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

2024-07-29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精选7篇)

1.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 篇一

充分利用高校体育教师资源论文

摘要:高校体育教师在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指导运动队同时,应为普通学生、社区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提供指导、组织并引导他们进行体育锻炼,带领他们逐步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起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 体育 教师资源 体育指导员

80年代末,我国社区体育兴起,群众体育回归社区,这是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结果。群众体育回归社会的变迁,必然带来社会内部结构的调整,社会体育指导员体制正是在这种社会变革中,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而产生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科学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们的社会职责是:指导社会体育活动者学习、掌握体育健身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组织人们进行健身、娱乐、康复等活动;协助开展体质测定、监测、评价等活动;承担经营、管理及服务工作。

1 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影响

近年来,群众体育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主要内容,以“我运动,我健康”为宗旨,紧扣“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健身水平”的目标,群众性体育活动蔚然成风,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人们的锻炼意识、健身条件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完善,健身项目越来越丰富多彩。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已从小康水平向富裕型过渡,双休日、节假期日使人们的余暇时间增多,人们对生活质量,对良好人文环境和居住环境的追求,对社区建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区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体育锻炼的指导者,在发展社区体育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他在指导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推动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促进活动者的身心健康、丰富和活跃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和巩固社区感情,增强社区的凝聚力,稳定社区的生活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2 体育教师充当体育指导员的主要优势

高等院校作为城市社区的组成部分具有人才、场地、教育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学校体育的优势,建设好高校这个文明社区,进而辐射其所在社区,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发展,真正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的通知》更好创建科学、文明、健康的活动场所。因为大学体育教师运动经历较长,技术水平较高;文化科学知识较丰富;接触的东西是比较前沿的,更新能力更强;其教育对象是大学生,是未来的社会中坚力量。所以,体育教师加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行列,必然增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2.1 利用体育教师专业优势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整体指导能力

2.1.1 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

经过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业等方面进行调查(以广西为例)1,调查表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调查结果显示,广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48.5%,41~60岁的占39.1%,60岁以上的占12.4%。社会体育指导员以中青年为主。广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化程度调查显示,在我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当中,大学以上学历的仅占36.5%,中学学历的占52.0%,中学以下学历的占11.5%。表明了当前我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程度结构不甚合理,低学历层次的比重太大,总体文化程度偏低、技术等级偏低。从事体育工作5年以下的占74.4%,从事体育工作5-的占21.3%,10年以上的占4.3%。工作资历浅、工作年限较短,缺乏组织与管理。总之,目前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年龄偏高,工作年限短,经历不足,缺乏组织与管理能力。学历层次偏低,社会体育指导员针对性地提供体育保健和运动处方等方面的能力较差,真正能够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作用的非常少。

2.1.2 我国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

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活动和社会事业,它是一个包含着丰富理论与方法的体系。社会体育的发展,既需要对社会体育客观规律概括而成的科学理论,也离不开社会体育目标和任务实现的各种有效方法。所以,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掌握体育锻炼的理论与方法、体育比赛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是体育比赛的原理、赛制、计划与编排、综合性运动会的组织以及比赛各环节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等、必须掌握的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只有掌握科学理论,才能为体育活动者进行科学的指导,让活动者得以进行科学的锻炼。

2.1.3 高校体育教师的独特优势

体育教育专业是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的教学机构,体育教师在这个教学机构中学习体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学习各个体育项目等,努力成为优秀的体育教师。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基本上是体育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接受过正规的体育教育,而且在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组织开展体育活动,从理论上形成新的教法体系。因此,高等学校聚集了大量体育专业人才,其人才不论专业种类及理论知识、人文素质等方面都会起到组织、引导功能以解决社区无人组织,人们余暇时间无事可作的问题。如果体育教师加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行列中,这无疑弥补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水平低下的不足,提高整体的指导能力。

2.2发挥体育教师的教育优势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保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健康发展”。因此。通过各种渠道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属当务之急。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具备了培训的能力和条件,且利用高校资源搞培训完全符合“社会体育社会办”的新思路。

2.2.1 加强大学生体育骨干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作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是极其重要的。在校期间,体育教师除了指导训练,更要深入到学生社团、协会,培养有体育专长的学生,发挥他们的作用。给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组织他们深入到其它专业,负责指导其它专业体育活动的开展,以便使他们在个人能力和指导技巧方面得到锻炼提高。在促进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同时,也为他们走向社会开拓就业道路。 2.2.2 加强大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培养

所谓体育综合能力,就是体育的理论知识、技能、智力、组织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综合运用能力。体育老师在教学改革过程除了注重对大学生自身锻炼方法和技术技能的培养外,更加强了体育理论知识和组织指导及管理能力的培养,而且,现今大学生具有较全面的基本知识,在体育教师的培养下基本能满足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如能对大学生加以培养,势必能够造就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但能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而且还具备指导社会体育的能力。

2.3 运用体育教师的组织优势传播文化、引导健身意识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技术、技能、理论知识,课外进入学生社团,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锻炼身体意识。随着学生走向社会进入社区,他们既成为体育的实践者也是体育的宣传员。通过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教育,引导其对社区体育的重视,并通过他们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动员引导更多的群众投身社区体育活动中,使学校里的.先进文化、科学知识得到有效传播。文化知识的熏陶,可以刺激人的意识形态,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人的行为。学校内的“人文精神”在社区的广泛传播,将促进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

社会体育指导员除了职业体育指导员之外,应该有更多的体育教师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仅要走出课堂,进入学生社团,还要走出校区,进入群众社区当中。高校体育人才济济,是社区体育开展活动、培训、辅导最为理想的依托。高校体育部门与当地社区管理部门相互联系,派出优秀教师担任体育指导员,帮助他们策划、组织各种俱乐部或活动中心,开展适合各种体育健身活动,并帮助培养社区体育骨干,使大多数人从盲目锻炼走向科学锻炼。

3 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充分认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要性。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使人们认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要性和对《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重要推进作用,巩固和提升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鼓励给社会体育指导员适当的报酬,提高其待遇。

(2)拓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渠道。充分调动体育教师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体育高等院校的师资优势,联合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尤其是培养在校体育专业学生,使其加入体育指导员的队伍中来,为我国群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3)发动教师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学生社团活动,把科学的锻炼方法、专业知识等各方面的技能理论传播给社区居民,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组织健康、文明、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和交流、培训活动,积极引导更多的居民参加体育活动。

(4)利用高等院校人才、场地、教育的优势积极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培训辅导。高等体育教师应研究如何在完成教学、训练的同时,提高场地设施利用率。在完成对学校体育课程俱乐部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办各种培训中心、体育辅导站,引导社区体育向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并实行有偿服务、合理共享,使高校体育向社区体育延伸。

4 结论

由高等院校体育教师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行列,既有利于造就一支大规模的、高质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以适应全民健身事业的需要;又有利于高等院校充分发掘教育资源和体育资源的潜在优势,使之迅速转化为培育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实优势,使现有的人力、物力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因此,充分利用高校体育教师资源,造就一支大规模和高素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发展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1]赵芳,温织琳,黄东等.广西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体育科技.2005(4).

[2]廖军.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6).

2.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 篇二

那么, 什么是语境呢?

语境, 简言之就是“语言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语境, 一般包括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时间、地点、作者心境, 语句的上下文等项因素;狭义的语境, 是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现实的语言环境, 指一个语言成分出现的“上下文”和“前言后语”。

在语文教学中, 如果能充分利用好这些语境因素, 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培养和发展。

一、利用语境, 提高阅读能力

(一) 提高理解能力

对词语的理解, 主要是对词语的意义, 感情色彩的理解。要确定词语的意思, 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 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 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意义, 利用语境因素, 才能理解词语的那个唯一的、固定的意义。比如,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 白天也少人走, 夜晚更加寂寞。

“路”为什么会“寂寞”呢?这就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 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那是1927年, 大革命刚刚失败, 白色恐怖笼罩全国, 作者对黑暗现实不满, 幻想能够逃避, 在苦闷中彷徨。他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 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在当时, 他两条路都没有走, 而是采取逃避的办法。” (陈竹隐《忆佩弦》) 这篇文章, 就反映了作者憎恶黑暗现实, 想从幽冷凄清的月色荷塘中寻找安宁而又得不到的心情。“寂寞”一词正是作者当时这种心境的写照。

语言中有不少词语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在特定的语境中, 有时会改变其原来的感情色彩, 因此, 分析语词, 确定其内涵, 要利用语境。借助语境, 弄清了词语的感情色彩, 学生才能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思想内容, 理解能力才会提高。比如, 《荷花淀》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 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 大家商量:“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 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

“我本来不想去, 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 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 划到对面马家庄去了。

男人们参军去了,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 都想去看望自己丈夫, 可是在语言表达上却迥然不同, 特别是那位声称“有什么看头啊!”的年轻女人正用一种“反差语”揭示了她急于想再看看丈夫的情态。可是, 孙犁在文中用的是语词的语言义, 说的是女人“不想见到自己丈夫”。我们怎么知道这里用的是“反差语”呢?这就需要利用语境, 在这段话的上文, 作家就设置了大前提:“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 再有, 在这句话中, 女人爱面子说没什么看头, 可她无意中说出的一个“再”字却告诉别人, 她已看过丈夫了, 现在是又一次想去了。这样, “反差语”的弦外之音悠然而现, 一个时时想见到丈夫而又羞于启齿的青年妇女的情貌神态毕现于纸上。

由上分析可知, 要准确理解语词, 就一定要充分利用语境。

一个句子, 表达的可能只是很简单的字面上的意义, 也可能是语境赋予的一种深层的含义, 还有可能是字面意义之外的一种言外之意。字面意义的理解比较容易, 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则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 才能正确地深入理解。比如, 《雷雨》中有这样的台词:

“这真是一群强盗! (走到周萍前)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这句台词看似平凡, 但实际上是侍萍内心感情的爆发, 如不结合语境体味, 那独特的表现力, 微妙的感情就难以体会得到。假如我们进戏剧的“角色”, 置身于作者所营造的语境中, “披文入情”, 加以感情的体验, 联系戏剧的情节内容, 那么, 这句台词的底蕴、内涵便可挖掘出来。从上文我们了解到, 侍萍听了周朴园的表白, 起初还抱有幻想, 但当她看到周朴园对鲁大海的态度, 特别是看到周萍打鲁大海后, 她的幻想破灭了, 于是愤怒地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表明她的思想的转变, 第二句利用同音词语的转折, 巧妙地表达了侍萍那种母子相见却不能相认的痛苦、复杂的心情。“萍”字表达了侍萍终于认出分离30年的亲生儿子的激动心情, 是慈爱的表露;后面的那个“凭”字是对周家两代人对她侮辱的控诉、抗争, 表现出的是怨愤和仇恨;而中间那个“凭”字是两种思想感情的过渡, 此时, 爱与恨交织, 侍萍满腹心酸, 欲言又止。由此可见, 分析语句, 离开了具体的语境, 深刻的思想意蕴就不能理解。

(二) 提高鉴赏能力

阅读文章, 除了理解外, 还得鉴赏。鉴赏是在理解基础上的深化和提高,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为此, 在语文教学中, 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必须充分利用语境, 因为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用得对不对, 好不好, 一个句群连贯不连贯, 流畅不流畅, 乃至一篇文章在语体风格上成熟与否, 其最终标准都是语境。

二、利用语境, 提高写作水平

一篇文章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所谓“因字而生句, 积句而成章, 积章而成篇”, 所以上下文中的任何一个词语、句子、段落都可以成为其他词语、句子、段落的语境, 为此, 写作中的开头、结尾、过渡等布局谋篇的问题, 也就和语境发生了一定的联系, 适应了语境, 布局谋篇才可能得体。这决定了语境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也决定了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境, 教会学生在表达时充分利用语境, 根据语境造句成篇, 增强表达效果, 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一) 利用语境, 增强语境意识

在交际过程中, 人们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语境的影响, 而是可以自觉地利用语境, 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口头和书面的表达技能, 这就是语境意识。语文教学中如能增强学生的语境意识, 就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为此, 在日常教学中, 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逐步培养学生重视语境的习惯, 使学生作文时, 一触及文题即进入“角色”, 专注迅速, 耳目皆融, 完全沉浸到主题中去, 从而写出好的作文。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形式联系语境和学生的生活知识积累, 加以点拨和指导, 学生便可习得和积淀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感和情味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到课堂以外的广阔空间、大千世界中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从而在社会交际中, 积累语言, 增强语境意识。实践证明, 学生的语境意识增强了, 在写作时就能自由自在地运用他的全部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和思想积累, 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 利用语境, 提高写作水平

1. 利用语境, 写好作文

学生增强了语境意识, 作文时就会充满语境意识。但要写好作文, 还需要懂得运用语境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 教会学生一些具体的语境理论知识, 让学生学会运用语境写作法, 即学生在写作中要有上下文意识、对象意识、角色意识、处境意识等。要达到这个目标, 就要借助教材的“例子”。比如, 教《雷雨》时, 可运用情景语境教学法和上下文语境教学法。通过学习, 学生就能掌握各种语境写作手法和技巧。

只学写作理论不实践, 无法达到提高的目的。如何才能使学生在写作中充分利用语境积累写作理论知识呢?

⑴创设虚拟语境。写作时, 师生共同创设虚拟语境, 使学生在特定的处境中明确写作意图, 并且有强烈的角色意识、对象意识、处境意识等, 从而确定如何表达。这样就能写出情调, 容易使学生乐写、善写, 而且写得让人感到如临其境, 如见其人, 充满着真情实感。

比如, 假设你坐车时看见一个小偷正偷别人钱包, 你心里是怎样想的?车上其他人有什么反应?正当你盯着小偷看, 想喊捉贼时, 小偷正用凶狠的目光看着你, 你该怎么做?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极富戏剧性的实例, 同学们一旦进入“角色”, 便会神思飞扬。

⑵走进真实语境。如有条件, 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带学生走进真实的语境进行创作。在真实的语境进行创作, 学生的语境意识特别强烈, 也就能更好地运用语境理论创作。比如, 为了让学生写好《秋景》, 先带他们到山上去看看落叶、草丛;再带他们到田野上看看那金黄金黄的、沉甸甸的稻谷和农民那甜蜜的笑容, 这样, 就能增强他们的情感因素, 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写出生动感人的好文章来。

2. 利用语境, 改好作文

好的作品是改出来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语境评价法, 积极去发现学生习作中能体现语境审美、有较好表达效果的语句, 联系课文的语境审美例子, 大力加以评价。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或同学的习作进行“语境审美”, 把自己认为达到语境审美要求的语句圈点出来, 略加说明, 并以此来鉴赏作文的语言质量。只要言之有理, 教师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对不足之处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最终学会自评、自改作文, 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因此, 只要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注意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 引导他们立足于语境去表达, 就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 篇三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师要根据“纲要”,从本地、本园、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富有弹性的工作计划并灵活执行,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活动。我园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应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环境和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用适宜的方式使幼儿来感受适宜的内容。

一、充分利用种植园地

有些资源是我们不太方便拥有的,而我们又觉得很重要,那我们能不能让这个资源来到孩子们身边呢?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去找。所以我们利用种植园地来种植了一些植物。那样孩子们不仅能了解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还能体验劳动的乐趣。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学会了拔草、松土、种植、施肥更一系列劳动过程。知道黄豆和蚕豆的种植方法,挖个小洞后只要放二粒或三粒就够了,油菜如果太密了也不行,那样会营养不够得拔掉几棵。在每一种种植物旁边,我们还树立了一块标牌,把每种植物的生长情况和生长过程够记录下来。种植活动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心,她们每天都会来给植物浇浇水,看看有没有杂草需要拔掉。当每一种植物植物探出小脑袋时,孩子们会高兴地看上几遍。当绿油油的,麦苗长到十几厘米的的时候,她们还会把麦苗当韭菜吗?语言创编活动“春天’”,孩子们会根据种植园地来进行创编活动: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红的茶花,绿得麦苗,黄的油菜花,白的蚕豆花。而当一茬种植物成熟自然结束后,我们又会种上其它相应季节的植物,像葫芦、玉米、西红柿等。幼儿园的一草一寸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种植活动远远超出了绿化的意义,幼儿园的种植安排就是课程的设计,就是课程资源的规划。

二、积极争取家长配合

我班有百分之八十是农村孩子,有些庄稼是现实地存在着农村的,虽然离我们有一定实物距离,在教师组织有一定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充分调动家长利用休息日带孩子去田野关注、观察、发现。教师给孩子每人发一张观察记录表,让孩子们把田野观察到的庄稼、植物的基本特征画下来,巩固对它们的认识。看到万顷成熟的庄稼。看到沉甸甸的果实,就有了深刻的感性经验。而且还可以让这些现实的资源来到孩子们的身边。结合主题活动“丰收的季节”,鼓动家长带几株从根到头完整的水稻、棉花到幼儿园来,有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和实物,幼儿能真正感受到秋天“丰收”的含义并一起进行主题墙饰的布置。

音乐活动“秋天多美丽”,能让幼儿真正体会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而且会合适地创编歌词。利用这些充分的自然资源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还创设了特色区域活动“果实大汇总”。在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农村幼儿熟悉的干葫芦、稻草、芦苇、狗尾巴草等材料,使那些内向、胆小的孩子有了一片“自己”的天空,他们看到熟悉的材料和玩具,就如遇见久违的朋友,顿时变得轻松自在;有时,他们还会用自己采集的树叶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编制出一个个动听的故事。相信,那时“自信”已完全回到他们的身上。我们还把泥巴搬进了"玩泥区",让幼儿用泥巴和色彩组合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动物、水果。又如在体育区开展"民间游戏大家乐”的活动,我们先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民间游戏玩具,大大提高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强了幼儿的体质,锻炼了幼儿的意志。而且这些材料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自然物。

三、结合社区远足活动

幼儿园组织的社区活动也是孩子们进入自然的一种途径和方式。社区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刻苦耐劳的品质,并拓展了孩子的知识面。到收割的季节,我们联系附近最方便去的地方,带孩子们去观察农民伯伯收割的场面,通过拾稻穗活动体验劳动的艰辛,知道我们平时吃得米饭的由来,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教育孩子要节约粮食,尊敬成人的劳动,。并在此基础上欣赏古诗“悯农”,这样孩子更能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义。在去田野窄窄的田埂上,水沟里的小蝌蚪也是孩子们观察的对象,装上一些带回幼儿园饲养成了孩子们最大的乐趣。在种植基地,有我们这里的特产——早春红玉、水晶黄瓜、特种茄子。了解了它们生长方式的不同,然后进行编谜活动,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想象力。

4.充分利用“错误”这一种教学资源 篇四

作者情况简介:

蒋仪:小学高级教师;工作单位:江阴市青阳镇旌阳小学

邮政编码:214401;联系电话:0510――6517727

内容摘要:

本文从“允许出错,保护自尊心;正确引导,增强自信心;巧用错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并将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资源,因势利导,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来达到使学生减少错误,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保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培养创造必性思维。

5.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 篇五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它与生活环境紧密相关——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环境的创设,对英语学科的教学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常常发出这样的困惑:为什么英语教学总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试想一想:只靠一周的3、4节英语课,学生就能对这门陌生的外国语言学好吗?那简直是有点异想天开了。为此,我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努力尝试以搭建平台为契机,把“听英语、讲英语、用英语”融入到校园生活中,为师生营造一个浓浓的校园英语氛围,让师生在耳闻目睹、自觉参与中激趣、交流、学习、提高,从而有效提高英语知识重现率,也使这种氛围成为了我校特有的一道风景,使这种做法成为我校英

语教学的一个特色。

一、搭建科研平台,形成以研促教的特色

1、课题引路。几年来,我校坚持以课题带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促教师专业水平发展,形成课堂教学特色。英语学科在学校的指导下,也确立了“课题引路,教研相长”的发展目标,一直以来虽然科组的人员不多,但课题研究的力量却不少,从一开始的“英语口语测试的评价研究”,到后来的“提高英语知识重现率”的研究,为我校英语科组的科研典定了较坚实的科研基础,也提高了本校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直至2006学年,我校英语科再接再厉,发挥本校所长,确立了《提高英语知识重现率的途径及效果研究》这一课题,并在广州市立项。

2、注重课题研究。课题的研究,不仅为我校引入了许多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丰富了我校教师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水平,同时也带动了课堂教学。因为课题的研究,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深入地探索、主动地反思、积极地交流、自主地总结,所以教师的理念新了、能力强了、业务专了,课堂教学也在这课题的引领下,结构得到了优化、方法得到了改进、成效得到了提高。

几年的课题研究,结出了喜人的成果:曾先后有3个英语课题在从化市级以上立项、1个英语课题结题报告获从化市奖励、1个英语课题结题报告获广州市奖励、多篇教学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等获从化市或广州市的奖励,课题的研究也成为了我校英语科教学的一大特色。

就近两年来,根据我校英语科的《提高英语知识重现率的途径及效果研究》课题,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时对教学工作的重点做出调整。科组曾就“如何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如何使英语课堂凸现有效性”的话题进行研讨,它对我们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出现的成功与不足进行了阶段性交流、总结。如:谁教过这个单元,该如何制定它的教学目标,该如何选择活动形式,该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如何抓落实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专题研讨,使我们科组老师不断吸取别人的经验,明白了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做到课堂更有实效性,以确保自己在教学中的有效性,同时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利用教学资源,提高知识重现率。

据语言专家研究,一个单词重现5次以上学习者方能记牢。结合小学英语课程容量大时间紧的特点,每天利用大量时间帮助学生进行复习是不可能的。那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必须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按照记忆和遗忘的规律,安排好复现的时间和创设复现的机会。下

面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挖掘教材资源,让英语知识在课堂中重现。

1、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资源。现用的广州版教材,其对话比较口语化,比较长,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读起来难上口,更不要说背诵和运用了。那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及结合原有教材去整合教材,可以合作自己改编一些适合学生的教学材料,使课本上的语言点以新的面目得以再现。如学习广州版小学英语教材第四册Unit 1,就可以把课文改编成:

A: What are these? B: They are my holiday photos.A: Who is he? B: He is my father.A: How old is he? B: He is forty-five.A: What does he do? B: He is a doctor.2、活用教材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运用教材和活用教材的主阵地,而讲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学生百思不解之时,在疑难问题的关键之处,教师给予少、精、活、透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教师在学生预习课文基础上设疑。然后,以课文主要内容为主线进行提问,提问的内容以重点句型为主,但由于学生容易遗忘,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还要提问一些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学习广州版小学英语教材第四册Unit 1,就可以设计以 “What’s your name?”“Who is he/she?”“What does he/she do?” 等旧句型引出新句型和重点句型“How old are you?”“How old is he/she?”等的学习,这样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无意识的复习了姓名、人物及职业等重点句型,以达到提高英语知识重现率的目的。

3、注重让学生多说。说是在听教师讲的基础上,把学得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以说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如:复述课文、值日生报告和背诵课文。复述课文是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和连贯表达的很好训练。一开始对有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老师可采用不断问话的方式提问学生,鼓励他们说下去,逐渐使他们过渡到不加提示能独立复述的程度,这样,学生在说说背背中复习了所学的英语知识,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也就提高了。

(二)、挖掘生活资源,让英语知识在生活中重现。

1、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英语知识也在不断增长,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和生活中,由浅到深、从少到多,潜移默化的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探索成长的规律,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重现英语知识。从最简单的打招呼“Hello.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Chen Jie” 到“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China” “How old are you? ” “I am eleven” “What do you like doing?” “I like singing ”等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除了课堂上的对话外,我们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后和生活中多进行互相问答。这样,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一问一答中使英语知识得到重现,学会表达,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2、学生家庭的生活内容

家是学生最熟悉、最温馨的地方。因此家庭成员称呼、职业状况、家居摆设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必有的事物。那么,在学习了这些内容后,就可以让学生在相关的物品上贴上英文小标签,每一项内容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拓展。如:kitchen(厨房),living room(客厅),TV(电视),sofa(沙发)等。这样,学生在一写一贴中复习和巩固了单词,英语知识就使学生在每日的耳濡目染中自然习得。

3、学生的学校生活内容

学生的很多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校园文化生活环境的渗透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莫大的帮助。

(1)教室、办公室及各专用教室标牌双语化。如:classroom(教室)、computer room(电脑房)、library(图书室)、music room(音乐室), multimedia room(多媒体教室)等等;

(2)校园环境标语双语化。如: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请勿践踏草坪)、keep quiet(保持安静)、S

ave water(节约用水)等等。

(3)布置富有英语气息的校园环境。如:在教室里设立英语角,可以张贴学生的优秀作业、作品或手抄报等,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既让学生拥有了成功感,又让其他学生在欣赏别人作品的同时也实现英语知识的无意重现。还可以布置富有英语语言国家的民俗风情图片,举办英语学习园地,在校园创设英语墙报

等等。

(三)、巧设任务作业,让英语知识在任务中重现。

1、交流习得性:

让学生每天坚持听读课文录音,听儿童英语广播,把自己模拟最得意之处录制下来,和同学一起欣赏或进行评比,选出“英语小博士”;并鼓励、培养学生阅读英语卡通故事书,体验风土人情;观看英语电视节目、网站、VCD,欣赏儿童英语歌曲等;也可把所学的内容表演给家长看,有时可以让家长一起表演,并请家

长提出宝贵的意见。

2、操作探究性:

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如布置学生为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贴标签,还可以布置学生改编课文、写作等等。通过这一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生活的探索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创造性地编制一些琅琅上口的歌谣歌曲,如:如学习广州版小学英语教材第七册Unit 10 May I speak to Miss White?,因为学生已有几年的英语基础,很多学生都具备编制

小诗的能力了,有的学生就编成:

Hello.Hello.May I speak to Caro? Who’s that? Who’s that? It’s Mr.Webb.It’s Mr.Webb.Shall we go to the park?

OK, go go go.这样,重点句“May I speak to …? ”和“Shall we go to the …”在改编和思考的过程中已经复习了多遍,并在朗朗上口的小诗中巩固和晕高用了。又如在学习文具时,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I have two hands》的旋律改编成新学内容的歌曲《 I have two pens》等等。这样,既复习了身体部位的单词,又巩固了有关文具的新知识,达到了英语知识的不断重现的目的,还可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提高认知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四)、开展校本活动,让英语知识在活动中重现。

语言离不开环境,离不开实践,它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的使用,不断的重现,这样学习者方能记牢。随着观念的更新,教学已不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开放型的。因此,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帮助学生拓宽英语使用的环境,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多次地运用英语知识,真正做到活灵活用。

1、利用节日、生日,开展英语主题活动。

节日既是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母亲节、圣诞节、六一儿童节、中秋节等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如在母亲节,就可以让学生设计一张爱心卡,把对妈妈说的话用英语表述出来(可在高年段),然后把优秀的作品进行收集,并在全班展示,同时评选出“爱心天使”。在这种写写画画多元文化的氛围下,学生们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了别样的气息,提高了写作水平,更好的体现了语言的交流作用。

2、经常性地举办一些小型的英语比赛。

针对现阶段学生多存在单词记得快忘得快的情况,我校英语科组每学期进行名为“好记星”单词拼写竟赛,以鼓励学生多开口读英语、说英语、写英语、记单词为原则,帮助学生巩固英语单词知识,强化写的能力,提高记忆单词的能力,发展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保持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另外,还定期举行如唱歌、讲故事、朗读、自制手抄报等富有竞争气息的比赛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精心策划、各显神通,不仅获得成就感,也培养了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

(五)、搭建展示平台,形成以趣激学的英语文化氛围

1、作品展示:每间课室里都设有一个“英语角”,专门用来展示学生们的作品、新的英语学习信息和交流同学们的学习心得等。因为“英语角”的存在,因为一个个作品的展出,激发了更多学生的欲望,因而学得更起劲了,作业更美观了,创意更独特了,形成了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态势

另外,英语科组还发挥学校活动板的作用,有计划地展示学生的假期英语作业,如英语手抄报、英语海报设计等,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调动了教师主动参与的能动性,形成了一个英语学习的好氛

围。

2、声象展示:我们每周的星期二定为英语日,该天的早读、午读都规定为读英语,充分利用中午小广播的效力,主要是讲讲英语趣事、简单对话以及语法上要注意的问题等等。同时,学校门口的礼仪小天使要用英语向老师问好。让学生在这声象刺激中受到熏陶,在耳濡目染中得到学习。

6.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 篇六

摘要:在计算机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教学已经为很多人所尝试,网络资源已经大大丰富了学校教学资源的范畴,网络上许多生动活泼的信息资料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开展网络音乐欣赏教学实在是一件普受欢迎,师生皆利的一种创举。

关键词:网络资源 音乐欣赏 师生互动

作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最生动活泼、最具有感染力的形式之一的音乐欣赏课,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在音乐名家名作的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身心得到发展。音乐作为声音和时间的艺术,依靠音符的变化来塑造音乐形象,蕴含着音乐家复杂的对人生、对社会、对未来的思想感情,借此来影射社会现实生活。但是,对学生来说,音乐家使用的音符只有七个,如何解读蕴含其中的奥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创作的背景、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作品反映的`时代等内容,才能从更深的层次理解音乐到底是怎样运用这七个音符来表情达意的,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水平。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无疑开辟了音乐欣赏教学的另一番天地。

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注重直觉的认知,还要注重情感的表现,更要注重理智的认同。而网络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可以发挥联想和想象,拓展思维和记忆的空间。更有听辩曲目、网上题解、名词解释、答案选择等活动项目,丰富了教学内容,了解了音乐理论知识,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一、利用网络资源,开拓思维空间

现代生活中,知识学习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某种程度上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指标。鼓励创新与创造写入世界各国中小学教科书中,我国基础教育已经进入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代。教师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引导并培养学生的探索、反思与创造能力。而这一切依赖于网络的发达与普及。网络作为教育传媒,庞大的教育资源储备,迅捷的传播速度,活泼生动的界面,给教学创设了传统传媒无法比拟的优势,给师生教学提供了创造性的条件。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师生通过网络,按照预先的设计,构建出互动合作学习的环境,学生首先对感兴趣的音乐自主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同时,学生借助网络通讯平台联系其他同学、教师,就自己不理解的某一问题展开探讨,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方便,迅速而及时。最后,拓展延伸,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开拓思维空间,动手动脑,在网络上搜索资料,制作、整合有利的学习资源,这一过程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如能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学生的协作能力、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必将得到大大提高,增强了学习的勇气和自信。这样的活动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们积极主动探究学习,获益匪浅。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解读,对音乐进行了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开放性、动态性的网络教学,迅捷反映音乐资讯

网络迅速及时反映全球的音乐资讯,具有动态和开放的特点。作为音乐欣赏课,其教学也应当具有动态和开放的特点。网络资源是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内容,品种齐全,风格各异,特点齐备,从不同层次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欣赏口味,完全可以说是一场网络大餐。

如欣赏圣-桑的音乐作品《天鹅》时,我要求学生,除了在网络上进行音乐欣赏外,还要借助网络搜索了解乐曲的演奏形式,查找作为作品主要演奏乐器的大提琴的音色,了解作曲家圣-桑的生平简介和主要代表作品。这样要求布置下去之后,教学内容立刻丰富起来,学生觉得有事可做,有知识可学。要求不分前后,这就比较灵活。这种开放、动态性充分体现了时代发展的特征和利用网络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优势。为了巩固教学的成果,便于学生以后方便利用,可以指导学生建立一个班级音乐资源库。丰富而全面、深刻而专业的班级教学资源库,某种程度上能够影响教师利用网络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

7.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 篇七

内容提要:

该文以散文的笔调,论述了语文教材蕴含着的和谐思想。从没 有战争,没有流离失所是我们建立和谐社会的前提,也是我们和谐社会长久的保证;必须要有正确的国策方针;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必须的元 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多一对和谐的朋友,就会给社会增添一份安宁增添一份和谐;建立人类与科学和艺术的和谐关系;建立和谐的内心世界;建立人和自然的 和谐关系,自然是美丽的,他能给我们美的享受等七个方面生动地论述了教材课文体现的和谐思想。

正文:

党中央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国策,那么什么是和谐社会呢?看看我们的课文吧,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说,没有战争,人民和乐,有足够的吃足够的穿足够的用,这就是和谐;《清平乐·村居》中辛弃疾告诉我们,一家人能快快乐乐的劳动,无忧无虑,这就是和谐;《 游 山西村》中陆游的那种游山玩水,沉浸乡村美景的情趣是和谐;赵师秀能《约客》下棋,轻闲自在是和谐;李清照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和丫环说笑逗趣 是和谐;廖承志的《致 蒋经国 先生的信》惊醒我们祖国统一是我们民族的和谐。是呀,古人今人都在梦想着这和谐社会,勾画着和谐社会的蓝图。不过,古人的 梦想是个别人的和谐,不是我们老百姓的和谐,今人的和谐是我们民族的和谐是我们老百姓追求的和谐;古人的和谐是短暂的梦想,我们的和谐是长久的追求。想想 我们老百姓得到的好处(虽然我们的国家内还有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存在),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渴求的和谐程度已不远了。当然,和谐社会的建立不光是政府的事 情,更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事情。

我们该为建立和谐社会做些什么呢?还是看看我们的课文吧。

首 先,没有战争,没有流离失所是我们建立和谐社会的前提,也是我们和谐社会长久的保证。看看战争中的我们吧。杜甫在《春望》中看到“国破”的山河,是“花溅 泪”“鸟惊心”“家书抵万金”,战争是我们家庭和个人的灾难;姚雪银让《差半车麦秸》给我们讲述,战争让我们喜欢土地的农民种不成地,吃不成饭;《南京大 屠杀》以三十万条同胞的生命提醒我们,侵略战争是我们民族的灾难„„生在和平中的学生感受不到,但知道伊拉克战争,把它和我们的课文连起来吧,我们就会痛 恨战争,为阻止战争尽我们的力。看没有战争多好,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后,“涕泪满衣裳”,是因为战争结束了,“好还乡”呀;读着《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等)我们能不高兴吗?祖国强大了,我们的同胞回家了呀;读着《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许基仁等)我们会高兴蹦跳,没有战争,我们能安安心心办奥运,看比赛了呀!没有战争多好!我们不主张战争,但当有人不让我们安宁的时候我们不应怕,我们应向《 曹刿论战》中曹刿一样积极参战;我们要像(《过零丁洋》)文天祥那样抛生死,用“丹心”保卫我们的祖国;我们要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古代士兵那样,乐观地站在我们的艰苦的边防,保卫我们的和平;我们要像《“两弹”元勋邓稼先》那样关心热爱我们的国防事业。是呀,有和平,有强大的祖国,我们才有和谐的条件。

第 二,必须要有正确的国策方针。《大小猫洞》(金克木)告诉我们按照民众的利益出发考虑我们的国策考虑我们的措施,才能建立和谐社会。我们国家就是从中国人 民的利益出发,制定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国政方针,党中央在《决定》中说“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是呀,经济发展了,建立 和谐社会才会成为现实。走进课文看看经济落后的中国吧,《观刈麦》中那妇人拾麦穗的凄凉,《捕蛇者》中蒋氏的悲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风卷屋漏的 无奈,《故乡》)中闰土的贫穷、杨二嫂的偷手套,《回忆我的母亲》中朱德述说的百姓乞讨,都是经济落后的中国百姓生活的写照。我们今天多好啊。我们党在 《决定》中说要“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呀,健全的法制体系,全民的法制观念,是和谐社会进行的根本保证。课文中老百姓的凄凉,《干将莫邪》中干将的 被杀,《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郑屠的霸道、金氏妇女的无助,孔乙己的腿断,《茶馆》(节选)中常四爷的被抓,告诉我们,和谐社会需要正气正义来支撑,需要健 全的法制来保证,否则,为非作歹之人多了,社会不宁,百姓不安,哪来和谐?《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张养浩感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我 怀疑老张说错了,看看我们今天的社会吧,为了老百姓的经济增长,生活安定,党中央采取了很多国策,农民不交农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不交学杂费和课本费,城 市失业人员有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无房户有国家的支助,等等。百姓哪里苦?但我清楚地知道,老张没有错,如果他生活在我们今天,就不会说这样的话了。想想,真为我们的古人悲哀,如果在今天,哪还有“拾麦穗妇女”的凄凉,哪还有蒋氏三代的惨死蛇口,哪还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唤,哪还有金氏妇女痛苦的卖 唱„„

国家在想尽办法,提升百姓的生活,保证百姓的生活,我们作为幸运的一代,不该为国家的经济和法制的建设努力吗?

三、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必须的元素。家庭和谐,是我们对和谐社会的贡献。《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这是一个流浪汉对家的渴望。周国平在《家》中说:“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爱”。爱我们的家吧。林莉的《小巷深处》和朱自清《背影》给我们讲述了多感人的母亲、多感 人的父亲、多感人的亲情啊,没有了亲情,忘记了亲情,还能心安还能幸福吗?《 永 久的悔》让我们去体会无法报答母爱的深深自责。是呀,爱家吗?爱我们的父母吧。认真读读《给儿子的一封信》《给女儿的信》吧,你看出父母是多么关爱孩子 啊!再看《一厘米》,我们的父母为子女付出了多少爱啊!是呀,爱家吗?那就爱子女吧。李商隐的《无题》,邓颖超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多感人的诗,多感人的故事,多感人的亲情,多感人的爱情啊!它们告诉我们,爱家吗?夫妻之间就多一些爱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和指责吧。喜欢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苏轼)吗?兄弟间多一份挂念多一份支持吧。《清兵卫与葫芦》、《风筝》从反面提醒我们,建立和谐的家庭,要多点宽容,少点粗暴。是啊,家要和谐才会 美好才会幸福,学学课文中的人吧,我们就知道该为家做什么了。

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多一对和谐的朋友,就会给社会增添一份安宁增添一份和谐。“有朋自远方来不也乐乎”“朋友多了路好走”,是啊,有朋友多好。《生 命之舟》告诉我们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应该是相互的关爱,相互的救助,而不是《孔乙己》中的捉弄嘲笑,也 不是《范进中举》中的趋炎附势,更不是《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以钱取人”。还是看看我们的古人吧,《过故人庄》、《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送杜 少府之任蜀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等,读着这些古诗,我们真为他们的纯真的朋友情感动,我们不由赞叹,多美 的友情啊。再看《社戏》,多纯朴的一群小伙伴,多淳朴的乡亲啊。黄蓓佳的《心声》中“京京”和“奥尔迦”,多友爱的童伴啊。是啊,这些都告诉我们真正的朋 友应该是学习工作上的助手,决不是违法乱纪的帮凶。真诚帮助、友善相待是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朋友关系的桥梁。如果是以利益相交,以利用相交,我们的 人际关系和朋友关系是不会和谐的。《差半车麦秸》中的队伍是多么团结的一个队伍,是多么真挚的战友情、同志情啊。再读《 期行》、《 乘 船》、《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我们就明白了,守信用、重诺责、危难相助的美德是和人和朋友和谐相处的准则。《卖油翁》告诉我们,骄傲、轻视他人是和谐相处 的敌人。《巨人和孩子》《美猴王》告诉我们团结他人,给他人快乐,为他人谋福利,也会使自己快乐,使自己赢得更多人的尊重。《邹忌讽齐王纳谏》《扁鹊见蔡 桓公》告诉我们与人相处,一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对己对团体对国家都有好处,何必要固执己见,不但大家不高兴,还会带来损失啊。也告诉我们与人相处要 善于说话,美丽的得体的语言才能让人接受,才能达到你进言的目的,好心才有好报啊。

第五,建立和谐的内心世界。一个人内心和谐了,就不会为烦恼世俗缠绕,就会心情愉快,精神抖擞,工作有劲,就会正确的看待他人、看待名利、看待世界,就不会残酷的对待生命,从而给家庭、给社会多一份和谐,多一份美丽。怎样建立和谐的内心世界呢?

首 先是建立自己高尚的人生追求。建立和谐社会需要公民的高尚精神,需要我们的智慧。有了追求,就不会无聊,人生就会充实,我们的智慧才能健康的发挥,才能为 我们的和谐社会做贡献。什么是高尚的追求呢?看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什么是为人民服务?时代变了含义也在延伸,你按照它的本义去做吧,是;你就认真做 好你的本职工作吧,是。文天祥把拯救国家看着己任,面对死亡他淡然;《杂交水稻之父——袁 隆平》中的袁隆平把解决中国人的温饱作为人生追求,面对穷困劳累他不埋怨;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告诉我们白求恩把援助正义战争赶走侵略者作为人生目 标,所以远离祖国,他不后悔;范仲淹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自己的追求境界,面对贬谪他不气馁;《己亥杂诗》的作者龚自珍把奉献看作是 是幸福,远离京城他不消沉;林觉民在《与妻书》书中把解救苦难的同胞作为追求,面对死亡他不畏惧;《陈毅市长》(选场)中的陈毅,把为新中国建设出力看着 自己的人生追求,所以把求得人才作为快乐;《鱼我所欲也》中孟子把“义”看作自己的追求目标,不符合“义”的钱财不得;冰心的《忆读书》、司马光的《 孙权劝学》《 祖逖北伐》中都把看书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实现理想、施展抱负作为追求;这些是高尚追求。读懂了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你也知道什么是高尚追求。所以,一个人有了高尚的追求,就不会患得患失,内心世界自然和谐。

还 要有正确的名利观,淡薄名利吧,有了这一点,人生的烦恼就少了。你看《陋室铭》,作者为什么那么清闲自在,不就是看淡了钱财吗?如果有了,你就会有“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享受,你就会做到《爱莲说》的“出淤泥而不然,濯清涟而不妖”。淡薄名利,当然不是让我们做隐士,而是顺其自然。《陌上桑》中的罗 敷不就是具备这种美德才没上当受骗才没受辱吗?《地毯下的尘土》中的米妮不是因为踏实工作得到了回报吗?可现实中,百姓也好,官员也好,文人也好,明星也 好,有不少人面对钱财名利不是努力踏实的工作,而是刻意追求,结果毁其身毁其家,给社会带来了危害。范晔的《四知》《私心》告诉我们正确的名利观就该得才 得,不该得就不得。《劳山道士》(蒲松龄)告诉我们和谐离不开富裕的物质,富裕的物质生活要靠我们的劳动啊。

是 啊,少些自己,多一些他人和国家,自己的人生就会高尚,柳宗元在《小石潭记》,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范仲淹《渔家傲》中都有苦恼,那是抱负没能实现的 苦恼,是能力不能施展的苦恼。但我们今天的社会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只要我们不是把钱财名利当作自己的人生追求,我们就总能找到为社会作贡献 的机会,我们的内心自然就和谐了。

正 确的看待人生挫折。这也是内心和谐的重要一点。《浣溪沙》中晏殊告诉我们,人生短暂,好生活一去不回,有好生活就多珍惜吧。《未选择的路》告诉我们,人生 的路不好走,我们敢于走难路,勇敢面对困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诉我们,正确的看待人生的挫折,正确的运用人生的波折,能增长我们的才干。《假如生 活欺骗了你》告诉我们,用一种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人生,高士其告诉我们用《笑》面对生活。

第六、建立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自然是美丽的,他能给我们美的享受。《滁州西涧》《山居秋瞑》《湖心亭看雪》《春》《济南的冬天》《树林和草原》《周庄水韵》《三峡》《巴东三峡》《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游恒山记》《与朱元思书》《满井游记》《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多美的自然,多美的享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护它呢?哦,自然不仅给我们美,还给了我们生存呢?读读《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樵夫,别砍那棵树》《善待家园》吧,你应该知道人与自然的关系了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根,破坏了,等于人类的生命没有了保证,人和自然要建立和谐相处的关系啊。

第七,建立人类与科学和艺术的和谐关系。

读 完《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再要读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我们就会明白,只有相信科学、运用科学,才能发 展社会,才能使人类的劳动更轻松,才能使人类的财富更丰富,才会有和谐。从迷信中出来吧?王充的《订鬼》说了鬼的不存在,古人都不信,你为什么还信呢?谁 违背科学,谁就会落后,国家如此,个人也如此。读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你能明白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和艺术也和谐相处吧,在欣赏艺术时千万不要破坏。你看 《苏州园

林》,多美的林园;再看《口技》,多神奇的艺术;还要看《山中避雨》和《 阿炳在1950》,多迷人的音乐啊;看《<家>的序和跋》看《读<堂吉诃德>》,你会惊叹文学的魅力。爱护我们人类的艺术吧,它能增进我们的和谐相处。最后读读雨果的《给布特勒的信》你会看到人类对破坏艺术的行为是多么的憎恨啊。保护我们人类的艺术,建立我们和艺术的和谐吧。

是 啊,建立和谐社会不容易。读了《周亚夫军细柳》后我们明白尽职尽责是社会的美德,是社会国家的需要,建立和谐社会需要我们的尽职尽责精神;茅盾的《白杨礼 赞》告诉我们,赶走侵略者靠的是民族团结的精神,也告诉我们建立和谐社会同样需要我们民族的这种团结精神;《愚公移山》告诉我们要实现和谐社会要有不怕困 难的精神;《世上没有傻问题》告诉我们,要建立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培养起我们的聪明智慧;《泊秦淮》(《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废墟的召唤》告诉我们,要 有居安思危的思想。具备了这些精神,我们的和谐社会怎么建不成呢?

上一篇:行车安全管理概述下一篇:公司建议报告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