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教案课件

2024-09-24

列子教案课件(9篇)

1.列子教案课件 篇一

复习七

《强项令》《包拯》

复习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含义,疏通文意。

2,了解董宣人物性格,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3,了解包拯为官刚正,执法严明等优秀品质。复习过程:

1,初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及作者简介

中心:①本文是一篇历史人物传记,文中通过记叙董宣执法的故事和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境况,从正、侧面体现了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廉洁的高贵品质。

②本文以事写人,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包拯这个清正廉洁,巧言善辩,为官公正,执法严峻,克己奉公的形象。

作者简介:范晔,脱脱 2,理解课文

① 董宣格杀家奴的理由是什么?胡阳公主告状的理由是什么?这里体现了董宣怎样的品质? 家奴白日杀人;董宣大胆,竟敢杀我(公主)的家奴;体现董宣秉公执法的品质

② 如何理解“帝令笑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终不肯俯”这句话,体现董宣怎样的品质?

不畏权贵 ③汉光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怎样的变化?说明刘秀是个怎样的皇帝?

怪罪董宣,用鞭子打死他到后来不杀他,奖励他钱三十万;说明刘秀是个善于识别人才,知错能改的明君。④本文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主次分明。第一段是正面描写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第二段是侧面描写,通过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表现他为官清廉

⑤《包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1,审盗割牛舌案——为官机智 2,不持砚归

——为官清廉

3,出使契丹

——能言善辩,不辱使命

4,别人对包拯的态度—间接表现他为官刚正,贴面无私 5,记叙他日常生活特别是对子孙的要求——克己奉公 ⑥比较包拯和董宣两个人性格品质的异同

同:都能做到秉公执法,为官清廉知

异:包拯多一份机智和善辩

董宣多一份刚强和坚毅 3,翻译课文,掌握重要文言实词

①重点字词: 特征,驻车叩马,大言数主之失,楹,被,谢,顿,据,臧亡匿死,敕,临视,妻子

第,鬻,寻,才足贡数,造庭下,曲直,务,若

②古今异义

后特征..为洛阳

古:特地征召

今:作为事物标志的标记 使宣叩头谢.主

古:认错

今:感谢 妻子..对库

古:妻子和儿子

今:妻子,夫人 饮食如布衣时

古:平民

今:布衣服 ③一词多义

知 知天长县

主持,掌管

使

使契丹

出使

亦知其名

知道

使得至前陈曲直

让 被

流血被面

覆盖

乃驻车叩马

拉住

唯见布被覆尸

被子

宣叩头谢主

磕头

复习八

《岳飞》《列子》二则

复习目标:

1,疏通课文,积累文言实词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岳飞的性格特征

3,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寓意,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掌

握成语“杞人忧天”。复习过程:

1,初读课文,概括文章中心,寓意

《岳飞》:通过记叙岳飞的几个生活片段,从岳飞对父母,对皇帝至孝至忠,治军有方,关心将士的疾苦三个方面,赞扬了岳飞爱国尽职的高贵品质。《杞人忧天》: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而担忧 《杨布打狗》: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结果往往出错 2,理解课文

① 文章从三个方面写了岳飞的品格,其中哪方面是

想写的?

治军有方

治军有方包括五个方面“仁,信,智,勇,严”,文中哪些句子对这五个方面有所体现?

“撼人易,撼岳家军难”属于什么描写?它的作用是什么?

侧面描写;突出岳家军的威力

④杞人忧天:比喻没有根据或者为不必要的事忧虑。3,翻译课文,掌握重要文言实词。

① 重点字词:事亲,主上宵旰,束刍,休舍,徇,秋毫无犯,撼,蹙额,何功之有

废寝食,晓,屈伸,行止,奈…何?缁,向者,假使,舍然

② 古今异义

师每休舍.

古:督促

今:有计划的分段教学 ③ 一词多义

飞事亲至者

侍奉

立斩以徇

示众

死事者

国事

徇徇如儒生

谦和的样子

2.《列子》二则习题2 篇二

二、1.《列子》相传是战国 所著。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杞人()崩坠()躇步()衣缁()吠()3.读课文,分别写出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杞人忧天: 杨布打狗: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废寝食:)⑵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奈何:)⑶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积块:)⑷衣素衣而出(衣(前一个):)⑸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扑:)⑹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使:)

5.杨布出了一趟门,回家后,他家的狗却不认识他了,这是为什么?

6.译句:

⑴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⑵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⑶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⑷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⑸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7.晓之者开导杞国人的话是否合乎科学?你如何评价?

8.“杞人忧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成语寓言故事,请再写一个寓言成语故事,说说其寓意。

二、综合训练

(一)虎求百兽而食之。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 ⑴天帝使我长百兽(长:)⑵吾为子先行(为:)⑶虎求百兽而食之(求:)⑷虎不知兽畏己而走(走:)

10.在原文中给这则寓言划分层次。

11.这则寓言故事比喻什么?将这则故事总结成一个成语。

12.标出下列句子的节奏。⑴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⑵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13.译句:

⑴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

?br>

(二)楚有祠(祠,祭祀)者,赐其舍人(舍人,贵族达官家里的门客)卮(卮,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1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且:)⑵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亡:)15.翻译: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16.用一句话写出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17.这个故事可用一个成语概括:。拓展应用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取材于 杨士奇《游东山记》)注:①丘:坟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延余两人坐

延:邀请 B.道士不能胜

胜:取胜 C.窍而吹之

窍:钻孔 D.而乐无加乎此

加:超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不内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B.草木之葩烂然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皆欲取而难于言

觉今是而昨非

D.乐其无已乎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B.隐溪乐观旷达,怡情山水,喜欢结交朋友,虽然年事已高,对生死却很淡然。C.原本立恭提议该为这次出游写篇游记,可是因为一些原因,作者一直未能写作这篇游记,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及课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①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3分)②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2分)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分)

三、《列子二则》答案

3.列子简介 篇三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所作,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成的,晋张湛注释并作序。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其中有我们较为熟悉的“愚公移山”、“亡呋者”、“歧路亡羊”等。

4.列子读书心得 篇四

这段时间一直在研读《列子》的力命篇,十三节文字,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列子命定论的思想,读来不禁对列子豁达的人生态度,“知命安时”的处事原则赞赏有加。

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坚守的是“不向命运低头,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这种不信命,不认命的人生态度,如一针强心剂,推动着自己不断的努力,奋斗,开创着属于自己美好的未来。年龄渐长,慢慢地发现人的命运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许多事情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于是开始信命、认命。

如果说年轻时与命运的抗争带给自己的是向上的动力和勇气,年龄渐长后信命认命却可以让自己活得自在与从容。

列子云:生生死死,非物非我,皆命也,智之所无奈何。故曰:窈然之际,天道自会;默然无分,天道自运。天地不能犯,圣智不能王,鬼魅不能欺。自然者默之成之,平之宁之,将之迎之。

天之大道,并非人力所能阻止,与其与之抗衡,不如平静地接纳它。这是战国时期的列子的处事思想。也许今天读来仍然会有人认为其消极避世,但是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和磨砺,再来看人生,似乎我们已经在不自觉中顺应这自然的规律。

列子说:信命者,亡寿夭;信理者,亡是非;信心者,亡逆顺;信性者,亡安危。当今的中国人,是一群缺乏信仰的人,因为缺乏信仰,所以面对当今社会的变化,内心是焦灼与恐惧的。因为不信命,于是徒增对死亡的恐惧;因为不信理,于是就有了对事情是非曲直的争辩;因为不相信内心的感受,所以就有了对处境逆顺的担忧;因为不相信事物的本性,所以就有了对自身安危的顾虑。说到底,普遍的信仰缺失才造成了现代人内心的恐慌,打破了人们内心的宁静。

曾有学者呼吁,向中国的.古圣先贤学习生存的智慧,在我看来,这样的提法不无道理,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凝结了无数先人的智慧,他们生活的年代虽然环境艰苦,信息闭塞,生产力低下,但是他们却能活的自在与纯粹。就像先人列子,住在郑圃四十年,无人赏识他,但他却能专心致力于学问,修道成仙,最终御风而行。我们学习先人列子,透过他那一篇篇有温度的作品,了解他的思想,感受他的风骨,更透过他“知命安时”的人生态度,找到通往心灵宁静的路。

5.《列子》自然观初探 篇五

<列子>一书与<老子>、<庄子>并列为道家的三部经典.唐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下旨置“玄学博士”,并以四部道家著作作为必修的科目,士人习之可以应试科举.其中一部<冲虚真经>(宋朝时又加上“至德”二字,称为<冲虚至德真经>),便是称为列御寇所撰的<列子>.<列子>一书的真伪是我国学术史聚讼千载的一大公案.现在,它的伪书性质已成为学界公论,一般认为它主要成书于魏晋之际①.<列子>的思想比较复杂,又因为它是伪书,所以一直没有受到学术界的`足够重视②.但<列子>一书有丰富的自然观的内容,代表着我国古代自然观发展的一个阶段.本文试就此进行初步探讨.

作 者:戴建平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道教  PKU英文刊名:CHINA TAOISM 年,卷(期): “”(1) 分类号: 关键词: 

6.列子小学武术操比赛方案 篇六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活跃校园生活,检验武术操质量,展示同学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借六一举行全国中小学生武术操比赛。具体要求如下:

一、参赛对象:

4——6年级在籍的所有学生。

二、比赛时间:

2012年12月28日下午

三、比赛地点:

学校前操场

四、内容:

少林武术操

五、参赛要求:

1、本次比赛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学校抽调部分教师(李晓鑫、李静、邢巍、曹萌、陈媛、李喜成 6名)担任这次比赛评分工作。

2、学生不得无故缺席,如有特殊情况,须向学校请假批准后,可不参加比赛。无故缺赛者每人次扣1分。

3、服装整齐,精神饱满,队列整齐、动作规范,节奏感强。

4、比赛使用有口令的音乐伴奏带,做一遍。

六、进退场具体要求:

1、有专人口令指挥统一进退场地,精神饱满,动作有力。

2双脚抬平,脚尖先着地,步伐与口令进行合拍。

3、行进时队形纵横对齐。

七、武术操具体要求:

1、动作合拍,到位、有力、正确。

2、挺胸抬头精神风貌好。

八、比赛评比标准,总分共计10分。

1、学生精神面貌总计1分。

2、动作正确、有力到位能完成整套广播操总计4分。

3、动作节奏感强,自然大方,舒展优美。总计4分。

4、入、退场及做操队形整齐,精神饱满总计1分。

5、动作技术每出现一次错误扣0.3分。

6、动作节奏或快或慢,扣0.2分。

7、整体队形乱,横纵不齐扣0.1分。

8、有明显的动作停顿,扣0.5分。

九、奖励办法:

本次比赛按四、五、六年级为一个学段,设一、二、三等奖各一个,最后统一颁发奖状。

列子小学

7.《列子》读后感600字 篇七

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自我反省,是及其宝贵的品质,这种品质与个人的慧根悟性都有直接关联。开国创业我们需要有领头羊,需要英雄主义,但英雄也好领导也罢,他首先也是人身,在光辉品质的内心世界里难免有瑕疵有个人主义,我们在不能避免的情况下,应注意到我们是否在静思的过程中检阅自己的行为,反省自己的不足,看到管理中的不良机制,以及应拥有一颗足够包容与虔诚的心。

只有怀有这样一种胸襟的人,才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这颗心也可称之为德性,这就是所谓德全不危,才可以在长久的治理中,让企业走过一个又一个历史时刻。

才能引领一种自觉自律的工作环境,一个以柔克刚的工作氛围,带领员工,甚至是同一个体制下的人,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前行。这一切也没有离开心这个字,而跟随、忠于、均是对凝的注释和行动。

这也是列子所认可的理想主义,以柔治国,以己利人。这一点也恰好与小乘佛教的宗旨相吻合,即每个人先管理好自己的品德言行,那么大环境自然也就好了,每个人都心怀善意,不做恶事,对自己严于自律,那么这个社会是不是自然而然就净化了呢,答案是肯定的。

8.节选自《列子●天瑞》阅读答案 篇八

10、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年而给                     给:自给

B、以所赃获罪                   赃:赃物

C、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           罔:欺骗

D、然吾盗天而亡殃               殃:灾难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善为盗

既自以心为形役。

B、若为盗若何?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C、岂吾之所有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过东郭先生问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

B、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

C、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

D、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3分+4分=12分)

(1)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盗阴阳之和以成若生,载若形;况外物而非盗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公私私,天地之德。知天地之德者,孰为盗邪?孰为不盗邪?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B【“所”+动词构成名词结构,此题应该解释为动词。】

11、C【A第一个是“作为”意,动词;第二个是表被动,为+名词+所+动词。B第一个是代词,你;第二个是“像”的意思。D第一个是用在及物动词后,是代词;第二个是用在不及物动词后,是兼词,相当于“于此”的意思。】

12、D

13、(1)向氏听了非常高兴。但他只理解了国氏偷盗的话,却没有了解国氏偷盗的方法。于是跳墙打洞,凡是手摸到的,眼睛看到的,没有一件不探取的。

(2)偷盗阴阳中和之气来成就你的生命,充塞你的.形体,又何况身外之物,哪一样不是偷盗来的呢?

9.《列子》一则 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设计 《伯牙善鼓琴》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音乐导入:

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导入。学生听完后,畅谈感受——

师:听完这首古筝曲后,你从这动听的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师:有谁知道这首曲子的由来呢?

2、介绍俞伯牙与钟子期。(故事形式)

春秋时期,伯牙从小就酷热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师傅带他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寓言《伯牙善鼓琴》——看看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如何善听琴的。

3、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字词句,熟练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积累文言字词,探究古文所蕴含的道理。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一)展示预习成果

1、作者简介

(学生举手谈谈作者及其作品,教师补充。)

(ppt展示)列子,名列御寇,或称列圄寇、列圉寇(今河南郑州市人),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列子的活动时期应该是约于战国早中期间,与郑繻公同时,晚于孔子而早于庄子.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已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都选自此书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教师讲述列御寇的故事。)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搏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在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

2、检查预习,纠正字音。

卒()逢暴雨

乃援()琴

舍()琴

辄()穷其趣

子之听夫()志

(二)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生朗读课文:全班齐读、举手朗读。

(三)疏通文意,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逐句疏通,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义,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竞相解答,教师帮助(视情况提问重点词句,并板书重点词句),学生在书上或导学案上作好记录,以便积累。)

(四)合作探究

1、文中怎么叙述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的?

2、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3、“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三、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1、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2、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3、(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四、巩固练习,自主检测。

1、做“导学案”之“练习巩固”题。

(做完后,学生展示,先答答案,然后说原因,要规范完整。)

五、拓展延伸

(一)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

<一>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节选)

<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1、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再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学生举手演读所作)

2、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明确: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二)展示两人千古传诵的诗篇: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六、课堂小结

1、《高山流水》的原曲据说已经失传,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即课堂开始时所播放的音乐。(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则古文。

2、高山流水,琴台知音。这则发生在一位音乐家和一位樵夫之间的故事,浪漫而诗意。我们无须去验证这则传说的真实性,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感受到我们民族的精神、心灵与情怀。

七、布置作业

将这则故事改写成一则300字左右的白话故事。

八、板书设计

《列子》一则 《伯牙善鼓琴》

——《列子》

寓意

俞伯牙

上一篇:监狱医院工作总结下一篇:廉政文件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