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2024-08-11

数学《几分之一》教学反思(共12篇)

1.数学《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篇一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从整数到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降低孩子跨越难度,我利用创编故事的形式,利用孙悟空和猪八戒分水果的难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一人一半就是每人分得西瓜的二分之一。我将重点放在认识二分之一上,让学生充分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后,自己创编生活中的二分之一用在哪里,深入理解分数的含义。最后练习设计也按照梯度原则,先易后难,先基础后综合。从学生课上做题情况来看,基础练习做的很好。

(二)利用动手实践,主动构建数学概念。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构建,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理解概念本身有着积极的作用。本课中由二分之一迁移到其他分数的学习时,设计折一折画一画的形式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过程中,收集学生所有的四分之一作品,提出问题:不同形状为什么都能表示四分之一?通过操作及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游戏中感悟概念的建构。

针对本节课,整体效果较好,但在细节上把握不足。主要有:

1、学生认识二分之一时,对平均分理解不够,说二分之一含义时学生不会强调平均分。老师在这里引导不到位,应着重强调。

2、教师的倾听不够。对于学生的错误生成应该立即纠正和补充。如,对于分数概念的强化,学生一直都没有说该分数是谁的几分之一。这时教师应做规范示范和引导。

3、个别练习题应该设置再巧妙些,一道题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概念,而是逐步层层递进,让基础扎实的学生感受到思维的变化。

4、教师的评价语言还需加强。教师语言太过单一,容易使学生厌倦,未能激发孩子求知兴趣,教师评价应追求多元化。调控课堂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且教且思,在以后的课堂上,仍要不断探索,利用游戏提高学习兴趣,储备好自己,追求高效课堂!

2.数学《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篇二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 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 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 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 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发展数感, 并为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做好铺垫。此外,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是从整数到分数的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设计理念】

1.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是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 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因此, 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分数的表达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完整的观看一个月饼的二分之一是怎样得到的?然后再回忆“二分之一”的产生过程, 用几个连续的小问题, 将板书串联起来:分什么?怎样分?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是谁的1/2?然后请学生完整的说一说怎样得到一个月饼的1/2?通过这个过程, 学生就能较好的理解并表达出1/2是怎样来的了。

2.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 通过动手折纸, 加强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学生对事物直观的认识能力较强, 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 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降低理解上的难度。折纸是学生接触比较多的活动, 学生可以较好的完成这个操作, 但是由于才刚刚形成分数的概念, 学生还不能较好的进行表达, 这里就需要教师引导:对折一次只是把纸片平均分成2份, 即把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 学生后续理解1/4、1/8时, 仍然会停留在这个层面。

【教学目标】

1.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几分之一”,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让学生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2.教学难点是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各两张, 剪刀。

(2) 教师准备:课前了解学生对分数的熟悉程度。

(3) 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 剪刀一把。

2.创设情境

师:请观察图上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演示课件:有一个月饼, 两个小朋友要平均分, 该怎么分呢)

生:一人一半。

3.探索新知

(1) 说一说。

师:一半是怎么得到的?

(请学生说说, 教师补充。演示课件: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 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2)

师:如果把这个月饼分成四份, 每份又是多少呢?

(请学生说说, 教师纠正并补充。演示课件:把月饼平均分成四份, 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 写作1/4)

师 (归纳) :这样的数就是分数。

(2) 想一想。

师:说一说1/2表示什么意思?

(分小组讨论并汇报, 教师板书并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师:中间这条线叫什么? (分数线) 分数线表示什么? (平均分)

师:下面的数叫什么? (分母) 分母是2表示什么? (平均分成2份)

师:上面的数叫什么? (分子) 分子表示什么? (份数)

(3) 找一找。

师: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 并举例。

(4) 动动手。

(学生折一折、画一画、写一写)

师:动手之前想一想, 自己打算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

师:动手折一折, 涂出其中的一份, 写出涂色部分是原图的几分之一。

(学生动手折一折, 并给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 师: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展示学生作品)

(5) 课中小结。

师: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这就是分数。

4.巩固练习

(1)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2) 下面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原图的几分之几?

(3) 抢答题:看谁反应快?

师:下面哪个图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 请写出来。

(4) 涂颜色, 写分数。

5.扩展练习

师: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吃西瓜的时候, 也想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来分西瓜, 它们都想吃得多一点。小猴子说:“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说:“我肚皮大吃得多, 要吃这个西瓜的1/4。”它们俩谁吃得多?为什么?

6.全课总结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能运用于生活中吗?

【课后反思】

3.“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实现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认知突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探索——认识一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师:同学们,请欣赏《西游记》。(课件展示:片头曲中随着一声“俺老孙回来啦!”孙悟空乘云而来。画面定格在孙悟空变出一只桃子,膝下缠着四只可爱的小猴)

师:看到这么有趣的画面,让我们想起了什么数?

生1:每只猴子得到这一个桃子的四分之一。

师:哎呀!你想到了分数,真了不起,我们今天就来继续认识分数,好吗?(板书:认识分数)

师: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2:将这个桃子平均分给四只猴子,每只猴子得到它的。(板书:平均分)

师:他说得真好。谁能再说说?

(学生回答后完成板贴: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师(强化):这里的“它”是指什么?

生3:一只桃子。

【评析:故事引入,让学生乐于探究。在故事中,学生既温习了上学期所认识的“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又享受了学习的快乐。】

师:孙悟空神通广大,“变”,他将一只桃子变成了——一盘桃子!现在每只猴子分得的桃子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别急,请先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这样你会说得更棒!

【评析:由一个桃子变为一盘桃子,这是“一个整体”的平滑嬗变,整体内涵的多样性变化呼之欲出。】

师:你们想知道猴弟弟是怎样想的吗?(课件展示猴弟弟的想法:我想盘子里如果有4个桃子,那我就可以得到这盘桃子的……)

师:你知道猴弟弟可以得到这盘桃子的多少吗?

生4:猴弟弟可以得到这盘桃子的。我是这样想的:把这盘桃子平均分成四份,每只猴子可以得到其中的一份,每份就是这盘桃子的。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课件展示:将这盘(四个)桃子平均分成四份)这是一份,是这盘桃子的,这也是一份,也是这盘桃子的……每只猴子得到其中的一份,也就是这盘桃子的。

师:还有哪位同学能说得更出色?

……

(生回答的同时板书:将四个桃子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师:这里的“它”又是指什么呢?

生5:四个桃子。

【评析:猴弟弟的想法——一盘桃子可能是4个,是对“一个整体”内涵的第一次挖掘,是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有效承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课件演示,强化谁是谁的四分之一,抓住了分数的本质,精准到位。】

师:请看猴三哥的想法。(课件展示猴三哥的想法:我想这盘子里可能有四袋桃子,那我就可以得到这盘桃子的……)

师:谁知道猴三哥得到了多少?

生6:将这盘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只猴子拿其中的一份,每份都是这盘桃子的。

师:你想的不错,还有谁想和他比试比试。(生回答后,完成板书:将四袋桃子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师:现在这里的“它”又是指谁呢?

生7:四袋桃子。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想法,好吗?

师生(一起说):将这盘桃子平均分成四份,这是一份,是这盘桃子的,这也是一份,也就是这盘桃子的……每只猴子都得到其中的一份,也就是都得到了这盘桃子的。

【评析:猴三哥的想法——不是4个桃子,而是4袋桃子,这样借猴三哥的想象,将4个小整体构成了一个大整体,是对“一个整体”内涵的第二次挖掘,也是对学生逐步理解整体的四分之一的有效拓展,学生对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认识在活动中得到逐步提升。】

师:快看,猴二哥急得瞪大了眼睛,我们看看它的想法。(课件展示猴二哥的想法:我想要是有——12个桃子就好了,这样我就可以得到这盘桃子的……)

师:他会得到这盘桃子的几分之一?你是怎样想的呢?可以借助课前准备的小棒进行思考。

生8:每只猴子得到这盘桃子的,因为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它的。

师:瞧,他说得多棒,掌声送给他,好吗?

师生(一起说):将这盘桃子平均分成四份,这是一份,是这盘桃子的,这也是一份,也是这盘桃子的……每只猴子都得到其中的一份,也就是这盘桃子的。

(之后安排学生用小棒操作,并相互说一说)

师:同学们,我们好好看看,每份不是3个吗?为什么却仍然只是这盘桃子的呢?

生9:因为每三个是一份,整盘桃子被平均分成了四份,它是四份中的一份,所以每份仍然是这盘桃子的。

师:我没明白,谁明白了?请说一说!

生10:将12个桃子平均分成四份,每份虽然是3个,但每份却仍然是这盘桃子的。(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将12个桃子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评析:猴二哥的想法——12个桃子,借猴二哥的“贪吃”,数量上由1变为4,又变为12,这是对“一个整体”认识的智力挑战,借助课件分析,构建了相当于4小袋(每袋3个)的场景,从而让学生对大整体下的小整体有了清晰的认识,这是非常灵动而深刻的一个环节,同时也见证了教师上一环节“4小袋”安排的独具匠心。】

师:唉,我们的猴大哥会有什么想法呢?(课件展示:猴大哥抓耳挠腮的困惑场面……)endprint

师:猜一猜猴大哥会得到这盘桃子的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1:每只猴子得到这盘桃子的。因为将一盘8个桃子平均分成四份,每只猴子得到一份,每份是这盘桃子的。

生12:可能是16个桃子,每只猴子也还是得到这盘桃子的。

师:谁再大胆猜一猜。

生13:可能有400个桃子,但每只猴子得到的依然是这盘桃子的。

【评析:猜测猴大哥的想法——理性而成熟,这是对“一个整体”内涵的第三次挖掘,也是对学生理解一个整体的检阅,是认识高度上的一次升华。学生现在已经不太在意盘子里桃子数量的多少了,注意力已经很好地转向于整体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师:真没想到你们会有这么多的想法,这时一向很聪明的孙悟空可就被搞糊涂了。为什么他们哥四个猜想桃子的数量不同,却都可以得到这盘桃子的呢?你能给孙悟空一个满意的解释吗?小组讨论一下。

生14:这盘桃子不管有多少,但都是把它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

师:为什么要平均分成四份呢?

生15:因为有四只猴子。

师:也就是不管盘中有1个桃子、4个桃子、4袋桃子,还是12个桃子……我们都把它看成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完成板书: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师:这里的它是指谁,这个整体可能是什么?

生16:四个桃子,四袋桃子,12个桃子。

师:你们认为一个整体除了可以指桃子还可以指什么?

生17:4个苹果、400个苹果、4万个苹果。

生18:一个KFC、一箱KFC、满满一卡车KFC。

师:一个物体可以当成一个整体,几个物体合在一起也可以当成一个整体。

【评析:这个环节的讨论和思辨,十分及时和必要,在分析猴子四兄弟得到桃子的变与不变的过程中,去除了数学认知的表象——盘子里桃子的具体数量,探寻到了问题的实质——不管多少,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后一环节通过对“这个整体可能是什么”的追问,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一个整体”内涵的认识。】

二、合理猜想——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师:听说孙悟空回来了,众猴兴奋地从四面八方跑来。现在每只猴子还可以得到这盘桃子的吗?为什么?

生1:不可以,因为现在不是四只猴子而是许多猴子。

师:那现在每只猴子可以得到这盘桃子的几分之一呢?猜猜看。

生2:我猜这里有18只猴子,每只猴子将得到这盘桃子的。

生3:每只猴子将得到这盘桃子的,因为我估计这里有100只猴子。

生4:我猜这里是10000只猴子,每只猴子将得到这些桃子的。

【评析:这个环节是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来理解几分之一,整体没变,但猴子数量变了。通过学生对猴子数量的不同猜测,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到几分之一的另一个要素——平均分成的份数。】

师:照这样说下去,我们能说完吗?谁能用一句话说出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

生5:有多少只猴子就将这盘桃子平均分成多少份,每只猴子就得到这盘桃子的多少分之一。

师:你的概括能力太棒了!

三、分层闯关——平行练习中不断深化理解

师:不好,妖怪来了,孙悟空立即迎战,可是妖怪掳走了猴弟弟,孙悟空立即追了上去。它来到一扇石门下,石门上出现了——(课件显示:要想救人,必先闯关。孙悟空和众猴在第一关的门口急得抓耳挠腮。)

师:孩子们,让我们助它们一臂之力吧!

第一关:“想想做做①”你能填一填,说一说吗?

第二关:“想想做做②”用分数表示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

师:想好了吗?谁来试试。(反馈书中练习后,进行适时延伸:用分数表示出图中的阴影部分)

师:第一幅图谁想说?第二幅呢?为什么?

师:不管两个小正方形是否连在一起,都是六份中的一份,也就都是这12个小正方形的。

师:孩子们,你们太了不起了,未来的数学家非你们莫属!连过两关,有信心过第三关吗?

【评析:2个小正方形位置的简单调整,克服了学生认知的定式,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也将所学知识与分数除法建立了初步的联系。】

第三关:“想想做做③”在每个图里涂上颜色表示它上面的分数。

第四关:考考你的眼力。请你想一想,图中的阴影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 [\&\&\&\&] [\&\&\&\&\&\&] [\&\&\&\&\&\&\&\&\&]

师(质疑):为什么都是这个大正方形的呢?

生1:因为整个图形的大小没变,阴影部分的大小也没变。

师:你能说得这样好,我为你骄傲!

【评析:借助熟知的平面图形,大整体中还有小整体,在变与不变的冲突中,学生对“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五关:(课件出示:一盘象棋)象棋是我国的国粹,是一种益智游戏,它一共有32个棋子。你能从棋盘中找到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吗?

生2:黑方有16个棋子,占这盘棋子的。

生3:红马占红棋子的,因为红方一共有16个棋子,其中只有2个马。

师;经过一阵激烈的厮杀后,棋盘上还有12个棋子,其中黑棋4个,红棋8个,现在你们能得到这些棋子的几分之一呢?怎么拿呢?

(学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在电脑上演示)endprint

【评析:象棋是国粹,让学生开放性地去寻找棋盘中的分数,从而明白在业余生活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各种棋子数量不尽相同,整体也可以不断变换。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竟然有学生说出几分之几的知识点,十分可贵,一下子让数学知识在棋盘上如孙悟空一样能“七十二变”了。】

师:同学们,你们用善良和智慧打败了妖怪,将来必是杰出的人才。瞧,石门开了,我们的朋友回来了。(课件演示:孙悟空手拿横幅:聪明的孩子们,俺老孙谢谢啦!)

四、联系生活——集体总结中强化生活运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过五关斩六将,现在看谁说得棒。能找找我们生活中的几分之一吗?

生1:我们组6个人,每人是全组人数的。

生2:我们组6个人,是全班人数的。

……

师:数学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评析:分数来源于生活,更应运用于生活,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探寻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分数,既体验了数学运用的价值,又享受了生活中数学之美。】

总评:纵观本节课的教学,可谓是文本解读准确,目标制定清晰,教学过程灵动,课堂效果显著。具体表现为下面两个方面。

一是重难点得到了有效突破。本节课是概念教学,概念教学的要意在于理解内涵,丰富外延。“一个整体”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难点,本节课的教学中教者力求体现课堂自主探索的三重境界“唤醒主体意识、教给探索方法、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基于上学期对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认识,借助猴子四兄弟分桃子四次循序渐进的猜想活动,有效地通过猜想、实践、操作、交流等过程,让学生理解了“一个整体”这一教学重点的内涵,孙悟空对猴四兄弟都分得四分之一的不解,更是将学生对“一个整体”的理解推向了深处。课堂中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状态——敢于质疑、善于思辨、勇于创新,随着一盘桃子的数量由1个逐渐变为4个、4袋、12个,学生对一盘桃子数量进行了大胆的猜想,正反两轮,学生对“一个整体”外延的认识又丰富了起来。当然在第二板块安排的对群猴数量的猜想,链接对应的分数,是对“几分之一”概念另一个要素“平均分成的份数”的有效强化。

二是练习灵活而实效。第三板块的“闯关”练习中,前三关在忠于课本习题的同时,于第二关中作了适时的变式,克服了学生认知的定式。第四关是对深刻认识“几分之一”意义的升华。第五关及时将数学与学生熟知的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呈现了多元思考的良好状态。课末的开放性总结,更是学生对数学知识在身边的灵活运用,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说是达到了“情感共鸣、智慧共享、个性共扬”的良好效果。

4.《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篇四

《认识几分之一》课是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的开篇课,从学生的生活实例入手,渐变到理性的思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知识得以积累,能力得以提高。

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

认识几分之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因此我认真钻研教材,细细品读了教学参考,集中力量教学1/2,让学生用学习1/2的方法主动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课一开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四个苹果两人平分、两瓶水两人平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几个”,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半个又叫做1/2个。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借助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体会分数的产生来自于生活的需要。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2积累经验。实践证明,让学生表示半个既强化了平均分,又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认识1/2找到了原型,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2的意义打下了基础。

2、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

动手操作,深化认识,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并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并及时进行交流,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1/2的表象,同时体会到了方法的多样。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活动,学生经历了1/2的产生、形成的过程,真正的理解、体会了1/2的含义。接下来我进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请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纸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通过放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意义。1/

4、1/

6、1/8等等,学生很轻松的就创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分数,同时也进一步明白分数的含义。在教学中我还要求学生折纸的同时,还要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几分之一。由于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

5.《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篇五

这节课另一个设计比较好的地方是想想做做4分小棒一题。在学生拿出12根小棒的二分之一后,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拿,并且上台来展示分的过程(其实这里有两种思考的方法:一种是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分好之后,拿出其中的一份;另一种是先想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6根,然后直接拿出6 根小棒。显然,后一种方法更快。)。通过分法的交流,在进行下面拿出12根小棒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等的时候,绝大多数孩子能迅速而准确的拿出来。最后,我把每个分数和对应的根数列成一个表格,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把12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得份数越多,每份数就越少,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上完课后,听课教师进行了评课,让我对这节课有了新的认识。

1、板书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

今天,我板书的核心内容是三句完整的话。我的初衷是通过这些文字,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难点,并能完整的说出几分之一的含义。而事实上,这样做并不好。学生在说几分之一的含义时,就有依赖思想,会看着黑板上的文字读,没有真正去思考。而如果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的话,只要写出重点的几个字就可以了。 “图文并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写重点”,能迫使学生去思考,将黑板上的重要信息连成一句完整的话,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表扬”、“纠正”、“示范”。

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明确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还可以同时调动其他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养成注意倾听其他学生发言的习惯。例如:①表扬:学生说得很到位,可以说:“他说得真好!谁能象他这样说一说。”②纠正:学生说得不正确或不完整时,可以说:“他说得对吗?谁来说说你的想法。”③示范:如果请了几个学生说得都不是很到位,教师要先示范说一遍,然后说:“谁能向老师这样说一说。”

3、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

以想想做做1为例。做完4小题填空之后,可以先比较①—④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共同点:都是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不同点:平均分的份数不同);然后说说①②两题的相同点(每份都是1个);再比较③④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把 6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不同点: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表示每份的分数也不同);最后可以问:“你还能发现什么?”(这些分数都是几分之一,每份是1个也可以是几个等等)这就是所谓的用好教材,用足教材吧。

6.《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篇六

本节课我在课堂上调查同学们最爱吃的水果,选用了学生喜欢的话题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也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带来了,打算分给上课表现最优秀的两位同学,大家观察老师是如何分的,并用一个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认识几分之一。这样的设计促使学生对旧知的回顾,并诱发学生产生进一步主动学习的热情,消除对新知的陌生感、焦虑感、恐惧感。也能通过奖励促进同学们在接下来上课环节认真听讲,积极表现。

教学中我利借助本校特色的爱心传递活动,平均分配六盆花,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实物演示及图片演示,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几分之一,不但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为学生独立学习延伸教学内容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

让学生动手分各种实物,不只是对几分之一认识的简单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分数的意义。由于学生对、已经充分掌握,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我就放手让同学们自己研究。这在教学中收放自如,基础知识既能讲透,又能放手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交流、分工、合作自主研究其它的几分之一的分数。还能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师生共同探讨部分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摸底。

在辨认和应用方面,学生也能抓住分数的意义的实质来说明和辨认。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几分之一的含义的基础上,我巧妙地设计了有趣的闯关游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升华,达到了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心情下完成了游戏,也理解了教学内容,真正认识了几分之一。

7.《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篇七

分数是一个内涵复杂、形式多样的数学概念,分数的初步认识如果仅仅局限于形式上的认识,学生的认识难免肤浅,因此。我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力争找准学生已有的认识框架和分数复杂意义的结合点,也就是直观模型。

基于上述想法,我在做教学设计时力图体现以下三点:

一、让学生更系统的认识分数。本节课的.导入是从学生刚刚学过的有余数的除法进入的,通过这样的引入,让学生认识到,过去除法中出现剩余的时候我们用余数来表示,而今天的学习我们则可以把剩余的部分继续平均分,这就产生了分数,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就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解。

二、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分数。本节课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直观模型,除了教材的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这样的面积模型之外,还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特别是还提供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生活实例。于是让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就更加全面。

8.数学《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篇八

北桥中心小学 王 怡

《认识几分之一》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分食品出发,让学生在平均分物体的活动中,体会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分数。通过让学生充分自主地活动,“分蛋糕”经历了分数的产生过程,从折一折、涂一涂等大量的动手实践活动中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通过多次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给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了较大的空间,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课后仔细回想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上课开始我从创设“两个小朋友秋游分食物”的情境入手,再提问:“你能帮他们公平的分一分吗?”,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直觉,接着出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小男孩吃多少?”这个问题,让学生从“一半”这个生活经验开始,理解分数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地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折纸,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畅述,来帮助学生巩固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从教师的教来看,应注重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从学生的学来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被激活的一个活动,让学生自己独立去发现科学上已经被发现的东西,是学生由生活世界走向数学王国的活动过程。

2、对于分数的意义,应该让学生多说一说,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分数的读写和各部分名称的意义应该放到新授完12之后,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完整地认识分数。本节课后的练习比较多,所以在做练习的时候看起来有点赶时间,其实可以做一些练习的整合和改编,使练习的目的更加突出。

9.小学数学二年级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篇九

授课教师:向永杰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90-91页。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几分之一。

2、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通过具体情境学习几分之一,培养学生建立数感。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的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几分之一。教学难点:几分之一比较大小。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月饼图、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为大家讲个小故事,请大家认真仔细的听,并回答故事里提出的小问题。

师:话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有一天正好是中秋节,于是八戒一个劲儿的向师傅讨月饼吃。可是师傅说:想吃月饼可以,但是你得过了为师三关才吃得上月饼。第一关: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学生击掌表示)

第二关: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学生击掌表示)

师:像这样每人分的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生: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第三关:有1块月饼,分给八戒和悟空,该怎样分?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分吗?

(一)师设疑:(出示多媒体)是这样分吗?(不平均)

(二)多媒体演示:操作分月饼,把月饼分成平均的两半。师:现在八戒和悟空每人都拿到了半块月饼,半块月饼如何表示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几分之一)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认识。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月饼的? 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师:像这样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了两份,我们平常说每份是它的一半,这块月饼我们就可以说成是整块月饼的。(板书:)师:和老师一起来读一下这个数。生跟读二分之一。

师:你们能在这块月饼中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

1212122、折纸活动。

师:同学们,请你拿出课桌上的长方形,你能找出它的吗?(课件展示)出示要求:每个同学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它的1。用阴影表示出来,再和组内同学交流折法。212展示作品:

121生2:纵向对折表示

2生1:横向对折表示

师: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表示呢?

生: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你能判断出下列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表示?(课件展示)师:刚刚我们学习的是,请看下图。(课件展示)

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3)分之一,写作。师:如果把这块月饼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4)分之一,写作

13121212。生:(结合教材图,进行讲解)因为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写作。

3、发现分数。

师:现在,我们已经完全认识了和,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我还想认识六分之一,八分之一……

师:下面借助同学们手中的学具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选择你喜欢的纸折一折,并用涂色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课件展示)

121414生展示不同图形的。

师追问这几个图形,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生:它是不同图形的。展示:不同图形的。

生1:展示不同图形的,长方形纸、正方形纸不同的折法。师:同学们请看,像我们刚认识的、、、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以为例,中间的线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线上的数叫分数的分子,线下面的数叫分数的分母。(板书)

4、比较分数的大小。1212***61616

> 1214 >

46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再进行比较,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和4份,2份中的一份,比4份中的一份大,所以大于。1214生2:把两张同样大的长方形纸条平均分成4份和6份,4份中的一份比6份中的一份大。所以大于。

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汇报: >,>。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

教材第91页“做一做”第1、2题。

2、提高练习。

设计小故事:小明今天生日,和他的三位好朋友一起分享生日蛋糕,小明将蛋糕竖着切分成了4块,又来了4位好朋友,小明又横着切把蛋糕分成了8块,给好朋友们分好蛋糕开心的准备吃起来时又来了一位特别小的小朋友,小明将自己的那块蛋糕又分了半块蛋糕给小朋友,他真是一个懂得分享的好孩子,那他们俩吃得蛋糕和其他的小朋友吃得一样多吗?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10.数学《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篇十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够正确读、写。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纸 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星期天明明和芳芳去郊游。看,他们带来了哪些食品。(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

2、提问:这些东西怎么分才能使他们分得的一样多呢?(板书:平均分)

3、你们可以帮他们分一分吗?

把4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能分得几个? 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能分得几瓶?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能得到几个?(半个)课件演示

师:把这个蛋糕怎么切?中间切开,为什么在中间切开?

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能分到它的一半,这一半能用整数来表示吗? 师:半个我们表示为二分之一个。(板书:二分之一)

二、新授

(一)认识1/2。

1、师:我们把左边的这1份给明明,明明就得到了这个蛋糕的1/2。

2、大家看二分之一是怎么写的。

先写一横,横线下面写2,横线上面写1,它读作二分之一。

3、大家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写一写。

4、明明得到了这个蛋糕的1/2,那芳芳得到这个蛋糕的多少呢? 小结:所以我们说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2。它是指什么?

提问:谁还能完整地来说一说蛋糕的1/2是怎么得到的? 同桌相互说一说。

请生回答再板书: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二)表示长方形的1/2。

(1)出示:长方形纸。表示出一张长方形纸的“1/2”吗?小组合作动手折一折,并把它的1/2涂上颜色。比一比,谁做得又好又快。

(2)教师巡视,辅导怎么折

(3)投影展示三种折法,课件出示三种方法。

师:你是怎么得到这张纸的1/2的,你能仿照黑板上的这句话来说一说吗?【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4)问:为什么涂的形状不同这3种方法都表示二分之一? 【都是把这个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追问:涂色的表示二分之一,刚才没涂得空白的部分表示多少?

(三)小组合作判断:下面哪些表示1/2。

师:为什么其它不表示1/2?【必须要把物体平均分】

(四)书写1/2(1)谈话:看来,同学们对1/2了解得非常深刻了,1/2的各部分还有名称呢?(2)请你打开书本98页,自己看一看。交流:分数线,分母,分子

(3)教师说明:分数线它表示的是将一样东西平均分,分母表示的是将它平均分成几份,1就是其中的一份。

(4)像这样的数我们把它称为---分数。

三、认识其他几分之一

1、提问:除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1)请选择一张图形,折一折并涂色表示出你喜欢的几分之一,小组合作,折一折,说一说为什么是几分之一。

(2)并上台把你折的分数写下来,一起校对。其他同学把你创造的分数在草稿纸上写一写。

(3)师:为什么它们表示几分之一?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1)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2)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把一个„平均分成„份,每份是它的„)

3、想想做做第2题

4、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一条彩带,这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 把这个彩带看成1,第二个是把1平均分成几份?

四、比较大小

1、谈话:学生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谁来猜一猜,1/2和1/4谁大?(1)师:大家拿出两个同样大小的圆,小组合作,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观察涂色部分,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2>1/4(2)交流比较。

(3)用同样大小的圆涂出它的1/8,和刚才的1/4相比,结果怎么样?板书:1/2>1/4>1/8。

提问: 通过这三个分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把同一个圆平均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那每一份就越小。(4)出示:一个大的圆表示1/4和一个小的圆表示1/2 问:这个1/4和这个1/2相比,哪个大?

这样的两个圆它们能比较大小吗?因此我们在比较两个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的时候一定要在什么前提下?(同样大小的圆纸片)

2、做“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在书上涂一涂。师:你是怎么涂的?(2)说一说,比一比。你是怎么想的?

3、做“想想做做”第6题.4、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出示:法国国旗,五角星,巧克力。

五、总结、延伸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数,它叫什么?

请观察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点?(板书:几分之一)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11.数学《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篇十一

设计(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含有4块月饼的图片。师生都准备圆片一张,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动态演示关于主题图内容多媒体,接着出示含有4块月饼的图片。

.把这4块月饼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块?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板书:1。

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也可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重合等操作。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认识1/2。

.多媒体演示例1分月饼的情境图。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1/2。

3.学生活动:用图片折出它的1/2,并写上1/2。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1/2?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二)认识1/4。

.要得到一块月饼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图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电脑动态演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分之一。

(3)小结:像1/

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教学例2。

(1)想一想:如何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折纸,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3)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小组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或贴在黑板上),说一说各自的折法。

3.完成第91页“做一做”第1题。

(三)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出示例1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电脑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闪现,让学生直观感受。

2.独立探究、完成例2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让学生讨论合作。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1页“做一做”第2题。

三、课堂作业

12.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篇十二

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中的例题和“想一想”,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感悟把一盘桃平均分成4份和2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和1/2来表示,从而发展对分数的认识。经过施教,我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创设情景,让数学与生活相联系。

上一篇:关于寒假趣事作文汇总下一篇:劳动力就业转移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