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服从党的组织

2024-10-25

党员服从党的组织(精选5篇)

1.党员服从党的组织 篇一

今天,是我们的党课第三讲,我们请来的主讲老师是XX老师。XX老师以“加强作风建设,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政治本色”为题展开了一场形象生动的课堂讲解。XX老师诙谐幽默而又蕴含哲理的讲解让我们对党分党纪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对自己以后的人生目标提供了很重要的指导。

党的作风即党风,是全党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生活等方面体现党性原则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是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世界观在党的工作与活动中的体现。党风的提出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它的形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历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党在成立之初,由于党内部分领导者对形式缺乏认识曾经一度出现过“左倾”和“右倾”的错误。但是经过延安整风运动,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它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1945年的七大确立的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持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中国共产党才能把全世界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结晶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从而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局面。正是因为坚持了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中国共产党才能从一个成立初期只有几十人的小党发展成为抗战末期拥有一百二十一万党员的大党,并领导和团结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正是由于坚持了自我批评的作风,中国共产党才能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不断地抵抗住了微生物和其他生物的侵蚀,从而使得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的整风运动收到了很大的成效。

1949年3月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了“两个务必”的伟大号召。他告诫全党同志:“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的思想博大精深,内容十分丰富,它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要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坚持勤政廉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三是坚持谦虚谨慎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四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建党目标。历史和实践证明,“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是党不断取得进步赢得人心的重要保证。什么时候保持了这种优良作风,我们的事业就能取得成功,我们的党就能取得人民的拥护,党的执政地位就更牢固。

作为即将成为学生党员的我们,要时刻以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将不洁的想法扼杀在萌芽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时,我们要学习先进的优秀典型,将党的优良作风继承和发扬。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 ,可明得失。古人中不发清廉者,急民之所急,苦民之所苦,我们应该时刻以这些事例鞭策自己,保持优良党风,恪守廉洁思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

2.党员服从党的组织 篇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党内评比表彰工作,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激励作用,推进以先进性建设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评比表彰工作应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公开平等、民主集中、群众公认的原则。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党组织关系隶属重庆市的所有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和其他基层单位党的基层组织及全体党员。评比表彰优秀个人的重点对象是生产、科研、教学等基层岗位的党员。

第二章评比

第四条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评比采取层层遴选、逐级推荐的方式进行。评比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定期评比原则上安排在“七一”前夕开展,不定期评比主要针对重大活动或重大事件开展。市委每五年定期评比一次,其他党组织可一年或两年评比一次。

第五条市委定期评比的项目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名额分配方案由市委组织部拟定,报市委研究决定。

其他党组织,原则上按市委设置的评比项目开展评比,若确有需要,经上级党组织同意,也可开展其他项目的评比。

第六条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条件:

(一)领导班子好。出色完成党章规定的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民主集中制坚持好,团结协作,勤政廉洁,公道正派,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党员队伍好。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能够较好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三)工作业绩好。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各项工作成绩显著。

(四)工作机制好。各项制度完善,工作运行规范,探索创新工作方法。

(五)群众反映好。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得到党员和群众的衷心拥护。

第七条市级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

(一)模范履行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立足本职岗位,勤奋工作,努力钻研业务,熟练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开拓创新,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工作成绩显著。

(三)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在平时工作中埋头苦干,甘于奉献,在危急时刻敢于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四)事迹突出、在全市或在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有较大影响,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赞誉。

第八条市级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基本条件:

(一)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党的建设理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带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热爱和熟悉党务工作,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务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工作成绩显著。

(三)党性强,作风正,坚持原则,廉洁奉公,勇于同违反党纪的现象作斗争。

(四)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员和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第九条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评比程序:

(一)推荐。“先进基层党组织”由上级党组织推荐;“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由所在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民主推荐。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推荐的对象,进行核实和筛选,逐级推荐。

(二)确定推荐对象。区县(自治县、市)党委和市级部门党组(党委)对下级党组织推荐的对象进行初审、考察,集体研究确定推荐对象,经公示后,形成书面推荐材料,上报市委。

(三)审核。市委组织部对推荐对象进行审核,拟定评比结果。

(四)审定。市委集体研究确定评比结果。第三章表彰

第十条通过定期评比产生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以及重大活动或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由市委发布表彰决定,召开表彰大会进行表彰。表彰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对先进基层党组织颁发奖牌,对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等。

第十一条表彰结果作为评优晋升、享受待遇等的重要依据。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经批准,可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待遇。

第十二条通过组建先进事迹报告团、新闻媒体报道等形式对表彰对象进行广泛宣传和大力褒扬。

第四章纪律与监督

第十三条在评比表彰工作中,有关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做到全面、准确、细致地了解和反映情况,确保评比表彰工作的客观公正。

第十四条在评比表彰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其情节轻重,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责任人员批评教育直至党纪、政纪处分:

(一)利用评比表彰,谋取私利的;

(二)在评比表彰工作中,弄虚作假的;

(三)违反评比表彰程序和要求,造成评比失实的;

(四)其他违反评比表彰纪律的行为。

第十五条评比失实的,应宣布无效;已经表彰的,应予以撤销。

第十六条各级党组织及其组织(干部、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对评比表彰工作实施监督,认真受理下级党组织、党员、群众的检举、申诉,并按职权范围及时进行核查和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条各区县(自治县、市)党委、市级部门党组(党委)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办法。

3.党员服从党的组织 篇三

按照省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建工作调研通知的要求,嫩江县委组织部成立专题调研组,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带队,利用七月上旬10天的时间,深入城乡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入户走访,深入了解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广泛征求党员、群众对当前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建议,认真总结以往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仔细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基本情况

嫩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东接小兴安岭,西临嫩江,北依伊勒呼里山,南连松嫩平原,总面积1.5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下辖基层党委44个,党组15个,直属总支1个,党支部522个,党员10521人。其中:城镇党委18个,中省市直党委12个,农村乡镇党委14个,村党组织147个;流动党员270名,离退休党员1307名,农民党员3709名,公有制经济单位党员4068名,新的社会阶层党员1185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6508名。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近几年来,县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组织部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工作安排,坚持围绕发展、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强势推进的原则,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统领,全力推进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实施“先锋工程”,强化“四型”“三个代表”责任区服务功能,全面推进城乡党建互帮互助工作,城乡党组织关注民生谋发展的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带领致富奔小康的能力明显增强,推动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以“三级联创”活动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核心作用。一是强化机制建设,确保取得实效。县委相继建立和完善了《县委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员县级领导抓农村基层党建联系点责任制》、《乡镇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考核方案》、《乡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制度》等10余项制度。县委常委会坚持每季研究一次农村党建工作,遇到重大问题随时研究;全委会半年听取一次县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抓党建工作的报告;县委半年召开一次乡镇党委书记例会,听取基层党委工作汇报,部署阶段农村党建工作。全县每个乡镇都确定一名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包扶,既联系包扶党委,又联系包扶一个先进村党支部和一个后进村党支部以及2个贫困户,包扶工作做到“两有、三管、四必到”(即在包扶乡镇内有发挥作用突出的过硬典型和成效显著的突破性经济项目;管好联系点的中心工作,管好领导班子建设,管好基层党支部建设;在责任区制定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规划时必到,有大型活动必到,研究解决疑难和重点问题时必到,召开民主生活会时必到)。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在基层共建立党建联系点175个,构建起了“三级联动”的管党责任网络,强化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县委每年年末对各基层党组织抓党建责任制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调研,并在县委工作会议上分农村、城镇、外驻单位三个层面表彰党建工作优胜党委。二是强化班子建设,提高领导能力。按照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的要求,抓住村级党组织换届的有利契机,采取“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的办法,选拔素质好、文化水平高、“双带”能力强的村党组织书记,配强了班子成员,优化村级党组织班子结构。同时,加大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民经济人、优秀共青团员、回村大学生、转业兵中选拔村后备干部,根据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制定培养计划。调整后,村级组织后备干部平均年龄下降2.8岁,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从加强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入手,建立健全以村党组织书记为召集人的“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联席会议研究问题,村民会议决定重大事务,理财小组监督财务,公开栏定期公示,党员群众民主评议的办事程序,凡涉及村集体和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都经联席会议讨论研究后,再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进一步规范了村“两委”的运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强化队伍建设,形成发展合力。县委始终把提高基层干部和党员整体素质作为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关键,大力实施“四培养工程”,增强村干部的“双带”能力。突出经济发展需要,以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转变思维观念、增强致富本领为重点,改进对村干部和党员的培训方式方法。县委对147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培训,各乡镇党委、涉农部门通过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培训基地,采取党校集中培训、聘请农业专家教授到基地讲课、与省农科院联合举办技术培训班等方式,累计培训农民1.7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册;举办养殖培训班20班次,培训养殖户3000人。本着分类设岗、因人定岗的原则,根据无职党员所从事的行业、个人特长、居住位置等情况,为农村无职党员合理设立15个岗位,领岗人数1086人,使80%以上的农村无职党员都能找到各自发挥作用的岗位。四是强化民主管理,推动和谐发展。县委把民主管理工作列入乡、村干部考核目标,按照岗位责任、目标管理、干部政绩等内容对干部进行考核。大胆探索和实践农村基层党务公开的方式、方法和内容,积极实行固定公开、定期公开和适时公开,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目标、决策内容和程序、干部选拔任用、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处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等内容向党员和农民群众公开,让广大党员干部及时了解党情党务,对基层党务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广泛开展了实施“五事”(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工作制度等实践活动,有效化解了干群矛盾,解决了少数村干群紧张的状况,破解了村级组织“一事一议”难的问题,在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了感情通道。涌现出了海江镇胜利村“一事一议”、前进镇繁荣村“协商议事”等一批基层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好典型。五是强化经济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县委始终坚持把解决经济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认真研究。围绕为农村增产增收服务这一中心,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不断丰富党建内容。探索、实践和推广“党组织+专业协会”、“党组织+农民股份公司”、“党组织+致富联合体”等党组织、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的模式。前进镇联合村党员李红伟在私企中建立党小组,输出劳务300多人,人均月收入1500元;东升村退伍兵党员李铁柱在俄罗斯建立境外党小组,带领500多名剩余劳动力从事土地经营,年创造经济价值700多万元。积极开展“三个代表”责任区“向农场延伸、向省外延伸、向境外延伸”的“三个延伸”活动,构建劳动力转移服务平台,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长江乡福山村党员梁波祥依靠养殖野猪走上了致富路,他将野猪养殖产业型“三个代表”责任区的服务范围拓展到周边村屯和嫩北农场,带动4户农户和2户农场职工从事特色养殖,平均每户年收入1.5万元以上。六是强化教育管理,促进回村大学生发挥作用。利用村“两委”换届的契机,将18名素质好、群众威信高、致富本领强的回村大学生选拔到村“两委”委员中,其中选任村党支部书记1名。3月份,县委组织部通过找回村大学生谈话、填报调查表和电话联系等方式对回村大学生工作情况进行调查了解,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回村大学生发挥专长,从事特色养殖,经济作物种植,带领农民致富。各乡镇党委、村党组织都结合实际,为回村大学生创业创造条件,提供优惠政策。目前,全县38名回村大学生中,从事畜禽防疫的15人,从事特色养殖的8人,涌现出了吴迪、腾绪林等一批先进典型。围绕和谐社区建设,在增强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区能力上下功夫,不断深化城区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县委针对社区党组织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断加大社区党建工作的力度。借助2008年城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有利契机,将原来的17个社区整合为12个社区,并配齐配强了一批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社区党务干部。调整后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37岁,比调整前下降了2.4岁,学历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党务干部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感。采取“领导包、政策扶、单位帮、社区建”的方式,通过“借用、租赁、自建”等形式,解决了12个社区无办公场所的难题。投入90万元,为社区党组织配备了办公桌椅、计算机、打印机和文体活动设施以及对办公场所进行装潢维修。采取“财政拨一点、党费出一点、主管党委拿一点”的办法,保证每个社区党组织每年活动经费不少于1万元。将社区党务工作者工资、生活补贴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为他们办理了养老、工伤、失业、医疗四项保险,并实行了退养制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围绕“强势推进社区党建”这一目标,建立了县委、主管党委、社区党组织三级联动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县委制定完善了《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社区党建联席会制度》等47项制度,各社区也相应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等组织协调机构,通过定期召开协调委员会会议和联席会会议,通报共建情况,协调共建事宜,深化共驻共建活动,推进城市社区建设。认真组织在职党员开展 “选岗认岗”、“结对帮扶”等助民、为民服务活动,拓宽发挥在职党员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年初以来,集中组织在职党员开展以“服务周”、“植树日”为主题,以“五进社区”,(即“医疗服务进社区、交通安全宣传进社区、法律咨询进社区、环境卫生整治进社区、文化活动进社区”)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23次,参与活动的在职党员达1563人。按照社区建设“五个好”的要求,进一步强化“特色社区”创建活动,认真总结2007年以来“特色社区”创建经验,完善《嫩江县深化“特色社区”建设方案》,深化“平安型社区”、“服务型社区”、“爱心型社区”等主题突出、特色各异的建设活动,使“一个社区、一个品位”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向更深层次发展。积极探索实践村居联建活动,推动了农村社区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围绕企业发展,扩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面,坚持“五有两保”(即:有组织、有阵地、有活动、有作用、有形象,保证企业健康发展、保证职工合法权益)目标,继续深化“两新”组织党组织“五个好”创建活动。我县共有非公有制企业67家,在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12家非公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为尚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55家非公企业,选派11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实现了党的工作全覆盖,按照创建党建示范点的要求,制作党建显示板,规范内容设置,完善配套设施,有条件的还配备了电视机、DVD和电脑。结合“两新”组织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定期开展学习党的知识、开展党性讨论和民主评议党员等活动,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围绕“两新”组织发展,广泛开展“双培双推、双争双保”活动。采取经常上门走访、与业主交心谈心、理论宣讲、专题讲座等形式,进一步深化对“两新”组织业主的思想教育;采取举办专门培训班、外出观摩学习、传递先进信息和以会代训等方法,提升业主的政治素质;采取有关部门主动帮扶、“两新”组织自身挖潜等方式,解决“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四双”活动所需场所、设施和资金等实际问题。活动开展以来,帮扶落后职工300余人,岗位技能创新100余个,征求意见、建议105条,被企业采纳36条,为企业节省资金近10万元,增强了党员在职工中的影响力。引导党员“亮出身份做表率,立足岗位讲奉献”,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冲锋在前,做到“平常时节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急关头豁得出”,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先锋形象。积极做好团结、教育、引导业主的工作,通过建立健全业主激励机制,让业主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并积极配合企业做好员工上岗前的规章纪律、员工道德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党组织保持与员工的血肉联系,关心和保障员工权益,进一步规范员工各项保障制度,使员工在企业工作中能安心、放心、称心。近年来,共化解各种矛盾纠纷520多件,转化落后员工80多人,解决员工困难382件。

作新格局。县委一直致力于城乡党建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城乡基层党建改革,不断完善联动促发展的工作机制,加大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创新力度,进一步整合城乡党建资源,利用“三个代表”责任区给在职党员下任务,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统筹城乡党组织开展党员承诺制和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促进城乡党组织和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用的发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是组织联建,创新党组织设置。紧紧围绕城乡发展这个中心,不断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拓宽互帮互助渠道。依托城乡新经济社会组织、产业链、专业协会建立“党组织+专业协会”、“党组织+农民股份公司”、“党组织+致富联合体”等党组织26个,有效发挥了党组织引领发展的职能。南华糖业党委等企业党组织与各乡镇党委、村级党组织开展村企联建,企业为农民搞好甜菜种植等促农增收项目提供优惠政策、优质服务。社区党组织与邻近村级党组织开展村居联建,通过结对共建,推进了村级党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海江镇胜利村、嫩江镇巨祥村等五个试点农村社区,结合农村“三级联创”活动,借鉴城镇“特色社区”创建经验,实现了农村社区的较快转型。二是党员联管,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和作用彰显机制,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施城乡党员教育资源双向开放,特别是促进城市教育设施、活动阵地、培训资源向农村延伸、向农村流动,切实解决农村党员教育设施落后、资源不均衡、覆盖不到位等问题,推动城市社区和企业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向农村党员、外出务工党员开放,延伸扩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功能,使农村党员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党组织和党员中广泛开展党员承诺制、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和党员志愿者、党员义工等活动,使每个党员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能够从自身条件出发彰显模范作用,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三是活动联谊,充实互帮互助内容。城乡各级党组织采取上党课、座谈交流、组织党员互观互学等形式,增进了解,促进共同提高。城乡党组织建立互相融入的开放型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组织城市党员下乡、农村党员进城过组织生活,在开放、联动的组织生活中增进城乡党建融合,搭建城乡交流的桥梁。去冬今春以来,县计生局利用海江大集开展2次计划生育宣传活动;农机局在海江镇举办两期农用机车和农机具修理培训班;县总工会发挥基层工会组织优势,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电业党委为科洛镇招商引资、用电和改善办公条件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四是制度联合,完善联动促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互帮互助的集体活动日制度、季度联席会制度、党建互检互助制度等各项制度,并将城乡互帮互助作为基层党建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列入单位目标考核、党员民主评议及评先选优的重要指标,加强平时的督促检查和年终的综合考评。县委每半年对各有关党组织开展互帮互助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对工作推进较慢的党组织给予通报批评;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评比,对工作成效显著的给予表彰奖励,推动互帮互助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城乡党组织还建立组织联创、目标联结、活动联办、宣传联合“四个联动”机制和领导互访,班子成员互学,后备干部互派“三项互访”机制,保证了活动的有序推进,使共建工作更有实效性。五是干群联动,深化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城乡党员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上,围绕城乡发展大局,结合县乡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党员服务队进农村(社区、企业)、城镇党员“三个代表”责任区向农村延伸、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结对帮扶等活动。在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方面,重点在搭建平台、拓宽渠道、注重激励、确保实效上加大力度。年初以来,县党员处级领导带头,城镇参与结对共建党组织领导积极参与,深入联系点和包扶的村屯建立“三个代表”责任区147个,组织召开城乡党组织联席会议126次,与贫困户建立帮扶对子513个,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800多件次。

(三)以教育管理为根本,全面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健全党建责任体系,强化教育管理职责。工作中我们把加强领导作为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关键,认真贯彻“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建立和完善了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切实履行好党员管理教育工作职责、狠抓落实。各级党组织经常研究并督促检查,随时掌握党员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将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避免时紧时松的现象。建立健全党员组织生活、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创先争优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明确教育对象、教育时间、教育内容,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从制度上强化了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注重培养专业队伍,培养锻炼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全县现有专兼职党务工作者 820多人。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全县各级党组织克服各种困难,每年对党员教育方面的投入都不下 90万元,确保了党员活动的正常开展以及一些设施的改善。二是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教育管理行为。健全和完善了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各项制约机制,坚持外出流动党员全部持证和年审制度,对全县外出的276名流动党员全部发放了活动证,并抓住春节期间流动党员回家过年的契机,组织全县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活动证》进行了审查。在审查过程中听取了流动党员在外地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反馈,并对他们进行了行前教育。对春节期间没有回乡的流动党员,通过“四联系”进行了及时沟通,并教育他们在外地要及时亮出身份,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对流动党员进行了“双重双向”培养,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也有效地避免了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的“挂空”现象。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进一步完善了发展党员各项制度,全面推行了发展党员公示制、答辩制、预审制、全程民主推荐制和责任追究制等九项制度,严把了党员队伍的“入口”关,保证了新发展党员质量。三年来,全县共发展新党员690余名,其中在工作和生产一线占85%以上。建立完善了党内组织制度、党员定期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党员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各基层党支部基本上每月都能够保证组织一次活动,坚持一月集中学习一次,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年末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同时在贫困党员帮扶、不合格党员和违纪党员的处理、责任追究等各方面进行了规范,同时健全和完善了各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三是创新载体,扎实开展党建活动。按照中央“四个文件”相关要求,认真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将党员教育管理融入党建活动之中,以开展深入扎实的党建系列活动来不断丰富党员教育管理内容。几年来,各基层党组织依托党员“先锋工程”和党员“三个代表”责任区活动的有效载体,相继开展了“连心桥”、“结对子”、“设岗定责”、“创先争优”和“树形象、作表率”等党建主题活动。仅2008年一年,全县广大党员共与群众结成对子1850余个,开通群众热线电话85部,听取和反馈群众意见175件,帮扶群众2957人次,解决疑难问题996件,解决帮扶资金86万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党建主题活动,激发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活力;通过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促使广大党员精神面貌得到改善,工作热情更加高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组织领导、政治保障和先锋模范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是基层党组织得到了健全和加强。随着城乡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适时调整和创新党组织设置,采取单独建、依托新经济和社会组织建、城乡联建等形式,建立和健全了基层党组织,形成以党委为龙头,以党支部(党总支)为主体,以产业(社区)党支部为基础的基层党组织体系。

二是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选拔和培养了一批服务意识强、发展意识强、自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能力强的领导骨干,形成了强有力的基层领导干部队伍,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了认真贯彻,在“富裕、秀美、和谐”新嫩江建设中发挥了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党组织,如伊拉哈镇党委、残疾人联合会党支部、嫩江镇巨祥村党支部。这些先进党组织在发展县域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三是培育了干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载体。基层党组织为了给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新的空间和舞台,针对群众的要求和党员的责任,广泛开展了先锋工程、“三个代表”责任区、场县党建共建、城乡党建互帮互助等推动发展、带民共富的活动,通过这些载体,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与党的富民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理念贯彻到基层,贯彻到每一名党员,形成了党员群众齐心合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从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看,大多数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比较好,但是也存在着诸如工作创新力度不够大;基层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方法不多;“两新”组织党组织在推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等方面问题。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新举措,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组织工作新发展的工作思路。

(一)要创新党建工作思路。一是摒弃形式主义,进一步明确围绕发展抓党建的工作思路。新时期开展党建工作,不能一味地在形式上进行花样翻新,也不能一味地在口号上的进行推陈出新。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必须定位在为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上。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坚决抵制与摒弃那些对发展无意的“花架子”,把党建之根深深扎在加快发展的实践土地上,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最佳结合。二是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拓展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确立推动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强党的建设,不仅要强化党的“战斗力”,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要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要着眼于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三是强化党要管党意识,确立从严治党的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要严格遵守党章,按照党章办事,树立党章权威,要对照《党章》等规章制度的要求,对党员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对不合格党员进行严肃处置,对违纪的党员进行严肃处理。

(二)要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要使基层党组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就必须因地制宜地对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进行新的定位。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功能。组织、领导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一个基本功能,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一个关键要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党的领导,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组织的优势,运用组织的力量,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自觉行动,通过组织领导保证党的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的实现,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局面。二是拓展引导、服务功能。各级党组织要通过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项目牵动等措施,引导党员、群众发展经济,帮助出点子、找项目、解难题。工作方式要迅速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从经济发展、群众增收的需要出发,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增强服务能力,开拓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有效服务,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三是落实激励、关怀机制。建立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机制,通过提高待遇留住人才。在经济待遇上,加大激励措施,合理确定村级干部的工资报酬。本着“奖励先进、鼓励创业”的原则,把村干部报酬分成基础工资、绩效工作和奖励工资三部分。基础工资按照劳动力收入和村总户数确定;绩效工资根据目标责任制的考核情况确定;奖励工资按照招商引资、工副业项目发展情况、效益和上缴税收数额确定,从而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在政治待遇上,加大关怀的力度,对在群众中威信高的基层干部进行表彰激励,对工作成绩优秀者提拔重用,工作出色的村干部,可以招聘到乡镇工作,让他们感到政治上有“奔头”。在生活待遇上,加大帮扶的力度。要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为农村建设做出较大贡献的村级干部给予适当的补偿。对已退休的村党组织书记,按照不同标准采取定月补助、一次性发放养老金等方式,给予生活资助,使他们退有所养,为在职的基层干部解除养老的后顾之忧。

(三)要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一是要对党员实行分类、分层管理。要按照党员的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职务身份等特点对党员实行分类、分层管理,对不同类型党员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要建立不同层次的党员先进性标准体系,对不同类型的党员发挥作用的内容、方法、途径进行细化。另外,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完善《流动党员活动证》管理制度,探索利用党建网站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的有效模式。二是要创新教育培训载体,增强党员教育活动的吸引力。要针对党员的不同类型、层次找准开展活动的切入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效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构筑不同层次党员发挥作用的舞台。要注意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激励广大党员。要充分运用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网络和大众传媒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开展教育。三是强化监督。要建立分类、分层的党员监督体系,使所有党员都能置于组织的监督之下,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要积极探索党外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有效方式、方法、机制,发动广大群众对党员进行监督、考评。

一是要抓好经常性工作机制的创新。要在认真贯彻、落实好民主集中制、“三会一课”制度、发展党员制度、管党责任制等在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方面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的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创建如场县党建共建、城乡党建互帮互助等更具实效性的工作机制。二是要抓好新形势下党建制度的创新。要针对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情况,不断完善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如建立党员分类管理制度;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建立党员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完善党员自我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制度等。三是抓好党代表任期制工作。要不断完善党代表列席常委会、全委会等多项制度,积极开展“围绕新农村建设、促农增收;围绕构建和谐社区、服务群众;围绕发挥先锋作用、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围绕转变作风、优化机关服务”的“四个围绕”活动以及向党代表征求意见和建议活动,定期组织党代表开展视察活动,每年向党代表通报一次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为党代表参政议政搭建平台。

(五)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抓住实施“先锋工程”,进一步深化党员“三个代表”责任区活动这个统领性载体,以此为中心,在活化党建载体上加大创新力度。一是农村党建要做好“三个结合”。结合农村“三级联创”活动,不断创建基层组织活动新方式和设置新模式,大力实践和推广“党组织+专业协会、党组织+企业”等发展模式,加大“三个代表”责任区“向农场延伸、向省外延伸、向境外延伸”的“三个延伸”活动,扎实开展好“五事”等主题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党务干部综合能力;结合场县党建共建,要把场县党建共建工作放在党建大局中谋划和思考,多考虑深层次加强共建的方法和途径,在获取党建共建大发展方面寻求新突破。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实施和开展好“四培养”工程和建设“付华廷、佘树德式”致富带头人队伍活动,努力培养一批能带头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干部队伍。要着力加强农村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推进农村“六位一体”活动场所建设,并在真正发挥“四大中心”作用上下功夫。二是社区党建要抓好“四个重点”。重点抓好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努力探索和实践在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新方式,积极开展好在职党员“选岗认岗”、“服务月(周)”、“一帮

4.党员四个服从 篇四

(1)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每个党员都是党的一分子,只有个人服从组织,党才能形成统一的整体。如果党员个人不服从党的组织,不执行党组织的决定,各行其是,党组织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丧失战斗力。因此,每个党员都要自觉把个人置于党的组织之中和党的领导之下,坚决服从组织的决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决定,积极完成党的任务。在个人意见与党组织决定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党员可以保留个人意见,并且可以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反映,但在行动上必须服从组织。

(2)少数服从多数。党的组织讨论决定问题时,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和普通党员一样,只有一票的权利,不能以个人或少数人的意见代替或否决大多数人的意见。少数人在自己的意见被否决之后,除必要时可以在下次会议上提出讨论或保留意见外,要执行多数人所通过的决议,不得在行动上有任何反对的表示。在这个前提下,党组织要尊重少数人的意见,允许少数人保留不同意见,以便由以后的实践来检验它是否正确。

(3)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下级组织与上级组织,是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的决议,向上级组织报告工作,其决议也不得与上级组织的决议相抵触。对于上级组织的指示,党的下级组织应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如果情况特殊需要变通处理的,事先要得到上级同意;下级组织在紧急情况下需要立即作出决定的,可以边行动边汇报或事后报告,请求批准。

(4)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我们党是由中央、地方、基层各级党组织组成的整体,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它是全党意志的集中代表者,又是率领全党行动的最高司令部。全党服从中央,党才能有效实现统一意志。全体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都要服从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通过的决议、决定,服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一致,而不能各行其是,不能改变或否定作为全党意志体现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的决议。有关全国性的重大政策问题,只有党中央有权作出决定,各部门和各地方的党组织可以向中央提出建议,但不得擅自决定或对外发表主张。

5.服从组织分配 篇五

正确对待分工 自觉服从组织分配

教育目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新兵、用先进的思想塑造新兵、用典型的力量鼓舞新兵、用正确的行为引导新兵,引导新兵了解我军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明确军人使命职责,端正入伍动机,安心部队生活,尽快实现由社会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

教育重点:

1、明确平凡的岗位是光荣而神圣的,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2、讲清个人愿望与组织需要之间的关系。

3、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职为党和人民服务。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时间:2课时

教育材料:

每一位战友在度过紧张艰苦的新兵连生活后,都希望能够分配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又能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的岗位,有这种想法是很正常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作为一名新兵,究竟以怎样的姿态对待分工,不仅关系到能否在自己的岗位上为部队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而且更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

准确定位,就是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军人,在思想上首先要有高度的服从意识,顾全大局,始终不忘当兵为什么,在行动上要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到集体需要中,忠于职守,始终明确当兵干什么。对待岗位分工,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服从组织需要,让部队工作来挑选自己,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

一、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生存需要衣、食、住、行,还需要精神享受,这就要求人们从事不同的生产和服务。因此分工就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社会越发展,分工就越细。部队也一样,有很多不同的岗位,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是祖国和部队建设的需要。部队全面建设需要不同的人才,不同的岗位都能为部队做出不同的贡献。在部队大家庭里,政治上人人平等,只有工作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做哪项工作,只要你能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都有可能当模范、当英雄、当标兵。张思德同志生前是中央警卫团战士,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当过通信班长,为响应党的号召,带头报名到深山烧木炭,后来因为炭窑崩塌,不幸牺牲。他的岗位虽然很平凡,但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其追悼会上,毛主席亲自到会,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几十年来,张思德一直是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消防部队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有些同志便开始抱怨:整天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怎么能当战斗英雄?有什么出息?其实不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坚守“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的信条,在本职岗位上下狠劲,苦钻研,就会干出成绩,赢得同志们的赞许,得到组织的肯定。一个人有没有出息,不在于干什么,而在于能否尽心尽职,努力干好本职工作。

二、服从部队需要,正确对待分工

个人的经历和生长环境不同,志向和爱好也不尽相同,同志们有的入伍前开过车,有的行过医,有的当过厨师,有的理过发,还有的当过厂长、经理等等。在即将面对新的工作岗位时,都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能分配到一个适合自己兴趣爱好或者将来即使回到地方也能用得上的工作。当然,这种愿望是可以理解的,组织上在分配工作时,也会尽量照顾到每个同志的爱好和特长,力求人尽其才,但是,部队每一项工作都要有人去干,不可能使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同志都要站在部队建设的高度,自觉服从组织的安排,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革命分工。具体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个人志向要服从部队工作的需要。

在地方,经理、老板可以挑选员工,员工也可以选择经理、老板,这种双向选择显然是不适应部队的。每个战士不能凭个人的需要来选择岗位,而应让革命工作挑选自己,真正树立“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那里搬,无论搬到哪里,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革命战士就应该把部队的需要当作自己最大的志愿,愉快地服从组织决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组织分配的各项工作。

(二)要坚决服从组织分配。

部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一个纪律严明的战斗集体,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所以每个同志穿上警服的那天起,就要准备牺牲个人的利益,坚决服从组织的需要。工作中,有些同志可能要当战斗员,有的要当炊事员,有的要当驾驶员,有的要当给养员,有的甚至会调整几次工作,但不论工作如何变换,条件如何艰苦,都应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就像雷锋同志那样“革命要我去烧炭,我就作张思德;革命要我去炸碉堡,我就作董存瑞”。

三、刻苦钻研业务,尽快适应工作需要

一旦组织上确定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每个同志都应该全身心地投入,都应该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时调整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岗位的需要。

(一)要努力在工作中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干好工作。因此,有的同志就以对本职工作不感兴趣为由,马虎应付,使工作长时间没有起色。其实,兴趣爱好不是一成不变的。青年人的可塑性大,个人兴趣爱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加以改变。只有真正认识了自己工作的意义,即使没有兴趣,也会在工作实践中产生兴趣。因此,我们每个同志都应当注重培养自己对工作的兴趣。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

1、全面认识岗位的社会意义。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虽然千差万别,但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部队工作千百种,那一行都很重要,就像一部机器上有很多螺丝钉一样,每一个都有其应有的作用。如果大家都去执勤或训练,没人去烧饭,那就不能保证有一个正常的生活秩序,更谈不上完成任务了,因此只有各个行业的工作都干好了,整个部队的工作才能正常运转,才能有战斗力。

2、辩证地认识岗位对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有的同志狭隘地认为,只有干技术工作才能促进自己成才。其实,无论什么岗位,只要尽心尽职,努力工作,都可以实现成才的目标。我们常讲的“只有没出息的思想,没有没出息的工作”、“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万事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3、把目标定在成才上。有些同志爱对分配的工作挑挑拣拣,源于“怕苦怕累”、“贪图安逸”的思想,如到部队服役,是抱着舒适、清闲而来的,那么对哪项工作都不可能产生兴趣,即使有兴趣也会因其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而退缩,或者被前进中的困难所吓倒。如果到部队来,是为了经受锻炼,为了成才,那么就会把繁重的体力劳动当作是对自己体能训练,把艰苦的工作环境看作是对自己意志的磨练,正如孟子所说的“天降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只有这样,才会在本职岗位上成为有用之才。

4、成才的基础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学技术,是当代青年战士的一个热门话题。的确,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不管是战场还是市场,都将是“科技的较量”、“人才的竞争”。置身于这样的时代,若手里没有几把“刷子”,是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操胜券的。由此看来,要求在服役期内掌握一两门过硬的技术,是有远见的表现,无可非议。

(1)树立正确的成才心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技术的呼声中,目前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有的指导思想不端正,把学技术仅仅作为个人谋生的资本;有的选择专业不科学,一味往开车、修理等热门技术圈里挤;有的竞争手段不正当,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惜到处托关系、打招呼。凡此种种,都背离了学技术的根本目的,偏离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正确轨道,必须加以纠正。

(2)消除安于现状的心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大家都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在部分同志的人生观中,这一意识已经慢慢的有所淡忘了,尽管很多谈到自己的入伍动机和家庭父母的态度,都说是希望自己来到部队这个大熔炉、大学校吃苦锻炼的,但现实中有的同志一碰到吃苦受累,往往就自觉不自觉地打起了退堂鼓,缺少底气,表现拈轻怕重。特别是在岗位分工上,少数人往往图舒服、图省力。殊不知,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美丽的花环从来都是用芥刺编织而成的。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经常用八旗子弟的史实教育我们。满清的八旗军英勇善战,十三万满旗兵席卷中原,一举夺取明朝天下,可谓所向披靡。但后来八旗子弟沉湎享乐,吃皇俸,不习武,衰败得不堪一击。虽然满清政府请来外国教官来训练自己的军队,装备了洋枪洋炮,试图重振军威,最终也无济于事。这一历史教训我们应当引为鉴戒。

5、正确认识人才的内涵

军地两用人才的内涵,第一就是“军”字。爱军,是军人的本质;习武,是军人的职责。作为一名军人,成才的“坐标点”首先应标定在部队岗位上。很多事实也表明,一个人要想立足社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社会有所贡献,仅靠一技之长是不够的。据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介绍,企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一般三五个月就可以上岗了,而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纪律观念、吃苦耐劳精神、以厂为家的主人翁意识、灵敏快速的反应能力等基本素质却需要较长时间。而这些基本素质恰恰是警营舞台能够培养的,是我们的优势所在。部队是组织最为严密的社会集团,能使军人锻造出优于其他行业的独特素质。复杂的执勤战备要求,锻造了军人的机智和灵敏;艰苦的环境,锻造了军人的勤俭和质朴;激烈的业务训练,锻造了军人的勇敢和无畏;严格的组织纪律,锻造了军人的沉着和严谨;军队的崇高使命,培养了军人的义务感、责任感、荣誉感和献身精神。一个人有了这些基本素质,无论到哪里,也不论干什么工作,都是可以干好的。一位优秀企业家说过一句名言:“一个合格军人,就已是半个企业家”,“企业竞争与打仗一样,企业家的素质70%是军人具备的素质”。一些地方企业把员工拉到军营进行强化训练或请部队官兵到企业对职工进行军事化管理培训,以及一些外国企业研究《孙子兵法》,都说明了这个道理。所以说警营的每一个岗位都是我们青年军人成才的平台。

(二)要努力钻研本职业务。

热爱本职工作和钻研业务,是思想和行为的有机统一,钻研业务的动力来源于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而热爱本职的精神又必然体现在钻研业务上。

1、要努力学习本职业务,熟练掌握基本功。各行各业都有其内在的特点和规律,走上新的工作岗位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从生疏到熟练,从不会到会,这就要求大家要勤想、勤问、勤记,积极向老同志请教,向内行人请教,尽快由外向内行转变。

2、要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在熟练掌握本职业务的基础上,要深入钻研,不断攀登新的高峰,让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本职岗位上充分发挥。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只要刻苦钻研,都能够有大作为。

3、要虚心好学,不断丰富完善自己。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无论在哪里,无论干什么工作,每个同志都不能忘记这一真理。在新的世纪里,尤其在目前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大潮中,每个同志都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要善于从书本学技术、学文化;学习革命前辈和英雄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革命精神;善于学习周围战友的优点,博取众长,丰富自己,使自己在本职岗位上掌握更多的本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三)要立足本职发挥个人特长。

有的同志可能认为自己原有的爱好、特长、愿望和现在从事的专业对不上口,自叹无用武之地。其实,这种想法有失偏颇。自古军营多俊才,古今中外,多少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都曾经是一名士兵。因此,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关键问题是要摆正自身特长和服从分工的关系。

1、要把本职岗位作为发挥特长的沃土。服从组织分配,不是要扼杀个人的特长,而是要求处理好本职工作和个人特长的关系。本职岗位好比是新战士一块肥沃的土地,个人特长好比是一粒饱满的种子,特长这粒种子只有深埋在本职工作这块土壤里,让它发芽扎根,生长开花,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如果脱离本职去发挥特长,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有收获。

2、要让个人特长在部队建设中发挥作用。服从组织分配不是否定个人特长的作用,而是要让个人特长发挥得更充分些,更合理些。部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为有志青年施展才华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各种才干都可以在部队得到充分发挥。比如,有些写写画画特长的,可以搞好政治环境布置,在宣传工作中发挥作用;具有文体特长的同志,可以教唱歌曲、编演节目、组织文体活动,活跃业余文化生活;文化水平高、知识面广的同志,可以为部队的训练、教育出点子、想办法、提建议,协助干部抓好文化教育,提高基层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修理、种植等各种手艺的同志,可以修理营产营具,养猪种菜,在后勤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等。这样,不仅能使每个同志都能在部队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也能使个人的特长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3、要结合完成各项任务来发展特长。服从组织分工,也要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中发挥自身特长。实践证明,这是发展个人特长正确的方法和途径。三百六十行都有我们发挥特长的机会,只要我们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在日常工作、训练、生活中坚韧不拔、勇于创新,那么就一定会闯出一番新天地。

上一篇:在新马泰过年的小学作文下一篇:是我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