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培训心得体会(共12篇)
1.农业产业化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我有幸参加了省委组织部赴xx农业产业化与特色农业现代化培训班。期间,在xxxx和xx大学参加了为期7天的专题培训,参观了xx等特色种养基地和多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走访了xx农业初级产业部,深受启发、获益良多。
一、打好“绿色”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xx非常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严格限制土地开垦,实施科学轮流放牧,十分注重草畜平衡,实现了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我市作为全国、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建设“xx”这一定位,把“绿色”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积极探索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牧业。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系统化的监测机制,做到规模适度化、投入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监管全程化,推动生态系统和生态产业协调发展,实现产业、资源、环境的有机统一。
(一)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连片推进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严格实行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深入实施xx等系列重点生态工程,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加快创建省级生态县(市)、乡(镇)和村,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二)突出抓好监测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 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加强重点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网格化管理试点,提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能力,不断巩固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突出抓好区域品牌建设。积极培育发展农畜产品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和销售中心,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托管农业和物联农业。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申创,突出“绿色、有机、生态”产品特质和优势,不断发展壮大“净土xx”区域品牌体系,着力提升区域品牌竞争力。
二、打好“特色”牌,走融合式发展之路
xx农牧业产业化水平非常高,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等各个环节布局合理、环环紧扣,尤其是通过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小基地、大产业”格局,实现了产业体系化、效益最大化。在生态特色农牧业发展进程中,我们要立足依托农畜产品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接二连三”战略,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产销一体、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产业。坚持向西部、向半山高半山拓空间、挖潜力,不断壮大高山蔬菜、特色水果、道地中药材、食用菌、高原马铃薯、酿酒葡萄“六大特色产业”,加强人工饲草地、牧草选育扩繁基地和畜禽保种繁育场、养殖场建设,稳步扩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提升牦牛肉、牦牛奶、西藏羊、生猪、高原蜜蜂、优质禽兔、特种养殖、优质牧草“44”畜牧产业水平,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带和集中区,努力建成高原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区和现代立体生态农业示范区。
(二)加快打造特色拳头产品。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加快推进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和县域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鼓励发展农畜产品初选包装、精深加工和仓储物流,加快建设区域仓储物流中心和冷链物流体系,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业态。以特色产业基地、精品旅游村寨、特色魅力乡镇为依托,加强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乡土民俗文化资源保护、挖掘和利用,积极扶持发展家庭作坊、特色手工业等特色村,以农兴旅、以旅促农、农旅互动、产村相融,大力发展以休闲、体验、观光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深入实施“互联网 ”行动计划,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试点示范,加快发展农村物流配送流通业,进一步扩大网购网销规模。
三、打好“联合”牌,走共赢式发展之路
xx十分注重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引入了企业化的管理模式,根据市场进行核心技术研究和市场开发。同时,充分发挥农协等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构建了与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服务体系。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我们要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大力破除瓶颈制约,积极培育经营主体,着力构建与现代农牧业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立足产业基础,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壁垒,大力发展跨区域、跨行业、跨产业的合作经济组织,推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联合。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协会在生产、经营、加工、运输、科技、销售等各环节和领域的作用。整合资源,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和职业经理人,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能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二)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规范专业合作社发展,实行专业化分工、跨区域合作,积极开展专合示范社创建,增强专合社示范带动功能,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加快发展家庭农 (牧、林)场、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庄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培育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探索建立利益链接机制,让更多农牧民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分享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
(三)加强跨市市产业协同发展。立足xx交界地区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现实需要,大力推进地方特有畜种保护与开发、区域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建设,加快打造区域农畜产品特色品牌,加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的合作,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跨区域联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积极探索建立协同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支持优势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开展跨区域联合。加快推进成都与xx发展合作及xx工业园区、生态建设、区域旅游、文化交流“xx”规划落地,力争项目早开工早实施。
四、打好“政策”牌,走引导式发展之路
xx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广泛参与农业补贴、市场管理和农产品价格保护,在金融、贷款、科研等领域制定了系列优惠政策,建立了保障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作为发展相对滞后的民族地区,我们要整合政策资源,强化政策支撑,尤其要优化整合现有的产业政策、土地政策、财政政策和投资政策等,推动扶持政策从“普惠制”向有差别、有目标、有重点的扶持方向转变。
(一)强化要素保障,筑牢发展基础。完善财政支出保障机制,持续加大农牧业投入力度。创新方式方法,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产业基地、开展精深加工、打造特色品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支持金融机构精准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发展“普惠金融”,健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贫困地区金融基础服务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健全完善投资引导基金监管办法,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范决策、防范风险,培育、发展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综合运用激励奖补、风险分担等多种政策,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向农牧业发展。加快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实施一批带动辐射能力强、示范引领作用大的PPP项目。
(二)强化项目对接,补齐基础短板。以乡村振兴为统揽,全方位、多渠道争取国家和省乡村振兴政策项目,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特色产业、扶贫开发等民生领域“短板”。抓好xx水电站等重点工程建设移民安置补偿工作,加快搬迁集镇和安置点建设,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干部周转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加快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三)强化资金落地,助推发展提速。积极主动对接和落实国家、省惠民富民政策及对口支援政策,足额兑现落实支农惠农强农富农政策资金。加强对扶贫等民生资金审计监督,既注重面上审计计划任务推进,又要盯住专项资金审计,从政策要求、预算安排、资金拨付、管理使用等方面追踪到项目和个人,做到横向覆盖到边、纵向延伸到底,确保扶贫等民生资金按规定使用,切实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实处、用在明处、用在刀刃上。
农牧业作为我市基础产业,其发展质量与水平事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同步全面小康的进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组织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是我市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小康的重大举措。我们将始终坚持打好“四张”牌,加速推动传统农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走独具xx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
2.农业产业化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一、围绕培育发展优势主导产业, 不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
实践证明, 优势主导产业是引领农民增加收入和支撑当地经济发展最具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只有产业发展了, 农民才能增收, 培训与产业结合, 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 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实现培训与农民的有机结合。因此, 围绕主导产业抓农民科技培训, 必须依据当地主导产业和区域经济特色优势, 根据不同培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产业采取不同的方式, 灵活多样, 有针对性的讲解中药材育苗及种植、马铃薯丰产栽培、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等最新实用技术,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现产业与培训质的提升
主导产业既有传统优势产业, 又有新兴产业。为了不断增强培训效果, 就必须培养一批业务精、水平高、责任心强、热心农民培训工作的师资队伍。要根据农业产业发展目标和农民培训任务要求, 及时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 或战前进行强化训练, 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教师业务技术水平。在开展培训中, 要围绕主导产业严格筛选培训教师, 确保授课教师“选的准、能胜任、受欢迎”, 让受训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使培训活动真正收到实效。
三、创新培训模式, 注重培训多元化
农民教育培训因年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和需求技术的不同, 需要采取不同的培训模式, 因此在培训中要做好四个结合。一是重点抓好示范农户与全民普训相结合。在培训中重点培训一批从事主导产业并接受技术快、转化运用能力强的农民, 有重点的培养成技术骨干和“土专家”, 通过这些技术骨干和“土专家”的“传、帮、带”, 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技术水平。二是专家开“菜单”与农民“点菜”相结合。即坚持以农民的实际需求为本, 围绕主导产业, 在培训课程的设置、培训过程、培训方式等方面都要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 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尊重农民的意愿, 避免脱离实际。三是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一方面组织开展课堂教学, 另一方面采取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等行之有效的办法, 结合乡镇产业特色, 适时组织教师进村入户, 深入田间地头, 灵活多样的开展技术培训。四是网络培训与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 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辐射面广、选择性强、信息蕴量大的优势, 延长培训链条。同时加大试验示范这种直观教学方式, 做到培训、示范、服务三位一体, 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四、整合教育资源, 强化培训体系建设
3.农业产业化培训心得体会 篇三
1.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发展生产是夯实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的根本前提,提高劳动生产率则是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还是要依靠科学技术。但是,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例如,小规模生产限制了大型综合性农业生产技术的使用,分散的农户获取信息技术的渠道比较狭窄,个体农户的素质使农民接受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差,资金的缺乏使农民承担使用新技术的风险能力不强,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农民使用新技术的动力不足等。而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企业则克服了小规模生产的种种弊端。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各种科研机构,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通过培训班和实地指导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
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了农业经营机制,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基础。
2.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促进农民增收,使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是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农民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业的生产空间扩大,延伸到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使广大农民除了稳定获得种植业、养殖业的正常收入外,还可以分享到加工和服务业的部分利润,使农民增收的空间扩大,可持续性也大大增加。各级龙头企业在搞好企业经营的同时,积极做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工作。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之间通过采用订单、最低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技术指导、种苗扶持等不同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密切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确保农民增收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使农民“生活宽裕”有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3.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是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而提高农民的素质是充分发挥这一主体作用的前提。农民专业培训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更是广大农民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其他经营、管理知识的“农家课堂”,通过学习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引导农村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搭建了促进农民提高素质的好平台。
建设新农村应充分发挥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帮扶作用。一般来说,经济合作组织和协会的组织者,基本上都是当地的经济能人、科技示范户和经纪人、村干部、党员以及热心村中公益事业的人。这些人或者有充足的资金,或者有丰富的技术,或者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或者有较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他们关心村中的公益事业,樂于助困扶贫,帮助村民增收致富,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型农民,对培育新农村建设要求的“乡风文明”起到了表率作用。
4.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
进一步完善基础公共设施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了一大批专业村、专业屯。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协调下,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从本村(屯)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出发,组成专业生产联合体,建立大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逐步发展成为种植或养殖的专业村、专业屯。专业村和专业屯的人均收入比较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也比较高。富裕起来的农民组织起来,通过集资、捐资等形式,统一改房、改水、改路、改厕,极大地完善了农村的基础公共设施,使农村道路畅通,房屋整齐,饮水安全,能源清洁,环境卫生。
5.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要求,也是进一步发展基层民主的前提。农业产业化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加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民,完全是自我联合、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体现了农民的主体作用和地位,培养了农民的民主意识,提高了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规范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序,从而有利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同时,不断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在公开内容、公开程序、公开机制上下功夫,使村务公开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如扶贫项目款发放、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使用等。在管理方面,积极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组织,通过积极培育农村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完善农业经济协会结构,整合协会资源,选派能人到协会工作,使协会在技术服务、生产环节和销售市场上分工协作,做大做强。同时,抓好对协会会员的实用技术、生产管理知识培训,培养一批会管理、懂技术、善经营的会员致富代表,发挥龙头作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产生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组织,达到了新农村建设中“管理民主”的要求。
4.农业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通过培训,从思想上以党的会议精神为指导,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确保畜禽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建设畜牧强县为目标,以现代畜牧新技术为支撑,改善知识结构,增强服务能力,让自己成为高素质、善沟通、精业务、懂政策的畜牧技术人员。
通过培训更加了解湖北省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对相关技术更深一层理解,专业学习是每个人工作的需要,培训加读书是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已有的知识已不能承担起现代畜牧技术推广运用的重任。只用通过培训和读书,才能让自己不落后于同事、同行和时代,不沦为专业的矮子、职业的侏儒,从而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拓宽观察问题的视野。
5.农业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通过学习参观,开阔了眼界,看到了xx与江浙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感受到了浙江农业发展的蓬勃态势,认识到了我县农业发展的条件优势和面临的良好机遇。紧密结合xx实际,我认为加快xx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键要把握四点:
1、实施规模发展战略,整合农业产业资源,组建农业产业示范基地
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试验场,也是实现以点带面,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科技含量,搞好全方位、多品种农业结构调整的载体模式。我们一要扩大四大地标认证农产品种植面积,在现有的六大种植基地基础上,改良种植品种,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在产品、产量上创新高。二要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实行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科技 化、专业化、商品化生产能力,使农业生产逐步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由传统种植向专业化生产转变。
2、实施加工转化战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我们无工业、无污染,有着生产有机产品的良好条件,农产品品质好、绿色安全。但是我们的农产品都是以初级产品出售,并不能体现出我们农产品的特点和优势,价格低,受市场波动影响大。我们要转变生产观念,把我们的农产品进行加工转化,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一是要围绕“优质、高效、生态”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和高附加值农产品,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进一步扩大以莜麦为主的小杂粮种植面积,发展无公害及绿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二要以四大地标认证农产品为依托,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和产业化程度。
3、实施产品品牌战略,全面提升产品社会价值,提高市场竞争力
我感受明显的一点浙江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品牌战略运用很成功、文化包装很到位。旅游景点挖掘其背后的传说典农产品顺应人们追求健康、追求高品位生活的需求,挖掘其养生健体的功效,把这些特点放大进行广泛宣传,吸引眼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品牌的追求越来越明显,知名度高,有信赖感、安全感的品牌会增加农产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着力培育品牌农产品,不仅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也可以为农产品生产带来更高的效益。我们要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监管,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建设,加快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步伐,积极开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创立品牌,打响品牌,做大做强生态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声誉。
4、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用科技促增收
要充分发挥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一要积极开发运用各种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启动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范围,进一步推广诊断施肥、精准施肥等先进施肥技术。二要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要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因地制宜拓展农业机械化的作业和服务领域,在重点农时季节组织开展跨区域的机耕、机播、机收作业服务。建设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大力推广土地深松、化肥深施、秸秆粉碎还田等农机化技术。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三要支持科技人员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开展科技服务,努力培养造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现代知识型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篇二:农业种植培训技术心得 农业种植培训技术心得
近几年,全国发展温室种植的规模大面积增加,温室大棚种植已成为主流,但传统的种植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现在是技术当道的年代,谁掌握了农业技术谁就拥有了开掘第一桶金的钥匙。然而,通过乔老师几天的培训讲解,使我们逐渐拥有了这把钥匙。在这次培训中,乔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本地蔬菜的栽培品种和主推技术,重点对设施蔬菜的施肥,温湿度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生产中常遇到的问题处理措施进行了培训。并且对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对蔬菜栽培中的选种,消毒浸种,催芽,播种和育苗措施,田间管理等做出了科学化的分析讲解,强调了在病虫害防治上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通过此次培训,使我们掌握了一些蔬菜种植实用技术,提高了大家的蔬菜种植水平,为蔬菜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最后,再次感谢乔老师这几天的耐心讲解。篇三:农业技术推广培训的心得体会及建议
农业技术推广培训的心得体会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科教兴农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和组织保证。
通过学习,我们要坚持改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促进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加大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支持力度,切实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领导,逐步构建起以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我们推广形式要多样化,推广内容要全程化。要依法规范推广行为,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规范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的行为,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信用制度,完善信用自律机制。
在学习中,老师们认真负责,教学经验丰富,能够把握业内的最新方向,使我们在学习上有很大的提高。我的感受主要有两个方面: 1.通过这门课程我学习到了较丰富和全面的农业推广知识,这是能较好的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学知基础; 2.提高经济效益是农技推广的目的。我的故乡是在农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深刻认识到农业技术发展对我国农民是多么的重要,如何提高农业技术的科技含量与推
广的有效性,让农民摆脱繁杂,落后的农业技术,已成为我不断努力向前的不竭动力。最后是我对这门课程提出的建议,也就是实践的重要性。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最终的目的是将其灵活运用到具体的农业推广过程中。虽然有点困难,但是我相信会有办法解决的。篇四:农业技术人员基层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陕西省基层农技员培训班”心得体会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农业科技作为主题,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的创新、推广、普及是提升和发展现代农业最有力的“推进剂”。省农业厅和农业局精心组织的“陕西省基层农技员培训(渭南)班”在渭南市市委党校于2012年4月16日到4月20日开班,我作为渭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一名普通的农技人员有幸参加。通过几天的学习使我开拓了视野,增加了知识,现就把我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
1、在开班仪式上市农业局刘德学副局长做了精彩的动员讲话,他详细的阐述了农技人员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并就对目前我市农技体系改革进行了介绍并对全体学员提出了两点要求。随后农业厅科教处戴建昌处长就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间农业技术推广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并结合我国、我省的实际情况作了非常全面的讲解,他提出的“三个重点,三个能力”正是我们全体农技员需要掌握和加强的本领。
2、陕西省植保总站总农艺师刘俊生老师做的“陕西省小麦吸浆虫防治”;渭南市种子管理站史友明老师做的“设施蔬菜高效益栽培实用技术”以及王哲笃老师做的“陕西省农情信息培训”和省农药管理所副所长李志文老师做的“农药管理研究应用”。这几位老师都能将农业技术和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是我这个没有学过植保的门外汉也知道了什么是吸浆虫,当我听到小小的吸浆虫可以使我省的小麦产量减产三分之一时,确实很惊讶!但是幸运的是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它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设施农业一直是我市广大农民 提高农业收入发家致富的一项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前节假日回老家时我家的邻居常常问我一些关于大棚黄瓜、西红柿的问题时我只能小声的告诉他们:“我在大学不是学这个的”。看着他们一脸的无奈我真的觉得好尴尬!听了史友明老师的“设施蔬菜高效益栽培实用技术”课程我再也不用担心这样的问题了。高毒农药残留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问题而且已经严重影响着我国的食品安全。李志文老师关于农药管理和研究应用的课程使我了解到了我国农药产业发展的现状,也使我知道只要合理安全的施用农药农药残留问题将不复存在。
3、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省农业厅和市农业局还为我们开展了“扩展训练”和“快乐工作快乐学习”讲座以及现代农业基地观摩。通过“快乐工作快乐学习”这个讲座使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工作的目的。在本次培训中由于我们的学员中没有有关畜牧兽医的人员,农干校的老师还为我们安排了养殖方面的课程,我们听起来确实觉得很费劲,建议在下一期培训时能先了解一下受训学员的情况再安排相关的专业课程。
总之通过几天的学习培训,收获很多。能有机会参加这次培训,是农业厅和农业局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关心和鼓励,我很感激也很珍惜。在今后的工作和实践中,我要继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发挥好农技人员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渭南的农技推广事业添光加彩。篇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兴隆县农牧局张麦收 2014年8月18日,承德市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培训班在河北省昌黎科技示范学院进行了开班典礼。农业部、省农业厅、承德市市长、市农业局局长、学院校长等领导参加了这此次培训开班典礼,在典礼上每个领导都对我们提出了要求及这次培训开班的意义,彰显了领导们对这次培训班的重视和对我们大家的希望,希望我们大家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服务于承德人民,也体现了领导对承德人民的关心。这次培训的目的旨在提升我们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的服务人员,能来参加这次培训,我感到非常荣幸。同时非常感激市局领导们审时度势的举办此次培训班,让我们这些技术人员不断充电,完善自我,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下面我谈谈这一个月来的培训的体会:
一、体会
(一)、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我们所需的我们是基层技术人员,天天和农民打交道,天天服务于他们,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养殖户的养殖理念、养殖水平及效益的高低,同时我们又是知识的传播者,技术的讲解员,群众的贴心人,我们工作的目的是把所学的技术传授给广大的农民朋友,提高养殖水平,让他们富裕起来,然而知识不断更新,我们原学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技术水平已十分落后,某些细菌、病毒已发生变异,疾病的典型症状已不明显或细菌病毒二者混合感染,这给诊断、防治造成困难,甚至对疾病症状搞不明白,这时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服务能力的水平受到限制,无法正确诊断畜禽疾病,因此,如果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服务水平,就必须学习,这次培训尤其显得重要,它是对我们大脑的一次洗礼,是给自己的一次充电,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开阔视野的机会,对于我们尽快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我们所需的,这也增加了我们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二)、讲师尽职尽责
一个月以来,我们主要学习了动物的繁殖及品种改良、育传与育种、动物的营养与饲料、动物的解剖与生理,家畜繁殖学等,老师们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试验课,都认真尽心的去讲、去传授,并时而提问,讲课内容丰富、简明扼要,把每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传授给了我们,也是我们学着较容易,彰显了一个老师的职责,这为我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供了一个平台,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同时,学校有图书馆,为我们学习提供了参考材料,丰富了我们学习的兴趣。
(三)、机会难得,学习气氛浓厚。
参加这次培训学员的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完成了由基层单位的工作者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虽然每个人的单位、家庭都有不少事需要做,但基本上都放下某些事,坚持学习,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知识。在交谈中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每个人都很珍惜,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同时学校的学习环境比较悠闲,让人感觉很舒服。真的感谢领导们为我们大家提供这机会。这不但能学习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同时,结交了本地区的不少朋友,为以后相互学习、技术交流也提供了机会。
(四)、专业知识方面
在这次培训中,我主要学习了畜牧养殖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例如:动物的繁殖与品种改良、动物营养与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解剖生理学等,在培训的过程中,老师们为了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更加深入的传授养殖知识,在多媒体教学中穿插了许多实际观察中拍摄的大量图片,通过图片和老师们细心的讲解,我发现了在畜牧业工作多年的自己在养殖知识和技术方面,仍然有着的许多盲点和欠缺,通过短短的一个月,自己学到了很多平常不懂或先进的技术,在老师们的耐心讲解下学到了许多书本新的知识,比如,牛羊的解剖、其基本生理结构,部位及名称试验课上学会了粗蛋白质、食盐、牛奶中碱的含量的测定,学会了一些仪器的使用等,不仅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知识,也进一步提高了我的实践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增强了我对学习畜牧知识的兴趣。
(五)、对这次学习培训有一个新的认识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开拓了视野,更新了畜牧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进一步认识到了知识和各种技能的重要性,更深刻的认识到,要发
展畜牧业不但要精通畜牧专业知识,还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尤其是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面对畜牧业内传染极快且不断升级的病毒、细菌,只有坚持不断学习、坚持与时俱进,接受新的理念、新的举措,用新的技术、新的医药来治疗新的疾病,用新的诊断方法去诊断疾病、去预防疾病,用新的理念去加强饲养管理,才能够紧跟时代潮流,壮大畜牧事业,更好的为养殖户服务。
二、建议
6.现代农业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只有壮大农业规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才能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发展农业最大的瓶颈是土地。要加快农村土地集中流转,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学习外地发展现代农业的宝贵经验,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加快我市农业结构调整,要牢固的树立以下几种意识:一是机遇意识,二是市场经济意识,三是创新意识,四是品牌意识,五是有机食品意识。
二、加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导。
要抓住昆山决胜现代化的`契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真正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为农业服务上来,要把发展现代农业纳入政府的目标管理,加大发展投入,加强督查力度,严格考核标准,依据考核结案,实行奖惩。要及时调整优化领导工作小组,充实工作人员,及时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科技创新、加工流通的功能。因此要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来抓,一方面通过扶持优势主导产业,扩大建设一批规模化基地,可以带动一大批农户参与基地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我市渔业资源丰富,可以通过水产规模养殖,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四、加快推进技术创新,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7.农业产业化培训心得体会 篇七
四川省是养羊大省, 2013年全省肉羊存栏1 589.2万只, 出栏1 583.6万只, 羊肉产量24.5万吨 (全国2012年401万吨) , 在肉类总产量中占3.55%。2000年以来, 在市场消费的拉动下, 牛羊肉价格连续13年上涨, 对城市居民日常生活, 特别是少数民族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引起了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因此, 中央财政从2014年起新增12亿元, 启动实施了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和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两项政策, 以解决牛羊肉产业发展“种”、“料”两大瓶颈问题。我省争取到国家资金8 000万元, 有25个县进入了国家肉牛扩群增量项目中。在国家加快牛羊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 今年省政府批准印发了《四川省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 (2014—2020) 》, 省财政拿出8 000万资金启动了四川省牛羊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 这批项目共52个县 (肉牛28个、肉羊24个) 。
1.1 加快牛羊肉生产, 是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 牛羊肉消费增长明显大于产量增长, 造成牛羊肉价格大幅度上升。目前, 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1%,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预计今后一个时期, 随着居民收入增加, 城镇化步伐加快, 牛羊肉消费呈加速增长的趋势。因此, 必须加快牛羊肉生产, 以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
1.2 加快牛羊肉生产, 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牛羊肉是国内穆斯林群众生活必需品。牛羊肉的供需矛盾不利于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1.3 加快牛羊肉产业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我省养牛羊产区大多为盆地丘陵山区, 受交通等因素影响, 农民收入相对较低。但该区域草山草坡资源丰富, 牛羊养殖基础好。在目前国家有扶持政策、市场价格好的环境下, 发展牛羊生产, 不失为一条盆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门路。
1.4 加快牛羊肉生产, 是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的需要
当前, 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 与家禽、生猪、奶牛相比, 肉牛肉羊起步晚、底子薄、差距大, 转变生产方式制约因素多。牛羊生产仍以分散养殖为主, 2013年全国肉羊出栏100只以上规模养殖比重为31%, 四川相应比重仅为14.6%。另外, 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 饲养管理粗放、饲草基地建设滞后, 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 抗灾能力弱, 综合生产性能与先进省份、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要确保建设现代化畜牧业过程中肉牛肉羊产业不拖后腿, 必须加快肉牛肉羊生产方式转变, 积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建设, 切实提升牛羊肉综合生产能力。
近年, 随着牛羊肉消费的增加, 价格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肉羊产业, 兴办了一批批大型肉羊养殖场。在国家加快肉牛羊产业发展政策刺激下, 羊肉生产逐步呈现向好的发展势头。加快肉羊产业发展, 机遇与发展并存。各级农业 (畜牧兽医) 部门要抓住政策扶持、市场拉动的有利时机, 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因势利导, 乘势而为, 加快转变生产发展方式, 加快肉羊产业发展步伐。
2 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工作重点
2.1 发展目标
按照《四川省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 (2014—2020年) 》, 我省将加强肉牛肉羊重点区域生产能力建设, 通过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建设, 力争将四川建成国家优质商品牛羊肉生产基地, 增强牛羊肉产品市场供给能力。规划到2020年, 全省牛羊肉产量达73.19万吨, 比2015年增加13.08万吨, 平均年增长4.45%。其中牛肉产量达39.39万吨, 羊肉产量33.8万吨, 肉牛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到35%以上, 肉羊年出栏100只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到40%以上, 牛羊肉生产自给率达到97.85%。
2.2 工作重点
按照四川省农业厅、财政厅《关于做好2014年牛羊标准化生产基地项目县建设工作的通知》 (川农业〔2014〕63号) 和《关于做好2014年新增牛羊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建设项目工作的通知》 (川农业函〔2014〕483号) 要求, 我们明确了肉羊标准化生产基地县项目建设的工作目标、建设范围、支持重点环节、建设内容、补助对象、补助方式及补助标准, 各项目县按省《通知》要求组织编报了县级实施方案, 并在市 (州) 批复后组织实施。
我们将重点围绕推广优良品种、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普及先进实用技术、扩大基础母畜群数量和加强肉羊饲草饲料生产保障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 实现肉羊产业的加快发展。
3 加强领导、强化措施, 抓好肉羊发展的各项工作
3.1 加大宣传, 发动群众, 营造肉羊产业发展氛围
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行业杂志等新闻媒体, 大力宣传肉羊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 宣传国家的扶持政策, 鼓励养殖农户扩大养殖规模, 以解决基础母羊持续下降, 仔畜供给不足的发展瓶颈问题。
3.2 加强领导,
做好规划各地务必按照省上标准化建设要求, 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准确把握当前形势, 充分抓住国家扶持牛羊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 做好肉羊产业基础调查, 摸清资源, 编制全县肉羊产业发展规划, 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 明确发展定位, 细化发展目标, 完善保障措施, 引导肉羊产业科学有序发展。
3.3 推进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
各地要认真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 大力推广肉羊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技术, 加大对肉羊标准化示范场的支持与培育力度, 充分发挥标准化示范场的辐射引领作用, 以点带面逐步提升肉羊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
3.4 加快肉羊品种改良步伐
各地要认真总结过去开展肉羊改良的经验, 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肉羊的品种改良工作, 增强肉羊产业发展的竞争
3.5 强化服务保障
肉羊产业起步晚, 与其它产业相比相对落后, 因此, 要加快与肉羊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体系建设, 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强化服务功能, 提升服务水平。各地要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加强技术推广、技术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和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技术, 提高农户养殖效益, 确保肉羊产业健康发展。
3.6 切实抓好肉羊疫病防控
8.农业产业化培训心得体会 篇八
1.农业产业化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1农业产业化为现代农业提供产业支撑 农业产业化通过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的渗透、联合,打破传统农业生产、加工与流通相对分割的格局,形成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从而夯实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通过突出地域特色,优化区域布局,科学整合资源,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进而优化产业结构;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推进农业企业向优势农产品集中的区域聚集,可以实现规模效应,促进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
1.2农业产业化为现代农业提供组织支撑 农业产业化推动着农业产业组织形式的变革以及农业经营模式和分配机制的完善。农业产业化实行“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企业”的经营发展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进行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龙头企业以收购、加工和销售农产品为主,上连农产品销售市场,下连千家万户的农业生产,可以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带动农业商品化生产。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稳定的经济契约关系,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从而促进形成企农利益合理分配机制。
1.3农业产业化为现代农业提供经济支撑 建设现代农业,既要靠国家和各级政府扶持,也要靠农业自身积累。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了财力保证与经济支撑。一是壮大地方财政。农业产业化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可以大幅增加地方的经济产出和税收;二是促进农民增收。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民除了农业收入,还可以通过劳动力转移获得工资收入,或直接分享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的部分利润,从而增加收入;三是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进程。农业产业化通过三个产业联动,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促进过去用于工业和城市的投资转移到农业和农村。
1.4农业产业化为现代农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打破农村的局限性和封闭性,使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为农业现代化吸引人才;农业产业化可以推動三个产业的整合,使一批农村建设人才在实践中成长起来,提升农村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农业产业化通过促进农、工、贸、技、科、教等各部门、各行业的联动,成为现代农业产学研结合的有效载体,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现代化,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
2.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2.1以工带农,壮大龙头企业 要瞄准建设农产品加工转化大县的目标,把扩大加工转化作为推进产业化建设的首要环节、农业增效的重要内容来抓,纳入新型工业化体系加以扶持,做强龙头企业。要依托龙头企业带动,重点扶持标志性旗舰企业,要引导中小企业进行资源整合,避免同类竞争原料和市场;提升科技含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采取政府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引导企业提高科技竞争力,通过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或与科研机构加强合作的方式,推进产学研结合,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2科学规划,打造特色产业 要坚持“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把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抓好单体成规模、总体成区域的优势产业发展,建立各具特色的产业开发带。
2.3培育市场,完善利益联结 加强市场建设。要合理开发利用优势产业,用产业去支撑市场,用市场去带动产业;强化品牌营销;加强利益联结。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户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机制,可根据产品的不同特性,探索不同类型的组织模式,尽量以合同制、股份制分配等方式,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
9.农业经理人培训心得体会 篇九
黑龙江农垦总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职业经理资质评价与培训的最大成效是使管理者开拓了视野,转变了经营管理的思维模式,管理能力得到了系统的训练和提高。目前,黑龙江农垦总局通过资质评价的400多人,已成为农垦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垦区的学员们一致反映,职业经理人培训是一次心态训练,是一场心智模式的变革,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方法训练,培训开阔了思维,灵活了脑袋,找到了方法,必将提升自己的职业生涯。
近年来,黑龙江和安徽农垦率先与职业经理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了农业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和培训工作,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对促进农垦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截止到6月,黑龙江农垦总局已组织486位农场经营管理骨干参加了职业经理资质评价与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安徽农垦集团选派了28名企业领导干部分别参加职业经理资质评价与培训,并决定用两年时间,组织所属农场副职以上的160多名企业领导干部全部参加职业经理资质评价与培训。
据了解,此项培训运用了社会化评价标准,建立了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由政府领导、著名学者、知名企业管理者共同组成专家组,提出了市场和出资人认可的资质评价标准和职业指南,并聘请具有丰富教育经验和实战经验的优秀教师和知名专家学者,针对不同需要,采用个性化服务授课。这项培训大大转变了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也提升了农业企业竞争能力,深受学员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农业部人事劳动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现代农业除了要用现代物质条件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以外,还必须要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为此,培养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极为重要。在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来提高自身的人才开发能力,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使人才开发的投入产出效果最大化。
10.农业技术人员基层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农业科技作为主题,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的创新、推广、普及是提升和发展现代农业最有力的“推进剂”。省农业厅和农业局精心组织的“陕西省基层农技员培训(渭南)班”在渭南市市委党校于2012年4月16日到4月20日开班,我作为渭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一名普通的农技人员有幸参加。通过几天的学习使我开拓了视野,增加了知识,现就把我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
1、在开班仪式上市农业局刘德学副局长做了精彩的动员讲话,他详细的阐述了农技人员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并就对目前我市农技体系改革进行了介绍并对全体学员提出了两点要求。随后农业厅科教处戴建昌处长就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间农业技术推广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并结合我国、我省的实际情况作了非常全面的讲解,他提出的“三个重点,三个能力”正是我们全体农技员需要掌握和加强的本领。
2、陕西省植保总站总农艺师刘俊生老师做的“陕西省小麦吸浆虫防治”;渭南市种子管理站史友明老师做的“设施蔬菜高效益栽培实用技术”以及王哲笃老师做的“陕西省农情信息培训”和省农药管理所副所长李志文老师做的“农药管理研究应用”。这几位老师都能将农业技术和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是我这个没有学过植保的门外汉也知道了什么是吸浆虫,当我听到小小的吸浆虫可以使我省的小麦产量减产三分之一时,确实很惊讶!但是幸运的是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它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设施农业一直是我市广大农民
提高农业收入发家致富的一项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前节假日回老家时我家的邻居常常问我一些关于大棚黄瓜、西红柿的问题时我只能小声的告诉他们:“我在大学不是学这个的”。看着他们一脸的无奈我真的觉得好尴尬!听了史友明老师的“设施蔬菜高效益栽培实用技术”课程我再也不用担心这样的问题了。高毒农药残留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问题而且已经严重影响着我国的食品安全。李志文老师关于农药管理和研究应用的课程使我了解到了我国农药产业发展的现状,也使我知道只要合理安全的施用农药农药残留问题将不复存在。
3、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省农业厅和市农业局还为我们开展了“扩展训练”和“快乐工作快乐学习”讲座以及现代农业基地观摩。通过“快乐工作快乐学习”这个讲座使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工作的目的。在本次培训中由于我们的学员中没有有关畜牧兽医的人员,农干校的老师还为我们安排了养殖方面的课程,我们听起来确实觉得很费劲,建议在下一期培训时能先了解一下受训学员的情况再安排相关的专业课程。
11.农业产业化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目前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合作组织有待成熟和完善,多种经营水平低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有关的合作组织帮助解决,我市的农业合作组织数量少,发展规模偏小,内部结构不够合理,管理机制尚不完善,聚合效应差,联结 企业与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的发挥受到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服务水平还不高,相关功能还没有发挥作用。加之我市地处内陆,经济欠发达,资金、技术、人才缺乏,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数占据比例较低,农村二、三产业还很落后。
(二)区域布局不合理,地方特色不明显
问题突出表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狭小的区域内进行,产业间,品种间存在明显的类同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认识不到位,对一些传统的产量低、品质差、市场无销路的农产品舍不得,放不下;而对一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不考虑自身条件和市场因素盲目引进,不仅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益,反而造成不良影响。这里既有市场信息不灵、供求关系不稳定导致价格和决策失误的原因,也有行政干预过多和“形象工程”、“样板工程”的引导偏差。
(三)品种、品质结构不优化,缺乏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市农产品的优质品率较低,面临的问题是品种不优,品质不高,大路货多,畅销产品少,原料型初级产品多,深加工、精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少,农产品科技含量及标准化程度低等。而现阶段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农产品的保鲜、包装、贮运、销售体系等方面还是薄弱环节,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使得农产品深加工不够,规模化品牌少,市场占有率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农业关联产业一体化经营机制没有形成
目前,我市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相互脱离,使农业的产中环节仍处于仅仅为产后环节生产原材料的地位。不仅无法分得产后加工、销售环节产生的部分利润,反而是大量利润流向产后加工、销售环节,加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独自为政”,农业关联产业相互之间缺少信誉度,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经济共同体,从而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向产业化生产的方向发展。
二、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方向
(一)发展质量农业,调整和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
随着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低质产品积压、优质产品畅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使农业发展对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所有农产品生产经营都必须同时具备相当强的资源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农产品质量不高,己成为影响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的突出问题。也成为影响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是我市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首要目标。应立足于资源优势条件,依托加工企业,对优质专用小麦、加工型高淀粉玉米、加工型脱毒马铃薯等大宗农产品,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品种的引进改良和示范推广,实行标准化管理,无公害生产,加强产品质量监测,严格按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生产标准,进行产地和产品认定,创品牌、出精品、系列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二)发展多种经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品结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物消费结构由谷物类食品为主导向动物性食品和果菜类食品转变,转向更有利于健康、安全和享受的高档次、高营养、保健的食品。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与消费结构的转换和市场变化趋势相适应,大力发展林果、蔬菜产业及其后延关联产业的生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结构体系。从种植业内部来看,在提高单产和品质,稳定粮食总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优质瓜果蔬菜和优质饲草产业。
(三)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增强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
只有依托 “ 龙头”企业的带动,农业产业化的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确定农产品的加工与营销,带动优势农业、订单农业、特色农业的发展,建立各具特色的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发展一批农产品品牌,增加市场竞争力;政府科技部门要给予龙头企业农业科技指导,增强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要积极帮助农业龙头企业开拓市场,通过多种措施和手段增加销售渠道。要优化龙头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对龙头企业的财政、金融扶持方式。同时,打破所有制、地域、行业界限,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运销、保鲜等中小企业和中介组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产业链间的运作机制,形成以市场为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供销一体化,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经济共同体。
(四)合理配置资源
结合客观实际,用足用活国家政策,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 加速土地经营权平稳流转,进一步科学配置生产要素和土地资源, 克服农业生产“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的原始模式,建立科学化布局、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现代农业生产新格局, 实现农业产业 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新的跨越。
三、结束语
面对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对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认识就应该提升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高度,提升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 使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在广大干部群众思想中得到共识和重视,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建设新农村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韩燕,李海涛,郝跃颖.衡水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分析探讨[J].地下水,2009,(01).
作者简介
12.以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 篇十二
现代农业是继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 其方向是集约化, 目标是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 不仅是现代农业的根本标志, 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经之路。农业产业化将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 深化农业专业化分工, 增加农民收入, 调整农业结构, 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现实选择。围绕农业产业链的信息服务, 将对农业产业链的人、财、物、技术等进行高效整合, 为产业链条上的用户提供高效的价值链、信息链、物流链、资金链等方面信息服务, 协助基层政府实现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信息化综合服务职能, 从而促进农业产业链的联动和优化。
二、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信息化的关系
1、农业产业化
2、农业信息化
3、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信息化的关系
三、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对于现代农业, 科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 通过应用信息技术, 将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形成和高效运转。产业链中各产业互相依赖、互相作用而形成“关联效应”, 产业链的环节越多, 整体关联效应越大, 农业产业链也是如此。产业链信息化管理的实现, 将促进链条的延伸和拓宽, 对国民经济中众多领域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和效能产业链中某些环节的加强可以带动与其密切相关的产业发展。从国家经济整体的角度来看, 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宽不仅提升了产品价值, 同时也增加了就业门路, 特别是非涉农领域的就业机会, 对解决当今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起到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产前:网上采集信息, 网下发展“订单”。信息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生命线”。农民没有信息, 不知道种什么、种多少、前景如何:企业信息不灵, 就会判断失当, 盲目决策, 投入得不到应有回报, 甚至亏本。当前农产品供给已经由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部分农产品甚至出现结构性、区域性过剩, 面向市场发展产业化经营, 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信息引导。面向农业产业链的信息服务平台可以把全国、全省甚至全世界的农业信息汇集在一起, 通过上网, 用户可以采集到各种农副产品的供需信息以及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 通过筛选、分析、甄别, 为农户提供包括种子种苗、种养技术、市场价格、供求情况等各方面的实用信息, 指导农户进行种养结构调整。网上还可以联系到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经销商发布的农业生产订单.通过发展“订单农业”, 进一步降低分散生产的千万家农户抵御市场的风险。
产中:各级涉农服务部门把通过平台采集到的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病虫害防治、市场行情、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保鲜、储运、包装技术指导等分类进行编辑, 通过网络发布、电子邮箱或印发宣传资料, 及时送进千家万户的农民手中, 为农户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产后:制约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仍是市场。面向农业产业链的信息服务, 将有助于实现农产品交易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网络营销的实现, 确保了农产品销路畅通, 供销协调, 交易成本降低。通过把各种农副产品的供求信息在平台上进行发布, 主动向市外、省外甚至国外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经销商发送电子邮件.直接“上门”推销各种农副产品, 把分散生产的农副产品集中销售, 形成规模效益, 使农户获取更多利益。同时, 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平台, 可以及时获取各类供需信息, 宣传产品品牌, 通过电子邮件沟通信息, 可以大幅度节省交易成本, 扩大贸易机会, 使企业抓住市场机遇, 拓宽销路, 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四、面向农业产业化的信息服务平台
在农业产业化日趋成熟的背景下, 本着对产业链上的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起到各自作用和综合联动的协同作用的信息服务为宗旨, 紧密围绕 (省、市、县) 农业局各个科室的业务职能, 以当前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系统安全技术、GIS技术和数据交换等技术为手段, 在完善区域数据中心的基础上, 建设农业产业链信息服务平台, 重点建设农业产业链信息服务网站集群, 以农业产业链信息服务网站集群为基础平台, 有效的集成特色农业产业链应用系统, 实现农业局信息资源的整合与交互, 进一步实现对全地区农业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过程、智能化、精准化管理与服务, 全面提高农业系统农业信息化服务和管理水平, 使区域快速发展成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样板。
3.1农业产业链信息服务网站集群
农业产业链信息服务网站集群建设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服务, 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 以现有信息化设施为基石, 基于数据资源管理和共享机制, 结合当前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系统安全技术、GIS技术和数据交换技构建覆盖农业产业链信息服务网站集群, 实现一乡一站、一村一页。网站集群建设将主要围绕区域农村信息资源的整合、加工、处理和发布等环节, 同时充分考虑如何提升村镇信息的接收、发布和服务能力的建设, 从而形成一个区域农村信息服务网站, 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集群服务, 促进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 打造区域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
3.2农业产业链信息服务系统
3.2.1农业地理信息系统
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在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管理、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和数据输出上的优势, 为区域农业环境评价、农作物适宜性评价、测土配方施肥、农情监测、农业灾害与应急、温室智能控制、农村新能源管理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应用和展示平台, 实现农业发展状况可视化展示, 便于区域农业综合业务的地理分布、发展规模的直观获得, 为制定区域农业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为农业在时间、空间、产品和品质方面的统一调控提供技术支撑。
3.2.2土壤质量评价系统
全面搜集整理相关部门长期积累的有关土壤重金属、土壤肥力普查和动态监测数据, 建立区域特色农业生产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土壤重金属和肥力指标体系, 以国家、行业或地方土壤质量评价标准为依据, 建设土壤质量评价系统, 系统主要实现土壤采样点管理、评价标准管理、土壤质量分析评价、基于GIS的土壤质量查询和统计等, 规范其数据采集与管理方法、土壤质量评价分析过程, 搭建土壤质量监测数据由采集、管理到分析与决策的一站式操作, 同时为不同级别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操作引导, 实现土壤质量数据采集管理有规范, 分析决策有依据, 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有保障。
3.2.3作物适宜性评价系统
在农业生产从传统的粗放模式向集约模式转变的大背景下, 合理开发、利用农业用地已成为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发展区域经济的途径之一。为了更好地反映区域土壤对不同作物自然适宜程度、限制强度, 建立作物适宜性评价子系统, 对农作物适应性进行区划, 划分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通过适宜性评价挖掘区域农业发展潜力, 促进农作物合理布局, 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2.4测土配方施肥系统
紧密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以服务农民为出发点, 构建基于GIS的测土配方施肥系统。该系统围绕测土配方施肥与养分监测信息的采集, 建立基于PDA的信息采集模块, 实现对采样地块基本情况、农户施肥情况调查、植物测试结果、土壤测试结果、田间实验结果、养分监测等信息的实时采集与管理;建立数据分析模块, 对各类采集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为政府宏观掌握本区域土壤肥力变化、施肥情况与农田环境污染提供理论基础;依据平衡施肥原理, 建立施肥决策模块, 根据各地块土壤肥力情况和作为养分特征, 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建议, 同时还可为肥料企业各类复混肥、系列专用肥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信息推送模块, 以短信的形式向农民推送施肥建议、施肥知识等信息, 加大对农民的信息服务, 力图提高区域整个地区农民的施肥水平, 有效减少农田环境污染, 显著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推动区域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低碳农业的快速发展。
3.2.5农业生产与智能决策系统
根据区域农业主导产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对科技知识的需求, 按照无公害、有机和绿色农业的技术标准规范, 汇集蔬菜、加工番茄、红花、油葵、油菜、甜菜、打瓜、玉米、小麦、亚麻等生产管理各个环节的农业知识, 分别从品种选择、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生产等方便, 构建相应的知识模型, 采用合宜的知识表示技术和推理策略, 利用成熟的专家系统开发工具, 开发加工番茄、红花、油葵、油菜、甜菜、打瓜、玉米、小麦、亚麻等生产管理专家决策支持系统, 为生产管理者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进行科学指导种植、养殖管理。
3.2.6设施农业智能控制系统
针对设施蔬菜基地, 根据其设施农业的不同类型, 分为日光温室和玻璃智能温室, 按照实际生产过程中对设施内环境信息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设备选型和设计设施农业智能控制系统, 归纳起来主要包括温室环境信息采集设备与控制设备, 运用传感器网络或者温室娃娃采集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土壤墒情等环境指标, 与作物生长所需环境要素的范围值对比, 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控制设备实现其阀门、湿帘、风机、遮阳网的开关, 从而达到温室环境的智能控制。
3.2.7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
基于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信息服务现状, 围绕农资登记备案和农资执法、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安全溯源及对外信息发布服务的信息化管理需求, 构建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平台, 立足农资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业务流程, 实现对市域内流通的农资产品的登记备案和农资案件的移动执法, 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准入机制, 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关, 实现对农产品质量检测数据的采集分析、安全档案的管理和信息溯源管理, 建立并完善基于信息服务网站、触摸屏和短信平台的综合信息服务通道, 提升政府质量安全监管与信息服务能力, 督促农产品生产经营流通企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提升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保障农资农产品消费安全。
3.2.8病虫害测报预警系统
紧密结合区域所辖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及其所发生的主要病害, 围绕病虫害测报业务, 以区域省、市、县级植保站为中心, 构建以基层乡镇数据上报, 市 (县) 级植保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上报, 并且为上级业务部门及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病虫害防治等决策支持的应用系统, 系统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查询、数据分析、预警分析、应急响应、汇总上报等。
3.2.9农情监测系统
农情信息关乎农业生产、农产品供求、补贴政策、农资价格以及防灾减灾等重要信息, 涉及千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农业部门工作的考核评价和资金分配的科学性, 是农业部门管理工作的核心。为进一步加强区域“数字农情”建设, 提高农情调度的及时性、准确性、系统性和安全性, 实现农情信息采集规范化、传输网络化、管理自动化, 本研究紧密结合区域农情信息采集工作, 围绕农情、灾情等信息的采集、传输、整理、分析和发布建立农情监测系统, 通过信息采集功能模块, 实现农作物、早稻晚稻情况、农作物生产情况、蔬菜及特种作物等农情信息的实时采集与上报, 提高上报数据的统一性和规范性;通过数据分析模块对区域各地区农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及预测, 为政府部门宏观决策、指挥调度提供有力支持, 也为科学指导生产、组织抗灾救灾、实现“稳粮、保供、增收”目标提供支撑,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2.10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系统
针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信息化系统支撑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的需要而研究开发的应用服务系统, 系统面向各类农民合作组织, 提供会员管理、财务管理、培训管理、交流管理、市场信息服务等功能, 帮助合作组织快速获取市场信息, 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系统具有完善的会员管理功能, 支持会员分级管理、多类型管理、个性化服务支持等功能;实现对合作社账目信息, 分红信息以及会费信息进行在线管理;实现会员生产资料需求信息及农产品供应信息统一管理;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视频培训资料及最新实用技术;实现会员之间、会员与管理者之间在线交流;界面美观、操作简单, 便于维护。
3.2.11电子商务系统
立足农产品流通产业化发展要求, 从农产品交易的实际需求出发, 构建电子商务系统, 包括市场行情分析子系统、农产品电子交易服务子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子系统, 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从信息服务与交易业务两个角度组织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三个流通流程, 逐步实现网上电子交易, 解决农产品交易信息不对称问题和流通成本高等问题, 有效提高农产品交易的信息化水平, 完善区域农产品产销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促进农产品生产、销售信息与国内外市场的及时有效对接, 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 提升经济效益。
3.2.12农业培训系统
面对区域同层次的农业从业者对农业培训的需求, 研发适合区域农业生产需要的多媒体农业培训系统, 该系统支持多种媒体服务器, 支持MPEG、AVI、ASF、WMV等多种多媒体文件格式, 支持多重视频资源分类管理方法, 具有交互性能好、资源共享性好的特点, 实现服务器运行状态动态监视、内容分发系统管理、分布式的负载均衡、多媒体资源管理等功能, 系统部署上线播放。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现远程教育和技术推广, 普及农业科技, 以科学正确的方法指导用户生产工作。多媒体学习培训系统还可以让农民随时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自主学习, 能合理安排培训的时间, 极大地方便农民自我学习, 有效提高培训的效率和农民学习质量。
四、结术语
【农业产业化培训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四川农业产业扶贫技术大培训08-01
农业产业化项目10-17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原因07-07
农业产业化解说词07-23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09-07
泊头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报告07-06
国外农业产业化经验与启示08-27
双湾镇农业产业化现状09-2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请11-13
市农业产业化情况工作报告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