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讲稿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2024-08-13

家长学校讲稿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精选15篇)

1.家长学校讲稿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篇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亲爱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在前面的考试中,我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我认为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我给各位介绍一下我的学习方法。

第一我觉得要想学习好先得对学习感兴趣。俗话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对学习有动力,自然会越学越好。第二,要想搞好学习,必须掌握好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才是最重要的。在学习当中,我们的脑子里必须有三个字——“为什么”!牛顿被树上掉下来的苹果砸到,他问“为什么”,于是他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看到开水后,壶盖跳了起来,他问“为什么”,于是他发明了蒸汽机……,所以说聪明的人懂得说;智慧的人懂得听;高明的人懂得问。最后就是一定要勤奋,这是最重要的,连爱迪生都说“天才需要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也许上面我说的很抽象,具体下来就是上课要认真听课,把握好上课那45分钟,注意要多独立思考,不懂就要问,要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像燕子垒窝一样把平时学到一点一滴都积累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得学下去,去追逐自己心中的梦想。要认真细致地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独立完成且决不能马虎。还有的是,上课时要做好笔记,课前最好预习,先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这对于接下来的课能更容易地吸收。课后也要经常进行复习,就像老牛吃草一般,反复巩固好老师所讲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古人曾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也是这道理吗?最好要注意劳逸结合。只顾着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让脑子适当地放松一下才行,比如打打球,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新闻等。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学习体会。我相信一分耕耘自有一分收获,付出汗水才会收获硕果的!我也会加倍努力,争取在下一次考试中成绩更上一层楼。

最后我想说“你再强也不要和别人比,你再弱也要和自己比,你挑战过了自己,把以前的自己比下去了,你就会收获比别人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2.家长学校讲稿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篇二

一、教学资源利用趣味化

(一) 创设问题情境, 实施启发式教学, 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 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 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 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 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第几》一课时, 我采用了讲故事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我利用课件出示了美丽的森林, 然后依次显示了小白兔、小熊猫、狮子、松鼠、小马。一边显示一边讲故事:美丽的森林里新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今天都搬到新家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住在什么地方……这节课老师创设了一个生动而有趣的问题情境, 我们一起编故事, 一起讲故事, 让学生犹如进入了一个美丽的大家园。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 引发学生的兴趣, 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二) 改变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 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 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 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 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 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

如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 我把0-9十个数字设计成拟人化的“数字小朋友”, 让这十个“小朋友”一一在屏幕上呈现。看到抽象的数字长上了手脚, 成了会哭会笑的小精灵, 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一) 让学生“进入”课本中的练习题

我在让学生练习时, 喜欢让学生把书本中出现的人物当作自己。因为这样一来学生会觉得好象这道题目更贴近自己, 感觉更亲切。

(二) 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 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

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 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动物头饰, 并且请班里的九个小朋友戴着动物头饰表演它们走路的情景。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这道活动的“例题”, 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 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 突破了难点。

(三) 利用学生好动及好胜的心理特点, 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 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影响学习效果。一般的学习竞赛对于中等的学生影响最大, 因此大部分孩子会在竞赛中通过努力不断进步。若采用竞赛与自我竞赛相结合的形式就会使先进的学生更先进, 后进的学生也变先进。这样还有利于防止学生的骄傲情绪和自卑心理。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 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 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竞赛分为三部分:口算、我当小考官和抢答思考题。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 并从各组选出不同人次进行评判记入该组成绩。由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 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安排层次性强, 同学自己出题考自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激励措施要适当, 并且多样化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只看结果, 应该是重过程, 轻结果的。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措施是这样的:

1、善于发现学生优点, 经常表扬。不论谁在学习上有优点, 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点点, 我都不吝表扬。比如一个学生的字进步了, 口算速度快了, 多举手了, 或解题的方法新颖, 我都会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

2、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尚幼, 往往对物质奖励更喜爱。我就常常画些小图片, 制作些头饰胸饰, 以表对他们学习的肯定。

3、把个人荣誉和集体挂钩, 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每个小组都有一架模拟的“梯子”, “梯子”的顶端是一面小红旗, 哪个小组的成员有进步, 他们小组的梯子上就会多一个脚印。哪组最先攀上梯子他们就获得胜利。学生很喜欢这种奖励措施, 谁都想让自己的小组快快爬到最高处, 摘得小红旗。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篇三

兴趣是怎样形成的

如果一个人对做教师比较感兴趣,那么这个人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

我感到在潘家小学和条件同样非常艰苦的其他几所农村学校工作时,尽管生活艰苦(每天步行5里路上班,中饭自己做),课务很重(每周23节课),但工作一点没有感到累和苦。调到实验小学后,物质条件和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并没有感到多少甜蜜。1983年至1984年我多次获得县级荣誉,是前马乡老师中获得荣誉数量最多、档次最高的人.并且于1984年人了党、于1985年担任了中心小学的教导副主任,但我并没有多少荣誉感。相反,我调入实验小学后,削职为民,长达十几年没有获得任何荣誉(包括校级先进),但一点没有失落感。像这样,一个人生在苦中不觉苦,处在福中不知福,有了荣誉不激动,没有荣誉不消极,就说明这个人对从事该项工作有了兴趣。

我对教师职业有兴趣,工作中心态就比较平和。教师社会地位不高我不自卑,工作报酬不高我不计较,工作成效不被认可我不失望,丁作取得成绩我不张扬。

如果进一步追问,做教师的兴趣从何而来?我感到三分之一是固有的,三分之一是时代造成的,三分之一是环境影响的。

据我母亲讲,我小时候,父亲抱着我逢人便说“我们生了个芮先生”。我比较喜欢做教师,可能和父母亲从小的心理暗示有一定的关系。

我们工作的年代是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自主选择余地少,自主发展空间小,处于党叫干啥就干啥的时期。国家安排你做教师感到天经地义,似乎不能也没有必要不感兴趣。

在我的记忆中,工作至今从来没有领导和同事约束、批评和指责过我,更多的是领导与同事关心、帮助和赞赏我,这使我在工作中非常开心和自由,也就对当老师逐步有了兴趣。记得在潘家小学上班没几天,我向校长提出想听听老教师课的请求,结果校长反而说我是科班出身,要我上一堂公开课让其他老师学习学习。没过几天,全校所有老师(共5位)居然非常虔诚地听了我的一堂数学课,评课时还说我的课上得相当不错,这使我既将信将疑,又受到莫大鼓舞。到了男大当婚的年龄,由于教师社会地位不高,家庭经济条件差,我长相勉强及格又生性害羞,讨个理想的老婆便成了难题。学校许多老师志愿为我做红娘,打着灯笼到处为我找对象,这使我非常感动,同时也美梦成真,找到了一个漂亮、贤惠的妻子。说实话,想当年,如果老师们不帮忙,凭我那副德性,说不定就是光棍至今。1985年,可能因为我教学上取得了一点成绩,中秋节那天,教研室居然请我到溧阳宾馆吃饭。这是我第一次在溧阳宾馆作客,第一次知道世上还有这么多我从来没有吃过的好菜。

兴趣在锻炼中发展

如果兴趣不能转化为教育教学水平,那么这样的兴趣就不大可能长久。个人觉得兴趣转化为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是锻炼。说句极端的话,只要锻炼机会足够多,白痴也有可能变天才。

根据推算,我可以说是我们溧阳同龄教师中呆过的学校类型最多、教过的学科最多、从事工作范围最广、参加竞赛和外出学习培训机会等最多的人。

我呆过完小、农中、中心校和实验小学,其中既有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也有全市一流的实验小学,这样的经历丰富了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也丰富了我对学生的了解。特别重要的是,在农村工作的几年,让我这个农民的儿子切身体会到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教育对他们发展的价值,这也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良心和责任感。

到目前为止,小学的学科中我只有语文没有教过。工作第一年,我主要教四五年级数学。虽然我五音不全,但因为是科班出身,居然兼教四年级的音乐,另外还兼教体育、思品、美术等学科。在金山中学还误人子弟教了一年英语,后来还教过地理、历史等学科。做了校长后,放下了任教十几年的数学,主要任教思品、社会等学科。这样的经历虽然很难保证学有专攻,但使我对教学、对课堂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课堂教学中也许学科味不浓,有点“四不像”,但其在教育性和整体感方面有明显的特点。

更因为是科班出身,在西宋小学任教时作为“东亚病夫”的我(身高1.8米,体重只有54公斤)还带过学校的体育运动队,居然得了全乡运动会总分第一名。到实验小学工作后,当了学校的政教处副主任,因为美术教师人手不够,有一段时间,学校对外宣传的许多横幅都由我自己写、自己贴、自己挂。工作第三年我担任西宋小学的教导主任,一年半后担任中心小学的教导副主任,分管数学教学工作。1988年担任实验小学政教副主任,分管学校的德育和少先队工作。1990年,我以政教处副主任的身份坐进了校长室,担当3位德高望重老校长的助手,为他们“打杂”。1991年起担任副校长,第一年还兼任政教处主任。1998年起担任校长至今。我锻炼的岗位和机会如此之多,除了领导的厚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这个人比较好“启动”。不管是领导还是同事,只要有事找到我,只要有时间,我都会无条件地接受。记得国旗法刚颁布的时候,每周要进行国旗下讲话,学校的规矩是值周的行政人员担当此任。但可能因为我在行政人员中属于小弟弟,也可能其他行政人员对我比较关心,国旗下讲话我成了主角。记得有一学期我连续在国旗下讲话12次,越往后越讲不出什么新意,每到星期一真希望老天爷帮忙下场雨。这些锻炼对于我来讲非常重要,它不但提高了我的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迅速提高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怕各位见笑,我刚工作的四五年里,不要说见到陌生人就是见到同事也是面红耳赤、沉默不语。上课虽然条理清楚,但语言还是了无情趣。现在虽然不能算能说会道,但不管在什么场合至少也能夸夸其谈。20多年没见面的同学相聚后说从我的谈吐看好像变了个人,实际是通过不断的锻炼,脸皮越来越“厚”罢了。

1983年,我参加了教师生涯的第一次业务竞赛——溧阳县青年教师练兵活动(优秀课评比)。先是参加乡里的选拔,接着是参加区里角逐,最后参加了县里的比赛,结果得了比赛的最后一名——三等奖排名最后一名。但你别小看这个三等奖的最后一名,从此,我就有了外出听课的机会,并成为教研室数学中心研究组的成员,开始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自己的分量有多重。1984年又有幸参加全县的“最佳课”评比,

得了个二等奖(数学学科没有设一等奖)。从此外出学习和参加学术研讨活动的机会更多了,教学上也开始小有名气,并因此调入实验小学工作。到实验小学工作后,天地更加广阔,全省知名学校我基本上都去过,全省知名特级教师的课我都听过,全省知名专家包括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育教学行家的报告我都听过,并与这些知名校长、特级教师和专家都进行过深入的面对面的交流。这样的一些竞赛和培训活动,不但使我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迅速提高,而且教育教学的心胸和理论素养也不断开阔和提升,于是我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学习让兴趣插上理性的翅膀

工作中常有这样的感觉,几天不看书学习就觉得闷得慌,工作没有新意,上课讲不出新鲜话,生活似乎缺少点什么,这一方面说明社会发展对教师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学习就会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笼罩,另一方面说明不断学习可能已经成为习惯,不学习就难受。

我学习最认真的时期就是刚刚参加工作的三四年里。1981年丹阳师范毕业后,我发现当年学习成绩远不如我的一些同学通过补习纷纷考取了大学,心里很不平衡,萌发了考大学的想法,并迅速行动了起来。一年365天几乎每天吃了晚饭都在家里看书,足不出户,每天上班途中还通过收音机学习英语,把高中的课程通通自学丁一遍。后来并没有考大学的主要原因是感到复习迎考和教育教学不能兼顾,因为想考大学而放松教育教学工作良心上过意不去,在知足常乐和阿Q精神的引导下,放弃了上大学的梦想,一心一意做老师。这一段学习经历.不但使我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而且进一步优化了我的知识结构,无形中也进一步强化了我对教育教学的兴趣。

兴趣与学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让学习成为了我的生活方式之一,学习也让兴趣插上了理性的翅膀。

有两次学习经历令人难忘。一是1995年参加的全国小学校长培训班,第一次和国外的教育专家面对面,并获得了如何反思自己教学工作的方法,如何向自己和别人提问题,如何独立思考等,这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有独立的教育教学人格。另一次是紧跟其后参加的南师大研究生课程班。这次学习有了和高校专家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并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对教学中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从理性的角度找到了一些答案,学会了如何在理论的指导下思考问题,并能结合学科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开展教学工作,初步形成了对教育和教学的个性化理解。

对我教育教学思想影响最大的学习内容是1980年代接触的“三论”原理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汜得在前马中心小学任教时,我得到了3本小册子,分别是《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由于“三论”原理和我对世界、对事物、对教育的认识有相似之处,我如饥似渴地通读了3遍,不但坚定了我原有的一些认识,同时改变了我的思维模式和心智模式——能更全面、更系统、更立体地看待教育和教学。

大约在1990年,学校组织老师们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我全面了解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阅读了陶行知先生的文集,被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儿童观所深深吸引。受陶行知儿童观的影响,我对孩子的看法发生了质的变化。能逐步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思维方式看待孩子的一言一行。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保护孩子的合法权利,力图从孩子的基础和需要人手设计教学目标和过程,并根据课堂中孩子学习的状态决定卜一步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作为日常阅读,工作的前10多年我主要看3本杂志,一是《教育研究》,二是《读者文摘》(后改名为《读者》),三是《名作欣赏》。这3本杂志从我工作的第一年就开始订阅,其中前两本杂志一直订阅至今,《名作欣赏》几年后不知何故无法汀阅(据说已经停办)。之所以工作第…年就看《教育研究》,是听说《教育研究》是全国最高水平的教育理论刊物,我心想如果能把它看懂,而且还经常看,教育理论水平肯定能得到较大提高。说实话,一开始根本看不懂《教育研究》上大部分文章,但我强迫自己慢慢看、反复看,后来看得懂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至于为什么选择《读者文摘》,是因为其摘录的文章短小精悍,富有哲理,不但能拓宽知识面,而且能修身养性,感悟人生道理。之所以订阅了《名作欣赏》,就是认为做老师要有点人文修养和艺术素养。事实上,当初的理想基本上变成了现实。

我学习的基本观点是,只要不是反动和黄色的书刊都应该看一点。对于我们这些知识结构并不合理的教师来讲,杂也许比精更重要。正因为如此,我虽然当时教的是数学,但大专函授学的是中文,后来本科函授的专又变成了教育管理。我1983年参加大专函授时,每个礼拜都要到城里集中学习两天,课余就花几分钱看小人书,当时溧阳城里的小人书几乎被我看遍了。

学习非常认真的人也许成不了一个好教师,但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终身学习必不可少。

兴趣的良好发展必然形成教学个性

我对领导很尊敬,但从来不惟命是听;我对专家很尊重,但从来不盲目信从;我乐意向书本、同事和同行学习,但从来不照搬照套。这样的处事方式用一个好听的词来概括就是——慎独。

现在想起来,我之所以慎独,是因为我的兴趣在锻炼与学习中获得了发展、转化,并逐步积淀为“底气”,底气足了自然更容易独立思想。

我调入实验小学工作后,因为曾经得过全县优秀课评比的奖项,自然就被作为公开教学的首选人员。但我在实验小学上过3次公开课后,就再也没有开课的机会。那时上公开课,教学设计包括上课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要由教学上的领导审定,而且公开教学时不能更改(至少不能有大的改动)。当时指导我上课的主要人员是学校分管数学教学的教导主任和教研室分管数学教研的教研员。在实际研讨中,一节课怎么上,实际上有3种意见,一是教导主任的看法,二是教研员的意见,三是我个人的小算盘。说实话,我当时觉得他们的指导水平虽然很高,很有价值,但要在课堂教学中把他们的意图充分体现出来非常困难,因为他们的想法很多时候并不一致。另外,我当时朴素地认为上课不是演戏,不能什么都是上课前决定好,课堂变化多端,不然的话,容易在公开课中迷失自我。所以我在公开教学时就自作主张对原定的教学计划进行修改,保留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加上自己的思考,另外上课时还要根据课堂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即兴发挥。所以公开课的实际和教学设计相去甚远。由于公开课的效果并不好,再加上自己非常固执,事后听说领导私下里说我人比较骄傲、不够谦虚,“事不过三”,后来的公开课自然也就没有我的份。我对领导的做法一点没有感到不满,站在他们的角度,他们的决定无可非议。但我一点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的打算,因为我认为我的想法和做法也无可厚非。在以后的日子里,虽然没有机会上公开课,但我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教学追求,直到十几年后,我参加校长优秀课评比,自己的课堂教学才重现“江湖”,并得到了同行比较广泛的认可。回想当年上公开课的想法和做法,实际并没有错,之所以效果不佳,事实上还是火候没到。如果当时听从专家的“摆布”,也许公开课要上得“好看”一点,并容易得到领导和专家的“认可”,但这并不利于个体的持续发展和教学个性的培养。

当然教学个性的形成还是环境的产物。开始丁作五六年里,基本上没有人“指导”我,更没有人对我指手画脚,批评就更谈不上,更多的人是说我的课上得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有水平,基本上没有受过什么“规矩”的约束,因而人的自信心比较足,也比较“野”,不会轻易相信他人的意见,不会跟风随大流,对他人的不同意见也就满不在乎。做了副校长和校长后,由于得到的肯定和鼓励更多,再加上理论修养也得到较大提高,人也变得更自信,教学也自然更有个性。

独立思想与成功激励也许就是兴趣发展为教学个性的重要条件。

4.育儿心得:家长是孩子的最好老师 篇四

光阴如梭,转眼间为人父母已有五载,对孩子的教养过程中,也有着自己切身的辛苦,快乐和困惑,也有着很多的体会和感悟。

一、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421”的家庭结构,一个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不免会对孩子存在太多的溺爱和骄纵。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存在很多的优势,可以享受着前几代长辈不曾有过的丰富物质生活,多彩的精神生活,可以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但是很多的不足也因为溺爱逐渐暴露出来,比如依赖,懒惰,骄傲及以为我为中心,如何去教育和引导孩子,是我一直也在尝试,努力和改变的,在这方面,我认为几点比较好

1.让孩子更多的参与到集体生活中使之锻炼成长,特别是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家园共育是非常好的一个方式,因为这样一个环境孩子自身也会觉得自己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中,让孩子能够学会主动与他人的交往,对他人的礼让,以及学会友爱,关心他人等良好的习惯和品质,特别是在孩子的性格方面,也会让很多孩子的性格,从腼腆胆小变得落落大方,对陌生人有礼貌。这是在家庭环境中,很难得到改善的地方。

2.在家庭中,尽量不给予孩子特殊化的待遇,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平等,在这样一个和谐环境中,用讲道理的方式,特别是杜绝暴力解决问题,让孩子学会尊老爱幼,学会自尊自爱以礼待人。同时也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对孩子表现比较好的地方要多鼓励

多表扬,让孩子有成就感。

3.所谓家长是孩子的最好老师,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父母的教育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要以身作则,注意自身的行为和品质,做孩子最好的模特,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崇高的品质,独立解决困难,自信面对挑战,杜绝恶习,主动承担责任,热情地投入生活,友好地看待他人。

二、孩子的人生目标方面,我认为在太小的时候,不宜帮助孩子去确立,或者把自己的目标强制给予到孩子的思想中,不应剥夺孩子的童年及孩子自己确立人生的目标的机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根据其不同的性格和爱好慢慢让其确立自己追求和目标,并不是有多少财富或有着多高的社会地位才算成功,有着自己的爱好,自己喜欢的生活,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态,才是快乐生存之本。

三、家园的共育方面,孩子入园前后的变化非常大,性格比以前开朗的多,自己动手能力,与他人共处的能力,更是质的飞跃。老师们有爱心、责任感、细致与辛勤的付出,让孩子有了较高的情商,并养成了很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篇五

古往今来,因为兴趣使很多人走向成功。牛顿因为对物理的兴趣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爱迪生因生因为科学的兴趣而发明了电灯;他们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邓亚萍从小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为他敞开。因为她对乒乓球的兴趣,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乒乓球,历尽千辛万苦,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姚明因对篮球的兴趣而成为伟大的球星。

孔子也在论语中写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它的意思是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无独有偶,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兴趣能够让人更多地接触该领域的内容;兴趣能够让人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兴趣往往能够让人提出很多问题,同时驱动人去积极及时地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法,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兴趣能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复习;兴趣能够集中注意力。注意力越集中,记忆的效果就越好;兴趣在很多时候就是学习的方向;兴趣的重要性就在于人们能够提出比较具体的学习目标,并很容易从专业的学习中获得成绩和成就感。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爱学。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经历动手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坚定学好知识的信心。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有所不同,所以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思维的层次也不同,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和思路,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有好处的。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应用教学资源,精心创设情境,用学科本身的美去感染学生,用巧妙的课堂教学安排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将变成一种学习的动力和信念,这种信念将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敢于质疑、敢于挑战。

侯镇一中

刘如芹

6.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篇六

近来我读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书中讲到我们不能给予孩子无与伦比的聪明,但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正确对等问题、如何聪明解决问题,这才是我们父母教育的根本。

做孩子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成功的品质,独立解决困难,自信面对挑战,远离恶习,主动承担责任,热情地投入生活,友好地看待他人,这样为孩子铺下一条成功的路,赢在起跑点!

我们不可能像我们自己的父母那样,在教育自己的子女中积累经验。对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希望。“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孩子不成功,还可以指望另一个。因为我们只拥有一个孩子,我们只能“孤注一掷”。我们只能一边学习做父母,一边教育孩子;一手培育着自己的未来,一手塑造着孩子的明天。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功;一个孩子失败了,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我们输不起!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功成才。但是作为家长怎样去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呢?

我认为:首先我们要给孩子良好的环境,古时候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现在的我们,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又有多少家长没有像“孟母”那样呢?

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法,现在有好多家长会在一起谈论自家的小孩,看到人家孩子补课,就回家给自己的孩子报名,可有的时候,孩子确不喜欢,往往达不到家长预期的效果,我们重视培

养孩子的爱好和特长,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东西去发展。

从小就应熏陶孩子的品行,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要尊敬长辈,孩子有很强的模仿力,因此,我们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要让孩子学会感恩,现在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什么东西都是孩子们第一,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觉得什么东西都应该是我在第一个,家里有了好吃的,我要先吃,我要干嘛,你们都得配合我。其实,这些都是家长自身造成的,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感恩,要学会感恩。

我们当家长的要用心的去和孩子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这些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好的帮助。孩子是我们的希望,用心去教育孩子,用心去关爱孩子,相信你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三年二班

7.兴趣是最好的数学老师 篇七

一、以“爱”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 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 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 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方向”的时候,请学生根据老师的口令上台指出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很多学生举起了小手,其中我看到了一只陌生的小手,便让她指出“西北”,但她转了半天都没有指对. 这时,其他学生纷纷伸手指出了“西北”,个别学生还讥笑她. 再看姚瑶,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我和同学. 从她的目光中我感觉到她失去了信心,这时我问她:“你觉得他们指的对吗?”她轻声地回答: “对了. ”于是我问全班学生: “我们再给姚瑶一次机会好不好?”小朋友们大声说: “好. ”第二次姚瑶顺利地指出了“东南”,全班以热烈的掌声表扬了她. 之后的数学课堂,我明显地感觉到姚瑶的参与与进步.

二、以“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 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 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科学. 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认识图形”可以这样设计: 喜羊羊装修新房.课件演示: 学生观看喜羊羊装修新房,师: 小朋友们,喜羊羊家具都买好了他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装修吗? 生: 喜羊羊地砖还没有铺. 明确任务,师: 现在我们和喜羊羊一起去图形街逛一逛. 喜羊羊说: “我想要有四条边的地砖. ”出示各种图形: 请小朋友找出喜羊羊想要的地砖.《喜羊羊与灰太狼》是现在热门的动画片,小朋友都喜欢喜羊羊,以喜羊羊装修新房作为情境,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兴趣高昂.

三、以“疑”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

例如在教学“不进位加”中,可以出示例题图. 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知道了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并且列出了算式“143 + 126 =( 本) ”. 那么结果是多少呢? 学生很快说出是“269”. 教师追问一声:“肯定是269本吗?”大家嘀咕,但没人敢大声回答我“是”还是“不是”. 学生面面相觑,接着纷纷拿起学具验证起来. 最后,请学生上台演示,他们有的用计数器验证,有的用竖式计算验证,并且在书写的过程中知道了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算起”,都得到“269”. 用竖式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探索中感受到了解决问题的乐趣. 可见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质疑,会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以“动”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之父赫尔马特说过,任何个体在获取知识时,其兴趣都要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可见最后要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 数学教学要在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的同时,建立一个开放性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厘米”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中,出示一把铅笔刀,请学生动手量一量,说说是怎么量的? 学生用直尺测量汇报结果及测量方法. 然后观察教师的量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测量时: 1. 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端; 2. 物体的另一端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3. 尺子放平,接着再让学生判断一些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最后请小朋友用正确的量法再量一量铅笔刀的长度以及线段的长度、数学书的长与宽等.

“讲千遍万遍,不如操作一遍”,让学生在操作中主动探知量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同时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以“成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头脑中充满了无数个“为什么”. 每看到一道题就苦苦思索,一旦得出结论就欣喜若狂、心花怒放. 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立即会产生一种愉快的心理和求知的满足感. 如果学习过程中反复出现这种心理从而感到学习是很容易的,很轻松的事,随之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 上课时一名同学心不在焉,面对大家热烈的学习场面无动于衷. 对这种情况老师临时设计一个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虽然回答不怎么流利,但是老师用亲切的语气说: “很有进步,如果注意力集中的话你会更棒. ”受到老师称赞的学生眼睛一亮,精神焕发之后全神贯注地参与了学习活动. 成功的喜悦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8.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篇八

这是在变魔术吗?众人惊讶无比,因为这个电铃与仪器之间无任何导线连接。这当然不是魔术表演,这位年轻的小伙子正在进行无线电实验演示。他就是无线电发明人马可尼。

少年痴迷赫兹渡

1874年4月25日,马可尼出生在意大利北部博洛尼亚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个农庄主,母亲是爱尔兰贵族的后裔。

马可尼成长在一个电与磁发现不久,人们对电磁奥秘的探索兴趣正浓的时代。1813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揭示了电与磁的关系。1862年,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研究的基础上,创立电磁理论,预见了电磁波的存在。1888年,赫兹用实验方法,证实了在我们生存的空间确实存在着以光速传播的电磁波。胡布尔最早想到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但他在征求赫兹的意见时,赫兹断言说要有欧洲大陆那么大的反射镜才行,他不禁望而却步了。此后,布冉利、洛奇等人都先后涉足这方热土,可惜的是,他们找到了方向却不得其门而入。但是,他们的探索为无线电的问世做了铺路石。

在赫兹发现电磁波两年以后,16岁的马可尼在一本电学杂志上,读到了几篇介绍赫兹波实验的科普文章,第一次知道了世界竟然存在着这么奇妙的东西,他一下子就被这神奇的赫兹波迷住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马可尼开始千方百计地收集有关电磁研究的资料,认真地阅读理解。渐渐地,他产生了利用这种神秘的波传送信号的念头。不久,他便做起了电磁实验。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要在科学的一块荒芜的处女地独自开拓,艰难是可想而知的,失败也是不难想像的。他拨弄了近4年时间,仍未有任何成果。父亲都有点不耐烦了,送给他一个“悬在空中的思想家”的头衔。

功夫不负有心人。1894年,20岁的马可尼以惊人的毅力和灵巧的双手,终于制作了一台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装置。当天,他兴奋地拉着他的母亲来到他楼上的小实验室。他在那架简陋的仪器上轻轻一按,楼下的电铃居然应声响了起来。他母亲经过仔细检查,没有发现仪器和电铃有任何导线相连,于是终于相信,这孩子已经“抓”住了电磁波!

此后,马可尼不断摸索和改进自己的电磁波收发装置。第二年,他在接收机上固定了一根指向天空的金属线,使信号可以更容易地被接收。这一简单的改进,竟使他能把信号轻而易举地从住房发射到花园中。随着他发送信号的距离越来越远,他对电磁波越发痴迷。

果断抉择带来成功

其实,在无线电的发明史上,比马可尼大15岁的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是一位功不可没的先行者,他比马可尼更早产生运用电磁波进行无线电通信的设想。1894年,他就制作了一台无线电接收机,后来又在一次实验时,无意中发明了接收天线。1895年5月7日,36岁的波波夫当众演示了他发明的无线电接收机,并宣读了论文。1896年初,他又制作了一台无线电电报机,并在俄国物理化学年会上做了传递莫尔斯电码的无线电通信演示,他拍发的第一份无线电报是“Heinfichhartz(海因里希·赫兹)”。

但是,由于波波夫和马可尼二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做出的抉择不同,他俩之间这一场无线电发明的竞赛渐渐拉开了距离。

1896年,当马可尼确信自己已经可以利用电磁波实现无线通讯的时候,便给意大利邮局写信请求资助。但是意大利邮局对他的请求置之不理。于是,这位有着爱尔兰血统的会说英语的意大利小伙子,提着小木箱,带着发展事业的梦想,毅然登上了开往伦敦的邮船。在英国,他很快就获得了英国政府颁发的发明专利,并由专利局介绍找到了英国邮电总工程师普利斯。普利斯与马可尼一见如故,不久就安排马可尼在伦敦科技大厅里当众做了无线电实验展示,并对他的研究倾注了满腔热情,使得马可尼的研究工作如鱼得水,进展迅速。

1897年春天,马可尼在布里斯托尔海湾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跨海通讯试验,信号传送的距离达到14.5千米,在世界上第一次实现了无线电信号漂洋过海。

而波波夫的遭遇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当他第一次向俄国沙皇政府申请实验经费时,同样遭到拒绝,但他没有去寻找新的机会。1897年,当马可尼让无线电信号跨越海湾时,波波夫仅在喀琅施塔得泊港的“阿非利亚”号巡洋舰和“欧罗巴”号教练舰之间进行了最大距离5千米的无线电报实验。

无线电跨海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意大利,立即受到意大利政府的重视。1897年6月,马可尼回国,受到了国王和王后的热情接见。随后,他在意大利建立了一座电台。7月,他又回到英国办起了无线电电报公司。1898年,他的无线电电报正式投入商业使用,后来公司改名为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1899年,马可尼又实现了横跨英吉利海峡的无线电报通讯。同年访美时,他又在美国做了一次无线电通讯演示,使通讯距离突破了1D0千米。1900年,马可尼建立了一座大功率电台,第二年,他又使无线电信号成功地越过了大西洋。经过不懈努力,马可尼终于使无线电成为全球性的事业。

无线电改变人类生活

马可尼创办无线电报公司后,以往的有线电报业受到强烈冲击,有线电报的价值贬低了。当1901年马可尼在南不列颠西端康瓦尔的鲍尔达赫建立了一个无线电发射台,向大西洋彼岸发射信号时,当时正在广泛使用着的埋在大西洋海底的电报电缆,只好无奈地等待着对它退出历史舞台的宣判了。

无线电以“凭空”通信的独特魅力,给人类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随着电子管和晶体管的发明,无线电信号可以通过它们加以扩大,于是广播和电视奇迹般地出现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声音和图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发射台发送到空中,借助无线电波,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传向四面八方,进到千家万户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中,再通过信号扩大、检波和转换,扬声器和荧屏上就出现了悦耳动听的音乐和五彩缤纷的画面。

无线电的发明和应用,加速了信息时代的到来。传呼机、无线电话的诞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可以轻松地互通信息,传递佳音,地球也因此日益变成一个“村落”。

9.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 篇九

九坝镇白盐井小学 陈冲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来源于好奇,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个人一旦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好奇心,就会启动思维苦思冥想,就会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因此,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怎样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对照图文,以“图”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插图,这些插图是课文内容的缩影,它往往形象生动的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因此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文对照,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能提高他们深究课文的兴趣,所以对于插图的运用我是非常重视的。例如《草原》一文中,作者抓住了草原美丽的特点,语言优美流畅景色迷人。我先出示了草原的挂图,让学生从视觉角度欣赏图画中芳草萋萋,一碧千里的草原美景和热情奔放的牧民,指导他们细致观察,然后把课文中重点的段落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图文对照进行填空,品味草原的语言美和景色美。这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草原之中,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这绿绿的草原,浓浓的情意发出由衷的赞叹,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要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简笔画就是一种很好的激趣手段。如《詹天佑》的教学,要学生理解詹天佑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的,可从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他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我让学生先自读课文,再通过自己的想象把詹天佑如何设计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来,大家对比交流,图文对照,使他们进一步理解了詹天佑的杰出才干。

二、创设情境,以“情”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感人的故事,如果单纯地进行字、词、句、篇的教学,师生游离于情感之外,文章就显得形散神离,枯燥无味了。因此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用环境去渲染,以情激情,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全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教学《梅花魂》时,我先以爱国歌曲《我的中国心》导入,用视频播放游子远离他乡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游子的心。当学生沉浸在我所创设的情境时,我再以感人的语调诉说游子眷恋祖国的情。学生立刻对游子的乡愁产生了共鸣,并对外祖父的行为予以敬佩。学生的情感在这样的氛围下得以调动,迫不及待地要学习这一感人的课文。在低沉雄浑的乐曲中,这节课收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又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以一曲崔京浩演唱的《父亲》贯穿全文,让学生在一种父爱如山的音乐氛围中感受阿曼达对父亲极其信任的心情,由于情感得以调动,许多同学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因此说创设情境,以情激情是教学情感性较强的文章的一种非常有效手段。

三、设疑思考,以“疑”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知识性的课文时,如果依书直说就会使文章枯燥无味,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指导学生设疑、释疑,激励探索,课内课外相结合。如在教学《鲸》前,我先向学生提出疑问:“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从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为此而感到新奇,满脑子疑问: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吗?接着我就引导他们看课外书《世界之最》,让他们从课外书中获得新的知识储备,学习情绪高涨。在上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疑问:“鲸是怎样进化来的?可以分为哪两类?它主要吃什么食物?它是用什么呼吸?它属于卵生动物还是哺乳动物呢?”由于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又有了知识储备,再加上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学生之间一问一答,一张一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通过设疑思考,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学习,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一堂课后,学生不但知道了鲸原来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因环境发生了变化,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鳍,后肢完全退化,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海洋的生活。还了解到鲸的种类可以分为须鲸和齿鲸两大类。它们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是用肺呼吸,它们是胎生的,靠吃母鲸的奶长大的,属于哺乳动物。我发现学生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知识以外,还有许多疑问,我就引导他们主动设疑,他们提出了:它们的体重有多重?鲸浑身都是宝,有哪些用途?现在鲸的数量急剧下降,我们该怎么做?„„等一系列的问题,于是我让他们互相讨论释疑,并启发他们以创新的角度去思考。一节课后,他们不但从学习中获取了新的知识,认识了鲸这类动物。更开阔了视野,对动物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语文课也有了新的认识。

四、编排表演,以“演”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如寓言、传说、童话等)故事性强,感染力大,适合少年儿童口味,深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时,我们应发挥其特有的魅力,再现情境美。因此,我在教学这类型的课文时,运用了课本剧表演的方法,以演助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让学生先自学课文,准备有关资料,再分小组讨论编排课本剧,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潜能,创设情境,再现情境,引导学生如何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得投入,把《草船借箭》一课中诸葛亮怎样同周瑜斗智,怎样借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课本剧表演,使学生在演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更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肢体表演能力。所以在我的教学探索中,课本剧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是创设语文环境,驾御课堂的好方法。

10.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 篇十

以前,我的成绩一直不理想,主要是上课没精神,做作业不认真。对老师讲的内容不感兴趣。有一次,我偶然在书上看见了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想想也对。上电脑课和玩电脑的时候觉得特别有趣,时间也过的特别快,觉得一点都不枯燥。反过来想想,如果我喜欢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科,成绩会不会好一点呢?

我开始尝试。每次上课,我都对自己说:学习是快乐的,。每次写作业时,我又对自己说:写字是很累,但也很好玩,加油!妈妈也经常对我说:你要把学习当做乐趣。

本来做语文阅读的时候,我看到密密麻麻的字就犯晕,提不起精神,就草草的看一下内容就做题目,导致错误百出。现在我会打起精神仔细的阅读完内容,每个故事都会深深的吸引我,我渐渐的爱上了阅读。有了兴趣,我的成绩有了好转。

1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篇十一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 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其基点就在于此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 又怎能调动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

2、 尊重需要 , 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 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3、 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 也就是 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 有了它, 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前的语文课堂, 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 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例如《翠鸟》—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 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 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 水波还在荡漾” 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 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 使学生如身临其境, 看到翠鸟活了、飞了, 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 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 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 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 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 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 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

2、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长此以往, 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就在所难免, 语文教学当然就难以逃脱费时低效的窘境。教育心理学表明, 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当然,只要学生有了兴趣, 无需老师多讲, 他们也会自觉地认真完成作业。要让学生有兴趣, 教师设计的作业题就应讲究趣味性,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例如,教学了《从台湾飞回来的鸽子》一课,我布置了这样的做业:用纸折一只小鸽子,写上一句你想对台湾小朋友说的话。这样的作业,学生喜欢做,愿意做。

12.兴趣是学习数学最好的老师 篇十二

一、巧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照本宣科的直接导入新课内容,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其实,新课导入法是灵活多样的,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问题悬疑法或趣味导入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兴趣。讲授“相似三角形应用”时,如一开始就设下悬念,问能否不过河测出河宽,不上树测出树高,用一个5分钱的硬币测出月亮离我们有多远? 通过这样的设疑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知识的接受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讲到“证明”这节课时,先问学生通过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会想到折纸法、剪拼法、度量法; 然后进一步问这样剪拼起来恰好就是一个平脚吗? 度量的三个内角和又会不会是179°或181°呢? 怎样才能让人确信三角形内角等于180°呢? 这样自然而然的就引出了新课内容。

二、设疑置难引发学生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源,学贵于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 有“疑”才会去探究,有探究才会打开思维的大门。因此数学的教学就是在不断的质疑、不断的探究的过程。不断的探究才会推动不断的进步, 也就是教学过程应是以有条有理的循序渐进和有根有据的理由,即完整的推导和理解的过程来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不急着揭示课题而是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自己的课桌,量一量黑板的长度,量一量门边的长度,看看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学生量完后说: “老师我们量完了不能得到整数。”这时学生迫不及待的都想在第一时间得到结果。我并不急于求成而是引导学生说: “不能得到整数怎么办呢? 谁能用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的方法来表示?”经我一提醒,学生豁然开朗,举起小手个个雀跃,学习的氛围高涨了。这时,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他们各抒己见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并不加以评判,而是暂时告一段落。这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古人在量、分物体或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结果的情境图,得不到整数就用分数来表示。这样的结果是学生经过探究得到的,因为也会被学生深深理解和记住。学生知道用分数来表示后接下来又进入分数及分数单位的理解,什么叫分数? 怎么表示? 什么是分数单位? 怎么表示? 这些问题的出现就需要学生逐个去解决,探究的问题也逐步加深; 这时学生也觉得不难了。因为有了学习的兴趣,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分数的表示和分数单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为了不让学生混为一谈,能正确区分分数及分数单位,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为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而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这堂课的教学我采用小组谈论畅所欲言的形式来学习,其中既设疑难悬念让学生探究,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顺着学生思维引发兴趣

由于与学生的年龄和思维水平的差异,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也有着天然的差异。教师认为容易理解的学生感到难,教师感到深奥的问题, 学生却不以为然。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有要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然后才能有的放矢的去进行教学。例如,教学“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很容易混淆。判断一个数同时是2、5的倍数有什么方法? 判断一个数同时是2、3、5的倍数又该用什么方法? 学生乍一看,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实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不难,这时教师就要顺着学生的思路提出挑战性的数学问题: 谁能最快说出2、5、3的倍数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很快就说出: 个位上有0、 2、4、6、8的数是2的倍数; 末位有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各位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是3的倍数。我说这不结了: 个位或末位有0的数是2和5的倍数,如果这个数是“450”个位数的和是9,9又能被3整除“450”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450”这个数的个位末位有“0 ”这个数不就是2、5、3的倍数了吗? 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学生很快抓住个位、末位是“0”的数而后各位上的数之和为3的倍数的数,就同时是2、5、3的倍数。教师顺着这样的思路诱导学生,教学就体现了教师的导学生的学的过程,不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巧设情境导入新课,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重视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了如何培养和调动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1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笔 篇十三

——姚明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在姚明小时候,姚明的父母并没有刻意勉励他把篮球当作自己未来的事业,他们只是让姚明做自己爱好的事件。他们愿望小姚明和一般的孩子一样读书、上大学、找工作,而后找到自己的生涯方法。但姚明终极仍是抉择了篮球。后来他发现自己真的十分酷爱篮球。

姚明、姚明的父母和他当年的老师、教练以及小搭档都说,其实刚开始他并不喜欢篮球,对当年的他来说,篮球只不过是一种游戏。姚明的父亲姚志源说,小时候,姚明和其余男孩子一样,喜欢枪,后来爱看书,尤其爱看地舆方面的书。有一段时间还对考古发生了兴趣,再往后,喜欢做航模,他第一次在体工队拿了工资,就去买了航模回来自己做。再后来就喜欢打游戏机了。

在学习上,姚明的父母素来不强迫姚明,而是以启示发挥为主,器重培育他的兴趣。这种方式让姚明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长大之后,每当有人问起他的童年,他都会说:“我是玩过来的,没人逼迫我学习。”实在,他所谓的玩就是读自己喜欢的书,研究所有自己好奇的东西。因为乐在其中,就似乎在玩一样。

中国父母都命令孩子放学后学这学那——音乐、绘画、跳舞。孩子们没有挑选的自在,父母说了算。姚明的母亲从不强制姚明做此类的事,她让姚明尝试做自己喜欢的任何事。她只请求姚明不要做坏事,或者用过错的方式做事。

姚明直到9岁的时候,才开端对篮球有点兴趣。到12岁时,他已经无比喜欢篮球这项活动了。父母把他送到上海体育学院,他在那天天都要打多少个小时的篮球。因为姚明住校,离家的道路比拟遥远,这使得他有更多的时光打篮球,他对篮球越发专一了。

姚明最喜欢的球员有三个,他们是阿瑞维达司?萨博尼斯、哈基姆?奥拉朱旺和查尔斯?巴克利,姚明还坦言他曾用“萨博尼斯”作为网名。在姚明心目中,萨博尼斯是篮球中锋技术的教科书,“几乎领有了所有地位球员该有的技巧”。萨博尼斯是姚明刚开始打球时的偶像。姚明喜欢萨博尼斯打球的方式——娴熟的运球,用不堪设想的方式把球传给空位的队友,精准的中远间隔投篮。每当他在场上时,他都会效仿他的偶像打球的方式。后来姚明很关注当时的休斯敦火箭。这支球队以另一个迅速的大个子哈基姆?奥拉朱旺为首,1994和1995年持续两年博得NBA的总冠军。姚明迷上了这支球队,也异常崇敬奥拉朱旺。这些都使姚明对篮球更感兴趣,也使他打球的能源更足。可见,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构成和发展、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活动有伟大的作用。

兴趣是指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偏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留神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向往。例如,姚明对篮球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所以才会关注篮球,才会为篮球倾泻热情、付出尽力;还例如有的人对美术感兴趣,他就会对各种油画、美展、摄影都会当真欣赏、评点,对好的作品进行珍藏、模拟。

兴趣不仅是对事物的名义的关怀,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失掉这方面的知识或参加这种活动而使人休会到情感上的满意而发生的。例如,一个人对舞蹈感兴趣,他就会自动地、积极寻找机遇去加入,而且在跳舞时觉得愉悦和放松,表现出踊跃而自发被迫。

详细来说,兴趣对一个人作用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将来活动的预备作用。例如,对一名学生来说,对化学感兴趣,就可能鼓励他积聚各种化学常识,研究各种化学景象,为将来研究和从事化学方面的工作打基本,做筹备。

其次,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进作用。兴趣是一种存在浓重感情的志趣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神去获得悉识,并发明性地实现当前的活动。美国有名华人学者丁肇中传授就曾经深有感想地说:“任何迷信研讨,最重要的是要看对本人所从事的工作有不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逼迫。……比方搞物理试验,因为我有兴趣,我能够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迫切地盼望发明我所要摸索的货色。”恰是兴致跟事业心推动了丁教学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并使他取得宏大的胜利。

最后,对活动的创造性立场的增进作用。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就中学生来说,对一门课程感兴趣,会促使他耐劳研究,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不仅会使他的学习成就大大进步,而且会大大地改良学习办法,提高学习效力。

所以,人的兴趣不仅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又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姚明因对篮球的兴趣而成为巨大的球星,咱们也一样能因为兴趣而成绩自己的未来。

方式与策略:

首先要有浓厚的好奇心。对于未知的事物应当付诸举动去接触它,像是电脑游戏很好玩,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日全蚀是不是真的是天狗吃日?要消解这些问号,进一步去钻研计算机书籍或翻阅百科全书,兴趣的开始搞不好就这么产生了。

再次就是不间断。有人吉他弹得很好,但若半年不弹,技能铁定退步,同样的,要培养一份兴趣,也要不断去熟习它,匆匆地让它成为生活的一局部,每天碰一点,久了天然会上瘾,如果只是取舍性的初一、十五玩一下,那是很难变成自己兴趣的;很多男生喜欢打篮球,只有一天没得打,就会全身错误劲,那是因为篮球已经是他们生活中的兴趣,戒不掉啦。

深入的研究也是造就兴趣的因素之一,倘若你每天固定一小时玩计算机,但只是随意消磨时间,没有设定一个目的来研究,是引不出兴趣来的,不外是一直地反复一样的动作罢了,但假使你锁定一个主题,譬如盘算机绘图软件的意识,有了深刻的方向,不怕问题难,越难越便于鼓起勇气,一层一层地往前追,必定就像倒吃甘蔗般,味道越来越甜蜜。

除此之外,找朋友也是很主要的。校园的一些社团,就是为志趣雷同的学生独特学习的学生而设破,由于一个人即便对某样运动兴趣盎然,也会有停摆的时候,此时,友人就可从旁激励帮助,而且,假如朋友是比你厉害的角色,还可能刺激你更上一层楼。

姚明启发:

1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 篇十四

昆虫世界是多么奇妙!依然挡不住我们的好奇心。

记得有一天,早晨七点四十分,我从温暖的床上恋恋不舍地爬了起来,一下床我就感受到一股早晨的凉意从我的背上袭来,冻得我一直发抖。出于无柰只好套上了自已暖和的羊毛大衣,早饭后,我就来到了空气清新使人心情舒畅的花园里,一进去便闻到了沁人心脾的鲜花香味,走着走着就来到了蚂蚁的洞口外面,发现了有一群蚂蚁在搬东西,它们的力量使我惊叹不已。看着看着我好像也融入了蚂蚁群,仿佛我也是一只小蚂蚁,也是蚂蚁家族的一员,我也在和它们一起搬食物。可好景不长,老妈规定回家的时间快到了,肯定要来叫来吃中午饭了,果不其然,老妈来了。我只好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蚂蚁群,离开了花园。

下午我做好作业,便急匆匆地冲进了这鸟语花香的花园,生怕之前的那些搬运工(蚂蚁)都运好食物回家了,所以我才这么匆忙地来到蚂蚁洞附近,来观察蚂蚁的一举一动,包括一些原本我没有注意到的小细节和搬食物的过程。于是我便从家里拿来了一些白糖、一小盒奶油饼干和一杯水。我先把白糖洒在蚂蚁的洞口,再把奶油饼干放了上去。大功告成,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等蚂蚁出现了。于是我便开始等,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终于来了一只蚂蚁从洞里缓慢地爬了出来。我仔细观察着蚂蚁的一举一动,双眼目不转睛,生怕漏掉哪一个细节。过了一会儿,那只蚂蚁回到了洞巢中,我心想这只蚂蚁那么弱小,怎么可能搬得动在它们眼前这庞然大物呢!肯定是放弃了。可后来我不得不说我的想法是错误的,原来刚才的那只蚂蚁去叫自已的兄弟姐妹来搬东西去了。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我仿佛听到它们喊着口令迈着整齐而团结的步伐在搬运食物。终于把第一块食物搬回了洞内。正当它们要继续去搬食物时,我用少量的水(生怕它们会被淹死)泼向它们,看看它们会如何处理这场危机。值得庆幸的是它们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危机打败,它们十分努力地都从水中逃了出来。

15.家长学校讲稿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篇十五

将生活中的案例贯穿于课堂,是现在高中政治中比较普遍的教学原则,因为只有提供符合实际的例子,才能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这门功课上面,这也为制造课堂良好的氛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从目前状况看来,大多老师也是非常重视实际案例,因为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有自己的感想,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小组讨论。虽然老师很重视,但是有的学生就仍然觉得这门功课很枯燥,又空洞,在生活中没有利用的必要性,这使得政治课老师陷入了困境当中。面对此问题,有以下对策,该方案既有利于学生,又有利于老师,那就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政治老师的领导指挥下,学生之间组成一个案例小组,他们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又可以听到其他同学的心声,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逐步对高中政治产生兴趣,这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他们分析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有重要作用,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案例法在学术界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该方案为高中政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相对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在多次实践当中都表明该方案所取得的效果很好。

2.情景设置,采用多种教学法,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激发他们对高中政治的兴趣

在之前的教学生涯当中,老师们总是对着课本滔滔不绝,同学们听得也是非常疲惫,教学质量大大降低。老师还抱怨道:现在的学生不好教,殊不知是自己的教学问题上出现了错误。所以我们要杜绝老师们“堂满灌”的教学方法,将“讨论法”,“激励法”,“分析法”等方法引入课堂当中,改善教学质量。把同学们带入具有“求知欲”的学习生涯当中。政治教学的对象是感性与理性并存的高中生,良好的场景能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而消极的场景则会使高中生对此门功课产生厌烦的心理。使学生进入案例,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得学生在相对轻松的课堂上学习,交流,就能大大提高高中生对政治的兴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他们的潜力,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高中生对政治的兴趣

大家都应该清楚,如果我们遇到一个特别投缘的老师,那么我们对他上的课就会比较感兴趣,下课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还可以和他亲切交谈,所以按照心理学来讲,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在该门功课上加分。所以老师的人格魅力很重要,老师要随时注意自己的形象,让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同时对该门功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不要让学生怕自己,不然学生也不会对高中政治这门课产生兴趣。老师可以培养自己的亲切感,与学生之间产生良好的师生关系,上课时不要总是将课本上的知识,可以带入点小幽默,适当缓减一下课堂的紧张氛围,还能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与学生做朋友,建立起一个诚信,友好的融洽的关系。坚持以平等的原则来对待每一位学生,即使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也应该给予鼓励,让他们不要对政治丧失信心,然后可以在简单的问题上多让他们来回答,这是培养他们浓厚兴趣的方法。

4.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性

无论什么问题,我们必定先有怀疑,然后才能有创新,政治课也是这样,学生的思维也许还不是很全面,老师就要对此给予提醒,让学生自己在怀疑的过程当中逐渐找到自己思维的漏洞,然后独立思考,再最后反馈给老师,这就是一个老师指导学生走上独立思考的过程,这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性,还激发了他们对于政治的兴趣,政治问题就是一个不断质疑,不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换句话来说,就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而展开的。只有在兴趣之下解决的问题,才可以称得上是用政治的思维解决的问题。不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完成任务,毫无意义可言。鼓励质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面改善目前教学的弊端,对于社会来说能够对国家政治体系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全民政治的认识度也是很有效果的。

5.结语

如何激发高中生对政治的兴趣,该问题迫在眉睫,总之,高中政治老师要按照自己的实际经验,合理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只有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也只有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政治课堂的教学方案,才能够真正带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仅收获知识,还能感受到课堂带给他们的快乐,只有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推敲,老师们才有可能在政治教学中有重大突破,高中生对政治不感兴趣的现状才能得到缓减。政治课程不仅需要老师学生以及家长们的共同关注,还需要社会界人士引起重视,高中生是新的一代,中国伟大复兴的道路抗在他们的肩上,只有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使中国更加稳健地发展,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摘要:谈起高中政治,对于一位政治老师来说,应该会有许多感想,这其中包括学生们对此门功课的不重视,以及家长和社会界人士的忽视,他们一直认为高中政治就是讲空话,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功课,和物理化学学科相比,它运用范围狭隘,在生活中的适用性小。所以高中政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的高中生只是为了高考而被迫地去学习政治,学理科的学生则更加无视政治,认为自己只要会考过了,就大功告成了,以后就不会去接触政治这门学科了。所以,如何激发高中生对政治的兴趣,值得社会界各界人士的重视,针对如何激发高中生对此门功课的兴趣,下面是笔者的想法。

上一篇:经典幸福句子下一篇:中山市中考满分作文-我最想依靠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