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功能的转变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2024-07-21

从课程功能的转变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共10篇)

1.从课程功能的转变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篇一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从课程意识角度谈教师的教学行为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从课程意识角度谈教师的教学行为

一节课下来,我们看到教师不仅从数学知识本身对学生进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如观察能力、猜测能力、推理能力等,我们还看到教师抓住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充分把握课堂教学中随处可见的资源,不失时机地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会引导全体同学进行思辨——思辨能力

当学生语言表达不规范时,教师会逐字逐句地纠正——语言表达能力

当学生得到别人的帮助时,教师教他要学会感谢——与人交往能力

当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时,无论是成功还是遇到障碍,教师都会加以评价和引导——合作能力

学生的每次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要学会倾听;当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时,教师鼓励他们进行真诚的评价——学会欣赏与吸纳

课堂中学生不明确的认识、学生的质疑、意见分歧、偶发事件等都蕴含着可贵的教学价值,成为难得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有识别、捕捉、积累、利用和开发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教师自身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化发展——这是教师课程意识的一个核心内容。

现在,我们的课改已处于进一步深化的阶段,教师要有这样的意识和能力,要着力落实在每一节课中,贯穿在每一个细微的教育事件中。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透过今天这节课,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一直以来,学校都把加强集体备课作为校本研修的一项,同样的教材,学年组教师一起备课、研讨、共同设计,甚至带着相同的教案走进课堂,但是为什么经过一个阶段之后,我们却发现班与班的学生在综合能力上却有高有低,存在差异呢?我想,这就和教师对课堂资源的把握和利用是有直接关系的。有的老师虽然也完成了教学目标,但可能没有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有利资源,白白浪费了对学生培养的时机,长此以往,导致了这种明显的差异。

这种现象为我们今后学校的校本研修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挖掘教师的内涵,提高教师的把握有利资源的教育智慧?首先是教师要通过不断地自身学习、钻研来增强这种意识,其次是通过校本研修来提升这种能力。我们可以“以问题为抓手,以课例为载体,以交流为平台”,使教师从培养学会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关注自己的教学细节,使我们课堂教学充分展现其育人的功效,这也是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

2.从课程功能的转变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篇二

追溯“毛新宇晋升为少将”的消息来源, 源于2009年6月21日《湖南日报》的二版左边栏上的一条短消息:《毛新宇给省驻京单位讲党课》, 无论从版序、区位还是篇幅上看, 都是同一版面上最弱势的一个, 文中在提到毛新宇时称其为“少将”。3个月后各新闻媒体的转载只是把《湖南日报》的新闻重新编排, 并未增加新的内容, 但其转载率、影响力都大大超过了原发媒体的报道。

传统的编辑学理论认为,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通常被用来指代整篇新闻”。它的主要功能有:提示新闻内容、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新闻和美化报纸版面。一双能引人注意的“好眼睛”需要“明亮、传神和传情”, 目前的网络新闻编辑理论中, 论者大多认为, 网络新闻标题的主要功能有“完整传播信息、索引选择信息、评价引导信息、说明报道形态、丰富美化页面、体现编辑风格”, 其实这些观点仅仅是报纸新闻标题的简单延伸, 没有指明网络新闻标题的特性和特殊功能。

在网络媒体中, 新闻标题的实质与功能均有变化, 适应网络新闻媒体的信息量大、选择性强等特性, 它从“新闻的眼睛”变为“新闻的橱窗”, 实质是一种对于读者有效用的核心信息, 其主要功能在于高度浓缩核心信息、传递最具新闻价值的实用信息。《毛新宇给省驻京单位讲党课》是一个程序化的标题, 点出了新闻的总体事实, 但没有发掘和传递最有价值的信息, “毛新宇晋升为少将”则从同样的新闻内容里提炼出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 给读者展示了一个最有“新闻卖点”的“橱窗”, 由于这一价值点最具“卖相”, 因而得到读者的“惠顾”, 加上网络媒体传播的快捷性, 一条“旧闻”变成“新闻”, 实现新闻增值, 于是得以迅速传播。

现代营销学中, 推崇橱窗广告 (Window%Advertising) , 它是现代商店店外POP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借助玻璃橱窗等媒介物, 把商店经营的重要商品, 按照巧妙的构思, 运用艺术手法和现代科学技术, 设计陈列成富有装饰美的货样群, 以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在网络媒体中, 作为信息产品的“标签”, 新闻标题“扮演信息内容的‘橱窗’角色”, 即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有价值、最具新意等具有“卖点”的内容在标题中巧妙地展示, 向受众进行“推销”, 引导其选择和阅读, 以实现新闻的“传通”。与纸质媒体相比, 网络新闻标题的作用更重要、更具有影响力, 其功能可以细分为四种:传递实用信息、传播主要观点、实现索引和导读以及塑造媒体风格。

浓缩新闻事实, 传递实用信息。传统报纸的新闻标题具有揭示新闻内容的功能, 但比较讲究标题的艺术性, 实用性较弱。网络新闻则需要让受众从标题中直接得到有效信息, 更讲究实用性, 因此网络新闻标题需要展示给读者最新的变动、最新的信息, 需要高度浓缩新闻事实, 提炼出最大的价值点、最核心的信息点。如《人民日报》和人民网对于上合组织会议的不同标题处理:

《人民日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八次会议在京举行 (主)

温家宝主持会议 (副)

人民网:上合组织商定建立经济发展监测机制

人民网的标题选取了会议成果中的第一条、也是编辑认定的最重要的一个成果传递给读者, 这比报纸标题更实用, 也更有新闻性。

提炼新闻内容, 传播主要观点。在非事件性新闻、日常性会议、活动及人物专访报道中, 会出现不少具有新鲜性、代表性的观点, 网络新闻打破传统媒体的做法, 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 而是从服务读者的角度, 从新闻中提炼出最有价值、最有代表性的观点, 提取具有实质性的内容进入标题, 给读者提供明确的“观点新闻”, 而不是空洞的内容。如人民网在处理《人民日报》同题新闻时的不同标题形式:

《人民日报》: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开幕 (主)

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副)

人民网:胡锦涛出席世媒峰会:中国重视媒体

形成完整信息流, 实现索引导读。在网络新闻中, 读者对新闻标题的“第一依赖感”形成, 扫描式阅读已经成为网络新闻阅读的主要方式。网络新闻标题是在网页上共时性地呈现, 需要给读者提供一串完整的信息流, 由此形成每一条新闻的索引, 便于读者选择和点击。这就要求编辑用一行标题将主要信息高度概括, 通过一些关键词吸引读者的注意, 使其在快速的扫描式阅读里掌握新闻中最核心的信息, 并作出判断和选择。

美化新闻标题, 塑造媒体风格。网络媒体是通过页面与读者建立联系的, 标题则是页面中最重要的元素, 编辑对标题内容的把握及外观上的不同包装, 往往构成网络新闻媒体的不同个性及独特风格。比如, 新浪网的新闻标题强调新闻性, 以蓝色为主色调, 大气、新锐, 人民网的新闻标题将新闻性与政治性相结合, 其主色调为黑色, 显得庄重、大气、严谨, 这些标题的风格也形成了相应的媒体风格。

总体而言, 网络新闻标题还原了新闻标题最基本的功能:提供完备、有效用的信息 (传递的观点也是一种信息, 即“意见性信息”) , 读者的阅读需求还原为对信息的需求。这就要求网络编辑做好“信息管家”, 提供完备、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将标题作为新闻产品的“橱窗”精心经营, 以吸引读者的注意, 促成信息的选择和“消费”。

要形成新闻的“橱窗”, 需要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包装。在内容的选取上, 网络新闻标题要精选最有价值、最有新意等信息点。人民网新闻频道的“每月新闻排行榜”每月均列出当月点击率最高的50篇稿件, 基本能反映新闻“橱窗”对网民阅读选择行为的影响。笔者选取2009年1至10月的榜单进行统计, 共收集各类稿件标题498个, 剔除非新闻稿件、图片、视频新闻及重复的标题, 共收集了259个新闻标题样本。其中, “who+what”型标题达到190个, “who+idea”型标题16个, 其中出现领导人、名人、重要新闻人物等知名人士名字的标题有94个, 占全部样本的36.2%, 人物的显著性、事件的特殊性构成新闻“橱窗”最重要的元素。在所有样本中, “事件”及“观点”构成了标题的主体, 两者是所有标题中绝对不可缺少的元素, 而“事件”又以最大数量 (243个) 占据绝对优势, 其新颖性、重要性和反常性成为标题内容的首选, 如《原央视〈焦点访谈〉‘名嘴’方宏进涉嫌诈骗被拘》。标题中的“观点”多半强调新颖性、独特性, 如《薄熙来首次讲述重庆打黑初衷:并非主动而为》、《乌鲁木齐市委书记:对残忍杀人分子要处以极刑》等。

新闻“橱窗”要引起读者的充分注意, 需要对标题的关键词进行精心设计。网络新闻写作强调让新闻适合扫描式阅读, 美国一个研究机构甚至认为, 强调显要之处的文字用量要比你为印刷媒体写作时增多3倍。在新闻标题中更需要强调关键词的作用, 包括新闻人物、地点、事件等新闻要素。据统计, 在259个样本中, 突出“何事”的243篇, 占93.8%;突出“何人”的195篇, 占75.2%;突出“何地”的113篇, 占43.6%;突出“怎样”的26篇, 占10%;突出“何时”的13篇, 占5%。可见, 人物及事件、地点要素是新闻“橱窗”中的核心要素, 需要在标题中强化处理。

在结构形式上,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的新闻标题不同, 多用一行题, 以“who+what (idea) ”为主要结构形式, 如在上述统计中, 两者相加共206个, 占全部新闻稿件的79.5%。另外也适当运用“where+what”结构, 此类标题共有34个, 占总体的13.1%。少数采用纯事件形式, 共计19个, 占7.3%。标题的类型全部用实题或虚实结合题, 不用完全的虚题。

是为新闻描“眼睛”还是装饰“橱窗”, 反映了两种新闻编辑观。前者是传统的编辑思维, 以编辑为主导, 强调权威性、指导性, 标题成为反映媒体导向的重要元素;后者则是现代编辑思维, 以受众为主导, 强调动态性、实用性和服务性, 标题则是信息产品的最佳“广告词”。近年来, 随着都市报等市场化报刊的兴起, 新闻标题的“橱窗化”也在平面媒体中受到推崇, 比如以《京华时报》为代表的都市报强调报道事件性新闻, “在‘新近’、‘事实’、‘报道’所构成的新闻主要元素中, 核心是‘事实’, 即事件性新闻中的事件。”这一新闻理念在标题中的体现即是新闻标题“橱窗化”:运用实题形式, 强化事件中的最大价值点, 传递核心信息或观点, 给读者提供贴身的“信息按摩”。

参考文献

[1].郑兴东等:《报纸编辑学教程》,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梁衡、康笑宇:《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传媒》, 2001 (7) 。

[3].蒋晓丽主编:《网络新闻编辑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4].张洪忠:《“读图时代”还是“读标题时代”?——报纸版面元素的构成关系分析》, 《新闻与写作》, 2006 (6) 。

[5].高钢:《新闻写作精要》,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3.从课程功能的转变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篇三

一、数学语言的意义及功能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是思维交流活动中重要的环节。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因此《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有效的数学交流作为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实现有效交流的前提是学习和掌握数学语言。

事实上,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学习掌握数学语言的过程。数学语言学习的好坏,掌握的多少,能否运用的熟练自如,对数学学习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学生学习数学时遇到的很多困难都是由于不能理解数学语言的意思和不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而引起的。

二、数学语言的形式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常见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主要包括叙述语言,例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符号语言,如正比例函数y=kx。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等。图形语言如右图:

三、数学语言的功能

1.数学语言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在基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在的体现或反映,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密切联系。斯大林说:“语言同思维直接联系的,他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用词和由此组成的句子记载下来,巩固起来,这样就使人类社会中的思想可以交流成为可能。”不难看出,语言与思维有着多么密不可分的联系,没有了思维,也就不需要作为承担工具或手段的语言了。有了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就等于掌握了进行思维的工具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2.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的数学语言是指数学符号语言,而数学知识的获得与建构,主要是通过数学符号的学习。而数学符号语言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表达数的字母或几何图形的符号,具有确定的符号意义的功能。如,“∠”表示角,用“∥”表示平行等。

(2)数学符号具有形成数与数、数与式、式与式之间关系的功能。如:符号“=” 表示数或式相等,“>” 、“<”分别表示大于和小于。

(3)数学符号具有按照某种规定进行运算的功能。符号“十” 、“一” 、“×” 、“ ÷ ”分别表示数或式的加、减、乘、除。

(4)数学符号具有约定辅助功能。 “( )”,“[]”、“{ }” 在数学中起辅助功能的作用。数学符号有机地结合,构成了内涵深刻、丰富简明的数学语言。

3.数学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数学知识。尤其是一些术语符号的运用,更易于学生表述与理解,。数学语言对于一些数学问题的论证与推理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能用相对具体的符号,非常简洁地表示出抽象的概念而成为具体的化身。如: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我们可以记作:a∥b.直线f与直线g互相垂直,垂足为O,可以记作:f⊥g 于o既形象有直观。

4.数学语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知识记忆水平。数学与语言作为一种可感知的知识载体,以其简洁、流畅、以及其内涵的奥秘刺激、诱惑着人们投身于数学学习与研究中,让无数酷爱数学的莘莘学子为之着迷。言以其形象直观、便于记忆的特点在每一个人的头脑中重组数学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例如,只要一说到平行四边形,每个人的脑海中都会立马浮出    的形狀,而不是“长方形”三个字。

四、小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途径

1.让学生在阅读中咬文嚼字,从中感悟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叙述语言是介绍数学概念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其中每一个关键的字和词都有确切的意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须仔细推敲,因此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阅读数学文本,勤思多想,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本真理解。

例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中的关键词句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教学时要着重说明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2. 注重数学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普通语言即日常生活中所用语言,这是学生熟悉的,用它来表达的事物,学生感到亲切,也容易理解。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必须以普通语言为解释系统。数学语言也是如此,通过两种语言的互译,就可以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借鉴,从而能透彻理解,运用自如。比如集合的自然语言表示、符号语言表示及韦恩图表示相互对照,再比如,将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字母表示的符号语言等。

3. 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概论》 ——李兴贵.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4.从课程功能的转变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篇四

近几年,地处国际大都市广州市老城区的荔湾区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对人财物的投入急剧增加,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思想及老师教育教学方法与技术都带来了较大冲击,引入外教的人数从几个到几十个,从高中至小学甚至幼儿园,几乎各个层次的学校都有专业外教。如何把外教当成一种有效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成了教育者的一个课题。

先看一个国外课例:艺术与工艺(ARTS AND CRAFTS)。纽约北部学习意大利语的学生正在学习意大利不同地方工艺品的差异。(如威尼斯的玻璃制品、沃尔泰拉的石膏雕像、奥维多的陶瓷制品、索伦托的镶嵌木)。学生们讨论艺术品与工艺品之间的不同,创作或使用这些工艺品的人的生活方式,并且观察工匠的作品获得对工匠的了解。作为这一单元附加的部分,学生们参与由田纳西州剧院编排创作的“被褥”舞蹈,它的灵感来自于传统美国被褥创作的图案以及创作者的故事。学生们能够以一种非语言的延伸方式去了解工匠,用非语言的方式去传递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的技巧和知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专门让学生反复朗读学习某个单词或句型,而是让学生完全浸泡在意大利语和意大利文化中,学生能接触到各种有关艺术品名称的词汇和表达,在自然而然的过程中习得了意大利语。

再看外籍教师Eugene(尤金)在荔湾区花地中学的一节口语课。外教知道我校学生喜欢球类运动,也和学生们一起玩过足球、篮球和羽毛球,于是他设计了一节关于运动的课,希望能给学生介绍美国中学生喜欢玩的橄榄球(American basketball)和儿童足球(kickball)。他托朋友从美国寄来了一个橄榄球和一个儿童足球。这节课的主题是“Sport”,他先让学生说了各自喜欢的运动,再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足球、篮球和羽毛球的游戏规则。然后,他拿出橄榄球和儿童足球,分别介绍了这两种球类的游戏规则,并将橄榄球的三种玩法做了说明,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模拟训练,教学生防守(defense)和进攻(offence),怎样避免出局(out)。儿童足球(kickball)的游戏规则相对简单,跟棒球有些相似。有些学生听明白了,有些学生听不明白,于是,Eugene和助教涂老师决定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实践,以便让学生更清楚,这不仅是让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学会遵守规则,还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学的乐趣。

操场上学生们分成了两队,一队负责防守,一队负责进攻,通过各队各自的跑踢、接球等等取得相应分数。儿童足球容易操作,所以大家就从这个项目开始玩。攻方如有三人出局,便调换角色,由攻变守,守变攻,直至一方的人员跑完全垒,得分高者赢。无论是攻还是守,学生们的热情都很高涨,有的还追问老师:“老师,我不太明白规则,再给我说说。”操场上不时响起欢呼声和加油声,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也从游戏中学会了规则和一些英语用语。

外教Eugene的座右铭是:I want you to have fun.I want you to learn something.从以上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外教的基本教学风格是:训练聆听、思考、模拟、动手能力,着重知识的融合与应用,强调合作、多元化教学及鼓励自发性、体验式、项目式学习为主。现阶段,我们的中小学艺术课堂教学应有更多满足孩子生命需求的形式出现,让孩子体验艺术的美,感受艺术的魅力,让孩子能把艺术学习与其它学科学习真正融合起来,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力,在生活中学艺术,让艺术服务于生活,真正为提升孩子一生生命品质奠基。

在师生交流上,平等、朋友、真爱是关键词。脱离了这三个词,艺术就成了无根之树,一定会乏味、会枯死。在教学方法上,应重体验、感悟、动手、动口。上音乐课,除传统的唱、演以外,我们可以听音乐画画;听朗诵歌词画画,音配画,看作品配音;把音乐搬到墙壁上作壁画;带孩子去公园发呆(感受不一样的音乐,释放不良情绪);尝试小老师活动;与语文老师合作表演课本剧、音乐剧;与历史老师合作玩穿越;与物理、化学老师合作玩各种美,等等,让孩子体验音乐就在身边,音乐就在生活中。在管理形式上,个人自主、小组民主、班级集中相结合,让孩子既有个人空间又有集体意识,既有自己思想又可与他人交流擦出火花,这才是艺术真正要做的事。在评价办法上,重发展,重内在价值观形成。如让孩子们制作个人艺术成长档案;音乐课程考核可采用“期末音乐分享会”的形式,让他们在策划、主持、参与音乐会的全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感受学习音乐带来的快乐;在音乐基础知识考核时可以给出具体一首曲子,让孩子们去寻找曲中各知识点,这样的学习考核才真正体现了艺术的无穷魅力。

5.从课程功能的转变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篇五

夏周青

农业科技创新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要推进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本文论述了农业科技创新对转换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和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引导企业创新等若干具体建议。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十分重视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发展,九年连续发的九个中央一号文件,议题都是“三农”问题。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要推进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而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就要不断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农村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的翅膀,是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的根本性因素。本文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角度探讨农业科技如何创新。

科技是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翅膀

科学技术是农业的增长点。我国人均占有耕地仅1.33亩,而且我国人口以每年几百万人的速度增长,耕地每年以几百万亩的速度锐减。这一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农业的发展,不可能依赖自然资源在扩大再生产中起作用,农业的增长不能仅靠提高人均占有资源量来实现。而必须依靠科学的进步及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转化,靠科技提高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靠科技在有限的土地上搞立体开发,充分利用地力,让不再增长的土地收获超过以往产量的农产品。现在我们的一些农产品在市场销售不畅,主要原因还在于质量、品种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农业要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必须改变过去“以粮为纲”的格局,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多样化,并在一些农副产品的数量,尤其是质量上想办法,生产出一些优质的农副产品,而要做到这一点,舍科技别无他途。

同时,科技可以使农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科技在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也改变着农业的产业结构,农业在科技的促进下,改革了传统的单一面孔,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成长为现代化农业。而且,科技农业是解决农业生态问题的最重要的手段。科技农业可缓解生存和发展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压力,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选择性的新农药、精确的施肥方法,新型杀虫剂、工厂化无公害生产等技术的推广利用,可以增加农产品的安全系数、减轻污染、节省某些敏感的短缺资源,从而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阻止生态恶化的趋势。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途径

1、加快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当今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加快农技人才工程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前提。一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人才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农村第一资源的观念。有些观点认为,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而农业人口就占了7亿多,人才资源必然十分丰富。须知人口与人才是不同的概念,人口多,说明人力的数量多;人才多,说明高素质的人力多。事实上,我国人口资源丰富而人才资源相对缺乏,正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矛盾。二要多途径、多渠道开发和培养农业科技人才。要结合各地实际,加速造就由学术带头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业科技企业家、高素质农民和农业科技管理人才共同组成的高素质农业科技队伍。三要加强领导,创新机制,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引导和推动企业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早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的有机农药到合成农药,从化学农药到生物农药的开发都是由企业完成的。美国著名的江迪尔

(Tondeere)农机制造公司,每年用于农机科研的经费高达25亿美元。在日本,企业用于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投资占全国科研经费的80%以上。农业科技企业已经成为当代发达国家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引导和推动企业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有利于强化农业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利于提高农业技术创新的效率,有利于提高农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大多数企业不能将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正常活动的一部分,企业对科研活动也较少参加和投入,在农业技术的应用上普遍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这种状态,必须改变。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创造条件,继续深化科技机构改革,尽快把那些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农业科技机构逐步转变为科技企业,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二是要进一步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内化企业的创新源。三是要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四是要积极支持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3、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要将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立并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关键。在推进农业发展中,必须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起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一要科学界定职能,深化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改革。要借鉴科研机构改革、改制的经验,按照公益性和经营性两大类型,对农技推广服务机构进行资源的重新优化组合。对公益性农技推广部门,要实行政事分开,真正将由政府承担的行政职能交还给政府承担,将设置过多过散的乡镇农、林、牧、水产、农机等农技推广服务单位统一归并成综合性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并按照事业单位推行全员聘用制的改革要求,对其人员可按照“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开招考、竞争上岗

和全员聘用制度。对经营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可以以市场为导向,尊重农民的创造性,引导和鼓励多种组织形式共同承担。二要积极发展农业科技推广中介组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技推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之一是有限的推广力量与众多的服务对象之间的矛盾,面对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原有的推广机构力不从心。因此,应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技推广中介组织,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服务中心,支持以股份制或合伙形式成立技术经纪公司或技术经纪人事务所,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协会、合作社等组织,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吸收利用农业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三要努力促进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相互协调发展。农业教育体系、农业科研体系都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改革现行的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相互分离和各自为政的体制,建立农、科、教统筹协调机制和组织机构,鼓励农业教育和科研机构创办科技企业,加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作。同时,鼓励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技术人员带着急需解决的科研课题,走进科研院所以及大学进行合作研究推广。

6.从课程功能的转变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篇六

一个新的世界观的产生,必然伴随着思维方式的改变,马克思创立新世界观的`过程,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这可以从他超越费尔巴哈的三个步骤中清楚地看到.首先,他在从青年黑格尔派转向费尔巴哈派时,就以看待世界的不同角度开始孕育对费尔巴哈的超越;第二,新世界观的雏型包含在异化劳动理论中,受到旧思维方式的束缚;第三,最终冲破旧有思维模式的束缚,彻底清算与旧哲学体系的一切联系,一个全新的世界观脱颖而出.

作 者:傅小凡 吴卫东 作者单位:傅小凡(厦门大学,哲学系,福建,厦门,361005)

吴卫东(天水师范学院,马列教学部,甘肃,天水,741001)

7.从课程功能的转变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篇七

八十年代起初为大量营销

在八十年代,一开始,我们能看到的电视台没有几个,有什么我们就看什么。中央电视台,忽视观众不同的需求,节目是老三样,新闻,晚会,连续剧,因为老少皆宜的节目,能获得高些的收视率。这个时候是目标市场中供不应求,在此事采取的政策是忽略差异,求共同点,寻求有共同点的客户,顾及大量的观众需求。不用担心客户会跑掉,会不找我,因为他们没有其他选择。

大量营销是指在市场中供不应求,对产品的差异化没什么高的要求,只要能得到就可以,是忽视客户存在的差异,这个也是初级营销的时代。

九十年代末转变为差异化营销

到了九十年代末新千年初,电视台逐渐增多,人们拥有的电视数量也逐渐增长,市场供求达到基本平衡,

此时有更多规格、更多型号、更多形式的节目,尽量去涵盖观众的需求。虽然开发出越来越多的栏目和频道,但电视台并不十分清楚栏目给谁看的,没有明确产品制作精准方向。

差异化营销是针对不同的客户生产出具有差异的产品或服务。

将来的方向将是目标市场营销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品味不断升级,人们开电视的时间少了,一些电视台顺势而变,渐渐的对市场进行细分,像湖南电视台打造的是快乐,海南电视台打造的就是精品旅游,还有一些节目,如江西电视台的《传奇》牵动千万有好奇心的观众,江苏电视台的《人间》吸引着一些感情极其丰富的人群。诸如此类的市场细分将会是以后电视台的发展方向。

正视客户差异的差异化营销和目标市场营销有什么区别呢。差异化营销总体上的表现是被动的,消极的,产品卖给谁,不清楚。什么都开发出来,选择权在客户手上。而目标市场营销是积极的,主动的。根据自己的优势来做自己的强势产品,有非常强的针对性,主动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上,从而达到影响客户,让客户购买自己产品的目的。

目标市场营销是具有明确针对性的,生产什么样的产品,任何服务都是为满足特定的客户群。

营销战略是随着市场的供求来改变的

8.从课程功能的转变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篇八

寻乌县城关小学 钟菊珍 手机:***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而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古人曾经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爱因斯坦也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学中,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关注研究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我认为这一评价非常中肯、切中时弊。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臵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二、增强信心,让学生乐于提问

有人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我们知道积极地情感体验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地影响。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情感的诱发和融入,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充分的认可和肯定,对某些问题上自己的失察甚至无知绝不掩饰。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使学生树立提问的信心,产生乐于提问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学生的提问中,比一比谁的问题提的好,给他们一句鼓励的语言或者给他们一次热烈的掌声,就会有效提高问题质量,增强提问乐趣。让学生学会提问,教师可以以问引问,例如,教师在教学“分苹果”这个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你看到了这个题目想问点什么?教师一一出示后,再追问:对以上分类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思考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有:(1)要怎样分?(2)为什么要这样分?(3)还可以怎样分?教师把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挑选问题探索,研究,最后找到答案。这样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下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如例:完成下列计算:1+3=?

1+3+5=?

1+3+5+7=?

1+3+5+7+9=?

┅ ┅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教学中,首先应该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四、引导反思,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足够的机会去反思,让学生自己理一理、比一比,让学生在讨论、分析、交流、比较甚至争辩中,亲身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通过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渐把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

例如:在学习小数除法时,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今天我们学的知识与我们原来学习过的整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引导学生通过对发现过程的回顾,去感悟探究发现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而且学到了如何去探究新知的学习方法,更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9.从课程功能的转变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篇九

星巴克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及启示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

以《哈利波特与消失的密室》为例探讨哥特式风格在哈利波特小说系列中的应用

以“三美论”对比《登高》两个英译版本的“意美”与“音美” 35 英汉含文化植物词谚语对比研究 36 《简爱》和《藻海无边》的女主人公的对比研究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和《嘉莉妹妹》美国梦的对比研究

从文化角度看品牌名称翻译 39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肉体与灵魂的平衡 40 关联理论视角下《生活大爆炸》中言语幽默的汉译

《名利场》中蓓基人物形象分析

侠客精神和骑士精神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七侠五义》和《亚瑟王之死》之比较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43 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 44 对《魂断蓝桥》女主角悲惨性命运原因的分析

反思女性主义作家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研究 46 《白鲸》主人公亚哈的悲剧性格分析 47 从多视角比较《论读书》的两个译本

An Analysis of Gothic Features in Poe’s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49 解析《简爱》的帝国主义意识 5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omen in Fortress Besieged and Pride and Prejudice 51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hrough Idioms 52 中学生英语互助学习研究 53 An Analysis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54 汉英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对比 55 On the Anti-traditional Factors of Feminism Translation 56 从跨文化交际层面谈口译译者能力的提高

中西方悲剧爱情故事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穆斯林的葬礼》与《荆棘鸟》之比较

《可爱的骨头》的电影改编分析

从功能对等的理论看英语歌词的翻译 60 商务英语写作得体原则 61 从《牧师的黑面纱》看霍桑矛盾的宗教情结 62 礼貌原则在口译中的应用 63 从文化角度研究中英礼仪模式差异 64 The English Translating of Chinese Neologisms in Political Document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65 孤独的神秘与永恒的自由追求——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

词汇的语义关系及其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 69 欧亨利与马克吐温的讽刺对比——以短篇小说为例

《幸存者回忆录》中多丽丝•莱辛的生态观

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

论《飘》中斯嘉丽的精神源泉

从麦琪的礼物中折射出欧亨利对已故妻子的爱

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

The Word Use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77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颜色词的蕴义

《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分析 79 论《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 80 商务信函中的语气结构分析 81 礼貌用语中的语用失误 82 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分析

从作品人物塑造看海明威生命意识的转变

从道德角度分析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安妮•艾略特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85 马丁伊登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及其悲剧

相同的追求,不同的命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比较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化妆品品牌翻译

《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象征意义

情感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实施 90 目的论指导下的报刊新词英译 91 从哈姆雷特心理变化轨迹浅析其性格发展阶段

《长日入夜行》中玛丽的悲剧和反抗 93 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之餐具比较——筷子和刀叉 94 中国菜单的英译

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Translation of the Implied Meaning in Communication 97 商务英语信函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

英语学习的性别差异及相应的学习策略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和《飘》中斯嘉丽的性格对比 100 《爱玛》中的女权思想解读 101 浅谈英汉禁忌语的发展 102 论《呼啸山庄》中两代人之间不同的爱情观

The Growth of Humphrey Weyden in The Sea Wolf 104 母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05 《呼唤》中倒装句汉译策略研究 106 《南方与北方》中玛格丽特·黑尔的人物分析 107 《看不见的人》中的“暗与明”意象探究

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中美女的命运 109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求索之路

《简爱》与《呼啸山庄》女主人公比较分析 111 从礼貌原则分析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的语用特色

英语与汉语中的称谓研究 113 中美肥胖问题比较研究 114 一个自我矛盾的精神世界—《达洛卫夫人》中的对照与一致

A Diachronic Study on Sexism in English Lexicon 116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悲剧原因分析

字幕中的幽默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118 中英文旅游广告语言特点对比研究 119 解析《红字》中清教主义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目的论与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121 论《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手法 122 文化差异在商标翻译中的体现 123 Foreign Brands Translated in Chinese 124 试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成长主题

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及其能力的培养

《嘉莉妹妹》中主要人物的无尽欲望 127 试论《最蓝的眼睛》中黑人理想家庭的破灭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28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

母语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从《彼得潘》看儿童世界 131 维多利亚时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

从关联理论看商务信函的礼貌策略

第二语言习得中语用迁移现象的分析 134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美国婚俗研究 135 侦探小说的发展 136 A Feminist Analysi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 137 布什总统演讲词中幽默话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A Survey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English Major 139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建构浅析 140 用批评性语言分析中美主要矛盾 141 国际商务谈判技巧与策略初探

Comparison between High and Low-context Culture in Language Expression 143 由《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写作特色 144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研究 145 老友记中乔伊的人物形象分析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人物刻画 147 国际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礼貌策略 148 从功能理论角度分析电影《点球成金》字幕翻译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

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绝望主妇》中话语标记语I mean 151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美式幽默风格的翻译 152 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

153 从儿童心理角度看儿童文学中的对话翻译

154 影视作品中的中英电话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155 A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 156 《老友记》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主观性研究

157 对《璃琅三部曲》中爱尔兰人的人性分析 158 商务英语新词构词研究 159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 160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161

162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心路历程

163 《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

164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165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hakespeare’s Times 166 奥巴马演讲词中的委婉语研究 167 Angelic devil: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Catherinein Wuthering Heights 168 英语习语的认知分析 169 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170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1 A Preliminary Study on Christianity 172 从传统消费观念看中美文化差异

173 《白噪音》的后现代特色

174 论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175 A Feminist Study of William Shakespeare’s As You Like It 176 “土生子”叛逆精神探源 177 学生写作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改进方式

178 Two Different Images of the Heroines in the Novel the Age of Innocence 179 语篇转喻的功能分析

180 爱与孤独的互生——舍伍德安德森《曾经沧海》与戴维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对比研究 181(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中日赞赏语的比较研究 182 浅析哈代笔下经典女性苔丝和苏的人物形象

183 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的悲剧 184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 185 活动教学法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新安中学为例 186 情景教学法在大学新生英语口语教学课堂中的实施

187 《鲁宾逊漂流记》与《桃花源记》中乌托邦思想之比较

188 An Analysis of Jane Eyre’s Contradictory Character 189 模糊限制语在求职中的应用研究

190 影视英文在初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性研究

191 二战后美国摇滚乐的发展及影响

192 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重读

193 詹姆斯鲍德温《桑尼的布鲁士》中男主人公桑尼的自我救赎

194 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及其译本的对比分析

195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Fuzzy Language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196 《雾都孤儿》中南希形象分析

10.从课程功能的转变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篇十

初中数学教育和小学数学教育都属于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分属一脉相承的不同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为初中数学教学打好基础,初中数学教学又将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深入和扩展。虽然二者相辅相成,但还是存在独立的特点。对于初中数学来讲,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感知与发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数学思维,是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内容。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实质上是为了解决两个不同阶段对于数学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小学阶段重视的是“算术”,而在初中阶段重视的是“代数”。要转变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从数的思考转化为对符号的思考,从数量的理解转变为对关系的探讨,消除他们对初中数学的陌生感和畏惧感。

一、数学思维的构成

从思维本身的特点来对数学思维进行划分,主要有三种形式:“数学逻辑思维、数学形象思维、数学直觉思维。”数学逻辑思维是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能够通过数学中的概念、推断等思维方式,利用既定的数学语言反映数学中存在的本质规律。数学形象思维是让学生利用数学的生动形象或表象来反映数学本质规律。数学形象思维实质上就是个人对数学现象产生的映像,主要有视觉、听觉、感觉、触觉、实践等。数学直觉思维要求学生利用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领悟、感受等行为,对某一现象迅速作出评估的思维。这是对数学问题探究中要求较高的一种思维方式。

二、中小学数学衔接的过渡内容

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材的主要内容包含有理数、整式、方程与不等式及几何图形几个部分。在教学衔接过程中,主要完成的就是数的过渡、算术式到代数式的过渡、方程的过渡几个方面。

1.数的过渡

有理数的出现是小学到初中数学最大的跨越,尤其是负数在有理数中的重要地位让数的衔接尤为重要。在小学六年级引入了负数的.概念后,初一数学重点引入了有理数的概念。对于一些正数和负数,在生活中代表什么意义,学生又是如何理解和应用的。首先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负数,例如温度-2℃,这里面的负数有没有实际意义,还有小明本周内收到10元零花钱,但是花费了11元买零食,本周零花钱结余-1元中的-1又代表什么意义。通过这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有理数引入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去。在这里最重要的一个数字是“0”,让学生准确认识0的意义,并且将之作为一个基准量,拓展出正和负的概念,继而将符号“-”引入教学,把算术数转化为有理数。例如:5-3和5+(-3)其实只要通过一些简单的示例和讲解,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符号的运用,从而实现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过渡。

2.式的过渡

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涉及了简单的算术运算式的列式和计算,但是到了初中阶段,会出现大量的符号和字母参与到运算式中,将单纯的算术式运算拓展到代数式的运算。这就需要实现式的过渡,理解字母和符号对数的代替,最终掌握代数式的基本性质。实质上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了字母代替数字的知识,例如加法交换律a+b=b+a。到了初中阶段只是将这种形式进行了深入和拓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加深学生的认识,例如-a并不是代表一个负数,a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甚至也可以把-a理解为a的相反数。

3.方程的过渡

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存在方程,但小学阶段更注重算术运算。算术和方程思想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个是逆向思维,另一个是正向思维。到了初中阶段将涉及到大量的运算,这些并不能简单的用逆运算的方式进行解决,只能通过方程的计算。但是小学生通过长期的逆运算思维方式锻炼,不能很快掌握方程的思想。在实际教学中要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字母表示数字的意义,通过增设未知数,把未知数的地位提高,与已知数一样参与运算,从而逐步建立起用方程的意识。

三、数学思维的衔接方式

1.联系生活提高思维广度

在数学教学中大量采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不但能够将数学和生活紧密连接,还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也拓展了他们思维的广度,从发展和联系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例如一个有趣的例题:测试学生们喜欢吃的水果:从1到9选一个你喜欢的数字乘3加3再乘3,然后把个位与十位相加。答案:1.葡萄;2.香蕉;3.梨;4.山竹;5.杏;6.榴莲;7.芒果;8.草莓;9.苹果。学生随意选择后经过测算发现大家答案都是一样的。同学们除了好奇以后还会探寻根本,假设选择数为x则3(3x+3)=9x+9,这个数必然是9的倍数。

2.数形结合强化思维深度

数形结合是一种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维方式,主要通过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对应关系来解决数学问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相对较弱,教材中通常会用色彩、图形、图象、表格、实物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到了初中阶段,数形结合会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例如从有理数的加减法到绝度值、相反数体现了实数与数轴上的点,还有函数在坐标轴图像的对应等。所以要强化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能力,从简单的温度计开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化归思想的培养

所谓化归思想是指将复杂问题转化为能够简单解决或间接解决的问题,核心就是转化。在初中阶段由很多类似的现象,如抽象问题直观化、化繁为简、实际问题转化为特殊的数学问题、化未知为已知、化一般为特殊。要培养初一学生化归思想,让他们从小学简单的解题思维中解放出来。

上一篇:卢龙县幼儿园正风肃纪方案下一篇:人类对大自然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