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之“社区卫生服务的品牌经营策略”

2024-08-27

社区卫生服务之“社区卫生服务的品牌经营策略”(通用10篇)

1.社区卫生服务之“社区卫生服务的品牌经营策略” 篇一

塘边社区“幸福社区品牌服务”调研总结报告

一、社区基本情况

塘边社区地处福厦路以西,东至福厦路,南至兴隆路,北至湖里大道,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塘边2003年由村改居,现有包括原塘边村、塘边邮电大厦、富豪花园、公交公司宿舍、区公安局宿舍、区武装部队宿舍、区法院宿舍在内的13个住宅小区和一个自然村,公寓楼25栋、82梯,总户数2139户,私房出租户541户,总人口其中常住人口3438人,流动人口15617人。辖区内有塘边外口小学、万山工业小区、区公安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区武装部、振源大厦等35家企事业单位,沿街店面25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贸市场、购物超市俱全,生活条件便利。社区现有工作人员24人,先后获得“全国基层示范家长学校”、省级“流动儿童之家”试点,省“治安防控试点单位”等荣誉。

(一)社区居民人口经济特点

社区总人口19055人,其中常住人口3438人,流动人口15617人。60岁以上常住老人338人,16岁以下的常住儿童655人,流动儿童近2000人。社区残疾人27人,低保户10户13人。

社区由塘边村和13个生活小区组成。塘边自然村本地居民约1000多人,绝大多数有多套自建楼,用于房屋出租,有240位房东,部分居民享有退休金,经济条件较好。房东在参与社区事务、社区人口管理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社区有检察院宿舍、公安局宿舍、区武装部宿舍及公交宿舍,居民为公务员或企业职工。奔马花园、明园花园、新湖花园等为2002~2003年新建的商品房。富豪花园为别墅小区。绝对多数外来务工人员都承租在塘边自然村内。

万山工业区为运动服饰工厂,吸纳了社区内许多外来流动人口就业。塘边村内生活、服饰、小吃等小商店密集,占地经营小商贩多。

(二)社区文化

社区有塘边外口小学、居委会幼儿园(私营)两家教育机构,社区居民普遍反映存在入学难问题。特别是塘边没有公办幼儿园,塘边本地居民意见很大。塘边社区活动场所包括社区图书馆、“春蕾爱心书屋”、文体活动小广场(容纳60~80人)、社区网吧、健身室(乒乓球、跑步机等)、灯光篮球场。社区所有的大型活动都在灯光篮球场举行,篮球场位于塘边村内,人流量大。社区会定期在篮球场放映露天电影,作为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社区有爵士队、腰鼓队、秧歌队、排舞队四支老年文体队。

社区在未成年建设,特别是流动儿童服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儿童活动,形成了社区特色服务项目。

二、居委会工作情况

(一)居委会工作安排及主官想法

居委会现有工作人员24位,“两委”成员6位。现任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陈桂兰在塘边工作十余年,对塘边社区工作非常了解。各项汇报及材料总结工作(社区层面)都由主任亲自承担,工作繁忙。在与第一次调研小组的见面会上,主任提出社区在流动儿童、治安调解方面做得不错,社区治安压力较大,接下来还有集体资产盘活任务。虽未与主任有太多交流,但纵观所有社区工作、优秀奖励及社区工作人员态度,都将社区工作和品牌建设重心放在流动儿童服务上。社区对流动儿童投入不遗余力。具体品牌建设和文教工作由社区小吴负责(社区工作三年,比较有想法)。

(二)一般服务的开展状况

同其他社区一样,社区党建、民政、科普、文教、综治、计生各口都按要求完成年工作任务。由于社区面积大,人口多(特别是流动人口多)、有城中村,社区在计生和综治这两块工作压力较大。

在计生方面,社区有10个计生工作人员,18个计生小组长,以及240位私房房东资源。计生每年工作基础工作任务包括:三次双查(1月、5月、9月,对象900多人)、4~5月妇科病检查、计生系统常住流动人口信息更新(每天)、协助其他部门办理证件。在基础工作上,社区还开展“计生大讲堂”服务,由大医院主任级以上医生在社区开展养生、健康保健、疾病及生育相关讲座。社区每周一、三两个晚上入户采集人口基本信息,每月25日开计生小组长例会。由于社区外来人口流动频繁,社区在人口信息采集上遇到很大的困难。为此,社区提出多方向扩大信息源的思路,利用社区私房房东,采集人口信息。社区给每位房东发一个笔记本,上面包括房客的基本信息,社区定期开展房东大会了解居民情况。大部分房东都会配合。

在综治方面,社区居委会旁边就是社区警务室,为居民提供24小时报警电话、便民利民等多项服务,并通过闭路监控系统的连通与治安巡逻队进行互动,实现全天24小时监控,构筑社区报警求助服务和电子监控平台。辖区内还有公安局。与一般社区相比,社区自聘一批治安人员,治安队伍比较大。社区还成立治安调解室,办公地点设在警务室。

(三)志愿者队伍建设

社区志愿者呈现出一个特点是,社区共建单位志愿资源丰富,而居民参与较少。社区开展“塘边社区关爱流动儿童志愿服务”项目,参与共建志愿服务单位就有十多家,包括法院、检察院、派出所、关工委、巾帼园、科普园、集美大学、律师所等。除关爱流动儿童志愿服务外,共建单位也会参与社区卫生清理、关爱困难人群、老人等志愿服务。居民参与志愿服务较少,现有的社区志愿者有:

1、计生小组长。社区有18位计生小组长,都是社区内热心、有责任感、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退休老人或党员。他们除了配合计生工作外,也是社区活动主要参与者。

2、老年文体队。社区有爵士队、腰鼓队、秧歌队、排舞队4支老年文体队。

3、“春蕾爱心书屋”4位中小学生。有几位中小学生,除了经常过来社区看书外,有时还会帮忙社区照看“爱心书屋”,参与社区其他流动儿童活动。

4、个别热心居民、老党员。社区有位叫黄彩云的爱心妈妈,开办了塘边居委会幼儿园,关心社区流动儿童。还有擅长乒乓球、象棋、集邮的老党员,有时会给青少年分享、指导相关知识。

(四)居民参与情况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情况也呈现一个现象,即本地(塘边村)居民参与少,流动人口参与多,本地儿童参与少,流动儿童参与多。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对社区的活动、服务,本地基本不参加,而外来务工人员则关心社区服务,鼓励孩子参加(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工作原因,本身参与也很少),因此,社区流动儿童的活动很多,孩子参与度也很高。比如,暑期实践活动,本地家长多是直接拿表到社区要求工作人员盖章,孩子多不参加社区组织的暑期实践。而流动儿童家长则会认真咨询社区服务,积极让孩子参与社区暑期实践活动。由于社区大型活动多在塘边自然村的篮球场举行,人流量大,居民知晓率高。

三、社区品牌服务创建情况

(一)项目背景

据统计居住在塘边社区16岁以下的流动儿童有近2000人,社区常住儿童有655人。目前社区实际情况是:经济特区建设以来失地农民子女进入第三代,随父母迁居的流动人口子女也进入二、三代。在未成年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流动儿童服务,是本社区重点工作之一。2009年12月份开始,社区开展了关爱流动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并逐渐形成“塘边社区关爱流动儿童志愿服务—让流动儿童快乐成长”特色服务,先后获得“全国基层示范家长学校”(2012.8)、省级“流动儿童之家”示范点(2012.1)、省妇联捐助“春蕾爱心书屋”(2012.1)、省文明办援助“2012,我的志愿梦想—福建省志愿服务援助项目”等荣誉称号。此次社区申报的社区品牌建设项目正是关爱流动儿童项目。

(二)项目主要内容

1、明确志愿服务内容,提升志愿服务新平台。

社区目前已明确并开展的服务内容包括:(1)对流动儿童,特别是特殊儿童的需求评估,建立花名册。社区工作人员会组织社区志愿者进入辖区流动儿童家庭,对流动儿童年龄、兴趣爱好、家庭状况、需求做评估,重点掌握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留守流动儿童家庭状况;(2)每年利用寒暑假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夏令营、兴趣班及各种知识讲座、培训;(3)平时(周末)依托“春蕾爱心书屋”,开展“读书沙龙”“读书会”、“楼道漂流书站”、“义务家教”、“学习物品交流角”等活动,“读书会”每月一次,每次20~30人参加;(4)利用节假日活动,邀请流动儿童参加,为流动儿童提供参与、分享和志愿服务的平台;(5)召集“爱心妈妈”志愿者,不定期进入特殊未成年家庭进行“家庭访问”,做好家庭访问笔录,并定期召开交流会议,以实际行来展开帮扶,目前“爱心妈妈”志愿者仅限于社区工作人员;(6)邀请共建单位法官、律师、干警及心理咨询师开展法律及心理知识辅导讲座,特别是针对失足青少年,给与个案帮助、关怀和跟踪服务。

按照时间安排,社区已形成了稳定的活动计划:1~2月份关爱流动儿童困难家庭志愿及冬令营活动;3~6月流动儿童爱心义务家教志愿活动;6~8月六一儿童节、关爱流动儿童夏令营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工作人员也熟悉活动模式和内容,流动儿童服务工作压力较小。

2、健全组织机构,整合资源,夯实志愿服务基础。

社区成立以党总支书记、主任陈桂兰为组长,社区副主任余万全、社区工作者练美想为副组长,共建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社区小组长及其他社区工作者为协助员的“关爱流动儿童志愿服务队伍”,负责整个志愿服务活动。社区还整合社区共建单位资源,包括法院、检察院、派出所、律师所、关工委、巾帼园、湖里街道卫生服务站、科普园、厦门特区纪念馆、红十字会、集美大学等正式资源,同时社区还注重吸收社区老党员志愿者。社区还进一步整合“关爱流动儿童志愿服务”网点:“春蕾爱心书屋”、“厦门巾帼园心理咨询中心辅导站”、“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并依托服务网点开展活动。社区希望通过活动,带动辖区内外退休教师、在校大学生等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

(三)活动的组织方式

社区活动组织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依靠共建单位,共同组织实施,由共建单位提供活动方案,社区配合实施,如法制、心理、安全等培训、讲座,这种类型的活动占社区活动大多数;第二,社区自主设计组织活动,包括出游、“读书会”(目前还处于学生自主参与,没有专人辅导)、六一文艺晚会等;第三,直接参与街道、区举办的其他活动。

(四)达到的成效

社区流动儿童品牌服务成效显著:第一,从社区工作层面上看,流动儿童服务项目得到了区、市、省甚至部级领导认同和支持,为社区收获多项荣誉,已成为塘边社区最具代表的品牌项目;第二,从服务效果来看,“春蕾爱心书屋”、寒暑期夏令营、组织流动儿童出游、慰问困难流动儿童家庭等服务已惠及到社区绝大多数流动儿童,孩子参与度高,家长满意度高,共建单位资源丰富,社区其他居民的知晓率也很高;第三,从活动组织形式上看,社区已形成比较固定的服务模式(时间、内容),每年都有活动计划和安排。

(五)存在的困难

“塘边社区关爱流动儿童志愿服务—让流动儿童快乐成长”项目虽进展顺利并取得良好效果,但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困难:第一,社区志愿者资源缺乏。如果社区自主举办活动如外出游览,多是社区工作人员自己带队,缺少志愿者帮忙;第二,许多服务内容开设出来,但有待进一步跟进和拓展,比如“读书会”,每月组织读书会多是孩子自己看书,没有其活动内容;第三,针对困难流动儿童,社区提供的多是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专业辅导技术和力量短缺;第四,服务内容仍需拓展和创新。塘边已形成比较固定的寒暑期夏令营,但多以讲座和外出活动为主,且每年内容都差不多,趣味性仍需增强。

四、社区品牌服务创建改进意见

社区品牌服务和特色服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特色服务即针对某一人群或某个社区工作窗口开展的具体的、有特色的服务;而品牌服务则是由多个社区特色服务组成,平衡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要求,并且能够整合社区居委会多口管理的工作,突出社区主要工作内容和特点。

“塘边社区关爱流动儿童志愿服务—让流动儿童快乐成长”项目立足社区需求,服务基础好,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社区突出的特色服务项目。若仅这一项特色服务并不能形成社区品牌服务,而且流动儿童服务项目还面临诸多挑战,除了以上分析的四个方面的困难之外,最为重要的是,流动儿童项目并没有和社区综治、计生等重要部门管理工作相结合,流动儿童服务开展越多,意味着其他口的管理工作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社区基础管理工作。若想流动儿童项目长久发展,调研小组认为,需要将其与社区其他口工作相结合,将项目效应运用到日常管理,平衡社区管理和服务两方面的要求,同时借助这种结合丰富和拓展流动儿童的服务,从而整体上提升社区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社区可尝试从以下两个方向进行探索:

一、流动儿童项目与综治、计生、科普文教、精神文明等部门工作相结合。例如,在综治方面,可以开展社区安全教育和环境保护的活动(孩子社会实践),蒋社区不同管理口的工作结合起来。

二、流动儿童服务项目本身整合,形成几个固定有效的服务内容(夏令营、读书会),继续实践开发新的服务内容(如“爱心妈妈”),重点发展社区志愿者。儿童服务做得好一般都离不开亲子关系服务,社区可考虑拓展亲子关系服务。志愿者方面可从连接厦门市民间公益志愿服务团体、挖掘发展流动儿童本身志愿者资源、发掘社区赋闲妇女、老党员资源几个方面考虑。

2.社区卫生服务之“社区卫生服务的品牌经营策略” 篇二

高校社区卫生服务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CHS) 在某特定时期内具备一定优势与劣势, 面临机会与威胁, 并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换[1]。SWOT分析是识别组织自身优势 (Strengths) 和劣势 (Weaknesses) , 判别机遇 (Opportunities) 与威胁 (Threats) , 侧重于组织内部微观环境的分析。PEST分析则从政治环境 (Political) 、经济环境 (Economic) 、社会环境 (Social) 、技术环境 (Technological) 4个方面分析影响组织发展的各项因素, 侧重于组织外部宏观环境的分析。SWOT和PEST分析是战略管理的重要技术, 在国内外卫生服务策略开发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2]。本研究在对北京市6所高校和济南市3所高校调查基础上, 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4个方面对高校CHS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 发挥CHS在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1 SWOT- PEST矩阵模型及分析程式

1.1 SWOT-PEST矩阵模型[3]

SWOT-PEST矩阵模型指将SWOT和PEST方法整合建模, 对组织内部微观和外部宏观环境进行系统分析评价, 发现关键影响因素, 找准定位发挥优势, 以寻找制订适合组织实际的最佳发展战略的方法。SWOT- PEST矩阵模型见表1。

1.2 SWOT- PEST矩阵分析程式 见图1。

2 高校社区卫生服务SWOT-PEST分析

2.1 内部因素优势 (S)

2.1.1 政治优势 (SP)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计划逐渐建立, 服务内容与形式呈现多样化。本次调查发现, 高校CHS能提供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传染病防控、保健服务、计划生育、社区康复、慢性病及健康体检等服务项目[4];另一方面, 部分高校除常规的坐堂服务外, 还有便民的家庭病床、出诊等多样化服务项目, “六位一体”功能逐步落实并日趋完善。

2.1.2 经济优势 (SE)

(1) 高校财政投入较稳定。高校CHS隶属于高校, 房屋建设、医疗检测设备购置、工作人员工资均由所属大学承担, 尤其在“非典”后各高校加大了投入和管理, 许多高校重新按照或高于CHS的要求新建或扩建了医院, 使软硬件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加快了自身的发展[5]。 (2) 工作人员工资福利比较好, 满意度较高。部分高校CHS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与高校教职工等同, 由高校财政支付, 满意度较高。

2.1.3 社会优势 (SS)

(1) 基础设施较完善, 科室设置较齐全。调查发现, 高校 (尤其是部属高校) CHS机构的软硬件基础较好, 人员的职称、学历较高, 设备较齐全。 (2) 空间和费用可及性好。高校CHS机构分布于高校社区中, 贴近居民, 一般步行5~10 min可到达;另外高校CHS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较低廉。本次调查发现, 被调查者对医疗费用总体评价 (适中、较低、很低) 达到86.6%, 其中评价适中者占36.4% (201/552) , 较低者占26.8% (148/552) , 很低者占23.4% (129/552) , 满意度较高占11.6% (64/552) [6]。 (3) 服务对象稳定、服务连续性好。高校社区居民居住相对集中, 经济条件一般较好, 文化层次高, 容易接受CHS“六位一体”的工作。 (4) 医患关系融洽。高校CHS服务对象从教师、学生, 扩展到教师家属及周围居民, 具有天然的亲切感, 形成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此次访谈和问卷调查中, 对提供的服务不满意 (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的占14.4%。

2.1.4 技术优势 (ST)

医护人员素质较高, 结构较合理, 稳定性好。高校CHS人才的引进由学校人事部门负责, 引进标准要高于普通CHS。本次调查发现, 研究生学历占10%, 本科学历占47%, 中专以下学历占3%;高、中、初级职称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1.6%, 37.5%及28.4%, 其中全科医师数占20.98%。

2.2 内部因素劣势 (W)

2.2.1 政治劣势 (WP)

(1) 内部管理不规范, 职工缺乏竞争意识。本次调研发现, 高校CHS延续多年特定的管理体制, 尤其在人才聘用及薪酬分配方面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工作积极性不高, 缺乏竞争意识, 造成了人力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另外, 部分机构在处方行为、使用与保管等方面不规范也成为制约其持续发展的瓶颈[7]。 (2) 双向转诊机制不健全。访谈发现, 由于高校CHS和综合医院有不同的利益诉求, 缺乏合作激励机制, 双向转诊制度未得到真正贯彻落实, 现实中只是高校CHS向上级医院转诊。 (3) 功能定位不准确。访谈中了解到目前高校CHS大部分来源于原有的卫生室、卫生科, 这就造成高校CHS服务理念陈旧, 服务定位不准确, 从医疗服务模式转变到CHS模式不及时, 未实现医疗服务与不良生活方式预防干预的结合, 未达到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连续服务的定位转变[8]。

2.2.2 经济劣势 (WE)

高校CHS机构主要资金来源目前仍然是业务收入和学校补助, 政府财政补助所占比例较低。同时CHS机构收费较低, 过多公益性无偿服务开展造成运营成本加大, 收不抵支, 缺乏持续发展动力。调查发现, 2009-2010年政府财政投入、门诊总收入呈负增长, 学校补助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收支结余呈现负增长。

2.2.3 社会劣势 (WS)

医护人员总量不足及培训不及时、不系统。定性调查发现, 部分高校CHS医护人员相对服务对象比例过低, 工作量大, 难以持续开展工作;部分医护人员对继续教育、加强自身能力培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衔接有比较高的需求。

2.2.4 技术劣势 (WT)

诊治质量不高、技术威信低。政策对高校CHS的定位决定了其技术特点和服务对象, 很难形成技术优势和品牌声誉。本次问卷及访谈发现, 服务对象对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不满意率达到26.7% (108人) , 对服务态度不满意率为19.8% (80人) , 对服务内容不满意率为10.9% (44人) , 对报销流程不满意率为12.9% (52人) , 对服务环境与条件不满意率为11.4% (46人) , 对服务方式不满意率为9.9% (40人) , 对服务价格不满意率为8.4% (34人) , 对报销比例不满意率为5.4% (22人) ;对医疗设备、技术水平以及诊疗效果持怀疑态度, 就诊时习惯首选大型医院。

2.3 外部机遇 (O)

2.3.1 政治机遇 (OP)

(1) 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目标设计与实现。2006年《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 2010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9];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提出, 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及经营性质, 均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落实破解了许多现实难题, 高校CHS作为一种特殊的基层卫生机构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为高校开展CHS工作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 (2) 教育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明确规定, 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具有开展校园及周边社区健康检查、健康教育、传染病预防管理、常见病和多发病防治服务的任务[10];2007年《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 学校卫生室为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

2.3.2 经济机遇 (OE)

各级财政对公共卫生补助增加。近年来, 政府新增城市卫生投入重点用于发展CHS, 包括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内均对CHS发展提供财政保障, 尤其公共卫生补助由各级财政按比例筹资补贴, 并呈逐年增长趋势, 这将有利于高校CHS的发展。

2.3.3 社会机遇 (OS)

(1) 高校群体健康独特性。高校退休教职工及周围社区居民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所患疾病主要以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为主, 出诊、家庭病床及家庭康复等多层次服务需求逐年增加;同时可通过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健康体检等高校特有的方式增进学生健康、预防疾病。 (2) 高校公共卫生特殊性。高校人口比较集中, 具有社会性与相对独立性, 与自然、社会有着紧密联系, 一旦发生公共卫生事件, 将易形成蔓延、扩散甚至暴发, 因此高校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体系构建将是高校CHS的一个发展机遇。 (3) 居民逐渐认可其服务方式, 维护健康意识高。一方面高校CHS服务对象尽管对其提供的服务认同度不高, 但对服务方式相对认可;另一方面服务对象的学历高、经济基础好、社会保障较完善及自身健康维护意识高, 对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2.3.4 技术机遇 (OT)

对服务对象健康信息状况掌握度高。高校CHS在校园内跟师生接触较多, 交流方便, 掌握着大部分社区居民及在校师生员工多年的体检健康档案, 对其健康状况非常了解, 对学校常见病、多发病的种类和周期等都有详细的了解和诊疗经验。《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出, 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 这也为高校CHS的发展提供政策技术机遇。

2.4 外部威胁 (T)

2.4.1 政治威胁 (PP)

(1) 体制不明、权责不清。一是高校与卫生行政部门两者之间的权责划分不明晰;二是部分高校CHS机构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 法人为学校校长, 学校主办占56%。 (2) 医保政策不完善、倾向性不好。访谈发现, 部分合格的高校CHS机构尚未列入医保定点机构, 致使一些常见病患者及康复期、慢性病恢复期患者等常住医院;另外, 主要服务对象为教职工, 均已参加当地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有灵活的自主择医权。如果高校CHS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不高, 很多患者将会流失, 不利于其生存发展。

2.4.2 经济威胁 (PE)

各级财政投入总量不足、补偿缺失。政府对CHS的管理仍没有突破部门界限, 没有按照服务绩效和质量以及社区实际需求来分配政府资源, 高校CHS很难得到国家财政支持, 这种政策上的限制严重制约其健康发展。

2.4.3 社会威胁 (PS)

(1) 医患关系紧张, 宣传力度不够。随着法律不断完善, 患者维权意识不断提高, 患者期望值过于夸大等现象的出现, 导致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医疗纠纷不断出现。调查发现, 服务对象对高校CHS知晓率不高, 其中14.13%没有听说过, 65.83%听说过但不了解, 这些都制约着高校CHS的健康发展。 (2) 医疗市场无序竞争。近年来, 部分大型综合医院、民营医院和私人诊所开始抢占CHS市场, 高校CHS机构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临巨大的挑战[11]。另外, 政府主办的CHS机构能获得政府的经济支持, 也对高校CHS的发展形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3) 媒体不良导向。某些媒体过于夸大患者的弱势群体地位, 甚至从自身利益出发, 歪曲事实、夸大报道CHS机构医疗事故, 进而加剧了医患矛盾, 对高校CHS的发展人为设置障碍。

2.4.4 技术威胁 (PT)

全科医生缺乏, 技术竞争力不足。CHS应以全科医生为主, 但国家对CHS医生的培养、培训、认证及执业与全科医生要求差距较大, 技术竞争力明显不足。

3 高校社区卫生服务

SWOT-PEST分析矩阵 综上所述, 采用列表法找出关键因素, 形成分析矩阵。见表2。

4 高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策略

从整合视角提出SO、ST及WO三类发展策略, 具体如下: (1) 利用机遇、强化优势 (SO策略) 。高校CHS机构应抓住新医改契机, 尤其是政府对公共卫生的财政政策倾向, 争取财政支持, 优化人员结构, 提高满意度;同时利用社区可及性好、医患关系融洽及居民健康状况独特性的优势, 转变服务理念, 塑造医疗品牌, 加强慢性病、心理健康管理, 完善高校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建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计划, 为高校社区居民提供质优、价廉、安全、方便的卫生服务。 (2) 发挥优势、降低威胁 (ST策略) 。一方面充分利用大学社区独特的人口与空间优势, 提高可及性和满意度, 缓解医患矛盾;依靠人才优势, 提高自身服务水平, 有效地将高校师生及周边居民吸引到CHS, 激活双向转诊渠道, 提高医疗服务利用度, 将疾病控制到社区, 缓解大医院的就诊压力。另一方面顺应形势, 通过政策渠道吸引政府和学校财政支持, 加强自身软硬件建设, 提高技术竞争力, 增强生存发展能力, 以此来降低 CHS 面临的威胁。 (3) 利用机会、克服劣势 (WO策略) 。第一, 结合新医改和政府对CHS的重视, 理顺体制和权责, 争取独立法人地位。第二, 转变观念, 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激励机制, 提升人力水平及满意度, 加强自我能力建设, 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 积极参加有关CHS的管理培训, 开拓医疗服务市场。第三, 从自身特点出发, 利用社区诊断工具技术, 准确定位, 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 建立城市医院与CHS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等内容, 提高自身造血功能, 拓宽筹资渠道, 提高抗御风险能力。在此基础上对体制机制进行整合, 建立具备一定弹性的高校CHS发展适宜模式, 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和谐局面[12]。

参考文献

[1]于长海, 郭继志, 庄立辉, 等.潍坊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SWOT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 (9) :15-16.

[2]徐小炮, 尹爱田.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SWOT分析[J].中国卫生职业管理, 2006 (11) :675-676.

[3]姚望.基于SWOT-PEST分析范式的中国“走出去”战略环境研究[J].经济论坛, 2006 (22) :54-55.

[4]郭石林, 杨俊明.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PEST分析[J].医学与社会, 2003, 20 (2) :24-26.

[5]王佐卿, 王树山, 薛亚光.对高校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思考[J].中国民康医学, 2008, 20 (20) :2403.

[6]马起龙, 尹文强, 黄冬梅, 等.山东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SWOT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 23 (4) :31-32.

[7]张海涛, 潘苏彦.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 (1) :69-70.

[8]陈建.高校医疗机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与策略[J].中国校医, 2008, 22 (3) :357-359.

[9]郭建丽, 张芯, 李英奇, 等.高校医院承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态势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2 (1) :120.

[10]郭洪伟, 尹文强, 李伟, 等.高校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关键问题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 (3) :373.

[11]朱云霞.论医改后高校医院的发展方向[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 24 (1) :74-76.

3.卫生服务惠及民生之实践 篇三

【摘 要】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社区卫生、项目建设、村级卫生组织建设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组成部分。为此,广元市利州区将所涉及的卫生惠及民生工作的方面,实行“三纳入”措施:纳入卫生工作重中之重范畴,纳入系统行业目标管理,纳入领导与工作责任人政绩考核内容。通过努力拼搏、求真务实,各项卫生惠及民生工作成效明显,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评价。

【关键词】卫生 民生 效益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337-01

近年来,广元市利州区卫生惠及民生工作紧紧围绕中央十七、十八大精神,加快科学发展,率先全面小康,把利州建设成广元经济、文化、生态强市核心区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民生工作为主旋律,创出了一流业绩,打造出了一大亮点和特色。

一、健体系 百姓就医环境改善

近年来,利州区共投资1.6亿元,完成卫生灾后重建项目21个、扩大内需项目4个和村卫生室建设41个,新建、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投入300余万元经费,按照乡、村级卫生组织标准逐一打造与建设,实行在“功能布局、科室设置、标牌、科室牌、管理制度”上的“五统一”。12个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5个村卫生室(其中甲级为100个,乙级25个)达到了标准化建设标准,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民生工程”目标年度任务。精神卫生中心在2008年以前占地面积22亩,建筑面积仅1.6万平方米,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目前,该中心占地面积达60余亩,建筑面积达3.9万余平方米,2012年成功创建为省内唯一一家县级国家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和省级数字化医院;东坝、嘉陵、上西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区各医疗卫生机构面貌焕然一新,医疗设施设备更加先进齐备,医疗流程更加规范标准,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人民群众就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二、保基本 群众实惠得以享受

自2008年以来,利州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做到广覆盖,可持续。目前利州区参加各类医疗保险人数达到37.99万人,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政策范围内补偿比分别达到了75%、75%和63%,基层医疗机构新农合的补偿比由2008年的60%上升到今年的90%。其中,新农合补偿封顶线由2011年的10万元提高到今年的30万元,位居全省前列。各级财政对卫生事业投入落实到位, 2011年至今,区财政对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公共卫生服务等分别按户籍人口每人4.25元标准予以补助。共计投入406.71万元。为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区财政每年投入村医补助87.6万元。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2012年药品零差率销售2002万元,让利于群众701万元。

三、强服务 公共卫生情暖万家

按照国家医改政策“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要求,把城乡居民享受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落到实处,从2010年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69946人,建档率83.9%,开展各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3000余期,累计发放健康资料30万份, 2012年全区发现和报告传染病人和疑似病人数850例,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1次(包括学校、托幼机构疫情流调),完成1类疫苗接种280469 人次,完成0-6岁儿童保健94800人次,孕产妇保健35833人,孕产妇健康管理11715人次,系统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52187人次, 高血压病人数32638人,糖尿病病人数14550人,重性精神疾病1374人,得到了有效管理和规范治疗,配备了卫生监督协管员50人等十一项免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全面开展。

四、立机制 行业运行正轨规范

4.社区卫生服务之“社区卫生服务的品牌经营策略” 篇四

一、背景

东大街社区居民委员会,2000年10月正式成立,所辖面积约0.24平方公里,东至护城河中心线,西至建国路到建国四巷西口,南为建国四巷,北为东大街沿街门面单位、居民院落的自然延深,户籍户数3328户,户籍人数5886人,其中拆迁户950户、1294人,常住户数2378户、4592人。办公地点为建国一巷垃圾压缩站3楼,面积300平方米,电话:87428290。社区自愿者队伍现有128人。

社区班子健全,班子主要成员年龄结构良好,大中专文化99%。社区党支部由3人组成:书记1人,委员2人,党员人;社区居民委员会由7人组成:书记兼主任1人,副主任2人,委员4人;社区议事会由9人组成:主任1人,副主任1人(兼职),委员7人。再就业协管员2人,计划生育协管员1人,残疾专职委员长1人,医保协管员1人,综治协管员1人,低保协管1人。

本社区近半区域地处繁华的东大街,集商业、酒店、银行、百货服装、20余家化玻试剂系列商店遍布东大街,还有即将竣工的大型商业楼,消防战线永不褪色的一面旗帜——西安市消防一中队,为全国多项重点工程绘制蓝图的西北水电设计院。建国路西的街面上饮食、商店一条街,省作家协会,西安事变纪念馆、省雍村饭店。为我们群众的安全保驾护航的和平路派出所。集居民楼域、省档案局、煤炭厅、省作协、市建总公司、兵马俑、中医医院、市国际经贸、解放电影院、派出所家属院

本社区有6个大单位近百个小单位、10个家委会、10个居民院落,各地来我辖区经商的人员为我社区的发展带来了新鲜血液,东大街社区地处西安经济主动脉,随着旧城改造的完成,一个欣欣向荣的东大街社区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二、主要内容

为更好的服务辖区居民,为辖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科学发展意识,以人为本,打造“一居一品”创建和谐社区,我们东大街社区主要抓特色服务品牌为主,使居民充分享受到“居民共建”带来的实惠快乐。社区根据自身实际,突出工作亮点。在兼顾各项工作的同时,打造居民共建品牌,让辖区居民在社区建设感到变化,享受和谐。

三、主要做法

我们坚持做到关心、关注社区弱势群体,每月为辖区内独居老人、贫困家庭、双残家庭上门服务,例如打扫卫生、理发、按摩、开展谈心聊天。关心外来打工人员的生活需求,为他们提供最快捷、方便的服务,真正体现出特色服务内涵品牌。我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居多,购物不方便,社区与人人乐联系,每月利用双休日将居民所需的生活日用品及蔬菜果蛋等送到居民的家门口,不用出门就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居民群众称赞社区为他们办了件实事、好事,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在为老人服务方面。例如:社区退休党员吴玉婷老人、72岁,现独居、老伴病逝,在同一年内儿子又出车祸身亡,使老人倍受打击,女儿接她同住,老人又不愿意,社区了解到情况后,春节为老人送去了米、面、油,定期上门为老人打扫卫生、聊天、为老人按摩,使老人不感到孤独,老人一看我们就高兴的说:孩子们回来了。

退居干吴桂芳,现年71岁,因腿不慎摔伤,留下后遗症,行动不便,2个儿子不在身边。社区人员定期上门为她理发、按摩、打扫卫生、聊天。我们主动上门为她办理居民医保,并将医保本送到家中。吴桂芳老人逢人就说:“现在的社区人员比我们当年的居委会工作量增大了,服务更好了。过去居民办事上我家需要证明,盖个章子就走,我们很少到居民家中,而现在的社区,服务热情、热心,并且上门服务,真让我感触很深。”社区贫困老人黄淑贤现年70岁,因夫妻俩无单位、无收入,儿子吴建华智力残疾。结婚后,妻子嫌家贫,扔下儿子弃家出走,老两口既要照看孙子,还要为生活忙碌,社区给办理了低保。考虑到一双老人70多岁找工作谁能要呢?就与建四小区物业联系安排二老门卫值班,尽管工资不高,但也给家庭增加了收入。社区定期上门为老人理发、老人有病时帮着打扫卫生。只要有需求,我们是在第一时间上门服务。

在办理居民医疗保险工作中,对于社区的老人、残疾人家庭、双职工办理孩子,没时间缴费办理的,我们逐个上门服务,办理好后将医疗本送到各家,收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社区为老人、残疾人发放了《健康互动卡》,每月组织社区医疗站人员上门免费查体、测血压,并将社区的电话给他们,只要有需求,只需一个电话,我们就立即上门为您服务,为您解忧。

为更好的服务辖区居民,做好社区平安、文明、和谐,保证居民邻里之间、婆媳之间和睦相处、互敬互帮,社区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经常开展家庭道德、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全面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对邻里之间、婆媳之间、夫妻之间的矛盾发现后及时调解。如社区双失业人员朱建安、严小青因下岗失业、孩子也无工作,社区虽积极帮助找工作,安置多次,都因为种种因素干不长就又失业了。夫妻俩经常吵架,今年初朱建安对妻子严小青大打出手,社区同派出所共同对朱建安进行了批评教育,社区主任陈荣花也批评了严小青不足之处,促膝谈心,使夫妻俩和好,孩子也有班上了。

对于突发事件,社区更加做到对山川林业人员、涉军人员、民事纠纷上访人员,我们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对于上访人员,社区干部及家委会主任深入家中,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对于个别有家庭困难及其他需求的社区在能解决的范围内第一时间给予解决,解决不了的报上级领导。例如涉军人员胡幸福(副营级),居住于建国四巷建四小区,在退伍军人几次集体上访中,胡幸福都没有参与(春节期间社区上门进行了慰问,平时上门定期家访了解需求);我社区居民杨玉然的侄女被电褥子电死,外甥女被电褥子击伤。此案1996年新城法院判付赔偿21万,到中院减了6万,当时只付了4万,还欠9万至今未赔偿,此案无人管理。杨玉然的哥嫂为讨赔偿费无果,又因女儿的死精神受到刺激,现不知去向。杨玉然的父亲杨瑞武82岁,现居住骡马市艺术中心家属院,在两会期间,杨玉然陪同父亲杨瑞武上京告新城法院。3月下旬街道接到区信访下转的上京人员名单,我社区及时进行了摸底排查,杨玉然现在无业,妻子病逝,女儿无工作,儿子上中学,他也提出家庭十分困难,要求社区帮助。社区给杨玉然做了耐心的思想工作,请他给父亲做工作,尽量在当地解决不要上京,对于家庭的困难,社区会尽量解决。

在做好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工作中,我们要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科学发展意识,为辖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以行动打造出“一居一品”及“一居多品”服务,居民和居民、居民和驻地单位,共同创建和谐社区。

东大街社区

东大街社区特点:

1、社区同驻地单位消防一中队,组织居民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遇火灾时自救、逃生的方法。

2、社区同驻地单位张学良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活动,使社区居民及社区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

5.社区法律服务之我见 篇五

今年是建党90周年,中国的法制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人们的守法意识日趋增强,各种法律制度相对完善,人民政府依法办事,人民法院公正断案,人民检察院积极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但是,我们也应当理性地认识到,我国的法制建设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地方。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在社区工作近两年,我明确地认识到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法律服务的需求强烈。早在2001年9月,中央文明办等9个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的通知》,明确了法律服务作为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地位。但是,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并未深入人心,其具体工作也并未得到广泛细致地开展。社区法律服务工作亟待加强。

“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就是司法行政机关通过发挥职能作用,充分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工作者、基层法律工作者和法律服务志愿者等法律服务资源,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开展的社区法律服务工作。为什么要开展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笔者总结出如下三个理由: 一是社区呼唤法律服务,群众急需法律服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社区群众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和产生的各种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居民群众涉法问题大幅增加,因此,社区群众渴望用法律武器解决纠纷矛盾的需求与日俱增。社

区法律服务随着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发展而产生和壮大,这就急需要把专业的法律服务送进社区里来,送到群众的家中。面对群众的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而优质的法律服务,是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我们司法行政机关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积极拓展法律服务领域,转变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紧紧抓住“一切为了人民”这个根本,深入社区,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利、高效、低廉的法律服务,切实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安定、团结、文明、和谐的美好社区环境。

二是社区法律服务进对于提高社区居民自治管理水平、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社区建设离不开法制,法制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法律服务是民主法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法律服务进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普及法律常识,增强社区居民法制观念,调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服务进社区”,还可以为社区管理组织当好法律顾问,为依法管理社区起到参谋和助手作用。另外,还可以对社区干部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社区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和

水平,不断提高社区法制化管理水平,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三是社区法律服务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具有重要的作用。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居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落到实处的着陆点,社区稳定直接关系到城市基层政权的巩固,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国家稳定的关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社区内居民的成份和生活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涌入社区,大量离、退休人员即将归入社区管理,使社区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巨大的压力。同时,社区内存在着各种矛盾和纠纷,事关社区稳定的大局。因此,解决好社区内的矛盾纠纷,是社区组织的一项主要职责和重要任务。通过“法律服务进社区”,为广大居民提供及时的法律服务,用法律解决家庭中和邻里间的矛盾,用法律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用法律消除不安定的隐患,切实有效地维护了社区的稳定。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逐渐认识社区法律服务的重要性,有些社区在法律服务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可之学习的楷模。比如,上海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充分调动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和法律志愿者五支队伍的积极性,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江苏扬州市司法行政系统强化社区服务“五个一”,努力将法律服

务工作向社区延伸;北京东城区和平里街道举行 “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法律服务进社区”,北京市京德律师事务所、北京市长安公证处与和平里街道七区社区居委会签订了法律服务协议。但是,近两年来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在发展模式和管理方面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是相关部门对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法律服务进社区并没有完全得到各级领导及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造成地区发展不平衡,使我们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力,部分地区的进社区工作过于形式化。二是社区法律服务平台尚未搭建,人才缺乏。目前,司法所、社区居委会,人员少,工作任务繁重,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上级布置的行政任务,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投入自身的自治及社区的法律服务工作。而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了自身的生存,也不可能把工作重心长期放在社区。三是社区法律服务的管理和规范还不太到位。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着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而且对我国法律服务市场秩序和管理体制也造成一定冲击和负面影响。由此,笔者建议,需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做好社区法律服务工作:

一是相关部门的领导在思想意识上重视社区法律服务,同时做好法律服务进社区的宣传工作,让社区法律服务深入人心,以获得群众的广泛参与。二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区

法律服务工作队伍,应当向上海借鉴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早在2000年,上海市司法局党委提出了创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综合服务窗口”的工作目标,在全市已建司法所的街道、乡镇建立集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制宣传、安置帮教、信访功能等基层司法行政各项功能为一体的基层司法行政综合服务窗口,该窗口的力量来源五支队伍: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和法律志愿者。三是社区普法教育的形式应多样化,可以设立法制宣传专栏、印发宣传材料,举办社区法制挂图展览、社区现场法律咨询、社区法制文艺汇演、法制演讲、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活动等。四是完善社区法律服务的管理和规范,建立起相应的服务流程和规章制度,落实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社区法律服务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它在服务人民群众、普法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同时也是我们司法行政机关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联系群众、履行职责的具体体现。我们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广大法律工作者、法律服务志愿者的努力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支持下,“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一定大有作为,前景会更加广阔。

通州区玉桥街道艺苑西里党总支

6.社区卫生服务之“社区卫生服务的品牌经营策略” 篇六

社区志愿服务策划

一、活动背景:

2013年4月1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河南大学作为第二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单位之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我院要求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党员采取实际行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了解群众实际生活状况、生活环境、生活问题。

二、活动目的: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共中央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精神,使学生党员在思想上端正态度,高度重视群众地位,坚决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在行动上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摸清群众实际状况,弘扬认真务实作风,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三、活动时间:

2014年3月29日

四、活动地点:

开封市铁塔办事处延寿寺社区

五、活动人员:

2011级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及党员积极分子。

六、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团支书及党员负责人务必在自身思想上高度重视,做好党员同志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组织有力、分工明确。要提前做好党员分工、分组工作,具体事情专人负责。

(三)策划完善、准备充分。完善策划方案,全面考虑实践活动可能需要的各种器具、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做好器具准备和应对措施。

七、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把本次策划具体内容与辅导员沟通,请辅导员给予指导意见;

2.把本次活动的背景、目的、意义对本专业党员、预备党员及党员积极分子宣传到位、通知到位;

3.准备好与社区管理人员、社区居民交流的具体问题;

4.提前与社区管理人员联系、协商,确定好具体时间与具体事项;

5.准备好打扫卫生用的小铲子、手套、“小红帽”和垃圾袋等物品

(二)活动内容:

1.2014年3月28日上午到开封市铁塔办事处延寿寺社区,与社区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了解社区群众实际情况、社区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以往解决措施并做好记录;

2.在社区人员带领下进入小区,深入群众家庭,了解群众实际身体状况、医疗现状、生活状况、收入状况、生活环境以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做好记录;

3.清理社区、街道卫生。明确分工,将需要清理的地区分成几块较小的区域,然后安排相关同学各自负责一区域。

八、注意事项:

(一)注意交通安全;

(二)注意与社区人员交流方式和语言文明。

九、结束后:

(一)通过总结实践活动,每名参与人员根据自身发现写一份包括延寿寺社区概况、存在问题,原因分析、解决建议及心得体会等内容的报告;

(二)团支书组织有关人员把发现的具体问题及提出的对策建议写成内容真实、具体、详细的报告,向院领导及有关部门反应。

二〇一一级经济班

7.大学生社会实践之社区服务探索 篇七

随着市场体制的推行, 在极大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 也引起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大学生进社区实践服务活动能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调动各种社会资源, 参加到现代社区的建设和社会公益服务中去, 从而调节社会矛盾, 促进社会进步。

1.1 创新高校德育工作内容的要求

事实证明,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公共服务的有效结合能够更加符合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要求, 将富有年轻活力和创新思想的大学生投身到社区服务中去, 能够将相对封闭的校园教育同开放的“社会大学”进行连接, 使得大学生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走向丰富多样的社会教育中。同时现代社区的发展理念也能够使高校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更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2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列宁说过:“学习、教育和训练如果只限于学校以内, 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 那我们是不会信任的。” (1) 当代青年要不断开拓视野, 勇于进取创新, 始终艰苦奋斗。但当前, 大学生大多是由学校到学校, 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不足, 而社区是社会实践的熔炉, 大学生通过开展社区服务, 可以帮助他们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子, 了解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和人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在积累经验的同时发现自身不足, 从而有针对性的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2 大学生进社区实践的主要问题

我国大学生社区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 由于起步较晚, 作为一个尚待拓展的领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着大学生进社区实践的更好发展。

2.1 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大学生对进社区实践内涵的认知存有一定的偏差。许多大学生对社区实践服务活动的理解存在误区, 认为社区服务工作庸俗简单, 眼高手低。在开始参加社区服务时以自我为中心, 忽视了社区居民的需要和社区工作的要求。许多社区也因此对大学生的社区服务活动处于应付的状态, 大学生社区实践服务要想在更深入的开展, 必须提高学生本身的能力和素质, 从而打破大学生社区服务发展的内在瓶颈。

2.2 高校的问题

在高校内部, 社区实践服务活动各项运行机制不健全, 社区实践项目本身没有深入的同时, 也缺乏同学、学校和社会的认可。此外高校组织大学生进行社区服务实践项目时, 大多为采取零散的临时活动方式, 无法形成长期固定的常态化模式, 在活动宣传上仍然采取纵向的传达模式, 使得对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实践活动的价值引导效果不佳, 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

2.3 社会的问题

在我国, 大学生进社区实践服务项目主要由高校的共青团组织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视角进行开展实施的, 相对而言, 社区服务实践活动牵涉面广, 影响范围较大, 更加需要地方政府, 特别是街道和社区管理单的大力支持。然而, 人们往往低估大学生进社区实践的社会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将大学生当做廉价甚至是免费的劳动力。此外活动经费不足也是大学生社区实践发展中的难题, 高校开展的社区服务多是由学校提供经费支持, 很少能得到社会资源的帮助, 从而制约了大学生社区实践的发展。

3 新形势下大学生进社区实践的发展思路

大学生进社区实践是在我国社会发展转型和体制创新变革所产生的新事物, 它顺应了我国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因此, 要加强对大学生进社区实践更好发展的对策研究, 积极探索其更好发展的有效途径, 切实发挥其蕴藏的巨大能量。

3.1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进社区实践的开展

(1) 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 在高校德育工作中,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理清工作思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核心问题发展, 要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总目标, 将社区实践服务作为德育工作的实现路径, 在实践中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进行社区活动,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追求自我完善, 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2) 要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 大学生进社区实践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把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社区实践相结合, 这就要求在设计实践服务项目时, 运用科学的规划方法, 综合利用各方资源, 合理配置各组成要素, 不断创新社区服务项目的活动理念、活动内容以及活动方法, 以保证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3.2 大学生的自我提升和发展

(1) 加强专业学习, 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 富有创造力且思想活跃, 这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而如今, 现代社区服务工作的专业化趋势日益明显, 服务项目范围日趋广泛, 实践工作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的上升, 这就使得社区服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要满足社区服务需要必须获得更加广泛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正因为如此, 大学生要在专业学习中明确方向, 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特点等实际情况, 不断加强专业背景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以积极进取、不断向上的精神状态完成社区实践服务工作。

(2) 不断锤炼, 升华个人理想信念。人在社会中不断学习、实践, 积累经验, 经过反思、总结, 升华为人的思想。青年学生在大学阶段正是处在个人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期, 因此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并以此作为鼓励自己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对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学生要在社区服务实践中不断总结, 剖析自我, 从而更加明确社区服务的重要意义, 提升社会责任感, 在实践中不断升华个人理想信念。

3.3 完善高校大学生社区实践机制

(1) 构建高效的管理模式和制度规范。当前国内很多大学都已经将大学生社区实践服务工作纳入到高校德育工作体系内, 在对外合作模式上, 如上海地区部分高校共青团组织率先引入国外社区科学商店的工作理念, 建立科普志愿者服务社, 并倚靠政府科普工作契机, 与社区共建科普志愿者门店服务机制。然而从高校内部管理建设上, 首先应建立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 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团委等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高校团委和各院系学生工作具体落实部门相互协调合作的工作模式。第二, 要加强高校间交流与合作, 大学生社区实践组织要相互交流学习, 特别是服务方向和特色相近的高校学生组织要建立长期的沟通交流机制, 相互学习先进经验, 共同合作促进自身发展。

(2) 提高学生志愿者招募和激励机制科学化水平。目前, 要保证大学生社区实践服务机制的有效运作, 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学生骨干实践团队, 如何招募到富有团队合作意识, 专业素质过硬的高质量学生志愿者就成为打造高水平实践团队的重要环节。因此高校必须建立科学化的招募机制, 做好计划, 要根据要求和社区组织的特点明确需要的类型、具备的知识技能、人数比例和男女比例等。另外要保持社区实践项目的长期运转, 必须在校内营造良好的社区实践氛围, 调动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 高校可以将大学生社区实践服务活动认真总结大力宣传, 表彰优秀的实践团队和个人, 以此提高大学的价值认同, 此外要扩大高校社区实践典型的社会影响和号召力。使高校青年社区实践活动能够被更多的学生和社会大众了解和认可, 吸引更多的学生和社会公众的支持和参与。

摘要:本文阐述了以社区为实践基地的优势和意义,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新形势下大学生进社区实践更好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为今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社区服务,社区实践

参考文献

[1]徐永祥.社区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孙迎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M].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6.

[3]潘玉腾, 现代思想道德教育论[M.福建:海风出版社, 2003.

[4]任炜堂, 叶益珍.浅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10) .

[5]龙菲.当代中国的社区志愿服务[J].城市问题, 2002 (6)

[6]王丽.高校与社区互动的资源优势与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7]刘丰林.试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的拓展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8 (4) .

8.社区卫生服务之“社区卫生服务的品牌经营策略” 篇八

[关键词]互联网+;社区商业;大数据;服务设计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backgrou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lligence community, big data and service innovation, researching community business strategy and service desig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veloping the Internet+ new format and promoting the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of public’ comprehensively, making field research of community commercial format an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ty commerce and big data, O2O and intelligence community ,using the theory of service design, and analysising a number of cases about community commercial service design. Community commerce development must apply new technologies, embrace new changes, change business ideas and services, rely on the Internet+,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and build a new community commerce model to achieve a shared location and information, common participation more latitude service and design innov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user experience.

[Key words] Internet+;Community commerce;Big data; Service design

基金项目:2015年无锡市科协重点软科学研究课题(KX15-A-06)

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生着改变。尤其是无线互联技术与物联网的发展,使得社会创新与新兴业态发展成为新的经济热点。Uber、Airbnb、滴滴快的等新兴科技公司的崛起,对社会商业形态以及人们的价值观造成巨大冲击,人们对于使用权与所有权的看法正在发生变化。体验经济与共享经济成为时代的旋律,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曾说:“现在是共享经济时代,年轻人应该租房而不是买房。”而SOHO中国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创办了SOHO3Q,为更多的创业者提供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商业正借助“互联网+”成为“O2O—线上线下”的主战场,其中社区商业的服务设计也成了设计领域重要的关注点。

一、社区服务与社区商业服务

社区服务可分为社区公共服务以及社区商业服务。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1]。从该论述出发,可知发展社区功能,是政府主导的福利行为,主要通过政府投入以及居民参与。但社区商业服务在运作机制、提供主体和服务对象上都不同于社区福利服务和社区公益性服务。国外的社区商业更多是以购物中心形式存在。在中国,社区商业服务主要依托社区商业企业和个体商家,如餐饮类商家、家政清洁类商家、维修类商家、医疗康复类商家等,主要是指市场组织或个人为满足社区成员生活所需,在社区范围内提供的带有营利性质的商业化属地型服务,社区成员需付费才可享受这类服务[2]。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的商业服务并不仅仅局限于小区附近的商业机构,也应该包括我们经常使用的58到家、京东到家、美团外卖以及各种团购APP等网络服务,他们同样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了便利。这两类社区商业服务不能够割裂,只有相互打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线上线下(onlineto-offline)O2O”,才能更加人性化,才能够让生活更加便利。这种“O2O型商业服务”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尤其是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提供送餐、一站式购物、上门陪护等便利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图1)。

二、社区商业业态及服务模式

(一)我国社区商业业态发展及服务模式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以及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以万达为代表的商业综合体和以万科为代表的住宅地产迅速发展,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社区。这些现代化社区和传统居民社区已经有明显的区别,传统居民社区更加人性化,注重基本生活的服务,具有单一、小型、生活化等特点,比如大饼油条早餐店、水果摊、药店等;现代化社区更加注重商业,趋于大型化、高端化、品牌化、综合化,各种服务和商品一应俱全。万达试图通过组建飞凡网打造全球最大的O2O开放式电商平台,拥有飞凡APP,畅享万达广场上网宽带免费、店铺实时导航、停车自动缴费、餐厅远程排队以及移动支付五大贴心服务[3];万科的社区商业“邻里家”有银行、超市、药店、洗衣店等社区商业配套,2014年重庆万科首个邻里家社区万科城“邻里家”正式开街营业[4]。

9.社区卫生服务之“社区卫生服务的品牌经营策略” 篇九

1.创新服务机制,促进土地流转

一是以社区服务推动土地流转。社区成立了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选调组织协调能力强、有蔬菜经营技术的社区干部专门主抓土地流转工作,同时,严明职责,积极开展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先后以层层召开会议,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展开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政策氛围。社区通过干部带头,联组包户、走访群众、鼓励居民流转土地。并积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确保土地流转工作有序开展;二是以产业协会指导流转土地经营。在社区的指导下,成立了蔬菜专业协会,吸收协会成员100多余人,协会定期组织成员开展技术交流和帮贫扶困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居民纷纷志愿加入协会,协会成员数量不断壮大。协会的指导作用为流转土地规模经营提供了支持。三是以经济大户带动流转土地经营。社区对土地统一租赁,对社会公开广泛招标经营人才,涌现出了宋文华、郑安军等10多个经济大户,成功创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草霉、花卉、礼品西瓜基地。经济大户宋文华通过草莓与礼品西瓜轮作,亩平年收入达3万多元,在社区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社区积极发挥土地流转大户的典型示范作用,以大户带动促发展,吸引居民自觉开展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

2.创新服务措施,促进土地流转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投入。首先是搞好硬件设施。该社区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先后向市县上级部门积极争取资金400多万元,为蔬菜基地新修硬化公路3.5公里。修建完善了蔬菜基地灌溉、大棚等系列设施;其次,积极提供技术服务,社区聘请技术专家,在群众中免费培训指导,免费为居民提供良种育苗等措施,另外,积极联系信用部门,为居民提供资金支持,为有创业志向、有经营技术的大户解决资金困难。二是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社区鼓励居民依托城区优势,向物流配送、家政服务、餐饮服务转移,积极开拓创新服务行业,社区共转移劳动力700多人,每年劳务经济收入达1500多万元。社区通过转移劳动力,增加土地流转面积达500多亩。三是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社区认真开展工商业者养老保险和贫困人口的低保、医保工作,确保劳动力转移群体安心创业。对社区60岁以上且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认真为他们算好账,搞好土地流转,并积极采取社会保障措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放心流转土地。

3.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土地流转

一是加强矛盾纠纷调处。社区设立土地流转矛盾调处台帐,对土地流转中存在的纠纷,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社区为土地流转共处理纠纷10多起,社区流转土地形成了和谐经营、平安经营的良好局面。二是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平台。社区积极探索土地流转长效机制,并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设立土地流转信息卡,认真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土地评估、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搞好流转资料备案,为土地流转提供平台。三是规范土地流转程序。社区建立了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土地流转户100%签订了流转合同,明确流转的形式、数量、年限、条件及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等。促使社区土地流转工作向正常化、规范化方向稳步发展。

10.社区卫生服务之“社区卫生服务的品牌经营策略” 篇十

为社区服务的过程及体会第一篇

《社区服务心得体会》

这次社区服务活动,使我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也学到了一些处理问题的技巧,与人沟通的技巧,受益匪浅。

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

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

面都有所欠缺。这次的活动让我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

社区服务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中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社区服务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中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中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服务,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为社区服务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这类实践活动,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是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这也是这个活动开展的初衷;二是增加学生与外界的交流,使得学生不再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在实践中发现真理的所在;三是让学生们学会感受社会,体验社会,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让我们自觉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感受更广阔的人生。

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是古代读书人的美好意愿,它已经不符合现代高中生的追求,如今的高中生身在校园,心儿却更加开阔,他们希望自

己尽可能早地接触社会,更早地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时下,此类活动正逐渐壮大,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显然,这种活动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社会潮流,学生更趋向于全方面发展。

敏曾说过:“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刚开始劳动是有点累,但很高兴,有种成就感。就像一群人坐在一起吃着你做的菜,心里会很幸福高兴。

了成绩,也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我感触深的是万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自己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成功,做事要认真踏实。假如我不去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就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学习也一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自己体验了才会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报。只有认真做了,才能有所得。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不管结果如何,那个过程自己肯定是受益的。

这次社区服务劳动,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想应该是我们在劳动中明白了

许多平时不懂的道理。慢慢的长大了,改变自己。劳动中,我知道了许多自己的不足之处。平时,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把我们当宝一样的伺候,这次我们算是亲身实践了,而且我们都努力的去做了。在曲折中前进,在挫折中成长,相信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我们每一天都是有收获的,我们总是在进步

为社区服务的过程及体会第二篇

《社区服务心得》

上一篇: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办法下一篇:课堂教学改革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