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效率

2024-10-25

金融效率(共7篇)

1.金融效率 篇一

金融硕士考研如何提高复习效率认识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知识达到什么样的层阶,就是瞩望什么样的未来。凯程金融硕士王牌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一、金融硕士考研专业课复习建议

从考察范围上看,431综合由90分的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和60分的公司理财组成,凯程老师特别强调,复习没什么捷径可走,老老实实的把凯程金融老师讲的课程扎扎实实学习下来,把老师布置的题目认真做完,很多都是考试必考点,刚开始可能会比较痛苦,只要坚持下来第二遍时就会好很多了。建议大家准备一个笔记本,看第一遍时把书的框架和基本知识点记下来,这样方便以后复习,知识也理解得更深入。重点章节是汇率,利率,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通货膨胀,金融监管,货币政策,货币创造(重中之重啊,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的连接点,极易考大题)。

金融学部分,李健写的比较容易懂,但是想要答题还是有一定困难,所以建议在听凯程集训营课程的时候做好笔记,注意老师讲的必须要的答题要点,再展开论述。

国际金融部分,2015考研出了国际金融学的知识,虽然分不高,但是得看,高分才是硬道理。国金的内容分为理论和实物两大块。理论分为国际收支理论和汇率理论。建议考生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复习参考书的时候配合凯程的远程视频辅导讲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公司理财部分,公司理财占60分,但其难度不可小觑。罗斯的这本书是公司理财的主流教材,的确也写得是深入浅出,很适合初学者。凯程贸大老师特别强调,考研只考前半本书,也就是公司理财最基础的知识,大概18章。一定要把这前18章好好的看,包括公式推导和图(这次就考了一个图)。计算题一般会出在DDM模型,free cash flow,CAPM,Rwacc,MM定理这几章。这也是公司理财最重点的章节,当然是考试的重中之重。MM定理后的个人税部分一般不会考,看看就行。其他的章节理解为主,一定不要忽略每一张的图,很多公式,计算都蕴藏其中,当然是出题点。参考书复习方法:

第一遍,只是看课本,快速翻阅,熟悉整本书的框架和只是脉络,不管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然后着重试着去记忆章末总结,根本就没有做课后题,当时看了全书所有章节,到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才不去看后面的,只看前二十五章;

第二遍,以凯程老师讲课的讲义指引,认真详细地看。看完一章,做课后习题,课后习题非常重要。刚开始可能有些题目根本做不出来,没关系,记得标注出来,等你做上第二遍第三遍时就会全懂的;

第三遍,还是看课本,做之前不会做的题目,总结出我认为的可能要考的重点及考点;看老师讲的讲义和笔记。

第四遍,以目录检测法检测自己对整本书的记忆及把握程度,包括基本概念、公式、定理以及应用等。然后再以自己总结出的考点去试着再现相关的知识点。第五遍,基本不去看概念性知识,而是认真地去看计算和模型推导以及画图重点看书上能出计算题的考点以及掌握计算方法。总结出书中计算公式,以及应用这些公式的习题。

二、金融硕士考研考试参考书有哪些? 金融硕士考研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金融硕士王牌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公司理财》,机械工业出版社,罗斯等著;《公司财务》刘力著

《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博迪著;《国际金融》,中国发展出版社,吕随启等著;《货币银行学》,中国发展出版社,刘宇飞著;《计量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古扎拉蒂等著。《货币金融学》,米什金著

《金融学》李健著(黄达的也可以)

特别强调,这些参考书凯程洛老师给北大经院的老师也沟通过,确定是100%没有问题的。凯程作为专业的金融硕士考研机构,请大家放心使用凯程提供的信息

三、金融硕士考研考试科目有哪些? 清华、北大金融硕士考研考试科目如下: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03数学三 431金融学综合

人大金融硕士考研考试科目如下: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 431金融学综合

贸大、中财金融硕士考研考试科目如下: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 431金融学综合

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包括数学基础、逻辑推理和论说文三个部分。数学基础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经济分析中常用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概念。逻辑推理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综合和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论说文的考试形式有两种:命题作文、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要求考生对题目所给观点或命题进行分析,表明自己的态度、观点并加以论证。

431金融学综合包括金融学部分(90分)和公司财务部分(60分

四、金融硕士考研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金融硕士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金融硕士,您直接问一句,金融硕士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北大金融硕士考研,更谈不上有金融硕士的考研辅导资料,考上金融硕士的学生了。在业内,凯程的金融硕士非常权威,基本是考清华、北大、人大、中财、贸大金融硕士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尤其是业内赫赫有名的五道口金融学院,50%以上的学员都来自凯程教育的辅导。凯程有系统的《金融硕士讲义》《金融硕士题库》《金融硕士凯程一本通》,也有系统的考研辅导班和及时的考研信息。不妨同学们实地考察一下。并且,在凯程网站有成功学员的经验视频,其他机构一个都没有

五、金融硕士考研学费是多少? 在此凯程老师主要介绍一下几个名校的金融硕士学费: 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硕士学费总额为12.8万元,北大经院金融硕士学费总额为9.9万元,人大金融硕士学费为总额13.8万元,中财金融硕士学费总额为10.8万元,贸大金融硕士学费总额为6万元,金融硕士学制2年。金融硕士学费为什么这么贵,凯程洛老师问了清华、北大、人大的多位教授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是一致的,金融硕士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专业,没有一流的老师就没有一流的学生,请最好的老师培养金融硕士人才,这是行业需要。确实,金融硕士就业薪水高是事实,一年就赚回来了。

六、金融硕士考研招生院校推荐

1、五道口金融学院 师资:五道口金融学院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学校里的导师大多是奋斗在金融前线的高官,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如果想在银行或国内证券公司就业,这应该是个很好的选择。最近几年招生人数都稳定在7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公费。

考试:专业课考试内容广泛,是所有院校中考试范围最广的,也是唯一不指定任何考试参考书目的院所。从分数线来看,2015年五道口金融硕士考研复试分数线是420分,分数还是比较高的,五道口对数学成绩要求比较高,没有130分以上竞争很难,除非其它几门考试成绩有竞争力,否则是很难被录取的。

就业:以学生的就业渠道主要是国内金融系统,包括各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等。整体就业形势非常不错。

2、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北大经院本身的学术氛围不错,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北大经院金融硕士开设的比较晚,但是北大经院的师资力量强,拥有吕随启、刘宇飞、冯晴等名师坐阵,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加上社会对北大研究生的高度认可,就业自然就没有问题。2015年北大经院金融硕士复试分数线是385分,比五道口考研难度较小。

3、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师资:人大在中国的金融界历来被视为老大哥,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土鳖和海龟。中国货币金融学的主要奠基人黄达教授是人大前校长,中国金融学会前会长,也是中国金融学会历任会长中唯一一位学者会长(其余都是由在任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担任)。

考试:从专业课试题上来看,比联考难度要大得多。如果要考上,主要是两个障碍:一个是专业课,可以分数不高,但一定要过线,还有一个是数学,是重中之重。

就业:人大金融的就业前景非常只好,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其就业形势非常好,完全可以和北大清华相比。

4、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中财的金融还是不错的,是全国第三个国家重点学科,老师的水平比较高,比如王广谦校长,李健教授等。学生就业的情况也比较让人满意,还有一点中财研究生招生比较公平。2015年中财金融硕士复试分数线是341,可见中财金融硕士考取难度属于中等水平。

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贸大金融学院本身的学术氛围很好,师资力量强,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2014年贸大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22%,加上社会对贸大研究生的高度认可,就业自然就没有问题。2015年贸大金融硕士复试分数线是330分,分数线还是比较低的。

七、金融硕士就业前景怎么样?

近几年来,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金融硕士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1)经济预测分析与管理咨询人员。经济预测分析人员的行业分布非常广泛,但一般只有各个行业中的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和政府经济决策部门、公共研究机构才会设置。主要负责各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该岗位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而管理咨询人员主要是流向一些咨询公司,比如it咨询、战略咨询、营销咨询、审计、上市辅导等。

(2)对外贸易人员。将“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客户;为国内客户寻找国外货源;组织国际贸易货物物流等。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人员在经验成熟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贸公司。(3)管理职位。研究生与本科生不一样,大多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都参与了一些社会实践,拥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正式进入社会时,也能谋得一些管理职位,例如生产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金融管理等。

(4)基金经理。其中,随着更多的基金项目和基金管理公司的产生,社会将需要众多的基金管理人才,基金经理就是这一行当中的高层次人才,其职责大致可分为:负责某项基金的筹措;负责基金的运作和管理;负责基金的上市和上市后的监控。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其职业的前景看好。基金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又以基金经理需求最大。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基金经理并不容易,一般要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有风险控制专业知识背景,还要具有较强的多学科、多行业分析判断能力,有敏锐的市场嗅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是必须的。

(5)证券经纪人。证券经纪人的素质要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扎实的金融学基金知识;二是基于对市场的长期观察之后得出的投资经验;由于证券投资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作为证券经纪人必须通过对政权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的研究,把握规律性,并结合影响证券价格的各种因素分析,逐步积累并具备相当的投资经验和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近年来,我国股民数量直线攀升。这一庞大的投资群体已经为证券经纪人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目前我国证券经纪人有证券业务员、佣金经纪人、中介经纪人、交易所中介经纪人之分。

(6)股票分析师。股票分析师主要为股市投资者提供股市投资咨询服务,以及举办有关的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部分股票分析师在报刊上发表股评文章,以及通过电台、电视台等公众媒体提供股市投资服务。在我国从事股票分析工作,须拥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以及从事证券业务两年以上经历,需要考核《证券投资基础理论》、《证券投资分析》这两门课程。通过考试符合条件的人员需向所在地证券管理部门或直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经审批后,方能获得资格证书。获得资格证书的人员通过其所在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向证券管理部门提出申请,从而获得执业资格,最后由中国证券协会颁发执业证书。

八、金融硕士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考生行不行? 最近几年金融硕士很火,特别是清华、北大、人大这样的名校。据凯程根据近几年各大名校的内部统计数据得知,每年金融硕士的考生中93%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对这个现象凯程洛老师咨询了各大院校的老师,本身金融学本科的学生,保研的,加上出国的,加上就业的,基本上没有几个来考研的,金融学本科的就业本身就是不错的,不用冒着风险来考研。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金融硕士考试科目里,金融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金融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金融学和公司理财本身难度并不是很大。

九、金融硕士考研各院校复试分数线

2015年五道口金融硕士考研复试分数线是420分,北大经院金融硕士考研复试分数线是385分,中财金融硕士考研复试分数线是341,人大金融硕士考研复试分数线为380分。各大院校中以五道口金融硕士复试分数线最高,考研难度也是最大的,不过凯程在2015年考取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硕士15人,清华经管学员8人,毫无疑问,这个成绩是无人能比拟的。在业内,凯程的金融硕士非常权威的,尤其是业内赫赫有名的五道口金融学院。

十、金融硕士考研复习方法解读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凯程洛老师给大家介绍了这么多内容,希望大家已经对上海大学金融硕士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了,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咨询凯程老师。同学们,考研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也会陷入各种困境,考研就是一个学生走向成熟的过程,逐渐向自己的理想靠拢。现在考研是一个趋势,就业的主体是研究生,决定了考研就要勇往直前,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祝愿同学们前程似锦,学业有成。

2.金融效率 篇二

效率一词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其意味着不浪费。相比于发达国家, 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较晚, 其本身效率就比较低。同时, 不得不承认的客观事实是, 我国金融行业正在经受世界经济环境冲击, 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新经济时代, 科技、文化以及市场的发展, 都对我国金融行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 金融行业发展改革势在必行, 成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 国家政府及各行各业给予了相关研究高度重视。

二、金融工程对金融效率的影响

时至今日, 金融效率被广大学者们定义为, 经济中金融部门人、物、财等资源投入与金融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比较关系。金融工程对金融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具体表述如下:

(一) 微观层面

金融工程对金融效率的微观影响, 通过金融市场参与主体侧面呈现。金融市场涵括了个人、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等多个主体, 在此平台上金融工程对金融效率产生影响作用。简单来讲, 金融工程能够丰富投资组合, 为拥有闲置资产的广大个体提供了参与金融市场运作的机会。市场经济条件下, 投资者的偏好差异较大, 现有的金融产品或工具难以满足其需求。金融工程方法的运用, 将为个体提供精准的期货、期权以及互换等价格评估服务, 使得其面临的风险大大降低, 进而提升他们参与积极性。而企业作为金融资金的需求者, 金融工程发展满足了其对金融效率的追求。事实也证明, 新型金融工具的创造, 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有效风险控制途径, 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技术难以应对的问题。此外, 金融工程对金融效率的影响还体现在, 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融通资金能力。综合来看, 金融工程对金融效率的影响, 在各金融市场参与主体上得到了很好体现。

(二) 宏观层面

现代经济的典型特征是经济发展走向金融化, 金融工程在调整货币流通上的作用显著。从宏观的层面上讲, 金融效率综合体现在微观金融主体对货币的运用能力上。严格意义上讲, 金融效率越高, 对货币的需求量也越小。金融工程对金融效率的影响, 最明显的体现为创造了信用, 进而推动了社会资金的资本化转变, 对实现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意义重大。究其根本就在于, 金融工程改变了人们对货币需求的传统认知, 可以说是带来了一场思想观念上的重大变革。此外, 新型金融工具的衍生, 还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投资渠道, 同时还改变了利率的期限结构, 客观上加速了货币的流通。金融工程虽然旨在帮助企业合理规避风险, 但是从客观的角度上而言, 它还为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提供了全面的金融服务市场技术支持。金融工程发展的直接动机是提升金融效率, 金融市场及其工具的创新, 改变了使用者的金融环境。金融工程与金融效率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相互促进关系, 通过创新发挥作用。

三、发展金融工程提升金融效率

作者结合上文分析, 认识到金融工程在提升金融效率方面创造的积极效益。本节根据对金融工程影响金融效率的分析,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了“发展金融工程, 提升金融效率”的策略, 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 加强技术创新

从某种意义上讲, 技术创新是推动金融工程发展的关键动力, 由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作用尤为明显。以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创新来看, 其以规避管制型创新为主, 缺少良好的技术支撑, 即使出现过技术创新但是科技含量不高。在这个全面发展金融工程条件尚不成熟的特殊时期, 我国应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吧, 进而短期内实现金融工程发展。这主要是因为现阶段国际金融发展的主流是技术创新, 加之我国发展起步较为, 应该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吸纳优秀成果, 从而保证我国金融技术创新较高的起点。除此之外, 我国当前对金融的管制还比较严格, 却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较大。因此, 以技术创新为金融工程发展、提升金融效率的突破口, 可以有效解除金融管理机构的二次限制。知识经济时代, 任何行业发展的根本是科技创新, 其所提供的动力支持源源不断。如此,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 才能保证金融工程发展实效, 进而达到提升金融效率的根本目的。

(二) 完善制度体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 微观金融主体趋于多元化, 其培育的核心任务是在现行约束机制和行为机制的范围内, 引导他他们实现市场化。以银行为例, 国有商业银行实现规范的股份制, 是其适应经济市场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产权改革, 从根本上确立了商业银行的市场主体地位, 有利于其内在动力及外在压力的作用下, 将金融工程价值发挥到极致, 从而满足金融市场的供给需求。另外, 要通过完善立法制度, 引导金融组织内部结构改革, 改变传统金融体系垄断的问题, 逐步形成促进其不断创新的内部动力机制。在此过程中, 要进一步推进金融组织结构多元化发展, 不断丰富市场参与主体类型, 满足市场经济制度的要求。

四、结语

总而言之, 金融工程对金融效率的影响意义非常。由于个人能力有限, 加上金融效率影响结构复杂, 本文做出的有关研究可能存在局限性。因此, 作者希望业界更多学者或专家持续关注此项研究事业, 深入、全面地剖析金融工程对金融效率的影响作用及其机理, 并提出更多、更优的促进金融工程发展建议, 以为推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而各金融主体则需要紧抓良好市场发展形势, 在有效规避风险的前提下, 支持金融工程发展, 从而发挥其在提升金融效率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天泽.浅议金融工程发展对金融效率的影响[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6, 07:10.

[2]朴勋.金融工程与金融市场的关系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4, 02:53.

[3]王立国, 赵婉妤.我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 2015, 01:22-29.

3.互联网+金融如何提高金融效率 篇三

移动互联技术模糊了金融与商业、消费、社交等场景的边界。余额宝在短短的半年之间能够发展成中国最大的基金,并非是对货币基金金融属性的改变,而是得益于消费支付和利息收入的无缝对接。春节发红包这样看似和金融不沾边的社交场景,可以成为拓展支付工具的引爆点。

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和信贷、P2P等互联网金融产品总体上是丰富了金融体系而非对传统金融的颠覆。这些金融产品也成为金融界的鲇鱼,大大推动了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的思维和转型。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希望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从互联网思想家凯文凯利多年前提出的连接一切,2012年易观国际集团董事长兼CEO于扬在主题为《互联网+》的演讲中提出的“所有的传统和服务都应该被互联网改变”,到李克强总理的行动计划,互联网与行业的关系已经从思想上升为国策。

计划的愿景激动人心,但是行动的具体路径取决于如何理解“互联网+”。这里至少有三个问题值得仔细探讨:为什么某个特定的行业需要被改变?为什么互联网能够改变行业?互联网应该以哪种方式改变行业?这些问题的答案并非显而易见,也因为牵涉到利益格局而常有争议。

为什么中国的金融业需要被改变

中国的金融业过去一直是政府管制最严、准入门槛最高、垄断性最强的行业之一。金融管制使得多元化定价体系不符合成本收益比,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数量型扩张模式成为银行的一致选择,多层次市场体系建立缓慢。

这种扩张正在难以为继。根据麦肯锡统计,中国的国内债务对GDP比率目前已经达到262%0这一比率不仅在过去20年中是历史最高水平,而且在全球几十个新兴国家中也几乎最高;与之相匹配的则是广义货币对GDP比率的高企以及银行利润的丰厚。根据2014年年底的数据,中国M2/GDP为1.9,而美国仅为0.9。

和高债务额、高货币发行量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金融供给的极度短缺。大量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和个人消费金融服务无法满足;融资贵、融资难是普遍现象,并且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如果融资贵,那么投资者似乎应该开心?答案也不是。个人和小企业的投资理财服务普遍缺失;6亿中国农民绝大多数人既不知融资为何物,也不知理财为何物。

虽然金融市场化的大潮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但是迄今为止,债务高企、融资贵、融资难、理财难、金融机构利润丰厚仍然是中国金融最明显的特征。这些现象说明这个金融体系的资金配置效率低下。加上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企业规模庞大,金融压抑和金融管制给市场进入者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长尾。这是一个充满用户痛点的行业。

为什么互联网技术可以改变金融

我们首先需要讨论金融的本质是什么,然后讨论为什么互联网可以改变金融。

金融的功能广为人知。支付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金融功能。通过匹配投融资,金融机构帮助资金完成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传导,其间可能还需要克服金额、期限、风险、流动性等方面的错配。保险则是为了抵御灾难。

支持这些金融功能的底层要素是渠道、数据和技术。

首先,让我们来看渠道的要素。金融发展史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金融由商业驱动,又为商业服务。16世纪后半期,荷兰是全球航海技术最发达的国家,全球一半的航海帆船都通过阿姆斯特丹港进入欧洲,阿姆斯特丹是当时全球当之无愧的世界贸易中心。一方面,贸易必然带来结算需求,更进一步带来了融资、贷款需求,因此第一家现代银行诞生在了阿姆斯特丹港口附近,对于贸易买主和卖主结算极其方便。

另一方面,由于全球贸易汇聚,阿姆斯特丹非常繁华,人们集聚在咖啡馆里交换信息,财富的故事刺激着更多贸易公司的成立,怀揣著财富梦想的人聚集在咖啡馆里,购买新贸易公司的股份,打探各种信息,交易这些贸易公司的股份和债券,产生了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荷兰成为17世纪国际贸易和金融的中心。

实际上,没有一个金融中心或机构的兴起不是和商业的繁荣紧密相连的。正是因为工业革命带动国际贸易,英国在18世纪取代荷兰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正是因为由贩盐发端的货通天下,使得山西票号汇通天下,成为中国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金融之王。正是因为电商的兴起,使得支付宝从交易笔数衡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工具。历史告诉我们,金融机构的发展前景和渠道的触达能力息息相关,即金融对商业场景的触达能力,对商业和消费引发的金融需求和供给的触达能力。

只是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导致分工越来越细,规模化、集约化效率大大优先于商业便利时,金融才开始逐渐部分脱离了商业场景,有些金融交易甚至完全与商业场景无关了。不过,仍然有许多方面还保留着原来的影子,比如金融中心一般都在贸易中心,银行一般都在商业繁华的地段。

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下,商业银行拥有支付、结算、转账、贷款、理财等功能,算是距离商业场景最近的机构,几乎统治了中国的金融业。不过,银行服务很多只能在银行柜台和系统内完成,无法和商业场景无缝连接。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特别是移动互联,则让金融与商业紧密结合在技术上再次成为可能,成本也能做到极低。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转账,完成支付,查看股市行情,下单买卖证券,就像随身携带着银行和交易所一样。交易随着场景无缝对接,不需要再分离就可以完成。供应链的连接化和生态化,使得企业的融资需求在商业活动发生的场景就被得知和满足。

移动互联技术模糊了金融与商业、消费、社交等场景的边界。余额宝在短短的半年之间能够发展成中国最大的基金,并非是对货币基金金融属性的改变,而是得益于消费支付和利息收入的无缝对接。春节发红包这样看似和金融不沾边的社交场景,可以成为拓展支付工具的引爆点。这些变化都可能让专注于金融功能的传统金融机构吃惊。

有一种说法认为,金融的逻辑和本质不改变,互联网技术是中性的,也就不会深刻改变金融。这种说法看似合理,其实不然。可以拿战争打一个比方。战争的逻辑自古不变,就是征服对手。但是当人类从冷兵器进入热兵器时代时,由于兵器的触达技术改变了,怎么打仗也就完全改变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相当于战争对手随时随地都在对面。在这种时候空谈逻辑和本质不变,实属无益。

互联网技术之所以能改变金融,第一个原因是它可以改变金融的渠道能力。因为金融是为商业和消费服务的,当触达这些场景的能力发生改变,实际上做金融的方式也改变了。相对应的一个大趋势,是金融的场景化。

其次,我们来看金融的第二个本质要素:数据。除了渠道能力,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风险甄别、定价和控制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信息,或者说数据。我们可以用消费者信贷的发展史来理解数据对金融的重要性。人类在过去数百年中,最主要的信贷方式就是典当或担保式信贷。投资者可以不了解借贷者,只要抵押或担保的金额足够,信贷就可以发生。直到今天,这还是银行贷款的主要方式。而信用卡这样的消费者信贷是无抵押、无担保的小贷;人手一张信用卡的景象在10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实际上是对信贷模式的颠覆。

那么,这种金融创新是怎么发生的呢?首先是中产阶级财富的上升所产生的对消费信贷的巨大需求。20世纪上半叶,像GE、福特这样的企业通过分期付款来促进消费,为授信机构提供信用信息的信用局也应运而生。对消费者信用风险的统一量化标准和授信标准的需求,进而推动了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的发展。在这个背景下,至今仍然是全世界最普遍使用的个人征信评分模型FICO于1956年建立,第一张银行信用卡于1958年发行。信用卡的真正广泛普及,包括VISA、MASTERCARD等卡组织的成功,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事情;这时金融机构已经广泛使用计算机,数据搜集和处理的成本大幅度下降。

基于数据的个人征信是消费者信贷的基础。金融机构的风险甄别能力,归根到底是数据的搜集、分析和判断能力。传统金融机构主要依靠人工方式获取数据,数据往往非实时连接,更新频率慢。另外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整合度低,形成“数据孤岛”,数据的使用效率、金融产品和体系的可依赖度和透明度低。反之,互联网时代往往在商业和生活场景中借助系统自动获取数据,并可以实时更新;由于数据数字化,跨机构的数据整合和分享也变得容易。数据实时、可连接,是活数据,数据的使用效率、金融产品和体系的可依赖度和透明度高。

互联网技术带来了数据的革命。今天,我们已经更少用信息这个词,常常代之以数据,甚至大数据。显而易见,当风险甄别的成本和方式被深刻地改变时,金融本身也会被改变。一个生动的例子是蚂蚁小贷。蚂蚁小贷已经累计为淘宝商户发放无抵押、无担保贷款3000多亿元。淘宝卖家申请信贷支持,常常几秒钟内就可以获批并得到资金。

最后,再说说金融的第三个本质要素:技术。技术能力也是金融机构的一个核心竞争力。比如支付宝一笔支付成本可以做到2分钱,未来可以做到低于1分钱,而传统银行一笔支付柜台要2元钱,电子银行也要2毛多钱。每家金融机构都有自建的封闭的信息系统,成本高,稳定性差,也不易扩展。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是大部分金融机构都会使用开放的云计算平台。这样技术成本低,稳定性强,还可以弹性扩展。

我们已经讨论清楚了互联网+金融的核心逻辑,这个逻辑也对大部分行业适用。虽然相对的重要性不同,大部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是渠道、数据和技术。由于互联网技术正好是渠道、数据和技术的革命,“互联网十”行动计划可以大大提高这些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痛点越多的行业,提高的潜力就越大。

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其实是对发达国家工业革命几百年路径的一种浓缩,模仿工业国家的社会大生产方式、企业制度、市场交换机制等,创新较少。而互联网则是中国第一次与全球工业化国家几乎同时起步的技术革命。“互联网十”是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来改造传统行业从生产、经营到思维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给了很多行业弯道超车的机会。

互联网+金融应该怎么做

互聯网十金融必然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的结合。但是从组织形式上看,这种结合至少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互联网公司做金融;如果这种现象大范围发生,并且取代原有的金融企业,那就是互联网金融颠覆论。第二种是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第三种是互联网公司和金融机构合作。

从事实来看,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做金融的体量占金融总资产的体量都很小,颠覆的概念无从谈起。从逻辑上看,虽然互联网技术带来了渠道、数据和技术的革命,但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公司在开发金融产品上有很大优势。实际上,金融机构对金融产品的理解、风险甄别和风控的能力以及多年积累的声誉和客户信任,都难以被互联网技术轻易取代。

那么,金融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互联网化完成“互联网+”吗?至少有三个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金融机构自身的互联网化不是最有效率的。其一,金融行业的痛点和金融机构的丰厚利润并存。如果主要依赖金融机构自身完成互联网化,必然步骤缓慢。其二,互联网企业由于和商业场景以及消费者紧密连接,金融服务不但具有渠道和数据的某些优势.而且是其商业生态圈的重要闭环。这些优势很难被金融机构取代。其三,互联网企业具有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快捷的反应能力和灵动的组织架构,都正好是传统金融机构相对欠缺的。

互联网企业做金融和传统金融有两个大的差异。首先是客户群体的差异化。如果我们把金融消费者画成一个金字塔,那么塔尖是由大型企业和富裕个人组成的高端客户,中间是由中小企业和中产个人组成的中层客户,塔基是由小微企业和普通个人组成的底层客户。越往下走,客户的群体越大,但是单位资金量越少,按照传统的服务方法其性价比就越低。根据工信部和银监会的统计,中国99%的企业占到了就业的80%,贡献了GDP的50%,但是得到信贷的比例只有25%。所以传统金融对高端客户已经提供了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对中层客户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但对底层客户的服务则相对缺失。

由于其在渠道触达、数据搜集和分析以及技术上的成本优势,传统金融所忽略的巨大的长尾恰恰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典型客户。余额宝为中国老百姓提供全天候的、标准化的、碎片化的服务,把理财门槛从数千元直降到了一元,而且每天通过手机提醒收益。普惠金融固然有意义,但要做得好却有技术和成本门槛的要求。所以即便互联网企业做金融,其和传统金融机构在客户群体上也是互补而非颠覆的关系。

其次是互联网和金融的优势差异化,即互联网公司在互联网方面有优势,但在金融上相反。从这个角度来说,互联网企业可以发挥其优势,做金融产品前端渠道的延伸,做金融产品的销售平台,还可以做金融机构后端的数据和技术支持;金融机构则可以聚焦优势,开发金融产品,甄别风险,定价,风控。这是一个合作型的“互联网十”的方式。蚂蚁金融服务集团的战略定位,就是以小微企业和普通消费者为主要用户,建立以数据、技术、服务这三个开放平台为核心的金融生态,赋能金融机构,共同为用户创造价值。

过去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路径基本符合这些描述。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和信贷、P2P等互联网金融产品总体上丰富了金融体系而非对传统金融的颠覆。这些金融产品也成为金融界的鲇鱼,大大推动了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的思维和转型。对大型企业和高端客户的服务,尤其是复杂的金融服务,仍然牢牢掌握在传统金融的手里。

4.金融效率 篇四

发布时间: -10-6  作者:秩名

摘 要:本文通过考察二战后日本金融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劣化的过程,探讨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适应效率问题。昭和银行危机和战时金融管制决定了战后日本金融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以银行体系为中心,银行体系受到政府严格保护。政府严格保护下的银行体系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旧金融制度下的制度租金导致了银行业的贷款扩张冲动,从而助长了经济成熟期后泡沫的形成和膨胀。当泡沫经济破灭后,金融制度自身的危机也就在所难免。日本金融制度危机对转轨经济的一个重要教训是,金融制度的设计和变革必须考虑到该制度对未来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效率,而市场竞争程度是决定一国金融制度适应效率的重要因素。

根据North(1990)的制度变迁理论,一种经济制度由于某些历史性事件的发生而形成,在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往往付出了巨额的成本,即使其他的经济制度更具有经济的合理性或更有效率,要废除这一由历史性事件的先行发生而形成的经济制度,选择一种新的经济制度是非常困难的,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往往具有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的特征。

对于各个经济主体,对新形成的经济制度适应得越快,越能从中获得制度租金,从而形成新的既得利益阶层。新的既得利益阶层的形成有利于维持制度的稳定性,但同时也会由于担心失去既得利益而抵制制度变革,使经济制度本身不能有效地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劣化,这就是经济制度的适应效率(adaptive efficiency)问题。既得利益主体对制度变革的抵制越强烈,制度的适应效率就越低下。因此,即使原来的经济制度在原来的经济环境下具有经济合理性,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原有经济制度就不再能够有效地发挥其积极作用,甚至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灵活的、能很好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经济制度能够通过自身的变革而继续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僵化的、适应效率低下的经济制度会在变化了的经济环境中日趋劣化,直到最后被新的经济制度所代替,而此时国民经济往往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 战后日本金融制度形成的路径依赖

二战后日本金融制度的特征,从金融制度结构的层面看是以银行为中心,银行与企业之间保持长期的和多方面的关系。从金融管制的层面看,银行业受到政府的严格保护。而在30年代之前,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与银行业在企业融资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政府对银行实行的是自由放任政策(自由银行制度)。决定战后日本金融制度特征的关键因素,一是1927年的银行危机,二是战时的金融管制政策。

1.1 银行中心型金融制度的形成

1927年(昭和2年)日本发生了大规模的存款挤兑和银行破产风潮,一年之内共有45家银行破产,这一事件在日本金融史上称为昭和银行危机。虽然银行危机的直接原因是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发行的“震灾票据”得不到妥善处理而导致存款挤兑和银行破产,根本性原因是政府对银行业的自由放任政策。1890年的银行条例没有最低资本金和贷款风险控制方面的规定,银行业的特征是数量多、规模小。

与美国政府在30年代的银行危机后建立以存款保险制度为核心的银行监管和金融安全网不同,日本政府采取的危机处理对策是银行业的集中。1928年开始实施的银行法要求普通银行的资本金达到100万日元,资本金不足的银行只能通过与其他银行的合并方式增加资本金,自我增资不予以承认。大藏省提出了“一县一行”的银行合并目标,由于有些银行不愿失去独立的经营权力,当时的合并并不顺利,直到进入战时金融管制后才真正实现了“一县一行”的目标,这些银行就是二战后的地方银行。同时,国民储蓄不断向属于财阀系统的大银行集中,这些大银行就是战后的都市银行,作为战后日本银行体系主体的都市银行和地方银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1931年发动侵略我国的满洲事变后,日本进入了战时金融管制时期。金融管制的核心是控制资金分配,以保证军需企业的优先资金供应。1944年开始实行“军需企业指定金融机关制度”,根据这一制度,各军需企业与银行“配对”,银行不仅保证“配对”军需企业的资金供应,还积极参与“配对”军需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监督。旧财阀体系解散后,形成了以都市银行为中心的金融系列企业,战时“配对”体制下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密切关系保存了下来,战时军需企业的指定银行大多成了战后这些大企业的主银行,这就是战后日本主银行制度的形成背景。

战时金融管制严重地限制了资本市场的发展,政府完全控制了公司债券的发行,而“公司利润分红及资金融通令”(1939年)对股票分红和股东权限的规定严重限制了股票市场的发展。

1.2 银行保护政策的形成

由于战时金融管制严重限制了资本市场的发展,战败后的经济重建只能依靠银行体系,通过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制度实现经济的增长,日本政府对银行业的保护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分业经营、控制发放新的银行执照严格控制新的竞争者进入银行市场,二是通过利率管制(低利率政策)限制银行与银行之间的价格竞争。

实行利率管制的一个重要历史背景是,当时国内的利率水平明显高于国际上的利率水平,如何通过降低利率来降低企业的借款成本,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当时重要的金融政策课题。战败后的日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国内储蓄,严格的外汇管制又限制了外国资本的流入。因此,要降低利率,只能采取利率管制方式。

利率管制包括存款和贷款利率管制两个方面,由于当时的日本国民除了银行存款之外没有其他的金融资产可供选择,政府对存款利率的管制是非常有效的。

5.金融效率 篇五

你想到这样唯一的东西是什么了吗?没错,它就是时间。

学习是在时间中进行的。无可置疑,谁能拥有更多的时间,谁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怎样勒住时间的缰绳,以增强自己利用时间的能力。掌握一些高效利用时间的方法,如优化事序、最佳安排、排除干扰等方法能使你的有效学习时间比别人多很多倍。

效率法则要点

?善于利用时间

在学习中,不仅要懂得珍惜时间,更要学会运筹时间,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合理分配精力

在学习中,你必须分清主次,合理地分配自己的精力,从而使自己在繁重的学习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有限的精力来帮助自己取得尽可能高的学习效率。

?学会排除干扰

在学习中,来自外界和自身的一些干扰都会影响你的学习效率,你必须要学会排除和隔离这些学习中的消极因素,将它们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我们究竟要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应该从一下五个方面着手:

第一.学习要有选择 真正懂得利用时间的人,是不会把一切东西都往脑子里塞的。

第二:把握现在,不要拖延

第三:善于利用零碎时间

第四:掌控时间需要精心计划

第五:你究竟用了多少时间在学习上

6.金融效率 篇六

一、金融监管与金融监管效率

金融监管具体包括了金融监督与管理, 金融监督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中央银行及其他监管当局按照国家法律对国家或者地区的金融市场运行进行及时、系统的信息收集与处理, 来维护市场秩序以及防范市场风险, 并且对金融机构进行全面地检查与监督, 促进金融机构安全健康、依法稳定运行。而金融管理则是指依法对金融管理区域的金融市场进行管理, 具体包含了市场体系构建、市场规则定制以及处罚违规市场行为等, 此外也包含对金融机构的组织、领导以及协调控制等。金融监管拥有着自身独特的内涵, 其与金融调控、金融稽查、金融监察等有着内容、目标上的根本差异。金融监管作为对金融运行进行管理控制的一种行政行为, 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与保障作用。

所谓金融监管效率, 理论上, 效益指投入与产出或者成本同收益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当中, “效率”是一个应用极为广泛的概念,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是这样形容效率的:“经济在不减少一种物品生产的情况下, 就不能增加另一种物品的生产时, 它的运行便是有效率的”。经济效率被相关的经济学者概括为“配置效率、组织效率、动态效率”, 具体而言, 金融监管效率属于“经济效率”的范畴, 有学者认为:“金融监管的效率就是达成金融监管目标的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其含义应当具体包含两个内容:其一, 通过监管来保护消费者权益, 促进被监管者的市场竞争力提升, 增强抗风险能力, 从而提升行业效率;其二, 金融监管当局需要有效降低监管的成本, 从而提升监管效率。

同时, 金融监管效率是建立在金融监管目标的基础上的, 金融监管目标广义上为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 具体来讲, 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保护投资人与存款人即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其次, 维护并创造公平竞争的金融业环境, 促进货币政策顺利实施;此外, 提升金融资源配置使用效率, 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只有基于金融监管目标的基础, 才能够确保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如果一项监管政策, 其从制定到实施所耗费的资源成本要接近与或者超过所获得的利益, 那么这项监管则是毫无效率的, 就现状而言, 金融监管当局由于无须考虑运行成本, 因而会产生过度管制风险, 而如果从监管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出发, 则能够清晰地判断金融监管的成效与监管效率, 实现金融运行效率的最大化。

二、金融监管成本与收益的内涵

一般来讲, 金融监管成本具体可以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包含监管机构在监管执行过程当中所耗费的资源和被监管者因遵守条例而耗费的资源, 例如为达到资本充足率所提取的存款准备金, 直接成本是金融监管的狭义成本;而间接成本则是金融监管的广义成本, 主要指除开狭义成本之外, 因被监管者改变原来行为方式所间接造成的损失, 监管行为对市场机制资源自动配置产生了干扰, 影响市场金融创新与激励机制, 导致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诸如监管严厉, 削弱竞争, 使得金融服务产品单一, 或者利率管制措施等, 都会产生间接成本。

所谓金融监管收益, 是指因监管避免不稳定因素而得到的利益, 如果金融监管当局没有实施监管, 那么则会导致金融体系不稳定而造成损失。具体而言, 金融监管收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金融监管改善市场资源配置, 塑造起较好的金融机制以及金融环境, 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其二, 金融监管的有效实施, 保护充分有效地竞争, 制止了欺诈与垄断行为的出现, 促进整个金融体系更高的收入;最后, 金融监管间接地促进了被监管机构收入水平提升。不难看出, 金融监管收益为一种预期收益, 其也可以看为无金融监管所导致的损失的期望值, 从理论上讲金融监管收益能够计算出来, 但作为一种公共品, 金融监管具有非竞争性, 其意义体现在对社会经济所作的贡献上, 因而要计算其收益几乎不可能。

三、我国金融监管效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偏重于官方监管, 盲目地加强监管力度、忽视监管效率易导致额外的成本增加, 如今虽然外部监督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 但依然没有完全发挥市场机制的外部作用, 金融监管的效率不高, 收益成本之比较低, 具体来讲, 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金融监管组织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组织体系经过调整, 进行了市场细分, 但在具体的运行当中, 运作不够完善, 部门上下各自为政, 自成一派, 各个部门分支机构很难有效统筹兼顾, 导致产生职能错位, 难以进行全面有效地金融监管。而从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置来看, 分业监管模式使得部门职责缺乏严格界定, 导致金融监管真空与监管重复, 出现诸多监管的漏洞。同时, 由于我国金融机构的自律监管作用薄弱, 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的内控机制不成熟, 使得金融监管部门不得不承担更多的责任, 提升金融监管的成本。此外, 随着我国证券、银行及保险业之间业务的加深合作, 金融业务日趋综合化, 使得分业监管更难适应金融行业的发展, 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很难保障, 降低了金融监管效率。

(二)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国初步建成了金融监管法律框架, 但具体而言不尽完善, 现行的金融监管法制条例体系主要由《商业银行法》、《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保险法》等法律法规构成, 同时以国务院各部委及中央银行制定规章制度加以辅助, 但现有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体系当中, 缺乏对金融危机的应急处理机制设计, 并且也缺少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律法规, 同时, 众多的法律文件当中由于部门规章所占比重大, 导致具体实施缺乏权威性, 各个法律文件之间缺乏衔接性, 容易产生冲突与重复现象。此外, 法律监管机制的可操作性不强, 我国现有金融监管法制体系对市场坠入、市场退出等有所包含, 但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 导致可操作性不强, 弱化了法律在操作过程中的规制作用, 导致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

(三) 监管目标不明确

我国的金融管理目标具有综合性与多重性, 从《金融机构管理规定》与《商业银行法》的内容来看, 我国金融监管目标既要保障国家货币政策及宏观调控的完善实施, 同时也要化解并方法金融风险, 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 这在某种程度上同中央货币政策目标同重合了。并且, 我国金融监管长期以来注重市场准入监管, 对持续性监管、内部监管、风险性监管等新的监管理念理解不足。在金融监管方法上, 存在着“重审批, 轻管理”的现象, 实际操作当中带着很大的随意性与主观性, 金融监管难以落实, 目标上的不明确导致监管目标重点难以实施, 从而影响监管效率。

(四) 监管独立性不足, 队伍力量薄弱

我国银监会在具体的业务操作与政策执行时, 过于服从政府与财政部的指令, 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地方政府的制约, 一旦当地监管机构的实际监管行为触动到了地方政府的利益, 地方政府则往往会对监管金钩施以压力, 导致监管机构职能弱化。同时, 随着金融监管向着全方位综合性监管发展, 其给监管人员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难度, 任务量与工作量的增大使得监管队伍的人员力量不足, 并且由于经验及专业知识的缺乏, 导致在客观上对金融监管工作的效率产生了影响。

四、降低金融监管成本, 提升金融监管效率的对策

(一) 树立金融监管成本收益效率理念

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目标注重强调金融稳定, 而对金融效率的顾及较少。如果我们将监管目标主要定在控制风险扩散上, 则能够尽可能识别、处置问题风险, 从而有效维持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 节省成本。如今国际金融监管的理念为消除竞争壁垒, 尊重并鼓励竞争, 防止风险扩散, 而我国的金融监管目标也应当以此为基础, 鼓励金融领域的创新与竞争, 如今随着我国金融领域竞争的加剧, 必须要纠正过去对风险的错误认识, 改变非弹性的监管模式, 发展为市场主体同政府共同实施的监管, 制定并实施金融监管法规制度的过程中, 必须要考虑到其所带来的直接成本以及间接成本, 树立起金融监管的成本收益效率理念, 构建并维护一个富于竞争并且效率突出的金融监管体系。

(二) 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

金融法制的建设是强化金融监管效率、促进金融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首先, 需不断加强金融法制法规宣传, 强化执法力度, 依法执行监管, 提升金融监管的效率。以《中国人民银行法》为核心, 完善机构、业务管理法规, 建立起层次分明、互相衔接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 促进社会公众对金融法规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保证金融监管实施有着广发坚实的社会基础, 定期进行金融执法检查, 对于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现象及时处理, 最大限度上做到司法公平、公正与公开, 从而促进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此外, 需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对金融监管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衡量, 在监管成本与收益分析当中, 需不能仅仅以一家或者少数金融机构的收益作为评价标准, 而是要衡量其在减少社会成本及增加社会效率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法律制度上应当予以明确, 并从监管角度给予必要地支持与鼓励。

(三) 加强金融内部控制, 完善自我约束

建立并健全金融机构内部控制, 能够有效提升抗风险能力, 从而减少金融监管成本, 提高金融机构监管效率。金融机构要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树立起良好的信用观念, 采取行动打击逃废债等行为, 对恶意规避监督进行严厉的处罚, 同时要切实规范部门行为, 完善内部控制, 社会团体、党政机关等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并提升监管工作的自觉性, 加深目标认识, 政策制定与规定实施过程中需维护并尊重金融机构利益, 避免随意性与不规范的金融行为。此外, 要合理确立金融产品亏盈界点, 利用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管理并调节竞争行为, 明确竞争规划与目标, 规范竞争行为, 促使金融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四) 完善金融监管方式, 提高监管队伍素质

基于成本收益框架原则, 金融机构在具体的监管工作实施当中, 通过对成本与收益用经济学分析法与统计学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 选出出适合自身的最佳方案, 提升监管效率。同时, 需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建立并完善电子化信息网络, 并基于建立起定期检查同随机检查相结合、现场稽查与非现场稽查结合、外部监管与内部控制结合的监管系统, 积极开发并利用金融监管操作软件, 强化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反馈, 从而提升金融监管效率。此外, 需加快对高素质金融监管专业人才的培养, 完善人才培训机制, 既需要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考核, 同时也要选取熟悉法律、掌握会计、统计等技能的人才充实到监管队伍当中, 利用多渠道、多层次培养各种专业人才, 从而能够在监管实践当中使用科学的手段, 实施最优监管。

摘要:金融监管包括金融监督与管理, 其最为对金融运行进行管理控制的一种行政行为, 对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金融监管的成本收益是衡量与评价金融监管效率的重要因素。降低金融监管成本, 提升监管效率, 必须从树立金融监管成本收益效率理念、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金融监管方式等几个角度出发。

关键词:金融监管,效率,成本收益

参考文献

[1]丁玲华.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金融监管效率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 2009, 06.

[2]李志雄.金融监管的成本与收益研究[J].北方经贸, 2006, 01.

7.江苏省农村金融效率评价 篇七

关键词:金融效率;农村金融;因子分析

农村金融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联系农业经济和现代经济的载体。近年来农村金融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对农村经济的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呈正比关系,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要不断发挥金融的基本功能,使得农村经济货币化→金融化→信用化,让信用成为农村发展的关键,是农村金融逐渐成为当代农村经济的核心。

鉴于此,本文对江苏省农村金融效率进行研究,探究影响江苏省金融效率发展的因素,并借助分析结果提出相对应的措施,使得能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市场的功能,提高江苏省乃至我国农村金融效率。

一、江苏省农村金融现状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步伐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更大程度的追求利润,节约成本,逐步由分散经营转向集约化经营转变。而农业贷款的具有高风险性、分散性、高成本性、弱补偿性,这与商业银行的经营不相为谋。所以很多银行在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时非常谨慎,不仅严格限制贷款的额度、时间和用途,而且还要求提供更高要求的担保和质押来降低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对基层分支机构进行撤并整合,日渐收缩县及县以下机构,退出了县域范围,把重心向城市转移,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大大减弱。

二、研究方法——因子分析法

1.因子分析的步骤

(1)数据标准化处理

假设研究对象数据有n个样本,每个样本有p个指标,输入原始数据Xn*p的矩阵,计算样本数据的均值和方差,然后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

(2) 求样本相关系数矩阵

因子分析的核心思想就是从众多原始变量中提取具有较强相关性的因子进行分析,剔除影响较小的因子。提取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对各指标与分析对象及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进行统计检验,来验证因子分析手段是否适合原始变量分析。如果没有没有通过统计检验,不适用因子分析。本文采用的是卡方检验。

(3)求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

(5)因子旋转

虽然提取得到的因子各不相关,但与原始变流量的关系强弱不容易解释和命名,因此需要对因子模型进行旋转,这样了可以更好的对原始变量进行解释。

(6) 因子得分

计算各个因子的得分情况,需要建立各因子用原始变量表达的线性关系,再将原始变量的取值带入表达式中,可以得到各因子的得分情况。再将各因子的得分进行加权再求和,可以计算出各因子的综合得分,其权重就是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提取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百分比。

2.评价指标

本文参照周国富和胡惠敏提出的金融效率评价指标,在综合考虑了江苏省的实际情况后,提出了农村金融效率评价指标,具体如下:

储蓄率=农村储蓄总额/农村GDP;农村储蓄总额=农村GDP-农村居民消费

居民储蓄存款增加额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农村居民储蓄存款增加额/农村居民总收入

农村居民总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口数;资本形成效率=农村资本形成总额/农村储蓄总额

存贷比=贷款总额/存款总额;农村贷款占存款比重=农村贷款/存款

农村贷款=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社会边际资本生产效率=GDP的增量/资本形成总额

贷款生产效率=GDP增量/农村贷款;投资生产效率=GDP增量/农村投资

农村投资=国有经济农业投资+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投资+农村私人投资

3.绩效分析结果和排序

采用回归法输出因子得分系数,进而计算各公共因子的得分.因子得分可由因子得分函数计算出来,而因子得分函数的具体表达式可由表3-7得出.根据表3-7可写出以下因子得分函数:

其中:X1:储蓄率;X2:居民储蓄增加额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X3:资本形成率;X4:农村贷款占存款比重;X5:社会边际资本产生效率;X6:贷款生产率;X7:投资生产率。

将相关数据代入得分函数中可以得出各个因子的得分,然后对各市的因子得分进行排序,最后根据方差贡献表的数据:可得方程F=(591551F1+35019F2)/9417,根据方程来计算得分及排名。

农村金融发展的水平可以用投资投向效率、储蓄动员效率、储蓄投资转化效率来衡量。通过因子分析结果来看,江苏省的储蓄投资转化效率不是很高,对农村金融效率影响贡献较小,可以在这个方面多加改进。

三.提高江苏省农村金融效率的相关建议

在我国,经济和金融起步晚,农村金融体制没有跟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这需要进行改革。从制约江苏省农村金融效率的因素来考虑,提出了以下四个提高农村金融效率的政策建议

1.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增加产业环节,促进农业的一体化经营,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区,建立农民合作组织等方法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2.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

竞争可以带来进步,产生效率,促进创新。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必然要求。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这一点,要建立具有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只有处于具有竞争性的金融环境中,农村金融机构才能不安于现状,提高自身的竞争和抗风险能力,改进资金的金融服务,不断的进行金融创新,使自身的竞争力加强。

3.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

在我国金融体系建设过程中要重视金融机构的改革,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要让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改革农村金融机构时,要立足农村的实际情况,遵循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从重构农村商业性金融体系、深化农村信用社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来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

4.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我们要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环境,维持良好的金融秩序,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加强金融监管,来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金融风险,促进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杨德勇:《金融效率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版

[2]王振山:《金融效率论—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版

[3]杨涤:《金融资源配置论》,辽宁大学博士论文,2002年

[3]沈军,《金融效率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警察公共关系试题下一篇:初一班学生期末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