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旅游发展实例分析

2024-09-06

会展旅游发展实例分析(精选8篇)

1.会展旅游发展实例分析 篇一

南京会展旅游的走向

会展旅游是借助举办国际会议、研讨会、论坛等会务活动以及各种展览会而开展的旅游形式,是各会展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一个重点。目前,国际会议旅游具有组团规模大、客人档次和消费额高、停留时间长、涉及相关服务行业多、成本低、利润丰等特点,在欧洲、北美、亚洲的香港和新加坡,会展旅游已经成为一门产业。

尽管会展业和旅游业是两个独立的产业部门,但是会展与旅游的相互介入是经济活动发展普遍联系的外在表征。会展业和旅游业同属于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举办会展不仅使当地的展览馆、饭店、餐饮服务业受益,而且对相关的电信、交通、购物、旅游服务以及城市市政建设,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事会展业是旅游有多元化战略之一,而会展业则可以利用旅游业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资源,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是承东启西的枢纽城市,国家重要门户城市,是江苏省省会。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毫米,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4°C,面积6597平方公里, 人口640 万

南京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南京素有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和“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美誉,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的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是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中心城市, 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高铁南京南站是亚洲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中心,拥有现代化的通讯体系,在会展旅游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如今南京具有展览性质的会议也在迅速增加,过去的2011年,南京会展业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南京全年举办大中型展览和规模以上会议共1782个,比2010年增长32%,其中展览190个,会议1592个;展览总面积达到170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15%;展览中1000个摊位以上的大型展览有28个,比2010年增长15%,会展业发展势头强劲、总体趋好。目前各国、各地区都不断开始重视会展旅游的发展。虽然南京会展市场发展速度迅

猛,南京市的会展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 尚不具备行业规模和明显的产业特征。

为什么一个十分有市场和利润的会展旅游市场为什么在南京却没有成为规模效应。政府、企业、会展协会等企事业如何“吃”下这个大蛋糕。

也许一个中青旅的负责人能打开这个谜底,江苏中青旅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的团队旅游设计出一条线路便可长期使用,但会展旅游不一样,必须详细了解参展客户的所有需求,一般从会前准备到展览布置,以及会后旅游,全部要个性化制作。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布展、公关、组织旅游等综合服务能力,南京的旅行社往往缺乏这样的专业团队。

那南京发展会展旅游上有什么劣势和优势呢?

优势之一:强大的接待能力

“十一五”期间,南京旅游产业环境日益优化,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产业竞争力日益提升。2010年,全市共有国家级旅游景区48个,其中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10家,年接待量超过100万人次的景区11个,年接待量超过50万人次的景区21个;共有旅行社465家,国内百强旅行社3家;共有各类住宿接待设施1700家,旅游星级饭店123家,其中,五星级15家,四星级21家。这也证明了南京有足够大的接待能力,也是发展会展旅游成功的关键。优势之二:完善的交通网络

南京拥有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009年航班起降106142架次,旅客吞吐量10837222人次,货邮吞吐量200099吨,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机场第14位,货邮吞吐量排名全国机场第9位。市区有4个长途汽车客运站和虹桥旅游汽车站和先进的地铁、公交网络系统。高铁的开通大大了方便了南京对外的交流。优势之三:高度发达的区域经济优势

城市的经济条件可以看作会展旅游发展的“源”动力条件。南京位于最发达的上海经济圈内,近几年南京的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 已跻身国内生产总值千亿元城市之列。南京在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序中名列第六名, 是国际上看好的21 世纪亚洲环太平洋地区最具发展前景的城市之一。在全国综合实力

“五十强”评选中名列前茅,这为南京发展会展经济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优势之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城市形象

南京作为十代故都,文化底蕴极厚,虽许多地面文物荡然无存,但保留的老地名仍让人追昔不已。南京是中国最早传播佛教文化的地区之一,也是近代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研究中心。成功举办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也大大增加了城市年轻的活力与魅力。

优势之五:具有成功的办展经验

南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筹办大型展会的经验, 如金秋经贸洽谈会、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世界华商大会、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特别是2001 年第六届华商大会和2005 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的召开, 这是对南京在硬件上和软实力的最大考验,进一步提升了南京在海内外的声誉和办展能力。

看似完美的南京在发展会展旅游也存在很多致命的短处。

劣势之一: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健全的行业约束

会展业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综合性服务行业。纵观世界上会展旅游发达的国家, 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南京尚未建立具有权威性的行业协会, 从而缺乏对会展的管理、协调与引导。因为南京目前的会展业还缺乏专业管理, 小规模重复办展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从而使会展业与旅游业在很多层面难以实现良好的有效对接。

劣势之二:专业人才的匮乏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会展是城市的一张亮丽的名片,专业的人才数量也是代表这座城市的会展发展程度。目前,我国仅在上海、北京等会展中心城市有一定数量的会展专业人员。即使在上海,拥有经验的会展高级项目经理还不足50 人,人才缺口很大。而南京的会展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专业的会展服务队伍。劣势之三:缺少明星会展品牌,缺少拳头产品

品牌是展会发展的灵魂, 目前我国国内也初步涌现出一批知名品牌展, 如厦门“投洽会”、广州的广交会、深圳的高交会、杭州的“西博会”。但南京的会展业还未形成自己的品牌, 品牌的认知度较低。打造品牌展会有助于提升

城市影响力,吸引更多展会落户南京。

城市发展要善于取长补短,发展城市的优点,同时也正视自己的短处,抓重点,重发展。抓住机遇迎头而上。

一、抓紧制定行业政策与行政法规目前, 南京市与南京大学商学院联合起草的《南京会展发展纲要》正在论证编制中。但仅有“会展经济规划”是不够的, 还须加紧完善会展政策并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 以保证展会的长久发展。同时政府可以出台一些鼓励政策, 扶持符合城市发展展会及新型展会给予资金和税收的优惠, 以鼓励政策替代不规范的直接参与和支持。这方面要积极借鉴国外会展中心城市的先进经验。

二、加强南京会展业的硬件建设,一些全国性大型展览先后到南京考察后, 失望而归。因此, 加紧提升硬件设施显得极为重要。一方面,根据场馆强度设计的原则,适当对原有的场馆进行改造升级,扩大展览面积。另一方面, 适时兴建新的规模大、功能全、布局合理、技术含量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会展场馆。

三、发展与市场对口的专业人才,以现有的大学资源,结合国内外会展教育,走出一条特色的人才培养道路。及时的把会展企业中优秀的员工输送到学校中,把丰富的实战经验教授学校,充实会展教育教师队伍。鼓励会展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

四、加快推进南京会展业的国际化、网络化进程首先要有步骤地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 加快南京会展资源地有效整合, 精心培育有一定规模、实力的会展经营主体, 从而增强南京会展业的整体实力和后劲。其次要积极开展与其他城市合作或者共同承办一些展会,学习其他城市在举办同类活动的先进经验。

会展旅游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生命力, 对一个城市的形象提升和经济拉动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 南京会展旅游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但是我们也要相信, 只要能充分发挥、利用南京的资源优势, 抓住“长三角”地区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机

遇, 克服不足, 迎接挑战, 在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南京的会展旅游将取得更大的发展。

2.会展旅游发展实例分析 篇二

国外学者普遍认为促使人们参加会展的核心因素是会展本身, 而目的地的特征则对会展规模产生影响, 从而使会展带给举办地的各种利益产生差异[3]。因此会展旅游活动应当以在本地举办的各种会议、展览、奖励旅游为核心, 以本地旅游资源及其配套设施为依托, 主动创造旅游主体和旅游需求。依据会展目的地的核心吸引物、附加吸引物和会展旅游发育程度, 可以将目前国内的会展旅游发展模式及其特征分为以下三类, 如表1所示。

1、资源依托-顺势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的会展旅游是基于城市本身较为成熟的各方面条件自然发展起来的, 在会展品牌、旅游附加吸引物方面优势明显, 国际知名度较高, 不论是从参展商还是办展规模、质量来说国际化程度都较高。国内的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的会展旅游都属于这一模式。这些城市的会展旅游依托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资源和会展品牌高起点发展, 会展业和旅游业契合程度高, 会展的旅游国际化发展较为成熟, 产品的质量和收益都较理想, 会展带动的旅游相关收益巨大。

2、政府主导-推进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的会展目的地城市区位和资源条件较好, 但优势不明显;但政府主导和扶持会展业的力度较大, 促使这些城市的会展业呈现出一种成效明显的推进式发展, 但其国际化程度尚不明显。属于这一类型的有厦门、大连、青岛等城市。会展旅游属于这一模式的城市中会展业和旅游业可以说是在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中逐步发展起来:良好的自然环境构成作为国际化会展的主要吸引因素之一, 会展业带来的客源又是当地旅游业食、住、行、游的重要收益支柱。这一种会展旅游发展模式可以说正处在稳定的成长期, 但因基础较薄弱、国际知名度较低, 其会展旅游产品要想顺利地从单一、本地化发展到高端、国际化, 必须和会展业相互配合, 培育出自己的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展会, 如深圳的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3、重大事件-跳跃发展模式。

这一类模式的会展旅游目的地最初发展较为一般甚至是空白, 但通过举办一次或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会展活动, 呈现出阶段性爆炸式发展, 短期内会展旅游收入巨大, 国际知名度迅速提高。会展旅游发展属于这一模式的城市并不多见, 但每一个案例都产生巨大的效应, 最著名的就是博鳌亚洲论坛, 使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一个海南边陲小镇一跃成为国际性的对话平台, 带动了当地各项产业实现了爆炸性跨越式发展。并且博鳌论坛的常规化和系列化保证了当地会展旅游的持续繁荣, 避免了昆明世博会后出现的一定程度的“后事件效应”。这种发展模式无疑为世人瞩目和艳羡, 但其成功依赖于各种必然和偶然因素, 可遇而不可求, 不具有特别普遍性;并且如果这类作为重大事件的会展不是常规举办, 还要面临如何规避重大事件结束后会展旅游一定程度衰退的“后事件效应”的问题[4]。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文献提炼整理

二、杭州发展国际化会展旅游的条件分析

1、存在的问题

杭州虽然提出了“东方休闲之都, 生活品质之城”等很多旅游宣传口号, 但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却缺乏稳定、统一、清晰的旅游形象。因此在参展者方面, 杭州参展商大都为国内周边省份甚至省内的企业, 国际参展商加入不多[5]。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杭州作为会展旅游目的地, 资源禀赋并不具有特别明显的优势, 就其会展业发展程度和设施建设程度来说, 和临近的上海这一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会展之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而作为会展旅游附加吸引物的旅游资源, 杭州的山水秀丽程度和中西部的川、滇、桂等地的景区相比尚有差距, 而文化底蕴深厚程度亦不能与北京、西安等古都媲美, 因此仅仅以休闲化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为特色, 不具有差异化的识别程度。

2、具备的优势

杭州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周边有各具特色、发育良好的产业经济带, 并且紧邻上海这一国际性大都市。上海在国际上较高的知名度和其经济和交通上巨大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可以成为杭州发展国际化会展旅游的一大优势。杭州还拥有一批在全国影响力不断提高的高等学府, 是发展高端会展旅游的人才储备。在会展旅游业的基础设施方面, 包括现有展馆数量和面积、旅游资源及接待能力等, 近年来随着杭州的城市改造都有所提升, 从宏观上为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并且来随着西博会、休博会、国际动漫节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会展的发育成熟, 杭州逐渐具备了发展国际会展旅游的关键核心因素。

因此随着近年来自身城市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和区位优势的不断显现, 杭州面临提升自身作为国际会展目的地的巨大机遇, 因此也是杭州发展国际会展旅游的巨大机遇。

三、国际化背景下杭州会展旅游发展策略

根据上述三种国内会展旅游发展模式和杭州自身优势特点的分析, 在国际化背景下, 杭州会展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是:充分汲取三种发展模式的精华, 走“会展旅游资源优化配置”、“会展旅游品牌塑造”与“专业化国际化会展旅游产品建设”相结合的道路, 培育与凝练杭州国际化会展旅游发展模式。

1、政府引领, 实现会展旅游资源优化配置

会展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产业, 因此需要政府引导各方资源、各个部门的共同配合来提升会展旅游的国际化程度。如大连市1994年将展览业的发展列入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中, 提出了建设国际著名展览城市的发展目标[6]。这些对会展业扶持政策的连续性和持久性为大连市会展产业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杭州在发展国际化的会展旅游的过程中, 政府的支持引导对会展旅游资源的优化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国际化会展旅游核心吸引物的国际性品牌展会的培育和国外知名展会的引进方面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杭州市主要办展机构之一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杭州市分会在这方面已经做了积极的工作, 如2007年3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妇幼婴童产业博览会, 国际展位比例达到了50%[7]。

其次发展国际化的会展旅游中多部门的协同配合需要政府的组织协调。如中国贸促会杭州分会, 已经与教育、科研机构中的旅游、经济、法律等专家学者及阿里巴巴 (中国) 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杭州贝因美集团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本土会员企业建立了积极关系。通过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 这些都将是杭州发展国际化会展旅游的宝贵资源和支持力量。

最后发展国际化的会展旅游需要杭州在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基础设施、会展场馆建设、市民素质、语言环境等各方面都有进一步提高, 这些工作都需要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得以实施和完善。

2、强化区域合作, 借助上海实现杭州会展旅游品牌塑造

上海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国际航空港和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 杭州应当积极参与区域合作, 借助上海的优势条件和国际知名度拓展自己的国际会展旅游市场。首先杭州在对会展业进行国际营销和宣传的过程中应当突出自身临近上海方便快捷的国际交通区位优势, 提高国际会展旅游客流对杭州可进入性的认可度。其次上海作为全国一流的会展发达城市, 拥有众多著名的品牌展会。杭州会展业应当参与其中, 对其中一些项目进行协商承办。如2010年将在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预测将持续6个月, 举办1000多个会展, 吸引观众7000万人次, 杭州应当抓机遇, 努力成为上海世博会的一个重要分会场, 吸引世界对杭州的关注[8]。

杭州发展国际化的会展旅游, 应当以战略性的眼光突破地域的限制, 将杭州放置在中国东南沿海现阶段对外开放的国际化大背景下, 不单单服务于已进入杭州的国际会展旅游客流, 而更加应当积极走出去, 发展外向型服务经济, 积极承接和挖掘上海这一巨大的国际旅游客流中转地所带来的机遇, 借势于上海实现杭州会展旅游品牌的塑造。

3、旅游业协作互动, 进行专业化国际化会展旅游产品建设

品牌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集中体现, 因此杭州会展旅游应当通过强化品牌个性来体现产品差异、凸现竞争优势。一是要围绕核心吸引物, 利用重大会展事件, 树立杭州会展旅游胜地形象:通过把握如西博会、休博会、国际动漫节等国际性重大会展举办的契机, 全面参与重大会展事件的会前策划、会中服务、会后旅游[9];二是围绕附加吸引物, 依托资源优势, 加速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大型旅行社应当充分利用重大事件的举办所形成的形象认同效应, 实施主题鲜明的会展旅游产品的海外营销策划与目的地形象推广计划。

杭州发展会展旅游应当通过努力给国际会展旅游者留下良好印象, 不仅促使他们在本届会展中参与旅游活动, 更重要的是将大型会展发展成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产品, 重塑城市形象, 同时引发后继的回访行为。

参考文献

[1]Harry H.Hiller.Conventions as mega-events:A new modelfor convention-host city relationships[J].Tourism Management, 1995, 16 (5) :375-379.

[2]Hanqin Qiu Zhang, Vivien Leung, Hailin Qu.A refinedmodel of factors affecting convention participation decision-making[J].Tourism Management, 2007, 28 (4) :1123-1127

[3]Martin Oppermann.Convention Participation Decision-Making Proces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7, 24 (1) :178-191.

[4]保继刚, 徐红罡, 朱等.城市旅游-案例.原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5]张旖.杭州会展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知识经济, 2007, (8) :141-142.

[6]刘德艳.大连会展业管理模式研究[J].旅游科学, 2005, 19 (4) :54-59.

[7]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杭州市分会.中国国际商会杭州商会十年报告 (1997-2007) [R].2008.

[8]崔凤军.城市旅游的空间竞争与合作——关于杭州旅游接轨上海的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4, (3) :45-46.

[9]郑四渭, 郑秀娟.国内外会展旅游研究述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6, 16 (2) :56-59.

3.会展旅游发展实例分析 篇三

【关键词】会展旅游;SWOT分析;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旅游业迅速发展,年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有“旅游皇冠上的宝石”美誉。面对会展旅游的激烈竞争和迅猛发展,南京市审时度势,于2006年动工兴建超大规模的河西国际博览中心,一期工程于2008年8月竣工并在同年启动"四个十工程",2010年11月又正式成立了会展行业协会,种种措施都是想要达到不断完善和发展会展旅游的目的,使会展旅游成为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丰富和补充原有旅游产品,保证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有力武器。在这种形势下,认为很有必要对会展旅游的基础理论以及目前南京市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问题进行重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利于南京市大力发展会展旅游的建议。

一、会展旅游的内涵

国际上统称MICE(Meetings,Incentives,Conventions,Exhibitions)的会展旅游,是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大型会议、展览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洽谈贸易、观光旅游、进行技术合作、信息沟通、人员互访和文化交流,以此带动交通、旅游、商业、餐饮等多项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形式。其表现方式多样,可包括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招商会、发布会、专业与专题会、颁奖会、庆典活动、节庆活动、文化活动、科技活动和体育运动会等。与常规旅游相比,会展旅游关联带动性更强,创汇能力好,经济效益高。它具有影响力大、消费档次高、专业性强、单团规模大、停留时间长、季节性弱等特点,使其成为城市旅游中极受关注的一个领域。发展会展旅游,有助于促进城市设施的改善,提升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知名度和整体形象,更有助于增进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南京市发展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1)具有良好的城市形象和较强的城市吸引力,旅游竞争力较强。城市形象是旅游竞争的重要武器,发展会展旅游的城市必须要有鲜明的城市形象。南京是我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文化名城”之称,有一流的旅游资源为参加会展的客人提供一流的观光休闲场所。 南京又被称为“绿城”,全市森林覆盖率19.5%,绿地覆盖率达43.5%,人均绿化面积10m2,是国内城市绿化覆盖率最大的城市之一,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会展设施的不断提高与完善。2000年落成的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国际标准展位2068个,为南京举办大型会展提供了平台。近年来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又完善了服务体系,通过“一站式”、“简单化”的程序,有效地为客户节约成本和时间,提高经济效益,受到会展主办和参展单位的好评。江苏国际展览馆及分布在南京大小旅游饭店数量相当可观的会展设施也是南京会展旅游的主要设施。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江苏国际展览馆及南京四、五星级的旅游饭店在内目前共有会展接待设施6.2万m2。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一期总建筑面积达16.8万m2,室外展览面积约3万m2,总国际标准展位5760个,为举办超大型会展提供平台,从而为大力发展南京会展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具有发展会展旅游的区位优势,会展影响力逐渐扩大。优越的地理位置对发展会展旅游至关重要。南京位于长江的中下游,历来是南北的交汇中心。南北铁路交通枢纽之一的南京长江大桥是最早也是目前重要的南北交通要道。南京背腹全国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并能辐射到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2009年,南京在全国会展城市综合排名中跃居第五,紧随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大城市之后,会展影响力逐渐扩大,连金融危机都对南京会展业影响不大。2010年南京共举办大中型展览和会议1348个,同比增长30.6%,其中1000个摊位以上的大型展览26个,同比增长36.8%,展览总面积达150万m2,同比增长30%。会展经济给城市经济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劣势(Weaknesses)。(1)缺乏行业间的协作。会展旅游本是会展业与旅游业结合的产物,这两个行业的密切结合才能促使会展旅游的长足发展,但就南京目前的发展来看,会展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合作很少,旅游业未能参与到会展业的发展中去,因而对会展业的支撑作用不大,使得会展业对旅游业的拉动效益不明显。两者的不协调阻碍了会展旅游的发展。(2)展馆建设定位不明确,馆内展会设备仍不完备。除国际展览中心和新建成的国际博览中心外,南京其它展馆规模普遍偏小,多数展馆只能承办大型低档的国际会展。而就算是国际展览中心,也仍然不能满足一批大型高层次展会的要求,其他的展馆自然就更不用说。如2004年11月在南京举办的世界旅游峰会,因会展中心没有配备同声传译设施而不得不向上海借入此设备,才使得此次大会得以顺利开展。(3)缺少有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展览。凡国内外会展业发达的城市,都有自己知名的展览。仅国内就有北京的汽车展、广州的广交会、深圳的高交会,珠海航空展、青岛“啤酒节”等,连小小的怀柔县都有享誉国内外的“钓具展”,上海更是每年举办40多个国际知名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会展业将直面国际会展的入侵,缺少自己的知名展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难以立足。南京虽然在打造自主品牌展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同国内外其他知名展览城市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3.机会(Opportunities)。(1)上海世博会的规划和成功举办为南京会展旅游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为了迎接2010上海世博会,主办方在三角地区的轨道交通方面进行了积极建设,着力打造了3小时以内旅游圈的规划措施。南京恰处这个旅游圈内,使其获得了一个可以通过开展商务活动、搭建商务平台吸引参展商、服务商及游客前来南京旅游的很大的契机,而从会展会议酒店网的分析来看,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江苏、浙江等周边区域旅游的带动效应亦明显增强,杭州、苏州、南京等长三角主要旅游城市也相继成为热点,与上海一起进入旅游人气前列。(2)“四个十工程”对会展业发展的促进作用。2007年南京市提出用四年时间打造"四个十工程"计划,即扶植10个龙头会展企业;培育10个具有地方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展览;打造10个具有全国影响的规模会议和节庆活动;移植和固化10个国际国内大型品牌展会落户南京。这项计划于2009年基本完成,其进一步完善必将推动南京会展业发展。

4.威胁(Threats)。(1)南京毗邻上海、杭州,争办国际性、全国性会展的竞争激烈。上海国际化程度较高,会展业较发达,而南京在国际博览中心竣工之前,其会展展览馆面积小、市场小,会展配套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低。故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国际会展,大多落入上海囊中。同时,苏州和合肥也对南京发起东西夹攻之势。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室内展厅首期完成6.9万m2,总体设计12万m2,是南京国展中心的2倍多。合肥的国际会展中心目前室内固定展厅面积加上周边临时用地,可以满足10万m2以上的展会要求。虽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的落成弥补了以往的不足,但上海、苏州、合肥仍对南京构成了威胁,彼此竞争激烈。(2)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完善。目前国内大部分会展没有按市场机制运作。低水平、小规模多头办展现象普遍,恶性竞争严重,阻碍了会展业的发展水平,这些国内会展业的通病在南京也同样存在。

三、加快南京市会展旅游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1.注重会展行业软、硬件建设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在会展人才培养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级教育机构,培养出能灵活运用英语、计算机等工具,懂经济、管理基本原理的专业人才。南京高等学府和培训机构众多,著名学府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均设立与旅游相关的专业,旅游高等教育方面具有优势,是培养大批会展专业管理人才的良好途径。在硬件设施方面,首先要对南京现有的展(场)馆资源分批进行升级改造,使南京会展整体设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其次要加快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的二期工程建设,完善会议、展览、宾馆、酒店、娱乐等配套设施功能。最后在重点打造河西会展城的同时,可论证中山陵风景区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南京会议城、在汤山投资建设南京董事会城的可能性,充实把南京建设成为“国际会展之都”的实际内容。

2.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品牌展并打造自主品牌展会。明确了要把南京打造成“国际会展之都”这一市场定位之后,就应针对目标市场,积极开展相关方面的宣传促销。宣传时可借助南京市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完善的服务设施来提高会展的吸引力。可采取政府、会展部门和旅游部门联手促销的策略,加强政府在宣传促销中的作用;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宣传手段如因特网、光碟、南京会展网等,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制作南京会展宣传专题片和编印南京会展画册,全面展示近年来南京会展业取得的成就。在品牌展会方面,继续推进“四个十工程”,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品牌展览和国际会议论坛落户南京,并在打造自主品牌展会上多下功夫。

3.促进会展和旅游进一步有机结合,强化会展业和旅游业的互动效应。经验表明,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最直接的受益者往往是该城市的旅游业,会展对旅游行业起到巨大拉动作用。南京市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文化名城”,有明孝陵、中山陵、夫子庙等一大批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古迹,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整个华东地区首屈一指。2009年南京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600多万人次,其中会展对其贡献很大,尤其是国际博览中心竣工后举办的大型知名会展,给南京的旅游业带来巨大收益。要充分利用南京人文底蕴浓厚、旅游资源丰富、地方经济发达、交通运输便利的优势,强化会展业和旅游业的互动效应。可通过促使旅游业参办会展活动或提供赞助等方式,将会展活动向旅游观光延伸,变会展的参展商和受众为游客,通过旅游观光又可进行城市宣传,为今后举办会展奠定基础。

4.加强行业管理,完善政策,制定法规,规范会展市场。为克服低水平的多头、重复办展,推进会展资源整合,防止恶性竞争,扶持和培育规模展会和品牌展会,需要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加以指导,为此,南京市在2010年11月正式成立了会展行业协会。它作为新成立的行业管理组织,要努力完善现有的政策法规,一方面要把有影响的大型会议和论坛纳入会展专项的奖励补助范围,要突出对本地企业自己培育的自主品牌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研究出台包括财税方面的政策措施。此外,要协调相关部门,规范和调整涉及会展保障工作的有关收费标准,加强会展软环境建设。

参 考 文 献

[1]杨益民.南京会展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03

[2]李树民,杨波,温秀.西安会展旅游市场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J].旅游科学.2003

[3]梁曙霞,薛莉.江苏会展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

[4]何建英.论会展旅游的概念内涵[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4

[5]邓爱民,许杭军.武汉市发展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与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5

[6]温芳,陶卓民.南京会展旅游发展前景及策略初探[J].江苏商论.2005

[7]袁立凤,周腾蛟.浅议“会展旅游”[J].专业教育研究.2005

[8]伍卓.长沙会展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07

4.兰州发展会展旅游之我见 篇四

【摘要】会展旅游是国际上新兴的一种旅游产品,因其具有的社会经济效应,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文章从兰州发展会展旅游的可行性出发,综合考察了兰州发展会展旅游的机遇,条件以及面临的不利因素,然后提出发展兰州会展旅游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兰州

会展旅游 旅游产品

一,兰州市发展会展旅游的条件

(一)兰州市甘肃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是我国西北的商贸。物流网络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位于中国陆域板块的几何中心,在西北处于‘坐中联四’的独特为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兰州市已经拥有了较为完整的基础设施:一是交通便利。陇海,兰新等4条铁路交汇于此,是西北铁路交通枢纽和欧亚大陆桥的联结点;312,310等五条国道,兰临,兰白等7条高速公路,西兰,兰新等25条公路干线通往全省各地及邻近省区,兰州机场39条航线可直达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及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及地区。二是通讯发达。京呼银兰。兰西拉,西兰乌,兰成4条光缆在此地汇聚,电信通讯,电视差转及移动电话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三是商贸服务体系完善。

(二)会展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都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兰州市大型工业城市和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与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主体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三)兰州市地处古丝绸之路咽喉要冲,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兰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历史和大自然为兰州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并曾入选全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全市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文物点50多处。古遗址50处,古城12处,古建筑15余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徐家山、吐鲁沟、石佛沟;市区有五泉山、白塔山、白云观、白云寺等名胜古迹,还有兰山公园、南湖公园、西湖公园、滨河公园、水上公园等风格各异的景点。兰州是驰名中外的瓜果名城,夏秋季节更具有避暑和品瓜果的旅游特色。

(四)兰洽会全称“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是中国西部地区主要的投资贸易洽谈会之一,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国际化和专业化的大型展会。会议每年一届,自1993年举办以来,兰洽会已经连续成功举办18届。十几年来,兰洽会坚持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在专业化、多元化方面不断取得新成就,展会规模和水平每届都有新提高。经过多年的努力,兰洽会的品牌形象已经确立,成为甘肃,兰州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作为甘肃规格最高、成就最大的经贸盛会,兰洽会促进了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有力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二,兰州市发展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品牌产品,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我市休闲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有效整合,基本上停留在低层次开发的水平。现有的旅游产品零星散落,尚未形成合理的产品体系和空间格局,缺乏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品牌产品。现有休闲旅游产品创新不足,对地方文化内涵挖掘有限,同时,由于资源整合开发的力度不够,经营范畴狭隘。目前我市市郊乡村休闲旅游主要还只是局限于自主发展的“农家乐”“茶园”乡村旅游范畴,缺乏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的人文旅游,如:对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特有风俗文化和兰州历史文化的挖掘深度广度不够。休闲旅游的开发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二)是经营理念落后,配套不齐、整合不力,网络建设不利。而面向日渐增长的休闲度假市场,我市及所属县区所提供的休闲度假产品,无论规模和档次,都很难满足当前市场的需要。如,部分景点道路条件差、接待设施规模小、旅游景点基础建设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客源市场的壮大。

(三)是管理体制不顺。休闲旅游业特别是各风景区内,由不同的管理机构和企业集团进行多头管理,会带来旅游开发和管理上的混乱和矛盾,制约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现有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在进行旅游宏观规划、开发、管理和规范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传统的管理办法在重要的营销和吸引投资方面也缺乏灵活性和行动力。

(四)是资金投入不足。旅游业是一项投资需求较大的产业。目前兰州市的旅游投资,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社会投资,投资份额总体偏少,使得一流旅游资源无法转化为一流的产品。我市休闲旅游民营资本有一定基础,投资也较为活跃,是我市休闲旅游发展可利用的优势资源。同时因为旅游投资政策上的限制,造成了民间资本进入旅游业门槛过高,影响了民间旅游投资热情。这种投资规模相对较小的状况,极大地制约了旅游景区建设和旅游产品水准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地制约了依托旅游景区发展休闲旅游模式。

三,兰州市会展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是把休闲旅游事业的发展放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盘规划之中,把休闲旅游业确立为我市国民经济增长的一大产业来大力扶持、作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和发展。

(二)是组成市级发展休闲旅游业领导班子,研究制定发展休闲旅游业相关政策和规划发展目标,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全区休闲旅游工作上新台阶。

(三)是充分利用青藏文化、西部地理旅游、我市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等旅游资源,强化配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四)是建议加大多种综合性旅游项目的开发力度,形成人文旅游、自然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工农业旅游等多样化的格局。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管理和宣传。大力引导企业和经济能人、民间艺人和外企参与开发、经营,做到多渠道融资和吸引各方人才参与的局面。

5.博鳌会展旅游现状分析 篇五

董昊林

过去10年,博鳌亚洲论坛全面提升了博鳌的知名度,拉动了海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地区经济合作的,加快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1990年,海南开始参与到博鳌亚洲论坛的创建之中,这些年博鳌论坛一直与海南一起成长,在双赢的道路上并肩前行,博鳌亚洲论坛名扬天下,博鳌这个小镇也如同瑞士达沃斯小镇、法国戛纳小镇一样,一日之间世间皆知。然而,十年之后的今天,博鳌依然遭遇着成长的烦恼。

一、琼海的“博鳌效应”

博鳌亚洲论坛使博鳌小镇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据海南省旅游部门统计,近年来,到博鳌小镇观光游览的海内外游客每年都突破200万人次。旅游产业带动了相关的餐饮、娱乐、金融、通信等服务行业的发展,成为推动博鳌镇所在地琼海市城镇建设的重要动力。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博鳌水城第一期工程投入6亿多元进行水、电、路、酒店等设施建设。博鳌亚洲论坛二期工程投入20多亿元,完成了博鳌国际会议中心、博鳌索菲特大酒店、东屿岛高尔夫球场、高尔夫会所等会议主体项目建设。

到目前,博鳌地区的开发建设投入总计达到50多亿元,拥有2家五星级酒店、5家四星酒店、2个高尔夫球场和完善的通讯、交通、供水、供电设施。博鳌现建有索菲特大酒店、金海岸温泉大酒店等8家高档次酒店,客房1884间,床位3204张。每家酒店都有3个以上会议厅,至少有一个能容纳100人以上的会议厅。尤其是索菲特大酒店有会议厅23个,容纳100人以上的会议厅5个,最大会议厅可容纳2300人;金海岸温泉大酒店有会议厅13个,容纳100人以上的会议厅3个,最大会议厅可容纳600人。为与论坛建设相配套,琼海市已先后投入20亿多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进行城市绿化、美化、环境整治等工作,使琼海市容市貌明显改观,投资环境更加完善。

二、博鳌的持续发展的困难

产品单一:缺少吸引力

每天前往博鳌游客络绎不绝,但都属于半日游,无法真正带动当地旅游业,根据统计,当地27家星级宾馆的入住率均低于60%,而餐营业则更加惨淡经营。

博鳌的名气仅仅是吸引了一大批观光客,这些观光客吃、住、购都不选择博鳌。博鳌仅仅是通过论坛向市场打了个招呼,真正的旅游产品却没有被挖掘出来。博鳌没有真正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游客感受不到浓郁地方特色的“博鳌味道”。

目前博鳌仅有会址、漂流、海洋馆和文化苑等四个景区景点,缺少有市场号召力的旅游产品。一些景点,不但没有增加博鳌的吸引力,反而成了减分的项目。如博鳌海洋馆,由于规模偏小,游客游玩之后反而会形成心理落差,进而影响到对博鳌的整体评价。

另外即使在“博鳌论坛”进行期间进驻博鳌镇的团体也非常少,因为从会展展馆到博鳌镇的距离虽只有2公里,但却没有任何公交、的士,游客只能选择包车或者自行开车前往,严重影响了游客前往博鳌镇的意愿。

游者失落:苍白的名镇

随着“博鳌论坛”带来的大型基建项目,博鳌的城市化步伐也越发加快,但这也让其失去成为魅力小镇的基本元素。与阳朔、丽江、乌镇等国内知名小镇相比,处在万泉河入海口,又拥有亚洲论坛这张响亮名片的博鳌,完全可以以另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去感动游人。

在旅游开发上与博鳌有一定相似性的印尼巴厘岛所有房子不超过4层,巴厘岛在旅游开发中善于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特色,非常值得博鳌借鉴,如巴厘岛有很多木雕村、石刻村、绘画村。在游人参观的路上,可以看到路边房子外摆满了各种各样具有当地特色的木雕和石刻佛像。餐厅、游泳池边、沙滩上随处可见用茅草编织而成、被当地称为“巴厘亭”的凉亭。博鳌有175个村,有神奇的鳌文化,博鳌并不缺少宝贝,而是没有去认真开发。

旅游欺诈:不可回避的问题

博鳌身在海南这个旅游大省,喜忧参半,一方面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我国少有的热带气候风貌,沙滩阳光,别有风情,另一方面,因为长期的管理松散,整个旅游市场相对混乱,尤其是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欺诈,被各地游客所唾弃,而博鳌作为旅游地也难免出现此类现象,而整个海南旅游的口碑也多多少少会对博鳌旅游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发展建议:

要硬件,更要软件

伴随着博鳌论坛而带来大量基建项目给博鳌带来了翻天覆地变化,但基础设施的改善中

却突出了管理的欠缺,例如公共交通的欠缺,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以及地方特色的开发,这些都需要一个成熟的旅游设计团队的开发,服务机构的培训,以及外部人才的输入。一方面琼海市,要有一套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同时能够依托自身的优越条件培养人才,当然这些要求光靠琼海市的努力还是不够的,更需要在“海南国际旅游岛”政策下进一步的进行辅助,例如国内旅游先进城市进行一对一的辅助等。

再定位,找特色

博鳌通过“博鳌论坛”已经有了极大的知名度,但这仅仅能够帮助博鳌引来客人,以往游客来博鳌只是参观下“博鳌论坛”场馆,要真正留住客人,还得靠自身的特色旅游产业,我认为博鳌可以考虑在民俗文化、药物治疗以及养老旅游等当地固有特色吸引游客。另外也可以仿照海口免税店,建立离岛免税店,同时类似韩国济州岛开放签证,当然这都要有其他政策的配合。

会展为本

6.西宁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 篇六

一、优势(一)区位条件

西宁市地处黄河支流湟水上游,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文化与藏文化的三大结合部,作为省会城市,是青藏高原人口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是整个青藏高原对外联系的门户,是西部大开发青海省大发展战略的突破口。

(二)完善的城市功能

西宁经济发展快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这些都有利于西宁加快发展会展旅游,全方位提高西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三)夏季旅游优势明显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黄河支流湟水河上游,东经101°49′,北纬36°34′。市区平均海拔2295米,属大陆高原半干旱气候,平均气温6.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已形成了“中国夏都—西宁”的旅游品牌。

(四)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

西宁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以昆仑文化、黄河文化、藏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交融在国内独有。在景域200平方公里、绵延150公里的风景线上,具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

(五)全新的旅游旅游品牌及系列活动的开展

青海省政府为了进一步发展青海省的旅游业,提出“大美青海”的旅游品牌并在国内外组织一系列文化展示活动。全新的旅游品牌和系列活动的展开,使青海的旅游资源得到广泛的宣传,使西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不断提高。

二、劣势

(一)缺乏现代会展旅游理念

政府、商界、旅游行业缺乏对会展与旅游的关系的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导致了对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定位、措施都不够明确。会展的配套服务不到位,不具备接待大型会展和专业化会议的能力,没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和竞争措施。

(二)缺乏举办大型会展的经验

西宁市会展旅游起步较晚,多数活动基本上处于“小、散、弱”的状态。“会”多而“展”少,因此没有把会展的内涵和外延充分拓展,致使会展形式单调,层次不高,规模和影响较小,缺乏亮点,影响和效果不大,经验严重不足。

(三)会展业与旅游业缺乏行业间的协作

会展业是会展旅游的核心基础,旅游业是会展旅游产生的前提条件,只有两个行业密切配合,相互合作,才能使得会展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但就西宁市而言,会展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合作不默契。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受到制约。

(四)缺乏举办大型会展的专业机构

西宁会展旅游缺乏大型会展的承办机构、缺乏专业管理、缺乏整体规划以及部门间的协调。致使低层次、小规模的展会泛滥。最终导致会展业和旅游业在诸多方面都难以实现有效对接。

(五)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

西宁市会展旅游的人员,大多未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因此很难满足会展活动组织与接待的特殊需要,进而严重制约着西宁市会展旅游的快速发展以及西宁市会展业的组织水平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机遇

(一)全国范围内会展业整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截止到2002年5月,我国有14家单位加入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据有关部门预测21世纪20、30年,中国将是东亚乃至整个亚洲的会展中心。全国范围内会展业良好的发展态势营造较好的大环境,西宁会展旅游发展势态也水涨船高。

(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

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将加快普通劳动力、专门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地区流动。西宁作为青海生态旅游和避暑旅游资源与环境大省的首府,在会展旅游方面将会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

(三)政府重视,经济实力不断增长

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制定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把旅游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把建设高原旅游名省作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重要内容,极大地促进和带动了整个地区经济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旅游业发展迅速

2011年我省旅游总收入92.3亿元,比上年增长30.0%,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西宁市将逐步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观念,将旅游业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五)青藏铁路对西宁旅游的带动优势

青藏铁路建成将青、藏与西部地区连结起来,与广大内陆沿海地区连接起来,与国内其它旅游线路、旅游景点连接贯通,使得旅游业融入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大格局中。

四、威胁

(一)国内城市会展竞争的压力 西部地区各大城市凭借各自的地域优势和独特的“魅力”,使会展旅游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西宁作为会展城市在中国总体实力不强,在西部地区竞争优势不十分明显,离区域会展中心城市的目标地位差距较大。

(二)会展市场运作机制存在缺陷 西宁会展旅游的管理手段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许多会展活动至今都还是政府部门主办、公开、公证、优胜劣汰等市场竞争原则得不到完全体现。

(三)会展设施较差

规模较大、级别较高的场馆以其优秀的设计、独特的风格对旅游者产生巨大吸引力,成为人们游览光顾的目标之一。西宁市现有的展览馆与会展中心城市相比展馆少、面积小、设施差、设备落后,严重阻碍会展旅游的发展。

7.郑州市会展旅游分析与发展思考 篇七

一、会展旅游概念的界定及特点

国际上对会展旅游的定义是MICE (Meetings, Incentives, Conventions, Exhibitions, 简称MICE tourism) , 意指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与博览会、奖励旅游、大型文化体育盛事等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形式。基本含义是借举办各种类型的会议, 如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招商会、发布会、专业与专题会、颁奖会、庆典活动、节庆活动、文化活动、科技活动、体育运动会等, 以招徕各方客人洽谈业务、交流沟通和旅游参观访问, 为他们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服务, 刺激他们消费, 从而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会展旅游是现代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一项新兴产业, 与常规的传统观光旅游相比, 具有内容主题专一、组团规模大、停留时间长、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强、消费档次高、服务需求高、经济效益高、受季节影响小等特点, 享有“旅游皇冠上的宝石”的美誉。

二、郑州市会展旅游分析

(一) 优势分析

1.区位交通优势

我国的地理区域在历史上曾分为九州, 河南省居九州之中, 有“中州”和“中原”之称。作为河南省省会的郑州市, 从自然、政区、交通位置和全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位关系看, 都不失为中国之中的地理位置。郑州市直径500 公里的范围可辐射山东、山西、陕西、河北等全国10 个以上的省份, 承东启西, 连南贯北, 在这里举办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会展活动, 发展会展旅游, 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历史文化优势

郑州是一座有着3000 多年悠久历史和深邃文化内涵的中国商代都城, 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还是中国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河南省的少林寺、中岳庙、嵩山国家森林公园、北宋皇陵、黄河风景名胜古迹、商城遗址、黄帝故里等享誉中外。

3.现代化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是集会议、展览、文娱活动等为一体的大型展览设施, 曾在中国会展产业年度评选中被推选为“中国最具潜力的会展新锐城市”。根据市场需求, 郑州市又即将兴建大规模、高标准、符合国际一线会展要求的新会展中心, 建成之后将带动郑州市经济和配套产业的发展。

4.完善的城市功能

郑州市近几年加大了城市建设的力度, 完善了交通体系。以郑州市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加强了铁路枢纽和邮电通讯建设;“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圈”、“国际航空港”的批示建设等, 都为郑州市发展会展旅游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 劣势分析

1.政府对会展业的管理、协调与引导不够

郑州市目前对于举办单位和参展商的条件等, 都没有明确要求, 缺乏专门负责会议的专门机构, 缺少国际会展旅游的专业服务公司, 缺乏专业会展旅行社。许多国际会议大多由几个部门联合或由某家旅行社兼办, 这不能适应会展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郑州市现有的几家展览公司都缺乏规模和实力, 且已有几次会展活动因组织方的欺诈行为被新闻媒体曝光, 损害了郑州会展的形象。

2.缺乏会展品牌和精品展, 可持续竞争力弱

郑州市会展业可持续竞争力弱。国内外知名会展城市都有自己的会展品牌, 相比之下, 郑州市的众多展会中, 唯有全国糖酒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其他展会就显得层次不高、缺乏亮点;同时, 会展规模亦有待于扩大。

3.会展专业管理人才匮乏, 缺乏相应的培养体制

郑州会展业现有的从业人员基本上是“半路出家”, 没有受过专门培训, 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相应的组织、策划、管理与服务等实践能力。无论从会展人员的数量、专业技能、培养体制与一线会展城市相比, 都有很大的差距。

(三) 机遇分析

1.中部经济崛起的龙头地位

郑州市作为“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其附属和关联的中原城市群都有分布合理、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郑州市是南北东西大通道的交会点, 发展物流业、商贸业、金融业和信息业有优势。

2.国内会展中心由沿海向内地转移

从国内会展市场的发展看, 由于各个省、市、区都已看到发展会展经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承办会展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内地地区承办会展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过去那种偏集沿海地区的状况大为改观。

3.国家和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的倾斜

改革开放以来, 中央政府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为了促进郑州市商贸经济和会展旅游的发展, 河南省政府和郑州市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文件、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 在此大背景下发展郑州市的会展旅游, 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四) 挑战分析

随着人们对会展旅游认识的加深, 会展旅游将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对象, 市场的激烈竞争也将不可避免。随着会展旅游经济的发展, 郑州市要想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并非易事。另外, 郑州市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展览管理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 相当一部分会展活动没有按市场机制运作, 市场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体制。对此,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否则, 若缺乏正确的规范和引导, 会展旅游活动就容易出现问题甚至中途“夭折”。

三、郑州市会展旅游的发展思考

(一) 打造品牌展会, 树立郑州会展旅游目的地形象

内外兼修, 开展更多会展活动。对外, 要注重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对外营销。通过加强商贸、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宣传和合作, 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以便吸引更多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大影响力的展会;对内, 要注重打造内在实力, 营造过硬的本地会展品牌。郑州市商贸活动发达, 在粮食加工、冶金、旅游等方面具备优势, 要注重利用自身的商贸优势, 创立本地的会展品牌, 更大地发挥会展的经济效益;要通过内外两方面的努力, 使得更多的会展活动在郑州市召开, 从而继续为会展旅游提供潜在客源。

(二) 走“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之路

注重发挥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的不同作用。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 尤其是旅游企业, 要相互配合, 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不仅要致力于办好会展, 更要注重旅游业与会展业的衔接, 使得会展真正发挥其强大的经济带动性作用。具体来说,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 除了在政策、资金上支持会展及会展旅游, 在宏观上组织会展活动外, 更要注重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对外宣传营销工作;对于会展行业管理部门而言, 要注重规范会展企业的行为, 起到规范、引导会展旅游活动的作用;对于企业, 作为会展旅游的主要组织者, 要明确地定位旅游和会展之间的关系, 通过针对性的宣传和旅游服务的提供, 更积极地参与到会展活动中, 促进会展旅游发展。

(三) 加快会展人才培养, 建设具有专业素质和技能的队伍

人才培养关系到会展旅游发展的实力和后劲。会展专业人员素质的好坏、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会展旅游的申办、组织和接待的成败, 所以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 积极引进和储备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能够掌握最新信息、跟踪市场变化的人才。

(四) 完善配套接待设施

注重配套设施建设和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目前, 郑州市的旅游服务设施虽然基本满足了会展旅游的需要, 但仍存在着时间、空间结构性不足的问题。因而, 要加强对会展规模和效果的预测水平, 合理安排旅游服务设施的数量和结构, 更好地发挥旅游服务设施的作用, 满足会展旅游的需要, 从而创造更高的旅游效益。

结语

会展旅游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生命力, 对一个城市的形象提升和经济拉动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 郑州市会展旅游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但是我们也要相信, 只要能充分发挥、利用郑州的资源优势, 抓住中部崛起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机遇, 克服不足, 迎接挑战, 在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下, 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耿大.会展旅游概念内涵及发展历史探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8 (2) :93-96.

[2]李旭, 马耀峰.国外会展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 2008, 23 (3) :85-89.

[3]郭琰.郑州会展旅游市场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 2005, 22 (3) :37-40.

[4]罗颖.郑州市会展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 (2) :68-69.

8.会展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篇八

会展业也是当今世界都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国旅游部门非常重视会展旅游业的发展。有些国家或地区旅游管理部门还专门成立了会展旅游管理部门。如香港为促进会展旅游业的发展,专门组建了会议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旅游业发展迅速,年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大大高于我国其他领域经济总量的增长。最近一两年,由于我国传统旅游业受到边际递减规律的作用,其增长速度开始放慢,而会展旅游业增长速度非常快,因此,会展旅游业逐步受到旅游业界的重视。北京、上海等地的旅游主管部门开始专门研究会展旅游对旅游业的作用,各大旅游企业也纷纷拓展会展旅游业务,一些地方还组建了会展旅游协会。但是,我国会展旅游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总量还比较小。

现状

我国会展旅游业的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非常快,特别是会展旅游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大有超前发展的态势。

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近年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1999年举办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展览会总数达到1326个,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近年来,每年接待的超过千人的国际会议有10个以上,300人以上的国际会议30多个。

由于会展业本身的高速发展及其对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各地政府非常重视会展业的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会展业发展的局面。北京市组建了副市长牵头的领导小组对会展业进行全面研究,包括组建课题组,撰写了《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报告》,责成北京市统计局会同有关单位制订一套会展业统计指标体系等等。上海、杭州等地也在政府的主导下,制订了会展业发展的规划。

各地会展企业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始组建行业自律性的会展协会。1998年6月由北京市贸促会发起,组建了我国第一家国际会议展览业的协会--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2002年4月上海成立会展行业协会,2002年2月山东成立国际展览业协会。

全国掀起了展览场馆的建设高潮。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硬件优先发展。"九五"期间我国的展馆迅速增长,全国室内展馆面积,"九五"前不足80万平米,到2001年,正式投入使用的室内展馆面积增长了一倍,场馆面积达到516万平米。目前在建或已经建成的大型展馆有: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总展览面积为室内20万平方米,室外5万平方米。杭州西湖国际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会议中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设有大小会议厅30余个,配有10路同声传译系统和7000个国际标准展位。北京新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国际会议中心、商务酒店、写字楼、参展商公寓、大型购物中心、仓储中心、办公接待、动力中心等为一体,甚至包括主题公园,是以展场为核心的展览综合体。建筑面积28万平米,展场面积20万平米。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总投资9.3亿元,总建筑面积12.7万平米,其中展厅面积5万平米,会议厅面积1.5万平米,会议厅40间。

总之,此次会展场馆建设的特点是,建设档次高、面积大、科技含量高。根据目前统计的20家场馆,平均每个场馆建筑面积达到127000多平方米。

各地经营会展的公司和一些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纷纷加入相关的国际会展组织。截止到2002年5月,我国有14家单位加入ICCA组织,他们是: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北京市旅游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民间国际旅游公司、中国会议及奖励旅游组织、浙江中国世贸中心、中国世贸中心、中旅国际会展公司、华亭宾馆、春秋旅行社、山东国际旅行社、上海国际会展中心、锦江会展公司、上海旅游委。此外,中青旅参加了国际航协IATA、美国旅行代理人协会ASTA、亚太旅游协会PATA,国际展览中心参加了国际博览会联盟UFI、国际展览会管理BIF等。

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在发展国际会展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为核心的国际会展中心城市。这些大城市在接待国际会展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现有会展场馆多。北京市目前拥有大型展览场馆12座,总面积近14万平米(见表2),拥有500座以上的会馆25个以上,此外北京市共有旅游定点饭店554家,星级饭店506家,客房数达到9.3万间,其中很多饭店的会议场都达到了国际标准。同样,上海目前展馆总面积为14.5万平米,与北京相当,此外,上海市拥有饭店354家,客房5.6万间。由于饭店和会议、展览场馆比较健全,这些大城市开展会展业具有较好的基础。

会展外部条件相对成熟。会展旅游业作为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硬件设施,而且要秋较高的城市总体环境和国际交往的综合能力。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交通,如:地铁、城市道路状况等比较好,接待国际国内旅游者人数在我国名列前茅。此外,北京已与7个国家的23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147个国家在京有驻华使馆,外国金融机构在京的代表机构近300家,17家外资银行在京设立了分行,众多的跨国公司在京设立了办事处。

举办会议展览总数多。1999年以来,在京举办的国际会议数量可观,有万国邮联大会、世界建筑师大会、联合国保护大气臭氧层签约国第11次会议、世界数学大会等国际会议,以及汽车展、电子展等国际展览。按照ICCA的统计口径,2000年北京接待了16个大型国际会议,在全世界大城市中排名第17位,比1999年的29位上升了12位。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上海2001年举办各种展览278个,会展直接收入18亿元。

会展业体系正在形成。国际会展业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接待服务体系,目前我国的会展业也正在形成自己的服务体系。如:会展组织者(PCO)、目的地接待者(DMC)正在建立中,很多经营会展的公司,都开始培训自己的PCO。

此外,会展业的教育培训也开始步入正轨。为顺应国际展览业发展的大趋势,使中国的国际展览业业务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举办了培训班,专门为展览业中、高级经理和从业人员开设培训课程,以促进国内展览业务的发展和展览水平的提升,培养高素质的展览专业人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将与国际特殊事件学会(ISES)、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HOJONSONWALES大学联合开办"节庆会展管理"培训,解决会展人才不足的问题。

现代网络技术在我国会展业起步中就开始介入。目前,仅展览业的网站就有43家(见表3)。这些网站有的介绍会展,有的已经开始直接经营网上会展业务。这说明我国会展业起步的科技含量较高。

我国的会展业一直是经贸部门管理和经营的,旅游部门是最近几年才开始介入的,比较早介入的是北京市旅游局,从1995年就开始了会展旅游业的研究,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政府主导会展业的发展中将会展业与旅游业密切结合在一起,其中北京市举办了几次大型国际会展业研讨会都有北京市旅游局和首都旅游集团的参与。

目前我国在国际会展业中的地位还非常低。根据ICCA统计,1999年中国(包括香港)举办的国际会议在全球排名15位,接待国际会议占全年全球总会议的1.68%,其中香港地区占0.9%。大陆仅占0.78%。这说明,我国展览业在国际展览业中的地位较低,除广交会等有一定的影响外,大部分展览还仅仅是国内的展览和临时性的展览。

问题

目前,我国会展旅游业才刚刚起步,其中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市场化不够

在我国会展旅游业的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市场化程度过低。没有形成会展组织者、目的地接待者完整的接待服务体系。国际会展业的成功经验表明,会展组织者、目的地接待者分工体系是会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我国目前无论是会展旅游企业还是政府都较关注目的地接待者,对于会展中最为重要的会展组织者缺乏认识。

政府主导会展旅游业发展中,行政干预过多。会展业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必须有政府的主导,但是政府在什么层次上主导,参与到什么程度,这些根本问题没有解决。政府干预过多,导致会展业非市场化,主要在对场馆建设等方面参与过多,而对会展管理体系、服务体建立等方面参与较少。政府组织的一些会展不计成本,使得很多会展公司对这些会展业务敬而远之。

我国的会展市场目前还是单一买家市场。德国等会展大国的会展业之所以能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会展地本身就是国际大都市,开办展览的受众对象是国际化的。但我国的大都市还没有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参观展会的受众几乎是清一色的国内客人,因此,不是针对国内买家的会展一般不会在我国举办。这是限制我国国际会展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会展业还没有独立成为一个产业。由于我国会展业曾经是由一些非市场化的发起单位和部门全部或部分垄断,这些单位和部门还没有意识到中介公司提供服务的效率会更高。因此,会展业在目前还处于一定的垄断阶段,会展业还不能称为一个独立的产业。

外部环境亟待改善

会展旅游业作为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尤其依赖外部条件的完善,但目前我国会展旅游业发展的外部条件还不健全。

法律、法规不健全。日本等国为发展会展旅游业曾设立了《通过促销和举办国际会议等振兴国际旅游法》,但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还没有从扩大国际旅游业的角度,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促进会展旅游业的发展。此外,我国举办会展的法律、法规也十分不健全,目前仅有1995年9月22日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的《关于出国(境)举办招商和办展等经贸活动的管理办法》。

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目前我国会展业比较混乱,主要表现在:重复办展、会展内容混乱、受众对象不明确、举办会展的中介公司良莠不齐等。目前,上海与会展业务有关的企业已有1920家,其中主营会展业务的企业511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近百家。北京地区经外经贸部审批的具有举办国际展览会资格的单位134家,在北京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具有经营会展业务的公司1700余家。

审批手续复杂。由于法律不健全,我国举办会展的审批中人为因素过多,审批手续繁杂,有的会展审批我国对会展审批审慎主要是基于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其实目前国际会展大部分是科学和商业性的,与政治等方面关系不大。根据ICCA2000年统计,国际会议从专业上划分,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医学类(32%)、科学类(13.6%)、工业类(8%)、技术类(7.4%)、教育(4.7%)农业类(4.%),以后才是社会科学、经济教育、商业管理、生态环保等。因此,适当简化、放宽审批手续是不成问题的。

城市环境有待改善。会展旅游业作为都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制于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目前我国就连北京等城市距离国际旅游城市的标准还有相当差距,这严重阻碍了会展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重硬件轻软件,重展轻会

目前我国省会城市和大型城市几乎都将会展业作为其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并将重点放在场馆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上(见表一)。但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绝不仅仅依赖场馆的建设,其发展更依赖于软环境的规范化、国际化等。

按照国际上对会展及奖励旅游业的认识,包括了MICE的四个方面。我们且先不提奖励旅游,会展旅游业至少应是会议和展览并重,但是目前各地在开展会展旅游业研究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展览而忽视会议。比如,北京市政府研究室做的《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几乎只字未提会议的问题,通篇都是展览业的情况。形成这样的局面可能与我们对会议的顾虑有关,其实根据我们上述分析,国际会议大都集中在科学研究方面,大可不必神经过敏。

国际化品牌的会展少

世界上会展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举办的大都是世界著名会展,如米兰国际博览会、巴黎博览会等等,但在我国除广交会等会展有一定的世界性影响外,绝大多数会展都是临时的、国内的。

对会展业缺乏科学研究

当前,我国对会展旅游业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会展旅游业各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导致统计口径混乱,无从分析会展业的范围、效益等。比如,会展业对经济的贡献程度从1:4到1:10各种说法不一。这严重阻碍了会展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趋势

举办会展的法律将进一步规范,并逐步向国际通行的登记制转化。目前,国家已经开始制订有关会展的法律、法规,今后几年有关会展业的法律、法规将相继出台,会展业的市场将进一步规范化。今后举办会展审批手续将会更为简单,并将按照国际惯例逐步过度到登记制惯例办法。这将促使会展业真正成为一个规范的市场。

自率性的协会将进一步规范会展行业的行为。自1998年6月由北京市贸促会发起,组建了我国第一家国际会展览业的中介组织--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之后,2002年上海、山东省等省市也相继组建了国际会展业协会,制订了国际展览业协会章程,旨在支持公平、平等的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及欺诈行为,改善、优化展览业市场环境,更好地协调、管理、规范会展业的市场秩序。

会展业将向几个大城市集中。通过对国际会展业发展的分析,会展业在特定城市的发展有"通吃"效应,即,会展业的发展会自身加速,形成更大的规模,而不可能全国遍地开花。今后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将成为我国会展业的中心。

会展旅游中介组织将大批出现,会展业将形成独立的产业。目前我国从事会展的企业数量众多,但还没有形成专业化的会展组织者(PCO),或者仅仅处于PCO的初级阶段,对组织接待会展处于不规范的阶段。目的地接待公司(DMC)也仅仅是一些单独的会展场馆出租等单项服务,没有完全形成一条龙服务的目的地接待公司。今后随着国际会展的增加,会展业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国际会展人才的引进,专门从事会展的专业化中介公司将大批出现。

此外,我国的很多大型会展还垄断在一些非市场化的组织手中,这些组织自己举办国际会展,自己联系接待服务等一系列工作,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今后随着会展中介组织的完善,会展业必将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并从那些部门垄断中独立出来,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独立产业。

会展旅游市场将专业化细分。目前国际会展业已经形成了非常细致的市场分工,比如ICCA的市场范围包括50人以上的国际会议,而UIA则在300人以上等。目前我国的会展公司还处于发展初期,只要有会展就接待服务,没有形成细分化的市场。今后随着市场的发展必将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形成专门经营展览业、会议业及其中更细分市场的格局。

大型旅游企业将大批进入会展旅游市场。目前我国的大型旅游集团如上海锦江、中青旅、春秋旅行社等已经加入了国际会展组织,开发会展旅游市场,但更多的大型旅游集团,如首都旅游集团、陕西旅游集团等还没有完全介入会展旅游市场,或仅仅从事了DMC的接待服务工作。这些大型旅游集团已经普遍看好会展旅游市场,有的正在开始进行市场调研,有的已经开始参与场馆建设,有的正在申请加入国际会展协会等,可以预见,今后几年我国的大型旅游集团将以其规模大、服务全、无形资产高、资金雄厚等优势进入会展旅游市场。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会展组织和经营会展的大型公司将大批涌进我国,会展旅游业将形成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由于目前我国的管理体制还不允许国外公司单独经营会展业务,外国会展公司主要是通过与中方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上海的国际会展中心就有德国的汉诺威展览公司、德国杜塞多夫展览公司、德国慕尼黑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这样世界顶级会展公司加盟。ICCA2002年在上海开办了会展培训班,通过这种形式介入中国会展旅游市场。今后国际会展公司将从会议、展览,组织、接待等方面全方位地进入中国市场。

上一篇:质量、工期承诺下一篇:bgp路由协议完整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