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项目绩效情况自评报告

2024-08-17

科技项目绩效情况自评报告(共8篇)

1.科技项目绩效情况自评报告 篇一

我镇2019年秋季学期“雨露计划”补助资金,按上级要求实现即定发放目标,现将补助资金绩效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绩效目标分解下达情况

1、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下达预算及项目情况。

2019年11月,收到管委会拨2019年秋季“雨露计划”补助资金0.15万元,我镇按上级要求,依规定程序和权限审批,已将全部款项发放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

2、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绩效目标设定情况。

我镇“雨露计划”补助资金项目绩效目标设定分四项,共计100分,具体情况为,(1)产出指标50分,其中,数量指标30分,包括:动员贫困地区未升学有就读意愿的初、高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人数(≧**人)15分;

扶贫资金使用率15分;

质量指标20分,即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在中高职学校就读期间充分享受补助政策率20分。

(2)效益指标30分,其中,社会效益指标30分,即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受益人数(≧**人)30分。

(3)满意度指标10分:其中,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10分,包括:职业学校建档立卡等贫困人口学生满意度(≧**%)5分,职业学校建档立卡等贫困人口学生家长满意度(≧**%)5分。

(4)全年预算执行率10分。

二、绩效自评开展情况

我镇绩效自评工作,在镇党委的领导下,严格按申报目标开展,自评工作开展范围为泉眼镇及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所属村,对象为受资助家庭,时间为2019年11月22日至11月30日,工作方式为社会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各村及包保干部实地参与,通过调查了解、实地走访等工作方式。内容包括核实补助资金的到账时间,是否严格按上级要求将专项资金及时发放到位,补助资金的发放审批手续是否健全等,并对受助家庭及资助学生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详实掌握了补助资金从入账到发放的各环节实际情况,为准确填报绩效目标自评情况奠定了基础。

三、绩效目标自评完成情况分析???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

我镇2019年“雨露计划”补助资金0.15万元,为管委会拨款,到账时间2019年11月22日;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分析。

我镇及时将补助资金发放到贫困户家庭。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我镇“雨露计划”补助资金做到了专款专用,及时发放,受助家

庭及时收到了补助款项。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我镇绩效目标设定分值为100分,实际得分100分。其中产出指标为50分,实际得分50分;

效益指标30分,实际得分30分,满意度指标10分,实际得分10分,全年预算执行率10分,实际得分10分。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我镇受资助的数量指标1人,为勤劳村杨家屯王勇强,现在长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级技术学校读二年级,符合2019年秋季学期“雨露计划”补助对象条件,我镇将上级拨付的补助资金0.15万元及时发放到了受助家庭,受益人数1人,扶贫资金使用率100%,质量指标中,享受补助政策率同样为100%。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我镇效益指标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受益人数1人,完成资助对象1人,实现指标值。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从实际情况看,我镇年初设定的满意度指标为≥95%,通过实际调查统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实际满意度为100%,主要是我镇落实各项政策准确到位,补助资金发放及时,各级包保干部对贫困学生及家庭的帮助、帮扶力度没有减少,及时为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因此,受资助家庭非常满意。

四、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从总体情况看,我镇落实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是到位的,但也存在着带动贫困学生家庭增加经济收入难等实际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进一步想办法,多措并举,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五、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我镇此次扶贫工作绩效自评结果,已按要求进行了公开公示,将对下一扶贫工作的开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及促进作用,我们会以此次自评工作为契机,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市、区各级指示精神,把扶贫工作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不断提升我镇扶贫的各项工作水平。

2.科技项目绩效情况自评报告 篇二

2006年底, 北京市正式启动了“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以下简称“素质提高工程”) , 市财政为此设立1.5亿元专项经费保证工程的实施。“素质提高工程”由“教师培训基地建设计划”“教师人才引进与选拔计划”“教师企业实践计划”“教师国内外研修计划”和“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计划”五大类别共9个计划构成。

“教师国内外研修计划”, 由“国内研修计划”和“国外研修计划”两个子计划构成。“十一五”期间, 市财政设立2000万元专项经费, 对500名左右专业教师国外研修给予资助。组织教师到国外接受专业培训, 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方法和技术, 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

为落实“国外研修计划”, “北京市职业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师培训基地”和“北京市职业院校加工制造类专业教师培训基地”按照市教委的统一部署, 于2008年11月和2009年2月分别组织了4个团 (计算机类专业、信息技术类专业、机电自动化类专业、模具类专业) , 包含来自全市18所职业院校, 共72名专业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赴德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

二、赴德国培训的概况

此项目由中国和德国政府教育部门共同举办。德国承接此次培训任务的是德国柏林GFBM培训中心和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教师培训学院。

德方针对中方的需求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

1. 德国职业教育的体制与理念培训

根据培训计划的安排, 在巴符州教育学院、斯图加特信息学校、瓦特格斯学院、泰特朗电子学校、黑森州卡塞尔市的海尔维奇-勃朗克兹职业学校的培训活动中, 先后多次涉及德国职业教育体制和教育理论的培训内容。包括:德国教育体制与“双元制”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方式、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的课程思想。这些内容也为后续培训内容的安排奠定了基础。

2. 职业学校的实地考察与教学观摩

此次培训将部分培训活动安排在巴符州教育学院、斯图加特信息学校、瓦特格斯学院、泰特朗电子学校、黑森州卡塞尔市的海尔维奇-勃朗克兹职业学校、菲利普-马特奥思学校等8所职业学校进行, 听课10余节, 与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进行了多次座谈。

3. 参观和考察“双元制”企业

参观了典型“双元制”企业, 实地考察“双元制”在企业的实施情况。参观企业包括戴姆勒奔驰公司培训中心、MTU公司、博世公司、德国电信、宝马摩托车厂、卡塞尔市大众汽车公司铸造加工、埃斯丁根-SMG铸造工厂、德国海德堡印刷厂铸造车间、斯图加特市肾透析仪器生产厂等10家企业及这些企业的培训中心、学生实习场地。

历时4周的培训,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时间紧凑;考察与培训相结合, 讲授与研讨相结合, 案例与实操相结合, 从柏林到巴符州, 从学校到企业, 从企业到行业协会, 使我们亲耳听到德国职业教育专家的讲解, 让我们感到十分过瘾;走进德国职业教育学校的课堂为我们接触德国先进的教学方法开启了大门;考察典型“双元制”企业与行业协会, 使我们切身感到学校与企业的水乳交融, 密不可分;所有这一切为我们如何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思路与帮助, 使老师们受益非浅, 收获颇丰。

三、赴德国培训的收获

1. 切身感受了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实质

(1) 关于“双元制”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最负盛名的一种形式。“双元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的职业教育形式。“双元制”可以说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培训教育模式, 将其称为“学徒制”更加贴切。这里所谓“教育企业”是必须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才有资格主办职业教育。根据受教育者与企业签订的以私法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合同, 受教育者在企业以“学徒”身份、在职业学校则以“学生”身份接受完整、正规的职业教育 (见图1) 。

(2) “双元制”学生来源

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 一般必须具备完全中学或实科中学毕业证书, 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 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 得到一个培训位置, 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 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 即他具有了双重身份:在企业是学徒工, 在学校是学生, 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企业和学校。完成“双元制”培训后, 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其智力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 培养目标为技术工人。

(3) “双元制”的产生及法律保障

“双元制”的成因既有德国传统文化背景, 也有德国的法律基础。

德国崇尚手工艺和技艺, 有强烈的职业归属感, 这是“双元制”根植的沃土。德国历史上手工业非常发达, 有重视手工艺和技艺、重视技术和实践的优良传统。手工业不仅是“双元制”产生的摇篮, 而且也是实施“双元制”培训的重要力量。

崇尚技艺而不鄙薄职业教育是德国的社会风尚。德国有句谚语:“不教青年人手艺等于让他们去偷”。德国人总是教育子女学习技艺立足社会。在德国大众心目中, 接受职业教育并非无可奈何的选择, 而是主动的要求。德国教育指出, 培养一个技术熟练精湛的劳动者与培养一个知识广博的大学生相比, 对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双元制”作为一种涉及面广的社会活动, 其健康运行有其强有力的法律作保障。一是有完备的法律体系, 如:《联邦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促进法》、《手工业条例》以及联邦各州颁布的学校法。德国是一个在职业准入制度方面管制非常严厉的国家, 在全德工商协会 (IHK) 颁布的365种职业中, 企业学徒必须取得IHK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职业教育法规定, 企业招收初中毕业的学徒时, 必须为其提供为期三年至三年半的“双元制”教育, 即1/3的时间安排到职业学校学习课程, 2/3的时间安排在企业实习。二是有办学经费方面的严格明确的各种规定, 确保了经费的稳定来源并不断增长。三是对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职教师资的培养和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标准等都给予法律确认。这三方面的法律成为“双元制”职业教育向社会提供全面有效服务的强有力的保障。

(4) “双元制”的基本规模和专业

“双元制”在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通常在十二年义务教育之后, 部分初中毕业生可进入“双元制”职业教育, 完成3~3.5年学徒培训进入企业就业;部分初中毕业生还可进入文理高中, 毕业后升入大学;还有较少部分由职业学校毕业就业或进入大学。

“双元制”职业学校40%的学生学习手工业领域的专业。在现代工业化过程中, 德国不是抛弃传统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赋于其现代的内容。政府认为, 手工业对经济的现代化是具有经济补偿、培养人才和促进就业的特殊作用。这就是德国保留和发展手工业、行会和“学徒制”的原因。

目前接受“双元制”教育的学徒规模约为180万人, 分布在360余种职业中。但职业分布表现出不平衡性, 其中绝大多数学徒集中在零售、装备制造、公共事业、美容美发、餐饮服务等行业。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实际上就是职业 (德语Berufe) 。伴随产业结构不断变化, 许多传统的职业逐渐消失, 新兴的职业、交叉的职业不断出现, 政府和行业协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所培训的职业进行重新界定。“双元制”的职业是由联邦政府在《职业培训条例》中加以规范的, 上世纪50年代“双元制”教育的职业为770余个, 到90年代末期减至370个, 目前共有90余个职业大类365个职业。

(5) 行业协会在“双元制”中的地位

“双元制”职业教育以企业为主的原则正是靠经济界通过行业协会强化“学徒制”的管理来体现。全德工商协会 (IHK) 在“双元制”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具有实质性的四大职能:

(1) 颁布法规性文件。如学徒培训合同、职业资格考试方案等。

(2) 顾问咨询。对企业提供咨询, 对学徒提供咨询等。

(3) 检查考核。对企业培训条件进行检查, 对培训合同进行检查, 对企业培训教员情况进行检查, 对学徒进行检查等。

(4) 监督。对整个“双元制”培训活动进行监督。

德国职业教育几百年的发展史表明, 职业教育主要是靠行业自已发展起来的, 国家干预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

(6)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实质。在德国的培训, 使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德国“双元制”的实质是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是以企业一元为主, 以学校一元为辅;更注重实践环境的实真, 而非环境的虚拟;更强调实践的过程, 而非实践的结果;更注重工作过程中训练, 而非学校中演练;更注重做中学, 而非学中做。

2. 深刻理解了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思想

(1) “学习领域”诞生的背景

上世纪90年代, 企业对“双元制”学校课程多有抱怨, 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多为“教学材料导向” (而非“工作任务导向”) 的课程, 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工作存在差距。联邦政府文化教育部 (KMK) 采纳了企业的意见, 对“双元制”职业学校课程进行变革, 1996年开始试行“学习领域”课程。可以说, 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是基于德国“双元制”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德国的教师们也提出学习领域的教学在某些方面无法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这也是困扰他们的问题, 而且由于推行时间不长, 他们并不急于去全面赞扬学习领域。而“学习领域”的实施受到专业和课程类型的限制, 在德国职业学校也不是全面铺开。

(2) 关于“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是联邦政府委托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开发出的课程纲要。因此, 可以认为“学习领域”就是课程, 但它并非详细的、具体的课程大纲, 而只围绕课程的目标与学习内容等提出的原则意见。

“学习领域”的文本非常简洁, 篇幅通常只有一页。如机械加工专业, 第5个学习领域的描述如表1。

完成烟灰缸的制作可作为机械加工专业第5个“学习领域”的一个项目。

“学习领域”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专业教学单元, 它是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 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一般情况下, 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就是职业院校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

重要的是“学习领域”的描述, 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和在企业的实践这两方面的目标分别描述, 平行排列。它们通过同一个“工作对象”建立起直接联系, 内容上表现为互补关系, 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学校这一元侧重认知过程, 学习目标重在能力的明确表述, 认知目标使用的是了解、叙述、解释、分析、评价等动词, 基本是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思想。职业能力中多有隐性能力和经验的成分, 部分类似于通用能力, 尽管难以观察和量化, 但也作为学习目标提出, 进入学习过程。

德国课程模式对技术业务工作的内涵 (要素) 研究很透彻。一项工作离不开工作对象, 软硬件工具, 操作方法规程, 工作的组织分工, 技术业务的要求和标准。把这些要素分析、描述清楚, 学习的内容就落实了。见表2, 表3。

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 学生可完成某个职业 (可专业) 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 处理一种典型的“问题情境”;通过若干体系化“学习领域”的学习, 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 (职业小类或多个岗位) 的职业资格。

(3) “学习情境”与“学习单元”

“学习情境”是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 是“学习领域”的下一层级的概念, 是实现学习领域关于课程教学原则意见的具体教学载体, 实质上就是该门课程的具体学习任务。特殊情况下, 一门课程可以仅有一项“学习情境”。“学习单元”是“学习情境”下一层级的概念, 它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时间与内容最小单位。如图2所示。

(4) 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思想

从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看, 学习领域课程更加符合主体性教育思想, 建构主义和行动导向的理念, 遵循人的职业生涯成长规律, 应当是未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愿景, 特别是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有较高质量要求的职业院校教育中。

传统的职业教育由于割裂了理论与实践 (生产劳动) 的关系, 有可能把人培养成工具或残缺不全的人 (一部分人只会动脑不会动手, 另一部分人只能动手而不会动脑) ,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特色和课程理念, 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一体化, 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的融合, 行动、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个体人格发展与职业发展的协调, 实现了科学世界向工作世界的回归, 从而实现了“从受教育者的需要出发, 把教育对象当作人来培养, 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人”。

“学习领域”课程把学习理解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职业能力发展过程,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对理论和实践进行整体化链接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在学习领域课程中, 学生不再像学科课程那样按照知识系统性来认识社会、技术与个人的关系, 而是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内容载体”, 从工作世界的整体性出发, 认识知识与工作的联系, 从而获得对综合职业能力形成过程极为重要的“工作过程知识”和“背景意识”实现学习的迁移性。

3. 真正领会了行动导向的核心精神

(1) 行动导向的教学策略

“行动导向” (Handlungsorienterung) 是指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策略, 它起源于改革教育学学派的学习理论。行动导向中的“行动”是一种“职业行动”, 是指对本职业具有重要意义的、完整而且全面的行动, 它常常是由经验引导的。

行动导向的学习是教育学的一种教学新范式。基于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 其实质是: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 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 在这个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与学生互动, 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 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 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 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2) “行动导向”的教学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技巧, 而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是由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的教学过程。

行动导向的教学理论强调在教学中用行动过程、实践的方法进行学习。设计导向则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学习自我设计, 应该不断提高设计工作过程的能力。实际上, 行动导向与设计导向的契合是我们的目标。行动导向的教学也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之中。行动导向的学习试图保持动脑和动手活动之间的平衡。

行动导向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 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 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这一探索创新精神和关键能力培养结合的有效方式, 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提供了“行动即学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表4为传统教育与行动导向教育教学特点的比较:

(3) “行动导向”的核心精神

“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进行教学组织过程, “以学生为主中心”“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这就是“行动导向”教学范式的核心精神。

4. 学习体验了教学方法和效果检验的内涵

(1)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与职业行动过程的结合, 行动导向教学使用了很多教学方法, 包括:“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思维导图法、“三明法”教学法等等, 其目的只有一个,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而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体现的学习内容是工作, 通过工作体现学习。下表为归纳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值得一提的是, 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教师培训学院, 兰伯特老师让我们身临其境地学习了“三明治”教学法。“三明治”教学就是集体学习与个体学习的穿插。进行“三明治”教学法的背景在于:作为教师要创造学习的环境, 兼顾学生的学习速度, 需要学生掌握学习的主要内容, 并具备自学的能力, 教师头脑中的知识如何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一个成功学习的重要条件是与学生的知识或自身经验相关的学习。学习是一个自我的行为, 体现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三明治”教学目的, 就是教师要有组织地进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三明治”教学的学习途径—通过耳听、眼看、口读、手做四种学习途径的有机结合, 达到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目的。“三明治”教学:预期目标:挑战——动机——教学技术——知识——能力——目的;教学效果:增加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计划性——让学生体会到自身具备的能力—希望迎接新的挑战——设计新的学习目标。于是我们学习了专家小组法, 伙伴猜谜法, 概念卡片分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做学生, 做演员, 做观众, 立体地了解了“三明治”教学法。我们还有幸进入德国的课堂, 从数学这样的基础知识, 到纺织、金属工艺学, 热处理技术等专业知识, 德国学生快乐学习, 而教师的工作充满了乐趣与挑战。所有这一切为我们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思路与帮助。

(2) 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很多采用自制EXCEL文件, 既有学生的自评互评, 又有教师的评价, 分别有不同的权重, 整个评价过程对学生是公开的,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能做到心中有数, 这些都在课堂上进行, 教师评价时非常注意方式和语言的选择。德国教师对做得不好的学生不会采用批评的方法, 只是指出该学生哪些地方做得好, 哪些不太好, 应如何改进;对于比较差的学生通常称为“比较弱一点的学生”。考试的目的性很强, 不是难为学生, 而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考试, 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因此, 试题不会超出范围, 考前复习的目的性也很强, 课程的总评成绩非常客观, 不过分注重考试结果, 只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四、赴德国培训的几点思考

此次赴德国培训, 是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行动研究和深入的学习, 如何借鉴德国先进职教经验, 消化吸收, 结合当前国内职业院校的教学建设与改革, 谈几点思考。

1. 课程结构模块化

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主要有两种类型:

层级结构:学科课程的结构, 以理论体系为主线, 配合以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环节。课程之间呈线性关系, 有严格先后次序:

基础课 (基础理论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理论) ——专业课 (专业技术课)

模块结构:实践导向的课程结构, 以工作任务或技术业务领域组织课程模块, 从职业分析、工作职责分析入手确定学习领域。非线性结构, 课程模块相对独立, 以难度差别决定学习的先后顺序。

国外几种有影响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无一不是采用模块课程。

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以中专为代表的职业教育课程是“三层楼”结构的一统天下, 当时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员。90年代以后, 随着国外课程模式为国人所知晓, 这种课程结构受到质疑, 改变课程结构的努力一直在进行之中。但时至今日这种课程结构仍有强大影响, 职业教育很多专业的课程计划或多或少还是表现出层级结构的特征。

脱离学科课程, 采用模块课程, 这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职业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从事技术业务活动的人员。他们要学习的是从事具体工作的知识、技能。这些知识大量是描述性的, 而非论证推理性的。这些知识、技能的界定是对现有工作岗位的观察、分析、综合形成的, 主要靠的是经验。职业活动是社会性活动, 除了必须具备相关知识技能, 还要处理人际关系、遵循职业操守、积极进取改革创新。这些素养都要在相关职业活动的情境中才能得到培养。学科课程显然不能有效培养这些职业能力。

掌握工作技能完成职业活动是需要一定理论知识的。但是学习掌握这些理论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更深理论而是更好完成工作任务, 因此, 第一不必求系统完整, 第二不必先理论后实践。职业教育课程中理论知识学习应该是实践导向的。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理论上提高,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复杂性理论认为:复杂系统中存在自组织机制, 通过自组织而发生转变、演化和发展。而自组织发生在干扰、问题、混乱出现时, 当系统尚未确定、需要继续运行以达成再确定时, 系统才会进行自组织。在一个富有活力、创造力的课程系统中, 不应追求线性、秩序, 而是欢迎不平衡、不连续、断裂。这些断裂点正好是生长点。这是我们在职业教育课程中不追求理论知识系统化、学科化, 不追求理论先行的一个重要理由。

2.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角色定位

在单向传递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是知识权威、教学的中心、学生的指导者。以教师为中心必然伴随教材为中心、内容为中心、目标为导向。

建构主义的、自组织的、演化的和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以过程为导向、具有开放性、内容丰富而又生动活泼。只有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发展的目标才能全面实现。

从学习过程的主导地位转变到学习过程的附属地位, 是教师角色的重大转变, 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地位的降低, 也不能理解为教师作用可以削弱。恰恰相反,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其复杂程度和难度大为增加, 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担负多方面的角色:学习活动的规划师、管理员、协调员、教练员、咨询员和评估员等。教师的最大责任是把握过程的方向, 使学习者从混沌状态走向秩序、实现转变和发展。如果教师放弃引导的责任或是不善引导, 则将造成课堂的混乱, 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以我们的初步理解,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包括:规划设计学习过程, 提出学习任务, 掌握学习进度;创设教学环境, 组织课程资源 (教材、器材、场地等) ;引出问题, 发现和利用困难、干扰等不平衡因素激发学习过程;必要的讲解、示范;组织讨论交流和总结反思。

因此, 教师要转变对教学工作的理解, 下一番功夫研讨学生的学习过程特点以及认识形成和发展的机制,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适应新模式的教学方法。所有在教学岗位上的教师都是新教学方法的实践者和研究者。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 教学的经验也必须是教师个人以及教师群体在与教学过程相互作用、交互作用之中主动建构的, 是内部生成和创造出来的。外来的经验起着打破平衡、形成外在驱动力的作用。

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学校对教学和教师的管理也应该有新的思路, 要像经济领域改革初期那样实行“放开”、“搞活”的政策。

3. 建立开放性、发展性的考核评价体系

开放性指的是, 评价课题来自实际生活和工作, 鼓励创新、鼓励构建自已的模式而不是沿习现成框架, 实施过程表现为学生及学生小组的自主活动, 活动场所除了学校还包括企业、社会。发展性或生成性指的是, 从过程看发展, 通过多次连续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发展, 目的不在于找出欠缺而是利用欠缺、断裂、干扰作为发展动力, 对学生的发展转变程度作为评价, 因此评价标准是多元的、不是预设的, 评价结果的表述应该是等级制加上描述性的评语。

伴随教学模式的改革, 课程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必须加以改进。要提高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关联度;要增强评价标准的客观性、准确性、可观察性和适应性;在评价专业能力的同时, 还应评价非专业能力 (通用能力) 。

教育要发展, 就要不断反思过去的经验, 针对现实的教育问题, 转变不适应教育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只要我们秉持开放态度, 发扬改革创新精神, 改变思维方式, 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勇于实践与反思, 在职业教育基本问题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实现职业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总之, 以上报告尝试从德国“双元制”实践的几个关键要素, 充分地揭示德国“双元制”价值, 也鲜明地观察到“双元制”进一步发展的困境, 甚至危机,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此不能不给予更多的关注, 在借鉴德国先进的职教经验的同时, 集成创新, 创造出有自己的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

摘要:从北京市教委实施“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落实“国外研修计划”, 组织北京市部分职业院校教师赴德国培训, 从“赴德国培训的背景、赴德国培训的概况、赴德国培训的收获、赴德国培训的几点思考”四方面报告赴德国培训项目情况。

3.科技项目绩效情况自评报告 篇三

一、继续加大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投入。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要进一步增加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投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方向,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和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推进产业创新。加大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引进,优化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资本化、产业化。

二、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统筹整合。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新预算法要求,依法科学规范编制财政科技资金,认真梳理资金的类别和结构,加大对市县的指导和检查,规范财政科技资金的投入范围和统计口径。科学界定各主管部门在促进科技事业发展中的职责,明确各类科技专项资金的功能定位,统筹安排科技计划预算。加大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力度,切实解决好行政经费占用科技经费过多的问题。严格按国家要求,将科技专项资金用于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技术创新引导、创新基地和人才等方面,高效配置科技资源,强化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三、完善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的配置机制。进一步完善竞争性分配、因素法分配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机制,着力解决好财政科技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碎片化”问题。综合运用风险补偿、以奖代补、财政贴息、创投引导等方式,优化科技资金的配置。进一步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绩效,逐步实现由无偿直接资助向有带动放大作用的间接资助转变,由单纯资助项目向营造创新环境、提升发展质量转变,由单一评价项目技术水平向评价企业创新能力转变。

四、切实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新预算法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建设的相关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财政科技资金管理办法,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科技项目实施的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强化监管责任,重视科技资金专项审计成果,对查出的虚报冒领、违规骗取财政科技资金等问题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加强信息共享,对项目立项、编制预算、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绩效评估等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建立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绩效评价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相关政策、安排财政资金的重要依据。加强科技中介管理,建立对科技中介的监督评估和准入退出机制,规范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行为。

4.项目预算绩效自评报告 篇四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住建局部门包括1个机关行政处(科)室及11个下属单位,

寿宁县住建局行政编制11人,事业编制67人,计78人,现有工作人员合计人。编外人员84人,其中临时工 33人,合同工7人,派遣工12人。寿宁县住建局内设机构6个,分别为办公室、政策法规股、城乡规划股、城乡建设股、房地产市场监管股(增挂“住房保障股”牌子)、建筑业股(县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办公室)。下属事业单位11个,分别为:寿宁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寿宁县住房保障管理中心、寿宁县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运营管理中心、寿宁县建筑安全监察站、寿宁县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寿宁县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寿宁县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站、寿宁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寿宁县房地产管理所、寿宁县园林管理处、寿宁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二)项目基本情况。

1、立项申报情况:已立项申报,项目名称为提前下达20xx年中央财政农村危房改造补助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

2、项目涉及范围:农村危房改造建设补助。

3、主要内容和总体目标:该项目年度预算主要根据《寿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寿宁县20xx年度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寿宁县财政局收到269.73万元资金,用于财政对农村危房改造建设,确保城乡建设工作正常运转,使城乡面貌得到改善。

二、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一)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1、项目执行情况

我局结合20xx年市住建局下达寿宁县建设目标任务和20xx年工作计划,参考前三年各项业务指标的平均值、当年的数值、发展的趋势等等因素,制定了切合实际、可量化、可考评的年度目标。建设专项资金支出269.73万元,到账情况完成100%,验收合格率100%。

2、采取的纠偏相关措施

我局以局长为领导,各相关股室负责,其他业务骨干负责日常督导、技能培训工作,财务人员负责协调、跟踪、监督、报送绩效材料等。

3、项目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为确保项目目标的顺利完成,每年按实际情况,编制项目预算,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为具体项目实施制定了相应的项目质量要求和标准,项目实施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情况通报、有数据分析报告等,如市住建局定期对我局建设情况进行通报分析,每月通报完成情况等。开展绩效动态监控工作,及时收集每季度目标完成情况,发现严重偏差,及时反馈,采取有效措施,重点跟踪,及时纠偏,阶段性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全年性任务基本能够按序时精度执行,保证了年度目标任务按值按量或超额完成。

(二)项目财务管理状况。

项目资金按照年度预算,总投入269.73万元,实际支出269.73万元,资金使用率100%,资金到位率100%。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寿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寿宁县20xx年度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使用。

三、项目绩效分析

(一)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1、选用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本次评价主要采用比较法,辅之以公众评判法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主要采用历史标准。

2、现场勘验、检查、核实的情况

通过听取汇报、调阅核实相关资料等方式,对工作成效进行检查,年度绩效目标总体情况良好,项目自评99分,自评等级优秀。

(二)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项目预算资金269.73万元,主要用于财政对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1、投入目标完成情况

(1)时效目标:项目完成时限为12月底前,实际完成值为12月底前,目标值完成比例100%。

(2)成本目标:投入资金绩效目标值为269.73万元,实际完成值为269.73万元,目标值完成比例100%。

2、产出与效益目标完成情况

(1)数量目标完成情况:农村危房改造416户,实际完成值为416个,目标值完成比例100%。

(2)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农村危房改造合格率绩效目标为100%,实际完成值为100%,目标值完成比例100%。

3、效益目标完成情况

(1)社会效益目标:农村危房改造建设项目,实现农村生态环境各村均等化,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目标值完成比例100%。

(2)社会公众满意度目标:农村危房改造建设服务对象满意度绩效目标值为90%,实际完成值95%,目标值完成比例100%。

(三)项目绩效分析(对指标体系得分情况进行逐项分析,需要描述扣分的原因)。

1、投入指标体系总计30分,自评得分30,其中

(1)时效情况方面总分4分,得分4分。项目实际实施月份未晚于计划月份。

(2)项目立项方面满分15分,得15分。绩效目标合理性,与项目绩效年度计划数相对应,与预算确定的项目资金额相匹配,得4分;绩效指标明确,将项目目标细化分解为具体的绩效指标,通过清晰、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得4分;绩效指标完成率,完成100%,得4分;项目立项规范,按照规定的程序申请立项,提交的文件、材料符合相关要求,事前已经过必要的可行性研究、风险评估、集体决策,得3分。

(3)资金落实方面满分11分,得11分。资金到位率100%,得3分;资金到位及时率100%,得4分;资金使用率100%,得4分。

2、过程指标体系总计30分,自评得分29分,其中

(1)业务管理方面满分9分,得9分。管理制度健全,已制定相应的业务管理制度,业务管理制度合法、合规、完整,得3分;制度执行有效,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管理规定,业务档案齐全并及时归档,得3分;项目质量可控,具有相应的项目质量要求和标准,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或手段保证质量,得3分。

(2)财务管理方面满分15分,得15分。管理制度健全性,有制定1个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得2分;资金使用合规,符合国家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资金的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项目的重大开支经过评估认证,主要领导签字审批,得3分;固定资产由局财务专门管理,得3分;固定资产利用率100%,得3分;项目资金安全,项目资金使用符合预算批复或合同规定的用途,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等情况,得3分。

扣分原因:管理制度健全方面,虽有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但不健全,此项扣1分。

(3)会计信息管理方面满分6分,得6分。信息规范,相关会计核算规范,得3分;信息完整,会计核算相关资料完整,得3分。

3、产出与效益指标体系得40分,其中

(1)产出数量方面满分15分,自评得15分,农村危房改造416户等于416户,得15分。

(2)产出质量方面满分20分,自评得20分。农村危房改造建设验收合格率大于100%,得20分。

(3)项目收益方面满分5分,自评得5分。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大于90%,得5分。

四、项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项目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2、年初各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但此项工作未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数据提供进度迟缓,相关单位未按规定时间提供户主审核意见,没有及时组织联审,承担项目建设的相关乡镇未及时跟进,造成工作进展达不到预期目标。

3、各乡镇村建经办人员变换频繁,新进人员对业务经办流程不熟悉,影响工作进度和质量。

(二)项目改进措施

1、进一步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学习,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2、强化组织管理,积极落实各项建设政策,让村庄及时享受到改善生态居住环境政策,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得以顺利开展。

3、加强政策和业务培训,提升基层经办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五、下一步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5.平山煤矿项目绩效自评报告 篇五

平山煤矿整合工程

项 目 绩 效 自 评 报 告

平山煤矿技术组 二0一二年七月

一、项目概况

筠连县顺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平山煤矿整合工程项目,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川办函﹝2007﹞16号文批准,原筠连县顺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平山煤矿(整合主体煤矿)整合原维新镇兴鑫煤矿以及已关闭的五甜煤矿构成的整合扩能矿山。平山煤矿位于筠连县城115°方向,直距18.5km,行政区划隶属筠连县维新镇周坪村四组。矿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04°42′06″,北纬28°05′07″。设置矿区范围由13个拐点直线圈定,矿区面积0.918km2。许可开采2、3、8、9号煤层,开采深度:+650m~+300m,整合完成后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四川经济委员会于2009年11月17日以《关于筠连县顺河煤业有限公司平山煤矿整合工程初步设计(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批准,建设工程工期18个月,2010年3月4日由筠经商﹝2010﹞27号文件批准平山煤矿整合和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建设工程工期18个月。开工日期为2010年3月4日,竣工日期为2011年9月4日。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因遇建设用地、山体垮塌、村民纠纷、政策性停产等问题,导致工程进展缓慢,经四川经济委员会和信息化委员会同意建设工程延期至2012年11月9日。

(一)项目资金申报及批复情况

筠连县顺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平山煤矿整合工程项目预算投资为2044.52万元,其中自筹资金2024.52万元,财政资金20万元。自筹资金已按初设方案要求投入使用;财政资金根据宜财企﹝2011﹞49号文件的批复,已于2012年2月收讫项目财政资金20万元,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使用,符合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二)项目绩效目标

本项目建设完工后,能够增加税收、增加当地农民工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对社会的贡献。计划实现的具体绩效目标以及项目实施进度计划等如下:

1、井巷工程建设情况:

项目完工时需要开拓巷道6094米(其中岩巷3115米,半煤岩巷2886米,煤巷360米),现已完成项目一期阶段,完成巷道掘进4180米。井巷工程完成后为后期矿井开拓生产布局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矿井安全风险。

2、设备投入建设情况:(1)、采掘系统设备建设情况

现项目进入二期施工阶段,需要对矿井南采区S3121采煤工作面和备用工作面S3122工作面装备机械设备,其中S3121采煤工作面装备以下机械设备:电煤钻(MZ-12型)3台,单体液压支柱(DWX18-300/100X型)1000根,金属铰接顶梁(HDJA-1200型)1000根,高压喷雾泵(BPW-100)1台,刮板运输机(SGB420/22)2台,乳化液泵(BRW80/20)1台。S3122准备工作面装备以下机械设备:电煤钻(MZ-12型)4台,局部通风机(FBD№5/11)6台,小型排水泵(BR40-30)1台,高压喷雾泵(BPW-100)3台,风动凿岩机(ZY24)4台,湿式锚喷机(SPL-4)2台。另外需要的机械设备有:抽采钻机(ZY-650)3台,提升绞车(JTK-1.6×1.2)1台,提升绞车(JTPB-1.2×1.0)1台,蓄电池机车(CDXT-5J)3台,水泵(MD46-30×6)3台,架空乘人装置(RJY)2台等。

(2)、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采用对角抽出式通风方式,回风平硐安装两台FBCZ-4-№14/4/2×55kw型防爆轴流式主要通风机,配套电机功率2×55kw,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3)、矿井提升运输系统

矿井采用斜井+平硐方式开拓,主斜井采用提升绞车(JTK-1.6×1.2)1台进行运输,主要巷道铺设22kg/m钢轨,轨距600mm;采用3台防爆型蓄电池机车(CDXT-5J)进行运输。

(4)、矿井供电系统情况

矿山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即门坎滩变电站以10KV电压经LGJ3×50架空线路2KM向矿井供电,备用电源由沐爱供电所以10KV电压经LGJ3×50架空线路5KM向矿井供电。在地面工业广场设10KV变电所一座,主井工业广场和南、北风井工业场地各设配电室一座。地面动力负荷供电电压为380V,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矿井采用10KV高压双回路线路入井,井下设变电所,高低压均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高压侧分接于地面变电所10KV不同母线段。矿井主要通风机、压风机、安全监控系统、、地面视频监控系统、井下主排水系统等Ⅰ类供电设备均实现双回路、双电源供电。井下各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均实现“双风机双电源”。(5)、排水系统情况

矿井为斜井+平硐开拓,设计采用一级机械抽排水方案,在+350m设水泵房、主副水仓,安设水泵经排水管排出地面,井下巷道采用水沟自流排水至水仓;主水仓容量350m3,副水仓容量200 m3。矿井+350m水泵房安设三台MD46-30×6型水泵,正常涌水量时,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最大涌水量时,两台工作,一台检修。水泵额定流量为46 m3/h,主井安设两趟Φ102×5无缝钢管为排水管排出地面。

(6)、地面生产系统

矿井工业广场位于筠连县维新镇周坪村四组,矿井工业广场设露天储煤场,采用装载机装车,汽车外运。露天储煤场设计储煤能力6000T,后期建设储煤能力将达到20000T以上。井下矸石出井后,通过汽车外运至矸砖厂。地面生产系统和工业建筑与行政、公共建筑设施均与矿井建设规模基本配套。

(7)、矿井“六大系统”建设已基本完成 ①、安全监控系统

矿井装备KJ90NA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1套,设置有2台监测监控主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配备KJF86(08/N)型中分站6台,KJ306(08/16)型大分站1台,安装瓦斯传感器15个、风速传感器2个、风门开闭传感器4个、设备开停传感器6个,风筒传感器3个,风机开停传感器7个、负压传感器1个、温度传感器11个、C0传感器8个、氧气传感器2个,烟雾传感器3个,馈电断电二合一传感器3个,二氧化碳传感器2个,视频传感器7个。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完善,各类传感器配备齐全,运行正常。

②、矿井通讯

调度室、矿长办公室开通电信程控电话一门,另外有移动手机40部,与矿内、外联系畅通。调度室装备有CeE-100(111)型数字程控调度交换机1台,装机容量80门,目前安装14台。程控交换机与矿井外、矿井内联系畅通。从监控室经主斜井敷设了通讯线路至井下+400m水平运输巷,再敷设至生产区域。在地面主要通风机房、监控室、调度室,井下绞车房、井下变电所各硐室、提升上下车场及各采掘工作面附近均安设有电话。

③、防尘供水系统

主斜井上方设置高位水池1个,水池容积600m3。井下主水管道采用DN89X 3.5无缝钢管,支管采用DN50X 3.5无缝钢管,并且安设支管和闸阀,供井下设置喷雾消防用水及冲洗巷道等。在井下采掘工作面、运输巷、原煤装载点等处均设置有防尘喷雾洒水管路及装置。在采煤工作面回风巷、运输巷距工作面20m的地方,掘进巷道距工作面20m的地方设置有防尘喷雾洒水管路及装置。

④、压风系统

压风机房设在地面工业广场附近,房内安装1台JGA-110型空压机和1台KG-150A型空压机的固定式空气压缩机,1台工作,1台备用。井下各巷道均敷设有压风管道,压风主管为中159mm无缝钢管,支管采用中50mm钢管。压风自救系统为ZY-J型,设置了5组,每组设置5—20个压风自救袋。

⑤、人员定位系统

井下安装有KJl29矿用人员定位系统一套。⑥、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在+400运输大巷建有供60人使用的紧急避险系统。

3、土建及安装工程建设

一是完善生产辅助设施,二是完善员工后勤福利设施。生产辅助设施建设主要是建立筛煤煤仓、矸石分选及地面运输体系,建设材料堆放和机修场地等。后勤福利设施主要是建立后勤保障体系,如洗澡堂、食堂、医院、职工住宿楼、办公大楼以及厂区环境建设等。土建及安装工程建设完成后,要进一步的发挥地面辅助生产系统的作用,同时给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4、实施进度计划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为32个月,自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项目延期后)。

(三)项目资金申报相符性

项目申报内容与具体实施内容相符,且申报目标合理可行。

二、项目实施及管理情况(一)资金计划、到位及使用情况

1、资金计划及到位 本项目计划资金2044.52万元,实际到位资金5210.45万元,其中:自筹资金5190.45万元,财政补助资金20万元。资金到位率超过100%。实际资金超出计划资金的原因有:一是材料价格上涨;二是人工工资普遍上涨;三是初设中未将矿井避灾系统等考虑其中,四是一些未能预见因素的影响超出了预期,五是征地费用大大超出预期,六是初设编制时间为2009年与建设时期物价相差较大。

2、资金使用

截止项目评价时实际支出资金5210.45万元,项目资金严格按照初设方案计划进行支出,因受市场行情及价格因素影响,局部资金使用略有调整,但调整幅度及程序均符合对资金管理的规定。详细支出如下:

主要运输巷道及回风巷1844.56万元,采区720.50万元,提升系统513.25万元,排水系统257.09万元,压风系统94.55万元,地面生产系统119.86万元,安全技术及控制系统151.29万元,通信调度及计算机中心28.29万元,供电系统686.55万元,行政福利设施109.46万元,场地设施36.23万元,环境保护及“三废”处理41.24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83.16万元。

工程预备费149.36万元,建设贷款利息251.6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23.46万元。

(二)项目财务管理情况

1、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我公司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建立了《筠连县顺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平山煤矿财务管理制度》,并结合项目制订了《筠连县顺河煤业有限公司(平山煤矿)3改15万吨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

2、机构设置

我矿内部设置财务科,下设科长1人,主办会计1人、出纳1人。

3、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情况

项目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项使用、专账核算”。项目经费支出必须由经办人、项目负责人、财务科长、单位领导等逐级逐次审核签字的程序进行审批后方可支付,各个环节缺一不可。对项目实施所需要的物资如开关,电缆、钢轨,工字钢等,必须严格按单位物资采购要求程序进行采购,即由物资供应员先选择三家以上的供应商进行询价比价,从中选择质量最好,价格最优的供应商后,再填写“物资采购申请单”,经项目领导小组统一讨论审批同意后方可采购。采购时,至少有2名以上采购人员参与;对采购数量较多和金额较大的产品必须由供货方、采购方、独立监督方等三方共同参与;对项目所用物资必须根据物品的性能、数量等分类保存,并由专人保管,采购的物资验收入库,经相关人员签字审核后,方可结算。

因此,我矿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务处理及时,会计核算规范、准确。

(三)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本项目由我矿集团公司有关人员组成实施小组。由谢和平任组长,余华友、罗国富任副组长,成员有杨明远、杨帅、苏全、李远强、惠庆忠、徐韦民、陈进均。主要负责井巷开拓、设备安装调试、土建工程的实施与操作,同时聘请第三方监理公司监督项目实施情况,以保证按照初设方案如期完成各项任务。

三、项目完成情况(一)项目完成任务量

1、井巷工程建设

根据初设方案的要求,结合后期对初设的修改意见,现已开拓主要井巷工程如下:开拓巷道4180米,井底车场2个,紧急避灾硐室1个,主副水仓2个,消防器材库1个等。截止项目评价时井巷工程完成进度为90%。

2、设备投入建设

根据初步设计方案要求,结合后期对初设的修改意见,已安装完毕主要设备如下:主扇风机2台,人员定位系统1套,监控系统1套,瓦斯抽放站一座(建设中),火工器材库房1座,双回路电源系统l套、主水泵3台、支柱及绞梁2000根、采煤机4台、刮板输送机5台,以及各型配套电气设备等。截止项目评价时设备投入完成进度为90%。

3、土建安装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

根据初设方案要求,结合后期对初设的修改意见,已建成并投入土建安装工程如下:主风机房一座,工业广场地坪硬化1500m2,绞车房2间,地磅房1间,木工房1间、机修车间1间、室外物料堆放场地500m2、室内材料库房600m2、医务楼1栋、洗澡堂及洗衣房1栋、食堂1间、职工住宿楼200间、办公大楼1栋,锅炉房1间、空压机房2间、火工器材库房1座,截止项目评价时土建安装工程完成进度为80%。

(二)项目完成质量

煤炭工业四川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对本矿工程质量全程监督,在例行检查中认证合格。且将于2012年10月对本矿各单项工程进行质量认证程序。

(三)项目完成进度

本项目按照《初设方案》及后期调整修改方案的要求,井巷工程、设备投入、土建安装工程等均按预期进度要求全面完成。现已进入最后的竣工验收阶段。

四、项目效益情况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年产原煤约15万吨,实现产值7000万元,利税1300万元。同时,可新增加80个就业岗位,降低矿井安全风险,减小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全面提升矿井各项指标。

五、问题及建议(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技术力量不足,特别是基层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给设备后期的维修维护带来一定的挑战;二是员工流动性较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造成员工流动性较强,特别是熟练员工的流失。

(二)相关建议

企业的生存及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综合工程,必须长期坚持不懈。针对上述存在的具体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大对职工教育培训的力度,从资金和人员配制上从优给予支持;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福利设施建设,解决员工实际困难,努力创造让员工满意的企业氛围。

筠连县顺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6.科技项目绩效情况自评报告 篇六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是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加强公共支出管理,提高政府效能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实现政府行政和公共服务目标,对构建节约型社会和公共服务型政府有重要意义。

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某县经济社会发展,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根据《江苏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江苏省财政厅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操作规程》、《江苏省省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江苏省财政厅关于规范中介机构参与省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管理办法(试行)》和某县财政局《关于开展县直行政事业单位2009年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对2009年度全县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省市奖励扶助项目进行自评。

一、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项目的实施依据 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04年提出了在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我县作为首批试点实行;2005年江苏省人口计生委出台了全面推行奖励扶助制度的意见,根据

余-1.34万元。

三、2009年度奖励扶助项目财政投入绩效自评 根据绩效评价的有关要求,针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省市奖励扶助的特点,我们设计了绩效评价的基础表和调查问卷。按照某县财政局铜财绩(2009)5号文件的要求,我们对全县已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项目的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抽取全县24个行政村,对其中的300户居民发放了共300份调查问卷,收回300份,有效300份,所占比例达100%。我们对回收的300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分析,对群众的满意情况和意见建议进行了整理和汇总。

(一)奖励扶助制度的实施效果

2004年以来通过实行奖励扶助制度的实践表明,在广大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户中开展奖励扶助项目,有利于缓解农村老年计划生育家庭在生产、生活和养老方面的困难,进一步解决了“三农”问题,密切了党群关系,促进了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逐步完善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实行计划生育群众的后顾之忧,改变了农村“养儿防老”的生育观念,进一步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热情和积极性,引导更多农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减少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出生的人口,有效的控制农村人口增长,逐步减少农村新增贫困人口,为建设全面协

2.享受奖励扶助的年龄偏大。省人口计生委规定享受奖励扶助的年龄是60周岁,徐州市人口计生委规定的年龄是50周岁。调查显示满意率只有82.5%。在农村,多数群众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要生活来源;50周岁后,劳动能力明显下降,收入明显降低;奖扶金的发放无疑对他们的生活提供很大的帮助。多数群众认为是否适当提升到50周岁,奖扶政策的效果更容易显现。

3.在调查中,有群众反映,享受奖励扶助的群众年龄偏大,有的身体不好、行动不便,亲自领取奖励金有困难;占被调查群众的2.5%。为确保奖励扶助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应奖励扶助的对象,在执行奖扶政策时,我们委托农村信用合作社直接发放奖励扶助金,简化手续,减少中间环节,直接补助,到户到人。

7.自治区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篇七

(2018 )

项目名称:80 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

实施单位(公章):自治区民政厅 主管部门(公章)

项目负责人(签章):

填报时间:

2019 年 1 月 23 日

2018 自治区财政资金《80 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制度》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自治区财政厅:

根据自治区财政厅有关要求,我厅对 2018 年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80 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项目绩效进行了认真评价,经研究,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自治区民政厅设 14 个内设机构:办公室(政策法规宣传处)、社会救助局、优抚安置局、民间组织登记处、民间组织管理处、退伍军人协调处(自治区双拥领导小组办公室)、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处、救灾处、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区划地名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社会事务处(救助管理处)、规划财务处、人事教育处(社会工作处)、机关党委、驻厅纪检监察组、离退休干部工作处。

2018 年按照自治区党委民生建设年的总体要求,自治区财政共安排我区80 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资金7029 万元,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及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

(二)项目预算绩效目标设定情况。按照《自治区 80 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制度》的有关规定,2018 80 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自治区财政安排资金,主要用于发放80 周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的基本生活津贴。资助对象为具有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农业、非农业户籍,年龄在 80 周岁(含 80周岁)老年人。对于预算绩效目标设定值,我们依据往年项目实施情况,结合各地实际,从项目实施的数量、时效、成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持续影响、满意度指标质量等 7 个方面,分 80 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基本生活补贴标准、自治区财政资助财政补助资金、各地配套资金、补助资金拨付时限、实行动态管理情况、对高龄老年人的关心关爱、补贴发放机制、高龄老年人的获得感、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高龄老年人对补贴发放工作的满意度等 10 个具体指标,对 2018 80 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制度实施情况整体评价。

二、项目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 (一)项目资金安排落实、总投入等情况分析。根据《自治区 80 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制度》中“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州自治区财政补助 80%,当地财政负担 20%;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自治区财政补助 20%,当地财政负担 80%;其他地、州自治区财政补助 50%,当地财政负担 50%。”的有关规定,2018 年自治区财政共安排我区 80 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资金 7029 万元。

(二)项目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分析。

。其中乌鲁木齐市 660.77万元,克拉玛依市 85.52 万元,伊犁州 841.53 万元,塔城地区444.39 万元,阿勒泰地区 239.14 万元,博州 145.43 万元,昌吉州 696.73 万元,巴州 407.60,阿克苏地区 556.62 万元,克州 234.57 万元,喀什地区 1481.65 万元,和田地区 678.88 万元,吐鲁番市 191.18 万元,哈密市 347.69 万元。(剩余 17.3万元未标明情况)

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实行属地化管理,高龄老人津贴发放对象实行动态管理,按季度审核,根据老年人口变化的情况,及时办理审批、增发、停发手续。

(三)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自治区民政厅会同财政厅印发了《自治区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和免费体检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各地民政部门要积极协调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对 80 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生活补助资金的申请、发放、管理等全阶段实现动态监管,对套取、截留、挤占、挪用的,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确保资金高效、安全使用,下真功夫维护高龄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三、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一)项目组织情况分析。认真组织开展 2018 年高龄津贴

申报工作,并根据各地上报情况,认真审核研究,形成《2018高龄津贴自治区财政资金分配方案》,及时上报自治区财政厅审核。2018 年 4 月,自治区财政下拨的 2018 高龄津贴自治区财政资助资金按时拨付到位。

在民政厅的监督指导下,各地民政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实施了细则,落实了配套资金,规范了管理、监督和发放程序,在确保老年人基本权益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高龄老年人保障服务水平。

(二)项目管理情况分析。认真落实《自治区 80 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制度》,严格把控资助对象条件、项目标准、申报审核程序、资金使用管理、监督检查等重要环节,确保保障资金及时到位,发放工作顺利实施。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宣传作用,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向社会公布80 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生活补助资金的发放范围、标准和程序,提高社会知晓度。并通过设立举报电话和信访接待平台,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确保资助工作公平公正。

四、项目绩效情况

(一)项目绩效目标完成 情况分析。2018 80 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资金按时拨付到位。各地州(市)民政部门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落实配套资金,规范了管理、监督和发放程序,在确保老年人基本权益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高龄老年人保障服务水平。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 1)项目完成数量:按照年龄在 80 周岁(含 80 周岁)89周岁的老年人每人每月补贴 50 元;90 周岁(含 90 周岁)99 周岁的老年人每人每月补贴 120 元;100 周岁以上(含 100 周岁)的老年人每人每月补助 200 元的补贴标准,为全区 80 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基本生活津贴 7029 万元。其中乌鲁木齐市 660.77万元,克拉玛依市 85.52 万元,伊犁州 841.53 万元,塔城地区444.39 万元,阿勒泰地区 239.14 万元,博州 145.43 万元,昌吉州 696.73 万元,巴州 407.60,阿克苏地区 556.62 万元,克州 234.57 万元,喀什地区 1481.65 万元,和田地区 678.88 万元,吐鲁番市 191.18 万元,哈密市 347.69 万元。(剩余 17.3万元未标明情况)

(2 2)项目完成质量:各地严格按照《80 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制度》和《自治区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和免费体检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对高龄老人津贴发放按季度审核,根据老年人口变化的情况,及时办理审批、增发、停发手续,实现动态管理,科学发放。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 1)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分析:高龄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2 2)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分析: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强化服务保障能力,维护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及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

(3 3)项目实施的可持续性分析: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逐

步提升。

(二)项目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分析。项目绩效目标按季度有序完成。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后续工作计划。下一步我厅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和免费体检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不断加大对各地高龄津贴制度的指导力度,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机制,定期对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公示资助金发放情况,按时组织开展对补助资金的绩效评价。

(二)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是 领导重视,周密部署。各级民政部门对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工作较为重视,能够认真执行自治区的有关要求,部分地州将发放工作纳入本地区年终考核指标并制定了督察工作方案。有的地州举行了地区和县市领导参加的发放仪式,扩大了政策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各县(区)民政部门积极组织力量,克服人员少、发放地域广、老年人多等困难,精心组织,及时安全的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老人手中。地、州民政部门也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乡村进行现场督促指导工作;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在抓好资金发放和管理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建立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大力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利用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关注老人的社会氛围,营造了社会各界支持、关心老年人福利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今后老年人基本生活费发入工作顺利推进创

造良好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随着今年来,我区高龄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加之基层民政工作任务繁重,民政专干短缺,基层高龄津贴发放工作压力较大的现实因素,致使高龄津贴的动态管理缺乏一定程度上的精准。

(四)其他。

建议:根据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适时考虑提高补贴标准。

六、项目评价工作情况 认真落实自治区 80 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制度,积极做好高龄津贴发放工作,是提升高龄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重要举措。2018 自治区 80 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制度,执行有力、资金落实到位、资金使用规范透明、对项目的监督及时准确,资金使用合理、效果显著。

《自治区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 自治区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

(2018

项目名称 80 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生活补贴资金自治区补助经费 预算单位 自治区民政厅

预算

预算数:

7029

执行数:

7029

执行 情况(万元)

其中:财政拨款 7029 其中:财政拨款 7029 其他资金

其他资金

目标 完成 情况 预期目标 实际完成目标 提高 80 岁以上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强化服务保障能力,维护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

通过实施 80 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生活补贴制度,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绩效 指标 完成 情况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预期指标值(包含数字及文字描述)

实际完成指标值(包含数字及文字描述)

项目完成指标 数量指标

周岁(含 80 周岁)89 周岁的老年人 ≥50 元 ≥50 元 90 周岁(含 90 周岁)99 周岁的老年人 ≥120 元 ≥120 元; 100 周岁以上(含100 周岁)的老年人 ≥200 元 ≥200 元 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州自治区财政补助

80%

80%

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自治区财政补助 20% 20% 其他地、州自治区财政补助 50% 50% 时效指标

补助资金拨付时限

2018 年 12 月底

100% 成本指标 实行动态管理情况

高龄老人津贴发放对象要实行动态管理,按季度审核,根据老年人口变化的情况,及时办理审批、各地严格按照《80 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制度》有关要求,实现动态管理

增发、停发手续。

对象,科学发放津贴。

项目效果指标 经济效益 指标 高龄老年人的获得感 不断提升 不断提升 可持续影响 指标 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逐步提升 逐步提升 满意度 指标 满意度指标 高龄老年人对补贴发放工作的满意度

8.科技项目绩效情况自评报告 篇八

项目绩效评价自评报告表填表说明

一、本表由项目(用款)单位填写。填报内容必须客观真实。

二、封面填写说明

(一):项目评价工作具体实施的年份。

(二)评价类型:在项目所属类型的方框内打“√”,属于项目实施过程评价的选填“项目实施过程评价”;属于项目完成评价的选填“项目完成结果评价”。

(三)评价项目名称:按省财政厅预算批复文件的项目名称填写。

(四)评价项目编码:评价项目编码共16位。1.支出口(第1-3位、共3位)。

10个业务处:001国库处,002预算处,003行政政法处,004教科文处,005农业处,006社保处,007经建处,008工贸发展处,009外经金融处,010综合规划处。

2.评价类别(第4位)。

共4类:1自评,2财政部门评,3委托下级财政部门评,4委托中介评。

3.支出类别(第5位)。

共5类:1基建支出,2经费补助,3其他专项,4跨,5转移支付。

—1— 5.地区类别(第6-8位、共3位)。

前2位标示21个地级市:00省直,01广州市,02深圳市,03珠海市,04汕头市,05佛山市,06韶关市,07河源市,08梅州市,09惠州市,10汕尾市,11东莞市,12中山市,13江门市,14阳江市,15湛江市,16茂名市,17肇庆市,18清远市,19潮州市,20揭阳市,21云浮市。

后1位各市自用,标示各区县,省直部门用0。

6、年、月、日(第9—16位、共8位):填写本表的时间。

(五)项目(用款)单位法人代码:按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单位法人代码填写。

(六)评价项目主管单位:必须填写全称,不能省略。

(七)项目(用款)单位:必须填写全称,不能省略,须加盖单位公章。

三、表格填写说明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类型:在所选项目后面的“□”中划“√”。

2.项目批准机关及文号:省财政厅—粤财农〔2005〕316号,省农业厅—粤农函〔2005〕617号。

3.预算支出科目类别:按照财政部统一的预算支出科目填写。

(二)评价工作情况:

1.绩效总目标与阶段(当年)绩效目标:应该根据申请资金时提出的绩效目标填写,具体目标应该与在省财政厅(绩效评价 —2— 处)备案的绩效目标相符。

2.评价指标与绩效目标相关性:是指选用评价指标与反映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关联度,一般表现为正相关,通过评价指标的量化衡量应能正确反映绩效目标的专业特点或目标的实现程度。

3.评价指标选用:根据省财政厅、审计厅、监察厅、人事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的通知》(粤财评〔2004〕1号)的附件《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目标申报材料等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

4.评价方法选用:根据省财政厅、审计厅、监察厅、人事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的通知》(粤财评〔2004〕1号)的规定选择合适的方法。

5.材料报送质量:有否存在超时、漏填、错填等情况。

(三)项目资金安排和使用情况

1.计划安排栏为项目申请资金情况,预算安排资金情况;实际到位栏为项目资金实际到达项目实施单位金额;实际支出为项目实施单位已完成的支出。

2.“合计”栏填列“中央财政资金”、“省财政资金”与“其他资金小计”之和;“其他资金小计”栏填列“地方财政资金”、“银行贷款”、“单位自筹”与“其他”之和。

3.省财政资金投入乘数:指省财政资金所能带动的全部资金的倍数。

省财政资金投入乘数=项目投入资金总额/省财政投入金额。

—3— 4.实际到位率(%)=本实际到位金额/本计划投入金额×100%。

5.支出实现率(%)=本实际支出金额/本实际到位金额×100%。

(四)项目组织实施情况。据项目(用款)单位实际统计情况和项目具体组织实施方式填写。

1.调整内容及报批手续。统计项目(用款)单位有或无调整项目内容及办理报批手续的个数。

2.检查及完工验收情况:填写对项目(用款)单位的检查情况;验收单位、验收结论、存在问题、整改措施等情况;如项目未完工或未验收,请据实填写。

(四)项目绩效目标及完成情况

经济效益: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并与立项目标的直接经济效益相比较,评价其实现程度。

项目的经济性主要体现在项目以最低成本达到目标,即是否节约了资金或通过省财政资金的投入带动,从而实现更多的项目效益来反映。

项目的效率性主要反映项目的实施能否按照预定目标快速、高效组织实施并完成,主要从实施质量与进度方面来反映。

项目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反映项目实施是否达到预定目标。主要从项目实施后取得的效果来反映项目的有效性。

—4— 政治效益:项目在具体实施中通过有效性所产生的政治效益,并与目标政治效益目标相对比,评价其实现程度。

社会效益:项目在具体实施中通过有效性所产生的社会综合效益,并与目标社会效益目标相对比,评价其实现程度。

支出效果率(%)=实际达到的效果/目标效益×100%

(五)无法评价是指自评报告基础资料不清晰、绩效目标及其实现情况不明确等。

四、对于无法填列的指标须以“/”填满,不得留空。

上一篇:巧家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项目建设情况自查报告下一篇:我的同桌中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