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员工作

2024-07-22

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员工作(精选11篇)

1.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员工作 篇一

谈谈如何做好企业的统计工作

由于统计的职能侧重于通过数据资料,来反映和描述企业的经营活动,不是直接掌控企业管理某个过程的实际业务,因而在企业管理处于粗放管理状态,企业内部呈现一言堂和长官意志时,统计工作往往不被重视,甚至把统计看成是为了完成国家统计报表上报任务才设置的职能,是可有可无的,成了企业的负担。但是,如果我们的企业家们是真心实意地要抓管理,降低消耗,节省费用,减少成本开支,提高产品产量和产品质量,那么就一时一天也离不开统计数据资料,就必须运用统计分析、统计预测方法,就必须运用统计数据的记录、分析和描述手段来监控、描述经济活动的过程。可以说,在对经济活动和经济指标的分析方面,统计是最方便、最有力、最有效的方法和最基本的手段。

应该看到:我们许多公司、企业,由于企业领导不善于运用统计方法来对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细致、科学的分析,造成公司(企业)经济活动的原始记录不全面、不准确,许多重要的经济、质量、成本、生产等各方面都缺乏准确的记录,导致企业各种经济数据失真、造假,在管理上只能看到结果,不能分析其原因,不能描述过程的状态。不能通过数量分析来揭示问题(或称矛盾)的内部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趋势。成为导致许多企业没有劳动定额和消耗标准,管理混乱,费用失控,经济效益低下的关键所在,导致在管理措施上只治标、不治本,在经营上感情用事,盲目决策、瞎指挥。使公司(或企业)的管理水平长期低下、粗放;抓管理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可以说切实加强公司企业的统计工作,发挥统计分析的作用,已经成为解决上述诸多矛盾的一个突破口,成为改进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完善经济核算、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利润水平,实现管理全面升级的一项基础性的基本建设。因此,我要大声呼吁:要大力、切实加强企业的统计工作。

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统计资料是企业制定经营计划,进行科学的经营决策的基本依据,统计核算是加强产品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完善企业经济核算的重要手段。统计数据,是企业制订劳动定额、产品消耗定额和经营计划的基本依据和基础,统一管理统计数据资料,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统计信息传递系统,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监督考核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根据《中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工作,对如何进一步做好统计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全面加强统计工作,配齐统计人员。公司应在综合部门设立一名专职综合计划统计人员,负责组织全公司综合计划统计工作,侧重做好员工出勤、劳动

工资、绩效考核、安全生产和经营计划完成情况的统计工作。负责组织指导各车间、各部门的业务统计,统一管理各种统计报表资料,开展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工作。各部门和生产车间原则上应配备兼职统计人员,兼职统计必须以统计工作为主兼做其他业务,全面完成部门和车间的统计工作。其中:由于经营部门承担着从供方——企业——到顾客价值链(或称供应链)的管理业务,因此,必须配备一名有专业能力和水平的专职或兼职计划统计人员。

2、由综合统计统一管理、发布各种统计数据。今后一律由公司综合统计承担对外(对政府、对新闻单位、对企业)提供统计报表资料的任务,不准数出多门。其他部门非经综合计划统计同意,不准对外提供统计数据资料。今后公司对部门工作进行考核、检查、评比和总结,原则上一律以综合计划统计提供的数据为准。当业务统计与综合统计发生矛盾时,应查清事实,协调解决。对不能协调解决的,必须维护综合统计的权威。

3、提高统计工作的时效性和权威性。公司综合统计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要求,独立的向各部门、各车间进行统计调查,查阅各种文件、各种原始凭证,业务凭证和有关的票据,收集各种统计信息资料。各部门、各车间应积极予以协助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刁难、推委、搪塞和拒绝。为使公司综合统计人员全面了解生产经营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综合计划统计人员有权列席参加生产经营方面的有关会议,包括生产经营调度会议,经济核算会议,经济活动分析、质量分析会议,生产经营计划会议等。

4、综合统计人员,应根据企业管理的实际和领导的要求,在公司内设计一套综合反映企业采购、生产、质量、消耗、营销、仓储和效益情况的内部报表,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全面的向总经理提供统计报表资料,完成各种统计调查、统计分析任务。指导各车间、各部门的统计业务工作,培训指导各车间、各部门的统计人员。定期公布企业生产经营、质量目标和绩效考核的数据,开展统计分析核算,运用统计监督,为公司领导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5、建立强有力的统计信息网络。为在不增加非生产人员的前提下,做好企业的各项统计工作,建议由车间班组长兼任生产统计;由产品质检人员兼任质量统计;由仓库库管员兼任仓库统计;现将各部门、各车间统计的主要职责确定如下:

1)车间统计:主要是生产、消耗统计;负责产品品种、产量、产值、质量、生产进度的统计和产品质量的核算;负责原材料、燃料、设备、动力消耗的统计

及单位生产成本、车间生产成本的核算;负责对工人出勤、劳动工时、生产定额、设备利用完成情况的统计。

2)业务部门统计:主要是采购和库存的统计,负责公司原材料、燃料、设备、零配件和外协配件等生产用或非生产用物资采购、供应、调拨、库存的统计、记录和核算。主要负责采购合同订货数量、价格、金额、合同执行情况、货款结算情况的统计与核算;负责公司产品销售量、销售额的统计与核算;负责营销广告发布数量、广告发布费用的统计;负责建立产品用户调查档案和客户档案;

3)质量部门统计:主要是产品质量的统计;负责公司产品质量、原料利用率、产品合格率、返修率的统计与核算;负责公司质量目标、质量指标及质量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和记录;负责原材料、产品及零部件质量检验检查情况的统计和记录,通过统计掌握产品质量问题的分布、原因,描述和监控产品在不同生产工序的状态。为加强和改进质量管理、制订纠正措施提供依据。

4)财务部门统计:主要负责成本和采购价格的统计;做好公司大宗原材料采购的价格统计、价格数据的收集和比价、询价工作,结合会计报表,进行产品生产成本、消耗费用、原料采购价格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统计与控制;负责公司企业资产、负债及营业外收支情况的统计。

总之,各车间、各部门应根据上述统计业务,建立有关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内部报表制度。

6、各级领导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与支持,确保统计人员有足够的时间从事统计工作,为统计人员提供必要的业务学习、培训机会与条件,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性,以确保统计工作的连续性。把各车间、各部门统计工作完成的怎样,作为考核车间、科室全年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的,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个人不得评为先进、模范。

2.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员工作 篇二

统计工作是一种对客观现象总体数量方面进行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的调查研究活动, 通过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从动态上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 可预测未来的趋势;从结构上, 再现企业的产业结构, 产品结构等等;在速度上反映生产产值产量的发展和增长情况;在效益与效率上体现以人、财物、时间诸方面的投入与生产的方方面面的产出成果。切实为企业查漏补缺, 制定战略, 改善生产经营管理, 探索节能降耗途径, 提高效益提供可靠依据。

2 企业统计人员应具备“五种”能力

2.1 业务能力

统计是一门科学, 体系完整, 内容博大精深, 并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 日益扩展。我们从事统计工作, 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统计理论, 而且要熟悉掌握一定的统计技巧, 这样才能成为统计行业的行家理手。

2.2 写作能力

统计部门的工作就是处理统计信息。如何把这些信息研究、开发、表达出来, 就需要有扎实的写作能力, 以确保高质量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2.3 分析能力

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以统计资料为依据, 运用各种统计研究方法, 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系统科学地分析和超前预测的能力。从而提高归纳出内在规律, 反映出潜在问题, 解释出问题实质, 增强分析的针对性, 切实提高数据的分析质量。

2.4 调研能力

就是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 了解掌握具体情况。实践才能出真知, 因此, 作为统计人, 就是要多深入基层, 调查研究, 掌握事物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 以供领导决策参考。

2.5 适应能力

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一大规律, 人类也如此。作为一名统计人, 就是要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 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 不断更新知识, 武装头脑, 游刃有余地运用新的统计手段。

3 企业统计人员应具有“五种”精神

(1) 学习精神。社会是不断发展的, 科学是不断进步的, 知识是不断更新的, 因此, 作为一名统计人, 一定要发扬学习精神, 遵循“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训, 变为“适应社会需要我读书为主动的我要读书建设社会”, 持之以恒, 孜孜不倦。

(2) 务实精神。务实就是实事求是。发扬务实精神, 就是想问题、做工作, 不好高骛远, 沉下心思,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步一个脚印, 扎实地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

(3) 奉献精神。奉献精神, 是一名国家工作人员应有的品质。奉献精神, 对于统计人来讲, 更有着特别的意义。统计工作服务的是宏观决策, 着眼于事务的总体, 无权有责, 清苦、贫寒, 没有奉献精神就无法干好统计工作。

(4) 团队精神。发扬团队精神, 就是要求我们在做好本职岗位工作的基础上, 齐心协力, 紧密协作,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确保本单位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5) 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经久不衰的源泉, 是统计部门前进的长远动力。作为统计人, 要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策应新的形势, 新的要求, 变“等待式”统计为“主动出击式”统计, 摈弃简单汇总上报为综合分析预测, 充分发挥统计调查职能, 综合运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统计调查方法, 力争把统计数据搞准、搞全、搞实。

4 企业统计人员要强化“五种”意识

(1) 服从意识。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是一条铁的纪律。除非上级决策有重大失误和隐患, 否则任何人、任何单位均不得违背、均不得打折扣。作为一名统计人, 就是要毫不犹豫地服从领导的安排, 不能拈轻怕重, 瞻前顾后, 再苦再累, 也要勇挑重担。

(2) 纪律意识。古话说得好,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纪律就是规矩, 用之于规范秩序、规范程序的制度。规范大范围、大行业、大环境的纪律, 国家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来制定。规范小单位、小范围的纪律用制度的形式体现。作为统计人, 不仅要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而且要遵守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

(3) 进取意识。社会是一个大熔炉, 夹杂着各种各样的思想、人生态度和处事标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作为统计人, 要在各种困难面前, 锐意进取, 勇往直前。

(4) 服务意识。统计部门是一个服务机构, 服务于公众利益、服务于长远发展。统计工作人员理所当然要强化服务意识, 为企业, 为基层服好务。

(5) 大局意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摒弃个人利益、短期利益, 用发展的眼光、遵循有利于全局的原则看待具体事务。当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全局利益发生矛盾时, 就要以集体利益和全局利益为重。

总之, 作为企业的统计工作者, 只要能与时俱进, 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并着重从上述4个方面强化学习, 提高自身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的素质和能力, 适应企业的发展变化需求, 就一定能够做好新形势下的企业统计工作。

参考文献

[1]编委会.经济统计工作核算方法实务操作全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2]高艳萍.浅谈如何提高职工队伍的技能素质[J].科学之友 (B版) , 2006 (04) .

3.企业如何做好劳动统计管理工作 篇三

【关键词】企业;劳动统计;管理;思考;措施

引言

企业能够根据劳动统计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使各项管理活动和管理机制得到正常运行。没有劳动管理过程,就没有科学的数据提供依据,各项管理工作很難有切入点和着力点。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需要做好劳动统计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劳动统计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

1.劳动统计的重要意义 劳动统计是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劳动经济进行调查、搜集、整体、分析、统计的过程,是企业劳动力开发和利用的基础性工作。劳动统计能够科学、合理反映企业的劳动力构成状况和使用状况以及之间的变化发展规律,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和劳动力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

2.劳动统计的主要内容

(1)企业劳动力规模、数量、结构、比例以及变化发展的统计,能够根据统计数据合理安排劳动力,合理调配人力,为制定和监督劳动力提供相应的依据。企业需要充分利用人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而企业内部人才构成情况和变动情况复杂,很难做到人才才能的充分发挥。劳动统计对员工的岗位职责、学历层次、年龄性别进行分开统计,能够掌握企业内部人员数量变化和流动变化,找出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人才的合理利用。(2)对劳动人数和劳动时间的利用率进行详细统计,从数量和时间的分析上反应企业劳动力利用率水平。企业劳动时间是企业劳动统计的重要部分,劳动时间的利用效率需要计算工时利用指标,编制劳动时间利用平衡表,分析劳动时间利用率是否合理。这种工作比较系统,而且对利用率分析难度较大,特别是施工生产中很难对每个班组的实际工时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所以在劳动时间统计的过中需要在工作中谨小慎微,从细节出发,进行多次统计,确定所需要的准确数据。(3)对劳动生产率进行历史纵向和行情横向统计。通过统计结果研究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变动的情况以及在整个市场竞争中的优劣势,为促进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提供依据。(4)对工资和劳保福利进行统计。反映和研究工资总额和劳保福利增长变动的趋势及幅度。

总之,企业劳动统计工作系统、复杂,需要从多个方面认真思考,还要结合企业实际人才情况进行优化,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加强企业劳动统计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劳动力基础。

二、加强企业劳动统计管理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劳动统计管理制度

劳动统计管理工作不是分散的、无组织性的,二是具有一定的制度和体系。企业需要设计劳动统计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经营环境和经验特点,以及市场经济外部条件制定一些列的管理制度和体系。我国企业中大部分劳动同理工作是由各个不同的部门负责,然后把统计结果汇总到主管领导手中,导致各部门统计的过程中信息闭塞,不能进行信息交互或者共享。企业可以确立专门的部门进行劳动统计工作管理,或者在其他结构中设立独立的统计岗位进行专门统计。明确劳动统计管理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和统计职责,能够及时对劳动力掌握的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保证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还需要和财务、技术、营销等部门进行充分的数据沟通,形成一个庞大的统计组织体系。

提出完整、系统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要全面、准确、系统反映企业劳动力发展情况,并且要进行统计、分析、预测;制定统计指标体系需要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满足市场竞争需要,明确指标内容和统计指标责任;建立多向运行机制。将各职能部门的专项劳动力信息进行综合横向统计分析,满足综合对比、综合研究的需要。综合统计信息通过劳动力统计部门提炼、简化后反映个企业领导,企业领导根据信息提供蒸汽的管理决策。

2.提高劳动统计质量

数据质量是整个劳动统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数据分析的前提。数据的准确性关系到领导阶层对整个企业的决策。首先,要确立数据统计质量评估监督系统,采用调查和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基层数据上报的进行仔细审查和核实,不得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使统计数据能够反映企业现状,为企业宏观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的数据依据。其次,需要对统计违法行为进行严格惩处,杜绝类似现象的发生。最后,建全统计资料的审核、查询、修订制度,确保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劳动统计报表可以实行三级责任制。一级制表人自身,二级统计负责人复审,三级统计领导终审,保证统计报表无错漏,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正,并附加相应的说明。

3.加强企业劳动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团队知识和职业道德修养水平。

劳动统计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专业性强,而且还涉及到很多部门,所以统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必须符合岗位需求,有高水平的统计能力。企业可以定期开展专业培训课,对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劳动统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根据国家规定,评定专业的技术职称。鼓励统计队伍根据新时代的信息化特点、计算机化特点探索新方法、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从实际出发,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还要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修养,遵纪守法,保守统计秘密,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统计管理水平

计算机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使信息技术的使用进入到各行各业。企业劳动统计管理工作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势,健全企业内同统计网络,加快信息处理、传递、反馈的速度,实现统计数据的高速度和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比如使用统计资料采用网络预报和纸质文本上报两者结合的报送机制,可以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保证上报的质量。

5.对统计结果进行考评和奖惩

劳动统计结果一定要保证准确性和及时性,需要企业建立相应的劳动统计工作考评制度和奖惩制度,从根源上保证统计人对统计结果的重视。考评可以按月进行考,主要内容有考察统计报表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规范化,分析统计资料数量和质量是否和统计结果相符合。

为了推动统计人员的积极性,规范其不合理行为,可以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劳动统计准确率、真实性较高和其他完成成为较好的可以给适当奖励,对劳动统计工作有一定贡献的人除了物质奖励外,还可以通报表扬。对统计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有违反《统计法》规定的或者其他违规操作现象,要根据惩罚制度来惩罚。

三、结论

劳动统计工作涉及的面广,要想做好统计管理工作,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科学的劳动工资统计工作,能够实时、准确、系统反映各项劳动统计任务,为企业决策提供真实数据依据。企业还需要加强统计人才的职业技能,举行各种培训班,培养其专业技能和个人修养,实现劳动统计工作的高效率、真实化。同时,还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促进统计工作高技术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瑞英.试论企业如何做好劳动统计管理工作.《科技与企业》,2012年20期

4.浅谈如何做好统计执法检查工作 篇四

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统计工作,保障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贯彻实施,维护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执法检查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统计执法检查是依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统计活动中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对统计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等各种活动的总称。如何能提高执法检查的力度,从源头上解决数据质量问题呢?根据《统计执法检查规定》和近两年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经验,对如何做好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做一简单探讨。

一、充分做好执法检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1、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统计执法工作,严格加强督促和管理。成立由主管领导任组长、专业人员任成员的检查领导小组。一般案件调查人员不能少于两人,就是说一个人不能进行统计检查,这样的统计检查违法,结果是无效的。

2、执法人要先制定统计执法检查计划。周密的执法检查计划,有利于对整体工作的全面指导,检查计划要包括检查的依据、时间、对象、事项和组织形式等。

3、提前通知被检查对象,在统计执法检查前,我们要提前下发通知,告知被检查对象统计执法检查机关的名称,检查的依据、范围、方式和时间,对被检查单位的具体要求等。对有统计违法嫌疑的单位实施检查时,可于检查机关认为适当的时间下达。对乡镇、街道所属单位检查时,乡镇、街道部门也要陪同检查。

4、统计检查证件是不可缺少的,要携带《统计执法检查证》和《行政执法证》两证缺一不可,还有统计法律文书、计算工具、基层报表和有关统计法律法规、制度等。

二、严格遵循统计执法检查流程、认真做好每一环节工作

1、首先需要出示《统计执法检查证》和《统计执法检查通知书》,不出示的属于程序违法。

2、认真做好详实的调查笔录。调查笔录是检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做出行政处罚、进行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重要间接证据。笔录可以采取问答式的记录,在最后必须有被调查人签名,有修改内容的地方要盖章。统计执法检查中现场询问笔录制作的主要方法,一是就有关统计业务和统计报表而展开的询问。二是根据取证的会计资料并结合统计指标口径展开的询问。三是就某些特殊情况而展开的询问,例如统计报表和会计资料名称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使证据资料之间不能相互印证,从而使证据失去其法律属性,可在现场询问笔录中提出不相符合的具体原因,以求得到验证。

3、耐心细致做好统计检查的取证工作。必须把报表、台账、原始凭证、推算、核算的草稿收集齐全,这是印证存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行为的直接证据,证明其统计违法行为的存在。一是复印件必须有相对人盖章。二是采用摘录的方式时,要相对人盖章认可,注明出处。三是取证如果是物证的,做到人证、物证齐全。

4、检查活动结束后法律文书要书写严密。一是统计检查查询书要写清答复或接受检查的单位、地点、联系人、联系电话等。二是统计检查意见书要对当事人认识存在问题予以指正,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限期予以整改。三是及时下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告知当事人的行为已经触犯统计法律法规的什么条款,依据统计法律法规的什么条文规定,拟作出什么行政处罚,同时告知当事人有陈述权和申辩权,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向拟作出行政处罚的统计部门反映情况,提供新的证据等,避免出现差错。要认真听取当事人对具体情况的陈述和申辩,根据实际情况,可能减轻或免除处罚。需要听证的,要按规定向当事人发出听证告知书,当事人在收到听证告知书后三天内决定是否听证。

5、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其处罚要得当。一旦行政处罚决定书做出,它的结果(罚款数额)就不可改变。处罚决定的做出,要经过告知,陈述、申辩、听证过程,最后经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签发。写明根据统计法律法规什么条款做出什么行政处罚并告知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即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60日内可以向做出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的同级政府或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在3个月内直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但不管是否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一般不影响行政处罚的执行,若拒不执行行政处罚的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逾期不缴罚款的,每天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6、最后要有当事人收到法律文书的重要证据,要求当事人在送达证上签字盖章。证明是否收到法律文书的证据。

5.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员工作 篇五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统计法制建设是政府统计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持续深入地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是改善统计工作环境、维护统计工作秩序、构建和谐统计的重要措施。笔者认为,在新时期做好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做到“三个重点、三个创新”:

重点人群 一要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二是要加强乡、镇主管领导及统计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基层统计人员直接面对统计调查对象,是实施调查任务的执行者,其行为对统计调查的结果有着重要影响。为确保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要大力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依法开展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能力。三要加强统计调查对象的法人、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促进企业合法诚信经营,促进企业依法统计,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资料。

重点区域 统计法制宣传教育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因此如何将有限的宣传资源用在“刀刃上”,实现宣传效益的最大化便显得尤其重要。由于统计工作的主要对象主要是企事业单位,因此应将宣传的重心放在工业企业的集中地和商贸流通业的发达地。比如各类型的工业园区,发达的商业区,还有城内的主要商业街、商贸区等。此外,还要加强农村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农村是法制宣传教育薄弱区,也是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的空白区。农民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农村又是农民工的输出地,因此要将统计法制宣传与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劳动用工、计划生育等内容打包进行宣传,提高宣传教育的效果。

重点内容 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的作用要最大化,内容十分关键。宣传的内容要紧贴形势,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和统计系统的中心工作,不同时期要有不同的侧重。比如,2010年是人口普查年,统计普法宣传就要紧紧围绕人口普查,利用人口普查这个有效的平台,充分发挥普查的社会动员力量和载体,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既宣传了统计法律法规,又提高了普查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创新观念 观念创新是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的源泉。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法制宣传教育观念,把以人为本的精神贯彻和体现于法制宣传教育的各项工作中。在法

制宣传教育的内容上,应以满足群众对法律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二是要树立协调发展的观念。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是法治工作的一部分,做好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有重要作用。三是要树立“大部门”、“大资源”的观念。统计法律法规毕竟不是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因此在宣传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紧密结合其他部门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借以社会资源为补充,实现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的最佳效果。

创新机制 机制创新是统计法制教育工作创新的基础。首先要建立上下联动、左右呼应的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要成立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将乡、镇和部分企业的主管领导一并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做到上有号召、下有行动,上有支持,下有作为。为做到优势互补,还要强化部门间联动,构筑和完善各法制宣传成员单位间的联络制度,确保运转顺畅,各方积极响应。其次是形成培育专业统计法制队伍的人才机制。以统计局干部为骨干,各乡镇统计干部为枝叶,鼓励法律相关专业的人才从事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挑选责任心强、积极上进的年轻干部充实到统计执法队伍中来。通过学习培训、执法实践,全面提高队伍的法制宣传教育水平、执法办案能力。第三是引入考核评估机制,逐步在绩效管理上寻求突破。

6.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员工作 篇六

个与之相适应的服务业统计系统,来监测、统计、反映、分析其运行状况,为服务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和政府制定的相关决策奠定基础。

一、服务业统计工作的现状

服务业统计涉及多行业。服务业涵盖了除一产、二产外各种经济类型的行政、企事业单位和个体户。形式多样,既有传统的服务行业,又有新兴的服务部门;既有赢利性企业,又有非赢利性单位。服务业统计归纳起来涉及了15个门类、48个大类、184个中类、346个小类,而且服务业还在不断的创新,新兴行业也在不断的出现。

服务业统计存在多渠道。现有的服务业统计主要由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来承担,对服务业中的相关数据主要是满足于各自的管理和业务需要,缺乏统一的能全面反映服务业整体运行情况并涵盖各方需求的统计数据。

服务业统计指标不统一。由于服务业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且存在多渠道统计,且各自对统计数据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就会存在相同的指标,有不同的统计口径和范围,出现了价值量指标少,实物量指标多,综合指标多,详细分类指标少的现象。

服务业统计范围不全面。部门统计往往只对系统内的有隶属关系的企业进行统计,没有隶属关系的系统外企业,以及一些非正规的服务业活动情况,都存在难统、不统和漏统现象,难以全面反映服务业的整体状况。

二、服务业统计面临的问题

统计基础相对薄弱。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给服务业统计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一个与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统计制度的建立,需要各系统、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和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完善。由于服务业统计需要各部门制定符合全社会口径统计要求的,又能覆盖本系统的统计指标,要形成一个横竖到边的统计网络体系还需要一个过程。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部门统计是系统统计,涉及到系统内外的诸多单位,就需要有大量的人员具体从事服务业的统计,但许多部门存在无专门的统计人员,统计人员不固定,人员多数缺乏相关的服务业统计知识,对统计指标和口径含糊不清,对统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不熟悉的情况,就造成了一些误报,错报、迟报和数据质量不高现象。

统计资料难以收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各种经济成分将日益多元化,服务业的创新和新兴行业的出现,特别是个体、私营服务业的不断壮大,服务业统计的面和量也将随之扩大,统计单位的情况将更加复杂。过去的数据来源多数是依靠部门统计的零散资料进行汇总,这些资料对于某系统内或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实体反映较准确,而对系统外或规模较小的反映则明显不足。对发展迅猛的新兴服务业和庞大的个体服务业缺乏第一手资料,而且对其资料的收集也异常的困难。

数据质量难以保证。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而数据的质量又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统计制度的科学性、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等等。在目前的多元化经济和多元化思想的背景下,要有效整合各方的资源,加大数据质量的控制,仍需要不断的摸索。另外占比重很大的小企业、私营企业中,大多单位缺乏长期的明细财务资料,个体经营户有的也只是口袋帐或印象帐,难以真实反映情况。

调查对象不易配合。相当多的调查对象对服务业统计认识不够,对《统计法》的相关法规更是知之甚少;对数据的提供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心存疑虑;也有相当多的单位统计人员频繁变更,工作交接不清,使服务业报表无人做,无人会做,致使迟报、瞒报、漏报现象比较严重,甚至存在一些拒报等现象,妨碍了准确、及时地进行服务业统计。

执法环境有待营造。《统计法》已实施多年,但许多调查单位的领导和统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统计部门依法进行的相关统计不配合,推三阻四,甚至刁难;加之各地都在加大招商引资和软环境的治理,使统计执法显得身单力薄;即使对个别拒报单位的查处,由于调查时间的紧迫性,以及统计部门人力有限,依法进行查处的程序又过于复杂,可操作性不太强,也难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对依法统计和统计执法的大环境产生消极影响。

三、服务业统计改革的探索

建立健全服务业统计制度。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是搞好服务业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要在满足综合制度要求的前提下,力求体现指标的简约性、方法的灵活性和资料的时效性的部门统计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服务业统计制度,并充分利用现有的统计网络,合理分解服务业的统计任务,使网络点面相连,横竖到边,资源共享。

充实部门统计力量、强化相互协调。部门统计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门统计不仅负责统计本部门所隶属的单位,还包括全社会的同行业单位。就必须优化统计机构、充实统计力量,加大经费投入,强化业务的培训,建立一支业务强、素质高的统计骨干队伍,保证统计制度不折不扣的得到实施。目前不少省级部门已建立了相关的服务业统

计报表制度,统计部门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充分利用部门统计的成果,高效的开展全社会的服务业统计工作。

强化资源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和发挥好经济普查的信息资源,适时更新相应的数据库,在更新中使用,在使用中更新,为服务业统计提供准确的单位名录库。同时共享工商、税务部门中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存亡”和经营状况的资料,对本地区相关行业的情况作出科学的评估。

7.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员工作 篇七

一、统计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 抓好统计基础工作建设、制度工作建设

统计基础工作建设融于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之中。具体说:一是统计报表的制发、审批及管理。要求统计指标科学, 统计口径准确, 调查方法明了。二是统计标准的制定、规范及管理。要求制定的标准明确、规范、具体、易于操作。三是原始记录中统计台帐。要求统计调查对象对石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记录和整理, 做到数出有据。要求组织实施统计调查的部门和单位, 对搜集的基层统计报表资料进行统一规范的记录和整理, 做到有据可查、有据可依。四是统计登记和单位名录库建设。要求登记全、资料准、更新快、维护正常及时, 为开展抽样调查奠定基础。五是信息自动化建设 (包括计算机软硬件建设) , 要做到数据处理现代化、数据传递网络化、数据存贮无纸化。六是统计资料整理归档。要求资料整理及时、分类科学、归档完整、安全保密、便于查阅。

统计制度建设包括业务制度建设和机关管理制度建设。统计部门应从制度建设入手, 切实把统计基础工作抓紧抓好。在机关管理制度建设中、修订完善机关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努力实现对机关人、才、物、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 抓好原始数据采集, 建立健全统计台帐

为了实现统计的真实性, 切实保证统计“源头”数字的准确性。原始记录是统计信息的“源头”和最初记录, 它是反映企业生产活动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化工销售企业应从最基础的生产统计数据入手, 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数据的采集要以规范的程序, 对数据定时定点进行有效的采集。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认真核对、仔细检查, 并定期对原始记录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规范性、准确性等进行针对性的检查, 并穿插不定期的检查, 从而保证所收集数据的质量。数字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灵魂, 而真实、连续、可比性是统计工作的特点。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完成的产量、销量数据不具有可比性, 更谈不上用来分析产品线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销售规律、速度和用作制定未来规划的科学依据。因此, 整理历史资料、建立统计台帐是搞好统计工作的基础。

(三) 规范制作统计报表, 保持原始资料、台帐、统计报表相一致

采集到数据如装置产出量、产品入库量、成品未定级量、产品出库量、库存量等等, 须将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完整的归纳, 准确的计算以统计报表形式汇总处理, 以规范的日报、月报、年报的形式呈现。及时将报表上报给相关职能部门, 全面地将企业的生产情况以数据化呈现。统计报表的书写都以规范的形式进行填写, 且一目了然, 通过准确的计算, 按照相应的统计指标按标准执行。另外做好报表的同时还需记录好统计台帐, 其中统计台帐登记需及时, 台帐的设置还要兼具安全。统计报表的处理形式则以制定的规格呈现, 及时准确的以规定的形式上报, 数据统计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化工销售公司相关统计规章制度执行, 保证所出的数据的权威性。这样根据采集的原始资料加工整理, 编制报表逐上报使统计工作做到原始记录、台帐、统计报表相一致。

二、改进统计工作的建议及措施

(一) 强化统计基础工作, 严把统计质量关

1. 首先要确定统计指标解释含义、范围、口径, 统计表的设计、统计分类标准和各种编码应当统一, 以方便整理、汇总和分析。其次要实现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的标准化。

2. 由于会计、统计、核算三者在核算范围、核算原则和核算方法上的不同, 致使三种核算之间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 资料的互换性、共享性差。所以, 三者之间应统一核算时间、核算原则、核算方法, 相互联系, 才能做到数据一致, 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二) 建立完善的考核管理体系

企业要把统计工作纳入下一级的考评之中, 细化方案、科学考评、明确目标、强化责任, 统计主管部门应当抓好数据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 建立专门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机构, 建立健全统计质量管理体系, 对统计的全过程实行监控, 对统计做得好的单位要给予奖励, 对差的单位要处罚, 这样才能促进统计工作向前发展

(三) 加强依法管理, 强化统计人员道德素养

依照《统计法》和企业制定的统计管理办法, 对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人和事, 坚决依法查处, 对不执行企业制定的统计管理办法的人和事, 进行通报批评, 督促改正。强化各级领导及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制观念和执法、守法的自觉性, 通过学法、学制度提高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在企业统计工作中, 主观随意性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 发现虚报、瞒报、漏报, 任意篡改数据严肃查处。

(四) 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稳定统计队伍

多数企业的基层单位, 都不配置专门的统计人员, 大多数是兼职统计员, 且变动频繁, 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所占比重很小, 要对统计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 达到“快、精、准”的要求, 提高统计质量, 就必须加强对各类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 稳定统计队伍, 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首先, 可以引进聘用统计、信息方面的人才, 任用具有较高文化素质、责任心强、热爱统计工作的人上岗, 其次, 对原有的企业统计人员定时定期组织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 使统计人员及时掌握最新最先进的统计方法, 通过自我提升、自我完善, 在实践工作中进一步做到数字准确、资料丰富、信息灵通。

(五) 利用数据、合理分析, 发挥统计职能

开展统计分析, 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统计工作者应改变“事后诸葛”的统计分析方法, 树立统计超前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对市场形势的正确把握和对未来趋势的准确分析, 企业统计只描述过去, 不回答未来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企业统计部门应凭借先进的统计预测技术和科学的统计方法, 根据掌握的统计资料, 及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市场行情作出科学的分析与预测。统计人员在完成统计报表任务的同时, 也必须对数据进行分析, 推断现行状况的合理性, 发现经营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对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 及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六) 加快信息化建设, 深化信息集成技术的应用

加快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 实现生产调度系统、计量设备系统、生产统计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一体化集成, 使大量的统计报表能在系统中自动生成, 实现数据处理高速化, 数据传输网络化, 数据贮存资源化, 从而降低统计数据在人工处理、传输、贮存等方面出现的误差, 把统计人员从繁重的数据收集、整理中解脱出来, 使他们更有时间和精力查找统计数据的差异原因, 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 把统计工作的重点放在对数据的分析、反馈、检索上, 为经营决策层提供科学客观的统计信息。

摘要:近年来, 化工产品市场竞争加剧, 化工产品销售企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基层统计人员面临的任务日益艰巨, 本文阐述了基层统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同时就如何改进基层统计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基层统计准确建议

参考文献

[1]胡春华.加强我国大型国有石油企业统计工作的思考[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报, 2012 (1) .

[2]赖国蓉.浅谈如何搞好企业基层统计工作[J].云南冶金, 2003 (3) .

8.如何做好乡镇统计工作 篇八

乡镇统计工作是指搜集、整理、提供本乡镇行政区域内各单位的历史和现实统计资料,向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统计数据,定期公布本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统计工作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治国和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并逐渐发展完善的,在当前新历史背景和发展形势下,乡镇区域经济社会成分日益多元化,影响因素也日益复杂化,决策者对统计信息的要求日益严格,不仅体现在大数据时代对“量”的要求上,也体现在对“质”的重视程度上。

当前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事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首先,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建设的重心日益向城镇化转移,涉及到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报表日益增多,统计专业分类也越来越细,统计调查项目也日渐繁多,同时,周期性普查任务的不断开展,这使得使原本薄弱的基层统计力量雪上加霜,乡镇统计员往往应接不暇,不堪重负,工作量剧增与统计人员缺乏的矛盾成为制约乡镇统计工作开展的瓶颈。其次,上级决策部门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要求标准越来越高,这对乡镇统计工作和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进一步增加了统计工作的难度,加剧了上述矛盾。

2.预算经费显著不足

当前情况下,乡镇统计部门多是按照“实报实销”的原则解决统计经费问题,对于统计经费的拨付缺乏预算决算,导致统计经费严重不足,进而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提高。经济发达的乡镇,基本可以保证统计经费的正常报销,但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基本的统计开支都难以报账,特别是我们这些边远乡镇,大型普查基本上没有经费投入,甚至有些乡镇往往由统计人员自己垫付统计开支,大大影响了统计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业务培训相对欠缺

统计工作是一门技术性强、专业要求高的艺术,每一项程序都有相应的理论和技术支撑,统计工作者只有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长期的管理实践才能掌握这些理论和方法,从而保证统计工作质量,提升统计工作水平。乡镇统计部门受人力、经费等诸多因素制约,导致统计工作相关业务培训较少,人才知识结构老化,影响了统计工作质效。

4.制度建设和执行效果不佳

从现状看,现阶段乡镇统计工作部门普遍存在制度建设缺位等现象,甚至没有细化的职责分工,缺乏系统、科学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较为粗放。统计人员主动意识较差,对于重要的统计数据明显缺失却渎于补全完整,损害了统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导致统计信息缺漏,从而影响了决策。

如何做好乡镇统计工作

1.加强组织建设,打造精干高效的统计队伍

现阶段,乡镇统计工作“事多人少”的矛盾不易解决,只有靠强化组织建设,挖掘现有人才潜力,通过提高统计队伍素质,实现对“事多人少”矛盾的内部消化。着力加强对乡镇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目前来看,在乡镇履职的统计工作人员都是兼职或者存在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或者根本没有统计工作专业知识,因而对这一部分统计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迫在眉睫。乡镇统计部门必须借助多方力量,不断更新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 着力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统计人才队伍,熟练运用现代化统计方法和手段,努力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2.完善乡镇统计经费预算制度

针对现状,县级统计部门应积极依县委、政府和县级财政部门,完善对乡镇统计工作经费的专项预算。首先,完善预算基础工作,明确乡镇统计部门工作目标,使统计预算能够正确反映乡镇发展的实际,根据乡镇发展战略配置统计资源。其次,确定各项统计工作开支标准,并对该标准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第三,完善乡镇统计预算管理制度,使统计预算真正落实并发挥其应有效益,为乡镇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3.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实效

首先,完善乡镇统计工作责任制度,落实岗位职责分工,切实扭转统计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失职、渎职行为,强化统计数据资料的收集管理和及时报送力度。其次,完善竞争上岗制度,选拔专业人才,充实乡镇统计工作岗位,培养具有“创造型、复合型、协作型”多素质人才。第三,完善统计工作经费支付预算制度,保障统计工作经费供给,保证教育培训经费,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不断提升统计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质量。

4.强化依法统计,保障统计数据客观可靠

依法统计包含双重含义。首先,要求全社会依法配合统计部门工作,统计数据是对社会真实运行状态的反映,是决策者据以制定决策的依据,统计工作对于国计民生意义深远,各单位部门均应予以配合。其次,统计部门,包括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依法统计,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客观,做到应统尽统,核实瞒报、虚报,查处迟报、拒报,敢于负责,排除干扰,最终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

(作者单位: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澌波乡人民政府)

9.如何做好企业安全培训工作 篇九

摘 要:人是安全工作的最大受益者,同时也是安全事故的受害者,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从职工培训抓起。那么,怎样才能做好企业安全培训工作呢?

关键词:企业;安全培训;方法

安全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而企业的发展要靠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因而保证每一个人的安全,就能保证企业的安全。人的安全要靠人的素质、技能来保证,这就需要我们对各级员工进行全面有效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正视人的价值,尊重人、信任人,根据员工的需要开展培训;同样本着企业对员工负责的态度,做好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水平,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为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打下根基,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岗位安全的基础性培训

基础性的培训是对员工培训的第一步。近两年,各个岗位都有大量的人员需求,显现出“青黄不接”的趋势。一时间要找到这么多的熟练工种,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因此,大量的非熟练型员工占了很大比例,同时就存在着员工队伍的业务技能参差不齐,安全隐患层见叠出等问题。学规章才能知规章、守规章。为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就必须从人身安全及机械操作基础理论上,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再到实践的岗位中得到煅炼和提高。这就是基础性的培训在生产发挥出的重要作用。

二、领导重视是安全培训工作前提

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把企业安全培训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宗旨。企业领导督促各级管理者和引导员工参与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素养为企业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企业领导责令有关部门和单位把企业安全知识的培训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进行管理。作为企业负责人要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要牢固树立“安全是政治、安全是大局、安全是责任”的指导思想,要更新安全培训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和在日常生产中学习的观念。对提拔任用领导干部也要对是否不断进行新安全知识、新安全技术、新安全方法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考量标准。

三、安全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

安全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是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和效果的必要条件。只有做好了安全培训的针对性才可提高企业安全培训的实际效果。更新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培训要紧贴员工岗位实际。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学什么,懂什么”的原则。对具体操作的员工突出岗位安全操作内容的培训,同时要加强安全方面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对管理人员则要突出以安全意识、安全管理知识等内容的培训。要将理论知识真正与现场操作相结合,让员工在实际操作中提升安全技能,彻底扭转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的现象。要从事故应急实战演练中学习安全技能,增强安全意识,要将事故应急演练作为安全培训的重要课堂,让员工从事故应急演练中提升逃生避险的能力。要从分析事故案例中吸取教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要结合受教育者的需要,因人施教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和技能。

四、安全培训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方式

发挥各类宣传媒体的作用,引导员工掌握安全知识。利用电视讲座、报告会、培训班、学习班和竞赛活动等各类手段,对员工进行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和安全技能的普及教育和再教育。除了传统的、强制性的教育外,要更多地利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经常性

安全教育,使职工在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真正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发生事故或特殊情况时的应对措施和技巧。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强化员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意识,促使职工自主保安全,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再则通过国内外重大事故或本单位以往典型事故案例教育职工,条件允许时让事故责任者或受害者现身说法,使职工在心灵深处受到震憾,加深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五、安全培训工作以提高员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目的员工自主自觉积极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是安全培训工作的核心。要充分认识到自主自觉积极的安全学习氛围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更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因此,安全培训要从发挥员工主动性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自身,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进行。动员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安全培训建设,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抓安全、处处闻警钟、刻刻被提醒”的学习氛围。通过安全培训达到员工对安全知识、技能的渴求感,提高员工自主自觉的学习意识。让员工从深层次认识到安全知识、技能对保护自己、安全生产和企业的实现长治久安、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自主学习。

六、做好安全培训工作的调研、计划设计、实施和后评价工作

安全培训工作的调研、计划设计、实施和评价是在PDCA管理模式下建立的培训流程和程序,是提高培训效果的有效方式,被许多工业企业推崇和广泛应用。

(一)调研是企业安全培训工作的基础

通过调研了解培训对象所从事的职业,找出影响企业的危害因素和职业健康因素;还要通过调研了解培训对象的文化程度、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及其对本工种的掌握情况,从所收集的信息中,确定安全教育培训的需求,确定教育和培训的内容。

(二)精心制订安全培训课程计划设计

根据培训对象的岗位、工种、工作环境、可能发生的危险、造成的危害的不同来确定相应的培训内容,针对影响从业人员工作和生活质量的危害因素和健康因素、倾向性因素、强化因素和促成因素等方面确定优先项目,进行安全培训课程计划设计。

(三)企业员工安全培训工作的实施

要注重实效,形式要多样化,要结合实施进行监督评价,对计划及时修改,不仅要强化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而且要强化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整个安全培训要围绕企业生产这个中心,服务于生产。不仅使员工认识到安全培训是提高生产率、保护生产力的重要保障,而且是员工防患未然、主动避险的前提条件。

(四)企业员工安全培训后评价

每一次安全培训后,应进行安全培训效果的评估。通过培训对象的反馈和在生产过程中员工的行为表现等方式来评估安全培训效果。对不成功的地方及时改进,不断完善安全培训机制、内容、方式和方法,提高安全培训的效果。保证将有限的资金、时间、人力等资源合理的应用到安全培训中。

结 论

员工的培训工作在当今的企业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环节,安全培训更是重中之重。综上所述,坚持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各项制度,加强领导,加强培训、落实责任,真抓实干,就一定能遏制住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当我们企业内部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事事都考虑安全,以安全来衡量工作的良好风气时,安全才算深入人心,也才能真正地安全。

参考文献

10.如何做好农业机械化统计工作 篇十

如何提高全体农机工作者对农业机械化统计工作的认识,加大农机统计工作重要性宣传的力度,增强各级领导对农机统计工作的重视,笔者就当前农机统计工作存在的弊端和统计过程的误区,以及今后农机统计的有效途径和建议提出以下观点:

一、当前农机化统计工作存在的弊端和统计过程的误区

农机统计是通过对客观现象的观察,从而探索其中数量规律的变量,它着重用于对农业机械使用过程的研究;让使用者、管理者和研究者进一步了解农业机械在社会经济方面的现象;农机统计是让农业机械使用过程更系统地,更直接地反映农机使用、管理、科研规律,使农业机械能与国情发展进行更科学地联系。然而,就当前农机统计存在以下几方面弊端:

1.统计加估计使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降低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业机械由国家、集体经营转变为国家、集体、联户、独户经营后,农业机械的经营模式发生较大的变化,农机经营效益后者较前者好,农机经营管理也出现新的问题;农业机械从购买、使用、管理呈现出无规律、无计划、盲目地进入使用领域。农机经营户在经营,使用机具过程中缺乏管理经验,更谈不上对机械使用进行核算,目前的管理仅停留在机械一年中收入和付出的粗线条管理方式。因此:导致基层农机管理人员在实施农机统计过程中只能是:“理论形式上是抽样统计,事实上是估计统计”,因无第一手真实作业记录资料,统计农业机械化的作业量、作业面积、经营效益等数据出入大,降低了农机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2.统计人员对机具作用性能不熟习使统计类别精准度降低

人们对客观事物一般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认识,“质”是指机具的本身质量是否同出厂要求相符,使用过程中“质”的反映系数是否与技术鉴定相符。同时“质”还可以是使用中的服务优质,完成机具作业内容优质。“量”是指用数据表示客观规律的变化,农机统计就是以探索客观现象的数量规律,用数量描述农业机械的使用规律,从而反映农业机械“质”的规律,并进行理论研究。然而在农机行业队伍中,由于农机人员专业对口方面,人员配备方面,机构设置方面,爱岗敬业方面的问题,有大多数农机统计人员“三不懂”一是不懂机具作业技术,二是不懂机具性能技术,三是不懂机具作用量的抽查技术。由于“三不懂”造成农机统计的各项抽查比例发生大的误差,使农机统计的类别精准度降低。

3.农机统计工作阶段性行为,对实现农机动态管理的预测率降低

农业机械化统计工作有旬、月、季度、半年、年度等统计时间段,有人员、组织、机械拥有量,农机作业、管理、投入、经营效益、燃油消耗情况等统计内容;有机械耕地、播种、插秧、植保、收获等阶段统计方法。综合上述内容,在阶段统计中统计方法、统计范围、统计指标、计算方式都无法统一,所反映统计情况和问题也都不尽相同。在各地分析统计原因,总结统计经验、制定更合理的收集统计资料方面得不到一致。有县级农机主管部门用电话、列表向乡(镇)政府办公室收集统计数据,(因有些地方没有设乡级农机管理站),也有从乡(镇)农机管理站获取统计数据;由于农机统计资料来源不同,造成农机统计数据不一,其真实性也发生变化,阶段性统计没有起到对农机实行动态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所运用阶段性农机统计手法对农业机械进行调查,分析、收集资料和信息方面也降低了预测率。

4.农机统计工作中的误区

农机实行国家、集体、个体经营模式后,在开展农机统计实际调查中出现两大问题:一是农机经营户提供资料可信度的误区。就目前农机统计调查通常采用直接向农机经营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法统计。随机抽样虽然在抽样过程中不含任何主观因素,抽样误差也可以计算,但是农机经营户提供的统计相关资料,数据不准确,比如在抽查油耗等费用支出时农户总是把支出有意加大,在计算收入时却隐瞒不报,由此支出增大,收入减少;在农机统计资料可信度方面出现人为的误区。二是农机作业量(面积、重量)的习惯误区。在农村、特别是在山区农村,耕地面积大多数按作物收成重量折算面积,折算耕地面积标准一般为600、800、1000kg/亩;如:该块耕地评定为中等地,收稻谷1600kg,按800kg折算一亩,评定面积为二亩;另一块耕地评定为上等地,收稻谷2000kg,按1000kg折算一亩,评定面积为二亩。以此办法类推面积,出现了土地肥力高,收稻谷数量多,而耕地面积少;山垅田土地肥力差,收稻谷数量少,耕地面积大,所以出现优质耕地一亩面积仅八分地,山垅田一亩面积出现1、6亩的怪现象。重量计算式也不尽相同,计算水稻有毛谷和干谷之分,收割时有按袋计箅重量,这些现象给农机统计制造了人为的误区。

二、解决农机统计存在弊端的有效途径和建议

农业机械统计工作是对农机化生产,使用过程进行调查研究,以认识农机化本质和发展规律性。因此,农业机械统计工作更显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特点;据上述农机统计工作存在弊端和误区,笔者就长期从事农机统计工作的经验,结合怎样做好农机统计,提出以下解决农机统计存在弊端的有效途径和建议。

1.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应该与农业机械准入机制相联系

党中央、国务院为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从2006年开始对购买农业机械实行补贴,补贴标准从按销售总价格10%~75%不等,补贴力度一年胜过一年,补贴机械种类一年多于一年,可渭国家出其钱,农民受其惠。据了解有大部份省、市、县对一些较新式的机械实行省、市、县层层补贴;就插秧机从中央到地方补贴高达75%,有些乡、村也给予补贴,购买者仅支付10%~25%的购机款即可购到一台新机。再者还有烟草部门为发展烤烟生产,对烤烟种植相关的起垅机,机动喷雾器实行购机贴补,各级政府对阶段性或临时性的抗灾救灾机械,如抽水机,排灌机械等内容的专项机械进行补贴等等。针对各类涉农购机补贴,建议制定相关的准入机制;所谓准入机制就是按规定的格局,实行购机者按产品招标价格购入,而后到农机部门办理相关的使用手续,做到购机者有牌有证合法经营,农机部门履法、执法依法管理。农业机械的购入必须有准入计划,这个准入计划就是围绕土地耕作面积和机械可完成的能力,进行宏观地制定准入机制。例如:全国制定的18亿红线耕地范围,而18亿耕地中所配备的农业机械应该配置多少千瓦,各级政府要依照当地实际,制定一套严格的准入机制,农机盲目进入使用领域的弊端即消失。

2.稳定基层农机统计队伍是确保农机统计及时、准确的有效途径

农机统计内容丰富,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即联着千万户农机经营者的人、财、物的统计,又与其他统计内容息息相关,要完成该项复杂而又专业的工作,农机统计队伍的专业化尤为重要;因此、要使农机统计数据内容准确,上报及时;首先要做好基层农机统计队伍的人员稳定性,保证乡、村、组、户四级统计数据来源准确无误,各类农机统计所需的内容按要求,照标准收集,各个统计抽样调查户,村小组抽样调查点,村委会统计资料收集人,乡(镇)农机统计员不要任意改变;要培养农机自己的统计户、点。其次要依靠广大农机经营人员,农机统计的许多资料都掌握在农机户,操作手,村秘书那里,因此必须依靠他们,与他们共同研究,分析各项农机统计数据,去假存实。要组织乡,村农机统计人员进行必要的统计业务技术培训,教育统计人员明确农机统计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说明农机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一定要实事求是,坚持如实地上报各类统计数据。要搞好原始材料记录,乡农机统计人员要经常深入到农机经营户、点、编制一些筒单,易懂、便于填写的机械作业记录,技术档案等表格;帮助、指导、督促农机经营户,点及时认真填写。再次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重视农机统计工作,坚持把农机统计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工作中有人抓,有人干;开展业务有布暑,有经费。要牢固树立农机统计是指导农机工作的决策依据,是研究农机发展重要资料;是提高农机经营效益、预测赢亏的导航仪。要加大农机统计的配备设施投入,实现国家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配备相应的统计设备,建立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统计信息自动化糸统网络,使农机统计工作的业务本身上台阶、有高度。

3.提高农机统计质量,改进农机统计方法是落实国家《统计法》的重要举措

农机统计工作重在统计质量,如何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各类统计任务,急时提供准确可靠的统计资料,推陈适合农机统计工作的新办法,摸索更全面的统计工作新路子;一是农机统计人员要认真钻研业务,熟悉有关农机统计方面的专业技术和党对农机化的方针,政策,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科技水平,胜任农机统计工作。二是实是求是,真实客观地反映农机在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坚将原则,不弄虚作假,不能因某领导的主观指示就丧失统计原则,违背统计法要求。三是严格执行统计工作中的各类统计方法,如统一核算,统一制表,统一指标口径,统一填报时间等,只有认真贯彻国家统计法规定,运用全面统计和典型调查相结合,才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统计法。四是提高农机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各级党,政领导要把农机统计工作提到与加快“三农”建设步伐同重;并充分运用统计手段,更准确,全面、料学地制定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计划,更及时、稳妥、坚决地落实农机化发展计划。同时还要加强农机统计工作现代化建设。五是加强基层农机统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机统计人员的文化素质,稳定统计队伍,使农机统计人员能够把农机统计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11.如何做好工业统计工作 篇十一

1.1 设施配备不断加强。

随着社会对统计信息需求的不断提高, 以及工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一套表制度改革的实施, 对软、硬件设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应对这种情况, 孝义市统计局不断加强建设, 在软件设施方面充实专业队伍, 市局人员由30人增至42人, 镇级统计人员由原31名增至70名, 平均年龄30岁, 学历为大专以上, 硬件设施方面:局专业人员每人一机, 乡镇达到一镇一机。

1.2 基础工作牢固。

报表数据来源于基层, 孝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多, 涉及统计报表复杂, 一直坚持把抓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基础工作作为重要工作。一是采取了由镇统计站负责所属乡镇企业报表催报工作, 并把工作企业统计工作纳入《统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中, 保证了规模以上工作企业统计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二是要求企业建立统计台帐, 内容有工业企业重点指标统计数据。统计数据要求做到企业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网上报表三者数据统一。三是每年对镇统计人员和企业统计员进行工业统计基础知识培训并定期考核, 为搞好镇工业统计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3 网上直报取得成效。

网上直报是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化平台收集、处理、传输统计报表, 实现统计报表上报无纸质化的新型统计报表报送渠道。经过不断推广, 使网上直报率达到100%, 网上直报的推广, 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统计工作效率。

2 工作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对《统计法》认识不强, 对企业一套表工作重视不够。

孝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 主动及时报表的企业不及三成, 部分企业还需要反复催报, 几年来, 统计局依法查处了多起统计违法行为。

2.2 企业统计人员专业素质欠缺, 责任不明确。

企业统计人员多为会计兼职, 对统计业务不熟、不精, 电脑操作不熟练, 且基层统计人员变动频繁, 难以保证数据质量。

2.3 基层工业统计工作任务重。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孝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断壮大, 由2004年的24家发展到2012年的219家。同时, 各级领导、社会对工业经济信息的需求加大, 工业统计面临的任务不断增加, 从规模以上工业来看。月报、季报、年报涉及工业生产、销售、库存、效益、能源、劳资等二三十种不同的统计报表。而且, 数据处理集中在28号至次月10号之间, 期间既要搜集、审核报表、又要汇总、上报。由于力量薄弱, 有时出现企业上报数据难以准确核实的情况, 影响了定报质量。全面、准确的完成各项统计工作, 真实反映工业经济发展状况, 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3 做好工业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扎实推进统计“四大工程”建设, 顺利完成网上直报任务。

企业要重视一套表工作。要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资格、有制度、有记录、有电脑”的统计基础工作六有标准, 保证统计工作软、硬件齐全, 保证网上直报顺利进行。省级以下统计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信息手段, 建立企业电话联系表、建立企业QQ群, 在报表期间24小时登录, 必要时使用对话及远程指导, 及时解决企业上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2 多管齐下, 真实反映工业经济运行态势。

一是要加大报表审核力度。每月、每季基层数据上报后, 除了程序审核外, 还必须加强人工逻辑审核。特别是对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工业生产电力消费、利润、从业人员等重要指标的审核, 对增长速度变动幅度大的指标及与相关指标不匹配的企业进行调查、核实, 同时注重用供电部门用电量、税务部门税收数据等第三方数据进行验证、审核, 力求企业报表做到准确、及时、完整, 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二是建立定期调研制度, 提高工业经济形势分析和预警水平。建立重点工业企业经济形势座谈会和定期调研制度, 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运行走势, 积极调研, 定期选择部分重点企业, 了解生产经营情况, 及时掌握企业一套表运行情况和工业经济形势。三是加强与经贸、发改等部门的联系协调和沟通, 全力做好工业统计监测。

3.3 加强统计能力建设。

一是要加强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完整的原始记录、规范的统计台帐是提高规模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强化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把好入口关, 是提高规模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所在。二是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特别是对新上岗统计人员, 重点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 使他们尽快熟悉统计报表制度、指标的涵义及其计算方法和网上直报流程, 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三是加强《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宣传。通过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切实增强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的敬畏意识、责任意识、程序意识、服务意识和保密意识, 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的数字干预。

3.4 加强统计分析, 服务工业经济科学发展

统计部门要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反映发展、宣传发展、评价发展、促进发展”的职能, 利用自身掌握大量信息的优势, 围绕当前工作发展、节能降耗工作开展等情况及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 积极开展调查研究, 加强统计监测分析, 及时提供翔实可靠的统计资料和分析报告, 为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宏观调控、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上一篇:商务统计学笔试复习题下一篇:生命安全的作文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