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和谐稳定

2024-08-20

企业和谐稳定(精选8篇)

1.企业和谐稳定 篇一

企业综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构建和谐企业 促进社会稳定

----贵州永红食品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永红公司创建于1984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员工1500人,占地面积10多万平方米,资产16670万元,集科研开发、肉牛养殖、食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贵州省规模最大的牛肉干制品生产企业。公司产品有牛肉干系列产品、卤汁禽肉系列产品、豆制品系列产品和黑糯米酒系列产品等60余个品种规格,产品畅销全国29个省(区、市)。中国牛肉干网、中国名企排行网、德特市场研究网等网站在对2008年、2009年、2010年中国国内十大牛肉干名牌排序中,“牛头牌”产品名列第一。

公司先后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第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全国新农村建设百强示范企业、国家牛肉技术研发分中心等荣誉称号。自1998年以来,“牛头牌”牛肉系列产品和商标连续被评为“贵州省名牌产品”和“贵州省著名商标”,2010年“牛头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近年来,公司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统领创建平安企业,全面落实各项责任制和安全防范措施,开展创建“平安部门”、“平安车间”“平安班组”活动,为公司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平安环境。企业已成为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的主渠道,为富余劳动力成功转移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11年被黔南州人民政府评为“2009年-2010吸纳农民工就业先进企业”。

二、综合治理,注重实效

根据县综治办有关文件精神,公司建立了综治工作室,成立了企业调解委、治安联防队、法制宣传组、流动人口管理组、禁毒协管、消防安全、维稳反邪、帮教专管“综治八大员”机构,形成了有领导、有机构、有人员、有办公地点的工作机制,从总体上加强了对平安创建和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开展以下工作。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公司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了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和防火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平安创建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并把此项工作列入责任制考核范围,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发生重大事故或处理不当的,追究责任。

2、加强安全防范建设,落实平安建设“三防”措施。开展创建平安部门、平安车间、平安班组活动,推动平安企业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建立以平安创建综合治理机构、责任部门为主体的“人防”网络。建立检查登记制度,完善关键部位的防范设备,从总体上有效地加强了“物防”管理。在“技防”上加强对办公区域、生产区域、安全防范重点区域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控,筑牢了一道安全“堤坝”,杜绝了盗窃案件的发生。

3、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切实做好内部防范工作。配备了专用消防车一台,更换调整了消防器材、楼道灯具、保险门窗等防护设施,办公区、仓库、车间等全部安装了电子摄像头,防盗门、窗都装了铁护栏,进一步消除了安全隐患。近几年来用于安全防犯开支达50多万元,人、财、物投入到位,未发生一起财物被盗事件。

4、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切实清除各种不安定隐患。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在于加强对生产车间、物资仓库的管理。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工作,检查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有关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制定实施情况、安全培训情况、弃物处理情况,建立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效机制。对安全生产工作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责任感,增强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从根本上消除了各种不安定隐患。

5、突出工作重点和难点,积极排除各种不稳定因素。一是抓重点对象,落实各项政策法规和制度,作好解释和安抚工作,化解矛盾,多年来未出现上访情况。另外,还加强对住宿人员的管理,建立登记制度,保证临时来访人员证件齐全,来去都有登记;二是抓要害部位,落实具体防护措施。确定财务室、研发中心、锅炉房及配电室、办公室、车间、仓库等部门为重点要害部位。值班人员每天对上述部门进行巡视,强化安全责任,进而确保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三、企村共建 睦邻友好

远亲不如近邻,良好的周边环境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公司注重与周边村寨、村民的关系,主动与他们搞好和谐创建工作,营造一个和谐友好的环境,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公司在用工上以聘用周边村寨的群众为主,既解决了周边村寨群众的就业问题,又可以通过聘用的这部分职工加强与周边村寨的联系,协调处理村企关系,实现村企之间的和谐相处。公司总部现有的1000余名职工中,大部分来自河边寨、杨家寨、城番村等周边村寨和涟江、凤山、西山、蒙江社区,实现公司职工与周边村寨、社区的交流互动,促进了公司的和谐和稳定。

公司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用自有的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帮助群众大力发展种养殖业。种养殖户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多年来,公司先后出资帮助周边村寨修建校舍、人畜饮水、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提供用水、用电方便,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多年来,村企之间没有发生一起纠纷事件,公司工作得到了周边村干部群众及社区的支持和拥护,企业周边村寨处处洋溢着和谐共处的新气息。

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

多年来,公司始终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以慈母般的关怀善待每一个员工,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依法为职工缴纳养

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建立了良好的劳动用工关系。公司还成立了由工会和相关管理部门、员工代表组成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及时化解劳动人事争议问题,为公司的劳动用工营造了和谐的氛围,多年来,企业没有发生重大劳动人事争议纠纷。公司积极筹措资金改建和修建员工住房,解决员工住宿,开办员工食堂,为保证就餐质量,公司每月要补贴一定的资金改善伙食。公司视职工为手足,每年的中秋、春节都要发放礼品慰问员工。此外,公司党支部和工会等群团组织经常开展走访、慰问职工活动,及时解决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困难,员工的亲属病逝,公司都要派人带着礼品登门看望,帮助解决困难。2007年和2009年,公司2名员工因家中发生重大变故,造成极大困难,公司发出倡议、组织募捐、筹集资金万余元,帮助员工解决了燃眉之急,弘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体现了永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为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员工劳动技能,定期组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每年都要聘请专业老师给员工授课,根据不同的工种进行培训,以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让职工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通过培训使他们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2010年,公司出资10多万元购买了健身器材、乒乓球桌等设施,开展文体活动,增强员工体质;每年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展示员工风采;组织员工旅游,陶冶员工情操。培育员工树立“我靠永红生存,永红靠我发展”的信念,全心全意服务公司。

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逐步形成了和谐、充满温暖的氛围,公司员工心情舒畅,多年来无一例违法犯罪、违纪现象,促进了公司的和谐稳定,建立了良好的生产、工作、生活环境,增强了公司凝聚力,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几年来,公司各项经济指标连续增长,2010年实现产值2.5亿元,上缴税金2224.8万元,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011年8月26日

2.企业和谐稳定 篇二

一、提高做好新形势下企业信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 做好信访工作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把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企业信访工作恰恰是“做人的工作”, 要求真心倾听职工诉求, 切实解决职工难事,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当职工的贴心人, 两者在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是一致的。

2. 做好信访工作是维护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迫切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对信访工作始终高度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 先后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 全力推动信访事项化解。随着铁路改革发展向纵深推进, 企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但在改革过程中因利益格局调整而引发的诉求也日益增多,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处理, 势必影响企业改革发展大局。

3. 做好信访工作是对各级领导干部作风能力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检验。

当前, 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 工作不到位, 战斗堡垒作用不强;一些领导干部对新形势下企业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认识不足, 政策理解不透彻, 工作作风不扎实, 在信访问题上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不能从源头上做好预防,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致使信访工作处于被动应付局面。

二、正确认识当前企业信访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 铁路企业信访问题主要集中在要求提高退休待遇、恢复个人身份、解决住房和子女就业、报销医疗费、明确劳动关系等热点难点问题上。这些问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 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 一旦处理不当, 极易引起上访。导致以上信访问题既有客观原因, 也有主观因素,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规范问题。

政策多变、决策不慎、工作不细是产生信访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铁路管理体制的特殊性, 铁路与地方、不同地区、不同系统、不同时期的政策在执行标准、执行时点上可能不一样, 政策弹性容易引起认识偏差, 导致有些职工片面理解法律条规, 过分强调自身权益, 给信访工作造成压力。有些单位依法依规办事意识不强, 决策论证不充分、考虑问题不周全、信息公开不透明, 损害了职工利益。

2. 历史遗留问题。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铁路企业在体制机制转型、管理方式变革、社会职能移交等过程中, 因利益格局调整, 也产生了一些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矛盾和问题。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错综复杂, 解决这些矛盾需要一定时间和较为繁杂的过程, 而当事人解决问题的心情迫切, 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职工反复上访。

3. 职工观念问题。

表现为三种心态:一是依赖心态。这部分人长期以来把企业当作“铁饭碗”, 企业机构改革、调整合并、新线开通, 一旦被分流或安排到异地工作, 不从自身工作能力、工作作风上找原因, 而是片面依赖企业和单位领导。二是不平衡心态。这部分人受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影响, 经常拿过去的收入与现阶段职工收入相提并论, 总认为自己过去吃亏, 要求解决“待遇”问题, 形成了新的不稳定因素。三是“浑水摸鱼”心态。有些人法制观念淡薄, 为达到某种目的故意大造舆论, 鼓动职工的对立情绪, 并伺机提出无理或过高要求, 企图浑水摸鱼。

4. 干部能力问题。

有些领导干部在接待和处理信访问题上, 由于政策水平较差、工作作风漂浮、工作方法简单, 对职工反映的问题不重视, 缺乏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信访人提出的问题不作正面回应, 甚至想方设法掩盖问题、拖延解决, 错误认为信访问题久拖不决, 时间长了上访人自然会息诉罢访。少数单位和领导对信访工作有畏难情绪, 防火、防盗、防信访, 一味采取堵、捂、压的方法, 能拖则拖, 实在拖不了, 就“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 形成了“不闹不解决”的错误导向。

5. 工作机制问题。

有些单位对信访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信访工作不重视, 没有建立相关的信访工作制度, 认为基层单位就是“抓安全、搞经营”, 信访工作是上级领导部门的事, 如果有职工上访就随便应付, 应付不了就直接推向上级、推向社会, 这种长期重安全经营、轻信访维稳的错误思想和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信访工作机制, 造成许多信访积案。

三、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企业信访稳定工作

1. 以转变观念为核心, 增强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自觉性。

“人不伤心不落泪, 人无难事不上访”。绝大多数信访职工是遇到了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问题, 超越了自身承受能力, 才以信访方式求助单位, 期盼单位帮助解决。信访工作是群众工作的“生命线”。各级组织和信访部门要转变认识, 主动重视信访工作。

2. 以综合治理为重点, 坚持从源头上防范信访问题发生。

“树有根, 水有源”, 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信访问题, 必须强化源头治理。一要抓基层,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维护稳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与职工朝夕相处, 对职工生产生活、思想动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对职工信访活动酝酿的初始动向, 了解最透彻、掌握最清楚, 这对于做好信访工作非常有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 及时了解职工生产生活情况, 掌握其思想情绪变化, 把职工上访问题解决在基层。二要抓源头, 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一方面, 要强化“宗旨”意识, 始终把维护职工利益作为决策的根本和主线, 在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职工利益的重大决策, 企业改制改革、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程建设等方面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方案, 协调路内外关系中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时, 全面推行信访稳定风险评估, 决策前认真调研、决策中全面征询、决策后主动跟进, 坚决做到“三不”, 即:有明显不稳定风险的政策不出台, 绝大多数职工不支持的项目不立项, 劳民伤财的事情不去干, 防止因政策措施不当引发新的矛盾纠纷。另一方面, 要不断完善厂务公开运行机制, 对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 做到公开、透明, 并保证真公开、实运作、求深化、讲实效。三要抓主体, 切实增强各级干部落实责任的紧迫感。要坚持“不走过场”, 搞好领导包案接访。领导包案接访要做到两个“真”:一是真包案, 落实“四包”“四亲自”的要求。即包掌握情况、包思想教育、包解决化解、包息诉息访和亲自研究包案事项、亲自约谈信访群众、亲自协调解决合理诉求、亲自审核办结报告。二是真接访, 特别是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带头主动接大访、接难访、接重访, 坚持与接访群众面对面。要突出“事要解决”, 抓好信访积案化解。

3. 以完善机制为保证, 不断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方式方法。

一要加强宣传引导, 依法规范信访秩序。一方面, 要加大《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 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做好信访工作的政治敏锐性, 把矛盾及时化解在基层。另一方面, 要通过各种宣传形式, 大张旗鼓地宣传《信访条例》《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 依法处理扰乱企业秩序的违法行为, 积极引导职工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 形成畅通、有序、高效的信访工作秩序。解决信访问题要有理有节, 始终坚持“三个原则”, 即:不能为解决局部问题, 而引发全局性问题;不能为解决个体问题, 而引发群体性问题;不能为解决眼前问题, 而给今后留下问题。二要畅通信访渠道, 建立健全职工诉求表达机制、信访接待处理流程、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和领导干部联系点、接访日制度, 开通职工信箱、维权热线、手机短信, 搭建全方位、多功能、高效率的职工诉求受理服务平台, 及时处理职工诉求。特别要严格落实初信初访首问、首办责任制, 把好第一道关口。三要落实信访督查机制。对信访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要通过事前督促、跟踪督办、事后督查和责任追究的有效落实, 进一步提高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 杜绝决而不行、拖而不办、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现象。

4. 以队伍建设为抓手, 切实提高信访工作水平。

3.企业和谐稳定 篇三

[关键词] 信访稳定;和谐;企业信访

【中图分类号】 D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004-1

信访工作作为企业领导联系员工群众的重要渠道,直接关系企业的科学决策、直接关系企业领导在员工群众心目当中的形象、直接关系广大员工群众对企业工作的满意程度。企业要规避风险,化解矛盾,保持稳定,就必须按照《信访条例》的要求,以人为本,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规范信访行为,妥善处理信访人的投诉请求。

一、企业信访工作现状

(一)企业职工群众信访的表现形式。企业群众通过联名写信和集体上访表达意愿、反应要求已成为企业内部矛盾的重要表现形式,而且群体性信访活动尤其是集体上访呈现出以下表现形式:一是群体性上访,引起此类上访的原因大多涉及较多职工或群众,具有一定共性,如“两个退休时间”群体、“提前退休”群体等。二是个体性上访,引起此类上访的原因繁多,大致有因病致贫、生活困难、调整岗位、调动工作、反映情況、与单位或领导产生矛盾等各式各样的问题。

(二)企业员工信访主要成因。一是政策问题。大多数职工群众对部分政策了解不清楚、不透彻、比较片面,或者是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社会脱节。二是作风问题。有些部门对工作不负责任,对待群众敷衍塞责;有些部门工作不到位,对待群众简单粗暴,在工作中伤害了群众利益等等。三是群众意识。改革意味着利益关系的调整,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人们往往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旦利益受到冲击或没有得到满足时,就会有种种反应。

(三)企业信访工作存在的不足。一是在认识上,存在信访工作是权宜之计的观点,认为随着法律法规逐渐完善,信访工作将逐渐淡化甚至消失。二是在体制上,存在着责权不平衡现象,信访部门对于有关职能部门缺乏制约力。三是在机制上,运作过程存在薄弱环节,大量的群众信访问题难免尤如石沉大海。四是在方法上,信访工作还基本停留在部门间转传的状态,协调解决方案的力度远远滞后于形势的发展要求。五是在思想上,部分管理人员对上访人员存在一种敌视或者轻视态度,造成了企业与职工群众关系的紧张。

二、信访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一)信访量增多与选择救济渠道的分析。一是不同群体间的利益调整是信访量增多的客观现实因素。由于我国现行的矛盾与纠纷解决机制不完善,社会矛盾没有得到及时妥善地化解,形成了“老矛盾——没有解决——新矛盾出现”的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信访量必然增多;二是人们法制观念淡薄,“弃法崇信”现象严重。普法形式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加上许多信访人的“清官”情结,期盼“清天大老爷”的出现,一些群众习惯于通过信访渠道解决诉求,遇到问题就上访,把上访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途径;三是信访解决了一部分群众的实际问题。由于行政救济渠道、司法救济机制存在的弊端,信访部门不堪负重、压力很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解决群众的合理问题。

(二)信访工作体制与机制分析。一是信访部门责重权轻,职能与职权不相匹配。信访部门对信访案件的处理,仅有“转办、交办、督办、协调”等几种有限手段。面对大量的信访案件,信访部门处于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要求“事要解决”,一方面又没有直接影响处理结果的权力。这样一来,必然使得老百姓的信访材料绝大多数石沉大海,不了了之;二是法制程度低、“人治”色彩浓。现行信访立法不完善,造成信访程序性和规范性缺失,信访人和信访部门权利义务模糊不清,信访的管辖范围被迫扩容,造成信访案件增加,解决难度加大;三是监督无手段、协调不到位。实际工作中,信访部门不具有具体的行政职权,使得三项职权的使行缺乏依托或载体,督促检查无手段,协调处理很难到位,改进工作的批评建议权缺乏权威,对有关部门往往无关疼痒,难以落实,使信访工作的功能和作用大为衰减。

三、做好信访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改革信访制度,创新体制、机制。按信访法治化的道路,把加强现有信访机构、提高效能作为近期目标。将党委和政府信访部门作为派出机构,提高权威性。

(二)加强信访法制化建设,建立信访工作长效机制。提高信访立法的地位和效力等级。信访作为由宪法确定的公民基本民主权利和国家的基本民主制度,宜由全国人大制定具体的法律来加以保障。

(三)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在继续畅通现有各种信访渠道的同时,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建立信访工作信息网络系统,提高信访工作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四)加强信访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好信访干部交流使用的导向问题。要进一步改善信访部门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在人、财、物上给予更大的支持,为有效处置各类信访问题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五)加大信访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抓好“双教育、双规范”,既规范公务员处理信访事项的行为,又规范公民信访行为。

综上所述,信访工作及制度改革的实质是公民诉求渠道的价值取向问题。信访工作及体制、机制的改革还需要在基层至下而上积极探索,大胆突破,勇于进行制度创新,为整个信访工作改革和信访立法积累经验。

4.企业和谐稳定 篇四

稳定离退休职工队伍,构建和谐企业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这也是人类社会一直以来不懈的追求,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必需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只有构建和谐企业,才能确保企业改革稳步推进。

离退休职工,曾是工厂的中坚力量,他们为工厂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为党、国家、人民付出了青春年华和全部心血,为企业的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随着时间的推移,离退休人员将不断增加,如何稳定离退休职工队伍,是关系着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关系着在岗职工能否安心工作,关系着能否构建和谐企业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离退休职工队伍现状

由于年龄关系,离退休职工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晚年的生活并不尽如人意,生活中的不和谐音时有发生,于是有人沉溺于封建迷信活动中、有人痴迷于邪教而不能自拔、还有人陷于无尽的上访之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攀比心理,造成内心失衡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社会平均工资不断提高,现在办理退休手续的职工养老金升高,这使早年退休的职工心里极不平衡,以至牵怒于企业,质疑企业养老保险金没有交足。与退休的公务员相比,与地方离休干部相比,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普遍偏低,于是他们忿忿不平,怨政府不重视产业工人,怨自己当年走错了地方。

2、年老体弱,看病难、住院难

随着改革的推进,企业职工大都进入医保,离退休职工由于习惯了企业过去在医疗方面的优惠政策,对新的医疗政策极不适应,小病不去看,大病不住院,整日忧心忡忡,于是有人信神弄鬼,有人痴迷邪教。

3、复转军人情绪波动

军队转业、复员军人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各地战友相互串连、上访、静坐,报怨养老金偏低、企业执行国家政策迟缓。

4、离退休职工渴望企业的关怀

部分离退休职工认为离岗了,没人管理,失落感很强。他们坚决反对离退休职工交社区管理,认为企业是在丢包袱,仿佛离开了企业就像孩子离开了娘,他们渴望也习惯于在企业的关怀下生活。

二、应对措施:

针对离退休职工队伍的现状,根据工作实践,我认为我们应该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心他们,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离退休职工的社会责任感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它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引导、疏导群众的情绪和思想,向正确的、积极的方向和轨道迈进,起着维护稳定的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为离退休职工创建阅览室,订报纸、杂志,以保证离退休职工日常学习的需要。通过发放学习材料、举办有奖知识问答竞赛、组织收看辅导电教片,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及时向他们传达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通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了解改革开放新成就,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维护中央决策和改革发展的自觉性。引导教育广大离退休职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是走在群众前面,就是思想上先人一步,行动上奋勇争先,作风上率先垂范。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离退休党员素质普遍提高,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离退休党支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各支部的书记、组长即是党员干部,又同是离退休职工中的一员,他们最了解离退休职工,知道他们想些什么,需要什么。通过他们把离退休职工急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反映上来,通过他们把企业的关怀传达给离退休职工,在广大离退休职工中形成“有问题找支部”的共识,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树立起来了,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也就容易的多,真正起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稳定民心的作用。离退休党员分散在众多的离退休职工中,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带动一大批人,群众的眼睛都盯着党员,因此要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党员学习,提高党员素质,时刻提醒老党员要“退休不退党”,永保革命青春,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成为团结和教育老同志自教自律、安度晚年的核心力量。

3、知民情、解民忧、送温暖、促理解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离退休管理工作,要努力维护离退休职工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对解决离退人员的问题做到从宽从优,要知道他们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以走访、座谈会、谈心活动等形式当面倾听离退休职工的心声,把握他们所思所想、所急所难,当面解答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时不能解决的一定要说明原因、解释清楚。离退休职工过生日,备上礼物,送去一份祝福;逢年过节,发放慰问品,送去一份欣喜;年老体弱,定期体检,送去

一份关爱;大病住院,上门探望,送去一声问候;不幸去世,前往吊唁,送去一份慰藉。通过各种形式的沟通,既体现和传递企业对他们的关怀和敬重,同时也延伸对他们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工厂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更加关心企业的发展。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离退休职工安享晚年

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不仅能陶

冶离退休职工的情操,也能给他们带来欢乐和健康。积极支持广大老同志上老年大学,成立老年合唱团、舞蹈队、书画组、摄影组、养生保健组以及麻将、象棋、门球、台球、乒乓球、扑克牌等活动组,开展友谊赛、邀请赛、流动红旗赛等活动,做到周周有比赛,月月有评比,有力地推动离退休职工的文体活动,让他们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寓思想政治工作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寓思想政治工作于无微不至的生活关爱中,寓思想政治工作于耐心细致的疏导劝慰中,确保离退休职工政治坚定与身心健康。工作到了位,就是一种无言而言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占领离退休职工的思想阵地,自觉抵制各种封建迷信、伪科学的侵扰,让他们安享晚年,真正达到稳定离退休职工队伍的目的。企业的大后方稳定了、和谐了,才能轻装上阵,稳步健康的向前发展。

2006年2月26日

5.企业和谐稳定 篇五

促进企业和谐稳定

弘扬职业道德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建设‘四有’员工队伍的内在要求。建设一流的企业,需要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员工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以前所受教育,另一方面有赖于职业生涯中的学习和实践。职业道德与企业风气的好坏,与职业行为密切相联。强化职业道德建设促使员工明了是非,荣辱,善恶以及对其个人生活道路的选择,生活理想的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起着重大作用。

一、弘扬员工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弘扬职业道德建设是规范员工行为,提升员工素质的内在要求。随着企业的日益发展与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工作岗位竞争日趋激烈,整个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首先职业道德是企业成功的保证,没有职业道德的人干不好任何工作。其次,职业道德是人格的一面镜子,人的职业道德品质反映着人的整体道德素质,所以要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员工,奉献企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弘扬职业道德就是要帮助员工树立艰苦创业,敬业爱矿,开拓创新,遵纪守信的精神。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的思想和行为。要鼓励员工立足岗位学文化,学技能,学管理,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技术水平,提高岗位技能和业务能力。必须抓住当前员工最关心,反应最强烈的问题,把职业道德建设与解决员工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防止形成形式主义,在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员工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状况,也关系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常抓不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切实加强道德教育,对促进提高工作质量,推动企业发展,提高社会效应有着直接的影响。加强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责任感,为企业发展提供道德保障,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二、员工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企业道德建设的一面旗帜,他们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他们立足本岗位,是企业所有员工道德意识,道德愿望和道德追求的集中体现。道德模范不是高不可攀,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人不仅可以亲眼看到,而且还可以触摸得到,能够学习到,经过一番努力之后自己可以把握,变成自己的灵魂,自己的行为。我们要高扬道德模范的旗帜,让有感召力,影响力的道德模范脱颖而出,更好的去凝聚人,引导人,用先进的道德引领员工,这是我们的传统做法。

让道德模范“站”出来,就是夯实模范选树的基础。

让道德模范“亮”起来,就是让他们的事迹广为知晓,深入人心,对一些典型抓住不放,通过宣传不断挖掘其精神内涵,使之“定格”在员工心中。

让道德模范“领”起来,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最终要转化为实践,落实在企业员工的行动上,使典型效应传递为社会效应。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发展成一个公益品牌。这样,模范作出示范,更多的人效仿加入进来,就变成社会行为,从而形成一种文化精神,形成了社会文明风尚。

三、员工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弘扬职业道德首先要从干部党员做起,坚持从具体事做起,从员工群众最关心的事抓起。要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在弘扬职业道德中率先垂范的作用,引导教育党员干部提高道德修养,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带动广大员工提高道德素质。

一是要强化意识。没有强烈的职业道德建设意识,就不会有过硬的员工队伍,通过实施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起员工敬业,精业,创业的“三业”意识。首先恪尽职守,树立起员工的敬业意识。敬业意识是员工职业道德观念的核心,如果一个员工对职业和岗位的社会价值与追求的个人的价值能够达到一致的认识,那么员工就会产生良好的敬业态度,激发高度的敬业的精神,以满腔的热情自觉地,创造性的将本员工作干好。

二是要方法创新。弘扬职业道德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全体员工的道德素质,是道德规范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人心,有外在的规范转化为内在的良心,是社会舆论与道德良心相互呼应,相互映照。为此,我们要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利用多种方式,多种宣传工具丰富弘扬职业道德的内容。把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转化为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行为规范,要紧密结合当前企业管理体制,组织形式,队伍结构的新变化,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种道德规范。

三是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员工道德素质,坚持不懈的开展争当文明员工和争创文明单位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利用一切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是员工群众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得到哲理的启迪,身心的愉悦,心灵的感悟和情操的陶冶,在参与中得到精神激励和思想净化。

6.企业和谐稳定 篇六

——党群工作部:杨波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细胞,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劳动关系是企业内部的基本关系,是当前影响企业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构建和谐企业,必须把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主要内容和长期任务。近期,我们围绕职工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和劳动争议调处等方面问题,通过数次广泛调研企业内部员工。共对1000余名职工进行了调查,对50余名职工进行了个案访谈。调查表明,当前企业劳动关系总体上保持了和谐稳定,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当前影响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主要因素(一)资本在劳动关系格局中处于强势,并发挥着主导作用 改革和经济发展加剧了资本的短缺,强化了资本在劳动关系确立、运行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经营者为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无视国家劳动法规政策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无视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主力军作用,把职工当作廉价劳动力。企业的资本短缺,使员工对企业侵犯职工权益的现象表现出不满,针对目前市场物价的速涨,员工的工资过低,造成物价与收入落差过大,加之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调处和劳动保障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劳动关系矛盾日益尖锐,劳动争议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二)职工在劳动关系格局中处于弱势,难以体现主体地位 由于职工在劳动关系中处于被动、从属地位,使企业缺乏协调劳动关系的社会压力,构建企业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内在动力严重不足。企业经营管理者片面强调企业的权利及利益,忽视职工的合法权益。由于企业内部员工与其横向比较,但工作量分配不均,工作量与收入不匹配,收入差距过大,员工对此表现出极度不满。企业的利益驱动和劳动方的被动退让,加剧了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地位失衡。

(三)企业对稳定工作认识不够,相关职能不健全

企业内部出现了各种不稳定因素,将导致企业正常发展不能如期所至,这时就应该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作用,将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初期。然而,我们企业管理者没有引起重视,相关职能部门并没有发挥作用,甚至我们企业有一些职能部门根本就没有建立,还有一些部门内一个人可能要完成三到四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致使工作人员劳动强度过大,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不能按时完成工作就要受到批评,为此、做了工作的人还得不了好,让做活路的人有苦无处说。试想,一个人要完成几个部门的工作,就行成了一人多岗,一个人有多大的精力和能力去完成多个岗位的工作。就是艰难的完成了,那它的质量又有多高。比如:中梁山下属企业当中,有大部分分(子)公司都没有设置专门的治安保卫部门,保卫部门是一个化解员工纠纷,打击违法犯罪,走在矛盾前沿的一支主要力量,是维护企业稳定的重要部门。虽然说做这些工作的人还是存在,但并没有给予他们相应的待遇和权力,使他们有力使不出,也是企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对策与建议(一)缩小贫富差距

7.企业和谐稳定 篇七

1 当前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何通过思想政治工作,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推进企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健康发展, 一直是企业政研工作的重点, 但在工作中也发现在面对发展中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1.1 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 不完全适应新要求

在基层单位, 各项工作都要抓。往往生产经营工作一忙就把思想政治工作冲淡。只要一说起思想政治工作, 都认为是领导和政工人员的事, 其他人无关紧要。一些管理人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有偏差, 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可由物质利益机制来替代, 认为利益机制设计得好, 同样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 做不做思想政治工作关系不大;有的同志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无非是讲道理、作报告、谈心家访等一套空的东西, 不是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融为一体, 而是相互割裂开来。

1.2 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单一, 对员工的吸引力不强

表现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简单, 不善于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也不善于保证具体工作与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相结合, 与大众传播日益发达、各种信息纷至沓至的现状存在差异, 不能有效地吸引工作对象。以及工作文化生活活动主题不够鲜明突出, 停留于大家一起乐一乐, 与弘扬社会正气、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新形势下的企业精神结合得不够紧密。

1.3 员工思想疑虑仍然较多, 思想释疑解惑不到位

企业职工长期以来在相对垄断条件下养成的优越感, 工资、奖金等物质条件相对较高且稳定, 部分职工养尊处优的思想比较重, 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比较弱。在主辅分离、主业人员回归的过程中, 对一些新的措施、新的要求一时难接受、难适应, 担心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一些非全民职工缺乏归属感, 用工性质的不同, 造成了全民、集体、社会化用工不仅在工资待遇上产生了差别, 在思想上也产生了一定的鸿沟, 影响了这部分人积极性的发挥, 这都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规范和解决。

2 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2.1 思想政治工作要紧贴实际、服务发展

生产经营是企业的中心工作, 是促进企业发展、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如果把企业比做一个人, 生产经营就是筋骨肌肉,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血脉, 前者缺少后者会枯萎衰竭, 后者离开前者, 就无所凭依。生产经营一线的职工思想出了问题, 其生产秩序将不再井然, 优质服务的基础将不再稳定, 且容易酿成事故。因此,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企业安全生产、优质服务、企业发展等中心工作来做, 并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内容要实。要紧密结合生产经营活动, 理顺职工情绪, 选树身边典型, 发挥示范作用, 切实为生产经营服务。二是形式要多。通过举办专题学习讲座、报告会、座谈讨论会、读书活动, 靠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潜移默化的熏陶、影响和渗透扩大教育效果。三是方法要活。要采取教育与服务、关心与引导结合, 并运用灌输、疏导、自我教育、个别教育和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 提高教育质量。四是手段要新。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等职工乐于接受的高科技手段, 搭建和运用网络平台, 开展思想教育。通过多种方法, 形成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发展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的良好格局。

2.2 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导向作用、弘扬正气

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 需要强有力的舆论导向提供保障。因此, 思想政治工作要牢牢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 提高教育引导水平, 把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投入企业生产经营中, 真正使和谐企业的思想深入人心, 成为员工的共同理想和自觉行动。一是要根据企业内外部实际, 及时将企业的重大活动、发展前景等进行广泛宣传, 利用各种会议、活动之机做好宣传工作, 将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改革发展的大局之中, 促进员工自觉投身企业发展。二是各级领导要深入班组、深入一线开展访谈和调研, 同员工面对面谈心、交心, 回答员工对工作和企业发展最为关心的问题, 解除员工的疑惑和后顾之忧。三是要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特别是注重发挥身边先进人物的教育示范导向作用, 对生产一线员工中的好人好事及时进行跟踪、挖掘和宣传, 通过培养、选拔、树立先进典型, 以他们的事迹感召广大员工, 切实达到鼓舞、激励员工的目的, 使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优良风气在企业内部逐渐形成。

2.3 思想政治工作要紧贴企业文化建设, 培育精神

事实表明, 只有在和谐的文化环境里, 才能对人净化心灵, 纯洁思想, 鼓舞斗志产生潜移默化作用。才能得到良性传承, 不断升华, 健康发展。作为服务性企业, 一是抓好安全文化建设, 二是抓好服务文化建设。让实现企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谐发展, 树立公司优质服务形象, 取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同时, 在企业内部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导向, 努力将员工的愿望融入公司的发展战略中, 形成以诚待人、平等友爱、互帮互学、融洽相处的氛围, 使企业真正成为全员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

2.4 注重以人为本, 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人是工作的主体, 企业的发展靠的是广大员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做好人的工作。只有把关心人、激励人, 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 才能凝聚全体员工智慧和创造力, 使他们充分发挥主人翁责任感, 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是政治上关心。建立健全了政治学习制度, 制定了学习计划, 保证学习资料和学习时间的落实, 把传达重要文件、通报工作情况, 作为政治学习的主要内容。注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积极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入党, 不断增添新鲜血液。二是生活上照顾。把呆板、空洞的说教, 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绵绵春雨, 使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心, 企业领导力争对每位员工都能做到从工作上关心, 从生活上关怀, 从细微处着眼, 切实拉近与广大职工情感上的距离, 做员工的“贴心人”。三是工作上激励。注重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和带动群众的作法, 每年开展各类先进评比活动, 对评选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全局表彰宣传, 在企业内部营造了一种人人争先向上的浓厚氛围, 激发了广大员工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2.5 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党风廉政建设、筑牢防线

党员干部与广大职工朝夕相处,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对职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思想解放的程度、表率作用发挥的如何, 直接影响到职工队伍的稳定和改革的成败, 影响着企业的和谐。因此, 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要求, 教育各级领导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自觉地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各种物欲的诱惑, 做反腐倡廉的表率。要求职工做到的, 首先要自己做到, 要求职工不做的, 自己首先不做。要强化廉政教育, 提高廉洁文化意识;围绕廉洁从业关键控制点, 健全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建立有效监控和风险防范机制, 重点加强物资采购、工程建设、废旧材料处理招标过程的有效监督, 进一步夯实党风廉政建设基础, 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游刃有余, 且卓有成效。

摘要:本文结合通信服务行业的特点和工作实际, 依靠思想政治工作, 发挥政治优势来凝聚人心, 鼓舞士气, 增强斗志, 促进了企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基层,思想政治,稳定,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徐燕.谈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改革与开放;20119 (2) .

[2]肖体梅.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 (6) .

8.企业和谐稳定 篇八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实践;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和就业方式的变化,企业员工维权意识逐渐提高,企业内劳动关系矛盾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态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问题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劳资矛盾的妥善解决,对平息劳资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和社会责任。

作为一家大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纵观近年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事项,企业中的劳动关系矛盾主要还是围绕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劳动权利、义务所产生的。劳动权利、义务的内容很广泛,主要是《劳动法》第3条所规定的劳动者应享有的八项权利和应履行的四项义务。在现实工作中,企业一般主要面对如下事项的劳动关系矛盾:关于辞退、辞职的事项;劳动报酬的事项;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的事项;劳动安全与卫生的事项;女职工保护的事项;社会保险与职工福利的事项;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的事项。

劳资双方产生矛盾,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秩序,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影响到企业经营目标的达成。我们提倡和谐的劳动关系应是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兼顾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自特殊利益、体现双方共同利益等前提下,劳动者享受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实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平衡才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目标。要实现真正意义上构造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主要做好以下事项:

一、用人单位法制观念的树立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前提。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一些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国家有关劳动保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干出许多违法违规事情,诸如歧视女工、拖欠农民工工资、用人不签订劳动合同、签订了劳动合同而不按合同办事、随便收取劳动保证金、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等等。出现上述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原因我们这里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是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而偏偏要明知故犯;而大多数人则是由于缺乏学习,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了解不多所致。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艰巨的任务,那就是要对用人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员进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相关政策规定的再宣传、再教育。使其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并在单位用人等行为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依法办事的要求,把企业的正当利益取得与职工的切身利益兼顾起来,做到企业要发展,职工生活要改善。二者不可偏废。

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紧随法规化进程,摒弃按惯例的想法。

每个人在长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都会或多或少存在着按往年做法来应对当前的工作内容,总以为以前能行得通的做法会万无一失,可事实证明,这常会让工作陷入紧张局面。2009年在发放加班费时,我们企业按照以往的做法,给不同级别的员工定出30-50元不等的加班基数,计发员工的加班费,结果出现员工集体抗议,强烈要求按法律规定计算加班基数,补发不足的加班费。

按《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一定比例(150%、200%、300%)支付职工加班工资,即将职工的实际工资收入作为职工加班费的计算基数。但在现实操作中,不少用人单位为节约人工成本,在确定职工加班费计算基数时,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第一、职工工资分很多细项,但计算加班费时仅以“基本工资”作为基数,这种情况相对较多,偶尔有用人单位以“基本工资”与其他工资项目之和作为基数,但并没有包括所有工资项目。第二、以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为计算基数。第三、以劳动合同中双方约定的工资标准为基数。第四、职工无论加班多少,每月固定可得一笔“加班费”,即根本不考虑加班费的计算基数。在此事例中,随着劳动法律法规的普及,员工维权意识的提高,部分企业已完全按法规计算加班费,各种形势的发展引导和激发了员工的维权行动。如企业能及时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分析形势,改变加班费计发办法,劳动争议完全不会发生。只有时刻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劳动力市场完善程度、相关法律法规推行进程,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思路和作法,既要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又需保持劳动关系和谐,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才能更好地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三、完善集体协商制度,彰显工会组织的作用。

从我国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坚持通过协商、协调、沟通而不是过激手段化解劳动关系矛盾,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是大势所趋。而通过协商、沟通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推行集体协商制度。为避免集体劳动争议发生,企业应与工会组织共同努力,积极主动完善集体协商制度,就员工关心的切身问题,如工资报酬、福利待遇、综合工作制、休息时间等,由工会组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进行商议,以商议后的结果与企业行政方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资专项合同,确保员工利益得到合法保护。适应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工会作为劳动者一方的代表,从维护员工利益出发,日常也可向企业提出协商的要约,促使企业行政方协商解决。通过集体协商,我企业员工的工资待遇每年实现近10%的增长,员工水电补贴翻倍增加,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由10%提高到12%,员工的合理诉求得到很好地解决。员工满意度提高了,劳动关系也就和谐了。

四、运用管理技巧妥善处理劳动纷争。

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管理运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劳动纷争,在处理这些劳动纷争时,应以协商、沟通为主,多做当事人的劝和、疏导工作,缓和双方的对立情绪,争取双方互谅互让,妥善解决纠纷,做到柔性引导和刚性处分相结合,促进人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

1、遇到突发劳动纠纷,冷静面对,因势利导,防止事态负面发展。

因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不够完善,我企业出现有部分老员工养老保险有间断漏缴。此事在员工中激起强烈不满,直面突发的劳动纠纷局面,我们并不急着发言,等他们的火气慢慢降下来,此时再让员工选出几个员工代表,由他们代表员工与企业方协商,劝导其他员工先回岗位安心工作。对员工提出的要求,企业根据情况逐一进行妥善解答。接着,让牵头的员工代表全程参与核查养老保险漏缴工作,目的有两个:一是为让牵头者能及时告知员工核查工作进展情况;二是能让员工觉得核查工作公开、透明,避免无端猜疑。此事经过核查企业、社保部门上世纪80-90年代相关历史资料,历时8个多月,才将漏缴情况核查清楚,并由企业和员工按法规进行了补缴。事情得到圆满解决,化解一场劳动纠纷危机。

2、注重细节、谨慎处理才能防止纠纷。

细节决定成败,日常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工作中,注重法律流程和规范、谨慎处理才能防止纠纷发生。我公司曾遇到一起解除劳动合同的争议,连续旷工29天被解除劳动合同者,居然申请劳动仲裁说是不明不白被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其实在下达解除劳动合同书前,但旷工者在外地,人力资源部门只是与其电话联系,说明相关事宜并表明单位要与其解除劳动合同的意向,同时让其如有异议请于一定期限前以书面形式提交单位。但因以上环节均是以电话形式,无旷工者签字确认的书面资料,似乎是口说无凭,导致被解除者认为有漏洞可钻。虽然经过仲裁委的调查、取证,企业胜诉,但因工作不注重细节,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同行业造成不良影响。

吸取经验教训,现如今每遇员工旷工达到被解除劳动合同条件的,我们都会给旷工员工亲自签字确认有关旷工事实和企业拟与其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资料,与员工进行提前沟通协商。同时将企业拟解除旷工员工劳动合同资料递交公司工会,让工会商议后签署无异议才下达解除劳动合同决定。各种移交资料都制表签收,做好各项社保转移手续,每项工作确保做到有书面资料可查,杜绝了此类解除合同的纠纷。作为人力资源和工会部门的工作人员学会理性的解除和终止劳动关系,是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

为员工办理领取公积金手续时,往往需要员工提交购房合同原件给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审核,在经办过程中,细节的工作就是做到每次与员工交接购房合同原件时都需做好签收记录。曾有名员工办理领取公积金手续几个月后,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回其购房合同原件,当我们说已退回给他时,他矢口否认,并口口声声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此事负责。当将移交购房合同的签字记录摆放在其眼前时,事实胜于雄辩,紧张的气氛随之化解。

上一篇:趣味角色体验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论文下一篇:悼念父亲的简短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