、“学习过程表现”、“体育与健康”评价外,还注重学习成绩、兴趣特长以及成长期望等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由于评价指标、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差异性的,对信息的收集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评价内容更体现了人文关怀。在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支持下,我们改变了以往的考试模式。本学期期末我们除了语文笔试外,还增加了对学生口试、课外阅读、写字等考核。数学增加了口算考核、实践操作等项考核,其他学科也依据学科学习内容加大了实践操作与作品展示、主题答辩等考核。目的就是要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同时注意考察学生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学科建立并执行优秀生免考制度和对“学困生”试行补考制。争取每个学生学有所得,都有成功的希望。新课程实验告诉我们,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创新,创建一个安全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对学生课堂表现出色,老师评价的语言形式单一,只用“太好了”、“真不错”、“你真棒”等概括性语言评价学生,或当场发小红花之类的评价方式。开始孩子们还感到新鲜,时间一长,这种评价就像白开水一样没滋味,成为一种形式。为使课堂评价具有激励作用,并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对教师课堂评价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教师根据教学实例,面对一个个不同特点的孩子,其评价也必须具体化、准确化。即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实现由概括性评价到有针对性评价的转变。如今我校已有部分教师自觉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发挥其教学机智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实施有针对性评价。如有的教师面对学生读书读得好,评价时用“你读得这么出色,又流利,又有感情,我们大家都听得入迷了”等评价语言。像这样的课堂口头即时评价具有针对性,能促进学生进步,发挥教师是学生学习促进者的作用。因为学生成长记录内容具有直观、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我们实行以月评价反馈为主。而学生的“品德行为表现”、“学习过程表现”、“体育与健康”等要有一个阶段的实践与观察,我们则在期末全面地收集“学生成长记录袋”内容后再进行综合评价。即在期末前半个月组织任课教师对学生一学期的成长记录进行综合评价后,将情况反馈给学生家长,然后组织学生和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品德行为表现”、“学习过程表现”、“体育与健康”等进行全面的评价;班主任再综合教师、学生、家长评价意见后,对学生的“品德行为表现”、“学习过程表现”、“体育与健康”以及学科成绩等级评价、兴趣特长表现、成长记录总评价等进行全面评价,然后将《小学生素质评价表》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做为向家长报告的学生成长内容。学的第二学期初,我们召开家长会时,再全面汇报学生上学期成长记录内容和综合考评成绩,指出学生在上学期参加学校学习活动中的成就与不足,为家长在新学期与教师一道指导孩子学做人、长知识、增才干、健体魄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对学生评价方式改革实验工作的几点体会:建立并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改变了以往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尺度”的办法,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人的完美和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科学评价学生的做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全过程,有助于教师和家长多角度、多层次、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比较全面、客观准确评价学生,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助于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有助于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使教师与家长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
5.作文教学评价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五
1.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在物理课程中确定评价内容和标准的依据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即学生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教师应该根据这三方面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例如,某学校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评价要求。(参见阅读材料一)。
2.设计合适的评价工具
评价工具一般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评价表格要全面体现物理课程改革的理念,不仅要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客观表现。例如,某学校根据物理课程标准设计的如何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的案例。该校采取档案袋式的评价工具,学生每学完一个单元,由教师和学生分别记录学生的进步和表现,并存入学生的档案袋中。
教师可根据新的评价理念,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出能够客观记录和反映学生发展水平的评价工具来。
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物理学习情况的数据
客观收集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和资料是发展评价的最重要的环节。应如何过度一般方法有:
测验——测验的命题必须全面反映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创新并发挥自己的特长,注重考察应用物理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试题的开放性,提倡开卷考试。还可以出不同类型的几套考题(如以考察知识和技能为主的;以考察知识实验技能为主的;以考察设计和创新为主的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试题。
课堂日志——由教师和学生把每堂课发生的事情,如哪些学生提出了有意义的问题?提出了什么问题?学生在讨论、交流、实验、探究活动中有哪些突出的表现等。
现场笔记——主要适用于室外的参观、考察、探究活动。请学生代表如实记录在这些活动中的个人表现等。
调查和访谈——可以通过对学生和家长的调查和访谈,了解每一位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情况,并真实记录下来。
物理教师要同步注意收集学生在优势领域的表现,并予以鼓励;同时也要记录学生在不足领域的表现,建立学生发展的基本数据,进而考查学生在某段时间内是否取得了进展。最后,要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综合分析,客观地描述每一位学生在物理课程中的发展状况,以及班级整体的学习情况。
4.反思和评估
6.作文教学评价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六
2015-2016年度潘彦明
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下,当前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思想品德,创造思维和审美观念体现不够,在教学方法上偏重于灌输而疏于启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忽视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培养。偏重于智育,而疏于德育的现象时有存在。针对种种现象,我们应在教学中坚持以德育为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怎样教学生,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如何教学生“学会做人”。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而且要以“育人”为本。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合作,教会学生生存,首先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这是每位学生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同样,如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怎样学会做人,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众多的英雄人物和各大领域的人才,从他们的事迹、著作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是如何做人的。
其次,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由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使人们接受一次性教育所拥有的知识不足以终生享用,因而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生存和自我发展,因此,教育目的已不能限定在使教育者获得一定数量的知识上,而主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智能,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上。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学会”:从不知到知,着眼点是获取已有的知识,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表示学习的结果;“会学”:要求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知识,更多地是瞄准未知的知识,表示学习的过程。)
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标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应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理探究结构知识的过程。而新的教学理念则要求老师不再担任“主演”,而仅仅作为“导演”,变“填鸭式”的简单灌输为“引导”,把更多的发挥空间留给学生。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情境,吊学生胃口,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利用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促进学生探究式学习。历史活动课以探究学习为主要特征,强调学生自主性地探究学习,十分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收集资料、阅读资料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获取和处理有效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如何教学生“学会合作”。合作在人类社会中有极大的作用,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合作,从古代的合作狩猎,到现代的科学研究,合作都是无处不在的。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使学生除了师生互动之外又多了生生互动的学习途径。合作学习的方式之一是小组合作,把班上部分同学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协作,合理分工,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既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材料,又可以吸取他人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合作中还学会沟通、争论、妥协、配合、分享等。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除了互相之间学到了知识、还加深了彼此的情感。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课堂变成了资源共享的团队工作空间。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自然领悟到了合作是走向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第四,如何教学生“学会生存”。“生存”指有“立足之地”,有生存空间,有“英雄用武之地”。生存是自然界一切生命物的存在形式,它对立的即非生存或死亡。达尔文的“生存竞争”学说:“优胜劣汰”,“适应者存,不适应者亡。”因此,教学生“学会生存”,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学习生活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可以这样做:
1、“三个天天练”工作:每天英语早读十分钟;唱歌十分钟;体育活动四十分钟。此项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更磨练了学生的意志,明白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的深刻道理。
2、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每学年举办一次体育节、田径运动会、达标运动会等综合性的体育比赛,每月组织一次跳绳、踢毽子等简单易操作的单项体育比赛。我校的“体育节”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学生全员参与,内容突出趣味性、普及性,既有传统的田径项目,又有丢沙包、角斗士、多人多足等趣味体育活动,学生参与面广、热情高,通过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大大增强。
3、开展“中华诵-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爱好和习惯,更好、更快地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和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4、继续做好“爱心基金会”工作,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我们通过“捐一个易拉罐,献一份爱心”等活动筹集“爱心资金”,用于资助贫困学生。这项活动的开展,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既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环保意识,又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5、积极开展为四川灾区捐款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积极踊跃捐出自己的零用钱,奉献爱心,全校学生人均捐款20余元。
6、组织开展实事讨论,积极向上看待问题。
7.作文教学评价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七
1.师生互动, 为学生提供自我总结、评价学习结果的时间与空间。
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自我总结、评价是学生一次极好的反思机会, 这种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学生在反思中能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与收获, 这种体验性的东西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这种体验对于逐步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学科情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每节课应该为孩子留下5分钟的时间, 让孩子说一说: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这节课我采取了什么方法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对我将来的学习有什么好处?学生对于这些问题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个单元结束后, 组织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进行一次总结与评价, 让他们写一写: (1)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中你哪些内容掌握得好?还存在哪些困难与不足? (2)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方法对你的学习有何帮助? (3) 你最想对教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孩子的反思交来后, 就尽可能地抽出时间, 在每个孩子的自评后写上几句老师想对他说的话:有鼓励性的、有指导性的、有诊断性的, 等等。多元智慧理论认为, 反思出智慧。反思不仅是一种外显行为, 同时在反思中学生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了隐性的评价。因此, 它是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双向总结, 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调控自己。
2.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 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互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非常频繁, 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 而这种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 改正不足, 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学生的评价语言要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 而不要过于系统。在这一点上, 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 逐步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 而不能急于求成, 要求学生一步到位。还应该注意的是, 学生评价时不是面对着老师, 而是应对着被评价的同学, 用第二人称“你”而不用“他 (她) ”, 因为学生彼此之间是平等的、互动的主体, 而不能把同学作为学习的第三者 (旁观者) , 只对着教师谈自己的感受。被评的同学在评价之后也有所表示 (道谢或坚持自己的看法) , 教师再从学生的参与角度给学生一个评价 (先肯定, 再提不足, 有建议更好) 。这样的评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关注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爱护了每个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符合新《课标》积极提倡的评价理念。如教学《一位盲人的感谢信》一课, 学生分别展示自己朗读的成果时, 我指导他们也像老师刚才那样评一评同学读书的情况。经过一番指导, 学生也不再用模糊性的语言“很好”、“不太好, 声音有点低”等对同学进行概括性的评价了, 学生的评价也变得具体、贴切起来, 有的同学说:“……同学, 你读得不错, 真像阿姨在和校长、老师说话呀!”“……, 你就差一点, 你没读出小姑娘着急的味道来。”慢慢的, 我觉得学生由拿着放大镜给同学找缺点逐步地向客观的评价甚至是欣赏同学方面努力了。
3.提倡延时性评价, 拓展学生积极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所谓的延时性评价, 就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对问题进行研讨, 并且在研讨过程中不立即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正面的肯定或者否定, 而是在讨论中扮演学习伙伴的角色, 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去讨论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积极的探索。延时评价策略在课堂教学中, 当一个开放性话题或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提出后, 我往往采用延时评价策略, 通过调控, 暂时延缓评价, 使学生能在从容自由的氛围中积极思考, 诱发新颖而有意义的独特想法。比如在教学《蛇与庄稼》时, 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举出事物之间互有关系的例子, 大部分学生只能说出一、二个生活中的简单例子:如种植树木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青蛙能捕捉害虫, 等等。这时我不忙于下结论, 而是留下较充足的时间, 让学生再思考、再讨论。经过一番深入探究, 学生们说出了更多独特、鲜为人知的例子:如蚊子能把一个人的传染病传给另一个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延时评价为不同学生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参与学习的时间, 符合学生的成就动机, 有利于促进他们独立思考, 发展分析综合的能力, 这是引导学生自主评价的一个重要策略。
4.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提高学生学习效益。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既要重视定量评价, 更要重视定性评价”, 它并不绝对排斥定量评价, 而是把定量评价统整于自身, 在适当的评价内容或场景中有时仍然会结合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价。因此, 从语文课程的实践出发, 应该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效地结合起来, 以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评价信息。例如:朗读是最能体现定性评价的一个因素,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通过朗读, 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发展学生的语感。低年级教学把朗读列为一项重要的过关内容, 是为了有意识地引起教师的重视,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朗读方面的指导与训练。教师可选择一些重点课文或课外优秀短文, 让学生模仿教师, 反复朗读体味。还可让学生自己录制磁带, 与其他同学交换欣赏, 互相评定, 并让学生推荐出听赏中发现的佼佼者, 让其进行现场朗诵表演。教师可根据学生互评或小组评定的情况, 对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行定性评价。如此坚持不懈, 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必然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这样小学生也会因为教师的评价, 对阅读产生极大兴趣。
8.作文教学评价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八
关键词化学教学 多元化评价全面发展
新课程和新教材呼唤新管理、新评价。以往我们都是单纯从成绩高低对学生进行评价,这只是对学生片面、狭窄的评价。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目标的论述最集中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就是把青少年培养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和积极的并能切实参加社会劳动的劳动者。根据化学新课标要求,要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如何使每一个学生在化学课堂中都能得到发展,是笔者在教学中考虑最多的问题。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互评、自评、他评多元化评价方式,尝试建立能力、知识并重的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发展。
1 多元化评价的原则
1.1可操作性原则
所谓可操作性原则,指对学生的行为评价要注意科学性和可接受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和知识水平;评价结论要定性定量相结合,易于被学生接受。
1.2多元化原则
评价内容要多元化,评价手段也要多元化;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被评价者,也是评价者。评价中,既要求教师对学生做出合理评价,也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既有学生的自我评价(自评),也有小组评价(组评)和教师评价(师评)。
1.3发展性原则
评价不是目的,只是实施有效管理和促进学习的一种手段,在评价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多元化评价的标准和实施方法
提倡和强调多元化评价,是针对过去的评价过分重视静态的、可量化和浅层次的学习成果,而忽视动态的、难以量化的和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而提出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以下9个方面标准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2.1学习态度,能否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目标明确,充分把握学习时间。认真复习、预习,作业按时按质量完成,积极主动地反思以往的学习过程,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有进取心,勤奋刻苦,不断进步。
2.2参与程度。是否踊跃发表个人意见,敢于提出问题;积极动手,善于改进实验;
2.3合作意识。主动配合教师、同学,善于交流,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积极参与讨论与探究,乐于帮助同学:积极主动分担任务。
2.4探究活动。善于观察,根据实验或生活现象发现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能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探究;认真思考分析探究过程的问题,思维活跃、有创造性;具有反思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2.5实验技能。认识基本实验仪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设计简单的实验;独立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
2.6评价态度,公平、公正、如实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评价过程认真、负责、诚信;
2.7个性素养。能经受考验,有耐力、踏实、不断进取;
2.8突出表现。进步程度,相关特长;
2.9出勤情况。要注明未出勤原因。
我们在评价实施中采用等级评价,分A、B、C、D四个等级,其中A为优秀,B为良好,c为一般,D为有待改进。评价的方式采用学生的自我评价(自评),小组评价(组评)和教师评价(师评)相结合的多元方式;由化学课代表组织课堂、圆桌小组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评价并签名,最后由教师结合学生课堂表现进行总评并公布结果;再评出明星小组和个人;该多元化评价作为学期模块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
3多元化评价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意义
3.1评价内容方式的多元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和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发展,提高自己学习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学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又使学生之间可以相互督促、促进,为小组集体的成功,为自己的进步共同努力。例如:在讲授“反应热的测定和计算”越节课中。我们首先布置学生预习课本知识,然后由上课的圆桌式小组组长组织大家自制量热计,上课时用该量热计进行实验并计算中和热;每个小组随机抽取代表上台汇报成果并当做该组本节可师评的重要依据,课后再按情感、动机、态度、自信心、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包括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采用自评、组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评比,并公布优秀小组和个人:这样把学生绑在一个小组中,让他们在多元化评价中去竞争,大家都会尽其所能,互帮互学,交流互动,互相尊重,课堂教学效果很好;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2在自评中提高学生的自信,促进自我的和谐发展
注重个体现在与过去的比较。减少学生个体间的横向比较。对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表现作企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阶段的表现,引导每个学生认识自己未来发展的空间,激励他们通过发展,最大限度挖掘自己的潜能。例如:在习题讲评课和试卷分析课,我们并不是单单公布学生的成绩,也不是由老师包办讲评学生的错误;而是让学生先自评,然后采用谁错就谁讲,错哪儿讲哪儿;讲不清楚的可以寻求其他同学的补充和纠正。让学生能够在自评中真正有针对性的找到自己的弱点所在,并能积极的进行纠正;又因为高低分同学都存在错误,提问的学生范围广能使学生认清自己和别人,找到自己优越别人的地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在学习活动中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自我挑战。又比如新课程很多知识需要学生自己探究,学生自己探究出知识,分外高兴,并且很有成功感。此时教师让学生自评。学生能在成功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肯定自己某些方面的能力,找到自信。有的学生说:原来探究知识不是很难,只要我开动脑筋,就能解决。也有的说:原来我也能想出很多方法来解决问题;有的说:我还不够,我要继续努力……我们为看到学生丰富多采的想法而欣慰,我们也为学生的进步而喝彩!
3.3在互评中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
学生之间互评是学生互学的手段。在他评中赏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教学中,笔者要求生生互评时要做到公平、公正。既要赞赏同学的优点,又要客气地指出不足。在同学们的互评后,老师进行总结评价。例如在讲授“反应热的测定和计算”这节课中,我们让学生比较自己组和其他组的自制量热计,并说出各自的优缺点:有的学生对别的同学自制的量热计进行评比时说“他们的量热计比我们的外观好看,具有欣赏价值,但金属当搅拌棒易导热,实验误差较大”;有的同学说:“他们的量热计用的是费旧材料组装的,这样比较环保很有创意,我们自己的绝热性比他们好”……这样,学生在互评中,学会了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学会了从知识、语言表达、创新、情感、态度等方面互相评价、互相欣赏、互相帮助的优良品格,同时使课堂气氛热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9.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九
消水完小
一、常规教育持续改进 “五个一活动”持续优化,“主题班会”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丰富,“成长记录袋”进一步规范,其评价、激励、导向作用进一步彰显。各年级学生会组织、“学生校长助理”的自主管理职能到位,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的体系。继续实行了日常无分数评价机制,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系得到完善与落实。
二、专项活动统筹落实 严格执行减负规定,制定了《学生体育锻炼实施方案》并严格落实,让“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四大活动合理的贯穿到一学年的德育工作中。组织了“牵手阅读,在书香中成长”读书节、“和谐校园•快乐成长”文化艺术节、“为全运喝彩”阳光体育节和“实践•创新•成长”首届校园科技节等活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徐文耀研究员、山东发明协会理事陈明泉来校作了专题科普报告。
积极探索情感与道德教育的新途径,与Ta16青年志愿团共同建立开放的“体验式工作坊”,举办了的“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大型公益活动。广泛开展了“班级文化氛围”建设活动。
三、系统工程稳步推进我校扎实组织实施了“2+1+1工程”,学校制订了《“2+1+1工程”暨学生特长星级达标实施方案》,对该项工程的总体目标、实施原则、项目内容、认定标准与办法、组织保障等做出了规划与要求。已经成功组织了两批“2+1+1工程”学生特长认定。
10.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论文 篇十
当今,在进行新课标的教学的形势下,语文老师都把着力点放在构建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模式上,从而让学生在自动积累、自主实践、自我感悟的过程中形成语文能力。但是,一部分语文老师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说一说意见,探一探疑点,弄得整堂课充满说话声、笑声和掌声。实际上,这是老师本人对新课程标准的一些教学理念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把握。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充当什么角色才能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呢?笔者认为老师应充当“朗诵诗人”、“导游”、“参谋”、“水手”等角色,才能更好地发挥老师应有的作用。
一、激情抑扬的导语,扮演“朗诵诗人”的角色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思想的本性要求有诗的创作,儿童的思维是艺术的、形象的、充满情感的思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小溪,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语文教学就是充满诗意的教学。因此,我在上课的时候,尤其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通常会设计一段生动优美、富有激情的导语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高度热情的状态下进入课文。
在教学《我的老师》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处在黑暗中的人最渴望光明,处在寂静中的人最渴望声音,但是,对于19个月就失去听力和视力,不久又变哑的海伦.凯勒来说,她更加渴望光明。她经历了风风雨雨,走过了孤独,走遍了世界,走上了创作之路。她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对生命有了新的思考。这感悟、思考又是什么呢?这段诗化的语言把作者简单的生平、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表达出来,再加上我用富有感情和节奏的语言诵读,就会引起同学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这样,老师的主导作用就可体现出来。但是,有的老师认为现代教学是不必要搞什么导语设计的,否则,既浪费老师的时间,又浪费学生的时间,不如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地说今天学什么课文,请翻到多少页。其实不然,要知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一段好的导语犹如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一位学生的心,也犹如一段音乐,唤起学生满腔的学习热情,从而使他们更加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因此,用与不用导语,效果绝对不一样。
二、在自主阅读中充当“导游”角色
阅读可以提高语文能力。广泛的阅读可以使学生在与作家的思想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引发创造的灵感和冲动;与名篇佳作的交融中,甄别真善美,提升道德人格,涵养个性;课文的粗读与精读都会有不同层次的“悟”,可见阅读是十分重要。那么语文老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呢?我本人认为要以“导游”的身份来指导学生阅读。因为学生要在短短的45分钟内看完一篇长篇幅的课文或者两三篇较短的课文,并且要有所收获,那就得靠老师的精心指导。此时老师充当“导游”角色就最恰当不过了。这样你就可以为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选择不同的“景点”,让他们尽情地欣赏和享受那里的风景;可以把学生带到最适合他们口味的“饭店”,让他们尽兴地品尝那里的“美味佳肴”。在教学《故乡》时,在课件上,我设计的“景点”有:“写作背景”、“简要介绍作者一九一九年的故乡之行”、“说明小说即取材于此”。面对这么长的课文资料,我并不要求学生全部读完,而是在我的指导下有选择的看。每看到精华部分,还要作一些简要的分析说明。经过这样的指导,我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文学的窗口,文明的窗口,让他们进行一次最自由、最愉悦、最幸福的精神之旅。
三、在合作学习中扮演“参谋”角色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疑难的问题”。这其实就明确了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强调学生之间要合作,而且强调师生之间也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创建一个和谐的语文课堂,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哪些问题要合作讨论的,又怎样合作讨论,讨论的`进程如何,这就需要老师从中协调。我看此时的老师就要充当“参谋”角色。在课堂教学中的“参谋”,不仅要对整堂课作总体安排,也要善于确定小组长,要求他们组织小组成员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合作式的讨论,同时还要与各组成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起寻求真理。
我在教《再别康桥》一文时,同学们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问题:①这首诗歌是在什么背景下写出来的?②徐志摩的生平如何?③每节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④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⑤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⑥哪些地方使用了叠字?有何作用?⑦此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体现在哪里?⑧此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我并不是要求学生都要一一思考讨论,而是分工合作,要求各小组长自选问题后,组织组员进行讨论。老师本人则在各小组中穿梭参与讨论,并向他们指出每一小组讨论的侧重点,或者解决一些难点、疑点,或者在讨论过程中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拿出缓解紧张气氛的方法措施。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老师始终充当一名“参谋”角色,做好了“参谋”份内事。相反,有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只做旁观者,不参与其中的讨论,不和学生交流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认识,不能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和现在所提倡的“和谐的教育”是背道而驰的。
四、在探究学习中扮演“水手”的角色
大海航行靠水手。一名出色的水手,往往会带领全船人克服种种困难,乘风破浪,安全到达彼岸。同样,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也可以充当“水手”的角色,引领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学习任务。我想老师可以在学生探究学习这一环节中充当“水手”角色。面对学生众多的探究内容,老师要指出有探究意义的一些内容;面对学生似是而非的探究结果,老师不是搪塞敷衍过去,而是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面对不够全面或者不够准确的探究结论,我们不能置之不理,不能简单否定,而要引导分析其不够全面或者不够准确的原因所在,得出全面而正确的结论倡导学生积极思考,正确理解,发展学生思维和理解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既要放得开,又要统得紧,力尽所能做好“水手”角色。
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同学们提出了以下探究问题:①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背景是怎样的?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③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态?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心态?④把《浣溪沙》这首词和《记承天寺夜游》对比来读,找出异同之处?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后,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值得探究,如何进行探究。我认为此时的老师就要给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极力当好“水手”这一角色,不要眉毛胡子一起抓,没有重点,不得要领。上面提到的四个问题,我看最后两个问题最值得探究。至于“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有三种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学认为表现了作者消极的人生态度,因为他官贬黄州,失魂落魄;有的同学认为此句表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对月光的诗意描绘,创造出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渲染出一种月下徜徉的高雅格调,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消遣的特殊心境;有的同学则认为此句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因为他一生磊落坦诚,敢于直言,却受迫害,遭贬谪,真是“岁月悠悠,人生如梦”啊。面对这三种看法,谁是谁非呢?我看此时的老师就要充当“水手”的角色,大胆作出判断,并说出自己的见解。记得当时我是这样说的:“刚才三位同学说的都有道理,但不全面。要准确了解苏轼的人生态度还得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受到的思想影响、学识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这篇文章看似作者不经意中记下的时间,恰让我们能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触摸到苏轼人生际遇中的不寻常之处,感受到他内心的郑重其事。苏轼生活在北宋最承平时期,经济繁荣,歌舞升平。加上工作上迎来送往,本身又喜欢奖掖后学,因此经常高朋满座,吟诗作画,生活非常丰富。而今贬到黄州,繁华已不属于自己,内心无法排遣的孤独寂寞油然而生。最能表现苏轼当时心态的还是其它作品:‘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我刚说完,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经过我这样分析引导,学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然而,有些老师在探究这一教学环节时,往往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答案,不管什么答案都说很好很好,有个人见解,而不作任何解释、评论。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
11.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十一
【关键词】评价 促进 学生 全面发展
在评价时要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过程,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既关注其现状,又注重其发展潜能。全面、客观、准确是评价的原则,健康、持续、科学是评价的标准,只有这样,学生综合素质才能不断提高,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发展之功能,使教育和谐发展,共同进步。那么,在教育实践中应如何具体操作呢?
一、建立完善课堂评价体系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应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造火花要及时鼓励,对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学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做到知、情、意、行综合评价。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它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科学、正确的评价,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1.评价要及时、动态。在课堂教育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言行中的闪光之处,抓住时机巧妙及时地给予学生科学、公正的评价,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位成功者。这种评价还要贯穿整个学期,学期末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对每个学生一学期的综合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这种动态化的评价避免了学生只着眼阶段达标的短期效应现象,更立足于学生的长足发展,确保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评价要全面、系统。在教学中,我们的教育对象在智力发展、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在评价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实在在的发展。如“积极举手发言”这一指标,A同学的评价可能就是“你多棒,每节课你都能积极回答问题。”B同学的评价可能是“真不错,每天都能看到你举手发言”。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差异,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在评价中的最近发展需求和发展的现实条件,才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逐步提高。
二、专题教育活动纳入评价
为落实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学科课程以外,通过一系列专题教育活动中,从而多花样、多渠道、多方位地评价学生,同时又是鼓励学生爱学、乐学、我要学的手段之一。我们班每周的“心灵对话日记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评价具体操作时,我采用第二人称的方式和情感化、个性化、美化的语言与学生“对语”,批改不写评语写心语。
1.学习习惯的评价。对于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因此,要特别注重在日常教育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促其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的同学在心灵日记中谈到“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第一件事便是翻开心爱的书”“今天我遇到了一道难题,我没有急于问老师和同学,在我冥思苦想后我收获了极大的快乐。”我的评价是:“老师喜欢看你读书的样子,读书让我们快乐,也会让我们的生命充盈。”“你真是一个棒棒的小伙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我们都佩服你。”
2.学习方法的评价。《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我在心灵对话日记的评价中也渗透了学法的指导。如“你真是个有心的孩子,在社会实践中找到了纠正错别字的方法。”“正如你所说的,积极思考和动手实践才是我们学好物理的重要途径。谢谢你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经验,但在日记的条理上你看是否再调整一下会更好?”
三、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怎样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或用什么样的载体来完成评价的任务?传统的《成绩册》显然已经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评价要求了。那么一个体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求的崭新的评价载体——“成长记录袋”便孕育而成了。
“成长记录袋”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记录,是孩子们成长足迹的见证,每一个制作,每个小证书,每一次成绩都记载着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对于“成长记录袋”,学生们非常重视,那么,谁来做“成长记录袋”的收集者呢?当然不是班主任一个人,学生本人、同伴、家长、学科教师都是整个评价的多元主体,评价应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多方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因此,“成长记录袋”里的内容也是共同收集的,每个学期定期进行综合评价,学期末进行汇总,把不同形式的记录内容组合成记录袋,这种方法易行,易操作。
“学生成长记录袋”以学生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访谈和查阅学生成长记录等方法,关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整体表现,对学生原始资料进行了积累和保存,客观、公正,避免了以偏概全,真正地了解学生,真正地“因材施教”,学生的素质也得以全面发展提高。
12.作文教学评价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十二
一、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 我会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知识的情况, 以及课堂、家庭作业等方面, 及时地给学生以反馈和评价。为了便于把评价表进行保存, 我发给每个学生一张评价表, 里面涉及到了很多内容, 如家庭作业、课堂作业、阅读、奥数、考试等等。评价表的内容全面而细致, 这样可以看出学生在哪一方面表现得出色, 哪一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当然, 学生对这种涂格子的形式很感兴趣。每次涂完格都会去数一数还有多少格就够20个, 因为满20个就可以把照片贴到评比栏中。学生们都想在评比栏中上到最高一层, 来换物质奖品。这种评价使我更多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其他方面的形成情况, 又能让学生得到评价反馈, 验证自己在这半学期所取得的点滴成果, 非常实用。
二、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1. 课堂教学方面
课堂评价是一个收集、综合和分析的过程, 是了解学生的各项技能水平和发展潜力等信息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这方面我也会给予学生一定的言语评价。例如, 在教学口算时, 我不但要孩子说出结果, 还要他们说出为什么, 是怎么想的;在分析课文时, 当孩子说出比较创新的观点时, 我也会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又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2. 纪律、卫生方面
在纪律、卫生上, 我对学生也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 并且同时采取“涂格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查。例如, 只要一天之中, 地面一直保持干净, 卫生就可以满分;纪律同样, 在上下楼或是楼道中、自习课时, 能自觉遵守校园纪律的同学也可以涂格。这一项相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是很好得分的。落实这一项措施后, 我们班这学期上下楼及楼道内的轶序都相当好, 即使没有教师巡视, 学生们也都自觉遵守纪律, 不在楼内大声喧哗, 并且逐步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3.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方面
研究实验表明, 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 他们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阅读, 不觉得阅读是一种负担。为了使课外阅读深入化,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作为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为他们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开展以读书读报为背景,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巩固和扩大阅读效果。即一方面结合教学扩大知识面, 另一方面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持久。
在工作中, 我用非常简单而又实用的评价方法贯穿学期始终, 即采用“贴花朵”的形式。当孩子读完一本书后, 我会让他给大家讲一讲, 以检验他是否把书读完、读懂了。当然, 我还会发给学生每人一张读书卡, 让学生写出所读书目、开始读和读完的时间, 并写出家长的评语和孩子的自我评价, 然后, 每读完一本书, 我就会奖励他一朵小花, 贴在讲台前。这样既可以在竞赛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多读书的兴趣, 也可以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读了几本书。通过开展“读书夺擂台”活动, 学生们的读书积极性高涨, 没有作业他们就会人手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许多家长通过短信形式告诉我这种“夺红花”的形式孩子们很喜欢, 在家里读书的热情也特别高。总之, 课外阅读的评价既要有激励的作用, 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还要给学生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这是传统教学中最不受重视的一项评价。对学生学习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没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就很难谈到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没有端正的态度也就不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 关注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或鼓励。有时候教师一句激励性的语言或者表扬, 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中, 我经常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 如“你的想法很有创见, 这非常可贵, 请再响亮地说一遍”“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 真棒”“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 都可以当我的老师了”“你知道得真多, 知识真丰富, 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你的眼睛真亮, 发现了这么多问题”“你现在进步了”等等。我的这些激励性语言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全班学生都兴趣盎然, 跃跃欲试, 完全沉浸在无拘无束的宽松环境中, 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实践活动中。
有时, 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 我还会报一个真诚的微笑, 一个夸奖的手势, 一个肯定的眼神, 一个轻轻的抚摸等等, 这些无声的评价都是发自内心的, 这些举动也能牵动学生的心, 也是一种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评价形式, 它可以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另外, 本学期我又在班级中尝试用喜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我每天都给学生送一张喜报, 这张喜报关注了孩子的方方面面。例如, 孩子今天主动捡起白色垃圾;考试卷子得了满分;回答问题很精彩;书写有了很大进步;纪律非常好等等都可以以喜报的方式得以体现。而学生们对每天的喜报也非常关注, 每天早上来到班内都会去看一下是否有自己的喜报。这样的方式有利于诱发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也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这些评价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进取精神, 为学生积极行为的不断涌现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践证明, 对学生适时做出“激励”评价, 可充分满足学生受表扬的心理需要, 引起更高层次的积极作为。也可以说, 这些激励性评价语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功效。
13.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十三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重视不够,实行“填鸭式”教学,以应试为指挥棒,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但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之路。
分析我国的教育现状,令人担忧。也许有人会认为,目前我国的教育水平在世界上是很高的,如我国中学生参加世界奥林匹克竞赛,数理化各科获得了众多的金牌,我国的中小学生到了欧美,数学几乎是顶尖的;出国留学生在学位课程考试中,成绩大多名列前茅……这些能否说明我国的教育水平是很高的?我国学生的能力是很强的?回答是否定的。如是肯定的回答,就无法解释我国至今还没有造就获诺贝尔奖的人才。原因很简单。考试成绩只反映以记忆力为主的考试能力,这种能力是机械式重复记忆的结果。根本不反映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才是出成果的源动力,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多一点危机感的好,不认识到这一点,我国教育还将与发达国家拉开更大距离。而在欧美国家实行的启发式教育,注意学生的个性、思维、想象力的发挥,目的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因此,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除具备优秀的品格、过硬的业务水平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教师更要端正教育观念,转化教育思想,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师
创新教育从形式方面来说,创新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格局,对传统教育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为宗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从教育内容方面来说,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教育观念,其次教师必须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再次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的素质。创造型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往往喜欢使用灵活,更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方法,倾向于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各学科尤其是实验教学中,教师采取“建设性的行为”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其实施空间很大,如在高一化学教学中设计用一小块钠投入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里观察现象,清楚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有沉淀析出。提问:为什么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钠投入石灰水是钠和水反应:2Na 2H2O=2NaOH H2,这一反应导致(1)溶剂减少;(2)产生OH(3)放出热量。所以石灰水变浑浊,有沉淀析出。在实验设计的教学中,教师除提出问题,做出适当引导外,主要给学生创设研究问题的情景(如实验现象、问题思考、讨论形式、理论分析、归纳小结等),使学生亲自去感受、探索、查明问题的关键所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的实践能力,应培养学生从想说、想问、想做,发展到敢说、敢问、敢做,最后达到会说、会问、会做。这个过程要求教师要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树立“发挥潜能,全面育人”思想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它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素质教育的性质不是一种选择性、淘汰性的教育。它面向全体学生,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然而学生是富有个性的人。教师应树立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创造潜力,都得以发展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教学工作中做到“目中有人”,高度注意学生的差异性。过去很多一段时间,教师和家长往往只凭语、数、外、理、化、成绩来给孩子排队,搞得学生压力很大,也使他们在培养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局限,这样就束缚了能力的发展。现代科学表明,人有巨大潜能,现已开发的只占它很小的一部分,这些潜能若能全部发挥出来,人类就可达到比现在高得多的水平。因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可表现自我的环境,挖掘出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潜能优势。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师生距离,使每个学生特长都能得到发挥,真正体现
发挥潜能,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
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教育的过程本是教师和学生不同生命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这信息不仅有知识的内容,更有情感的蕴涵,我们常会发现学生因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努力学习他的课,这说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正如心
理学家罗杰斯所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教学气氛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教师关爱学生,满腔热忱,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个学生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关键,特别是对传统教育中被称作“后进生”的学生,教师更应想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竭力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表扬。“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会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学习,在课堂上也才能踊跃思考,勇于争辩,勤于动手。
五、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飞速发展和个人领会吸收之间存在矛盾,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一辈子够用。因此,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基本思想,未来学家托夫勒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所以,教师十分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培养他们在综合、分析、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自学中“自我完善,造就自我”,.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狠下功夫,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定能够培养和提高的。
六、进行意志教育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成长的必要前提。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在《晁错论》中精辟地指出“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古今中外成才者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这点。如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靠的是目标专一,百折不挠的意志。为了研究制造电灯的灯丝,先后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含辛茹苦十几年才成功。他经常连续工作二、三十小时,累了就用图书当枕头在实验室躺一会儿,他说“天才就是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灵感”。爱迪生正是以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在无数次的失败中取得成功的。
人的意志总是在人对客观的认识中产生,而良好的意志品质又可以左右认识活动,“志不强者智不达”。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复杂而艰苦的脑力劳动,它往往要求人有坚强的意志参予,才能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同时意志与情感也是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意志在情感激励上产生,高尚的情感是意志行动的推动力。另一方面,意志对情感又有调控作用。意志越坚强,越能使积极的情感持续下去,而使消极的情感得到克制。因此,要成为二十一世纪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教师一定要不失时机的抓住素材对学生进行意志培养和锻炼,更要以身作则,身先垂范地对学生进行意志训练的身心影响,如孜孜不倦的求知,科学严谨的治学,持之以恒的耐心辅导与教诲,自始而终的高标准,严要求,要对培养学生具备坚韧的学习态度;集中精神投入学习,克服自己浮燥的情绪,克服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坏习惯,能面对并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遇到各种困难,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因遭受挫折而灰心丧气,认定目标而坚持不懈等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在行动中克服内心矛盾和外部困难的过程,都属于意志过程,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加强学生的意志教育,可谓意义深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学德育大纲》对中学生意志品格的培养和训练都有规定。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切实做好学生的意志教育工作,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文教学评价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荐阅读:
浅谈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09-27
课堂教学评价应重视的几个原则07-20
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教学策略论文10-13
规范教学管理 狠抓校本活动 促进师生发展06-21
作文评价课教学案例07-19
语文教学中作文评价07-28
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0-05
作文评价教学新探论文08-16
“发展性评价”渗透于英语教学08-05
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