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整体素质

2024-06-25

队伍整体素质(8篇)

1.队伍整体素质 篇一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要达到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可见,强化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教师是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建设一支具有优秀的师德、师表风范,具有模范的师爱形象、具备高超的师识本领和掌握精湛师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根本所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培养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者和适应市场经济新型人才的需要。

一、加强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塑造优秀的师表风范

新时期师表的建设,在于学校切合实际制定完善的政治学习、业务提高计划及标准,依照《教育法》、《教师法》的规定对教师的基本权利、职责和义务进行培养、检查和监督,让教师从思想上把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与社会公德融为一体,把学习、政治、正气与教书育人贯穿始终。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明确教育事业是教师用自己的劳动(职业)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严于律己,让文明的言行举止堪为学生的表率,从而对全社会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产生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二、加强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树立模范的师爱形象

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师爱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是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体现,是教师教学中出自崇高的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教育之爱。这种爱趋使教师无代价地对学生赋予亲近感、期望感和献身的热忱。为此,学校要实施师爱工程。对教师进行师爱形象塑造,要求教师要从热爱教育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做起,要淡泊名利、积极向上、自觉锤炼自己,以全局为重,不为学生家庭地位,状况来偏倚学生,也不以学生成绩和表现来薄厚待之,要针对每个学生具体情况,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地面向全体学生赋予具体的教育爱,在尊重保护教育学生的基础上,使学生健康地、生动活泼地茁壮成长。

三、加强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具备高超的师识本领教育事业辉煌的前景和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提高的曙光,是以教师高超的师识本领为寄托。师识包括教师自身的素质学识、教学质量意识,教学教改意识和适应教学发展的竞争意识。教师具备高超的师识本领,必须注重学历层次的提高,设计培训方案,及时稳妥地、有计划分批分期地选送教师进行在职或兼职深造、学历后的继续教育和自学研修。注重对“博学多才”的“经师”和对“道德高尚”的“人师”的培养,适当的安排各种观摩助教活动,鼓励教师加强自我文化建设和自我思想改造,端正认真严肃、实事求是、尊重真理、尊重知识的态度,监督检查教师是否对所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掌握,正确分析和处理教材的业务能力,达到教育教

学能力有明显提高,保证教学质量。培养教师养成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钻研教学的自觉性,并增加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文化修养,达到教师综合师识本领的提高,从思想上彻底除去陈规,开拓创新,积极实践,不断前进。

四、加强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掌握精湛的师艺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有过硬的知识基底和教学技能,才基本具备参与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教书育人工作的首要条件。为此,严格锤炼师艺技能是科教兴国的当务之急。新时期乃至跨世纪的教师要掌握精臻的师艺才华,第一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精良的业务素质。第二,要重视教学思路上的革命,具有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第三,要侧重教学效果上的提高,具有学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第四,要了解市场需求,把握科学前沿脉搏,培养创新人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奋力拼搏,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教育才能真正适应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真正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飞速发展。

2.队伍整体素质 篇二

1 目前科主任队伍整体素质上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知识匮乏,管理能力不强

我们大部分科主任未经过系统的医院管理理论学习和培训,缺乏现代医院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少同志包括年轻科主任仍在“干中学、学中干”,凭经验或行政命令管理,往往吃力不讨好、事倍功半、管理效果差。不少科主任甚至仅限于业务指导作用,对于科室整体发展、长远业务建设、行政管理等多方面工作发挥作用很少,还有的科主任,虽然干了很多年,但还不清楚作为一名科主任究竟应该抓哪些方面的工作,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科室建设。

1.2 思维方法陈旧,创新能力不强

长期以来,受传统习惯的束缚,医院科主任的工作缺乏活力,思维方法陈旧,思维方式缺少创新。这样不仅使科室建设停滞不前,而且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挫伤了不少有胆有识、敢于开拓进取的年轻人的积极性,使科室的工作、业务水平、效益难有突破。

1.3 竞争意识弱,责任心不强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竞争机制和有效的工作考评机制,导致工作缺乏主动性,抱着得过且过,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态,遇事怕得罪人,遇矛盾喜欢上交,导致科室管理松懈,制度落实不严格。还有个别的科主任不能正确履行科主任的职责,认为当了科主任,就进了“保险箱”,工作不思进取,严重影响了医院的质量建设。

2 提高科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的对策

2.1 科主任的素质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科主任?并不是高学历的研究生型人才或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就一定适合做科主任。科主任的人选,首先要政治素质好,守纪律,能够率先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还能积极贯彻医院的管理决策。“恃才放狂”,有了本事就不把医院放在眼里的人不能作为科主任的人选。其次,要技术能力强,科主任要精通本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发展动态,成为本科室技术建设的标兵和技术权威。再次,要有可塑性,有一定的管理头脑,对医院管理感兴趣或有过医院管理的经验。

2.2 实行科室目标管理责任制,是考核科主任和锻炼科主任的有效办法

制定综合目标管理细则,把医院年度工作目标分解,使各项质量、效率、效益、安全等指标量化、具体化、可操作化,由医院按月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工作成绩、奖金、争先评优挂钩,以增强科主任的管理意识和经济意识。作为科主任要正确对待这项管理措施,把各项指标分解到每天的工作、每一个科室工作人员,努力完成各种指标。

2.3 强化培训,增强管理能力

采取定期或不定期,长期或短期,自学或脱产等多种形式,请进来,送出去,分层次对科主任进行培训。医院可同时邀请医院管理的专家举办学术讲座,解决年轻科主任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培训内容除医院管理、科室管理方面的知识外,还要注意学习一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各级关于医院发展的指示、要求,提高科主任事业心,责任感方面的认识;另外,还要抓好医疗卫生系统和医院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学习、培训,以增强科主任的纪律观念和制度观念,做好科室管理的“领路人”。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培训,提高科主任队伍的整体管理水平,做到学以致用,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4 强化品德修养,增强影响力

“自身正,不令而行;自身不正,虽令不行。”科主任要以自身的行为表率影响科室人员,就必须要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现代管理理论告诉我们,领导者的影响力由权利影响力和非权利影响力构成。权利影响力来自其职务,随职务大小而变化,而非权利影响力则是由其个人素质、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出色的工作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某些特殊条件所产生的,两者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中非权利影响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作为科主任要不断加强自己的非权利影响力,增强自己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在群众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

2.5 科主任要公平公正

科主任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工作人员,不能搞小团体,在奖励、表扬、处罚科室医务人员时要一视同仁,才能团结全科室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科室的医、教、研等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2.6 科主任要发挥科室人员的积极性

科主任既是学科带头人,又是管理干部,即使三头六臂也难使其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故要善于分工和授权,将部分行政管理工作由副主任和其他合适人选分担,以便集中精力抓好医、教、研和考虑科室建设的全局性问题。

3.队伍整体素质 篇三

【关键词】 典型 “六化” 模式

1. 典型培育定责化

物业管理三公司制定下发《典型选树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典型工作的目的意义、具体内容、典型分类、工作流程进行细化,绘制典型工作流程图,直观地反映各层级典型工作内容,让典型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公司机关部室、分公司、一线班组三级典型工作网络,畅通了典型发现、培育、宣传和推广工作渠道,为典型的产生、推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行为导向和机制保障。建立季度讲评制度,每季度对各单位典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排序讲评,调动各单位抓典型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至上而下的系统规范、持续指导和考核督促,保证了典型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

2. 典型总结日常化

物业管理三公司持续通过开展“关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活动,督促基层时时总结、层层总结,以故事的鲜活性提高先进的感召力,以事迹的持续总结促进典型的快速成长。2011年,基层单位整理小故事近400个,自发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先进人物故事80余人次。在此基础上,公司还建立起了“日讲、周评、月总结、季交流、年评比”的典型培养选树工作机制,对典型工作内容、评价标准、激励办法、工作流程等进行细化,使典型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公司充分利用各专项工作载体,采取干部蹲点“抓”典型、现场走动“访”典型、各种会议“讲”典型的方式,全方位地挖掘培养典型。为典型的产生、推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行为导向和政策环境。

3. 典型宣传升级化

物业管理三公司本着“发挥规模效应,贴近生活实际”的原则,充分利用企业报、市内外媒体,分层次、分类型宣传典型,做到重大典型升级宣传,重要典型扩大宣传,普通典型推广宣传,加大典型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典型的影响,提高典型的知名度。重大典型升级宣传。针对杨庆林等公司级以上重大典型,公司多次深入基层一线挖掘素材,反复整理他们的先进事迹,通过《中国石油报》、《大庆油田报》等外部媒体,进行深度报道,使他们始终是公司宣传的重点,媒体关注的热点,增强全社会对典型的塑造力,扩大典型的影响力,发挥了重大典型的骨干示范作用。重要典型扩大宣传。对于公司首席员工、明星班组长、生产骨干等重要典型,公司通过在《家园四季》企业报纸开辟“榜样·力量”、“家园·人物”、“责任·时刻”专栏,进行大篇幅的事迹宣传,增加广大员工对典型的认知度,增强企业对典型的塑造力。普通典型推广宣传。对于基层单位在“关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活动中总结推荐的先进人物,及时通过公司网页“企业诚信故事”专栏、《榜样·力量》故事集进行交流推广,形成一个典型百炼成钢,上百个典型茁壮成长的良好局面。

4. 典型选树多样化

物业管理三公司始终把典型工作作为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力抓手,围绕培养“班班有典型、岗岗有先進、系统有专家、管理有能手”典型梯队的工作目标,在各个层面、各个工种、各个年龄段选树不同的典型,既各具特色又形成系列,建立起典型梯队,扩大典型阵容。在日常工作中,物业管理三公司采取两个层级三个层次的方式,对典型进行管理。两个层级,是指在公司内部具有较大影响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由公司党委宣传部统一造册管理,作为重点宣传推广对象;其他在专业领域发挥作用较突出的典型,由各专业部室和基层单位进行管理。三个层次,是指由公司党委宣传部造册管理的各类典型,分为公司级以上重要典型,公司特色典型,公司普通典型三个层次。对于技术过硬、业绩突出的员工典型,公司通过理论和实操考试、组织考察和员工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命名表彰,先后评选出两届明星班组长22人,两届首席员工10人,百名生产骨干、星级环卫工人。

5. 典型推广扩大化

物业管理三公司把典型推广作为一种极具个性、极其有效的文化解释手段,将其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大格局中考虑,在企业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扩大典型推广的范围和幅度,有效增强了典型的社会影响力。2009年,公司以“激情2009·为油而歌”小区广场文化活动为平台,展示典型风采。在奔二小区活动现场,油田社区党员联系服务站作为典型单位,组织党员现场为居民展示书法才艺,促进了小区居民对该站的了解。这种创新的典型推广方式,在居民用户中引起强烈反响,增进了居民用户对公司文化的普遍认同,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美誉度得到明显提升。

6. 典型激励人本化

4.如何有效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篇四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其素质和能力,但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员工队伍庞大与素质偏低的矛盾日益突显,为促进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确保改革工作目标的如期实现,如何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成为当前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必要性

从目前农信社员工队伍的实际状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文化结构偏低。很难适应现代金融业务发展对科学化、知识化的新要求;二是危机意识淡薄。部分农信社员工自强自立愿望不高,自信心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三是政治思想素质不高。自我约束能力差。解决上述问题应该从培训和教育入手,通过有效的培训教育手段,使人力成本尽快转化为人力资源。

二、加强农信社员工培训的组织领导保证

(一)要有专门机构及相应的组织领导

从以往的情况看,农信社各级管理部门一般都不设专门的职工培训机构,职工培训工作一般都统在人事部门,而人事部门的工作重点放在了人事工作上。职工培训工作即使开

1展,也只是停留在应急的、片段的、表层的阶段上,缺乏规划性、长远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这与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是不符的。在深化农信社改革,构建新一轮农信社产权制度过程中,从省级联社到县级联社都应该设立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并有分管领导,郑重其事地开展此项工作。

(二)要有一支专兼职培训师队伍

建设一支农信社自己的专兼职培训师队伍,应从省级联社抓起。省联社可以从有关高校、各地联社中选择部分既懂业务、又有授课经验的优秀人员作为培训师,对辖内农信社管理机构领导及培训师、业务骨干进行培训;县级联社要从实际出发,就地取才,选择那些学历高、业务精、语言流畅、有组织能力,并有志于此项工作的优秀人才走出去,接受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含量、培训技能,扩大其信息量,逐步使其成为合格的培训师。有了这样一支培训师队伍,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一是便于农信社职工培训工作的开展;二是能较好地解决教与学相脱节的矛盾;三是减少外部培训师伸手要钱的压力;四是便于教学相长,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与学员可以分享自己的心得与想法,经验和成就,同时从学员中得到验证和促进;五是可以培养更多的人进入培训师队伍,使培训工作得以发扬。适当的时侯可以从系统外聘请学有专长的人士作兼职培训师,以弥补自身不足。

(三)领导要树立自身良好形象

身教重于言教。在对信用社员工培训中,有些领导本身就是培训师,而且,即使领导不直接参与培训活动,但就其充任的角色而言,每个领导都是教育人者,其言行举止,做人做事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是职工效仿的对象。当前,一些信用社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教育者(包括领导),作风不硬,做事不公,难以服众。事实证明,真理与高尚的人格结合,真理就会成倍的放大,真理与低贱的人格结合,真理本身就会大大的贬值。

三、农信社员工培训的具体途径和措施

(一)要有科学的培训规划

农信社员工培训要与业务发展相结合。要紧紧围绕业务发展实际,依据金融政策制定培训规划。培训规划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确立长期培训目标和近期培训目标,确定不同时期的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要求和组织措施,特别是对将要开办的新业务要作为培训重点列入规划。具体培训工作要按培训规划严格执行。

(二)培训要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相结合建议由县级联社为单位经常统一组织培训,培训结束后要进行正规考试,考试成绩合格者允许其上岗,考试不合格者,暂时停岗学习,停岗期间只发生活费,一定时间后允许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降格使用,两次补考仍不合格者,则

应淘汰,并把次项工作作为人员分流的主要依据;对于成绩突出的培训师及授训成效优异的员工应予以物质的特别是精神褒奖,优先提拔使用,使他们有强烈的归属感、荣誉感、成就感。

(三)增设培训福利

时下,企业界有个时髦的说法即“培训是最好的福利”,农信社员工都有权利享受这一福利。在此基础上,农信社应建立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机制,发挥培训福利的“激励性”作用,以调动员工参训积极性。农信社每年至少应组织一次特殊待遇的培训活动,选拔那些爱学习、业务精、爱岗敬业、勤于工作、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分子到外地参观学习,使他们有强烈的归属感、满足感和荣誉感。因为培训福利不仅仅是物质福利,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福利,以此带动更多的员工自觉学习,不断进步。

通过组织员工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培训教育,逐步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农村信用社打造一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

5.队伍整体素质 篇五

为了进一步加强法院干警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优秀干警队伍,推动法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牢固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建设学习型法院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职业意识,全面提升干警队伍素质,为法院更好地开展审判执行、社会管理创新、服务沿海开发大局、化解涉诉矛盾纠纷等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一、目标任务 “建设学习型法院,提升干警队伍素质”是法院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坚持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突出重点、丰富内容、灵活方法、注重实践、讲求实效,力争通过开展“建设学习型法院,提升干警队伍素质”活动,促使全院干警在思想作风、司法能力和工作绩效上有新的提升。1.思想作风有新提升。全院干警进一步坚守忠诚的政治本色,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实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使命,始终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进一步筑牢为民的宗旨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自觉把群众路线贯穿到执法办案的每一个环节,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进一步坚定公正的价值追求,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坚决克服违反法律程序滥用权力现象,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进一步严守廉洁的基本操守,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力戒人情案、关系案、权力案、金钱案,以清正廉明的形象取信于民。2.司法能力有新提升。全院干警要进一步提升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业务能力,熟练掌握法律知识,准确适用法律规定,艺术驾驭开庭审理,公平公正作出裁判,切实做到程序公正、实体公正;进一步提升依法服务大局的能力,杜绝狭隘的就案办案思想,充分发挥司法的制裁、引导和保障作用,努力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进一步提升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诉讼调解能力,依法及时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妥善做好涉诉信访接待,努力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进一步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努力完成调研任务,其中40周岁以下的干警每年至少要完成两篇调研文章、两篇宣传信息,凡报考研究生和晋升助理审判员、审判员职位的干警每年至少要有一篇调研文章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保先、争先、创先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切实做到“有奖杯必捧,有奖旗必扛,有奖状必争”,力争各项工作在县内有声音,在市内有位置,在省内有影响。审判执行工作质效进一步提升,结收案比实现动态平衡,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涉诉信访工作、星级人民法庭争创工作及审判业务各条线考核指标位居全市前列;服务沿海开发战略积极主动,工作有行动、有特色、有效果,切实做到让党委政府放心、让百姓满意;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工作举措进一步创新、工作效能进一步彰显,努力打造基层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样板工程”、“品牌工程”。

三、主要措施

(一)以队伍素质全面提升为目标,不断丰富学习内容。

1.加强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学习,提升思想高度。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全国“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纪委七次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加强对国情、省情、市情、县情的了解和研究,努力提升全院干警的理论水平。

2.加强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学习,坚定政治立场。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人民法院司法理念学习,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法官职业道德、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全院干警牢固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院党组拟对全院干警作一次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专题培训。

3.加强法律知识与审判技能的学习,锻造业务能力。认真学习各种法律、法规,深刻领会和把握法律精神和立法目的,学习不断出台的法律解释、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同时,注重学习解决复杂疑难问题的方法、艺术和技巧,学习各地法院的先进工作经验。

4.拓展写作、心理学等学习内容,提升综合素质。开展裁判文书、信息、宣传、调研等文体写作的专题培训,提升全院干警的写作水平。加强法言法语、形体语言、接待规范等司法礼仪的学习,树立法院干警的良好形象。广泛学习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知识,充分了解历史传统、乡规民俗、伦理道德,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

(二)以队伍素质有效提升为根本,不断创新学习方式。

1.实施主题式学。结合“人民法官为人民”、创先争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立足本院实际,组织开展青年干警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初任法官就职宣誓、法律咨询宣讲、情境党课、文娱晚会等活动,努力提升全院干警的思想政治水平。在坚持如东法院精神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征集并确定如东县人民法院院训,进一步丰富法院文化内涵。

2.实施渗透式学。充分发挥网络的日常交流互动作用,建立并完善法院内网学习专栏。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知识库作用,及时更新法律图书,并鼓励干警借阅。创新手机短信平台、电子显示屏、书签、鼠标垫、屏保等学习的平台,定期发送、定期更新,打造快捷、方便的学习环境。

3.实施实践式学。继续开展庭审观摩、优秀裁判文书评比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法官的庭审能力和裁判文书写作能力。定期举办“法官沙龙”,适时邀请上级法院对发改案件进行点评,邀请大学教授进行专题讲座,并积极开展疑难案件讨论、精品案例示范等富有成效的活动,不断提升法官“博学明辨”的能力。切实推行新招录干警、初任法官到基层法庭、立案信访、诉前调处轮岗锻炼制度。深入开展“群众观念大讨论”活动,把“开门纳谏”、“开门评议”与领导干部“三解三促”、法官工作室、结对帮扶及接访等活动结合起来,真正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

4.实施引领式学。在开展向宋鱼水、陈燕萍、詹红荔、孙茂珲等先锋模范学习活动的同时,深度挖掘本院的先进典型并加大宣传学习力度,深化“授业帮带”师徒结对工程,充分发挥优秀典型、资深法官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以队伍素质持续提升为要义,不断完善学习组织。

1.坚持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和季度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完善每月集中学习制度,每次围绕1-2个重大实际问题,由一位党组成员主讲,并采取轮流发言、集中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提升学习成效。

2.坚持党支部学习。优化党组织设置,变原有的党支部联合建支为单独建支,凡部门党员人数达到3人的都单独建支,将支部建在庭上,实现业务庭室全覆盖,方便党建活动与审判执行业务的有效衔接,促使各党支部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推进党建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党支部书记的培训,促使党支部学习正常化、规范化。按照院党总支的学习计划,结合“三会一课”,认真开展党支部例会学习,做到每次学习有主题、有记录、有总结。

3.坚持部门政治业务学习。安排每月第一周和第三周的周五下午为全院固定学习时间。各部门要根据“建设学习型法院,提升干警队伍素质”的活动要求,认真组织,在会上要对党的方针政策、重要会议精神、上级法院和本院的近期工作部署、本部门的近期工作安排等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讨论,明确每位干警的工作要求,并认真做好会议记录。院主要领导视情随机参加;院分管领导每月至少参加一次所分管部门的学习;院纪检组、政治处要不定期对各庭室学习情况进行抽查。

四、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全体干警要充分认识到“建设学习型法院,提升干警队伍素质”活动对于做好本职工作、发挥自我价值、提升自我境界的重要意义,立足自身岗位职能,以更加积极、主动、进取的态度,深入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各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能,统筹兼顾,认真组织、协调推进,确保工作和活动两不误、两促进。

2.加强组织领导。院专门成立“建设学习型法院,提升干警队伍素质”活动领导小组,党组书记、院长娄宏春任同志组长,院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政治处,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管理和协调等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徐天波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冯晓萍同志担任。

3.严格学习制度。完善考勤制度。全院干警要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准时参加集体学习并签到,集体学习时间原则上不准请假,如有特殊情况确需请假的,要履行请假手续,事后要进行补课。完善点评制度。各部门要定期对干警的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以及理论文章和调研文章进行自查,并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完善奖惩制度。院将把“建设学习型法院,提升干警队伍素质”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年底综合考核,对无特殊情况请事假4次以上、违反学习纪律或相关检查不合格达3次以上的个人和部门,取消年终评先评优资格。

4.注重工作实效。各部门要结合党支部例会、庭务会加强对相关活动开展情况的督促检查和点评,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台帐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建立学习档案,档案包括学习计划、学习记录、学习考勤、重点发言材料和学习调研成果等,并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活动开展情况,院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适时编发“建设学习型法院,提升干警队伍素质”活动专刊,切实搞好教育活动的引导和工作指导,及时发现并总结推广开展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

4.实施引领式学。在开展向宋鱼水、陈燕萍、詹红荔、孙茂珲等先锋模范学习活动的同时,深度挖掘本院的先进典型并加大宣传学习力度,深化“授业帮带”师徒结对工程,充分发挥优秀典型、资深法官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以队伍素质持续提升为要义,不断完善学习组织。

1.坚持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和季度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完善每月集中学习制度,每次围绕1-2个重大实际问题,由一位党组成员主讲,并采取轮流发言、集中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提升学习成效。

2.坚持党支部学习。优化党组织设置,变原有的党支部联合建支为单独建支,凡部门党员人数达到3人的都单独建支,将支部建在庭上,实现业务庭室全覆盖,方便党建活动与审判执行业务的有效衔接,促使各党支部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推进党建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党支部书记的培训,促使党支部学习正常化、规范化。按照院党总支的学习计划,结合“三会一课”,认真开展党支部例会学习,做到每次学习有主题、有记录、有总结。

3.坚持部门政治业务学习。安排每月第一周和第三周的周五下午为全院固定学习时间。各部门要根据“建设学习型法院,提升干警队伍素质”的活动要求,认真组织,在会上要对党的方针政策、重要会议精神、上级法院和本院的近期工作部署、本部门的近期工作安排等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讨论,明确每位干警的工作要求,并认真做好会议记录。院主要领导视情随机参加;院分管领导每月至少参加一次所分管部门的学习;院纪检组、政治处要不定期对各庭室学习情况进行抽查。

四、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全体干警要充分认识到“建设学习型法院,提升干警队伍素质”活动对于做好本职工作、发挥自我价值、提升自我境界的重要意义,立足自身岗位职能,以更加积极、主动、进取的态度,深入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各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能,统筹兼顾,认真组织、协调推进,确保工作和活动两不误、两促进。

2.加强组织领导。院专门成立“建设学习型法院,提升干警队伍素质”活动领导小组,党组书记、院长娄宏春任同志组长,院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政治处,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管理和协调等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徐天波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冯晓萍同志担任。

3.严格学习制度。完善考勤制度。全院干警要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准时参加集体学习并签到,集体学习时间原则上不准请假,如有特殊情况确需请假的,要履行请假手续,事后要进行补课。完善点评制度。各部门要定期对干警的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以及理论文章和调研文章进行自查,并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完善奖惩制度。院将把“建设学习型法院,提升干警队伍素质”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年底综合考核,对无特殊情况请事假4次以上、违反学习纪律或相关检查不合格达3次以上的个人和部门,取消年终评先评优资格。

6.队伍整体素质 篇六

不断提升全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近年来,XX县在围绕经济促发展的实践中,紧紧抓住干部队伍建设的牛鼻子,从学习培训、选拔任用、班子结构、监督管理、优化服务及作风建设等方面入手,着力开展了“干部队伍建设年”活动,全方位提高了全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

一、理清思路,落实责任,完善干部队伍建设作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委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干部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开展“干部队伍建设年”活动的意见》,明确了县委常委抓干部队伍建设的职责,县、乡和县直单位层层成立领导组,推动了“干部队伍建设年”活动健康开展。

二是完善机制,严格考核。组建专门的督导组,督导工作突出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和干部管理,尤其要抓好发展环境和机关管理两大重点,定期进行。发展环境的督查采取项目模拟审批、走访基层企业、开通投诉热线等方式,重点督导解决办事难、办事慢的问题。机关管理的督查采取不打招呼抽查的方式,重点督导学习、会议、卫生、值班、考勤等制度落实情况,确保全县“干部队伍建设年”活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在电视台、电台开设“干部队伍建设年”活动专栏,跟踪报道“干部队伍建设年”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发现和培养一批干事创业、奋发有为,勤奋学习、勇于创新,清正廉洁、敢于负责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导向示范作用。同时,选择违规违纪典型案例,坚决予以曝光,深刻剖析其原因,充分发挥警示作用。通过弘扬先进,树立正气,鞭策后进,促使全县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升。

二、落实措施,开拓创新,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一)加强干部学习培训,全面提升干部素质。一是提高认识。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境界来看待,带头端正学风,大力弘扬勤学之风、探索善学之策、提高学习之责,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二是把握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求真务实原则,切实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思考与运用结合起来、运用与实践结合起来、实践与创新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当前部分干部存在的碌碌无为“不爱学”、急功近利“不深学”、装点门面“不真学”、借口繁忙“不愿学”等问题。

三是丰富内容。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结合工作和业务特点,提高履职履岗所需的技能和水平。

四是创新形式。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大力开展“日读一篇、月看一书、季写一文、年学一技”主题活动,真正把学习引向深入。采取集中研学文件、个人分散自学、组织课题调研、开设专题讲座、举办知识竞赛、开展征文活动、外出参观学习、先进典型激励等多种学习形式,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五是严格管理。坚持周二、五学习制度,保证学习时间、学习人员、学习效果“三落实”。坚持记学习笔记、每周至少要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每季度撰写一篇理论文章,每半年县委将组织一次党员干部政治理论考试,科级干部考试成绩由县委予以通报,一般干部考试成绩由本单位在醒目位置张榜公布。成立学习督导检查组,对各单位党员干部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坚持每月抽查、调阅科级干部和一般干部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并通报相关学习情况,对组织好的单位进行电视采访,对组织较差的单位予以曝光。县委组织部要建立全县党员干部个人日常学习档案,加强党员干部的日常学习管理,详细掌握党员干部的学习动态情况,并将此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六是强化培训。以县委党校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坚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六统筹”(统筹班次设置、统筹教学计划、统筹教学内容、统筹师资调配、统筹教学评估、统筹教学调研)要求,改进教育培训方法,创新教育培训平台,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注重培训实效。坚持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中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采取与上级党校、高等院校及发达地区协作办班等方式,开设各类专题研讨班、研修班、培训班,引导干部深化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满足不同岗位干部的个性化、差别化的培训需要。充分利用好清华大学宁陵教育扶贫计划,将远程教育、入校培训和实地考察纳入全县干部培训总体规划。

(二)创新干部选任工作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一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积极探索考察干部“德”的途径和评价标准,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做到“五重五不简单”:重群众公认,但不简单以票取人;重“四化”方针,但不简单以年龄、文凭取人;重德才标准,但不简单以求全取人;重公开选拔,但不简单以考试取人;重干部资历,但不简单以任职年限取人。特别注重选拔那些作风扎实、工作踏实、干事干净的干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心思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把精神用到推进发展上,把功夫下到狠抓落实上。

二是规范选任提名制度。实行领导干部个人推荐、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干部自荐等多种干部提名方式,着力解决“谁提名、如何提名、提名责任谁来承担”的问题。

三是探索差额选拔办法。建立和完善干部差额选拔机制,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在比较中发现、在比较中产生优秀干部,实现好中选优、优中选优。

四是加大竞争选拔力度。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干部交流轮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扩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范围,解决竞争性选拔干部中存在的方法简单、以考取人、高分低能等问题。

五是注重培养年轻干部。坚决克服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思想观念,注重从基层一线和艰苦环境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坚持备用结合的原则,避免在干部使用上出现急用现找、降格以求的现象。

六是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平时考核,完善专项考核,健全年度考核,完善换届(任期)考察,改进任职考察,增强考核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调整领导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七是加大轮岗交流力度。在本单位、本部门、本系统中实行轮岗制度,在县直机关之间、乡镇之间及县直机关与乡镇之间实行干部交流制度,突破行业、部门的限制,扩大干部交流范围,形成干部交流长效机制。

(三)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 一是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凡是重大问题决策、重大事项决定、重要人事任免,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和民主决策程序进行讨论决定,切实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程度。

二是优化领导班子配备。着眼于提高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实行优化组合搭配,形成班子成员年龄、经历、专长、性格互补,老中青梯次配备、优势充分发挥、经验与活力具备的合理结构。

(四)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形成从严管理干部合力 一是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健全干部退出机制,切实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对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

二是加强干部的经常性监督。前移监督关口,加强事前和事中监督。坚持任前廉政谈话、提醒谈话和诫勉谈话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

三是强化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对收到“八小时以外”不良现象的举报,要认真核查,严肃处理,并将处理情况记入本人档案。

(五)提速增效优化服务,大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 一是规范服务行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站式服务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

二是提高服务效率。树立“服务就是责任”的观念,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加强机关服务品牌建设,开展好“评议作风、提高效能”民主测评活动,三是强化服务监督。一是完善机关效能监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监察评估体系。二是推进行风热线建设,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热点问题。三是建立跟踪服务回访制度、明查暗访制度。

(六)狠抓作风建设,树立干部良好形象

一是树立顾全大局、开拓创新的思想作风。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在事关方向、事关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严格遵守组织纪律,自觉做到服务大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是树立勤政为民、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完善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切实提高考核工作质量。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办结时限,办结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三是树立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生活作风。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和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认真落实公务接待制度,遵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原则,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讲操守、重品行,树立新时期党员干部良好形象。

三、成效初现,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一是干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大大提高,争做学习型干部热情空前高涨。

二是作风建设得到加强。领导班子更加团结和谐,干部的思想作风更加纯正,政治立场更加坚定,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7.队伍整体素质 篇七

“十二五”期间,我省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显著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基本解决,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提高,管理体制机制科学规范,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越来越浓。

师德师风建设成果显著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重视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过去的五年,我省持续将师德师风、立德树人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来抓。

从2013年起,我省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通过实施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实行新教师宣誓制度,将师德教育摆在教师培训工作的首位,保证课时、记入学分。创新师德教育的内容、模式和方法,采取理论学习、实践反思、案例分析、专题论坛等丰富的教育形式,把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等请进课堂,用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

2015年,甘肃省教育厅按照教育部师德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印发了《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起草了《关于贯彻落实<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的实施方案》,“三纳入两渗透一否决”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近年来,我省以乡村教师为重点,抓住庆祝教师节等契机,大力宣传全省广大乡村教师扎根乡村、甘于奉献、默默无闻、为人师表的优秀业绩和先进事迹,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2015年9月7日,省委、省政府在兰州召开甘肃省庆祝第31个教师节暨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书记王三运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会上表彰了在乡村从教30年的教师代表和9家长期支持我省乡村教育发展的基金会,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十二五”期间,针对全省农村学校布局分散、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的现实,我省坚持以“农村中小学补短板,学前教育补数量,按岗按需招聘”为原则,统筹实施教育部和省政府教师招考项目,完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破解教师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升教师队伍质量,通过政策引导,着力解决“下得去”的问题,为农村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增强教师队伍活力。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2012年,省政府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教师工作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努力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提供政策支持,推动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过去的五年,我省通过实施“特岗教师”计划、省政府民生实事教师招考计划、免费师范生等项目,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2011—2013年,有900多名免费师范生补充到我省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当中。2015年,通过国家“特岗计划”招聘、国家免费师范生引进、省政府民生实事教师招考等项目共新招聘教师7231人。其中,招聘中小学教师2911名,幼儿园教师4320名。特别是为农村中小学补充音体美教师558人,有效缓解了农村音体美教师短缺问题。同时,我省一些地区还积极探索实施音体美教师走教,通过学生不动老师动的方式着力破解教师编制紧缺、音体美等小学科教师补充困难的问题。

五年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教育部特岗计划等实施效果明显,共招录农村中小学教师32344名,其中幼儿教师10603名,为“三区”农村地区4475所学校补充了新鲜血液。

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搭建“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陇原名师”层级梯度攀升的“金字塔”名优教师梯队,“十二五”以来,甘肃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陇原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和省级农村骨干教师评选工作。

2011年,省教育厅启动了“陇原名师工程”。计划用十年的时间,在全省中小学专任教师中遴选产生200名左右“陇原名师工程”人选,围绕师德修养、教育思想、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学术研究等内容,通过集中培训与高级研修、教育教学研究与交流、名师工作室等方式,对名师人选进行重点培养。使名师人选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所教学科系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鲜明的个性教学特色,在全省和学科专业领域有较大影响和声望,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辐射和激励作用。

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陇原名师94名,特级教师1272名,省级学科带头人355名,省级骨干教师3586名,农村骨干教师3709名。基本形成了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全学科的名优教师队伍。

教师专业成长不断加速

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就必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十二五”以来,我省教师培训工作紧抓“国培计划”契机,大力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工作。

据统计,2010年我省教职工总数为31.1万人,全省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8.9%;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7.53%;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9.15%。经过五年的发展,全省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全面提升。

自2010年“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以来,我省教师培训经费逐年增加。仅2015年,省级教师培训经费就达到2500万元。2010年—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经费1.86亿元(2010年1700万元,2011年2200万元,2012年3700万元,2013年4600万元,2014年6400万元),共为我省培训中小学教师31万余人次。

2014年,我省启动实施了“三计划和两工程”(陇原名师助力贫困县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百千万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万名乡村校长能力提升计划和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年通过“国培计划”项目、省培项目和各类基金会项目等,共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园长、教育管理人员等共计14.3万人次。

2015年,甘肃省教育厅按照《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统筹国培、省培和外援基金会项目,完成了全年教师培训项目整体设计,扎实推进“三计划两工程”和“精准扶贫教师培训三行动”,重点加强乡村教师培训,全力打好乡村教师培训“组合拳”,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能力。采取送培下乡、专家指导、校本与网络研修等形式,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5年,累计培训教师13.93万人次,其中乡村教师占85%。

在培训项目的设计上,紧扣乡村教师实际,紧密结合教育精准扶贫战略,在“三计划两工程”基础上,开拓创新、精心设计实施了“精准扶贫国培计划三行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薪火网研行动”,乡村50人以下微规模学校教师全员访名校培训“微访行动”,乡村学前教育教师素质提升“千千树行动”。让最基层岗位乡村教师开阔视野,着力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技能,以及为乡村教育服务的能力、水平。

在管理方面,重心进一步下移,采取以县为单位,自愿申报、分批推进、自主规划、联合实施的方式。培训更加重视本土培训团队建设,以遴选“金色教苑”和“金种子导师”为抓手,重点支持培训基础好、热情高的地区进行本土团队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变“输血”为“造血”。同时,严格组织招标工作,精心遴选培训机构,确保培训质量;加强评估监测,实行第三方绩效评估。

2015年11月28日,甘肃省2015“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省级研修班暨启动仪式在兰州举行。

通过教师培训“三计划两工程”、精准扶贫教师培训“三行动”等,五年来,我省累计培训教师55.9万人次。

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健全教师管理体制,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

2015年,甘肃省被列入全国试点省份。2015年5月,省教育厅印发了《甘肃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工作实施细则》和《甘肃省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实施细则》。8月,召开了全省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工作启动会,正式启动“国考”和注册试点工作。2015年首次国考,甘肃省14个市(州)设立18个考点,报名考生10196名,报考23483科次。首次定期注册工作也在兰州市城关区和榆中县试行。

此外,2015年,我省还投入2.6亿元,在贫困地区中小学建设班班通教室1.62万个,全省96%的中小学教师利用我省基础教育资源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参与率全国第一。

补齐农村教师队伍短板

补齐农村教师队伍短板是甘肃省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间,我省以改善农村教育为重点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及薄弱学校倾斜。通过在评优选先、职称晋升、绩效考核、工资待遇等方面大力优先倾斜农村教师,增强农村教师服务农村教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增加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交流、任教,保证农村教师队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稳定性,促使他们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贡献力量。

为了解决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短缺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2015年10月,我省出台了《甘肃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力争到2020年努力培育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

2015年6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甘肃省把制定本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工作列入省委推进社会事业改革的重点任务。

为精准把握我省乡村教师的实际困难与困惑问题,省教育厅围绕《计划》的八项主要举措拟定调研提纲,重点针对“留不住、教不好、下不去”三个突出问题,聚焦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坚持问题导向,在全省14个市(州)开展广泛调研。通过走访乡村学校、访谈一线乡村教师、召开教育行政人员、乡村中小学校(园)长、老中青乡村教师代表座谈会,多渠道听取广大一线乡村教师的真实心声,收集到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同时以问题为导向起草我省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制定过程中,大力借鉴和吸收了一些地方(临夏阳光工程、天水市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的创新经验和成功举措,广泛征求了省直有关部门、市(州)、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高等院校专家、城镇和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教师、村民代表、村委会负责人的意见。

《甘肃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提出,严格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效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大力提高乡村教师各项待遇、切实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重新核定乡村教师岗位编制、稳步推进乡村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有序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着力加强乡村学前教师队伍建设、逐级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十项支持任务,“到2017年,力争使全省乡村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优质教师来源得到多渠道扩充,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较好保障,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到2020年,努力培育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我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为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我省把改善乡村教师住宿、办公条件等与实施“全面改薄”、建设周转宿舍等工程相结合,整体推进。在修建食堂、宿舍的同时,建活动中心、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室,重视乡村教师的心理健康。同时,为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省政府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自2013年启动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工作,2015年,我省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的县区,覆盖全省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县(市、区)。截至2015年12月底,甘肃省共为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市、区)10788所学校的14.14万名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金额1.03亿元。

2015年,我省还实施了《甘肃省精准扶贫乡村教师队伍专项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完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到2017年,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人才培养和在各类教师培训计划中向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倾斜、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和教师职业准入制度、落实国家有关教师的各项待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重点围绕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适应贫困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到2020年,力争使我省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优秀教师得到多渠道补充,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待遇保障依法得到较好落实,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贫困地区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校长教师补充配备,破解择校难题,补齐农村薄弱校短板,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对此,省教育厅高度重视,组织专家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征求意见工作,多次召开专家会讨论修改,数易其稿。2015年7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提出,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2015年各市(州)要制定实施办法,并确定试点县(区)进行试点,2016年各市(州)全面实施。希望通过建立科学、规范、有序的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合理优化配置教师资源,力争逐步实现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为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链接

《关于深入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意见》(节选)

教师交流轮岗的人员范围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岗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凡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6年的专任教师均应交流。各县(区)要根据当地教师队伍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每学年教师交流的比例,一般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各级各类名优骨干教师应不低于交流教师总数的30%。

8.队伍整体素质 篇八

[关键词] 整体素质;卫生监督;队伍;和谐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3-156-01

卫生监督是指国家授权卫生部门对所辖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贯彻执行国家的卫生法令、条例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对违反卫生法规并造成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进行严肃处理[1]。卫生监督队伍是各级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的一支依法对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和卫生执业人员许可等方面开展综合性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队伍。我所自2009年起从提高整体素质入手,精心打造和谐的卫生监督队伍,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发挥领导的模范作用是关键

领导是队伍的灵魂,其一言一行均会影响每个队员的工作态度和方式。高素质的领导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中带动整个队伍素质的提高。首先,高素质的领导要做到胸怀广阔,能够从有利于工作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高素质的领导要做到知人善任,能够从脾气性格、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等多个方面了解队员,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仅最大可能发挥其潜能,以提高工作效率;最后,高素质的领导要做到善于营造和谐的氛围,能够兼顾事业发展与职工生活,充分尊重职工,理解职工,关心职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采用民主测评和组织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把整体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干部担任中层干部,充分发挥了领导的模范作用。

2 严格遵循职业道德标准是前提

职业道德标准是职业人员在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公务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行为品质和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规则的总和。卫生监督工作人员是政府机构派出的执法者,严格遵循职业道德标准既是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也是提升卫生监督队伍形象的有效手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和建立健全职业道德约束机制是提高卫生监督人员整体素质的两个重要途径[2]。在卫生监督实践中,坚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监督员工作优劣的重要标准,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我们还把监督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单位文化底蕴相相结合,针对卫生监督职业的特殊性,总结其在内部管理方法、与服务对象交流的方式等方面的经验,前瞻性地探讨其发展趋势,引导和教育职工把个人价值与卫生监督职业的历史传承相融合,提高了职工的自律意识[3]。

3 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是保证

卫生监督工作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现已移交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公共场所、医疗卫生执业、职业危害、放射源管理、采供血安全、生活饮用水、传染病防治等诸多方面,共涉及7部法律、40多个法规、400多部规章,要求卫生监督人员必须熟悉監督程序,熟知法律、法规适用范围。由于历史的原因,四平市卫生监督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适用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容易在工作中与被监督人产生分歧和误会。针对上述情况,我们一方面积极开展职工继续教育,邀请法律专业的专家、教授讲解法律法规的制定背景、适用范围、处罚原则等,另一方面在职工内部选拔理论知识扎实,监督工作经验丰富的监督员开展“传”、“帮”、“带”活动,使监督员树立了终生学习的观念,养成了不断学习的习惯,做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有效促进了卫生监督人员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4 必须在卫生监督工作实践中历练

根据监督的程序和内容不同,卫生监督可分为预防性卫生监督和经常性卫生监督两类,其中预防性卫生监督主要是针对新建、改建、扩建、续建的项目在规划、设计、建设、投产验收阶段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的指导性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则是依据法律法规对已经运营或经营的厂矿企业、事业单位进行的日常规范性监督。随着建设和谐社会的日益深入,规范化执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卫生监督人员必须在卫生监督实践中不断历练,在规范执法和廉洁自律等方面丰富卫生监督工作经验,才能适应新时期卫生监督工作要求[4]。

通过提高整体素质,笔者所在市卫生监督队伍工作能力和执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在当前全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不断加强卫生监督人员的内涵建设是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池毓棣,池哲勖.基层卫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7):107.

[2] 韦宁华.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职业道德特点与对策[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7,18(5):37-38.

[3] 翁国卿.卫生文化建设在卫生监督工作中的作用[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4):91.

[4] 汤冬梅.浅谈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如何与用人单位沟通[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1,29(4):211.

上一篇:枫叶作文汇总下一篇:追忆红色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