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演讲稿

2024-07-27

数学说课演讲稿(精选10篇)

1.数学说课演讲稿 篇一

导语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叫XX,来自南乡三中。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四节《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节课有两个段标分别介绍了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和飞机的升力,它们都是属于流体动力学的知识。由于“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此种原因所造成的许多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教材抓住初中学生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特点,利用实验探究,演示实验等,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物理规律,从中认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和科学技术。虽然,该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较广泛的应用。但是,它比较抽象,所以,对于初中生学习起来就更加困难了。结合教材特点和我班的实际情况(我班学生人数过多——76人,坐在后面的人往往看不清楚老师做的演示实验。)我决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教学技术来上好这节课。并且,我还在上课之前把机翼模型的演示实验做成视频资料,在课堂把视频与实验相结合在一起显示给学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2、通过观看介绍飞机的机翼视频,认识飞机的升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感

2、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

从教材的安排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上看,本节课的重点是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因该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较广泛的应用,而该知识本身较为抽象,所以教材中有关它的应用——机翼(鸟翼)升力产生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理念:

(一)引入新课

开始

为了让学生尽快把课间玩耍的心收回课堂集中精神听课,我抓住中学生对军队的崇拜心理,在开始讲课前播放了60年国庆阅兵中的航空兵部分视频资料.并以此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空?

引入新课

我从刚才的问题(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空?)入手,提出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节课。这样我又轻松地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为了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前我给每个学生发一枚铝质硬币,让他们做课本里的“想想做做”中的硬币“跳高”比赛。然后设疑:气体压强与流速存在什么关系?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二)、讲授新课

1)对“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个知识点,因为它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我把它作为本节的一个整合点来处理。我通过动画演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把瞬间发生的实验现象变为可控的动画;把看不见的空气流动,用动画把它显示出来——

使得抽象的问题变为了可见的现象。使得学生很容易就得出了结论: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在学习上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进行类比——形成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生活应用”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对于机翼升力产生的原理这个知识点,用传统的讲课方法学生很难接受,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把它作为本节课的另一个整合点。通过整合《机翼的升力》动画和上课前制作的视频以及现场演示实验,来给学生讲解,使得困难迎刃而解。

总结:

我采取让学生回忆,老师板书的方式总结了本节课内容。

练习:

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除了完成课本练习题以外,我还给他们准备了几往年的中考题目。并进行抽查反馈,然后结束本节课。

我的说课完了。

谢谢大家。

2.数学说课演讲稿 篇二

《演讲与口才》课程是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新开设的一门课。开设这门新课缘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是学生的求职需要。我校学生普遍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 轻视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关注自身口才训练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然而在当今社会, 各行各业对语言沟通能力表现出高度的重视与需求。在求职过程中, 沟通能力有时候显得比专业知识更重要。我校很多学生在面试中因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的欠缺而遭淘汰, 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因此, 学校开设了《演讲与口才》这门课, 首先在高护12级试点, 课时32学时, 课程为实训课。

二、课程设计

(一)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介绍、复述、求职面试、演讲等训练内容的有关常识。掌握语言表达的要领和技巧。

2.能力目标

(1) 能够运用口语表达的技巧, 有条有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 培养学生“敢说”、“能说”、“会说”的能力。

3.态度目标

教育学生树立与患者良好沟通的观念, 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 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热爱。

(二) 教学内容

1.明确人才教学目标, 合理设计课程内容

根据学校护理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课程以培养高水准的职业人才必备的口才水平为目标, 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内容, 以期达到服务专业、服务就业、服务学生职业生涯之目的。 (1) 口才基础训练:让学生有胆量站到讲台上从容的当众讲话。 (2) 职业口才训练:结合学生护理专业需要, 模拟求职现场, 设置职业服务环境, 强化职业口语能力。 (3) 综合口才训练:提升学生语言表达技能, 使其拥有优美的语言感染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 较强的应变能力。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讲解、示范、录像、演讲、讲评、模拟表演等) , 使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 并在教师的明确指导下进行训练, 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按部就班的得到训练, 从而扎扎实实提高语言基本能力与表达水平。

(三) 教学计划 (略)

(四) 教学方法

1.本课程采用项目导向式教学

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口语表达能力为导向, 将课程分为口才基础训练、职业口才训练、综合口才训练三个单元, 采取多元化形式训练, 比如:介绍、复述、演讲等。按照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 达到“敢说”———“能说”———“会说”的语言训练目的。

2.采用“轻理论重实训课外延伸做辅助”的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占的比重很低, 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训练, 教师讲解口语训练要领、技巧为辅。

(2) 实训教学按照由浅入深, 由简到难, 由通到专的梯次, 分别进行定向训练。灵活采用阶梯训练法、情景教学法等。

(3) 课内讲练, 课外延伸。

《演讲与口才》的总课时只有32学时, 仅靠课堂学习显然是不够的, 它需要全方位、多领域的广泛参与。应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团委、学生会、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这学期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汇报、演讲比赛等, 既弥补了课堂训练的不足, 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口语训练的必要。

(五) 教学内容的实施和落实

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及计划, 采用以学生训练为主, 以教师指导评价为辅的方法, 大致分为三大块进行实施和落实。

1.“敢说”训练

当众讲话方法、他人介绍、复述故事。这三个环节的设计, 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众人面前, 克服胆怯心理, 敢于表达。授课过程, 主要以学生练为主。先练胆, 再开口, 使学生能够逐渐克服紧张心理, 从容站在讲台上。

2.“能说”训练

“能说”就是根据教师要求把规定内容表述出来。这个环节包括两方面内容, 话题训练和医患沟通。这个环节的设计, 主要是培养学生在“敢说”的基础上, 能够自主的组织语言, 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 把自己的想法按要求表达出来。其中医患沟通采用的是模拟表演的方式, 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 体验医患沟通技巧的重要。

3.“会说”训练

由求职应聘、即兴讲话、演讲三个环节构成。这三个环节的设计, 是在“敢说”“能说”的基础上, 达到口才训练的较高层次“会说”。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组织语言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更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求职应聘采用的是模拟情景法, 由教师任考官, 向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当场回答。在问答中, 培养学生面对突发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即兴讲话, 较之话题训练要难。因为话题训练是按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去说, 而即兴讲话是当场抽签而定, 所以锻炼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敏捷性。演讲是口才训练中较高层次的阶段, 要想讲好, 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放在口才训练课的最后。

(六) 教学考核评价

这门课程有别于其它的课程, 所以尝试采用一种新的考核方式, 即训练过程就是考核过程。在每次训练课上, 根据不同内容, 公布考核标准, 按照考核标准给每个学生进行现场讲评, 当场打分。学期总成绩由两部分构成, 训练考核分占90%;学习态度分占10%。

三、教学反思

学校这学期刚开设《演讲与口才》这门课程, 在授课过程中发现教学计划的制定还存在一些问题。

1.最后的期末考核应该设置为辩论会。辩论是锻炼学生综合表达能力的最好方式, 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应该纳入教学计划中。

3.浅谈数学说课 篇三

[关键词]:数学 说课 环节

什么叫“说课”?“说课”就是指讲课教师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就某个教学课题计划如何上,以及为什么要这样上的教学分析,也就是说,“说课”是讲课教师对教学课题的设计与分析。

“说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分析、板书设计分析等主要环节,下面分环节例说数学说课的主要内容。

一、说教材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教材内容前后联系强,知识交汇点多,一些数学思想可能渗透到高中的整个内容,如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所以在说教材时,教者必须在对给定课题全面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要着重说以下几个方面:课题的作用和地位;课题的编排思路和结构特点;教学的重点和难點;教学目标。只有教者对教材理解深刻到位,才能制定较为完满的教学方案,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前提条件,说教材也最能反映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

1.阐述课题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要讲清课时教学内容在节、章、年级乃至整个全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课时教学内容,这是由数学教学环环相扣,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序列性所决定的。例如,在说《向量的坐标运算》时,既要说清楚它是向量运算的代数形式,也要说明是进一步运用向量的解析形式解决问题的需要,对向量在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函数等各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这样一分析那么向量的代数运算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2.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时备课中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说课中要注意避免千篇一律地提出“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一类的套话,要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课时目标制定中还要提出思维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目标。

3.分析教材的编排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这就要求对教材内容作知识点分析,说课中要说说本课教学内容包含哪些知识点,例题是如何展示、表达教学内容的,教材叙述语言与例题怎么搭配,按什么顺序展开的,例题与习题的分布类型,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是什么。

二、说教法

即叙述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所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式,这是改进课堂教学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方面,常见的教法有目标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发现教学法、阅读自学法、小组议论法、教授法、引导练习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教法是一个笼统的概念,细加分析,不一而同,各课时要因材因时而异。叙述教法,要注意坚持使教法有利于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不是为了翻花样,追求形式 。

三、说学法

阐述教者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如在学习环节上,指导如何预习,如何看书,如何解题,如何复习等。在解题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提高联想能力,如何提高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如何提高转化能力,如何提高迁移能力,如何提高创设条件的能力。比如,教学思路和策略,可以选择××教学的方法,如发现教学的方法,阅读自学的方法,组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等,数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可以选择设计题组呈现或一题多变的方法、投影、录音的方法,教具模型演示的方法,思维活动中可以选择安排由实例到抽象的方法,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方法,由此及彼的类此推理方法,比较对照、区别异同的方法等等,在指导学法方面,可以选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方法,组织学生有次序、有重点地观察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综合和分析的方法,安排学生操作,演示的方法等。

四、说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分析学生是教师实施教学行为的关键,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前提。教师想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增长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就是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结构、各种能力水平、思维品质、品德状况作以详细的分析,使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目的。

五、说教学程序

即阐述教者对教材的安排和教学的先后顺序。要说出整节课的教学安排,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特别重视教学环节,次序,不仅说出如此这般安排,更重要地是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要让别人接受、信服,教学程序是否合理、符合认知规律,也是课堂是否优化的改进途径之一。说过程中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新课引入

新课引入上要注意两个字,那就是“新”和“熟”,一个新奇的引入会马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轻松引导进入新课,熟就是要让学生熟悉你的例子,这样学生才会产生共鸣。

2.新课分析

学生的认知规律是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注意的,在说课时更要让评委或老师知道你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我在给一个年轻教师说《线性规划》时,在新课引入之后,是这样设计新课的:

问题1:x+y-1=0的直线把坐标平面分成几部分?

学生说:三部分(如果学生说是两部分,纠正直线是独立部分)

问题2:右上部分取几个特殊点,代入方程左边,看看有什么结果?

学生:都大于零了

问题3:再取任意一点P(x,y),试试如何?

学生:结果还是大于零

这时一般结论得出,然后趁胜追击,再设一个问题,

问题4:既然右上侧任意点都满足x+y-1>0,

那么我们以后是否都要取任意点P(x,y)呢?

学生:不需要,以点(特殊点)验面(直线一侧的平面)

这样一气呵成,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被你牵着,教学效果当然好,同时符合学生由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难点得到较好剖析。

3.例题分析

对于例题环节主要是巩固新知识,分析时最好引导学生自己完成,例题设计一般要有层次,要能突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尤其是灵活运用。所以说课也要说清楚你所选的例子是针对哪个方面的。一般上新课时例子不要太多,例如,我在听一个年轻教师说《向量的加法、减法》时,除了课本上例题,又加了共线同向、共线异向等运算都加入进去了,看起来是容量大了,显然增加了学生负担,因为向量的几何运算本身就不同于数的运算,学生难以理解,而共线向量又构不成三角形或四边形,学生会感到更困惑,所以不仅没有突破好新难点,还有可能增加新难点,我在说课时把这两种特殊形式相加、相减可以作为学生的思考题来安排。这样既没增加新负担,又显得老师考虑问题的全面。

六、说作业的安排和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和集中的反映,作业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活动,有如工业经营中的“产后服务”。说课就要谈谈是如何安排作业的,比如从内容上围绕重点,巩固新知;从层次上逐层深化,拾级而上;从形式上注意变换,方式交替;从数量上,适度适量,紧凑而可以完成等等。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和集中反映,板书要醒目、突出、合理、有序,具有内在合理性。时间的安排要有利于双基的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要让人体察到教者板书安排的“序”。

4.数学说课演讲稿 篇四

小学数学说课“模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

2、教学地位:本课是在学习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或理解并掌握)(),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教学重点、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教学难点是()。

二、说教学方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或观察比较):教师利用直观教具(或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教师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或复习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

(一)情境导入(或复习导入)

(评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探索新知

这一程序主要安排()个教学环节:

(评价: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想象、推理、反思、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发现了(),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实践应用

(评价: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上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的理解。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反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评价: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中学数学说课稿模板

关于()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

》是初中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

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地理知识的优越性,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地理的思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本课中()

是重点,()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这一难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㈠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读(看)——议——讲”结合法;2:图表分析法;3:读图讨论法;4: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

()的教学方法。即:()

㈡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1、学生特点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

⑴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 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入: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对于本题: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

3、讲解例题。„„我们在讲解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题中:

4、能力训练。课后练习

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教学程序:

(一):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新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 作业等五个部分。

(二):教学简要过程:1:复习提问:(理由是:);2:导入讲授新课: ;3:课堂练习:4:新课巩固:5:作业布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5.安全说课演讲稿 篇五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首先我非常的荣幸能够站在这代表大埠小学跟南山片的诸位老师一起交流倾听关于安全课堂的设计和想法,为咱们的安全教育大厦再添一块砖,加一块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我的安全我知道》的第二章的第一课“用电安全很重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来完成我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教材,“用电安全很重要”选自《我的安全我知道》五年级上册第二章的第一小节,咱们知道电的运用已经涵盖到我们家庭学习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需要电,运用电。也正因为如此,错误用电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生命危害始终居高不下,而国务院颁布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要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的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因此这节课举足轻重。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将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纬度融合,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学生了解安全用电事故案例,知道有关的安全用电安全常识,提高防范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运用观察、访问等办法收集、整理关于家庭、校园安全用电事故的信息;使学生初步具有归纳能力和调查、访问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用电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同时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重、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的家庭、学校安全用电常识,知道安全用

电事故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损失。

2、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用电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三、教学方法

当然再精确的教学目标,都需要通过合理的教法学法加以落实,接下来咱们就来说说教法学法。新课标认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需要,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分四个环节具体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扎扎实实运用教法进行学法指导,达成教学目标)

(一)联系生活,自然导入

1、上课伊始我会让孩子们猜个字谜,引出“电”,再安排小记者现场采访班上的学生关于用电安全方面的问题,比如:你家有哪些家电?你会使用哪些家电?如果刚洗手是否可以去拔电插头?等等。(通过这样的采访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对学生的现有用电安全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2、然后通过老师讲故事和学生小话剧表演两种方法相结合,让学生知道两个有关由于缺乏用电安全知识而引发的安全事故。(通过讲故事和看表演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形象了解到学习用电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的导入可以水到渠成的进入知识的新授。)

(二)自由讨论

探究新知

1、在这个环节,我首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图片,让学生来说说这些家用电器的名称。并且让大家说说电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害处。

2、(然后.)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别发一张图片,学生观察。图片上显示的内容都是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缺乏正确的安全用电知识而造成的安全事故,这样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可以让学生知道学习安全用电常识的重要性。

3(.接下来)再让学生讨论图片的内容,并请每个小组分别派一位代表拿着本组图片到讲台上来说一说图上的人都有哪些错误。(如有答不上的学生,老师可作适当提示。).老师结合课本23页“安全小课堂”的内容向学生讲授本基本安全用电常识。.并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设计学生模拟生活场景进行演练实践,在合作探究的同时及时地进行拓展延伸。

(三)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天有不测风云,用电时一旦疏忽产生违规操作,就可能发生触电事故,这时应该如何处理?我让学生先运用自己的经验说一说,有的学生会说立刻用手去拉触电者;有的学生会说应首先拨打电话呼救;触电时很容易起火,有的学生会说赶快用水浇灭……等等。这些错误的做法,我并不直接指正。而是让学生通过看视频,再讨论与反思自己的方法是否科学。最

后小组合作表演,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应迅速、果断、正确地进行紧急救护。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分三个片段进行表演:

片段一:切断电源,关闭总开关或者用绝缘良好的钢丝钳等工具切断电源。

片段二:用干燥的木棒使触电人脱离电源,要注意不能用手去接触触电的人,防止救护者触电。

片段三:向120、110紧急呼救,向医院求助,并对失去知觉的触电者及时进行人工呼吸。

通过紧张而严肃的演练,使学生明白自己个人的经验不一定是正确的,按自己的经验 去操作有时可能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和灾难,我们只有相信科学,运用科 学才能巧妙脱离危险,降低损失,减少伤害,达到自救和救人的目的。

(四)练习巩固,强化记忆

课堂已经接近尾声,孩子们稍显疲惫了,因此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闯关游戏,勇闯三关,便可获“安全小卫士”的称号,在班级周报中得到表扬

• 第一关:看视频,以最快的速度,找出视频中的小朋友错误用电行为 • 第二关:提供正确的做法,同样以速度取胜

• 第三关:我们的校园我们的教室也存在着安全用电问题,请同学们为大家设计几条安全用电标语

五、板书设计

6.数学说课演讲稿 篇六

一、教材分析

《正方形》这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二节的内容。纵观整个初中教材,《正方形》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有关知识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知识,并且具备有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出现的。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对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进行综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的重点是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难点是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大纲要求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制定了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

2、能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推理、论证;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

2、发展学生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相互讨论的团队精神;

3、通过正方形图形的完美性,培养学生品格的完美性。

二、学生分析

本校该段学生基础一般,但上课很积极,有很强的表现欲,通过前一学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但该班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稍有欠缺,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培养说理能力,让学生们能逐步提高。

三、教法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实践--观察--总结归纳--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采取几种不同的方法构造出正方形,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的概念。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出正方形性质定理,最后以课堂练习加以巩固定理,并通过一道拔高题对定义、性质理解、巩固加以升华。

四、学法分析

本节课重点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为出发点,着重指导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在小组讨论中通过互相学习,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五、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相关知识回顾

以提问的形式复习近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定义及性质之后,引导学生发现矩形、菱形的实质是 由平行四边形角度、边长的变化得到的。并启发学生考虑,若这两种变化同时发生在平行四边形上,则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让学生们通过手上的学具演示以上两种变化,从而得出结论。

第二环节:新课讲解

通过学生们的发现引出课题“正方形”

1、正方形的定义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变化出正方形的过程,并再次利用课件形象演示出由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的变化演变出正方形的过程。请同学们举手发言,归纳总结出正方形定义:一组邻边相等,且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由课件演示)再由此定义启发学生们发现正方形的三个必要条件,并且由这三个条件通过重新组合即一组邻边相等与平行四边形组成菱形再加上一个角是直角可得到正方形的另两个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此内容借助课件演示其变化过程,进一步启发学生发现,正方形既是特殊的菱形,又是特殊的矩形,从而总结出正方形的性质。

2、正方形的性质(由课件演示)

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 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定理 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

角线平分 一组对角。以上是对正方形定义和性质的学习,之后进行例题讲解。

3、例题讲解(由课件显示)

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此题是文字证明题,由学生们分组相互探讨,共同研究此题 的已知、求证部分,然后由小组派代表阐述证明过程,教师板书,在板书的过程中,请其它小组的同学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此题证明过程条理更加清晰,更加符合逻辑,同时强调证明格式的书写。从而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4、课堂练习

第一部分设计了三道有关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对角线、边长计算的填空,目的是对正方形性质的进一步理解,并考察学生掌握的情况。

第二部分是选优题,通过这道生活中实际问题,来提升学生所学的知识,并加以综合练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数学实质是来源于生活并要服务于生活。

5课堂小结

此环节我是通过图框的形式小结正方形和前阶段所学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所学几种四边形内在联系体现正方形完美的本质,渲染学生们应追求象正方形一样完美的品质,从而要努力学习以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达到理想中的完美。

6、作业设计

我设计的是教材159页,第12、14两小道证明题,通过此作业让同学们进一步巩固有关正方形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设计的以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归纳概括能力,并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描述,然后进行引导交流形成规范语言。

二、通过一道拓展延伸练习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同时鼓励其他同学进行互帮互助,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功的体验,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空间,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成功体验。

7.数学说课演讲稿 篇七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微课程使数学学习化繁为简》。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程序、微课程的应用这五个方面展开说明。

一、教材解读

“分数的简单应用”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新教材新增内容之一,教材做这样的变动,是非常有深意的。以前到了五年级进一步学习分数时,学生计算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很难把握,不理解为什么有些分数后面带了单位,有些没有,那是因为之前学生接触到的分数,都在平均分一个物体,分数就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现在三年级就让学生明白分数还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很重要。这时虽不归纳“单位1”的概念,但却要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意思,这节课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分数的意义,重在从“学会学习”的角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 通过折纸等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整体由“一个”到“多个”的过程,理解分数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 借助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类比推理能力。(从“学会学习”的角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3.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分数数感这一核心素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时,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哪个具体的分数表示。

难点:理解分数可以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会分数可以不表示具体的数量。

四、教学程序及设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节课作为老师的我尽量少说,让学生多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这节课活动组织的指导思想,而微课的使用让这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变得更简单。

下面我就对细节做具体的阐述,并将教法与学法渗透其中:

1. 微课展示折纸的过程,复习分数的意义

引入部分我用了微课展示(课件播放微课),这个视频让每个学生都清楚地看到把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涂色的过程,既省时又省力,还解决了老师实际操作折纸存在学生观看时有视觉盲区的问题。让学生在这个环节顺利回忆分数的意义,复习分数线、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2. 微课导入,进入对新知的探索

复习到位后,在引入新课时,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大正方形变成四个小正方形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非常重要,所以我选择用微课展现(PPT展示视频)。

(1)初步体验。直观感受整体从一到多的过程,说清涂色部分与未涂色部分各用什么分数表示,并通过追问这里的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分别是几个小正方形?让学生体会这里的分数与具体数量有区别。

(2)从形到数,老师分苹果,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进行生生互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分数的意义。

(3)实践操作,并填写操作单,可以用同屏推送设备反馈学生作品,并请学生汇报。(特别注意展示错误的操作单)

(4)深入思考,总结升华,出示PPT

思考:(1)让学生体会平均分成的份数不同,分母就不同。(2)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只要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总数的三分之一,与整体中物体的具体数量没有关系。

3. 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出示PPT,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有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五、微课程的应用

本节课中微课程的应用省去了Flash动画制作的繁琐,也避免了现场操作浪费时间且难以让每个学生都看到的问题,特别是微课展示把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成四张小正方形的纸,动态的演示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帮助突破整体从一到多这个重点。

那么,微课只能用于引入阶段吗?不是的。我们学校正在进行“运用微课程实施小学数学分层差异化辅导的实践研究”,我们有“先学后教”的课堂,用的是课前微课,比如“比例的基本性质”先学习微课再针对练习讲解;还有课中微课,比如“面积和面积单位”中间介绍三种常用的面积单位时用到了微课;还有总结性微课,比如“数学思考”,老师的讲解过程被拍成微课进行课后总结;还有即时微课,比如同屏推送设备可以在课堂上即时拍摄学生的操作过程或教师的精彩讲解。这些微课可以传到群里,让学生带回家看,具有课堂的延伸性。

有些教师年龄偏大,不会做Flash动画,不会用PPT做课件,他们的智慧如何展示?如何让更多人看到?没有关系,因为除了专业软件,手机也可以成为微课录制的工具。比如,针对乘法分配率和结合律混淆的情况,我们的老教师编的教学故事就可以录成微课,在课堂展示上,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微课进行差异化辅导。

综上所述,运用微课程这项现代信息新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高度融合,给教学带来一个全新的面貌。我感受到,微课程能让数学学习化繁为简。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摘要:<正>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微课程使数学学习化繁为简》。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程序、微课程的应用这五个方面展开说明。一、教材解读“分数的简单应用”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新教材新增内容之一,教材做这样的变动,是非常有深意的。以前到了五年级进一步学习分数时,学生计算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很难把握,不理解为什么有些分数后面带了单位,有些没有,那是因为之前学生接

参考文献

8.《高等数学》导数概念的说课设计 篇八

关键词: 导数概念 教材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体会

1.教材分析

导数的概念这一小节分“两个典型问题”,“导数的概念”两个部分展开,大约需要一个课时的时间.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曲线切线的斜率”,“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并归纳总结得出导数的概念.

1.1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导数的定义和利用定义求取导数的方法.

难点:对导数概念的理解,包括导数定义的不同形式及其本质,分段函数的导数.

1.2学情分析

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函数极限的知识,学过曲线的切线、瞬时速度,并积累了大量关于函数变化率的经验;本班学生数学基础较好(分层教学A班),思维比较活跃,对数学新内容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导数的概念建立在极限基础之上,超乎学生的直观经验,抽象度高;再者,本课内容思维量大,对类比归纳,抽象概括,联系与转化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1.3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导数的概念,掌握利用定义求取导数的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导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掌握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通过问题的探究,使学生领悟极限思想和函数思想;提高学生类比归纳、抽象概括、联系与转化的思维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导数概念的学习,体验和认同“有限和无限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接受用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处理数学问题的方法;通过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理性与严谨,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教学策略

2.1教法、学法

引导发现式教学法,类比探究式学习法,教学中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知识为主线,发展思维为主旨”的“四主”原则.以恰当的问题为纽带,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指导学生类比探究形成导数概念.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再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感悟数学.板书教学为主,优点在于学生注意力集中,能有效地开展师生互动.

2.2教学程序及设想

2.2.1导入新课

3.教学体会

导数概念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素养的生动教材,一个概念的形成是螺旋式上升的,对新概念的抽象不仅是对结果的抽象,更是对方法和过程的抽象.本课设计上,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数学课堂的“教学形态”,返璞归真,从两个反应概念现实原型的具体问题出发,引出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数学概念发生、发展的探究过程.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数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篇九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漠河县古莲幼儿园的教师我叫梅琳,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说课标说教材的比赛,接下来我要说的教材是黑龙江省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小班的“幼儿园主题活动”。

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进行言说,说课标包括:

“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内容标准”

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五大领域分别是:(1)健康、(2)语言、(3)社会、(4)科学、(5)艺术五个领域。

内容标准:教材的主要方式编制课程,同时辅之以数学、音乐、美术、运动等几个方面的单科内容,既保持主题课程的长处,又解决主题课程在编制实施同时得到最宝贵经验,从而使教材在“教育过程中与教育结果中”、“幼儿经验与科学逻辑”等方面得以综合性学习。说教材包括:

一、编写特点:

1、多元化的灵活多样的色彩呈现形式,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了解颜色。

2、体现教学要求的多层次,以适应小班幼儿、不同地区师生的教与学,为师生留有空间。

3、游戏性的趣味练习,寓练于乐,及时巩固知识。

4、引导幼儿在课上配合音乐,编制简单的动作让幼儿亲身参与,同时能够锻炼幼儿肢体协调能力。

5、幼儿学习的关键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6、通过教师导学的方式,激发幼儿兴趣,揭示学习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规律,自主学习。

二、主体结构:本单元春天的色彩

1、春天天气好

2、我和春天一起玩

3、草地上开花了

4、春雨敲敲

5、小树发芽

三、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分为(横向、纵向)。

1、横向是:主题一“动起来”、主题二“幸福的家”、主题三“我喜欢”、主题四“春天的色彩”、主题五“我的发现告诉你”、主题六“保护我自己”、主题七“游戏探宝”、主题八“学本领”、主题九“小车博览会”、主题十“懂事的我”、主题十一“夏天的味道”、主题十二“好朋友”。

2、纵向是:活动目标(了解“小树发芽”课程目标,感受春天的美,万物复苏,练习绘画直线和点,表现小树发芽的特点。)

活动准备(1、材料的准备:油画棒、幼儿操作材料、教学挂画。2经验准备:观看一些春季图片,使幼儿了解春季。)活动过程(教师出示教学挂画,引导幼儿观察,寻找四季树木变化特点,提出问题,例如一年有几个季节?叶子有什么变化?同时作出提示叶子颜色上有什么不同?最后分发材料把不同颜色的叶子找对妈妈。)说建议包括:

一、教学建议:

1、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

2、教学要注意幼儿心理特点,引导他们主动性,力求识用结合。

3、要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4、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创造机会和条件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5、小班3~4岁幼儿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

二、评价建议:

1、鼓励幼儿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例如观察不同树种的形态、色彩等。

2、提供丰富的材料,如图书、照片、绘画或音乐作品等,让幼儿自主选择,幼儿以自己的表现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教师不做过多要求。

3、多关注学生主动的兴趣。创造条件让幼儿多接触多懂得艺术形式和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事物,找到规律。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分为:课堂教学资源、课外教学资源

1、课堂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资源、文本资源)

2、课外学习资源包括:(网络资源、生活资源)总结:

引导幼儿随时观察,结合观察到的树枝树叶的变化现象,以绘画的形式记录树木在春天里的生长变化过程也是按物体轮廓绘画是小班绘画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所必需要掌握的技能,是一种表现技法。对发展小班幼儿的小肌肉群、各种动作的和谐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正确使用油画棒,并在此过程中能分辨几种基本的颜色。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要求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来回反复地涂画先练习绘画短直线,落笔要直而短。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边看边指导幼儿正确的坐姿等。完成绘画活动后,教师可请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作品分析:

10.数学说课与优化教学的说课稿 篇十

首先,要切实把握好一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对于任何一节课,确定教学目的要求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一整节课教学活动的归宿。确定教学目的要求,一要全面、二要具体、三要恰当。所谓全面,即不仅要有对知识的要求,也应当有对能力的要求;不仅要有对智育的要求,也应当结合教学内容有对思想品德的要求。所谓具体,即指在40分钟里能够具体实现的。

所谓恰当,即指要求的程度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过高过低都是不科学的。

其次,要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数学新旧知识间有密切的联系,新知识一般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伸发展起来的。所以在深钻教材时要找好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生长点,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要很好地运用旧知识和已有的概念,已知概念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决定性催化剂。比如,要讲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先安排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复习题,让学生说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及算理,然后出几组通分的题让学生通分,接着就可以出现3/4+2/5一题,让学生讨论与复习的题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学生利用旧有知识,运用迁移规律,进入学习新知识的阶段。

(二)说“明”教法,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说明教法,就得研究教法,优化教法。一般来说,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要做到“四要”:一要有助于调动学生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发展能力;二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三要遵循认识规律,启发学生思考;四要注意适应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不同需要。比如,关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有三种教法。

教法一,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教法二,列表,发现规律。教法三,将一个长方形分成若干个面积单位,让学生“数”,预计会出现三种数法:①逐个数;②按行(列)数;③先数后乘。在此基础上,教师擦去小方格而量长和宽。

比较上面三种教法,教法三是一种较优的教学方法。教法一是只教结论,不教过程;教法二虽有分析过程,但以数据为基础,没有“面积”的直观图形:而教法三则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借助于面积单位,让学生通过“数”发现规律,这种教法是让学生经历由直接计量到间接计量的过程。在寻求公式的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说“会”学法,促进学习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实现由“学会”过渡到“会学”的质的飞跃。因此,教师在考虑如何教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指导学生学。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在教学中,一是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二是要加强思维方法的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如面积概念的建立,就应着重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时要让学生摸一摸文具盒盖的面、数学课本的封面,比一比文具盒盖的面和课本封面的大小,抽象出物体表面有大有校紧接着在投影板上将四条线段围成一个图形,再将另外四条长一些线段围成一个图形,让学生判断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学生难以判断)。

教师再将大小相等的方格覆盖在图形上,让学生观察,数一数方格有多少个,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大小之分,进而引导学生概括出什么叫面积,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并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四)说“清”教学程序,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说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说清楚理论根据,即不仅要说出怎样教,更要说出这样教的理由。因此,说课者设计每一步教学程序都应蕴含着教育思想、教育原则,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例如,“异分母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1)计算1/2+1/3=?(揭示课题);(2)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法则;(3)将异分母分数与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区别及联系;(4)引导学生将1/2、1/3化为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即通分。

在对上述教学程序说“理”时,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的说明上,应把自己的设想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本课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引入新课,能使学生的思维很快处于兴奋状态。这样,一方面可缩短组织教学的时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另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复习旧知识,以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异分母分数与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同单位的数不能直接相加。因此,必须先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的数,也就是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能相加,即先通分,后相加。

这样,学生在问题--复习--比较--转化的过程中,既掌握限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法则,又发展了思维能力,同时还向学生渗透了化归思想。

上一篇:写给灾区老师的一封信小学生作文下一篇:夸父逐日原文以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