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对学习英语的影响

2024-11-16

母语对学习英语的影响(精选9篇)

1.母语对学习英语的影响 篇一

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其对策

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且很难克服,它一直困扰着英语的教学和学习,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法、句法和文化上.通过对母语负迁移在英语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分析其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 者:李继文 LI Ji-wen 作者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福建,福州,350108刊 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KUNMING METALLURGY COLLEGE年,卷(期):200824(2)分类号:H319.3关键词:负迁移 母语 英语学习

2.母语对学习英语的影响 篇二

一、负迁移的概念

一般我们所说的英语语言学习, 包括语音、语调、词汇、语法以及英美文化的学习, 而对于中国的广大学习者来说, 其中最难的就是语法结构的掌握与运用以及对英美文化的了解。而母语对于外语学习者产生影响是一个普遍现象, 而该现象也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 并在心理学上被命名为“母语迁移”现象 (L1 Transfer) 。即, 外语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 受到母语使用习惯的影响, 该影响对外语的学习起到积极或者消极干扰的作用。

二、中英文语系区别

中文属于汉藏语系, 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两种语言不论是从发音、书写、语法结构, 来说, 都相差甚远, 并且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也有较大差距。因此, 当母语为属于汉藏语系的中文的学习者在学习属于印欧语系的英文的过程中, 会很大程度上受到中文的发音、语用习惯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 对英语的学习起到消极干扰的作用, 也就是受到中文的负迁移影响, 从而产生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中国式英语 (Chinglish) , 即把想要表达的意思打好腹稿, 按照中国语言文化思维翻译成英文的, 带有中国的词汇、语法和表达习惯, 而使得以母语为英语的人难以理解。

三、负迁移产生的原因

1. 语音的不同。

语言的学习都是从语音开始, 从发音来说, 首先, 汉语为声调语言 (tonal language) , 而英语为语调语言 (intonation language) , 汉语的声调升降规则比英语复杂, 但升降幅度较小, 所以很多学习者受到语调负迁移的影响, 不能适应英语的那种语调, 而沿用汉语说话的习惯来说英语, 听起来音调平平, 抑扬不分明。其次, 我国地域辽阔, 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地域语音有较大差异, 发音习惯也千差万别, 形成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方言 (主要还是汉语) 。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方言的人, 特别是一些南部地区的人和使用地域性方言的人, 多年的方言使用不仅影响其普通话发音, 也影响到了英语的发音。很多南方人对于鼻音[n]和边音[l]这两个音的发音区分不是很清楚, 还有一些人在使用方言时, 只有[z]、[c]、[s]、[l]没有[zh]、[ch]、[sh]、[r]之类需要通过舌头变化来发出的卷舌音, 因此需要舌头卷翘来发音就欠缺灵活度。如有些人, 说普通话时, 把“然后”读成“lán hòu”, “榕树”读成“lóng shù”, 在方言的使用中, 没有[r]这个音, 那么在英语的发音上, 类似于单词“rose”这样以字母r开头的音节, 就会读成[l藜uz]而不能正确的发出[ruz]的音, 再以spring这个单词为例, 有些习惯说粤语的人就很难发出[sprinη]而是读成[splun]。还有一些人在学习咬舌辅音[θ]和[e]时, 用[s]和[z]代替, 于是出现了“3ks” (thanks) 的读音。再者, 有些方言中, 没有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别, 也会影响到部分英语的发音。有此类情况的学习者, 应该多听多练, 尽量去模仿正确的发音。此外, 我国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拼音, 同样是26个字母, 但是读音和英语的26个字母不同, 如拼音中, 字母“y”读作“衣”的音, 而在英语中, 读作“歪”的音, 拼音中”i”读作“衣”, 而在英语中读作“艾”, 对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文的小学生来说, 之前拼音的学习也会对此时英语的学习有一定负迁移的影响, 容易记错字母发音。随着对英语的学习的深入, 这种影响会慢慢减淡消失。

2. 语法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 发音的问题解决之后, 便是词汇的使用和语法的掌握。从简单句来说, 中文和英语都是主语+谓语+宾语。如:“我喜欢吃苹果。”其英文也是“I like eating apples. (正) ”但是如果在意思中要强调对吃苹果的喜爱程度, 中文是“我非常喜欢吃苹果。”初学者就会把对应的单词加到中文里对应的位置, 说出“I very like eating apples. (误) ”英语单词, 有名词形式和动词形式甚至有形容词和副词形式, 初学者在使用的时候, 只知道选用中英文意思相对的词语使用, 但忽略了这些词的语法特征。比如:“I don’t afraid snake.”这个句子中, 就没有搞清楚“afraid”一词的词性, 错把形容词作为动词使用。再举几个例子:当我们想要提问“怎样提高我的法语水平?”很多人给出的译句是“how to improve my French level? (误) ”而实际上, 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想要表达这么一个意思的时候, 往往会说“how to improve my French skills? (正) ”我们学了“on foot”表示步行, 于是当我们想表达“我每天去学校是走去的。”会脱口而出“I go to school on foot everyday. (误) ”, 而实际上, 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则更习惯说“I walk to school everyday. (正) ”这两个例子中, 从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语法角度来看, 原句并没有什么语法错误, 但以英语为母语的人, 更习惯后一种表达方式。这类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毕竟我们没有良好语言环境, 学习者应多听多读多看国外电影和新闻等, 以此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最常用的表达是怎样的。

3. 历史文化不同。

如果说语言是文化交流的载体, 那么文字则是为了记录文化而产生的。对于语言学习者, 语言和文字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和文化之间, 也存在一种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一种语言中, 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催生一些词汇, 而这些词汇在另外一种语言中, 也许是不存在或者难以通过字面意思来理解的。如英语中“Weathermen”, 字面意思看是天气预报员, 其实在某些文中指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个激进的左翼学生组织, 该组织在当时经常参与一些反对越战的游行抗议。如果对于历史文化不了解的话, 对于这两个词语理解无从下手。再比如说, 颜色在不同文化和地域有着不同含义, 蓝色在英语中可以指情绪低落, 心情沮丧等, 因此英语中才会有“He looks blue.”来表示他闷闷不乐。对英美文化的了解不够, 也理解不了这些表达。

语言是为了交流而产生的, 语言的学习, 不是对词汇语法的生搬硬套, 学好英语还应有针对性的学习英美的文化历史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 这样才能够充分理解英语的文化内涵, 更好地运用英语与人交流。

参考文献

[1]王瑶.汉语语音系统对英语发音的负迁移[J].考试周刊, 2009, (46) .

3.母语发音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篇三

【关键词】 发音问题;语音语调;影响

【中图分类号】 G64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一、引言

母语的发音影响与干扰现象存在语言系统各个层面,但对于初接触外语的学习者来说,语音层面上的影响尤为明显。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在汉语内部又存在众多方言,在语音语调系统和发音规律上都存在差异,语音学习的发音影响必然存在。众所周知,掌握发音是学习一门外语的第一步以及基础,发音对听力的提高、口语的加强、词汇的记忆、和语法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然而,正如很多语言学家和老师注意到的,大学生的英语发音并没有得到重视。It is believed that native language influenc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acquisition of target language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正确运用该语言和学习了解不同的文化。由于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发音影响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它对目的语的干扰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如果这种干扰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那么学到的语言不仅不地道,甚至有可能在交际的过程中出现障碍,引起误会甚至造成更严重的错误。因此,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的语言和音韵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强大的影响。汉语和英语的发音有些听起来似乎是一样的,但是事实上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其中包括听觉的特征和音节的特征以及一种语言有而另外一种语言所没有的发音。汉语和英语的差别导致了学习的困难和言语行为的错误。这就是产生干扰的主要原因。这种干扰也称作从母语到目标语的发音影响。笔者现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元音的发音影响

汉语有35个韵母,英语有24个元音,但是两种语言中没有任何元音拥有相同的发音。一些英语元音在汉语中不存在,比如/ ? /,/ ? /,/ ? /。当要读这些元音时,有些学生就借用汉语相近的元音,如,

bus [b?s]——[bas]

clock [kl?k]——[klok]

bag [b?ɡ]——[beɡ]

一些元音与汉语音节看起来相似,却有不同的发音也会容易让学生出错。例如,音标[i:]听起来似乎与汉语的i很像,其实并不然。英语音标[i:]是靠舌头的前端贴近而不碰到硬腭发出的,而汉语的i是舌头前端碰到硬腭而发出的。

英语的双元音是由两个单元音组成。由第一个元音开始,以第二个元音结束。读第一个元音时,重音放在第一个元音上,要比第二个元音长和清晰。同时注意两个元音之间会产生交叉滑音。Diphthongs vary widely in their total duration, and functionally, they count as long vowels.但是汉语的韵母中不存在滑音。因此错误会再次出现,例如:old [?uld]会被误读为“oud”;both [b?uθ]成为“bous.”

(二)辅音的发音影响

就如同元音一样,有些元音英语中有而汉语没有,如[?]、[?]、[?]、[θ]、[v]。学生在学习时常常会感到困惑,他们会选择相近的汉语辅音来替代英语辅音,侉如:

[?]——[x] nation—neixing,washing room—woxing room

[?]——[r] treasure—trearure,uGual—urual

[?]——[z] this—zis,those—zose,clothe—cloze

[θ]——[s] thIng—sing,faith—face,birth—birse

[v]——[w] very—wery,have—haw,vase—waxe

我們已经注意到了区分这些辅音的困难,每个人对发音的灵敏度不相同。只有少数对语音有高敏感才能克服辅音发音影响的阻碍。

当读C这个字母时,我们会听到学生会把它当做“xi”,这也是汉语对英语的发音影响的一个方面。在英语中没有“xi”这个发音,这是学生忽略了[s]到[i:]的交叉滑音。

很多英语单词会以辅音结尾,同样辅音的发音影响,导致了当有[p], [b] ,[t] ,[d], [k]和 [m]时,学生通常都会自己在单词的末尾添加汉语元音“e”“o”“i”或者“u”。例如,good—goode,what—whate,map—mapo,name—neimu,bus—busi。

两个相似的读音对比起来经常可以帮助解决学生在语音方面的困惑。对比的读音可以让学生注意细节,特别是发现两个之间的微妙的不同。发现了不同之处就可以来对应的纠正。It identifies sounds that are frequently confused by various nationalities。

(三)方言的发音影响

讨论方言对英语重音学习的发音影响有一定必要。大学生中方言对掌握英语来说是个具有代表性的发音影响。很多例子可以阐明这一点。例如,来自湖北的武汉,四川和江西的学生不能清楚的分辨前鼻音[n]和后鼻音[?]。他们常常会因为sing和sin,kin和king的分别而感到疑惑。另外还有[n]和 [l],就比如night[nait]通常会误读成[lait]。

另外一项研究指出,有些地方方言会混淆[l]和[r],通常是广东,福建和浙江的学生较为典型。他们很难分辨lake,rake和nake;friedrice往往会错读成flied lice。

(四)超音段层次的发音影响

1.重音

重音的节奏对发音有这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影响音节和组成音节的部分。英语中一个单词的名词形式和动词形式的发音就不相同。如,Record和record,重音在不同的位置,就会是不同的意思。因为汉语中单音词居多,因此一句话中大部分的词语都有重音。导致了学生把英语单词的首音节都加上了重音。这些错误有时导致听者对句子的意思产生误解。

2.声调和语调

语音类型学差别中包含了声调和语调。汉语是声调语言,总共有四个声调,不同的声调会形成不同的意思。普通话中ma这个读音,用第一声时意思是“妈妈”,到了第三声时就是“马”的意思。

另一方面,英语是语调语。英语中的音调不会像汉语中的语音信号一样区分,但是语调可以反映说话者的态度和情感。语调的信号可以表示开始或者结束一段对话。

在英语句子中语调分为四类:升调——回答是否问题、请求、不确定的陈述等等;降调——确定的陈述、命令、特殊疑问句、感叹句、建议等等;升降调——强调语气;上升一个调——生动的描述。英语语调通过情感、态度或者目的会经过丰富的变化。但是由于汉语的影响,学生会把所有句子读成降调,并会因为害羞而不敢把句子读成升调,这会导致听和理解英语的困难。

3.节奏

英语的话语如同音乐一样有一定的节奏,学生英语的朗读节奏又常常会被汉语所影响。由此,当学生说英语时,听起来很中国化。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普通话是靠音节停顿的,每个音节的发声长度都是大同小异的但是英语是靠重音停顿的。英语的节奏涉及频率和速度。

参考文献:

【1】英语语音学中汉语因素的迁移 , 史清泉《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第4期

【2】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2002,N010 Serial No163

【3】语言学习的语际影响 , Odlin , 上海外教2001

【4】Harmer,J. 1991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教育部,通俗高中英語课程标准(实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5】对比语言学概论 , 许余龙 ,上海外教2000

4.母语对学习英语的影响 篇四

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母语干扰现象及对策

汉语与英语分属不同语系.而英语学习在中国属于外语学习,学习者受母语干扰情况严重,因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必须分析母语干扰现象及寻求帮助学生克服其母语干扰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外语教学目的.

作 者:何湘平He Xiangping 作者单位:嘉应学院,广东,梅州,514015刊 名:鸡西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XI UNIVERSITY年,卷(期):8(3)分类号:H319.3关键词:母语干扰 语音 词汇与句法 思维 文化

5.母语对学习英语的影响 篇五

论文摘要: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的影响在所难免。传统语言学认为母语对外语学习只有负面影响。二语习得理论认为,母语既是外语学习不可缺少的背景和基础,又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识别两种语言的语际共性,可以减少二语表达过程中的焦虑感,缩短和目的语的心理距离,对二语的产出起到促进作用。

论文关键词:母语;二语习得;正迁移

一、母语迁移

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语言迁移(LanguageTransfer)研究一直是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和语言教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根据连接论的二语习得观,在习得二语之前,学习者的头脑中已经存在着母语,有其固定的概率形式;母语使用的时间越久,其概率形式被激活的机会越多,被强化的程度就会越高。学习外语,碰到跟母语相似的成分,容易激活已经存在的母语形式,导致迁移。母语知识对目标语习得的影响称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迁移分积极与消极两种:当母语规则与目标语规则相同时,迁移多为积极的,称作母语正迁移;而当母语与目标语之间出现差异时,迁移多为消极的,称作负迁移。

负迁移往往会导致语言错误及学习困难的产生。例如,汉语中名词的复数一般体现在相应的量词上,这造成了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往往会忘记在名词后加-s或-es;“我非常喜欢…”也容易被逐字说成“Iverymuchlike…”;汉语表达礼貌时多用“请”,所以我国学生说英语时常用please来表示礼貌,而很少用其他的英语礼貌表达方式,如Wouldyou…?Couldyou…?Doyoumind…?等;汉语固定的句型“虽然…,但是…”被用在英语中翻译为Although…,but…。后又立刻补充一句“Sorry,sorry,没有but”。这些都是在日常交流中很常见的语误。传统的语言学观点认为:母语对外语学习只有负面影响,或者说,母语干扰了二语习得。

许多人将母语的负迁移作为不能学好外语的主要原因。人们认为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他们在读音规则、句子结构以及思维模式等方面相距甚远。母语的“阴影”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影响了成绩,也造成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的顾虑和迟疑。因而不少教师否认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竭力反对母语进入课堂,强调通过外语进行会话来实施外语教学。学生也因顾虑说出所谓的“中国式英语”而不敢张口。

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强调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差异,只要求学习者防范母语的负迁移,那么由Lado(1957)提出并被语言学家们普遍认同的“语际异性=难度”这一公式就会生效,学习者满脑子是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负面影响,就认为学习目标语特别困难,加重了学习者的精神负担,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心理负担和焦虑情绪,不能充分利用两种语言系统中的.语际共性进行学习。

二、母语正迁移

尽管各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大小不等的差异,但从本质上说,语言是人类共有的属性,与人类思维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是人类表达思维最有效的手段。人类的思维是有共性的,因此用来表达思维的语言也具有共性。正如Fromkin和Rodman所指出的:“语言学家们对世界上的数千种语言的调查工作做得愈多,对它们之间的差异描述得愈详尽,就愈发现这些差异是有限的,而语言普遍现象(LinguisticUniversals)则涉及到所有的语法组成部分,涉及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涉及到语法规则的表现形式。这些原则构成了普遍语法(UniversalGrammar),而普遍语法则是人类每一种语言特定语法的基础”。根据语言类型学研究,世界上的语言具有许多共性,如都有表示否定、疑问、因果关系的形式。但具体的结构规则又不尽相同。

Lado(1957)曾指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那些与母语相似之处就易学,而那些与母语不同之处则难学。以中国人学习英语为例,当学习者意识到英语和汉语的相似点时,潜意识里就会拉近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距离,就更加愿意去学习。根据Ringbom的观点,当人们能准确看出两种语言形式和语言上的共性时,迁移就是正向的。我国二语习得的研究者和教学者(戴炜栋、王栋,2002;陆效用,2002;王跃洪,2000)也注意到了母语对中国学生的正面影响。

尽管属汉藏语系的汉语与属印欧语系的英语在结构方面有着诸多差异,在语言学类型上相距甚远,但是因普遍语法的存在,它们之间的共性仍会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让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意识到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共性,鼓励他们使用母语的知识促进他们的英语学习。语际的共性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动机。在学习外语时,我们不应该也不能把目标语和母语隔绝开来。汉语能够在英语学习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和母语成绩一般存在正相关。这也说明了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三、母语正迁移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应注重对语际共性和异性的平衡分析,通过教学把来自母语的干扰降低到最低限度,并促进母语的正迁移。以英语教学为例,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找寻英汉的语际共性,强调正迁移,淡化负迁移 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语际共性主要表现在:

(1)词形。英语和汉语一样有象形文字。比如,eye看起来很像人面部的两只眼睛中间夹着个鼻子;onion看起来很像洋葱一层层的瓣。这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联想把英语单词的词形和词义联系起来以加强记忆。有些英语单词的拼写和汉语拼音几乎是一样的,例如sing,song,sit,god等,这也可以使学生对英语产生亲切感。

(2)语音。中国人学会了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学习也会有一定帮助。如:汉语拼音字母的发音跟英语音标都采用国际音标,都使用元音与辅音两类。在发音方面,英语与汉语存在相似之处,如:gate[geit],cake[keik]等。教师在教授学生正确的英语发音的同时,要督促学生练好标准的汉语普通话,这对学生的发音有帮助,尤其是元音的发音。

(3)语法。在语序方面,虽然汉语和英语在句式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简单的陈述句上,汉语和英语的语序大体上是相同的。例如“我是一个学生”相对应的英语句子就是Iamastudent.要求学生把类似的汉语句子翻译成英语,在语序上一般不会发生错误。这些语际共性会使学习者缩短和英语的心理距离。

2.正确看待“中国式英语”

“中国式英语”从表面上看是母语“影响”了英语表达的结果;究其实质,应该说是母语“帮助”学习者完成了交际任务。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初级和中级阶段,由于学习者的母语水平与外语水平相差悬殊,总会在情急之中或不得已的情况下“借用”母语知识或母语能力,借以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交际目的。这既是学习者的一种“策略”,也是二语习得进程中的一段必经之路。当学习者由于缺乏必要的目的语言知识在交际中遭遇困难时,就会求助于母语去弥补外语知识的不足。这种“求助于母语”的策略,在中国学生的英语表达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的。例如:

OnMayDay,therearepeoplemountainpeopleseainTianAnMenSquare.

(OnMayDay,thereareagreatmanypeopleinTianAnMenSquare.)

“peoplemountainpeoplesea”是借用汉语中的“人山人海”一词。

再如,学生会把“我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翻译成“IcanspeakamouthfluentEnglishspoken.”

尽管此类句子中有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地方,但学生通过“借用”母语知识,完成了交际任务,这一点应该加以肯定。教师在指出学生错误的同时,应该鼓励他们在语言学习中的这种“冒险精神”。从一定意义上说,“借用”策略和“冒险精神”有助于学习者克服知识不足的困难,最终到达目的语的彼岸。

3.了解汉语水平对英语水平的相关性

根据陆效用(2002)在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进行的调查统计,学生的外语学习和母语学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母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般来说外语成绩也很好。此调查结果说明学生的母语学习并没有给外语学习带来负面影响。这就从一个方面证明,所谓母语干扰外语学习的观点不符合语言学习的实际情况。

束定芳研究表明母语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英语阅读能力也很强。母语的读写能力可以迁移到目标语中。胡海在研究中也得出相同的结论,即:学习者可以借助母语来搞清楚单词的确切意思,理解篇章,掌握语法规则。母语可被用来解释一些较难的概念和用法。当肢体语言和解释都无法使学生理解时,教师便可运用母语。当遇到长难句和复杂的语法结构时,母语不失为很好的资源。学习英语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尽量多地使用英语,必要时使用汉语。

四、结论

6.汉语环境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篇六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本论文针对中国文化对英语学习时的文化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决定了教师对英语教学的传统教法和对待学生的传统态度以致使老师用传统的教法教习学生英语。因此,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和全球对英语人才的大量需求,中国教师应该在工作中努力改进英语教学方法。

关键词:文化差异;现代教学法;传统

由于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学生必须很好的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目前,学生们接触英语的机会很多,而且我们国家也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着重培养英语人才。然而,学生们英语学习的进展却不尽人意,许多人花了大力气学习英语,最后发现既费时又费力。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由于两种语言间的差异和国与国文化间的差异。根据斯波尔斯基的《第二语言学习条件》理论可知,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受汉语环境影响颇深,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要克服这种影响,学习者首先要注意语言的迁移作用和跨文化的交流,其次要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可达到的目标,最后尽可能利用现代的资源创造适合学习英语的条件。

一、中国英语学习的现状

《纽约时报》最近以《上海正在纠正“中国式英语”》为题,列举了一些匪夷所思的英语表述方式,比如“小心滑倒”成了“slip and fall down carefully”(小心地滑倒),“存取款一体机”更是变成了“Cashrecycling machine”(钞票再生机)--不知道要诱惑多少外国人乐滋滋地把钱投进去,指望成倍地吐出来呢。文章指出,上海世博会举办之前,上海成立专门委员会,请600 名志愿者来纠正这类chinglish。英国《独立报》曾发文预测,“中国现拥有全世界最多说英语的人”,一个说英语大国,日常所见的英文翻译水准何以如此之差?归根结底还是,中国人的英语大多都是中国人自己教的这个现实。而中国有多少母语为英语的老师呢?答案令人吃惊:不足5000人--按照EF 英孚教育统计的去年有3 亿中国人在学英语这个数据,那么母语为英语的老师与学生的比例是:1 比60000。我们都知道,英语非母语的老师只能够教授知识而非技能,这也意味着在中国公立学校学习的学生能够顺利通过知识性的测试,但是想要学会现实生活中的口语、阅读和写作方面,这种教学方法并不合格。

二、中西语言文化上的差异

在开放的现代社会,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处可见,言语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受到普遍重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倾向,适时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本质,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灵活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

三、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作为一门非母语的语言,学习环境的选择和营造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学生在教学中最缺乏的是英语语言环境,总是教师“一言堂”,这是不科学的,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配合生动的原声英语教学片,利用身边的资源,例如将自己的手机语言系统设置为英语模式,电脑语言也设置成英语模式,一切能用到英语的地方都想办法设置成英语模式,不断的接触不断的应用。听英文原版歌曲,看英文原声电影,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用英语来表达等等。英语是在应用中巩固和提高的,多“听”,多“读”,多“写”,利用互联网和外国友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用英文发邮件,聊天,规范自己的英语语言,尽可能的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汉语环境影响英语学习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是因为,人们学习一门外语,主要是学习该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而不是冲感知周围世界。所以,从认识事物的角度来看,这种学习实际上并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人们通过自己在母语条件下所获得的整个知识系统和思维定势来“调节”甚至来“左右”的。人们长期以来在自己的母语环境中和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所积淀的固有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是根深蒂固的,它以顽固的方式影响外语学习。面对汉语环境的影响,我们不能气馁,对学习英语的理想目标望而生畏,更不应该一碰到挫折就唉声叹气,怨天尤人。只要能正确认识它,在学习中处处留心,勤于积累,就可以一点一点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一步一步地学习掌握对英语的语感,并且逐步熟悉英美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排除一切不利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Leech, G.N. Principles of Pragm atics. Longman, 1983

[2]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gman, 1927

[3]Ellis Rod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tion. 上海:外教社。1994

[4]章振邦 新编英语语法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刘杰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汉英词汇联想意义的影响[J]

7.母语对学习英语的影响 篇七

语言是民族文化、民族认同的载体和基础,学习外语不只是语言性还包括非语言性结果(Gardner,1985),非语言性结果即包括文化认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的转变。因而外语学习必然从深层次、多维度影响学习者个体对母语文化的态度。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加快,英语在世界范围内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我国的英语学习热潮不断高涨,英语文化的传播更是史无前例。随着英语学习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民族文化认同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英语学习对民族文化认同会有影响,只是程度不一。任育新、陈新仁、高一虹、任小华等从跨文化交际、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等视角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文化身份、学生英美文化认同现状以及学生自我认同的变化等做了研究与探讨。

另一方面,已有研究大多倾向于单一文化视角,缺乏多元文化视角的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围绕“新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对其母语文化认同的影响研究”这一中心,以新疆某大学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以量化为主的研究方法,以期展现新疆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母语文化认同的现状及发展。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1)新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母语文化认同整体现状如何?在具体认同方面有无差异?

(2)不同年级的学生母语文化认同是否存在差异。在具体文化认同方面有无组间差异?

2.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新疆某大学四个年级132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共计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32份。

3.研究工具。本研究以调查问卷为主要研究工具,依据上述研究进行了问卷编制,并根据调查对象采取相应调整(Cronbach系数为.607)。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受试基本信息,包括性别、专业、年龄、英语学习年限等内容;第二部分为文化认同测试,包括母语文化认同和英语文化认同测试,共计20题。采用莱克特五级量表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分五个等级,依此确定为1分到5分。并根据研究目的对部分题目进行数据转换,之后全部输入SPSS18.进行统计分析。

4 . 数据收集与分析。定量材料均在正常教学时间内收集,并得到了任课教师的大力协助,每次调查历时20分钟左右。每次调查结束后,首先剔除个别无效问卷,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编码,最后录入数据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1.学生双语文化认同整体状况

(1)总体母语文化认同现状

表1显示,学生母语文化认同总得分平均值为3.2079,这说明学生总体上保持了对母语文化的认同。但认同度不是很高。各项认同项目中,政治认同度最高,其次为语言认同、价值观念认同及宗教认同,文化行为的认同度最低,仅为2.8041。

(2)总体英美文化认同现状

表2显示,学生英美文化认同总得分均值为2.9692。略低于母语文化认同,说明学生对英美文化认同度较高。各项认同项目中,学生对外英美文化行为的认同度最高,高于母语文化行为的认同。此处英美文化行为具体包括西方的电影、饮食、节日、建筑风格等内容,这说明随着英语及英语文化的传播,西方的物质文化深入人心,尤其受当代大学生的欢迎。

2.年级对母语文化认同的影响

(1)不同年级母语文化认同总体差异。为了检验不同年级母语文化认同的总体差异,研究首先对各年级不同母语文化整体状况做了基本描述分析,随后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见下表。

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母语文化认同总体呈下降趋势,大一时期为母语文化认同最高时期,平均分为3.3194,大三为整个大学时期最低值,大四略有回升。由此可知,大一到大三期间,学生文化认同呈削减性变化。方差分析事后检验表明大一与大三之间均值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大三学生相比较大一学生母语文化认同度下降很多。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相似,学生文化认同度呈现了先高后低的趋势。

为了检验学生具体文化认同项目的差异性,研究对各项目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方差分析事后检验,结果见下表。

结果显示,除大一与大三学生之间在语言,价值观念及总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各年级在宗教、政治、文化行为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各年级在宗教、政治、文化行为上认同度比较稳定,不受英语学习深入的影响,但是随着英语学习时间的深入,学生在语言及价值观念认同方面逐渐偏离母语文化认同,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

(2)不同年级学生母语文化认同具体差异。为检验各年级母语文化认同具体差异,对学生母语文化认同部分题目得分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事后检验,结果见下表。

通过分析,学生在电影、文学作品、饮食、传统文化以及语言认同等方面得分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随着对英语文化的学习,学生对国产电影认同度逐渐减低,对英美国家电影认同度不断上升。这是由于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看电影这种寓学于乐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英语,并以此增加英美文化知识,因此大部分学生对英美电影一直保持了较高的认同度;相比较于低年级学生,大四学生文化认同态度更加理性,做到了在保持对自己母语作品的认同前提下,正确看待英美文学。大部分学生对英美国家AA制有很高的认同度,该题认同趋势与学生母语文化认同总趋势不相符,大三学生相比较于大一大二学生认同度显著升高,大四学生认同度则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大三学生对西方AA制认同度比其他年级学生略低。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消费观念发生相应变化,对金钱的支配更加自主、自由;再者,大三学生比大一学生更加社会化,人情意识较强,因此学生对AA制认同度下降。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新疆某大学132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母语文化认同的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整体母语文化认同高于外语文化认同。其中,在具体文化认同项目中,学生对我国政治体制、语言、价值观念等核心价值的认同度高于对母语具体文化行为等的边缘文化的认同。

2.学生母语文化认同整体呈削减性变化。其中,各年级在宗教、政治、文化行为等具体认同项目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与大三学生之间在语言,价值观念及总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电影、文学作品、饮食、传统文化以及语言认同等具体文化认同项目有显著差异性。

五、结语

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1.培养学生母语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爱国思想。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英语学习及英美文化,使学生在保持母语文化认同基础上具备多元文化意识,达到多种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进一步转变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改革教学体制。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是样本量较小,只调查了新疆某大学132名学生。

二是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只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而没有辅之以访谈法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8.母语对学习英语的影响 篇八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英语句法;目的语;中介语;教学对策

1.0前言

语言迁移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会借助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等来表达思想这样一种现象。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目的语是一致的,母语的规则迁移会对目的语有积极的影响,这被称为正迁移。负迁移则指母语的语言规则不符合目的语的习惯,这就对目的语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初中生在进行英语入门学习时,常常将汉语作为中介语,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初中生在学习英语时,恐怕最令他们头痛的莫过于句法的掌握及运用了,所以句法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

2.0母语负迁移现象产生的原因

2.1 英汉文化背景的差异

初中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需要去了解在具体语境中语言模式的使用,熟悉在真实语境下语言的表达方式。这要求初中生不但要学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则,还要学习背后的深刻涵义。中西文化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生活习俗和社会文化理念导致英汉表达上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也影响了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说服力。

2.2英汉语言特点的区别

汉语和英语有着不同的语言特点,汉语属于表意文字,是以意义为基础确定起来的文字。英语以语言为基础,理解上不能脱离上下文。英语的主语化特点常常将修饰语放在被修饰的对象后面。汉语讲究意合,英语则讲究形合,汉语多用主动语态,英语多用被动语态。

2.3缺乏对母语负迁移的足够了解

教师本身缺少对母语负迁移的足够了解,也在英语教学课堂上缺乏对母语负迁移的讲解,没有向初中生专门介绍母语负迁移的概念并指出错误,也不知道采取怎样的措施克服问题。

3.0母语负迁移对初中生英语句法学习的影响

3.1句子结构的负迁移

在初中生的学习中发现,学生常常喜欢使用汉语相似的句子结构,而不喜欢使用与汉语结构差别较大的句子结构,这就造成学生写的句子比较简单、单一。中国学生往往意识不到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差别,所以写出的英语句子往往汉语化,这种句子叫做汉式英语。他们的英文作文经常出现语句过短、结构松散、单句独立性过强、过多、连词很少、句子之间没有任何连词的现象。汉语的表达比较直观,它缺乏形态转化,句子的容量很大,并没有语法形式上的限定,表达的句子需要依靠语序和虚词,比较注重意合,注重隐性联贯。相比之下,英语是比较注重理性分析的句式语言,比较注重形合,注重显性连接,句子可以以主句为中心进行展开,要依靠各种连词和从句,然后逐渐向外延伸、扩展,形成一个从句套从句,结构复杂且严谨的复合句。英语大多为复合句式,而汉语大多为短句。初中生为了不出现语法错误,就会下意识地不用那些和母语差别较大的句子,导致句式单一,虽不会出现较大的错误,然而句子有时会被重复利用。

3.2句型的负迁移现象

句型是学习英语的根本,是从大量句子中选出来的典范句式,是全部语言的布局模式来供学生学习。初中生经常将汉语句型套用于英语句子中,比如有的学生会写出这样的句子“Listen to Beijing Opera is her only interest.”,这是因为他们习惯了汉语的主题除了名词,还可以是任何词或者句子来充当,却没意识到英语中只有名词或名词性结构才可以充当主语。又比如有的学生会写出这样的句子“The film she has seen many times.”该句的正确写法为“She has seen the film many times.”“The film she has seen”显然受汉语的影响,搞错了主语。

3.3句子语态的负迁移现象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是英语中十分重要的语态,就好像汉语中的被字句与把字句。主动语态中主语是动词动作的执行者,而被动语态中的主语是动词动作的接受者,二者存在授受的关系。被动语态是英语中一种很常见的语法,在一些英文文章中利用被动句几近成了一种表达习惯。相比之下,汉语中动词本身就没有语态的变化,并且使用被动句也十分少,被动语态在注重主题的汉语里,除非表示受损或受益作用,否则很少出现。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受母语影响更乐意写主动语态,经常写出“When ice heats,it changes into water.”这样的错句。

3.4句子时态的负迁移现象

英语与汉语的句子时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句子时态负迁移现象十分常见,就拿英语来说,它的时态共有十六种,时态分得十分细致,对于初中生来说这十分困难。相比之下,汉语句子太简单,主要依靠时间副词来区分时态,再者就用虚词来暗示,十分容易掌握。在学习英语时虽然知道英语与汉语之间存在差别,却在不自觉中犯各种句子时态错误,比如忘记时态的表达,或者谓语动词出现错误等现象。

4.0针对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对策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针对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母语句法的负迁移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对比,分析异同,深化难点重点;其次,引导学生学习英语不局限于课堂,创设真实交流的英语语境。在语言使用的真实情境中,教师应当强化学生正确的语言知识,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引导指正,从而使他们深刻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避免母语的负迁移。再次,母语负迁移需要依靠老师的力量,老师必须要重视母语负迁移对初中生英语句法的影响,进一步改进目的语输人质量。而且还要改进学生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训练,从而减少母语负迁移对他们的影响。要让学生意识到英汉句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0结语

母语负迁移在语言学习中普遍而客观地存在,母语与目的语的差别越大,这种影响就越明显。通过错误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主要困难,掌握学生使用目的语的情况与目的语本族人们的差距,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总之,初中生要想学好英语,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影响,并尽力制止和避免负迁移。

参考文献:

[1] 戴运财 王同顺.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二语习得模式研究——环境、学习者与语言的互动[J]. 山东外语教学,2012(05).

[2] 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 杨梅 谢洪. 二语习得社会认知论述评[J]. 山东外语教学,2015(05).

9.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篇九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0-05-10 15:48:00 ]作者:陈伟

论文摘要: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信息丰富的丈化又是蕴涵于语言之中的。分析了英语语言和汉语语言中丈化背景知识的异同,探求了在英语学习中加强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及途径。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信息丰富的文化又是蕴涵于语言之中的。“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

文化背景知识(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就是英语学习材料所涉及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情景因素。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分为记忆性背景知识和分析性背景知识。记忆性背景知识指关于某种语言文化的事实性信息,例如:历史、地理、环境、文化遗产、文学作品、传统意识、宗教信仰等;分析性背景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辨认和确定英语国家和本国内部文化差异,具有对英语国家和本国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的能力,并能对英语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倾向等做出初步的分析和对比。Carrell认为:背景知识有三个组成部分:上下文、熟悉度、透明度。上下文指与本文有关的相关内容,熟悉度指读者对文本内容的了解程度也可以说是文化知识程度,透明度指对篇章结构的把握。实际上,上下文和熟悉度都属于记忆性背景知识,透明度属于分析性背景知识。

绝大多数英语单词与其对应的汉语意义相接近,但是有些词所对应词的意义有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英语这种语言的时候关注一些词汇,关注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多了解词汇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以更加掌握英语这门语言。

1英语与汉语相对应的词汇有差异

例如:与“drugstore”相对应的意义是“药店”。在汉语中,药店是出售药品的地方;在英语中还可以解释为就餐的意思。在英语常用的动宾结构的动词短语中,尽管同一个动词可以组成很多短语,但由于宾语的意义不同,导致在翻译成汉语后该动词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如:“make food”(做饭),“make tea”沏茶),“make money”(挣钱),“make progress”(取得进步),“make mistake”(犯错),“make a decision”(做决定)。这是我们在英语学习中应注意培养的跨文化意识之一。另外例如:“龙”在汉语中是吉祥动物,中国人把自己比做龙的传人,还有望子成龙的说法;在英语中,龙则是一种凶猛的怪物,是邪恶的象征。因而,英美译者将“亚洲四小龙”翻译为„`Four tigers of Asia‟‟而不是依照我们汉语所想当然的“Four dragons of Asia‟o“狗”的贬义形象已经深植在汉语言文化中,在汉语中“狗”是一种趣味低级、不忠不义的动物,例如,“狼心狗肺”、“狗腿子”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因而汉语中的成语:爱屋及乌,在英语中可以采取归化的策略将其翻译为:Love me love my dog.英语中还有大量的委婉语和颜色词汇,它们蕴含了大量的文化内涵。

2英语与汉语委婉语之间有文化内涵的区别

英语和汉语中,“死”汉语“离开”的意思。英文中相对应的委婉一些的说法为:”depart, pass away”等,汉语受道教、佛教的影响,“死”相对应的委婉说法为:“仙逝,去世”等。英语中的“kick the bucket“在汉语中也有像对应的“见鬼去了”。在英语中,“老”意味着不中用了,因而他们表达老年人一般用„`senior citizens”,这样就避免了“不中用,腐朽”这一意思引起公众老人的反感了。汉语与之相反,“老”可以表达阅历、经验,甚至表达尊贵的意思。例如:“老师,老板,老前辈”等等。

3英语词汇中颜色词汇包含大量文化内涵

英汉颜色词在对应的概念上是基本一致的。在英语和汉语中,红色red有时可以完全对应,如:红旗一d , flag;红场一theRead Square,红十字会一Red Cross,红葡萄酒一red wine。英语中有些带red的短语在汉语中有引申意义,如:大怒一see red,负债-be in the red,重要的日子一red-letter day,繁文缚节一red tape,当场发现某人正做坏事一catch sb.red-handed。英语和汉语词汇在表现相同颜色的词的文化内涵有时是不同的。如:greeen-house(温室),see red(怒火万丈),blackmarket(黑市),black day(发生不愉快的日子),red meat(牛洋肉),red gold(纯金),blue blood(贵族出身),a blue fit(恼火、气愤),blue heart(情绪低落),white night(不眠之夜)等。

苏格兰高地人以身穿绿色来代表荣誉。绿色也是爱尔兰的国色。绿色作为交通信号色则表示通行。在医疗急救设备上往往涂有绿色。在家庭中使用绿色可有益于消除身心疲惫。

绿色green在英语中可以表示“嫉妒、眼红”,如:greenwithenvy,green as jealousy,green-eyed monster都是指“十分嫉妒”的意思。汉语中表示“嫉妒”意义的“眼红”,应该翻译为green-eyed而不能翻译为red-eyed。由于美元纸币是绿颜色的,所以green在美国也指代“钱财、钞票、有经济实力”等意义,如:In American political elections the candidates that win are usually the ones who have green power backing them.在美国政治竞选中获胜的候选人通常都是些有财团支持的人物。在英语中绿色还用来表示没有经验的意思,如:She is a green hand in teaching English.在英语教学中,他还是个生手。

阅读时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英语学习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阅读也是英语学习者接触英语语言输人的主要途径。

英语教师应该多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向学生介绍学习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信息,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复述活动或者谈谈读后感等。讨论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言背景知识。

上一篇:评卷细则及要求下一篇:7种满分作文拟题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