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人员调查研究

2024-08-25

吸毒人员调查研究(通用12篇)

1.吸毒人员调查研究 篇一

我处共有在册吸毒人员114人,其中扶青社区3人,XX社区12人,关家社区14人,XX社区18人,耕塘社区14人,甘子冲社区29人,小花社区16人,洞新社区8人,还有竹山社区目前暂时没有。其中列入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77人,占总人数的67.5%;劳教在所22人,强制戒毒9人,监狱服刑6人。

1、成功戒毒,要求消“户”者

如扶青社区吸毒人员廖海霞,初吸食毒品追龙,后家庭破裂,已离婚。现经过家人的劝说,特别是在现男友的鼓励下,已完全与毒品断绝,并自觉每月到卫生防疫站尿检一次,都是阴性,现在与男友一起经营旅社,生活稳定,感情稳定。但其本人反映,因为自己曾经吸过毒,被公安机关机关列入黑名单,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去年和男友到云南办事,住宾馆时凌晨2点遭当地公安查房,原因就是用身份证登记住宿时,属公安机关在册的“重点人员名单”,引起当地公安机关的注意,带来出行不便。还有XX市公路局的吸毒人员彭国军,目前收入稳定(年收入近4万元),家庭稳定,本人对毒品危害认识深刻,自觉按月尿检,都是阴性。我们到他单位领导和同事们及周围邻居调查,都反映他确实已不沾毒品,我们认为他已成功戒毒。

据初步调查掌握,目前成功戒毒1年以上者有12人,占决在册人数的10.5%,他们都因自己的吸毒史,成为公安机关在册的“重点人员名单”,引发了生活中诸多不便,遭受到各种歧视,他们强烈要求消“户”,退出公安机关“重点人员花名册”。我们认为这些要求有合理性,可列入阶段性戒毒成功的人员,应与那些尚未戒断的吸毒人员区别对待,但不知道怎样操作。

2、家人伤心,拒不配合者

XX社区有一名叫唐维的吸毒人员,因吸毒已与家人的关系很僵,他的老父亲帮他解决了工作,看着他吸毒,恨之入骨,同时也迁怒于社会,怪政府和公安机关没有及时教育和帮助他的儿子,拒不提供唐维的去向,并辱骂打电话问情况的社工人员,与上门做工作的社区民警吵架,气焰嚣张,态度相当恶劣,新的《禁毒法》只有对吸毒人员的强制措施,对拒不配合、态度恶劣的家人没有强制措施,给工作的深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样的情况占吸毒人员的大多数,约30人左右。

3、嫁入外地,户口未迁者

洞新社区彭红容去年安家到浙江,今年刚生小孩,只吸食过一次毒品,以后没有吸食过,户口还在洞新社区,本人很少回来,社区不能按新《禁毒法》的要求对其进行管理。我处共有3人嫁到外地,但其管理职责没有及时移交过去,其本人及家人也非常忌讳“吸毒人员”这一特殊身份,千方百计隐瞒情况。

4、李代桃僵,身份弄错者

XX社区的曹孝军和洞新社区的王利平本人都不吸毒,有单位和邻居、亲人的证明。但当初被人冒用身份证登记,上了黑名单,要求消“户”。建议对确实弄错了的,通过一定的程序,予以消“户”。

5、外地谋生,不知所踪者

吸毒人员的经济都较为困难,因吸毒史在家乡难以就业,为生活所迫,大多都到外地谋生,如耕塘社区吸毒人员蒋郁、洪海滨都在山东开车。关家社区谭凯在邵阳开车,小花社区盛志伟在邵东开快餐店,XX社区喻涛在株洲太子龙打工等等,这些信息都是家人提供的,我们能和他们的家人联系上,但没有经费逐一到外地证实,这类情况有19人,另有11人因种种原因我们根本查找不到任何联系方式,如XX社区的吸毒人员龙鹤彪,原籍是双峰人,买的户口落在我处,属“三无”人员:在本地无房子无亲人无单位,根本无法查找,还有耕塘社区的潘巍,是区域重新划分时由洞新社区移交过来的,当时是在XX大市场买商品房落的户,落在散户组,后房子卖掉了,人也不知所踪,这些“三无”人员给我处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处。

结合我处实际,我个人对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提出以下6点建议:

1、每年定期组织对办事处和社区从事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基层业务水平。

2、按《禁毒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社区戒毒人员既可在户籍地戒毒,也可在常住地戒毒,但目前没有明确的交接人员制度,容易出现户籍地管不着,常住地没有管的失控局面,应尽快出台有关措施和制度,对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人员进行有效管理。

3、建立联动和交接制度。办事处、派出所、禁毒大队和禁毒所的工作联系要加强。如209月28日,扶青社区吸毒人员曾艳被强戒,事隔1月后管区民警和扶青社区才知道此事,信息出现了脱节,今后要加强联系。

4、明确“消户”制度,对于1年以上确已戒毒,每月尿检均为阴性,单位、邻居或家人证明(或担保)

没有吸毒,经办事处、派出所、社区调查属实的人员,应该可以阶段性“消户”,如今后发现再次吸毒,则将“消户”必备的戒毒时间延长至3年,以此类推。

5、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禁毒法》各项要求落实到位。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在查找、联系、帮助吸毒人员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没有相当数量的工作经费投入,光靠责任感和讲奉献不可能真正对吸毒人员管理到位,为了真正把这项工作抓好、落实,建议中央、省、市设立专项经费,解决基层禁毒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

6、加大禁毒工作宣传力度,使《禁毒法》深入千家万户,特别是引起吸毒人员家人、朋友、单位的理解与支持,主动帮助和配合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禁毒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重视、参与禁毒的大好局面。

2.吸毒人员调查研究 篇二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初次来美沙酮门诊就诊的吸毒病人, 共210人, 年龄19~58岁。采取静脉血5ml, 送至检测实验室分离血清, 及时检测HCV-IgG、HBsAg、HIV抗体。

1.2方法

HCV-IgG、HBsAg、HIV抗体均采用ELISA法, 由经培训取得上岗证的专业人员严格按照说明书/作业指导书操作。HCV-IgG检测试剂为北京万泰和厦门新创提供, HBsAg检测试剂为科华生物提供, HIV抗体所用试剂为珠海丽珠和厦门新创提供。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2结果

2.1被调查人群HCV-IgG, HBsAg、HIV抗体阳性率

HCV感染率最高, 达70.48%;HBsAg阳性率为7.14%, HIV抗体阳性率为1.43%, HCV-IgG和HBsAg同时阳性率4.29%, HCV-Ig、HIV抗体和HbsAg三者同时感染阳性率为0.48%。见表1。

2.2各年龄组HCV-IgG、HBsAg、HIV抗体感染情况

由表2看出, 年龄在26~45岁这个年龄阶段HCV阳性感染率最高。

注: () 内数字是年龄构成比 (%)

2.3不同性别HBsAg、HCV-IgG+HIV抗体阳性情况

不管是HBsAg阳性还是HCV和HIV感染绝大多数是男性。见表3。

2.4吸毒病人的吸毒方式

210例吸毒病人吸毒方式分别是口吸20.97%、肌内注射6.45%、静脉注射66.13%、混合6.45%。

3讨论

据报道, 我国的HCV-IgG阳性率为3.2%, HBsAg的阳性率为9.75%[1,2];而吸毒病人的HCV-IgG阳性率为70.47%, HBsAg阳性率为7.14%。丙肝和乙肝病毒的传染途径一致, 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是丙肝病毒携带的3倍, 理论上吸毒病人也应该如此。吸毒病人的HCV-IgG阳性率远远超出全国的HCV-IgG阳性率, 而HBsAg阳性率基本一致。从吸毒病人的吸毒方式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人是通过静脉注射来吸毒的, 说明经血液传播方式, 丙肝比乙肝更加易感。

目前成立美沙酮门诊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艾滋病毒的传播速度, 2006年江阴市高危人群的HIV抗体检出阳性率为0.0268%[3], 吸毒病人的HIV抗体阳性率为1.42%。而且每例HIV抗体阳性的患者HCV抗体都是阳性。有1例HIV抗体、HCV抗体、HBsAg都是阳性。吸毒病人年龄主要集中在25~45岁的男性, 占所有吸毒病人的79.52%。这部分人群往往是社会和家庭的核心力量, 也是传播疾病最快的人群。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 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球HCV感染率约为3%,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国家, 乙、丙型肝炎发病率居世界首位[4], 多数感染者呈慢性携带状态, 且常进展为肝硬化、肝癌, 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吸毒病人感染的丙肝阳性率如此之高, 势必会以家庭的形式迅速传播,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HCV感染率将迅速攀升, 控制其流行将愈加困难, 付出的代价将更大, 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建议对吸毒病人的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一步监督和监测, 调查吸毒病人周边人群丙肝和艾滋病人的感染情况, 以便更好地控制丙型肝炎和艾滋病毒的传播速度。

摘要:目的了解江阴市区吸毒人员HBV、HCV和HIV感染状况, 以期为该地区重点人群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毒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检测初次来美沙酮门诊登记的吸毒人员210例样本血清中HCV-IgG, HBsAg, HIV抗体。结果该地区美沙酮门诊吸毒人员的HCV-IgG阳性率为70.48%, HBsAg阳性率为7.14%, HIV抗体的阳性率为1.43%。其中有9人为HBV和HCV合并感染, 合并感染率为4.29%;有2人为HIV, HCV合并感染, 合并感染率0.95%;有1人为HIV、HBV、HCV合并感染, 合并感染率为0.48%, 结论要重视吸毒人员的HCV和HIV的感染现状, 进行重点的监管和监测, 防止HCV和HIV感染加剧。

关键词:HBV,HCV,HIV,抗体检测,美沙酮

参考文献

[1]丙型肝炎防治指南.www.healthoo.net/gbzt/200709/31340_2.htm.

[2]李立明.流行病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98-304.

[3]曹玉泉, 符和英, 张守椽, 等.江阴市高危人群HIV抗体筛查结果分析.江苏预防医学, 2007, 9 (18) :26-27.

3.吸毒人员调查研究 篇三

关键词:吸毒、艾滋病、梅毒、尖锐湿疣

中图分类号:R1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954(2010)03-0167-02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03.002

吸毒人员数量近年下降缓慢。患者通过静脉使用毒品,传播艾滋病及通过嫖娼、卖淫活动传播梅毒、尖锐湿疣,病者间关系非常密切。据有关资料统计,全球22%艾滋病患者、感染者,32%梅毒、尖锐湿疣患者、感染者都与吸毒相关,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为了严格贯彻执行艾滋病防治法,为制定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策略和措施提供资料。我院对前来接受自愿戒毒人员,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调查和入院前的艾滋病初筛,健康体检,了解了吸毒人员艾滋病、梅毒、尖锐湿疣的感染情况。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

我院自2005年12月-2007年12月两年间,戒毒住院人数320例,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40例。平均年龄31岁,最大的50岁,最小的16岁,已婚118人,未婚202人,使用毒品时间最长的11年,最短的10个月,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12人,高中以上208人,职业:无业270人,个体及其他50人。

1.2 方法

按常规医疗机构入院病人体检,加戒毒机构入院病人体检要求:艾滋病检测:所有标本均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检测HIV抗体,初筛采用万泰生物公司生产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HIV抗体检测试剂,在有效内按说明书操作。HIV感染者诊断标准执行国家标准GB1600-1995。梅毒检测,采用深圳凯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RPR试剂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用日本富士TPPA试剂进行确认,按说明书操作,在有效期内使用。尖锐湿疣检测,采用3%醋酸白试验进行确定即可。

2 调查结果

2.1 艾滋病(HIV)初筛结果:

320例住院患者中检测阳性38例,占总数的12.2%,其中男性20例,占男性总人数11%,女性18例,占女性总人数13%。

2.2梅毒检测结果:

320例住院患者中检测阳性64例,占总人数的20.6%,其中男性30例,占男性总人数17%,女性34例,占女性总人数24%。

2.3尖锐湿疣的检测结果:

320例住院患者中检测阳性78例,占总人数25%,其中男性36例,占男性总人数的20%,女性42例,占女性总人数的30%。

3 讨论

至2007年底我国登记注册有100多万吸毒人员。分布在全国各省、直辖市。我国现有艾滋病病人中75%是因静脉注射毒品引起,8%是发生在性接触与卖淫嫖娼人员,5%是以输血、血制口感染,9%是有偿献血感染,3%是母婴垂直感染。在我国部分地区吸毒人数HIV感染率高达35%,而且吸毒、贩毒、制毒及卖淫、嫖娼活动在我国是愈来愈严重。出于受西方的“性自由”等糜烂生活的影响,造成性病流行趋势,在被调查的320人中有上67%吸毒者有共用注射器的行为,60%吸毒女性患者有卖淫行为。有45%人曾有过与性病相关症状,本次通过现场体检和实验室检测,也发现了一定数量的丙肝病毒感染者、股癣、包皮龟头炎、阴虱和尿道炎等病例。由此带来艾滋病、性病迅速扩散蔓延。吸毒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由此传播的疾病,引起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甚至死亡。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和社会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要控制艾滋病和性病在我国流行,首先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深入到不同年龄各层次人群以降低其危害,提高全民卫生素质,实行全民动员,严厉打击吸毒、贩毒、制毒及卖淫嫖娼活动。推广全安套使用,扩大艾滋病检测范围和对象,除对服刑人员、出入境人员、卖淫嫖娼及吸毒人员等进行艾滋病检测外,还应对饮食娱乐等场所的服务人员定期检测。实施针具交换制度,对吸毒人群采取替代疗法,以减少对毒品的需求。对长期依赖毒品者,要采取强制手段进行戒毒。建立HIV性病监控中心,对HIV感染者应给予隔离治疗,适当限制其生活范围,以免造成显性传播和广泛蔓延,对正常人群造成潜在的威胁。特别是针对特殊群体,一定要严防死守,严把进出关,要根据情况增设相关体检和检测内容,保护好这一特殊群体免遭侵蚀。

【参考文献】

[1]沈洁.依靠科学,进一步抓好艾滋病综合防治 《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1):961

[2]张敏英.注射毒品 AIDS/STD感染状况及高危行为的性别差异《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2006,4(12):120

[3]尿液HIV抗体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4.吸毒人员的心得体会 篇四

吸毒的危害

长期吸毒的危害是什么呢?长期滥用者常会出现肌腱反射、运动困难和步态不稳等表现。

02

躯体异常

由于滥用期间厌食和长期消耗,滥用者体重明显下降。此外,吸毒的危害为由于在滥用时可有磨牙动作,长期滥用者常会出现口腔粘膜的磨伤和溃疡。

03

精神活动异常

5.吸毒人员调查研究 篇五

区禁毒办:

我街道按照你办下发的《xx区吸毒人员排查管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针对辖区内的吸毒人员深入开展了排查管控工作,现根据文件要求将2019年10月我街道开展的吸毒人员排查管控工作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我街道按照文件精神及时成立了由街道政法书记任组长的“xx街道吸毒人员排查管控工作领导小组”,将辖区派出所、平安建设办、民政和社区事务办、司法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村(社区)等相关单位的负责人纳入了领导小组成员,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本次吸毒人员排查管控工作的实施方案,细化了工作措施,强化了工作保障,明确了相关责任人及牵头单位。紧密结合我街道实际,紧紧围绕你办提出的“清隐”“清库”“清零”的总体部署,努力实现“防止吸毒人员发生肇事肇祸案事件”的总体目标。

二、深入宣传发动积极动员人民群众参与禁毒斗争

我街道在8月、9月期间通过组织街头禁毒宣传、进家入户发放禁毒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深入广大群众大力开展大毒品预防教育宣传,普及毒品危害、防范方法等相关常识,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禁毒战争,鼓励他们检举揭发涉毒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对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公安部门对吸毒人员的关心、关爱等帮扶救助措施进行广泛宣传,教育激励吸毒人员自觉参与到自愿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戒毒康复、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等戒毒措施中。

三、严格落实排查管控措施坚决防止吸毒人员发生肇事肇祸案事件

按照文件要求,我街道以现有在册吸毒人员名单联合辖区派出所,组织社区民警、网格员、禁毒社工、村(社区)综治干部等基层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190名吸毒人员深入到社区、吸毒人员家庭、戒毒场所广泛开展走访调查,严格按照“见面核查”原则,对吸毒人员基础信息进行排查比对,重点对吸毒人员身份证号码、户籍所在地、居住地、照片、滥用毒品种类、管控状态等信息与全国禁毒综合应用系统数据进行了比对,辖区派出所也根据比对信息对全国禁毒综合应用系统数据也及时进行了信息维护,确保了系统信息与实际情况一致。通过排查走访,我街道禁毒办还重点掌握了辖区吸毒人员的婚姻、患病、就业、医保、社会交往、活动轨迹等情况进行了登记建档,切实做到了对辖区吸毒人员的“底数清”“情况明”。同时,我街道还将本次排查管控工作与吸毒人员风险评估工作相结合,对我街道所有吸毒人员完成了核查及风险评估。并根据吸毒人员分类管控措施,严格落实了风险类别管理,针对辖区1名高风险类吸毒人员研究制定了相应的管控措施,并落实专人进行管控;针对中风险及低风险类吸毒人员,我街道也制定并落实了每月滚动排查,动态调整风险级别,定期组织社区民警、禁毒社会工作者、村(居)委员会成员、网格员等做好动态信息跟踪,了解其真实活动情况,积极关注其现实表现,及时调整其风险等级,发现并消除了风险隐患。

我街道根据排查情况,依法对吸毒人员落实了戒治措施,将吸毒人员落实到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戒毒康复、自愿戒毒等戒毒治疗措施中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社会面上吸毒人员。针对不同类型的吸毒人员,我街道分别对其实行了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等相应措施,有效防止吸毒人员肇事肇祸,着力确保辖区安全稳定。

针对我街道人户分离的吸毒人员,我街道禁毒工作人员在获取吸毒人员居住信息后及时向其居住地公安机关进行了沟通衔接,严格落实了双向管控机制,同时对流入我街道的外籍吸毒人员,我办亦切实掌握了其基本情况及动向,并向其户籍地进行了通报,共同落实了劝返、查处、稳控等相关措施。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6.吸毒人员调查研究 篇六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均为新源监狱三大监区十四个分监区的全部男性服刑人员。该人群年龄18~25岁的有136人 (9.9%) , 26~35岁的有759人 (55.8%) , 36~45岁的有301人 (22.1%) , 46~55岁的185人 (13.6%) ;职业构成:农民52.8%, 无业20.2%, 个体11.3%, 工人6%, 司机2%, 其他7.7%;婚姻状况:未婚56.6%, 已婚38.2%, 离异5.2%;文化程度:小学、文盲占52.3%, 其次初中占32.3%;罪行分类上以盗窃、吸毒、贩毒、伤害罪为主。

1.2 方法及检测

(1) 方法:按照自治区艾滋病大筛查实施方案, 采用现场问卷HIV/AIDS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 逐项询问并填写相关内容。 (2) 样本采集:采5ml静脉血, 分离血清。 (3) 检测:采用ELISA法, 使用自治区配发的有效期内HIV1/2Ab检测试剂盒进行初筛, 检测方法及结果均参照试剂盒说明判定。HIV1/2Ab初筛阳性样品送往伊犁州CDC确认, 以确认报告为准。

2 调查结果

(1) 1 361人中有170人吸毒, 因吸毒感染HIV的共39例, 吸毒人群感染率为22.9%。

(2) 吸毒人群中HIV感染的年龄分布比较, χ2=1.94, P>0.05。 (表1)

(3) 吸毒人群中HIV感染的不同民族感染率有显著差异 (χ2=8.13, P<0.05) 。 (表2)

(4) 170名吸毒人员中, HIV感染与文化程度及职业分布:文盲5例 (12.82%) , 小学15例 (38.46%) 、初中15例 (38.46%) 、高中4例 (10.26%) , χ2=11.88, P<0.01。不同职业感染主要集中在无业、农牧民、个体者, 感染率分别为3.74%、2.70%、4.02%, 差异无显著性 (χ2=0.56, P>0.05) 。

(5) 性行为情况:170人中只有14人偶尔使用安全套, 其余从不使用安全套;患性病11人, 其中性伴最多的可达7人, 最早发生性行为在13岁。

(6) 吸毒方式:170人中共用针具静脉吸毒155人占 (8.82) %。吸毒时间最早在1988年, 口吸最小年龄10岁, 静脉吸毒最小年龄14岁, 最大55岁。

3 分析讨论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 毒品易从周边国家经南疆进入新源县, 应从源头控制毒品的输入。由于毒资昂贵, 大多数吸毒者采取静脉吸毒方式。静脉吸毒人群的高感染率 (22.94%) 采用不安全吸毒方式是导致艾滋病的高危因素。统计分析显示:170名吸毒者HIV感染在不同年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HIV感染在民族分布上有显著性差异, 由高到低排序为回、维、哈、汉。

7.部分地方干部吸毒圈调查 篇七

多吸食新型毒品 今年以来,湖南衡阳县严肃查处了61名涉毒干部,郴州、邵阳、岳阳等地也大力查处了一批涉毒干部。当地群众在对干部吸毒现象深恶痛绝的同时,对相关部门的雷霆打击拍手称快。

据衡阳县公安局禁毒大队介绍,查处的61名党员包括县政府办、交通运输管理局、农业局、国土局、住建局、建工局、水利局、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单位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其中,仅县交通局查出的涉毒干部就达8人,包括该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华某某,副局长赵某某,驻车站运输管理办公室主任凌某等,可谓拔出萝卜带出泥,一毒毒一窝。

目前,衡阳县纪委、公安局对因吸毒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的公职人员,确定为重点管控对象,要求其每月定期到定点检测室进行尿检。“一位干部曾故意尿裤子躲避尿检,并且态度恶劣,后来经我们耐心说服才同意尿检,结果呈阳性。”衡阳县公安局禁毒大队队长肖明说,对拒不执行尿样检测者,公安机关将会同重点管控对象所属单位采取相应措施。

记者从多地警方了解到,目前,公职人员中吸食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人减少,沾染冰毒、麻古、K粉、“奶茶”、“咖啡”、“丧尸水”等新型毒品的人员增多。涉毒干部一般都具备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却对新型毒品认识“另类”,以为新型毒品不上瘾,不必警惕。

“好奇、追求刺激、觉得时髦,看到那些明星、有钱人吸毒,我就禁不住诱惑,染上了冰毒和麻古。”一位涉毒干部交代。

更令人瞠目的是,一些干部堂而皇之地公开吸毒,在群众中产生恶劣影响。衡阳县一名群众向记者透露:“我曾六七次在宾馆里看到几个当官的吸毒,他们说打牌没精神了,要吸几口提神。”

已经形成“毒友圈” 在湖南、云南、山西、四川等地浮现的少数公职人员吸毒案例中,记者发现,“毒吏”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以及和社会人员之间已形成了“毒友圈”,并呈现出如下特征:一是吸毒链条“一条龙”,相互介绍扩大圈子。在涉毒干部中,已形成买卖毒品、共享毒品、吸食毒品“一条龙”的链条。一些干部相互介绍发展成为“毒友”。二是自制吸毒工具,下级给上级提供毒品。2014年10月12日晚上,某县一位副局长在宾馆打牌,他打电话给该局职工邱某某,要买“一甲货”(1克冰毒加1粒麻古)。邱某某便在县城一男子手中花120元买货,又到一个商店买了几根吸管。随后,这些毒品又提供给在隔壁房间的该局另一名班子成员吸食。

三是部分干部与“江湖人士”串联吸毒。办案民警披露,一些商人和社会人员与党政干部“搭上桥”后,会邀其一起吸毒。这种“毒趴”一般在宾馆、家中、出租屋。与之相伴的,是私下进行红包授受和利益输送。某些“毒趴”还会叫来风尘女子“助兴”,形成黄赌毒“一条龙”。

治“毒吏”处罚偏软 “目前,对于大部分被查处的吸毒干部,以降级、警告为主,处罚力度不够,对干部的震慑力不足。”一位办案人员说。法律专家表示,从目前严峻的现实看,对吸毒官员有必要实行“一票否决”,只要查出有吸毒行为,就直接从党员队伍和党政机关中清除出去。

8.吸毒人员调查研究 篇八

管控专项行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戒毒条例》和国家、省禁毒委关于《集中开展吸毒人员排查登记和管控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澄清吸毒人员底数和现状,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吸毒人员的动态管理能力,减少毒品社会危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今年8月至10月在全镇范围内集中开展吸毒人员排查登记和管控专项行动。为确保行动的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井字镇集中开展吸毒人员排查登记和管控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镇禁毒委主任王谦任组长,镇长曹灿,镇政法书记贺威,副镇长朱明生,协管政法工作的谭军平、向卫煌任副组长,廖永华、龚纯超、葛华良、彭书龙、葛增敏、刘剑宇等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镇禁毒办,负责专项行动的日常工作。

二、行动步骤

(一)部署阶段(8月中旬)。各责任区、村(居)委会要根据专项行动方案要求,结合本责任区、村(居)委会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工作措施,及时部署排查登记管控工作。

(二)实施阶段(8月下旬至10月20日)。各责任区、村(居)委会要全力以赴,按照既定工作方案,通过加大社会面宣传,深入戒毒场所、吸毒人员家庭走访、核查,开展娱乐服务场所整治等形式,依法组织对吸毒成瘾人员的收戒行动,逐一落实社区和戒毒场所的管控措施,努力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

(三)总结阶段(10月下旬)。各责任区、村(居)委会对这次专项行动要认真总结,进一步完善吸毒人员日常排查、登记和动态管控工作机制,并于10月30日前向镇禁毒办报送工作总结。

三、工作措施

(一)全面排查登记吸毒人员,切实掌握底数和现状 一是全面核查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以村(居)委会为单位,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根据已经掌握的吸毒人员信息,通过深入社区、戒毒场所走访等形式,采取与吸毒人员本人、亲属或知情人见面等方法,对已经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逐一进行排查,认真核对登记信息,了解其现实状况。对已经外出特别是流入到毒情严重各地的登记在册吸毒人员,户籍所在地的责任区、村(居)委会要主动与其亲属和流入地工作单位建立协作机制,跟踪核查其在流入地的生活、工作和戒毒等现实情况,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

二是深入排查发现隐性吸毒人员。各责任区、村(居)委会要通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敦促吸毒人员主动登记、鼓励群众举报、动员吸毒人员检举揭发、加强对涉毒娱乐场所 2 专项整治等形式,组织力量切实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社会无业人员等吸毒高危人群的排查,最大限度的发现隐性吸毒人员。

三是认真做好吸毒人员信息登记上网工作。各责任区、村(居)委会要按照《吸毒人员登记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禁毒办关于《吸毒人员信息维护暂行规定》的最新要求,及时将排查出的吸毒人员的最新现状信息报镇禁毒办,以便更新到公安机关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数据库。

(二)集中开展收治吸毒成瘾人员行动,落实各项戒毒治疗和康复措施

一是依法做好对吸毒成瘾严重人员的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按照“应收尽收”的原则,坚决予以强制隔离戒毒,确保强戒任务的完成。

二是切实加强对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人员的管控。对于被责令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人员,各责任区、村(居)委会要按照《戒毒条例》的有关规定,逐一与其签订社区戒毒或社区康复协议书,并严格按照协议书规定进行管理。公安机关要依法做好对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人员的定期尿检工作;卫生、司法、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积极会同社区戒毒或社区康复工作机构切实落实帮教措施,督促戒毒康复人员自觉履行协议,妥善解决戒毒康复人员在生活、医疗、安臵、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切实提高戒毒和管控效果。对于未按期报到或报到期间脱失等严重违反协议的社区戒毒或社区康复人员,各责任区、村 3(居)委会要及时向公安机关通报情况,坚决变更戒毒措施。

三是切实提高社区药物维持治疗人员的维持率。美沙酮门诊要切实提高在治人员的维持率,努力减少脱管失控;要主动配合公安机关加强对服药人员信息的登记工作,及时将服药人员的登记信息报公安机关备案;对于违反管理规定人员和脱失人员要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理并在网上更新维护。

(三)进一步完善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机制,切实提高对社会面吸毒人员的动态管控水平。

一是分类落实管控措施。各责任区、村(居)委会对在册吸毒人员要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对于社会面上正在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和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等各项戒毒措施的人员,要加强管理,严防脱管失控;对于执行期间下落不明的吸毒人员,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要通过网上临时布控、异地协查、组织查找等办法,尽快查清下落,重新纳入管控;对于强制隔离戒毒期满的出所人员,戒毒场所要及时通报其所在社区(村组)、单位及公安派出所,建立无缝衔接制度,依法做好后续管理;对于有吸毒经历、尚未发现复吸毒品已经满三年的人员,依法不再纳入动态管控。

二是切实加大对流动吸毒人员的查控力度。派出所要切实加强对旅店业、出租房屋等吸毒活动重点场所的控制,提高对社会面流动吸毒人员的发现和控制能力。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责任区、村(居)委会 4 要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进行全面的动员部署,明确任务目标,强力推动工作开展。

(二)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密切配合,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同心协力推动专项工作的开展。各各责任区、村(居)委会要抽调专门力量,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协作配合,做好集中排查登记和管控工作。

(三)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各责任区、村(居)委会要适应集中开展排查登记和管控行动的需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对禁毒工作的投入,确保专项行动顺利开展。

9.吸毒人员调查研究 篇九

截获

中新常州网1月4日电:日前,常州机场安保部在常州至哈尔滨的ZH9663的航班值勤中查到一包锡纸制吸毒用具,后移交机场公安机关处理。

当天上午,常州奔牛机场安检人员在对常州至哈尔滨的ZH9663航班的航班值勤中,一男子经过安检时拒绝脱外

套检查。人身检查员在对其进行检查到其脚裸处,发现有一报警物品,检查员遂对其进行手工检查,结果在其袜子里发现一包锡纸制品,问其是什么,该男子含糊其词,称是锡纸。安检员遂将此物品交值班领导,值班领导对其进行严格检查,然后移交机场公安机关。经公安机关鉴定是此物品为吸毒用具,随后公安机关对其进行审问,得知此男子是江苏无锡市人,称此物品是朋友要其带到哈尔滨的,而后公安机关对其进行登记审讯,并没收其用具,经安检

严格检查后放行。

中新常州網1月4日電:日前,常州機場安保部在常州至哈爾濱的ZH9663的航班值勤中查到一包錫紙制吸毒用具,後移交機場公安機關處理。

當天上午,常州奔牛機場安檢人員在對常州至哈爾濱的ZH9663航班的航班值勤中,一男子經過安檢時拒絕脫外套檢查。人身檢查員在對其進行檢查到其腳裸處,發現有一報警物品,檢查員遂對其進行手工檢查,結果在其襪子

10.吸毒人员调查研究 篇十

研究人员发现,近五分之四的学生在被迫脱离科技产品一整天时,会感到严重的心理和生理不适,并会感到恐慌、迷惑和极度孤独。

他们发现,全球各地的大学生均承认对手机、笔记本电脑、电视以及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络这些现代科技产物“上了瘾”。

这项调查涵盖了英国、美国、中国等10个国家的12所高校的近1000名大学生,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无法让自己一整天不去用这些科技产品。

马里兰大学的这项研究生动地描述了学生想法的种种细节。学生们承认,在被迫脱离这些媒介工具时,他们会产生强烈的欲望,感到焦虑和抑郁。

一位不愿披露姓名的美国大学生描述了这种强烈的欲望。大学生们承认这和吸食强效纯可卡因的瘾君子毒瘾发作很相似。

该研究得出结论说,“大部分学生……无法持续24小时脱离媒介工具”。

这项名为《拔掉电源插头的世界》的研究还发现,学生们用“几乎一样的字眼来形容他们的反应”。这些形容词表达的情绪包括烦躁、迷惑、焦虑、易怒、不安全感、紧张、坐立不安、疯狂、上瘾、恐慌、嫉妒、生气、寂寞、过分依赖、抑郁、心神不宁、偏执等。

这一研究的领头人苏珊?莫勒教授说,科技已经改变了学生之间的关系。

她说:“学生们描述了没有科技产品的可怕情景,以及他们上瘾的程度。”

“他们预料自己会感到沮丧。但他们没预料到会产生心理影响,会感到寂寞、恐慌、焦虑,甚至会感到心悸。”

“科技为现在的年轻人提供了社交网络,他们的整个生活都是‘插上电源插头的’。”

11.吸毒人员调查研究 篇十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武汉市中学(包括初中、高中、职业高中)和大学中募集研究对象。中学生的选取分3步:根据学校的教学质量将学校分为普通初中、重点初中、普通高中、重点高中和职业高中5类;从每一类中随机抽取3所学校,共15所中学;再从每所选取的学校的一、二年级中随机抽取2个班,所选班级的全体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市属大学1所,并从一~三年级中随机抽取2个班的全体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抽取大中学生3 077名,部分学生因拒绝或缺课而未参与调查,最后实际完成问卷3 018人,调查率为98.08%。所有参与调查的中学生均提供了由父母签字的家长同意书,大学生提供了由本人签字的同意书。在3 018名调查对象中,5人性别缺项,男生1 414名,女生1 599名;初中、高中、职业高中和大学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5.02%,40.99%,14.81%和9.18%;平均年龄为(15.84±2.10)岁,年龄范围为11~23 岁,约48%的学生年龄在16~17岁。

1.2 方法

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由经过培训的专门的调查员进行调查,调查在课堂上进行,调查过程中教师回避。

吸毒相关社会规范测量共6个条目,分别请学生回答:你认为你的同学中有人曾经尝试过摇头丸、海洛因/鸦片、冰毒、K粉、可卡因、大麻?答案为“否”和“是”,分别记为0和1分。社会规范得分为6个条目之和。

吸毒倾向测量6个条目,分别请学生回答:你认为在未来的1 a内,会尝试摇头丸、海洛因/鸦片、冰毒、K粉、可卡因、大麻吗?答案从肯定会到肯定不会,记为1~4分。如果对任一物质回答不为“肯定不会”,则被定义为有滥用倾向。

吸毒共6个条目,分别请学生回答:你曾经尝试过摇头丸、海洛因/鸦片、冰毒、K粉、可卡因、大麻吗?如果学生使用过其中任何一种物质,则被定义为吸毒者。

1.3 统计分析

使用Epi Data 3.0进行双次数据录入并核对,采用SAS 9.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性别、学校类型和年龄的影响,分析社会规范与吸毒之间的关系。

2 结果

2.1 药物滥用情况

结果显示,3 018名学生对6种毒品的滥用率为3.58%,男生高于女生,职业高中高于其他各类学校。对于高中、职业高中和大学学生而言,使用的毒品种类主要为摇头丸和K粉。大中学生各种毒品使用情况见表1。

2.2 药物滥用倾向

青少年对摇头丸、K粉的滥用倾向高于其他4种毒品。从性别分布来看,男生显著高于女生。摇头丸、K粉的滥用倾向职业高中最高,其次是大学生;而对于其他毒品,大学生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学生(表2)。

注:男、女生比较,**P<0.01;不同学段比较,△△P<0.01。

注:不同性别和不同学段学生比较,P值均<0.01。

2.3 对毒品社会规范认识情况

在所有学生中,只有75.9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同学没有使用这6种毒品中的任何1种,10.4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同学中有人使用1种毒品,8.3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同学中有人使用2种毒品,5.24%的学生认为其同学中有人使用3种或3种以上的毒品。从每一种毒品来看,较高比例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同学使用摇头丸和K粉,尤其是职业高中的学生,分别占44.88%和30.77%;而对其他4种毒品使用社会规范的认识,不同学段学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注:不同性别学生比较,**P<0.01;不同学段学生比较,△△P<0.01。

2.4 吸毒社会规范、药物滥用倾向对药物滥用的影响

控制性别、年龄、学段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吸毒社会规范得分、药物滥用倾向与药物滥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吸毒社会规范与吸毒倾向与青少年药物滥用具有很强的联系,认为同学吸毒的青少年更容易发生药物滥用,其风险是不认为同学吸毒的近2倍,而具有吸毒倾向的学生吸毒的风险是无此倾向的14倍以上。

注:控制性别、年龄、学段等因素。

3 讨论

武汉市青少年6种毒品的滥用率约为3.4%,其中职业高中学生最高(8.3%),尝试的主要毒品为摇头丸和K粉,分别为6.49%和5.15%,该水平尽管低于美国高中生2001年的水平,但大大超过1998年美国十二年级学生的水平(3.6%)[1],也高于笔者2004年调查的高中学生3.5%的K粉使用率[2]。初中学生的吸毒率与钱玲等[3]2006年报道的结果一致。提示新型毒品对青少年,特别是职业高中学生的危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长期以来,针对毒品的预防,教育工作者主要采取提高青少年对毒品知识的知晓率为手段达到预防青少年吸毒的目的,但往往事与愿违。国内有研究报道,少数学校在开展吸毒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学生对毒品好奇心增加的现象[4]。因此,应该更深层次地探讨影响青少年吸毒的其他有关因素。

青少年生活在社会中,为了与社会、他人保持一致,他们会调整自己对有关社会规范的认识和行为。理性行为理论认为,决定人们是否采取行为最直接的因素是个人对这种行为的态度和主观行为规范,即主观行为规范对人们采取何种行为有重要的作用。如果青少年对吸毒的主观行为规范认识不清,就可能会导致他们走上吸毒的道路。研究结果显示,在控制性别、年龄、学段的影响后,青少年觉察到的社会规范显著影响其吸毒行为,社会规范得分越高,吸毒风险越大(OR=1.723)。提示青少年吸毒的预防应重视纠正他们对吸毒社会规范的错误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规范。

国外的研究提示,青少年吸烟倾向与其以后吸烟有很强的关联性[5]。据此笔者认为,青少年吸毒倾向与青少年吸毒也存在联系。以前对高中学生的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生吸毒倾向与吸毒有很强的联系[2]。本研究对初中至大学的学生也得出相似的结论,进一步说明青少年吸毒倾向是与青少年吸毒有关的另一重要因素。

本研究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收集的是现况调查资料,并不能证实社会规范、药物滥用倾向与药物滥用之间的因果联系;第二,青少年药物滥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仅从行为规范、吸毒倾向等方面着手,尽管控制了性别、年龄和学段的影响,但仍然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尽管如此,本研究发现社会规范、吸毒倾向与青少年药物滥用之间的关系,符合理性行为理论,对于青少年药物滥用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青少年吸毒社会规范、吸毒倾向与药物滥用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吸毒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初中、高中、职业高中和大学学生共3018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是无记名和自愿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武汉市青少年药物滥用率为3.58%,其中男、女生分别为5.37%和2.0%。控制性别、学校类型和年龄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毒社会规范、吸毒倾向与青少年吸毒有很强的联系,OR值分别为1.723和14.608。结论吸毒社会规范、吸毒倾向可能增加青少年吸毒的风险,提示在青少年吸毒预防中,应提高他们对毒品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社会规范,降低吸毒倾向。

关键词:物质相关性障碍,因素分析,统计学,青少年

参考文献

[1]蔡志基.近期世界毒品形势分析.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3,9(3):10-13.

[2]龚洁,陈心广,曾晶,等.高中生药物滥用知识、态度和倾向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6,22(8):919-920.

[3]钱玲,易广厚,田本淳,等.中国四城市13~15岁初中生酒精和其他药物滥用现状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6):483-487.

[4]何秀芳,曾立新,卢振光,等.广州市大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行动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583-585.

12.青少年吸毒情况现状调查 篇十二

沈阳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0805080801160石峰 调查主题:青少年吸毒

调查对象:本市部分中学学生、社会人员中的青少年、干警、法律工作者 调查时间:2011年7月底

调查地点:沈阳市

调查方式:电话、网聊、面谈、填写调查表

样本量:90

报告内容:

近年来受国际毒潮泛滥的影响,国内毒品问题不断发展蔓延,青少年已成为毒品的主要受害 者,同时,毒品问题也已经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直接诱因之

一。为了进一步了解我省青少年 吸毒的现状、特点和规律,探求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趋势及深层次原因,笔者主要针对目前青少年犯罪情况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特点和趋势

1、吸毒人数不断增加。

近年来,沈阳市青年人吸毒情况呈递增和蔓延趋势。吸毒人员中大部分是无职业、辍学或社会上的一些闲散人员。据统计,吸毒者中青少年占到了70%,其中,吸食传统毒品的多为34岁以下,吸食新型毒品的多为29岁以下。如果根据惯例按“每发现1例显性吸毒者,实际上就有10例隐形吸毒者”计 算,数量更加惊人。

2、吸毒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从各区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情况和我们对戒毒学员的调查看,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以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为最多,部分为文盲。如2001年全省强制戒毒2961人中,小学438人占14.8% 初中2405人占81.2%,文盲67人占2.26%,且通过测试实际上有50%的文化水平与统计的 文化水平相差甚远。

3、具有结伙吸毒特征。

青少年吸毒人员已由过去单独隐蔽吸毒逐渐发展到结伙吸毒,并且选择一定的固定场所。郑州市在二七区某招待所一次抓获了正在吸毒的30多名青少年男女。结伙吸毒与个人吸毒相比,相互影响,危害性更大。

4、以贩养吸者较多。

由于吸食毒品需要花费较大的资金,一部分青少年通过以贩毒养吸毒,由单纯的吸毒者变为 贩毒者,由毒品的被害者变为害人者,走上了毒品犯罪的道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毒品犯 罪人员中,有近半数以上是既贩毒又吸毒,相互交织,形成恶性循环。

5、复吸率居高不下。

据调查,吸毒的青少年,几乎每个人都想戒毒,并尝试戒毒,但由于毒品对吸毒者生理和心理的极大影响,一旦沾染,毒瘾便难以戒掉,极易形成吸毒——戒毒——复吸——劳教戒毒的现象。据强制戒毒所统计,我市吸毒人员戒毒后的综合复吸率为80%左右,其中一年复吸率为70%,两年复吸率为80%以上,三年复吸率为90%以上。

二、造成的危害

1、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各类毒品对人体都有严重危害,尤其是青少年,身心发育均未成熟,受到的摧残更加严重。吸毒不仅在生理上导致青少年的记忆力衰退、营养严重不足,抵抗力下降,诱发多种疾病,而且在心理上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对毒品产生强烈的渴求,并逐渐摧毁其精神和意志,使其堕落、道德沦丧,出现人格解体、心理变态。如一些吸毒成瘾又搞不到毒品的人,在毒瘾发作时,用切手指、砍胳膊、烟头烫等自残方式来缓解毒瘾,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

2、严重影响家庭生活。

据一调查个吸毒者每天所需毒资100—1000元不等,因此,一人吸毒,往往会使全家的积蓄 迅速耗光。当吸毒者毒瘾发作而又无钱买毒时,吸毒者就会不顾一切地变卖甚至偷拿家中的财产,使家庭变得一贫如洗,家庭的倾家荡产,必然导致家庭成员的不和,并最终造成家庭破裂,妻离子散,亲人反目,甚至残害家庭成员,可谓“一人吸毒,全家遭殃”。同时,由于吸毒者常常采用肌肉或者皮下注射的方式吸毒,因多人共用消毒不严的针头或注射器,而传播多种皮肤病、肝病、性病甚至艾滋病等多种疾病,给家人的安康带来 很大的隐患及危害。

3、极易引发刑事犯罪。

吸毒是一种高额消费。一般说来凭正常的合法收入来维持高昂的消费是不可能的。为了支付巨额的毒资,吸毒者往往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从大量的事实来看,吸毒者除了采用贩毒等方法获得毒资外,男性吸毒者采用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手段获得财物,供吸毒之用。女性吸毒者以色相换 取财物,以娼养吸,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据统计,2001年全省因吸毒诱发的刑事案件4600多起,治安案件近6000起,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危害。

三、原因分析

1、强烈的好奇心理。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形成的时期,对任何事物都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与染上吸毒恶习的青少年交谈中,我们发现多数青少年最初接触毒品,往往受到好奇心的驱动,而且对毒品的危害不了解,在一试无妨的冒险侥幸心理驱使下误入歧途而不能自拔。据戒毒所有关 统计,因为好奇、受诱惑而染上毒瘾的占70%。

2、不良的家庭环境影响。调查表明,许多青少年吸毒成瘾即是其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言传身教的结果。除了家庭成员的吸毒行为直接成为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外,一些家庭父母离异或者长期外出,孩子得不到正常的教育,都是导致青少年吸毒成瘾的原因。

3、个人交友不慎被人诱骗。青少年缺乏分辨力,人际交往能力差,极易受到周围朋友、邻居的影响,而且在交往中称兄道弟,盲目的从众心理极强。据调查,在吸毒青少年中,因为朋友吸毒觉得好奇、赶时髦而 吸毒和受朋友引诱后吸毒的占70%以上。

4、教育管理的弱化。对青少年的禁毒宣传教育方式方法相对滞后,在调查中,有60%以上的吸毒青少年缺乏毒品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此外,对吸毒青少年的帮教、管理、控制工作薄弱,相当一部分戒毒后的青少年受到歧视,缺少关爱和帮助,以致自暴自弃,仇视社会和家庭,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防治对策

1、以理拒毒,加强禁毒宣传教育。禁毒宣传教育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要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目前,全国还没有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禁毒教材,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力量编写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禁毒教材,把禁毒教育纳入德育教 育的内容,使学校禁毒教育规范化、经常化。要加大禁毒工作的社会宣传力度,开展创建“无毒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宣传活动,使防毒、禁毒的观念深入人心,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防毒、禁毒意识。要以社区、学校为依托,扩大禁毒教育的影响,不断提高学生家长的禁毒意识和家庭教育管理水平,使禁毒教育进入学校,进入社区,进入每个家庭,筑起禁毒的坚固防线。

2、以法禁毒,加大打击毒品犯罪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毒品犯罪活动,杜绝毒品来源,是减少、消除吸毒问题的根本手段。实践证明,只有加大对种、制、贩毒犯罪的打击力度,深入开展禁毒严打专项斗争,特别是对引诱、强迫、教唆、容留、欺骗他人吸食毒品的犯罪分子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是遏制 毒品犯罪,减少青少年吸毒的根本途径。

上一篇:县食品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培训需求访谈大纲(销售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