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建设三步走

2024-07-12

新课堂建设三步走(精选9篇)

1.新课堂建设三步走 篇一

“三步走”圆梦规划

——职场新人理财新主张

刚刚步入社会的职场新人们,他们生活潇洒、崇尚超前消费,而当与他们谈及理财的话题时,多数人都会因“没钱可理”而付之一笑。事实上,家庭财富规划并不是富人的专利,也不需要具备多高深的金融知识,在另一种意义上,理财也可以看作是“花钱”,只不过“花钱”的目的是为了让钱“生”钱。在这里,我们为职场新人提出理财新主张“三步走”圆梦规划,助您实现心中的财富梦想。

【案例】

小叶今年23岁,去年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在北方一中等城市做市场销售,税后月工资为3000元,年底有奖金1万元。根据单位规定,从业绩及工作经验考量,有进一步晋升的机会。单位为员工缴纳“三险一金”。小叶目前月生活开支大约1200元,与父母同住。小叶的父母还没有退休,退休后均可领取养老保险。年轻的小叶对未来有很多计划,如实现有房有车的梦想,同时还要考虑继续学习深造,做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可工作一年之后,小叶发现自己基本没有任何积蓄,作为一名职场新人的她,该怎样实现人生的财富梦想呢?

【理财分析】

对于像小叶一样刚刚大学毕业走进职场的新人来说,往往收入有限,但消费习惯超前,通常是挣多少花多少,还有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财务赤字时有发生。而且年轻人的理财意识不强,总认为自己没钱可理,殊不知攒下职场的第一桶金尤为重要。

职场新人大都是“单身一族”,家庭责任较小,从个人生涯规划来说,目前正处于探索期和建立期。几乎没有个人资产,也没有额外家庭负担,他们身体健康,收入稳定,大部分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从现在开始,应该马上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尽快养成勤俭持家的生活态度,为自己设立阶段性理财目标。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理财师孙伟绩为职场新人量身打造了“三步走”圆梦计划,助您实现有房有车的阶段性家庭财富梦想。

【理财规划】

根据小叶的要求和人生阶段的特点,理财师孙伟绩总结出职场新人的三个理财目标,分别是购房、购车和自身教育。理财师建议采取目标顺序法和目标并进法相结合的方式,分阶段一步一步实现财富梦想:

第一阶段:积累深造经费(第1年-第2年)

职场新人最重要的是学习,一方面在工作中学习业务知识,汲取前辈先进经验、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充电,提高自己的专业层次。职场新人要利用自己刚

走出校园不久、家庭负担较小、精力旺盛的优势,通过不断学习,开阔自己的眼界,为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理财师建议小叶对自己未来发展做好规划,例如攻读在职研究生、考取专业资格证书等。小叶可以将工作第一、二年的年终奖作为自我投资深造资金,尽早完成学习深造的人生目标。

第二阶段:购房置业(第1年-第5年)

第二阶段的理财目标是积累购房首期预付款资金。以当前中等城市房价8000元/平米测算,购买60平米左右的房子,总房款大约48万元,首付款30%为14.4万元,其余款项可采取公积金贷款方式。鉴于当前市场利率水平以及小叶的收入情况,建议小叶制定一个基金定投计划,作为第一阶段目标5万元购房首付款的储备资金。定投金额可根据年收入的增加而逐年加大投资力度,例如目前收入较少时,小叶可以投资1500元,待工资提高后可增加投资。假设基金定投年投资回报率为8%,每月投资1500元,三年可积累将近11万元,再加上部分年终奖金,可以满足购房首付款的需要。为了减轻还款压力,小叶可以选择30年的贷款期限,另外还可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房贷还款。理财师建议,在5年购房置业规划中,小叶要坚持持续投资,并可以选择投资更具成长性的指数型基金,目前工商银行代理销售多款指数型基金,如工银沪深300、融通深证100、华安180ETF等,可以

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第三阶段:贷款购车(第6年-第9年)

小叶可以用3至4年的时间准备购车首付款,小叶除去每月按时缴还房贷外,可以利用每月结余资金筹备购车首付款。由于目前家用轿车基本没有保值、升值能力,因此在选购轿车时,理财师建议小叶选择10万元左右的小排量中低档轿车,除了可以达到省油的目的、每年的保险、保养费用也相对较少,而且也可以积极响应减排“低碳”的环保生活理念。目前工商银行新车贷款根据购车人的情况首付最低两成,最长可以贷款五年。小叶可以将第六至第九年的年终奖作为购车首付款。

【理财必须】

这里,理财师孙伟绩提醒职场新人们在执行理财计划时必须注意的几点事项:

1.强制储蓄。每月在满足基本生活支出后,如房租、水电、通讯费等生活费用,预留出几百元作为临时应急资金,其余收入则全部用来储蓄。配合信用卡的使用,可以有效缓解短期资金压力。工商银行信用卡持卡人可享受最短28天,最长56的免息还款期。

2.适当保险。职场新人由于收入有限,往往容易忽略保险保障功能的重要性。在收入偏低时,投资型保险可以暂时不予考虑,但是意外险、大病险种建议小叶购买。随着今后

收入提高,年轻人可以考虑配置寿险产品作为社保养老金的补充,而且尽早购买寿险支出较少,相对划算。

3.增加收入。“开源节流”作为理财的重要手段对于职场新人同样适用。由于大多数职场新人还没有成家立业,家庭责任较轻,可利用休息时间做些兼职,例如开办网店、从事家教等,以达到创收的目的。

4.适当投资。金融产品虽具有投资风险,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收益。根据职场新人年龄、工作及自身条件判断,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可适当配置一定量高收益、高风险的金融产品,但切忌盲目投资。

★温馨小贴士:

理财绝对不是“百米冲刺”,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马拉松”,关键在于坚持。

1、养成记账习惯。

坚持养成记录总结家庭财务状况的习惯。通过记账分析自己资金使用情况,有针对性地减缩不合理和较为浪费的生活支出,达到节流的目的。

2、储备能力与人脉

对于职场新人,储备“才”与积累财富同样重要,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增加学习充电的机会,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也是为未来增加收入、实现理财目标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

孙伟绩,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白山八道江支行个人理财中心个人客户经理,金融理财师(AFP),10年金融从业经历,具有基金销售从业、保险代理人专业资格,擅长股票、基金和黄金市场的研究和投资活动。

2.新课堂建设三步走 篇二

1.文本提前已被充分预习。有的教师上课前已让学生完成了学案上的所有预习内容,上课只是在核对答案。而学案的制作又不科学,既没有阅读策略的点拨,也缺乏阅读活动的监控和对阅读时间的限制。上课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对阅读结果的检查而忽略了对培养学生阅读策略来说最重要的阅读过程。

2.只读一遍便力求完成各个层次的理解。有的教师上课倒是留给学生时间读文本,但往往是学生仅读了一遍,教师就期待学生把所有的问题都解答上来。问题的提出没有层次性,学生的阅读没有时间保证,导致大多数学生对文本一知半解,渐渐失去了阅读的信心并继而失去阅读的兴趣。

3.课堂活动游离于文本之外。在优质课评比中,经常见到有教师设计了很精彩的“brainstorming”和“discussion”活动,这些活动很有意义,但是,很多教师为了显示自己这一亮点忽略了对文本的充分理解。文本中很多的难点没有处理,重点没有突出。这样的教学方式舍本逐末,连基本的理解任务都未完成,显然是失败的。那么,怎样才能充分理解文本并充分利用文本提高阅读技能呢?三步阅读法就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所谓三步阅读就是将文章分三次阅读,每一次阅读都有不同层次的任务并要求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阅读任务的不同点拨阅读策略,学生的阅读策略就可以得到逐步的培养。

二、三步阅读法的课堂实践

1.读(the first reading):第一步读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归纳文章的中心,把握文章的写作风格,体会作者的写作态度,甚至是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这些信息往往是经过略读即可获得, 因而教师可以借此点拨学生:在第一次读文本时要快速地读, 主要抓文章题目,插图,开头段,结尾段和每一段的开头。

2.读(the second reading):第二步读主要任务是把握文章的层次。此次阅读比上一次任务较为深入但又没有具体到细节,因而,此刻教师要点拨学生阅读时注意每一段的开头、 结尾以及总结性的和转折性的话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分段和归纳段义两个任务。如果文本每一个自然段都有独立的意思,那么直接让学生归纳段义就可以了。

3.读(the third reading) :第三步读的任务是理解文章细节,处理重难点。读细节可以根据第二步读完成的分层,对文章进行一部分一部分(一段一段)的读,每一段都可以针对文章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注意:因为时间关系,这里要求仅作透彻的理解,不需要深入细致地讲解用法)。此刻教师应点拨学生仔细阅读,根据题目设置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策略:直接细节理解题可直接借助地标词去阅读原文;多细节归纳的题要根据地标词对所有细节进行阅读在进行归纳,不可以偏概全;多细节理解题就要指点学生耐心阅读,不可只窥一斑。在充分细致地理解文本时,不要求快,而且还要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确定是否要给学生时间再读, 学生自主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借助小组讨论来解决。

三、三步阅读法的优势

1.对学生而言,对文本由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到细节进行了充分透彻的理解,重点难点都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处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体验了不同的阅读策略,并且领会了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地参与到阅读的活动中,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保障了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2.对教师而言,培养了学生根据任务不同而选择不同阅读方式的习惯,既理解了文本,又培养了策略,还激发了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四、三步阅读法实施的几点要求

1.不要提前对课文进行预习。因为预习失去了教师的监控,很多学生便会从头到尾逐字逐句阅读,没有语篇和层次意识,不利于阅读策略的培养。

2.课上阅读时间的分配要合理。400字左右的文章第一步读和第二步读都不要超过4分钟,第三步读则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保障对细节的理解。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根据不同任务选取不同阅读策略的习惯。

3.阅读前要让学生熟悉本次阅读的任务,并点拨完成此任务要用到的策略,这样学生的阅读目标更明确,阅读的针对性更强,完成任务的效果也就更理想,还亲自体验了阅读策略。

4.题目设计要依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如说中心类题目,可以根据文本难易让学生自己归纳,或让学生选择正确答案,还可以让学生完成句子。

5.第三步读设计的问题要兼顾开放性和深度。第三步读要理解细节,但理解细节并不能满足于对表面文字的理解, 相反,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的含义。

3.课堂放手三步走 篇三

于是,这学期里我在我们班进行了一次试点,而且通过考试的测试,(我班入班时的成绩过一百分的寥寥无几,而期末考试中,我们班三十个同学有十七人达到了一百零二分以上。)我的这一方法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一步:让学生来当小老师。

语文课本,一册二十多篇文章,把这些课文平均分给班内的每一位学生,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教学参考,让他们也像老师那样备课,上课。学生为了能讲出来,必须要去做大量的准备,他们也会去调阅其他的一些相关资料,对课文的方方面面进行一个全面的把握。就在这样的准备中,主讲学生本人对课文的把握就比较透彻了。教师呢,坐在学生的位子上,认真听,认真记,记下学生的遗漏和不足,最后重点强调补充。如此实施了一个学期,我发现学生越发地像个真正的小老师了。从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学生的兴趣是很高的。他们说,自己当老师,既锻炼了胆量,又加深了印象,尤其是自己主讲的课文,隔几个月仍记忆犹新。而对于听别的同学讲的时候,他们也觉得新鲜,一个同学,一种味道,更重要的他们在听同学讲课的过程中更意识到了自己的差距。

第二步,注重知识的归纳,整理

我们的学生,阅读题做不好,基础题更糟糕。而我选择的重点在于狠抓基础,努力确保能得到的分数,就努力不让学生失一分。于是,我采取了知识的整合归纳法。

例如,学习文言文时,我便带着学生从重点的实词,虚词的解释,到句子的翻译,从特殊文言现象分类,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思考。每一种题型,均选择重点,尽可能地覆盖全面,让学生整理在自己的笔记上。再如古诗词鉴赏,我让他们将每一首古诗先默在笔记上,再将错的字用红笔改出,经常考到的名句,做上重点标记,旁边整理出每句诗的大意,后面便是从内容到思想,再到关键字句的理解及艺术特点等方面的赏析,一一按照问答题的形式去整理。尽力使学生对这首诗的了解更加深刻,使学生的整理更加全面,后面还会留上半页或一页的纸张,以备以后学生在练习时再次发现有关此诗的不同题型而及时予以补充整理。

包括现代文,文学名著,等等,凡是中考中所涉及的题型,我均让学生尽可能详细地整理。一学期下来,学生的笔记本慢慢地厚起来,整理的东西,也日渐丰富起来。只要教师的一张嘴,学生便忙得焦头烂额,一个小小的整理提纲,学生们便要去翻书,去思考,去书写,忙都忙不过来了,哪里还有时间去闲聊?而此时此刻的我,则是轻松地转着,巡视着,时不时地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指导一下。可谓懒哉乐哉!

第三步,知识的检查、背诵与测试

所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如果老师只教而不查,那么便也会"一人不查,满班皆输"。 我所采取的检查方法是选平日记忆最慢的学生去检查背诵,选平日生字默写最差的同学去批改生字。这样,他们在检查别人的时候必须得认真听,在批改生字的时候必须得细心看,否则就要闹笑话。最后他们在听了这么多人的背诵后,改了那么多生字后,自己的背诵与默写便不再成问题了。这时我再去亲自检查他们,其他的同学则抽查,如果有大的出入,这便是检查人员的失职。如此下来,学生们便不敢调以轻心,效果特别好。

为了进一步巩固知识,我采取让学生自己出测试题,(内容为所整理的各个知识点),满分20分,共20个空,出好后老师统一收上来,仔细检查学生的出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个别交流,在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将这些测试题随意地发下去(不能做自己的),学生接到测试卷,很快便做完毕,交与出题者批改,可谓方便而快捷。

每每学完一课,检查一课,测一课,这样我们便既达到了课课清的要求,节约了教师出题批改的时间,又巩固了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可谓,一举多得。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规律中说,知识越是在刚记会的那会儿,忘的也越快,所以,我们要抓住学生刚会的这段时间内及时巩固,学生便记得牢。一般来说,学生经过检查,出题,做题,进而改题,前前后后不下于五六遍,因此掌握的情况当然很好。

4.英语课堂教学三步曲 篇四

——面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难”,我这样做

长期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农村教师都有这样一个感觉:初中学生偏科大都在数学和英语上,尤其是英语。要把英语这门语言学科学好,可以象马克思所说的那样“用英语想问题”也可以象有的人深入到利用进行交流的群体中生活体验(如国外或在中国境内的一些外资公司),还可以开“英语沙龙”等等。但作为农村学校教育,没有一定的环境,也没有良

好的硬件设施,农村初中学生学英语“难”,怎么办?

针对农村初中学校的特点,经过思索和推敲,在英语教学中我通常采用了以下三步:

一、以激情引入

积极的激情是人类行为的巨大推动力,高昂的情绪必然使学生头脑灵活,反应机敏,接受知识的能力更强。健康积极的情感色彩,能激起学生良好的情绪体验,启发学生的求知欲,陶冶他们的美感、道德感和理智感。教师进入课堂,应立即设置和课堂内容有关的情景,满怀激情,用热情洋溢的有感情的表情感染学生,用生动丰富有感情的语言调动学生,让老师的兴奋与学生亢奋产生共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角色中,教师就可以顺其自然将课堂目标指出,并在下一环节中加以落实。但教师的表情要避免夸张,否则会分散学生对教学内容本身的注意。

二、在兴趣中学习

要学好英语,最关键的是要有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纵观初中三年,可分为三个阶段,初一是是兴趣培养期,初二是兴趣稳定期,初三是兴趣成熟期。在每一个阶段中的每一节课,我们都应适时进行从事游戏活动,图片展示,情景再现,将生活中的趣事和故事在课堂中适时运用,让学生将书上的内容变为课堂上的表演,学生和教师既是演员,又作为观众,使学生在表演中感受成功,有了成功,就获得赞赏,获得喜悦。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内部动机是指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它取决于个体内在的需要。正是这种需要,学生自然就有了兴趣。有了兴趣,学习英语就成功了一半。在七年级上《Do you like bananas?》中,我先展示实物或图片(hamburgertomato broccoli etc),利用它们来教认、教读、拼写生单词,学生也可利用它们来进行活动,学生很感兴趣,在课堂中学生表现好我会给学生分一些让他们享用。

三、用反复加以巩固

大家都知道,信息输入大脑后,遗忘也就随之开始了。遗忘率随时间的流逝而先快后慢,特别是在刚刚识记的短时间里,遗忘最快。所以我们每学一部分知识,就必须进行记忆和强化。强化有连续强化和间隙强化。研究发现,使用连续强化,行为及行为倾向建立快,但消退也快;使用间隙强化行为与行为倾向建立慢,但消退也慢;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在学生当堂掌握基本知识点(如单词)或知识要领(如语法)后,就应及时对当堂内容进行连续强化,适当对以前甚至更以前的内容进行间隙强化,以后如此类推。也是这节课,我会对这些食物名称、拼写等利用实物或图片反复进行强化——连续强化,也会对前面的内容如:school things或sports things

当然以上仅是本人常用到的一些方法,同时也要采用示范、讲授等传统模式或借助多媒体、录音机等进行视听导学新方法,这里就不列举了。

5.企业文化建设7步走(推荐) 篇五

企业文化建设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有本企业特色精神财富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反映。

二十一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间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文化建设,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

第一步:建立企业哲学

企业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方面:(1)企业认知论——必须对本企业的存在本质、发展历程、现实状况、行业竞争环境等基本现实有一个客观而全面的认知,并做出有说服力的阐述。(2)企业方略论——必须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实施方略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并做出有说服力的阐述。(3)企业价值论——必须对企业的存在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并做出有说服力的阐述。(4)企业发展论——必须对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发展前景做出有说服力的阐述。(5)企业实践论——必须把企业哲学的理论形态转化为企业的实践形态,并对实践原则做出有说服力的阐述,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

企业哲学能够为企业建立一套真理坐标和价值坐标,企业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能自觉地把握力度和适度。如果连企业哲学都建立不起来,可以断言,这样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虚架子。

企业哲学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它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得到反馈,并在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关系中得到丰富发展,以积淀企业的精神财富。

第二步:岗位思考力测评

企业是由员工组成的集合体,没有员工文化,就没有企业文化。员工文化是由员工的工作岗位决定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思考是行为的先导,没有思考力就很难产生相应的执行力,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是岗位思考力建设。

所谓岗位思考力,指的是一个人为完成本职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并在此基础

上达到岗位竞争所需要的思维深度、思想高度、思维广度和思维速度。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方式上都是以应试教育和知识灌输为主,不太重视对思考力的培养。由于“听话式教育”根深蒂固,造成员工不能灵活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工作的创造性比较差,进而制约了员工的执行力。

建立企业哲学之后,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工作就是在企业哲学的指导下培养岗位思考力。岗位思考力的培养必须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为了使岗位思考力的学习和训练更具有针对性,文化诊断学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岗位思考力测评,然后根据测评结果,有针对性的提供改善岗位思考力的学习方法和建议。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是一个关键环节,对上,他们能够影响企业的决策;对下,他们能够为基层员工做出榜样。如果能够提高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岗位思考力水平,势必会造成对整个企业的推进作用。并且,岗位思考力的提升为打造岗位执行力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关于如何进行岗位思考力测评,请阅读和参与《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岗位思考力测评》。

第三步:打造岗位执行力

通过思考力测评的结果,有针对性的提供学习方法和训练建议,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快速提高员工的岗位思考力水平,然后将岗位思考力转化为岗位执行力。

必须做到思考力与执行力的相互反馈和彼此转化,这样的企业文化建设thldl.org.cn才具有现实的意义。对此,文化诊断学研究和设计了一套岗位诚信行为指导体系,它能够促使一个人思考力与执行力达到有机统一,并在二者的相互反馈和彼此转化关系中使一个人的岗位执行力得到不断提升。

岗位诚信行为体系简单的说它有三个基本内涵:

(一)诚信理念体系及其由这种理念体系派生的精神力量;

(二)诚信理念的对象化过程,也就是由精神优势转化为物质优势的过程,表现为具体的诚信对象化活动;

(三)诚信行为机制,也就是诚信行为体系的完整性、诚信行为机制的完善性、诚信理念在定性与定量之间的可转化关系和可操作性。关于构建岗位诚信行为机制,文化诊断学有专门的阐述。

随着竞争和行业的发展,岗位思考力和岗位执行力需要得到不断提升,岗位诚信行为体系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得到反馈,并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因此,企业的发展过程不仅仅只是创造利润的过程,也是创造精神财富的过程。

第四步:岗位创造力整合,形成企业凝集力

岗位思考力+岗位执行力=岗位创造力。通过企业战略和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可以将岗位创造力整合为企业凝集力,进而使整个企业充满活力。

第五步:塑造企业整体形象,提炼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

事实上,有一些企业没有可提炼的文化价值,有一些企业的文化建设只不过是凭空设想和生搬硬套,有一些企业文化是邀请“小说家”虚构和创作出来的,这些现象都属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无稽之谈。

必须在岗位思考力和岗位执行力的基础上,才能够提炼出员工文化;必须在员工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提炼出企业文化,进而通过必要的价值导向塑造出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规范体系、形象体系……

也就是说,一旦有了岗位思考力,就能够将它们转化为岗位执行力,进而整合为企业的创造力,这时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规划体系、形象体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第六步:打造企业文化精神力量,并向社会的辐射

企业文化能否产生辐射作用,进而将精神优势转化为物质优势,这是对企业文化建设成效的一种检验。企业必须形成一套文化战略体系,并策划一系列活动,才能使企业文化产生良好的辐射作用,达到精神优势与物质优势的相互转化和不断促进。

第七步:展开新一轮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分阶段、分步骤展开,每一个阶段都侧重不同的主题,由此形成一个持续的过程。每一个过程的结束,都意味着下一个过程的开始;每一个过程的开始,都成为下一个过程的反馈,企业文化建设在这种循序渐进中不断发展,企业发展道路有多长,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应该有多长……

6.三步四环节高下课堂教学模式 篇六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效课堂教学实验势在必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摸索,我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步四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总体构架:

1、三步:指“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训练”三个步骤。(1)课前预习: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预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怎样设计预习学案?通过什么方法、手段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等等。

(2)课内探究:要体现“三讲三不讲”;要搞好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明确哪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进行问题点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总结环节如何设计?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检测、课堂反馈、课堂矫正、目标达成和拓展提升等。

(3)课后训练:要体现“三布置三不布置”;要多布置发散思维性、发展提高性和迁移应用性的作业;要适当控制作业的数量。

2.四环节:是指课内探究的过程中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四个环节,要研究好设置各个环节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二、教学模式阐释:

1.课前、课内、课后“三步”要求与关系

(1)课前预习。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制预习学案,指导帮助学生课前预习与巩固,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查与诊断,了解学情,为课堂上的学生高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作准备。课前延伸的预习学案编写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基础性。紧扣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内容的设计。

②适度性。预习学案所涉及的内容的难度要适中,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就解决学案上70%的内容。

③适量性。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要适量,每节课课前预习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坚决杜绝把指导学生预习的学案变成教师抢占学生自主支配时间的一种手段。(2)课内探究。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找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找出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交给老师;针对学生在前两个学习环节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解难答疑,升华提高;教师精心设计随堂检测题进行当堂达标检测,检查学生当堂达标情况。

(3)课后训练。精选习题,或布置实践性作业,进行拓展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提高。

2.课堂“四环节”流程要求

(1)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案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2)合作探究。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3)精讲点拨。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 “三讲三不讲”原则。

(4)有效训练。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三、教学原则及教学流程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是关于教学顺序的总要求。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水平(也称最近发展区)是先学后教的心理学依据。从专业角度来讲,高效教学就是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而“先学”就是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后教”就是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即所谓以学定教。

新课程要求:在整个的课程活动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老师不再是教育活动的绝对权威,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新的课程观旨在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而“先学后教”观念就是新课程条件下师生角色观转变的具体体现。它不但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变革。

从学生角度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自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主动接受和探索知识,而不是传统的被动的填塞式的学习,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高效教学的一种途径。而在课堂中采用“先学后教”有利于达成这一目标,因此,贯彻“先学后教”理念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客观需要。

所谓“先学”,是指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积极的阅读思考或动手操作,尝试通过独立与合作方式理解课本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的知识结构。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以便增强接下来的“教”的针对性,不致重复学生自己已经学会的内容。

可见,“先学”之“学”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超前性。从时间上讲,先学后教就是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二是独立性。独立性是先学最本质的特性。先学强调的是学生要摆脱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先学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习得基本技能的基本环节。三是异步性。先学的异步性区别于传统学习的“齐步走”。先学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学习,并鼓励优秀的学生进行跳跃式的超标学习。

所谓“后教”,是指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结合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所进行有对性的教学活动。它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纠正、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的更高一层次的深化和提升,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极为关键的。

“后教”之“教”也体现了3个特点:一是针对性。必须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要力求全面系统,但是教师的教一定不能全面系统,而是要有针对性,针对性的教才能实现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二是参与性。先学让学生带着求知欲和表现欲进课堂,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不仅参与学习,也参与教学,还参与评价,全过程地实质性地参与课堂。三是开放性。以前,课堂重点、难点、关键点都是根据教材确定的,现在学生先学了,课堂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就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确定。所以课堂里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课堂真正开放,更加注重学生的质疑、交流、讨论。

2.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第一个“讲”,其中的重点指的是对今后学习乃至终生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内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与以前联系不大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在新授课中体现得较多,但我们不要理解成只要是新授课,就一讲到底。在练习巩固时,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形成认知结构,或者在讲课过程中,设计有关问题,给予学生时间,积极探索,认真研究。第二个“讲”,对于大部分同学不会的问题,就是难点。在习题课和复习课上较常见,由于不会的同学很多,教师不可能一一给予解答,这就应该在课堂上集体讲解,通过知识传授形成技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第三个“讲”,易错、易混、易漏点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往往三令五申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往往在测试检测时,容易暴露出来,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第一个“不讲”,好理解,学生已经会了,再讲也引不起学生的注意,再说也是浪费时间。第二个“不讲”,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内容经过教师的加工,转化为“导学案”,学生按照“导学案”这样的“线索”自己阅读、思考、探究、讨论,基本上能够掌握知识的大部分,这样通过“先学”已经掌握了的内容,再讲只能是“费力不讨好”。第三个“不讲”,有一些内容,虽然没有超纲,但是由于太偏,或者由于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今后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讲了没有用,甚至易产生误导,还不如干脆删除不讲。

做到了“三讲三不讲”,讲得时间少了,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加强双边活动,也容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三布置三不布置: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

布置“作业”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它能从客观上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消化课堂上所学到的新知识,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业”还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特定教学情况,收集反馈信息,进而指导下一步教学活动。

不布置重复性作业。有的教师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能力也越高,从而导致已做过的作业再次布置,有的甚至反复做了几遍。其实,当前,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和科学探究的过程,要本着精心设计题型,变换灵活方式,减轻学生负担的原则来布置作业。不布置惩罚性作业。有的教师处罚学生的拿手方式就是抄写课本知识点或做习题,这些简单粗暴,近似变相体罚的做法,在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心理负担的同时,也必然导致了师生关系的恶化,这是与我们布置作业的初衷是相悖而驰的。

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不少教师认为,作业的难度高一些,练多了学生的水平自然就会提高,却不知如果作业的难度超越了学生的知识水准和理解能力,学生就无法理解、难以完成,这样只会揠苗助长、事与愿违。

那么,我们应该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呢?我们提倡的“三布置”: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在适当布置常规性书面作业之外,作业更要呈现出多样性、变化性的特点。每次作业要有变化,且按照作业形式的不同,也不必要求统一和所谓的按时完成。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以及各学科知识整合运用等,我们可以更多地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这样的作业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通过设计一定的情境,设计能够体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问题,来达到启迪学生思路,发散学生思维的作用。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实践性作业正好符合于上述要素,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把生活问题转化为学习问题,用学科知识的眼光来看生活问题,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这既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完整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有谚语说:“学了知识不运用,如同耕地不播种”。教师要善于把学习过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与鲜活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与学生已有的体验结合起来,让所学习的知识成为解决自身、社会问题的有用的东西,突出教学的有用性和有效性。

4.及时矫正反馈: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纠正学习行为。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相互传递、转化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转化、输出的过程;教师教的过程就是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通过信息相互反馈联系在一起的信息通道的闭合回路。教学成绩就是教师有意识地运用一切机会和手段,取得学生学习的全面(认知、情感、技能三个领域)信息,及时分析、判断、加工,采取适当措施加以矫正补救的过程。可见,没有信息反馈,教学就没有针对性,教师就不能对教学系统有效地进行控制,就会用自己的主观愿望代替学生的客观实际,盲目进行教学,从而造成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低下。在每一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提供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地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加强巡视直接批阅试卷,了解学生答题的情况,或者在学生完成试卷之后,教师指导学生相互之间批阅,统计不同层次学生掌握情况,采取措施及时补救。正确地把握信息反馈,是教师有效地调节整个教学过程的前提,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

5.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现象和环节。这些环节冲淡了课堂教学的落实,整堂课老师在环节转换和串联语上花费的教学时间太多,甚至常常出现一些脱离了本堂课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多余的教学环节,这样势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益。从另一个面来说,学习天天发生在课堂里,仅仅靠考试、训练课抓落实是不够的,必须在每一堂课中把教学目标落实到底。教师不仅要注重反馈和检测,更要注重检测后学生的纠正和和落实。在高效课堂中,教师应尽量将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学生接轨,多从学生角度设计问题梯度,多让学生参与并表达见解。这样,学生才敢于展现自己的思维、发表自己的见解、张扬自己的知性个性、放飞自己的人生理想。

所以,课堂上教学环节不要太碎,要给学生一段完整的时间。每堂课最好不要超过8个教学环节,如果一节课超过了8个教学环节,就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环节过多,会束缚学生,使学生一直跟着老师的思维跑,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6.归纳总结环节: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往往使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不是非常系统,增加归纳与总结环节,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体现知识、方法的系统性与规律性。如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演板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操练,然后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已见,找出错误,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并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再如在课后引领学生构建知识树、形成知识主干网络等就可以让学生在归纳总结中形成系统的框架,达到运用知识时上挂下联、左右逢源的效果。

7.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其收获显著不同。看一遍的收获是10%;听一遍是20%;说一遍是70%;动手做一遍(如操作、演练等)是90%。脑电图观察表明,看和听时大脑只有一个兴奋点,而说和做时都有多个兴奋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减少教师讲和学生被动听的时间,增加学生说、学生做、学生互动的时间,充分相信学生、充分依靠学生和充分解放学生,引导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地学习,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感受、体验、和思考,从中获得学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实验教师:张海瑜

7.国际化企业的“三步走”新战略 篇七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虽然起步较晚, 但在过去的20年里, “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数量越来越多, 规模越来越大, 领域越来越广, 步伐越来越快。未来的10年到20年,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将迎来黄金时代。然而,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也面临着一个巨大挑战, 即如何让中国的“企业国际化”变成“国际化企业”?

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战略》一书中将国家经济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和富裕导向阶段。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目前正处于投资导向阶段, 要想成为国际化企业, 就必须及早思考如何迈向创新导向阶段, 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的全球品牌影响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需要对“走出去”的策略提出新的理论方向, 赋予新的理论内涵, 引导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尽早迈向创新导向阶段。“走出去”更多地代表了硬实力, 当企业有了资本、技术和资源, 为了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同时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 布局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但创新导向阶段更需要的是软实力, 比如一家外企如何创新国际视野思维, 融入当地社会、文化从而得到所在国企业与人民的认可呢?如果再上一个台阶提出更高的要求, 海外中国企业如何得到当地政府与人民的尊重呢?

“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应成为中国打造国际化企业和全球品牌的新三步走战略, 既有宏观层面的意义, 也有微观层面的意义。从宏观层面来讲, 它指导中国企业整体的国际化发展方向与步骤。“走出去”指硬实力, 是资金技术资源的实力体现。“走进去”指软实力, 是跨文化沟通与管理的成功体现。“走上去”指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完美结合, 是得到所在国政府、企业和人民尊重的体现。享誉全球, 是国际化企业追求的目标。

从微观层面来讲, “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可以具体指导一个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策略与步骤。以海尔公司为例, 对其国际化发展而言, “走出去”靠撬动缝隙市场, 比如为美国学生设计的台面微型冰箱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先“走出去”混个脸熟, 然后再用主流产品“走进去”, 比如海尔在欧美的定位就是采用主流销售渠道销售主流产品, 不走低价策略也避开高价策略。最后是“走上去”, 创立海尔的全球知名品牌。

8.新课堂建设三步走 篇八

“高效课堂”中的“效”既指“效果”,也指“效率”,更指“效益”。“高效课堂”就是要求教师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这里的“高效”不仅指教师高效地讲解,也指学生高效地学习,是师生在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展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主要原因

大致有以下三种:目标模糊、教学随意;情景牵强、缺乏实效;节奏松散、效率低下。

三、打造高效课堂的“三步走”策略

1.目标明确,全面具体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先完成小目标,再完成单元目标,从而最终完成总体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预定,尽量使学生做到每节课都有所得,如对材料分析能力的培养,应具体指明是辨析材料真伪,还是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还是阐释评述材料。

2.明确教学“主题”,注重实效

一般来说,每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可能有两三个,但是主题只能有一个。通过确立教学“主题”,教师重新规划教材结构,进行实效化的教学环节设计,使教学逻辑严密而紧凑;学生依据“主题”,实现思想上的相互交流,学习有了明确的突破方向和延伸空间。

如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例。本节内容繁多、时间跨度大,涵盖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近30年的历史,包含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革命运动、“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开国大典等,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是“主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主要介绍中国共产党不同阶段的革命努力,从中看到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地进行革命探索;根据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不断地做出政策调整,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整个历程,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漫长征程与基本脉络。

3.以问题引领思考,杜绝节奏松散、效率低下

有效的教学是对话式、互动式的,课堂提问是常态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隐含在教学内容中的各种矛盾冲突,使学生心中有疑惑,因疑惑而产生问题。

(1)以中心问题教学引领历史教学,围绕历史知识构建中心网络,通过不同角度及层次的设问,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中心问题要求逻辑性强、层次感明显、延伸性突出。

如《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突出了“如何在一个生产力水平落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来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并以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中心,统领专题的教学。通过相互关联的问题,如“斯大林认为苏联应该如何进行工业化?以及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曲折过程中,我们可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获得什么启示?”打造“问题链”、 构建“问题场”,营造出浓郁的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氛围。

(2)把问题设计与学生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学生接受和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得多。如在《罗斯福新政》专题中,“假如你是罗斯福總统,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的设计就让学生无从下手。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把问题改为以下几个提问:①银行倒闭、金融瘫痪,如果你父母手中的支票、存折无法兑现,你希望政府采取哪些政策?②如果你父母辛苦地劳作,但农副产品价格极低,你希望政府采取怎样的决策?③如果你是小工厂的老板,你希望政府如何控制盲目竞争,保护你的利益?

总之,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师就应去除片面追求形式、浮躁甚至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彻底纠正轻视历史学科的观念,真正做到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际,脚踏实地地去研究、实践历史课堂教学,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

9.新课堂建设三步走 篇九

[关键词]教学效率;教学目标;科学性;新颖性;衔接性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现结合本人多年来教育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拙见。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俗的讲,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得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级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

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将科学性和新颖性融入课堂教学中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这就很顺利、迅速的引入了统计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是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二)巧设问题的情景,科学引导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以有的放矢的指导。

(三)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镜面对称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的成像,这时会有学生发现,“镜子里的数字倒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继续追问:“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了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教学两步应用题,以如下例题为例:

“有30米布,剪下12米做床单,剩下的做衣服,每件用3米布,可以做几件?”这类题目是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根据一个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上一篇:中国哲学史试题与答案下一篇: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