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源实验步骤

2024-08-17

通信电源实验步骤(共10篇)

1.通信电源实验步骤 篇一

2.2.3.1最佳蒸煮时间测定

参照Aproved Method 66-50(AACC2000)。将面片切成长10cm的面条,取大约30根,用500mL蒸馏水在电磁炉上,以小火烹煮(尚朋堂的电磁炉在90℃档上,水处于微沸状态)。煮3min后每30s取一根面条,用小刀切开横截面,观察横截面有无白心,记录白心刚好消失的时间为最佳蒸煮时间。

2.2.3.2面条吸水率测定

准确称取25g左右(精确到0.01g)面条放入500mL沸腾的蒸馏水中煮到最佳蒸煮时间,立即用漏勺捞出,再用50mL蒸馏水冲淋,收集煮面及冲淋的水,室温下将面条沥干5分钟,准确称量,计算公司如下:

公式:面条吸水率(%)=(W2-W1)/ W1×100

W2 —蒸煮后面条重量,g

W1 —蒸煮前面条重量,g

2.2.3.3蒸煮损失率测定

预先称收集有煮面及冲淋的水500mL烧杯的重量(精确至0.01g),在温度为105℃的烘箱内将其蒸发干,干燥后的烧杯冷却后称重,直至恒重,精确至0.01g。

M2公式:L100%M1*(100M)

M2—烘至恒重干物质重量,g

M1—煮前面条质量,g

M—面条含水量,%

2.2.3.4熟面拉伸(Kieffer)测定

将速冻面块复热后,在冷水(0~5℃)中浸泡1min后在质构仪TA-XT2i上用A/KIE探头测

定,每组数据测6个平行样,取平均值。参数设定如下:

参数设定:

Test Made and Option: Measure force in tension

Pre Test Speed: 2.0mm/secTest Speed: 3.0mm/sec

Post-Test Speed: 10.0mm/secDistance: 40mm

Trigger Force: 5.0g

2.2.3.5剪切力(Firmness)测定

将速冻面块复热后,在冷水(0~5℃)中浸泡1min后在质构仪上选用A/LKB-F轻型切刀测

定,每组数据测6个平行样,取平均值。

参数设定:

Test Made and Option: Measure force in compression

Pre Test Speed: 1.0mm/secTest Speed: 0.5mm/sec

Post-Test Speed: 10.0mm/secForce: 2000.0g

Trigger Force: 5.0g

2.2.3.6TPA(质构剖面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测定

将速冻面块复热后,在冷水(0~5℃)中浸泡1min后,用TPA探头测定,铝合金材料,探头宽度与长度分别为:5mm和50mm。TPA测试是通过两次下压完成对样品的测试,每次下压过程均包含下压和收回两个阶段。TPA各参数设置及意义如下:

参数设定:

Pre-Test Speed: 1.0mm/secTest Speed:0.80mm/sec Post-Test Speed: 0.8mm/secTarget Mode: Strain Strain: 70.00%Time: 3.00sec Trigger Force: 5.0gTare Mode:

随着蒸煮时间的增加,吸水率随之增大,蒸煮损失也逐渐变大。这是因为随着面条蒸煮时间增加,淀粉的糊化更加完全,吸水量逐渐增加,同时面条淀粉和蛋白的溶出量也增加。

表2-4 蒸煮时间对速冻熟面质构品质的影响

剪切 拉伸 拉伸距

蒸煮时间

TPA

力(g)力(g)离(mm)硬度(g)粘着性 弹性 粘聚性 咀嚼性(g)回复性 483.08 27.12 85.29 1068.44 504.91 26.98 87.01 1117.30 460.09 24.68 78.58 1028.97 460.8022.37 77.18 1019.39

28.47 0.93 28.14 0.95 25.36 0.95 23.57 0.93

0.54 0.54 0.53 0.53

540.19 567.69 518.68 507.31

0.40 0.41 0.41 0.438 10 12

由表3-2可以看出,在不同蒸煮时间下,煮8min时质构测得的剪切力、拉伸指标和TPA指标都较强,而煮10min,12min,使得面条蒸煮时间过长,所以速冻熟面品质变差,面条整体口感偏软。

蒸煮过程对面条品质变化影响很大,因此要严格控制蒸煮时间及其蒸煮方式。本实验过程中,蒸煮8min时面条内部白心全部消失,且质构指标和蒸煮指标表现最好。因此,确定蒸煮时间为8min。

随着复热时间的增加,吸水率随之增大,蒸煮损失也逐渐变大。

表2-7 复热时间对速冻熟面质构品质的影响

复热时间 40 60 80 100

剪切 拉伸 拉伸距

TPA

力(g)力(g)离(mm)硬度(g)粘着性 弹性 粘聚性 咀嚼性(g)回复性 471.69 83.0026.29 1015.9626.97 0.95 472.30 82.4525.50 1001.7923.60 0.92 455.80 78.4123.63

972.8133.22 0.94

0.55 0.54 0.54 0.54

527.85 517.65 513.55 506.63

0.43 0.43 0.42 0.43

455.95 77.6322.718 980.4530.12 0.95

由表2-7可以看出,在不同复热时间下,复热40s和60s时质构测得的剪切力、拉伸指标和TPA指标都较强,而复热80s,100s,使得速冻熟面复热时间过长,所以速冻熟面品质变差,面条整体口感偏软。

本实验过程中,复热60s时速冻面块刚好全部化开,且质构指标和蒸煮指标表现最好。因此,确定复热时间为60s。

2.通信电源实验步骤 篇二

原本企业通过统一通信 (UC, unified communication) 系统部署, 可以为自身节省一定的成本, 但事实上许多企业并没有充分利用好统一通信系统的价值, 反而使用价格昂贵的语音系统进行通信, 并且也常常困惑于为什么得不到预期良好的投资回报。大多数时候, 在这样低ROI (投资回报率) 的背后, 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尽管大多数UC厂商并不会承认, 但成功部署统一通信系统和让员工协作的操控, 并不容易。UC的部署融合了数据和实时通信的网络, 这需要细致合理的规划, 同时IT部门和商业用户也需要对UC所带来的挑战有全面的认知。

值得庆幸的是, 企业CIO们可以通过以下六个步骤, 最大限度地提高UC的投资回报率。

步骤一:明确沟通方式

邮件、语音、视频、IM (即时通信) , 企业内部交流包含了多种通信手段, 而UC的目的就是为了统一员工多样化的沟通方式。这对于企业而言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员工究竟是通过何种方式进行交流的?

所以在UC部署前, 首先要记录员工主要使用的应用和服务, 包括其版本序号, 并关注其使用者、目的、每天或每周的平均通信量。从这些应用程序自身使用情况便可以得到大部分信息, 并通过最终的数据显示, 得到结论——对于企业而言哪些应用程序和服务最为重要。

步骤二:定义ROI模型

在确定ROI模型的过程中, 所面临的挑战不是得不到ROI, 而是量化它。为了证实UC可以实现预期的收益, 在统一通信系统部署之前, 还要定义其度量标准体系。具体来说, 先要确定公司旧有的沟通方式所消耗的相关成本和收入, 然后计算出统一通信IT设备可以降低的成本和增加的收入。这一步骤的实施操作比表面看上去更困难, 但也并非不能完成。

首先仍是如上所述, 先确定使用的通信方式。其次, 通过具体节省和收入的数据, 来确定在每个应用程序的基础上所获得的投资回报率。一套UC应用服务可以替代多个具有不同通信功能的软、硬所消耗的成本。此外, 统一通信应用还可以提升其它额外的价值, 例如, 视频会议系统可使服务更容易开展并且能较为容易地增添其它功能 (如白板等) , 从而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步骤三:合理规划

统一通信的部署实施, 不仅仅关系到网络部门或电信部门, 企业必须把多个领域包括网络、系统、存储、数据中心等聚合起来。对于某些应用如高清视频会议, 甚至还需要考虑其施工团队。在企业所招标的供应商或集成商进行部署前的设计和评估时, 企业自身先要确定UC系统将会触及到的所有领域。

步骤四:有序的管理

现代网络架构可以较好地管理统一通信系统。然而, 企业不会花费长时间去开展UC部署的相关工作, 而是要使之在一天之内运行, 这需要解决网络所带来的压力。

根据UC环境的分析研究, 可以发现一些常见的问题, 如接口拥塞时的丢包现象是较为常见的潜在威胁。例如某公司拥有庞大的无线网络并且需要和UC系统进行结合, IT部门通过一个彻底的无线网络射频调查, 认为当前无线网络可以支持UC系统, 而这UC系统也是无线网络项目设施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 根据后续分析研究表明, 虽然该公司有足够的带宽和较广的覆盖, 但在无线接口处仍发生了大量的数据丢包。

这些种种故障的发生将降低UC的质量, 从而减缓服务开展的进程, 并最终导致较低的投资回报率。所以正视这些隐藏的威胁并提前做好安排, 将使得企业统一通信系统服务能更好地运行, 企业员工、客户也可以更好地使用。

步骤五:带宽并非惟一

带宽是影响UC部署、实施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盲从地关注于带宽可能会忽略掉真正影响网络性能的主要因素。企业必须评估整体的网络质量, 而不只是限于带宽。

例如, 被丢弃的数据包将损害UC的质量。对于高清视频通信而言, 只是两个数据包的丢失便可以使视频通话质量明显下降, 除了带宽的因素外, 其各处连接都需要良好的契合。丢包现象通常是由于简单的双工不匹配所引发的, 而造成串行接口的时钟问题或瞬间过度使用的问题等, 可能将是由其他因素所引发, 而这些问题不应该存在于准备部署UC的网络之中, 这就需要企业花时间去彻底评估网络质量, 而不是认为带宽足够便无差错。

步骤六:进行仿真、测试

UC系统部署将涉及到各种潜在威胁, 常常会引发供应商、运营商和客户之间数周或数月的相互责任推卸, 从而使得本来具有潜力的UC部署计划被扰乱。在未来实际部署之前, 可以事先彻底测试UC的应用环境, 使IT部门能够预先识别和解决这些问题, 而采取仿真模拟的方式, 不仅相对成本较低, 而且效果也趋好。企业可以绘制UC部署网络将要涉及的主要逻辑和物理路径, 包括广域网链路 (WAN) , 然后测试这些路径, 以确保它们能够处理额外的负载, 并为网络上的其他应用程序提供恰当的服务。

3.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步骤 篇三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步骤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375-02

化学实验教学不同于概念课教学,实验课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掌握化学变化规律,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教授学生化学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所以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而且相当重要的环节。本人就二十年来的教学实验经验积累,提几点建议和看法,以供大家作参考。我认为完整的化学实验课,应注意以下步骤:

一、设

所谓“设”就是“设计”,就是要根据实验的要求,认真思考合理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储备、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校仪器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还要考虑安全性、操作性和可行性。

例如:实验室制氧气根据实验室的药品和仪器的情况和同学们操作能力,由同学设计是用高锰酸钾还是用过氧化氢制氧气,这样同学们选择的仪器就不同,做实验的步骤也不同,所以学生要在对实验室制氧氣,进行的“活动与探究”实验课前,就要设计定下方案。实验课不能用电解水制取大量的氧气,来用于氧气的性质实验,是因时间性、安全性、操作性要学生考虑的问题。

又如: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在设计实验方案时用长颈漏斗后,是选用单孔塞或者是双孔塞。根据同学所学知识选用收集方法,是应当用向上排空法或者是排水法,玻璃弯管是选择90度的或者是60度的,要有正确的选择。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多少选择反应仪器是锥形瓶或者是试管,这些都要在实验课前设计好,选好仪器。这个环节就是同学们在课堂上完成“活动与探究”实验的前提。

二、做

“做”,即做实验,它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参与实验的具体过程。每一个实验,都有它的步骤和要求,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步骤、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损坏性的实验时,应先通过教师的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

如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强调学生:①要严格按步骤进行,同时老师要在课堂上巡视,指出和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操作。②药品用量多少要控制好,多了是浪费,少了又不能制取所需要的氧气。 ③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集气瓶底部要有水。④刚制完氧气的试管不要马上冲洗,否则会损坏试管。

还有我们做灭火器原理的实验时,老师一定要检查同学们准备的装置,导管有没有堵塞、橡皮塞是否塞紧、所加药品是否过多或过少,这些都可能给实验带来危险(橡皮塞冲掉或者爆炸)和失败(看不到快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喷出的现象)。

三、记

即在实验中,正确记录现象和数据,这一步很重要。因为学生往在实验的时候光记得做实验,觉得做实验很有趣,很好玩,只管做,这时候往往忘记了记录现象,这个习惯相当的不好,给后面的进一步研究学习造成了不少的麻烦,影响课堂效率,甚至影响实验的结论

如我们在做一些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①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正确记录好火焰的颜色,在空气是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是蓝紫色火焰,不能记反了。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记录生成物的颜色,是黑色或是白色,是有固体生成物或者没有固体生成物出现,都一定要记录好。③记录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中发出的光,谁发的是红光、谁发的是白光,是耀眼的白光或者是白光要分清楚;④记录红磷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白烟或是白雾一定要准确。⑤记录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无色的小液滴生成的现象不能掉。这些现象记错了或没有记录下都会影响实验的结论,所以记录也是同学们进行“活动与探究”实验中的一个不可缺的环节。

四、合

“合”即“合作”。即在做实验和实验结束后要注意和其他人或者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合作,发现自己的不足,借鉴他人的长处,并进行改正。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精神,敢于怀疑别人,也勇于放弃和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有探索追求结果欲望。这一步在每一个实验中都很重要,尤其在新课改的今天更显得重要,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谦虚谨慎的态度。

例如: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需要一些同学注意加热,一些同学收集气体,还有一些同学对其他同学有错误的操作时要即时纠正,所以学生要分工合作。做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时,需要一些同学做实验、同时也要同学记录实验的现象。实验完毕还要同学们一起清洗仪器,这些都要同学们一起合作。同时同组的同学要一起对今天所做实验进行讨论与总结。这就可以在我们的实验课中充分体现出同学们合作精神、谦虚谨慎的态度。

五、析

对于记录的现象由于操作者不同,操作方法不同等因素,可能导致同一实验的结果不同。我们应及时加以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哪些是错误操作导致的结果,哪些是记录导致的错误,哪些是因药品有问题导致的错误结果,与学生共同探求实验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

例:同学测定同一种稀硫酸溶液的pH时,有的是1、有的是3,老师就要同学分析为什么有误差。还有读同一量筒内的液体体积时,同学们由于视线高低不同,读出的数据不同,我们要分析同学们读取的姿势是否正确(正确的姿势是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因有的同学是平视、有的仰视、有的府视所以这样读取的数据就不同了。学生就要分析读数据时的姿势是否正确。

还有同学们做测定氢氧化钠溶液在不断加蒸馏水稀释的过程中的pH时,记录中出现了pH小于7的情况,老师要帮助同学们分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颜色对比时没有看好,或者是记录有错,或者是蒸馏水有问题,学生也要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深刻,掌握得更好。

六、理实验仪器的适当选取,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实验现象的准确读取,记录和分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完整结束。实验后仪器的清洗、归类、整理;剩余药品的处理、归类是各类实验的扫尾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可以培养学生爱护仪器,药品归类的习惯及有始有终的科学态度。

4.网页制作实验报告完成步骤 篇四

《网页与Web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年级:2008级(必修)

学号:2008姓名:专业:

一、实验题目

分析或参考给定的“网站设计实例”,设计一个自选题材的网站。

说明:

1.自行设计的网站可以只包含静态网页(.htm),也可以包含动态网页(.asp)。

2.站点至少要有三层结构,页面数5页左右;网页要有落款、版权说明。网站大小不要超过10MB。

3.在网站制作过程中或完成后,填写下面“

五、实验步骤”里的省略号部分。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以前各章的学习和实验,同学们已经了解和初步掌握一系列的网页与Web程序设计技术。本实验能使大家对网站设计的全过程,有一个更加完整的概念,熟练掌握网站设计工具“网页设计三剑客”。具体要求如下:

1.自选题材,主题内容要合法、健康、实用。网站主题突出、内容丰富。

2.自己动手独立完成网站设计。可以借鉴和模仿某个网站进行设计与制作,但不可以从网上下载网页直接上交。

3.站点应当设计合理,结构分明,管理有序,无多余文件和文件夹,大小合适。文件和文件夹存放位置要正确,首页文件名应该使用index.htm、index.asp、default.htm或default.asp。其他文件或文件名命名也要规范,不宜使用汉字或带有空格的名称。

4.网站风格统一,设计适合于主题的LOGO(徽标),或者标题图片及动画。各页面设计合理、美观,有创意。不要太花哨或太孩子气,不要只是各种元素的随意拼凑。图片和动画选用要适合主题,不要在网页中插入不相干的图片,图片保存格式和图片大小要合适。要适用于各种显示器的分辨率,不要太宽,否则在显示器分辨率较小时会出现水平滚动条。

5.各个页面之间的链接要合理有效,路径要正确(使用相对路径)。要合理使用css样式,不要在各个页面中重复定义相同的css样式;应该将css样式存放到css文件中,然后附加即链接到各页中。代码结构清晰,无垃圾代码。

三、实验方法

网站设计的一般过程或方法如下:

1.确定主题和收集资料

自行选定所要设计的网站主题和栏目,收集有关图文、数据等资料,经过分析,初步确定网站的基本功能、结构或三级目录。

2.规划网站和新建站点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画出网站的树型目录结构图,从网站根文件夹,子文件夹到文件名。首页文件名如index.htm,应该放在网站根文件夹里。根据Windows的“管理工具”中是否已安装IIS,用Dreamweaver 8,在C:Inetpubwwroot或者D:里,新建站点,即根文件夹,子文件夹或文件名。随时在U盘上做好备份。

3.制作素材和单个网页

用“网页设计三剑客”自行制作或者收集网站要使用的小图片、动画、音频或视频,制作单个网页文件及其链接,以及按需要建立数据库。按照规划,一一放在网站的相应子文件夹里。

武汉大学计算中心2007年5月

4.制作首页和建立链接

制作首页,并且建立与下一级网页的链接(若受网站大小限制且超过5页,则可建立必要的空连接)。

5.调试运行

可以边设计边调试,也可以边调试边修改前面的设计。然后,正式运行和提交网站。

四、实验环境

微机 + Windows操作系统(含IIS)+ Fireworks 8 + Flash 8 + Dreamweaver 8 + Access。

五、实验步骤

请填写网站分析与设计的实验步骤。

(一)分析给定的“网站设计实例”

1.该网站的树型目录或站点结构图(如图1):

……

图1 实例网站的树型目录或站点结构

2.在该网站首页上“插入”大标题图片和动画文件的操作步骤:

……

3.在该网站设计中,运用了哪些样式设计技术如CSS等?举例说明:

……

4.在该网站设计中,下一级网页显示的目标(位置)一般设置为:……;数据库(.mdb)文件为:……。

5.在该网站设计中,较好地运用了如下网页与Web程序设计技术:

……

(二)设计自选题材网站的具体步骤

1.确定主题和收集资料

本网站的主题:……

栏目或三级目录:……

2.规划网站和新建站点

网站的树型目录或站点结构图如图2:

……

图2 自制网站的树型目录或站点结构

3.制作素材和单个网页(举例说明典型的操作步骤)

(1)素材制作

……

(2)网页制作

……

(3)建立数据库

4.制作首页和建立链接(举例说明典型的操作步骤)

……

5.调试运行

5.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基本步骤 篇五

一、制二氧化碳并检验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

实验步骤: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滴加少量石蕊试液(胶头滴管必须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然后

将装有石蕊试液的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待用;

2.取一支大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2—3块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把试管缓缓竖直,使大理石滑落到试管底部;

3.取稀盐酸,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容器口紧挨,使稀盐酸缓缓加入装有大理石的试管中,盐酸用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盐酸加好后应立即盖上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塞紧橡皮塞,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持在试管中上部;

4.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至变红(观察现象);取下已变红的装有石蕊试液小试管,用试管夹自下而上夹持在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对药品部位加热,试管与桌面成45°角,试管口不准对着人,加热至红色溶液变为紫色(观察现象);

5.将所有废弃物倒入废液缸,玻璃仪器清洗干净并摆放整齐,桌面擦干净。报告:实验完毕

2014化学实验考试操作详细步骤实验

二、粗盐水的过滤

实验步骤:1.取滤纸一张,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将其尖端朝下放入漏斗中。向滤纸上加少许蒸

馏水湿润,用玻璃棒轻轻压平,使滤纸与漏斗相贴。

2.在铁架台的铁圈下放一个小烧杯,再把漏斗放在铁圈上,漏斗下端尖嘴处要紧靠烧杯内壁。

3.将玻璃棒一端轻触滤纸三层处,把盛有粗盐水的烧杯口紧靠着玻璃棒引流液体,玻璃棒用完及时清洗干净放回原处,液面不得超过滤纸边缘

4.将所有废弃物倒入废液缸,玻璃仪器清洗干净并摆放整齐,桌面擦干净。报告:实验完毕实验

三、用5%氯化钠溶液配制50g1%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1.往10ml量筒里倒入8—9ml氯化钠溶液(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容器口紧挨,用完

后立即盖上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再将10ml的量筒平放在实验台上,改用胶头滴

管逐滴加(滴管悬空在量筒正上方,不得伸入)至9.7ml(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将所量溶液倒入烧杯中,胶头滴管用完后立即清洗干净放回小烧杯中备用。

2.往50ml的量筒里倒入38—39ml的蒸馏水(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容器口紧挨,用完后立即盖上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再将50ml量筒平放在实验台上,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至40ml,将所量液体倒入烧杯中,胶头滴管用完后立即清洗干净放回原处。

3.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搅拌稍慢点,不要触碰到烧杯内壁)。

4.将所有废弃物倒入废液缸,玻璃仪器清洗干净并摆放整齐,桌面擦干净。报告:实验完毕实验

四、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1.用坩埚钳夹取一铜片,放在酒精灯外焰灼烧至变黑,然后将加热后的铜片放置于石棉网上。

2.取一支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一枚铁钉放在试管口,再把试管缓缓竖直,使铁钉滑落到试管底部。取硫酸铜,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容器口紧挨将硫酸铜缓缓倒入装有铁钉的试管中,硫酸铜用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完后应立即盖上瓶塞,将试剂瓶复位)。观察现象。

3.另取两支试管,横放,用镊子分别夹取铜片和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把试管缓缓竖直,使铜片和锌粒滑落到试管底部。分别向两支试管滴加稀盐酸,胶头滴管必须垂直悬空在试管上方,观察现象。

4.将所有废弃物倒入废液缸,玻璃仪器清洗干净并摆放整齐,桌面擦干净。报告:实验完毕。

实验

五、酸.碱的部分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1.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A中,再取少量B溶液于试管B中(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容

器口紧挨,用完后应立即盖上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向试管A、B中各滴入几滴酚

酞溶液(胶头滴管垂直悬空于试管口上方),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碱的溶液;

2.向步骤1中变红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至无色,胶头滴管垂直悬空在试管上方,观察实验现象;

3.另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容器口紧挨,用完后应立即盖上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用玻璃棒伸入试管内蘸取少量A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与比色卡对比得出A溶液的pH值,玻璃棒用完及时洗干净,放回原处;

6.通信电源实验步骤 篇六

目的:认识苯的硝化反应。

用品:小烧瓶、量筒、滴管、水槽、烧杯、试管、玻管、单孔软木塞。浓硝酸(69%)、浓硫酸(98%)、苯。

原理:苯分子里的氢原子能被硝酸分子中的硝基所取代,这种反应叫做硝化反应。操作:在一个小烧瓶里盛浓硫酸8毫升和浓硝酸5毫升,浸在冷水里慢慢振荡,使混和均匀。然后把5毫升苯分5次加入,每加一次就要把烧瓶浸在冷水里,同时小心地振荡。一方面使这些液体能充分混和,另一方面不使液体的温度升得过高。苯加完后为了使硝化反应进行得更完全,在烧瓶上配以带有80厘米长的直玻管(回流管)的单孔软木塞,浸在50~60℃的热水里加热,同时不停地摇动烧瓶。10分钟后,硝基苯已经生成。把混和液倒在一个盛水的烧杯里,硝酸和硫酸都溶解于水,产物硝基苯则是一种淡黄色的油状液体,沉积在烧杯的底部,没有参加反应的苯则浮在液面上。

注意事项:

1.所用硝酸必须是浓的,否则硝化反应不会发生。浓硝酸是过量的,因为反应有水生成。

2.加热温度不能超过60℃,否则就有一部分二硝基苯生成。

3.加入浓硫酸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吸水作用,另一个是缓和硝化反应。

4.硝基苯是无色的,由于含有少量二硝基苯等杂质而显黄色。若要除去硝基苯中的杂质,可以用移液管把硝基苯转移到盛有5%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里洗涤,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然后再用蒸馏水洗,最后,在洗过的硝基苯里加一小块无水氯化钙,放在水浴上加热到透明为止。

7.通信电源实验步骤 篇七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对象。泸州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本科2005级和2006级学生。

2.实验材料。细铜丝、0.8~0.9mm钢丝、平钳、三臂钳、切断钳。

3.实验方法。将我院口腔医学专业本科2005级和2006级学生分别随机分成三组, 在进行三臂卡环弯制步骤的教学时, 两组采用本实验的教学方法, 即先用细铜丝弯出卡环在基牙上的正确位置, 使学生明确三臂卡环在基牙上的正确位置和走向后再用0.9mm的钢丝弯制;一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直接用0.9mm的钢丝弯制卡环以作为对照。要求各组学生在相同的学时内完成这一工作。弯制完成后由同一教师按照学生成绩标准评分, 并且由学生对三臂卡环弯制这一操作步骤的难易程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4.统计学处理。对学生成绩及学生的评价结果用SPSS15.0软件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优秀—卡环在基牙上的位置完全正确, 卡环与基牙密合性好。良好—卡环在基牙上的位置比较正确, 卡环与基牙基本密合。较差—卡环在基牙上的位置不正确, 卡环与基牙密合性差。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见表1。

2005级和2006级学生成绩统计分析表明: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没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2.学生对三臂卡环弯制步骤的难易程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主观评价。评价标准:A级—明确卡环在基牙上的正确位置, 清楚卡环弯制的方法, 能准确控制卡环在基牙上的走向和位置。B级—明确卡环在基牙上的正确位置, 清楚卡环弯制的方法, 但是不能控制卡环在基牙上的走向和位置。C级—不明确卡环在基牙上的正确位置, 没有掌握卡环弯制的方法, 不能控制卡环在基牙上的走向和位置。学生主观评价结果见表2、表3。

分析表明:学生主观评价两种教学方法有显著差异, 试验组学生认为自己更好地掌握了这一技能 (P<0.005) ,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1.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医学, 在医疗服务中主要以临床操作为主[1]。实验教学在口腔医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学生从理论知识到临床操作的必经阶段[2], 是学生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处理病人能力的中介。如何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实用型口腔人才也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臂卡环的弯制方法, 为活动义齿的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本实验对三臂卡环的弯制步骤进行改革, 降低了弯制难度, 避免了学生操作中的盲目性, 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这一技能。从客观上看, 对提高学生成绩没有明显的效果, 但是在主观方面, 试验组学生认为自己更好地掌握了这一技能。这可能是由于在课堂上两个学时的时间中, 这种方法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不可否认, 试验组学生更加明确三臂卡环的弯制要求和方法。这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有研究表明积极的相关学科学业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对于该学科的学习有促进作用[3,4], 而消极的学科学业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对于该学科的学习具有减弱作用。传统的卡环弯制方法, 任务难度大, 学生不易掌握, 如果在教学中形成了口腔修复学是高度抽象的科学, 学习难度大的认识, 会使学生失去学好该门学科的自信。根据学习动机与归因理论的研究[5], 依据学生对成功或失败的期望以及坚持程度, 将归因风格归纳为力求成功的意向型、习得的无能为力型、自我价值动机型三种类型。对习得的无能为力型归因风格的学生而言, 当任务难度加大时, 他们就会放弃, 而不是去加倍努力[6]。因此设置学习任务时, 应该难度适中。本实验通过分解教学步骤降低了任务难度, 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该技能, 但是对学生学习动机的确切影响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3.在口腔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 学生在开始学习制作义齿时兴趣盎然、信心百倍, 然而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 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 甚至产生了畏难厌倦的情绪。这种状况的存在, 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 如何优化教学手段, 减小学习难度, 让学生持久地保持学习兴趣, 是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严肃课题。

摘要:目的:对三臂卡环的弯制步骤进行改革, 让学生更容易掌握三臂卡环的弯制方法。方法:将我院口腔医学本科2005级和2006级学生随机分成三组, 每个年级有两组作为试验组采用本试验的卡环弯制步骤, 另外一组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卡环弯制步骤。实验完成后, 按照学生成绩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同时从学生主观方面对卡环弯制步骤的难易程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学生成绩分析表明: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学生主观评价, 试验组学生认为自己更好地掌握了这一技能, 操作更容易, 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对卡环弯制步骤的改革, 降低了学生学习弯制三臂卡环的难度, 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

关键词:口腔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三臂卡环

参考文献

[1]王慧明.提高实验人员素质, 做好口腔实验教学工作[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5, 7 (6) :643-645.

[2]王树文, 余海波, 敖秋月, 等.口腔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121

[3]朱丽芳.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坚持性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 (14) :192.

[4]张梅英.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关系[J].太原大学学报, 2006, (7) :61.

[5]David Whitebread.小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8.通信电源实验步骤 篇八

本实验是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当中的一个必做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探究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感性地认识色素的相关生物学知识。

一、滤纸条的制备及滤液细线的绘制

原教材关于滤纸条的制备,是将干燥的定性滤纸条剪成略小于试管长与宽的滤纸条,一端减去两角,并在距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然后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

二、制备滤纸条及绘制滤液细线的缺点

按照教材制作滤纸条,过程不仅复杂,而且在进行层析实验时,滤纸条容易贴试管壁,从而影响色素的分离,干扰实验结果;用毛细吸管画滤液细线时,学生不容易掌控毛细吸管,毛细吸管容易碎断,且画出来的滤液细线不够“细、直、齐”,导致分离的色素带不平行,呈波浪状,甚至色素重叠,难以辨认。

三、制备滤纸条及绘制滤液细线的改进一

潘亚平采用培养皿法不用滤纸条,也不画滤液细线,而取直径为11 cm的干燥圆形定性滤纸,用毛细吸管吸取色素滤液,在滤纸的中央点成圆形的色素斑,重复4??—5次,然后取一枚缝衣针,穿一条细棉线,在棉线末端打个结,将针穿过滤纸上的色素斑中心,在距线结约4cm处剪断棉线。取直径10cm的培养皿一套,向培养皿底中加入5ml层析液把上述圆形滤纸扣在培养皿底面上,无线结的一面朝下,棉线则浸没在层析液中。再将培养皿盖盖在滤纸片上。采用该方法,可以看到色素随层析液由线结处均匀地向周围扩散。

笔者按照上述方法重复多次,实验现象均不明显。分析原因,主要是一根缝衣服的棉线太细,引取层析液的量少,且层析液到达滤纸片的速度慢,时间长,层析液随之也逐渐挥发,导致效果不佳,色素无法充分分离(如图一)。

鉴于以上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笔者经过多次实验修改。同样采用圆形滤纸培养皿法,只不过在滤纸片中央用尖头镊子戳一个小洞,塞入4根较粗大的纯棉线,棉线的一头(不打结)稍露出滤纸片,一头剪为5cm长;用正常大小的笔帽盖蘸取少量事先提取的滤液,盖在穿有棉线的滤纸片中央,让滤液成圈印在纯棉线周围,待干后重复2-3次。培养皿底部加入10ml的四氯化碳,将印好滤液线圈的圆形滤纸片放在培养皿表面,使棉线浸润在层析液中,盖上培养皿盖。可以发现,层析液随着4根纯棉线引流,很快就可以到达圆形滤纸片,然后色素随着层析液在圆形滤纸片上扩散开来,明显分离成4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从外到内依次为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依次对应的色素分别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如图二);

四、制备滤纸条及绘制滤液细线的改进二

根据池春玉等人的研究,同样取圆形滤纸一张,将其紧紧卷成圆筒状,减去两端后成5cm;将纸芯插入滤纸中央,再用相同的方法画滤液色素圈,用四氯化碳层析,这种方法使得层析液引流的速度更快,色素分离效果更显著,结果如图三。

9.通信电源实验步骤 篇九

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细胞生化反应网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蛋白-蛋白互作网络与转录调控网络对调控细胞及其信号有重要意义。把原来spaces空间上的一篇蛋白质与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转来,算是实验技巧分类目录的首篇。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比较)

一、酵母双杂交系统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当前广泛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将这种技术微量化、阵列化后则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需要发展了单杂交系统、三杂交系统和反向杂交系统等。Angermayr等设计了一个SOS蛋白介导的双杂交系统。可以研究膜蛋白的功能,丰富了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功能。此外,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作用也已扩展至对蛋白质的鉴定。

二、噬茵体展示技术

在编码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上连接一单克隆抗体的DNA序列,当噬菌体生长时,表面就表达出相应的单抗,再将噬菌体过柱,柱上若含目的蛋白,就会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这被称为噬菌体展示技术。此技术也主要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有高通量及简便的特点,还具有直接得到基因、高选择性的筛选复杂混合物、在筛选过程中通过适当改变条件可以直接评价相互结合的特异性等优点。目前,用优化的噬菌体展示技术,已经展示了人和鼠的两种特殊细胞系的cDNA文库,并分离出了人上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信号分子。

三、等离子共振技术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已成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新手段。它的原理是利用一种纳米级的薄膜吸附上“诱饵蛋白”,当待测蛋白与诱饵蛋白结合后,薄膜的共振性质会发生改变,通过检测便可知这两种蛋白的结合情况。SPR技术的优点是不需标记物或染料,反应过程可实时监控。测定快速且安全,还可用于检测蛋白一核酸及其它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另补充2:检测两种蛋白质之

四、荧光能量转移技术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广泛用于研究分子间的距离及其相互作用;与荧光显微镜结合,可定量获取有关生物活体内蛋白质、脂类、DNA 和RNA 的时空信息。随着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发展,FRET 荧光显微镜有可能实时测量活体细胞内分子的动态性质。提出了一种定量测量FRET效率以及供体与受体间距离的简单方法,仅需使用一组滤光片和测量一个比值,利用供体和受体的发射谱消除光谱间的串扰。该方法简单快速,可实时定量测量FRET 的效率和供体与受体间的距离,尤其适用于基于GFP 的供体受体对。

五、抗体与蛋白质阵列技术

蛋白芯片技术的出现给蛋白质组学研究带来新的思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研究在不同生理状态下蛋白水平的量变,微型化,集成化,高通量化的抗体芯片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工具,他也是芯片中发展最快的芯片,而且在技术上已经日益成熟。这些抗体芯片有的已经在向临床应用上发展,比如肿瘤标志物抗体芯片等,还有很多已经应用再眼就的各个领域里。

六、免疫共沉淀技术

免疫共沉淀主要是用来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细胞裂解液中加入抗兴趣蛋白的抗体,孵育后再加入与抗体特异结合的结合于Pansobin珠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若细胞中有正与兴趣蛋白结合的目的蛋白,就可以形成这样一种复合物:“目的蛋白—兴趣蛋白—抗兴趣蛋白抗体—SPA|Pansobin”,因为SPA|Pansobin比较大,这样复合物在离心时就被分离出来。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复合物四组分又被分开。然后经Western blotting法,用抗体检测目的蛋白是什么,是否为预测蛋白。这种方法得到的目的蛋白是在细胞内天然与兴趣蛋白结合的,符合体内实际情况,得到的蛋白可信度高。但这种方法有两个缺陷:一是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能不是直接结合,而可能有第三者在中间起桥梁作用;二是必须在实验前预测目的蛋白是什么,以选择最后检测的抗体,所以,若预测不正确,实验就得不到结果,方法本身具有冒险性。

七、pull-down技术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类型有牢固型相互作用和暂时型相互作用两种。牢固型相互作用以多亚基蛋白复合体常见,最好通过免疫共沉淀(Co-IP)、Pull-down技术或Far-western法研究。Pull-down技术用固相化的、已标记的饵蛋白或标签蛋白(生物素-、PolyHis-或GST-),从细胞裂解液中

钓出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通过Pull-down技术可以确定已知的蛋白与钓出蛋白或已纯化的相关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体外传路或翻译体系中检测出蛋白相互作用关系。

检测两种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比较

研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是理解生命活动的基础。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是生物信息调控的主要实现方式,是决定细胞命运的关键因素。检测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有哪些?(补充: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1)这些检测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总结如下。1.生化方法

●共纯化、共沉淀,在不同基质上进行色谱层析(需要补充)

●蛋白质亲和色谱 基本原理是将一种蛋白质固定于某种基质上(如Sepharose),当细胞抽提液经过改基质时,可与改固定蛋白相互作用的配体蛋白被吸附,而没有吸附的非目标蛋白则随洗脱液流出。被吸附的蛋白可以通过改变洗脱液或者洗脱条件而回收下来。

GST pull down技术:为了更有效的利用蛋白质亲和色谱,可以将待纯话的蛋白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即将”诱饵“蛋白与一种易于纯化的配体蛋白融合。例如与GST融合的蛋白再经过GSH的色谱柱时,就可以通过GST和GSH的相互作用而被吸附。当载有细胞抽提物经过柱时,就可以得到能够与“诱饵”蛋白相互作用的目标蛋白了。

Epitope-tag技术:表位附加标记技术 就是将附加的抗原融合到目的蛋白以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同时还可以通过亲和层析法来纯化目的蛋白。缺点:表位附加标记可能会使融合蛋白不稳定,改变或使融合蛋白功能丧失。

以上两种方法都要共同的缺点:假阳性。实验所检测到的相互作用可能时由蛋白质所带电荷引起的,并不是生理性的相互作用;蛋白的相互作用可能并不是直接的,可是由第三者作为中介的;有时会检测到两种在细胞中不可能相遇却有极强亲和力的蛋白。因此实验结果还应经其他方法验证。

●免疫共沉淀 免疫共沉淀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改法的优点是蛋白处于天然状态,蛋白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天然状态下进行,可以避免认为影响;可以分离得到天然状态下相互作用的蛋白复合体。缺点:免疫共沉淀同样不能保证沉淀的蛋白复合物时候为直接相互作用的两种蛋白。另外灵敏度不如亲和色谱高。

●Far-Western 又叫做亲和印记。将PAGE胶上分离好的凡百样品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然后检测哪种蛋白能与标记了同位素的诱饵蛋白发生作用,最后显影。缺点是转膜前需要将蛋白复性。

2.等离子表面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该技术是将诱饵蛋白结合于葡聚糖表面,葡聚糖层固定于几十纳米厚的技术膜表面。当有蛋白质混合物经过时,如果有蛋白质同“诱饵”蛋白发生相互作用,那么两者的结合将使金属膜表面的折射绿上升,从而导致共振角度的改变。而共振角度的改变与该处的蛋白质浓度成线性关系,由此可以检测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该技术不需要标记物和染料,安全灵敏快速,还可定量分析。缺点:需要专门的等离子表面共振检测仪器。

3.遗传学方法 使某处发生缺损,检测对其他地方的影响。

●基因外抑制子。基因外抑制子是通过一个基因的突变来弥补原有基因的突变。比如相互作用的蛋白A和B,如果A发生了突变使两者不再相互作用,此时B如果再发生弥补性突变就可以使两者的相互作用恢复,那么B就是A的基因外抑制子。缺点:需要知道基因,要有表型,筛选抑制子比较费时。

●合成致死筛选 指两个基因同时发生突变会产生致死效应,而当每个基因单独发生突变时则无致死效应。用于分析两个具有相同重要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4.双杂交技术 原理基于真核细胞转录因子的结构特殊性,这些转录因子通常需要两个或以上相互独立的结构域组成。分别使结合域和激活域同诱饵蛋白和猎物蛋白形成融合蛋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如果两种蛋白可以发生相互作用,则可使结合域和激活域在空间上充分接近,从而激活报告基因。缺点:自身有转录功能的蛋白会造成假阳性。融合蛋白会影响蛋白的真实结构和功能。不利于核外蛋白研究,会导致假隐性。

5.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 指两个荧光法色基团在足够近(<100埃)时,它们之间可发生能量转移的现象。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可以研究分子内部对某些刺激发生的构象变化,也能研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它可以在活体中检测,非常灵敏,分辩率高,能够检测大分子的构象变化,能够定性定量的检测相互作用的强度。缺点 此项技术要求发色基团的距离小于100埃。另外设备昂贵,还需要融合GFP给蛋白标记。

此外还有交联技术(cross-linKing),蛋白质探针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以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来检测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

Western杂交是将蛋白质电泳、印迹、免疫测定融为一体的特异性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其原理是:生物中含有一定量的目的蛋白。先从生物细胞中提取总蛋白或目的蛋白,将蛋白质样品溶解于含有去污剂和还原剂的溶液中,经SDS-PAGE电泳将蛋白质按分子量大小分离,再把分离的各蛋白质条带原位转移到固相膜(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上,接着将膜浸泡在高浓度的蛋白质溶液中温育,以封闭其非特异性位点。然后加入特异抗性体(一抗),膜上的目的蛋白(抗原)与一抗结合后,再加入能与一抗专一性结合的带标记的二抗(通常一抗用兔来源的抗体时,二抗常用羊抗兔免疫球蛋白抗体),最后通过二抗上带标记化合物(一般为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的特异性反应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从而可得知被检生物(植物)细胞内目的蛋白的表达与否、表达量及分子量等情况。

10.通信电源实验步骤 篇十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掌握RS-232接口标准以及 DB9的主要引脚功能;

2、了解掌握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

3、学习掌握RS-232电缆的制作和测试方法;

4、学习掌握使用串口调试程序进行串口之间的通信实验。

二、实验原理

1、异步串行通信原理

在计算机系统中,每个字符一般使用一个 8 位二进制代码表示。在数据通信中,通常将 传送的每个字符的二进制代码按照由低位到高位的顺序依次发送的方式称为串行通信。图 2-1 是串行通信的示意图。由于串行通信只需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建立一条通信信道,因 此可以减小通信系统的造价。在远程通信中,一般采用串行通信方式。

图 1-1 串行通信示意图

同步是数据通信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同步就是要求通信的收发双方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在串行通信中,“异步”是同步收发双方通信的重要方式。在异步串行通信中,每个字符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进行发送,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是任意的。为了实现同步,需要在每个字符的第一位前加 1 位起始符(逻辑 1),并在字符的最后一位后加 1位、1.5 位或 2 位停止位(逻辑 0)。异步串行传输的比特流结构如图 2-2所示。

图 1-2 异步串行传输的比特流结构

常用的串行通信接口标准包括RS-232、RS-449、V.24、V.35等。其中,RS-232是最常 用的串行通信标准之一。个人计算机及终端系统中配备的串行接口几乎都符合 RS-232 标准。

2、RS-232 接口标准

串行口是一种最基本的通信接口,基本上所有的个人计算机及通信终端设备都配有这种接口。RS-232 的主要内容就 是定义数据终端设备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和数据通信设备DCE(data circuit equipment)之间的接口标准。RS-232 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 EIA 推荐使用的串行通信标准。其初衷是为了促进利用电话网进行数据通信应用的发展,现在也普遍应用于各类计算机或终端设备之间的短距离连接。

RS-232 使用的连接器包括 DB-

25、DB-15 和 DB-9 等几种类型,不同类型连接器使用的引脚定义也各不相同。

计算机 RS-232 串行通信的基本过程。图 1-4 异步串行通信实验总体结构示意图

三、实验过程与实验步骤

1、使用制作的 RS-232电缆将 2台计算机的可用 COM 口连接起来。

2、复制串口调试助手到硬盘上。

3、直接双击 “串口调试助手 3.0”运行软件。检查串口线是否连接到计算机和设备上。确定串口(本机为com1)。在串口调试助手中打开串口:com1。

4、使用字符串收发

5、使用文件传输功能

使用文件传输功能,在 2 台电脑上传输文件,这对于某些特定场合可以用到该功能。首先由接收一端在打开串口后,按下接收文件按钮。

之后会弹出一个对话框,等待对方发送文件。

发送一端在打开串口后,先选择发送文件(如下图)

选择文件后,按下发送按钮,文件开始传输中,这时 2 端都可以看到发送的进度条。发送完毕后,软件会提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串口(com1)

1、正常发送:

(1)A机:波特率相同(9600)、校验位相同(none)、数据位相同(8)、停止位相同(1)

B机:波特率相同(9600)、校验位相同(none)、数据位相同(8)、停止位相同(1)结果:A机发“你好”,B机收“你好”,(图1); B机发“哈哈”,A机收“哈哈”,(图2);

图1

图2(2)、A机:波特率相同(19200)、校验位相同(ODD)、数据位相同(8)、停止位相同(2)

B机:波特率相同(19200)、校验位相同(ODD)、数据位相同(8)、停止位相同(2)结果:A机发“我很好”,B机收“我很好”;图3); B机发“你呢”,A机收“你呢”;图4);

图3

图4

2、波特率不同

A机:波特率相同(4800)、校验位相同(ODD)、数据位相同(8)、停止位相同(1)B机:波特率相同(9600)、校验位相同(ODD)、数据位相同(8)、停止位相同(1)结果:A机发“01 02 03”,B机收“胉”;(图5); B机发“yjw”,A机收“?”;(图6); 分析: 图6

图5 波特率控制采样时间间隔,波特率不相同,收发双方在 相等时间内接收和发送数据 不一致。

3、数据位不同

A机:波特率相同(9600)、校验位相同(ODD)、数据位相同(6)、停止位相同(1)B机:波特率相同(9600)、校验位相同(ODD)、数据位相同(8)、停止位相同(1)结果:A机发“040506”,B机收“?”,(图7); B机发“lys”,A机收“,9>”,(图8); 分析:数据位不相同,收发双方在相等时间内接收和发送数据不一致,所以结果不相同

图7

图8

4、奇偶校检不同

(1)A机:波特率相同(9600)、校验位相同(EVE)、数据位相同(8)、停止位相同(1)

B机:波特率相同(9600)、校验位相同(ODD)、数据位相同(8)、停止位相同(1)结果:A机发“54 85 96 75”,B机收“54 85 96 75”;(图9)B机发“第五种”,A机收“第五种”;(图10)分析:因为校验位用于检验 接收和发送的数据的正确性的,在最终转换时会去除校验位,所以接收到的有效数据和发送的有效数据相同,发送与接收结果一样。

图9

图10(2)A机:波特率相同(9600)、校验位相同(NONE)、数据位相同(8)、停止位相同(1)

B机:波特率相同(9600)、校验位相同(ODD)、数据位相同(8)、停止位相同(1)结果:A机发“54 85 96 75”,B机收“

”;(图11)

B机发“第六种”,A机收“第六种”;(图12)

分析:由于A机无校验位,B机有校验位,所以B机在收到数据并校检,后会自动去除校检位以致发双方的有校数据不一致,结果不一样。

相反的。当A机为接收方时,虽然A机无检验位,但是因为A机已接收到8位数据故不接收B机发送的校检位。结果一样。

图11

图12

5、停止位不同

A机:波特率相同(9600)、校验位相同(ODD)、数据位相同(8)、停止位不同(1)B机:波特率相同(9600)、校验位相同(ODD)、数据位相同(8)、停止位不同(2)

图13

结果:A机发“B机收“B机发“

”,A机收“

”,”;(图13)”;(图14)

图14 分析:

5、发送文件

A机:波特率相同(9600)、校验位相同(NONE)、数据位相同(8)、停止位相同(2)B机:波特率相同(9600)、校验位相同(NONE)、数据位相同(8)、停止位相同(2)结果分析:

当有校检位时,不可以接收文件;波特率不同、校验位不同、数据位同或停止位不同时,文件无法接收;即唯有当波特率相同、数据位相同、停止位相同且无校检位时,方可以正确接收文件。

五、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在本实验中,RS—232 串口电缆处于 OSI 参考模型的什么位置?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处于OSI 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其作用是作为传输介质,连接通信的网络节点,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2)在本实验中,数据和信号分别体现在 OSI参考模型的什么位置?两者之间有何区别?

答:数据体现在数据链路层,信号体现在物理层。两者区别在: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提供服务的,解决两个相邻结点之间的通信问题,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数据帧。物理层:OSI模型的最底层。它提出了网络的物理特性,比如连接的电缆类型。这里是二进制值0和1的世界,也就是数据以信号的电特性(高低电平)来表示。

(3)什么是波特率?为何两台 PC 的波特率不同就不能正常通信?

答:波特率又称调制速率、传码速率,记为Nbd,是指在数据通信系统中,每秒钟传输信号码元个数,单位是波特。

上一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总结发言稿下一篇:优秀党员教师年终自我鉴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