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贾志敏这样教作文

2024-08-28

1.贾志敏这样教作文(共8篇)

1.1.贾志敏这样教作文 篇一

贾志敏老师教孩子写作文的方法

有一位作家,一生著作颇丰,拥有的读者也相当不少。当有人向其讨教写作之窍门时,他直言相告:“我从不沿用旁人惯用的写法,我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

乍听此话,似乎不得其要领,然而,仔细想来,终能悟出一些道理来。“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正是这位作家获得成功之捷径。

比如,我们说:“小明哭了。”如若换一种说法,变成:“小明眼睛一闭,挤出几颗银豆豆。”假如再变换一种说法,就成了下面一段话:

“小明站在屋子中间。他望望爷爷,爷爷不理他,瞅瞅奶奶,奶奶不吭声,再看看爸爸、妈妈。他们各忙各的,似乎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此时的小明伤心极了,他眨巴着眼睛,渐渐的,眼圈红了,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突然,他的一双小手往脸上一按,嘴一张,‘哇’的哭出声来。泪水向断了线的.珍珠,顺着脸颊往下挂。他一屁股坐在地上,扭动着身子,摆动着双腿,边哭边一个劲地嚷着:‘爷爷坏,奶奶坏,爸爸、妈妈都是大坏蛋。’”

这三种说法讲的都是一个意思。如果要问,哪一种写法好,你一定会脱口而出:“当然是第三种写法好!”不错,第三种写法把小明哭的原因、哭的模样,以及他哭的时候所说的话都写出来了,形象具体,活灵活现,读了之后,真有一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正由于描写得如此惟妙惟肖,所以人们获得的印象也特别深刻。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前两种表述的方式呀!第一种说法简洁、明了,直截了当;第二种写法比较生动、活泼。这三种写法,各有千秋长短,各有利弊与得失。不能一概而论,笼而统之去评论哪一种方法最佳,哪一种方法次之,哪一种方法不好,一切要视表达的需要来决定。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语言现象。

四个孩子相约十时整在学校门口会面,再一起去拜访老师。甲、乙、丙三人均按时抵达,可是左等右等仍不见丁的踪影。正当他们三个人刚要离开时,丁气喘吁吁的赶来了。于是,三个人纷纷责怪起丁来了:

甲:你怎么这个时候才来呀!

乙:你如果再晚来一步,就见不到我们了。

丙:你呀,让我们干等了多少时间,你来的未免太早了点吧!

不难看出,尽管三个人说话的内容不尽相同,可是他们焦急的心情是一样的,其表达的意思也都是毫无二致的,即:你来得太晚了!

用词可以“换一种说法”:

“我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

“我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妈妈。”

“我把事情的经过,从头到尾地告诉了妈妈。”

句子可以“换一种形式”:

“以后,我再也不吵着要跟在爸爸、妈妈后面了。”

“以后,我再也不做爸爸、***小尾巴了。”

一段话可以“换一种形式”:

“我十分喜爱集邮。在我的集邮册里珍藏着许多珍贵的纪念邮票。家信的信封上贴着我喜爱的纪念邮票,在征得家长同意之后,我就用剪刀把他剪下,然后小心翼翼地用镊子插入我的纪念邮册里。有时,我连做梦也梦见我的邮票。”

“我是个集邮迷。听说邮局要发行一套新的纪念邮票,我便取出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去邮局排队购买。一天中午,我发现一个黑咕隆咚的洞里放着好多邮票,我乐不可支,便伸手去掏,掏呀掏……突然,我挨了爸爸一个巴掌。我捂着嘴,呆呆地望着爸爸。只见他怒气冲冲地指着我骂道:‘你这小子,不好好午睡,却把手伸到我的嘴里来掏,掏掏掏,掏什么来着?”

“换一种说法”,可以让我们另辟蹊径,开拓思路,不落俗套,写得跟别人不尽雷同,有新意,有见地。你若想经常“换一种说法”,就必须多读书,勤思考,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仔细观察生活,对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勤思多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家说的“我从不沿用旁人惯用的写法,我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这一句话,也许对你学写作文有所启迪,也许能帮助你提高作文能力。我想。

2.贾志敏童话作文听课记录 篇二

授课时长: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授课人:贾志敏

授课内容:话题作文——童话《谁动了我的核桃》 授课流程:

一、导入

1.提问学生:我们学过的童话有哪些?(生:《皇帝的新装》、《两个名字》等等)2.讲述《两个名字》,得出童话的三个特点:(1)生动的故事;(2)鲜活的人物形象;(3)告诉做人的道理。并结合时事对每一条进行讲解,让学生领会其中精髓。

3.引出:要想写好童话的条件:(1)丰富的想像力;(2)语言要有依据。

二、听写故事开头片段,引出故事时间、人物角色、起因。1.师出示松鼠图片,明确故事主人公。提问:谁来说说松鼠? 2.生答(短句或段落)。师把十一个同学的发言整理成了一段通顺的话复述出来。3.师提问:如果让你在“松鼠”前加上一个修饰语,你认为是什么样的松鼠? 生互相交流后回答——活泼、可爱等。

4.老师听写故事开头片段

(一)的四句话(点四个同学到黑板上写),提醒学生书写格式正确、字迹工整,师边听写边评价。()松鼠一家忙着采集松果。

()冬天快要到了,枯黄的树叶纷纷飘落下来。()小松鼠高兴得说:“哈哈,今年过冬咱们不用愁了!”()仓库里堆满了小松鼠最爱吃的核桃。

5.指个别学生读,引导学生通过生动地朗读来体会课文内容。6.让学生给这四句话标上顺序,指学生按顺序读。7.不看这四句话,让学生说说刚刚听写的内容。8.听写故事开头片段

(二)一天早上,小松鼠到仓库里吃核桃,结果发现仓库里一个核桃也没有了。他连滚带爬的喊着:“不好啦,不好啦,仓库里的核桃全被偷走啦!”开始写。教师巡视,纠正标点,点名学生读。

三、根据生活经验,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是“谁”偷走了核桃,续写童话。学生大胆想象——狐狸、猴子、蚂蚁等等。

四、出示故事背景

师:我告诉大家核桃哪里去了。北京景山公园的野生松鼠,偷走核桃的不是小松鼠,是人!(课件出示报纸新闻,标题是《小松鼠过冬核桃被游客偷走》《朋友你动了小松鼠的核桃吗》„„)

五、引导学生想象被偷走核桃的松鼠的结局。

六、布置作文:给大家40分钟的时间来写,想象要大胆、合理;题目要醒目。400字以上。

个人点评:

一、可取之处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贾老师在让学生把握童话特点这一环节上,不是泛泛的出示童话的特点,而是每读一条,便仔细的讲解一番,更结合了时事,使学生真正领会其中精髓。

2.课堂上随机引导简单、有效、流畅。在让学生描述松鼠这一环节时,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说的都是短句。后来,一个学生说了完整的一句话。贾老师及时引导:“没有一个学生像他那样,说的长,说得多,说的丰富。请你再说一遍。”这样一来,教师通过自己的评价告诉了学生说话要具体完整,有内容。“请你再说一遍”其实是给了其他学生示范的作用。同样的教案,为什么会上出不同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细节的处理。

3.课堂引导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童话的写作,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童话的条件之一。教师先引导学生想象松鼠的特点,再想象是谁偷走了核桃,学生想象天马行空,教师在一旁适时地纠正指导如何大胆且合理地想象,例如:学生想象是蚂蚁偷走了核桃,老师说:“想象要大胆,但也要合理。蚂蚁是能从小缝隙里钻进去,但怎么出来呢?蚂蚁能出来,核桃那么大,怎么出来呀?”最后想象如果松鼠没有了核桃会有怎样的结局,学生各抒己见甚至起了争执,老师认为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都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4.以读代讲运用得到位,形式多样。作文课的教学通常是以讲、写为主,贾老师在“讲”的过程中突出了学生“读”的重要性,在读句、段的过程中非常注意进行朗读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当学生培养出一定的语感之后,奠定了写作风格和感情基调,写作起来才更游刃有余。所以说,“读好”对于“写好”是大有助益的。

5.鼓励语言幽默。读句段的时候有一个同学读得很生动,贾老师鼓励他:“你读得很好,我要奖励你,就奖励你再读一遍吧。”把在场的学生和老师都逗乐了。可见一个老师的智慧和幽默对于课堂语言的重要性。

二、改进意见

1.课文的开头内容先由老师读,学生听写,然后学生再朗读、揣摩、书写,老师纠正朗读语调、字迹和格式问题。我认为既然是教授作文的写作方法,听写的部分过多了,应该还是以引导学生写为主。

3.贾志敏作文指导课《一个橘子》 篇三

一、谈话导入,训练思维

师:作文就像是兰州拉面,要长就长,要短就短。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讲几小段话,看看老师分别是围绕哪一句话来说的:

1、小明真是个粗心的孩子。妈妈叫他去买酱油,他却买回了一瓶醋;老师叫他写作文,他却把“老大娘”写成了“老大狼”;连穿衣服,他也能扣错了扣子„„(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

2、河马的嘴比一般马的嘴大。有一次它在水里打了个哈欠,这时正巧有一条鱼跳进了它的嘴里,它就像吃韭菜叶一样地把这条鱼吃了下去„„(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河马的嘴比一般马的嘴大。”)

3、我是个集邮迷。在学校里,我经常向老师索要邮票,请同学帮忙找邮票;在家里,我发动全家人为我收集不同的邮票;我自己一旦有了零花钱,便到邮市上购买喜欢的邮票„„(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我是个集邮迷。”)师:作文就是这样的奇妙。短话长说叫“展开”;长话短说叫“概括”。(“作文就像是兰州拉面”,这种说法的确很新颖。老师接下来所讲的三个话题既生动有趣,又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这样做很快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并把他们带入到教学情境中来了。)

二、朗读标题,培养语感 师:(拿出一个桔子)这是什么?生:一个桔子。师:(板书:“这个桔子真可爱”)老师想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句话看谁能读得好。(反复指导学生读课题)生:这个桔子真可爱!(“这个”应该念成“这个”不能念成“这”“个”。)生:这个桔子真可爱!(总觉得欠了些什么,似乎该加上点什么才好。)生:啊,这个桔子真可爱!

师:请同学们齐声读这一句话。生:(齐读)啊,这个桔子真可爱!(从“这个桔子真可爱!”到“这个桔子真可爱!”再到“啊,这个桔子真可爱!”这绝不仅仅只是朗读技巧的训练,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在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中,学生们对桔子这个写作对象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兴趣,从而为进一步观察这个桔子作了很好地铺垫。)

三、仔细观察,合理想象

(一)初步观察

师:怎样才能写好这个桔子呢?我们要进行仔细地观察。观,就是看。察,有思考的意思。——那我们该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这个桔子呢?

(教者带领学生初步观察这个桔子:颜色、形状、大小、重量、香味。)

(二)继续观察 师:怎样才能写得生动呢?——还需要想象,需要合理的想象。在这样的基础上,写出来的作文就具体生动了。(教者指导学生继续观察,适时板书)颜色:黄中带绿——黄中透绿

形状:椭圆——圆溜溜的(光滑)——像个网球——像个南瓜„„

大小:差不多有掌心大——有拳头大(比一比)——有小孩拳头那么大„„ 重量:(放在手上掂一掂)沉甸甸的——有一二两重„„ 香味:(香味不是味道,味道是尝出来的)清香——淡淡的清香

师:这个桔子还有它的个性,就是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大家看看在什么地方? 生:还有一片叶子。

师:叶子是什么样子的?(想象一下)生:是椭圆形的。生:像个汤勺。

师:你还能想出什么来?生:一定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生:一定很新鲜。生:吃起来一定很甜。

(三)亲身感受

师:下面我们就来吃这个桔子。

(教者剥开桔子,引导学生深入观察)

1、剥开皮以后,桔瓤像什么样子?(像几个小娃娃坐在一起;像棉花一样好看;像个刺毛球„„)

2、数一数,有多少片?(12片)

3、下面老师请几个同学来吃一吃,吃过以后一定要把这个桔子的味道说出来。(很好吃;味道很甜;酸中带甜;甜中带酸)

(四)练笔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把我们刚才看到的、想到的和品尝到的用笔写下来。要求:

1、齐读题目。

2、空两格写题目:啊,这个桔子真可爱!

3、要写具体(10分钟)师:“三分文章七分读”,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作文片断读一读,看看效果怎么样。(指名上讲台读,逐句指导学生修改。)例:

1、“你看你看,上面还有一片新鲜的叶子呢!”这句非常好!“你看你看”含有惊喜的意思。

2、(引导学生采用“一定„„一定„„”的句式写想象中桔子的口味)

3、“放在鼻子跟前闻一闻。啊,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这里的“啊”写得太好了!

4、“放在嘴里”应该改成“放进嘴里”。

5、“放进嘴里,轻轻一咬。啊,真甜!还有点酸味!”这里把“吃”换成了16个字,这就叫写具体。

(怎样观察桔子?贾老师引导学生分别从颜色、形状、大小、重量、叶片等方面进行观察,并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继而让学生亲自品尝桔子。这样一来,“桔子”这个观察对象就显得具体而生动了。贾老师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到了观察的方法,懂得了观察与想象相结合的妙处,而且在其整个指导的过程中始终透着一种智慧与乐趣。)

四、加入情节,扩充成文

师: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编一个故事:天已经很晚了,可是爸爸妈妈他们一个也没有回来,“我”的肚子已经饿了。这时爷爷回来了,他给我带回了一个桔子。啊,这个桔子真可爱!“我”边吃着桔子边想:“平时爷爷总是把好吃的让给我吃,今天就让爷爷吃一回好东西吧。”„„这个故事的许多细节老师都没有说,请同学们自己动动脑筋。(学生练习口头编故事)

师:接下来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来和我一起表演这个故事,老师就是那个爷爷,你就是那个小孙孙。(师生同台表演)

生:哟,都七点了,爷爷怎么还不回来,我的肚了都饿了„„爷爷,您怎么才回来呀?我都饿坏了!„„啊,这个桔子真可爱!„„平时,爷爷总是把好东西留给我吃,今天就让爷爷也来尝尝这好吃的桔子吧。„„爷爷真坏!爷爷真坏!„„ 这个桔子太酸了,不好吃!„„呀,爷爷上当啦!„„

师:这位同学演得真不错!下面就请同学们口述作文的内容,老师把作文的主要内容写在黑板上。(边引导学生编作文,边在黑板上配合板书。)——(教者指名朗读黑板上的作文梗概)

师:好!如何才能成为“很好”?——加入情节

师:哪一部分我们已经写过了?哪一部分我们还没有展开来?(教者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1、天晚了,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

2、爷爷是怎么拿出这个桔子的?

3、“我”为什么要把这个桔子给爷爷吃?

4、“我”是用什么办法让爷爷吃桔子的?

(以上各项内容由不同的小组分别承担扩写任务)——指导学生上讲台读自己写的片断,在读中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作文

师:让我们给作文取一个题目吧。生:我骗爷爷吃桔子。生:爷爷上当啦!师:(板书:“记

的事”)

1、如果我们按地点定题目,该怎么说?(记家中的一件事)

2、如果我们根据时间定题目,该怎么说?(记晚上发生的一件事)

3、如果我们根据事情的大小定题目,该怎么说?(记一件小事)

师:作文就像是兰州拉面,由一句话可以扩展成许多句话;倒过来,很长的一篇文章也可以浓缩成一句话,这就是文章的题目。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改的过程就是自我提高的过程。

(由观察到想象,由想象到片断描写,由片断描写再进一步加入情节,调动学生的经验世界,把片断扩充成文。从而使本次习作从写桔子本身融入了伦理教育和情感熏陶的内容。这样的教学体现出了一种开放的作文教学思维。这对于充实作文教学的内容,活跃作文教学的气氛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值得我们思考。)

总评:用贾老师的话来说,学生的作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练习作文;一类是生活作文。贾老师的这堂课属于练习作文。

4.贾志敏《卖鱼的人》 篇四

大家先了解一下教学实录,晚上结合每一环节教学如何落实语文素养的。

原文:小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由于人多,我们家每天都要买很多鱼。

那个卖鱼的人,是从海边的渔村来的。每天清晨三、四点钟,他就挨家挨户的把鱼挂在屋檐下。到天亮时分,鱼也挂完了,再回过头来,一家一户地收钱。只要他开口说多少钱,大家都会毫不迟疑地把钱给他。

奇怪的是,祖父也从来没有把鱼提去称一称。日子久了,我觉得奇怪。有一天,我忍不住问祖父,祖父笑笑说:“我信任他。” 当时,我并不太明白祖父说这话的意思。

每天清晨,卖鱼的人还是把鱼挂在全村每户人家的屋檐下。那么久的日子里,只有一次让我们疑惑。一天早上,我们正在找鱼。心想:今天他为什么没有把鱼送来?而这时候,卖鱼的人却回来要向祖父收钱了。

正当大家想不通的时候,小堂弟从屋后跑来,红着脸说:“屋子后面的柴堆下,大花猫正在吃鱼。”大家赶过去一看,正是。卖鱼的人说,这些鱼就是他送来的。

后来,卖鱼的人不再来了。祖父说,他去世了。很多年之后,有一次,我买鱼回来。家人说斤两一定不够,一称,果然被偷了斤两。这时,我不禁回想起小时候见着的那个不知名的卖鱼的人。

下面结合课堂实录谈谈每一环节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具体实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启迪思维。

师:据统计,我国有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这3500个常用字当中,有一个字最容易写,但是最难做到。是哪个字呢?一撇一捺(板书:人)谁来念念看?

(生读,师正音。并评价:这个小朋友读得最清楚,调最对,再读一次。)师:我们都是人,人有聪明的脑袋,是有智商的高级动物,人可以创造世界,这个文明的世界就是我们人类创造的。人是最可贵的,有的人有成就,有的人碌碌无为,虚度一生。小朋友,我们都有自己的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人,你心目中最崇敬的人是谁? 生1:我崇敬的人是李四光。师:好哇,地质学家。

生2:我崇敬的人是科比,因为他篮球打得好。生3:我崇敬的人是安徒生,因为他童话写的好极了。生4:我崇敬的人是周杰伦。

师:周杰伦老师不喜欢,他唱的歌吐字不清,没一个字听得明白,不过你可以喜欢,但是老师很不喜欢。生5:我喜欢乔丹,因为打篮球很好看。生6:我喜欢司马光„„

师小结:是的,这些人都是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大家的尊敬,还有一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他们同样值得大家尊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很普通的人,他既不是思想家,也不是艺术家,而是一个捕鱼的人,卖鱼的人。(板书:卖鱼的人)

师:一个字变成4个字了,谁能读好?

生读,教师指导题目要连在一起读,要读得轻,读得像说话一样。

二、初读课文,巧引解词。

师:《卖鱼的人》这篇文章的作者谢武彰是台湾的一个作家。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大家自己借助拼音、轻声地读,看谁读得对读得好。

学生读完后,教师让3个同学站起来,分别表扬他们的读书姿势和主动标上自然段。引导全体学生把自然段标上。

师:全文一共几个小节?(生答:9个)课文中有这样几个生字词,谁能借助拼音读一读写在黑板上的词语。

学生正确朗读后,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屋檐”一词,用图示表示在黑板上。

“买、卖”这两个字用实物演示,用1元钱交换学生手里的东西,让学生体会“买”和“卖”的区别,然后连起来,理解“买卖”、“大买卖”的意思。

“鱼”“渔”的区别,并理解“渔翁”的意思。

师:大家词语理解了,生字会读了,咱们把课文读一读。请9个小朋友读。

师:读得好的小朋友老师奖励一下,奖励他给大家再示范读一下。这时有学生纠正范读的学生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师:对,她读得很好,就是有些粗心,读错了好几个地方,老师发现了,给他留面子,你一点也不给他留面子,全给他指出来了。谢谢你,坏人你做了。

师:大家生字会读了,词语也理解了,课文也读了,现在读课题《卖鱼的人》,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师引导学生读了6遍,最后试背,读得好的学生鼓掌)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课文?

生:卖鱼的人

师:好,下课。

三、板书设计,画龙点睛。āi

huò

挨家挨户

疑惑

chí yán 卖鱼的人

毫不迟疑

屋檐

(贾老师还用简笔画画出屋檐和小鱼,辅助理解“屋檐”和挂鱼情景)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知识。师: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大家读一读。生:读学过的词语。

二、精读课文,解读重点。师引导大家再读课题:卖鱼的人

师:(在课题周围画上许多小问号)有几个词,你比如说,奇怪,(板书:奇怪)找找这个词有几个?(2个)找出来读一读。奇怪就是不合常理,让人家不明白。那么和“奇怪”有相同意思的还有哪几个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疑惑

想不通

不太明白)那么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吗?(学生结合内容都能找到答案)

师:但是对我们来说还有许多问题没解决,大家看第二自然段。指学生读。(师评价:声音清晰,美妙,但没有发挥到极致。再指读,师范读。)

师:对照黑板上的“奇怪、疑惑、想不通、不太明白”,根据第二段提示的内容说几句话,用“让我„„”说几句话?

(老师抽生表达,并用“可以、好、真好”给予恰当的评价)

师:第二段一共四句话,你看一看哪些地方奇怪?平日我们是怎样的?而他是怎样的?

生1:我们平常买鱼要秤一秤,而他只是挂在屋檐下,然后再来收钱。生2:我们我们平常买鱼要到市场上,而他把鱼挂在屋檐下。

师:对啊,我们平常要到市场、超市买鱼。而他不是,他是把鱼一条一条地挂在屋檐下。(在黑板上所画的屋檐下画上鱼)地点不一样,我们交易在市场上,而他在家门口。生3:我们平常买东西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他却是先挂鱼再收钱。

师:交易的方式不一样。

生4:我们买鱼一般在七、八点钟,而他却在凌晨三四点钟就把鱼挂在屋檐下了。

师:交易的时间不一样。

生5:我们会讨价还价,而卖鱼的人却一口价,而且大家毫不迟疑地给他。

生6:卖鱼的人是三四点钟从渔村来的,鱼是新鲜的。而我们市场上的不一定是新鲜的。

师:为什么是三四点钟来,他是谁? 生6:他是渔夫。

师:对啊,他是渔夫,每天起早打鱼,然后把鱼挂在各家的屋檐下,再挨家挨户的收钱,人家毫不迟疑的给他钱。那么这些问题用什么来解释?(指板书上画的小问号)你感到卖鱼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我请两个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写到黑板上。生一个写“诚实”一个写“诚信”

师:因为他的诚实获得了别人的信任,这叫“诚信”。(板书:诚信将课题变为“诚信的卖鱼人”)指学生读。

师:在这里,“诚信”什么意思?(有信用)他一直诚信到什么时候为止?(直到他去世为止)从哪看出来的?读一读。师:问大家几个问题,卖鱼的人叫什么名字?(生答:文中没介绍)多大年龄?(生答:文中没介绍)是男人还是女人?(生答:是男人,课文中的他指男性)长什么样?(生答:文中也没介绍)性格特点、爱好等,什么都不知道。就告诉我们他是一个卖鱼的人,还提出许许多多奇怪的问题,让我们想不通的问题。

三、引导写话,升华主题。

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很多年前谁家有台大彩电,人们会羡慕的不得了。可是现在我们家里不仅有彩电、冰箱、电脑,甚至汽车也走进了很多家庭,这些是物质上的改善。

生1:物质上的改善是次要的,人们精神上的改善才是主要的。师:对呀,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是精神生活上,人们缺失了很多,缺失了这个(诚信 这时黑板上其他文字全去掉,只留下“诚信”“人”)不仅是打渔的人,所有的人都要讲诚信。

师:怎样才叫诚信?根据你的理解,把它写在黑板上。生1:诚实的做人 生2:诚信就是讲信用

生3:诚信就是我们踏入社会的通行证。生4:诚信是一个人的第二生命。„„

师:对学生写的句子和字进行了准确评价。师:请大家读课题《卖鱼的人》。生:读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对诚信的理解,按照大家写在黑板上句子的启示,有了诚信怎么样,没有诚信怎么样?写一段后话。生:写话。

师:反馈写话情况。(抽几名学生读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师:这个故事讲到第八小节,那么第九小节写什么呢?齐读。这段话写他干什么?多余吗?

生1:这一段用别的鱼贩和他产生对比,突出他的诚信。

生2:我觉得这是侧面描写,更能映衬出以前那个卖鱼的人的诚信。师:对呀,这是侧面描写,衬托出他的诚信,并不是说所有卖鱼的人都像他一样,也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像他一样讲诚信。

师:做人要有底线,开课时咱们说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也好,乔丹也好,周杰伦也好,这些人他们都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但是,他们与我们普通人一样,做人的底线都是“诚信”。就是要说到做到,一诺千金,讲过的决不食言,不占人家的一点便宜,实事求是,凭自己的本事去赚钱。

5.听贾志敏老师课有感 篇五

——听贾志敏老师课有感

9月20日,我有幸观摩了贾志敏老师执教的《爸爸的老师》。贾老师只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扎扎实实地展示了一节本色语文课。他以身示范告诉我们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真实”、“朴实”、“扎实”的,他向我们诠释了语文课该怎么教,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真语文。他的教学环节十分简约,但是简约的背后却是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语文课是什么?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语文课上需要做什么?叶圣陶早就说过,语文课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用课本里的一篇篇课文做例子,来教会学生说话和写话。语文课要上真实的课,上朴实的课,上扎实的课。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朴实是老师教风之所在,扎实是我们教学目标的落实。老师要简简单单、认认真真地教语文,学生才能喜欢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真语文系列活动总策划、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总结真语文的基本要求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王旭明强调,语文课一定要培养学生自然、健康的表达习惯,培养学生自由、个性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独立创造的人格特征,找回语文本真。

真语文,核心在一个“真”字,提倡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年逾古稀的贾志敏老师,是语文教育界的一个“真”人。他对语文教育现状说真话,认为教师该做的事没有做好,不该做的事却认认真真地在做,导致与语文的本真背道而驰、南辕北辙;语文教师应该扎扎实实练好教学基本功,上真实的公开课。

举几个教学片断,我们来看看贾老师如何教真语文。

《爸爸的老师》这节课第一个环节,贾老师问学生喜欢过节吗,学生当然喜欢,因为过节可以不上学,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由喜欢过节聊知道哪些节日。先问哪一天是国庆节、六月一日是什么节,再问一个九月十日,引出教师节来。教师节是老师的节日,从而引出“教师”。接着提问“老师”和“教师”的区别,学生回答,“教师”是书面语言,“老师”是口头语言,就像“爸爸”和“父亲”一样。贾老师又让学生读爸、爸爸、爸爸的、爸爸的老师,并提示学生第二个“爸”读轻声。随后又在“爸爸的老师”几个字上加上书名号,导入新课。整个导入环节流畅、朴实、自然,且让学生了解了书面语与口头语的区别。这样的导入贴近儿童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做“语文”的事。再比如词语教学时,“鞠躬”一词,贾老师带学生练读后,请一生上台演示鞠躬的动作,这名学生刚开始面向全班同学鞠躬,这时贾老师说:“哎,不好随便鞠躬,应该向尊敬的人,向老师、师长鞠躬,向谁鞠躬啊?”结果,那位学生马上像贾老师深情地鞠了一躬。随之,贾老师从“鞠躬”出发,向孩子解释了东方和西方在礼仪上的区别。贾老师教给孩子的是一个词,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礼仪,更是做人之道。课中,一名学生得到贾老奖励的橘子,他不仅说了“谢谢”,还向贾老师鞠了一躬。都说现在的孩子太自我,可从贾老的语文课上,我悟道:问题不在孩子,在于当今的孩子缺失了教育。

有人说:“当贾老师的学生是一种福气,听贾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贾老师朴实无华的授课,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孩子们和现场观摩的每一位老师,让我们感受到了他设计的精妙、教学的智慧、人格的魅力。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平和无以执着地前行,贾老师把平凡的教学做得如此出色!课堂上贾老师的每一句话语,像清澈的溪水轻轻流入我们的心田,让人不禁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贾老说上公开课最重要的就是像平常的课一样,千万别做假。教师要记住八个字:目中有人,目中无人。“目中有人”指的是教师要关注听课的学生,“目中无人”就是说教师要忘记台下听课的老师,但也不能不重视。借班上公开课如何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呢?有的老师一上来就让学生猜猜我是谁:“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不知道。”“有一个小朋友知道,你怎么知道的?”“大屏幕上写的。”“真聪明,还会观察”……都是废话。跟语文无关的话就是非语文、泛语文,在语文课上一个多余的字都不要说。贾老的讲话没有引经据典,没有高深莫测的大道理,娓娓道来的是朴实的话语,然而朴素的语言是最美的,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是深刻的。

语文之道,在于返璞归真!简简单单上语文、扎扎实实搞学问!拨开云雾见青天,吹尽狂沙始到金!贾老的课是真语文课,贾老是真语文教师,贾老是真教语文,贾老是真爱语文!贾老师充满魅力的语言虽产生于即兴,但却根植于他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他那科学、简洁、文明、高雅的语言风格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而不是刻意营造的结果。

6.观贾志敏《我的老师》有感 篇六

——听贾志敏老师《爸爸的老师》有感

虽然刚至初夏,泉城济南的气温已让人大汗淋漓,直到聆听了贾老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爸爸的老师》,才感觉到沁人心脾的舒爽。

你听——“师:9月10号什么节?生:9月10号是教师节。师:对。看老师把这两个神圣的字写在黑板上。(师板书:教师)一起读。(两遍)为什么要有教师节呢?因为要号召全社会尊敬老师。这一天早上,老师会早早地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早早地来到学校等待着孩子们。小朋友鞠一个躬,送上鲜花,说上一句:“老师,节日快乐!”这是老师最幸福的时刻。一起读——教师(两遍)教师是老师的节日。(板书:老师)一起读。一样吗?生:不一样。师:你说吧。生:教师是书面语,老师是口语。师:平常说话里头张老师李老师……这就像——板书:父亲。口头语言叫——爸爸。老师写一个字,怎么读?——爸。两个字怎么读?——爸爸(后面一个读轻声,范读)三个怎么读?(师板书:的)——爸爸的。五个字怎么读——爸爸的老师。”

贾老师匠心独运设计了具有教育意义和语文知识传授的导入环节,较好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让我耳目一新。反思自己的教学,直接导入的课占大多数,学生的兴趣没有被激发,课堂效率能不低吗? 我在教学生字时,一般在幻灯片上出示,学生试读,指名读,领读,齐读,个别难写的字进行指导,词义难理解的直接告诉学生意思,在贾老师的课里我看到了不一样。他在课前把六个词语写在黑板右上方,从两个多音字处理起——“任溶溶”“猜中”,学生分别用不同的音组词,弄清文中应读什么音。作者名字一般我会忽略掉,何况去讲多音呢?贾老师考虑比较全面,抓住了生字的训练点。“新鲜”“鞠躬”两个词语贾老师又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引用实物辨析“新鲜”,两名学生上台“鞠躬”,贾老师还亲自鞠躬,这一幕幕,已入古稀之年的贾老师做得怎不叫人敬佩呢?

你听——“师:一起读课题。生:爸爸的老师。师:谁写的?生:任溶溶。师:对了,是任溶溶写的。再读——爸爸的老师。真好听!爸爸的老师是男的女的?生:爸爸的老师是女的。师:我说是男的。课文里有,举例子第四小节“看看他”、“他一定是……”都是男“他”啊!到底男的女的?生:女的,因为“起先我认为是男的……一年级。”师:还是没有回答呀!后面是女的,前面是男的呢?生:一开始我没看见,后来我看见了她是女老师。师:对了。”一个小小的问题,激起同学们读文的兴趣,找答案的能力。

你再听:“师:一起读——爸爸的老师。看老师写——“起”,再写——“先”。什么意思啊——最初。板书:“我认为”,谁能用这些词说一句话。按课文的意思来,把课文里的四个元素都说进去。生:起先,我认为爸爸的老师是一个男老师。师:坐下,坐下,这种水平太低。(众笑)书上有许多要素,都得说进去。生:起先我认为爸爸的老师一定是胡子很长,满肚子学问,是位老数学家。师:说了三个。不够,还有一个。生:起先我认为爸爸的老师一定胡子很长,满肚子学问,是个老数学家,还是个男的。(众笑,是:书上是这么说的吗?)生:起先我认为爸爸的老师一定胡子很长,满肚子学问,比爸爸强,是位老数学家。师:不看书。生说。师:对了。起先的反义词是——后来。板书:我才知道。谁来说一句话,用课文里的两个要素。生:后来我才知道,爸爸的老师是我的老师,我上三年级了,他还在教一年级。师:不看书说。生说完整了。师:好,说得好!谁能连起来说,用上“起先”“后来”。生说。师:真好!擦掉。读——课题。(加上书名号)怎么读?(生读)读法一样,说起来就不一样了!要这么说——《爸爸的老师》这首诗。如果是小说,那要说《三国演义》这本书。一起说——生:《爸爸的老师》这首诗师:这首诗一共有13小节,42行,392个字。如果把它缩短,谁能用20个字来说?我给你开个头——《爸爸的老师》这首诗说的是教师节那天——谁来说?(师开玩笑:不会,不会,没学问,没学问。)生:《爸爸的老师》这首诗说的是教师节那天,爸爸带我去看他的老师,起先我以为……后来……师:对呀!聪明!”

同样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自己的教学从未这样精彩,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时间浪费在幻灯片的转换上了?贾老师只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赢得现场阵阵掌声。他的语言功底何其深厚啊!

贾老师在课堂上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之处,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很少做到,每次总等学生读完一段之后再纠正,学生到底会不会不得而知了。今天借用贾老师的方法指导一名学生读文,效果不错,敦促他们养成字字入目的好习惯。

7.1.贾志敏这样教作文 篇七

——有感于贾志敏老师执教《母亲的鼓励》一课

丁强富阳市永兴学校小学部

不久前,我听到了贾老师执教《母亲的鼓励》一课,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一、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抓住‘读、写’这两条主线不放,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能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

贾志敏老师的这一堂语文课,就是抓住了“读”和“写”两条主线展开,过程简单,环节清晰。学生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语文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

1、导入新课,学习词语

课堂伊始,贾老师请班上一位写字比较好的同学到黑板前板书两个字:“母亲”。然后以“母亲”为话题,引导学生谈一谈对“母亲”的看法,说一说有关“母亲”的故事。

贾老师先自己说了两则:一则是在汶川大地震时一位母亲为了孩子,用自己身躯护着孩子,自己遇难的故事;一则是是一位母亲为了医治孩子的病,坚持长跑训练七个月,消除自己的脂肪肝,给儿子进行肝移植的故事。两个故事非常感人,贾老师抛砖引玉,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学生的话匣。

之后,接着是词语教学。课前,贾老师已经把词语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词语如下:

好动、妈妈、羡慕、黯淡、破天荒、两鬓斑白、悲喜交集

课上,贾老师先指名学生朗读容易读错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理解个别词语的含义,过程十分简单,毫无纷繁杂乱之感。

2、指导朗读,读写结合词语教学完毕,开始朗读课文。此环节,贾老师首先自己范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待老师读完后,再指名同学来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贾老师一边认真倾听同学朗读课文,一边作出评价与鼓励。

第四自然段朗读指导之后,贾老师质疑:文章写母亲的鼓励,一共写了几次?文章写这三次鼓励,其间,老师和母亲分别说了什么?在问题导引下,贾老师再次引导学生读好老师和母亲的话。在朗读中感悟母亲的鼓励。

在此基础上,贾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高中快毕业了,老师开家长会时会说什么?母亲又会怎么对孩子说呢?贾老师以此为话题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堂课的第二大板块,先朗读后练笔,过程简单至极,便于教师学习!

3、课堂回顾,点亮人生

课堂进入尾声,贾老师一边擦黑板,一边引导学生回顾这堂课的学习收获,从字词积累到内容理解一一回顾。最后,黑板上只留下“鼓励”二字。贾老师此时指着“鼓励”二字,问学生:“平时,你得到过谁的鼓励?”当学生面呈难色时,贾老师顿了顿,立刻说起了自己得到过医生、孙子以及张老师等人鼓励的事例。学生在贾老师的激发引导下,立刻小手林立,滔滔不绝,直至下课。

纵观贾老师课,环节如此简单,过程如此清晰,这样上语文课,真简单!贾老师用这一次课来告诉我们:阅读课,教师应该以课文为例子,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读写训练,教会学生读书、作文,切实掌握运用母语的本领,这样的课才是真正有效的语文课。

二、教语文,其实不简单

那么,教语文,真这么简单吗?其实不然。贾志敏老师在《教语文,其实不简单》一文中提及:语文课,要体现三个“实”:真实、朴实和扎实。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朴实,是执教者必须具备的教风;扎实,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要体现三个“实”,怎会简单?

1、真实的课堂教学

贾老师的语文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在整一堂课中,处处透露出语文的本真,课堂的本真。

在课堂引入这一环节,贾老师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写“母亲”二字,贾老师说:“请你来写两个字——母亲,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而后再请一位同学写“鼓励”两个字,贾老师又说:“鼓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这两句话如此简短,但在学生心中已经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播下了做人的种子。如此引带,自然有效。

当学生板书这两个词语时,贾老师又是一边看一边说:“母字一横要稍长一些„„鼓励的‘励’左右两边要一般长„„”待两位学生把字全部写完,贾老师又评价道:“很明显,第一位学生的书法功底不错,第二位同学还不够,要多加练习才行!”一句话的评价,多么真实,多么感人!

“母亲”二字的教学,贾老师并没有到此结束,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妈妈”和“母亲”有什么区别?当学生陈述出自己的观点之后,贾老师又引导学生说:“同学们去看一看,文中妈妈这个词语出现在那些句子中,而母亲这个词语有出现那些句子中?”学生在贾老师的引导下,很快就明白了,“妈妈”是出现在人物对话中,一般在口语中使用;而“母亲”出现在描述性语言中,一般在书面语中使用。“母亲”“妈妈”两个词语的教学能够做得如此到位,这才是真实的语文教学。

真实的语文教学还表现在贾老师的课堂引入和课堂结尾。

课堂一开始,贾老师先给学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关于“母亲”故事,讲述的都是真实的事例,很快就感动了所有学生,学生的记忆迅速被唤醒;在课堂的结尾,贾老师依然采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先讲述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之后,得到医生、孙子以及张老师的鼓励之后的事例,感动了所有的学生,感动了所有在场的老师,贾老师用自己的经历去唤醒学生的记忆,这种身先士卒的做法,是真实有效的。而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这种做法看似简单,实则是一种教育智慧。语文教师应该也必须认识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文本是教材,教师也是教材,是活生生的教材。要做到这一点,实非易事!

2、朴实的朗读指导

语文教学离不了朗读教学,《小学语文新课标标准》反复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特别是指导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贾老师的课,这是用实践再告诉我们这一点。

透过贾老师的课,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强调。而这,也正是新课标所要求的。

贾老师指导学生读词语,当学生朗读词语“羡——慕——”时,两个字的读音都拖得较长,贾老师马上纠正““羡慕,跟我读,羡慕!”贾老师的朗读指导就是如此朴实,没有娇柔,没有造作。

再看贾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这一环节,贾老师先进行范读,范读完了提出朗读要求:“读课文要读得自然,不要拖腔带调,自己读读。”当贾老师指名一位学生朗读时,这位同学读得特别好,贾老师马上点评:“当你读到人物的语言时,感情流露得很自然;当你读到陈述性的语言时,你的语气、语速、语调都变了。读得不错,大家要向她学习。”此处既是评价,又是引导。之后,贾老师又请了一名同学朗读,这位同学读得特别好,贾老师如此评价:“你读得最好的是最后一句话,请你再读一遍给大家听听„„听到了吗?你读得非常好,别人要想超过你,得下一番功夫了。读书就应该这样!”

贾老师的朗读指导,就是这样的朴实有效,没有华丽的表扬,没有感人的音乐,更没有气氛的渲染„„有的只是朴实的范读和自然的点评。然而,要做到这一点,那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而这,恰恰是语文课上老师要做的事儿。

3、扎实的语言训练

语文课要上得扎实,必须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教师要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语言特色,从而进行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训练。在每一堂语文课上,若是都能扎实有效的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训练,那么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而要做到这一点,又何等是一件易事?

这一堂语文课,贾老师结合文本,发现了文本表达上的一大语言特色:每一

次老师讲的话与妈妈讲的话,意思虽然接近,但表达效果却截然不同——老师的话中,多半是批评和不抱希望;而母亲的话语中,透露出的是满环希望和充满信心。

课堂上,贾老师紧紧抓住这一点,首先让学生找到这些语言,进行朗读体会;然后质疑:高中老师会对母亲说什么?母亲又会对儿子说什么?这一环节地读写结合训练,实在巧妙:这既是文本留白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切入口,又是积累文本语言进行语言迁移的最佳训练点,还是文章情感得以升华,人物形象得以丰满的最佳切入点。如此巧妙地设计,这是一件的易事儿吗?

更不简单的是贾老师在这一环节的语言训练,采用了非常传统且有非常有效的方式——“听写”——听写老师跟母亲说的话。这种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之后,母亲又是如何鼓励儿子的呢?这一写话训练,是对老师说的话换个角度的表达,更是一种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样的教学设计,扎实灵动,有谁会说这是简单的教语文呢?——简单的背后是老师的教学智慧、语文功利和教学经验。

三、教语文,其实要简单

时下,有诸多的语文课,课堂上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非语文”、“泛语文”活动,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等,凡此种种,都减损了语文学习的功能,削弱了语文学习的时效。这样做,偏离了语文教改的轨道,令人担忧。教语文,其实要简单。

贾志敏老师曾在诸多场合强调: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正本清源,需要返璞归真,简简单单教语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在《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一文提出:教语文,主要应该做好三件事——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而且还反复指出:不要把语文教学搞得很复杂!

8.贾志敏老师教学实 篇八

一、贾老师教学实录:

首先无标点板书课文。【贫生卖画,一日作画一年无人问津问师师曰试倒之一年作画恐一日可售试之然 】一笔一画共计33个字。

师:老师们,上课以前我用两分钟的时间跟老师们交流一下。山东这个地方,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是块福地。因此上海紧邻山东我经常光顾山东,一年可以到济南去个几次,可是乐陵这个地方是第一次来,而且我知道乐陵的“乐”除了读“yue”和“le”这两个读音当地名讲还读“lao”,来到这里听了报告,看了我们学生的学习,十分感动,昨天一天,虽然坐到这里有点累,但是学到很多东西,感到十分高兴,今天早上要给五年级上一节作文指导课,一篇只有33个字的短文要把它扩展到600多个字。今天我要完成的任务是:初读课文,给古文句读,理解重点字词,划分三个层次;把古文扩写成600字作文,老师点评,给古文家题目。好下面开始上课。生:老师好。

师:小朋友们好。请坐。(半鞠躬)古时候的人叫古人,古人说的话叫古话,古人写的诗叫古诗,古人写的文章叫古文,(板书:古文)齐读古文,(不要拖音提高语速,不要拖音,要像说话一样)古文和我们今天写的文章有相当不同(板书:古文今)有什么不同呢? 生1:没有题目; 生2:没有标点; 生3:特别凝练。

师:哎~对,有时候一个词代表一个意思,甚至一个字代表一个意思。我们要学习语言,把古文拿过来,(板书:古文今译),用今天的用语习惯翻译出来。古文要学会断句,先请几小位朋友自己来读读,注意不要“贫~~生~卖~画”不要,要像说话一样,干脆利落,自由朗读。朗读速度一定要快。生:齐读“贫生卖画,一日作画一年无人问津问师师曰试倒之一年作画恐一日可售试之然”

师:读的不整齐,我找个小同学上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划分一下句读。(找一个小同学上台来,手把手教他划分层次)然后这样可以读了吗?自己读。生:再读。

师:我听到有两个同学读得真不错,来你来,干脆利落。站起来。(请一个学生起立)刚才我听你读的也很好,你也站起来。好,贫生卖画一起——读。生挨个读。好下面我们来看看重点字词。师:贫什么意思? 生:贫穷

师:生呢?大学生,高中生,毕业生„„这个生是什么意思? 生:„„人

师:无人问津,这个成语的意思? 生:无人关心欣赏 师:试倒之? 生:倒过来试试 师:恐 生:恐怕

师:还有别的理解吗? 生:可能 生:也许

师:对了。然呢? 生:果然

师:关键字词我们知道了,用自己的意思去翻译翻译吧。像讲故事一样。生:(基本翻译下来)

师:古人写文章思维清晰,分了三个层次。找一位同学上来标出层次,划出斜线。生:(准确划出。)师:故事的起因是? 生:读出第一层次 师:故事的经过是? 生:读出第二层次 师:故事的结果? 生:读出第三层次。师:读得不整齐,再来一次。生:(学生读整齐)

师:短文一共33个字,要写出一个完整的、丰富的故事,我们通过想象,可以把它扩写成600字。既然是一个故事,前面要加从前,从前,有一个贫困的书生,靠卖画为生,贫困有哪些成语?四个字的。生:穷困潦倒、一贫如洗、缺衣少食、家徒四壁。师:还有哪些熟语?比如吃了上顿没下顿。生:(没答出,有一个学生重复了老师的熟语)。

师:他穷极了,辛辛苦苦用了一天时间画了一幅画,卖不出去,那么说这幅画画得比较潦草有哪些成语?大家可以想想。一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饿了,画上面生了一层厚厚得灰尘,一共十多个字就扩展成了200字。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用一天时间画一幅画,却没人喜欢,于是他就去问他的老师,他整装待发,白山涉水,终于来到了老师家门口,到家门口要敲门,怎么敲门?

(师示范猛烈敲门,问生对不对)生:不对,这样没礼貌。

师:应该轻轻敲门,这就是扣,门开了,有声音,木门枝桠一声开了,出来了一位老者,老者多大年纪?身高有多高?头发、胡须怎么样?穿什么衣服?眼睛怎么样?皱纹怎么样?全部通过你们的想象,紧接着问:来者何人?弟子作揖,弟子回答说:我是您的弟子啊,您不认识我了?老者一看,还真是,这样一来一回,一百多个字就出来了。请弟子进去之后让他坐下,为他泡茶,问:您有什么事要到这里来?弟子说:我有一个问题想不通,我用一天时间辛辛苦苦画了一幅画,为什么一年都没有人来买?师傅回答之前要想,想得神态是什么样的呢?摸着胡须、闭着眼睛,想开睁开眼睛,笑着说:你画得话这么潦草,有谁要啊,你不妨这样,倒过来试一试?用一年时间认真作画,用一天就可以卖出去了,弟子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形容一下子就明白过来的成语? 生:茅塞顿开。师:试之,然。把他扩展成150字,他请教师傅之后,终于明白自己画卖不出去理由,他兴冲冲回到家,每天起早摸黑,认真思考,仔细作画,画了又改,改了又画,一天过去了,一年过去了,终于画出了一副好话,说这幅画好的成语有哪些?

生:十全十美、无可挑剔、举世无双(指导要自认为举世无双,不能别人评价)、两全其美(被否定)、美不胜收、独一无

二、栩栩如生。

师:这么好的画,围观的人很多,赞叹:好啊,好啊,我要买。最后被谁买走了?大富翁、山东人,乐陵人,从此以后他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这个故事说明什么?用成语概括:慢工„„ 生:慢工出细活。

师:与此相反的是 欲速„„ 生:欲速则不达

师:这样600字就出来了,下面咱们分工,左边三竖行扩写第一层、中间三竖行扩写第二层、右边两竖行扩写第三层。草稿纸可以潦草。„„留时间给大家写(大约10分钟)„„

师:找同学读一读。注意要有讲故事的语气,让别人爱听。注:括号内为贾老师现场修改内容

生1:从前有一个贫困的书生,他以卖画为生,(随时点评:很好,语言很简练,“他”不要了,重复)说他贫困(讲故事话来了),一点也不夸张,他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他”也不要,前面有所指。四个字简洁,有韵律感)吃了上顿没下顿,(先短后长)真是穷得叮当响(具体、有趣,写文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他用一天的时间辛辛苦苦作画,(没有用认认真真,马马虎虎也会辛苦),画完以后,拿到市场上去卖,可是事与愿违,过了一个星期,一个月(“过了”不要,放到后面,一个月过去了,古人没有星期的概念,)仍然没有人关顾,画上沾满了一层厚厚地灰尘。这下他想不通了,决定去问老师。(问改成请教)。师:你写得非常好。

生2:这个书生白山涉水去问老师,终于来到老师得屋门口,屋门是关着的,(废话,门怎么可能是开着的)于是,他就轻轻地敲了敲房门,吱得一声,房门开了,一个沉重而衰老的声音说道(看她想得多仔细)只见一位双鬓苍白的,面部皱纹很多的人,(皱纹很多不如慈祥目光,皱纹很多多难看啊)弟子说到:老师,我是你的弟子啊,我有一件非常困惑得事情想请教你(不是事情,是问题,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用一天时间来作画,而一年都没有卖出去?(而相反的意思,用得好)老师摸着胡须(固定搭配:摸了摸胡须,捻着胡须)闭着眼睛,想了想,说,如果你导过来试试,用一年的时间来作画,可能一天就能卖出去。弟子听了老师的话,非常高兴,他歇过老师之后,又返回老家。

生3:他回到家后,(以后),按照来哦是的意思,他用一年的时间做一幅画,就这样,他起早贪黑,就这样(重复),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个月(废话,多写一些认真作画的场景,他每天铺开稿纸,仔细构思,认真作画)一年过去了,他终于做出了一副举世无双、无可挑剔、独一无二的画。(有点言过其实了),就这样他用一天时间把画卖了,他有了一大笔钱。师:写得不够后来居上,又找了一位同学重复这一部分。

第四位同学:回到家以后,那人兴冲冲的,利用一年时间辛辛苦苦、不分昼夜画画,仔细想,认真画,(三个字三个字用得好),等到一年的时间,他拿到街上去卖,围观得人又很多,都纷纷议论,这画画得真好,真美不胜收,(真美,美不胜收!)不到一天时间,画就被买走了,那人很感谢老师,老师的画让他终身受益。

师:每个同学写三个题目,一分钟时间。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十二个格,写得好的同学可以写在黑板上。

注:括号内为贾老师现场修改内容

生1:做事要认真;慢工出细活(写在黑板上)生2:贫生问师(写黑板上);贫生学画

生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题目太长,只要功夫深); 师:现在划去一个你认为不好的,留下两个,再来说。

生1: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倒过来试试,海阔天空(改为:退一步,海阔天空)生2:反过来试试(被否定,不是反过来);不要只图快。生3:成功的路不只一条;换一种方法。师:现在只说一个最精华的。

生1:遇到问题要多方面思考(太长);贫生励志(改为:贫生励志记)生2:水滴石穿(“水滴”才能“石穿”);坚持不懈就能成功。生3:遇到问题需要思考(三思而后行)生4:学习逆向思维(学会逆向思维)生5:“事半功倍”与“事倍功半”

生6:做事只能求好,不能求坏,(“求好”与“求坏”)生7:做事不要一步登天(别想一步登天)生8:“一天”与“一年”

上一篇:加入共青团心得体会600字下一篇:职业暴露预防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