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报告(教师技能)(共10篇)
1.见习报告(教师技能) 篇一
见习时间
见习单位
指导教师
系(院)
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见习报 告2011-05-23——05-27太原市育英中学高一年级刘圆圆数学系08数学与应用数学陆慧玲2008101220
课程教授的目的在于传授启发,一堂优秀的课堂应该兼顾传授知识和启发思想两项职能。简单来说,从学生角度讲就是有所知、有所悟,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吸收很多知识的精华。而从教师的角度来讲,一堂优秀课堂需要具备很多的条件:条理清晰、旁征博引的讲述、良好的沟通等等。在本学期,我们系组织了一个星期的见习活动,在这一个星期中我和我们组人过的很充实,很有意义。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也感触颇深。
一、见习目的见习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专业教学法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本次见习活动的目的是让我们这些师范专业的学生了解社会、初步接触教学实际,增强对本专业学科知识的感性认识,获得本专业教师教学初步的实际知识,为后续课程的教学作好准备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训练学生从事本专业课堂教学工作的相关教育教学技能;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丰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和学校德育理论,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见习概况
于2011年5月23日,在组长滕於肥的带领下进行了教育见习。本次见习采取小组的形式,主要见习单位是在本市育英中学,我们参与数学教师刘老师的教学课堂,和高中生一起来感受教学的全过程。
三、见习体会
1、我们一定要学习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听课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老师摒弃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思路,老师利用丰富的经验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同时,我们也发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课堂中完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当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老师再进行解决。最后,对于重难点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谈论、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树立。
2、老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我们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的眼神、动作、语言和神态都与学生的学习活动配合完美,老师通过用眼神和动作对学生的回答和思考进行鼓励和引导,也向学生传递自己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教学心情和课堂气氛,从而带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因此,教师学会与学生在眼神、动作、语言和神态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
4、高中课堂的授课过程和我们的试讲存在巨大的差别。无论是在课前的准备,还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该具有的丰富理论知识和高超授课技巧,乃至在讲课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的处
理能力,都是我们所不能及的。因此,我们需要提高我们的相关教育教学技能;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丰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和学校德育理论,培养自身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见习报告(教师技能) 篇二
一、感知区域历史,促进社会文化适应
衡量文化适应的一种重要维度是社会文化适应,即能否适应当地社会文化环境。新教师走进课堂,需要与家长和学生沟通,需要与同事交流。而新教师中大部分人对本土文化并不熟悉。因此,我们在培训课程的安排上,设计了具有本土特点的文化感知类课程,开设了“青浦历史与青浦教育人”“行动教育的范式魅力”等系列课程,通过介绍青浦历史的起源——崧泽文化、介绍青浦实验的历史与经验,帮助见习教师了解本土文化,消除初入新文化的不适应,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师角色的要求。
二、团队建设,提供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预测文化适应的显著因素。如果见习教师在任职初期,缺少专业上的引领者,缺少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的交流,那么新教师在工作中面临教学困境,甚至出现焦虑、无所适从等不良情绪时,便无法寻求有效的帮助来解决自己的困境。因此,在设计见习教师培训初期,我们便将团队建设纳入考虑范围,通过分班建立团队、聘任班级导师等方式,为新教师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在首次培训时,我们对全体新教师按学段进行了分班,并通过团体游戏,选举产生了各班的班干部,由班委组织各班的活动,并负责本班人员的联系。每个班级都建立了相应的微信群,新教师们通过群组获取区级培训的信息,也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此外,每个班级还聘任了一位工作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作为新教师的成长导师。在培训过程中,他们会与新教师们分享自己的成长经验,面对面解答新教师的困惑。
三、学科专题研修,熟悉本土教育经验
见习教师由于多数缺少实际的教学经验,因此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使用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基于此,我们在设计区级课程时,着重考虑了学科专题研修课程,帮助新教师在学科专业知识技能上有所准备。目前,我们已经研制出了各类学科学段各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和难点,并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了相对完备、适应本土学生的作业。这些参考资料为新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极大帮助。
四、实地观摩,建立职业认同
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知与情感认同对于其职初适应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能够帮助见习教师建立正确的教育信念,我们邀请了区内优秀的班主任及名优教师分享成长故事。我们希望见习教师能够从这些优秀教师的成长故事中,汲取专业发展的力量,对教师生涯即将面临的境况能够有所感知,对职业能够形成相对客观的认知。
3.见习教师实习报告 篇三
光阴似箭,自从1999年11月1日我被分配到青山矿中至今,将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在此期间,我先是在1999~2000学年上学期担任初一(3)班的语文任课教师,同学年下学期因为一位主教生物的老教师退休,于是,我服从学校的安排,担任初一年级4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
在这一年的见习期间,我深知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理论水平较低,思想素质不高,便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政治理论学习。学校每周一次的教职工大会,我都会认真地参加,从未缺席,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或政治理论,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自己的思想理论修养。在平时生活中,便注意关心时事政治,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这一年来,我认真遵守劳动纪律,踏踏实实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做到不迟到早退,不无故误课、旷课,除了几次急事在不耽误上课而请了几次事假外,从未因病请过一次病假,也从未因自己身体不好而要求特殊照顾,只是一如常人般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通过这一年的教学实践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
1、融洽的师生关系、严格的纪律是创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前提。调查表明,学生对学习科目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和任课教师的关系。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既发生教学信息的交流,也发生情感的交流。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产生良性的双向反馈。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放下老师的架子,真诚与他们相待,做他们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大朋友”。为此,在接班的第一堂课上,我就十分诚恳地要求他们积极指出老师的缺点和错误,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这一番话就在无形之中拉近了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接受了我这个年轻的新老师,上课时也就会认真地听讲。生物这一门课程,向来就不被学生们重视,一旦没有注意引发学生的兴趣,那么上课时他们就不会认真听,这样一来,课堂纪律难免会乱,若此时教师是抱着一副“讲完课我就完成任务,何必多费精力去管纪律”的态度的话,则课堂纪律就越发不可收拾,通常会出现教师在台上声嘶力竭地讲课,而台下则乱七八糟的局面。在我接替初一生物教学工作之前,就曾耳闻生物课的纪律很差,主要是因为原生物教师对纪律的不闻不问。所以我一接班,就下决心要改变生物课纪律差的局面。于是,我一开始就与学生规定了几条关于纪律上的条例,要求学生们严格遵守,对于破坏纪律者,采取课堂上点名,课后谈话的方式进行教育。时间证明,一旦教师有真心真意重视课堂纪律的意向,并下力度去抓,学生们同样乐意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所以也就比较自觉了;反之,教师若只是管好教学任务,对纪律放任自流,学生失去了约束,也就会胆大妄为了。只有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创造生物课的良好学习氛围。
2、备好课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做到了认真阅教材,了解讲授的目的、重点、难点,并且能结合阅读教学参考书,了解大纲的精神,通常一个教案达2、3页之多。上课按五个程序进行,即: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新课教学、归纳总结、布置作业。教学中注重直观教学,如经常采用标本、模型、实物、挂图教学,采用上实验课等多种方式教学。下学期多次带领学生在校园内采集动物标本如蚯蚓、蜗牛、蝴蝶等,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具体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上述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为了培养学生爱好生物学,扩展生物学知识,我还要求学生坚持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和《人与自然》等节目。学生们反映,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通过课外活动学到了,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都有重要的作用。
3、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当前,素质教育通
过各种媒体的传播,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是操作者--教师本身素质要提高,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教师对所教学科有较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教学经验即可大体胜任。而素质教育不光要求教师有所教学科的丰富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要求有相关学科的知识。不光要求教师有组织常规教学的能力,而且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知识,要有发掘学生潜力之能力。不光要有教给学生知识的技能,而且要有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不光要有传授文化知识的能力,而且要会善于做各类学生思想工作。我深知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自身素质水平还比较低,为了能够尽快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我除了勤钻教材,尽量更多地掌握所教学科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并认真组织好常规教学。还广泛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并想方设法借来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加以钻研。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并开阔视野,我还从校图书室借来一套《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丛书》勤加学习。所有的这些努力对丰富我的知识和提高我的教学能力确实有很大的帮助。我还要继续在提高自身素质方面努力,争取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一年来,在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的正确指导和热情帮助下以及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进步了许多,也收获了很多,但仍然在一些方面存在着缺点和不足,所以在今后还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即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进一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服私心杂念,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2、树立“学无止境”的思想,努力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水平。
3、备课中要加强“备学生”的工作。今后要经常分析学生--特别是那些中、下水平的学生学习上的优、缺点。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狠抓中、下生。
4、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重点放在差生的管理上。要注意经常检查差生的课堂笔记及作业,多进行个别辅导,培养这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纪律行为。
4.小学英语教师见习报告 篇四
这个暑假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我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里实习。一个月的实习期间,我虽然有过困惑与痛苦,但受益颇多,磨练了我的耐心与细心,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也真正了解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涵义。
我实习的培训机构的学生以小学和初中生为主,机构地方虽然不大,但也有百来个学生,我被安排到小学阶段的班,学生有二十人左右,使用的教材为《剑桥少儿英语》。其实自己的小学学习生涯中并没有英语课,上了初中才有,对于小学英语还是很陌生的,记得初中、高中时的英语注重的是语法和阅读,而小学阶段的英语注重的是听、说技能,让学生了解英语这一外语以打开学习英语的大门。我了解到《剑桥少儿英语》这套教材从培养少年儿童的英语基础语言能力和语感入手,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能力,建立英语学习系统,为深入学习英语打下基础。这套教材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内容贴近生活而且循序渐进,视听结合,趣味性强,儿歌、游戏丰富并且贴合学习内容,另外图画多样、精美,图画与文字紧密结合,配有练习册,非常贴合现在的小学生学习。
开始一周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听课和帮助指导老师批改作业。虽然以前也做过家教工作,但对着几十人上课还是头一次,根本没有经验,所以听课是第一步,听课不但能够学习指导老师的教学方法,而且能熟悉自己将要教学的班级。指导老师的教态很好,备课充分,课程安排上十分严谨,引导学生一步步学习,老师学生配合得很好,即使发生突发情况也能掌握全局,控制好时间。几次听课后,我明白了老师讲解新知识点时速度要慢,分清重点和非重点,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学生没有应答时说明他们还是不明白,需要反复,讲解完教学内容要及时进行练习,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便掌握知识点。上课方式可以多样化,教学内容相同也有很多方式,可以老师直接教授,也可以结合练习,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做练习也可以多样,可以书面的,也可以独自朗读、对话练习、多人讨论等。再者,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如果学生答错了更要给予鼓励,稍作提示引导学生找出答案。注重语言的实用性,让学生多加练习,练习之后学会运用。上课多用英语,少用中文,学生听不懂时可以反复说并加上肢体语言。听课过程中我还注意一些细节,上课有学生不认真听讲时可以直视其几秒钟直到
他有所警觉,或是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自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认真听讲。另外,黑板上的板书内容不可太多或太少,需要挑重点、难点的内容,并且精炼,写板书时速度要快,就其进行讲解时语速要慢。抽学生回答问题或是做口头练习时要“放眼”全班,不可只集中一处,人数在三到五人为妥,先抽能基础好的同学,让其他同学多听几遍,再抽基础差的同学。再来说说批改作业,学生的作业有教材对应的练习册和单词句子抄写、听写,我刚开始批改作业时把学生做错的地方打叉并写上正确答案,指导老师告诉我不要写上正确答案,让学生自己去改也就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印象会深刻很多,有利改正,如果学生不及时改正再施以小小惩罚。批改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书写字母的情况,在学英语的初期一定要让他们培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批改中还要在作业中写上评语,好的表扬,不好的鼓励。
几次听课之后,我开始备课,备课充分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上课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指导老师要求我这个新手的教案越详细越好,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非常熟悉,做到心中有数。因此我就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备课上面,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案,安排好教学顺序,就新的知识点拓展例句、练习,在重点、难点上预测学生可能会范的错误,详细讲解。就连要求学生跟读单词、句子多少遍,抽几个学生回答问题,我都在估算时间后写在教案里。
等到指导老师对我的教案感到满意后,我就开始上课了。在上第一堂课时,我虽然做足了准备,心里还是很紧张,学生可能对我这个新老师感到新鲜,课堂上和我还算配合,我基本按教学步骤完成了第一次课。课后经指导老师的点评,由于经验不足和应变能力不够,出现了讲课重点不突出,讲的过多过难,练习太少,学生积极性不高等情况。我分析其原因是我只拘泥于研究书本和教材,为了明白地讲解知识点,不断的翻阅资料,拓展过多的知识点,而忽略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联系,也没有注意去了解学生的水平,学生们的基础没有我想象中的好。吸取第一次的教训,我开始注重知识点的实用性和学生的吸收情况,讲解时做到简练易懂,贴合生活,及时让学生多做听、说练习,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另外,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的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而且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这也就要求改变传统而又枯燥的教学模式,大胆
创新,有趣味性,不要老是束缚于只有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中,而是能与学生形成互动,重视学生这一主体,在教学中要有自己独到之处,有新意,让学生在情境、游戏、歌曲中学习并掌握语言,让学生在快乐的心情下上好每一节英语课,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实习中我遇到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管理课堂纪律,当我和学生渐渐熟悉起来之后,班上个别男生便开始调皮起来,上课不认真听讲,打扰其他同学听课,甚至顶撞我,我口中几句简单的“安静”、“不要说话”已经不起作用了。我向指导老师讨教经验,开始恩威并施,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不守纪律的现象严肃处理,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偶尔也要“发发威”,而当这些学生表现稍好时马上给予大大的赞许和鼓励,例如某天上课来早了;作业完成得不错;某一堂课认真听讲没有破坏纪律等等,适当时可以在全班人目前给予表扬,使其知道自己还有潜力,有闪光点。平时多与学生交流,尽量做到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善于观察生活,善于观察学生的变化。
5.新教师见习期满述职报告 篇五
转眼间,从2011年12月进入到一小工作已经一年,经过这一年的努力工作和学习,我获益良多,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思想品德方面:
品德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先决条件。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其它的一切都是空谈。一年来,我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尊敬领导,团结同事。为人严谨,作风正派。平时还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
二、教育教学方面: 这一年期间,每学期都担任了五个班级的英语教学工作,所教年级涉及到一、二、三三个年级。这对于刚走上讲台的我,无疑是一个挑战。深知自己在英语教学上需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因此,我利用一切机会聆听其他老师的教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课后与老师交流心得体会,领悟教学的艺术。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认真分析教材,上网查找资料,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争取设计好每一堂课。同时,我积极参加学校为我们提供的各项培训活动,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一年以来从没发生过任何违规的现象。
三、在工作成绩方面: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在第一学期一开始就参加了学校举办的面向全县的“灵动课堂”教研活动,并上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堂展示课。在这次活动中,我得到了不少老师的肯定和认可。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准备过程中,我仔细研究课题,认真写好教学设计,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同时,英语组的每位老师都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帮助我修改教案,并向我传达新课改的精神,使我的这堂课更符合学生的兴趣点及课改的理念。这次教学活动不仅检验了我一学期的工作情况,更是让我对教学思路及教案的设计有了新的认识,这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帮助很大。在本学期,我还积极参加了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每一个比赛项目,我都认真地做好了相关的准备工作,其中,通过精心准备了这次的说课活动,使得自己在设计课程的能力方面又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聆听其他老师的说课,使我受益匪浅,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在设计教案上存在着的不足,这为我今后的努力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6.见习报告(教师技能) 篇六
一、团队带教
团队带教的概念是由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中学首先提出来的。时任校长的李文萱是倡导者,在她担任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后,更是从区域层面强化了制度设计,制订了《徐汇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校教研组、年级组集体带教规范》。提出这一方式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导师个体带教有一定封闭性、局限性以及个体原因造成的质量不统一等问题,以教研组为支撑平台的团队带教,恰恰能弥补这一不足;另一个方面是规范化培训强调浸润式培训,而浸润式的特点就是要求见习教师博采众长、全面学习,以教研组为核心的团队就是这样一个非常基本而又有效的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与实践,团队带教在各基地校形成了不同的方式。
一是沙龙与工作室模式。如市四中学利用优秀班主任洪帆老师的工作室,建立起班主任导师团队,与见习教师共同分析、探讨班主任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化解了班主任培训中的难点。
二是集群指导模式。科技幼儿园采取一个学段导师群体带领相应学段见习教师到一所聘用校现场指导,针对性强,且能集思广益,导师之间也获得了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
三是融汇平台模式。汇师小学打通学段和学科,让见习教师能够听到各种学段、各个学科的课,参与各种评课与讨论,拓宽见习教师的教学视野。
此外,让见习教师融入到基地校的自身的培训环节中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徐汇中学与位育高级中学就是以此类方式为培训的抓手。徐汇中学让见习教师参与到该校的“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和“新苗奖”的评选中,用赛与练的方式提高实践能力。
二、问题导向
培训应当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只有从见习教师的自身需求出发,才能让培训更具实效性。如:宛南实验幼儿园提出了将培训内容打造成“问题方阵”;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则让见习教师每周“带着问题来,带着思考去”。问题导向的培训模式目的就是要培养见习教师的问题意识,通过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更多的见习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形成与自己特点相符的教学风格。
三、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是培训的基础,只有有了体系化的课程,才能将规范化的内容落到实处。但课程开发也是难点,我们立足于基地校,采取了以下三个策略。
一是整体规划,逐渐完善基地校的课程序列。基地校高度重视校级层面的集中培训,都有意识地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构建讲座,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课程清单。
二是导师讲座课程化。课程建设的主体在导师,但是导师有限的精力限制了课程的开发。为此,我们将导师的课程实录视频化与文字化,在经过一定的修改后,加入后续作业。与作业评价标准,使其符合课程的形式。在积累了一定数量以后,由基地校或者区域将其整合,形成序列性的课程。
三是见习教师微课程。我们在培训中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见习教师不仅是被培训者,也是培训的资源。因此,我们要求每一位见习教师将自己在教学中最有体会的学习内容用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形成微课程,并将此作为见习教师考评的一部分。这样做的好处还有两个方面:一是好的微课程本身就是课程资源,而且此类课程更符合见习教师的心理特点与需求;二是见习教师开发微课程的过程是独立思考的过程,也是一种培训。
四、导师培养
导师培养是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核心,是决定质量的关键。我们的观点就是要使导师工作专业化,导师不仅必须是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培训师。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建立科学且可操作的遴选制度。如南洋模范中学按照“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敬业爱生、善于沟通”的十六字遴选原则,精心选聘优秀学科教师和班主任担任导师。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则建立了三级导师梯队:第一梯队,园内带教,与1~3年青年教师搭班并带教;第二梯队,实习生见习生带教;第三梯队,见习教师带教。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导师必须是其他各类培训中的佼佼者。
二是建立有效的导师培养机制。导师本身也要建立团队群,导师也要形成学习共同体,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用导师之间的互动来实现共同提高。许多基地校建立了导师的互培机制。如:徐教院附中采用了定点、定时、定主题、定主培训人的“四定”制度,每个月进行导师的集中培训;高安路第一小学则为导师设立了相关的培训课程等。
三是以课程开发带动导师发展。我们把开发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课程作为导师培养的一个基本任务,因为只有能够开发出课程的导师才能实现其专业化。我们现在的要求是,三分之一的导师要能够开发比较精致的课程,并且能在区域层面共享。
四是建立一支导师队伍。我们已经着手由基地校推荐1~2名符合要求的导师,开展多形式的培训,从而带动更多优秀导师的发展。我们还加强管理者的培训,区域与基地校共同开发了“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实务”的培训课程。
五、校际联动
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要想达到实效,没有聘用校的支持与努力是不可能得到质量上的保证的。培训工作本质上是为聘用校服务,每个基地校必须有这样的意识。为此,我们要求每一所基地校必须与聘用校做好沟通,一方面要将基地校的培训安排与培训的情况实时地与聘用校领导通报反馈;另一方面,也要听取聘用校的意见,有针对性地、个体化地制订每一个见习教师的培训方案。
科技幼儿园是最早实施导师每月一次到聘用校现场指导的基地校。有许多导师还根据见习教师的需要,多次到聘用校进行指导,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宛南实验幼儿园则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展示活动,让见习教师有展示自己风采的机会,而每次活动都会与聘用校共同设计,活动也邀请聘用校领导参加,见证见习教师的共同发展。机关建国幼儿园率先将年度的考评活动放在聘用校进行,该园还与龙华幼儿园自发结对,将培训工作拓展到校与校之间的联动中。基地校不仅培训了见习教师,也带动了二级园的共同发展。受此启发,在分配见习教师时,我们有意识地配对聘用校与基地校,将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拓展为学校与学校之间相互学习与资源共享。2014年6月,我们组织了四所基地幼儿园分别在一所聘用幼儿园开展联动展示,从而进一步扩大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影响力。
六、可持续发展
规范化培训虽然很有效果,但一年的时间是不够的。研究表明,教师入职后的三至五年往往是影响其教师生涯发展最关键的时期,规范化培训后的几年依然非常重要。因此,我们提出基地校的培训工作要至少延续三年。但是,从目前来讲,机制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如除了校际联动之外,我们还推出了“回娘家活动”,要求基地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活动,邀请见习教师参加,重温基地校培训生活,搞联谊、作研讨,鼓励见习教师“常回家看看”,保持联系,让基地校和导师成为见习教师发展可以依靠的肩膀。
7.见习报告(教师技能) 篇七
——浅谈课堂教师教学行为对课堂的作用
(10小教3班 10150306 陈华)
2011年12月5日,我们来到了翠屏山小学,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见习。这一次,我们见习的主题是: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与分析。在上一次“察校园建筑”的见习后,我们对见习的热情更为高涨。我们希望能在见习后了解到课堂教学行为的分类,观察方法,统计,分析等知识,利用这次经历来储备我们未来岗位的各种需求。
在见习之前,我事先独立了解了各种教学行为分析的维度。而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和合理的观察实例,我自制了简单的观察表,按照合理维度设臵观察点。在观察点的设臵中,我学习到了一些知识。下面做一下简单的分享。
首先,我所确定的观察点都可观察的现象。观察点的品质必须是: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当然,观察只能得到行为表象。我们很难真的观察到学生、教师头脑里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能通过观察得到的东西只有诸如:人物(行为发生的主体)、频率(行为发生的程度)、性质(行为的表现性)、持续时间(行为持续的时间长度)、反应时间(学生接收指示与作出要求的行为所间隔的时间)、强度(行为的强度和力度)、地点(行为在哪里发生)等。因此,我的观察表设臵都是依据此展开的。除此之外,我认识到,所确定的观察点还必须是可记录的和可解释的——
1所以我“不可记录等于不可观察,不可解释等于没有观察。”○的表格还是设臵了我对观察得到的事物的评价。
其次,我们要根据我们此次见习的目的以及上课教师的需要确定观察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关心的问题不同、需求
2但,在我的实际观察不同,因而确定的课堂观察点就不同。”○
中发现,我(即观察者)和授课老师(被观察者)的需求其实不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在课后,我和老师的沟通就尤为重要,我也在确定了具体的目标之后,重新考虑与研究主题最密切相关的观察点,在此基础上根据“设计——观察——反思——改进”的行为链条进行了我的见习观察。
在准备好了观察工具后,我们的见习就正式开始了。在一周的学习、观察中,我得到了一系列相关数据,我也通过整理分析得到了一些简单的关于教学行为的知识。下面,我将分主题给出我的观察表的分析信息。
(一)课堂口头语言(讲述)行为的观察与分析
在这一项的观察中,我感到十分庆幸的是,翠小正在进行一场江宁区小学的数学赛课。我们听了四堂不同老师讲授的《认识分数》。通过同一篇课文不同老师的讲授过程,我观察记录了数学课课堂口头语言行为的一些数据。(详情见表一)
简单介绍下观察基信息。我们观察的地点都是在翠屏山小学的演播室,因此孩子们的桌椅统一都是摆放成秧田式。授课教师共有四位,此处我分别记为1(男),2(女),3(女),4(男),上课的内容的是三年级的《认识分数》。
观察记录数据表明,课堂上口头用语中,教学口语与教育口语的比例接近一比一(135:139)。由此我认为,在课堂口头语言的使用里,不仅要注重课程内容的讲授,也要照顾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
而,在导入语的观察中,我发现,四位老师同样都用了“郊游”这一情景导入的模式,虽然易于小孩子的理解,但是看得出来都是课标要求的,所以个人认为缺乏了创新。值得注意的是,我发现男女老师在对学生问题解决是说服还是启迪上有所差异,(女26:男15)明显女老师偏向于使用说服用语,并且使用的较多;而男老师习惯使用启迪用语,而学生理解后,并不用解释太多,所以我认为连贯了课堂。
同时我发现,现在老师上表扬多于批评(72:11),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师在教学模式上的改变。记得我在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的教学建立与教鞭和单调重复。所以我认为,学会用表扬用语对课堂,学生学习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总结来说,不管老师在教学过程使用什么类型语言,其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融会贯通,所以,我还简单观察了学生的反应。发现学生对积极的,快乐的,表扬的语言反应比较快,比较多。
(二)课堂书面语言(板书)行为的观察与分析
在观察小学主要几个科目(数学、语文、英语)的板书使用中,首先发现的是,老师如果是在讲授课程内容,则板书规范且
字迹较为清晰,相反,如果是习题课,老师就显得随意很多。而板书的丰富度,我发现语文和英语课堂更为丰富多彩。由于现在教学借助更多的是多媒体,所以旧时的挂图、贴纸使用就相对较少,但是通过老师的使用,我发现,挂图对学生的吸引力要强于多媒体。我推测,是因为ppt观看是,受背景和老师播放速度的影响,导致学生无法认真观察一幅与课外图片。
如果分学科统计,数学课在使用教具(各种尺子使用了13次)上更为频繁,当然这和课程内容(课题)有关;语文课则更重视汉字书写(规范所占比例为50%);英语课注重对板书的文字的认知。
总之,根据不同科目的要求与重点,板书的设计各有特点,但是也有它共同的特性,如标题一定要规范书写,居于黑板中央等。而这些,不论是共同的,还是由差异的,更坚定了我要好好学习粉笔的信心。只有更好的掌握基本功,才能掌控黑板这一方天地。
(三)课题声像呈现(多媒体)行为的观察与分析
现在的教室,绝大多数都配备了多媒体硬件。而老师熟练使用这些硬件给课程带来很多便利,也是学生更能投入课堂,理解课题。而老师在制作软件上是主体。现在的课件类型主要有:Authorware、powerpoint(ppt)和配套光盘的动画,视频等。
而在我观察中,ppt占据主要地位,使用配套光盘较少,而使用Authorware几乎没有,观察所得比例为5:1:0。在使用ppt的几堂课里也有几个异同点,我觉得对自己以后教学有用。首先,ppt制作上有些注意的地方,且该问题出现频率较高:1.图片背景多数来自课文,而课文图片多数颜色较为鲜艳,这就带来添加文本时候,会有字迹看不清的情况。2.由于课文较长,有些老师就在同一张幻灯片添加了很多文字,每个字体都很小,后排的小朋友看的很吃力。3.有一堂课,老师使用了动漫角色,最后发现小朋友的注意力都被喜洋洋吸引走了。4.添加的音乐声音太小,(喇叭质量不好)小朋友没听到重点。所以我觉得老师亲自朗读比较好。其次,是选择插入视频或动画的课件得到了很多孩子的喜爱,但是我发现,这样的设计放在课堂快结束比较好,因为小朋友注意力过度分散就再难自然回收,非得“严肃”对待才可以了。最后,ppt之间的联系强度也决定了这堂课使用ppt 的成功
与否。换句话说,就是,如果每一页ppt都有很强的递进关系会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维的拓展。而这一个方面,数学课件体现似乎更明显。
对比过几节课的ppt的使用,总结了的心得让我受益匪浅。当然老师准备一堂课不仅仅是ppt的准备,如何设计板书,如何设计导入语都是很重要的,而很多人说讲台是舞台,而老师要作为一个演员用表演感染观众(学生),因此,我们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教师教学行为——体态语。
(四)课堂动作呈现(体态语)观察与分析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但是,在语言尚未发展的时候,人们更多使用一种非语言——其中也包括我们要说的体态语。我觉得就算时至今日,非语言交流对我们的意义也很重大:当我们牙牙学语,妈妈用“抚摸”安慰我们,鼓励我们;当我们在吵闹的地方交流,眼神和肢体动作让我们交谈无障碍,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只有35%的信息是由语言传递的,而剩下的65%是由非语言语传递的。”
“关世杰先生在《跨文化交流学》中把人体语分为了8个小类,包括:面部语言语、眼神语、手势语、体态语、接触语、副言语、气味语、相貌服饰语”,我们要讨论观察的体态语正式其中之一,在我自己观察之后总结了几个常用的体态语:头势(点头:表示肯定、强调。摇头:否定。)手势(摆手:不正确。把手往下按:表示不看书;指学生:表示请学生回答问题或复述;指书:表示看或是提醒注意;用手势打节拍手向上挥:一起读)还有一些面部表情(微笑:情感上的肯定或否定。)
而经过我自己的数据表明。老师使用体态语的频率很高,有明显意义的动作我共记录到254个,其中用于表达情感的动作占到31.1%,代替语言表达所占比例也很高。而不同动作,学生对其反应也各有不同。比如说,学生对老师的表露性动作反应较为明显,即,当老师仅用眼神示意时,学生能很快意会并安静下来。我此我认为不同体态语之间的功能各有不同,只有掌握其中的意义,并正确使用才能保证课堂的正常有序进行。
(五)课堂问答(教师提问)与讨论(教师干预)观察分析我觉得提问时老师必须具备的一项行为能力之一。且是很重要的一个。从我的数据我发现几个特点。
一、低年级老师提问
多是记忆性问题,(借着不断的重复来加深、巩固孩子的记忆力。占比例为37.6%)和常规管理性问题(占比例35.6%)。
二、老师在挑选回答问题是,还是按照常规的“提问后叫举手的人回答”,这样的问答,给了学生一定的心理准备和思维准备。但是也有情况是,课堂出现走神的孩子,老师通过提问后,挑选没举手的孩子回答来使孩子集中注意力。
三、现在的老师在理答的时候,越来越避免消极的,批评的言语,从记录的数据可以发现,鼓励性质的理答占据比例67.3%。
与提问形式对比,讨论模式的出现让课堂的形式更为活泼。但是由于学生人数,教师面积,桌椅摆放等的限制,观察到的互动还是多以师生互动为主,老师调控干预讨论也比较能让场面更为有序。这种互动模式,让我感觉课堂的活力和学生的主动思考的“天马行空”之妙。
总之,我可以感觉到,不论是提问还是讨论,老师如何选择自己的角色很重要,是作为裁判?还是作为参赛选手?而,还有一个数据,能发现,现如今,老师的角色定位,更多的不是裁判而是一名矫正,帮助者。下面我就表扬与批评行为进行浅显分析。
(六)课堂表扬与批评行为观察与分析
总体来说,表扬行为还是比批评更为明显。但是在实际的观察记录中,我还发现,不同学科的表扬行为次数也不大一样。首先,在我参与的几节英语课的课堂中,我发现老师表扬行为几乎是其他学科的一半,老师使用:“Good”“Nice”“Very good”“Perfect!”等表扬的语言占据了课堂。学生每一次回答,开口都能得到老师表扬。我觉得这与课堂的基调有关,因为小学英语的要求并不高,所以老师多以鼓励学生大胆说为主,而不是书写、阅读、理解等其他难度较大情况。
再说数学课,数学课上的表扬就很贫乏了,多数是:“对!”“好”、“很好”等简单表扬。而且都是对问题解决而给出的表扬。但是这就带来一些问题,如果学生无法给出正确答案,为了及时帮助梳理知识内容,给出的都是以纠正为主非表扬行为。
但是,数学课上也并非没有办法用积极,正面的行为纠正孩子。如,在一堂习题课上,老师选择不回答对错,而是使用:“你同意吗?”来征集其他孩子的建议,然后,如果答错了,就
会说:“你回答的不错,但是还是要完善”等话。让学生感觉到不是错了,而是不到位。所以,积极的,表扬的行为也能达到纠正的效果。但是要讲究技巧。
8.教师教育技能协会调研报告 篇八
1.2009年招新(第一届成立)少于100人,2010年招新少于1000人,2011年招新105人。招新的会员人数基本平稳。
2.2010年活动较多,活动时间集中在学期中,开学前和期末活动基本不搞。主要活动内容有对新会员进行素质训练和娱乐活动、面向全院的讲课大赛、“大四授课技能交流会”、感恩节的活动和光棍节的活动,活动会员参与度一般(以大一新会员为主)。本学期准备开展表彰大会,由于社团整改不允许开展活动,所以暂未开展任何活动。
3.第二届时候,曾与EQ发展联盟联合举办“恒远恩波杯”讲课大赛,共同策划,但赞助都是各自拉。每个协会大概出资300多元,主要用于奖品和场地。
4.会员有流失,具体人数不清楚,原因主要在于好多会员在有活动时,时间上的冲突。对于会员管理有基本分60分,根据参加活动的签到情况加减相应分,以此选出优秀干部和优秀会员。到目前没有开除会员的制度。
5.曾荣获校内表彰“明星社团”称号,未受到校外表彰。
6.社团制度混乱,文化制度建设缺失。干部选拔,主要的干部由上届的干部升级担任,一般的副部、干事之类为平时表现好,经干部组考核,和其平时的积极性综合选拔。一般都是有事情才开会,分周内组合周末组开会,大家相互通知会议内容。这样一来会员交流就减少。社团内部的宗旨、原则、章程都不能全面贯彻实施。
7.规划:这学期想进行一些视频讲座进行培训,尽可能在整改结束前开一次大会。提高会员自我实践能力,提供更多机会让会员自行讲解。等整改后,举办第三届面向全院的讲课大赛。本年五月六月开始选下届干部。
8.社团存在的价值在于给更多师范类大学生进行培养教师教育技能,锻炼其上课的语气和讲课技能。
9.目前的困境主要是在举行活动时会员参与度不够高,原因在于会员时间冲突,社团特色活动不多,会员凝聚力不够。活动举行经常没有多媒体教室可用。资金不充足,和老师接触较少。
10.会员认为:协会无实质性的发展,讲课大赛情况不乐观(到会人数太少,基本四十人左右,不到协会二分之一)。建议多搞实质性活动,促进会员教师教育技能训练。
11.关于以上存在问题准备搞有创意的活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热情。希望学院可以提供活动场地。
教师教育技能协会,看这个名字就会明白这个协会的侧重点是对会员进行授课技能等多方面的训练,对于师范生颇多的宝文理来说,这个协会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在调研的过程中,令人遗憾的是,这个协会就目前为止还谈不上发展。
首先,协会文化中的宗旨、口号等虽然存在,但就是一纸空文,没有实际实施,采访了很多会员,无人知晓这些。
其次,这个协会举办的活动太少,就上学期而言,总共举行了三四次活动,而且和本协会职能大多不挂钩。
9.教师教学技能模式研究 篇九
1 同伴互助
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 开放自己, 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同一学科的教师之间, 不同的学科教师之间、不同年级教师之间、教研组与教研组之间, 分享经验, 互相学习, 彼此支持, 共同成长成一种新的教研文化。其基本形式有:
1.1 交谈
浅层次的交谈主要指信息交换和经验共享, 教师也只有不断从伙伴中获得信息、借鉴和吸收经验, 才会少走弯路。
1.2 协作
协作指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 新课程要求教师共同承担教研课程或教改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 群策群力, 第一要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第二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 每个教师都要贡献力量, 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
1.3 帮助
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 帮助和指导新任教师, 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在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互助, 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我们通过举行拜师大会, 为青年教师拜师学艺, 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 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在教师之间形成互学互助的良好氛围。
在同伴互助中倡导“各抒已见, 自圆其说”、“观点交锋、讨论争鸣”、“不作结论, 各取所需”学术作风。
2 专业引领
一线的教师的视角毕竟有限, 他们的技能训练应该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进行, 只有明确了整体性的理念和方向, 了解了普遍趋势和典型问题, 教师技能训练才能够更具有发展性。教学技能是教师的职业技能, 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掌握的, 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和改进课堂教学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课堂教学技能包括有: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课堂调空技能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技能等等。
教育教学工作既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教师不仅应有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 还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全面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有负起传承文明、开发智慧、塑造学生人格、影响人类未来的神圣使命!
3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技能
师生关系是学校各种人际关系中最基本, 最关键的人际关系。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和谐师生关系, 是实施教育影响的前提。教师只有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与学生平等相处, 尊重学生的人格, 积极培植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 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 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学艺术来挖掘学生的潜能, 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地成长。
3.1 爱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必须认识到, 爱学生是教师事业和师德修养的体现, 爱学生既是积极的情感, 也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 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3.2 尊重学生
尊重是人的高级需要, 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 学生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 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记得我们在学习自己制作卡片的时候, 我的一个学生制作了一张教师节的卡片, 里面这样写到:我们的谭老师非常尊重我们。每次回答完问题, 别的老师都说坐下, 而他却说“请坐”, 普普通通的一个请字, 再也平常不过了, 可在学生的眼里, 却把它看作是对自己的尊重。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就是尊重学生。”
3.3 信任学生
信任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 可使师生关系得以深化。
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状态时, 记忆力才会大大增强, 联想也才会更加丰富, 在这种状态下, 学习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学习的潜力才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
10.见习报告(教师技能) 篇十
“东芝杯”教师技能大赛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选拔赛总结报告
为更好落实东芝杯选拔工作、全面学生的教师技能,为其今后走上三尺讲台打好基础,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于10月15日至11月23日举办了盛大的“探索杯”教师技能大赛暨“东芝杯”教师技能大赛选拔赛,本次比赛以“亮剑讲台树师德新风, 扬帆学海展我真风采”为主题,选拔优秀学生代表,代表我院参加“东芝杯”教师技能大赛选拔赛为目的。同时加强同学们对教师技能的重视程度,提高同学们的教师技能,树立学院优秀教师技能标兵。在学校领导以及全物理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比赛于11月23日圆满落幕,本次比赛的总结如下:
(一)在10月15日,本校物理学院接到学校要求举办本次赛事的通知后,物理学院便投入了紧张的赛程赛事的规划及相关的准备工作中。在极短的时间内,学院便整理出了本次比赛的赛程以及选拔形式及初步安排,合理的安排了各阶段比赛的时间,确定了最后决赛到场的嘉宾及评委名单,并定下本次教技大赛决赛的整个流程。在整个大赛相关事务的规划活动中学院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二)在10月15日至10月20日,我校物理学院团委及学生会宣传部接到相关宣传任务后,学生干部们工作热情高涨,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相关工作中来,在很短的时间内,高效地制作了相关的学院海报、宣传海报和展板;物理学院通过各年级辅导员、年级负责人、各班团总支层层传递比赛信息。在整个宣传过程中,团委及学生会宣传部绘制的海报简洁、精美,清楚突出地展现了本次比赛的主题和目的,且海报维护及后续工作认真仔细;比赛信息在传达过程中准确迅速,实现了所有学生对比赛消息都获知并有所了解的宣传目标。
(三)在10月21日至10月27日,在我校领导的指导下,物理学院进行了本次教师技能大赛的预赛选拔。预赛选拔的具体信息,由年级辅导员下发通知至各班班长和团支书,在2011年级各班内部进行了选拔。在预赛中,大四同学踊跃参加了比赛,同学们反响强烈,积极参赛,展现了我院同学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竞争意识。最终,预赛选拔出了40余名选手进入复赛阶段。
(三)在10月28日到11月1日,我校物理学院进行了本次教技大赛的第二轮选拔年级复赛。复赛由年级辅导员以及年级负责人组织通过第一轮预赛的选手参加,最终复赛选拔出了10名大四选手参加最后的决赛。这十名参加决赛的选手均是经过半个多月的优中选优,从众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的,在教技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和见解的精英,他们都是物院学生中教技最高水准的代表。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制
(四)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本校物理学院举办的本次教技大赛进入了决赛阶段。决赛阶段分为两部分进行:
1、决赛准备工作:决赛的参赛选手接到学研部相应负责干事的通知后在11月2日到11月17日统一拍摄了相关的个人录像;在11月10日,选手们进行了比赛顺序的抽签并聆听了比赛相关规则、注意事项的讲解,并于11月13日按时提交了各自的教案及PPT。我院充分考虑了选手及老师的时间安排,合理地修改了最后决赛的时间,体现了本次比赛“为每个选手创造公平竞争机会”的宗旨;全方位协调,统筹规划,确保比赛顺利召开。在11月13日至11月22日,物院学研部进行了比赛相关物品的采购、制作,教具的借用、制作,人员的协调、安排,比赛具体流程的规划、演练。在11月22日,在当日上午,学研部进行了相关大赛物品的清点工作;在当日下午5点40至晚上9点30物院学生会在军事多媒体教室进行了比赛彩排,学生会各部门均伸出援手,学生干部们对会场进行了初步的布置,并对重要仪器进行了相关的检验与调试。在整个准备过程中,我校学生会各部门相互配合默契,互帮互助;学生干部们工作热情高涨,完成任务及时认真高质量,充分展现了我校的学生会作为一个优秀学生组织的各项能力。
2、决赛:经我校物理学院院领导老师的研究决策,决赛环节均与教育部“东芝杯”教师技能大赛的比赛环节相同,决赛的计分方式分四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教案得分,第二部分模拟课堂得分,第三部分即兴演讲得分,第四部分是现场提问得分,全面的考察了选手的综合素质、营造了公平的竞争氛围。决赛于11月23日星期日早8点半在军事多媒体教室举行。8点时,评委老师和嘉宾进入会场,校领导对此次比赛高度重视,本次比赛的评委老师有唐恩辉老师,王双维老师,于海波老师,戴瑞老师和张雪老师;邀请到的嘉宾有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臧丹老师以及全体学生工作组老师。8点30分,比赛准时开始,整个会场座无虚席。比赛中,选手们的板书工整简洁,PPT制作精美,实验演示生动而又起到了教导学生的作用,讲课层次分明、有条有序,即兴演讲真诚而精彩,与台下同学互动良好,向到会观众及嘉宾展示了作为一名未来人民教师的优秀素质。本次比赛经过2个多小时的角逐郭文杰同学(2012级)荣获一等奖,张赢今(2012级)等三名同学荣获二等奖,万方旭(2011级)等六名同学荣获三等奖。整个比赛过程精彩纷呈,选手表现优异,全场秩序井然,工组人员细心负责,台下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于海波老师总结点评客观精辟,对选手的未来成为“行为世范”的人民教师抱以巨大的期望,并给所有参赛选手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颁奖仪式后,所有参赛选手和评委老师上台合影,本次比赛圆满结束。
(五)本次我校物院组织的“东芝杯”教师技能大赛选拔赛历时一个多月,是物院的空前盛事。参加人员100余名,包括全物理学院全体2011级本科生,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制
从初赛、复赛到决赛,经班级、年级、学院层层选拔,既为全院同学提供一个提高综合素质的锻炼机会,又为每一位积极向上的同学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平台。也丰富了校园文化,展示学子风采,并为每位学子树立重才又重德的意识,营造了学校友好竞争、公平竞争、高品质竞争的氛围,促进我校同学综合素质的提高,锻炼了选手们的教师技能,增长了选手的教学能力,为其今后的教师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行,得益于校、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物院师生的积极参与,物理学院学生会与团委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以及选手们的努力。在此对他们表达最诚挚的感谢之情。我校我院传承“东芝杯”的精神与态度会坚持下去。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见习报告(教师技能)】推荐阅读:
小学教师听课见习报告09-09
小学英语教师见习报告09-28
名校见习报告07-21
电气专业见习报告07-16
工厂见习报告范文08-15
护理管理见习报告08-16
高尔夫见习报告06-16
500字见习报告心得07-15
就业见习基地申报报告08-16
皮肤科见习报告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