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地籍调查

2024-10-04

地籍测量地籍调查(精选9篇)

1.地籍测量地籍调查 篇一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技术、方法与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相同。变更地籍测量前必须充分检核有关宗地资料和界址点点位,并利用当时已有的高精度仪器,实测变更后宗地界址点坐标。进行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之前应准备下述主要资料:

(1) 变更土地登记或房地产登记申请书;

(2) 原有地籍图和宗地图的`复制件;

(3) 本宗地及邻宗地的原有地籍调查表的复制件(包括宗地草图);

(4) 有关界址点坐标;

(5) 必要的变更数据的准备,如宗地分割时测设元素的计算;

(6) 变更地籍调查表;

(7) 本宗地附近测量控制点成果,如坐标、点的标记或点位说明、控制点网图;

(8) 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

4 变更界址测量

4.1 变更界址的测量

变更界址测量是为确定变更后的土地权属界址、宗地形状、面积及使用情况而进行的测绘工作。变更界址测量在变更权属调查基础上进行。

变更界址测量包括更改界址和不更改界址两种测量。在工作程序上,可分两步进行,一是界址点、线的检查;二是进行变更测量。

4.2 界址的恢复测量

在界址点位置上埋设了界标后,应对界标细心加以保护。界标可能因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发生位移或遭到破坏,为保护地产拥有者或使用者的合法权益,须及时地对界标的位置进行恢复。

在某一地区进行地籍测量之后,表示界址点位置的资料和数据一般有:界址点坐标,宗地草图上界址点的点之记、地籍图、宗地图等。对一个界址点,以上数据可能都存在,也可能只存在某一种数据。可根据实地界址点位移或破坏情况和已有的界址点数据及所要求的界址点放样精度、已有的仪器设备来选择不同的界址点放样方法。

恢复界址点的放样方法一般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这几种方法其实也是测定界址点的方法,因此测定界址点位置和界址点放样是互逆的两个过程。不管用哪种方法,都可归纳为两种已知数据的放样,即已知长度直线的放样和已知角度的放样。

4.3界址的鉴定

依据地籍资料(原地籍图或界址点坐标成果)与实地鉴定土地界址是否正确的测量作业,称为界址鉴定(简称鉴界)。界址鉴定工作通常是在实地界址存在问题,或者双方有争议时进行。

问题界址点如有坐标成果,且临近还有控制点(三角点或导线点)时,则可参照坐标放样的方法予以测设鉴定。如无坐标成果,则能在现场附近找到其他的明显界址点,应以其暂代控制点,据以鉴定。否则,需要新施测控制点,测绘附近的地籍现状图,再参照原有地籍图、与邻近地物或界址点的相关位置、面积大小等加以综合判定。重新测绘附近的地籍图时,最好能选择与旧图等大的比例尺并用聚脂薄膜测图,这样可以直接套合在旧图上加以对比审查。

5.土地分割测量

土地分割测量(也称土地划分测量)是一种确定新的地块边界的测量作业。土地分割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必须依法进行,在得到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和业主的同意后,才能重新划定地块的界线。通常遇到以下情况时需要进行土地分割测量:

(1) 用地范围的调整,或相邻地块间的界线调整。

(2) 城市规划的实施和按规划选址。

(3) 土地整理后的地块或宗地的重划。

(4) 因规划的实施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地块或宗地内包含几种地价而需要明确界线的。 (5) 地块或宗地需要根据新的用途划分出新的地块或宗地。

(6) 由于不在上述之列的原因引起的土地分割或重划。

5.1 土地分割的方法

土地分割测量中确定分割点的方法可以归纳为图解法和解析法。所谓图解法土地分割,是指从图纸上图解相关数据计算土地分割元素的方法;所谓解析法土地分割,是指利用设计值或实地量测得到的数据计算土地分割元素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使用,即用于土地分割元素计算的数据既有图解的,也有解析的。但不论图解法还是解析法,均可采用几何法分割和数值法分割,以适应不同条件的分割业务。

新地块的边界在土地分割测量时,可以在实地临时用篱笆或由参加者以简单的方式标出,例如离建筑物和其他边界的距离,与道路平行并相隔一定的距离等。有时新的地块边界线是由给定的面积条件或图形条件,采用几何法或数值法分割计算出相应的土地分割元素后,在实地标定。

5.2土地分割测量程序

土地分割测量的程序为准备工作、实地调查检核、土地分割测量。

(1) 准备工作。一般包括资料收集和土地分割测量原图的编制。收集的资料应包括申请文件、审批文件,相关的地籍(形)图、宗地图以及已有的桩位放样图件和坐标册等。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在满足给定的图形和面积条件下,定出分割点的位置,绘制出土地分割测量原图,以备分割测量时使用。

(2) 实地调查检核。土地分割测量的外业工作离不开检核、复测或对被划分地块的周围边界进行调查。

(3) 土地分割测量。在实地作业时,全面征求土地权属主的意见,充分利用岩石、树桩、田埂、荆棘、篱笆等标示被划分地块的周围边界。否则,须在实地埋设界桩。

6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土地的用途不断地发生变化,以房地产为主题的经济活动,如房产的继承,转让,抵押等更加频繁,因此,地籍管理者必须对地籍的变动做出及时的反应,以维持社会秩序和保障经济活动的正常运作。

2.地籍测量地籍调查 篇二

1、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 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 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 进行收集、处理, 并最后成像, 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

遥感系统由遥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设备、接收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遥感器装在遥感平台上, 它是遥感系统的重要设备, 它可以是照相机、多光谱扫描仪、微波辐射计或合成孔径雷达等。信息传输设备是飞行器和地面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图像处理设备对地面接收到的遥感图像信息进行处理, 以获取反映地物性质和状态的信息。判读和成图设备是把经过处理的图像信息提供给判释人员直接判释, 或进一步用光学仪器或计算机进行分析, 找出特征, 与典型地物特征进行比较, 以识别目标。

由于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条件限制少、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以及全天候工作的能力的特点, 目前, 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地质矿产勘探、自然资源调查、地图测绘、环境监测以及城市建设和管理等领域。

2、遥感技术在地籍调查与测量中的应用

2.1 土地资源遥感调查

土地资源遥感调查是利用遥感技术, 对一定区域内的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及变化规律的调查。遥感影像最能够直接反映的是土地覆盖, 因此, 遥感技术大部分被用于土地覆盖/利用状况调查。

常规的土地利用调查是通过实地测绘的方法来进行, 工作量大, 调查周期长。而迅速发展的遥感技术, 为土地资源类型及其变化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手段, 由于遥感技术具有宏观性、及时性、动态性以及多波段性等优点, 结合计算机迅速处理的特点, 是常规土地调查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例如, 上海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调查, 90年代曾用常规方法花了2年多的时间才完成, 但完成后的图件已不能反映2年后的情况;1995年初利用航空遥感方法, 只花了2个多月就完成了调查, 并且比常规方法更加详细。遥感技术的引用, 大大节省了调查成本和时间, 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动态监测称作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是以土地利用调查的数据及图件为基础, 用遥感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 从遥感图像上提取变化信息, 从而达到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的、直接的、客观的定期监测。

和其他监测手段相比, 遥感监测具有速度快、精度高、范围广等特点, 并能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基于事实影像的、可精确测量的、可作为基础信息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结果。近年来,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 影像分辨率的不断提高,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增强, 使得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技术不断完善, 并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2.3 利用遥感技术制作地籍图

所谓遥感地籍图的制作, 即在计算机制图的环境下利用遥感资料编制出所需的地籍图, 这是遥感信息在地理研究和测绘制图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利用遥感技术制作地籍图的技术流程主要体现为: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影像源, 不同的数据源有不同的特性, 所以提取信息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目前常用的遥感影像有Landsat-TM、SPOT、Quick Bird等。其次需要选择某种遥感软件进行影像的几何纠正和影像的配准, 目前常用的遥感软件有E R D A S、E N V I、P C I G E O M A T I C A等。然后是遥感影像的融合, 通过影像融合, 希望既突出其中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又能保持良好的光谱特征。还可对融合后的影像进行线性拉伸、灰度变换等增强处理, 以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突出图像的细节部分, 利于影像判读和量测。最后通过目视解译和实地踏勘相结合的方法, 将不同地物的形状和各个区域的范围从遥感影像上提取出来, 即形成矢量文件, 提取过程中, 地物类型可参照地籍调查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进行。

3、结语

遥感信息是地表各种地物要素的真实反映, 能清晰地显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与分布。与传统的地籍调查方法相比, 遥感技术具有精度更高、效率更高、更经济实用、更直观实时等较多优势。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 如遥感器分辨率的提高及综合利用信息能力的增强等, 它将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我们的日常地籍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张晏.2009年全国遥感监测“一张图”工程建设将启动.中国国土资源报.

[2]詹长根.现代地籍技术 (第四讲) 遥感技术在地籍中的应用,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4年8月.

[3]李佳峰等.遥感技术在城市1:2000多目标地籍图制图方法中的研究.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年第5期.

3.地籍测量地籍调查 篇三

关键词:城镇地籍调查;数字化;地籍测量;应用

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的测绘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为城镇一体化建设中城镇地籍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较为有力地保障。其中,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以其独有的特点及优势,更好地弥补了传统地籍测量技术的不足,大大降低了测量的误差,对保障城镇地籍测量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数字化城镇地籍测量概述

众所周知,城镇地籍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明确城镇土地的位置、权属、界址线 、面积量、用途等信息,然后做成一套较为完备的数据、图表资料,进而为建立健全城镇地籍的管理系统提供重要依据。而所谓的数字化地籍测量,实际上就是指通过利用各种数字化测量仪器、电子全站仪或自动化成图软件等设备,对目标城镇土地的位置、面积、属性、用途、经济价值等信息进行测量与评定,并将采集的所有信息进行信息归类处理,从而生成城镇数字化地籍图的过程。

二、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优点

与传统的城镇地籍测量相比,数字化地籍测量作为一种更加先进的测绘方式,以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在城镇地籍调查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推广。通常而言,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测量误差较小。俗话说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城镇地籍调查是一项较为庞大、繁琐、并且讲究细致、精确的工作,城镇地籍测量环节更是如此。数字化的地籍测量则因设备先进、技术高端、仪器精密特点,可以在城镇地籍测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归类、处理、记录等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精确性的优势,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地籍测量结果的误差,提高测量质量。

(二)操作简单。数字化的地籍测量依靠的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这些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大大提高了城镇地籍测量仪器的自动化程度。相比传统的地籍测量,操作简单,准确率有保障,有效提高了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的开展效率。

(三)利于地籍测量数据的开发与利用。数字化地籍测量会将采集到的全部数据信息统一归类整理,并制作成相应的图、表等资料存储起来,进而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数据信息库。通过对信息数据库的开发,方便了我们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对数据信息的提取、分析与处理,进而可以使这些地籍测量数据得到更深入的挖掘与利用。

三、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科学应用

数字化地籍测量作为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测量方式,其独有的特点与优势在实际的城镇地籍调查工作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价值。一般而言,数字化地籍测量的有效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绘制城镇地籍图。地籍图的绘制工作是城镇地籍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字化地籍测量的有效应用首先就表现在:我们可以利用相关地籍测量的仪器、设备等自动绘制出较为全面、精确的数字化城镇地籍图。这种数字化地籍图可以完全覆盖该城镇的各个地区,并附有其中每一块土地所有权、使用权、面积、质量、性质、空间分布等各项基本情况的详细记录,这就可以为深化土地管理政策的改革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证据。

(二) 建立城镇地籍信息数据库。数字化地籍测量应用的是现代较为先进的测量技术,通过该方式采集的数据信息通常较为全面、详细、精确,足以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信息数据库,进而实现对地籍数据信息的科学管理。

(三) 合理规划城镇的土地资源。对数字化地籍测量所获得的地籍图和数据信息库加以进一步的开发利用,也是其有效应用的一种重要途径。一方面,地籍调查可以在政府部门政府制定或决议相关城镇土地政策时为其提供准确、可靠且有效的资料依据;另一方面,地籍调查也可以辅助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最优城镇规划方案的设计与选择,以期实现城镇土地资源的科学评估及充分利用,确保城镇土地资源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四、 深化数字化城镇地籍测量应用的若干措施

针对数字化城镇地籍测量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其应用的深化:

(一)加大数字化城镇地籍测量的技术支持。要想进一步深化数字化城镇地籍测量的应用,我们就必须首先加大其技术方面的支持。如今,我国的数字视频、数字照片、数字身份认证及数字加密等技术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若将这些技术也逐步应用到数字化城镇地籍测量中,则我们就可以在地籍调查的过程中获取更加便捷、准确、详细的数据信息。

(二)完善并细化数据信息库。我们在进行数字化地籍测量的过程中除了针对该土地的各项基本情况进行信息采集外,还要对宗地地理数据、调查过程记录数据、调查情况确认数据等信息加以采集、整理。這些工作也完全可采用数字化的手段加以实现,以不断完善地籍测量数据信息库的建立。此外,对数据信息库进行相关细化也是实现数字化城镇地籍测量应用的有效方式。

(三)规范数字化地籍测量的流程。地籍测量要求尽可能地减少测量误差。因此,在进行数字化地籍测量前我们首先要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并规范好测量流程。只有对城镇地籍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进行统一、明确的规范和要求,才能使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章可依,有法可循,进而保障地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各种先进的测量仪器、测量软件及全视野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传统的城镇地籍测量方式将逐渐被数字化地籍测量所取代。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特点、优势以及其在实践过程中的现实状况,进而为不断深化城镇地籍调查中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应用作出有效探索。

参考文献:

[1]韩晓娜. 数字化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应用探讨[J]. 测绘通报,2006,06:51-53.

[2]何永陆. 城镇地籍调查中的数字化地籍测量应用技术研究[J]. 科技信息,2011,09:622-623.

[3]叶青. 数字化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应用探讨[J]. 科技视界,2015,29:149.

[4]赵建军. 城镇地籍调查中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的应用初探[J]. 住宅与房地产,2015,22:184.

[5]汤廖文. 数字化测绘技术及其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6:19-20.

[6]杨鹏源. 基于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城镇第二次土地调查研究与实践[D].长安大学,2010.

4.地籍测量 篇四

2:地籍图、地形图的区别联系。差别:服务对象与用途、表示内容、作业过程。

3:土地面积量算方法和成果处理。2种,一种是解析法面积测算,在实地直接量测有关边、角元素进行解析面积计算,一种是图解法,从图上直接量取面积。成果处理:1面积量算中底图变形的影响2土地面积平差3土地面积量算精度要求

4界址点的测量方法:1解析法2图解法3测算法4航测法5全站仪,GPS-RTK自动获取法

5土地权属调查确认方式:1文件确认2管用确认3协商确认4仲裁确认

6什么是土地的勘测定界:对采用,划拨,使用等方式提供的使用地建设项目,实际划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桩位置,标定用地界限,调绘土地利用现状,并计算出使用面积以供土地管理部门审查报批的测绘工作。什么是勘界测绘:勘定行政区域内的测绘工作,是在确定界限实际走向后,在实地埋设界桩点位,测绘边界地形图,在地形图上表述边界线的走向。

7地籍控制测量网点设定要求:1精度要求2密度要求3控制网几本精度的初步估算。

8精度分为三等,一级界址点对于相邻基本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05m,二级界址点对于相邻基本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1m,三级界址点对于相邻基本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25m。大中城市用一二级,其他三级。

9各种房屋面积概念:1建筑占地面积(基底面积),房屋底层外墙外围水平面积。2建筑面积,房屋外墙勒脚以上各层外围水平投影面积。3使用面积,房屋户内全部可以使用面积空间。4共有面积,各产权主共同拥有的建筑面积。5产权面积,产权主依法拥有房屋所有权的房屋建筑面积。6总建筑面积,计算容积率和不计算容积率的建筑面积之和。7成套房屋建筑面积,由套内房屋的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和套内阳台面积组成。8套内房屋使用面积,套内房屋使用空间的面积。9套内墙体面积,套内使用空间周围的围护、承重墙体或其他承重支撑体所站的面积。10套内阳台建筑面积,阳台外围与房屋墙体之间水平投影面积房产图分类:包括房产分幅平面图、房产分丘平面图、房产分层分户平面图、房产测量草图。比例尺:城镇建设一般用1:500,也可1:1000,分丘比例可选1:100到1;1000,分户图一般1:200。分幅:包括行政境界、丘界线、房屋及其附属设施、房屋要素及房产编号、地形要素。

11地籍图界址点编号方法:1按宗地编号、2按图幅统一编号、3按地籍街坊统一编号。

12房屋用地产权性质:国有、集体。房屋产权性质:国有、集体、私有。

13变更地籍调查动态遥感检测方法:1多源数据的选取2数据预处理3变化信息提取及变化类型确定4外业核查5变化信息后处理6检测精度评定。

14用cass生产宗地草图步骤:

1:数据通信:数据文件格式、在cass中进行数据通信、用专门的软件进行数据通信。

2:内业展点:定显示区、展野外点点号、展野外测点点位、切换展点注记。

3:图形绘制:地籍参数设置、绘制权属界线、复合线转换成权属界线、以权属信息文件生成权属界线。

4:宗地图编绘:用地籍图生成宗地图、宗地图的编辑修改。

5.地籍测量 篇五

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

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等,并计算其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它是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要求分级布网、逐级控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地籍测量的方法:按设备手段不同,分为普通测量法(地面法)、航测法和综合法;按地籍原图的成图方法,分为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和图解法;按基本图件的可用性,分为地籍修测、补测与全测。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在地籍测量区内,依据国家等级控制点选择若干控制点,逐级测算其平面位置的过程),地籍细部测量(在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测定地籍要素及附属地物的位置,并按确定比例尺标绘在图纸上的测绘工作),地籍原图绘制,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成果的检查与验收。地籍测量必须以土地权属调查为先导,在地籍调查表及宗地草图的基础上进行,其成果是土地登记的依据。地籍测量的主要成果是基本地籍图,包括分幅铅笔原图和着墨二底图。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及成图比例尺,取决于所测地区地籍要素的复杂程度及经济发展要求。地籍基本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或1∶1000,经济繁荣的城镇地区,精度要求较高,宜采用1∶500,独立工矿区和村庄也可采用1∶2000。随着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出现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现代地籍测量区别于传统地籍测量的显著标志,在于地籍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地籍测量资料的管理方面,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支持的现代化仪器设备,以求得较高程度的自动化。地籍测量和权属调查有着密切联系,但也存在着质的区别。前者主要是遵循规定的法律程序,根据有关政策,利用行政手段,确定界址点和权属界线的行政性工作;后者则主要是将地籍要素按一定比例尺和图示汇于图上的技术性工作。

6.地籍测量实习总结 篇六

紧张而有难忘的两周测量实习生活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结束了。通过本次实习,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了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了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了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从而积累了许多经验,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我们完成这次实习的原则也是让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所以,我们每个组员都分别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站,并准确进行计算。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直至符合测量要求为止。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例如:(1)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选点就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2)要先将道路和主要建筑物确定下来,然后在添加其余次要方面,这样不但条理清楚,有利于作图的准确和随时进行实物和图形的对比从而检验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

但这两周实习也给了我们不少教训:由于某个数据的读错、记错及算错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从而让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一个组的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整个组的进度。先前我们组由于配合不够默契,分工也不够合理,整体进度受到极大的影响,后来通过组内的交流,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实习进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进度和效果自然就提上来了。

我很珍惜学校为我们安排实习这理论与现实连接的重要环节,更深刻的体会了实物与图纸之间那种密切的关系,明白了图纸它要显示什么样的物件,有的在图纸上看不懂的地方在实物的面前就显的那么简单明了。总之,要谢谢学校在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所安排的这段实习,我将永远珍惜这段经历。同时这段实习生活也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难忘的。通过这次实习我自己还总结出一些测量时应该注意的事项。(1)标尺要立直,尽量避免晃动,有晃动时,应该选择数据最小的时候进行读取。在读数前一定将水准仪视野的水准气泡调平(两侧的线重合),否则造成的误差会很大。(2)当用经纬仪测量角度时,如果目标较小,最好使单线与目标重合,如果目标有一定宽度,可以用双丝夹住目标。(3)在测量时候一定要小心,因为稍微碰了一下仪器,就要重新调整对中水平,否则就会导致数据错误,也可能导致仪器的损坏。(4)在读取数据时,每位成员都要细心,既要看得准,还要果断,不能犹豫不决,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果的报废。

7.地籍测量地籍调查 篇七

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 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 借助仪器, 以科学方法, 在一定区域内, 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等, 并计算其面积, 绘制地籍图, 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它是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要求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遵循“从整体到局部, 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地籍测量的方法:按设备手段不同, 分为普通测量法 (地面法) 、航测法和综合法;按地籍原图的成图方法, 分为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和图解法;按基本图件的可用性, 分为地籍修测、补测与全测。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在地籍测量区内, 依据国家等级控制点选择若干控制点, 逐级测算其平面位置的过程) , 地籍细部测量 (在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 测定地籍要素及附属地物的位置, 并按确定比例尺标绘在图纸上的测绘工作) , 地籍原图绘制, 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 成果的检查与验收。地籍测量必须以土地权属调查为先导, 在地籍调查表及宗地草图的基础上进行, 其成果是土地登记的依据。随着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出现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 现代地籍测量区别于传统地籍测量的显著标志, 在于地籍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地籍测量资料的管理方面, 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支持的现代化仪器设备, 以求得较高程度的自动化。地籍测量和权属调查有着密切联系, 但也存在着质的区别。前者主要是遵循规定的法律程序, 根据有关政策, 利用行政手段, 确定界址点和权属界线的行政性工作;后者则主要是将地籍要素按一定比例尺和图示汇于图上的技术性工作。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完善的地籍测量成果对彻底查清土地利用现状, 加强产权产籍管理、城乡规划管理, 保护土地使用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地籍测量工作涉及面广, 权属调查制约因素太多, 使得该项工作开展起来效率甚低。主要原因是地籍调查工作人力消耗大, 时间长, 测量工作被动。也正是受这一因素制约, 使得许多城市地籍测量工作得不到开展。因此, 寻求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地籍测量模式, 对开展地籍测量工作意义重大。

1 地籍调查

对于已基本完成土地初始登记,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地籍台帐的城市, 地籍测量时实施一种“准地籍调查” (由于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地籍调查, 为了表达方便本文定义为“准地籍调查”) 是一种有效的探索。其基本思路是:测量时地籍调查工作不做全面展开, 实地调查只是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帐于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 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 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等。其他内容如权利人、用地类别、用地性质、宗地界址线权属确认等, 全部以土地初始发证的地籍台帐为准。“准地籍调查”遗留的权属确认等问题留待土地变更 (或土地证年审) 时逐个解决。变更测量时, 持依地籍台帐测量的宗地图到现场确权定界。由于土地变更 (或土地证年审) 有权利人主动配合和协调, 到现场指界定线、签名等, 测量人员具有很大主动性, 地籍调查的确权等问题很容易得到解决, 从根本上解决了地籍测量的瓶颈问题。

2 地籍测量

2.1 地籍控制测量

“准地籍测量”有许多工作有待于以后日常土地变更测量时逐步完成。因此地籍控制测量除了充分达到国家地籍测量规范的技术指标外, 还要充分考虑日常变更测量的需要。变更测量时, 有一些宗地界址点也许与准地籍测量一样, 无须进行变更测量, “准地籍测量”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也许, 有一些宗地需要测量变更的某几个界址点或全部界址点, 这就要求“准地籍测量”布设控制点时应考虑永久性控制点密度要大, 保存时间要长, 以保证“准地籍测量”和日后变更测量的精度均匀一致。其做法是基本控制点全部采用机械加工好的ф16×100mm不锈钢标芯, 主干图根及次干图根导线点采用机械加工好的ф12×100mm不锈钢标芯, 用旋转风钻钻孔把标芯镶嵌到水泥地面上。1:500比例尺地形地籍测量, 城镇密集区永久性控制点的密度应达到每平方公里200个, 控制点观测的各项技术指标均以国家地籍测量规范为准。这样, 为以后变更测量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2.2 地籍测量

地籍要素测量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准地籍调查”成果, 于野外以全数字化测量方式测量行政界线、权属界址点、界址线、地类界及其它与权属相关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线状地物等。地籍三要素测量应遵循以下原则:a.地籍要素点必须按界址点精度施测;b.实地有明显地物对应的界址点, 必须以极坐标法实测界址点坐标;因通视条件所限, 无法直接测量的界址点, 用距离交会法解析其坐标;c.考虑到日常地籍变更测量的可能性, 对可能成为界址点的建筑物、构筑物主要特征点、道路边线等以界址点精度施测;d.其它地形要素, 按数字化地形测量要求施测。

3 地籍图编绘

野外数字化测量成图后, 在编绘好的数字化地形图基础上编辑地籍图。地籍图编辑以宗地为单元逐宗、逐片编辑, 形成宗地线划图, 街道线划图、街坊线划图、调查区界线划图等, 不同类的数据应在不同的数据层。

地籍要素图的编辑步骤:

a.先在地形图上根据“准地籍调查”成果对每宗地的界址点进行连线;b.根据绘好的界址线注记地类及宗地号;c.划分街道界、街坊界和调查区界并注记;d.根据地籍台帐输入宗地属性;e.生成界址点符号及输出界址点坐标数据;f.地籍图图面整饰。

由于“准地籍测量”成果需要以后逐步完善, 因此其成果是动态更新的, 所以各宗地图和界址点成果可以不输出打印装订。

4 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

基于这种测量模式, 地籍测量成果需要一个动态更新、逐步完善的过程。成果以传统的图表展示已很难适应。因此, 应用Gl S技术来管理地籍测量信息已是大势所趋。有人在实践中运用MGE地理信息基础平台, 开发出一套能满足地籍信息管理需要的系统, 效果很好,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目前, 我国已有的数字化地形、地籍测量软件几乎都不是直接建立在GIS平台上。为使地形、地籍测量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能与Gl S软件进行数据交换, 必须要建立数字化地形、地籍测量软件和GIS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标准。交换的文件宜采用ASCll码文件格式。对地籍要素交换的文件, 可分为宗地检索数据文件、宗地权属数据文件、界址点检索数据文件、界址点数据文件、行政区界数据文件、调查区界等数据文件。

“准地籍测量”方法是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地籍测量模式。它有效地回避了地籍测量的瓶颈问题, 测量的量化指标达到了国家地籍测量精度。实践证明。“准地籍测量”有约70%的宗地成果与实际确权一致, 对短期内不能按国家规范实施地籍测量的城市, 实施“准地籍测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经。它对开展土地证年审、土地变更测量等工作赢得了时间和主动权, 对产权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摘要:论述了准地籍测量的概念和操作, 对短期内不能按国家规范实施地籍测量的城市, 实施“准地籍测量”, 对开展土地证年审、土地变更测量等赢得了时间和主动权, 对产权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8.浅谈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 篇八

【关键词】地籍测量;地形测量;权属调查;地籍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254-01

要想合理的管理土地资源就要建立完善的地籍信息系统,而地形测量和地籍测量作为地籍系统的前期工作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地籍测量时要开展野外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工作、检验地籍产品质量以及数据录入等工作。这些环节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地籍信息系统的准确性,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对这项工作的管理。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个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

一、地籍测量的具体含义

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地籍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的主要依据是地籍调查,主要手段是测量技术。在测量过程中要获得精确的土地位置、土地大小、权属界址点坐标以及地籍图等信息,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土地管理部门和国家经济建设部门的工作需要。要想更好的进行地籍管理,不仅要进行全面的土地权属调查,还要采用各种仪器和设备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全面的测量,要对每宗土地的位置、形状、权属界线以及地类等问题进行明确的调查,还要合理的计算土地的面积,绘制完善的地籍图,这样在登记土地时才能为其提供全面、专业的信息。地籍测量工作是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在工作时要严格遵守分级布网、逐层控制的原则,保证工作做到先整体后局部。

二、地籍测量的具体内容

在进行地籍测量时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1、在调查完地块的权属以后,依据调查得出的结果明确地块边界,然后依据要求设置界址点标志。2、设置完界址点标志之后,按照要求测量地籍要素。3、地籍测量的主要内容有地块的区划、地类、权属以及地形四要素的点、线、面、以及等高线和高程注记点。

三、地籍测量的具体特点

与专业的测量相比地籍测量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最根本的差异就是在地籍测量中土地以及土地上的附着物的权利都是测量的目标。接下来我们就来进行详细的介绍:

(1)通过地籍测量可以为土地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更加可靠、精确的参考信息。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政府行为测绘工作,地籍测量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目前我国进行地籍测量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的土地,使我国土地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確保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先进的测绘技术可以为地籍测量提供一个较为权威的参考系统。

(2)地籍测量工作主要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展开的,它具有勘验取证的特征。在进行地籍测量时,主要就是利用各种测量技术和手段对土地进行全面的勘查和验证,从而为土地产权的登记工作、变更工作等提供必要的、准确的证明。

(3)在进行地籍测量时相关的技术标准一定要符合相应的土地法律规定。在地籍测量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技术都是目前测绘技术以及测绘方法的结合,比如数字测量技术、普通测量技术、面积测算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等。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具体选择哪种形式要看土地管理和房产管理对数据、图形等的具体要求。

(4)在进行地籍测量时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必须要具备较为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在进行地籍测量时无论是组织还是具体的实施过程都是很严密的,这就需要技术人员与调查人员之间要形成紧密的配合,这样才能保证工作质量。

四、地形测量和地籍测量之间的区别。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具体指的就是进行地形图的测绘,也就是对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物的位置和高程进行测量,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再在地形图上标记成各种符号和注记。一般我们都会采用航空摄影的方式进行地形图的测绘工作,但是一些面积较小的地区还要依靠平板仪进行。

地籍测量:地籍测量是一种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以地籍调查为依据的,从整体到局部的测量方式。通过地籍测量可以明确的了解各类土地的具体方位、大小、权属界址点坐标等问题,这样就可以为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完善的信息。在地籍测量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仪器和方法,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测量出每宗土地的位置、形状等,并且可以准确的计算出土地的面积,编制地籍图。

五、地籍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

测量方法:原则上采用数字地面测量,即使用全站仪或其他篇析型地面测量仪器,配合棱镜,实地测量测站至待测碎部点的方向、距离和高差,同时输入待测点图式编号及其相关点的连接码,并采集待测对象的主要属性数据。

精度要求:地物(貌)点测定精度

①地物(貌)点分:地物(貌)按点位精度要求分为三类:

A、类地物点。又称主要地物点,指主干街巷或支巷的拐点和巷侧建筑物的明显角点B、类地物点。又称次要地物点,主要指设站施测困难的城镇明显建筑物角点和村庄内明显建筑物角点。C、类物(貌)点。除上述两类地物点的其他地物(貌)点,主要指无法准确定位的地物(貌)点。

②平面精度。地物(貌)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超出对应规定范围。同类邻近地物(貌)点问的距离中误差应不超出表2的对应规定范围。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表7.1规定值方宽50%。

③高程精度。地物(貌点)高程精度等高线问内插点高程中误差要求。

六、关于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的比较

1.要素。地籍测量重点在权属要素(包括权属界线及与之有关地物要素),对于常规地形测量所要求的高程点、等高线、管线等地貌要素无强制要求。地形测量除不表示权属界线、地籍编号等要素外,原则上对地表的所有地物、地貌均应予以表示,可以根据比例尺及用户要求对其取舍。

2.方法。目前的全野外数字成图手段可应用于地形测量、地箱测量。地籍测量因对地貌、管线等要素不做要求,野外碎部采集及内业编辑成图工作量大大减少,但后续的宗地图制作、入库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并且因为入库而对图形的拓扑关系要求很严格,体现在地籍图编辑上就要求严格的做好点、线、面的编辑与检查。

地形测量因为为全要素测量成图,野外采集与内业编辑比较繁琐。但是地形测量到编辑成图为止,基本没什么后续工作。因此,如果在地籍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形图的成图,首先删除地籍权属界线、注记,然后进行地形要素的补测,这一步是主要工作量所在(需补测线杆、检修井、高程点、交通附属设施等等)。

3.精度。与地形图相比,地籍图更加的精确。如果要制作地形图就要分析地籍图,如果要制作地籍图就要认真的分析地形图。

4.应用软件。目前进行的城镇地籍测量及入库工作,所用工作软件基本上为MapGIS系统,地籍测量为了后续工作的无缝衔接而均使用各自的测量成图模块。这些测量成图模块均为我国的研发人员自行开发,与国外很多专业成图软件或在国外软件基础上开发的成图系统相比,在功能与实用性上差距很大。如果只是进行地形测量,在所使用软件方面可以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而如果在地籍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形成图,或者继续使用原软件,或者将原格式(MapGl8或瑞得图形格式)转为其他成图软件格式。由于国产软件与国外软件的兼容性问题,在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格式转换也将增加一些工作量。

七、结束语

9.地籍测量知识 篇九

2、地籍调查: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定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基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以图、簿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

3、宗地:权属界线封闭的独立权属地块,它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利用类别、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4、共有面积:各产权主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建筑面积。

5、地籍测量: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主要是测定每块土地的位置、面积大小,查清其类型、利用状况,记录其价值和权属,据此建立土地档案或地籍信息系统,供实施土地管理工作和合理使用土地时参考。

1、简述地籍测量的特点。(8分)答:①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时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②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③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④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⑤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⑥地籍测量工作具有非常强的现势性;⑦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⑧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不但要具备丰富的测绘知识,还应具有不动产法律知识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知识。

4、日常地籍测量的内容具体包括哪些?(7分)【答】:其主要内容包括界桩放点测量、制作宗地图和房产证书附图、房屋调查、建设工程验线、竣工验收测量等。具体内容如下:1土地出让中的界桩放点和制作宗地图;2房地产登记发证中的地籍测量工作;3房屋预售调查和房改中的房屋调查;4工程定位验线测量;5竣工验收测量;6征地拆迁中的界址测量和房屋调查。六:地籍功能:⑴ 地理性功能;⑵ 经济功能;⑶ 产权保护功能;⑷ 土地利用管理功能;⑸ 决策功能;⑹ 管理功能。

七:地籍调查内容:⑴ 税收地籍调查的内容;⑵ 产权地籍调查的内容;⑶ 多用途地籍调查的内容:① 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②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③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数量;④土地及其附着物的质量;⑤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利用状况。

1、土地权属(名解)是指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它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2、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⑴ 文件确认;⑵ 惯用确认;⑶ 协商确认;⑷ 仲裁确认。

3、城市土地使用权的确认主要按下述文件确认:⑴ 单位用地红线图;⑵ 房地产使用权;⑶ 土地使用合同书、协议书、换地书等;⑷ 征(拨)地批准书和合同书;⑸ 有偿使用合同书(协议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⑹ 城市住宅地确权的文件。

5、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在地面上确定一个地块实体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的目的确定“同类属性”的含义。它可以是权利的,或生态的,或经济的,或利用类别的,等等。

6、宗地(必考)是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根据地块的含义,宗地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权利、利用、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违约缺席指界的,根据不同情况按下述办法处理:①如一方违约缺席,其界址线以另一方指定的界址为准 ②如双方违约缺席,其界址线由调查员依据有关图件和文件,结合实地现状决定 ③确之界址线后的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的业主,并在用地现场公告,如有异议的,必须在结果送达之日起十五日之内提出重新确界申请,并负责重新确界的费用,逾期不申请,确界自动生效。

1、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 宗地,房产调查的基本单元是 丘。

2、初始地籍调查时, 调查人员应将每一宗地勾绘到工作用图上, 并对街道或地籍街坊按 从西往东,自北向南 顺序统一预编宗地号。

3、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勘丈,其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 ±0.5 毫米。

4、住宅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是 70 年。

5、地籍测量是服务于 土地管理、房产管理与开发的一种专业测量工作,是 测量技术 与土地法学的综合应用。

6、地籍细部测量是在 权属调查 和 地籍控制测量 的基础上进行的地籍测量工作。

7、地籍的核心是 土地权属,地籍按地籍工作的目标和发展阶段分为 产权地籍、税收地籍、多用途地籍。

8、一个地块只属于一个产权单元的称为 独立宗,一个地块属于几个产权单元时称为 组合宗。

9、宗地图的编绘中界址点用 1.0 mm直径的圆圈表示,界址线粗 0.3 mm表示。

10、选择地籍图比例尺的依据是: 繁华程度和土地价值、建设密度和细部要求、测量方法。

11、土地面积量算的过程一般为 三 级量算两级 控制。12、20—3宗地与30宗地合并,则编号为 20-4。

13、分户图采用的比例尺一般为 1:200。

14、土地面积量算的总原则是符合 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的原则。

15、共有面积的分摊原则为: 按文件或协议分摊、按比例分摊、按功能分摊。

16、变更界址测量包括更改界址和不更改界址两种测量。在工作程序上可分两步进行,一是界址点、线的检查 ;二是进行变更测量。地籍调查表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宗地籍号及其所在图幅号,土地坐落,权属性质,宗地四至,土地使用者名称,单位所有制性质及其主管部门,法人代表及其户主姓名,身份证明号码,电话号码,委托代理人姓名,身份证明号码,电话号码,批准用途,实际用途及使用期限,界址调查记录,宗地草图,权属调查,记事及调查员意见,地籍勘丈记事,地籍调查结果审核。

2勘界测绘的内容:a界桩的埋设和测定b边界线的标绘c边界协议书附图的绘制d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置的说明e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域界限详图集编纂和制印。1.地籍图――按照特殊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上的图形。我国现在主要测绘制作的有:城镇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

2.我国地籍图的比例系列:a城镇地区: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1:1000。b农村地区:1:5000,1:1万,1:2.5万,1:5万。基本比:1:1万 3.地籍图的内容:1.地籍要素:a界址 b地籍要素编号 c土地坐落 d土地权属主名称 2.地物要素 3.数学要素4.农村居民地地籍图一般采用:1:1000或1:2000 1.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调查。

2.地籍变更内容主要是宗地信息的变更,包括:A更改宗地边界信息的变更 B不更改宗地边界信息的变更。A更改宗地边界信息的变更情况:a征用集体土地b城市改造拆迁c划拨,出让、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d土地权属界址调整、土地整理后的宗地重划。e宗地的边界因冲积作用或泛滥而发生的变化等。f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宗地分割和合并。B不更改宗地边界信息的变更情况:a转移、抵押、继承、交换、回收土地使用权。b违法宗地经处理后的变更。c宗地内地物、地貌的变更等。d精确测量界址点的坐标和宗地面积。e土地权力人名称、宗地位置名称、土地利用类别、土地级别的变更。f宗地所属行政管理区的区划变动。g宗地编号和房地产登记册上编号的改变。3.地籍变更申请一般有两种情况:a间接来自社会的请求b国土管理部门的日常业务申请。

1、现代地籍: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并用包括数据、表册、文字和图等各种形式表示出来的土地信息系统。

3、宗地:权属界线封闭的独立权属地块,它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利用类别、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4、共有面积:各产权主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建筑面积。

1、面积量算法及其精度?

解析法 膜片法 利用成图软件量算法 数字求积仪量算面积

膜片法(格网法 格点法平行法)其精度较低 其余的方法精度都较高

2、与地形图相比地籍图特点?

地籍图上可以很好了解到本图上所有的权属主,各种地类信息,还有各种明确的信息(界址点)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3、地籍测量结束后需上交哪些材料?

地籍图 宗地图 各个宗地图界址点的坐标成果

各个宗地的面积(建筑物的结构等)方面的统计表 应该还有一些没有确切标注的界限(各个规范下得不确定)应该明确标注 一边成果验收部门的明确

4、地籍测量与地形测量相比不同之处?

地籍测量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宗地的各种权属性,包括界址点 界址线 界标 以及各个宗地的权属信息和利用信息,其目的也不同于地形测量,它是为了把各个地块的所有信息表示出来,来服务于人们,而地形测量只是对地容地貌所表现。

5、城镇地籍测量坐标系建立应考虑因素?如不具备联测则考虑和国家控制网联测的两种情况?

(1)用控制网中的某一点坐标作为原点坐标某边的坐标方位角作为原点坐标(2)从中小比例尺地形图上涌图解法量取坐标或以明显地物作为原点坐标(3)假设原点的坐标和一边的坐标方位角作为起始方位角。

应以投影变形值小于2.5cm/km为原则,建立坐标系和控制网点,并与国家网联测。面积小于25km2的城镇可不经投影直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与国家网联测。

6、变更测量时无需改变边界宗地信息的变更情况有哪些? 转移、抵押、继承、交换、收回土地使用权。违法宗地经处理后的变更。宗地内地物、地貌的改变等。如新建建筑物、拆迁建筑物、改变建筑物的用途及房屋的翻新、加层、扩建、修缮。

精确测量界址点的坐标和宗地的面积。这通常是为了转让、抵押等土地经济活动的需要。土地权利人名称、宗地位置名称、土地利用类别、土地等级等的变更。

宗地所属行政管理区的区划变动,即县市区、街道(地籍区)、街坊(地籍子区)、乡镇等边界和名称的变动。宗地编号和房地产登记册上编号的改变;

7、简述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调查与测量中的应用?

(1)GPS-RTK动态地籍测量使其精度更高更快。

(2)航空摄影测量也使我们对地籍测量的各个方面有所突破

(3)各种先进的仪器(电子测距仪 全站仪等)都使测量工作更快,也使测量精度提高。

8、指界人缺席或不签字的处理方法?

(1)如一方缺席其宗地界线以另一方所指的界线确定

(2)若双方缺席,其宗地界线有调查人员根据现状及地方习惯确定

(3)将现场调查结果及违约的缺席指界通知书送到违约缺席者,如有异议,需在15日内重新提出划界申请并付全部费用、逾期不申请者,则前两条生效。

(4)指界人认界后,无任何正当理由,不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的,可参照缺席指界的有关规定处理。

9、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原则

事实求是 全面调查 一查多用 运用科学的方法 以改进土地利用,加强土地管理为基本宗旨 以“地块”为单位进行调查 10 地籍图成图方法有哪些?

模拟法测图 数字化测图 模拟法测图(草图 编码)

11、城镇土地定级的工作程序?

(1)确定定级因素及其权重值(2)土地定级单元的划分(3)土地定级因素分值的计算(数学模型)(4)初步划分土地等级(5)等差收益测算(检验 如不合理重新调查 初步划分)(6)级别边界落实 成果整理 验收 最终要编制土地等级图 要进行面积量算 成果验收、归档 名词解释

宗地:宗地是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图斑:地块具有利用类别上同一性。地块:可辨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填空

1、土地权属界址包括界址线 界址点 界标

2、土地权属确权方式包括 文件确认 惯用确认 协商确认 仲裁确认

3、宗地编号中第1、2含义 省级代码 第9、10含义 街坊 行政村编码 第11、12、13位表示 宗地序号

4、土地性状指标包括土地的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地籍的概念 多用途地籍的概念;地籍调查的概念;

地籍,地是土地,籍是登记基本状况及隶属关系的簿册。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册。如同设立户籍一样,为了掌握有关土地状况的资料,土地也必须建立地籍(包括地籍簿与地籍图)。多用途地籍的概念:多用途地籍,亦称现代地籍,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进一步发展,其目的不仅是为课税或产权登记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土地利用和保护,为全面、科学地管理土地提供信息和基础资料。

地籍调查的概念: 地籍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它既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集科学性、实践性、统一性、严密性于一体的技术工作。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和界址调查。

2、地籍按不同类型的分类; 依据地籍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区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依据地籍的特点和任务不同,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按所记载的对象分类:城镇地籍、农村地籍。按表现形式分类:常规地籍、数字地籍、宗地的概念、独立宗、组合宗、共用宗;界址类型;

宗地是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共用宗地:几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同一宗土地,且相互之间的界线难以划清称为共用宗地。

独立宗地:只有唯一的土地使用者单独使用的界线清楚的土地称为独立宗地。土地权属界址包括界址线、界址点、界标 组合宗:如果一个地块由若干个权属主共同所有或使用,实地又难以划分清楚各权属主的用地范围的,或分为一宗地,称组合宗。

4、土地所有权定义及分类;土地权属的概念;宗地草图定义及相关内容;

• 土地所有权定义及分类;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具体是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土地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包括与土地相连的生产物、建筑物的占有、支配、使用的权利。

• 宗地草图定义及相关内容;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草编记录。在进行权属调查时,调查员填写并核实所需要调查的各项内容,实地确定了界址点位置并对其埋设了标志后,现场草编绘制宗地草图。• ①宗地草图记录的内容

本宗地号和门牌号,权属主名称和相邻宗地的宗地号、门牌号、权属主名称;

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序号及界址线,宗地内地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地物等; 界址边长、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的相关距离和条件距离;

确定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边长方位所必须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概略指北针和比例尺、丈量者、丈量日期。②宗地草图的特征 它是宗地的原始描述;

图上数据是实量的,精度高;

所绘宗地草图是近似的,相邻宗地草图不能拼接; ③宗地草图的作用

它是地籍资料中的原始资料;

配合地籍调查表,为测定界址点坐标和制作宗地图提供了初始信息; 可为界址点的维护、恢复和解决权属纠纷提供依据。

5、土地使用权定义;

土地使用权是指依照法律对土地加以利用并从土地上获得合法收益的权利。

6、土地利用分类方法、原则和体系;地块概念;

体系:(1)土地利用分类体系;(2)土地资源/ 土地覆盖分类体系;(3)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分类体系。

地块是地质构造三重基本概念之一,是具有一定综合结构形态、属于一定构造体系的地质块体。

7、各种类型土地使用年限(住宅用地为70年;工业用地为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8、地籍控制测量及分类、特点、技术要求;

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区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

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或越级布网)的原则。

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可采用三角网(锁)、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相对定位测量网进行实测。施测的地籍基本控制网点分为一、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主要采用导线网和GPS相对定位测量网进行实测。施测的地籍图根控制网点分为一、二级。

9、地籍图的概念、地籍图要素;地形图的概念及相关要素;

地籍图:指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特定符号把地籍要素、地物要素等绘制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是地籍测量的重要成果之一。

• 地籍图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籍要素、地物要素、数学要素。数字地籍图的绘制主要包括城镇分幅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所有权图等。地形图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物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具体来讲,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地形图。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整饰要素

10、宗地图的定义及相关内容;

• 宗地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关系、相邻宗地编号的分宗地籍图,用来作为该宗土地产权证书和地籍档案的附图。宗地图中包括:(1)所在图幅号、地籍区(街道)、地籍子区(街坊)号、宗地号、界址点号、利用分类号、土地等级、房屋栋号。(2)用地面积和实量界址变长。(3)临宗地的宗地号及相邻宗地间的分隔示意线。(4)紧靠宗地的地理名称(5)宗地内的建筑屋、构筑屋等附着屋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附着屋。(6)本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线、地形地物的现状、界址点坐标、权利人名称、用地性质、用地面积、测图时间、测点(放桩)日期、制图日期。(7)指北方向和比例尺。(8)为保证宗地图的正确性,宗地图要求检查审核,宗地图的制图者。审核者均要在图上签名。

11、变更地籍调查及测量概念、特点、内容等。变更地籍调查的技术方案内容:控制点利用及检查恢复界址点方案、新增界址点放样元素计算方法、新增界址点放样方案、界址点测量方案、宗地内部地物地类测量方案、面积计算方法、宗地图绘制方法、地籍图修编及地籍测量成果变更方案。

•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调查

• ①目标分散,发生频繁,调查范围小。• ②政策性强,精度要求高。

• ③变更同步,手续连续。进行了变更测量后,与本宗地有关的表、卡、册、证、图均需进行变更。

• ④任务紧急。使用者提出变更申请后,需立即进行变更调查与测量,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内容:

①更改边界宗地信息的变更情况 • 征用集体土地。• 城市改造拆迁。

• 划拨、出让、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包括宗地分割转让和整宗土地转让。• 土地权属界址调整、土地整理后的宗地重划。• 宗地的边界因冲积作用或泛滥而发生的变化等。•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宗地分割和合并。• ②不更改边界宗地信息的变更情况

• 转移、抵押、继承、交换、收回土地使用权。• 违法宗地经处理后的变更。

• 宗地内地物、地貌的改变等。如新建建筑物、拆迁建筑物、改变建筑物的用途及房屋的翻新、加层、扩建、修缮。

• 精确测量界址点的坐标和宗地的面积。这通常是为了转让、抵押等土地经济活动的需要。• 土地权利人名称、宗地位置名称、土地利用类别、土地等级等的变更。

• 宗地所属行政管理区的区划变动,即县市区、街道(地籍区)、街坊(地籍子区)、乡镇等边界和名称的变动。

• 宗地编号和房地产登记册上编号的改变;

1.土地权属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

2.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范围内,自由使用和处理其土地的权利,是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的体现。

3.土地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4.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具体变现为两种形式,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5.土地权属确认方式:文件确认、惯用确认、协商确认、仲裁确认。6.土地权属界址包括界址线、界址点、界标。

7.文件确认包括:单位用地红线图、房地产使用证、文件使用合同书以及协议书和换地书、征(拨)地批准书和合同书、有偿使用合同书(协议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城市住宅用地确权的文件。

8.界址点:指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9.界标:指界址点上设置的标志。

10.在调查土地权属来源时,应注意土地来源正门材料上的土地使用者与申请书上的土地使用者的一致性。

11.对农村,完整的土地划分就是××省、××县(县级市)、××乡(镇)、××行政村、××宗地(地块)、××图斑。对城镇,完整的土地划分就是××省、××市、××区、××街道、××街坊、××宗地(地块)。其他编号方法,前6位即省、地市、县/区的代码,第7、8位表示街道/镇/乡代码,9、10位表示街坊/行政村,后3位表示宗地序号/图斑。12.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位。特征:(1)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2)空间位置是固定的,边界是相对明确的(3)“同类属性”既可以是某一属性,也可以是某一类属性的集合。13.组合宗:如果一个地块由若干个权属主共同所有或使用,实地又难以划分清楚各权属主的用地范围的,或分为一宗地,称组合宗。

14.争议地:有争议的土地,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土地权属主都不能提供有效的确权文件,却同时提出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地块。间隙地:指无土地使用权属主的空置土地。飞地:指镶嵌在另一个土地所有权地块之中的土地所有权地块。

15.地籍编号统一自西向东,自北向南,从001开始顺序编号。16.地籍调查核心:权属调查。权属调查核心:界址调查。

17.宗地草图: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草编记录。18.宗地图的特性:(1)是地籍图的一种附图,地籍资料的一部分(2)图中数据都是实量得到,精度高而且可靠(3)其图形与实地有严密的数学相似关系(4)相邻宗地图可以拼接(5)标识符齐全,人工和计算机都可以方便地对其进行理

19.我国运用较多的土地分类体系,大致三种土地自然分类体系,土地评价分类体系,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2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指为查清现状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进行的土地资源调查。包括概查、详查。

2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外业工作包括调绘前的准备工作、室内判读、外业调绘和补测、航片整饰与接边等

2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内业工作包括航片转绘、面积量算、成果整理等内容。23.房屋共有面积分摊原则:按文件分摊或协议分摊,按比例分摊、按功能分摊。24.农村土地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地类调查。

25.农村土地调查分为:准备阶段,权属调查阶段,外业阶段,内页阶段,成果检查验收核查阶段。

26.地类调查:线状地物、图斑、零星地物、地物补测。27.地类调查采用调绘法。分为综合调绘法、全野外调绘法。

28.全野外调绘法是二次调查地类调查的主要方法。是内业解译和外业核实、补充调查和结合的调绘方法。

29.核实调查应采用远看近判的方法。

30.土地性状指标:指土地的一些可度量或可测定的属性。包括土地自然属性合土地社会经济属性。

31.土地地貌调查包括地貌类型、坡度、坡向、绝对高度、相对高度。32.农业气候调查的主要内容位;光照强度、热量、水分等。

33.土地自然属性调查:地形地貌调查、土壤调查、农业气候调查、植被调查。

34.土地社会经济属性调查: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人口和劳动力、农业生产及农业生产环境条件、土地利用水平、地段形态特征。

35.土地分等定级的方法;因素法、样地法、修正法。

36.土地等级评价又叫土地分等定级。指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工作。以土地质量状况为具体工作对象,并且必须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性状调查为基础。

37.城镇土地等别反映城镇土地之间的质量差异。级别反映城镇内部间的土地质量差异。一般规定大城市5-10级,中等城市4-7级,小城市以下3-5级。

38.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区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

39.常用的土地面积量算方法有:几何要素法、膜片法、沙维奇法、求积仪法,坐标法。40.地籍控制点是进行地籍测量和测绘地籍图的依据。

41.测区内如有已知的国家高等级控制点可考虑联测,如无,则采用测区独立坐标系。42.地籍控制网点的密度:城镇建城区100-200米布设二级地籍控制。城镇稀疏建筑区200-400米布设二级地籍控制。城镇郊区400-500米布设一级地籍控制。

43.点之记就是用图文和文字描述控制点位与四周地形和地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点位所处的地理位置的文件。

44.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或越级布网)的原则。45.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可采用三角网(锁)、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相对定位测量网进行实测。施测的地籍基本控制网点分为一、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46.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主要采用导线网和GPS相对定位测量网进行实测。施测的地籍图根控制网点分为一、二级。

47.城镇地籍测量和土地资源调查应使用北京坐标系,农村地区地籍测量精度要求较低,则可在现有的国家各等级的大地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加密地籍控制网点。

48.在一些小城镇可能没有控制网点则应以投影变形值小于2.5cm/km为原则,建立坐标系和控制网点,并与国家网联测。面积小于25km2的城镇可不经投影直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与国家网联测。

49.起始子午面与椭球表面的交线称为子午线。地面点沿法线方向至椭球面的距离称为大地高,用h表示。地面点的法线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称为大地纬度,用B表示。过地面点P的子午面与起始子午面的夹角称为大地经度。用L表示。过椭球中心与短轴相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50.地籍测量坐标系有大地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51.地籍测量主要选用高斯-克吕格投影,以高斯投影为基础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称为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52.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利用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基本控制网、利用已有城镇基本控制网、二级导线地籍控制网的布设、图根控制测量。53.地籍图:指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特定符号把地籍要素、地物要素等绘制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是地籍测量的重要成果之一。54.地籍图分类可分为基本地籍图和专题地籍图。55.地籍图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籍要素、地物要素、数学要素。

56.数字地籍图的绘制主要包括城镇分幅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所有权图等。57.地籍图精度包括绘制精度和基本精度。

58.绘制精度主要指图上绘制的图廓线、对角线及图廓点、坐标格网点、控制点的展点精度。内图廓长度误差不得大于+-0.2mm,对角线误差不得大于+-0.3mm。59.界址点用1mm直径的圆圈表示,界址线粗0.3mm,用红色和黑色表示。

60.恢复界址点位置的资料和数据一般有:界址点坐标、宗地草图界址点的点之记、地籍图、宗地图等。其恢复的放样方法一般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

61.界址点精度依据:测区大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

62.宗地变更可分为界址未发生变化的宗地变更、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变更及新增宗地的变更。63.变更地籍调查的技术方案内容:控制点利用及检查恢复界址点方案、新增界址点放样元素计算方法、新增界址点放样方案、界址点测量方案、宗地内部地物地类测量方案、面积计算方法、宗地图绘制方法、地籍图修编及地籍测量成果变更方案。64.变更地籍调查包括变更权属调查和变更地籍测量。

65.地籍变更申请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间接来自于社会的申请,二是来自于国土管理部门的日常业务申请。66.界址点坐标用解析法测量。新增宗地的变更地籍测量应采用解析法。67.新增宗地的地籍变更应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进行变更地籍测量。

68.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无论宗地分割或合并,原宗地号一律不得再用。分割后的各宗地,以原编号加支号顺序排列;数宗地合并后的宗地号,以原宗地号中最小的宗地号加支号表示。

69.地籍资料的变更包括:地籍编号的变更、界址点号的变更、宗地草图的变更、地籍调查表的变更、地籍图的变更、宗地图的变更、宗地面积的变更、界址点坐标的处理、面积汇总表变更。

1、航空摄影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测制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建立地形数据库)、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2、摄影测量按距离远近分为:(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地面摄影测量与遥感)、(近景摄影测量与遥感)、(显微摄影测量与遥感)。

3、摄影测量的三个发展阶段:(模拟法)、(解析法)、(数据法)。

4、全数字化摄影测量一般分为(在线)和(离线)两种方式

5、摄影测量时按(小孔成像原理)进行的。

6、地形图是(正射投影图)。

7、摄影机分类:(普通摄影机)、(航空摄影机)、(近景摄影机)。

8、航向重叠度要求在(60%)以上,旁向重叠要求在(24%)以上。

9、内方位元素有(3)个,外方位元素有(6)个

10、航摄像片时地面景物的(中心投影),地图则是地面景物的(正射投影)。

11、常用的立体观察方式有(立体镜式)、(叠映式)、(双目观测光路式)。

12、相对定向元素是描述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的(相对位置)和(姿态关系)的元素。

13、相对元素分为连续(相对定向元素)和(单独相对定向元素)。

14、决对定向包括 7 元素。

15、航测立体测图的方法有三种:(模拟法立体测图)、(解析法立体测图)、(数字化测图)。

16、解析空中三角测量采用的方法有:(航带法三角测量)、(独立模型法三角测量)、(光束法三角测量)。

17、航空摄影满足的基本要求有:(航摄像片倾角)、(航摄比例尺)、(像片重叠度)、(航线弯曲)、(航迹角)、(像片旋角)。

18、像点位移包括:(像片倾斜引起的位移)、(地形起伏引起的位移)。

19、相对定向的目的是恢复两张像片得相对位置和姿态,达到(同名相对对对相交)、(建立相对立体模型)。20、重叠影像方式观察立体的方法:(互补色法)、(光闸阀)、(偏振光法)。

二、判断。

1、遥感及摄影测量乃是对非接触传感器系统获得的影像及数字表达进行记录、量测和解译,从而获得自然物体和环境否认可靠信息的一门工艺、科学和技术。(对)

2、摄影机的快门是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对)

3、光圈号数k是以1/2为公比成等比数列排列,标刻在物镜外框的。(错)

4、航空摄影机主距约等于摄影机物镜的焦距。(对)

5、测图的高程测定与行高无关。(错)

6、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旁向重叠。(错)

7、内方位元素包括六个,其中四个是直线元素,两个是角元素。(错)

8、等比线上无像点位移。(对)

9、确定方向余弦的目的是为了把像空间坐标转化为像空间辅助坐标。(对)

10、连续相对定向式摄影基线为像空间辅助坐标的。(错)

三、选择。

1、下列对物镜光圈的描述错误的是(D、调节物镜曝光时间)

2、地形图是(A、正射)投影图。

3、解析法相对定向原理说法错误的是(D、与绝对定向有紧密联系)

4、关于控制点的数量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至少需要八个方程来解算)

5、若一个立体相对中有四个平高控制点和n个待求点,则共需解求(12+3n)个未知点,误差方程个数为(B、12+3n)

6、解析法处理立体相对不包括(C、空间坐标系与像空间坐标系的转换)

7、方向余弦的确定于下列哪个角无关(B、航片倾角)

8、人造立体视觉不符合哪个条件(D、只能观察远景,不能观察近景)

9、航空摄影测量的成图比例尺为(C、1:500万——1:5万)

10、关于摄影测量行高的说法错误的是(A、采用常角航摄机,航高值就小)

11、关于航空摄影的基本要求说法正确的是(B、规定航线弯曲度不得大于3%)

12、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说法错误的是(C、地面坐标系原点位于像主点)

13、关于共线及共线方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共线方程是把投影中心与相应物点联系的方程)

14、把像点坐标转化为地面坐标方法正确的是(D)A、空间后方交会与相对定向B、空间前方交会与绝对定C、空间后方交会与绝对定向D、以上说法均错误

15、像点坐标系误差改正不包括(B、温差改正)

16、关于单独相对相对定向元素说法不正确的是(C、单独相对必求定向元素为6个)

17、关于生理视差说法正确的是(C、当生理视差为0时,两个物体同远近)

18、航摄相片区别与地形图的关键是投影方法不同表现在(D)A、像片倾斜和地面起伏引起影像变形B、各处比例尺不一致C、相关方位发生变化D、以上说法均正确

上一篇:博爱青春策划书下一篇:逆境,强者的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