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例解读

2024-08-10

语文课例解读(共8篇)

1.语文课例解读 篇一

--2010年6月劳动争议典型案例解读

肯德基内地首签集体合同深发展被诉社保缴纳不足

案例一:肯德基在内地签首份集体合同

【案例回放】从去年12月23日开始,沈阳肯德基工会向企业行政方发出要约,要求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但经3个月商谈,双方在量化工资核心条款方面未达成一致。

今年3月31日,沈阳市总工会向沈阳肯德基行政方面发出律师函,敦促其尽快量化工资核心条款,依法签订集体合同保障职工合法利益。在此后多次协商没有结果的情况下,6月初,沈阳市总工会领导约见企业行政主要负责人,在经多次协商和要求之下最终达到了双赢。合同明确沈阳市肯德基员工的最低工资不低于每月900元,承诺员工工资的平均年度增长幅度达5%,期限为一年半。就是说,在2011年底前,工会将与行政方启动新一轮的协商,续签集体合同。

【关注指数】★★★★★

【争议焦点】沈阳市总工会为何向沈阳肯德基发出律师函?

【法律解读】提出集体协商要约,是开展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的法定程序。近年来,我国的集体合同工作稳步发展,集体合同制度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但是,协商难、签约难、履约难、监督难的问题制约着集体合同工作的深入发展。目前全国性集体协商的指导性文件主要是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集体合同规定》和《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

以上文件指出:“集体协商任何一方均可就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以及相关事宜,以书面形式向对方提出进行集体协商的要求。一方提出进行集体协商要求的,另一方应当在收到集体协商要求之日起20日内以书面形式给以回应,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进行集体协商。”“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协商双方有义务按照对方要求,在协商开始前5日内,提供与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真实情况和资料。”

当然沈阳肯德基并不是不协商,而是双方在协商过程中未达成一致意见。既然如此,为什么沈阳市总工会还可向沈阳肯德基行政方面发出律师函呢?因为工会方认为有证据表明行政方“未如实提供与签订集体合同有关资料”或“故意拖延签订集体合同”。

《沈阳市集体合同规定》第十七条明确:“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按企业不良信用记录在案,并向社会公布;情节严重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2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并对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处1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一)拒绝对方协商要求的;

(二)未如实提供与签订集体合同有关资料的;

(三)签订、变更集体合同后,未按规定期限将文本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或者解除集体合同后未书面告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

(四)调整不利于协商代表的工作岗位或者无正当理由解除其劳动合同的;

(五)故意拖延签订集体合同或者不完全履行集体合同义务的;

(六)采取威胁、收买、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强迫对方接受其要求的;

(七)妨碍、阻挠上级工会指导下级工会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

需注意的是,目前各地的有关规定并不一致,大多数地方并无有关“罚则”。《上海市集体合同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职工一方或者企业一方无正当理由拒绝或者拖延另一方的集体协商要求,或者双方在集体协商过程中不能达成一致或者签订集体合同的,集体协商的任何一方可以提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协调处理。集体协商双方未提请协商处理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为必要时,也可以进行协调处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协调处理集体协商争议时,可以会同同级工会或者企业方面代表共同处理。”“拒绝或者拖延集体协商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

依法开展集体协商是大势所趋,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也在不断完善,如上海市总工会近期已出台非公企业职代会工作规范,上海本地的职代会条例也在审议之中。

案例二:深发展未足额缴社保费前员工要求追诉

【案例回放】近日,深发展前员工状告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称深发展一直没有按照员工的实际月工资总额来缴交养老保险,导致他们退休后发现养老金大幅“缩水”。他们要求社保部门有所作为,帮助追讨他们应得的养老金。

深圳市社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在深发展前员工要求追讨企业少缴交的养老金一事上,社保部门并非不作为,更不是推卸责任,而是因为这些员工的投诉已超出两年的追诉期,有的是希望补缴10多年的养老保险费,根据有关规定,作出不再查处的决定。

【关注指数】★★★★

【争议焦点】如何理解社保费的追诉期?

【法律解读】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既是用人单位和职工的权利,同时也是双方的义务。追讨社保费一般可通过三种途径:申请劳动仲裁、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通过社保征缴机构处理。

《深圳经济特区企业员工社会养老保险条例》第五十条规定:“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迟交、少交和不交养老保险费的,员工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两年内向市劳动保障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这实际上规定了以上三种途径都有两年时效期的限定。但需注意各地不同的执行口径。

在上海,2008年5月1日以后,社保缴费争议的仲裁时效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执行,即: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社会保险费应缴未缴之日起计算。2008年5月1日之前与用人单位结束劳动关系的,社保缴费争议的仲裁时效按《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养老保险争议的处理意见》执行,即:申诉时效最迟自当事人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之日计算,在六十日内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即此案如果发生在上海,2008年5月1日之前与用人单位结束劳动关系的,职工只要在六十日内申请仲裁的,也能讨回10多年前的社保费。但是在2008年5月1日以后,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一年以前的社保费就未必讨得回来了。

当然,劳动者还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条规定:“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即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也是有时效期规定的,但比申请仲裁的时效期较长。

至于通过社保费征缴部门追缴,有的地方并未规定时效期,即有些地方的社保费征缴部门认为有必要的话,仍可要求用人单位依法补缴多年以前的社保费。

不管怎么说,广大市民应对“企业少缴、欠缴养老保险费问题”予以关注,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自己的合法权益超过法定时限而不受法律保护。

案例三:下班被火车撞死 6年后获工伤认定

【案例回放】近日,高荣梅的女儿吕明英终于被认定为工伤,此时距吕明英去世已有6年。

吕明英原在南京市尧化门附近铁路公寓当服务员,2004年4月21日,吕明英在下班途中被火车撞伤,因失血过多不治而亡。但是,此案经历二次行政认定、五次司法裁判,都认为不属工伤。最后,江苏高院作出再审判决,撤销一、二审法院的行政判决;撤销南京市人保局作出的不是工伤的认定;责令南京市人保局于判决生效后30日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关注指数】★★★

【争议焦点】何谓《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机动车?

【法律解读】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认定为工伤。

原先不认定工伤的理由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机动车的解释为,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在道路行驶、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而火车不在道路行驶,所以不是机动车。但《道路交通安全法》适用范围仅限于道路交通领域,所以,才会在对机动车定义时将火车、轻轨、地铁等在专用轨道行驶的交通工具排除在外。

《工伤保险条例》中的机动车应当做符合客观实际的合理解释,不仅应包括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还应包括轨道上行驶的机动车。江苏高院的再审判决无疑更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原义。

案例四:主管降职清洁工劳动部门说不行

【案例回放】“公司不但收回了我们享受的管理层权益,还把我们调到后勤部去做搬运工,这摆明就是要逼我们离开。”刘芳忠没想到,自己和其他几个同事为公司奉献十年,最后却因自己不满公司不签合同的做法,而被打入“冷宫”。

谢广辉等三人提供了三份材料。第一份是调岗通知书,写着因公司业务减少,于2010年5月18日调配员工谢广辉到公司后勤部。第二份是他们三人的每日工作计划表,显示他们三人在2010年5月18日当天的工作内容为清洁。第三份是取消他们三人宿舍福利的通知书。

虎门波记机械有限公司就此回应称,公司有权随意调配任何一名员工的工作岗位。东莞虎门劳动分局回应,公司的做法“是不行的”,该分局将调查此事。

【关注指数】★★★★

【争议焦点】公司有权随意调配任何一名员工的工作岗位吗?

【法律解读】用人单位基于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的需要,经常会对员工的岗位进行调整,这是用人单位内部的一种正常管理机制,本质上属于用人单位的管理行为和自主权利。但调岗应有相应的法律依据。一是双方协商一致调岗,《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二是按照约定调岗,但约定的指向应当明确,如在什么情况下进行何种调动,如果约定的指向不够明确,企业必须承担较重的举证义务,说明调岗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三是根据规定调岗,如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用人单位可以另行安排工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可调整工作岗位等。

本案中,公司调岗通知中称“因公司业务减少”而调岗,企业对此必须举证说明调岗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但把三位主管调整到清洁工岗位显然不具有合理性,应当予以纠正。

现实生活中,员工往往很难判断企业调岗行为是否合理。企业又往往将不服从调岗列为严重违纪行为,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此情况下,劳动者往往处于两难境地,如果服从企业调动而默不作声,一段时间后将被视为同意变更劳动合同,因为尽管法律规定变更劳动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但对于变更劳动合同书面形式要求,目前各地执行部门有不同解释。上海审裁实践中,书面形式“包括发给劳动者的工资单、岗位变化通知等等”,“对于依法变更劳动合同的,只要能够通过文字记载或者其他形式证明的,可以视为书面变更。”

所以,劳动者在无十分把握确定企业调岗非法的情况下,一方面应服从企业的调动决定,另一方面应及时书面提出异议。如单位要求签收调岗通知单,可在签收时注明“不同意调整岗位”字样,如有疑问应及时找有关部门咨询。

案例五:员工婚外情公司扣薪被起诉

【案例回放】阿芳于2008年8月26日入职中山市某公司,任行政人事管理人员。双方签订两年期限劳动合同,并约定阿芳转正后月工资为2450元。2009年4月至9月,公司以阿芳违纪、工作效率低下为由,每月扣减工资450元,随后又将阿芳辞退。阿芳遂告上法院。

公司辩称,因阿芳在工作期间与公司一名员工产生婚外情,闹得沸沸扬扬,影响了公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公司总经理曾就此事和阿芳谈话,阿芳本人也同意降薪450元作为对其婚外情行为的处罚。同时,公司提交一份报告,称是阿芳自己就此事起草的。但阿芳认为报告上自己未签名,不是真实的。

法院认定,被告每月扣减原告工资450元无法律和事实依据,判决被告扣减的工资合计2700元应当返还给原告。一审宣判后,被告不服,向市中级法院提起上诉。

【关注指数】★★★

【争议焦点】用人单位擅自降薪如何维权?

【法律解析】工资标准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一旦有所改变,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应得到双方的签字认可。

公司先说降薪是由于阿芳违纪、工作效率低,但不能举证说明法律事实和公司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公司履行了降薪的法定程序,不能被采信。“婚外情”无疑也不是降薪的法定理由。

企业若擅自强行减薪,员工可通过劳动仲裁要求企业足额补发工资。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外,还应支付克扣或拖欠工资额的25%的补偿金。

本案中阿芳离职后只是提出补发工资。其实,如果公司属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阿芳还可要求双倍经济补偿。退一步讲,即使是阿芳自己辞职,也可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二项规定即因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而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可惜由于阿芳没有提出有关请求,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便宜了公司。

案例六:公司迟延办网上注销登记 也要赔偿

【案例回放】上海某装饰工程公司因未及时退还解聘员工李宏(化名)的建造师证、印,迟延办理该员工网上建造师注销登记等,被告上法院。近日,静安区人民法院判决由该装饰工程公司赔偿李宏迟延办理建造师证书注销手续损失550元;支付扣发2个月工资计人民币1000元;对李宏其余之诉不予支持。

【关注指数】★★★

【争议焦点】为何未及时办理建造师证书注销手续也要赔偿?

【法律解读】《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15天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但未规定应及时注销建造师资格登记手续,为何公司也要赔偿?

因为法律规定“注册建造师不得同时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建设工程项目上担任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也不得“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位受聘或者执业”。李先生如果要在新公司以注册建造师的名义执业,必须与原公司解除劳动关系,然后办理变更注册手续。未变更注册单位,而在另一家企业从事执业活动的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

尽管装饰工程公司及时将建造师资格证书移交给李宏,但未在终止劳动合同15天内办妥李宏建造师资格注销登记手续,同样也会使劳动者在工作转换过程中遭遇脱接,所以原则上应适用《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九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上海有关部门规定,劳动合同关系已解除或者终止,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有效证明或未及时办理退工手续,影响劳动者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失业保险金有关规定予以赔偿;给劳动者造成其他实际损失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的请求,赔偿其他实际损失,但不再承担法定失业保险金的赔偿责任。

案例七:辞职看世界杯 代价太大

【案例回放】大厨阿杜的手艺在圈中名气很响,他所在的饭店地处市中心,生意很好,每天加班到很晚。阿杜无其他嗜好,就是爱足球。平时忙也就算了,但世界杯哨声一响,他就魂不守舍。端午节前两天,他向公司提出辞职,说过完三天假期就不回来上班了。人事部经理没有办法,只好临时从饭店在外地的总部抽调一位同等级别的大厨到上海顶替阿杜的位置,同时要阿杜按照半年前签订的劳动合同条款,员工提前解除合同的,应赔偿公司5万元违约金。另外,还扣除了他最后一个月的工资2.5万元。阿杜想,我来公司前就是特级厨师,公司又没有送我出去培训过,凭什么要扣我那么多钱?

【关注指数】★★★

【争议焦点】饭店的做法是否合法?

【法律解析】应当说,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具有法定理由,而劳动者辞职是不需要说明理由的。这是《劳动法》对于劳动者的倾斜性保护。

关于违约金,《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所以,除了因提供专项培训费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所约定的服务期以及竞业限制这两种情形之外,不得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饭店与阿杜签订的违约金条款违反法律规定,应属无效。至于工资是阿杜的劳动所得,因为他提前辞职,公司扣除一个月的工资无任何法律依据。

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尽管不需要理由,但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否则也属违约,用人单位可以依法向其主张未提前通知而带来的实际损失。本案中,尽管饭店不能要求阿杜支付违约金,也不能扣发他的工资,但由于他未履行法定的提前通知义务,迫使公司从外地紧急调人,新员工来沪所需的交通费、住宿费等,就是阿杜违约辞职给公司带来的实际损失,公司可要求赔偿。

阿杜为看世界杯而拒绝公司安排的加班,无可厚非,但辞职仍应慎重,特别是不要轻易违约辞职,否则不仅给自己的职场声誉带来影响,还可能遭受经济损失。

2.语文课例解读 篇二

经过课堂学习, 学生基本掌握了字句的翻译, 理解了诗文表达的内涵。但是, 对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情节较完整的名家叙事诗, 这样浮光掠影地“扫”过总觉可惜。于是我萌生了一个想法, 本册语文书的课后小短文里提到过改写和扩写, 在这里能不能尝试一下?

接下来, 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补充细节、调整顺序和变换视角。

一.发挥想象, 补充细节

如何将120字的古诗扩写成一篇内容丰富、比较详细的故事, 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很重要。其中, 描写是最有感染力的表达方式, 它主要包括语言、神态、心理、外貌、动作、环境等。

根据诗歌主题及句子内容, 发挥想象, 补充合适的细节。

暮投石壕村 (环境) , 有吏夜捉人 (外貌、语言、动作) 。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动作、神态、外貌)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语言、动作、神态) !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语言、神态、动作) 。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环境) 。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环境、神态、动作、语言) 。

诗中由于篇幅所限, 没有出现官兵和老妇的对话, 这一点留白之处正是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如果学生能抓住“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的关键点便能展开合理而精彩的想象。

下面是学生作文片段:

老妇来不及开门, 只听“砰”的一声, 门已经被踹得四分五裂。两个差吏, 一个瘦高个儿, 满口黄牙;另一个矮胖个儿, 挺着个大肚子。一个手里拿棍, 一个手里握刀。此时的老妇人已是泪流满面, 不停地用衣襟拭去脸上的泪水。

瘦高个粗暴地朝老妇人喊道:“你家的男人呢?还不叫他们滚出来!”

“我的三个儿子……都去打仗了, 两个……已经战死了, 只剩一个活着, 刚捎信回来。活着的苟且偷生, 可死了的……”老妇哽咽了。

矮胖个漫不经心地看着手中的佩刀, 用手摸着:“难道你家就没有别的男人了吗?”

“官爷, 真的没有了, 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 由母亲带着。可怜我那儿媳, 出出进进连完整的衣服都没有。”老妇又抹了抹眼泪。

瘦高个眉毛顿时拧成一团:“这么说, 你是不想交人了?!”他把木棍狠狠地往地上一顿。

老妇战栗了, 她无奈地说:“请让我随你们去吧, 赶快去河阳服役, 还能为军队准备早饭。”矮个子差吏咳嗽一声。不久, 他们便消失在夜色之中。

从合理性上看, 官兵确实不太可能听完老妇的一整段诉苦而不打断她。于是学生将“听妇前致词”的内容分成三个部分, 中间穿插官兵的对话。运用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十分生动地刻画出了老妇悲苦的情态, 官兵如豺狼虎豹般凶恶的模样。

二.调整顺序, 突出重点

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可以稍作调整, 将后面比较精彩的内容放到开头来讲, 叫倒叙;在叙事过程中穿插某个细节, 之后又回到原来的叙事框架里, 叫插叙。学生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打乱原诗顺序, 只要能突出主题, 基本忠实原文就行。

下面是一位学生放在开头的精彩片段:

“砰砰砰!”“开门, 快开门!”一阵杂乱而粗暴的拍门声惊醒了本在睡梦中的老夫妇。老妇隔着门缝一看, 便小声、焦急地冲老翁喊道:“快逃!快逃!”老翁皱了皱他千沟万壑的眉头, 便向后门奔去。他把柴草和麦秸堆在地上, 吃力地爬上那堵斑驳的墙, 摸索着翻身跳下。他顾不上疼痛和衣服上的污秽, 拔腿就向山上的小树林跑去。

这位同学将官兵拍门的紧张场景搬到开头, 极富画面感, 扣人心弦。

诗中较有冲突感的场景还有“老翁逾墙走”的画面, 老妇被带走的画面。如果用倒序的手法来写, 还可以从“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往回溯。

三.变换视角, 新颖独特

《石壕吏》这首诗是从杜甫的角度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的, 在改写过程中, 可以引导学生变换视角, 触及作者未描写的世界。比如老妇人的视角、老翁的视角、儿媳的视角、战场上儿子的视角, 甚至正在吃奶的孙子的视角。

有一位学生以“新战死“的儿子的视角展开行文, 魂归故乡所见所闻所感, 将这篇改写文演绎出了别样风味。

再游家乡

安史之乱, 我死了!

当我的灵魂, 冲出土地的那一刻, 我———家中的老二———重获自由!

外面, 风雨交加, 黑漆漆的, 没有躺在土地里舒服, 但我想家, 很想家, 想我的父母、儿子、哥哥和老婆。

不知道他们现在还好吗?官兵有没有再打扰他们?父母身体怎样?两个哥哥是否和我一样, 战死在沙场了呢?我飘啊飘啊, 就要回到我梦中的家了!

一阵猛烈的拍门声把我从思考中活生生的拽了出来, 这声音, 怎么那么耳熟?啊!那不是士兵捉我去战场之前的拍门声吗?石壕村———我的故乡, 士兵又要把我的同乡捉去。

啊, 妈妈, 那是我的妈妈。她缓缓地走出门来, 她想要做什么呢?爸爸为什么听到拍门声就翻墙而去呢?我赶紧来到门口, 两个虎头虎脸, 黑得像块炭的士兵在我家门前, 使劲拍门。难道?难道他们连老人也不放过吗?爸妈的年纪加起来都有150岁了, 为什么对他们这么残忍!

母亲在说话, 没错, 过去听听, 只听见她说:“我那三个孩子都去守城了, 只我和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相依为命, 请行行好放过我们吧!”“放过你们?你们家不是还有一个老头吗, 把他给我叫出来!”

“我家老伴已经病死了!”妈, 爸不是翻墙走了吗?都是儿子不孝, 让您老受苦了!

“我虽然老了, 力不如前, 但还有一双手, 我可以为你们准备早饭和缝纫衣服, 请你们把我带走吧!我虽然不能上战场, 但也可以干一些活, 你们就带我走吧!”啊, 不行, 妈, 那儿环境差, 您老身体又不好, 不能去啊, 妈!

但不管我怎样的叫, 母亲和士兵也听不到, 因为我是一个死人了, 一个和亲人阴阳相隔的死人了。

我在门口的台阶上坐了一整夜, 我不孝, 我没用, 不能保护好我的家人, 我低头沉思。

忽然, 我感到一阵沉重的喘息声迎来, 抬头看去, 父亲, 那是我的父亲, 好险他没有被捉。要不然, 妻儿怎样活命?父亲头发苍白, 两眼无神, 刚才他是在哪里心惊胆战地躲过这一劫?父亲啊, 以后这家靠你了。

我偷偷地抹泪, 已经好久没这样放肆的哭了。

战争啊, 你何时才能停!我不想再看到别人和我一样, 家庭支离破碎。

天亮了, 亮得那样白, 那样凄凉, 那样阴冷, 好像蒙上了一层纱。我轻轻的挥手和家人告别, 和家乡告别———就要上路了。

鸟叫没了, 流水声没了, 村子一片死寂。

这位学生以亡故之人的视角来写文章, 非常巧妙地呈现了各个场景。这种写法类似于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 对主题的表现有更为直接的作用。

3.文本解读方法例谈 篇三

【关键词】文本解读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29-02

从授课的角度来谈,文本解读主要指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通过观照文本与作者及作者笔下的人、事、景、物进行心灵对话,实施“静态文本解读”确立的教学过程预设,创设三维目标。可见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没有文本解读,就没有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更谈不上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多层面的感受。

在文本解读中,教师和学生是文本解读的主体。其中,教师是解读的第一人。如何让文本解读更有效,笔者认为,除了简单的根据不同体裁的文本确定不同的侧重点之外,还要考虑到确实有效的解读方式。

一、初步感知,触摸框架

解读文本的第一步和我们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对文本要有一个初步感知:感知作品体裁、语言风格,把握文本主题等。只有对文本形成整体印象,感受作品最基本的艺术魅力,从而捕捉那些与全文密切关系的信息和富有特色的语言写作技巧等,才能确定文本应该解读的地方。如《祝福》这篇作品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组成小说的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通过粗读全文,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情节发展的脉络,对祥林嫂、鲁四老爷等人有了初步的印象,对文本有了整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读文本,着力抓住小说的三大要素,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祝福”这一故事发展变化的线索,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只有做好这一环节,在阅读教学中才能如庖丁解牛,稳操全胜而驭全牛。

二、咬文嚼字,揣摩语言

语文的本体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文本中的语言,是一扇神秘而绚丽的门户,只有开启它、解密它才能抵达文本阅读的深邃彼岸。对于那些语言特色鲜明的文本,我们更是要在语言文字的咀嚼上仔细揣摩。有时候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剖析开来可能就是一幅场景,一段故事……这就是文本语言的魅力。文本解读中,扑面而来的精彩语言让我们目不暇接,唯有“慢慢走,欣赏啊”才是理解文本的关键。此时,我们须驻足流连,反复品味,展开联想,深化理解,筛选出促进文本解读的关键点、突破点、情感意蕴点、理趣催化点、主旨生成点。

例如《鸿门宴》中“樊哙闯帐”片段,樊哙对项羽说:“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文言的虚词“耳”和“也”在这里很有讲究。这句话中的“耳”字能否改为“也”?最后的“也”字能不能取消?揣摩可知“耳”在这里有轻视的意味,言下之意,本以为大王你和亡秦是截然不同的,但想不到竟然如出一辙;“也”表示强调,我樊哙是在设身处地为大王着想。樊哙此话,让项羽抓不到把柄,唯有曰 “坐” 。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里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叶老的这个方法,是文本细读的重要方法。作者经常通过语言文字来传情达意,我们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触摸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咬文嚼字,揣摩语言,是文本解读的关键。

三、情节建构,走进作者

所谓情节建构是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潜心走进文本的世界,把自己的感情、阅历、经验也投入进去,构建起自己的真实感悟,丰富文本的内涵。文本在通常情况下是处于静态的,但任何文本都不是孤立的,它既有其诞生的特殊情境,又有其被解读的现实情境。在解读过程中,通过细读文本与作者展开对话,做文本作者的知音,方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让阅读教学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解读《我与地坛》一文,我们很自然会想起母亲对自己无私的关爱,会记起那些感人的画面、往事,会下意识地把阅读的积累、人生阅历、思想感情与文本内涵重合起来,进行新的情节建构,勾起与作者心灵的对话,深入到史铁生的内心世界,使文本形象更加丰满。

四、推敲把玩,领悟意蕴

对文本的解读最能考验一个教师的人文素养。一位不喜欢阅读的教师,绝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走马观花的阅读也难以积蓄这样的功力。解读文本需要用心体会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词,细细揣摩,用心感受,与书中人物同喜同悲,让感情缓缓流淌,赋予文字鲜活的生命力。如《想北平》一文,老舍用饱含深情的笔调写了自己和北平血肉相连的关系和对北平深切的爱。像北平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要写出北平的特点,通常从大处着眼,但老舍写的多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要读懂老舍对北平的深爱之情,就要从这些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和画面着手,试想,如果老舍是北平的匆匆过客,他还能把这些平淡的画面写的如此细致入微吗?正是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四时风景给了作者深沉炽热的感情。

五、胸罗全局,适度扩展

任何一篇文章,成文之后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篇不离段,段不离层,层不离句,句不离词,词不离字,任意割裂文章中任何一个地方,都会破坏文章整体的表现力和主题表达效果。而最大的割裂就是文本与原著的断开,高中教材中有许多选自大部头的长篇。小说也好,戏剧也好,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应该胸罗全局,对整部作品的风格、思想有个全局把握,而不是首先就让学生去欣赏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这样的欣赏无疑是支离破碎的。以选自《西厢记》的《长亭送别》为例,它只是全本《西厢记》的一折,莺莺送别张生赶考。如果学生不能对《西厢记》全本故事有个大概的了解,对这对才子佳人酬韵、传谏、佳期等浪漫情节略过不提,就很难理解崔莺莺在长亭“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的离情别绪,难把握住人物形象,从而更难领悟《长亭送别》的深层思想:不仅仅是表达人物的离情别绪,还有更深层的对封建礼俗的控诉之情。

六、多元整合,准确定位

理解文本是一个多角度的感受与体验。不同的文本表现出来的主旨思想不尽相同,而同一篇文本也可能因为读者的认知差距而产生不同的理解。但最符合作者原意的解读只有一种。这就要求我们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把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多元信息统筹整合,既关注文本被解读的现实情景,又要复活文本诞生时的特殊情景,寻求最合理的解读。

以笔者参加金华市语文教学能力大赛的文本《盲厨师》为例。俄国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的小说《盲厨师》以其细腻生动的笔法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临终救赎与终极关爱的故事,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故事讲述的是一位盲厨师在临终前为了卸下心灵上的重负,让女儿请一个人听取自己的忏悔。一位陌生人(莫扎特)欣然前来,不仅成功地从思想上解脱了盲厨师的心灵负担,还认可了他对爱情的功劳,之后满足了老人的要求,通过弹奏翼琴,让老人进入到一个温暖壮丽的境界中,老人安然逝去。故事很简单,但对文本主题定位不准确,解读起来终将徒劳无功。居然有人解读为“杀死盲厨师的真凶是谁?”,这显然是割裂作品中莫扎特弹奏音乐,使得老人精神解脱一节而出现的偏离主题的解读。

七、本色解读,彰显个性

本色,说的就是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在《考试说明》中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有一条“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现代文本理论认为,任何一部作品都不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其实,在文本存在之前,部分意义已经存在,在文本结束的时候,意义仍然在继续延伸。言下之意,在遵循文本解读规律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来探讨延伸的意义是很有必要的。

以杨绛先生的《老王》为例,传统的解读视点主要是放在主人公老王身上。认为:谁若能在生存困顿中一如老王般善良,如老王般渴求生命的尊严,那他才是真正的人类灵魂的代表者。基于这样的读解,最初普遍认为,杨绛的《老王》一文实在是一曲人物颂歌:对以老王为代表的底层劳动人物在不幸生活中不改善良淳朴天性的讴歌。

把《老王》一文解读成一曲底层人物的颂歌,应该说是有文本依据的,也是苏教版教材编选为“底层的光芒”选文的解读基点所在。可是仔细审读文章及作者的行文习惯,我们会发现这样的解读是存有明显的偏狭。仔细解读文章最后一段中“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人的愧怍” ,显然不能外斥于我们的读解之外。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写了一个人的善良,而是写一个异常善良的人对另一个异常善良的人的怀念,是写善良的人们在暗夜里对生命尊严的捍卫。

八、理解学情,确定教路

文本解读的终极目标是在解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提升其人文素养。任何一个版本的教材编写均以学生的生活为轴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学生的背景不同,起点就不一样,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决定了他们理解问题的方式和深度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解读文本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教学内容。

比如《金岳霖先生》一课,散文的阅读教学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且本文的文字也不难懂。但学生以前阅读的多为写景状物的散文,对写人的散文接触得并不是很多,尤其是这类语言冲淡但意蕴丰富的散文,初步的阅读虽没有问题,但要真正深入作品,把握人物的特点,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就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在解读文本,确定教学方法时应该注意教学目标的确立:1.感受金岳霖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作者对他的敬爱之情。2.认识文章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品味文章冲淡隽永的语言风格。4.增强对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理性认识。根据学情,把品读细节作为教学重点,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则可用互动体验和引导点拨法。

当然,以上所谈只是一孔之见,如何提高文本解读的有效性,是一名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还需要我们继续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 宋运来《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 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4] 蒋敦杰《高中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

4.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篇四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

一 时代呼唤教育改革

二 世界母语的教育问题

三近几年语文改革的形势

《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

一 重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2.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

3.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而非灌输。

二 增强了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提出了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2.更新了教学内 3.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表现在 :

课程理念,凸现语文综合素质;

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

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

课程内容,提倡新、活、宽;

课程实施,重视探究,加强实践;

课程评价,重在激励、反馈。

三 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略

四 兼顾不同的教学需求,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对《语文课程标准》各部分的解读

第一部分 前言

一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地位:“两个基础,一个重要”。

二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方式、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的融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应研究:

(1)重视教师观念的转变。

(2)要改变学习方式,必须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大视野、大语文观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 关于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纵向结构是三个维度,横向结构是五个方面。

二 关于总目标

(一)总目标的内容排列 前5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层面着眼,后5条目标从具体语文能力培养的层面着眼。

(二)总目标的基本精神

1.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实践性的本质

(三)总目标的基本任务

1.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2.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 3.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4.培育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 三 关于阶段目标

阶段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贯彻和实施。阶段目标有以下特点 注意体现学习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关系;明确提出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方面的目标;

第一次提出“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在识字、写字目标中应注意三点:

1.培养学生的识字和写字能力是第一学段的重点。2.识字要遵循“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3.汉语拼音教学时要与说话教学、识字教学相结合。

(二)阅读

在阅读目标中

1.阅读目标体现了有个性的学习、自由阅读、自由表达的新理念。2.第一次提出了猜读(推想)和探究性阅读的要求。

(三)写作(写话、习作)1.在情感态度方面:

(1)注重培养兴趣和自信。(2)注重写作中合作与交流。(3)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鼓励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4)强调个性化,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2.在过程方法方面:

(1)强调学生对生活的观察。(2)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把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3.在知识能力方面

(1)没有写作知识的要求;(2)淡化文体要求,以写纪实性作文为主,也可写想象作文;

(3)在条理性方面适当降低要求,只提 “能根据表达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

(四)口语交际

1.突出情感与态度的优化训练。2.重实践、重过程。3.重在参与。

(五)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具有4个特点: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生成性

综合性学习的4个要素

1.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2.强调观察及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3.强烈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4.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 教材编写建议建议教材编写做到“新、实、活、宽” 二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

1.自然性资源开发 2.社会性资源开发

3.文性资源开发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 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

1.学校资源的利用 2.社区资源的利用:联系生活学语文;服务社区用语文。

3.家庭资源的利用

三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可分两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即第1 — 4个问题,这是教学思想

(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2.要充分发挥教师教的积极性,使他们创造性地教。

(二)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正确处理课内外的关系。

(三)正确处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与重视过程、方法之间的关系。

1.因势利导、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陶感染、潜移默化是最基本的方式。

(四)处理好语文素养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1.培育创造人格2.营造创造氛围

3.提供创造

第二部分:即第5个问题,这是对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要求:认写分开,多认少写。2.写字教学要求:重视写字姿势的指导;对学生的写字要加强指导和示范,写字指导,不能用多媒体的演示代替教师的板书。

3.汉语拼音教学(1)强调趣味性。(2)建议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3)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二)关于阅读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 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的阅读活动。

● 造性阅读: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到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感悟和新异的结论

3.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 4.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眼 卫生。

(三)关于作文教学

提法:小学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初中叫写作

1.在小学阶段培养习作的兴趣、自信心是重点。2.要抓好:指导观察、引导阅读、指导学生“想心思”、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并重。

(四)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1.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2.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使儿童感兴趣,有话可说。4.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让绝大多数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5.应着眼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五)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指: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1.突出自主性

2.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3.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

四 评价建议

(一)评价的目的 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评价的内容: 分为三个维度和五个领域。

三个维度:

1.知识能力(它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评价目标:一评知识文化的“量”; 二评知识文化的“质”;三评语文能力的“用”;

四评语文能力的“创”; 评价要素:语文知识评价;文章知识评价;文学知识评价;一般能力评价;发展能力评价。2.过程和方法(它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评价目标:一评文献检索的能力;科学思维的方法;三评语文学习操作;四评学习习惯的养成。

评价要素:课堂参与,阅读习惯;表达习惯;学习方法 3.情感和态度(它是语文学习的动力)

评价目标:一评语文学习的兴趣;二评语文学习的习惯;三评语文学习的方法;

四评语文学习的交往。

评价要素:热爱语文;关心文化;参与实践;学会合作;化智为德。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它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评价目标:一评识字数量;二评识字质量; 三评识字能力;

四评写字能力。2.阅读

评价目标:一评阅读能力;二评阅读习惯; 三评阅读方法。3.写作

评价目标:一评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二评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三评良好的作文习惯。4.口语交际(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

评价目标:一评听说普通话能力;二评听说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评听说的态度和习惯。

5.综合性学习(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成果评价重视学习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作品评价。

(三)评价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多样性原

(四)评价方法 1.定量评价方法

2.定性评价方法 第十部分 附录

附录部分,共包括三项内

5.“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解读 篇五

第三,我们的“语文实验室计划”为什么会成为国家教育部和人事部园丁工程“特级教师计划”的项目?为什么国家每年还要给我们拨付实验经费?因为大家普遍感觉到:我们的语文教改确实没有走出困境。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没有在一个区域甚至在一个学校改革成功的案例。尽管我们的“语文实验室计划”得到了国家园丁工程的承认,但是我们这项改革还是初步的。我们的老师、学校苦于没有同教改项目相配套的阅读材料,许多材料搜集起来对一位老师、对一所学校来说,有时又特别困难。

第四,“新学校行动研究”项目是“十一五”国家规划课题,目标是要构建学生向往的学校。构建学生向往的学校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课堂,喜欢老师。我一直认为,我们每一个学科肯定都有一个使老师和学生都轻松、愉悦的.学习方式。如果找到了这个学科的学习规律,我们就找到了老师和学生可以愉悦地教、愉悦地学的通道。现在大部分学科还没有找到这个规律,我们的学校离学生向往的学校还有距离,所以我们启动了这样一个国家级课题。创建一个新的学校,构建学生向往的学校,我们首先应该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当我们所有的学科都找到了一个师生愉悦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时,学生向往的学校的构建就为期不远了。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总结了各所学校、各位优秀老师的一些实验成果,提出了“语文主题学习”的概念。这个“语文主题学习”非常简单,我们立足于把这件事情说得简单,也要做得简单。

为什么叫“语文主题学习”,而不叫“语文主题教学”

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在这个题目上给老师引导,不要教得太多,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怎么把这本书拿到主题中呢?我们不要仅仅探索一种方法,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经验、风格,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传统,我们提倡百花齐放,提倡用不同的风格把我们的“语文主题学习”搞好。

需要统一哪几个方面的认识

第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习语文。过去,我们有过很多教改,也有很多阅读资料系列的书籍,但大多强调课外阅读。如果语文的教学靠课外,英语教学毫无疑问也要靠课外,数学教学也要靠课外,我们的孩子能有多少个“课外”?我们提倡了几十年的课外阅读,我们多少学生实现了。多少家庭实现了?

所以,不要再去更多地寄希望于课外。对于80%的学生来说,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内就把语文学好。不要精雕细刻,不要把每一句话都挖地三尺,把每一个词语都挖得冒出火星,这样,学生会觉得语文深不可测。如果让老师分析,学生可能会感到,语文背后怎么有这么多深奥的东西,学了几天也不能发现。给学生这样的误解,把语文搞得好像一般人学不了的东西,这样对学生太危险了。

第二,改变长期以来用理科学习的方式学语文的现状。每一个学科都是不同的,但是我们却常常用同样的方法来教学。表现最突出的是我们用学习理科的方式学习语文。我们必须改变这一点,改变靠讲一篇文章,就希望学生把好多文章都弄明白,语文素养就大大提高。语文学习和数学学习正好相反,必须反三归一,通过大量的阅读、感悟最后有所得。所以,我们必须把讲和练的时间压下来,把课时划分给阅读,划分给“语文主题学习”。没有哪一课书必须要用超过1课时的时间学习。

怎么理解“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这句话往往成为语文老师教不好语文的借口:我们怎么能教好语文呢?课内不读书,课外也不去感悟。我感觉,我们不应该把这句话当作借口,而要理解为责任,思考怎样把生活的活水引到课堂。

老师给学生创造条件,把生活精品化,把课堂变成学生能够产生感受和体验的生活。所以说,有些老师非常会做事情,一般没有体验就不让学生做。把生活的活水引入校园,引入课堂,这就是老师的责任。怎样使生活的外延和语文学习的外延相等,这是一条主要途径。

实验的操作模式

教学内容

“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堂模式是学生自主阅读。那么,到底读什么呢?《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这一理念的落实创造了基本条件,提供了物质保障。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与中小学语文必修教材配套。和教材一样,以主题单元作为呈现方式,教材的每一单元都配备15万-18万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这样,一本教材就要配备六七本近100万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在时间安排上,要求用三分之一的课时学习必修教材,剩下的三分之二课时全部用来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这就要求变革教学和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少讲。“简简单单教语文”,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但“简单”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也不意味着可以放任不管。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狠抓《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课堂阅读的落实上,体现在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和点拨上。而其中的重点又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持学生的读书热度,使学生的自主阅读不被老师的“好心”和“认真”异化为“被”阅读,着力点则在让三维目标在课堂阅读中自然地实现。

教学策略

1.“1+X”模式――一课带多课的辐射式教学方法。以一篇必修教材的文章为点向面上辐射,把从必修教材一篇课文中学习到的知识,尝试运用到多篇《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文章的学习中,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阅读能力。

2.“X+l”模式――“反三归一”。先选择《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文章,学完之后反过来让学生自学必修教材中的l篇文章。

3.“X+Y”模式。学完必修教材一单元的几篇文章,再整体补充一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多篇文章。

实验效果

在实验跟踪过程中,许多实验学校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小学一年级识字1828个,二年级识字1111个,一、二年级共识字近3000个,两年时间便基本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识字量。

老师引导学生一周学习9篇课文,两周学完一本教材;小学六年,平均每年课堂阅读大约100多万字,六年学生课堂内外阅读总量不低于1000万字。

实验让阅读超越语文,走进各门学科,数学科的阅读、英语科的阅读、美术科的阅读、音乐科的阅读、科学科的阅读等等,学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有了终身学习的能力,落实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6.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读 篇六

一、年级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要求认识1166个字,要求会写1000个字,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3、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400字。能较熟练的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二、学期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要求认识500个字,要求会写500个字,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3、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400字。能较熟练的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简单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第一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组元,有的回顾以游戏为伴读书求知的往事;有的讲述在父辈的教养下长大成人的故事;有的写命运坎坷而勇于抗争,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有的写天资聪慧却无所进取,神童沦落为俗子„„总之,这些课文都在成长道路的重大课题上,给人以莫大的鼓舞、激励、鞭策和警示,但却没有机械、空洞的说教,每一篇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这些课文包括散文、小说、童话、诗歌等。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现代的,也有古代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认真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受到多方面的文学熏陶。

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告诉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两则外国著名诗人的人生哲理诗;还有告诉学生后天教育比天资更重要的道理的王安石的《伤仲永》。

二、单元教学重点: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生词,了解鲁迅的生平及作品。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所渗透的思想感情。2.《爸爸的花儿落了》要求学生领悟标题的双关含义,掌握拟题技巧;把握行文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

3.《丑小鸭》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4.《诗两首》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伤仲永》要掌握几个用法特殊的词,准确把握句中的停顿,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6.综合性学习:能正确表达感受、心理和体会。能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知事物,激发热爱生活的情趣和写作的欲望,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三、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必要的常识,也应作适当的介绍,全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重点研读、揣摩、赏析含义深刻且富于情感的精彩语句,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阅读和多角度理解。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促成自己的成长意识。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苦于乐、得与失、成与败,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生词,了解鲁迅的生平及作品。

2.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目标

1、体会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所渗透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爸爸的花儿落了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目标

1、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线索,体会伏笔在文中的运用。

2、感受父亲的情,理解父亲的深情是怎样影响着“我”的成长的。

第二课时目标

1、学习插叙手法在记叙中的运用。

2、体会文中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还要让学生在读中认识到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使自己真正的成熟起来。

3、丑小鸭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自主学习,排除文字障碍,掌握并运用字词;了解作者的生平。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

1、揣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

2、引导学生理解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激励他们坚韧不拔,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4、诗两首 学习目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1、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认识慎重的选择人生的意义。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5、伤仲永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之”“于”“隶”“宾客”“称”等文言虚、实词的用法。

2、能翻译全文,提高准确翻译课文的能力。体会语言简洁、洗炼的特点,明确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深层原因。

第二课时

1、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2、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体会作者写作意图: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成长中的青少年应把握美好时光,刻苦学习,早日成才。

第二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祖国为主题。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光未然的《黄河颂》歌颂祖国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表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一堂小孩眼中的法语课的情形,以小见大,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说理形象,鼓舞人心;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抒发了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木兰诗》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

二、单元教学重点 1.《黄河颂》:要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最后一课》: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小说的要素;了解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联系生活,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4.《土地的誓言》: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5.《木兰诗》: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其次还有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6.综合性学习: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展示成果,加深对黄河的了解;通过调查、广告设计、提出建议、诗歌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和学生互学,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2.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地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3.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自选领会文意,培养语感。

4.联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6、黄河颂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体味歌词部分澎湃激昂的民族精神‘

第二课时

1、学习诗歌的反复手法,理解诗句,体会意境美,提升欣赏品味。

2、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7、最后一课 第一课时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发展。

2、理解课文中小弗朗茨的心理描写

3、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第二课时

1、分析哈墨尔先生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信息。

2、熟读课文,积累佳句,欣赏本文的语言美。第二课时

1、在诵读评味中,感受比喻的妙处,并理解其蕴含的哲理。

2、体会先烈的思想精髓,激发爱国热情。

9、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注重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通过朗读领会文意。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1、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

2、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10、木兰诗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疏通课文,初步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作用。

第二课时

1、深入理解木兰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三单元

(一)教学内容

这是一个名人单元。杨振宁的《邓稼先》记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告诉我们闻一多先生刻苦的学习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的高尚的人格,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何为的《音乐巨人贝多芬》带我们走进巨人,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莫泊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从人物肖像、言谈举止、神态等多方面刻画了四位著名作家的形象;《孙权劝学》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3、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让学生默读揣摩,比较人物不同的写法。

4.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及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5.积累文言知识。

(三)教学重点

1.《邓稼先》:通过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体会他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品味文中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精神实质。学习文章选材、组材方法。

3.《音乐巨人贝多芬》: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场面描写(群体人物)的方法。

5.《孙权劝学》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6.我也追星综合活动:从个人实际出发,寻找恰当合作对象,确定小组活动方案,充分展示个性特长,培养合作、创新意识。

11、邓稼先 第一课时

1. 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第二课时

1、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整体感悟文意。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的技法 第二课时

1、把握本文选材精当的技法;

2、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性格特点,复述课文所写的几件事。

2、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写法(肖像描写),体会文章所展示的人物个性气质和精神面貌。

3、学习贝多芬不屈不挠的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学习本文抓住外貌、性格特征写人的描写方法。

2、揣摩比较不同人物不同的描写方法。

3、感受当时欧洲著名的大文豪身上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质和出色的谈话智慧,努力塑造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

15、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第四单元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社戏》中讲的是乡村戏剧;《安塞腰鼓》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竹影》写了童年时期一个有趣的游戏,有两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艺术与游戏的关系;家长对孩子游戏的引导。《观舞记》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口技》抓住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听众的反应,描绘出当时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2.学习文章由写实到写意的写作手法,理解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3.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4.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了解舞蹈是以身体、服饰、神态、动作、心灵等方面来表现内容的。

5.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6.把握多方面表现表演者高超技艺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

1.《社戏》:分析双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分析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2.《安塞腰鼓》: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

3.《竹影》: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4.《观舞记》:赏析文章是如何表现舞蹈的“飞动的美”,感受、欣赏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5.《口技》: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摹状貌的说明方法。注意体会作者如何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6.综合实践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兴趣,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16、社戏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掌握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第二课时

1、理解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培养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德。

17、安塞腰鼓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掌握文中的生词,反复朗读课文,读出文章的气势。

2、学习作者运用排比句描写场面的方法。第二课时

1、通过视觉材料,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深意。

2、感悟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培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精神。

18、竹影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风格的基本差异。

2、学习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和铺垫手法的运用。

3、培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及感悟自己生活中的艺术和美。

19、观舞记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冰心体”,掌握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学习本文运用精炼的语言表现艺术形象的写法。

3、感悟博大精深的艺术手法,培养热爱祖国文化艺术的情感。20、口技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作者;积累本文文言词语,理清文章结构。

2、疏通课文,做到熟读成诵。第二课时

1、学习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法。

2、借助课文,展开想象,感受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第五单元

(一)教学内容

这是一个以探险为主题的单元。《伟大的悲剧》写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探险悲剧;《在沙漠中心》写了在沙漠中克服险境、勇于拼搏的壮举;《登上地球之巅》写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真正的英雄》是关于美国航天飞机失事的巨大悲剧;《短文两篇》是与太阳有关的两个哲理故事。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2.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提高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能力;

3.练习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说出它的作用;

4.感知人类最为闪光的品质----百折不挠地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认识到----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

(三)教学重点

1.《伟大的悲剧》: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在沙漠中心》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对待挫折,克服险境、勇于拼搏的精神。

3.《登上地球之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

4.《真正的英雄》:把握内容,体会感情,理解精彩语句的含义。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

5.《短文两篇》:积累文言词汇,熟读课文,背诵《夸父逐日》,多角度理解两篇文章的内涵。6.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如何正确理解探险精神。

21、伟大的悲剧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主题。

2、抓住文章中描写探险队员的几个细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1、体悟文中关键词语,理解如何才能做到团结合作、克服困难。

2、透过这个悲剧,增强学生追逐梦想的信念,培养团结合作、克服困难的精神。

22、在沙漠中心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对待挫折,克服险境、勇于拼搏的精神。

23、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及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2.简洁概括课文主要信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学写颁奖词。

第二课时

1、欣赏并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

2、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集体协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

24、真正的英雄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的背景资料,了解有关作者生平及演说词的一些特点。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味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感悟主题。

3、学习一些航天知识,培养学生探索科学未知领域的精神。

25、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有关神话和《山海经》的知识,熟读并背诵课文。

2、了解文言文的省略现象,积累文言词语。

3、感受夸父的英雄气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的精神。第二课时

1、了解《淮南子》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

2、体味课文语言简洁的的特点,领会课文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魅力。

3、学习古人的探索精神和勇敢、坚强,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时思想感情。第六单元

(一)单元教学内容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这个单元都是写动物的作品。《猫》写了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表现了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同情和关注之情;《斑羚飞渡》讲述的是一个多年以前发生在西南山区动物间的凄美故事;《华南虎》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马》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狼》讲述一个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关注详略,体会描写,多角度,深层次地探究课文主题。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

2.感受华南虎执着的灵魂和自由的精神,培养自己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的人格。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4.锻炼学习搜集资料及总结能力。学会本文典型的文言实词。5.分析屠户和狼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认清狼阴险狡诈的本质,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

1.《猫》: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2.《斑羚飞渡》: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中所蕴含的强烈情感;理解并学习斑羚在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引导学生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善待动物,善待生命。3.《华南虎》:分析“华南虎”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4.《马》:反复诵读,语句赏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5.《狼》:树立人的智慧战胜一切的思想是本课教学重点。6.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选择课题有侧重地进行研究或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开阔文化视野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26、猫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同情和关注。第二课时

1、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27、斑羚飞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本文的生字词,体会本文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的手法。

2、理解作品主旨,探究从动物身上折射出的可贵精神。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28、华南虎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诗的内容及感情,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

2、诵读品味诗歌,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的形象。

3、培养学生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的人格。

29、马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布封,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体会作者对野马的由衷赞美之情和对家马供人驱使的悲哀之情。

30、狼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有关作者及其作品,熟读课文,疏通文意。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第二课时

7.语文课例解读 篇七

关键词:碧昂斯,演唱技巧,情感表达,listen

碧昂斯, 1981年出生于美国, 20岁时, 获得全美音乐最高荣誉的格莱美奖。她是全球150个音乐奖项获得者, 拥有全球1亿3千万张唱片销量和23支全美排行榜冠军单曲。

《Listen》出自音乐电影《梦幻女郎》 (DREAM GIRLS) , 是由Henry Krieger、Scott Cutler、Anne Preven和碧昂斯共同作词、作曲。在片中, 碧昂斯刻画了以Diana Ross为原型的歌手, 讲述了一个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个极富歌唱天赋的黑人女孩组成的“梦幻”女子三重唱组合在歌坛寻梦, 追求事业成功的坎坷经历。其中《listen》这首歌表现的是女主角心理变化的一个重要过程, 在电影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技巧解读

中国声乐教育家付林老师说过:“所有的技巧都没有气息重要, 所有的方法都没有感情重要, 所有的声态都没有自然重要。”1《Listen》这首歌有接近两个八度的音域, 在这首歌里, 她的声音极具灵活性和柔韧性, 忽而强劲、忽而柔和, 变换自如。从开始用低沉浑厚的低音叙述内心压抑的情绪, 到副歌是用极具爆发力的呐喊来宣泄心中的不满和对梦想的执着。

碧昂斯演唱这首歌时展现了掌控演唱气息的能力和表现内心心理活动时不露痕迹的技巧运用。

1. 演唱状态层面

碧昂斯的演唱呼吸采用了胸腹式呼吸法, 这种呼吸法比单纯的胸式呼吸, 呼吸深度和力度更加大, 在横膈膜处形成更强劲的拉紧状态, 声音更具有爆发力。同时喉头放松, 声带稳定。这样就更加保证了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她演唱状态非常自然, 是把歌词当成台词在叙述给你听, 呐喊给你听, 完全是把说话的位置植入到歌曲里面, 这样更加打动人心。

2. 演唱技术层面

碧昂斯在演唱中展现了真假声的转换、高音上的即兴演唱、以及跳跃性的高低音技巧变化;在音色的细节处理上, 她采用了气声、哑音、懒音、滑音、抽泣喘息音、等一系列能够表现情感变化装饰音。此外, 碧昂斯还适当地利用了对声音音量的控制进行收与放、强与柔的对比, 进一步突出地表现情绪变化。例如:

上例是整首歌情感爆发最强烈的地方, 也是碧昂斯音域最高力度最深技巧用的最多的地方。“I don't know where I belong”这一句, “don’t”一词在细节处理上使用了怒音, 表达了愤怒的情绪。而“if you won't”完美地展现了碧昂斯的音域和爆发力。从“listen”到“A melody I start but I will complete”都在高音区徘徊, 声音极具穿透力, 咽部力量运用适当, 强而稳的气息支撑, 带给人震撼心灵的享受。

二、情感解读

歌曲的“情”是通过“声”来表达的, “声”与“情”相辅相成, “情”促使了“声”的发挥, “声”表达了“情”的深意, 自然而不带一点做作。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1960年代, 碧昂斯在影片中饰演黛娜, 拥有美丽的容颜、曼妙的身材和富有磁性的歌喉。在电影里演唱《Listen》的时候, 黛娜正处于迷茫期, 她迷失了自我, 听不到自己心底的声音。她被控制、被欺骗, 她想要挣脱, 想要找寻最初的自己!为了自己的梦想, 多少年来她刻苦训练, 并一直在寻找机会展示真实的自己, 并得到人们的认可。然而, 她不知道生活中潜伏着狡诈和阴谋, 单凭才华和努力不一定能实现梦想。歌词中

Listen

Listen, To the song here in my heart

A melody I start but can't complete

Listen, To the sound from deep within

It's only beginning to find release

开头的这四句情绪低落, 她很无奈、很厌倦, 她渴望有人来倾听她内心的声音, 她想要挣脱束缚不想再被任意摆布, 想要做自己真正的为了心底的那份梦想而唱歌的自己!当将所有情绪压住, 安静地向听众讲述, 让听众聆听自己心底的声音。用低沉的声音诉说出心里的委屈和内心的孤独。

Oh, the time has come

For my dreams to be heard

They will not be pushed aside and turned

Into your own, all'cause you won't listen

这四句是小转折, 开始变得振作, 开始坚信自己的梦想一定会被倾听!再也不会被推到一边任人改造的面目全非却永远也不会被聆听, 强烈的情绪积攒着, 一触即发!

Listen

I am alone at a crossroads

I'm not at home in my own home

And I've tried and tried

To say what's on my mind

You should have known Oh

Now I'm done believing you

You don't know what I'm feeling

I'm more than what you made of me

I followed the voice you gave to me

But now I've got to find my own

这是高潮段落, 伤心、委屈、愤怒、怨恨统统爆发, 独自站在十字路口不愿离去, 她将黛娜那种迷茫, 渴望别人的聆听, 不愿再当个傀儡, 想回到当初那个怀揣着音乐的梦想的小女孩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碧昂斯的演绎中, 将所有内心情感爆发, 所以声音出来自然是带点愤怒和呐喊的。

透过《Listen》, 我们可以看到, 碧昂斯声音的多元化及具有的独有个性奠定了她在当今流行乐坛的地位。身为歌手, 碧昂斯音色纯净无杂质流露灵性, 又狂野不羁高亢激情, 加上挥洒自若的演绎技巧, 诠释歌曲总能让人诚服。身为创作者, 无论嘻哈、雷鬼、或是R&B, 她总能将多元乐风搭配个性歌词, 最终成就了自己的独特演唱风格。

参考文献

[1]付林《流行声乐演唱新概念》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1

[2]张宁.《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及特殊技巧》[J].大众文艺, 2010, (16) .

8.《猫》课例综述及文本意蕴解读 篇八

一、课例综述

(一)文本体式

关于《猫》的文体,37个课例中有14位教师作为小说来处理,10位教师作为散文来处理,2位教师作为小说但有散文化倾向,其余课例均没有涉及文体。认定本文是散文化小说的有两种观点具有代表性:一是柯新燕老师在文本解读时认为“此文的文学样式是小说,非散文。但《猫》总是给人以‘真’之感,这不仅基于作者当时受俄罗斯文学的影响,追求文学要有‘真实’的精神,也缘于将猫作为描写对象,‘我’成了次要人物,重在表现‘我’对猫的感情,这就是散文化处理。”二是王乃安老师认为“作者非纪实性地描述所养的三只猫及其结局,把猫写得活灵活现;且由猫写出人的细腻情感和深刻认识,使人们明白某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做人道理。这是作者采用这种特定的散文笔法来描绘“旧家庭的‘积影’(《家庭的故事·自序》)”的理想结果。”

(二)作品主题

老师们对《猫》一文大致是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其主题的,即“我”的角度、猫的角度、社会的角度。三个角度相互交叉,彼此重合。具体的主题有以下几种:

(1)做事不能主观臆断带着偏见处理,否则就会铸成无可纠正的大错;27.5%

(2)对下层百姓不幸的同情,对弱势群体苦难的关注,对被侮辱被践踏者的哀怜;18.8%

(3)“我”勇于反省和严于律己的精神;16.3%

(4)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需要正视自身的缺点完善自我,这样才能避免不幸;13.8%

(5)要仁爱,不要残忍;12.5%

(6)人应当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一切微小生命;6.3%

(三)艺术特色

《猫》文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文辞朴素,描写真切,发人深省。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在结构上,首尾呼应,过渡自然。徐沄老师解释说:“课文开篇:‘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总领全文,点明题意,概括了叙述的中心内容;中间一句‘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既然是‘好久’,就不是‘永远’,于是引出了养第三只猫的情节;篇末一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呼应开篇总结全文。首尾照应,整篇文章浑然一体。”而在讲述“我”家三次养猫的故事中,“作者用‘有一次’、‘隔了几天’、‘冬天的早晨’等过渡词句承上启下,把前后的内容贯穿起来,过渡自然。”

其次,在写法上,对比衬托,巧用伏笔。“第三只猫是野猫,与前两只都是主人喜爱而要来的形成鲜明对比;第三只猫毛色难看,性情忧郁,不喜欢玩耍,与第一只猫像白雪球似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对比在文中不止这一处。写“第二只猫的不怕生人和家人‘小猫呢?小猫呢’的询问预示了它的丢失。第三只猫对鸟笼的凝视成了猫吃鸟的罪证,也为下文作者的‘妄下断言’和猫的冤死巧妙设伏。”

再次,在内容上,详略得当,细节突出。肖家芸老师在和学生讨论最喜欢的小猫过程中,学生凭借文字的多少得出了“特别喜爱”第二只小猫。因为“第二只猫作者写了好多好多,第一只猫写得好少好少”,用“文字的详略鲜明地体现出作者的亲疏。”在具体描写三只小猫中,又运用了细节描写。比如“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这些语句从细微处写尽了前两只猫的顽皮可爱让我们会心一笑。

第四,在语言上,语言朴素,情感细腻。占淑红老师和学生一起探究了两个“蜷伏”。“前者写出了它在寒冬中流浪冷得瑟缩的可怜样子,突出其可怜;后者写它安定后想得到家人的欢心,却未能如愿,突出其可悲。其他还有对文中四个‘不’字和句式的分析等,通过这些词句展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第三次养猫,先是‘不大喜欢’、‘我很愤怒’、‘心里十分难过’、‘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并且从此‘永不养猫’。这种感情真切朴实,曲折细腻,犹如一股涓涓细流奔流于文中,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给人以深切的艺术感染。”

(四)教学目标

依据对教学设计的梳理统计,现将课例中预设的教学目标按由多到少的比例排列如下:

1.探究作品的主旨;

2.学习运用比较法和细节描写;

3.体会文中“我”的感情变化;

4.品味语言;

5.把握三只猫的特征,包括外形、颜色、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

6.学习本课生字词;

7.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提高写作水平;

8.剖析现实生活中的“猫人”;

9. 学生自己写第三只猫的结局,辨识哪一种是小说的写法。

二、文本意蕴解读

(一)《猫》是一篇“散文化小说”

作者在小说集《家庭的故事·自序》中指出:“我写这些故事……其中或未免有几分是旧事,却决不是旧事的纪实。其中人物更不能说是真实的。”既然人物属虚构,那么可以认为《猫》是小说。然而它拥有散文的特质,由此便衍生出在超越了传统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的三要素结构之后,由散文和小说交融重构的一种独立的亚文类——散文化小说。

散文化小说具有小说和散文的两栖性,刻意讲究情节的曲折,叙事上情节淡化融合小说与散文的双重特点;“散文化小说,情是第一要素,它将作家的主体意识和情感机制作为意象的审美聚集和组合形态。”《猫》有明显的故事情节,亦不乏波澜曲折;但猫的故事由“我”来讲述,由“我”的情感贯穿聚合,这就体现出散文的特质。这篇独具特色的散文化小说,阅读教学需依据文本体式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这就需要老师们探索一条新的教学之路。

(二)确立“教学目标”应依据文本体式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层面的概念,即“预期需要教什么”。确立教学目标应该依据文本体式,也就是说“教师在备课时需要依据文本的个性特征进行教学解读,从而确定合宜的教学目标”。

“体式”是相对于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而言的一个概念,它有两层含义:“第一层面是指文本的类别,即文类;第二层面即指单个文本的特定样式,也就是个体文本所具有的特殊的表现形态。”作为散文化小说,《猫》的教学目标其体式的独特性在哪里,应确定什么教学内容,设计哪些教学活动。目前至少可以明确,“品味语言”应该是一个核心的教学目标,因为《猫》的语言风格是体现本文散文化小说特质的一个重要元素。“梳理故事情节,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也应该作为一个教学目标,因为故事都由“我”的情感贯穿接,起伏波澜与“我”的情感变化相谐相生,这也是由散文化小说的特质决定的。

(三)“品味语言”的着眼点在语词

《猫》在语言上追求纯化、明净,没有华丽的辞藻、繁复的句式,运用自然朴实的词语,将“我”养猫的故事如话家常般告诉读者,这是本文独特的语体风格,也是语言上的最大亮点,所以“品味语言”理应是这篇课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味语言”的教学做得比较好的主要有以下4种情况:

1.品读描写三只猫特征的动词

肖家芸老师引导学生用文中重点词句来说明自己最喜欢哪只小猫,具体落实到“跑”、“爬”、“捉”词。把握了这些语言文字的感情色彩,也就知道了“我”是怀着高兴的心情在欣赏猫。徐鹏老师还加入了“芙蓉鸟”事件中“拿”、“追”、“打”词的分析。

2.通过关键词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柯新燕老师在文本细读时,从关键词入手品析作者的感情变化。由开始的“一缕酸辛”发展为激烈的“怅然”、“愤恨”升至“十分难过”、“更难过得多”。“我”对亡失猫的情绪变化,由淡变浓,层层推进,情感脉络表现得直白,令人一目了然。

3.品析人物的语言和称谓的变化

魏华中老师设计了一个“找寻小说中的人物语言、体悟语言在表现文章上的作用”的教学环节,学生有的找到直接抒情的语句,如“三妹很难过地说道:‘哥哥,小猫死了!’”;还有的找到间接抒情的语句,如“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等。占淑红老师则和学生一起探究“我”和家人对猫称呼的不同来体悟感情的不同。

贯穿《猫》文的线索就是情感,而语言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所以品味语言就是通过文本细读体味语言蕴含的情感,这样才能深入文本,真正与文本对话。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的品味语言不是浮于表面的简单浅显的事。

上一篇:胰岛素下一篇:二年级下册数学题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