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的指导与评改

2024-11-09

中学生作文的指导与评改(共15篇)

1.中学生作文的指导与评改 篇一

第一步,认真审题。

这是写好此类作文的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往年

考生写此类作文容易偏题离题,就是因为没有准确把握材

料的主旨所致。那么,如何准确地把握材料的主旨呢?现

介绍几种容易掌握的方法。

1.注意材料(文章)的标题(若有标题的话)。有的文章,

标题就是文章的主题。

2.注意材料(文章)的开头,有的文章,开头就点出了文

章的中心。

3.注意材料(文章)的结尾,更多的文章在结尾点题。

4.注意材料(文章)里议论抒情的句子。作者往往在文章里借助议论抒情句点出文章的中心。

5.注意材料里内容的前后逻辑关系。有些材料,特别

是图画,里面没有点题句,也没有提示语,这就靠考生

根据材料内容前后的关系来把握材料的主旨了。

6.注意材料后面的问题、要求或提示语。(重点)

例如本次作文题,它先给材料,介绍了章姓男士

在同学会上送豪华手机的事,并给了两种观点相反的

评论。然后给题:这两种主导评论中,你更支持哪一

种?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

衡与选择。(接着还给了其它要求)

第二步紧扣题意(写作、修改)。

潘评:同学,这是你写作文必须要细细研审、紧紧扣

住并逐条体现、落实的啊!

请注意:题中问的是“你更支持哪一种?”--什么意

思?是必须支持这一种就反对另一种吗?

你的作文,就是这种非此即彼的简单思维吗?

那么,请细读你自己的作文,根据潘老师的提示,逐

段思考,并且点划、自评,并作修改:

1、你的作文是怎样审题、怎样确定中心的呢?

(请划出你作文的中心,并在旁边注明)

2、你自拟的标题是什么?你的开头段是怎么写的?

扣住了题意和中心吗?

(请点划、自评并修改)

3、对材料及后面的问题,你的思考是什么呢?作文

中哪一段在写你的思考?

(请点划、自评并修改)

4、你的权衡与选择又是什么呢?作文中哪一段在写你的权衡与选择?

(请点划、自评并修改)

5、你文中的事例恰当吗?分析论证符合逻辑吗?你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呢?

(请点划、自评并修改)

6、最后,通过你对这件事的思考、权衡与选择,你

得出了什么结论,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悟出了什么哲

理呢?

你作文的结尾段是怎么总结全文的?

(请点划、自评并修改)

潘老师评改记录

本次作文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细致,没有准确理解材料中的问题--“这

两种主导评论中,你更支持哪一种?”因而文章的立意和

中心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偏差。

2、开头、结尾缺乏精心设计,没有紧扣中心、突出中

心。各段、层缺乏精心设计的中心句、重点句。

3、没有扣住材料作文题的几个重点要求--“请综合

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4、引用的事例不恰当。

5、分析论证不合逻辑,没有正确的使用论证方法,

缺乏严谨而深刻地推理和思考。

6、文章缺乏精彩的段落和语句,缺乏思想的亮点。

有同学会说,潘老师,你这个要求也太高了吧?

潘老师说:其实,这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当

然,有一定难度--但,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啊!

潘老师希望大家,认真去做,一天一天地进步!

潘用明

[作文评改指导之二--认真审题,紧扣题意]

2.中学生作文的指导与评改 篇二

一、激发评改兴趣

在指导学生的评改作文时, 让学生懂得“好文不厌百回改”的道理。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提高对评改的认识

培养学生评改能力不仅是写作训练的重要步骤, 而且是使学生养成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培养其对人对己负责的文风的重要举措。

2. 注重实践性

实践出真知。学生在评改中可以把他们学到的写作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 在改的实践中去辨析写作方法, 领悟写作技巧。这是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知力, 提高其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

3. 增强时效性

学生互改是在他们写完作文后进行的, 这种趁热打铁式的面对面的分组评改, 不仅篇篇都可精批细改, 且可提高评改速度与效果, 弥补教师批改的不足。

4. 扩大信息交流

学生之间互相评改, 为学生提供了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 便于他们取长补短,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二、明确评改要领

明确评改要求, 统一评改标准, 教给评改方法, 这些是提高评改能力、保证评改效果的关键。

1. 明确评改要求

作文是学生创造性脑力劳动的结晶, 是学生思想、感情、智慧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 要求学生在批改时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每篇文章, 批改要细心、认真、负责。评语要客观, 既肯定优点, 又提出不足, 做到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2. 统一评改标准

一是根据作文前教师提出的具体写作要求, 确定评改侧重点。二是拟定并强调学生遵照常规评改标准。让学生依据既定评改标准和写作要求对所批改的作文进行反复推敲研究。

3. 教给评改方法

评改作文时, 要让学生懂得评改方法, 即增、删、调、换等, 让学生注意有批有改, 抓好两个着眼点:一是要从大处着眼, 即看文章的内容是否写得正确充实, 看主题与教材是否统一, 主题思想是否鲜明, 结构是否严谨, 线索是否清楚;二是要从细处着眼, 即看文章的表现形式是否为读者容易接受, 句子是否通顺、简练、正确, 用词是否准确贴切, 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3.中学生作文的指导与评改 篇三

一、教师总评

每次习作之后,教师对全班作文进行简要总评和提示,使学生明确评改重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改。

1.引导学生回忆此次习作的要求,使学生迅速进入作文情境,同时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中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合格的、优秀的。

2.教师简要评价学生作文初稿情况,指出此次作文中,同学们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有问题。这样,后面的评改也就有的放矢了。

二、互改细评

首先,我引导学生学会从以下方面对习作进行修改。

1.字词。看看有没有错别字和用得不当的词。有的话,用修改符号修改。如果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就用~~~画出来,以示表扬。

2.句子。看看句子是否通顺,意思表达得是否清楚。如果有不通顺、表意不清的地方,尝试给他改一改。对写得特别生动、具体、有新意的句子,也用~~~画出来,给予赞赏。

3.层次与段落。看看文章是否做到了一个意思用一个自然段或几个自然段写出来,在层次上是否清晰明了。如果有语次不清的地方,试着把语序调整一下,使意思连贯清楚,有条理。

4.文章中心。看看作者写的这篇文章是否突出了中心。如果中心不明确,想想可以怎么改,提出修改意见。

在具体进行修改的时候,我让学生从这几个方面逐条对照,一個方面一个方面地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文,以便使学生真正学会修改。

三、综合评价

进行综合评价主要是使学生从整体上清楚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以便从整体着眼,改好写得不足的部分;学习评价作文的方法,提高评价能力。

1.指导学生综合评价“病例文”。要求学生按照“作文目标”的顺序说说习作的优缺点,学会综合评价的方法。

2.让学生运用综合评价“病例文”的方法,全面而有重点地对自己或同学的习作作出综合评价,教师再给以指导。

四、修改反馈

提醒学生依据作文评改的各个方面,逐条修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激励学生互改。学生通过自我修改、同学间互改的实践,改正了作文中的问题,掌握了修改的方法,提高了修改作文的能力。

之后,反馈交流自己是怎样修改的和为什么这样改,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凡是自认为没有达到训练目标的同学可以再次进行写作和修改。通过反复地修改、训练,使同学们切实提高习作能力。

当然,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学生语言基础好一些,文章写得好一些,修改文章的能力也强一些,他们在作文修改的过程中表现得也更突出些;有的同学就显得有些困难了。这样,就需要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多一点耐心,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因材施教,使学生人人过关,个个进步。

(作者单位 湖北省松滋市实验小学)

4.《面对错误》习作评改指导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在习作中要通过一件事来表达一个观点,围绕观点进行选材,有详有略的叙述。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在习作中要通过一件事来表达一个观点。教学难点:初步树立在习作中要有详有略的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习作一篇(47份)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吗?(生齐背)

师:这首诗中最有韵味的字,是哪个字?(绿)的确,作者为了这个字,反复推敲了十几次,最终得出“绿”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人这种反复推敲、反复修改的精神,认真评改一篇习作。

二、指导评改

师:在七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善于反思错误的成吉思汗,回忆一下《成吉思汗和鹰》这篇课文,主人公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师:作者为了讲明这个观点,就通过一件事来说明。这件事就是——成吉思汗的鹰四次撞翻了在发怒的时候杀死了自己的鹰。所以,同学们,我们在习作中也应当像这样,通过写一件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这次的习作中,我们就应当通过写一个错误来说明自己得到的启示。

师:请同学们看看手中的习作,你认为小作者犯了什么错。生看习作(2分钟)并反馈

师:有同学认为小作者犯的错是没有告诉父母就出去了。师:从这个错误中可以得出什么教训?

生:不应该在没有告诉父母的情况下私自跑出去。师:围绕这个观点应该重点写什么?

生:没有告诉父母偷偷出去这个过程应该详写

师:那么与这个错误无关的内容就该略去不写了。在这篇作文里,和父母顶嘴的部分还有没有必要写? 生:没必要

师:没必要写就应该删去。这样才能做到有详有略。师:除此以外,你还认为小作者错在哪? 生反馈

师:通过这个错误,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生:与父母的交流要心平气和。

师:同样的,围绕这个观点应该详写的就是与父母顶嘴的过程。生:和父母顶嘴的过程

师:应该略去的是——(生)偷跑出去的内容。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照你所理解的错误对这篇习作进行修改。生修改(10分钟)

三、修改反馈

错误一:没有告诉父母就出去玩 师:你删去了哪些内容?为什么删去?

小结:与错误无关的内容;一些字句重复、语言不连贯的地方应该删去。师:增补了哪些内容?为什么?

小结:加入心理活动的描写能够生动的表现出小作者犯错的感受,更真实。用动词连用的方法,更能生动的表现人物的心情。师:小作者最后得到的启示是什么,你是怎么修改的? 错误二:和父母顶嘴

四、1、师:修改完后,读一读你的修改的习作看看是否通顺。

2、指导写评语

师:一篇习作修改完成,我们还要写上尾批才行。尾批既要写出同学的优点,也要指出问题所在,就本文而言,我们需要关注小作者是否把犯错的过程写得详细,最后的观点是否表达清楚了。(生反馈)

5.教师应该怎么评改学生的作文 篇五

评改学生的作文是绝大多数小学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很多语文老师一直习惯于“学生写,教师评”的单一评价方式,老师很辛苦,但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怎么评作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在本论文中想谈谈小学语文老师如何打破单一的教师评改作文的模式,尝试着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评价作文的模式。这种评价要以关注学生个体为前提,实现“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特色。

一、作文评价主体多元化

为了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方式,我试着让学生,家长,老师一同评改学生的习作,这样就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评价办法也要多样化,一反常规的写评语的单一模式,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1、抽样平

抽样平是说可以从全班同学的作文当中任意抽取样本,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评价,各抒己见,指出这些作文的优点,更能如实的说出它的不足。这样评的好处是:公平,全面。因为每一位学生的作文都有被抽中的可能性,所以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会更加用心,更加投入,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学生认真写作的办法。

2、张贴平

这种评价方式能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把全班同学的作文都张贴出来,然后自由选择评价对象,在作文课上大谈感受和想法。由于学生害怕自己的作文写不好在同学面前丢脸,可能就会认真作文了,这是一种极好的评价机制,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字功底,谁愿意让自己的作文写得乱七八糟的张贴在墙壁上让公众过目,现在的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强的。

3、推选平

这种评价方式是全班学生公开、民-主的推选出本次作文中写得较好的,具有特色的文章,然后师生共同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示书面的。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择优而平,能起到典范的作用。当然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涉及的学生数量少。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由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就克服了传统的那种学生被动就受评判的单一状态,使得学生的作文的读者增多,对学生作文的关注者增加,学生的写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自然就会高涨,学生的习作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作文评语大全《怎么评作文》。

二、评价的内容多元化

传统的作文评语,语文老师重点放在学生的内容、立意、用词方面,为了避免这样死板、套式化的评语,我们可以将作文评价的内容扩展。例如内容是否来自生活;构思是否有创意;写后是否经过了认真修改;写作的过程是否采纳了他人的合理化建议;文章是否说的是真话,抒发的是真情;思想是否明朗健康;写作所占用的`时间是否合理,达到课标的要求,或超过要求;书写是否认真;本次写作的态度是否端正;作文是否有突出的值得大家学习的优点;作文是否和本人平时的个性相符合等等。

这样从多围的角度设计作文评价,就能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作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素质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这样就避免了为评价学生的作文而评价的被动局面,能真正促使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三、评价的标准多元化

用一把“尺子”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的优缺,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些你满意的学生,多一些人情化的评价,就会多一些喜欢作文的学生。

1、对差等生的评价

写作水平较低的同学,语文老师在评改其作文时要注意肯定其作文在原有水平上哪怕小小的进步,如全文中只有一句话写得好也要拿出来在作文讲评课上读给同学们听,甚至是用准确了一个词都要欣赏给大家,这样差等生的心态就会转变,久而久之会喜欢上语文老师,会喜欢作文,语文水平会提高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个体的人是在不断被肯定、被赞扬中自信起来的,进步的。除了发现差等生的优点外,教师当然更应该中肯的指出他们需要改进的方面,例如多帮助他们纠正错别字,帮助他们把句子写通顺,帮他们调整一下文章不合理的顺序等。

6.浅谈小学生作文评改能力的培养 篇六

贵港市港南区新塘乡东和小学李霞

小学生习作的作前指导、教师批改、习作讲评、讲评后自改是作文训练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是相互作用、紧密关联的,缺一不可。然而,我们发现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往往重视了作前指导、教师批改和习作讲评,却忽视了讲评后自改,使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很慢。评改习作是作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提高写作能力必不可少的一步。学生评改能力的强弱,是独立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甚至可以这样说:不会评改习作,不能算真正学会了写作。那么如何做好评改作文呢?

一﹑以鼓励激发兴趣,增强自信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学生修改能力培养的内驱力。学生修改能力培养的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也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兴趣和自信方面,让学生愿意修改、热爱修改。因此教师要有耐心,讲究训练的坡度、主要策略,必须采取正面鼓励。尤其对那些习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一定要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指出不足,不挫伤学生的上进心,维护他们的自尊心。要像沙里淘金那样,多方面、多角度地挖掘文章中的闪光点,如“这个词改得准确极了”、“这句话评得真好”等等,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激发习作的兴趣。

二、明确目标,掌握标准

修改作文首先要明确修改的目标和掌握修改的标准。目标不明确,标准不掌握,那就会像“盲人过桥——乱打棍”,修改作文也就无从入手。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的范围,把握好作文修改的基本标准:一看是否“跑题”;二看有无中心,中心是否正确、清楚、突出,感情是否真实、健康;三看内容是否具体,详略是否得当;四看结构是否完整,过渡照应如何,层次是否清晰;五看语句是否通顺流畅,字词是否恰当;六看标点使用是否正确;七看书写格式是否规范;8.看是否达到了本次要求。

三、教给符号,规范要求

教师除了在批改作文时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外,还应将这些修改符号教给 1

学生,以形成学生自改作文的规范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从第七册开始要求学生认识使用删、换、调等三种常用的修改符号,第八册又学习了增添符号。教师要以这些修改符号来规范学生,不断强化,熟练运用,统一要求。训练时应先易后难,先在课内训练,教师随机给予个别指导,重点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当学生掌握了这些修改符号的运用后,再放手让他们在课后修改。

要引导学生不断掌握自我批改的方法,提高作文自改能力。

四、改变模式,强化训练

将传统的“作文讲评课”改变为“习作评改课”,是为了在讲评中实现引导学生“自我修改”的教学目的。在总结长期以来教师们在习作评改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之上,我的经验是“改”在“评”的基础上进行,主要采用“多批略改”、“面批导改”和“学生互改”三种方式。面对优秀生习作采用“多批略改”,应多作针对性、引导性强的眉批点评,使之按“批”修改。面对后进生的习作,宜采用“面批导改”,当面指出习作中的问题,听取学生意见,师生共同探讨,然后让其自改。而我采用更多的是“学生互改”。我的观点是:要相信学生,要引导合作。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的习作自我评价能力不强,但对别人的习作却有着“旁观者清”的能力,他们比较容易发现别人的毛病。根据这一特点,采取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进行修改,可以克服“一言堂”、教师越俎代庖带来的局限性、片面性,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关习作方面的直接交流。这样,可以启发、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教会他们如何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优缺点,从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如何培养评改作文的能力呢?方法如下:

一是示范修改。教师可选出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逐句逐段作具体分析,引导学生集体修改,在具体的修改过程中教给学生修改方法,进一步提高其修改能力。在范例修改中,学生往往众说纷纭,教师要引导他们各抒己见,最好在意见基本统一时决定怎么改,不要摆架子、走过场、总是老师说了算。主要是在引导学生修改习作的过程中,培养探究精神,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是自查自改。即学生写完作文草稿以后,教师安排专门时间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感受,边查边改。这种修改方法最容易发现语言表达上的问

2题。

三是交换修改。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有句著名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是看不清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自己站在庐山之中,眼界受到局限。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让别人从另一个角度看文章,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交换修改的形式有多种:可以同桌的两人互看互读,用铅笔画出修改符号或是写上意见;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几个人共同讨论。这样通过交换讨论,学生可以互找优劣,及时查漏补缺,相互研究,共同提高。在相互修改讨论中,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特别认真,有时会为一个错别字、标点而各抒己见,甚至争得面红耳赤,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了评改作文习惯的养成。

四是教师复改。老师复改,是指学生自改作文后,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轮流抽改,让学生体会自己的批改与老师批改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启发学生多思多想,引起修改作文的兴趣,提高修改技巧。

7.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篇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 文字表达的修改,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作文评改中,教师费神地精心评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学生却是只看评语,不看内容;只完成任务,不提高认识。这种模式下,学生没有作文兴趣和主动性, 只能消极地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思维定势,毫无创新自主能力。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它应遵循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把学生当作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文评改的权利应该还给学生。 写作是个体的言语行为,所表达的也是学生个体对事物的独有认识。因此,作文评改也是学生个体对自己独特感受的一种再认识, 这些感受和意志只能是自己的,别人是无法代替的。在作文评改中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和思想,通过作文评改,不断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学生评文、改文的能力并不是说有就有,需要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第一、要提供范文,集体评改,做出示范。光有评改要求还不够,因为一般学生往往意识不到所要评改的习作与优秀习作的要求之间有什么差距,看不出习作的毛病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提供范文。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范文, 使学生明确优秀习作的要求在作文评改中是怎样反映出来的,从而从中看出规律性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比较抽象的“要求”,不仅能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具体的感性认识, 而且明白了怎样做才能达到这种“要求”,学生也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可以在教师引导下,集体评改文章。对于范文的选择,一般说来,应选那种文字上毛病不十分突出,在本次习作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供集体评改。还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改。

第二、抓住文体特点进行评改对于每一次作文,都会有不同的文体要求。作文评改是以一定的知识、能力为基础的。让学生动手评改作文,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考查。在评改过程中,应该先让学生明白文体特点,然后参照评改要求进行评改。如让学生对说明文进行评改,应先要求学生回顾说明文的特点,弄清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 说明的语言。学生明白这些后,对作文的评改就会有的放矢, 做到胸中有数。

第三、指点学生评改步骤。一般说来,评改文章,首先要着眼全局;全局的问题评改之后,再研究局部。局部问题评改完以后,还应从头到尾再读一遍。从全局出发,看一看评改的是否恰当。基本上没什么问题,才算定局。具体地说,作文评改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要看作文的内容与形式是否统一。第二步要从字、词、句、修辞、标点、书写、行款格式等方面评改。 第三步通改。看评改是否得体。

第四、把握好“评”和“改”两个关键。作文改得好,可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改的不好,容易暴露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把准症结,从而加强作文评改的指导性,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评,就是对所评判的习作做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论,可以说,作文的评判又是一个再作文的过程。评语要对作文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做出恰当而准确的评价。评语要有针对性,主次要分明。改,有一个 “度”的问题,要落笔生花,切忌把文章改得面目全非。

第五、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因而,作文评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在训练中,教师可布置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片段进行训练,然后让学生进行评改练习。这样,从片断到小作文,再到大作文,学生评改的作文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创造良好的评改环境。

作文的评改,对习作者而言,是来自老师和同学的信息反馈。通过反馈的信息,习作者可以对今后的作文进行有效的调控。这种作用首先反映在学生的情绪上,即通过作文评改,学生对作文更有兴趣,更加充满热情。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思维异常活跃的宽松的环境,使他们心灵得以自由地沟通,情感得以充分交流。

1.要形成交往互动的作文学习评改氛围。教师在组织学生评改作文时,要采取自评、互评、轮评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尤其是轮评,一个人的作文往往几个人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从而引起学生活跃的思考,甚至争论,从而形成良好的评改氛围。

2.教师始终要坚持常识教育和成功教育。赏识自己的学生,赏识他们的文章,并且激励他们成功。激发学生成功,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鼓励的原则。从做法上,要让学生有发表的机会,让他产生成功的感受,往往有非常好的效果。同样, 学生评改作文也要坚持赏识教育与成功教育。赏识自己的学生,赏识他们的评改,并激励他们评改作文。

3.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在学生作文评改中,教师会遇到来自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同时,这项工作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总之,作文教学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评改是学生作文素养的体现,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权利,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摘要:作文的评改,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评,教师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作文自身的特点。靠教师显然是不行的,只能靠学生自己。因为教师的影响是外因,而内因学生才是作文修改的根本。学生才是作文评改的主人。

8.浅淡小学生作文评改 篇八

很多小学生的习作水平不高,提起作文就头痛。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的兴趣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关键。就此,我从小学生作文评改方面来谈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小学生作文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即使是表达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也是对学生一次极好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都要给以积极的鼓励、激发,建立一个发展性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一定要改变以往评改作文时间过长,教师单方面参与的状况。

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改变作文评改的现状。

一、学生方面:叶圣陶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是属于作文的本人,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精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表现。”然而在以往作文评改中只注重教师的单向评价,而忽略了学生自己的评价,学生才是习作的主人在学习中发挥着主体的作用。在评改学生作文时,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①自主评改和②交互评改。

1、自主评改:学生写完作文后的第一读者应是自己,习作初稿一般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初学写作的小学生,他们在习作时尚未考虑到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但通过推敲,自己还是可以修改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自主评改的意义,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使他们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

2、交互评改: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合作相互评改,同年人之间,学生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他们也会争的面红耳赤。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既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又使学生在自改作文过程中尝到了“自改成果”,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就愿去钻,乐去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活”起来。

二、教师方面:当前作文教学“费力多,收效少”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评价上。

1、评价的随意性大,不够客观公正。许多老师在批阅作文时并没有客观的作出评价,只是凭借对学生的大体印象确定作文的好坏。因此有些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即使偶尔写了一篇好文章也往往会被老师所忽略,难得好评。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精批、面批的原则。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认真地批改,尤其对作文能力偏差的学生更要实行精心地面批,主要批出字、词、句段、篇及标点存在的问题,同时又要批改出学生习作中的好词好句和优美片段,写出眉批、段批和总批,使学生知道自己作文好在哪里,差在何处。只要坚持这条批改原则一定会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2、教师给学生的作文评语太老套无激励性和新意。“什么内容具体、中心突出、语句通顺”这样的评语缺乏指导性和启发性,失去了批改的意义。还有的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支配,写出尖刻,过于偏激的评语,如“乱七八糟”“话都说不清”来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同学看到这些评语时,当然随便把作文本扔到书桌上,因为学生看够了这些话,有的甚至厌恶这些话。如果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文,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愉,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白自己的文章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应怎样努力,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因此我们在平时作文批改中一定要写好学生作文的评价,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写出不一样的评语。对于优等生,首先要肯定他所取得的成就,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使文章谴词造句更加准确、生动,布局谋篇更加严谨的高标准的指导意见。对于中等生要着重在其文章的各个方面能否达到习作要求上加以批改指导并多用商量讨论式的评语。如,一位学生在写春天的景色时,写了这样一句话,“春天是万物蓬松的季节,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在这句话中,“蓬松”一词用得不恰当,我先在旁边给他写出了“蓬松”的意思是:形容草、叶子、头发、绒毛等松散开。然后写出了评语,“你推敲一下,„蓬松‟在这里用得合适吗?换一个什么词更恰当呢?”当这个学生看到评语时,拿着作文本找到我,告诉我他知道了“蓬松”这个词用的不当,应改为“复苏”,我给予了肯定。商量式的评语能达到一种和谐的民主

9.中学生作文的指导与评改 篇九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生产力的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发生巨大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事各行各业工作的人,都要求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然而,学生的作文写出来以后,批改却是中学语文教师的沉重负担。家长、学生乃至社会舆论,都要求教师“精批细改”,认为这样的教师才是最负责、最优秀的教师。这一切,就像锁链一样紧紧捆住了教师的手脚。语文教师加班加点,拼死拼活批改出来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大多是只看看总批和分数,至于批改的道理,却很少有人认真琢磨,教师有点白费工夫。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

当前,教育领域的改革正在深入进行,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批改也应改变过去少慢差费的做法,打破常规,走改革之路。近年来,在不断教学的过程中,我对作文评改进行了以学生集体评改和互改为主,教师抽查和点评为辅的改革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改革的依据

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一观点的提出,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但课堂教学如此,就是在写作及其批改活动中,也同样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去的作文批改是教师全批全改,然后讲评总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我现在采取集体评改和学生互改相结合的作文批改方式,就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确认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者,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操作

第一步,由于学生年龄相当,社会活动面相似,认识问题的能力没有大的差别,因而作文水平也相差不大,作文中出现的共同问题比较多,语文教师每次辛辛苦苦地一本本圈点、批改、写评语,到最后发现评语几乎雷同,绞尽脑汁也难写出各具特色的个评语。根据这个特点,我将每班学生分成三组,每次只需详批一组,就可以对学生此次作文中存在的优劣问题有个基本了解,这样下一步集体评改,就做到了心中有数。

第二步,集体评改 集体评改是作文评改的关键一步,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前准备:从初阅的作文中共抽出好中差各{2}本。同时,确定此次作文要求及评改等级标准,将范文及评比标准一并打印,上课时发给学生。评比分四个等级:

A级(85分以上):立意新颖、深刻;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准确、流畅;书写美观,用字、标点、格式正确。

B级(70~80分):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清楚;语句通顺;字体端正;用字、标点、格式正确。

C级(60~69分):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清楚;语句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字 迹清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合计不超过四处。

D级(60分以下):中心不明确;结构混乱;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字迹潦草,用字、标点错误较多。

说明:这个标准具有广泛性,每次评改都可以采用,如果具体作文有具体要求,可在此基础上作适当调整;另外,在每个等级中再分上、中、下三等,如A级可分A++(95分)、A(90分)、A+-(85分),这样可以给学生作文以准确的定位。

过程:将范文按差——中——好的顺序,依次由同学们来讨论,让学生评出每篇文章的等级及原因。比如,要求学生写一个熟悉的人物,题目自拟。有一个同学写了《我的姐姐》,大体内容是:我姐姐大我四岁,她很关心我。因为我自幼胆小,所以常受同龄人欺负,每当这时,姐姐总是及时出现,帮我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再也没有人欺负我了。

这位同学在文章中写了姐姐三次帮他打人的事情,还具体描写了姐姐打人的神情和动作。评定此文,有的同学给打了B级,认为他写出了姐姐对弟弟的关心、爱护,而且所选材料也能突出中心;有的同学立刻反对,认为最多得C级,因为姐姐关心弟弟是对的,但不能打人,而且对姐姐打人的动作、神情的描写非常可笑,没能起到生动感人的作用。显然后一部分同学的评价是对的,我表示赞同,并说明赞同的理由:实际上这位同学犯了选材和立意不当的毛病,姐姐关心弟弟,可选材料很多,可这位同学偏偏选择姐姐帮弟弟打人的材料,这样写,不但不能写出姐姐的可爱可敬,反而使笔下的姐姐成为一个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可憎人物,假如社会上人人如此,后果将不堪设想。在认真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点拨,学生领悟到:写文章要考虑全局,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缺一不可,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整体表达效果。

另外,中等水平文章重点议,因为此类文章有代表性,它有中心,结构也清楚,语句也通顺,学生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它的等级。教师允许学生对此类文章有等级争议,问题越辩越明,在争论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周密,认识问题的能力也会加强。并适时引导学生认清此类文章之所以不能得高分,是因为虽有中心,但不够新颖、深刻;语句虽然通顺,但不够生动,表现力不强。如果是材料作文,就要引导学生看它是否结合原材料,是否联系现实等等。然后在前两类文章品评的基础上,推出好文章,有了前面的比较、鉴别、争论,大家会深刻感到好文章确实在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确实令人赏心悦目。至此,文章的好与差的尺度,同学们基本心中有数了;自己文章的优劣得失也基本有了判定。点拨:在课堂尾声时,对同学们的评级要充分肯定,老师的鼓励会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第三步:课后互批集体评改后,大家情绪高涨,教师应该趁热打铁,让同座的学生依据课上品评的经验及标准进行互批,写出评语,评出具体等级,并签上评者姓名。同学们都想让自己写的评语最中肯,等级最合乎实际,因而,态度十分认真,批阅格外仔细。由此,品评文章的能力又一次得到训练和提高。

第四步:教师点评学生互改后,教师再从学生中抽出四分之一检查一下,看同学们评定的是否合乎客观实际,评定的等级能否让被评者心服口服。对于评定优秀者,给予表扬;对 2 于评定有出入者,找其面谈,指出问题所在。这种点评,教师初期抽查本数可以多些,待训练成型后,可以适当减少。以上四步,基本完成了作文评改的一个循环。

三、效果

1.集体评改和学生互改大大减轻了语文教师的负担,使他们少做很多重复的无效劳动。

2.大大的缩短了作文批改的周期。以往一次大作文收上来,如果两个班的作文,教师最快也要两个星期才能反馈下去,如有其他工作稍一耽搁,就只能一个月才能批完。这么长时间才批改完的作文,学生早已没有了新鲜感,更无修改的兴趣了。学生作文的长处得不到肯定,文中的错误、问题依然存在,因此,作文水平难以提高。而用集体评改方法,一周内即将作文反馈给学生,学生写作的新鲜感依然存在,兴趣也高。

3.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在品评他人文章时,基本能比较全面地说出一篇文章的优劣,相应地评出等级,学会了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比如,有时学校统考后讲评,我故意将范文的分数删去,然后让大家给范文打分,有许多同学打的分数几乎与教师一致。

4.由于经常训练,学生对于各类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基本能做到心中有数,写文章时在选材、立意、表达方面的偏差明显减少了。

5.更重要的是,在集体评改和互改中,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同一篇文章,前前后后意见交锋,激烈争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想观念相互撞击,放射出了很多的新思想、新灵感。同时,在讨论中,启发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高了认识问题的能力。在对不同等次文章的品评、比较中,思维品质更加周密,鉴赏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

10.评改学生的作文应该一分为二 篇十

有的人很武断地认为, 作文不要教, 对学生的作文不要评也不要改, 只要对学生的作文多鼓励就行了, 一概而论地认定学生得到鼓励后自然而然就会写好的。这是十分错误的。我们只能说对学生的作文应该多一点鼓励, 少一点指责。之所以这样说, 也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过去对学生的作文指责太多, 鼓励太少甚至于没有, 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导致学生对学习作文失去了兴趣和勇气, 所以才要求多一点鼓励。这个“多”是相对以前的“少”而言的, 不是绝对地多。如果作文真的不要教了, 那要老师来干嘛?只是鼓励的教学谁不会?如此看来, 随便一个人就可以当老师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作文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些规律很明显, 可以直观地感觉到;但有些规律就比较隐匿, 要费一番功夫才能摸索得到。但如果得到老师的科学指引, 规律的获得就会迅速、顺畅一些。还有些规律, 隐匿得相当深, 没有老师的传授、引导, 学生根本就摸索不到。所以, 作文是要教的, 是能够教得了的。所谓教不了者, 一则说明他本身不会教, 二则是他不想负责任地教。

作文也是可以教得了的, 前提就是教学方法科学。只要教学方法对头, 作文的课堂教学一定能够教学生学会作文, 促成学生写作能力的显著提高, 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养成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评改学生作文应该一分为二

我认为, 评改学生的作文一定要充分地体现教师指导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求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的作文。

(1) 鼓励不能代替一切。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鼓励, 鼓励不是对所有的学生都起好作用, 也有起反作用的。鼓励不能代替教学, 代替不了有计划、有步骤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 代替不了学业上的正确引导。即或是对学生的鼓励, 那也不能是千篇一律的, 胡乱鼓励, 一定要针对每个学生作文中所表现的特点进行合适的鼓励。只有这样的鼓励, 才能对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有促进作用。

(2) 对待学生的作文, 正确的态度是:好就是好, 不好就是不好, 不能把好的说成是坏的, 也不能把坏的完全说成是好的。如果学生的作文差, 却说好, 那非但不是鼓励, 而是十足的讽刺;相反, 如果学生的作文质量好, 却说成是差的, 那就会误人子弟, 是犯罪。一定要实事求是才行。

(3) 一篇文章, 不论质量是好还是差, 一般说来, 那都是相对而言的, 好的不会是完全的好, 一点差的地方都没有;差的呢, 也不是完全都差, 也有一些好的、闪光的点。评作文应该全面地看待和评价, 既要看到好的一面, 也要看到不足的一面;对于差生的作文, 也应该看到其中的闪光点。

11.浅谈小学生作文评改 篇十一

作文评改是小学生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的作文批改完全由教师一人包办,写评语,打分数,要精批细改。实践证明,这样的批改是高耗低效,教师虽然花费了很大精力修改润色,但学生往往只看分数和批语,长此以往,学生的的作文水平难以提高,而且有了依赖心理和懒惰思想,事倍功半。通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评改作文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过程,把批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动脑动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给予引导和点拨,既能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写作兴趣,又能使学生在评改中逐渐摸索与领悟作文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作文水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初稿完成,练习自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叶圣陶老先生说:“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学生完成初稿,就好比一块刚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大理石,粗糙而无光彩,只有经过打磨和精雕细刻,才能变得光彩照人。作文初稿只有经过作者的精心修改润饰,逐句逐段琢磨推敲,才能成为好文章。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教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

1、通读全篇,理清脉络。脉络即文章的思路、结构,是文章的“骨架”。作文的修改,要贯彻从整体入手的原则。学生完成初稿后,我要求学生先通读一遍,想一想,自己的作文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所选材料是否切题,是否符合生活实际,别人读起来是否觉得真实可信;看看段与段之间联系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详略是否得当。

2、逐段细读,修改词句。词句是文章表情达意的组成部分,是文章的“血肉”,遣词造句是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新课标第二学段指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第三学段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因此,写完一篇文章,在理清脉络之后,要逐段细读,推敲每个词语与是否用得恰当;句子是否连贯通顺,句子表达是否完整清楚;标点符号用的是否正确;有没有错别字;把口语换成比较恰当的书面语等。鼓励并引导学生大胆运用学过的优美词句以及修辞手法丰富自己的语言,使“血肉”饱满,力求使习作文通字顺。

3、大声朗读,体验感情。每一篇成功的作品,字里行间都渗透这作者的真情实感,蕴含着一定的思想教育内容,这就是文章的主题,文章的灵魂。因此,学生在通读全文,理顺句子之后,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品味自己的习作,看文章是否写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有没有空话、假话,然后借助环境语感进行修改,去掉陈词滥调,换上生动活泼的语言;去掉生僻拗口的词句,是语言明白如话;删掉可有可无的词句,是语言简明扼要。只有通过思考、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自然流露出来,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真切感人。

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读书百遍,其症自见。”就习作而言,反反复复地仔仔细细读几遍,其中的不足之处就会暴露出来。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对习作进行合情合理的修改,达到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二、教给方法,指导互改。

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小学生对自己文章的不足常常不能很快觉察,而别人则“旁观者清”,往往一眼就能看到作者意识不到的毛病。因此,在初稿自改的基础上,采用同桌交换或小组合作修改的方法再次修改习作。

1、激发兴趣,鼓励互改。在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互改习作之前,通过动员鼓励,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自信和参与意识。我常说:“长江前浪推后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同学们只要按老师指导的方法认真批改,仔细推敲,你一定会成为称职的小老师!”激励的话语常常使学生兴奋不已,个个跃跃欲试。

2、教给方法,指导互改。当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后,我趁热打铁,出示修改方法:(1)浏览全篇,勾出明显的错别字,看内容是否切题,段落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有无病句等。(2)评定格次。格次一般分为优、良、中、差。(3)逐词逐句斟酌,疏通全文。要求学生用统一的修改符号。如标出错别字;画出好词、优美句子;遇到病句,一般采用添、删、调三种方法来处理;发现特别生动和特别差的地方,应当在旁边突出点评。另外,看看文中有无突出的写作技巧、方法。(4)写好批语。批语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择其主要优缺点,作简要评价分析,批语应以鼓励表扬为主。明确了批改的要求和方法之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互改。此时,教师不断在课堂巡视,解答学生在批改中遇到的问题,碰到典型性的问题就及时做全班辅导。学生当小老师批改别人作文时,总想从别人的作文中找到毛病,而且也总能找到不少毛病。修改他人作文时,往往可以从新的角度对文章提出意见,这是修改自己的文章所做不到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学到的修改方法运用到修改自己的作文中去,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修改作文的认识和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自改能力。这样边改边学,全员参与,一改原来的被动为主动,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整体提高。

3、抽查互改,教师面批。带学生全部批该结束,教师再抽查其中的一组或几组,对批改认真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当堂或下堂再做全面辅导。这对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帮助很大。在面批中要做到以下两点:(1)尊重学生劳动,多就少改,尽量保留学生的原作;(2)对出现的问题,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应当面指出,并分析出错原因。

三、集思广益,集体评改。

作文讲评不是老师“一言堂”,要发动全班学生都来参加评讲。我通常的做法是选几篇典型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当众来读或由朗读水平高的同学代读,需要特别表扬的则由老师亲自读,其他学生用心听,可随时举手发言:发现闪光点及时肯定,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好在哪里;发现有语病的地方也要及时指出来,说说问题出在哪,该怎样修改,也可以让学生来讨论修改的地方,意见不一致可以争论。教师当好忠实的听众和出色的导演,适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如“我也认为,这个词语用在这里很准确”或“你的修改意见好极了,我也是这么想的”等等,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在时时关注着他,哪怕是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感受着进步带来的快乐。这样评改,可以集思广益,更好地发扬教学民主;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观摩;可以形成竞争机制,激励大家你追我赶,积极进取。

12.中学生作文的指导与评改 篇十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160-01

作文评改,是作文指导的继续,是作文评讲的基础。在传统的作文评改中,往往是教师在唱独角戏,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修改学生的作文,而学生却毫不领情。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体会:徒劳无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作文评改不应该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而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评改中来,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只有这样,作文评改才能扎实有效,事半功倍。近年来,我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作文评改教学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评改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评改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利用思维导图,激发评改兴趣

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自然表达形式。它把注意的焦点设置在图的中心――中央图形上,并由此开始,把联想和想象所产生的思维结果(文字或图形),作为与中心图形相关的一级子中心用随意的线条将其与中心相连,作为一个分支。一级子中心可以成为下一级联想和想象的起点。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看作是一种放射型的图形化的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以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有效的方法驾驭整个范围的皮层技巧――词汇、图形、数字、逻辑、节奏、色彩空间感,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正是利用图像、色彩、空间等要素并与文字结合来刺激大脑,以此把零散、繁多的知识结构化,快速建构在人的认知、记忆系统中。[1]因此,思维导图能够用文字和图形将看不见、摸不着的作文想法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直观形象的“画画”方式利于思考、便于探究和联想,十分适合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能够很好地激起他们的兴趣。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我这样引导学生评改:同学们,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动物分别写了哪些内容?接着,我边引导边在黑板上勾画。学生一看,兴致马上来了。我立刻趁热打铁,让学生像老师一样先勾画出自己描写的动物,再运用简单的线条和文字为自己的作文画一幅思维导图。学生画完后,再让学生两人一组,对照黑板上的思维导图,修改原来的思维导图,教师参与小组讨论。等学生修改后,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几幅改后的思维导图进行讲评。接着让学生根据修改后的思维导图,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因为有了改后的思维导图,就好像登山有了路线图一样,学生修改作文就变得轻松了。其实,只要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便不是一件难事。“要我改”和“我要改”修改出来的作文效果是有天壤之别的。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降低评改难度,有效激发学生作文评改的兴趣。

二、运用思维导图,拓宽评改思路

作为辅助师生在作文评改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的工具,思维导图的作用绝不仅仅是用来激发学生的评改兴趣,它更有助于拓宽评改的思路。画一幅思维导图好比经历一次头脑风暴,当一个人在作文修改之前把自己的想法顺利地写出来时,思路会变得更加清晰,头脑也会接受新想法。[2]有些孩子好不容易完成了作文,你再让他进行修改,他往往无从下手,不知从何改起。因此,教师可以先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评改的要求,再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评改要求画一幅自己的修改导图或修改作文前的思维导图。在写写画画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思维就像涂鸦一样不再受约束,容易发现问题,灵感也会随时闪现,也不再有无从下手之感。经过思维导图的梳理,学生的思维也会随之逐渐清晰起来,哪里需要删掉,哪里需要修改,哪里需要增加内容等等都会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有了导图的清晰展现,修改也更有目的性,科学性,效果自然更好。直到学生动笔修改,作文其实已经经历了不止一次的修改了。这样不知不觉中便提高了修改的质量,也加快修改速度,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3]如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作文《场面描写》的讲评课上,我先出示了有关修改文章的名人名言,又让学生回顾了本次作文的要求,概括了优点和不足后进入作文讲评。先和学生一起寻找作文中的亮点,并运用思维导图加以呈现。然后让学生欣赏整篇的美文,接着让学生对照思维导图对一篇中等作文进行集体会诊。此时,学生的思维已经完全打开了。这时候,再让学生对照老师的评改思维导图,绘出自己的修改思维导图或修改原来的思维导图,并互相评改。不管是老师的评改思维导图,还是学生自己的修改思维导图,都较好地拓宽了作文评改思路,让学生在作文修改前,对全文所需要的修改有了一张“全景图”。这张“全景图”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写什么”、“怎么写”、“怎么改”,这样一来,学生修改的思路就更清晰了,修改起来就更容易了。

三、妙用思维导图,教给评改方法

教育?W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生作文评改时,教师运用思维导图,以块状的形式,使学生进行可视化学习――通过直观图表达信息。借助直观图提出创意――有利于学生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4]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首先要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魏书生老师订出学生评改的八条要求,我将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中年级为例,总结起来就是“八看”。这样的思维导图,直观形象,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再如把好作文标准编成三字歌,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有助于学生记忆。这样,学生作文评文便有所依傍,简便实用。文无定法,修改也无定法,但要得法。让学生评改作文,虽然列出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但若没有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学生刚开始往往不得要领。因此,教师要进行示范评改。一要帮助学生会用修改符号。为便于理解评改意图,要统一增、删、调、换、改的各种符号。二要帮助学生掌握修改步骤。做到一忆(忆作文要求),二查(查习作,对照要求找问题),三划(用统一符号划出毛病所在),四改(问题逐个落实动笔修改),五誊(将改后的作文抄写在本子上)。

13.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中学作文评改 篇十三

近年来, 我对作文评改进行了以学生集体评改和互改为主, 教师抽查和点评为辅的改革尝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改革的依据

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 即“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这一观点的提出, 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不但课堂教学如此, 就是在写作及其批改活动中, 也同样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去的作文批改是教师全批全改, 然后讲评总结,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我现在采取集体评改和学生互改相结合的作文批改方式, 就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确认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者, 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操作

第一步, 教师初改。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一般要教两个班, 一次要改约120本作文。由于学生年龄相当, 社会活动面相似, 认识问题的能力没有大的差别, 因而作文水平也相差不大, 作文中出现的共同问题比较多, 语文教师每次辛辛苦苦地一本本圈点、批改、写评语, 到最后发现评语几乎类同, 绞尽脑汁也难写出120个各具特色的评语。有鉴于此, 我将每班学生分成三组, 每次只需详批一组, 就可以对学生此次作文中存在的优劣问题有个基本了解, 这样, 下一步集体评改, 就做到了心中有数。

第二步, 集体评改。集体评改是作文评改的关键一步,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从初阅的两个班作文中共抽出好、中、差各2本。同时, 确定此次作文要求及评改等级标准, 将范文及评比标准一并打印, 上课时发给学生。评比分四个等级:

A级 (85分以上) :立意新颖、深刻;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准确、流畅;书写美观, 用字、标点、格式正确。

B级 (70~80分) :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清楚;语句通顺;字体端正;用字、标点、格式正确。

C级 (60~69分) :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清楚;语句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字迹清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合计不超过四处。

D级 (60分以下) :中心不明确;结构混乱;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 字迹潦草, 用字、标点错误较多。

说明:这个标准具有广泛性, 每次评改都可以采用, 如果具体作文有具体要求, 可在此基础上作适当调整。另外, 在每个等级中再分上、中、下三等, 如A级可分A++ (95分) 、A (90分) 、A-+ (85分) , 这样可以给学生作文以准确的定位。

过程:将范文按差———中———好的顺序, 依次由同学们来讨论, 让学生评出每篇文章的等级及原因。

另外, 中等水平文章重点议, 因为此类文章有代表性, 它有中心, 结构也清楚, 语句也通顺, 学生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它的等级。教师允许学生对此类文章有等级争议, 问题越辩越明, 在争论中, 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周密, 认识问题的能力也会加强。并适时引导学生认清此类文章之所以不能得高分, 是因为虽有中心, 但不够新颖、深刻;语句虽然通顺, 但不够生动, 表现力不强。如果是材料作文, 就要引导学生看它是否结合原材料, 是否联系现实等。然后在前两类文章品评的基础上, 推出好文章, 有了前面的比较、鉴别、争论, 大家会深刻感到好文章确实在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确实令人赏心悦目。至此, 文章的好与差的尺度, 同学们基本心中有数了, 自己文章的优劣得失也基本有了判定。

点拨:在课堂尾声时, 对同学们的评级要充分肯定, 老师的鼓励会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第三步:课后互批。集体评改后, 大家情绪高涨, 教师应该趁热打铁, 将学生4人分为一小组, 利用课下10分钟左右时间, 依据课上品评的经验及标准进行互批, 写出评语, 评出具体等级, 并签上评者姓名。同学们都想让自己写的评语最中肯, 等级最合乎实际, 因而, 态度十分认真, 批阅格外仔细。由此, 品评文章的能力又一次得到训练和提高。

第四步:教师点评学生互改后, 教师再从每班抽出1/4的文章检查一下, 看同学们评定的是否合乎客观实际, 评定的等级能否让被评者心服口服。对于评定优秀者, 给予表扬;对于评定有出入者, 找其面谈, 指出问题所在。这种点评, 教师初期抽查本数可以多些, 待训练成型后, 可减到每班1/8。以上四步, 基本完成了作文评改的一个循环。

三、效果

(1) 集体评改和学生互改大大减轻了语文教师的负担, 少做很多重复的无效劳动。

(2) 大大地缩短了作文批改的周期。以往一次大作文收上来, 两个班的作文, 教师最快也要两个星期才能反馈下去, 如有其他工作稍一耽搁, 就要一个月才能批完。这么长时间才批改完的作文, 学生早已没有了新鲜感, 更无修改的兴趣了。学生作文的长处得不到肯定, 文中的错误、问题依然存在, 因此, 作文水平难以提高。而用集体评改方法, 一周内即将作文反馈给学生, 学生写作的新鲜感依然存在, 兴趣也高。

(3) 经过长期训练, 学生在品评他人文章时, 基本能比较全面地说出一篇文章的优劣, 相应地评出等级, 学会了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比如, 有时学校统考后讲评, 我故意将范文的分数删去, 然后让大家给范文打分, 有许多同学打的分数几乎与教师一致。

(4) 由于经常训练, 学生对于各类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 基本能做到心中有数, 写文章时在选材、立意、表达方面的偏差明显减少了。

(5) 更重要的是, 在集体评改和互改中, 学生积极参与, 对于同一篇文章, 前前后后意见交锋, 激烈争辩,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想观念相互撞击, 放射出了很多的新思想、新灵感。同时, 在讨论中, 启发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提高了认识问题的能力。在对不同等次文章的品评、比较中, 思维品质更加周密, 鉴赏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

经过几年的实践, 我感觉学生非常喜欢集体评改这种方式。在这当中, 他们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将“苦写”变成了“乐写”。

14.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评改效率 篇十四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作文评讲的基础,是提高小学作文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批改作文中提高效率,既要提高批改的质量,也要让批改发挥对学生的启发作用,注重实际效果。在作文中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的批改效率,根据本人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批改方向要明确、要有重点

每次批改作文时,要围绕作文特定的教学目的进行,批改方向要明确,重点要突出。对非批改重点采取略改或者不改,但必改的一定要改。比如产生的错别字,错误的观念要及时的纠正。如某次作文的教学目的是解决条理清楚问题,批改时就着重在条理性上作批改,而其它方面只略改或不改。小学生作文中的问题五花八门,如果教师面面批改,面面重点,往往花费很大力气和很多时间而收效甚微。

二、采取多样的批改方式

通过这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采用多种批改方式,对小学生作文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在教学中采取了:教师直接批改、当面批改、同学互相批改、学生自我修改等。直接批改是一种传统的批改方式,比较单一,效果不太明显。下面就着重谈一下同学互相批改、学生自我修改、当面批改这几方面。

(一)同学互改、学生自我修改

一直以来,我们往往习惯地认为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情,与学生

无关。其实,这样做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极为不利的。因为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仅得不到提高,同时也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情,与他无关。以改错别字为例,批改作文时,教师往往要在错别字上画一个“X”,然后由学生改正。殊不知这种做法使学生并没有在识别错别字上得到任何的作文改进和训练。那么,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要转变观念,变“教师替学生改作文”为“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变“教师一人评”为“学生互相评”,让学生在练中改,改中评。因为学生只有学会了修改文章,他们的作文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二)当面进行批改

由于学生的学习状况、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批改过程中,面批作文是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也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它沟通直接,反馈及时。特别是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最宜采用面批面改的方法,当面向学生讲清作文中的成败得失,使学生每次习作都有所收获。

三、搞好作文讲评

在批改的基础上,要搞好作文讲评。讲评既是一种写作活动的总结,又是一种口头批改的方法。每次讲评要抓住重点,不要纠缠于枝节问题,要紧紧围绕每一次作文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在以后的过程中循序渐进,使他们的作文程度得到有效的提高,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来衡量。

15.中学生作文的指导与评改 篇十五

网友桐叶转帖:中学作文评改的新尝试

青岛高科园二中  韩瑞华

随着时代的发展,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事各行各业工作的人,都要求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然而,学生的作文写出来以后,批改却是中学语文教师的沉重负担。家长、学生乃至社会舆论,都要求教师“精批细改”,认为这样的教师才是最负责、最优秀的教师。这一切,就像锁链一样紧紧捆住了教师的手脚。语文教师加班加点,拼死拼活批改出来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大多是只看看总批和分数,至于批改的道理,却很少有人认真琢磨,教师有点白费工夫。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

当前,教育领域的改革正在深入进行,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批改也应改变过去少慢差费的做法,打破常规,走改革之路。近年来,我对作文评改进行了以学生集体评改和互改为主,教师抽查和点评为辅的改革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改革的依据

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一观点的提出,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但课堂教学如此,就是在写作及其批改活动中,也同样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去的作文批改是教师全批全改,然后讲评总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我现在采取集体评改和学生互改相结合的作文批改方式,就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确认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者,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操作

第一步,教师初改   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一般要教两个班,一次要改约120本作文。由于学生年龄相当,社会活动面相似,认识问题的能力没有大的差别,因而作文水平也相差不大,作文中出现的共同问题比较多,语文教师每次辛辛苦苦地一本本圈点、批改、写评语,到最后发现评语几乎雷同,绞尽脑汁也难写出120各具特色的个评语。有鉴于此,我将每班学生分成三组,每次只需详批一组,就可以对学生此次作文中存在的优劣问题有个基本了解,这样,下一步集体评改,就做到了心中有数。

第二步,集体评改   集体评改是作文评改的关键一步,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从初阅的两个班作文中共抽出好中差各{2}本。同时,确定此次作文要求及评改等级标准,将范文及评比标准一并打印,上课时发给学生。评比分四个等级:

A级(85分以上):立意新颖、深刻;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准确、流畅;书写美观,用字、标点、格式正确。

B级(70~80分):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清楚;语句通顺;字体端正;用字、标点、格式正确。

C级(60~69分):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清楚;语句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字迹清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合计不超过四处。

D级(60分以下):中心不明确;结构混乱;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字迹潦草,用字、标点错误较多。

说明:这个标准具有广泛性,每次评改都可以采用,如果具体作文有具体要求,可在此基础上作适当调整;另外,在每个等级中再分上、中、下三等,如A级可分A++(95分)、A(90分)、A+-(85分),这样可以给学生作文以准确的定位。

过程:将范文按差--中--好的顺序,依次由同学们来讨论,让学生评出每篇文章的等级及原因。比如,要求学生写一个熟悉的人物,题目自拟。有一个同学写了《我的姐姐》,大体内容是:我姐姐大我四岁,她很关心我。因为我自幼胆小,所以常受同龄人欺负,每当这时,姐姐总是及时出现,帮我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再也没有人欺负我了。

这位同学在文章中写了姐姐三次帮他打人的事情,还具体描写了姐姐打人的神情和动作。评定此文,有的同学给打了B级,认为他写出了姐姐对弟弟的关心、爱护,而且所选材料也能突出中心;有的同学立刻反对,认为最多得C级,因为姐姐关心弟弟是对的,但不能打人,而且对姐姐打人的动作、神情的描写非常可笑,没能起到生动感人的作用。显然后一部分同学的评价是对的,我表示赞同,并说明赞同的理由:实际上这位同学犯了选材和立意不当的毛病,姐姐关心弟弟,可选材料很多,可这位同学偏偏选择姐姐帮弟弟打人的材料,这样写,不但不能写出姐姐的可爱可敬,反而使笔下的姐姐成为一个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可憎人物,假如社会上人人如此,后果将不堪设想。在认真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点拨,学生领悟到:写文章要考虑全局,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缺一不可,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整体表达效果。

由于受模式化训练和“主题先行”观念的不良影响,一些学生认识问题比较僵化。例如,一次作文要求学生通过记叙一些事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给学生出了一个写事的题目《心愿》,有个同学的作文内容是这样的:在家庭的两次聚餐中,他两次听到爸爸面对满桌的美味佳肴发出的感慨,这辈子什么山珍海味都吃过,就是没有品尝过鱼子酱。望着爸爸因操劳而日见花白的头发和满脸的皱纹,他下定决心,现在一定好好学习,将来争取到俄罗斯留学,为爸爸买回原汁原味的鱼子酱,这就是他最大的心愿。读完此文,有的同学认为应该给C级,因为这个同学写的爸爸一点也不伟大,那么嘴馋,只认得吃。我建议同学按作文要求和评比标准全面评价,广泛讨论。这时有同学认为应得B级,因为文章能以“爸爸想吃鱼子酱”为线索,将材料贯穿起来,他的构思很独特,而且心理活动描写得很好。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说:“其实作者笔下的爸爸为工作奔波,为“我”操劳,这含蓄地写出了爸爸的奉献精神和爱心。然而爸爸毕竟是平凡的人,当然也有平凡人的想法。大家试想,我们的父母亲永远是完美无缺的吗?显然不是。所以,我觉得这个同学反映了生活的真实,这正是他立意的可贵之处,应给他的作文B++级。”讨论到这里同学们也感到:写文章应该贴近生活,不能用固定的框框去诠释生活,同时还要选择好的表现技巧。

另外,中等水平文章重点议,因为此类文章有代表性,它有中心,结构也清楚,语句也通顺,学生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它的等级。教师允许学生对此类文章有等级争议,问题越辩越明,在争论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周密,认识问题的能力也会加强。并适时引导学生认清此类文章之所以不能得高分,是因为虽有中心,但不够新颖、深刻;语句虽然通顺,但不够生动,表现力不强。如果是材料作文,就要引导学生看它是否结合原材料,是否联系现实等等。然后在前两类文章品评的基础上,推出好文章,有了前面的比较、鉴别、争论,大家会深刻感到好文章确实在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确实令人赏心悦目。至此,文章的好与差的尺度,同学们基本心中有数了;自己文章的优劣得失也基本有了判定。

点拨:在课堂尾声时,对同学们的评级要充分肯定,老师的鼓励会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第三步:课后互批集体评改后,大家情绪高涨,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将学生4人分为一小组,利用课下10分钟左右时间,依据课上品评的经验及标准进行互批,写出评语,评出具体等级,并签上评者姓名。同学们都想让自己写的评语最中肯,等级最合乎实际,因而,态度十分认真,批阅格外仔细。由此,品评文章的能力又一次得到训练和提高。

第四步:教师点评学生互改后,教师再从每班抽出四分之一检查一下,看同学们评定的是否合乎客观实际,评定的等级能否让被评者心服口服。对于评定优秀者,给予表扬;对于评定有出入者,找其面谈,指出问题所在。这种点评,教师初期抽查本数可以多些,待训练成型后,可减到每班八分之一。以上四步,基本完成了作文评改的一个循环。

三、效果

1.集体评改和学生互改大大减轻了语文教师的负担,使他们少做很多重复的无效劳动。

2.大大的缩短了作文批改的周期。以往一次大作文收上来,两个班的作文,教师最快也要两个星期才能反馈下去,如有其他工作稍一耽搁,就只能一个月才能批完。这么长时间才批改完的作文,学生早已没有了新鲜感,更无修改的兴趣了。学生作文的长处得不到肯定,文中的错误、问题依然存在,因此,作文水平难以提高。而用集体评改方法,一周内即将作文反馈给学生,学生写作的新鲜感依然存在,兴趣也高。

3.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在品评他人文章时,基本能比较全面地说出一篇文章的优劣,相应地评出等级,学会了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比如,有时学校统考后讲评,我故意将范文的分数删去,然后让大家给范文打分,有许多同学打的分数几乎与教师一致。

4.由于经常训练,学生对于各类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基本能做到心中有数,写文章时在选材、立意、表达方面的偏差明显减少了。

5.更重要的是,在集体评改和互改中,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同一篇文章,前前后后意见交锋,激烈争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想观念相互撞击,放射出了很多的新思想、新灵感。同时,在讨论中,启发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高了认识问题的能力。在对不同等次文章的品评、比较中,思维品质更加周密,鉴赏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感觉学生非常喜欢集体评改这种方式。在这当中,他们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将“苦写”变成了“乐写”。

上一篇:《桃花源记》复习训练及答案下一篇:市水利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