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细胞实验报告单

2024-08-28

观察细胞实验报告单(精选8篇)

1.观察细胞实验报告单 篇一

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骨架组分的荧光染色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细胞骨架的显示方法

2、掌握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了解荧光显微镜下细胞骨架的基本形态结构

4、了解荧光探针Hoechst 33342(Ho.33324)与细胞成分的结合特性和光谱特性

二、实验原理

1、微丝股价是一种高度动态的三维网状结构,与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如细胞运动、胞质分离、细胞器的定位、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吞噬作用、细胞极性生长等密切相关。

2、鬼笔环肽(phalloidin)是从一种毒性菇类中分离的剧毒生物碱,它同细胞松弛素的作用相反, 只与聚合的微丝结合, 而不与肌动蛋白单体分子结合。它同聚合的微丝结合后, 抑制了微丝的解体, 因而破坏了微丝的聚合和解聚的动态平衡。

3、由于鬼笔环肽非常特异地结合并稳定聚合态肌动蛋白, 因而对肌动蛋白的动态平衡造成严重影响.此外, 较高浓度的鬼笔环肽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因此, 用鬼笔环肽标记微丝并不是用于研究活体细胞的理想方法。

三、实验材料

1、材料:CHO(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2、试剂:

(1)PEM:50mM pipes(pH6.9), 5mM

EGTA, 5mM MgSO4, 0.225M 山梨醇

(2)0.5% Triton X-100溶于PEM缓冲液中。

(3)4%多聚甲醛溶于PEM缓冲液中。

四、实验步骤

1、取出上次实验爬片于小盖玻片上的CHO细胞;

2、取出培养有CHO细胞的盖片,于小平皿中37℃预温 PEM洗3次(每次 1mL); 3、37℃预温 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15min(1mL)4、37℃预温 PEM洗3次

5、加入0.5%Triton X-100处理约10min(1mL);

6、取一洁净的载玻片,按照其的大小在其上放置一条封口膜,在封口膜上滴加20μL 60nM Alex-phalloidin 10L湿盒中室温染色30min;

7、在parafilm 膜上加PEM,待盖玻片被冲起后,再轻轻揭下盖玻片; 8、37℃预温 PEM洗数3次;

9、滴加10L Ho.33342复染色;

10、荧光镜下观察。【注意事项】

1、注意不要弄碎盖片,分清细胞所在面;

2、各步洗细胞要轻,勿使细胞脱落;

3、荧光观察注意避光操作

4、节约试剂。

五、实验结果

图一:CHO细胞微丝荧光染色图

图二:CHO细胞细胞核荧光染色图

图三:CHO细胞微丝与细胞核荧光染色叠加图

六、实验结果分析

染色后微丝呈绿色,细胞核为蓝色,染色较为清晰。但细胞数量较多,导致有些染色结果重叠。

七、思考题

1、PEM缓冲液的作用是什么?

细胞内的微丝在含有ATP和Ca2+及低浓度的Na+,K+等阳离子溶液中,趋于解聚成G-actin;而在Mg2+和高浓度的Na+,K+等阳离子溶液中,G-actin则装配为F-actin。PEM缓冲液提供高Mg环境,让单体肌动蛋白(G-actin)聚合成丝状肌动蛋白(F-actin)。同时,EGTA能螯合Ca2+,使G-actin装配成F-actin,微丝骨架保持聚合状态且较为舒张。用PEM缓冲液处理细胞,能够模拟体内环境并提高细胞骨架的稳定性。2、0.5%Triton X-100处理细胞的作用是什么?

0.5%Triton X-100处理细胞的作用是溶解细胞膜上的脂类和蛋白质,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荧光染料能够更容易地透过细胞膜与F-actin特异性结合。

3、鬼笔环肽用于细胞骨架研究的优缺点是什么?

(1)鬼笔环肽用于细胞骨架研究的优点:鬼笔环肽的分子量小,很容易通过细胞,不需要对细胞进行冷丙酮和TRITON X-100处理。鬼笔环肽可以与聚合的微丝结合,通过让这种毒素吸附于荧光染料上面,可以研究细胞的内部工作机制,窥视细胞如何分裂。(2)鬼笔环肽用于细胞骨架研究的缺点:对细胞有毒性,价格昂贵。

参考文献:细胞生物学实验(桑建利, 谭信)

2.观察细胞实验报告单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观察的病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血液科2007年7月至2009年3月的住院及门诊患者,共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22~86岁,平均57岁,发热5例,淋巴结肿大1例,肝大1例,脾大1例,下肢水肿2例,关节肿瘤1例,均属初诊,诊断标准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

1.2 方法

应用B65-01活检针,于髂后上棘局麻后,行一步法抽吸一活检取材[2]。抽吸物作为涂片,行瑞氏染色镜检(观察有核细胞增生度,三系病态造血情况及单核细胞百分率)。活检块以Bouin固定1 h,不脱钙,行苏术素-吉姆萨-酸性品红(HGF)染色,5μm原行网硬蛋白纤维Gtomor/L银浸染色)。

2 结果

2.1 骨髓涂片

增生减低3例,增生活跃3例,明显活跃7例;粒系病态6例,红系病态7例,巨核系病态9例,单核细胞比值7.5%~46.5%。

2.2 骨髓活检涂片

增生活跃3例,明显活跃2例,极度活跃8例,ALIP(±)10例;红系病态3例,巨核系病态1 1例,巨核细胞数为0~48个/mm2;Gomoori染色,±1、±6、±5、±2。

3 讨论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既有骨髓增生异常,又有骨髓增生性疾病的特征,近半数患者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或正常,无脏器肿大。骨髓形态上除与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FB)相似外,还伴有单核细胞增多,而另一些患者有明显的中性细胞、单核细胞增多以及脾肿大。因此其归属MDS或MPD,则颇引人注目。本文14例患者外周血一系减少3例,两系减少5例,三系减少6例。文献报道,CMML约占MDS的16%,在MDS中,约11%~15%病例合并显著纤维化,以CMML发生率较高[1]。文中合并显著纤维化7例,占50%,其发生可能与病态巨核细胞生成以及血小板衍生物性细胞因子释放有关。由于网硬蛋白的不同程度增多,常能阻留细胞的抽出,加之抽吸涂片,往往易遭静脉血窦血液稀释,从而引起涂片,增生度较之切片低1~2个等级。14例患者有3例涂片示增生低下,而切片却表现异常活跃,造血组织面积均>50%。因而切片对涂片所见起到补充,修正作用。

3.1骨髓涂片观察

该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单核细胞增多,占7.5%~46.5%(平均22.3%),以成熟单核细胞为主,少数可见到少量幼稚型单核细胞[2]。粒系仅6例有轻度病态改变。假性佩一许氏异常的检出较有诊断意义。CMML患者半数以上涂片红细胞系增生受抑制,在红系增生活跃的涂片上,其病态改变往往较为显著占20%以上。巨核系病态通常检出微小巨核细胞,但涂片上正常巨核均明显减少或无。

3.2 骨髓切片观察

文中CMML患者切片中均见髓系前体细胞明显增多,常呈数在小簇ALIP可见。单核样细胞增多较之涂片更为明显。ALIP即正常的造血细胞多形性形态被原始细胞的的增殖取代,并与单核系前体细胞或粒系幼稚细胞成分交织而构成的簇状结构。而一步法所得骨髓涂片却常无原始细胞过多现象,主要原因是原始细胞与骨髓基质黏附力较强,加之骨髓纤维化形成的网络亦有阻碍细胞被抽吸的作用。红系病态常表现在幼红细胞簇的骨小梁旁异常定位。笔者发现巨核系病态检出率较高,通常切片上巨核细胞数较之涂片更为增生,涂片所见除2例减少外,系均为正常或不同程度增多,形态、大小悬殊,多形性较明显,尤其是微巨核及伴2~5个小圆核的多核型小巨.核细胞的检出率较高,且较有意义。

综上所述,在CMML患者的诊断中,活检切片在某些方面如了解骨髓全面增生度,幼稚前体细胞的增多与否,骨髓纤维化程度及巨核系病态等方面较之涂片更占优势。当涂片结果不理想时,活检切片常能正确,诊断提供依据。当然,涂片在形态学观察上也有许多优势,切片亦无法代替。因此,在CMML患者诊断中,只有将骨髓切片与涂片两者结合起来同时观察,才能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更能提高疾病的诊断率。

关键词: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实验室观察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56-259

3.观察细胞实验报告单 篇三

[关键词]语文素养;农村小学生;语文教师;发展要求

一、教材分析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观察细胞的结构》——《观察动物细胞》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初步具备使用显微镜的基础上,学会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尤其是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结构时,学会如何制作临时装片,达到进一步巩固基础实验的流程及规范性,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从而体现实验目的的真正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节实验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在解决、分析问题和动手实践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但由于刚进入初中初次接触实验教学,教师应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多查多看,及时指出问题,予以纠正,耐心指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一)进一步了解并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二)初步学会认识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并能通过实验观察的结果,总结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能力目标

(1)掌握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方法。

(2)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科学精神。

(3)训练学生大胆思考和完成操作任务的能力。

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动脑的实验操作能力,树立学好生物的信心,形成理论来源于实践的探究意识。

五、教学重点

(4)通过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实验过程。

(5)认识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六、教学难点

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

如何区分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七、教学方法

现场示范法 : 教师可以一边讲步骤一边进行实验操作,并引导学生观察其实验结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得力助手培训法: 在本堂实验的课前,培训几位小老师,在课堂上请他们讲讲此次实验的体会,有助于帮助其他学生能做好实验的信心,并能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起到指导、榜样的作用。

小组合作法: 以小组形式为活动单元,每三人为一实验小组。在实验的同时都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探究性。

八、实验课前的准备

1.学生需要准备的

2.预习实验内容。

3.上课前漱净口腔。

4.带好铅笔和绘图纸。

九、教师需要准备的(材料用具)

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清水。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有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实验室里,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实验过程。把学生从实验桌上转移到大屏幕上,边看边思考,自己如何进行本节课的实验操作。这不仅初步熟悉了实验过程,从中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巩固了上节实验所学的内容,也为本节实验将要观察的动物细胞结构做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教师提问:通过上节实验的观察,我们知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本节实验中动物细胞又是由哪些基本结构组成呢?我们亲自来验证吧。

(二)实验

1.实验目的

2.进一步掌握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3.巩固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

4.认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5. 进一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画法,初步学会绘制动物细胞的结构简图 。

6.实验步骤“擦、滴、刮、涂、盖、吸、观、绘”

7.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学生边操作,教师边指导并提醒学生本步骤的注意事项。)

8.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9.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10.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

11.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12.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们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载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湿标本的全部。

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在此过程中老师要认真观察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步骤是否正确,然后要求学生尝试区别与上节实验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有哪些异同点)

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重点观察一个口腔上皮细胞)

通过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后,学生们分组讨论,自己看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与上节实验课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结构上有什么异同点,并请几位学生代表回答,然后老师总结其观点:它们都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不同的是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而人口腔上皮细胞却没有。然后让学生们阅读课本上的本节内容,让他们证实一下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否与书本上的知识是一致。

十一、注意事项

(一)此次实验前,一定要将口腔用清水洗簌干净

获取口腔上皮细胞时,不要用牙签在牙齿里刮动,而是要在口腔壁上刮动。(因为从牙缝里或牙齿上刮下的是食物碎屑而不是口腔上皮细胞)

(二)选择合适的口腔取材部位

以口腔两侧颊部为好。(因为这一部分能刮取到较多的口腔上皮细胞,而在其他部位选材,要么细胞数量较少,要么引起不适感)

选择用恰当的染液浓度,这样才能较明显地显示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

十二、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实验是在学习使用显微镜及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中,怎样制作临时装片后的教学设计内容,因有了前两次的实验经验,所以这次的实验课堂教学是比较成功的,但本节实验也存在不足之处:有少数学生由于取材部位没有把握好,导致选取到的口腔上皮细胞要么过少,要么是食物残渣。当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让学生多尝试几次,组与组之间进行相互讨论与观察,不断发现问题,探索真理,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创新精神,达到“学以致用”,启迪学生思维,勤于动手的教学效果。

本文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省级重点资助课题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名称:湖南省中小学生实验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4AJC 002--046”

4.细胞工程实验报告 篇四

实验一 培养基母液的配制

一、实验目的

通过配置MS培养基母液,掌握母液的配置和保存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配置培养基时,为了使用方便和用量准确,通常采用母液法进行配置,即按培养基配方中各试剂的用量,扩大若干倍后再准确称量分别先配制成一系列的母液置于冰箱中保存,使用时按比例吸取母液进行稀释配置即可。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设备 1.试剂

NH4NO3 ,KNO3 ,KH2PO4 ,CaCl2·2H2O ,MgSO4·7H2O,FeSO4·7H2O Na2-EDTA,MnSO4·4H2O,ZnSO4·7H2O,KI,CuSO4·5H2O,CoCl2·6H2O,肌醇,甘氨酸,盐酸硫胺素,盐酸吡哆醇,烟酸,蒸馏水NAA,6-BA 2.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烧杯(50ml、100ml、500ml、1000ml)量筒(1000ml、100ml、25ml),容量瓶(1000ml、500ml、100ml),试剂瓶,玻璃棒数支,药芍,称量纸等。

四、实验步骤 1 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先用量筒称量适当蒸馏水放入500ml烧杯中,按照配方表中用量依次分别称取:NH4NO3 ,KNO3 , KH2PO4 , MgSO4·7H2O, CaCl2·2H2O,待第一种化合物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种化合物,当最后一种化合物完全溶解后,将溶液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500ml,然后转移至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并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2 微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按照配方表中用量用电子天平依次称取MnSO4·4H2O, ZnSO4·7H2O H3BO3, KI, Na2MoO4·2H2O,CuSO4·5H2O, CoCl2·6H2O,按制备母液I的方法逐个溶解,转移至容量瓶中,然后定容至500ml,转入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并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3铁盐母液的制备 把FeSO4·7H2O和Na2-EDTA分别置于适量蒸馏水中,加热搅拌使之完全溶解,保持加热,把FeSO4倒入Na2-EDTA溶液中并搅拌,接近沸腾时停止加热,冷却后调PH到5.5,将溶液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500ml,转入细口试剂瓶中,用力振荡1~2min,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并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4有机化合物母液的制备

按配方表中用量依次称取:维生素B, 烟酸, 甘氨酸,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后,转入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并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5植物生长物质母液制备

NAA母液:准确称取20mg,先少量95%乙醇引溶后加水定容至100ml,即配制成0.2mg/ml的NAA母液,转入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并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6–BA母液配制方法相似,浓度为2mg/ml。

五、试验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 配制母液时注意药品只能出不能进。

实验二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一、实验目的

学习母液法配制培养基以及掌握培养基灭菌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类营养物质,同时也是微生物繁殖的极好场所,因此必须对培养基灭菌处理,以确保无菌操作的顺利进行。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设备

1.试剂: 琼脂,蔗糖,蒸馏水,1mol/L NaOH,各类母液

2.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烧杯,量筒,移液管,玻璃棒,药芍,称量纸,PH试纸,锥形瓶瓶等。

四、实验步骤

1.将所需的各种母液按顺序放好,将洁净的各种玻璃器皿放在指定位置 2.取50ml烧杯一个,将大量、有机、肌醇、镁盐,钙盐、按配方表中的用量依次称取并倒入烧杯中。.取 50ml烧杯一个,将微量和铁盐按配方表中的用量称取并倒入烧杯中。4.取瓷盆一个,加入300ml蒸馏水,置于电磁炉上加热,称量琼脂6克,白砂糖 40 克,依次倒入瓷盆中,待琼脂和白砂糖完全溶解后,将称量好的所有母液倒入瓷盆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并定容至 1 L。5.用1mol/L NaOH调PH 至 5.8 6.把培养基分装到广口瓶中,用牛皮纸包扎好,待灭菌。7.培养基灭菌

五、试验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

配制培养基前先大致估计一下药品数量,不够时提前配制。培养基灭菌时注意要放干净冷空气。

实验三 愈伤组织的诱导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外植体材料消毒及在超净工作台上接种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型,其外植体接种在无菌的人工培养基上,能长成完整的无菌植株。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设备

超净工作台、培养基,大号镊子,剪刀,酒精灯,喷雾器

四、实验步骤

1.准备 打开超净工作台,用紫外灯烧2h,关闭紫外灯,将灭菌溶液,无菌水,豌豆,大烧杯等放入超净工作台,在台上点燃2个酒精灯。

2.灭菌 在超净工作台上取经浸泡处理的豌豆,先用84消毒液摇晃清洗清洗3次,每次5分钟,后用0.5%HgCI摇晃清洗,处理2次,每次5分钟。后用无菌水摇晃清洗3次。

3.接种 将灭菌处理好的材料在超净工作台上用镊子靠近酒精灯的外焰放入倾斜的锥形瓶杯中,每个瓶内装5粒豌豆,接种过程中锥形瓶应一直保持倾斜,直到接种完毕盖上棉塞。

4.接种完毕后,用棉线绑好用铅笔标上制作人编号。

五、试验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做本次实验时在豌豆灭菌时注意升汞、酒精灭菌时间应严格注意,过长会对种子活性造成影响 实验图片见图1。

实验四 组织培养芽、根诱导

一、实验目的

通过诱导豌豆根、茎、叶形成愈伤组织 学习愈伤组织的建立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细胞全能性,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可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设备

超净工作台、无菌豌豆苗、培养基、剪刀、喷雾器

四、实验步骤 准备歩骤同实验三

接种 在超净工作台外用酒精将装无菌豌豆苗的锥形内灭菌。用灭菌后的弯头剪刀分别剪取长势良好,无病菌污染的豌豆的根、茎、叶每个锥形内各接一种,每种接3瓶。

标记 将接种好的锥形瓶标记,根为R,叶L,茎S。标记好后放置在暗处。

五、试验结果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接种根时注意取接近根尖但不能直接是根尖部分

2、接种时总体为接种材料大小越少越好,越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

5.细胞生物学实验社会实践报告 篇五

无菌环境是细胞离体培养的最基本条件,所以构建一个细胞培养室需要保证工作环境不受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污染,并且干燥无烟尘。细胞培养室的设计原则一般是无菌操作区设在室内较少走动的内侧,常规操作和封闭培养于一室,而洗刷消毒在另一室。

一、基础实验室配置

⑴消毒间:消毒间主要为了处理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材料,营造一个无菌的试验环境,一般消毒间会配备超净实验台、高压灭菌锅、排风灭火设备、细菌过滤设备、干热消毒柜、电炉、酸缸等。

⑵无菌操作间:一般由缓冲间和操作间两部分组成。缓冲间在外侧,多用于实验之前的准备,例如:更衣,准备实验材料,处理实验数据等,可放置电冰箱,冷藏器及消毒好的无菌物品等。操作间放置净化工作台及二氧化碳培养箱,离心机,倒置显微镜等。工作人员进入操作间一定要消毒并更衣。

(3)培养基配制间:主要用于配置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主要包括冰箱、天平、微波炉、pH计、培养基分装器、药品柜、器械柜、抽气泵、电炉、各种规格的培养瓶、培养皿、移液管、烧杯、量筒、容量瓶、储藏瓶等。

(4)培养室:用于培养细胞,放置以接种的培养基等。为了控制培养室的温度和光照时间及其强度,培养室的房间不要窗户,但应当留一个通气窗,并安上排气扇。室内温度由空调控制,光照由日光灯控制。天花板和内墙最好用塑料钢板装修,地面用水磨石或瓷砖铺设,一般要分两间,一为光照培养室,一为暗培养室。培养室外应有一预备间或走廊。培养室应配有培养架、转床、摇床、光照培养箱、生化培养箱、自动控时器等。

(5)洗涤间:主要用于清洗实验之后的用具。除配置水槽外,还需配置洗液皿、落水架、干燥箱、柜子、超声波清洗器等,有需求的还可以配置洗瓶机。

以上基础设施若实验室条件不够,可将消毒间,培养基配制间,洗涤间合并一起,但注意实验室卫生以及仪器摆放,房间要保持清洁,明亮。

二、辅助实验室

细胞学鉴定室:其功能是对培养材料进行细胞学鉴定和研究。要求清洁、明亮、干燥,使各种光学仪器不受潮湿和灰尘污染。应配置各种显微镜、照相系统等。

生化分析室:在以培养细胞产物为主要目的的实验室中,应建立相应的分析化验实验室,以便于对培养物的有效成分随时进行取样检查。离心机、酶联免疫检测仪、天平、PCR仪等。

温室:用于试管苗的锻炼和移植,为试管苗提供满足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常用设备有:温室、弥雾装置、荫棚、移栽床、钵、盆、基质等(用于植物细胞培养室)。

实验器材汇总: CO2培养箱:37度+/-0.5度;能调节温度和CO2浓度

冰箱:4度或-20度家用冰箱,保存一般制剂;-70度保存蛋白制剂 水质纯化装置:净化水质用于清洗或配制培养液

培养器皿分玻璃和塑料两种,玻璃器皿适用于大部分细胞生长,可重复使用,塑料器皿方便,即开即做,无需清洗。

多孔培养板:为塑料制品。可供细胞克隆及细胞毒性等各种检测实验使用。其优点是节约样本及试剂,可同时测试大量样本,易于进行无菌操作。培养板分为各种规格,常用的规格有:96孔、24孔、12孔、6孔、4孔等。

Oa贮液瓶:主要用于存放或配制各种培养用液体如培养液、血清及试剂等。贮液瓶分为各种不同规格,如1000ml、500ml、250ml、100ml、50ml、5ml等。

Ob吸管:主要分为刻度吸管、无刻度吸管。刻度吸管主要用于吸取、转移液体,常用的有1ml、2ml、5ml、10ml等规格。无刻度吸管分为直头吸管及弯头吸管,除可以作吸取、转移液体外,弯头尖吸管还常用于吹打、混匀及传代细胞。

手术刀或解剖刀、手术剪或解剖剪(弯剪及直剪),用于解剖动物、分离及切剪组织,制备原代培养的材料;眼科虹膜小剪(弯剪或直剪),用于将组织材料剪成小块;血管钳及组织镊、眼科镊(弯、直),用于持取无菌物品(如小盖玻片)夹持组织等;口腔科探针或代用品,用以放置原代培养之组织小块。社会价值: 细胞培养实验室的社会价值在于,为实验提供基础,促进细胞培养的发展,细胞培养的好处如下:

6.观察细胞实验报告单 篇六

前言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名称有多种多样,如肝贮脂细胞(fat-storing cell,FSC)、脂细胞(1ipocyte)、维生素A贮存细胞(vitamin A-storing cell)、窦周细胞(perisinusoidal cell)、Ito细胞等。HSC位于Disse间隙内,紧贴着肝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 SEC)和肝细胞。其形态不规则,胞体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常伸出数个星状胞突包绕着肝血窦。此外,HSC还伸出胞突与肝细胞、邻近的星状细胞相接触。HSC胞质内有1~14个直径约1.0~2.0μm的富含维生素A和甘油三酯的脂滴,胞浆中有丰富的游离核糖体、粗面内质网及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胞核形态不规则,由于脂滴的挤压,常致细胞核有一个或多个凹陷,核内可见1~2个核仁。正常肝脏中HSC的数目很少,只占肝细胞总体数目的5%~8%及总体体积的1.4%,但HSC的立体分布和伸展足以覆盖整个肝窦微循环。

正常情况下HSC表现为富含Vitamin A脂滴的静止型,其功能主要有:

(1)代谢和贮存Vitamin A:肝脏储存有体内80%左右的维生素A,对体内维生素A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视黄醛在小肠内酯化后被运输到肝脏并与特异的视黄醛结合蛋白结合,然后转运到邻近的HSC储存。

(2)储存脂肪:正常HSC胞质内的脂滴含有大量的甘油三酯,为肝细胞提供能源。(3)合成和分泌胶原及糖蛋白、蛋白多糖等基质成分。目前的研究认为,HSC是正常及纤维化肝脏中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的主要合成细胞。正常肝脏中HSC合成的胶原以Ⅰ型、Ⅲ和Ⅳ型为主,其合成量是肝细胞的10倍、内皮细胞的20倍以上。HSC还能合成纤维连接蛋白、层连蛋白和粗纤维调理素等糖蛋白成分,以及硫酸皮素、硫酸软骨素和透明质酸等蛋白多糖。

(4)合成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 MMP)及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 proteinase,TIMP):正常情况下,HSC能分泌多种胶原酶和基质降解蛋白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1、MMP-2等以降解各种细胞外基质,同时分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防止胶原过度降解,使肝脏ECM的合成和分解处在一个动态平衡中。

(5)表达细胞因子及受体:正常情况下,HSC可以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参与肝细胞再生的调控。此外,HSC还能表达少量的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同时HSC能表达TGF-β1的II、III型受体和PDGF受体的α亚单位等。

(6)参与肝窦血流调节:HSC伸出胞突包绕着肝窦,通过其纤长突起的收缩功能调节肝窦内微循环,从而影响着肝脏的血流分布和门静脉压力。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实验材料

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购自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所。

1.2主要仪器

CO2细胞培养箱:上海力康仪器有限公司 Smart Cell HF-90 生物安全柜:上海力康仪器有限公司 HF1200LC 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上海力康仪器有限公司 Neofuge 15R 台式低速离心机:上海飞鸽仪器有限公司 TGL-16GB 荧光倒置显微镜:日本尼康公司 Eclipse TS100-F 显微镜:日本尼康公司 E200 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工作站):上海千屏公司 恒温水浴锅:上海精宏仪器厂 DK-80 液氮罐:成都金凤仪器厂 YDS-50-125-20℃低温冰箱:合肥美菱公司 DW-HL388 单子分析天平(0.01mg):德国梅特勒 AB304-S 手动单道移液器:德国Eppendorf公司 Research plus

1.3主要试剂 名称

PBS磷酸盐缓冲液粉剂 胎牛血清 DMEM培养基 0.25%胰酶

货号/批号

PBS0060, Lot#13061706 16000044,Lot#1183723 C11995599BT,Lot#8113238 25200056,Lot#1268598

厂家

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美国Life technologies公司 美国Life technologies公司 美国Life technologies公司 美国Hyclone公司 美国Santa Cruz公司 青霉素-链霉素双抗(10000U)SC30010,Lot#J130071 小鼠抗a-SMA单克隆抗体

小鼠两步法免疫组化试剂盒 浓缩型DAB试剂盒 FITC标记山羊抗小鼠二抗 油红O染色试剂盒 苏木素染液 油酸 中性树胶

KIT9902,Lot#1301319902 DAB0031,Lot#1307290031 D027

20120702

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中衫金桥有限公司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西安化学试剂厂 中国上海标本模型厂

2.实验方法

2.1试剂配制及抗体稀释

10%血清完全培养基:10ml的胎牛血清加入90ml的DMEM培养基中,添加1ml的青-链霉素双抗溶液。

0.2mM的油酸完全培养基:1ml的20mM的油酸加入99ml的完全培养基中。a-SMA抗体工作液:a-SMA一抗(200μg/ml)取20μl加入到980μl的PBS中。FITC标记的山羊抗小鼠二抗工作液:FITC标记的山羊抗小鼠二抗(200μg/ml)取20μl加入到980μl的PBS中。

20%DMSO细胞冻存液:2ml的DMSO溶液加入8ml的完全培养基中。

油红O染液:油红O储存液与双蒸水以3:2的比例混合,并用滤纸进行过滤,使用前2h内配制。

2.2 HSC-T6细胞培养基本操作方法

细胞传代:观察培养瓶(25cm)中细胞贴壁融合达90%时,即可进行细胞的传代,操作步骤如下。开启生物安全柜紫外消毒30min,以75%乙醇擦拭台面灭菌,并预先准备3个细胞培养瓶(25cm)、15ml离心管、无菌过滤的PBS、0.25%胰酶溶液、完全培养基,取出长满细胞的培养瓶,倒空瓶中的培养基,加入2ml过滤灭菌的PBS缓冲液反复冲洗2遍,倒空PBS缓冲液,每瓶中加入1ml的0.25%的胰酶溶液,使胰酶溶液平铺在细胞层面上,缓缓摇动细胞培养瓶,待细胞70%脱落时加入1ml的完全培养基终止胰酶的消化作用,并用吸头反复冲洗培养瓶底将未脱落的细胞冲洗下来,转移液体至15ml的离心管中,1800r/min离心5min,小心吸弃离心管中的液体,并用1ml的完全培养基重悬沉淀的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调整合适的细胞密度接种到培养瓶中,37℃,饱和湿度,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6h后持续观察细胞贴壁状态,待细胞达到50%~70%贴壁融合时倒空瓶中培养基,重新加入5ml的22含0.2mM油酸的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

细胞冻存:消化、离心、重悬步骤同细胞传代,取1ml的细胞重悬液,加入1ml的20%DMSO的细胞冻存液颠倒混匀,并移至2ml的冻存管中,冻存管中细胞经4℃(20min)、-20℃(20min)的程序降温后,转移至液氮中冻存。

细胞复苏:从液氮中取出冻存的细胞,立刻置于37℃水浴中快速晃动冻存管使细胞快速解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密度并接种到培养瓶中,37℃、饱和湿度、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2.3 HSC-T6细胞a-SMA免疫组化染色

细胞接种于直径33mm的细胞培养皿中,待细胞达到50%贴壁融合时,进行a-SMA免疫组化实验,步骤如下:

2.3.1 细胞固定:培养皿中加入1ml 1:1的冷的丙酮和甲醇,置于-20℃进行细胞固定,20min后弃固定液,用PBS反复漂洗3遍,每次5min。2.3.2细胞通透化:

培养皿中加入1ml的0.2%曲拉通100溶液,室温放置20min后弃去通透液,PBS反复漂洗3遍,每次5min。2.3.3封闭

用免疫组化笔在培养皿中划圈,并在圈中滴加山羊血清50μL 37℃孵育20min,然后取出PBS漂洗3次,每次5min。2.3.4一抗孵育

培养皿中滴加稀释后的小鼠抗a-SMA单克隆抗体50μL,4℃孵育过夜,经过夜孵育后取出用PBS漂洗3次,每次5min。2.3.5二抗孵育

培养皿中滴加Elivision试剂盒中的增强剂1滴(大约50μL),并于室温孵育20min,PBS漂洗3次,每次3min,然后每张组织切片滴加Elivision试剂盒中的二抗1滴(大约50μL),37℃孵育30min,PBS漂洗3次,每次3min。2.3.6 DAB显色

培养皿中滴加新鲜配制的DAB溶液50μL,室温孵育10min,显微镜下观察有细胞中有明显的棕黄色颗粒状沉淀时,立刻将组织切片放入自来水中漂洗以终止反应。2.3.7苏木素复染

苏木素复染3min,自来水冲洗使培养皿中的细胞核返蓝。2.3.8封片

培养皿中滴加甘油,并以盖玻片封片。2.3.9观察拍片

在正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HSC-T6细胞胞浆中alpha平滑肌激动蛋白染色,并于40倍、100倍、200倍下拍照。

2.4 HSC-T6细胞a-SMA细胞免疫荧光

细胞接种于直径33mm的细胞培养皿中,待细胞达到50%贴壁融合时,进行a-SMA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步骤如下:

2.4.1 细胞固定:培养皿中加入1ml 1:1的冷的丙酮和异丙醇,置于-20℃进行细胞固定,20min后弃固定液,用PBS反复漂洗3遍,每次5min。2.4.2细胞通透化:

培养皿中加入1ml的0.2%曲拉通100溶液,室温放置20min后弃去通透液,PBS反复漂洗3遍,每次5min。2.4.3封闭

用免疫组化笔在培养皿中划圈,并在圈中滴加山羊血清50μL 37℃孵育20min,然后取出PBS漂洗3次,每次5min。2.4.4一抗孵育

培养皿中滴加稀释后的小鼠抗a-SMA单克隆抗体50μL,4℃孵育过夜,经过夜孵育后取出用PBS漂洗3次,每次5min。2.4.5二抗孵育

培养皿中滴加50μL稀释后的FITC标记的山羊抗小鼠IgG二抗,37℃孵育1h,PBS漂洗3次,每次5min。2.4.6观察拍片

设置荧光倒置显微镜激发波长为488nm,观察细胞alpha-平滑肌肌动蛋白荧光显色,并在100倍、200倍、400倍视野下拍照。

2.5 HSC-T6细胞油红O染色

细胞接种于直径33mm的细胞培养皿中,并以含0.2mM油酸的完全培养基进行干预,使

细胞富集脂肪滴,细胞待细胞达到50%贴壁融合时,进行油红O染色实验,步骤如下: 2.5.1 细胞固定:培养皿中加入4%多聚甲醛溶液,室温固定30min,弃固定液,用PBS反复漂洗3遍,每次5min。2.5.2油红O染色:

培养皿中加入1ml新鲜配制的油红O染液,室温放置10min后弃去染液,PBS反复漂洗3遍,每次5min。2.5.3苏木素复染

培养皿中加入1ml苏木素染液室温染色30s,弃去苏木素染液,以双蒸水漂洗3遍,每次5min,加入1ml的自来水反蓝。2.5.4封片

培养皿中滴加一滴甘油并以盖玻片封片。2.5.5观察拍片

正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星状细胞胞浆中红色脂肪滴染色,并在100倍、200倍、400倍视野下拍照。

2.6 HSC-T6细胞Vitamin A脂滴荧光观察

设置荧光倒置显微镜激发波长为328nm,观察培养的HSC-T6细胞胞浆中Vitamin A脂滴荧光。

二、结果与分析

1.HSC-T6细胞培养传代的形态学特征基本情况

HSC-T6细胞株培养5-8代时能观察到细胞较大,呈多边形、多核,且胞浆富含脂滴及Vitamin A形态(见图1),8代以后继续培养HSC-T6细胞表现为肌成纤维样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即HSC-T6贴壁后即开始伸展,胞体增大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并伸出许多伪足与其他HSC-T6细胞相连形成片状(见图2)。HSC-T6细胞大量增殖,细胞密度变大后,细胞形态变小,略呈梭形的多边形,且有伪足与相邻细胞相连,在培养表面均匀的分布(见图3)。

A

B

C

D

图1 5-8代HSC-T6细胞形态特征

A、B:荧光倒置显微镜下,HSC-T6形态,100×; B、C:荧光倒置显微镜下,HSC-T6形态,200×

(箭头所标示处为多核的HSC-T6细胞)

A

B

C

D

图2 8代后HSC-T6细胞形态特征

A、B:荧光倒置显微镜下,HSC-T6形态,100×; B、C:荧光倒置显微镜下,HSC-T6形态,200×

(箭头所标示处为多核的HSC-T6细胞)

A

B

C

D

图3 HSC-T6细胞密度加大时形态特征

A、B:荧光倒置显微镜下,HSC-T6形态,100×; B、C:荧光倒置显微镜下,HSC-T6形态,200×

2.HSC-T6细胞鉴定

2.1 HSC-T6细胞脂肪滴油红O染色

含0.2mM的油酸的完全培养基使HSC-T6细胞富集脂滴,并用油红O染液染色,光学正置显微镜下观察胞核呈蓝色,胞浆中有点状红色,为脂滴着色(见图4)。

图4 HSC-T6细胞脂滴的油红O染色 400×

2.2 HSC-T6细胞Vitamin A脂滴紫外激发的自发荧光

HSC-T6细胞中的脂滴在328nm紫外波长的激发光下发出极易淬灭的蓝绿色荧光(见图5)。

图5 HSC-T6细胞Vitamin A脂滴328nm紫外激发荧光 200× A、B:暗场Vitamin A脂滴荧光; C、D叠加场Vitamin A脂滴荧光

2.3 HSC-T6细胞a-SMA免疫组化

HSC-T6细胞株为激活的肝星状细胞,细胞爬片显示HSC-T6细胞胞浆均可见棕黄色颗粒状沉淀,alpha-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

A B C D 图6 HSC-T6细胞a-sma免疫组化染色(A:100×; B、C、D:400×)

2.4 HSC-T6细胞a-SMA免疫荧光

HSC-T6细胞株为激活的肝星状细胞,a-SMA免疫荧光显示HSC-T6细胞胞浆均可见FITC的激发的绿色荧光,alpha-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荧光为阳性。

A1 A2 B1 B2 C1 C2

D1

图6 HSC-T6细胞a-sma免疫组化染色

7.观察细胞实验报告单 篇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共收诊恶性肿瘤患者60例,性别男38例,女22例;年龄最低48岁,最高78岁,平均(66.3±4.8)岁;原发症包括:乳腺癌10例,肺癌18例,肝癌16例,鼻咽癌6例,宫颈癌4例,前列腺癌2例,其它恶性肿瘤4例;患者癌症临床分期参照国际抗癌联盟TNM的相关标准[3]:II期24例,III期20例,IV期16例。

1.2方法

1.2.1 CIK细胞的制备所有患者于未化疗前取外周血液样本,采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液单个核细胞的分离,体积(70~90)ml;自单个核细胞内出淋巴细胞,含血清培养基将细胞浓度调至2×106/ml,浓度5%二氧化碳、37℃培养箱环境培养,当日加入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γ(INF-γ)1 000μ/ml静置24h后,加入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IL-1 50μ/L、IL-23×105μ/L、和CD3单抗50μg/L,继续培养和传代。

1.2.2肿瘤细胞制备临床治疗过程中取病变样本制备成肿瘤细胞株,包括肺癌细胞株(SC-1680)、乳腺癌细胞株(MCF-7)、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等,分别以适当浓度接种于RPMI-1640培养基,浓度5%二氧化碳、37℃环境下培养,细胞贴壁生长。

1.2.3细胞回输细胞培养14d后,采用0.2%台盼蓝行CIK细胞计数,并回收CIK细胞对相应患者进行回输,行IL-2肌注,每日50万U,连用10日。

1.3观察指标

1.3.1细胞表型检测[4]分别取患者杀瘤前后1天的外周血液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表型的检测。外周血液分离行细胞培养,PBS洗涤,再以荧光标记法标记抗体,振荡温和再离心去除上清液,PBS重悬细胞,于1小时内上机进行检测。

1.3.2细胞毒性检测杀瘤前后取外周血液分离单个核细胞与肿瘤细胞入培养基内,5%二氧化碳37℃环境下培养,18小时后细胞收集于玻璃纤维膜静待过夜,加入干燥滤纸,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OD值。另置空白培养基作为对照。计算杀瘤率[5]:

杀瘤率=[1-(实验组O D-对照组O D)]/对照组OD]×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获数据录入软件包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测。以P<0.05认为统计学具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细胞表型

如表1,杀瘤前后淋巴细胞表型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杀瘤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杀瘤前,CD8+明显低于杀瘤前。

如有2,杀瘤前后NK细胞表型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杀瘤后CD3+16+56+明显高于杀瘤前。

2.2细胞毒性

如表3,杀瘤前后CIK杀瘤率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杀瘤后杀瘤率明显高于杀瘤前。

2.3相关性研究

采用相关性分析发现,杀瘤率与CD3+、CD4+、CD4+/CD8+、NK细胞表型呈正相关(r=0.665,0.736,0.837,P<0.05),与CD8+呈负相关(r=0.728,0.823,P<0.05)。

3讨论

CIK细胞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属于新型肿瘤杀灭细胞类型,也是目前临床生物学研究肿瘤治疗的一种突破与创新。CIK细胞主要以人体外周血液中的单个核细胞利用体外环境进行培养,从而获得一群异质性细胞应用于患者的肿瘤细胞,起到杀灭癌症细胞的作用。何跃东等的研究指出,CIK具有高活性、快速增殖、广泛杀瘤谱等特点,临床应用于杀瘤范围广、效果佳、速度快,因而受到广泛重视[6,7]。本文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杀瘤前后的表型变化以及细胞毒性变化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希望为临床过继免疫治疗、以及自体CIK细胞恶性肿瘤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淋巴细胞和NK细胞是临床反应组织细胞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肿瘤患者随着病情的发生与进展,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免疫状态低下,淋巴细胞和NK细胞在这个病理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变化。淋巴细胞被认为是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因而对淋巴细胞表型的监测与比较可明确肿瘤细胞在机体内的变化情况和免疫调节机制。CD3和CD4存在于淋巴细胞表面,参与T细胞的信号转导,可标记T淋巴细胞。CD3和CD4细胞表型的增高说明T细胞受体与CD3、CD4复合物分化、发育、成熟后迁移至机体外周血中,并游离于外周淋巴组织,从而提高细胞免疫应答的介导,提升免疫应答能力,患者免疫功能获得提升[8,9]。CD8属于T淋巴细胞亚群,可识别和呈递抗原,可对免疫细胞表面结合的抗原物质产生识别,对抑制性T细胞的标记。CD8表型的下降,体现了机体免疫力的提升。在本组研究中,杀瘤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杀瘤前,CD8+明显低于杀瘤前,提示经CIK细胞杀瘤后,患者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增强,从而提示杀瘤实验的有效性。NK属于非抗源依赖性的免疫效应细胞,对敏感的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杀灭作用[10],CD16和CD56是其主要的标志物。在本组研究中,杀瘤前后NK细胞表型明显高于杀瘤前,提示CIK细胞在回输患者机体后促进了杀瘤作用,提高免疫细胞活性,从而获得有效的肿瘤治疗目的。

淋巴细胞与NK细胞的表型在杀瘤后的变化说明了CIK细胞抗原在肿瘤细胞的杀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对杀瘤率与细胞表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又显示,CIK细胞的杀瘤率确实与淋巴细胞和NK细胞具有相关性,杀瘤率与CD3+、CD4+、CD4+/CD8+、NK细胞表型呈正相关,与CD8+呈负相关,就此也证实了CIK细胞的杀瘤有效性。希望临床相关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也希望CIK细胞的肿瘤治疗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广大癌症患者带来治愈的曙光。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CIK细胞杀瘤实验前后细胞表型以及细胞毒性之间的相关性,希望为相关生物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我院恶性肿瘤患者60例于未化疗前取外周血液样本,制备CIK细胞、肿瘤细胞并进行细胞回输,荧光标记法检测细胞表型,液体闪烁法计算细胞毒性,并进行杀瘤前后的比较分析。结果:杀瘤前后淋巴细胞表型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杀瘤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杀瘤前,CD8+明显低于杀瘤前。杀瘤前后NK细胞表型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杀瘤后CD3-16+56+明显高于杀瘤前。杀瘤前后CIK杀瘤率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杀瘤后杀瘤率明显高于杀瘤前。杀瘤率与CD3+、CD4+、CD4+/CD8+、NK细胞表型呈正相关(r=0.665,0.736,0.837,P<0.05),与CD8+、CD19呈负相关(r=0.728,0.823,P<0.05)。结论:CIK细胞抗原在肿瘤细胞的杀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且具有有效性,与淋巴细胞和NK细胞表型呈正相关。

关键词:CIK,杀灭肿瘤,细胞表型,细胞毒性,相关性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晓英,鲍杨漪,江蓓蕾,等.不同类型肿瘤患者自体CIK细胞治疗对机体免疫状态及临床症状改善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4):434~436

[2]王健,苏安英,柴锡庆,等.Tα1对食管癌细胞RNA转染的脐血树突状细胞诱导T细胞杀瘤活性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32):3673~3675

[3] Perreau M,Mennechet F,Serratrice N,Glasgow JN,et al.Contrasting effects ofhuman,canine,and hybrid adenovirus vectors on the phenotypical and functionalmaturation of human dendritic cells: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efficacy[J].Virol,2007;81(81):3272~3282

[4]杨妤,杨新辉,周光华.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及其杀伤活性[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1):27~29

[5]王小燕,冯利娟,郑榆神,等.脐血CIK细胞表型变化与细胞毒活性相关性研究[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1;24(6):484~486

[6]何跃东,潘小玲,刘珊玲,等.脐血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杀瘤活性的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6):491~494

[7]陈诗萍,买世娟,余杏娟,等.树突状细胞诱导的CIK细胞对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2;7(2):125~127

[8]杨光,李汉冲,王彬.自体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免疫表型和杀伤活性变化[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24):1~5

[9]朱继红,张晓明,苗榕生,等.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粘附分子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J].中国医药导刊,2003;5(4):255-256.

8.观察细胞实验报告单 篇八

关键词: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盐酸 DNA RNA

1 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的配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有关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的配制方法是:取A液20mL,B液80mL配成染色剂,使用时现配。A液:取吡罗红甲基绿粉1g,加入100mL蒸馏水中溶解,放入棕色瓶中备用。B液:取乙酸钠16.4g,用蒸馏水溶解至1000mL。取乙酸12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取稀释的乙酸钠溶液30mL和乙酸20mL,加蒸馏水50mL,配成pH为4.8的溶液。

2 教材中的实验步骤

2.1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①在清洗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②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的液滴中均匀涂开。③点燃酒精灯,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

2.2 水解。在小烧杯中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小烧杯中;然后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已加入30℃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5min。

2.3 冲洗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2.4 染色。①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②将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滴2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min。③盖上盖玻片,吸去多余染色剂。

2.5 观察。①先用低倍镜找到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镜调节清晰。②再用高倍镜观察: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根据上述教材实验介绍的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的配制及实验方法,得到的效果普遍不佳(如图1所示)。

3 对“染色剂”和实验步骤的改进建议

3.1 经过改良后配制的全套试剂由厦门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并根据其说明书指导方法配置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3.2 学生在取材制片步骤中容易出现如下几个问题:①载玻片清洗不干净,滴加过多的0.9% NaCl溶液,从而影响后续实验的进行。②用牙签取材时力度不够,有些只取到食物碎屑,有些取到的是最表层不具备完整细胞核结构的死细胞。因此牙签刮取口腔上皮细胞时应注意稍稍用力,以保证取到较深层具备完整细胞核结构的表皮死细胞或活细胞。③材料在0.9% NaCl液滴中未均匀涂开,影响了后续的酒精灯火焰烘干固定和染色观察步骤。④酒精灯火焰烘干固定步骤中材料的过度加热将破坏细胞核结构(结果如图2所示)。为避免核裂解,载玻片迅速通过火焰后,应立即离开火焰,冷却载玻片后再多次重复火焰固定步骤(每次冷却时间5s以上),直至烘干(结果如图3所示)。

3.3 盐酸水解步骤的改进。在盐酸水解步骤中盐酸浓度以及核酸稳定剂对实验结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教材步骤中要求的30℃水浴加热步骤较为繁琐,在没有配备水浴锅的实验室中开展实验学生很难把握实验温度条件的控制。经过实验比较盐酸水解步骤中不同温度条件(20℃、25℃、30℃)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表明温度条件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如图4-6所示)。因此,按课程进度设置,在我省范围开展本实验完全可以省略30℃水浴加热步骤,既简化了原本实验常规的繁琐流程,保证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又能减少学校在水浴锅等昂贵仪器上的资金投入。

参考文献:

[1]杜玉潇,孙静,莫德馨,耿慧莉.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方法改进.教學仪器与实验,2009,05:38-39.

[2]梁强.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改进.生物学通报,2009,44(8):52.

上一篇:餐饮公司规章制度下一篇:描写爱国的经典诗句_关于爱国的古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