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诗

2024-11-12

经典散文诗(共13篇)

1.经典散文诗 篇一

导语:秋雨,落叶,音乐,渲染了一个人平淡的内心世界,站在思念的渡口,我孤单聆听夜的心声,漫无边际地回味过往的经历,来了去了,近了远了,流年似落叶一样匆匆而逝。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经典抒情散文诗。欢迎阅读!

1、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南方的夜

我们静静地坐在湖滨,听燕子给我们讲讲南方的静夜。

南方的静夜已经被它们带来,夜的芦苇蒸发着浓郁的热情──

我已经感到了南方的夜间的陶醉,请你也嗅一嗅吧这芦苇丛中的浓味。

你说大熊星总像是寒带的白熊,望去使你的全身都觉得凄冷。

这时的燕子轻轻地掠过水面,零乱了满湖的星影──

请你看一看吧这湖中的星象,南方的星夜便是这样的景象。

你说,你疑心那边的白果松,总仿佛树上的积雪还没有消融。

这时燕子飞上了一棵棕榈,唱出来一种热烈的歌声──

请你听一听吧燕子的歌唱,南方的林中便是这样的景象。

总觉得我们不像是热带的人,我们的胸中总是秋冬般的平寂。

燕子说,南方有一种珍奇的花朵,经过二十年的寂寞才开一次──

这时我胸中忽觉得有一朵花儿隐藏,它要在这静夜里火一样地开放!

3、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著些微云,地上吹著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著海洋,海洋恋爱著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麼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裏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相关阅读】散文诗

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特点

1.本质上:属于诗,也属于散文﹐有诗的情绪和幻想﹐有散文的外观和内涵,给读者美和想象。

2.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3.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散文诗是诗和文的渗透、交叉产生的新文体,如果说散文诗是散文与诗“嫁接”出来的品种,这是也没有疑问的。散文诗具有诗与散文的“两栖”特征,散文诗既吸收诗表现主观心灵和情绪的功能,也吸收了散文自由、随便抒怀状物的功能,并使两者浑然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可以说不熟悉诗与散文这两种文体,就很难创作散文诗。但是散文诗究竟是一种新的文体,还是如有人说的:散文诗是“散文的诗”和“诗的散文”?关键要看散文诗是否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或者说散文诗区别于诗和抒情散文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主观情绪的文体,而且散文诗有其独特的审视人生方式,即运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从总体上看来,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主观情绪的文体。

波德莱尔是散文诗的最初创造者之一。他说过:“当我们人类野心滋长的时候,谁没有梦想到那散文诗的神秘,--声律和谐,而没有节奏,那立意的精辟辞章的跌宕,足以应付那心灵的情绪、思想的起伏和知觉的变幻。”。他还说:散文诗这种形式,“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荡、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动荡、波动、惊跳,这说出了散文诗的主要艺术特征。

2.经典散文诗 篇二

它具有诗的共性。除了在形式上更自由之外, 散文诗应该具有诗的特点。

首先, 它具有充沛的情感。孔子说“诗言志”, 我们也常说“诗一样的语言”, 就是说诗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直接抒情的诗激情澎湃, 借景抒情的诗含蓄生动, 触动人心。这是由诗的体裁特点决定的, 它不可能像散文那样细致地描绘, 像小说那样完整地述说。富于节奏的形式, 短小的结构要求诗写得集中, 写得凝练, 要表达的强烈情感就只能浓缩在短短的几行中, 可见诗要求情感何其浓烈。

其次, 使用凝练的语言。这外化为诗歌最明显的形式特点, 不管是古诗还是现代诗, 即使是长篇叙事诗, 它们都是语句短小, 节奏明显。诗可以分节, 每句多则几个字, 少则一个字。要在这些字句中蕴藏丰富的情感, 就只能使用凝练的语言了。语言精练, 但内涵丰富, 这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 给读者无尽的体味。如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用少年, 中年, 现在的几个片段, 就表达尽了所有的乡思之情, 语言是多么凝练!情感又是多么的丰富!

再次, 要有丰富的想象。由于诗是诗人主观体验的产物, 是来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的, 它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高度加工, 因此, 富有梦幻色彩。这种对心灵直接抒写的文体就要求有丰富的想象力, 通过想象、联想甚至是幻想来寻找恰当、生动、奇妙的外物表现内心含蓄深曲的情感。于是诗人的感受就会变得立体, 有色彩, 具体可感了!

但散文诗是诗与散文的结合体, 所以它又具有散文的灵活性。

从结构上来说, 它可以像诗一样分行, 也可以不分行。即使分行, 也是以长短句排比交错的连贯格局出现, 没有诗句那么强烈的跳跃性。当然, 无论怎样变化, 行文还是要具有诗歌语言的强弱不同的节奏韵律和音乐性。虽然不是绝对化, 但最好不要和散文的语言同一种风格步调了, 否则将沦其为抒情散文, 而不是诗了,

从题材上来说, 除了抒情外, 它还可以写物, 表现内容会更丰富, 能够自由、随便抒怀状物。这不但决定了它在形式上可长可短, 既可以比较细致地描写客观生活下思想情感的波动, 也可以以一两句的形式写出自己偶然的一点小感触。而且在表现手法上也可抒情, 可描写, 可状物。

关于散文诗的写作, 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语言凝练, 富于诗意。诗歌的语言是精练的, 多一字就显得肥了, 不干净利落, 不轻盈灵巧, 不含蓄蕴藉。我们写出的诗句一定了自己多读读, 品味品味, 去掉那些多余的, 没用的语言, 词语。散文诗既是诗, 就应该具有诗的语言的凝练性。

二.要手法灵活, 表达自由。诗是审美的, 要写得美就要学会使用恰当的手法来表现情感。如传统的“赋、比、兴”, 写人物时的象征, 写情感时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还有想象、联想、对比、比拟、夸张、复沓、重迭、跳跃等等手法。手法选好了, 诗人的主观情感就会表现得更准确、生动。

三.要有感而发, 具体生动。散文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自由、随便抒怀状物, 偶然的一事、一物, 便能引发诗人心灵的触动。可见散文诗的触发点是具体的, 可感的。它要有对生活的观察, 感受才能动笔写作, 也才能真正地写出沉甸甸的文字来。

3.地洞笔记——梁小斌经典散文随笔 篇三

被你一脚踢下河滩的不是一块石头,而是一块冥顽不化的冰。这块冰在大海上,像是一块白色的光斑。阳光对付它,根本用不着曝晒,周围的空气,还有暖暖的海水就可以使它逐渐缩小。阳光靠近一点看,这块冰在消失之前,可能会像一条鱼那样翻动,时而露出鱼肚白。但这块冰只能变黑,变得坚硬。这块冰在变小,它应该融化在水天一色的俗套诗意中。但是,偏不!原来,这冰块的内核是一块黑色石头。

上面刻着几个字:融化到此为止。

逃避生活

仅仅因为我害怕在黑暗中找不到座位,所以我很少看电影。我跟在步履矫健的朋友后面走,我终于觉得我不应该跟他们去舞场。我虽然也盼望学会跳舞,但一直没有勇气模仿别人的舞步,哪怕是偷偷地模仿的勇气也没有。我知道生活的情趣附在我身上,我就会感到沉重,总觉得身上有一股我不熟悉的气息。

凭着我的自然天性的萌发,我被染上那种陌生的气息也还能够走几步,但不久,就会感到失魂落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需要我具有能力,在黑暗里找座位就是本事。既然我没有能力,这个能力就变为我以外的怪物,时刻要吞噬我,我不小心就会被它吃掉。

我逃避生活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我没有办法克服我的胆怯心理。现在已经不是这个我要学会克服障碍的问题,而是生活里所有的技能要压碎我,这个事实横在我面前。我读过很多英雄人物的故事,他们为了加入生活,拼命挖掘自己生命和意志的潜力。照这样的榜样,我也应该勇敢一点才对。但我想,我是一个在生命和意志上没有丝毫潜力可挖的人,我彻底地承认我的懦弱,为什么要羞于承认呢?

如果心理不胆怯,行为也就果敢了。但我细想,我的胆怯既然已经是先验的,那为什么非要让“勇敢”把胆怯挤跑呢?有些英雄少一条腿,有些英雄眼睛瞎了,他们想办法弥补生理的残缺就行了,而我的残缺,我的心理的变形是任何矫正术都无法使它恢复常态的。

笨拙

在现代,人们普遍的观点是,要想逃离现实,必须有足够的金钱。金钱,能把一个吃掉你的对象,变为一个美学的对象。有了钱,你可以旅游、欣赏,你可以不接触人,也可以接触人。你可以只接触人的表象信息,而不接触他们内在的心灵。在现代,接触别人内在心灵,就是别人要异化你的那颗心灵,所以说,不追求理解,是防止过分接触的好方法。你逃到一个适当的位置,欣赏自然,美学上叫做欣赏角度。我们是笨拙的,我们就是得不到这个欣赏角度,自然并不愿远离我,它反而要寸步不离,不让我们轻而易举地欣赏它。

这个笨拙是全面的,但它也仍然是单纯的、透明的,笨拙仍然是纯朴的,它是一个喜剧,是一种幽默,是一个现代堂吉诃德:不过,他已经不是在向风车进攻。他已经永远失去了进攻的概念。他根本没有想到世界上还有进攻,他的勇敢在于他敢于逃跑。这就是智慧,因为他想到了逃离,不怕最大的危险,也要逃离。

笨拙,它显示在这个人的逃离举动总是失败的。一个失败主义者,但它并不视失败为失败,没有能够逃离隐居的人,实际上也就是没有能力在真实生活中生存的人。

假如,我想从工厂里逃出来,但逃跑总是不成功,为什么逃跑是不成功的呢?因为这是一个人的逃跑,有如一个隐士的举动。个人的行动总是无出路和意义的,个人行动只是一种美学行动。因为大多数没有逃跑,大多数遵循的是一个实际生活并使之和谐的法则,是政治经济学的法则。而少数人的法则则是文学的,浪漫主义的法则。浪漫主义在现代不是描写天国,不是再现幻想,浪漫主义是生活方式。浪漫主义经历了幼稚阶段,它如今的唯一的方式就是逃离现实的举动。

生活如同女人

生活如同女人,她漂亮你就想接近,并且是不负责的接近。她丑陋你就想回避,离她越远越好。这是一个对生活的理论概括,实际情况是生活不论漂亮还是丑陋,你都要和她打交道。你命里注定是逃不掉的,这样就产生了无法逃避而派生出的人生观。

生活的形象给人以视觉的美感,这是美好信息,是人接近生活的首要前提。人如果脱离不了生活的制约,自然希望生活变得美好起来,这就是宗教。我的诗也曾经散布过一种宗教意识,宗教是一种期望,一种需求,一种自身无力的表现,但他至少还相信他的呼吁是值得的。

人的虚无的意识,就是欣赏生活的意识。人究竟要欣赏生活的什么呢?显然,人要欣赏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难。所谓文学是回忆,就是站在较为安全的地带,对无法介入过去的回顾。这样,人成为自我分裂的人,他首先在实际生活着,另外还要欣赏自己的处境。

爱是存在的

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爱是存在的。我遵循着伟大阳光温情脉脉的规律生活,我是不怕困难,我是能够抑制自己个性的。我也有日常生活,但我从不重视日常生活,就像匆匆吃过饭,赶忙要跑出去。我为了得到爱,我认为人应该是崇高的,人应该显示出值得爱的地方,人必须拼命扭动身躯,必须拥有激情。人在认定爱的存在的情况下,有他一整套生活的方式。

如果这个世界上爱不存在了,人又是孤单的人了,这时人就不想动,但人仍然得行动,得生存。这时候,人才有机会回顾自己的日常生活了。他不得不进入这没有意义的生活,他感到日常生活的繁杂,他发现自己是一个凌乱的人。

不,现在又出现了第三种人,在没有爱的情况下出现的人。这种人没有对外部世界的任何幻想,他根本不关心、想也不想生活的意义,他津津有味地活着,他唯一的任务就是把日常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这种人是自我生存的崇拜者,是把人自身活着当做宗教来看的人。这种人进入生活严谨的风度令人吃惊,他能够沾沾自喜地欣赏自己在生活,他是现代生活的导师。

(摘自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地洞笔记——被世界开除》 作者:梁小斌)

4.经典散文诗文学 篇四

江南烟雨中的姑娘

一条乌篷船,

摇过千年沧桑,

悠悠红画舫,

唱尽哀怨愁伤,

粉砖黛瓦红墙,

绿柳堤岸小巷,

一曲紫竹调,

醉人箫声扬。

岁月越过篱墙,

淡看红尘过往,

我采一枚夕阳,

站在朱雀桥头守望,

等那油纸伞下的姑娘,

穿过秦淮而来,

你依旧长发飘飘的模样,

牵着你走进乌衣巷,

关上轩窗…

伞,在燃烧

伞骨朵

撑起一个四季

油纸的沁香

叠一笺千纸鹤

挂在季节的树梢

绿叶渗透不期的邂逅

隔空的邀约

穿越时空的翅膀

拥抱比邻的云天

牵着诗赋走进时光的阳台

让期待的清风

飘向文字的鸟巢

孵化一壶苦恋的老酒

醉倒在你的眉头

酒晕挑起杯盏的飞思

挂在云彩

一袭红妆

紧裹诗的胴体

在点燃的火焰中

我在焚烧…

稻草人

鸟儿怯怯说你是孤独的

日和月齐声说你并不寂寞

蛙儿的歌声

为你独唱

你摇着风

风儿摇醒了稻香的微笑

你唤来了雨

雨注满了稻浆的向往

一地跳动的`金黄

穿越季节的轨道

烟云走进行囊

装满秋色的期盼

风雨中

你无怨书画着田园的梦

守望的衷情

推动了收获的脚步…

坐落的乡音

水色荼蘼,物殊什么?拐走烟花,

剩下瘦骨是水火之中的半生,

往常如落红。而诗中纷飞的飘雪,

只掩埋过去的声音。姓氏偏旁,

留守着农历,扶着四季,将日子

削瘦了,包括空旷的那片田地,

和孤独的村庄。撑着柴门,扶着

梦中的光线和它的往事。流水风声,

把夕云放牧。当光阴很远,很远,

就扛不住落日,跌进念想的家园。

而荒田上的月亮是否被风领走?

一茬农业已被谁收去?质朴的

劳作夯在节气里,用内心的欲念

去守着农谣与农谚,扩展了那声息。

这熟稔的稻香,我的土地在家乡

始终宽绰有余,柱着一秋的收成,

方言土语叮当作响,好像给经年

空茫的田地灌浆。一片好土,

就一年年把农历植种。坐落的乡音,

多么入韵!飘进炊烟,让农事

5.家园的经典散文诗 篇五

你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在山那边——

那里有风,绿的;

那里有水,绿的;

那里有阳光雨和老人的笑涡,也是绿的;

而孩子的童年在那里却是金灿灿的……

你的梦在哪里?我的梦在山那边——

在鸽子的翅羽里,迎着晨风在蓝蓝的天空里呼啸;

我的梦是一支嘹亮的鸽哨。

在夏晚的草坪上,故事的星光闪闪烁烁,以凉爽的气息,撩起月牙湖的记忆;

我的梦在这里是一些零零散散的诗句。

你的日子在哪里?我的日子在山那边——

告别了吱吱呀呀遍体哀伤的楼道,阴暗的.走廊停滞在昨天的门槛上;

新日子被裹着阳光的风轻轻打开,像启明星打开的每一天,

沾着露水的语言叙述着新的季节,那是一片嫩绿的叶子;

生活在这里是丛丛绿荫……

你的歌在哪里?我的歌在山那边——

6.经典的散文诗摘抄 篇六

现在,路边红色、粉色、白色的野花

随风起舞,一个劲地摇弋多姿

掬一捧清水洗涤心韵

那往日一幕幕温存的画面

再一次绕过我的脑际

叹年华如水幽凉时

你用一个温柔的眼神

将我渐老的心态拽进春风

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纯美的微笑

妥贴着一份安暖,便是我的幸福

岁月馈赠了生命的纯净

感觉光阴里心有了人相依

见你流眼泪了

是似水流年里的温情

是心中有不得不放下的美丽

不得不埋藏的遗憾

世界又很小

一种遇见,于千万人中

我们一眼的凝视便成为了知己

你在南方,我在北方

分别后,互为远方,却不惊不扰

我们能做的就是

让一颗风尘心安静沉淀

以静默如莲的姿势,珍藏着一份情谊

7.初中散文诗教学“三部曲” 篇七

然而, 很多教师在长期的散文诗教学中仍存有不少困惑。他们总说散文诗上不出味道, 因学生总喜欢叙事性比较强的文章, 所以散文诗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多教师仍以传统的串讲方式为主, 着重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分析讲解。有些教师虽然注意到了散文诗语言的独特性, 在教学中加强了对语言的品评, 但只停留在局部语句修辞手法运用的品析上。其实, 散文诗的教学, 我们可以从品味课文语言、解读课文意象、汲取精神营养这三个层级上展开。

一、品味课文语言

我们阅读一篇散文诗, 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它独特的语言魅力。在体会课文所营造的意境美、音韵美、情趣美的时候, 无不感受着散文诗与众不同的语言美。为此, 散文诗诗化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必定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

散文诗的语言是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是带有作者思想情感的鲜明的倾向性表达, 是作者内心世界或直白或曲折的体现。叶圣陶先生说:“作者的努力是从旨趣到符号, 读者的努力是从符号到旨趣, 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 那就只看到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 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由此看来, 品味语言文字要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上来。

品味散文诗的语言文字, 是为感受其魅力, 进而领悟其内涵。当然, 在体验课文语言精美、用词精当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 也是在丰富学生对精彩词汇的积累, 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 增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力和洞察力。散文诗的语言文字教学, 无外乎两条途径:朗读法和品析法。

(一) 朗读法

朗读法是直接面对作者及文本的语言形式的实践活动, 是指导学生通过出声阅读以理解课文意义的一种教学方法, 是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吕淑湘、于漪等许多名家也都谈到了朗读的重要性。朱自清的《匆匆》这样写道:“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 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段文字乍一看上去, 除却语句的自由舒展没有任何的明显的音韵秩序, 只有在静心反复地吟诵中, 才可以感受到语段流动着的“匆匆”如行云流水般内在的音韵旋律, 体验到作者内心情绪的丝丝波动和时间的轻曼变化。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教师要让学生多读, 从读中品味语言的格调、情味, 从读中感悟课文的情感基调和抒情方式, 从读中领悟语言的内涵和内蕴。

如郭沫若的散文诗《雷电颂》的教学, 朗读尤为重要。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抒情独白, 句式整齐, 节奏和谐, 呈一泻千里之势, 有不可遏止的雄浑气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 劈开, 劈开, 劈开!”课文多处运用这样音韵洪亮、排比反复的短句, 节奏感强, 而且课文还成功运用了拟人呼告的直接抒情手法, 从语音的节奏、语气、声调来看, 朗读起来短促、高昂而宏亮, 传达出主人公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活动。教学中一定要调动学生最激越的情感, 大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语言的沓复回环的重复美、抑扬起伏的音律美, 体会屈原的激烈之情。

朗读通过用声调、重音、停顿、语气、速度来传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应着重从这几方面对学生加强指导, 让学生知道朗读要如何随表达的需要而变化, 以便做到语音与文意相一致, 从而生动自然地读出蕴涵在散文诗中的感情。如朗读散文诗《雪》中江南雪的优美和朔方雪的壮美时, 处理应是不一样的。在朗读“江南的雪, 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 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些语段时, 语音应该温婉柔和, 带着满心的喜悦和赞美, 语速轻快, 声调上扬, 分句内基本上不要做停顿处理。在朗读“晴天之下, 旋风忽来, 便蓬勃地奋飞, 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 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旋转而且升腾……”这一语段时, 语气要刚劲、果决, 尤其要在“蓬勃地奋飞”“灿灿地生光”“旋转”“升腾”这些词语上要放慢语速, 加大力度, 尽量读出图景的壮美, 力求在声音中表现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形象。

(二) 品析法

这里的品析法, 指的是在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基础上做细部的品味和分析。抓住那些最能够体现课文语言特点的语言片段、修饰性词语、限制性词语、句式、修辞格等等进行品味和分析, 可以潜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良苦用心及作品蕴涵的永恒的艺术魅力。

品析法主要针对的是词句的品味和分析。对词句的品析要注意从“三个角度”入手, 做到“四个联系”。“三个角度”是指内容角度 (体会词句的深刻含义, 品味作者的遣词造句, 探究蕴涵其中的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结构角度 (分析词句的表现形式, 揣摩词句的韵律节奏, 品析标点的妙用) 和艺术效果角度 (感情色彩, 词句的情味感) 。“四个联系”是指联系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情感、联系上下文、联系课文中要体现的意象。

在鲁迅的《雪》的教学中, 有一教师放弃了惯有的教法, 在教学中抓住文中的几对虚词以展现作品的细节之美, 于“词”的品味分析中开辟了一条绝妙的道路。比如课文第一段中的两个“还”, 一是“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 二是“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有“还”无“还”, 情趣是大不一样的, 惊喜和快乐之情都体现在这两个“还”字中了, 作者对南国雪的“滋润美艳”的赞美之情是一展无遗。还有两个“也”, 一是“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 让学生仔细体会体会, 就会发现“也”字后面藏着大人小孩同心协力的欢乐劲儿, 二是“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好一个“也”字, 含蓄又有力地传达了作者的怜惜之情。又如一个“终于”, “但他终于独自站着了”, 这和全文的“拍手、点头、嬉笑”相对比, 淡淡的愁绪也就表达出来了, 而它又和后文的“也褪尽”与过渡词“终于”相呼应, 作者的感情变化也就在文字之间淡淡地流动着了。

二、解读课文意象

袁行霈说:“语言是诗歌意象的物质外壳, 由语言分析深入一步就是意象的分析。散文诗的艺术不能停留在语言的表层上, 它的艺术奥妙, 从它的意象上可以得到不少。”具体的形象与情感的融合就形成了散文诗的意象, 由此看来, 我们要领悟作者的情感, 散文诗中意象的解读是不可少的。

散文诗中的意象类型有很多种, 如有描述性意象、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等。象征性意象是散文诗创作中应用最广泛的类型, 即诗人通过联想赋予意象象征含义以拓展意象的深度和广度, 增加意象的暗示性。如瞿秋白的《一种云》以“天地”比喻人, 影射与抨击黑暗的旧社会, 而“虹”则是象征革命根据地, “雷电”是象征人民的武装力量。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散文诗课文也是以象征性意象为主。在此, 笔者仅就象征性意象教学展开讨论。

在教学中, 学生一般能理解课文选用了什么意象, 但对意象的蕴涵把握不准。那么, 如何引导学生透过意象来领悟其中的象征意义呢?

首先, 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列出诗人在此诗中选用的意象, 可能是单个意象, 也可能是多个意象, 如果是多个意象, 请学生考虑这些意象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哪个意象是本诗的中心意象。

其次, 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概括出所列意象的特征, 再启发学生思考意象的意蕴, 它或它们是否超越了它或它们本身, 是否于另外的意思有一种同构的对应关系, 如果是, 那学生必须通过联想和讨论, 把诗人更深层的含义一点点地探索出来。

在引导学生领悟意象的象征意义时, 有一点还是相当重要的, 那就是向学生介绍课文相关的时代背景。教材中所选的这些课文是作者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进行观察研究和剖析的产物, 其中包含着作者对这些生活的态度和评价。了解时代背景, 有利于学生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倾向, 有利于让学生读懂、读透意象中的思想感情以及情绪, 领悟其象征意义。

例如高尔基的《海燕》的教学, 《海燕》中有多个意象:海燕、海鸭、海鸥、企鹅。学生可以轻易指出海燕是本文的中心意象, 通过阅读, 还可以明确作者对不同意象的不同感情倾向。不同的意象作者给予其不同的特点, 海燕是海上的勇敢者, 无畏、坚强、乐观, 充满战斗精神;而海鸭、海鸥、企鹅则胆小、怯懦、蠢笨。基于教师讲述相关的创作背景, 学生就很容易抓住它们的特点, 从而领悟它们的象征意义:海燕象征俄国革命即将爆发时勇猛刚强、大智大勇的革命先驱者;海鸭、海鸥、企鹅则象征在革命风暴来临前害怕革命、反对革命的俄国资产阶级的各个阶层。

三、汲取精神营养

意象问题解决了, 就得透过“象”看“情”, 捕捉作者的情感内涵, 深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有这么一个说法, 叫“由言立象, 由象而生情”。一个文学作品是不以“象”为指归的, 它的真正的目的在于“情”, 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感内涵, 意象的创造不过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而已。

真切捕捉散文诗的“情”是感悟性十分强的心理活动, 要深入到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师就得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挖掘出课文中的感情因素, 审察课文中的具体意象, 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让学生体悟其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还要让学生理性地审视自己是怎么被感动的。

当然, 对于一篇课文的教学我们不可仅停留于对作者思想感情感受的层次上。新课标对文学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 “要让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可见, 在散文诗教学中,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初中教材选进的散文诗, 有的是深入现实生活反映真诚与虚伪、善良与丑恶、崇高与卑劣, 有的表现刚毅与坚强的浩然之气, 有的抒发沉郁而细腻的敏锐的情怀。总体而言, 它们往往带有作者独特的精神魅力和价值取向。鲁迅的《雪》表现了作者追求独立和张扬的个性精神, 郭沫若的《雷电颂》积淀了作者热爱祖国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 巴金的《日》和《月》则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信念和希望。所有的这些, 教师是不能撇开不谈的。

在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开启学生的心扉, 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 让他们与作者的感情相通。还要引导学生跳出课文, 审视作品, 汲取精神养分, 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品味课文语言、解读课文意象、汲取精神营养这三个教学层级是相互递进的。散文诗的语言有着无比丰富的意蕴, 它创造了无比丰富的意象, 只有用心去感悟语言、穿透语言, 才能领会语言背后的意象, 进而穿透意象去领悟其背后的底蕴。同时, 我们的教学不能在感受作者的感情下就戛然而止, 我们必须深入挖掘作品的深层的教育价值。所有的这些促成了以上的三个教学层级。

8.出色的散文诗 篇八

著名作家汪曾祺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作品深受读者喜爱,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散文《端午的鸭蛋》还入选了中学语文教材,是一位古典文学素养深厚的作家。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成就斐然,小说《受戒》斩获了1980年的“北京文学奖”;《大淖记事》获得了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汪曾祺的作品闲适冲淡,空灵含蓄,语言平易浅近、雅洁动人,字里行间飘出令人愉悦的翰墨书香味儿。汪曾祺的小说摒弃了大题材、大事件、大人物,落墨在小事件、小人物、小细节上,体现出对“宏大话语”和“宏大叙事”的解构。他善于从普通人、平常事里,发掘世情生活的情趣,并从中升华出生命本身的诗意与哲理。他以悲悯众生的情怀,站在民间叙事的立场,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的小人物,透过底层百姓的悲欢爱憎,传递给读者一种滋润生命的温情。在文化意蕴的营造和美学追求上,汪曾祺的小说体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更像是出色的散文诗。究其原因,既有来自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也有作家后天的努力与创造。

一、文气清雅,结构疏淡

汪曾祺少年时代受过张仲陶、韦子廉、高北溟等古文老师的精心教导,古典文学基础扎实,汪曾祺特别注意传统文学的继承问题,他是真正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赞美明代归有光和清代桐城派古文价值的一位现代作家,认为桐城派集中国散文创作之大成,并肯定年幼时学过的归有光的文章让自己获益匪浅。汪曾祺曾在《谈风格》一文中追溯了自己的创作历程,谈到文章的创作风格,他认为真正影响他的古人要算归有光,并把归有光看作是中国古代作家中最有现代味儿的一位,能给后人的创作带来启迪。尽管时代和环境不同,但无论归有光还是桐城派,创作时对文气清雅的追求是一致的,这一点对汪曾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借助《谈风格》一文指出,一个作家肯定会偏爱某些作品,这些作品往往会影响他的气质,助推自身风格的形成。

汪曾祺推崇文气论,在《小说的思想和语言》一文中,他围绕文气论,从刘勰的《文心雕龙》说起,一直讲到清代的桐城派,认为作家的气质决定了文气,也就是所谓的“文如其人”。汪曾祺认为,文气就是指文章内在的节奏,各部分之间应做到有机联系,文气要清新、自然,忌浊重、凝滞;语言,就是指长句子和短句子的巧妙搭配,汉字的音律感和节奏感很强,“言之长短”要与“声之高下”相配合,巧妙的语言搭配呈现出美妙的音乐感。他喜欢归有光的《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名篇,明确指出创作时要注意吸纳古典文学语言精华。他在《〈晚饭花集〉自序》中承认,中国古文本来就有以极简极淡的文笔写作的传统,《世说新语》《容斋随笔》《梦溪笔谈》,归有光、龚自珍以及桐城派的小品文,都是文气清雅淡墨为文的典型代表。

要做到文气清雅,小说的结构必须疏淡,文体峻洁,有如行云流水,不能留有人为的痕迹,要写得自然、浑然天成、无迹可求,小说的妙处在于能将一件平淡的事说得有情致,说得唯美动听、气定神闲。但结构疏淡并不等于随意涂抹、不着边际,相反,仔细品味起来,汪曾祺的很多作品在结构构思上都体现出高超的造诣,只不过作者笔力雄健,有意识地隐去了苦心经营结构的痕迹。他倾向于松散的结构,按照生活本身的样子来组织结构,毕竟日常生活平凡的小事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少。他的《大淖记事》前三节都是叙写大淖的风土人情,第四节才出现人物,笔触信马由缰,却展现了大淖的风物美、人情美、人性美;《受戒》用了大量篇幅介绍荸荠庵的环境和建筑设施,介绍庵内的几个和尚和法事,情节结构和叙述态度都是平淡松散的,不讲求故事的完整性,也不追求人物性格的突出与否,仿佛一首清新的田园抒情诗,作者有意模糊了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区别,却营造了水乡散发着清香的诗意生活图景,令人耳目一新。和谐是汪曾祺崇尚的一种境界,不追求布局严谨和所谓的深刻,力图勾画出世俗生活的本来面目和特有的诗意。

二、语言平易,音韵和谐

汪曾祺自己给小说下了一个定义,认为短篇小说应该是人类智慧的一个模样。在汪曾祺的眼里,没有出色的语言,小说就不存在,作品的语言最能见出作者本人的文化修养。在汪曾祺的创作观里,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他的小说语言风格是恬淡、简洁、淡雅的,他认为语言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准确、朴素、简单,要使语言生动,句子就不能太长,尽量写短些,能断开就断开,语言必须鲜活灵动,简短的语言才能造就文体的峻洁,这可以说是汪曾祺的心得了。他在《“揉面”——谈语言》一文中说,作家使用语言,过程犹如揉面,要在心里手里反复揣摩,这样写出来的语言就不会松散,才能有韧劲儿,经得起读者再三品味。有评论家说汪曾祺的语言拆开都很平淡,组合起来就很淡雅,别有韵味,这是十分中肯的评价。好的语言亲切自然,人人都能从中读出情趣和韵味。

汪曾祺熟读古文,主张创作语言可以适当地用一点四字句,运用得体的四字句往往更得神韵,节奏更加明快流畅,可以增加文章的古典情韵。例如他在《岁寒三友》《徙》等描写旧社会小人物的作品里,就很灵活地运用了一些四字句。如《徙》写的是旧时的一个国文教员,作品结尾就有这样的句子:“墓草萋萋,落照昏黄,歌声犹在,斯人邈矣。”这样的四字句,蕴藉空灵,音韵和谐,有着浓浓的古典情怀和优美的诗歌韵律。

汪曾祺主张不仅要善于向传统文化学习,还要善于向周围一切有特色的语言学习。在《小说技巧常谈》一文里,他要求作家最好多懂几种方言,加强作品的地域特色,因此在《受戒》《大淖记事》等反映乡土人情的作品里,方言也得到很好的运用,如《受戒》一文中形容小英子母女衣着干净整齐,就用了江苏方言“格挣挣的”,这是吸收有用的方言进行创作的成功代表。并且,无论是文言句式还是地方方言,都能做到和描写的人物身份贴近,清淡但不枯瘦,自然有味,淡雅宜人。

汪曾祺写了很多记事写人的短文,有许多都是当作散文诗来写的,并且一直认为短篇小说应该注入一些散文诗的成分,还把散文诗编入小说集,这些都印证了他的小说创作观。生活和现实虽然平凡,但饱含着真实、美好、希望和诗意,作家要善于把生活的美感和诗意告诉人们,以滋润心灵,并增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他的小说写的都是小人物的悲欢爱憎,虽然朴素平淡,但都洋溢着一种诗意的美,《大淖记事》和《受戒》赞美爱情,《岁寒三友》歌颂友情,无一不是积极健康、有诗意和美感的。汪曾祺能把生活中平平淡淡的事说得唯美动听,富有神韵,饱含诗意,他的小说环境美、人美、感情美,呈现出散文诗一般的优美意境。

(解放军艺术学院)

9.纪伯伦经典散文诗 篇九

《泪与笑》是纪伯伦第一本散文诗的合集,其中还可以体味到纪伯伦早期诗歌中的哀怨和痛苦,似乎在咀嚼、在倾诉,但并没有那些幽怨诗人的自怨自艾和无病呻吟。此本诗歌集已经预示和展现了纪伯伦一生的创作方向和哲学命题:如爱与美,大自然,生命哲学,人道主义等。小编今日与大家一起欣赏下这本非常经典的散文诗集:> 《浪之歌》

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这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我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炽热。

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

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着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雨之歌》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下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闪似剑,在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

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美之歌》

我是爱情的向导,是精神的美酒,是心灵的佳肴。我是一朵玫瑰,迎着晨曦,敞开心扉,于是少女把我摘下枝头,吻着我,把我戴上她的胸口。

我是幸福的家园,是欢乐的源泉,是舒适的开端。我是姑娘樱唇上的嫣然一笑,小伙子见到我,霎时把疲劳和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而使自己的生活变成美好的梦想的舞台。

我给诗人以灵感,我为画家指南,我是音乐家的教员。

我是孩子回眸的笑眼,慈爱的母亲一见,不禁顶礼膜拜,赞美上帝,感谢苍天。

我借夏娃的躯体,显现在亚当面前,并使他变得好似我的奴仆一般;我在所罗门王面前,幻化成佳丽使之倾心,从而使他成了贤哲和诗人。

我向海伦莞尔一笑,于是特洛伊成了废墟一片;我给克娄巴特拉戴上王冠,于是尼罗河谷地变得处处是欢歌笑语,生机盎然。

我是造化,人世沧桑由我安排,我是上帝,生死存亡归我主宰。

我温柔时,胜过紫罗兰的馥郁;我粗暴时,赛过狂风骤雨。

人们啊!我是真理,我是真理啊,你们要把这一点牢记在心里。> 《花之歌》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附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马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转,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有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未完全领悟。> 《幸福之歌》

我与恋人相亲相爱。我渴慕他,他迷恋我。但是,何其不幸!在这爱情中还有一个第三者,让我痛苦,也使他饱受折磨。那个飞扬跋扈名叫“物质”的情敌,跟随我们,寸步不离;她像毒蛇一般,要把我们拆散。

我在荒郊野外,湖畔,树丛中寻求我的恋人,却找不见他的踪影。因为物质已经迷住他的心窍,带他进了城,去到了那纸醉金迷,胡作非为的地方。

我在知识和智慧的宫殿里把他寻找,但却找不到,因为物质——那俗不可耐的女人已经把他领进个人主义的城堡,使他堕落进声色犬马的泥沼。

我在知足常乐的原野上寻求他,却找不见,因为我的情敌已经把他关在贪婪的洞穴中,使他欲壑难平填。

拂晓,朝霞泛金时,我将他呼唤,他却没听见,因为对往昔的眷恋使他难睁睡眼;入夜,万籁俱寂,群芳沉睡时,我同他嬉戏,他却不理我,因为对未来的憧憬占据了他整个心绪。

我的恋人爱恋我,在他的工作中追求我,但他只能在造物主的作品中才能找到我。他想在用弱者的骷髅筑成的荣耀的大厦里,在金山银堆中同我交往;但我却只能在感情的河岸上,在造物主建起的淳朴的茅舍中才能与他欢聚一堂。他想要在暴君,刽子手面前将我亲吻;我却只让他在纯洁的花丝中悄悄地亲吻我的双唇。他千方百计寻求媒介为我们撮合,而我要求的媒人却是正直无私的劳动——美好的工作。

10.五月,又一季雨经典散文诗 篇十

五月,那是清寂的月,是孤独的雨,是这又一季的魂——题辞.微尘陌上

岭南终究是南国的,烟青的雨,向来是坚冷而忽袭的,从没有变过柔婉的温和的灿烂的菲菲之情。

来去过的博识的人们,也觉得她单调得不象话,但她自己却以为她最美耶,也美到极致,以为,岭南的雨,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的;似乎,那是隐约着五月的青春,有那个见花如影,是极清美的处子。

但我不觉得,是的,我不觉得。

我只想象到北国的五月,平地的原野里,是青绿的笈笈草,是华发已垂的芦苇漫了坡的滋长,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景,当然,青红浅绿了的平凉山茶,隐青在木枝后的三瓣梨花,青口的渐长的雨后绿竹,都在这个月份里竟了艳的出现;当然,也会有雨,并不是烟青的,雨下着,零淋着,也会零淋着凉河里的那一段桨声。

但我是喜欢的!

北国,这个五月,肯定是有冷绿的杂草的。蜻蜓确乎来了;蜜蜂肯定是会来采藏红花的蜜,肯定会是的。

我的记忆真的不真切了。

但我,终究立于五月的南方,西望北国,眼前看见的是雨花开在原野里,有许多青色的蝴蝶们优雅地来去着,也听得她们扑扇着翅膀的声音,或许,这声音也会惊动海的那一边的某一个自己。

我,搓着自己的雨里的手,看着这样的五月,淋湿了的又一个季节。

恍惚的记忆里,那枚青色的蝶,就翩飞在眼前,飞在往年的五月,不知,是谁的样子?

又一个五月,不知谁会来帮忙了呢?

油菜花招摇在黄土塬里的高坡,比孩子们高得多了呢,虽然,不过是上上金黄的,下小着的一段青枝,但你可能终是分不清那里是甘凉故地或是西蜀丘陵的青苗已经长成的了;是的,是金色的,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映衬,整整地闪闪成绚烂的一季。

我或许,还是那个孩子,用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了少许胭脂,来涂在她的颜上,用青黛描了她的眉间,这字里行间的回首中,看着了你,确是一个美丽少女了。

而你,也就在我的目光里,棉麻青衣的样子,唇色一勾,安静地站在甘凉故地千古一去的`风里。

这个季节,风来了,来访问这个五月;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是独自来看见你了。

雨,终是下在了这个季节,五月呵,不会在晴天来消释这天色的皮肤的,深夜也不会来为他的眼睛结一层冰的,因为,你的青衣,终是化作了一付不透明的模样,在我眼里,心里,即便,嘴上的胭脂,某一天,也褪尽了,但我,看着你发际的霜华,依然欢喜!

我会是,朔方的雨纷纷,也会是,如下一个五月之前来临的雪盈盈,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于外物,落于屋,落于地,落于枯草,无从消解,但会在你的五月相融,就是如此。

天上的雨,是纷飞的,消化了这个季节。

五月没有寒冷,是因为你屋里的居人的温热。

没有别的,在每个季节,若你忽来,我便轻盈地奋飞,在你的目光中飞到极致,宛似卷裹沙场征战的大旗,旋转而且升腾,伸展长风;让岁月旋转,正如初时。

在这无边季节的来去里,在这花好月圆雨来雨去的五月里,我是笃定的,因为,这个五月的精魂,是我给你的相许…….

是的,那是清寂的月,是孤独的雨,是这又一季的魂。

11.建春散文诗二章 篇十一

写诗的女孩儿家住襄阳。她喜欢拨开历史尘封的记忆,看古城温润而安详——多像一枚古钱币啊,外圆、内方!那圆圆的,是护城河;那方方的,是古城墙。

写诗的女孩儿家住在襄阳。她喜欢一叶扁舟在护城河上荡漾。“华夏第一城池”静静闪着波光,那是汉江女神曼妙的舞姿,长长的水袖,轻拂着背恃青山面俯襄江的古城墙。长长的水袖,也自豪着代代襄阳人的心房。

写诗的女孩儿家住襄阳。她喜欢在汉江边放飞孔明灯,看祈福的灯火冉冉升起。她想象着乘坐襄阳热气球的模样,想象着在半空里欣赏她的家乡。一江碧水穿城过,她欣喜;十里青山半入城,她豪迈。在豪迈与欣喜中,她飞起来,飞起来……在风中漫游,在“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河”的诗句里徜徉……

写诗的女孩儿家住襄阳。襄阳教会了她登高远望。文选楼,思接千载;昭明台,目极八方。东眺鹿门隐居地,礼赞高洁傲岸;西望隆中躬耕田,仰慕智圣先贤。日升日又落,星垂天阔……写诗的女孩儿,双眸盈盈,睿智安详。

写诗的女孩儿家住襄阳。襄阳教会了她低头走路。寻踪觅胜,用视线挽留每一缕古青铜的光辉;翻山涉溪,用脚步丈量每一寸热腾腾的土地。习家池,米公祠,绿影壁,广德寺,鹿门寺,岘山,真武山……“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我来,你来,皆是襄阳好风日!

写诗的女孩儿家住襄阳。她爱浩浩荡荡的襄江。汉有游女,汉有游女……汉水悠悠,载着襄阳儿女的期盼,日夜兼程,朝着大海的方向……漫步滨江大道,偶尔驻足,凝眸对岸高楼,万家灯火辉煌,几多幸福安详。适逢春雨潇潇,水墨烟云,绿柳掩映,一再洇湿女孩儿的诗行……

写诗的女孩儿家住襄阳。写诗的女孩儿家住襄阳!

爬不到顶的山,散不了的雾,伴着秋霜、伴着狼嚎向你似笑非笑地招手。

会去吗?一个刚刚走出师范大门尚不知所措的十七岁少女。

能来吗?三百多双渴盼的目光向你缓缓延伸……

去?不去?

问脚下延绵不断的烟灯岭,问身边流淌不尽的歇马河……

反正,你一抹泪一扬短发便打起了背包,攀上千家坪就匆匆拾起教鞭,拾起教鞭一挥就是二十五年!

用稚嫩的双肩扛起千家坪小学的校牌,也扛起了三百多双渴盼的目光。

你说:政府救济了千家坪粮食和衣物,我要给千家坪智慧和光明。

孩子父亲的突然病故,病魔、孤独和贫困越发无情地侵袭着你。

倘若再一次费力地推开那扇孤寂的小门,看见两个孩子又一次偎挤在墙角低低抽泣,你依然会接受这一份悲戚吗?

昏暗中的煤油灯摇曳着,总也看不透你的心思。

凄苦的日子里,你后悔吗?

没有!高高扬起的教鞭是最好的答复。

一眨眼,学生的孩子又围着叫你老师了。

时间染白了秀发,却变不了你那颗火红的心。

烟灯岭上,你站成闪耀山乡的明灯,于海拔1800米高山深处熠熠生辉。

12.经典散文诗 篇十二

首先,作者从总体上提出了自己对于散文的评价:随意性、多样化,并由此生发出散文“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这一观点。接着,作者列举了一些作家的艺术风格特色,这样写,一方面既有力地支撑了自己认为散文“随意性、多样化”的观点,也为下文评价郭沫若散文的风格做铺衬;另一方面,还可以使阅读者在比较中更准确地把握和理解郭沫若散文的风格。紧接着, 作者顺其自然地引出对郭沫若散文风格的看法:在“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与“柔婉清丽、秀美含蓄”二者中,作者明确表示喜欢后者。而后,作者指出了《白鹭》的写作特点,从文字和感受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引用原文表达了对郭沫若“绝妙地描绘”的赞叹。最后用名句和原文弄“拙”成“巧”,进一步肯定了《白鹭》的艺术境界。

晓雪这样对散文进行评论,扫除了评论文字的枯燥呆板,显得随性而又严谨,诗意而又准确,这与作者丰厚的阅读积累和扎实的写作功底是分不开的。通过学习,我们也摸索到了读散文的一般方法。

一是静心。散文是作家抒写人生内蕴最真切、最自由、最富美感的一种精纯的文学性作品,阅读散文需要以心会心,心浮气躁是读不出散文的味儿的。晓雪能准确地定位一些名家散文的风格,正是得益于他多年的静心阅读。多读多想,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

二是动情。不管怎么写,散文总离不开一个“情”字,不管是借景抒情还是融情于景,作家都必须让自己的情有所寄托。我们要赏析一篇精美散文, 就要把握作家所表达的“情”。这就要求我们从“情”的角度去阅读,从情入手。正所谓“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对于一篇优秀的散文而言,要感受到作者的情,就需要找到作者寄托的物。晓雪就感受到了郭沫若为抒发对平常之美的赞叹,以白鹭为载体的独特感受,所以,他的评论也便得心应手。

13.我想和你的不愿意经典爱情散文诗 篇十三

我想天天请你吃饭,你愿意吗?

我想天天送你回家,你愿意吗?

我想天天跟你联系,你愿意吗?

我想给你买一件你喜欢的衣服,你愿意吗?

我想给你买一个你喜欢的电话,你愿意吗?

我想在节日的时候,送你一个礼物,你愿意吗?

我想你的中指戴的是我送你的一枚戒子,你愿意吗?

在我的眼睛里,在我的脑海里,在我的印象里,我知道,我懂得,我明白,你的不愿意。

可能我请的饭在香也是无味,

可能我送的路再远也是疲惫,

可能我的电话再多也是乏味,

可能我的衣服,我的电话,我的礼物,都是无所谓。

可能我的戒子,更是累赘。

所以我才知道爱的宝贵,付出也需要前缀。

所以我放弃了牵你的手,吻你的.嘴。

所以我知道了男人用烟来陶醉,用酒来麻醉,一相情愿才是活受罪。

可能有很多人和我像星星一样,借着别人的光,还来炫耀自己的美。

终于感受到了,夜光的孤独,寒冷的美。

感情的世界里,无须同情和怜悯,放开你的心扉,追足你想要的幸福和甜美。

谢谢你的关心,爱护和帮助。

最后还想说爱你我不后悔,期待着你有一个更好的归宿。

上一篇:端午致全体员工的慰问信下一篇:收听收看全国抗疫表彰大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