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绩效跟踪报告

2024-08-08

财政支出绩效跟踪报告(共8篇)

1.财政支出绩效跟踪报告 篇一

附4-1: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参考提纲)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二)项目绩效目标。

1.项目绩效总目标。

2.项目绩效阶段性目标。

二、项目单位绩效报告情况。

三、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

(二)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附表说明)法。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1.前期准备。

2.组织实施。

3.分析评价。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情况

(一)项目资金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

2.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分析。、评价方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二)项目实施情况分析。

1.项目组织情况分析。

2.项目管理情况分析。

(三)项目绩效情况分析。

1.项目经济性分析。

(1)项目成本(预算)控制情况。

(2)项目成本(预算)节约情况。

2.项目的效率性分析

(1)项目的实施进度。

(2)项目完成质量。

3.项目的效益性分析

(1)项目预期目标完成程度。

(2)项目实施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五、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附相关评分表)。

六、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议(以后预算安排、评价结果公开等)。

七、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八、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2.财政支出绩效跟踪报告 篇二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涵义

我们先来思考一个实例, 随着城市里的汽车越来越多, 堵车已成为普遍现象, 而马路上安装的红绿灯太多往往就是堵车的主要原因。但是作为政府的交通管理部门, 为了使通行顺畅缓解拥堵, 使用财政资金安装了若干个红绿灯, 但结果却是由于走走停停而带来车流更堵的状况。由此可以看出, 忽视资金使用后的效果, 不仅会使财政资金的使用产生巨大的浪费和效益低下现象, 而且就结果而言可能会出现事与愿违。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及发展趋势在客观上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对财政支出资金去向的合理性、资金使用效果进行科学描述和评价, 做到“花钱必问效”, 以“绩效”理念替代以往“节约”的理财理念, 从而强化财政支出管理。这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存在的前提。

所谓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就是依据设定的绩效目标, 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及评价技术, 对财政支出的过程及结果进行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所谓经济性, 是指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 即支出是否节约。在财政收入总量一定的情况下, 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成为财政支出经济性的主要体现。即支出的各构成要素在财政支出总量中所占比例合理, 能够满足各部门履行社会职责的需要, 达到基本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目的。

所谓效率性, 是指投入同产出之间的比率。财政支出是否讲求效率性, 可以用最少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多的产出来进行衡量。

所谓有效性, 是指财政支出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达到预期目标 (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多重目标) 。有效性关注的是产出与效果间的关系, 财政支出的效果可以表现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或者表现为近期效益和远期效益等。

二、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一) 可以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为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奠定基础。

通过对财政支出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 并把评价的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能够从源头上规范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 为管理好财政支出建立了一道有效的闸门, 使理财思想体现了以结果为中心。这将使国家的经济损失及浪费减少, 各级政府财政资金使用中的腐败、官僚主义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政府的各项经济决策更加准确, 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 整个社会效益不断增大。可以说,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维护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

财政的本质是“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政府为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 凭借政治权利取得财政收入后, 通过安排各种形式财政支出来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 履行政府的职能, 满足全社会的公共需求。财政资金来源于纳税人的血汗钱, 政府受人民的委托管理财政资金, 任何暗箱操作行为都是违背人民意志的。长期以来, 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等支出信息一直处于不透明状态, 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效果纳税人一无所知, 信息不公开透明也是造成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 通过实施贯穿于财政资金安排和使用全过程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公开与财政资金有关的各类信息, 让纳税人拥有知情权, 并参与财政资金的监督, 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绩效预算、绩效审计、财政监督的关系

(一)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绩效预算。

绩效预算, 又称为预算绩效管理, 指以绩效指标和事业成本为核心, 以绩效目标、绩效拨款和绩效评价为基本环节而建立的以绩效目标为主的公共支出管理模式。 (马国贤, 2011)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绩效预算得以实施的主要工具和载体, 而绩效预算又为考察政府职能履行情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实施绩效预算体制, 削减赤字减轻财政支出压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对大量的各类型财政支出项目开展绩效评价。推动公共管理科学化、实现科学理财的重要抓手是绩效预算, 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则是科学理财的起点。如果没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绩效预算则与传统预算无本质区别。因此, 两者的关系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实施绩效预算的基础和中心环节。

(二)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绩效审计。

从内容上看, 绩效审计和财政支出评价一样, 都是将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检查评价作为主要内容, 但绩效审计的检查内容还要包括传统的财政资金合规性审查。从主体上看, 审计机关是绩效审计的主体, 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则以财政部门为主。从时间顺序看, 绩效预算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共同筑起了第一道有效性检查防线, 即财政资金初次分配使用有效性检查防线。而绩效审计则是一种事后进行的综合性检查, 即对财政资金及其使用部门进行再检查的第二道防线。二者相互补充但不能互相替代。科学扎实地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充分发挥“先锋官”的作用, 可为绩效审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财政监督。

财政监督就是指财政部门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性事项, 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进行的审核与监督检查的财政管理活动。财政监督包括对预算、税务、国有资产、财务会计及预算外资金等多方面的监督。财政监督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财政监督包含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而且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目前我国财政监督工作的重点环节。过去财政监督重点在于对财政资金的合规性和安全性的监督, 而忽视了对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监督。在借鉴西方国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目前对于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 我们不仅关注“用对”, 更加强调“用足、用好”。可以说,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对财政监督的深化, 树立以财政绩效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将是今后财政监督的重点。

四、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几点建议

(一) 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我国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起步较晚, 各项工作正处于摸索阶段, 国家尚未建立统一的法律规范作为全面指导。而西方国家的实践证明, 健全的法律保障是顺利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奠基石。因此, 建议在我国的预算法等相关法律规范中加入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要求及规定, 明确各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职能。通过立法保障使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二) 建立以财政部门为主导的多层次绩效评价体系。

鉴于我国目前财政管理的实际情况,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主导部门应是各级财政部门。但只依靠财政部门则力量较为单薄, 因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涉及的环节多、范围大、牵扯的利益极为广泛, 故需吸纳各级人大、审计部门、中介机构及社会民众等多方力量加入其中, 建立以财政部门为主导的多层次绩效评价体系。各级人大有权审查监督各部门向财政部门提交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审计部门有权对各部门的支出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年度绩效审查。中介组织良好的独立性可以保障其参与的评价客观公正。而吸纳社会民众参与到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中, 将有助于我国民主化进程的深入开展。

(三) 明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主要阶段。

首先, 各部门要制定部门战略规划和年度绩效计划。部门战略规划是指政府各职能部门依据法定职责、国家产业政策及政府战略规划, 研究制定的包括部门工作计划和重大项目在内的中长期工作计划。年度绩效计划, 是指各部门在一个财政年度内各项绩效管理工作的具体说明, 是战略规划的年度具体实施计划;其次, 要设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标准。绩效评价指标应根据各部门各项支出的不同性质, 建立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个性指标与共性指标项结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标准是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 包括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和经验标准;再次, 各部门在财政年度结束后, 要撰写提交年度绩效报告;最后, 财政部门对各部门绩效计划的执行情况、完成结果、提交的年度绩效报告进行综合评价。针对评价结论及建议, 提出改进财政支出管理的措施。而且评价结果也是安排下一年度预算拨款的重要依据。另外, 财政部门的绩效评价报告应提交各级人大对其进行审查监督。

(四) 强化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开展绩效评价的目的不仅是关注财政支出取得的成效, 以及为管理及决策提供的信息, 更为关键的是能够依据评价结论, 通过采取适当和必要的措施, 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水平, 有效地控制财政投资风险。而且评价结果也是合理安排下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另外, 通过将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与绩效评价相结合, 能够逐步建立起财政支出绩效激励与约束机制。还要探索建立绩效评价信息的公开制度, 强化财政支出的透明度,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五) 逐步建立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信息系统。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顺利实施, 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但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绩效评价信息的共享平台, 数据的收集处理、比较分析缺乏可比性,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因此, 应在全国建立绩效评价信息基础数据库, 将各部门的管理制度、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和绩效评价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等基础信息录入数据库进行管理, 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摘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有效性已成为现阶段财政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涵义、必要性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绩效预算、绩效审计及财政监督的关系, 提出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多层次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马国贤.预算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研究[J].财政监督, 2011.1.

[2]白文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内涵解析[J].地方财政研究, 2011.1.

[3]朱衍强, 郑方辉.公共项目绩效评价[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3.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篇三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行为的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的分析、评价和报告,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本文通过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探索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促进我国尽快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1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

实践证明,要想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发挥其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得到国家法律的保障,将财政支出管理做到法律化、制度化。比如新西兰政府分别在1989年和1994年颁布了《公共财政法》和《财政责任法》,这两部法律的主要内容就是明确国家公共资源使用的责任范围,用法律条文的形式起到约束和监督的作用,进而提高财政资源的利用率。就我国财政的发展而言,虽然我国对国家财政拨款的项目实行全程的管理,针对项目的财务支出实行绩效评价,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专门针对财务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律法规,使政府财务支出一直处于没有法律约束和监督的状态,得不到法律的基本保障。

1.2 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

在许多西方国家都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进行国家财务支出绩效评价。澳大利亚为例,负责公共财务支出绩效评价的部门是澳大利亚联邦财务部,其主要职责就是对财务支出评价体系的设计和监督。相反,在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都是分散到各管理部门。由于每个部门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的差异,导致不同部门对于财务支出评价的标准不一致,这样形成的评价体系必然没有统一性,并且造成财务支出评价的数据不具备公平、公正、可靠的属性,而且对于数据的真实性也有待进一步核实。

1.3 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及合理的评价方法

目前,我国各部门的财务支出评价都是依据自身的财务情况、项目概况、工程管理指标等进行的,大多数的评价依据都是各部门自己制定的,或者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值作为评价指标,这导致每个部门对财务支出评价的数据没有统一的指标作对比,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对财务支出绩效评价缺乏统一、科学的评价指标,同时也没有合理的评价方法,这严重影响了财务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4 评价内容不全面

目前,我国处于应用财务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初级阶段,对于财务评价所包含的内容还不够全面和具体。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经济效益也是财务评价中重要的环节,很多部门进行财务支出评价就是为了体现财务支出的合理性,从而证明项目的每一笔投入资金都得到了合理、合规的使用,过于片面地认为财务支出评价就是体现资金流向的合理,而忽视了对项目经济效益的评价;其次,很多国家投资的项目对于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比较重视,但是项目负责的部门在做财务评价的时候却忽视了这一点,没有考虑到项目在未来长远的发展中对社会带来的效益、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可能产生的对当地就业的推动作用,正因为财务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中缺少对这些内容评价,导致整个评价工作不能宏观地反映政府投资该项目的最终目的和积极意义。

2 构建我国财务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

2.1 规范的制度作保障

在我国,法律是约束人行为的主要依据,正因为有法律的保障,人们的生活才能安定、太平。同样,在财务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必须拥有相关法律条款做保障,才能有效促进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此,国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必须将制定关于财务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律法规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可以在之前颁布的相关法律如《预算法》《审计法》中增加关于绩效管理的内容,通过强化财务绩效管理的法律地位达到约束和监督的目的;第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年都会对政府财政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查,审查的内容主要有财政支出是否合理、合法、合规,但是很多时候太过于重视过程却忽视了结果。虽然政府投资的项目大多是为公众而服务的,但是有些项目也是盈利性质的,所以经济效益也是财务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三,对于使用政府资金的单位、财务审计部门、相关监督单位等,要指定适合于自身的工作制度,约束相关工作者的行为,使其严格遵守制度要求,明确自身职责,做好本职工作。

2.2 建立统一的财务支出绩效评价指标

在财务支出管理中,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财务支出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是用来评价财务使用效率和使用方向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财务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中必须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使评价结果更具公平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在财务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中所涉及的评价指标有三种:项目绩效评价指标、部门绩效评价指标和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因此,在建立评价指标时,要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通过清晰的分类确定准确的评价指标,最终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准确的评价指标,促进财务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选择合适的财务支出绩效评价方法

在财务管理中,对于财务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根据评价对象、评价目的的不同而选择合适的财务支出绩效评价方法。通常而言,目前的财务支出绩效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专家评议法,也就是聘请与评价对象相关的专家来对项目的所有财务资料进行综合的评价,当然要聘请多位专家,最终通过专家的意见得出评价结果;第二,问卷调查法,这种方法很好理解,就是设置相关的问题,之后向多人发放,拿到问卷的人根据自身理解填写答案,之后进行汇总得出评价结果,但是这种方法容易受到被访人员差异的原因而影响评价结果;第三,成本-效益分析法,这种方法一般在衡量政府支出效益时使用,具体操作方法就是将项目每种方案的成本和效益都列举出来,之后进行分析和对比,选择成本低且效益良好的方案。

2.4 财务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首先,对于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一个项目在投入使用之前就做好了经济效益的预测工作,项目使用中期是其经济效益体现最准确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如果发现经济方面存在问题,要马上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其次,对部门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部门绩效评价结果可以直观反映本部门的绩效情况,有助于领导全面了解部门内部财务情况,同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问题提出建议,有助于国家资金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最后,对综合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综合绩效评价结果可以作为一个时期内财务支出情况的衡量指标,有助于国家了解财政支出的具体流向,同时明确财务的利用率,通过分析综合绩效评价结果找到更加高效利用资金的办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无限的价值。

3 结语

从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来,还没有构建出系统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也阻碍了我国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进程。因此,我国必须要开创构建财务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新思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收稿日期:2016-07-12

4.徐州市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报告 篇四

2013年徐州市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报告(参考提纲)

(用款单位)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用款单位情况。

(二)项目主要内容和资金用途。

(三)项目预期目标设定。

二、项目管理

(一)项目资金使用及管理

1、项目资金总投入及其明细来源结构(包括财政资金、单位资金、其他资金等)、安排落实等分析。

2、项目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分析。

3、项目资金管理分析。

(二)项目组织实施及管理

1、项目组织(包括项目申报、立项、调整、完成验收等)分析。

2、项目实施进度及其完成情况。

3、项目管理制度建设分析。

三、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1、项目绩效完成情况分析。

重点将项目实施后的实际产出业绩、效益、效果等与合同、协议、评价标准等对比,从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量化、具体分析。

(1)经济性:对项目成本预算控制、节约等进行分析;(2)效率性:对项目支出(完成)进度等进行分析;

(3)有效性:对反映项目资金使用效果的个性指标进行分析;

(4)可持续性:对后续政策、资金、人员机构安排和管理措施等进行分析。

2、项目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5.浙江省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篇五

新昌县现代设施xxxx基地建设项目

评价类型:实施过程评价□完成结果评价□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单位法人代码□□□□□□□□□□□ 支出科目代码□□□□□□

项目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管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织方式:主管部门□财政部门□ 评价机构:中介机构□专家组□评价组□

年月日

浙江省财政厅(制)

一、项目检查验收工作 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

二、项目检查的基本内容、方式。

基本内容由:建设制度、建设质量、资金使用情况、档案管理、绩效等。

方式由:阶段性检查、项目完成后检查。注重阶段性检查。

三、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内容进行不定期的自查和认真对待

上级的检查,确保检查的实效性。及时总结项目实施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并督促整改。

四、及时撰写检查和整改报告,并归档,及时收集反馈信息。

五、项目全面完成后,做好自检,并申请上级对项目验收。

一、从事项目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并具备一

定的专业知识。

二、项目档案要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档案资料要系统、完整、准确。

三、档案建立:根据上级批复的项目实施计划建立档案,收

集项目的立项、申报、设计、实施、竣工验收等资料,并对档案资料进行认真审核,按照项目类别、先后顺序编号装订,编制卷内目录及项目检索卡片。

四、保管期限:项目档案保管期限为永久。

6.财政支出绩效跟踪报告 篇六

自 评 报 告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红桥明德小学(原名红桥小学),2005年在上级各部门及中心校的争取下获得明德建设项目资金,2005年开工建设,2007年9月投入使用,教学楼属框架结构;2007年新建教师宿舍一栋,学生宿舍、食堂一栋,2009年薄改项目新增学生宿舍80平方米。现有学生186人,教师13人,占地面积8058平方米。该项目于2013年9月23日云财教【2012】505号文件下达了48.6万元资金。学校于2013年9月,邀请专门的设计单位到学校进行实地踏勘后形成了规划方案,根据学校实际和下达资金做了地质勘测和图纸设计并报预算部门做了专门的预算。2013年9月23日经曲财教[2013]32号文和马财教[2013]4号文件批准立项;并明确该工程总投资48.6万元,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建学生食堂324平方米。

本项目建设工程于2013年9月23日开工,2014年5月1日完工。

(二)项目年度预算绩效目标、绩效指标设定情况。

红桥小学学生食堂是学校师生用餐使用的房子根据学校实际和下达资金做了周密考虑后,进行了学校规划实施方案地质勘测和图纸设计并报预算部门做了专门的预算。经预算部门按照定额价格预算后,共需资金48.6万元。

二、项目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

(一)项目资金的使用

项目所需资金总投入48.6万元,下达的专项资金,全部用于红桥小学 学生食堂的新建。

(二)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对下拨的专项资金,我校结合教育局相关制度制定了资金管理制度,实行专户管理,严格按照工程施工合同进行拨付。

三、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一)项目组织情况分析。

学校邀请了专业的设计部门到学校实地踏勘,结合学校实际及长远发展的要求,进行了校园规划和建筑物的摆放。邀请云欣建筑有限公司进行地质勘测,邀请曲靖市设计院进行图纸设计及报送市建设局审查通过,请有资质的预算部门进行了预算,做好预算后,报请马龙县发展和改革局审批,经专门的招标公司进行公开招标后确定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施工。

(二)项目管理情况分析。

为了让资金使用落到实处,施工中按质按量施工,聘请了专门的监理部门进行施工监理,学校派专人进行日常施工管理,特别是隐蔽工程的施工和柱子、梁板的浇灌及室内安装工程的施工,实行全天候专人在场管理。

四、项目绩效情况

(一)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新建时,尽量使用当地的砂石料、钢材、砖块、及当地有技术的工人,不仅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解决了当地农民工就业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体现了经济性、实用性,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经济合理,从而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带来了一定的成本效益。

(二)项目社会效益 红桥小学学生食堂建设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两基工作成果得到巩固。

(三)项目环境效益评价

本工程是一项学校校安建设工程,解决了学校的紧张用房问题,保证了师生的生命安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对促进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有明显的社会和环境公益性。

(四)可持续性影响

本项目实施完成后,保障师生生命安全的需求,解决了学校用房的紧张需求,为巩固两基成果带来极大作用。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后续工作计划。

将对还存在的问题进行细化处理,对新建后的校园环境进行改造,使师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二)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问题和建议。

在工程的设计中,根据资金投入情况,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在工程施工中,聘请有资质的监理部门监工,学校派专人负责工程质量的监督,确保工程质量按质按量完成施工。存在的问题是:

1、只有房屋改造资金,而无附属工程资金,但是一个学校在建设后,或多或少会是原有校园环境被破坏,但学校却无能为力解决,是崭新的教学楼和破败的校园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2、项目下达太分散、不集中,分时段下达,给学校规划带来重复施工。比如,一个学校只解决了食堂,而其他用房得不到解决或者在后期才来,这样,在建盖食堂后,刚把校园环境附属设施做好,又来一个项目,这样,学校环境再次受到破坏,到其他项目完工,又要对校园附属设施进行改造,就走成不必要的浪费。建议相关部门进行预算时,对一个学校的建设,一次性下拨足额资金,使学校工程建设一步到位。

六、项目评价工作情况。

7.浅谈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篇七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理念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核心,就是把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些理念融入预算管理中,使政府预算能像企业财务计划一样,对政府的行为进行内控,并通过这种内控,保障政府目标的实现,提高政府运行效率,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与市场的协调能力。

从操作层面上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仅仅是对财政支出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它的根本意义更是以财政支出效果为最终目标,考核政府的职能实现程度,也就是考核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数量与质量。正因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有着这样的功能,因此,如果仅仅从财政的角度来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就很难全方位地反映财政支出的实际效益与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以财政部门为主体,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共同配合而形成的管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一项制度。

由于财政支出范围广泛,再加上支出绩效呈多样性的表现特点,既有可以用货币衡量的经济效益,还有更多无法用货币衡量的社会效益,而且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长短期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长期以来,财政部门一直无法采取一种比较准确的办法,来对财政支出进行衡量。而这一“盲点”,恰恰是减少资源损失浪费、提高效率的关键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就是要把“不可衡量的事”变为可衡量的,确定政府的职能、财政支出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步骤,在既定目标的前提下寻求最有效率的实现目标的方式,以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公共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绩效评价改革进展情况

长期以来,在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重投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管理”,各部门、各单位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争项目争资金上,至于争到的项目资金在运行和使用过程中效益如何重视程度不够。

2008年2月,十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宣传发动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无论是从国际、国内财政改革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我省财政管理现状来看,开展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都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06年河北省财政厅印发了《河北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和《河北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2007—2008年选择部分部门和典型项目进行试点评价。2009年在总结试点评价工作经验基础上,适当扩大试点部门和项目范围。2010年在可行范围内,普遍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2009年,张家口市财政局专门印发了《关于建立政府采购绩效评价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对采购项目除进行经济效益进行考核、投诉率进行考核外,增加了对采购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该《意见》的出台意味着张家口市绩效评价制度正式步入实施。

我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可以说刚刚起步,仅在2009年出台了《高新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高新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方案》。直接选取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的初步尝试。评价还比较片面,未从政治效益、社会效益方面进行综合绩效评价。

三、现行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从广义看,目前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财政预算、决算的审查以及审计机关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等,都或多或少涉及了评价财政资金绩效的内容,但主要是以监督检查为主要目的,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绩效评价。由于此项工作起步较晚,且缺乏系统性研究,目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主要存在缺乏统一的法律保障、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没有建立规范的评价体系、支出评价内容不完整、支出评价结果约束乏力等方面问题。

就我区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制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

一是各部门对绩效评价重要性认识不够深。认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搞不搞无所谓,反正钱我没乱花就可以了,没有从根本意义上认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通俗地讲,绩效评价,不单要评价钱是否乱花了,还要评价花的是否有社会效益,对社会起到了什么好的作用。

二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规范化、专业化程度不够高。评价指标体系设立不完善,评价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素质需进一步提升。

三是绩效评价观念还需改进。支出绩效评价不仅仅是从省钱这一个方面来评价,还要从政治效益、社会效益方面对财政投资项目进行评价,以提高财政资金综合使用效益。

四是制度体系不完善。各项管理办法和制度缺位,工作流程不健全、不流畅。

四、推行绩效评价的有效途径

(一)推行财政绩效评价的意义

随着我区财力的不断增长,投入经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推行绩效评价的重要性越来越体现出来。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改变人们在财政支出上不注重效益的旧观念。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公共支出的重点放在了财政资金分配的过程上,从而忽视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这就导致了预算单位只注重了乡财政部门伸手要钱,轻视了“花钱”后所带来的效果。强调支出绩效就必须重视支出结果,确立了以“结果”为导向的财政支出管理模式,提高财政支出效率成为其追求的目标。强调支出绩效,有助于预算单位强化“花钱”的责任感。

二是体现出财政决策的水平。公共支出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财政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功能发挥、对经济宏观调控的力度和对社会全面发展的推动作用。推行绩效评价,即表明提高了财政资金分配的经济型、有效性和效率性,加强了财政支出在相关领域、相关行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提高财政决策水平。

三是强化单位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监督。“花钱”单位以支出的绩效目标为向导对资金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运行。并以提高支出绩效为目标加强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监督,增强单位对资金的监管意识。防止出现由于工作方法不科学、制度不规范、约束力不强从而导致了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二)推行绩效评价的有效途径

从上到下,各级政府均在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便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针对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加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势在必行,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意义的认识。

二是完善评价体系。根据实际情况,由被评价业务部门与财政部门共同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且必须遵循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统一与专门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并且根据指标的性质不同,可以将各类绩效评价指标划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三是制定评价标准。绩效评价标准是准确衡量绩效的尺度,标准的正确选择对绩效评价结果具有较大影响,评价标准的制定既是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主要环节,也是绩效评价具体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工作步骤。需要被评价业务部门提供相关基础资料与财政部门共同制定。

四是设立评价机构。绩效评价机构是绩效评价体系的工作主体,应建立专门的绩效评价机构。

总之,财力收入的有限增长和支出刚性增长之间是一永恒的矛盾。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的同时,财政困难的程度也在逐步深化。地区负债金额一年比一年扩大,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重要问题就是资金支出效益低下。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收入的增长是有限的,但财政支出需求还会较快增长,财政支出刚性很强,财政收支矛盾异常尖锐。因此推行绩效评价,是缓解当前财政收支矛盾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吴高君]

摘要:2008年2月,十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以财政部门为主体,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共同配合而形成的管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一项制度。河北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刚刚起步,有的也只是进行了绩效评价的尝试,还未从政治效益、社会效益方面进行综合绩效评价。

8.浅谈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篇八

关键词:政府财政支出 绩效评价

Shallowly discuss government expenditure achievements appraisal

An Jinghua

Abstract:Took generally along with the recent years international society to the achievements appraisal,Our country Finance department has carried on certain degree practice exploration in the public expenditure domain,but the expenditure achievements appraisal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not yet was effective establishes,the expenditure has not obtained the effective appraisal,the financial fund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waits for the enhancement.The carrying out expenditure achievements appraise to the full display finance fund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serves for the economic society development general situation has the very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pressing.

Keywords:Government expenditure Achievements appraisal

【中图分类号】F81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121-04

随着近年来国际社会对绩效评价的普遍重视,我国财政部门在公共财政支出领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实践探索,但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体系尚未有效建立,财政支出未得到有效评价,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1.开展财政支出績效评价工作的现实意义

财政支出绩效,是指财政支出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它反映了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果之间的比较关系,重点研究政府配置资源的合理性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按照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总体要求,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的行为过程、支出成本及其产生的最终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地衡量比较和综合评估,使财政资金得到事前、事中和事后多方面的控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贯穿于财政支出安排和实施的全过程,是对财政支出效益、管理水平、投入风险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是发挥财政调控功能、提高财政资金安排科学性、促进财政支持社会经济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于规范财政支出,依法理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增加公共支出透明度,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二是有利于重点项目建设,对项目的运行及效率情况提供及时、有价值的信息,促进项目管理,增强项目管理者对项目的责任感;三是有利于正确引导和规范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形成有效的财政执法和监督约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通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获取有效的信息,使政府决策者有效地规避投资风险及短期行为,节约财政资金,缓解供求矛盾,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随着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拥有了现实可行的条件。

2.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同于微观经济组织的效益评价。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仅要分析计算直接的、有形的、现实的投入和产出,而且还要计算分析间接的、无形的、预期的投入与产出,支出绩效既反映为可用货币衡量的经济效益,又反映为大量的无法用货币衡量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财政支出追求的最终目标是社会福利最大化。这表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远比微观经济组织的效益评价复杂。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全面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财政支出类别多,内容繁琐,涉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安全、外交事务、行政司法、科教文卫等众多领域。支出对象的广泛性、差异性决定了其绩效的表现具有多样性特征,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整体效益和局部效益等。要对财政支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就必须对上述因素进行全面衡量,从多种效益的相互结合中得出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综合绩效评价结果。同时,由于不同类别的支出具有特定的功能,所追求的效益也有所侧重,因此,评价时,在全面衡量各种效益的基础上,也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别支出所产生的效益的特殊性。

2.2 统一性和差别性相结合原则。从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看,对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常用的有前后对比法、有无对比法、逻辑框架法、成功度法等。但无论何种方法,都有严格的标准、指标、程序和分析框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必须设计一套统一的原则、制度、标准和程序,以此作为开展评价工作的基本规范,否则,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将失去衡量的依据,评价的程序和质量也会失去控制。但考虑到财政支出绩效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对不同类别财政支出的评价,可以在统一规范的平台上,充分考虑其差别性,结合各自的功能特性,选择相应的指标和标准来进行。

2.3 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原则。定量计算是通过选择一系列的数量指标,按照统一的计算方法和标准,评定财政支出的效益状况;定性分析是评价者运用其自身的知识,参照有关标准,对评价对象作出的主观评判。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支出执行的结果有的可以直接用定量化的指标和标准来计算衡量,如经济效益状况;有的则不能用定量指标、标准来计算衡量,如公众的满意度。单纯使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进行支出绩效评价,势必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如一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支出由于投资数额大,时间和运行周期长,绩效的发挥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有的支出项目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但外溢效益显著,如果仅用定量指标和标准来衡量,显然不能反映支出绩效的真实情况。所以,在进行评价时,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的有机结合非常重要。

3.目前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面临的问题

3.1 保障制度缺乏。目前,《预算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对财政支出均侧重于资金投入的管理和监督,而对资金产生的投资效益则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缺乏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

3.2 绩效标准难以建立。绩效标准是管理部门或评价人员对实际效果进行衡量或评价的鉴定要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被评价单位或项目绩效高低的尺度。由于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缺乏,制约了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诚然,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绝非易事。与企业追求财富最大化相比,政府组织追求了太多的公共目标(经济的、政治的、自由的、安全的、环境的、社会的等等),且其中多数目标都很难衡量。也可说,公共支出目标的多样性和难衡量,是其评价标准难以建立的根本原因。如何从科学角度,突破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手段、认知和主观决策限制,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和完整的绩效评价标准,综合评价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政府绩效,是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重要目标,也是当前开展绩效评价的难点。

3.3 绩效预算未能实施。由于我国真正推行绩效预算管理还需要一个过程,在项目预算中缺乏科学的前期项目论证,中期记录也很少,有些还局限于先确定资金、再论证项目的现象;财政管理上合规合法性监督多,绩效关注少;部门和单位只管要钱,不讲绩效的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些问题不但使违规操作成为可能,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也制约了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

3.4 支出评价内容不完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不仅涉及项目过程审核和投资与回报的评价,而且包括各种宏观因素的评价。如投资的社会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和自然环境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以及投资行为对行业、社会及整个经济运行的影响等。但目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恰恰不包括这些内容,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不能达到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的目的。

3.5 支出评价结果约束乏力。

由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体系不健全,缺乏法律规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只是作为各有关部门项目建设档案保存,或作为有关部门加强新上项目管理的借鉴或参考,对于财政资金支出项目中的成绩、问题与相关责任,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环节责任人并没有任何直接约束,不仅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而且影响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制约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

4.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思考及建议

4.1 划分评价层次。

根据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主体和客体的不同,可以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分为四类: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

4.1.1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财政部门、项目实施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评价对象是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益。由于财政支出项目是部门(单位)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之一,而且項目支出内容十分广泛、项目间差异大、项目效益不确定性大,因此,对财政支出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对合理安排财政经费、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1.2 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评价对象是主管部门所属二级和基层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效益。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础,单位作为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基层单位,其支出效益直接反映为财政支出的总体效益,因此是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4.1.3 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和财政部门,评价对象是各个政府部门(使用财政经费的一级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效益。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的基础。

4.1.4 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府监督机构、财政政策研究机构等,评价对象是财政支出的整体效益,是部门财政支出效益的综合反映。综合绩效评价对象具有整体性,其范围可以是整个国家的财政支出,也可以是某一区域内发生的财政支出。根据我国财政管理级次可将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进一步划分为国家财政支出效益综合评价、中央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地区(又分为省、市、县、乡四级)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

上述评价工作分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并且共同构成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上述四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目的相同,四类评价工作都以提高财政资金效益为目的;二是层次分明,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是部门、单位评价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总和,而综合绩效评价又要以部门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为基础;三是差别显著,项目支出评价是具体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总体评价,部门、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侧重于财务管理效率评价,综合绩效评价是一种政策评价。

4.2 建立评价制度。

4.2.1 建立规范统一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制定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办法、工作规则、工作程序、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结果运用等一系列制度和规程,并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纳入财政管理制度范畴。

4.2.2 要在财政资金运行各环节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在收缴环节,采取集中收缴方式,提高资金入库效率;在分配环节,分类细化预算指标,有助于对财政支出进行监督和评价,还可清晰地衡量预算分配环节的成本与效益;在购买环节,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可以取得规模效益;在支付环节,采取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是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的有效途径。因此,财政支出各环节上都存在绩效问题,应该研究在财政资金运行各环节都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

4.2.3 要做好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审计和财政监督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职责和业务分工的划分等制度建设,从多个方面强化和推进对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

4.3 完善评价体系。

4.3.1 建立分类体系。在探讨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之前,首先应当对财政支出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分类体系,作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开展的起点和基础。考虑到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才刚刚起步,可以按财政支出的功能将单位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划分为经济建设、教育事业、科学事业、文化事业、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国防、农林水、政府采购等九个大类,并且根据评价工作的具体情况可以在进一步细分的若干小类下开展评价工作。这种分类的好处是,与财政日常管理的习惯相适应,简便易行,也便于基础数据的收集。

4.3.2 设置评价指标。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统一与专门指标相结合、项目绩效监督与宏观绩效监督相结合的原则。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设置的目标就是形成一套完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库,这种指标库的形成不仅需要理论上的探索和研究,更依赖于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健全。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层次,在财政支出分类的基础上,应分别建立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库。从指标的适用性角度考虑,各类指标均可划分为通用指标、专用指标、补充指标和评议指标四种类型。并且根据指标的性质不同,可以将各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划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4.3.3 制定评价标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是以一定量有效样本数据为基础,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进行预测和分析而得出的标准样本数据,用来衡量和评价财政支出的绩效水平。根据标准样本数据能够具体将评价对象的好坏、优劣、强弱等特征通过量化的方式进行量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按照可计量性分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根据标准的取值基礎不同,分为行业标准、计划标准、经验标准和历史标准;按照时效性可以分为当期标准和历史标准;按照标准形成的方法可以分为测算标准和经验标准;按照区域可以划分为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此外,还可以分为政府标准、社会公众标准以及民间机构标准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是准确衡量绩效的尺度。在我国要全面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除要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指标体系外,还必须要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标准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研究指标与标准的对应关系,研究不同评价对象的标准选择,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整理各种分类标准数据,在条件成熟时要研究建立绩效评价标准数据库。标准并非是固定的和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变化,因此,如何建立和维护更新标准库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提高有关评价标准的权威性,财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可以效仿企业绩效评价,定期发布有关评价标准。一般来讲,评价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指标都可以表示为成本效益的比例,收益、成本的具体内容视不同效益指标而异;评价财政支出社会效益指标的标准往往由于支出项目涉及不同的经济和社会领域而各不相同,为此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体系的研究中,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指标的量化标准就成为一个关键环节。由于不同性质的财政支出,在政府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目的不同,要衡量和判断这些支出的绩效须对应不同的评价指标,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标准则要根据评价的具体目标、组织实施机构、评价对象来确定。

4.3.4 创新评价方法。良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决定性影响。目前理论界提出了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成本法、综合指数法、因素分析法、生产函数法、模糊数学法、方案比较法、历史动态比较法、目标评价法、公众评判法等多种方法。其中,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和成本效益分析法已经被《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所采纳,应用到实践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中,社会效益评价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点内容,而现有评价方法中,能够简便、精准地评价财政支出社会效益,满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实际需要的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今后要倾向于深入研究公众评判法等适用于社会效益评价的基本方法,创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体系。

4.4 编制绩效预算。

绩效预算作为一种公共支出预算模式,是由绩、效和预算三个要素构成的。“绩”是指财政支出所要达到的目标;“效”是指具体考评完成目标情况和取得的成绩;“预算”是指为实现支出目标提供的财政资金数额。绩效预算是绩效评价的前提与基础,绩效评价贯穿于财政支出安排和实施的全过程。在财政支出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笔者认为,从绩效预算编制入手开始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是应用绩效评价理念的一个良好切入点。编制绩效预算,就是要进行事前控制。财政与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运用成本——效益法,对重大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审查、组织专家论证、筛选,严把入口关。编制绩效预算可以起到事前监督的预防作用,解决了其他事中和事后环节监督管理上的不足,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资金的绩效水平,加强预算制度的约束作用。

在具体的绩效预算编制过程中,要结合预算支出管理实际,在绩效预算的各主要环节加强制度约束。如结合部门预算的编制程序,各预算部门首先要进行自我评价,在这个环节需要对各部门明确支出责任,建立奖罚措施和资金追踪返还制度。各部门要对影响财政支出绩效的因素进行定义、识别、衡量和预测,并对要实现的目标进行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支出计划,在编制本部门支出预算草案时进行科学的项目评价;在各级财政部门的预算审查环节,要建立严格的绩效预算审查制度,通过加强对预算支出绩效的审核、评价及综合平衡,对绩效差、不合法、不合理、不科学的部门预算支出计划予以调整;财政部门要建立预算执行过程的绩效跟踪检查制度,在提出公共预算时要设有与该支出对应的效果指标;在预算执行的中期报告中要对比资金的使用与绩效,在决算时要报告最终的资金绩效情况,并对各部门的财政支出进行横向的成本效益分析,找出不同单位或部门项目间成本效益差异的原因,为以后支出决策提供依据。

4.5 建立信息系统。

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形成一个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完备数据库是切实推进绩效评价工作的技术保障。首要任务是克服制度障碍,打破各部门“有些过分的保密制度”,扫除“不必要的人为阻碍”,在不危害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公开、共享多个部门协同进行数据收集采集,针对各类支出项目的投入、效益与影响,进行必要的横向与纵向比较,保证绩效评价工作的持续、高效开展。在目前的收支管理体制下,财政部门获取各个部门全面详尽的资产状况、收支状况以及公共生产服务的基本信息尚有难度,因此亟需加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分不同行业、类型的财政支出项目,将有关的信息或资料作为初始数据源,由点及面并扩展到其他评价项目,逐步扩大评价信息的收集范围,推动数据采集进入标准化工作阶段。制定相关数据采集标准和方法,建立完备的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绩效考评基础资料数据库和项目监测系统,同时强对财政预算支出的分析。此外,还要发动社会力量,开展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与开发,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4.6 设立评价机构。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构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工作主体,为了改变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零碎涣散,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的状况,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真正形成对计划、决策、管理的监督和制约,应在财政部门建立专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构,对全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同时,在各政府部门设立专门的绩效评价机构,按照全国统一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有关要求组织做好本部门、所属单位以及财政支出项目的具体评价工作。鉴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财政支出管理的监督作用,必须赋予工作机构及相关人员以必要的职权,如在信息查询、资料获取、独立取证以及行政处罚建议等方面给予一些特定的权力。

4.7 评价结果应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包括:

4.7.1 对项目支出资金使用单位报送备案的绩效自评报告进行核实和抽查。逾期不报送项目资金绩效自评报告的,视同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没有达到。

4.7.2 对跨年度实施中期评

价的项目支出,在提交年度评价报告之前,财政部门不再拨付资金,并可以根据评价报告的结果,对长期项目资金作中期调整,以使项目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不按规定提交评价报告的,必须向本级政府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后方可拨款。对绩效差劣的项目要进行通报,对同类项目下一预算年度不再安排资金。

4.7.3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用以分析诊断单位内部的管理问题和部门的主要政绩水平,还可以判断财政资金配置的合理性。经报请本级政府同意后,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实现信息共享,体现和增加公共支出公正性和透明度。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将作为下年度安排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对绩效良好的项目通报表扬,对下年度的同类项目优先安排,以控制财政风险。组织、人事、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可以把绩效评价结果纳入各自的管理视角,引入问责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4.7.4 重点支出项目经过综合绩效评价,财政部门可根据评价结果向本级政府报告,对后续资金拨付提出处理意见,经政府批准调整支出预算。同时,提请有关部门对重点项目资金进行重点审计和事后审计,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财政和审计监督。发现项目单位、主管部门有虚报项目、工作量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或截留、挪用财政资金,或由于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的行为,除限期追回被骗取、截留、挪用的财政资金外,还要根据《会计法》、《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5.结束语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进程中,虽说节约的着力点是不可再生资源与可再生资源,但财政投资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节约点”。放大这个“节约点”的功能和效应,不仅事关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且事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持久开展,更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从这样的高度认识建设“绩效财政”的极端重要性,才能不断增加财政投资评审的客观性、科学性和透明度,用好用足财政投资的每一分钱,获得“好钢用在刀刃上”的财政投资超值回报。

参考文献

[1] 陈志刚.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趋势[J].中国审计,2003,(21)

[2] 李金华.对当前审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3)

上一篇:网络验收报告请示下一篇:超市仓库管理员的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