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萌》读后感(共2篇)
1.《心之萌》读后感 篇一
《心之育》读后感
刚参加工作不久,我在闲暇中逛书店时看到了一本书《心之育》,当时,一看到这本书名,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心之育》,对心灵的培育,一个多么耐人寻味的标题呀!以一颗赤诚的爱心,去精心培育那颗颗纯真的心灵,相信这必是一种需要责任心、耐心、爱心和智慧的培育。我翻看了本书的作者——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优秀班主任毛蓓蕾老师。也正是这次阅读,我深深地记住了这位和蔼慈祥又充满智慧的老人。
毛蓓蕾老师饱含深情,用朴实文笔和亲切的叙事风格,通过典型个案的叙述和分析,真切地记录了自己60多个春秋从教实践中的成败得失、探索思考和心得体会。弥足珍贵的是,《心之育》一书是毛蓓蕾老师在病中完成的作品,她以顽强毅力与病魔作斗争,坚持写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徜徉在毛老师的教育工作体会中,我有顿悟、有欣喜、有感动„„
《心之育》是以一颗赤诚的爱心来育人,包括培育儿童和培养青年教师。毛老师爱护学生、作风民主、谦逊诚恳、公正正直、通情达理。所有这些都是她爱心育人的表现,这些美好的品德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学习。毛老师说:“我是属于孩子的。”她对接触到的每个孩子都无比关怀:耐心地倾听他们诉说心中的烦恼和困惑,不厌其烦,正如毛老师说的“在几十年与孩子们相处中,我也发现一些孩子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有的明显地表现出心理上的缺陷。他们有的存在 1
骄、娇二气,表现为自私、任性、偏执;有的性格孤僻、冷漠、抑郁,不合群;有的生性胆小,懦弱,多愁善感,经不起一点委屈和挫折;有的自卑、自负,妒忌心强;也有的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诚实,盲从等等。”面对这些学生,毛老师一次次的家庭访问、调查研究,为的是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她还热情地帮助孩子解决各种困难,甚至从自己菲薄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来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四处奔波,联络其他老师和家长,寻找社会力量一起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等等。真诚的付出换来了学生的信任,是老师的爱滋润了孩子的心田,所以孩子们愿意向毛老师吐露心声,愿意接受毛老师的指导。
毛老师有许多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但我相信,如果没有这份对孩子真心诚意的爱,单纯讲方法是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的。道理很简单,因为人都是有感情的,当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师爱的时候,是不会无动于衷的。一方面他们会把自己的爱回报给教师,从感情上缩短彼此的距离;另一方面,师爱又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桥梁。即是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愈是感到教师的爱心,就会愈加信任教师,教师的教导也就越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师生感情好,老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表扬和批评在融洽的师生感情中就会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读过这本书,也使我真切地认识到,热爱孩子,无私地关怀他们,是一个老师的天职。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只有深入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规律,而后
采取切实的、有针对性的、有实效性的教育方法,满腔热情地去关怀孩子,才能激起学生对我们教师的亲切、感激与仰慕心理,从而使师生之间在心理上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成为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只有真正的爱生之情,教育才是有效的。
与此同时,毛老师在书中还讲到,在教育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把握教育的尺度。经常听人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想来也有道理,因为在老师“给予”的时候,还得有个方法。正如人们说的“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虽然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个人的喜好也不一而足:正面的反面的,侧面的;轻松的,严肃的,严厉的;晓之以理的,动之以情的„„举不胜举,但是最符合学生需要的方法,一定是最佳的方法。当最好的方法与最恰当的方式组合,那么,这教育必然是不露痕迹,浑然天成了。罗姆曾说,爱不是一个偶然幸运地体验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快感,而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知识和努力才能学会的艺术。爱是情感诱导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象毛老师那样,用诚挚炽热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中的热点和兴奋点,真正达到师生心心相知、心心相印,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教育的“热效应”。
另一方面作为老师,我们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也要有一定的“冷度”,学生的错误势必会在老师的内心掀起感情的波澜,这就需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尽快冷静下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比较理智
地分析、思考面临的问题,寻找教育契机,选择教育方法,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毛老师在遇到问题时不急噪、不武断,常常能找到较好的契机,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读过这本书后,还给我一个感受就是,毛老师教育学生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在安静、平静、宁静的氛围中,无须大张旗鼓,只需从小处入手,切实可行,脚踏实地,将每一个工作都落到实处,形成细腻稳健的工作风格与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得到全方位的塑造。让学生各方面悄无声息地健康成长。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和风伴着细雨,沐浴其中的人可以尽情享受无须打伞。而在欢乐中,爱的气息已经紧紧地包围了他们,进入了他们的心灵。成功的教学应该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长年累月地看似无心地雕琢出一处处奇迹。成功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将思想、意识的春风化为滋润心田的细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轻柔细腻地借助适合的方法,达到最好的预期效果。
毛蓓蕾老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了60多个春秋,写下了《心之育》这本倾注了满腔热情的书,她作为一名特级教师,面对那一群纯真的儿童是那样的尽心尽力,对待孩子们的态度是那么的真诚坦然,她对教育事业的探索又是那样的深入细致且有见谛。可以说,毛老师为我们新一代教师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尤其使我在学习如何当好一名合格教师的过程中,如同一盏导航明灯,及时指引了我的方向:“育人先育心,心者,灵魂也。”她让我真正明白了“爱每个孩子,关心每个孩子的成长,是教师的天职,是对祖国的爱。” 读过这
本书,我有感而发,要向毛老师学习!最后,允许我引用书上的五句话表达内心深处的感触:热爱、负责——树立崇高的师德;倾听、发现——关注孩子的心灵;继承、创新——走自己成长之路;尊重、理解——架起沟通的桥梁;学习、实践——做个研究型教师。
2.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观后感 篇二
10月10日登陆荧屏的电视剧《我们这十年》,正是响应时代的召唤,由赵依芳、傅斌星担任总出品人,傅斌星担任总制片人,毛卫宁担任艺术总监,程蔚东担任总编审,张晓东担任总策划,集合了毛卫宁、侯京龙、王逸伟、刘海波、杨阳、库尔班江、刘雪松、安建、李东霖、李昂、杨磊、滕华涛等金牌导演共同执导,从小人物的视角出发,对这十年来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成就进行一次多角度全景式的回顾与展望。
其中,李昂执导的《我们这十年之心之所向》以“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为主题,讲述了一群农创客推动乡村振兴的故事,借助鲜活的人物群像和发人奋进的故事,再度验证了现实主义的强大魅力,越是深入现实扎根乡土的作品,越能够获得观众的青睐与共鸣。
从城市回到乡村,理想何处不开花
《心之所向》讲的是农创客返乡发展创业的故事,可是视野并未局限于乡村一隅,而是从他们返乡之前讲起,通过父辈劝儿女返乡创业的情节,折射出现代人城乡观念的转变。
从前,农村人都心心念念想进城,已经通过考学或打工跃进龙门的乡村子弟绝少会反哺家乡,可是现在,一批有学识有远见的农民儿女从城市返回到家乡,把才华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大潮中。
谭松韵饰演的李心遥就是其中的一员,原本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先是辞去工作在城市创业,前途一片大好;聂远饰演的方新桅,经过多年打拼,已经是城市里小有成就的企业家,翟子路饰演的陈楚江同样热切向往都市却最终留在下来的高材生。这群把才华有见解的年轻人才,在董勇饰演的米书记带领下,成为家乡振兴建设的中流砥柱。
剧集用这样的故事,重新解构了下当乡村与城市的关系,不再是单方面的输送,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面对时代的车轮,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城市与乡村的融合发展才是大势所趋,回到家乡的广阔天地大展拳脚。像方新桅就是经过严谨调研和客观分析之后,认定科技兴农才是未来的新赛道,他的转变都不是一时热血或亲情牵绊,而是基于现实做出的理性决定。
有些人因为相信而看见,有些人则因为看见而相信,李心遥、方新桅、陈楚江作为十年前最早回乡创业的一批人,他们是真的相信农村大有可为,看见了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与机遇,他们的精彩人生让无数后来者因为看见所以相信,明白了城市不是唯一的出路,乡村的沃土上,一样可以让理想开花结果。
青春无限好,创业最精彩
在国产剧的荧屏上,从来不缺少精彩纷呈的乡村故事,《心之所向》和之前的同类型作品不同,不是被动的工作,接受政府的任务和安排,而是踔厉奋发,主动投入到家乡建设中,从而开创出一片新天地,这也就是“心之所向”的意义。有原型人物和事例作为基础,没有落入公式化和面谱式的描写,而是以细腻入微的人物刻画,富有质感和温度的叙事,在一幅场面恢弘的乡村发展图景上,展现出年轻农创客的酸甜苦辣,富有真情实感的创业历程。
每一个农创客的成功背后,都有太多动人的故事,李心遥一度被大学同学们不理解,说她回乡是不得已而为之,面对这些误解和偏见,她不恼不怒,做出真诚回应,彰显农创客独有的自信,对照她在童年时因为爸爸开拖拉机接自己放学而产生自卑心理,极具真情实感的演绎,解开了所有农村大学生共有的心结。
方新桅则在办厂的过程中,不得不与兄弟叔伯们斗智斗勇,当先进的经营理念碰上陈旧的观念,难免会发生矛盾,实行工人培训上岗制,推广科技与科学育苗和种植带来的价格变动,都引发了乡亲的反对,好在方新桅不仅有魄力还有耐心,最终精诚所至换得金石为开,顶住压力下让各个难题迎刃而解。
围绕这些一波三折、紧张而又诙谐的小插曲,《心之所向》最终谱写出一部农创客的青春之歌,让观众可感同身受,共同品味这时代赋予给我们的美好生活。
十年点滴凝聚中国力量
作为时代的写照,《我们这十年之心之所向》以艺术手法全面展现了十年来国家在各方面发展的可喜成果,同时也体现了当下国产影视剧创作的高水准,诸多平时独当一面的金牌导演,加上数十位演技不凡的演员,联手上演一个又一个动人 篇章,共同凝聚饱含激励与感动的中国力量。
【《心之萌》读后感】推荐阅读:
三年级读后感读后感08-08
四年级读后感:生命读后感10-06
高一读后感:《骆驼祥子》读后感07-22
读后感爱弥儿读后感07-24
高一暑假读后感作文1000:围城读后感07-17
优秀读后感 :父与子读后感700字07-26
三年级读后感:野天鹅读后感言07-09
高一读后感:《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09-21
高二读后感:《高老头》的读后感想08-22
四年级读后感:大拇指读后感想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