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综合治理工作经验材料

2024-10-13

乡镇综合治理工作经验材料(共9篇)

1.乡镇综合治理工作经验材料 篇一

抓综治赢得全乡稳定大局 促发展构建卫峪和谐社会

华阴市卫峪乡党委

我们卫峪乡地处华阴市东部塬区,辖18个村,39个村民小组,10727口人,是一个地域偏僻,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农业乡。以前,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群众观念守旧,民主政治建设滞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社会不和谐问题突出,不稳定苗头接连萌生,个访、群访、越级访不断,一时间成为全市有名的闹事乡、上访乡,致使正常工作秩序被打乱,给全乡发展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认真总结教训,面对现状找原因,找准原因定措施,有了措施抓落实,终于使我乡走出了一条稳定促进发展、发展保证稳定的路子,取得稳定与发展双赢的好成绩。下面,我就我乡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的基本做法向各位领导做以简单汇报,请批评指正。

一、查漏堵疏,理顺思路,大打综治翻身仗

前些年,全乡工作局面比较混乱,乡干部工作涣散,村干部工作消极,群众意见大,各类上访接二连三,干群关系十分紧张。为了审清形势,扭转工作,通过认真分析,我们把造成全乡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归结到五个方面。一是群众思想守旧。“谁下台谁告,谁上台告谁”的窝里斗现象严重,阻碍了发展。二是干部作风不民主。如南场、双泉两村,因高速路赔款用途不清,导致群众持续半年之久的赴地、赴省上访,经认真审查,并没发现大的问题。后来村上加大了民主建设,工作也逐步得到了好转,南场村还成了全乡的先进村。三是干部工作不努力。由于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部分村干部思想不积极、工作不努力现象严重,村上水、电、路等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得不到保证,群众怨气大,干群关系紧张。四是信息不畅通。有些矛盾纠纷本来是小事,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上报机制,乡上因不知情而未能及时疏导,引发集体上访。比如我乡段城村的群众集体越级上访事件,由于村干部对外承包本村土地,乡上事先不知情,未能及时进行阻止,导致了群众的过激行为。同时,乡上工作不主动,拖拉推诿的不良作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造成群众因不信任乡上而越级反映问题。

找准上述原因,我们有的放矢,建制度、定目标、强措施、改作风、抓教育、建网络,迅速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灭火式”抓稳定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为我乡大打综治翻身仗和“以干促变、谋求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强化服务、立信于民,建立诚信政府

为了提高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立信于民,我们很抓了诚信政府建设。一是狠抓干部驻乡规定不放松,实行周一至周五24小时领导干部全部在岗制度,树立务实形象。二是推行了首问责任制,纠正了乡干部对来访群众“不认识的人不问,不属于自己的事不管”的问题,形成了谁遇到、谁接待、谁负责联系主管领导或干部的工作观念,有效解决了群众进政府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三是实行领导干部职务去向挂牌公示制度,把每个领导干部的职务、分管工作、去向、联系方式制成公示牌,挂在各人办公室门前,方便了群众来访、办事。四是把机关内部设置调整为“一办四中心”,整合了干部资源。原来综治工作由一名同志负责,现在负责综治工作的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由两名领导和四名同志共同负责,使干部力量得到加强,更有效地推动了全乡综治工作。五是加大信访案件的调处力度,建立干部包片、包村稳定工作目标责任制,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立即办,一时不能解决的限时办,有效纠正了处理问题拖拉、回答问题含糊、接待群众官僚的不负责的不良风气。六是推行政府工作承诺制,对年内拟办实事项目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通过以上工作,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诚信度。政府也较好的成了为群众释疑解惑的服务者、解决问题的依靠者、办实事的倡导者、群众疾苦的关心者。因此,群众有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找乡上解决,基本达到了有事不出乡的目的。

三、不以稳定抓稳定,建立真心为群众办实事的务实政府

虽然不稳定因素很多,但其深层次矛盾不外乎是群众对发展的强烈愿望与我们实际工作水平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在工作中把群众普遍关注的实事项目,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突破口来抓。在“改变环境树形象,争取支持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指导下,三年来,先后争取上级支持项目50余个,涉及资金2300余万元。仅2004年一年,争取资金就达到1000万元以上,全乡人均达到1000元。同时,积极引导群众按“上争下集”的思路,先后筹工15万个,集资40余万元,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幅度改善。多年来群众梦寐以求的公路通、公交通、电话通、闭路电视通等得到了实现,并且80%以上的村实现了自来水入户,60%以上村进行了巷道硬化,人均水地由原来不到两分增加到六分以上。沙渠小学、中心小学的拆建等,使教育基础设施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在基础设施建设高潮中,群众看到了发展的希望,用“不计个人得失,全力支持乡村工作”这一淳朴而热情的态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政府也得以从“求稳怕乱”的缩手缩脚中解脱出来,更专注地投身到富民兴乡的工作当中。

四、全面推行综合中心户长制,健全综治工作基层网络,建立了解决问题不出村机制

为了使综治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在市综治委指导下,我们积极进行了试点,并在全乡推行了综合中心户长制。通过民主选举的办法,使各村平均10户-15户就有一个综合中心户长。同时,采取两委委员分工担任的办法,配齐了有一定工作水平的调解、治保队伍。目前,全乡176人的综合中心户长队伍和58人的调解、治保队伍在反映村情民意、调处矛盾纠纷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发挥综合中心户长作用上,我们指导各村完善了《综合中心户长职责》和《中心户长议事制度》等,明确了中心户长的责、权、利,使中心户长正确认识自己在工作中的特殊地位,极大提高了综合中心户长的工作积极性,以热情饱满的态度投入到议事、管事、理事工作当中。例如我乡王城村,因村子穷、基础差,干部工作叫不上劲,02年推选出中心户长后,工作发生了根本变化,不仅一次收清了两年的公粮,数十件村上久拖不决的遗留问题也在大家的共同努下得到了较好解决,村上工作一举走到全乡前列,并多次荣获市级先进党支部、治安模范村、计生先进村等荣誉,更赢得了市计划局、水务局等单位的项目支持。与此同时,指导各村成立了以中心户长为主要力量的治安巡逻队,坚持在农忙时节进行治安巡逻,全乡稳定和治安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在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下,群众也形成“有事找户长,户长不行再找干部”的观念,基本达到了有事不出村的目的。即使有些问题一时难以解决,村上、乡上也能随时掌握情况,做到提前介入,消除隐患。

五、充分发挥乡司法调解中心的职能,积极引导全乡矛盾排查和纠纷调处工作依法稳妥开展近年来,乡司法调解中心先后组织调处各类纠纷案件43件,其中有两起纠纷调解,因成功化解了两例法院判而未决8年以上的老大难矛盾,受到渭南报刊、电视台等媒体关注并进行了宣传报道。在帮助村级调委会调处的120余件(次)各类矛盾纠纷中,依法依理、情法结合,不仅使矛盾得到了较好解决,而且使其成为普法宣传的生动事例,也为提高调保人员业务素质,增强村级组织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能力,起到了较好作用。为配合普法宣传,我们还先后开展了6次公开调处活动,直接受教育干部、群众达到1000余人。同时,在04年冬季组织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任工作中,每个村都有1-2名党员走上了综合、安全工作岗位,进一步加大了我乡综治、安全工作力度。

在矛盾排查中,我们坚持了定期排查制度。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矛盾排查不走形式,我们采取了用制度约束乡干部、用感情感化村干部和依法依规教育群众相结合的办法,确保排查质量。在排查出的数十件隐患中,延城村群众吃水问题和退耕还林兑付问题,因干部及时介入,领导公开承诺,避免了事态的扩大。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稳定工作的主动权就在于排查的认真程度。通过虚事实抓,不断完善,全乡综治工作基础逐步巩固,为全乡三年内无集体越级上访,三年连续评为地、市综治安全先进乡镇,三年无不安全事故发生,“两劳”释放人员无重新犯罪现象奠定了坚实基础。六、三个文明共同进步,和谐社会氛围逐步形成。为了巩固我乡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我们用正气压制邪气,用文明抵制陋习。坚持并深入开展了创优评差活动,定期评选表彰好媳妇、好婆婆、好女儿、好公公以及科技示范户、产业调整示范户等具有阶段工作典型的人和事,产生了积极影响。大力宣传和引导群众开展“学科技、用科技、发家致富比科技”示范教育培训活动,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结合农时适时举办,在各产业协会的带动下,全乡群众依靠科技致富的热情空前高涨,大葱种植、养牛、养猪、莲菜基地等产业迅速发展。同时,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因赌博、打牌等陋习引发的矛盾大幅度减少。秧歌队、篮球队、自乐班相继恢复或重新组建,双泉的素鼓还不时到外地演出,卫峪皮影重整人马后还曾一举演红深圳。众多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融洽了干群关系,缓解了宗族矛盾,民风民俗日渐淳朴,团结向上的和谐氛围日益巩固。

各位领导,我乡综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和谐社会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综治工作全面提升的客观要求与我乡经济水平落后的实际情况之间还存在较为尖锐的矛盾。我们决心以这次交流会议为契机,学习经验、改进不足,进一步总结和探索新时期抓好综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把我乡的综治工作抓上一个新台阶。在此,诚挚的希望各位领导和兄弟单位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和指导!

谢谢大家!

2.乡镇综合治理工作经验材料 篇二

2015年4月上旬,通过参加柳州市组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馆(站)业务知识(成都)培训班学习,了解到外地的许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成功个案,如:四川省泸县的97支农民演艺队的热火朝天的市场、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的15个文体协会的辉煌现实,在对这些创新案例“啧啧赞叹”的同时,自己也不由得陷入深深的思考当中。学习期间我们参观了成都市文化馆的市民学校,其所函盖的项目包括球类、舞蹈、硬软书法、声乐、器乐、棋牌和四川特色“川剧”十几个大类、数十个小类,拥有专职和兼职教员200多人,学员达数万人;教室30多间;展示场地500多平方米;每周数千名学员在这里愉快地学习。在这个没有围墙的学校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与其说人们在这里愉快地学习,不如说人们在这里愉快地生活,这是一种感受,也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让人很是羡慕、徜徉和憧憬。

联系到我们平常的基层文化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在上级花费了很大力气给我们基层乡镇综合文化站,增添了设备、扩建了场所、注入了免费开放资金以后,我站结合“免费开放/第九条“专项资金中(四)乡镇综合文化站关于培训辅导的使用方向”,在加强培训指导,力争把乡镇基层综合文化站打造成百姓的“市民免费业余学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3年来,我们共投入培训经费近4万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培训工作。

首先,继续抓好免费开放工作。2011年以来,我站适时开展了一楼的报刊阅览室、棋牌娱乐室;二楼的电子阅览室、图书借阅室;三楼的培训室和排练室。通过资源整合,朝着“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目标去开展工作:

其次,我们抓住文化培训这个工作重点,着重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培训。

(1)电脑培训。建立了电子阅览室以来,我站建立起拥有10多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从2013年至今共举办3期电脑培训班,受益人群主要包括在职村干和文艺队员。据调查,我镇在职村干和文艺队员约有300人,其中,40岁以上的有230多人,其中电脑知识“零”基础的为215人。对于这个特殊群体,他们有强烈学习愿望,但苦于工作较忙、农活较多,一直没有机会学习电脑。针对这种情况,我站举办的电脑基础知识培训班主要围绕他们实际展开服务,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门坎低、起点低、毕业率高;二是培训期限长,每期培训班前后为一个月左右,但课时只设10个学时,学满即毕业;三是学员随到随学,有事请假即可离开,下次再续学;四是课程安排灵活,事先公布,学员可以“选学”,在不违背学习规律情况下,学员们可以“跳级”学习,只要学会电脑的基础知识就行,学会即毕业。

为切实抓好电脑培训这一块工作,我们制定了特殊的工作方法:1.制作简单课件,紧密联系县图书馆的培训老师,帮助我们制定简单易行好操作的授课课程、课件;2.利用各种方式聘请老师,有县图书馆的专业高级老师,也有从本乡镇中小学的电脑老师,同时有本站的职工。3年来,共有13位老师为培训班工作,共有160多位学员参加学习,其中145位学员从我们培训班顺利毕业。

(2)“壮欢”培训。众所周知,“广西壮欢在柳城,柳城壮欢在太平”, 我们太平镇“壮欢”的历史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为抓好我镇的壮欢培训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我镇目前有壮欢歌手共60多人,他们常年活跃在我镇和周边乡镇、活跃在在融安、罗城等邻县的各种“壮欢”活动现场。但“年龄老化”这个不争的现实困扰着许多关心、关注我区壮欢的各界人士。从2005年以来,我镇先后举办过16期成年人“壮欢”培训班,共有800多人次接受了壮欢培训。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2010年以来,还培训了“小小壮欢队”学员近300人次。近年来,小队员们不负众望,先后有7人/次在区、市级举办的壮欢活动中崭露头角并获奖,让人们看到我们的“壮欢”传承后继有人。

(3)文艺培训。从2000年前后开始,我镇业余文艺队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据统计至2015年我镇共有7支业余文艺队,共有队员218人。

据统计,我镇的农村文艺队员年龄结构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由2010年的48岁下降到2015年的43.5岁,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现象;文化程度也随年龄的下降而有所提高,至2015年止,初中以上的占75%;但存在的困难是:大多数队员缺乏系统文艺培训,大都半路出家,使得文艺队整体艺术水平缺乏提高的路径,长期停滞不前,导致少部分队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所减弱。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尽量做到“有的放矢”,建全培训机制。积极与上级文化部门联系,为基层农村业余文艺队争取在培训方面的倾斜力度,3年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各种培训方式,我们共有175人次的队员参加过各种级别的培训,队员们的总体文化素养、文艺创作和表演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除此之外,3年来,我站还在农技培训、声乐器乐、书法棋类等方面的公共文化培训方面做一些工作。

总之,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是我们的职责任务,经过几年来的努力,现初见成效,人民群众在这个没有围墙的学校里,愉快地学习,愉快地生活。

我们还有好多事要做……

3.乡镇两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三

凝心聚力抓两基情有独钟在教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市利通区————乡党委书记、乡教委主任。按照会议安排,我就自己近年来在“两基”工作中所做的工作向大会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东塔寺乡地处————市区东郊,全乡辖10个行政村,80个

村民小组,总人口2.2万人,其中回族人口9028人。2006年全乡社会总产值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15元。全乡有一所中学,七所小学,教职工180名,在校学生2870名。我在东塔寺乡工作了十几年,先后担任政府副乡长、乡长,党委书记,一直主管教育工作。“教育”二字已在我心里烙上了深深的印迹,也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对教育是情有独钟。特别是做为乡党委书记、教委主任以来,我深知抓好教育的重大意义和自己身负的重要职责,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来对待,竭尽全力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在计划中优先考虑,在资金预算中优先保证,在项目建设中优先实施,使我乡的教育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和深化“两基”成果、学校危房改造[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创建教育强乡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处于————市区各乡镇前列。2005年在————市首批实现了教育强乡目标,2006年又接受了自治区教育强区的评估验收。“两基”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我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组织网络

无论是在“普九”攻坚还是在创建教育强乡工作中,我都靠前指挥,亲自参与,身先士卒,坚持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来保证全面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教育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特别是在创建教育强乡工作中,我把教育创强当作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主要议事日程,凝心聚力地狠抓落实。及早地制定了全乡“创强”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创建工作大会,与各村、各学校签订工作责任状,制定了乡村干部联系学校等多个制度,层层分解任务,项项落实措施,做到了乡村组各级干部和学校领导、教师人人头上有压力,个个肩上有担子,从而形成了一个人人抓、人人管,人人干的好局面,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切实加强了督促检查,经常深入各学校,掌握实情,解决问题,推进工作。通过几年的真抓实干,我圆满完成了全乡“两基”和创建工作任务。

二、广泛发动,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扎实推进“两基”工作进程中,我始终坚持把宣传发动和教育引导放在首位,在各种场合,利用一切机会,带领乡村干部走家串户、到田间地头宣传“两基”工作和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清真寺、乡经委会议、乡教育会议和其他地方,分别向宗教人士、企业能人、干部教师、农民群众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宣传。并制作了展版,利用宣传车在全乡各村、企业巡回宣传。另外,采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媒体报道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增强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参与意识,从而在全乡形成了“举全乡之力,创教育强乡”的良好氛围。

三、确保投入,提供一个坚实的物质保障

在“两基”攻坚和创建教育强乡工作中,我充分利用我乡、村经济实力雄厚,非公有制企业多的优势,先后多次组织、协调乡、村、企业、个体老板为推进“两基”工作出资出力。近年来,我们先后筹资1500多万元新建了东塔中学、东塔一小、东塔三小等5座教学楼,翻建维修了东塔四小、龙一小学等3所学校,为各学校硬化了操场、跑道,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目前,全乡8所学校微机总数达到310台,生机比例中学达到8:1,小学达到10:1。全乡中小学都开办了远程教育网络,建立了校园局域网,乡中学、中心学校和二小还建立了公开网站,实现了全乡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我发动全乡广大干部群众义务为学校建设投工投劳达12000多个工日。发动本乡企业老板100多人次,召开“情系母校”捐资助学座谈会,为各学校筹集建设资金125万元。同时,还积极协调各学校与帮扶单位的关系,使帮扶单位出钱出物,为各学校“两基”工作解决资金、图书和教学设备。有力的促进了“两基”工作的完成。

四、真情奉献,竭力促成扶贫助学的良好风气

为确保一些困难学生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我率先倡议对贫困学生实行乡领导干部、站所长包扶制。全乡副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包扶了全乡的9名困难学生,把他们的一切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进行了全包,并且在每学期都不定期主动为这些困难学生添置学习用具和生活用

品,保证了困难学生的正常学习。我们的这一做法,到现在已经5个年头了,这期间我们乡领导已经换了几任,但这一传统我们始终没有变。既使是调出我乡的领导,他们都还继续履行着自己的承诺,到现在还坚持给包扶的贫困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同时,我每年都想方设法挤出资金,为全乡其他的贫困学生解决学习费用,确保了我乡贫困学生的入园、入学率。

五、关心教师,着力创造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

我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两基”工作的关键来抓,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鼓励学校、教师搞教改培训,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同时我也十分注重改善教师待遇。从我当副乡长开始,我就积极建议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教育工作的有关政策,明文规定了一些关心支持教师的优惠政策。这些年来,我们除了“六一”、“教师节”的表彰奖励慰问外,始终坚持做到“六个一”,即:每年召开一次教育工作大会;每年坚持组织优秀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一次;每年组织乡人大代表对全乡教育工作进行一次视察,现场解决问题;每年组织优秀骨干教师进行一次体检;每年为全乡每个学校办一件实事;每年坚持慰问家庭困难的教师和退休教师;并且分步为全乡教师更换了办公桌椅,改善了教师的办公环境,使他们更加安心投身于我乡的教育事业,在全乡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乡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自治区和————市党委、政府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将借这次会议的东风,认真学习和借鉴兄弟单位好的做法和经验,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务实的态度,奋力开创我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实现我乡教育工作的新辉煌。谢谢大家!

4.乡镇残联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四

乡镇残联工作经验交流材料2007-02-02 23:04:37

各位领导、同志们:

镇位于××市中部,总面积××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万人。目前全镇残疾人××人,占全镇人口总数的××。多年来,我们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残疾人工作作为关爱弱势群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做到了残疾人工作有位置、有投入、有组织、有实效,真心实意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扶残助残的成功之路。先后荣获山东省和济南市残疾人工作示范乡镇等称号。

一、抓建设,努力夯实工作基础

以提高残联“代表、管理、服务”功能为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重点强化四项建设,进一步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一是加强了残工委组织建设。镇上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残联、民政、卫生、财政、妇联、共青团、教育、计生、公安、司法、劳动保障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镇残疾人工作的组织、开展和落实。党政领导每月听取残疾人工作情况汇报,亲自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并且做到了组织、人员、资金和场地“四个保证”,形成了残疾人工作不但有“网”,而且有人;不但有站,而且能“转”的工作机制和上下联动,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了镇村残疾人组织建设。镇残联达到了“六有”标准,即:有专职干部、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有领导小组、有完整的组织机构、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有康复站和服务社。全镇××个行政村利用两委换届的有利时机,全部成立了残

疾人协会,由村主任担任协会主席,由名村干部兼任协理员,协助主席办理日常事务。同时,我们注重将有一定政治头脑和工作能力的残疾人选拔为村干部。山西村残疾人韩宝东自强不息,利用自己学到的养殖技术带领群众致富,受到村民的拥护和支持,被党员和群众推选为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三是建立了志愿者助残联络站,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康复、就业、医疗、娱乐等系列化服务。镇团委、妇联、卫生院等单位的干部职工,踊跃担当助残志愿者,每年都利用“五四”青年节、“三八”妇女节、老人节、春节等节日,采取捐款献爱心、送节目上门、为残疾人义务健康查体的形式,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四是成立了镇肢残协会。在××年非典期间,组织开展了向全镇医务

工作者献爱心活动,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余名肢残会员自筹资金一千多元,为医务工作者购买了消暑饮料。××

村残疾人××书写了“仁义博

爱”的横幅,摇着轮椅亲自送到镇卫生院,表达了全镇残疾人积极参与,回报社会的一片爱心。

二、善引导,全力营造扶残助残氛围

始终以做好实现残疾人康复和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己任,想残疾人所想,急残疾人所急,做残疾人所需,制定优惠政策,提

供资金支持,使残疾人工作深入到千家万户,形成了全社会理解、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先后制定出台了《××镇关于加

强残联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和《××镇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的若干意见》,从根本上保证了残疾人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在工作中一是投资万

元,建立了高标准的残联办公室,配备了名工作人员,明确理事长享受部门中层正职待遇,专职干事协助理事长开展工作。为办公室配齐了电

话、档案橱、微机、打印机等办公设施。同时规定在落实好“两保”的同时,全镇名残疾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二是要求劳动保障、工商、税务等部门认真落实好安排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维护残疾人平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三是为残疾人设立了生活困难残疾人医疗救助

专项资金,建立生活困难残疾人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及时对因生病或自然灾害致贫的残疾人给予救助。四是把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镇财政预算,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保证了我镇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截至目前,全镇累计投入资金余万元,完善了镇村两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目前已建成镇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设立了个残疾人康复服务站,为残疾人提供就近、优质的康复训练与服务。

三、强服务,着力构建四个平台

⒈构建增收平台。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出台了《××镇安置残疾人就业实施办法》,对全镇余家企业的残疾人安置情况进行按比例就业调查

统计。近年来按比例安排就业残疾人余人。同时,大力落实扶持福利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市福利铸造厂等家福利企业,集中安置就业

残疾人名,较好的发展了残疾人就业龙头和主力军的作用。在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和自愿组织就业工作中,我们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帮助

残疾人找准市场需求,选择适合于他们特点的投资小、见效快的小种植场、小养殖场、小商店等经营方式,并且积极协调与农村金融等部门的

关系,从资金、技术等方面为残疾人发展生产提供全方位服务,使他们渡过生活和经济难关。先后对全镇余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投入扶持贷款

近万元。同时,我们以种、养殖业为发展重点,积极筹划建立残疾人就业基地,制定相应的优惠扶持措施,形成了以点带面的工作格局。去

年,我镇多方筹资万元,建立了济南市残疾人扶贫就业培训基地。基地占地亩,以种植苗木、大葱为主,兼种果树、杂粮等经济作物,年

总收入达万元。现已安排名残疾人常年在基地从事生产劳动,不仅减轻了

他们的家庭经济负担,而且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可靠的收入来源

。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就业基地农业科技知识培训中心的作用,今年以来,已举办培训班期次,培训残疾人余人次,不同程度的提高了他

们的生产劳动技能,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步,我们将投资万元,硬化道路平方米,投资万元扩建培训教室平方米,投资万元新建残疾人养殖场一处,扩大基地规模,提升培训档次,最大限度的发挥基地的劳动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功能,为增强残疾人劳

动技能,拓宽就业渠道构建起坚实平台。

⒉构建扶助平台。镇党委、政府集中开展了“帮贫困、献爱心”活动,设立

了“爱心救助基金”,先后救助残疾人困难户余户次、救助贫

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余人次,为户危房户建起了新房,累计支出万余元。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扶残助

困活动。党委办公室开展的“认领帮扶穷亲戚,联手助残献爱心”活动、派出所、法庭全体干警开展的“百名干警进万家”主题服务活动、镇

教育办开展的“红领巾助残”等活动,使全镇千余人次的残疾人得到扶助,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⒊构建康复平台。投入资金万元,以镇中心卫生院为龙头,建立了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技术服务指导站,以各村卫生所为依托,建立了遍布全

镇的个服务分站点。投资万元,建立了康复训练室,购置了肋木、平衡板、保护腰带、哑铃等康复训练器材,并修建了残疾人专用通道和

厕所。同时,紧密结合残疾人的实际康复需求,为他们专门制作了一批简单实用的康复训练器材,形成了专业康复与自我康复相结合,专业指

导与自我训练相结合的康复保障机制。工作中,我们不断加大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宣传、教育和咨询力度,镇康复指导站已接待或服务残疾人

余人次,近多名残疾人在康复指导站的帮助下,有效减轻了自身痛苦和对家庭的压力,并且有多中可以重新从事体力劳动,逐步脱贫

致富过上小康生活。

⒋构建服务平台。一是镇司法所充

分发挥扎根基层,贴近百姓,服务便利的工作优势,及时主动地为全镇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的法律服务和

法律帮助。一年多来,为全镇残疾人免费解答法律咨询人次,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万元,累计进行残疾人专项纠纷排查次,调解纠纷件,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均达。二是认真做好理事长接访日和日常信访工作。今年以来,已组织了次理事长接访日活动,接待来访残疾人

批人次,日常处理残疾人来信来电来访共件,对于残疾人反映生活困难、就业和入学难的,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矛盾纠纷,从根本上保

证了残疾人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全镇残疾人的维权意识、法制意识显著提高。

各位领导:全面做好残疾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任务,我们虽然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加快制度创新,狠抓工作落实,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工作水平,努力开创我镇残疾

5.乡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经验材料 篇五

今年以来,﹡﹡﹡乡积极精心谋划,扎实举措,紧紧围绕各时间节点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对全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领导和部署,按照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立足乡情,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穿于社会管理之中,有效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有力推动全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深入开展,切实保障了社会大局稳定,为全乡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现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整合,着力搭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新平台

为更好地方便群众办事,﹡﹡﹡乡按照合理设置、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要求,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从民政、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农业、土管、村镇中心等职能部门中抽调业务精、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同志集中办公,各村也都成立了代理室,村干部兼任代理员,并建立了承办流程及工作例会,回访、奖惩等一系列制度,实行限期办结,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捷服务。今年还实施了东浦、郝路口、郑堂3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工作,创立了农村“一站式”服务体系,切实推进农村社会管理服务形式的转型创新。今年以来,乡村两级共为群众代理各类事件800多件,办结率100%,深受群众好评。利用乡文化站的资源优势,建立了农民科普、信

息资源共享、留守儿童之家等服务平台,为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掌握科技信息,解决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发挥应有作用;整合了综治、信访、司法、公安等部门创立了“四位一体”维稳调处“一站两会四中心”和来访接待室,为解决群众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服务保障。

二、倾心谋划,着力探索社会管理工作新机制

1、建立公众参与决策机制。凡是在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出台以及涉及民生的重大问题和事项,梁庄乡始终按照顺应民心抓发展、集中民智作决策的原则,建立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重大决策咨询论证制度。通过安排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听证会和论证会,邀请在乡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党员、老干部以及群众代表参加,对重大决策作出评估、判断,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做到有明显风险的不出台,大多数群众不支持的项目不立项,大部分群众没有沟通协调到位的工程不开工,确保各项决策科学民主。

2、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今年由于梁庄乡建设征迁协调任务重,造成矛盾纠纷总量有所攀升,给全乡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为妥善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他们坚持把加强源头治理作为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努力使矛盾化解在起始阶段,解决在萌芽状态。

一是坚持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化解矛盾的前提。梁庄乡

在大发展、大建设的过程中,处理社会矛盾和群众问题时,首先是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决不做侵害群众利益的事。如在处理东方明珠征迁遗留问题时,因当时拆迁标准低,为不损害群众利益,乡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拿出了大量资金按照现行补偿标准兑现给老百姓,切实做到群众利益不受侵害,使而从源头上杜绝矛盾的滋生。二是以开展“大走访”为载体,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乡村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采取上门走访和带案下访等形式,不断拓宽联系群众渠道,认真解决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做到发现一件解决一件,尤其对一些久拖未决的信访积案,深入了解情况,力争做到查清问题、解决问题、落实措施,促进信访形势不断好转。三是构建了“三级联动”和“四位一体”矛盾纠纷调解新机制。“三级联动”是以村民组“三老”(老党员、老干部、老长辈),组成矛盾纠纷化解协会,再加上村级矛盾调解委员会、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形成矛盾排查调解的“三级联动”机制。各村在“三老”中推选出纠纷化解协会会长,作第一级联调负责人,协会其他成员主要负责宣传各项法律、法规,倾听社情民意,及时掌握矛盾纠纷动态,对协调处理未果的矛盾及时向村级调委会汇报。村调委会主任为二级联调负责人,负责全村各类矛盾的梳理和汇总,同时进一步做好各类矛盾的调解和化解工作,解决不了的及时向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汇报,乡维稳调处中心主任为三级联调负责人,负责全

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四位一体”就是在乡综治委领导下,由乡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派出所四部门人员组成的“四位一体”维稳调解中心,调解中心办公室主任由司法所所长担任,“四位一体”协调中心实行24小时轮班负责制,负责接待来电来访,处理解答相关问题。四是深入开展“道德法制宣传教育六进”活动。通过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和乡村干部大走访活动,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掌握各类信息和矛盾动态。同时坚持每月定期召开例会,将各类矛盾进行分类梳理,形成解决方案和意见,明确包案领导、责任单位,限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五是建立奖惩机制。制定印发了《梁庄乡综治维稳工作考核办法》,对村干部维稳信访工作实行包片负责,责任到人,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向乡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发生集体访和越级上访,并且没掌握信息的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3、创新社会服务机制。一是强化窗口行业服务机制。对乡域各类服务窗口行业按照“创建高绩效服务环境,做人民满意服务窗口”的目标,推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简化审批办理程序,减少工作环节,以最便捷的方式服务。同时,实行“公示制”和“告知承诺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服务行为,切实从根本上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二是强化各类人群的管理服务机制。结合乡文化站的有利条件建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创建了情感疏导、文体

娱乐、科教信息等服务平台,定期举办各项活动,切实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平台保障。同时还完善了对流动人口规范管理,刑释、解教、社区矫正人员安置、帮教,以及“法轮功”邪教组织活动的监控机制等。

三、关注实际,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新举措

近年来,﹡﹡﹡乡始终将关注民生,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一是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为切入口,在全县率先推行“户户通”、“组组通”建设,要求每个村每年至少完成1-2个自然村“组组通”任务,通过几年来实施,全乡“组组通”、“户户通”普及率已达60%以上。同时强化农村清洁、亮化、美化工程,创新管理模式,切实推动农村面貌根本改变。二是推行中小学生校车定点接送工程。切实解决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后,路远学生上学难问题。三是加强重点区域的整治。梁庄乡境内的三角区治安混乱问题,群众反映强烈。此项工作被县委列为我乡今年社会管理创新建设重点内容和任务,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梁庄乡拨出专项费用在三角区附近安装了12个摄像头并且增派了警力,还成立了16人的义务巡逻队在夜间不间断巡逻,目前取得了明显成效,深受群众好评。针对浦东路和梁庄至郑堂村道路面损毁严重问题,乡党委政府积极与县有关部门对接落实改造规划,目前两项升级改造工程已完成路基铺设,努力做到群众满意。

五是切实解决困难弱势群众的生产生活。大力实施了民政救助、城乡低保、农村养老保险,以及就业援助、农业各项补贴等政策,切实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

6.乡镇综合治理工作经验材料 篇六

镇位于县东南方,距县城21公里,下辖14个村,86个村民小组,全镇共7200余户,常驻居民23840人,外来流动人口4520人;辖区内有年产量为100万吨成品水泥的茂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一个,年产量为30万吨成品水泥的天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一个,年产量为100万袋的坨元“梦云山“香菇基地一个,开始施工建

设涉及金额为1亿元的的内涝河堤工程一个,另外还有各类大小生猪养殖基地、黑山羊养殖场、烤烟示范基地、土鸡养殖厂、苦荞酒厂、采石场等私人企业数十个,所涉及的土地承包、征地拆迁、个人与集体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从无到有。从矛盾纠纷发展的趋势来看,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土地承包、林权纠纷和征地拆迁纠纷占到纠纷总数的85%,是农村社会的主要矛盾。而随着镇“工业园区“及“新城扩展区“建设,场镇内比较突出的矛盾是拆迁、征地补偿、宅基地复垦、土地流转等方面的问题。总的来说,矛盾纠纷的数量在逐年增多,群众上访也从无到有,纠纷的调解难度不断加大。与过去相比,当前的矛盾纠纷主要类型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林权纠纷。土地承包过程中发生的转包、退包、反包、继承或征用等流转行为,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改变,过去种地要交税,以前将土地私自转包给他人的,因现在种地不但不交税,反而要补钱,所以土地的原承包方就要收回土地,而新承包方却认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没有收回成本,坚决不给,这样就造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另外随着土地在流转时、林上植被被采伐时产生的经济效益越来越高,双方因边角界址而发生的矛盾也越来越多。

2、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我镇为整治每年汛期洪涝灾害,开始施工建设涉及资金为1亿元的内涝河堤工程,在对河堤进行拓宽改直过程中,农民土地被大量征用,由于土地征用补偿、征地后失地农民安置等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影响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些群众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对既得利益仍不满足,漫天要价,造成拆迁补偿难度加大。也有少数群众对政策理解过于片面化,错误的认为“法不责众“,奉行“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错误观念,一旦认为他们的利益受到了侵犯,就置国家法律、社会秩序、社会公德于不顾,随心所欲,无理取闹,甚至借此挑起新的矛盾,制造新的混乱,以图乱中谋利。

3、群众与水泥厂、采石场等企业的矛盾。这是一种新型的矛盾,比重在逐年上升。主要表现为一是因采石场开采造成农民房屋裂缝、土地塌陷、水位下降,严重影响到群众的正常生活,引发了村民上访。二是大小两个水泥厂在增设矿山时,因占用农民及集体土地、林地,就占地补偿方面的纠纷涉及金额大,问题复杂;三是水泥厂与其职工在签订劳动合同后,职工因务工时产生的伤亡事故,就医疗、工亡补助等产生的矛盾。

4、干群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换届选举中引发的矛盾。在至期间的村民委换届选举中,虽然没有比较大的矛盾冲突,但仍有个别村里因派系家族等因素,落选者心理不平衡,就操纵或鼓动部分村民捕风捉影,对村务、财务公开等问题随意猜测,集体闹事。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农民的法制意识逐步增强,对村干部在评选“贫困户“、“低保户“时,认为村干部不公平公正,于是到镇上上访。

5、婚姻家庭纠纷。近年来,婚姻家庭纠纷呈上升趋势,离婚率逐年升高。一方面是婆媳之间因家庭琐事产生的矛盾和老人的赡养问题发生的冲突;另一方面由于夫妇双方对家庭缺乏责任感或者由于夫妇一方在外有了婚外情,导致家庭破裂,这种纠纷调解的难度主要在于双方结婚时没有领结婚证,婚姻既没有法律的约束,同时在离婚后,涉及到财产的分割和子女的扶养问题,不能按照法律的正常规定来执行。

6、邻里纠纷。主要表现为因房屋滴水、宅基地通道、房屋租赁、公用场所使用、醉酒骂人打架等原因引发的矛盾。主要原因是过去农村房屋建设缺乏长远科学的规划,形成了许多的分配不公,这种矛盾长远积累,又得不到合理解决,一旦遇到新的事端,就会引发。同时,部分农民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伦理道德观念不强,使邻里之间的小纠纷变成了大矛盾。

7、其他纠纷。主要是交通事故财产赔偿纠纷、小企业与农民的用工纠纷、伤害赔偿纠纷等,如民主村货车失事将民房撞塌事件,村民与车主就赔偿产生的纠纷。这些纠纷虽然对社会安定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但是也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如果不及时化解该类矛盾,有可能导致群众暴利维权,使事态进一步扩大。

二、我镇社会矛盾化解的举措

7.乡镇综合治理工作经验材料 篇七

乡镇五户一联帮扶工作经验总结材料 镇共有27个村、174个村民小组,现有党支部33个,有党员826名。从8月起,我镇按照县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扎实开展了“五户一联”帮扶工作。

一、“五户一联”的主要做法 以家庭为基本单元,按生产水平和生活状况,把城乡家庭分为党员富裕户、专业户、贫困户、留守户和问题待办户五个类别,充分利用信息时代人们在时空上的零距离和发达的交通、资讯条件,由党政机关干部和专业人才等公职人员牵头联系,按照行政安排和自愿相结合 的原则,根据五个类别户自身潜在发展条件,按不同规模、特色和专业等进行发展重组,组成既有党政引领和带动,又以农民为主体的城乡互联组,形成一个全新的“三农”工作模式,开展以强势群体带动弱势群体、大规模城乡互动的支农助农工作,促进农村快速、健康发展。、科学设置“五户一联”帮联小组 在“五户一联”帮扶活动中,我镇首先摸清家底,健全网络。在27个村174个村民小组中共排查出“五户”家庭288户,其中专业户100户、党员户17户、困难户100户、留守户59户、问题待办户12户。根据我镇实际情况,成立了由县级部门、镇级相关部门和、总旗、天泉、南井四个片区组成的6个“五户一联”活动工作小组和87个帮联小组,每个帮联工作组指导帮联小组,每个帮联小组具体帮扶、指导所联系的“五户”。、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一是分别制作了联系卡,联系卡上印有

帮联小组成员和“五户”的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方便相互联系。二是建立了定期走访制。要求帮联成员半月一次到“五户”家庭家中进行走访,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及时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如遇到不能马上解决的,要及时将情况反馈到帮联工作组,及时给予帮助。三是建立了“五户一联”小组会议制度。各帮联工作组原则上每个月要召开一次工作会,相互交流工作经验,进行工作小结,镇党委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题研究会,有针对性地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四是建立了“五户一联”台帐;五是建立“五助”机制。动员组织各方面力量通过“生产生活互助、信息技术互联、发展项目互商、资金投入互帮、思想工作互做”,实现“五户”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严格考核,强化落实

镇党委将“五户一联”活动开展工作纳入镇、村干部的目标考核和评先、评优的首要条件;每位镇干部既要填写好“五户一联”工作情况表,还要坚持记民情日

记,详细记录工作开展情况、进度和效果。帮联工作组每月将笔记本收回进行抽查,并对帮扶户进行了解,将工作进展情况与实际效果进行对照,并提出意见建议。镇党委不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和实地调研,总结经验和查找不足,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措施,对于表现突出的帮联成员给予表彰,对于表现差的给予批评,促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抓宣传引领,营造“五户一联”活动氛围

每年制定“五户一联”工作实施意见,镇、村、社、农户层层召开动员会,干部主动上门宣传,办专栏5期、办图片展4期,发放宣传资料余份,征求意见5次。让农户知道开展“五户一联”的好处。、整合资源,打造亮、统筹推进

充分发挥专业户和党员富裕户的帮带作用;养兔专业户姜方奎、党员富裕户肖坤华、王仁元等为典范的一批专业户、党员富裕户无私的帮带和引领,使我镇 的“五户一联”活动不断取得实效,以中桥村、义安村为示范的獭兔养殖,庙湾村、高洞村为榜样的蔬菜种植得到了较好发展,辐射和带动了周边村农户的发展。、不断从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农户。

个人的力量总是有线的,要依靠组织的支持才能办成大事。镇党委、政府不断从省、市、县争取项目资金。比如为中桥村争取到以工代赈项目资金300万元,使该村9个村民组社社通了水泥路;全镇争取国债项目,建沼气300余口口;为山华村争取到省级扶贫新村项目50万元;等等“、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五户一联”活动开展。

镇党委还十分重视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生产生活互助、信息技术互联、发展项目互商、资金投入互帮、思想工作互助”,从而实现“五户”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因为有全镇干部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带着公心、带着措施、带着责任、带着项目去帮扶“五户”对象;因为有养兔专业户姜方奎、党员富裕户肖坤华、王仁元等为点范的无私的帮带和引领;有无数党员干部苦口破心、踏破铁鞋为问题待办户,无数次解决矛盾纠纷;我镇“五户一联”活动开展以来,县、镇级机关及事业单位参与党员干部87人,联系农户300余人次,在专业大户的带动下,新发展獭兔25户,引种兔1200余只;发展蔬菜种植395亩,发展稻田养鱼500余亩,发展果树300余亩;帮助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减免住宿费,补贴在校贫困生生活费55人;帮助贫困户发展养猪、养鸡等副业生产的58户;帮助问题难办户解决问题11户;帮助零就业户就业30户。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明显增强,比如中桥村党支部在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和新农村建设中,庙湾村党支部在蔬菜种植产业发展上,平

坝村党支部和中桥村党支部在支持非公企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全镇机关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形成支农助农热潮,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全面落实各项亲民惠民政策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以互联组为基础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个,初步形成“一村一品”,其中三江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农村专业合作社。,预计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实现19700万元,同比增长3074万元,增幅为%。全镇粮食总产量24596吨,比上年增产716吨,增幅为3%,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72公斤;农业总产值实现21662万元,比上年增长4738万元,增幅为28%。农民人均纯收入4569元,比上年增收635元。工业企业总产值实现15938万元,销售收入完成15620万元,增加值完成4463万元,实现利润2072万元。

截至11月底,上划中央“两税”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40%,一般预算收入任务万元,累计入库万元,完成任务的132%。出色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和县委、县政府下达我镇的各项目标任务,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万元。其中名窖酒业400万元,新宇酒业800万元,松溪酒业300万元,商贸新街500万元。解决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1670人,总产值达3950万元,创造利润546万元,新增固定资产投入万元,扩建生产厂房4400平方米,预计可实现全面投产。

1、抓好中桥村“以工代赈”建设,强力打造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在中桥村实施省级“以工代赈”建设项目,以路、水、土、产业发展为重点,强力打造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经过一年的努力,通过正面引导、争取政策、积极扶持,该村实现每个生产小组均通水泥路,有四级水泥路面公里、泥结石路公里、有入户便道公里,村通公路,社社通便道。村民

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村民按照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统一风格对房屋、厨房、厕所、畜圈等进行整体改造,现已实现改厨346间、改厕421处、改圈4350㎡、粉刷墙面9650㎡、共新建楼房50户、改造旧房50户、改造危房10户,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不断培植支柱产业,新建“獭兔养殖小区”4个,新建和改造稻田养鱼200亩,技改劣质果园300亩,改造中低产田500亩,新种植优质红粮和土豆471亩,增加了村民收入的途径。

形成机关“流动服务站”,促进了城乡互动相融

坚持把“五户一联”活动与机关效能建设和为民服务宗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广大干部走出办公室、走出机关,深入群众,深入田间地头,扎根农村土壤,参与最基层的工作实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上门服务,许多干部把下农村工作当成是“走亲戚”,怀着对“亲戚”的感情主动与群众沟通联系,帮助解决具体困难

和问题,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五户一联”形成了对农村的有力引领和带动,有效推动了城市各类资源向农村流动,快速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初步建立,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小统筹促进了大统筹,局部和谐促进了整体和谐

三、“五户一联”的主要体会

“五户一联”是改变分散的弱势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提高其组织化程度的有效形式。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部分群众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处于弱势的状况尚未发生改变,他们走上富裕的道路还需要多方的帮扶和关爱。“五户一联”活动要求在公职人员的联系指导下,将分散的“五户”联合起来,开展合作,形成户带户、户帮户、户扶户、户促户的有机整体,提高了分散弱势群众的组织化程度,对组织资源、社会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整合重组和分配,解决了以家庭为基本单

位的生产力量单薄、信息闭塞、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等诸多发展难题,提高了单个家庭的生产能力、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帮助了落后群体快速发展致富,从而有力助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五户一联”找到了释放干部能量的结合点和着力点,是提高机关效能落实为民宗旨的有效途径。

国家公职人员是“五户一联”互联组的组织者、主心骨和带头人。在具体工作中,要求“做到五带头,当好五大员”,即带头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当好宣传员;带头勤劳致富,当好服务员;带头完成各项任务,当好助理员,带头为群众办实事,当好工作员;带头执行村规民约,当好调解员。五户一联”活动,找准了公职人员为民服务的结合点,搭建了公职人员服务基层的干事创业平台,把公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与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构筑了党群、政群、干群联系通道,有利于促进干部“为民、开拓、务实、清

廉”作风的进一步好转,增强了干部的凝聚力,从而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力量源泉。

“五户一联”是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抓手。“五户一联”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一大抓手,以城乡二元体制的受益群体为主,实施对农村的反馈支持和帮助,是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先富帮带贫穷,先进帮带落后”等要求的具体举措。通过充分发挥国家公职人员和城市优势群体在“五户一联”活动中的组织者、主心骨、带头人作用,有效整合了发展致富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政治资本”和“社会资本”,使之相互促进,相互转换,优势互补,有效地化解了许多“三农”问题,促进了农村快速发展,助推了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

“五户一联”是转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领群众健康新风尚的有效载体。

8.乡镇综合治理工作经验材料 篇八

扎实稳妥地完成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

中共孙吴县委员会

(2011年11月)

市委组织部:

孙吴县下辖11个乡镇、94个行政村,全部于今年进行了集中换届。从今年7月初开展动员部署换届工作,到11月10日止,全县所有村级党组织和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全部圆满完成换届选举任务,实现乡镇党政班子、人大班子、纪委班子和村党支部书记全额、如期选举产生,特别县委考察提名的乡镇领导班子人选实现了“零落选、零信访”目标,创造出历届大规模选举工作的最好成绩。

回顾这次换届选举工作组织过程,总结工作经验教训,在如何保证换届选举工作取得扎实成效上,我们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体会:

一、确保宣传发动到位,实现思想认识与政策要求相统一

这次乡村集中换届,工作繁琐,涉及面广,干部情绪较复杂,思想波动较大,存在等待观望、思迁思调、担心焦虑等不良心态,给这次集中换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从三个方面达到乡村干部思想认识与政策要求相统一。一是深入调研,提前介入。为了扎实稳步推进集中换届工作,在年初县委就责成县人大、组织部、纪检委等部门组成多个专题调研组,深入乡村多次调研,准确掌握了乡村党员队伍结构、外出流动党员和选民等基本情况、党员群众的思想动态等一手材料。对排查出来的可能影响换 1

届的不利因素和苗头性事件,进行及时梳理,及时汇报,及时研究,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相关措施,妥善地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做到防微杜渐、未雨绸缪。二是层层宣传,适时发动。在全面把握乡村基层情况之后,层层组织召开了工作部署会议、举办了专题培训班,传达贯彻了上级精神,开展了具体业务辅导,明确了乡村换届的具体步骤和要求。同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标语、宣传单、短信平台等形式,对乡村换届的相关政策和开展情况进行了广泛宣传和跟踪报道,确保换届工作家喻户晓、换届要求人人皆知。年初以来,全县共发放换届工作流程书籍和光碟500套、宣传单(册)2600余份,发送换届短信8000余条,张贴换届宣传标语近600条,为换届工作营造了浓厚氛围。三是把握重点,谈心谈话。在推进乡村换届过程中,县委牵头抓总、基层党委分工负责、包乡村领导和单位主动介入,全面掌握基层干部思想动态,积极体会组织意图,对集中换届中思想出现波动较大的干部和准备借机违规操作、蠢蠢欲动的人员,及时纳入重点管理范围,分头组织个别谈心谈话和包保说教等工作,讲清道理、化解情绪,说明程序、强调纪律,保证了现职领导干部心平气和,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竞选干部依法有序操作,杜绝了拉票贿选、跑官要官等违法违纪事件发生。

二、确保统筹安排到位,实现制度创新与成果保证相统一

此次乡村换届选举,既涉及村级“两委”,又包含乡镇党政、人大和纪律班子,组织多头、时间集中、工作量大。为了抓好换届工作,县委确定了“统筹安排、多头兼顾、联合联动”的工作思路,在按章有序地推进换届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机制创新,提高了工作成效,保证了选举成果。一是多头联动,共同督导。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在换届选举推进期间,县人大、纪检委、组织部和信访、民政等部门每周碰头一次,每两三天沟通一次,及时通报情况、分头督导,查摆问题、共同解决。二是领导驻点,包干负责。建立了领导包保负责制度,结合开展县处级领导党建联系点和“百局联百村”等活动,全县所有县委常委、党员县处级领导均确定联系乡镇,各主要部委办局均确定联系村屯,实行换届选举工作包保负责制,自始至终全程参与所联系乡镇、村屯换届的各项工作,稳定干部思想,疏通群众情绪,督促乡村换届选举工作依法依规操作,争取了主动,保证了效果。三是重点管理,集中整顿。建立了弱村弱乡重点管理制度,结合换届,采取倒排方式,根据全县各乡(镇)的不同情况,每个乡(镇)确定了1-2个后进村党组织,纳入县乡两级重点管理,从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党委共同抽调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的同志组成工作组,驻村开展集中整顿工作。同时,县人大和纪检委、组织部成根据了解和考察情况,将部分乡镇纳入重点督导对象,更多更集中地投放精力和人力,指导程序、把握环节,研究情况、解决问题。通过实施重点管理和集中整顿,全县所有被列入后进村屯和乡镇全部按期顺利地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

三、确保班子配备到位,实现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相统一

严格按照核定班子职数,选优配强党委班子成员,是这次乡镇党委换届的重点难点。为确保新一届乡镇党委班子配备合理,我们始终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办事,坚持做到“四个不”,达到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相统一。一是坚持程序“选”干部,依章办事不谋捷径。在这次乡村换届中,我们没有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而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偷减程序,而是始终以《基层组织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准绳,严格按程序办事。在换届选举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所有干部的选拔任用,都经过了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常委(全委)会票决和任前公示等程序,保证了组织工作合法有序、推选结果民主公正。在此次乡村集中换届中,全县选举产生的94名村党支部书记、乡镇党委委员99名,无一起上访事件发生。二是严格考察“评”干部,坚持原则不走过场。在干部调整之前的组织考察中,全面实行了考察预告,在考察组进驻的前三天,在各被考察单位都张贴公布了统一印制的考察预告,明确了考察的时间、地点、内容、对象及要求。全部实行了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在各被考察单位都召开了由全体干部职工、老同志代表、科室和站办所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参加的干部大会,对现任班子和班子成员进行了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对新一届班子进行了全额定向推荐。为保证测评的推荐结果真实可靠,在各被考察单位都设立了秘密划票室,实行单独划票。同时,广泛接触了干部群众,充分听取各个层次的意见,保证了情况掌握真实可靠、干部评价客观准确、调整任用科学民主。在此次换届中,县委提名推荐的74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全部以高票当选。三是突出重点“用”干部,优化结构不守陈规。县委以换届为契机,破除论资排辈、重男轻女等陈旧观念,选人才、用干部重实绩、重公论、重基层。结合“双三零工程”实施,突出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换届中有6名“80后”优秀年轻干部被选拔为副乡镇长,有1名“双30挂职”下派干部担任党委副书记职务,换届后乡镇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为36.2岁,比上一届下降3岁,80后年轻干部达到17名,占领导干部总数的19.3%;结合“县委重点工程”实施,突出基层一线干部选拔任用,换届中有12名在沙棘开发、园区建设、旅游开发、基础设施改造、小城镇建设等重点工程推进中挂职锻炼的年轻干部被选拔为副乡

镇长;结合“妇女发展纲要”实施,突出妇女干部选拔任用,针对妇女干部比例较低的实际,设臵专门职位,定位定职推荐,把长期扎根一线、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妇女干部选进班子,换届中有1名女干部当选为人大主席、3名女干部当选为副乡镇长、10名女干部被选为党委委员;结合“人才引进培养规划”实施,突出高学历干部选拔任用,换届中有2名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学历干部被提拔到乡镇担任党政正职,有3名农学、畜牧和农村区域管理类专业的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干部当选为副乡镇长,其他新提拔任职的干部86%都具有大学学历,并在专业构成上呈现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畜牧水利、法律等专业多元化的格局,实现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知识能力相长、经历经验相补、性格气质相容。

四、确保选举结果到位,实现扩大民主与严明纪律相统一

为了把群众满不满意、赞不赞成作为干部选任的首要条件,县委采取三项措施,努力达到了扩大民主与严明纪律相统一。一是扩大民主,严格要求。率先提出了“将农村基层一线优秀党员干部选进乡镇党委”思路,进一步调动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换届中有11名村党支部书记和党员致富带头人被选为乡镇党委委员。高度重视代表结构的改善,针对以往乡镇党代表人数少、代表不广泛,代表中领导干部多、代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合理确定各层面代表比例。换届中,全县各乡镇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先进模范人物等一线代表比例首次突破55%。同时,全面提高了代表和委员的差额比例,在推选党代表中,差额比例达到26%以上;乡镇换届选举中,党委委员差额比例达到33.3%,纪委委员差额比例达到66.7%。换届均采取不通过预选而直接差额选举产生“两委”委员方式进行,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民主。二是规范操作,精心指导。换届前,县

9.乡镇综合治理工作经验材料 篇九

**镇位于**县城北15公里处,与蒙阴、新泰接壤,辖30个行政村,万户,万人,总面积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其中果品面积万亩,年产果品亿斤,是享有盛誉的“果品之乡”,黄桃、葡萄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无公害农产品”。2005年实现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99元。

近年来,**镇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深入推进平安创建作为稳定工作的总抓手,不断强化治安防范,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全面落实“平安进万家”的各项措施,为构建和谐武台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连续二年获得省“平安**建设先进基层单位”及市“平安**建设先进乡镇”、县“平安**建设‘三无’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回顾我镇平安创建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落实“四个到位”打造平安创建的坚实平台

一是领导到位,确保有人负责。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治办。各村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治安组织建设,健全了融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为一体的综治网络,各单位加强了内保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二是宣传到位,确保入脑入心。重点对村两委干部、镇直单位负责人进行了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教育培训,有56人拿到了法律中专或大专文凭。每个村都建立了平安创建法制宣传一条街,全镇粉刷永久性固定标语380幅,制作法律宣传栏40余个,各类安全宣传块板240个,悬挂过街宣传帘240幅,发放宣传材料1万余份,并采取宣传车、广播

喇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平安创建的目的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上下联动千家创,万人防范保平安”浓厚氛围。

三是制度到位,确保有章理事。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平安建设工作,并把“五五普法”纳入到“十一·五”规划中,使这项工作达到党委有决定、人大有决议、政府有规划、办事有机构的“四有”要求。同时,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了村、镇直各单位、企业主要负责人在“平安创建”活动中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实行了机关干部包村责任制,制定了考核奖惩细则,每月对“平安创建”活动进行检查,对措施得力,创建活动开展好的村、单位和企业,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在全镇通报批评,向党委政府写出书面检查,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真正做到了分解责任,传递压力,确保条条有压力,块块有责任,上下有信心。

四是投入到位,确保有钱办事。党委、政府从“稳定也是经济效益”的思想和“花钱买平安、投入保稳定”的高度出发,确保了平安创建的经费投入和硬件建设。投资20余万元专设了平安创建办公室,并配齐办公设备和彩电、放像机、录音机等普法宣传设备。投资6万多元,在镇驻地建设了两条高标准立体化法制宣传街,喷制永久性法制宣传标语120幅,路灯杆上设置了铁制静电喷制双面永久性普法宣传牌500个,悬挂过街普法宣传布幅200余条。并每年按人均5角钱的标准划拨专项经费,由镇财政专户储存,确保平安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三大网络建设夯实平安创建的防控基础

一是强化了信息监控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了稳定信息员、联络员制度,全镇共配有30名信息员、60名联络员。村每周由村支部书记主持召开矛盾纠纷排查会议,各村每周将矛盾纠纷情况向镇平安创建办公室上报,镇每半月召集各

村信息员、联络员会议,信息员、联络员也可以随时向镇综治办、派出所报送各村可能存在的治安隐患和信访苗头。

二是强化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建设。加强了调解中心力量,做到了人员、制度、报酬三到位,并实行法庭向乡镇调解中心派驻指导员制度,设立民事纠纷调解庭,由仲村法庭3名法官和镇调解中心2名调解员组成,进行诉前调解,实现了化解矛盾走在诉讼前的目的,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答疑服务,真正让调解中心发挥应有作用。各村成立调解委员会,配齐了30个村的126名调解队伍,利用村干部和无职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员,发挥民间调解优势,解决民间矛盾纠纷。对调委会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上报镇调解中心,为解决问题赢得时间,真正织起了一张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调解网络。今年以来,全镇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0余起,未出现一起集体上访案件,民转刑案件大大下降。

三是强化治安网络建设。既让群众吃好饭,更让群众睡好觉,全镇30个村全部建立了治安联防组织,采取义务和适当补贴两种方式,全镇共组织300多人参与治安联防,并实行治安承包责任制、十户联防制、站岗巡逻制、邻村治安防范联动制管理,织密了防控网络,有效预防了各类案件的发生。在加强村级站岗巡逻的基础上,我们还以工作区为单位,分别成立了四个治安警务室。治安警务室由派出所工作人员担任警长,与派出所110报警系统联网,负责昼夜巡逻、堵截、治安、调解民事纠纷、重点人群管理、普法帮教、服务群众等工作,一旦出现警情,警务室能够及时出警,增强了警务工作快速反映和处置能力,真正实现了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延伸。另外,面对新的形势,我们不断探索创新治安防控机制建设,构筑起多层面、立体化、全覆盖的高效技防网络。

在镇大院及金融系统、邮政电信部门、学校、医院、商场等重点单位设置了12处电视监控,在主要路口和路段设立4处道路治安卡口、33个堵截点,1000多户电子报警器,增强了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基本消除了防范“盲点”,实现了重点单位、重点部位技防全覆盖,真正做到了硬件软件都有,确保软件不软,硬件更硬。

三、抓好“双基”建设,全面提高平安创建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深化“平安进万家”活动。家庭是最大的基础,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细胞组成的,只有将平安工作延伸到每个家庭,抓好群众基础,形成“人人关心治安、家家参与防范”的良好局面,才能真正抓住平安创建的根本,提高平安创建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确立了以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道德素质、法制意识和科技素质为重点,以宣传教育为主线,以家庭的平安促进社会平安的“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思路,建立了从

镇到村的创建“平安家庭”活动组织网络,开展了内容为平安意识、治安防范、矛盾调处、法律知识、致富技术、文明新风、安全知识进家的“平安进万家”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镇95%的家庭达到和谐文明户标准,为我镇成为省级平安乡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提高平安创建队伍素质。基层队伍是创建的最大保障,在警力和综治人员较少、稳定工作任务繁重的形势下,我们对稳定口的同志政治上高看一眼,经济上多补一点,既在政治上关心,又在生活上体贴。坚持素质强队伍,政治建队伍,大力加强队伍全方位建设,切实加大了综治干部使用和职级配备力度。在部门评议中,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妇联等单位的满意率都达到98%以上,今年初,在全镇农村工作会议上,党委、政府授予综治办、派出所为特别贡献奖,并颁发了奖金,使广大综治干部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干头,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综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齐抓共管,形成平安创建的新合力

平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智慧与力量,努力营造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共建平安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一是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露头就打。通过开展春季严打、打霸治痞、打击“两抢一盗”等集中整治斗争,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主动进攻和高压态势,今年1-4月份,共发生治安案件10起,刑事案件7起,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42%和48%。二是抓好“八线治理”,集中解决突出治安问题。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就集中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组织精干力量,突出抓好打霸治痞、烟花爆竹、校园周边及网吧、农村、出租房屋及流动人口、出租车行业、盗抢机动车、商贸等“八条线”的治理,最大限度地封堵违法犯罪的空档和缝隙。三是开展系统创

建,形成点线面互动新机制。坚持“系统抓、抓系统”,通过开展系统创建,全镇初步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平安创建工作新机制。四是加强安全管理监督,确保安全生产。深入普及安全生产法规知识,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在单位建立安全生产台帐,责任到人。近几年,武台镇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上一篇:宇宙“海洋”作文400字下一篇:篮球比赛横幅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