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反思

2024-09-21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反思(12篇)

1.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反思 篇一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方式的反思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致远中学王杰

2012年6月17日 23:07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课堂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感想如下:

一、现代教育技术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后进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而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可以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可以使得各类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过程教学体现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二、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体现教学方式形式多样: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物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物理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整合为上述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最佳的教育教学模式。

三、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体现教学的过程性: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对于化学,习题教学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加深对所学感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的不可或缺的步骤,也是深化知识,构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重要途径,是促成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必经之路。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化学学的思想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抛弃“填鸭式”,创设一种问题情景,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或实验中的问题切入,吸引学生去思考,以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对问题的初步分析,“发现”新的知识,产生新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教师代表不了学生,学生的能力必须在亲身的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老师对学生作业要做到一些好的方法要“发扬光大”,对学生常出现的思维误区要有足够的澄清,对做错的题要严格要求学生订正,做到作业要能全面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校正及时。严格做题规范,而现代教育技术中教学评价的改革弥补了传统教学上的不足。

2.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反思 篇二

当前,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运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录音范读代替了学生朗读

小学生读课文, 不注意重音、停顿, 达不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而录音范读, 大都是名家的作品, 声情并茂。部分教师为了给学生作示范, 往往只播放录音而不让学生读课文, 这样做, 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 老师讲课费劲不说, 对好词佳句的理解体会也不到位, 更别说揣摩推敲、欣赏体味了。这样说并不是否定范读的作用, 关键是要适时。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课前, 要布置学生认真预习, 熟悉教材内容。课堂上, 可采用自由读、齐读、分组读、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多读。等学生理解了内容, 体会到文中所表达的感情, 再指导感情朗读, 播放录音, 让学生欣赏体会, 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奇效。

二、课件播放代替了老师范写

小学低年级主要以识字教学为主, 中高年级同样也有识字教学的任务。当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语文课堂之后, 纷繁多样的课件层出不穷, powerpoint演示文稿、flash动画、教学录像等, 可以自己制作, 也可以从网上下载, 图文并茂, 形象生动。尽管能吸引学生, 但小学生有他的年龄特点, 如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等。在进行识字教学时, 老师如播放课件, 就会放松对学生的组织教学, 特别是一些好动的学生, 注意力不集中, 课件播放完毕, 还没记住生字的写法, 更别说是写好字。而教师在黑板上范写时, 往往会边写边提醒学生哪部分该怎样写、哪部分容易写错、哪些字容易混淆、怎样区别字形等, 这样学生就会对生字的音、形、义及间架结构掌握更牢固。

三、忽视了学生的语感培养

汉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如“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 只可“意会”, 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因此, 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

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 读书声越来越小, 以前的那种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

四、课堂实录代替了教师讲解

远程教育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名师讲授”、“同步课堂”等视频教材, 部分教师便抱着“自己讲远不如名家讲”的心理, 将自己的课堂交给了名家、名师。录像中的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活跃, 而下面的学生只是被画面所吸引, 对于名师所讲的重点、难点一无所知, 同时也放弃了动脑思考、分析、回答问题的机会, 对所学内容理解不透, 印象很浅。回头复习时, 总会发现凡采用课堂实录授过的课, 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牢固, 尤其是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更是糊涂, 老师只好采取补救措施以“查漏补缺”。

五、淡化语文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

课堂教学的精妙在于艺术性地激发学生的情趣,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使其产生顿悟, 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而不是把预先设计的教案表演得淋漓尽致。纵观教育名家的实践操作, 无不体现了一个“活”字, 表现出非常高妙的教学机智和导控艺术, 即教师的导控、学生的学思, 不断优化重组, 形成重心始终在学生的动态调控。滥用多媒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每个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 然后做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却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 学生眼不离屏幕, 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 课堂上的“人气”、师生面对面教学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减。

六、画面限制了思维想象的空间

老师用多媒体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用画面、音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以为这是在帮助学生理解, 殊不知老师这种教学是把自己的意志和理解强加到学生的思维当中, 使学生省去了思维活动的感悟过程。说到底, 这只是一种变相的填鸭式教育。语言文学吸引人的地方, 在于它有一定的模糊性, 有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 我们可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 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这种虚拟的想象代替文字的意境。文字的想象远远大于屏幕, 仅仅借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 会对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造成限制。

总之, 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既不能盲目地为追求潮流而滥用, 也不能因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而拒之门外。合理运用, 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 也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诱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陆大雁.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 (下旬) .2010 (12) .

[2]康乐.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02) .

3.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109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我国广大基层教师已渐渐开始重视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之中,这也是全面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如何正确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这依然是我国教育界需要反思和解决的问题。

一、对教师实施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现状的反思

(一)缺乏现代教育意识

部分教师依然沉浸在传统的教育方法之中,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意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所起到的作用认识不到位。部分学校领导以缺少资金为理由对现代信息教育建设避而不谈,在思想上不认可技术教学的重要作用。也有部分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对开展教学没有实际帮助。而对现代教育技术表示认可的教师觉得教育部门缺少相关激励措施,让他们对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缺乏动力。

(二)缺乏软件及硬件条件

过硬的软件及硬件条件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物质基础,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前期需要进行大规模大投入投资建设。目前,国家教育部门为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开展已经率先在引进软件及硬件设施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资金投入,并已经初具规模,但其中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以适应实际教学工作的需要。通过对教师看法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学校硬件条件差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有部分教师认为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从中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被有限的软件资源与硬件教学设备所限制。

(三)缺乏对设备使用的相关技能

现今我国很多年龄较大的教师都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对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室等主要教学媒体做不到熟练的应用,只对投影仪、CAI课件等简单教学媒体能够做到基本操作。经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有些学校即使已经安装了足够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但由于教师不懂得怎样去操作怎样去利用,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然采用板书加口述的传统教学方式。

(四)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起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多个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思维拓展能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吸收。但现今很多教师无法利用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他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依然停留在形式上。

(五)缺乏对教师相关技能的培训

现今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重要意义,也在不同程度上参加了各级部门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培训,但仍然有很多学校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培训可有可无,主要靠教师自己摸索经验,只把培训停留在“扫盲”阶段,对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全面、系统、深层次的培训不够重视。

二、对有效实施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建议

(一)教育部门应制定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相关政策

教育部门应针对我国学校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来进行统筹规划,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并建立专项基金来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同时,在对资金的筹集方式上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并对筹集到的资金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而让资金能够真正地作用到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中去。

(二)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要充分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切实抓好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培训工作。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让教师掌握不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从而使教师能够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来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灵活选择。同时,应建立规范的教师培训制度,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进行科学管理。通过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的方式来对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最大程度地增强培训效果。

(三)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进行完美融合

广大基层教师应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做起,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更深入的开展,在课堂中教师的重要地位得到了巩固。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来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吸收。因此,教师应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并研发出一套符合学科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使现代信息技术能够真正地为人所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反思 篇四

转眼间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已有一个学期,结合老师所讲与参考资料总结下我的心得体会。

在我看来,现代教育技术应体现在“教育”与“现代技术”结合之上,技术是为教育服务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宗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不仅是媒体的选择组合,而且要从确立教学目的开始,现代教育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

⑵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媒传教学法; ⑶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普及与发展,为学科教学提供新的方案,在教学中有着积极影响。

(1)形,色,声,像兼备的现代教育技术,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吸引学生关注,提高学习效率。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感受,加快了学生理解速度,也便于教师展示,有利于知识视野的扩广。

(3)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学生变得主动。

(4)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数字化教学材料,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长久使用,利于学生与教师交流。

从学习中,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教学思想中的转变,虽然在中学时代老师一直很注意与学生交流,但现代教育技术让我觉得对学生的教育更在于对学生的培养,只有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人,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有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来源的能力,,能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终身学习,才会在以后生活与学习中的激烈斗争中占领优势。教师是教育技术的支持者和传播者,教师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决定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开发和普及。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的程度和操作的水平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教师如果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不会操作或操作技术不规范,也就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我们大学开设现代教育技术是很有必要的。

由于课时紧张,老师更多的是讲授理论知识,技术操作的演示讲授很少,但老师推荐了一些可以学习的网站,让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想来,自己所了解的教育技术只是借用电脑,投影仪,幻灯片PPT等,完全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作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了教与学的传输过程,我们开始慢慢脱离“板书时代”,进入多媒体教学,改变了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作为一名师范生,想要紧跟教育潮流,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还需要把握一定的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将教育与教育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营造更具有活力高效的课堂。

十分感谢老师这学期的辛苦教学,谢谢您!

数学与统计学院

5.中国现代经济教学反思 篇五

大学毕业两年,教了两年初三的历史课,又是跨专业任教,可说我完全是一个历史的外行人逐步地变成了一个略懂一点点历史知识的知识“贩子”。这个过程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从不懂历史的到学懂历史的这个过程是艰辛的,要付出汗水和努力的。这两年来我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学习历史的学生,探索如何才能让自己学好历史,让学生学好历史。一开始我是通篇看完初中历史的六本教材,然后熟悉考纲要考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编写练习、做练习,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便开始看专题,整理专题,形成系统,方便记忆掌握内容。专题复习在学生的历史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对单元教学成果的巩固,又是使知识系统化、形成能力的关键环节,同时为综合训练做了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但是专题复习要如何进行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以往我们复习的时候是按照学生预习―课堂精讲―课堂练习―课后练习―下节课小测的形式进行。这中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应考的实效性,但是学生在课堂中少了欢声,少了自主探索,似乎只是在考试和题海中度过每一节课,这样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于是我思考,能否有一种复习模式,既可以让学生掌握复习的内容,又可以让学生感受了历史课的快乐,又可以完成中考的任务?

老师都反映复习课难上,不少学生没激情没兴趣,新课反而好上,学生可以讨论,可以看视频,图片等等。很多学生反映喜欢上新课,有音可听有图可看,没那么闷。那复习课能否设计得像新课一样吸引学生,又像传统的复习课一样有应考的效果?可做一下尝试。恰逢一个教学比赛的机会,我把《中国现代经济》作为专题复习,熟悉中考考纲的内容,把握住重点难点后,在设计中利用《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曲作为导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回顾学过的知识。课堂中穿插不少重点要掌握的图片以加深学生对图片的理解和音像,利用视频让学生了解难点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概括,还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失误的原因。在复习的过程中注意及时地用练习的形式巩固重点难点的内容,并且引导学生对知识作归纳总结。在课后再做一些练习来巩固复习的内容。

6.感受现代科技教学反思 篇六

感受现代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新变化,理解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感受现代科技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感受现代科技教学反思一

本课是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14课第一目的内容。本课单元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帮助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联系学生生活积累,感受现代科技给生活和社会带来的新变化。是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教育的开端。主要包括两个项目的内容。第一项目: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新变化;第二项目:科技----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这两目既是本单元的重点又是难点。

学生生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虽能体会到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但对科技在社会发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尚存在认识上的不足。特别是“科技——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 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抽象、难理解,教学中既要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加以引导,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但同时也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感受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精神。本课教学主要让学生自己进行信息搜集与处理、交流与合作、探索与发现,使学生获取知识,体会科技对经济和社会的作用,从而激发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鼓励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互相交流、合作,从而达到知识共享,体现了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信息的搜集与处理、交流与合作、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展示自己的能力,倾听不同声音,在关注个人,尊重他人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能力。教学中强调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但有个别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感受现代科技教学反思二

此教学内容为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第十四课《感受现代科技》的第二个项目《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关注世界科技的发展前沿,明确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兴趣,是本项目的主要教学内容,由一个概述和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

1、新名词反映新变化。教材引用了一级统计数字,创设了学生探究的情境,提出了学生思考的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名词,如互联网、多媒体、转基因等。你能说出这些名词的意思吗?你还能说出与现代科技有关的新名词吗?正文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世界。

2、第一个层次“蓬勃兴起的信息技术”,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革命的状况,感受信息技术发展之快。教材正文做了总结性的概括,它分为三小层意思:第一,信息技术是当今科技革命的中心;第二,信息技术包括的内容;第三,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相关链接介绍了我国在计算机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

3、第二个层次“迅速崛起的生命科学”,主要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科学这门新兴科学的发展情况,感受它的发展给人类生活与生产带来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正文有两层意思:第一,现代生命科学成为21世纪高新科技的主流;第二,生命科学对人类生活与生产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第三个层次“突飞猛进的空间科学”,主要帮助学生了解空间科学的发展状况,初步感悟空间技术对人类产生的巨大作用。正文讲了四层意思:第一,空间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第二,实现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要靠空间技术的进步;第三,空间技术对广播电视、远距离通信、气象预报、资源普查、导航定位、农业生产、救灾救援、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等具有巨大的作用;第四,空间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最后,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搜集反映我国最新科技发展成就的资料。设计这一活动,旨在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我国在这些科技领域的发展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我国在这些科技领域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感受现代科技教学反思三

在教学设计中,本节课我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杨老师的“三段六环”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从参与到知识形成,注重了自学与感悟、合作与探究、巩固与拓展。注重鼓励学生搜集资料,互相交流合作,从而达到知识共享,体现了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信息的搜集与处理、交流与合作、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表达、展示自己的能力。同时通过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

新课程的设计理念强调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主体教育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我本着生本教育的理念,全面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打造生命课堂、民主课堂,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给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材处理上,我本着用教材,但要超越教材、升华教材的原则,使教材更贴近学生贴近社会;在问题设置上,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触动了学生的灵魂,使学生有话可说,变抽象的理论问题生活化;在选材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了课程改革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在教法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便于引入教学情境,碰撞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学法上,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归纳式学习,从而与教师讲授、点拨、解惑相结合,是学生真正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在我的教书生涯里,对初二的知识只教过一年,并且在八年前,因此对教材的处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能把握的不是很到位。希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学习、多钻研、多观察、多实践。

感受现代科技教学反思四

本节课是一堂校公开课。在设计之初,我的主导思想是要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达到活而有效。为此,在备课时我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研读教材,了解学情,精心选用相关资料,设计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表现在:

1、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鼓励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互相交流、合作,从而达到知识共享,体现了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信息的搜集与处理、交流与合作、探索与发现的过程。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展示自己,同时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不同声音,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

2、强调师生交往、积极互动、教学相长

在教学设计中,我大胆运用不同的栏目和学生的心灵平等对话,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形成了交流的局面,从而使教学变成教与学的交往互动。通过师生双方相互交流、启发、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3、关注学生的兴趣,选择恰当、新颖的教学事例和相关资料

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在教学设计中,我以生活中学生关注的、喜闻乐见的教学事例和相关资料为背景,如《不敢想象的未来》和宁夏航空育种“黑美人”等,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有效地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7.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反思 篇七

(一) 方便获取和记忆知识

传统教学中, 学生学习新知识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讲解, 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多种丰富的方式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之中,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积极性。此外, 由于信息技术的手段丰富多样, 可以使学生充分动用自己的大脑、双手、双耳以及双眼来记忆知识, 达到最好的学习状态, 从而增强对知识的记忆。

(二)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初中生物强调实验与探究, 注重自主性学习。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 有利于师生之间交流, 提高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例如, 八年级第四章内容重点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 教材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比较简单、抽象, 学生难以分辨细菌与真菌的特点、区别。而运用多媒体技术, 向学生播放关于细菌与真菌的视频, 或向学生展示图片, 能加深学生对细菌与真菌的记忆, 并且启迪学生仔细探究二者的不同之处。

(三) 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初中生物知识是基础性的, 强调对知识的记忆, 在复习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复制教师的课件, 对已学过的知识或者不理解的知识进行复习, 这样既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 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这一章节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需要大量的习题进行练习巩固, 然而却很难对其掌握牢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学生在课下可以复制教师的课件, 然后再次认真观看关于基因显性与隐性的音频以及专家讲解的视频, 达到充分理解这一知识点的境界, 进而进行习题练习, 就可以很好地掌握、巩固该知识点。

(四) 改变转换信息的手段

生物中存在一些现象, 因为变化过程过快, 所以不易观察,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控制此变化过程, 将其设置为慢速, 从而方便观察。如蛇捕捉猎物时, 完成此过程只需零点几秒, 是肉眼所观察不到的, 但是运用计算机模拟此过程便可使学生观察此过程。又比如将抽象变回具体, 生物中有许多知识点是比较抽象, 难以理解, 比如,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难以理解, 可以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使学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更形象、直观地了解, 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五) 方便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

运用互联网, 可以使学生更快捷、更广泛地搜集所需要的学习材料, 从而获取知识, 解决疑惑, 扩展自身的知识面, 此外, 还可以运用一些计算软件对生物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生物学不断地向前发展, 教材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滞后的状况, 这就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汲取新知识, 也需要学生积极地去获取新知识。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的某一知识点留下疑问, 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搜集资料,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针对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的反思

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结合对生物的教学与学习有很大的促进。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仍然有一些问题值得认真思考:不少地方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滥用现代信息技术, 完全依赖于其, 致使不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这就使我们需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实物教学并用的方法最好, 利用多媒体技术获取知识固然便捷, 却无法全面地展示知识, 有些方面的知识离不开对实物的学习, 同时, 不让学生亲自做实验只是单纯看视频, 仅仅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 那么实验所产生的结果也不足以使人信服。此外, 由于各种具体情境的限制, 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因此, 教师要依据具体情况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要防止脱离教材内容, 要紧扣教材, 多媒体形式多样, 有利于吸引学生的目光, 不能使学生抛知识于脑后, 全神贯注地欣赏丰富多彩的画面。此外, 也主要注重板书, 这样可以强调难点, 突出重点, 使知识的脉络清晰可见。

除此之外, 有不少学生反映长时间关注多媒体, 会使眼睛疲劳, 没时间做笔记、师生之间变得疏远等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时需要注意: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习惯去制作, 这样才能使课件真正帮助到学生。注意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 不可过分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 毕竟教师才是主要角色,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魅力, 通过饱满的激情、幽默的语言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完成教学目标,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创造平等、和谐的氛围, 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地步。例如, 在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写出哪些属于先天性行为, 哪些属于学习行为, 然后与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从而总结出先天性学习与学习行为的特征, 这样的教学方式比单一的一人讲解更容易使人接受, 效率更高。

三、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引用到生物教学中给生物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提升了课堂效率, 完成教学目标。此外, 对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也有不小的帮助, 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但是, 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我们对其予以重视, 克服这些问题, 从而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以上论述仅代表个人观点, 如有不正确之处, 望广大读者及时提出批评与建议。

摘要:21世纪是全面信息化的时代,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信息技术给我们生活、学习、工作所带来的种种便捷。同时, 以往的生物教学模式以黑板为主, 比较枯燥、单调。倘若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生物教学中, 创造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展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从而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的要求。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教学,优势,反思

参考文献

[1].翁晓菁, 《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 《现代教育技术》, 2006, (06)

[2].马黎明, 《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 2011, (05)

8.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教学;优势;反思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一)方便获取和记忆知识

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新知识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多种丰富的方式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之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此外,由于信息技术的手段丰富多样,可以使学生充分动用自己的大脑、双手、双耳以及双眼来记忆知识,达到最好的学习状态,从而增强对知识的记忆。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初中生物强调实验与探究,注重自主性学习。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师生之间交流,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八年级第四章内容重点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教材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比较简单、抽象,学生难以分辨细菌与真菌的特点、区别。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关于细菌与真菌的视频,或向学生展示图片,能加深学生对细菌与真菌的记忆,并且启迪学生仔细探究二者的不同之处。

(三)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初中生物知识是基础性的,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复制教师的课件,对已学过的知识或者不理解的知识进行复习,这样既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基因的显性与隐性这一章节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需要大量的习题进行练习巩固,然而却很难对其掌握牢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在课下可以复制教师的课件,然后再次认真观看关于基因显性与隐性的音频以及专家讲解的视频,达到充分理解这一知识点的境界,进而进行习题练习,就可以很好地掌握、巩固该知识点。

(四)改变转换信息的手段

生物中存在一些现象,因为变化过程过快,所以不易观察,运用多媒体技术可控制此变化过程,将其设置为慢速,从而方便观察。如蛇捕捉猎物时,完成此过程只需零点几秒,是肉眼所观察不到的,但是运用计算机模拟此过程便可使学生观察此过程。又比如将抽象变回具体,生物中有许多知识点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比如,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难以理解,可以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使学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更形象、直观地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五)方便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

运用互联网,可以使学生更快捷、更广泛地搜集所需要的学习材料,从而获取知识,解决疑惑,扩展自身的知识面,此外,还可以运用一些计算软件对生物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生物学不断地向前发展,教材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滞后的状况,这就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汲取新知识,也需要学生积极地去获取新知识。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的某一知识点留下疑问,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搜集资料,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针对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的反思

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结合对生物的教学与学习有很大的促进。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仍然有一些问题值得认真思考:不少地方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滥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全依赖于其,致使不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这就使我们需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实物教学并用的方法最好,利用多媒体技术获取知识固然便捷,却无法全面地展示知识,有些方面的知识离不开对实物的学习,同时,不让学生亲自做实验只是单纯看视频,仅仅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那么实验所产生的结果也不足以使人信服。此外,由于各种具体情境的限制,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此,教师要依据具体情况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要防止脱离教材内容,要紧扣教材,多媒体形式多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目光,不能使学生抛知识于脑后,全神贯注地欣赏丰富多彩的画面。此外,也主要注重板书,这样可以强调难点,突出重点,使知识的脉络清晰可见。

除此之外,有不少学生反映长时间关注多媒体,会使眼睛疲劳,没时间做笔记、师生之间变得疏远等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时需要注意: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习惯去制作,这样才能使课件真正帮助到学生。注意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不可过分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毕竟教师才是主要角色,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魅力,通过饱满的激情、幽默的语言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完成教学目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创造平等、和谐的氛围,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地步。例如,在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写出哪些属于先天性行为,哪些属于学习行为,然后与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从而总结出先天性学习与学习行为的特征,这样的教学方式比单一的一人讲解更容易使人接受,效率更高。

三、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引用到生物教学中给生物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提升了课堂效率,完成教学目标。此外,对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也有不小的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对其予以重视,克服这些问题,从而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以上论述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正确之处,望广大读者及时提出批评与建议。

参考文献:

1.翁晓菁,《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06,(06)

2.马黎明,《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1,(05)

3.高宏,《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应用》,2005,(06)

9.《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学反思 篇九

一、教材反思:

人民版高中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将旧人教版历史教材“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课一分为三,从一课时增加到三课时,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本章节内容的自由度增加,学生也获得了比较充裕的讨论思考时间。但是从其教材内容来看非常的.单薄,重点也不突出,对于比较依赖教材的中学生来说必须进行相应拓展。拓展内容:1、外交的本质;2、外交手段的多元化;3、新中国外交的宗旨与手段的衍变。

二、学生反思:

组织学生讨论“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易流于两点:一、易陷入极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不能正确客观的看待外交宗旨和手段的统一;二、对于外交事件的总结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和体系。

三、教法反思:

1、教学每小组的运用首先必须指定相应的发言人,由一个固定人代表本组进行总结陈述。这样就可以避免发言过程杂乱无章的现象。

2、教学小组不应只是动嘴,而是动笔来总结,培养学生在学习总结练习总结方法的规范性。

10.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反思 篇十

2、电视或投影仪的媒体教学手段

不论是采用电视和投影仪,其取得的效果差不多,所以都有共同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弥补了传统黑板教学的不足,可以直观的把电脑的操作界面在电视或投影仪显示出来,这样学生像看电视或电影形式来观看老师的电脑操作过程,让课堂更为生动。老师也不需要像以上方法样,要分组给学生授课,从而大大节省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学生。

缺点:图像不够清晰,甚至摸糊。由于是全班学生观看一个电视或一个屏幕,加上图像又不太晰,故在界面的直观性大有不足。

3、多媒体软件网络教学系统

优点:可将教师的电脑操作时实过程传到每一个学生的显示器,学生只需看自己电脑的显示器就行了,这样便取得了很好的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操作过程的可视化。也大节省课堂的时间,从而大增加了学生的课堂的辅导时间。

缺点:比前两者都更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是由于更现代化、可视化教学更为直观,所以容易让教师产生依赖的心理,容易认为已经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一来也无形因“现代化”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结论:多媒休软件网络教学系统是很能适应教学的基本需求,加以稍微的缺点刻服,可取得比前二者教学手段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实际上,传统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仍占主导,现代教学技术还远没实现其应有的巨大作用。有些学校虽然有了计算机、校园网、语音教室的现代化设施,但其利用率还不够理想,“藏在深闺无人识”,大量硬件设施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要想向前走好,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就显得更重要。目前,能把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得恰到好处者毕竟是少数,只有观摩课上有所应用,平时教学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并不多。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11.从语文教学角度反思现代课堂教学 篇十一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发学习情趣,提高学生的动脑能力。

语文教学应首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语义环境,引导学生积极进入课堂的思考讨论当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是课堂效率高低的前提。因此,教师在进行新课改教学时,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架设起探索的桥梁,激起学生“我要学”的认知内驱力,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新课题的学习,使师生教与学同步,以期学生迅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激发兴趣可以通过导趣设疑、引入竞争、趣化知识等方法去实施。

爱默生说过:“思考是行为的种子”。当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要精心设计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探索和思维。教师设计自学思考题应做到“准、新、热、适、活”。准,即要围绕教学目标,瞄准教学重点和难点疑问,有的放矢不偏颇;新,即疑问设置要有新意,不落俗套有新意,有吸引力和讨论空间;热,即设计思考的问题要尽量和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相关,让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参与,不要偏僻冷场;适,即要难易适中,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思维难度,以激起思维内驱力,且一环扣一环,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状态;活,即方法要灵活,氛围要活泼。学生在探索中出现的疑难,不要把现成答案直接呈现出来,而应通过提示、启发、诱导,让学生自己去寻根求源,解决疑难。

二、坚持教学互动,引导学生参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坚持提纲式的点拨,仅仅是点到为止,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自然引导,促使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边旁批(批出疑难点、重点词句),让学生在不断阅读和朗读之后,深入开展师生提问、讨论,及时要求学生认真做好笔记,从而在共同讨论的前提下传道解惑,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在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当重要。新课改坚持教学互动,引导学生参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1)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性。多媒体技术所展示的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思维,使学生人人参与,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2)开展实物绘图,锻炼形象思维,增强学生认知性。绘制实物图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力,判断能力和空间认识能力,促进学生右脑智力的开发。实物绘图将原来抽象、枯燥的表达变成具体可见的演示,使之贮存和浓缩了大量的时空信息以一种易为学生接受的图像语言注入右脑,活跃了大脑的思维。经过绘图的训练与思考,学生最终能形成立体观念,起到动脑,练脑的效用,会使形象深深地印在大脑的记忆中。

三、揭示内在矛盾,组织讨论归纳,提高学生动口的能力。

语文教学时,我在课堂中时常注意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围绕重点,针对某个问题,通过组织和指导多种形式的讨论(如同桌讨论、分组讨论、全班讨论),让同学们各抒己见,相互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其发散思维和逻辑思考及组织归纳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全面指导复习,着眼学用结合,提高学生运用的能力。

新课改教学的目的在于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由于新课改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有些同学在听老师讲课时能听懂;翻开课本看看,能明白。但考试时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复习巩固不到位。新课改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更要全面指导复习,着眼学用结合,提高学生运用的能力。(1)要指导学生尝试回忆。即要求学生在课后复习时,首先静静地坐下来,仔细地按老师讲课的思路,边回忆老师讲课的内容,边在纸上将要点记下来。回忆不出的,应该马上翻开书本,对着笔记好好将该部分内容看一看,将它弄懂。(2)要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教科书是国家教委组织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各级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科的知识体系,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编写的,具有精练性、严谨性、科学性、针对性和系统性,是一般的学习参考书无法替代的。所以课后复习时要指导学生认真钻研教科书,要善于指导学生把握教材的主要内容。(3)要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学生的作业、练习和考试卷,对教师来说,可以获得反馈信息,了解每一个同学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对学生个别辅导改进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对于学生来说,则可以用来复习和检测,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特别是找出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可以及时加以弥补和提高。

五、观察剖析实物,探索客观规律,激发学生创新的能力。

12.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反思 篇十二

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合法性

政治合法性是一个政治学概念, 现代政治学所指称的政治合法性, 则指公众内心的一种态度, 这种态度认为政府的统治是合法的和公正的。 (1) 因此, 政治合法性是统治者维护自身权力和利益、得到其成员拥护的必要条件。“如果说, 政治合法性的关键是社会成员的认同和形成归属意识, 那么政治教育就是达成这种认同和归属意识的途径, 而政治教育的合法性就要取决于政治权力的实际需要和现实社会政治条件的适应程度”。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特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过程。 (2)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从最初的全能性政府的建立, 到改革开放后政府抓大放小的社会功能回归, 在整个试图从“大国家、小社会”到“小国家、大社会”的转变过程中, 政治主权和政治价值观的维护和延续, 则是唯一不可放弃的。在国家政权建立之初, 国家政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也是全面的, 此时的教育手段是以灌输性为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当时的确成为提高人们思想觉悟和党的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 此时的社会政治条件和政治权力需要为极具政治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政治合法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确立, 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社会变革, 使得人们期望在社会转型时期提出自己的政治要求已获得经济利益或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这就会出现政治认同的缺失, 即人们对主流文化的不完全认同。特别是处于变革时期的大学生, 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观念的能力强, 更易于参与到各种政治诉求中, 这就要求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教育功能, 为社会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进行提供重要保证。

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社会的自由空间不断加大, 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市场化、世俗化、个性化和自主化日渐突出, 人们的权利意识、平等思想和主权观念日益增强, 公民社会逐渐形成。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相配套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 已不再适应当下社会, 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陷入困境、受到挑战。

1.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需要转变。

当前中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公民社会对其公民提出了新要求:公民要具备自由平等意识、独立主权意识、民主法治精神和政治参与能力等主体性素质要求。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革命的接班人”的培养目标已不再适应时代要求, 具有历史局限性。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当时历史背景下, 针对“极右”思潮抬头, 为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的出现而提出的, 强调的是接班人与非接班人的敌我关系。然而面对当前的中国公民, 其教育目标需要转变, 当代社会高校所培养的人应该是能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合格的优秀公民, 教育目标应该从培养“建设者和革命者”转变为适应现代化需要的“社会公民”。教育目标, 不再用统一的模式要求学生, 而是尊重人的多样性, 体现人的独特性, 发展人的创造性。

2.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需要丰富。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虽然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等, 但其核心内容和主要价值取向却是单一的, 即使有道德方面和法律知识的培养, 也是政治视角下的教育, 甚至将政治教育替代了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这种长期单一政治取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培养出的大学生多少带有一定的人格缺陷, 他们不缺乏专业知识, 甚至满腹经纶, 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和爱国热情, 但是否懂得尊重他人?是否有较强的公共意识?现代意义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保留其政治价值取向,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化功能, 但要为道德教育、法律教育留出其自主空间, 真正从培养公民精神的角度讲授道德、传授法律, 挖掘出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教育的人格塑造本质和基本独特的人文性质。

3.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需要改变。

从本质上讲,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是灌输式的政治教育, 其特点是要求教育对象的服从和被强制, 视学生为被动接受者, 视灌输的原则和价值观为不容置疑的绝对信仰和价值。进入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 随着人们权利意识、法律观念的增强, 面对蜂拥而至的大量信息, 当代大学生已不再适应传统政治教育的灌输式教育方式, 他们渴望自身的主体性被重视, 渴望在知识传授和德性培养中通过思考、判断、选择来提升自我、完善品格。学校必须将社会、教育者的价值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建构统一起来,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才能塑造出成自主、自为、自律的人格精神, 本质上提升学生的政治辨别力、道德判断力和选择能力, 培养出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现代公民。

三、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走向

既然政治教育的合法性存在取决于当下社会政治的实际需要, 面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和随之改变的社会政治需求, 传统政治教育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 我们不得不对其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 其最大的政治需求就是政权的维护和巩固, 其政治社会化的手段———政治教育则突出其政治性特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 以及公民社会的兴起, 建立现代、民主、法治的公民社会则成为当下中国最大的政治需求, 因此, 作为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社会化手段也要随着中国政治需求的转变而改变,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向公民教育转变。

1. 公民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公民社会的发展, 中国社会需要培养、教育出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识和理性精神的现代公民, 而不是仅仅具有坚定政治立场的单一“政治人”, 可以说, 公民教育是我国新时期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 公民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需要人们以一种自由、平等、独立的人格参与到市场竞争及其他一切社会活动中去, 为培育具有自主、平等、自由、民主的现代品格拓展了空间。然而, 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公民素质并不能靠市场自身来提供的, 甚至市场自身所秉持的优胜劣汰会导致自私自利、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行为。这就需要在市场经济给予道德教育极大空间的情况下, 培育社会成员的现代公民品质。

其次, 公民教育是公民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国家权力和活动范围随之缩小, 民间社会的组织化行为日益形成, 具有相对于国家而言的独立性单位———公民社会在中国正孕育而生。“公民社会存在的大前提, 是要具备一个共同体的社会实体和成员意识。只有满足了这个大前提之后, 相对于现代国家机器的所谓公民社会才有意义, 才有历史的真实性, 否则只是空谈而已”。 (3) 要建立一个健全、自治的公民社会, 其成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素养, 而这种公民素养并非在公民社会的大环境中自然产生, 这就需要社会的政治化手段———公民教育来提高公民素养, 帮助他们形成参与公共生活所需要的知识、态度和参与能力。

最后, 公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民主国家,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然而对于一个缺乏民主传统的中国而言, 长期受封建专制和君臣思想的影响, 其社会成员形成了无主体性、无独立性、无自我的依附性人格。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政治改革目标, 缺乏民主意识和民主经验的中国人民, 更加需要公民教育系统全面地培养公民素养, 特别是在青年人中教育和培养现代公民具备的知识、态度和参与能力, 使之成为具有自主、理性的独立性人格。

2. 公民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走向。

社会的转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公民教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同时也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公民教育具有怎样的特点而成为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呢?

首先, 公民教育是主体性教育, 是主动性、开启性教育。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培育和培养具有独立性、自主性的公民人格, 其教育方式并非灌输式的政治教育, 而是让学生学会判断和选择, 使学生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内容。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 公民教育是以人的主体性为前提的, 是主动性、开启性教育。

其次, 公民教育是内容多元化教育。公民教育不同于传统的道德训练, 也不同于单纯的政治灌输, 不仅具有政治社会化功能, 在传授意识形态方面具有政治色彩, 更包括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及普适性教育等, 它培育的不仅仅是中国公民, 而是世界公民, 因此, 公民教育所蕴含的价值观是多元的, 甚至是普世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节奏, 既要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功能, 更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教育功能,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 以公民教育为发展方向,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塑造独立、自主、理性、民主的优秀公民。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 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面对现代社会的困境和挑战,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教育目标、价值取向及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其发展方向就是培养具有独立、自主、民主、平等精神的现代公民, 公民教育成为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然走向。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社会转型,政治合法性

参考文献

①[美]迈克尔.罗斯金.政治科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②青岛理工大学课题组.政治社会化与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河北学刊, 2006, (1) :70.

上一篇:2011联欢会串词下一篇:有关青衣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