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2024-10-17

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共10篇)

1.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一

闵集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尊敬的李主席、各位领导:

欢迎到我乡调研,按照活动安排,下面,我就闵集乡基本情况和全乡新农村建设情况以及下步工作重点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闵集乡地处孝感市区东郊湖区,与天河国际机场一湖相望,境内东西两湖(白水湖、野猪湖)相拱,南滨两河(府河、沦河)相邻,一港(凤凰港)纵贯南北,三垸(东湖垸、农联垸、前进垸)东南环绕,西北二岗(高道岗、上太岗)纵横,是典型的南低北高江汉平原地形地貌。腹地广阔,湿地宽阔,全乡国土面积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78万亩,养殖面积5万亩;辖28个行政村,总人口2.8万人,是全省插花贫困乡。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1、抓试点,定规划,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闵集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亲自抓,并由1名副书记和1名副乡长具体负责。二是科学制定规划。在结合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前提下,制定下发了《闵集乡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为确保农村建房规范化,引导群众按规划建房,乡政府还牵头与国土、村镇建设等部门搞好农村建房的审批工作,对于不按规定、不按审批建房的,坚决依法予以拆除,把控违拆违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坚持试点先行。选择骆集、马溪、凤凰台、闵集4个村经济条件较好、有特色支柱产业、工作基础扎实、农民积极性较高的村进行试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积累一定的经验。

2、抓宣传,广发动,营造新农村建设良好氛围。

一是多层次召开会议。组织包保部门、驻村干部深入到村组召开专题会议,在全乡范围迅速宣传临空型新农村建设。二是多形式广泛宣传。采取专题会议、标语、专栏等形式,进村入户宣传临空型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2009年,共挂横幅20余条,张贴标语60余条,办宣传专栏18个,印发宣传资料1万多份。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活动,广大农民群众普遍认清了临空型新农村建设内容。三是多方面学习经验。2009年10月,组织乡村干部到江西、湖南等地考察学习,学习他们科学的管理方式、先进的经营理念,从而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为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抓经济,引项目,奠定新农村建设坚实基础。

一是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我乡有丰富的水面资源,是一个典型的水产大乡,为增加农民收入,乡政府在大力发展水产业上做文章,主攻淡水鱼和小龙虾养殖两大产业开发,全乡水产养殖面积近10万亩,小龙虾养殖面积1.5万亩,实现人平增收80元。二是全力服务项目建设。我乡是“两路一区”建设占地最多、拆迁量最大、征地任务最重的乡镇,公路段面全长12公里,铁路过境段面全长9公里,房屋拆迁面积达1.2万平方米,涉及到16个行政村40多户。在服务项目建设工作中,全乡干部积极主动,全面了完成公路放线征地;铁路无论永久用地、临时用地均满足施工方要求,边施工、边协调,保进度,得到了省、市、区肯定,拆迁有条不紊进行。三是大力实施项目开发。充分利用乡情、亲情大搞招商引资和回归工程,成功引进马溪村在外人仕回乡创办了孝感东科电子有限公司,实现了我乡工业发展“零”的突破。

4、抓投入,建设施,掀起新农村建设新的高潮。

一是完善交通网络。实施农村公路硬化工程,三年期间全面完成28个村50公里水泥公路。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了50公里民堤民垸的除险加固和5座中型以上泵站更新改造。三是努力实现“村村通”。广播、通讯和有线电视“村村通”成效显著,移动信号全面覆盖。四是努力改善村容村貌。投资40万元以奖代补,先后在15个村开展清洁乡村工程试点。五是狠抓民生工程建设。先后完成农联、闵集、凤凰台3个村水厂建设,受益人口9800人;完成户用沼气409口;消除农村危房163户;投资300万元对闵集中学、中心小学进行全面改造。

5、抓机制,促民主,提供新农村建设良好环境。

一是全面实行村账乡管。全乡28个村全部实行了村级财务档案全部移交至乡会计服务中心管理。二是全面推行“代表会”制。凡涉及全村性的重要事务和重大事项,比如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村乡土地开发、救济款物分配、有关集体资产转让等问题,先由村“两委”集体讨论,提出初步意见,然后提交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三是全面落实履职承诺制。将村“两委”干部履职承诺制与民主评议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定期和不定期考核。把兑现承诺情况与各村“两委”干部的实绩考核相结合,把考核结果作为村“两委”干部管理、使用和奖惩的依据。

三、下步工作重点

1、全力抓好闵集乡新农村建设工作。

一是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好临空经济区的新农村建设。全乡新农村建设要与“两路一区”规划建设结合起来,纳入临空区总体规划,按照社区新农村标准建设,提高新农村建设管理水平。

二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发动。尤其是要大力宣传临空型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美好前景,介绍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讲清

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不断鼓舞人心,激发热情。

三是要狠抓整乡推进。在做好试点村的基础,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全面促进闵集新农村建设。采取整合资金、开展部门联动、争取单位帮扶、推行市场化运作等多项措施,全面推进临空型新农村建设整乡推进。

四是要狠抓控违工作。违法建筑严重影响了临空经济区的规划和发展环境,严重阻碍了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要建立健全防违控违巡查机制,定岗、定人、定区域,明确工作职责,对新建违法建筑,坚决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拆除,全面遏制违建蔓延趋势;对历史遗留违法建筑,要认真梳理,及时掌握相关信息,采取由简至难、有序拆除的方式逐步拆除。

2、全力抓好骆集村新农村建设组织协调工作。

一是成立工作专班。以我牵头负责,指定1名分管领导和2名工作人员与村捆绑在一起具体抓,同时,负责协调区直有关部门对口支援,形成全力,配合市工作队抓好此项工作。

二是高标准建设试点村。今年即将动工建设的临空区“两横一纵”经过骆集村,作为临空经济起步区的核心之一,必将迎来翻天覆地的新变化,我们将按照“一年办几件实事,三、二年较大变化”的要求,脚踏实地,高标准规划,硬措施落实,力争在五年内将该村建成临空区新农村建设样板村,为临空型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

三是整合部门资源。我们将组织农办、财政、文化、卫生、民政、水利、农机农技、劳动、村镇建设等部门,全力支持骆集村市级新农村建设工作。农业化产业发展,由农口负责;健身休闲广场建设,由文化部门负责;水利基础设施更新改造,由水利部门负责;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由劳动部门负责;项目资金调度和使用、监管,由财政部门负责;

村庄建设规划和村容村貌整治,由村镇建设部门负责。

四是创新投入机制。充分发挥骆集村主观能动性,带动社会力量投入新农村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依靠群众投入加快新农村建设;鼓励在外名人大户回村投资兴业,支持新农村建设。

二O一O年五月十日

2.乡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篇二

中共**乡委员会

**乡人民政府

**乡是环绕加格达奇典型的城郊乡,全乡管辖三个行政村,8个自然屯,20个村民组。全乡总人口7329人,2213户,其中:农业人口6541人,1635户,行政村的面积4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9440亩。

2005年,**乡从自

身实际出发,通过理清发展思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了乡域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文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分别获得了“全省优美乡镇”、“地区生态乡镇”、“地区平安乡镇”、“地区乡村务公开先进集体”、“地区先进武装部”、“省六好乡镇党委”荣誉,荣获加区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一等奖,连续三年的超标单位。

理清发展思路,实现生产发展。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经济发展思路是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一年来,我们从加北乡实际出发,在深入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凭借“实干 拼搏 创新”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主线,通过推行农业结构调整,强力发展服务业,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农村城市化,走出了一条符合加北乡实际、具有加北乡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2005年,全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09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104万元,同比增长13.2;牧业产值969万元,同比增长27.5;乡镇企业总产值达586万元,同比增长5.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68元,同比增长7.3;农村居民住房砖瓦率达53。

健全保障体系,实现生活宽裕。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建立了以大病救助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我乡参保率达78.9,切实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农民看大病难的问题。在社会保障和救济工作中,我们都严格按照工作程序进行,做到不错保、不漏保,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对部分群众进行了集中培训,提高了群众就业能力、拓宽群众就业渠道。为3个村和机关各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实现了网络化管理。成立了乡信息服务中心,利用网络、以《信息快报》的形式,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建立了从就医、到养老、教育、就业一系列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了发展有方向、生活有保障、就业有渠道的良性互动。

创新活动载体,促进乡风文明。乡党委以“走田头、坐炕头、当带头”活动为契机,在全乡开展了以“互学、互比、互帮为内容的精神文明上台阶活。同时,广泛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通过互相学习和评比,使每家每户增强保持卫生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村民的素质得到一定提高,达到精神文明创建的目的,实现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优化目标。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有效促进全乡“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基础建设,实现村容整洁。投入2.5万多元,解决了加北村和五一村居民自来水供水不便的问题。投入近10万资金,进行高低压线路电线杆的改造,更换老化电线杆65根,老化电线近10公里,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安全。投资33.2万元,修沙石路13公里,投资12万元,给五一村新修了600多延长米的油漆路面。投资7万多元分别对加北村部、幸福村部和五一村部进行维修,极大地改善了乡村的办公条件;投入5万余元,对乡政府办公室进行维修;投入4.5万元,对通乡公路面两侧的民房进行样板房改造。砖瓦化率为53,砖瓦化率逐渐提高。对背街巷道和庭院卫生进行了专项治理,深入开展了环境卫生治理活动,为辖区群众营造了一个更加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了辖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实现了村容整洁。2005年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中,**乡和加北村荣获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一等奖,幸福村和五一村荣获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二等奖。

强化村务公开,实现管理民主。我们把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做为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内容,并结合实际,实行了“村帐民理乡管”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各村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对各村财务进行监督审查;凡涉及全村的大事,关系群众利益的事务,都提请村民代表大会议论、决策。尤其是财务方面,村理财小组的职能得到了强化,任何开支未经小组审核的均不能入帐,村内财务状况的透明化,让村民对本村财务“心中有数,心服口服”。我们还健全完善了村民自治机制,认真制定了新农村创建规划以及学习宣传、文化教育、法制道德、日常活动的目标、制度等,切实保障了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提高了民主自治的程度,使新农村创建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3.元堡乡新农村建设工作 篇三

近年来,我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扎实稳步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努力为构建和谐乡村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下面,就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广泛深入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的建设积极性 为加快建设新农村的步伐,我乡从三个方面开展宣传工作:一是组织全体包村党员干部深入农户新农村试点建设的具体内容,讲明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就是为群众谋利益,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使群众尽快过上富裕生活,努力使群众理解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二是利用条幅、广播、大小会议等形式,反复宣讲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目的和意义。三是开展了在各行政村开辟新农村建设专栏、书写标语口号等方式加强宣传,并将我乡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典型事迹和最新动态及时以简报的形式进行了报道。通过宣传,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为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2012年以前,已完成新农村建设试点村6个,累计投入资金2213万元,其中财政投入425万元,捆绑项目资金1338万元,农民自筹410万元,州级以上单位定点帮扶资金40万元。实施特色民居建设373户,危房户改造55户,硬化村级公路30公里,解决了6500多人的人畜安全饮水难题,实施土地整治面积1500亩,新发展特色产业基地6100多亩,培植专业合作社14个,培训农村劳动力1000多人(次)。2013年新启动瑞坪村试点建设,截至九月,累计投入资金近

500万元,有力推动力我乡新农村试点建设,农村生产生活大为改善。我乡新农村试点建设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抓新农村建设,首先是抓发展,乡党委、政府把生产发

展作为首要任务,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优质水稻玉米面积4.5万亩,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6000亩、城郊精细蔬菜1000亩、西瓜、葡萄1000亩、精品果园1500亩、生猪养殖近4万头,山羊0.5万头等特色产业;依托城郊优势,加快二、三发展步伐,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乡聚集。

(二)、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

一是开展创建平安村活动,以和谐、健康、发展促进新

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乡、村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发放了宣传材料,签订责任状,各村社会秩序稳定。

二是充分发挥妇代会、团支部、综治等组织职能作用,开展“平安家庭”、“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的评选工作,促进邻里和谐。

三是充分利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集中培训,引进

来走出去的战略,强化劳动就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培育农村科学种植能力,确保每户有一名科技带头人,增加农民收入。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我乡为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对村庄规划建

设、道路建设、村容村貌建设、绿化建设、亮化建设等新农村建设项目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有力的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村庄环境,方便了村民的生活。一是强化村级公路建设,所实施新农村的公路村村硬化

到村到组;

二是对新农村试点建设的村重点解决了农民期盼的人

畜安全饮水难题,基本上都能吃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三是旧司、瑞坪,花秋,忠孝部分村的土地进行整治,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能;

四是对新农村试点建设村人居环境进行了改善,进行了

美化绿化,亮化,对部分特别困难的农户实施了危房改造,大部分农户的房屋进行民族特色改造,并实施了“五改三建”工程,极大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生活质量;

五是改善了新农村试点建设村的村级阵地和办公设施

建设,增添了文化体育,娱乐卫生设施建设,提高了村干部服务质量,增强了干部和群众的凝聚力,提高了村干部的工作实绩。

(四)、深化民主管理,村民自治务实高效。

一是努力促进村“两委”班子团结、务实、高效,班子

成员之间做到分工明确,恪尽职守,分工合作,形成合力。二是做到“依法治村,有章可循”,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经过全体村民民主协商,制定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自治章程》、《村务公开工作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监督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三是以规范党务、事务、财务三公开制度为抓手,推进村级事务民主管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保障村民正常行使民主权利,共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部分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足,目标任务不

明确。

二是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

四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度较慢。

五是少部分村建设的整体作用发挥不理想。

六是各项建设资金不足,制约新农村发展。

四、下步工作建议

今后,乡党委、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工作力度,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的目标内容,狠抓工作落实,园满完成工作任务。从围绕农民增收下功夫,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积极拓展

农民增收空间,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是科学谋划发展目标。重点抓好示范村建设,以点带

面,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继续大力培育蔬菜水果、畜牧主导产业。加强“一

村一品”建设力度,优化产业结构,继续依托城郊优势,实施“产业兴乡、富民稳乡、城镇强乡”战略,提高二、三产业比例。

三是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搞好农村集中供水,美化村容村貌,提高农村信息共享的能力。

四是加强村级幼儿园的整合力度,提高教育水平。巩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优化规范化卫生室建设,方便农民就医。

五是加强文体建设,完善图书、器材配置。加强体育场

所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远程教育平台作用,强化劳动就业和实用技术的运用能力,培育农村科学种植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元堡乡农业办公室

4.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四

一、基本情况

2011年3月底,我乡领导班子进行了换届选举工作。经过本次换届,我乡实际产生7名党委班子成员,按文化程度分,大专学历5人,大专以上学历2人;按年龄分,35岁以下1人,36-40岁3人,40以上3人。新一届党委班子设书记一名,由韩永辉同志担任,副书记两名,分别由谢尚杰、韩学勇同志担任,委员设专武干部一名,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各一名,专职委员一名。选举的当天,我乡就对当选班子成员进行了初步分工。4月18日,我乡又专门召开党委会,对每个人的分工进行细化,做到党委成员各把一块,齐心协力,创先争优,共同对土陂负责、对新一届党委负责。

二、自身建设情况

1、强化学习

新一届党委班子产生后,我们坚持把学习、提高放在首位,注重通过强化学习迅速提高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一是新一届委员到县参加短期集训,全体副科级委员全部到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培训;二是建立完善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由书记亲自抓,宣传委员具体办,结合本乡、结合当前,选准学习内容,转变学习方式,注重学习效果,并形成了严格的学习制度;三是认真开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主题教育。全体班子成员严格按照乡党委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参与本次活动,集中学习坚持所学内容必须学通,自我检查必须查透,抓好整改必须到位,切实强化“五个意识”、着力解决“五个问题”。四是坚持乡机关每天早晨组织的集中学习,领导班子成员都能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做到带头遵守学习纪律、带头参加集中学习。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的基础上,各班子成员坚持围绕“人民群众得实惠”工作目标,在新农村建设、和谐稳定、计划生育、爱国卫运动等重点工作及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寻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索土陂发展的新途径。

2、开展承诺

一是乡党委公开承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学习型党委建设,争做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五个好”乡镇党委;二是班子成员就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表率当先峰进行承诺,各班子成员结合自身分管工作纷纷做出承诺,表示在自己分管的工作上进位争先,在工作配合上顾全大局,在自身行为上区别于普通干部,把正气树好、把表率当好,形成一个委员一面镜子,整体班子一面旗帜;三是结合县委换届开展“讲党性、守纪律”公开承诺,乡党委、乡党委书记、各班子成员均分别做出承诺,承诺严格遵守“五个严禁、十七个不准、五个一律”,为县委换届营造风清气

正的良好环境。

3、抓好稳定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是和谐的基础,是聚民心、凝民智的必备条件。汲取土陂以前的教训,新一届党委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换届后,我乡及时调整了信访工作领导组织,配强了信访办主任,强化信访值班工作,实行领导带班、领导包案,开展了领导班子成员带案下访活动,消除了一批上访隐患;二是加大了全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乡村干部齐动员,综治、司法齐上阵,做到矛盾早知道,早化解,问题不扩大、不扩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换届以来,全乡无一例到上访案例,全乡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62起,成功化解60起,化解率达96.8%。在抓好信访维稳的同时,积极抓好团结工作,首先是领导班子内部团结,班子团结状况前所未有;其次抓好村两委班子内部团结,对个别村班子,乡党委书记亲自约谈,促进村班子健康团结,富有战斗力;第三是搞好村民团结,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等文明评选活动,利用午收,开展“村帮村、邻帮邻、强扶弱、富济贫”帮扶活动,有效地促进和谐土陂建设。

4、谋划发展

发展的硬道理,新一届党委成员认真学习了土陂乡“十二五”规划纲要,按照乡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积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在土陂的发展上,我乡坚持“扶贫开发重实效、优化

产业求突破、科技兴乡谋发展、社会稳定促和谐”的总体思路,突出抓好农业调整、工业增长、商贸繁荣三大环节。党委换届以来,我乡先后制定了《土陂乡农业发展五年规划》、《土陂乡农田水利建设五年计划》、《土陂乡乡村道路整修计划》等“以农为本”的纲领性文件;争得了土陂大桥、土陂西大桥、高庄大桥、大王庄桥、东周桥等桥梁建设项目;打赢了抗旱保丰产 “攻坚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攻坚战”、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攻坚战”;坚持引进资金发展土陂,繁荣土陂集镇,4月份,总投资3000万元的土陂商业街项目建设引进土陂,并开工建设,5月份,首期投资2600万元的土陂新街建设项目落户土陂,两大项目的成功引进,为土陂的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让落后的土陂充满自信。

5、廉洁从政

纪委帮扶土陂,在全县争当勤政、廉政的标兵,是土陂新一届党委班子暗暗下定的决心。为此,乡党委书记韩永辉经常告诫班子每位成员,要正确认识权力,要树立良好的心态,甘于吃苦与清贫,甘于奉献,要以党风促政风,以政风带民风,要把新一届党委廉洁从政、执政为民的做法让群众看得着,感受得到。在廉洁从政方面,乡主要领导坚持以身作则,带头严格遵守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机关的日常规范运转,增强机关办公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在班长的带动下,各班子成员认真落实廉洁自律相关规定,切实增强自身廉政意识和执政能力,认真遵守党的政治

纪律、组织纪律和财经纪律,不断提高班子的执政水平。

6、完善制度

人管人气死人,制度管人人服人。换届后,我乡先后完善并下发了《乡村干部考勤制度》、《会议纪律奖罚制度》、《办公开支相关制度》、《党政领导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制度》、《班子成员联系村、联系点制度》、《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办法》、《信访稳定工作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计划生育工作兑现奖罚制度》等二十余项制度,确保了全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在监督落实方面,发动群众监督,党委班子成员率先垂范,执行制度严格,树立了乡党委威信,推动了各项制度的实施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中共土陂乡委员会

5.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五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努力实现庄埠新跨越

庄埠乡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西北部,地处濂江河下游,距县城约30公里,东与庄口镇,南与珠兰乡、晓龙乡相邻,西与于都县铁山垅镇交界,北与白鹅乡相交。全乡总面积74.8平方里,共辖樟坑、正坑、庄埠、下基、寨富、禾坪下等6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2007户,总人口9681人。2009年来,我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市、县的正确领导下,以中央二十字方针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紧扣全年的目标任务,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多方奖补,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促使乡域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实现新跨越。

一、主要成绩

1、树立超前意识,高标准细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先行,邀请县规划设计院专家到我乡实地考察后,对正坑村高佛堂和庄埠养路队做出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二个建设点都专门聘请专业设计单位,做出规划图纸、文本,确保了我乡新农村建设在高起点、高标准进行。

2、突出发展经济,增强建设活力。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上已经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庄埠村烟叶示范基地、寨富村的千亩大棚蔬菜基地,带动了周边很多农户脱贫致富。2009年全乡共种植烟叶计1200亩比03年增加了1000亩。烟叶合作社、肉牛协会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得到蓬勃发展,在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升了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增强了农副产品的竞争力,目前我乡共有4个合作经济组织,参加合作组农户60户。通过产业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建设新村镇提供了经济保障。二是发挥城乡职能,安置富余劳力。不断加大小城乡基础设施功能建设。在强化管理,发挥职能的基础上,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全年劳务输出3000次,完成农民引导性培训2500余人,专业技能培训466余人,仅劳务输出一项为乡增收5000万元。

3、强化硬件建设,享成果提素质。全乡建成新农村书屋3个,完成万村千乡农家超市12家,建立健全农民服务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完成全乡各村覆盖率100%,09正常运转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各项工程进展顺利,功能发挥良好。09年县确定通组通户道路任务为完成5公里,乡村克服重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发动群众自愿投工,共新硬化通组通户路6公里,其中示范村、重点整治村新修2公里,铺砂石路面1.2公里。同时按照市委09年全市农村会议精神要求,我乡今年加大了排水设施建设力度,全乡共新修排水设施400米,完成农饮工程3处,解决了2400人的吃水难问题。全年完成沼气池建设50座,改水改厕达95%以上,寨富村大彼消组群众居住生活条件恶劣,乡政府投资18余万元贫搬迁21户,现已整体搬迁完毕。通过对硬件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不仅改善了生存环境,提高了生存质量,同时,也提升了村民素质,树立了农村新风,促进了和谐发展。

4、加大投入力度,抓“示范”促“全面”。乡党委政府以正坑村高佛堂为重点,倾政策,增加投入,力促建设达标,进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该点严格按照标准,责任到人,精心施工,确保达标。新建农家书屋1个,新修通组入户道路1.5公里,排水(污)渠道520余米,绿化空地面积1125余平方米,外墙粉刷2万余平方米,植树200余棵,出动劳动力600人次,车辆近20台次,清运垃圾12000余立方,拆除村内违章建筑11处800余平方米,绿化村内道路1000余米,建垃圾池3个,垃圾填埋场所1个,整顿治理标语、广告20余条,修复残垣断壁30余处。目前的高佛堂建设点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经济发展,环境宜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班子团结,村风淳朴,基本达到了要求。养路对高佛堂累计投入30余万元,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一步到位,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以崭新的姿态树起了我乡新农村建设的旗帜。

5、开展集中整治,改变村容路貌。全乡全年共出动劳动力560余人次,以建设点和圩镇等主干道沿线村庄为重点,按照“三清七集中”的标准要求,开展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整治。共清运垃圾13000余立方米,拆除违章建筑2000平方米,建垃圾池、垃圾堆放点24处,规范治理各类广告160余条,绿化道路8公里,新栽树木4万余棵,新增绿化面积13000平方米,路林涂白70公里,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明显好转,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优化。

6、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建设成果。乡投资1万元在正坑村建成垃圾场1个,对建成垃圾场的村乡补贴2000元,对环卫人员的工资乡财政予以补贴。全乡有6个行政村均做到了有专门的垃圾池,垃圾定点堆放;有垃圾车1余台和20人的专门保洁队伍,卫生定期清扫,垃圾及时清运,有专门的垃圾填埋场所,垃圾集中填埋,卫生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

一是建立健全保洁队伍。为巩固建设、治理效果,党委、政府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对养路队、正坑村、入乡主要交通公路,每2公里配1名专职保洁人员,每人每月工资300元,对建设点每50户人配一名清洁人员,每增加50户增加一名保洁人员,工资除县财政补贴100元外,乡补贴100元,农民每户缴纳2元,以落实保洁人员工资,确保保洁人员工资每人每月不低于350元,对分类推进村实行以奖代补助形式,每村确定1-2名保洁员,每人每月300元工资,乡村各负担一半,多干多奖,不干不奖,保洁车辆和服装由乡政府统一配备,乡政府投资10余万元建垃圾中转站一处。

切实加强保洁队伍建设,各行政村要通过统一招聘承包的形式确定保洁人员,并进行专门培训,建立起一支素质过硬的保洁队伍,为每位保洁人员建档立卡,明确职责,做到长效保洁机制上墙,定期组织严格的督查考核,实施效果与工资挂钩,对不能胜任的要一律清退,重新聘用承包人,完善了村规民约和卫生保洁制度,确保长效机制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强化监督检查。乡政府坚持在新农村建设中强化督促检查,并与各行政村签订新农村建设责任书,包括“三清七集中”,沼气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农家书屋建设、村容村貌、路容路貌、通组通户通路建设,凡涉及新农村建设内容的一一列举在册,明确任务,确定责任,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加大了责任追究制,并对照标准,逐村逐项列出工程进度表,分包到人,明确责任,任务完工时限,做到户保组,组保村,村保全乡,日保旬,旬保月,月保全年,乡政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扎实稳定推进。

三是严格兑现奖罚。乡政府对每次督查情况按照《新农村建设考核督查评比表》进行打分排序,乡财政成立新农村建设专门账户,加大奖补力度,奖补不低于5000元,建成垃圾填埋场所补助2000元,此外还通过专项整治周、专项整治月活动,拿出专项资金进行奖励,充分调动了各行政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四是加强培训,树立新风。“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我们坚持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采取举办培训班、送科技下乡、开展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努力培育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先后培训农民600余人次,全乡30%以上的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全年培训劳动力3000余人次,转移劳动力3000人次。我们坚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深入开展争创文明村、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科学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努力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乡里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彭晓辉担任组长,明确一名党政副职主抓该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得力人员,完善相关制度,为我乡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障。乡里2名党政领导每人分包一个村带动工作进展。乡主要领导多次到庄埠村、正坑村两个示范村召开新农村建设专题会议,现场办公。并召开村组干部座谈会,乡、村共同出谋划策,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帮村干部解除后顾之忧,树立信心。同时充分发动群众,在外墙粉刷、地面硬化中,发动群众筹措资金,自愿投工,使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迅速扎实推进。

二是加大宣传,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需要举全社会力量,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主体是农民,要号召群众自己动用,建设家园,如果没有群体的积极性,那么各项工作将难以开展。我们坚持把宣传发动、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组织人员深入村组,利用村民大会、村干部会议、集乡等有利时机,灵活采取召开动员会议,发放宣传单,出动宣传车,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不断营造人人动手,户户整治,村村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从而统一广大干群思想,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典型引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农民群众的思想通了,但在“怎样建”的问题上,其态度往往还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让群众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照着学的榜样,我乡考虑到户与户之间的情况不同,指导村两委先发展一批示范户,通过示范引路顺利推进整个工作,以筛选出来的农户为突破点,积极组织农民代表、乡村干部到乡内和县内的示范村参观学习,一方面让其切身感受示范村的巨大变化,一方面把示范村建设的经验做法一五一十地教给农民。

四是加大帮扶,发挥政策扶持作用。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我乡党委、政府主动念好“服务经”。一方面,从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乡财政成立新农村建设专门账户,通过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适当向重点村、重点项目予以资金倾斜,并加大了奖补力度,示范村奖补不低于20000元,重点整治村不低于10000元,对建成垃圾填埋场的村补助2000元。此外在“三清七集中”活动中,乡拿出2万元专项资金进行奖励,调动了各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各村的村级经费优先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公益性设施投入吸引社会资金垫付,此外,还积极与市、县包村帮扶部门协调,争取各种政策支持。从而形成了多种资金保障渠道,乡财政全年累计投入50余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全力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

三、2010年工作安排

1、加大路容路貌、村容村貌建设,重点对庄樟路、入圩路段进行综合整治,在09年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乡路容路貌、村容村貌整体建设水平;

2、坚持“三清七集中”集中活动,09年全乡6个村均建立保洁队伍,落实保洁经费;

3、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完成通组入户道路及村村通道路60公里;

4、推进户用沼气建设,完善服务体系11个,完成其分配的户用沼气建设任务;

5、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完善奖惩机制;

6、完成市级示范村建设2个;

7、完成3个村文化大院建设,改建文化大院5个;

8、继续加大农民培训力度,使农村社会风尚进一步提高;

9、完成村庄绿化4个,村庄规划2个;

11、投资60余万元建垃圾中转站1处。

6.长坪乡新农村建设短讯 篇六

长坪乡按照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文化的“六化”要求,坚持以“统筹规划、重点突破、项目带动、产业支撑”为指导,凝聚干群力量,真抓实干,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

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春风,长坪乡结合本地实际,集思广益研究出台了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和具体的扶持政策。今年,长坪乡以打造风格统一、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小区为目标,不断完善圩场新建小区的配套设施。其中,投资30万元修建了移民小区河堤,在河堤两旁加设栏杆,在河道上加设水车两座,不仅完善了小区的功能,还美化了小区的环境。投资40万元硬化了几条道路,实现了乡镇街路全部硬化。投资12万元添置了乡文化站卡拉OK点唱机、液晶电视、书籍等文化设施,并对外开放,丰富了群众和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7.新处乡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七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需要,也是全面提升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本人自2009年4月在新处乡坳后村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农村工作,对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进行了深入实践和探讨。坳后村是新处乡的红旗村,是全县最早一批实施整村搬迁的村。离县城、古市镇较近,是松阳县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发展较快的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取得一定的成效,其经验与问题具有普遍意义。

近年来,松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新处乡农村文化建设呈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为城乡一体化的顺利推进和“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使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相适应、相协调,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坳后村的基本情况

新处乡坳后村原处于海拔500多米的山腰上,人均耕地0.8亩,且大多是山坳里的山垅田。村里交通极为不便,通往山脚的是一条宽不足一米,用石块砌成的陡峭山路。因为经济落后、生活环境相当恶

劣,全村305个村民中,30岁以上的光棍就有40多个,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为了改变落后贫困的面貌,该村于1997年10月开始实施“下山脱贫”工作,2001年基本实现下山,如今,全村已建成80余幢新房。搬迁后的坳后新村位于新处乡东部,海拔245米,距县城17公里,距龙丽高速古市出口约8公里,交通便捷。全村现有99户,305人;有竹山492亩,山林3411亩,耕地130亩,园地393亩,主要产业是茶叶、吊瓜、笋竹林等。为了真正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该村还因地制宜,先后开发了名优茶、吊瓜、笋竹两用林、香榧等经济作物,并形成了茶叶、吊瓜生产、收购、销售企业型经营模式,有的村民买了小货车搞起了运输,有的还把汽车开回了家,村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2009年该村人均纯收入5639元,是新处乡红旗村。重新安置的坳后村规划起点相对较高,配套设施相对完善。该村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民风淳朴。从2001年起,坳后村便被授予县级文明村的光荣称号,2002年通过“小康村”验收;2004年通过了市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村验收,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 “新农村示范村”。2008年评为县级生态村、2009年被评为市级“法制示范村”、县“巾帼示范村”、县“信用村”。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坳后村从本村实际出发,抓住机遇,积极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形成了自身特色,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为新处乡农村文化建设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抓组织落实,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政策保障。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视和扶持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文件。紧紧抓住省委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决策以及对欠发达地区政策倾斜等重大机遇,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组织发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村干部经常投身于各种农村文化建设与活动之中,村民也能切身感受到新农村文化建设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和利益,积极拥护、热心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

2、抓阵地建设,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设施保障。村两委高度重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使用,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该村开展村务活动、组织活动、文化娱乐的阵地,加强了农村文化建设。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赠送了腰鼓、音响等设备,充实了村文化器材。设立了县图书馆坳后村流动图书站和远程教育网络室。新处乡第一所健康学校也在坳后村挂牌成立。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搭建信息平台,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及时为村民送去健康、致富信息,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投资80万兴建的坳后村委办公楼集办公、教育、娱乐为一体,一楼是老年活动室,二楼是办公场所、三楼是村健康学校和文化娱乐活动场所,2010年还建成了群众健身活动广场。

3、抓载体创新,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动力保障。一是以送电影、送戏、送图书、送科技下乡为载体,丰富农民文化生活。送文化下乡成为推动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种有效载体,为农民群众捧上了“文化大餐”。为创新服务形式,延伸服务范围,增强服务能力,设立县图书馆坳后流动图书室,每月阅读人数达30人次,逐步缓解基层群众反应读书难、读新书好书难问题,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将送电影下乡与各项活动相结合,县图书馆送科技下乡,放映幻灯片,宣传科普知识、香榧、茶叶、吊瓜栽培管理技术等内容。每年农历十月,由全体村民集资邀请戏班子进村演出,极大的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2009年,我联系了松阳高腔到坳后村专场演出,2010年,又邀请了温州百花婺剧团到村演出,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

二是以农民文化节为载体,激活农村文化活力。松阳县“农民文化节”以农民为主角,在全县20个乡镇开展了乡乡一台戏、全县乡村文艺汇演、讴歌了新农村新发展,展示了新农民新风采,掀起乡村文化蓬勃发展的新高潮。随着物质生活的的提高,村民对精神生活的渴求也愈来越强烈。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办派驻坳后村农村工作指导员的精心组织下,于2010年1月组建成立了坳后村女子健身舞队和腰鼓队。而从筹建初期到现在,除了下雨天,村里的“舞林大会”几乎从未间断,每天晚饭过后,村民便自发到村大会堂练习健身舞和腰鼓。以前没事的时候只能打扑克、搓麻将,自从大家聚在一起跳跳健身舞,敲敲腰鼓,生活变得有意思多了,既锻炼了身体,还拉近了邻里关系。2009年10月,新处乡举行第二届农民文化节文艺汇演,由坳后村选送的独唱、舞蹈节目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而在2010年喜庆元宵县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宣传演出“送戏下乡”活动中,坳后健身舞队首次登台演出,队员们用其纯朴的舞姿,舞出了心中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热爱,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喝彩声,成为了本场演出的一大亮点。2010年11月4日,新处乡举办第三届农民艺术节,由坳后村选送的采茶健身舞又获一等奖,腰鼓表演获三等奖。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不仅丰富坳后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又为农民朋友送去了精神食粮,并促进了邻里和睦,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培育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三是以创省级生态县、创生态文明村为载体,提高农民生态文化意识。9月7日,省级生态乡镇复核检查组一行来到新处乡坳后村检查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坳后村腰鼓队以饱满的精神热烈欢迎检查组一行的到来,验收组一行对坳后村在生态乡创建各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全村广泛开展“乡风文明进农家”、“五好家庭”、“十佳文明示范户”、“清洁家庭”创建活动,引导村民破除陋习、崇尚科学。坳后村党支部、村两委以“创省级生态县”为契机,大力激发村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活力,把环境整治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实践载体,强化职能发挥,力足实干精神,形成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把每月的15日定为“党员干部卫生大扫除日”,并以全体党员和村干部的名义向全村村民发放环境卫生整治倡议书,倡议村民“美丽乡村,从我做起;美化家园,人人有责;携起手来,为建设和谐美丽的坳后而共同努力。在村民中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同时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服务站有机结合,加大与村外的信息沟通和联系,使村民掌握信息、学习科学文化的能力大大加强。

4、抓典型带动,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示范保障。坳后村变“送”文化为“种”文化的典型示范带动下,新处乡其他村也纷纷效仿起来,积极加入文化娱乐的队伍中来,如外石塘村也开始组建健身舞队。通过坳后村示范点,以点带面,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利用文化活动引导人们树立追求和谐理念,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这些“种”下去的文化火种,正日益影响和带动着周边村的农村文化的发展。更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农民不仅是农村文化的受惠者,更应该是农村文化的建设者。坳后村进行的文化活动形式,十分贴近生活,农民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坳后村的文化活动形式也很贴近生活,同时村里广泛开展了村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由村民“唱主角”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这些活动形式活泼、村民喜闻乐见、内容健康向上,有效占领了农村文化阵地。

5、抓城乡共建,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坳后村有县下派农村工作指导员,指导员把城里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文化传播给广大农民,使其深受感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有效推进城市文化向农村辐射,不断提升了农村群众的文化品位和文化觉悟。新农村文化城乡共建,文化成果城乡共享。坳后村交通便捷,离县城较近,又位于古市镇近郊,城市文化带动农村文化、城市文化引领农村文化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而这一路径选择也造成了城乡文化互融互通的生动场面。

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富裕起来的农民有求文明、求娱乐、求健康等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不断探索中,新处乡新农村文化建设思路逐步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大为改善、文化建设氛围日益浓厚、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突出表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公共服务设施还比较落后;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动盛行,赌博等恶习难除。这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影响到城乡一体化进程,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影响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1、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调查中我发现,农村基层干部普遍存在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有部分农村干部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只注重抓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干部们普遍认为农村文化建设就是组织村民“说说笑笑,蹦蹦跳跳”,简单地将农村文化建设当成文体化、娱乐化,他们看不到文化活动在陶冶情操、丰富生活、凝聚民心、和谐人际关系中的潜移默化作用。在工作中将文化建设排在各项工作的后面,往往是经济当主角,文化作配角,结果导致对文化建设工作领导不力,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2、集体经济力量薄弱,新农村文化建设投资力度不大。新农村文化建设既要建设新农村文化产业,更要大力发展新农村文化事业。而文化事业提供的是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而这对集体经济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调研中发现由于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思路不广、方法不多、成效不大,这种状况制约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力度。

3、农村文化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据调查,农村健康文化生活贫乏。当前全乡老百姓享受文化生活主要形式还是看电视、听广播和棋牌娱乐等,更有甚者是聚众赌博来打发时光,现实的文化娱乐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不协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及产品在数量上还较少,形式上仍然较为单一,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农村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仍然是当前的突出问题之一。

4、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在调研中发现,新农村文化建设缺乏应有的体制和机制。这主要体现在:一是现有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基层文化单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村民文化建设主体地位没有发挥和体现出来。在当前政府主导的文化建设中,村民被放到了从属地位,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没有被很好的激发出来。三是没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5、农村文化设施仍比较薄弱。有的挤在一些破旧的祠堂庙宇,有的还是借用其他房屋,作为临时站舍,且站舍设施大多较落后。在村级文化设施中,尽管个别村比较先进,但总体落

后的面貌也没有根本改变。

四、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对此,认为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的社会和谐。

1、加深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认识,尤其是农村干部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当前应着重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发展为重的原则。二是农村文化要立足于“大文化”建设,百姓对文化的需求,远不止我们到乡下去放几场电影、送几台节目、装几路有线电视、赠几箱图书这么简单和有限。要树立建设“大文化”的观念。“大文化”包括道德风尚、文化艺术、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方面。三是正确理解农村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一要丰富文化活动。要把“三下乡”与“常下乡”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既为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又增长农民的科技、法律等知识,提高依法致富的本领,增强集体主义的意识,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二要深化创建活动。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积极营造乡风文明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三要培育典型特色。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申报、开发。开发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四要让文化乐民更富民。充分发挥文化热心人的积极性,让农民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农村文化有个特点,就是你做我也做,别人跟我学,不断催生一批以“农民参与、农民享受、农民快乐”为主题的项目活动,逐渐形成一个产业群。

2、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一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多方支持”。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应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法制轨道,把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成果作为领导干部重要的政绩来考核,真正把保证农村文化建设、农民文化活动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确保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的人员姓文、想文、谋文、干文。二是要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要使文化阵地建设同时遍地开花难以做到,必须在有财力条件、有工作基础、有工作积极性的乡、村、农户率先建立一批质量较高、活动较正常的宣传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文化中心户。以点带面,通过建成一批巩固一批,示范一批带动一批,逐步在全县建立较为健全的网络阵地。

3、加强教育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农民需要文化,但文化更需要农民。要培养一批农民文化骨干。要让农民做农村文化的主角,注意发现、培育农民文化骨干和带头人,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要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状况,塑造农村新风貌,必须注重提高农民素质。农村没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农民没有一个好的精神风貌,就谈不上是新农村。首先,要普及农村基础教育,提高教育水平。通过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使绝大多数农民能够识文断字,能够读书看报,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其次,要拓宽农村培训领域,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农业生产技术的不同要求和市场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向农民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普及科技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全面提高文化的创新能力。

4、加快机制转换,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建立城市文化反哺农村的机制。城市的文化基础雄厚,文化设施先进,文化现代化气氛浓厚,城市文化反哺农村可以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双赢,加快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进程。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在促进城市文化发展的同时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将城市文化

8.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八

安岳县人民政府: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我乡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步伐,切实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乡党委、政府经过多方考查和调研,确定马梨村和石花山村申请县级

新农村建设项目立项。现将两村的基本概况呈报你们,请审

查研究并予以支持。

妥否,盼批复。

附件:云峰乡马梨村、石花山村基本概况

二○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主题词:新农村建设项目立项请示

抄送:县委农办,存档。安岳县云峰乡政府办公室2011年10月12日1

云峰乡马梨村基本概况

云峰乡马梨村辖11个社,645户,农业人口2054人,该村距离场镇0.5公里,龙鸳路穿境而过,村内交通方便,民风淳朴。占据地理优势的马梨村正以昂扬的斗志迎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到来。

目前,全村经济发展迅速,主要特色体现在种养业方面。全村种植柠檬1340余亩,80400余株,年产果量1400余吨,柠檬种植基本实现了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有规模养猪、养鸭场各一个;稻田和塘堰水产养殖面积100余亩。

全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备。辖区内有山坪塘8口,小二型水库1座,电灌站1处;已建成通畅工程水泥路8公里,拟建通畅工程水泥路3公里。

云峰乡石花山村基本概况

云峰乡石花山村辖13个社,712户,农业人口2481人,该村位于云峰与姚市之间,龙鸳路横贯其中,村内交通方便,民风淳朴。响应上级号召,全村正积极为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紧张准备着。

目前,全村经济发展迅速,主要特色体现在种养业方面。全村种植柠檬1400余亩,84000余株,年产果量1600余吨,柠檬种植基本实现了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有规模养兔场一个,存栏量500余只;稻田和塘堰水产养殖面积480余亩。

9.新农村建设情况工作汇报 篇九

第一部分上半年工作总结

以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生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建设农村道路、水利、广播电视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健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法制、社会保障事业等社会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水平。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

一、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

1、构筑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

⑴粮食产业体系

推进集体规模划经营,组建5个粮食生产合作社,使2880亩粮食生产全部实现集体规模经营,提高了组织化、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现代化经营管理能力。同时吸收119名当地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71.4万元/年。

⑵经济作物产业体系

①蔬菜基地:光明村年初成功申报国家综合开发项目——宝山区7000亩蔬菜储藏保鲜新建项目,目前已进入工程招投标工作。该项目将加快形成以光明村为中心的蔬菜产业基地,同时光明村组建合作农场,集中305亩蔬菜进行集体规划化经营,吸收80名当地农民就业,直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48万元/年。该蔬菜产业基地的形成为打造村级产业支撑提供有利条件。

③食用菌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由天平村牵头,范围涉及光明、毛家村,与XX超大食用菌有限公司合作,将罗店的土地资源与超大成熟的经营理念、生产技术、品牌、销售网络相结合,做大做强食用菌生产加工出口产业,实现双赢目标。初步设计规模为1000亩,第一期为500亩。计划采用双方共同投资,超大公司统一提供菌种、技术指导,并统一收购产品进行加工出口,吸收当地农民生产种植,保障基本工资并联产计酬的方式进行生产。目前该项目处于合作商谈和项目申报阶段。

2、跟进金罗店生态农业科研园(东方假日田园)与宝山工业园区公共服务配套园项目的后续工作。用地指标的申请和办理正在进行中。

2、加强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⑵联合村蔬菜设施建设项目正在进行现状调研、整体规划设计。要进行农田基本设施改造,并对区域内河道进行规划,用设施装备发展农业生产。提供土地产出率,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水平。

3、构筑农业社会服务体系。

继续推进村级为农综合服务站试点建设工作。在2006年建设四方村为农服务站的基础上,上报了3家(光明、天平、张士村)为农服务站,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和社会事业服务。

4、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行动,创建蔬菜生产安全监管示范基地。

落实沪蔬办(2007)第5号文件精神和措施,开展创建工作,制定创建示范基地实施细则,提高本地蔬菜生产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培育“金罗店”、“祥和”品牌,提高我镇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效益。

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三、不断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

1、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完成了罗店新一轮教育事业发展五年规划的制订;光明中学改造工程进展顺利,7月份可正式开工;罗新苑幼儿园、新镇幼儿园、小学建设开始启动;组织筹建罗店镇教育展示馆。

2、深入开展“卫生月”活动。积极开展以“讲卫生、建健康罗店”为主题的卫生月活动,国家卫生村创建工作启动;上半年取缔无证照食品加工8户,指导经营办证4户,取缔无证经营21户;社区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罗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

功能进一步发挥,启动新建3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全面实施镇、村卫生一体化的管理制度;巩固市级卫生村创建成果,启动居民个人健康档案运行管理;组织召开罗店镇红十字会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

3、继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扩展就业渠道,不断开发千万人项目,上半年已完成全年就业任务;积极开展“送医送药进农家”活动,为9个村3769人次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大病救助53人救助资金为28万元,免费对90名残疾人进行了体检。

4、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6月份举办了“第五届罗店龙船文化艺术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以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完善志愿者服务制度,鼓励市民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第二部分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聚焦重点抓推进

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发展重点项目形成村级产业支撑,带动村级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1、光明村蔬菜储藏保鲜项目:根据项目进度要求,按时完成工程建设、设备配置工作,并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验收。

2、东方假日田园项目:在完成土地指标审批工作后,明晰资产,在区委、区府有关部门的协同努力下完成民营资产收购工作,使之走上正常管理经营轨道。

3、天平村精品果园建设项目:项目申报同时,完成整体规划、新品种引进工作,并进行果园基础设施建设。

4、食用菌生产加工出口基地:项目涉及的三个村组建公司,与超大商谈合作的细则、方式和之后涉及到的具体操作事项,推进该项目早日建成。

5、联合村蔬菜设施建设项目:在完成前期调研,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在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和区农委及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因地制宜制定规划,并着手实施。

二、注重民力抓落实

1、环境建设和改造。

年内完成140条镇、队级河道的整治工作,顺利通过验收,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日常保洁、保绿等工作。

2、继续抓好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完成全镇中、小、幼学校的设施配置建设,确保工程顺利实施。跟进村级卫生服务站创建工作,加快建成以1个中心加15个卫生服务站为体系的卫生服务网,并实施乡镇卫生一体化管理。推进张士村文化示范点建设工作,积极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充分发挥文化示范点作用。

10.祁家庙乡新农村建设年终工作总结 篇十

一年来,祁家庙乡紧紧围绕县委委、县政府有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与指导下,两委班子高度重视,真抓实干,在狠抓落实,重在发展上下功夫,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我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全年的工作做总结如下:

一、狠抓落实,强化管理

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乡上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立了专人负责该项工作的具体开展。同时继续坚持“领导包村、干部驻村”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涉农部门、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通过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创新工作方式,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极大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我乡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首要工作,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一线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动员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全乡共召开各类会议11次,张贴标语120张,宣传黑板报11期,乡宣传部门进行了专题报道,在全乡营造了一个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有力推动了我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进程。

三、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彻底改变了瓦楼村的全市旧面貌,卫生保洁制度的完善,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的管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自觉树立了讲卫生、保环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风气。

(二)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总额达176万元。硬化瓦楼四社至郭家沟公路7公里,投资140万元,整修瓦楼陈家咀至上牦牛沟公路7.2公里,投资36万元。同时我乡加大对瓦楼村住宅改新建的投资力度,共有36户农户得到危旧房补贴名额。为加大对瓦楼村的环境保护,我乡鼓励该村村民新建卫生厕所,现已建成143户,43户正在建设中。畜牧养殖现已成为我乡群众增收的有效途径,瓦楼村二社、三社发展规模养殖户35户,年收入2万多元,有效带动其他农户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三)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奋进。

上一篇:支部书记竞选稿下一篇:房地产包销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