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作场所的七大秘密

2024-08-03

现代工作场所的七大秘密

1.现代工作场所的七大秘密 篇一

究其原因, 是因为现代消费者的对产品的消费不仅是餐饮本身的诉求, 在物质需求满足的情况下, 对精神需求有了更高的追求。而餐饮经营者也深知, 过去是建立一间餐馆, 如今已是建立一个餐饮品牌, 打造餐饮文化的时代。对效益的追求, 也是从过去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转为如今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追求的统一。

现在的餐饮场所注重文化打造, 精神产品占经营内容的更多比重。餐饮场所的文化消费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菜品为中心的精神产品

基本温饱问题解决后, 国人对菜肴色香味的更高追求自是不用多说, 中国的饮食文化本身就是博大精深, 选料、调味、火候早已是最基本的要求。

(一) 菜品品质的量化与个性化。

很多连锁餐饮品牌为保证统一品质, 都成立菜品研发部门, 一是为了创新, 保证有合格新菜满足顾客;二是为了量化, 将所有菜的烹制手法、主配菜及调料质量都予硬性规定以保证不同城市的不同门店菜品质量都在水准之上。比如近年来在各城市都很走俏的辛湘汇、外婆家这些人均消费并不高的店, 各个城市的门店都没被当地饮食同化原因就在于都配有统一的研发部门。

当然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 “酒香不怕巷子深”, 很多城市的胡同或弄堂里, 藏着一间又一间的私房菜, 顾客蜂拥而至, 甚至提前多日预约。所提供的菜品, 往往以老板的看家菜为招牌, 不容商量, 一来绝不开分店, 限量生产, 二来别人也学不来, 很多手艺都是传了几代人, 不留神某道菜就大有来头, 不留意店主就非等闲之辈。这样的私房菜, 绝不量化。

(二) 菜品的趣味性文化。

菜品的文化还体现在趣味性上, 川菜馆的晾衣白肉, 半尺见方上好猪肉白水煮熟, 睡刀薄片, 肥瘦相间, 青瓜对半剖面, 片成与肉同样薄度, 一片白肉, 一片青瓜依次悬挂在竹制架子上竹架下放搁置蘸汁与细切胡萝卜丝。取青瓜白肉卷萝卜丝蘸汁食之。造型有趣, 口感清爽。有时, 造型与器皿还不够传神, 做菜工序也搬至桌前, 供顾客观赏之。俏江南有道江石滚肥牛, 便是将烧热的石头上桌, 玻璃容器中放好加热完成的热油搁置石头之上, 在顾客眼前下蒜姜爆香, 再下新鲜肥牛片与蔬菜, 用油的余温和石头的比热差完成烹制过程。

(三) 菜品中的历史文化。

父辈经营的餐馆里有一道菜“素大肠”被评为“安徽名菜”, 其来历也颇有意思。1937年祖辈为避战乱 (俗称“跑鬼子”) 至安徽省天长市老永丰门开了一家饭店以维持生计。为了给苏皖边区抗日义勇军志士葛许光送饭, 祖父将饭菜包在豆腐皮里送至战地。建国后, 为忆当年, 祖父在豆腐皮包饭基础上, 创作了“素大肠”一菜。揭豆浆头层皮子晒干, 糯米蒸熟, 加入虾米、青菜、香菇、酱油等材料, 再用豆腐皮包裹拌制成功的糯米成卷, 下油锅炸至金黄, 捞起切开装盘。外层皮子酥脆, 内层糯米软糯, 咀嚼后菜香满溢, 香菇、虾米、淡淡的酱油又使得口齿留香, 层次分明, 深受食客喜爱, 已成为了家乡一道名菜。食客们在品菜之余, 也会以菜为媒, 叙上那么一小段历史, 这大概就是菜品中所附着的历史文化价值所在了。

二、撇开菜品, 就餐环境也是餐饮场所精神文化消费的核心内容

以就餐环境环境为载体的精神产品内容体现在:

(一) 餐饮场所外部环境选择。

对于餐饮业经营者来说, 租金本身是营业成本中很大一部分。一个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俱备的餐饮空间选址上一般为颇具特色的区域, 有的傍山依河, 有的处于气氛较好的商业街区或文化园区, 这是因为这些区域一般经济发展比较成熟, 精神文化需求相对较高, 精神经济也相应的有发展空间。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成都宽窄巷子, 不乏个性餐厅点缀其中。正如宋元时期的瓦舍勾栏本是易聚易散的商品交易之地, 却酒肆茶楼林立, 成为相对固定的城市经济中心及艺术中心。

(二) 内部的审美追求。

偏重文化气质的餐饮空间内部更为讲究, 不一定奢华至极, 但一定费劲心思, 一桌一椅一草一木皆经过深思熟虑。也有不少餐饮空间由专业设计团队全程打造, 区别于过去的空间设计这些团队将品牌VI与空间集合, 将品牌所有视觉元素甚至是整个餐饮品牌的CI贯彻其中。完美的团队, 将品牌文化承载于小到logo设计、字体选择、菜单排版, 大到整体装修风格之上。对于食客来说, 现代餐饮场所也需要这样的赏心悦目, 因为很多餐饮空间不再是一个只是吃饱饭的地方, 不管是亲情聚会, 或是朋友闲聊, 还是宴请宾客, 选择的场所更是一个易于交流、增添氛围的空间。

三、不少餐饮场所同时也是艺术演出场所, 更是体现了当今消费者的文化消费需求

在很多精神产品附着于餐饮场所的菜品或空间等物质产品之上时, 很多环境不错的餐饮空间也成为了新型的演出场所。其实, 很久前的欧式餐厅就出现了音乐歌舞表演助兴, 老式的中餐馆同样出现裹很多一边听戏或评弹, 一边饮酒作诗佐餐的场景。随着城市居民精神消费需求的增长, 很多新型餐饮场所的艺术表演反而成为主体, 而喝酒或餐点成为附属品。这些餐饮空间作为艺术场所, 成为剧院、美术馆等大型艺术场馆的填充, 构成了城市文化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现代餐饮场所是美食消费的场所, 更是一个精神文化载体, 承载着经营者的个性意识与审美趣味, 也承载者消费者对精神产品的追求。在商业艺术化的过程中, 经营者应在保证赢利前提下, 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更好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李向民.精神经济[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上一篇:道班六项制度下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风景优美的地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