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2024-07-15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8篇)

1.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篇一

大学生网络道德

【内容摘要】网络在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成员互动的主要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道德行为失范和社会伦理问题。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使用频率最高的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网络社会,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日益凸现,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势在必行。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根源极为复杂,涉及到网络自身、行为主体、教育环境等诸多方面。网络道德低下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探讨有效的对社会和个人都有一定的影响和意义。本文从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研究意义和分析调查问卷的内容来进行研究,并总结了一些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意义内容原因

网络作为一项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 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 一个涉及网络的道德问题相伴而生。随着人们对网络的熟悉也出现了网民的道德人格问题、道德冲突问题、知识侵权问题和网络信息受污染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关于网络道德问题的体现。而大学生作为上网人群的重要群体,这些问题也越发突出。

一、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意义

(一)增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规范意识

网络作为一个诞生不久的事物,大学生们还来不及审视其为何物时,就几乎被“一网打尽”,网络社会中的道德危机为全社会所关注,而在传统社会当中不断推进的道德教育和伦理教育理论又面临着必须适应网络社会做出更新和发展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有利于增强大学网络行为的道德规范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在网络社会中也能自觉意识到传统道德的作用。

(二)提高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自律品质

大学生网络道德品质的提高除了舆论的监督外,更需要加强大学生自律,而在虚拟的网络社会,在自由开放的空间中,社会舆论监督的力量非常弱小。即使有舆论监督,也是在网络中,离开网络,几乎无法发生作用。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提高,主要依靠大学生自律。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律品质。

(三)深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规律的认识

网络是一个新生事物,从产生到广泛应用,只有20年时间,网络道德的形成几乎和网络的产生同步。况且更新非常快,变化迅速。因此。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规律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能深化对其规律的认识,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供理论支撑。

(四)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促进网络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1页

只有加强理论研究,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掌握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在联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实践又丰富理论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得以提高。作为“网络一族”主力军的大学生,其网络道德意识直接决定网络社会道德状况。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研究,能促进并有利于网络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内容分析

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问题越来越多。通过调查大学生的网络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得出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的结论,进而提出建议及意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修养。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我们以桂林雁山校区高校为对象,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问卷》(见附件)500份。该次调查以网络调查为主,发放问卷的高校为桂林市雁山区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漓江学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0%,大二学生占30%,大三学生占30%,大四学生占20%。男女生各占50%。根据调查问卷内容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问卷数据结果表示有81.4%的同学配有电脑,72.3%的同学经常上网。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几本上所有的同学都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的重要性。

(二)大学生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调查表明,有62.6%的学生在网络里经常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大都数同学上网主要是聊天、玩游戏等。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调查的500个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QQ号。网络的应用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主要是用在查找资料、开拓视野的层面上,但是事实上正在把网络用来查找资料辅助学习的同学非常少。

(三)网络信息污染严重

网络上获取知识方便、快捷、详细的特点,给很多大学生带了极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来说,网络为大学生创造了了解世界、加强知识学习的空间。但是一些不健康得网站总是屡禁不止,一些黄色甚至是反动的网站也在接近学生。在本次调查中,有46.8%的学生承认接触过不文明网站,这说明网络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

色情污染是指通过互联网上传播黄色淫秽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侵蚀网民的思想,甚至引起网民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互联网不乏色情和暴力的内容。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

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图片进入互联网。而另一项统计表明,60%的青少年是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的,而接触过网络上黄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有性犯罪的行为或动机。由此可见,网络的色情污染已经无处不在,无奇不有,严重腐蚀着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另外,暴力信息在互联网的传播也不容忽视,多用户地牢游戏存在着严重的暴力倾向,而众多的游戏玩家正是在这种刺激和充满诱惑力的游戏中暴力倾向得到加强。有研究显示,长期沉溺于互联网会使得人变得孤僻、脾气暴躁,攻击性增加。色情和暴力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成型的青少年而言,危害是很大的,甚至有可能会促使青少年的暴力和色情犯罪的增加。这些都是涉及到了网民的网络道德,而我们作为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自觉遵守网络道德。

(四)网络文明有缺陷

网络文明建设形势比较严峻,上网时很容易收到别人的恶意攻击,同时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不少人使用粗俗、不文明的语言,形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坏影响。在本次调查中,上网时受到过别人恶意攻击的占54.8%,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网络上的不良现象还是深恶痛绝的,这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很高的。

病毒是网络挥之不去的一个噩梦。自从第一个蠕虫病毒发现以来,病毒就与计算机如影相随,现在病毒爱上了传播速度极快的网络。从CIH到“爱虫”,到现在的“库尔尼科娃”病毒,每一次都给网络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而病毒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令人触目惊心。同时网络攻击和谩骂正在成为互联网的一种风格,黑客的攻击也到了“谈黑色变”的地步。众多的黑客以摧毁别人的站点为乐。而在互联网的聊天室和BBS,人们随意发泄自己的不满并对互不相识的人恶言相向。这种随便的侮辱和谩骂,故意的挑衅,使得网络空间充满火药味。这些问题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大家要提高网络道德的问题。

(五)网络监管不力

互联网的全球特征,是各类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包括淫秽、色情、暴力、各种人造谣言都在网上广为传播。目前,我国的互联网信息管理力度还很薄弱,可见加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的人物十分紧迫。

在网络上通过提供制造恐怖的信息和发恐怖件来敲诈、勒索的事已不少见。1997年3月,比尔·盖茨连续收到4封e-mail恐吓信,要他赶紧交出500万美元,否则他和妻子都性命难保。在网上,像这种恐怖任何人都可能碰到,万一碰上一个恐怖邮件,就会让你惶惶不可终日。如同现实生活中常会有骗子骗人钱财一样,网络也时刻有陷阱在等着你。网络骗子利用网络技术的不成熟及人们的麻痹心理,从事诈骗活动,你随时有可能成为骗子们的猎物。网络欺骗成为一部分

人获取财富的手段。同时,网络除了钱财的欺诈以外,也存在着情感的欺骗。有些心怀不轨的人利用青少年渴望交往和关爱的心理,设计情感陷阱,让一些无知的少男少女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甚至利用情感欺骗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这表明目前我国互联网上信息管理力度还很薄弱,可见加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的任务还是十分紧迫的,这就需要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

除了以上的问题还有知识侵权行为、侵犯他人隐私问题、网络违法犯纪行为等各种不良的网络道德现象。凡此种种足以引起人们对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重视, 对网络扩张过程中出现的负面道德问题保持高度警惕。

三、影响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因素

(一)道德意识弱化,本我意识张扬

互联网给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虚拟存在。一旦进入由光纤、电缆和调制解调器构成的网络世界,人就变成了电子化的飞速运动的“符号”存在。在从人到机器再到人的转换过程中,交往者的真实身份被掩盖,身份虚拟化成为网络交往的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而且这种虚拟身份可以随时创设或终止,网民不必承担任何社会责任。同时,互联网作为一个自发的信息网络,它没有所有者,不从属于任何人或机构,因而也就没有谁可以左右它、操纵它、控制它。这样,互联网就成了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在这里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等级、没有贵贱,是一个彻底民主的地方,一个可以滥用自由权利的地方,这就导致了道德虚无主义在网络社会的泛滥。在网络社会中,人人都把自己作为中心,反对任何约束,以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欲求而不择手段。所以缺乏“熟人在场”的虚拟网络为人们的“本我”提供了一个暴露的舞台,使“本我”意识得以充分张扬,为所欲为、无法无天,这就加剧了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出现。

(二)道德人格扭曲,伦理情感冷漠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都存在着社交的需要。在交往中,人际情感难以维持。而在网络虚拟社会里,网络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直接的社会交往关系逐步被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一些大学生终日沉溺于网络世界中,逃避现实世界,使得家人之间、邻里之间、同事、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日渐淡薄,伦理情感日渐冷漠。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久而久之会导致道德心理的弱化、道德人格的扭曲。因为道德心理、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环境和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沉溺于网上交际使得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交往的机会大大减少,从而导致个体对现实社会中他人与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或扭曲。

(三)传统道德规范受挫,道德行为失范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伦理关系大多为面对面的直接关系。道德规范因而也主要借助于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然而,在网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间接化使得直接的道德舆论抨击难以进行,从而使社会舆论作用下降。这样,道德对人的约束越来越依赖于内心的道德信念。网络行为主体的匿名匿形而导致的模糊使规范所体现的伦理道德观念已难以再放到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中加以认识、检验和适用。一方面,建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之上的传统道德规范由于不适应网络运行的新环境而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而形同虚设;另一方面,面对全新的网络领域,又一时没有形成新的统一的道德规范,因此大量的网上行为处于既不受既有道德规范的制约又无新道德规范可依的状态,从而造成了规范内容的冲突和衔接的脱节,并引发大量的失范行为。

(四)网络系统的先天不足及发展中的弊端

作为近几十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现有的网络系统自产生以来一直就处在逐步完善之中,当前网络技术的不完善是网络道德缺失的技术性根源。如前所述,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隐蔽性等特征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网络道德的缺失。另外,在网络迅速发展的状况下,对于网络社会中各类行为的约束机制尚未完善。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部分相应的网络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受到网络技术的限制,在实际的实施和执行方面并没有做到对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形成有效的监督,也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和惩罚措施,致使网络失信行为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制裁,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此类行为的泛滥。

四、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技术环境,发展相关的网络技术,从技术层面控制网络失范行为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依赖纯粹的技术手段并不能解决当前网络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但对网络相关技术的完善仍是当前缓解网络道德缺失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主要包括网络社会交往中的登录、交往行为以及信息发布等方面。如通过推广网络实名制和建立与IP地址的关联等手段防止网络身份欺诈;利用网络防火墙等技术对黑客等攻击性行为进行严格控制,防止盗取信息现象的发生;在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方面,则可以通过加强内容审查或安装过滤软件等方式加以控制。

(二)建立完善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和法律法规制度

网络道德规范的建设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基础。在建设有效的网络道德规范过程中,必须结合网络社会的本质特征,从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延伸这一观点出发,遵循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原则,立足于现实社会道德,运用既有道德的一般原则培养起来并在网络活动实践中形成现实合理的网络道德规范,如诚信规范、公平规范、平等规范等都可以经过修改后成为网络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形成统一的信息社会的道德体系。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在大学生中明确现实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并引进现实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指导大学生在多元道德体系中遵守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规范,发展和弘扬既有道德的优势。

(三)引导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强化道德自律意识

网络道德要求最终只能通过个人的自律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所有的网络道德规范要实现其价值性,成为有实效的东西,变为实际的道德风尚,只有通过广大“网民”的思想和行为转化为道德的自律,即道德主体借助于对自然和社会规律以及现实生活条件的认知,自愿地认同网络道德规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加以践行,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成主动的律己,把外在的网络道德要求变为自觉的行动。因此,我们在强调建设完善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和法律法规等他律机制的同时,又必须注重发挥自律机制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其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道德认知,坚定道德信念,升华道德人格,从而在自律的基础上遵守和践行网络道德规范。

总之,网络这种全新的生存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与行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活是其个性的重要养成时期,也是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他们更容易接受网络这个第四媒体,也更易感受到网络的双面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结合网络社会的本质特征,从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延伸这一观点出发,遵循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从技术与制度等方面完善网络自身,另一方面也要从现实社会伦理体系的完善出发,建构合理的道德教育体系与文化环境,从而达到缓解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铃《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网络道德教育》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0

[2] 李萍主编《大学生网络文化现状调查》 武汉市: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武汉市: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8.01.[3]李景友《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光明日报2005.05.18

[4]]刘新奇 《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22)

[5] 冯定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2.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篇二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7月15日发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数据表明:“截止到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4.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31.8%。”在这一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大学生是最为活跃的网民,在各类网络应用中大学生的使用率也是最高的。可以说互联网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给人生观、世界观尚不成熟的大学生带来了冲击,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网恋等网络活动中无法自拔,导致学业荒废;个别学生利用手中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散布木马、病毒,进行“人肉搜索”,恶意曝光他人隐私,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引发了严重的网络道德危机。网络上一项关于“电脑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的调查问卷”显示:认为目前存在网络道德问题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39.8%。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正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相关表现

(一)大学生沉迷于各种网络活动,诱发“网络成瘾”问题。

1994年,美国纽约精神病医师伊凡·戈德堡(Ivan Goldberg)最早提出了“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ease,简称IAD)这一概念。实际上“成瘾”(Addiction)一词最初来自于药物依赖(或者说药物成瘾),从“网络成瘾”理论来看,成瘾不再单纯指物质依赖,也包括行为依赖,网络成瘾即是一种行为成瘾,它是指个体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要表现有: (1) 沉迷于网络聊天与观看综合性节目的单纯性网络成瘾; (2) 将个人感情精力投入到网络虚拟爱情中的情感性网络成瘾; (3) 将个人绝大部分时间和金钱花费在各种网络游戏中而无法自拔的网络游戏性成瘾; (4) 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搜索和收集与自己学习、工作无关紧要的信息上,造成学习效率降低的信息性网络成瘾,等等。

一般而言,网络成瘾者对网络都有一种难以自制的依赖感,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毫无节制地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上网玩乐,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上视频等各种网络活动中,以获得满足感而无法自拔,网络几乎成为他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部。网络成瘾者由于长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游荡”,弱化了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的兴趣,进而导致与亲人、朋友、同学之间的情感变得淡漠。而和同学、朋友之间的现实交往大大减少,进一步弱化了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能力,由此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因此而患有抑郁症、虚狂症、幻想症、精神分裂症、神经紊乱症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不但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

(二)“网络学习”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所谓“网络学习”,一般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它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协商学习的方式进行。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特定的人文、社会背景下,借助一系列手段(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工具,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而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正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观点。因而,大学生在网络背景下的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使他们的学习具有传统学习无可比拟的优点。随着多媒体和流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为求真知的学生提供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广阔平台,弥补了传统教育方式下的学习知识的缺陷,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直观认识。

“网络学习”的优势无可比拟,但与此同时“网络学习”对大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首先,一部分学生过于依赖网络而使得自身思维变得弱化,许多学生宁愿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浏览信息而不愿意去图书馆翻阅资料、思考问题。阅读量的减少不单影响了大学生知识体系的平衡,更为严重的是破坏了他们的文字应用能力,使得他们变成网络上的“流浪汉”,思维零碎、不成系统。其次,网络学习使部分大学生产生网络依赖心理,学习能力下降。随着网络搜索引擎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网络途径来获取各种文献、参考资料已变得非常简单。无论查找什么资料只要提供一些关键词,百度一下、谷歌一下即可,须臾之间便可找到数以千计的文献资料,没有找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通过网络这样简单的方式来获取文献资料为大学生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也正是这样像快餐一样的文献资料获取方式,使大学生没有经过跑图书馆、翻阅大量纸质资料的过程,难以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其实际结果往往是知识来得快去得也快。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学生对这样的资料获取方式已习以为常,各种作业、论文往往都是通过百度、谷歌搜索的资料东拼西凑而成,长此以往不利于对大学生自学和学术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术剽窃的不良之风。

(三)大学生网络犯罪行为值得关注。

网络犯罪既包括运用编程、解密等技术或工具在网络上实施的犯罪行为,又包括利用软件指令、网络系统或产品,以及技术与法规上的漏洞在网络内外交互实施的犯罪行为。一般而言,网络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危害网络及其信息的安全与秩序。网络的最大优势在于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信息资源达到什么样的共享程度、应该建立怎样的共享准则,并未明确规定,这也在一定程度给网络犯罪行为的定性带来了困难。

大学生网络犯罪行为主要表现在:利用网络漏洞,制作传播木马病毒,盗取他人相关账号、密码等信息,侵占他人的虚拟或现实财产;利用互联网络设立各类社交群或论坛,贩卖各类所谓考试试题、答案等非法牟利;在互联网上进行“人肉搜索”,恶意曝光他人隐私,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等等。作为网民群体中学历层次较高、掌握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应用操作技能较好的群体,大学生毫无疑问已成为网络时代的主力军,而近年来大学生利用网络技术实施犯罪行为的报道屡见不鲜,大学生网络犯罪问题正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增长点,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产生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学生个体原因,又有家庭教育、学校管理的缺失,网络监管不到位,以及网络本身诱惑等多方面因素,这些方面都对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产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在以下几方面多做文章,充分发挥网络正面的激励、教育作用,最大限度地抑制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坚守网络阵地,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各高校应建立起一支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有效掌握网络技术,能在网络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使科学理论、正确舆论、高尚精神、优秀作品牢牢占领校园网络这块重要阵地。同时,充分发挥“两课”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强化网络道德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的“双刃剑”性质,正确认识网络行为的道德与非道德、文明与不文明,倡导大学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营造一种文明、健康、安全的网络生活环境。

(二)强化大学生网络法制宣传教育。

大学生网络犯罪与自身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精神欠缺和法制观念不强有很大关系。因为好玩、新奇、尝试,或证明自己的网络技术水平而实施网络犯罪行为、误入歧途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教育工作者应指导大学生学习相关计算机网络法律法规,解读一些与大学生相关的典型网络犯罪案例,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远离网络犯罪。同时,在守法的同时,应教育广大青年学生正确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上网时的自我防范能力。

(三)完善网络信息安全法规,强化网络监管。

目前,我国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预防网络犯罪方面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的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对预防网络犯罪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一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网络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网络监督管理,屏蔽或删除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及时关闭反动、涉黄、涉赌、涉毒等非法网站;加强对学校周边网吧的整治、管理,进一步净化学校周边的网络环境。要引导学生理性上网,健康上网,自觉抵制网络不良诱惑。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艺术节、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为载体,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既满足大学生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又从侧面减少大学生对网络的迷恋,抵制和消除不良网络文化对他们的腐蚀和影响,使他们在健康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品位,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多渠道的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以理性的思想武装头脑,使网络真正为其所用,成为大学生拓展视野、培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有力工具。

摘要: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正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而日益凸显, 因大学生不能合理使用计算机网络而引发的网络道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正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现状, 就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网络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一项网络调查.http://www.askform.cn/FormViewRe-sult.aspx?UserID=45678&FormID=53758.

[2]百度百科“网络成瘾”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491347.htm#7.

[3]百度百科“网络学习”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439747.htm.

3.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路径探析 篇三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社会; 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贾志斌(1970—),男,甘肃会宁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教管理研究。E-mail:jiazb@nwnu.edu.cn。

现实社会是一种“熟人社会”,交往的对象大都是同事及亲朋好友,为了能给对方形成好的印象,或者受到传统伦理的影响,人们往往有强烈的道德意识,可以谨言慎行。而在网络世界,没有清晰的国界和地域限制,再加上交流身份的虚拟性和匿名性,每个人实际上被置于某种黑暗区域,虚拟化交流成为一种基本的生存事实。由于个体处于黑暗状态,处于监管的真空状态,处于现实道德难以关照的不可见状态,那是一个激发“本我”欲望的区域。因为黑暗为个体的行为提供了某种保护,“快乐原则”成为一个基本的欲望驱动力,现实生活中的规范和制度容易失去效力。网络道德因此成为一个亟待探讨的教育命题。

道德是一种关于是非善恶评价的问题,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人类社会一定经济关系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调整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伦理学研究的正是道德问题,是为了让道德能够实现社会的整体利益而进行的一种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规范、评价和引导社会道德。在伦理学研究中,首先考虑事实问题,其次也要考虑规范问题。如果将道德研究仅仅停留在规范层面,容易使道德问题走向抽象化。因此,任何一种道德问题的产生都具有社会土壤,这是关于伦理学的事实层面的问题,只有建立了事实这个基础,关于规范的讨论才有立足点。

一、网络语境下人际关系的戏剧化再造

大学生在高中阶段,由于学习压力和父母监管,在网络面前保持了极大的克制。但是升入大学之后,父母不在身边,老师不再严密跟踪,这让大学生感受到了一种过于自由的失重感。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不再是以前的那种熟人关系,每个人都变得相对比较独立,这无形中催生了一种相对封闭的交流状态,彼此间的人际关系容易变得紧张。此时,网络的“出场”无疑提供了一种抚慰心灵的方式,让大学生可以从中得到某种心灵的满足,也能有效逃避人际的紧张感,个人在网络人际交流中可以为自己的现实人际困境寻找到借口。大学生在各种沟通方式(如即时通讯、社交网络、电子邮件等)中,其比例都明显高于其他学龄段和非在学青少年。[1]同时,在网络空间中,大学生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比如各种技术手段的掌握、各种游戏竞争的胜负等,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可以代替学习,因此获得某种替代性的认同(Alternative Identity)。

在网络世界,尤其是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人际间不再是熟人的关系,陌生人之间也可以建立关系。传统的人际间的熟人关系对道德的持续性要求比较高,人往往需要通过一辈子的努力去获得道德口碑;而网络社会的陌生人关系要求没有那么高,其持续性也没有那么高,因为彼此的身份是虚拟的,因而其身份在违规之后可以消失,网络道德问题也就会在瞬间消解,可以说“网络使人际情感造成缺损”。[2]现在社会是一个身份社会,人们之间是靠身份来赢得尊重和获得社会地位的。但是在互联网中,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存在某种程度的消解,人们面对的只是一个虚拟的符号对象,其背后那个真实的人可能随时会被抽空消失,身份变成了一个空无。即使是实名的微博,其主人也可以通过注销账户而随时消失,从而让那个微博的身份消失,这种身份的消失让人际的道德问题被消解,现实中照样可以心安理得。

虚拟化的人际交流对传统的人际关系提出了挑战,一个最直接的变化就是人际关系变得愈加离散、脆弱以及不稳定。尤其是对SNS、微博等社会化媒体而言,一个简单的“关注”、“跟随”、“转发”、“分享”等网络行为便可以建立社交关系,人们也可以很容易地终结这种社交关系而无需担负责任。在LBS(基于位置的服务)语境下,社会关系的搭建与终结变得更具戏剧性和偶然性,可能因为同处某个区域、同时发布信息,人们便可以建立对话关系。随着位置的移动,这种社会关系会处在一种动态的演变当中,微信、“陌陌”、“凯凯”等LBS服务打造了一个流动的、偶然的、戏剧性的人际关系生态。于是,社会关系被纳入到资本、经济、权力的话语框架中,成为生产线上的一个“产品”,它有生命周期,随时完成价值交换,而后老化或获得重生。

二、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道德问题

如上所述,道德问题是那些涉及善恶评判的问题,是有关社会规范的问题,也是一种价值层面的问题,因而在评判上往往会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是在特定的时代和文化中,某些道德评价标准仍然是相对稳定的,否则就会导致价值混乱和社会离散。就大学生来说,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在他们之中存在独特的文化形态,人们往往将其命名为“青年亚文化”。但是承认青年亚文化不等于就赞同这种文化的价值,因此从道德评判的角度去看,我们所采取的是当前主流社会的评判标准。从主流价值标准来看,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存在大量的道德失范问题。

(一)虚拟与现实的界限模糊

人是生活在现实中还是生活在虚拟中,这个问题可以置换为人是物质性的存在还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这是一个形而上的深刻的哲学命题。雅克·拉康认为自我是一种无意识的存在,这种无意识并不是某种性欲的结果,更不是“我思故我在”的理性后果,而是一种语言能指的过程。人的现实是不断地追逐自己的能指符号的过程。所谓的欲望也是对欲望的欲望,人从婴儿期的镜像阶段开始,就是不断地追逐符号的过程,而所谓的自我,一辈子可能也只是生活在“象征秩序”中而已。佛经里面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讲的也即是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复杂关系;庄周梦蝶的典故也是说,庄周在梦中分不清蝴蝶是庄周还是庄周是蝴蝶,再进一步更不知道是在做梦还是在醒着。在哲学上,现实和虚拟之间的确混淆难分,但无论如何,现实中的人总是试图进行区分,以获得人生的确定位置。由此就涉及了道德的问题,否则就会呈现出精神分裂或身份错乱状态。比如现实中不可以重婚,但是某些网络游戏却极力地推崇“一夫多妻”理念;现实中不可以随便骂人,行为谨慎,但网络中却可以肆无忌惮……另外,网络的“人肉搜索”却是一种将网络虚拟变成现实行动的做法,将“有关的人”从虚拟变成具体的、现实的人,这往往给他们的实际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在哪里?再比如,网络上目前普遍泛滥的网络造句运动更是在不经意间对他人构成伤害。[3]总之,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大学生的认识问题,也是全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只不过是大学生在这个问题的把握上比较欠缺一些。

当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变得愈加模糊,虚拟化生存成为一种基本的社交理念,原有的道德命题受到极大的挑战。比如,网络游戏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流行引出一系列道德命题。研究显示,独生子女更容易网络成瘾。[4]网络游戏惊险、刺激,充满着暴力色彩,充斥着利益争夺。这里有着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拥有的勇气、力量、武器装备,只要通过不断地升级或是网银购买装备,就能变身为网络游戏中的“英雄”铲奸除恶。很多迷恋网络游戏的大学生,平日里上课无精打采,但是一上网玩起游戏便处于亢奋状态,甚至能连续熬夜玩通宵。牺牲了学业,更付出了损害身体健康的代价。

(二)浅阅读时代的信息获取悖论

网络阅读是一种浅阅读,思想的深度在网络空间中可能很难获得关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网络空间的信息丰富而庞杂,那里充斥着喧嚣与围观,人们很难集中精力接收深度的思想;其次,网络的阅读界面存在友好性缺乏的问题,面对电子屏幕的阅读对眼睛的刺激比较大,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再次,这跟人们的阅读习惯密切相关,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网络深度阅读可能也会慢慢养成。另外从信息传播主体的角度来看,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以实现更大的利润,传播主体总是尽量让内容变得浅显易懂,便于接收,这就让那些深度思想的内容很难获得被传播的动力。现在大学生的阅读状态堪忧,他们很抗拒深度思想内容的阅读,仅仅局限在知识接收的层面而放弃了思想和思维的培养。这无形中让大学生觉得通过互联网能解决学习的问题,甚至对此产生严重的依赖。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非常庞杂,没有一定的思维指导很容易陷入信息的超载中而感受到极大的压力。约翰·奈斯比特就认为,“失去控制无组织的信息,在社会里不再构成资源,相反却构成信息污染和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5]此外,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与互联网密切相关,查阅资料更加方便了,但是在做作业中的弄虚作假也更加方便了,考试就直接拿着手机通过“百度”作弊,技术让人懒惰,也让违规更容易。

当互联网的浅阅读成为一种趋势,网络世界便源源不断地制造出致力于满足眼球指数和快感消费的信息,其中的不良信息也强势进入大学生的阅读世界。网络传播的广泛性使互联网上的数据和信息被人广为利用,然而,这也给黄色网站的存在提供了可趁之机,大学生很容易被其中的不良内容所误导。同时,有的大学生道德认知度不高、鉴别力较低还表现在容易受到西方反华势力的蛊惑,通过访问反动网站使自身的思想意识形态发生扭曲。网络的多元性,多种思想意识形态并存,成为各种反华、反社会主义的势力所利用的文化侵蚀手段。青年大学生自控能力弱,在中西方意识形态斗争的过程中很容易不能把握住自己,为西方资本主义所吸引,通过这些网站片面地了解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阴暗面,从而恶意攻击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建设,这对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也影响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技术违法与网络生态安全

北京网媒协会会长阂大洪在接受人民网访问时将扰乱和破坏互联网秩序的行为分为了五类:“第一类,制作或传播色情淫秽与低俗、庸俗、媚俗‘三俗’信息的;第二类,侵犯他人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知识产权等权利的;第三类,散布虚假信息,传播网上谣言的;第四类,与网络欺诈相类似的行为,它不仅是在网上发生,还会在现实中产生作用;第五,扰乱整个网络秩序的,比如盗窃他人的在线游戏账号或者虚拟财产,在网上进行黑客攻击,以及在论坛当中对他人实施的谩骂、侮辱等语言暴力的行为。”这常见的五类行为,不仅会扰乱互联网正常的传播秩序,有些还直接对现实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6]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就是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力不高,对一些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一部分大学生在上网时认识不到道德的无形监管,认为注不注意道德无所谓,从而会产生大量的弄虚作假行为,逃避道德、法律的监控。[7]而这一切总是跟网络技术联系在一起,引发出一系列与道德相关的技术伦理命题。

网络中的很多技术都是充满创新性的,这与大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密切相关。但如果技术超出了文化与道德的识别范畴,则会带来深刻的道德问题。网络黑客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技术上讲这是一群电脑天才,但是道德上讲他们却从事着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事情。各种知识产权的成果在互联网上可能随时都面临被破解的危险,大学生群体在这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有关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必须随时在技术上防范被破解,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再比如,网络上散布病毒对别人的计算机进行攻击,给别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恶劣影响(如病毒“熊猫烧香”就是武汉某高校学生李俊和雷磊所为)。对技术的炫耀不但属于道德问题,更是涉及了违法和犯罪,这些都给我们的网络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路径选择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如何实施?回答这一问题的前提是要通过教育认识网络的特性。网络是一个新兴事物,到底怎样处理人与技术的关系,这是许多科幻片也在直接思考的现实命题。在网络空间中,人很容易被网络异化,从而沉浸于网络无法自拔,失去自我的主体性。因此,大学生要避免在网络时代失去自我,就必须通过不断的自我思考培养起自己的主体性,而不是任由互联网技术侵蚀自己的主体性。只有建立了主体性,充分认识到人与互联网的关系,才能避免各种网络道德问题的出现。道德问题包括事实层面和规范层面,只有深入研究事实层面的客观情况,才能对大学生的规范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一)网络道德话语的微观转化

在底层话语视野中,道德依然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范畴。推动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必须完成伦理话语与底层话语的积极对接,完成政治话语与生活话语的有效缝合,这必然涉及话语转化的问题。所谓话语转换,也就是要将抽象的、宏大的话语信息转化为普通大众能够理解的表述方式,使其进入公众的日常生活领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进而在日常生活领域完成对网络道德内涵的识别与认同。这便需要对信息进行必要的修辞处理,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指标体系对其概括和总结。道德不是高在云端的抽象概念或革命修辞,而应该是一种微观的、鲜活的、流动的、可识别的生活内容和底层修辞。因此,唯有对道德话语进行必要的话语转化,才能真正内化为公众本能的、直接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诉求。一个可供借鉴的话语转化策略就是围绕网络公共事件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这就是“在事件中学”的真谛所在,因为公共事件中往往包含着许多关于道德问题的讨论。比如,在“虐猫事件”中培养公众在网络暴力面前的公共理性,在“方舟子打假事件”中培养公众的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在“杨武事件”中培养公众对个人隐私的尊重与保护……网络公共事件具有极高的公共识别力,如何结合这些事件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公众唯有清晰地意识到这些政治或文化事件与自己日常生活的内在关系时,方可真正识别并领悟相关道德内容的内涵所在。

(二)营造健康的网络生存环境

建立健全网络德育管理机制。在校大学生使用的大多是局域网或校园网,管理好这个相对开放的网络社会,创建一个相对安全、纯洁的网络内部环境是从源头上遏制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发生的关键一环。一方面,宣传普及网络安全有关法规条例,建立校园网络安全使用规定。我国自1994 年开始与 Internet联网以来,已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计算机及国际互联网的法规、部门规章或条例,内容涵盖了国际互联网管理、信息安全、国际信道、域名注册、密码管理等多个方面。学校在做好国家有关网络安全法规条例宣传的同时,应结合学生网络使用不规范典型行为,制定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网络道德规则,并最终上升为普遍使用的准则,来规范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另一方面,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做好防范和危机处理工作。网络安全监管应遵行“堵”“导”结合,以“导”为主的原则。一是加强网络信息监控力度,建立和完善各种局域网管理制度,落实团体主页、个人主页及链接审查、实名注册登记等制度,让所有上网的大学生都用学校登记的 ID 和自己密码上校园网,明确规范网络服务提供者(ISP)、BBS 论坛站点主板负责人的责任范围,实行每天专人监控,及时清除思想垃圾和不良信息,规范网上行为。二是网络技术安全上做好防范工作。注重采用多种技术性的监控防范手段来处理应对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中出现的各类社会与法律问题,并及时制定有关的技术性法律规则,以期做到法律把门、技术把关、明暗结合、各司其职。

(三)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相结合

网络道德教育应积极渗透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课”教育体系中尽快开设网络道德课程;或是在“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课中增加“遵守社会公德,建设网络文明”专题;或是在“法律基础”课中增加“依法使用网络,做文明守法网民”专题,开展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广大学生的自律、自重意识,提高对假、丑、恶的分辨能力。同时,注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超文本结构的“两课”电子教材,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使学生视觉、听觉均产生立体感,从而增强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高校要紧跟形势,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培养德育教师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同时要求德育工作者具有创新意识,并尽可能地以适当方式参与校园信息的制作与控制,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工作。[8]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还应积极主动“抢占”网络教育这一新阵地,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把课堂上的网络德育教学与课下利用互联网教育引导结合起来,使互联网成为课堂教育的延伸。通过开设网络伦理网站、开发网络德育的精品课程建立学校网络德育信息资源库等途径,增大网络德育信息的供给量,丰富网络德育信息的供给形式,打造一个集德育性、知识性、交互性、仿真性、趣味性和生动性于一体的电子教学平台。如创办思想政治网站、“两课苑”网站,设置理论要览、教案参阅、资料查询、学者释疑、热点讨论和模拟测试等功能,实现资源共享,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同时,通过校园 BBS 论坛、QQ 群聊、MSN、邮件、博客、微博等网络载体,组织教师、专职党团干部和学生辅导员或者外聘专家和学者即时解答大学生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有关网络道德方面的问题。通过抛出预先设计好的话题或校园内外的热点问题,开展网上互动式讨论与交流,使学生在评论和发表意见中掌握道德“批判的武器”,不断提高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融入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日常工作

目前高校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健全、制度规范、人员到位、考核评价体系及长效工作机制科学完善,确保了工作体系的科学高效,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应将网络德育工作融入到党建、思政工作中去。党校是高校进行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有条件的高校都实施网上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可将网络德育内容融入其中。共青团组织大都建有专门网站,由于网站建立时间长、信息量较大、内容较丰富、贴近学生生活等特点,往往积累了不少的人气。如果在这样一个较成熟的共青团专门网站上开设一个有关普及网络德育内容的栏目,不仅能节约投入成本,还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共青团网站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参与到信息的监控和管理工作当中,及时与发帖人取得联系与沟通,在交流中让受教育者接受不健康上网的危害性的教育,增强网络道德自律、自重意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可通过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乡村开展青少年上网社会调查,帮助指导一些地方中、小学校制定网络安全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向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开展“健康上网、文明上网”辅导讲座,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增强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和打造文明、健康、安全网络社会环境的社会责任感。社团组织是大学生最热衷和看重的学生组织,一群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在社团负责人的号召组织下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学生之间的交流广泛、联系紧密,有些问题容易沟通并达成一致认识。如果对社团负责人加以培训和引导,再由他们去宣传教育社团内的其他同学,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可见,这种通过共同兴趣爱好结合在一起的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养成教育是学校网络德育教育的极好补充,对学生来说又是最容易被接受的。[9]

总之,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网络服务商、学校、家长等多方携手,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科技的手段,创造促进大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网络环境,并正确引导大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网络道德教育才有可能收到实效,网络文明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0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DB/OB]http://www.cnnic.net.cn/research/bgxz/qsnbg/201108/t20110819_22589.html.

[2] 杨泽泉,钟金雁.论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认识与网络道德教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12~115.

[3] 刘涛.网络造句:公共议题构造的社会动员与公共修辞艺术[J].江淮论坛,2012,(1):186~190.

[4] 张志松,李福华.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11,(2):44~48.

[5] 载黍.网络传播的特征、问题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8~13.

[6] 闵大洪.五类行为不文明 网上网下应言行一致.人民网[DB/OB]http://www.wenming.cn/xw_pd/201011/t20101101_2884.shtml.

[7] 高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8] 刘羽平.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优化路径探讨[J].文学教育,2011,(3):144~146.

4.网络环境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篇四

网络环境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互联网在高校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一方面改善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也对其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及个性心理等带来了冲击.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创新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即改善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力度、强化网络环境的监管等.

作 者:杨智 YANG Zhi 作者单位:黄石理工学院,湖北,黄石,435003刊 名: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NG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00926(1)分类号:G641关键词:网络环境 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5.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篇五

A.人类学会了直立

B.人类掌握了语言

C.人类会使用工具

D.人类创造了文化

★标准答案:D

2.以往,终身学习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习者()。(1.1分)

A.没有学习时间

B.缺乏学习场地

C.缺乏学习资源

D.缺少教学人员

★标准答案:C

3.网络教育最大的优势是能()。(1.1分)

A.大幅降低学习成本

B.及时提供学习资料

C.解决在职人员学历需求

D.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服务

★标准答案:D

4.广义地说,以下四项中不属于教育结果的是()。(1.1分)

A.说了一通废话

B.得了一场大病

C.发了一通脾气

D.犯了一个错误

★标准答案:B

5.普通教育又称为()。(1.1分)

A.脱产教育

B.业余教育

C.高等教育

D.义务教育

★标准答案:A

6.采用函授形式教学的远程高等教育诞生于()。(1.1分)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标准答案:B

7.中国最早创办函授教育的机构是()。(1.1分)

A.岳麓书院

B.京师大学堂

C.南洋公学

D.商务印书馆

★标准答案:D

8.新中国第一所举办远程高等教育的大学是()。(1.1分)

A.北京大学

B.清华大学

C.中国人民大学

D.北京邮电学院

★标准答案:C

9.()年,邓小平就倡导要利用电视手段加快教育事业发展。(1.1分)

A.1972

B.1977

C.1982

D.1987

★标准答案:B

10.“国家开放大学”是()年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的。(1.1分)

A.2006

B.2008

C.2010

D.2012

★标准答案:D

11.2013年6月20日,我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进行的我国首次“太空授课”的内容为()。(1.1分)

A.太空物理现象

B.太空化学实验

C.太空通讯原理

D.太空天文景象

★标准答案:A

12.我国从2012年开始研制、将于2015年底前完成的超级计算机是()。(1.1分)

A.天河一号

B.天河二号

C.银河一号

D.银河二号

★标准答案:B

13.电子邮件地址中的符号“@”的正确读法是()。(1.1分)

A.英文“at”

B.埃塔

C.圈a

D.猴标

★标准答案:A

14.在我国,网络学历教育被限于()范围。(1.1分)

A.在职教育

B.自主教育

C.函授教育

D.继续教育

★标准答案:D

15.网络学习者不能将自己约束在线上的主要原因是()。(1.1分)

A.过多应酬

B.时间紧张

C.缺乏自信

D.没有兴趣

★标准答案:C

16.缺乏学习自信的主要原因是()。(1.1分)

A.迷茫

B.放任

C.自卑

D.内向

★标准答案:C

17.学习自信不足的时候,()可以暂时起到替代、修复的作用。(1.1分)

A.自觉

B.自律

C.自疚

D.自惩

★标准答案:B

18.自警指意识中的自我鞭策,意思与()是一样的。(1.1分)

A.自觉

B.自勉

C.自律

D.自省

★标准答案:D

19.主办高校找到了能胜任代理工作的单位,单位安排某个部门具体负责此项工作,这个部门就是()。(1.1分)

A.校外学习中心

B.依托单位

C.报名点

D.教学站

★标准答案:A

20.在网络学历教育学习过程中,最不宜改动的个人信息是()。(1.1分)

A.姓名

B.照片

C.联系地址

D.手机号码

★标准答案:A

21.舜帝死后葬于湖南的()。(1.1分)

A.岳麓山

B.九嶷山

C.马王堆

D.岳阳楼

★标准答案:B

22.袁隆平在()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1.1分)

A.生物选矿

B.防腐技术

C.试管婴儿

D.杂交水稻

★标准答案:D

23.中南大学坐落在()。(1.1分)

A.郑州市

B.武汉市

C.长沙市

D.广州市

★标准答案:C

24.中南大学是于()年由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的。(1.1分)

A.1996

B.1998

C.2000

D.2002

★标准答案:C

25.中南大学的校训是“()”。(1.1分)

A.活学活用

B.经世致用

C.厚生利用

D.谨身节用

★标准答案:B

26.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位于学校的()。(1.1分)

A.主校区

B.新校区

C.湘雅医学院

D.铁道校区

★标准答案:B

27.学生学习中如遇到学籍、考试、毕业、学位等方面的问题,应和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老师联系。(1.1分)

A.学院办公室

B.教学部

C.技术部

D.资源部

★标准答案:B

28.学生学习中如遇到无法登录、密码遗失等网络上的问题,应和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老师联系。(1.1分)

A.学院办公室

B.教学部

C.技术部

D.资源部

★标准答案:C

29.学生学习中对网上资源有什么建议,应和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老师联系。(1.1分)

A.学院办公室

B.教学部

C.技术部

D.资源部

★标准答案:D

30.学生学习中如在费用查询、意见投诉等方面有不清楚处,应和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老师联系。(1.1分)

A.学院办公室

B.教学部

C.技术部

D.资源部

★标准答案:A

二.未知题型(共61题,共67.03分)

1.下列4个地址中,()是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习的平台的地址。(1.1分)

A.

★标准答案:C

21.集中考试一般安排在每年6月和12月的()。(0.92分)

A.第一个周末

B.第二个周末

C.第三个周末

D.第四个周末

★标准答案:A

22.开卷考试时,学生不能携带()进入考场。(0.92分)

A.教材

B.作业

C.复习题

D.手机

★标准答案:D

23.学生如不能按既定安排参加集中考试,再次获得考试机会要到()之后。(0.92分)

A.一个月

B.三个月

C.半年

D.一年

★标准答案:C

24.学校于每年()及()在学院网站公布各层次各专业各年级的课程考试安排。(0.92分)

A.2月中旬,8月中旬

B.3月中旬,9月中旬

C.4月中旬,10月中旬

D.5月中旬,11月中旬

★标准答案:B

25.形成性考试一般定在每年()和()进行。(0.92分)

A.4月,10月

B.4~6月,10~12月

C.5月,11月

D.5~6月,11~12月

★标准答案:B

26.学生在入学起()年内,因自身原因缺席的课程考试或考试未能通过者,可以参加该课程重考。(0.92分)A.4

B.4.5

C.5

D.5.5

★标准答案:C

27.学校在考前()公布纸质作业答案,便于学生自行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0.92分)

A.30天

B.20天

C.15天

D.10天

★标准答案:D

28.集中考试时,考生须在考试前()凭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生证和身份证进入考场。(0.92分)

A.20分钟

B.15分钟

C.10分钟

D.5分钟

★标准答案:B

29.集中考试时,无证或证件不全者、迟到()者,都不允许进入考场。(0.92分)

A.10分钟

B.20分钟

C.30分钟

D.40分钟

★标准答案:C

30.集中考试开考后,不论什么原因要退场,须在()以后,且要经监考人员验收试卷后同意方可。(0.92分)

A.30分钟

B.40分钟

C.50分钟

D.60分钟

★标准答案:A

31.某课程有在线作业,如果某学生的课程考试成绩为60分,那么他的作业成绩必须超过()分才能及格。(0.92分)

A.50 B.60

C.70

D.80

★标准答案:B

32.学生如对课程考试成绩有异议,可通过()进行申诉查询。(0.92分)

A.电话

B.电子邮件

C.QQ

D.学习的平台的成绩申诉页面

★标准答案:D

33.“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通常被简称为“()”。(0.92分)

A.国教网

B.高学网

C.学信网

D.教生网

★标准答案:C

34.学生在修读期间,在每学期开始时,须持本人()到所在校外学习中心办理学期注册手续。(0.92分)

A.学生证

B.身份证

C.录取通知书

D.学费收据

★标准答案:A

35.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实行()。(0.92分)

A.学年制

B.弹性修业年限制

C.完全学分制

D.学年学分制

★标准答案:B

36.学生毕业时,应到()领取学籍档案。(0.92分)

A.中南大学

B.网络教育学院

C.所在工作单位

D.校外学习中心

★标准答案:D

37.下列关于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生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0.92分)

A.学生证是卡片式的。

B.学生参加考试必须携带学生证。

C.领取学生证时应缴纳工本费。

D.学生证遗失可申请补办。

★标准答案:C

38.下列几种情况中,()不属于学籍异动。(0.92分)

A.请假

B.退学

C.休学

D.复学

★标准答案:A

39.学生因公或因私需要中断学习()以上者,可提出休学申请。(0.92分)

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标准答案:D

40.学生休学一般以()为期限。(0.92分)

A.一年

B.9个月

C.半年

D.3个月

★标准答案:A

41.学生休学期满,应在()向所在校外学习中心申请复学。(0.92分)

A.休学期满时

B.注册时间内

C.每月第一周D.集中考试前

★标准答案:B

42.下列关于学生转专业的叙述,错误的是()。(0.92分)A.转专业手续只能在入学注册后半年内办理。

B.转专业后学生的学号(包括专业码)不变。

C.学生转专业后,已有考试成绩一律有效。

D.新专业的学习期限从原专业入学注册起算。

★标准答案:C

43.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设立的学生奖励项目是()。(0.92分)

A.奖学金

B.三好学生

C.优秀学生干部

D.优秀毕业生

★标准答案:D

44.中南大学网络教育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时间安排在()。(0.92分)

A.学生毕业前两个月

B.学生毕业前一个月

C.学生毕业的当月

D.学生毕业后一个月

★标准答案:B

45.由他人代替考试或替他人参加考试者,将予以()处分。(0.92分)

A.严重警告

B.记过

C.留校察看

D.开除学籍

★标准答案:D

46.闭卷考试中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参加考试者,将予以()处分。A.严重警告

B.记过

C.留校察看

D.开除学籍

★标准答案:C

47.考试中传播试卷、答案者,将予以()处分。(0.92分)

A.严重警告

B.记过

C.留校察看

D.开除学籍

0.92分)(★标准答案:C

48.下列印章中,()不会出现在毕业证书上。(0.92分)

A.中南大学红印

B.教育厅钢印

C.中南大学钢印

D.校长签名印

★标准答案:B

49.每年办理毕业手续的时间分别为()和()。(0.92分)

A.1月,7月

B.2月,8月

C.5月,11月

D.6月,12月

★标准答案:A

50.对于在有效学习年限终止或退学时,累计修读的学分达到()学分以上者,发给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肄业证书。(0.92分)

A.15

B.20

C.25

D.30

★标准答案:D

51.学生在读期间或毕业后,如需要办理各类证明,可以与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联系。(0.92分)

A.教学部

B.技术部

C.资源部

D.学院办公室

★标准答案:A

52.下列各项收费项目中,()是违规收取的项目。(0.92分)

A.入学报名费

B.学费

C.教材费

D.资料费

★标准答案:D

53.设某学生已缴纳当年学费3200元,在学习到4个半月后办理退学手续,那么他可以得到()元退费。(0.92分)

A.1800

B.1600

C.1400

D.1000

★标准答案:B

二.未知题型(共56题,共51.38分)

1.学生必须牢记自己登录学习的平台的密码,一旦遗失,只能重新设立。(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2.学习的平台中提供的“拓展课程”供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学习,不计学分。(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3.模块是指在内容上相对独立但是可以同时学习的课程组。(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4.一个学习模块的学习时间为半年,类似于通常说的一个学期。(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5.有了电子读物后,纸质教材就应当逐渐淡出学习环境。(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6.课程资源辅导部分的活动效果是及时解答疑难问题,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7.“三分屏”课件的缺点之一是课件体积偏大,容易造成网络阻塞现象。(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8.交互式Web课件可以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做充分的复习和训练。(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9.二代网络课程的Web课件中,课程内容由教材的章节结构组成。(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10.二代网络课程的课件只能在计算机直接播放,不能下载。(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11.学生学习的平台上,练习和作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可以反复尝试回答,而后者将计入学习成绩。(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12.有纸质作业的课程,学生可以下载并打印纸质作业题目,在规定时间内手写完成并将作业交至网络教育学院。(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13.有在线作业的课程,学生单击课程首页左侧的“课程作业”按钮后,将看到该课程作业列表。(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14.每次在线作业必须一次完成。(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15.中南大学网络教育为学生提供课程复习题和课程总复习视频两种考前辅导方式。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16.视频形式的课程总复习的讲授内容就是考试题目。(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17.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答疑主要包括课程实时答疑以及非实时答疑两种方式。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18.学生每次参加课程实时答疑,都要按提示安装控件。(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19.视频答疑中的文字交互内容记录可以下载浏览。(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0.920.92((20.“沁园春BBS”系统具备记录用户IP地址的功能。(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21.集中考试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的考试。(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22.形成性考试也要集中进行,只是难度稍低。(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23.中南大学网络教育的课程重考无须缴纳任何费用。(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24.集中考试的试卷严禁被带出考场,一旦发现有违反者,该场考试计零分。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25.课程重考成绩中也计入平时成绩。(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26.学籍是一个学生属于某学校的一种法律身份。(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27.学生经过报名、录取、缴费三个环节,即可取得学籍。(0.92分)

0.92分)(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28.新生学籍电子注册与学历证书电子注册是相互独立的。(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29.学生可以委托校外学习中心代办学期注册手续。(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30.学生填写的入学报名登记表将作为学籍档案的一部分进入人事档案。(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31.学生拿到学籍档案袋后,应先检查袋内文件是否齐全,然后送交单位人事部门。(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32.学生证一旦丢失会造成泄漏个人信息的后果。(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33.学生通过重考得到的成绩,在学籍表中有“重考”的注明。(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34.退学就是解除(包括放弃或取消)学籍,退出学习。(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35.退学是对学生的一种处分。(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36.学生退学费用的结算方法按中南大学网络教育收费管理办法执行。(0.92分)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37.自动退学就是不知学生不办理学期注册或复学手续原因的“认定性”的退学。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38.“勒令退学”是比“开除学籍”还重的处分。(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39.学生如有休学,2.5至5年的学习时限将随休学时间而延长。(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40.“专业”指大学中,学科大类以下的学业门类。(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41.学生转专业将遇到来自于当前的教育管理体制造成的问题。(0.92分)

错误

正确

0.9(★标准答案:正确

42.中南大学网络教育的学生可以转学到其他试点大学的网络教育。(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43.学生转学习中心后,继续执行原在学习中心的收费标准。(0.92分)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44.转校外学习中心一般以半年为单位。(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45.中南大学网络教育优秀毕业生评选仅限本科生。(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46.中南大学发给网络教育毕业生单页式的中南大学网络教育毕业证书。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47.学生在领取毕业证时应交纳证书工本费。(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48.毕业证上的照片就是学生学籍信息库中的电子照片。(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0.92分)

(49.学生毕业前必须填写《毕业生登记表》,否则不能毕业。(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50.有效学习年限终止,学生已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但未获得规定的毕业学分,学校将发给“中南大学网络教育结业证书”。(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51.结业证书和肄业证书也是学历证书。(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52.毕业证书如遗失或者损坏,只要理由充分,可申请补发。(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53.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费因学习层次、专业、地区差异而不统一。(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54.学生在入学报名登记表中可以看到在本地区执行的学费标准。(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55.教材费由校外学习中心代收代管,学生应将教材费交至当地校外学习中心。(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56.学生如对学习费用有疑问,可与所在的校外学习中心联系,也可与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办公室联系。(0.9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一)单选题

1.学生学习中如在费用查询、意见投诉等方面有不清楚处,应和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老师联系。(A)学院办公室

(B)教学部

(C)技术部

(D)资源部

参考答案:(A)

2.自警指意识中的自我鞭策,意思与()是一样的。(A)自觉

(B)自勉

(C)自律

(D)自省

参考答案:(D)

3.网络学习者不能将自己约束在线上的主要原因是()。(A)过多应酬

(B)时间紧张

(C)缺乏自信

(D)没有兴趣

参考答案:(C)

4.在我国,网络学历教育被限于()范围。(A)在职教育

(B)自主教育

(C)函授教育

(D)继续教育

参考答案:(D)

5.中国最早创办函授教育的机构是()。(A)岳麓书院

(B)京师大学堂

(C)南洋公学

(D)商务印书馆

参考答案:(D)

6.网络教育最大的优势是能()。(A)大幅降低学习成本

(B)及时提供学习资料

(C)解决在职人员学历需求

(D)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服务

参考答案:(D)

7.网络学历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自主学习模式,它依赖于学习者()。(A)具备一定的学习天赋

(B)有效学习时间的注入

(C)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D)身处合适的学习环境

参考答案:(B)

8.所谓学习方法,是指()。

(A)通过统计分析,得到的准确掌握知识的方法

(B)通过对比比较,总结出的全面掌握知识的方法

(C)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的科学掌握知识的方法

(D)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

参考答案:(D)

9.在网络学历教育学习过程中,最不宜改动的个人信息是()。(A)姓名

(B)照片

(C)联系地址

(D)手机号码

参考答案:(A)

10.缺乏学习自信的主要原因是()。(A)迷茫

(B)放任

(C)自卑

(D)内向

参考答案:(C)

11.()年,邓小平就倡导要利用电视手段加快教育事业发展。(A)1972(B)1977(C)1982(D)1987

参考答案:(B)

12.提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观点的是()。(A)孔子

(B)孟子(C)老子

(D)庄子

参考答案:(B)

13.学习日程计划的价值在于()。(A)合理

(B)实施

(C)调整

(D)监督

参考答案:(B)

14.在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习的平台上,“管理制度”可在基本导航区的“()”中查找。(A)政策文件

(B)学院概况

(C)学习中心

(D)交流反馈

参考答案:(A)

15.网络学历教育的三种主要课程资源是()。(A)教材,Web课件,流媒体课件

(B)Web课件,流媒体课件,在线作业

(C)流媒体课件,在线作业,教材

(D)在线作业,教材,Web课件

参考答案:(A)

16.以往,终身学习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习者()。(A)没有学习时间

(B)缺乏学习场地

(C)缺乏学习资源

(D)缺少教学人员

参考答案:(C)

17.学生学习中如遇到学籍、考试、毕业、学位等方面的问题,应和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老师联系。(A)学院办公室

(B)教学部

(C)技术部

(D)资源部

参考答案:(B)18.采用函授形式教学的远程高等教育诞生于()。(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参考答案:(B)

19.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位于学校的()。(A)主校区

(B)新校区

(C)湘雅医学院

(D)铁道校区

参考答案:(B)

20.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A)人类学会了直立

(B)人类掌握了语言

(C)人类会使用工具

(D)人类创造了文化

参考答案:(D)

21.一般课程的1学分对应于()学时。(A)10(B)12(C)14(D)16

参考答案:(D)

22.学生学习中如遇到无法登录、密码遗失等网络上的问题,应和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老师联系。(A)学院办公室

(B)教学部

(C)技术部

(D)资源部

参考答案:(C)

23.广义地说,以下四项中不属于教育结果的是()。(A)说了一通废话

(B)得了一场大病

(C)发了一通脾气

(D)犯了一个错误

参考答案:(B)

24.袁隆平在()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A)生物选矿

(B)防腐技术

(C)试管婴儿

(D)杂交水稻

参考答案:(D)

25.主办高校找到了能胜任代理工作的单位,单位安排某个部门具体负责此项工作,这个部门就是()。

(A)校外学习中心

(B)依托单位

(C)报名点

(D)教学站

参考答案:(A)

26.新中国第一所举办远程高等教育的大学是()。(A)北京大学

(B)清华大学

(C)中国人民大学

(D)北京邮电学院

参考答案:(C)

27.中南大学是于()年由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的。(A)1996(B)1998(C)2000(D)2002

参考答案:(C)

28.教学月历、教学计划可以在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习的平台的()中查找。(A)基本导航区

(B)联络区

(C)常见问题区

(D)教学教务区

参考答案:(D)

29.艾宾浩斯通过试验发现,遗忘从记忆后就立刻开始了,而且一开始的时候忘得()。(A)少而且慢

(B)虽然少但是快

(C)虽然多但是慢

(D)又多又快

参考答案:(D)

30.学生学习中对网上资源有什么建议,应和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老师联系。(A)学院办公室

(B)教学部

(C)技术部

(D)资源部

参考答案:(D)

31.中南大学坐落在()。(A)郑州市

(B)武汉市

(C)长沙市

(D)广州市

参考答案:(C)

32.中南大学的校训是“()”。(A)活学活用

(B)经世致用

(C)厚生利用

(D)谨身节用

参考答案:(B)

33.舜帝死后葬于湖南的()。(A)岳麓山

(B)九嶷山

(C)马王堆

(D)岳阳楼

参考答案:(B)

34.学生从网上下载形成性考试试题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时间有()三种。(A)15天、30天、45天

(B)15天、20天、25天

(C)10天、20天、30天

(D)10天、15天、20天

参考答案:(A)

35.制定学习日程计划应当依据一个学习阶段内课程学习的。(A)总课程门数

(B)总学分数

(C)总学时数

(D)教材总厚度

参考答案:(C)

36.2013年6月20日,我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进行的我国首次“太空授课”的内容为()。(A)太空物理现象

(B)太空化学实验

(C)太空通讯原理

(D)太空天文景象

参考答案:(A)

37.“国家开放大学”是()年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的。(A)2006(B)2008(C)2010(D)2012

参考答案:(D)

38.网络教育学院和校外学习中心有关管理人员的联系方式可在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习的平台的()中查找。(A)基本导航区

(B)联络区

(C)常见问题区

(D)教学教务区

参考答案:(B)

39.学习质量有学校质量和社会质量两种标准,学校质量比较注重()。(A)外语水平

(B)专业水平

(C)创新能力

(D)全面素质

参考答案:(B)

40.普通教育又称为()。(A)脱产教育

(B)业余教育

(C)高等教育

(D)义务教育

参考答案:(A)

41.我国从2012年开始研制、将于2015年底前完成的超级计算机是()。(A)天河一号

(B)天河二号

(C)银河一号

(D)银河二号

参考答案:(B)

42.从长远看,学习中勤动笔的最大好处是()。(A)可以练习书写书法

(B)可以记住生字公式

(C)可以留下思考痕迹

(D)可以扩大思维空间

参考答案:(C)43.电子邮件地址中的符号“@”的正确读法是()。(A)英文“at”

(B)埃塔

(C)圈a(D)猴标

参考答案:(A)

44.学习自信不足的时候,()可以暂时起到替代、修复的作用。(A)自觉

(B)自律

(C)自疚

(D)自惩

参考答案:(B)

45.在线考试就是机考,在规定时间段内任何时点都可以参加,考试时长为()分钟。(A)75(B)80(C)90(D)100

参考答案:(C)

46.下列4个地址中,()是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习的平台的地址。(A)

参考答案:

(C)

6.网络教育学习的平台的资源可以被多个用户、多种终端调用的特性,称为()。

(A)开放性

(B)共享性

(C)互动性

(D)自主性

参考答案:

(B)

7.学生在入学起()年内,因自身原因缺席的课程考试或考试未能通过者,可以参加该课程重考。

(A)4

(B)4.5

(C)5

(D)5.5

参考答案:

(C)

8.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BBS的名称是()。

(A)潇湘春

(B)洞庭春

(C)沁园春

(D)武陵春

参考答案:

(C)

9.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在网络教育学习的平台上交互,学生与课件之间也可以进行交互,体现了平台的()特点。

(A)开放性

(B)共享性

(C)互动性

(D)自主性

参考答案:

(C)

10.下列各项收费项目中,()是违规收取的项目。

(A)入学报名费

(B)学费

(C)教材费

(D)资料费

参考答案:

(D)

11.闭卷考试中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参加考试者,将予以()处分。

(A)严重警告

(B)记过

(C)留校察看

(D)开除学籍

参考答案:

(C)

12.每年办理毕业手续的时间分别为()和()。

6.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探析 篇六

下面是YJBYS为研究生提供借鉴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探析,谢谢!

摘要:伴随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道德观提出新的挑战。理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涵,从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出发,从目前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出发,提出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一些建议,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使大学生能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网络道德观。

7.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篇七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表现

1. 道德认知冲突。

由调查显示, “其中大众传媒成为青少年信息来源最广, 对思想品德影响最深刻的第一影响源”。 (2) 可见,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影响已经超过学校教育的实际效果, 尤其是网络的优势, 给高校道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海量的信息有利于人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在网上交汇。此间, 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与道德冲突必然出现。西方某些国家会凭借网络技术的优势, 利用网络的“无中心化”和高度的“自由”、“无国界”等特性, 宣扬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等, 妄图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人生观渗透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 在大量的网络信息中, 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并存中, 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价值取向会发生紊乱和错位, 对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价值遗弃。网络空间是一种多中心秩序, 每个人都是交往的主体和中心, 没有谁是最终的管理者。大学生在接触网络之前, 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 因此在网络中不知道什么是道德的, 什么是不道德的, 容易导致道德认知冲突。

2. 道德情感冷漠。

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知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是一个人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良好的道德情感是架起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桥梁和纽带。对于网络用户来说, 在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中生存。在网络环境中, 人与人的社会交往关系被人与网络的关系所取代, 我们在充分肯定网络的人际交往给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 也要看到负面影响。大学生在网络中可以通过qq、微博、邮箱等聊天工具进行交友, 通过淘宝、天猫等进行购物, 通过百度、腾讯等了解天下大事, 这种虚拟的网络人际交往模式, 大大减少了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 与家庭、同学们、朋友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减少, 感情联系淡薄, 人际交往能力下降, 个人责任感缺失。同时, 有的学生出现了道德人格的双重性, 如有的学生在现实世界是沉默寡言, 在网络中却花言巧语, 游刃有余。如何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效果, 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 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索。

3. 道德意志弱化。

网络的隐匿性降低了大学生的道德意志,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 可以在网络中摆脱现实中的很多束缚。“虚拟交往的匿名性必然导致交往过程的隐藏性。隐藏性引发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现实中以身份为依托的交往所形成的责任和道德规范容易在虚拟交往中失去作用。” (3) 互联网一方面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但另一方面网络的隐藏性, 极易造成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缺失, 道德意志弱化。上网的人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 “快乐原则”支配着个人欲望, 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的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宣泄与放大。 (4) 当网络给大学生提供的自由空间过大时, 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就会弱化, 在网络上的言语与行为变得随意而不负责任, 比如网上随便骂人、浏览不健康网页、人肉搜索等一些网络不道德行为。

4. 道德行为失范。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网络早已深入我们的学习、生活。网络上的“QQ农场”、“牧场”已深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今天你偷了吗?”成了当下青少年流行的问候语。一些大学生痴迷于“农场”游戏无心学习甚至彻夜不眠, 一款简单的播种、收获的农事游戏竟然能够让人如此痴迷, 有的竟然演化成现实版的偷菜, 以为和网络一样, 可以随意偷菜, 不受法律的约束。网络操作的匿名性和隐蔽性, 再加上大学生的自控力与责任感比较弱, 极易导致不良的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比较突出的问题有:网上“随地吐痰”。网络的言论自由造就了可以随意谩骂, 发布垃圾信息, 散布种种虚假信息和制造流言蜚语, 毁人形象, 侮辱诽谤他人等等;浏览黄色网页;黑客骚扰。部分电脑知识丰富的大学生, 在网络世界中充当黑客, 他们非法侵入政府等的电脑系统, 破换攻击信息资料等;利用网络犯罪。网络中的一些虚拟行为可能反过来影响现实生活行为。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1. 传统道德养成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的忽视。

道德教育实际上是养成教育, 在进行道德教育时, 重点不是认知道德规范, 而是内化和践履道德规范。但是我国的传统道德教育中, 只是灌输道德知识, 学生只是表面了解。至于是否形成自己的道德规范却很少关注。良好的道德教育史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仅仅是灌输认知, 关键是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内化, 形成自己的道德标准, 并以此指导行动, 提高道德自律能力,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所以我们进行了很多的道德教育, 但效果却不佳。在缺少监管的网络世界里, 大学生的道德自律行为会更差。

网德教育就必须使他们在面对网上海量信息和多元文化时能做出正确选择。因此, 除了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加强综合治理, 规范媒介行为, 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保护”外, 更主要的是“教育”, 引导大学生在信息社会“学会生存”。这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读、写、思考的能力, 而且提高学生对信息的使用、辨别和创造能力。“目前, 中国内地尚没有一本真正的媒介知识普及读物, 也没有一所高校或中小学开设媒介素养课程” (5) 。如果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高不上去, 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显得很乏力, 也会导致在网上的道德失范。

2. 与陌生人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道德尚未能够形成。

按照费孝通的观点, 中国传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 “在差序格局中, 是私人联系的增加, 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因之, 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因此, 在传统社会里的道德是在熟人社会里靠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发挥作用。而在网络环境下, 人们的交往有传统实体向现代虚拟交往叠加, 即由熟人社会进入陌生人社会。在虚拟空间里,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虚拟世界里每一个成员都是通过数字符号的身份或陌生人的面目存在, 不必面对面。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不像传统熟人社会那样, 主要依靠舆论来规范个体行为, 而是靠网民以“慎独”为特征的道德自律。而大学生正处于由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发展阶段, 道德自律能力尚未形成, 因此, 现实社会中的传统道德规范在网络上的虚拟社会中往往失效, 传统道德的约束力不够, 网络道德出现真空。

3. 网络文化的特殊性及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对大学生的道德成长环境构成挑战。

现在网络环境空前开放, 大量的网络文化涌现在各大网站。网络文化具有如下特点: (1) 隐匿性和不确定性; (2) 不安全与不可控性; (3) 开放性与多元性; (4) 自主性与平等性; (5) 虚拟性与无约束性。这些网络文化的特殊性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环境构成了新的挑战。对于大学生来说, 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时期, 很容易受到网络世界各种信息的影响。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 缺乏理性思考, 面对多元的道德标准, 很容易出现道德选择的迷失。在西方网络文化、思想的渗透下, 对我国的主旋律文化, 特别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造成潜移默化的侵蚀。同时网络世界的自由性、虚拟空间的弱规范性, 使人们觉得比现实世界自由。在网络世界里, 人们可以任意扮演角色, 可以随意说话不管真假, 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大学生获取和发布信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 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自由性, 极易使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弱化, 任意浏览低俗的网页、发放垃圾信息等道德失范行为。

三、网络环境下道德失范的对策

1. 道德的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

改善道德认知。在网络环境下, 提高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自我免疫能力是一项基础工作。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时, 德育工作者要迎接网络文化的冲击, 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 对学生进行网络主体性教育, 其一对学生进行网上自主性教育;其二对学生进行网上能动性教育, 提高自身的主体选择能力, 包括辨别能力、判断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其三进行网上创造性教育。要使网上道德教育取得成效, 要避免大学生被网络异化, 要加强主体性教育, 使大学生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增强“免疫”能力。培养网络道德情感。道德情感对道德的形成起催化和强化的作用, 是道德行为的推动力。在虚拟世界里黄色网页和导致大学生人格变化的网络游戏等, 对大学生情感的冲击很多时候发生在德育关怀的空白地带, 而情感关怀的缺失是大学生产生道德问题的主要一个原因。因此, 应该把伦理精神注入网络技术发展的全过程, 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出和谐的空间。培养网络道德意志。培养和健全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志需要外在的约束和内在的自律结合, 关键是实现伦理道德和法律的结合。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要与法律、法制教育相结合, 要教育大学生们遵守有关网络管理中的法律、法规, 增强外在的约束力。同时可以实行网上契约, 与网络法律结合, 能使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网络道德和法律, 自觉加强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 日渐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道德的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 我们通过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的改善, 加强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关怀、自我道德意志的锤炼, 同时做到知行统一,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也会随之提升, 真正增强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2. 形成健全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体系。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是多种因素形成的, 因此, 要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与大学生自身各主体的通力协作。学校是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的主阵地, 因此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要不断丰富网络教育形式, 培育文明、健康、安全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首先, 加强网上信息监管, 净化网络环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好“把关人”, 帮助大学生在良莠不齐的信息面前, 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其次, 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生德育课程中, 端正大学生对网络影响的正确认识, 培养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选择和使用能力、辨别和批判能力、创造和传播真实信息能力。通过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培育, 促进大学生发展和完善自我, 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提高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效果。家庭的教育功能对人的道德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父母要熟悉孩子的网络生活习惯与行为, 了解并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

3. 实行网上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做:“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6) 首先, 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在网络上做到自律, 即慎独。在网络世界里, 儒家的慎独思想就是很值得提倡的。慎独在独居一处时都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在网络世界里缺乏监督, 这就需要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第一, 大学生应该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 合理利用网络, 自觉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自觉实践网络道德开始, 只有当网络道德上升到网络习惯时, 才有可能创建一个良好的网络空间。第二, 健全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心理, 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慎独”要求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反省, 可以帮助大学生克服一些不良的虚拟实践体验;同时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履行网络道德义务时, 抵制网络上各种不良的信息的诱惑, 坚持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 真诚、真心表达自己的观点, 强化自己的网络道德意识。引导大学生在网上进行自律。

其次, 网上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网络的独特性, 简单依靠教育手段是不够的, 必须凭借强有力的保障机制来配合。社会是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的推动者, 国家应加快制定新的法律规范, 使之与网络技术相适应, 来规范网络的发展和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媒介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 它的新闻产品不应只是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和文化娱乐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担当起社会的瞭望者、守望者的责任, 这种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的价值道德, 引领人们的价值取向。” (7) 因此, 我们必须重提媒介伦理, 加强对网络的管理,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引领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

摘要:随着网络全球化的发展, 网络建设在我国大学校园得到迅猛发展, 网络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 它不仅有害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而且直接危害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网络自身的特点和网络文化等因素, 导致一些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本文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出发, 进行原因分析, 并提出了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效果的一些措施。

8.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篇八

一确立主体间性的网络主客体关系

从理性的视角看,人的主体性在于人的自我认识的能动性。在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由于受主客二分的哲学观念的影响,往往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简单地理解为一种主客体关系,强调教育者的中心与权威地位,忽视了受教育者的自我特性,导致思想道德教育的低效。在网络时代,人的独立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颠覆,“‘科学的和平主义史观的假设是,在一个高度依存化、日益复杂化、越来越符号化的数字时代里,人与自然、物、他者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甚至在消弭,更进一步,独立的、均质化的、‘干净透亮的主体已经(或者早已)被机器的齿轮、编码的程式、虚拟的空间,撕裂得七零八落”。[1]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多样性,获取网络资源的平等性、共享性,教育者不再能够过滤信息,独占教育的话语权。同时,受教育者获取信息的独立性,交流的自由度,个性化的表达、自我意识等极大地发展了,其主体性得到增强。

网络社会的虚拟性、交互性使得“人—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变成了“人—机—人”的间接交往。网络人在网络社会中挣脱了社会人的等级限制,网络成为一个融入无数人的思想的生存空间,人与人之间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网络之中。在网络思想道德教育中,构建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能够消解教育者以自我为中心,而受教育者成为旁观者的教育弊端。在网络中,各种网络媒介使得人与人之间实现着信息的自由自在的互动交流。在网络思想道德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交往,有助于双方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实现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

二构建双向互动的网络交往模式

主体间性的网络主客体关系的生成改变了传统的知识获取方式。“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获取机会的平等性,使得教育者难以再有信息的‘先导权和‘支配权,教育者也很难通过‘信息过滤的方式对教育对象施加‘纯粹思想的教育。”[2]网络中“人—机—人”的间接、虚拟交往方式弱化了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中“人—人”之间的直接交往的教育者的权威。网络空间的超时空特性,打破了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中,教育的互动必须是在场的状态,“异步交流使交流时间变得有弹性:人们可以在任何个人方便的时候和地点阅读和回复信息。”[3]使得受教育者获得了更广泛的自由和身份的改变。“它们结合了大众媒介的快速传播,以及个人沟通的广泛特性,并且允许在局部性的社群里拥有多重成员身份。”[4]

“在交往实践的意义上,只有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真正发生了实质性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真正有了双方创造性、能动性的显现,我们才能说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过程。”[5]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双向互动模式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趋于对等,大学生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教育者进行互动、质疑和交流。教育者的思想观点也更易被受教育者接收。“我们人类典型完满的榜样应该是对话式的,道德的获得是个体在与社会道德环境的对话中建构起来的。”[6]充分利用网络论坛、QQ、微博等与大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突破时空界限的对话交流可以极大地提高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使大学生在自由式的互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道德教育信息的熏陶与感染。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的交往,主体间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为双方提供了思辨、自我反省的交流范式,促进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相互尊重,真诚相待情感,改变了网络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各说各话”和“自说自话”的境遇。从灌输走向分享、从教授走向对话的转换,开启双方的“知”、“情”、“信”、“意”、“行”的思想道德形成过程。

三创设耗散结构性的网络环境

20世纪70年代,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金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某一特定阈值时,量变可能引起质变,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能量与物质,就可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的有序状态,这种远离平衡态的、稳定的、有序的结构称之为“耗散结构”。一个典型的耗散结构的形成与维持的条件在于———系统是开放的,存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具有导致系统从杂乱无章变为井然有序的涨落,如自组织。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的特点,构成了一个耗散结构。

环境是思想道德教育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创设具有耗散结构特性的网络环境,使无序、混沌的网络空间变为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平衡的、稳定的、有序的网络环境是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以计算机、手机等现代通信手段为媒介,把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资源进行知识的整合,形成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大学生积极参与的网络学习环境。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结合是指网络环境的设计应使思想道德教育的知识体系和大学生个性化的价值诉求相统一。在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环境的构建过程中,教育者要广泛地收集、分析、整理相关的教育资源,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和网络系统的储存方法,建立科学的数据库系统。同时应遵循大学生崇尚时尚、追求变异的个性化特点,进行知识的分类,增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环境的吸引力,满足大学生的知识诉求和价值的认同。其次,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环境的建设应使理论性与实践性相融合,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环境的理论性既要重视理论的系统学习与灌输,又要利用网络的丰富性,把视频、图片等各种多媒体和生动的、鲜活的案例融入理论之中,网络内容的新颖性可以更好地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网络内容的时效性、直观性减少了信息的扭曲与失真,有助于增强教育的实效性。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环境的实践性就是要发挥大学生自组织的功能和教师沟通、交流、引导功能。网络技术发展与多元网络文化、价值、观念的存在构成了大学生相互联系的过程,形成了较强自组织性的个体与群体关系。大学生在浏览网络内容时往往喜欢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思想或有价值的信息发布到网络之中。教育者应充分利用QQ群、微博、微信等各种网络媒介与大学生展开交往、传递信息、思想交流、价值引导。endprint

四构建多样化的网络教育方法体系

“网络社会是在自身本质力量的增长过程中,由对现实的改造到对虚拟的创造所产生出的社会连续体”。[7]在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上,虚拟网络教育应关注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把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结合起来。对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网络热点事件,应分析其现实社会的根源,对大学生进行理性疏通。在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过程中,应构建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约束机制,网络的虚拟性需要大学生加强自律,强化自我的道德修为,提高自身的素养,明确自我的网络道德责任,自觉地承担网络义务,践行网络道德规范。网络事件又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完备的网络规章制度可以有效地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

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在封闭的环境中,通过文本、对话、视频等形式,面对的受众范围较小。而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可以采用超文本的形式,借助于网络论坛、博客、MSN、QQ、微博等突破时空的限制,可以无限制地复制与粘贴和超链接,海量储存的方式使得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信息的流动无空间、时间的屏障。建立专门的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网络平台和营造宽松舆论氛围,让学生在网络上自由地说出自己的心声,抒发自身的情感,并把显性的灌输教育与隐性的渗透相结合。显性的灌输教育包括系统的思想道德理论的教育和正面的宣传。如在网络思想道德教育中,针对某一问题,主动设置议程,引导舆论走向,用主旋律占领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隐性的渗透主要在于使用隐性的方法、渗透的手段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寓于网络之中,在大学生进行网络活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精神洗礼。

参考文献

[1]段永朝.互联网:碎片化生存[M].中信出版社,2009:13.

[2]杨立英.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特性与教育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1):60-65.

[3]曼纽尔·卡斯特.跨文化的视角[M].周凯,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49.

[4]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九,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446.

[5]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07.

[6]Bernstein,R.J. Philosophical profiles:Essays in a Pragmatic Mode [M].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86:114.

上一篇:药学硕士个人简历自我评价下一篇:门诊导医服务礼仪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