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文化塑造

2024-07-01

南京城市文化塑造(精选8篇)

1.南京城市文化塑造 篇一

城市滨水景观塑造中的文化再生--德阳市旌湖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构思网易建筑-建筑,规划,建筑装饰,装修,家装的综合服务门户!网易

|导航电气 |给排水 |暖通 |建筑 |结构 |园林 |水利 | 电子样本 商易宝 广告 简易样本库 代理商专区

电子样本 工程求购 论文 图纸 软件 论坛 产品 | 企业 | 项目 | 找工作 | 展会 | 课程 | 期刊 | 城市规划 | 厂区规划 | 安全疏散 |

节能门窗 | 节能玻璃 | 会所 | 我的办公室电子样本 产 品 求 购 工 程 图 纸 论 文 软 件 论 坛 企 业 其 他甲方有话说 |

成功故事·体验分享 | 兼职俱乐部 | 消防设计 企业免费注册所在位置:CO.163.com > 网易建筑 > 论文库 > 正文

查看其他行业论文库:网易给排水网易暖通网易电气网易结构网易建筑网易园林网易水利城市滨水景观塑造中的文化再生--德阳市旌湖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构思论文上传:viviar论文作者:贡宇您是本文第 457

位读者摘要:城市是文化的集中表现,充分认识城市的文化意蕴,有助于我们从本质上去认识城市、把握城市,对城市规划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文化的地区性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俗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自然条件构成了城市文化基本的底色。地区性是城市文化的基本属性之一,城市文化生长于不同的地区和环境中,它是人们根据地区特征,将影响城市文化发展的最具活力的要素,进行最佳组合的结果,是人们深思熟虑的愿望。

关键词:城市滨水 景观塑造 文化再生

城市是文化的集中表现,充分认识城市的文化意蕴,有助于我们从本质上去认识城市、把握城市,对城市规划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文化的地区性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俗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自然条件构成了城市文化基本的底色。地区性是城市文化的基本属性之一,城市文化生长于不同的地区和环境中,它是人们根据地区特征,将影响城市文化发展的最具活力的要素,进行最佳组合的结果,是人们深思熟虑的愿望。

和意图的体现,着眼于地区特色,创造城市文化,是对城市文化高层次的追求,也是在不断增长的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压倒一切的趋同性的压力,城市个性的觉醒。

芒福德曾说过:“未来城市的职责是充分发展地区的、文化的和个人的多样性与个性”。近些年,许多城市对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都非常关注,但是如何在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的同时,使城市景观又具有自己的地域文化背景,使当地居民产生文化认同感,同时也使外地游客领略到当地传统文化所特有的风采,是规划设计中遇到的一个普遍的难题。在四川省德阳市旌湖滨水景观规划没汁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引入了“文化规划”的概念,无论是在整体设计上,还是细部设计上,都注入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下面就本次规划中的“文化规划”内容作一重点介绍。

1项目背景

德阳市位于成都平原上,南与成都接壤,北至绵阳,位于成一德一绵经济带中心,与周边城市均有高速公路联系,交通十分便捷。德阳市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成都平原就是各族文化交流和生产活动汇集的所在地,虽地处古蜀文化偏僻处,但又充满开放精神;古代蜀文

明的伟大发源地——三星堆,就位于德阳市西南广汉境内的鸭子河畔,此外,德阳还拥有如三国名将庞统墓、三国遗址落凤坡、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等文物古迹资源。

旌湖是沱江的支流绵远河流经德阳市区的称谓,它由南至北从德阳市区穿越,最窄处为250m左右,最宽为330m,具有城市景观与防洪的双重功能。本次旌湖滨水景观规划河段北起规划路——青衣江路,南至规划路——嘉陵江路,河段两岸滨水景观规划面积达350hm2。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滨水休闲绿地,其内容包括了多种文化、娱乐设施,健身、游戏场、安静休息区和生态湿地,其功能设置充分考虑儿童、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保护)的不同年龄层次以及不同社会层次的需求。旌湖黄河路段至珠江路段为人工石驳岸,修筑整齐;黄河路以北、珠江路以南路段,尚为自然河滩与滩涂。水岸多为生产性用地,没有充足的亲水空间和良好的沿河景观。考虑到江河流水的涨落情况,岸线一律做成了堤坝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亲水性。除了黄河路以北地区和珠江路以南地区外,旌湖边城市道路与居住区已基本建成。对于现状建成区在规划中以导引性指标,进行控制和设计引导。

2规划指导原则

保护文物古迹,是对外宣传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对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单纯就文物古迹而言,它像生物标本与化石一样,只具有给人们一定信息量的作用,毕竟仅是一个无生命的东西。作为空间艺术的建筑与城市环境,离开了内部的人文活动,存在的意义就显得较为无关紧要了。换句话说,只有在人的文化活动和与之相适应的城市空间结合的前提下,才能形成富有生命力的城市文化环境。所以,仅仅保护文物古迹以及民族建筑,而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的“物化环境”去充实,并不能真正起到长期而有效地保护地方民族文化,并引导其健康发展的作用。

因而,木次规划小组在德阳地方传统文化活动的发掘保护、整治开展方面,进行了仔细、全面的工作,并与地方有关部门达成一致,确定了本次规划重点强调的德阳影响较大的文化内容,包括:古蜀国三星堆文明、三国蜀汉历史、以德阳孔庙为代表的儒家建筑文化以及古蜀道风情。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发达国家本土文化保护事例的分析,提出了在城市中心以“城市滨水景观文化带”建设,来代替西方城市结构之中的广场和绿地建设,从而改善目前复杂混乱的城市面貌,全面提高城市中心滨水区的环境质量。总的来说,针对城市人文景观规划的规划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1)自然生态和入文景观敏感度的保护原则;

(2)局部设计与整体性的有机联系原则;

(3)滨水休闲空间地段设计中的整体连续性原则;

(4)人文景观的特色性和可识别性原则;

(5)滨水空间中以人为本的可达性和舒适性原则;

(6)人文景观休闲空间的多样性原则。

3规划构思与总体布局

3.1 规划构思

“水在城中”是德阳市的空间特征之一,规划设计力图强调自然—山水—人文景观滨水特征。在旌湖两侧安排了自然公园、文化娱乐、商业休闲、体育活动、人文集会等活动,充分利用城市中自然的山水,为市民和旅游者提供一个山水城市的景观环境,为城市规划一个文化绿带(Culture

Greenbelt)。整治河道水质,恢复水清,树绿、鱼跃的生态水体。再现并提升水乡滨水环境质量与景观特色。形成水、绿结合,水、街交融的注满活力与尘机的环境景观。具体来说,要做到:

(1)多元的功能复合旌湖滨水是全市公共活动的集聚中心。在包含行政办公、文化娱乐、金融商贸与会展多种功能的同时,强化市民公共生活活动功能。促使多元功能之间的互动,增强城市活力,使中心区人气旺盛、商业繁荣、文化气息浓郁。

(2)高品质的城市环境

以人为本,营造高品质的文化环境为目标,精心塑造生动和谐的城市建筑群体与开放空间,构筑优美、舒适的绿化和滨水环境,安排亲切宜人的市民驻留活动场所,配套完善的服务设施,强化城市的文化气氛,以满足21世纪的城市物质与精神文明的高需求。

(3)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

根据德阳山水城市和旌湖区地形环境特征,结合德阳历史文化传统,吸取国内外城市中心建设的优秀经验,塑造一个既具有时代特征,又独具地方特色的市中心形象。

3.2 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

(1)功能分区

根据现状用地情况。结合滨水休闲空间地段设计中的整体连续性和人文景观休闲空间的多样性原则,分为6大功能区,即:滨水休闲景观区、滨水商业景观区、体育运动景观区、绿化种植景观区、公共集会景观区及水上休闲景观区。

(2)总体布局

本着人文景观的特色性和可识别性原则,以功能分区为基础,以古蜀文化为底蕴,以创造尺度亲切宜人的现代城市滨水景观为目标,设置了36处景点,景点名称都以诗化的语言予以表达,并以石刻、牌匾、楹联等形式反映出来,它们是:

三星堆文化区(青衣江路一凯江路):三星伴月、婆罗临风、象舞丛林、錾凿古石、金杖驮鱼、金生丽水、太阳礼赞、望帝春鹃、俚歌乐舞、日月宝镜、汤谷扶木、鸾鸟自歌。

蜀汉历史文化区(凯江路一长江路):蜀汉钟鼎、凤雏书台、三聚德园、雀台垂钓、唤鱼联姻,云台观日、翠竹亭楼、凝思花径。

孔子文化区(长江路—珠江路):神泉灵涌、彩虹飞地、竹径听箫、山水比德、琴台栖凤、明堂辟雍、乐水灵苑、秋云狭庭。

古蜀道文化区(珠江路—嘉陵江路):碧溪翠湖、高山仰止、落霞月潭、松潘叠溪、石海鱼乡、金雁睛澜、绿野水车、渔歌唱晚。

每个景点都以特定的地方文化为物质空间设计灵魂,并通过空间形态、细部设计、植物种植、活动引导等手段来表达与烘托,如:三星伴月

是旌湖北段上的3座绿岛,位于北公园月亮湾内,小岛规模不大,种植各类灌木与花卉,并在其上分别建雕塑“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爬龙柱”和“鸟身人面像”。水流激荡岸际。古朴的雕塑与生气勃勃的绿荫似乎在低声私语,三星堆文明的神韵在时间的长河中,似乎永远的延续着„„

婆罗临风 位于三星伴月对岸婆罗广场上,植有一棵移自鸭子河河畔的、高大的婆罗树(当地俗名,即马桑树),虬枝怒放,玉树临风,月夜别有一种清幽神秘,它与“三星伴月”共同形成旌湖36景中的组景——“三星伴月-婆罗”。

金生丽水 是珠江路北侧引旌湖而成的一个内湾,位于商业俱乐部旁,以地方石材于方寸之地塑造悬崖峭壁、险石暗礁,以细白石沙铺于水底,并制造间隔的人造波浪,水浪拍击声中,隐约有丽水河的千古之韵。

琴台栖凤 为比德广场之内一个临水高台,立意来源干孔子对音乐及“风鸟不至,河不出图”。本台主要设滴水喷泉和水晶浮雕墙,浮雕内容以体现历史文化为主,使游人更直观了解德阳的数千年文化与历史。

凤雏书合 位于黄河路桥北侧的凤雏书台,为纪念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冢、军事家庞统而设,书台周围广植青松、翠柏,并加奇石若干。景色优美,绿树婆娑,书台上设读书亭,整个书台为仿古型制。

蜀道古韵 设于北公园内,构思来源于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栈道千里通于蜀汉”。该设计利用仿古栈道的形式,通过栈道两侧一系列岩壁石刻,反映了自公元前316年秦襄王开辟蜀道以来,蜀地无数英雄豪杰,文人墨客走过的足迹。

绿水之车 在南公园靠嘉陵江路之侧,在儿丛翠竹之间,摆着几架农用水车。伴着淙淙的流水声,水车在悠悠转动着,川四平原—座座竹树环绕的农舍便像电影一样在眼前闪过,在历史长河中,让人感悟到悠悠蜀魂。

这些不同类型景点的设置,为城市人群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供了相应的环境空间。而这些活跃在高品位城市公共空间之间的民间群众自发组织的自娱自乐的民间娱乐活动,又吸引了前来观光的游客,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既弘扬了城市文化,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了与这些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相适应,结合城市文化街道建设工作,在历史文化淀积较为深厚的街区,形成了部分形式与内容上与之呼应的过渡性城市公共空间,在方便休闲活动的同时,深化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城市的环境品位。

在景点设计中,为了强调各个地段的不同文化内涵,体现各个景区与景点的可识别性,特别设计了分别针对古蜀国三星堆文明、三国蜀汉历史、孔文化以及古蜀道风情4类特色铺地与栏杆。这些铺地与栏杆从图案、花纹、比例、材质各方面,突出了上述几种特色文化,具有很强的识别性与地方性。这个思路得到了当地建设与文化部门的认同,并即将在一期工程中付诸实施。结语

1986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发展十年》规划,明确指出“要对构成21世纪特征的重大世界挑战作出应答,就必须在发展中强调两个主要目标——发展中的文化尺度和人的文化生活”,“要在经济和技术发展中,将文化和人的价值恢复到中心的位置上来。城市是文化的集中表现,现代化带来了城市文化创新的契机,现代化过程中的城市规划,应把城市看作一种文化存在,以自然为底蕴,理性地对待科学技术,使城市不仅成为人们生息的场所,而且是精神的家园。

论文上传:viviar 录入时间:2005-12-16

用户评论发表评论dsl308,您已登陆。

未登陆用户只能以游客身份发表评论,请您登录发表评论。广告销售:020-61210163-6客户服务:020-61210163-9About

NetEase联系方法客户服务相关法律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06

ICP证粤B2-20030235 跨地区ICP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粤002号

北京市通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

2.南京城市文化塑造 篇二

关键词:历史,文化,城市,特色,园林

0 引言

在21世纪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已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如何把太原市这座长期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资源型城市建设成环境优美, 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区域性大都市是每一个太原市民都关心的问题。本文结合规划建设的有关实例, 深入细致地研究城市特色问题, 把握太原城市的个性, 继承历史的建筑文脉, 力图把太原建设成具有自身特色和风格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园林城市。

1 晋阳古文化、魅力耀古今

拥有2500年历史的太原,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光彩夺目, 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篇章。首先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艺术, 现保存较好的精营东边街, 新民中街一带, 路网呈现方格状, 分为大街、胡同和小巷三级, 构成一个方阵或长方阵, 整个道路系统结构严谨, 环境十分宁静, 建筑多为四合院, 平面布局紧凑, 建筑形式多为硬山屋顶、单坡顶或两坡顶, 屋脊和山墙之上有各式的雕饰。二是传统产业源远流长。“焉得并州快剪刀, 剪去吴湘半江水”的并州剪刀, 另外还有太原老陈醋、唐代花釉瓷、宋代的木理纹瓷等产品, 北京故宫的琉璃皆出自太原人之手。三是风味小吃, 太原的“一面百吃”“头脑”“藏面”“荞面灌肠”“桂花圆宵”等久负盛名。四是民间艺术更是光彩夺目, 如太原的民间锣鼓、太原秧歌、背棍、铁棍、晋剧、高跷等等。五是历史名人, 晋阳人杰地灵, 人才辈出。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有三位出自太原, 李渊、李世民和武则天;宰相、大将有杨业、廉颇、郭淮、狄仁杰等;文学家、诗人有王之涣、白居易、王维、罗贯中等;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高君宇。六是遗存的老字号。六味斋酱肉店、老香村食品店、益源庆醋厂, 认一力饺子馆等。

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文物资源。山西素有“古建筑宝库”之称, 太原则为山西古建筑的缩影。三晋明珠晋词、北魏时期的天龙山石窟, 雄据东山的双塔……都是享誉海内外的名胜古迹。尤其是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晋祠, 保存文物类型之多, 历史年代跨越之长, 堪称国内第一。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的圣母殿, 是我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其四周围廊, 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的最早实例, 它与造型奇特的宋代鱼沼飞梁、金代献殿, 更是被国家文化部鉴定命名的我国三大国宝建筑。圣母殿内的43尊宋代彩色泥塑, 开创了中国雕塑历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是世界雕塑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除了太原大地上的文物古迹, 考古发掘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果也为世人勾画出晋阳文化的渊源和脉络。清徐县都沟新石器遗址的考古发掘, 为研究晋阳仰韶文化提供宝贵的实物资料;晋阳古城遗址的勘察、包括被评为“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的晋源区王郭村隋代虞弘墓及王家峰狄湛墓、北齐壁画墓在内的历代古墓的发掘为研究晋古文化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实物资料。真可谓地上地下文物菩荤, 晋阳文化源远流长。

另外, 太原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为地方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中心;是多代王朝的陪都, 同时又是许多“真龙天子”积蓄力量, 入主天下的发祥地, 素有“龙城”之称;又有“年谷独熟, 人庶多资”“经济富庶, 人才辈出”“控带山河, 踞天下之肩背”之美誉。

太原, 这座具有几千年文明史、2500年城市史具有晋阳文化深厚底蕴的古城, 定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当属名副其实。太原的总体现划和城市建筑也当紧扣历史文化名城的主题展开。

2 保护晋阳传统文化, 塑造太原城市特色

20世纪后半叶, 随着经济发展太原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作为重工业城市和能源重化工基地有了长足的发展, 可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市区内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古建筑和文物古迹, 也被高楼大厦所淹没。

城市特色构建概括起来主要是继承与发展或保护与开发问题, 二者关系处理适当, 则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甚至可相互渗透、互相融合, 达到事半功倍、泽及子孙;反之, 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必然要有一定数量的与其历史文化沿革相关的文物古迹和具有地域特色的古建筑相匹配。太原要塑造历史文化名城形象, 它的保护与发展方面可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 应从市域、市区内文物古迹的保护到旧城风貌、环境艺术以及城市美学等方面保护和形成太原地方的独特风貌;以督军府为中心的棋盘式道路网格局, 其周围环境、空间组合、建筑风格宜与督军府保持协调;园林景点、风景名胜、新开发项目与建筑风貌协调, 保留太原旧城的原有风貌特色。第二层次, 从局部上, 反映太原地方特色的街市, “四合院”民居, 特别对明清的传统风貌, 区别情况加以保护及划定保护范围, 保留明清并州特色的街道:钟楼街、食品街。第三层次, 近代和民国时期传统风貌。并州特色的传统建筑应保留, 并划定保护范围;保留近代民居历史街区精营东边街、国师街, 保留以文庙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街区和以钟楼街、鼓楼街、柳巷、食品街为中心的商业步行区, 用以体现太原的地方特色;保留近代建筑:山西大学堂、进山中学图书馆、原日军军部大楼、山西银行、傅公饲天主教堂和省立一中, 以围墙为界, 划定10 m的保护范围;保留民国时期建筑:督军府、孙中山纪念馆、山西国民师范、八路军办事处, 保护范围在周围10 m以内控制。第四层次, 不仅要保护好文物、古建筑本身, 还要与周围的环境协调, 同时对双塔寺、牛驼寨烈士陵园要妥为保护;对古树名木要注重养护和管理, 以防损坏。

总的来讲, 围绕太原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实施多层次、多类型、多途径的保护, 使名城的历史文化得以保存、继承、延续。

3 光大晋阳文化内涵, 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

尽管太原作为一座古城的整体风貌几乎不复存在, 但是从其大街小巷、单体建筑中我们总能嗅到晋阳文化的气息。要重塑历史文化名城形象, 则必须理性地、积极地推广光大晋阳文化内涵, 在城市规划、改造中强化原有的城市环境, 保持历史文脉的延续。

太原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太原建成生态园林城市, 为太原市塑造历史文化名城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而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也必将溶入晋阳文化的精髓, 太原即将迎来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鼎盛时期。

太原进行现代化城市建设首先要解决环境污染和功能转变,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城市品位。在市中心区要集中体现省会城市功能, 重点布局商业金融、行政办公和数字信息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用地, 强化长风大街、龙城大街城市中轴线的建设,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保护历史传统风貌和绿色空间地带, 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新建筑的色彩基调和形式, 应以显示古城太原的历史凝重感和传统风格为原则, 以体现晋阳文化之韵律。

太原的城市主轴线是太原城市建设的骄傲, 已为世人瞩目。太原的城市主轴线———迎泽大街, 许多大型公共建筑, 如并州饭店、省建行大楼、湖滨饭店、省人大、省委大楼、国源大厦等, 都设在这条轴线上, 沿街有公园、广场, 以及喷泉、雕塑和建筑小品, 宛如一条镶嵌着明珠的彩带, 使太原的城市格局更有地方特色。同时规划建设太原南北向“绿色轴线”, 沿线安排了城市大型公建, 如山西煤炭会展中心、长风商务文化区、山西奥体中心、滨河金融中心、省博物馆、地质博物馆、太原市体育中心等项目, 同时巧妙地组织绿化, 按不同地段不同性质选择乡土树种和绿化形式, 并设置艺术花灯, 及同太原建城有关的雕塑及建筑小品, 体现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形象。

汾河景区二期工程将把汾河蓄水段向北延伸至森林公园, 向南延伸至龙城大街, 必将给太原城市建设创造出无限生机和发展空间。汾河景区一期工程建设中便凸显了晋阳文化特色, 成功建设了雁丘等人文景观, 给人以文化熏陶和美的享受。汾河景区二期工程必将会继续发扬光大晋阳文化内涵, 为太原塑造历史文化名城作出突出贡献。相信不久的将来, 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文化底蕴深厚的现代化太原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4 融入山水文化, 构建生态园林城市

这是一个既涉及城市整体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又涉及生态学、城市气候学、美学、环境科学的大课题。这里只是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角度, 谈一些极其粗浅的看法。

将城市中心南移。这里包含两个内容:

1) 将现在的城市中心南移, 尽量靠近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晋祠风景区, 让这些自然景观对城市发挥更大影响。

2) 适应中国城化建设的进程, 将晋源区、小店区和汾东新区的城镇规划方案融入太原市构建山水城市的总体框架, 形成以汾河为纽带, 依托天龙山, 老城区, 新城镇相呼应的新格局。

对汾河上游进行综合治理, 结合引黄入并工程, 使汾河流量、水质稳定在适应城市环境要求的水平上, 初步具备自然的山、水条件。

突显地域文化特色, 在城市主要出入口如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周围要有较具体的构想, 给外来者以良好的“山水城市”第一印象。

运用中国园林艺术的构思, 手法, 采用现代高科技技术, 在城市主干道两侧的主要高空观赏点、中心区、重大文化设施等公共重点部位, 作较细致的规划设计布局, 再以优美的居住小区的普遍美化解决面上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拼合总装, 应能大体接近山水城市的目标。

5 结语

城市特色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并非一朝一夕, 是有时代特点的, 只有城市的自然、人文和建筑景观配合融洽时, 城市风貌特色才能逐步形成。太原作为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当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另一方面, 太原又是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如何使太原的城市建设既能传承晋阳的历史文明, 具有独特的风格, 又能满足现代化大都市的功能要求, 已成为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重大课题。作为新一代的山西建筑师, 我们应该勇敢的接受挑战, 利用我们的智慧和努力, 完成这一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8—2020) [Z].

[2]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J].时代建筑, 2002 (3) :51-53.

[3]建筑学报编辑部.城市特色与建筑风格专家研讨会[J].建筑学报, 2003 (2) :15-16.

[4]吴伟.城市特色——历史风貌与滨水景观[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9.

[5]太原市志[Z].

3.论城市文化的塑造 篇三

关键词: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形象识别系统

中图分类号:D691.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4—0067—02

城市是有别于乡村的高级聚落,是非农业人口聚居的特定的区域,是特定地域与特定人群等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因此,城市文化也是特定的群体文化。作为特定的群体文化,城市文化与组织文化、企业文化等由于特定人群的存在和活动而生成的文化范式一样,都有相似的范式结构。由此,我们可以把城市文化的构成要素划分为城市精神、城市价值观、城市伦理和城市形象。城市文化的塑造也就是城市精神、城市价值观、城市伦理和城市形象的塑造过程。

一个城市要塑造其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要紧紧围绕城市精神、城市价值观、城市伦理和城市形象这些要素来进行。

一、培育城市精神

一个国家要有一个全民共有的国家精神,一个地域要有其特有的地域精神,一个城市也要有它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元素,而且是城市文化的灵魂,是一个城市品格的外显特征。它是从一个城市的历史沉积中和城市居民共有的性格、气质、风貌、行为倾向、价值取向中升华出来的。城市精神没有物质形态,是抽象的。它要被人们认识到,就需要我们用语言符号把它形象化,把它用文字表现出来,为我们了解城市精神找到认知对象的载体。

(一)城市精神的作用

城市精神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有其特有的价值和作用。

第一,城市精神具有凝聚、激励和引领作用。由于城市精神是城市的品格特征,是从这个城市中人们共同性格、气质和风貌中凝练出来的,那么它一定是被这个城市绝大多数的居民所认同的东西。如果我们把这个城市精神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人们就会对它有了认知,认识到自己所生活的城市中人们具有怎样的共同品格,人们也会用这样的品格来塑造自己。同时城市精神对克服城市现存的缺点具有明确的批判性,也能起到引领作用。城市精神可以针对城市市民在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精神风貌等方面暴露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缺点,进行批判和矫正,从而引领城市居民自觉地克服落后于时代、有碍城市发展进步的思想和观念,形成褒奖进步、摒弃落后的社会舆论氛围和追求卓越的群体意识。

第二,城市精神具有吸引和辐射作用。城市精神是城市向外部发放的一张 “城市名片”。它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对外具有很强的吸引、辐射和影响作用。深圳为什么吸引了那么多的人才到那里创业?正是因为深圳的“垦荒牛”精神与这些人才的创业志向和价值追求是一致的,所以这个城市就把那些有创业志向的人才吸引进来。

在城市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倡导城市精神,有利于城市的软环境建设,提升城市的品位,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那些竞争力比较强的城市都在提炼、概括和宣传自己的城市精神。人们通过对城市精神的表述,使这些城市的品格特征彰显出来,使外部主体能更准确地认识和了解这个城市,也使城市知名度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增强。

(二)城市精神的培育

有关方面在培育城市精神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题材的选取、表述的方法、推出的方式、打出时机的选择等问题。

1.从历史积淀中提炼素材。许多城市都有厚重的历史积淀,这为这些城市培育城市精神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这样的城市可以利用这些精神资源来提炼自己的城市精神。南京的“厚德载物”这一城市精神就是从它的历史积淀中提炼出来的。

2.从时代发展的价值取向中获取题材。城市精神要反映一个城市及其居民在当今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它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符合。因此,我们需要在时代发展的价值取向中寻找城市精神的主题。比如杭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城市精神就是从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要求中获取了“和谐”、“开放”的主题。

3.进行画龙点睛的表述。在对城市精神进行文字表述时,需要我们用最简练、形象、生动的语言把某一个城市的精神恰当、准确地表述出来,抓住该城市精神的独特之处,切忌一般化、空洞、无特点。某一特定的城市精神表述用语一定要成为该城市形象的理念识别系统中的标志性的符号,使人们能够利用它将该城市与其他城市相区别。

4.全体市民参与推出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城市居民共同的品格特征,它是全体市民共同营造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推出城市精神的过程中,需要全体市民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我们所推出的城市精神才会是这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的真切表达。哈尔滨的城市精神就是通过市民参与的形式推出来的。

5.抓住重要的机遇打出城市精神。现代城市越来越开放,所以现代城市可以采用很多的方式,利用很多机会与外界交流,展现自己的风采。一些大型的节庆活动、全国性的或国际性的会展和体育赛事都可能成为打出城市精神的良好机遇。在承办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东道主” 的精神风貌会在更大的范围内彰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适时地打出城市精神会使外部主体对这个城市产生深刻的印象,使城市精神在更大的范围内被认知、理解和接受。

二、确立城市特有的价值观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外显的品格特征,是城市文化的灵魂。而决定这一品格特征的是城市的价值观。城市价值观是城市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城市各方面社会主体共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这个价值观就是强调这个城市的管理者和市民普遍认同的我们共同建设的这个城市的价值在那里。

确定城市价值观,一定要体现自己的特色。城市社会学给城市界定了许多功能,这些功能都是城市的价值所在。这是一般的城市都要追求和实现的价值,是任何一个城市都要力求体现出来的。对于某一个特定的城市来说,该城市的各个方面的主体不仅仅要认识到城市的一般价值和功能,还要认识、挖掘和展现出其与其他城市相区别的特有的价值和功能,形成其特有的城市价值观。

三、营造独特的城市伦理

城市生活象运行的列车,运行中要处理好列车各系统的关系,包括系统中人的关系。城市伦理主要表现在与城市相关各个方面的关系中,包括城市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物的关系。比如市民与市民之间的关系,市民与各党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市民与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市民、企业和政府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都可以体现城市伦理。

一个城市在努力营造各种和谐的关系的同时要找到该城市伦理关系中与其他城市相区分的独特的东西,我们需要把这样的元素挖掘出来,将它放大,利用它打造其独特的城市文化。

四、建立城市形象识别系统,树立独具魅力的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简单理解就是一个城市给人的印象和感受。城市形象与人的感官和认知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树立城市形象一定要遵循人的认知规律,要能够帮助人们在众多的城市对象中对目标城市进行识别。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和运行城市形象识别系统来实现这一切。

城市形象识别系统(英文简称CIS,即city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形象识别系统最早应用于企业,20世纪40年代被引入城市形象设计。它包括三个内容:MI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BI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VI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

理念识别(MI)是识别系统的内核,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观念意识形态的集合。如对城市精神和城市整体价值观的认知和表述都会引发人们对于这个城市形象的识别。比如提“垦荒牛精神”人们就会知道这是在讲深圳。这种理念识别就是利用一些观念的信息符号来对城市的形象进行识别。

行为识别(BI)是一个城市具有标志性的整体或个体行为的集合。比如一个城市所独有的政府行为,城市居民特有的生活习俗等。

视觉识别(VI)是对城市进行识别的标志性的、图形化、色彩化、符号化的视觉对象的集合。城市形象识别体系的视觉识别的这一部分是城市文化最外显的部分,也是狭义上所讲的城市形象。

VI的设计最早是从企业产品标识或企业标志的设计开始的。大的企业往往需要有一整套的视觉识别系统提供给公众,让公众认知企业形象,识别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这时它会委托设计公司为它设计出一套完整的VI手册,来建立这种视觉识别系统。我们为什么能够从众多的商家当中很轻易地辨认出某一个特定商号?其实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他们所提供的VI系统(视觉识别系统),看到购物袋上印刷的某商品的标识,员工服上印刷的某企业的标识,送货车上的某商号的标识,我们凭经验就会知道这些商品和服务来自哪里,它的品质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信赖的。这就是VI系统(视觉识别系统)给我们提供的帮助。

4.塑造城市品质构筑幸福丹灶 篇四

核心提示:明日,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隆重召开。而在前不久结束的中共佛山市南海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邓伟根提出“品质”将是未来五年南海经济发展的主题。“转型是主线,品质是追求。这其中,‘城市品质’承载着南海未来的希望。”

位于南海中枢地区和西翼地带的丹灶镇,地处两大片区的交汇处,在塑造城市品质的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片区。丹灶一方面积极以“城市更新计划”、“借站造城”计划为抓手促城市提升,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激发活力,建设高品质的城市,为片区发展给力;另一方面,在塑造城市品质的同时,不断完善城市的各项配套功能服务,为“幸福丹灶”提供优良的环境和有力的保障,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自然环境优美是丹灶塑造城市品质的最大资本,建设生态新城已经成为丹灶的重要发展战略目标。

科学规划凸显生态名镇竞争力

“丹灶位居中枢和西翼,接纳两大片区的政策优势,占据天时地利,蕴藏资源优势,拥有发展的更广阔空间。”丹灶镇委书记李满光指出,接纳两大片区,等于直接给丹灶创造了两大平台。北部是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平台,而南部则是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平台。主动融进片区发展,将直接带动丹灶产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双提升。

丹灶的“南北片区”规划与南海的“中枢两翼 核心带动”战略不谋而合。在“十二五”期间,丹灶将注重城市与产业、环境、文化的和谐互动,全面塑造城市品质。

以桂丹路为界,丹灶北片区域将利用南海经济开发区成为省级开发区的“金字招牌”,借助其政策优势,带动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发展第二产业;而在南部区域,集中了丹灶片区、金沙片区和广珠铁路丹灶物流新城等城市载体,它们将作为北部片区的补充发展第三产业和物流配套。丹灶镇有关负责人指出,丹灶在新的态势下,并不是发展的“真空点”。

在南海“三大片区”发展战略下,“未来丹灶的中心城区将既配套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又配套南部的物流新城,”丹灶镇有关负责人指出,未来的丹灶中心城区是北部和南部产业地带的交汇处,也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交汇处,它们将相互促进、相互支撑。2009年底,丹灶镇提出了以南沙涌和北江的天然水景为依托,建设“两河三岸”滨水新区,按照“城往东走,北重工业,南兴旅游物流”的发展导向,这块“滨水新区”将成为未来丹灶的中心城区,它将和金沙、丹灶片区各自向外扩充后相融合,成为未来丹灶新的城市带。

经过科学规划,丹灶镇域的适宜人口在35万以下,丹灶未来将在“两河三岸”滨水新区重点布局城市公共配套设施。“这不是只为‘两河三岸’滨水新区而配套,而是站在全镇的角度,利用南沙涌和北江的自然环境,完善丹灶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品质。”丹灶镇有关负责人说。

物流新城现代服务业强势崛起

10月14日,一场关于广珠铁路丹灶物流新城的概念规划会在丹灶召开,这场小型的讨论会在“十二五”期间或许将奠定南海西翼的城市产业发展态势。

位于丹灶南部的广珠铁路丹灶货运站场已被列为“十二五”期间佛山市重点项目,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邓伟根据此指出,同处西翼片区的丹灶“借站造城”,九江“借港造城”,“港”“铁”联动,南海西翼的资源整合将发挥最大的经济效应。

“城市承载着丹灶未来的希望,这样一座物流产业新城,就是丹灶未来的发力点。”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温春阳认为,丹灶要将站场作为佛山乃至珠三角西翼其它工业园区的对外物流配套来建设,同时还要加强和丹灶城区的互动关系,其生活服务和公共设施配套需要丹灶城区来提供。

而随着广佛都市圈发展不断在佛山境内西移,广珠铁路、珠二环等交通干线的开通,以广珠铁路货场为切入点,丹灶“借站造城”的时机恰逢其时。

据悉,物流新城具体由“一心三区”组成,“一心”是指物流新城综合服务中心,这里将打造成产业服务体系平台,“三区”则指南部以铁路货场为中心的物流产业区,中部重点依托良好交通、景观和文化资源发展的新城生活区,北部以仙岗村、西城村、仙岗山为仙湖南拓主要区域的文化旅游区。

物流新城将集联合加工、配送、仓储物流、交易、展览、金融、商务、房地产、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将与现有的乐从、九江形成互补错位的发展态势,实现铁路、水运、高速公路网多种联运格局。最终目标是将丹灶南部打造成为南海西翼乃至珠三角西翼核心主业清晰、产业效应聚集明显的现代物流产业新城。

塑造城市品质,同时要关注民生,更要重视人居环境和人文发展,尤其是通过现代产业体系平台的建设,带动地方经济,特别是集体经济的发展,让村民享受到产业升级带来的红利。丹灶所注重的是,借助货运站场将镇域南部片区打造出一座现代化的物流产业新城。“届时将有几万人在站场附近就业或经商,并同时培育大批从事物流行业的中小企业主,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村组集体增收、群众创业致富的利益共同体。”丹灶镇有关负责人说。

城区商业“黄金时代”加速来临

近年来,丹灶以其突出的交通优势、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批投资商。在丹灶启动岸线达6公里的“两河三岸”滨水新区建设后,其范围达17.6平方公里的新区将建设成为体现自然生态环境优势,集商业服务、现代产业、高尚居住、旅游休闲、生态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广佛西部特色滨水新城。

当前,“两河三岸”一期桂丹颐景园南片200多亩的土地已全面开工,北片商业地块正在招商,将成为集商业、娱乐、饮食为一体的占地7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商业体。

一直以来,丹灶的商业氛围相比周边镇街不算突出。“这是因为丹灶对外交通方便,城区又比较分散。”丹灶镇有关负责人指出,未来丹灶在进行 “城市更新计划”的基础上,将重点发展“两河三岸”滨水新区和“白云新城”,加速形成集中的中心城区,集中居住人口,为中心城区集中商业配套,提高商业档次,充分挖掘购买力,将丹灶中心城区打造成为南海西翼新的商业节点。

除了桂丹颐景园北部地块,位于丹灶旧城区的“白云新城”项目的商业配套目前也已进入招商阶段,这里将开发出9万平方米的商业物业,一期工程目前已经竣工,星级酒店的主体大楼也已封顶,随着一期工程的竣工,近1万平方米的商铺也将随之使用。“这将对改善丹灶旧城区的商业配套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丹灶镇有关负责人说。

在改善商业环境的同时,丹灶“白云新城”还将成为丹灶改善城市人居品质的重要抓手,其271亩城市山体公园的外围道路已经基本建成,公园的树木林相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也已全部启动。据悉,山体公园的总投资将不少于3000万元,这将成为未来丹灶中心新城区市民休闲、运动的场所,且免费对所有市民开放。

除此之外,丹灶还将重点打通金沙片区及丹灶片区的重要连接点,于明年初正式动工兴建罗行大桥,预计建设周期两年半,投资1.5亿至1.9亿元,这将作为“两河三岸”滨水新区建设的重大交通配套设施,届时将解决以往桂丹路以南的金沙、丹灶城区居民互通需绕行桂丹路的现状,丹灶的中心城区将真正实现无缝对接。

■“暴雨不涝,水洁岸绿”,三年河涌综合整治给丹灶带来了新貌。

环境整治让丹灶“绿上加绿”

这段时间,一个好消息在丹灶镇联沙村附近传开来。镇里打算利用整治后大洲河的天然水景,依托周边的道路建设河堤公园,让周围的居民有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这在几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在联沙村经营五金店的陈宏青告诉记者,大洲河是金沙人“母亲河”,“但我们晚上睡觉都要关着窗,太臭了!”

现在,经过丹灶长期不懈的整治,大洲河已不再黑臭,呈现出青绿的颜色,附近已有不少村民开始取水浇灌农作物。通过排灌站活化水质,到明年4月,生活污水对大洲河的影响将彻底消失。

而丹灶的另一条环山沟经过整治之后,其河水通透性增强,环境绿化比以前有很大改观。从去年5月开始,丹灶就委托专业公司对河面进行保洁,经过15个月的保洁工作,共打捞水面漂浮物约2800吨。其次,还加强河涌日常管理,对拦河渔网、简易厕所进行定期清理,保证河涌清洁。

当前,丹灶内河涌综合整治工作已顺利完成区下达的三年整治任务,基本达到了“暴雨不涝,水洁岸绿”的阶段整治目标。三年来,丹灶对全镇250多公里主支干河涌、支涌毛涌等实施了河面保洁工作,清淤总长度达到54.829公里,河岸绿化面积7.05万平方米。

而从2008年以来,丹灶先后启动了横江污水处理厂二期、丹灶城区污水处理厂以及金沙城北污水处理厂的建设,3间污水处理厂的日污水处理总量达到3万吨。此外,建设的截污管网总长度也达到了39.933公里。

通过对内河涌的综合整治,丹灶基本解决了镇内自身内涝排险的问题,提升了河涌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和绿化效果,创造了一个宜居宜商的好环境。环境的改善带来了城市品质的提升,而最直接的则是推动了丹灶土地的大幅升值。

从2008年到现在,审视丹灶的发展历程,对环境的保护已贯彻到镇的核心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新城已成为丹灶的重要发展战略目标,并成为丹灶凸显城市品质的重要要素,通过节能减排治污及河涌整治,加上丹灶美丽的生态环境,使丹灶正成为广佛地区理想的居住地和创业地。目前,共有10多家地产企业进驻丹灶,建筑面积达到180多万平方米;而外资企业也纷纷来到丹灶投资办厂,位于丹灶北部片区的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更是“一地难求”。

完善医疗体系构筑“幸福丹灶”

在丹灶有关部门看来,塑造城市品质,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为了提升人居环境,改善民生。丹灶在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对民生事业高度关注,不断努力完善城市的各项服务,为“幸福丹灶”提供有力的保障。

今年7月,丹灶镇罗行社区卫生服务站举办了一场特殊的保健讲座。由丹灶医院和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合作的“中医妇幼保健进社区”活动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开展。“以前都是来社区体检、进行健康咨询等,妇幼保健还是个新鲜事!”一位村民说。

前不久,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检查评估组一行来到丹灶,对丹灶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考核评估。

未来,丹灶将以罗行、西联、银河三个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为重点站点,深入基层开展中医药服务。“这些站点全科类别的医生都送到南海中医院开展三期中医技术培训,使所有全科类别的医生都能掌握基本的中医药知识。”丹灶镇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丹灶医院在金沙片区各站点均配备了一名或以上的中医类别医师,还积极开展“健康大讲堂”活动,该镇目前的中医治疗成效显著,并得到有关专家的认可。

“丹灶能为辖区的居民提供简便、药廉的中药服务,这在群众当中是非常受欢迎的。”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检查评估组专家丁霞对此评价道。

按照丹灶医疗事业的中远期规划,丹灶将重点发展“以防为主”的医疗体系,实现医疗服务的均等化和优质化。通过以预防为主,改善群众的生活方式和培育健康的生活习惯,尽量减少群众的患病几率,以此来减轻群众的实际负担。

5.南京城市文化塑造 篇五

[摘要]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道路作为城市的血管,不单单承担

城市动态及静态交通的功能,也承担着整个城市立面以及城市空间 的功能,街道是人室外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街道中的建筑、广场、景观、小品、更是城市景观的基础组成。合理的道路布局,以及对 现有道路的综合整治规划,不仅仅可以提升一条道路的界面形象,更能提升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城市的形象,[关键词]街道 规划 街景 塑造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urban scale, as the vessel of a city, the road not only undertakes the dynamic and static traffic functions, but also the functions of urban facade and urban space.road is the main carrier for outdoor activities, and the buildings, squares, landscape, are the basic components of city landscape.therefore, a reasonable road layout and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lanning of the existing roads not only can promote the image of a road, but more for a district even a city.key words: road;planning;streetscape;build 中图分类号:f301.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道路综合整治规划的理论研究

道路综合整治规划的意义

当今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本身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道路作为城市的血管,不单单承担城市动态及静态交通的功能,也 承担着整个城市立面以及城市空间的功能,街道是人室外活动的主 要承担者,街道中的建筑、广场、景观、小品、更是城市景观的基 础组成。合理的道路布局,以及对现有道路的综合整治规划,不仅 仅可以提升一条道路的界面形象,更能提升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城市 的形象,所以城市道路综合整治规划对于城市设计以及城市形象的 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道路综合整治的基本要点

对于城市道路的综合整治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规划对象的解读,道路综合整治规划的对象,包括道路部分和沿 街部分,然而在实际规划中两者不应分立设计,而是要统筹考虑,研究两者的内在联系则是一个优秀规划所要具备的先决条件。整体规划,统筹改造。城市道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条道路的 改造会对周边多条道路造成影响,决不能孤立分析,要从区域上整 体进行规划,深入分析,进而指导下一步改造的实施

特定区域设计。也就是重要节点的详细化设计,达到“画龙点睛” 的效果,主要内容包括相对的设施和主要构筑物 建筑物的设计。对道路的细节印象加深。对道路的种植,路面材质色彩,道路人 行区域铺装,构筑物,城市道路家具,以及路侧建筑广场雕塑,广

告牌等细部的处理、装饰、都决定了道路整体的印象。目前我国城市街道组成

①建成历史较早的“老街巷”,属城市重要的历史遗存,现在相继 得到修缮保护。②60-90年代初期建成的街巷,基本以“方盒子” 建筑为主,大都处于城市中心区,是当今城市街巷的主体,现今面 貌已较为陈旧,本文称之为“旧街巷”。③90年代后期建成的街巷,由于城建理念的变化,这一时期所建的街巷更好的体现了现代城市 的功能和精神需求。

1、城市“旧街巷”景观的问题与现状

综合来看,旧街巷面临如下问题。其一,旧街巷沿街建筑基本是 以计划经济时期单位自建房和初期的商品住房为主,旧街巷形成阶 段正是我国城建观念相对滞后的时期,不重文脉采取“国际式”的 大一统样式,使得城市之间建筑样式雷同。其二,由于当时经济条 件、生活方式的制约,街巷功能较为单一,对当今街巷功能的多元 化和人性化要求均不能满足。其三,当时的交通状况基本以自行车 和人行交通为主,导致其空间局促,难以满足当今汽车交通的发展,面临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其四,因其都处于中心城区,不仅数量

众多,而且外观也较为陈旧,成为当今城市整体生活和环境质量提 升必须加以克服的难点。

随着当今城建观念的发展,“特色化城市”、“宜居城市”的城建理 念逐渐被大家所重视。旧街巷也面临着拆除和改造的双重问题,一

方面,大量的旧街巷出于新规划需要被拆除,另一方面,则需对部 分旧街道进行整治和改造,使其适应新的城市化建设要求,从而改 善城市生活环境和景观质量,提升城市特色。因此,如何通过景观 改造重塑旧街巷的文脉关系,空间的特色感,并从现代城市生活的 特点出发形成较为完善的功能性,就成为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2、城市“旧街巷”改造的方略 2.1 强化旧街巷的城市文脉关系

旧街巷作为城市风貌的有机组成部分,协调同城市文脉的关系是 改造的前提。狭义上讲,文脉即“一种文化的脉络”,克拉柯亨把 “文脉”界定为“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的式样系统。”对于城市街 巷的探究,无疑需要以文化的脉络为背景。

旧街巷文脉的承续体现的是对城市文化“上延下伸”的一个过程。“上延”则是要承接传统文化记忆,了解和认识所在城市文化形成 的内在根源,提取其主要特点与诸多形式要素,在历史的片段、传 统的语汇运用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简单地说,城市的传统文化特 点的汲取体现为“形”、“色”、“意”三个方面。“形”即城市和建

筑的形式、形体、形制等布局与构筑符号,是通过城市特殊的结构 形态、建筑式样和特有的装饰符号取得城市典型的形象特征。“色” 则是城市典型的色彩基调,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物体外部被感 知的色彩总和,它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追求。“意” 则是指城市的意蕴,即城市的内在气质的外化与显现,是城市精神

气韵的表达。

2.2 兼顾旧街巷景观个性化特点

如果说街巷的文脉和谐构成了城市形貌统一的基础,街巷个性化 的特征则造就了城市肌理的丰富性。街巷首先因其功能而存在,因 其独特而鲜活。街巷的功能差别首先表现为功能定位的不同,如商 业为主的街巷,交通为主的街巷,日常生活为主的街巷等。不同的 街巷功能形成了其特殊的用途,以及面貌的差异。其次为形态上的 差异,这表现为空间结构、建筑形式、形成时间、居住群体等因素 的不同。街巷的差别体现了街巷独具的功用与形貌,也形成了其重 要的个性特征与可识别性。

2.3 合理配置旧街巷多元的功能需求

功能的合理与完善是街巷存在的合理依据,也是旧街巷改造的关 键。旧街巷环境使用功能单一,在设计之初就缺少对人的行为多样 性的考虑,现在更是不能适应当今生活的多元行为需要。从街巷的 功能来看,街巷环境中一般要容纳交通、交流、休憩等诸多功能要 求,而这些功能的满足也是会随着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理念和生活 观念的扩展发生变化,这也是城市街巷形式不断演变的内在动力。由于旧街道建筑密度大,道路较窄,大多缺少公共交流与休闲空 间,导致街区环境生活质量不高。因此,改造应做到因地制宜、灵 活变通,努力挖掘其潜力。其一,可根据环境状况,在道口、街边 空余场地增设一定的小型活动空间,或设置部分休闲空间和设施。

6.南京城市文化塑造 篇六

环境要素与城市住宅空间特色的塑造

文章以环境为中心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出发点,介绍了环境设计的必要性.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从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空间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来拓展“建筑与环境”的内涵,并分析总结了在建筑设计中的各种手法和有效途径,其目的旨在提供科学的创造方法来全面提高城市住宅的环境品质,探讨和摸索新世纪城市住宅创造环境.

作 者:王薇 陈刚  作者单位:王薇(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系,安徽,合肥,230022)

陈刚(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刊 名: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2004 27(12) 分类号:X321 关键词:环境   可持续发展   建筑设计   创造   城市住宅  

7.南京城市文化塑造 篇七

一、引领——以文化品牌辐射性主导城市文化提升

文化是城市社会人文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引领城市文化是那些留得下、记得住的品质优异的文化载体,这些载体可以是文艺流派、文艺作品、文化企业、文化工程、甚至是文化景区,等等。城市文化载体需要集聚人文精神(价值观)、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重要资源,流传于世的各种品牌文化载体往往兼具了这些条件。从品牌角度分析,文化品牌往往是各个时代优质资源集聚和叠加的结果,不同的品牌既是差异化和特色化的标示,更是反映了一个时代人文品质的保证。正如纽约的百老汇,洛杉矶的好莱坞,悉尼的歌剧院,上海的大剧院、文化广场等都体现了这样的特质,它们代表了这些城市长期积淀下的浓厚文化的深度、文化发展的高度和多元文化的广度。进一步从文化引领城市发展角度看,更多地体现为文化品牌所产生的集聚性作用,即“以品牌为载体,承担和发挥地区经济资源集聚,配置和整合功能的经济发展形态”。通过文化品牌对一个时代优质文化资源的不断聚集,会发生能量叠加的神奇效果,进而带动整个城市文化的不断进化;同时,也通过持续的辐射作用,影响到周边城市进而产生近邻效应。例如,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策划精良的文艺节目,如“中国好声音”、“妈妈咪呀”等对周边甚至更远地区的受众产生广泛影响,而那些非品牌文化则缺乏这种影响力无法引领城市文化。

这种引领还反映在经济价值的创造方面。品牌价值是品牌的核心,它是一个体现了多种因素的综合范畴,既包含品牌背后所反映的价值和价值观,也包括贴近市场的价值开发行为的效果。首先,价值观的实现需要文化的支撑,通常所言“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即表达了这种观点,比如近年来热播的韩剧为大量中国观众所接受,产生了许多粉丝,掀起了“韩流”,其折射出的是文化品牌的影响力问题。韩剧除了剧情、表演技巧外,主要是韩国传统文化的表达,韩国主流价值观的宣传,这恰恰是文化品牌中最重要的核心要素,一些热播的韩剧正是以其独特的文化基因和时代烙印打动了观众。其次,品牌价值还可以通过价值创造来实现和放大。与创造活跃的韩国影视产业相比,目前我们国内原创性的缺乏一定程度影响了文化品牌形成,从而其引领作用很难得到充分发挥。引领城市文化的主要方式不能通过“贴牌、租牌、仿牌”或是购买等途径来实现,必须由文化产品原创、自主品牌植入价值观等途径才能创造出本土文化品牌。那些外来文化品牌取代不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文化是政府、文化企业等相关主体责任所系,不可旁入他人,否则我们将落入文化弱国的境地。

引领机理在于它的价值性。文化品牌能够实现其价值,迪斯尼马上在上海开业,这个文化品牌的项目在于它的品牌效应。现在实体店受冲击,但在迪斯尼周边却是一铺难求,这种反差是品牌的影响力给带来的感召力,能够在产业群中起到龙头老大作用,在招商引资中大牌作用得到了印证,要注意发挥这种作用,创造各种机会让它快速成长。一些低端文化品牌仅仅是维系生存,大的文化品牌代表着发展。另外,引领还需要通过文化品牌培育认同感,也就是文化的价值取向。今年春节40万中国人赴日购物,是对日本器物的文化认同,一方面是我们的消费能力达到了这个门槛,同时对器物要求的标准也提高了;另一方面我们的消费品技不如人,满足不了这种品质的需求,缺乏强有力的文化价值认同。从宣传舆论而言,满足于打嘴仗,格力、小米整天吵个不可开交,日本企业很少吵,他们国民文化素养培育好了价值取向明确了,我们还在培育的过程中。现在情况:一面是高调抗日,一面是疯狂购日货,用横扫也不过分,某些方面文化素养可能还不如当年抵制日货的那个年代,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必须注意,大品牌成果背后一定是文化的引领作用。当然文化更多需要培育,粉丝也不是马上有的。京剧是大的文化品牌,是国粹,能鉴赏的人不多,少了培育缺了观众。苹果正是在与粉丝互动中不断壮大发展的,文化说到底是能讲精彩的故事,对使用“苹果”的人来说,乔布斯的故事是无不知晓的,这即是文化大牌的魅力所在。

二、引擎——以文化品牌聚集性驱动文化产业能级提高

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均需要依托于若干主导产业,特别是城市文化的发展高度依赖于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产业强则城市强”是国内外城市长期发展经验的总结,一些著名的世界文化名城均有着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但发展路径不同的是,有的是倚重于传统文化、有的是体现为文化创新创意活动、还有的表现为文化与城市核心产业的深度融合。例如,美国底特律汽车产业的兴衰,不仅仅是汽车产业本身的周期性规律所致,更重要的是汽车文化产业没有能够在长期中充分发育,更未能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品牌对于产业的关键作用,主要体现为三点:一是依托品牌影响力聚集了产业发展所需的优质资源;二是依托经济实力和文化理念塑造出强大的研发团队力量;三是通过品牌经济辐射作用产生“倍增器”效果,这些方面的优势汇聚促使品牌成为各个产业的引擎、行业的龙头。文化创意产业是以版权产业为核心、提供精神产品的生产及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出版发行业、旅游博览业、广播影视业、网络服务业、广告业、计算机软件业、动漫产业、信息及数据服务业等,以及与以上产业类型紧密相关的艺术创作业、艺术品制作业、演出业、娱乐业、文物业、教育业、体育业、旅游业等。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产业日益成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作用更加突出。据统计,2014年全国电影产业一季度票房收入67.86亿元,国产影片票房收入42.42亿元,进口影片票房收入25.44亿元,其中票房前10名总收入33.77亿元,占全国票房收入79%;在庞大的文化市场中,那些非品牌电影对产业影响甚微而无法成为引擎。

文化品牌的引擎作用还体现在文化产业的转型和创新方面。与伦敦、巴黎、纽约等全球文化中心品牌云集、创意活跃的状况相比,当前上海等国内城市发展文化产业迫切需要突破“仿牌”、“贴牌”、“租牌”的产业导向,必须注重技术、创意、信息、人才在品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在自主文化品牌创造、文化产业转型等方面加以突破。文化品牌作为“知识创造”的重要表现形式,既是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及构建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形象和城市经济实力的反映。

引擎是发动机,可以引发其他行业的联动。云南丽江的旅游品牌尽管现在议论不少,作为旅游品牌还是成功的,讲出了文化色彩很浓的纳西族的故事,编的很有趣,虽然听不懂,但也使人身临其境,如果没有这段故事,这个旅游项目可能很难成功,这是文化的力量。还有汽车本来很简单,卖出去就是了,现在搞了汽车文化、各种活动如拉力赛,嘉定是汽车城的符号,搞了赛车,大众参与了这项创建文化品牌的活动,可以拉动相关产业起到发动机的作用。梅赛德斯奔驰在世博演艺中心挂名权花了5亿,现在广告效应很大。一般而言,一个大牌依靠文化作用,不仅对自身产品影响可以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所以要有一个统筹。当然不成功事例也是有的,河南漯河有一个双汇集团,但这个小县城不会用文化讲故事,至今还是一个小县城。正应了墙内开花墙外香。发动机功能不在于它的功力大小,而在于其使用怎样,文化不是品牌调味品,是发动机,在谋划好品牌时特别要关注这方面。

三、引力——以文化品牌“粘磁性”推动城市文化向心力

文化品牌是城市的金名片,主要聚集一批名人、名角、名著、名园等产生了聚集效应。正如法国巴黎时尚之都集中了全球顶级的时装品牌,才使其名至所归;美国纽约创意之都也是多元化创意品牌聚集的结果,这些城市美誉背后是品牌聚集效应在文化领域的反映。具体来看,文化品牌对城市文化向心力的推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核心竞争力,在发展品牌经济的过程中,创新和创意是起决定性的核心要素,各种文化品牌掌握了这些核记心要素进而具备了竞争的优势。二是推动经济转型和要素升级。在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过程中,品牌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迪士尼等文化品牌从创立到品牌形成,不仅提升了自身品牌价值,而且对所在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方向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又如,可口可乐公司品牌价值已达到可乐产品经济价值的46倍,其通过品牌自身的转型使得产品价值和品牌价值大幅度提升,从而改变了产业链结构与生产要素布局。三是促进产业聚集。品牌经济承担和发挥着地区经济资源集聚、配置和整合功能,这些产业功能对各类资源往往具有很大的诱惑性,使各种配套产业、小微企业、专业人才不断汇聚;形成日趋完善的产业体系。这种“粘磁性”在文化领域更加敏感,仅靠名角、名家就带动起一份产业的案例比比皆是,这充分证明文化品牌的粘磁性比一般产业更容易产生向心力。

因此,文化品牌聚集通过核心竞争力、经济转型、产业集聚等方面产生的综合效应,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主导力量;同时,通过品牌塑造,也能更好地提升文化产业的价值和空间,进一步增强经济的辐射能力。

引力,作为文化品牌一要平台,二要产业,三要产品,离开文化产业的城市,是空心化不具有生命力,要么是鬼城要么是空城。因此,利用文化品牌产生这种聚合力,吸引更多文化企业。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引力作用在弱化中。上海要建设时尚之都,实现转型升级,这是十分必要的。问题是现在有多少文化大品牌入驻上海,从节庆看上海每年搞了不少,基本是政府掏钱撑台,中央电视台春晚是不给钱,演员仍抢着去。引力反映能力,提高现有能力办法,发挥市场作用,产生好的机制,形成合力,产生引力,上海转型成功标志应该是引力超强,国际一流文化品牌纷至沓来,这对于上海未来是一种考验。产生引力必须是有市场,讲文化氛围。最近黄浦区雁荡路搞了一次法国文化周,清一色卖法国货,特色有了,文化力不够,文化韵味少见,其实可以做好这篇文章,讲好法国文化故事,从文化名人故居讲出所以然,从中可以记住一些人物事件。当然也可以对中法友好交流进行宣传。引力、吸引力,故事内容精彩是关键。缺乏引力是文化不够的反映。

四、引导——以文化品牌的放大效应撬动城市文化的演变

每座城市除了地理条件、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美味佳肴的差异外,更深层次的是文化上的不同了,也就是城市文化差异。城市文化源自于城市文化中具有影响力的主流文化,其影响力则主要体现于人们记忆中对文化载体所形成的概念,这种概念来自于现实接触或道听途说而产生的影响深刻、难以忘却的文化印象。由此来看,文化影响力是一种为别人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效的传播途径以及文化受众的根本性认同。文化品牌不仅具备这些特点,而且能够通过文化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市场忠诚度等产生放大效应,进而实现文化品牌对城市文化演变的撬动作用。

根据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经验、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在经济转型时期大都实施过文化品牌战略,从而赢得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全球影响力。提升文化品牌知名度的关键,一方面是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另一方面要不断扩大传播渠道,提高传播的质量与效率。从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方面,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品牌战略的重要性,通过品牌效应,推动规模化生产格局的形成。在传播渠道拓展方面,需借助营销学理念,发挥文化品牌美誉度、知名度比较高的优势,通过传播手段和技巧进一步放大这种效应,从对城市文化发展产生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引导作用。判断城市文化品牌引导能力的重要标准在于能否对城市文化发展方向产生决定性影响,大多数的一般文化行为并不具有这种影响力,只能是随波逐流。长期以来,海派文化成为了上海城市的文化品牌,正如在上海有影响的戏曲是那些名角、名流、名派等品牌,绝非是那些昙花一现的文化杂牌,引导上海城市发展也是这些叫得响的文化品牌。从实践层面看,发挥文化品牌的引导作用离不开制度保障,在各级政府的制度支持、政策扶持下,这种放大效应将更为明显。现在每个城市开展的各种文化节庆活动,不无例外是引入文化品牌产生了这种放大效应,深圳文博会、上海国际艺术节等知名活动既是文化舞台也是一种放大城市文化影响力的载体,但要实现文化放大效应还需要通过对这些文化品牌的不断培育使其成熟起来;而当一个城市拥有若干国际知名的文化载体,则会进一步强化城市文化的影响力。

引导,从文化而言,本质上使人从上,“高大上”是逐渐引导出来的。文化品牌引导性,在社会中随处可见,节庆文化吸引是品牌文化为主,现在缺少了引导性,一方面留不住多少文化品牌,几十年搞下来停留在活动水准上,最多是一个集会,留不住文化;另一方面对文化品牌宣传舆论乏力,每次活动过后,深度报道少见,文化品牌重在引导上需要做好这方面工作。如果没有引导,失去领军意义。对于文化品牌关注其引导力,正如一场大师名角演唱会,对于一个城市影响力超强的,能够提升城市文化,大剧院请了四大男高音,目的是引导高雅艺术,提升上海文化品位,如果请一些不是角不入流的角色,引导性肯定是不够的。因此引导性必须符合城市发展实际,才能产生引导作用。

五、引发——以文化品牌内生力注入“互联网+”

在“互联网”时代,文化品牌对于城市文化意义更为明显。如果说传统城市文化因为信息封闭性而较多地依赖于本土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形成的文化品牌,那么在信息社会中现代文化品牌则更多地体现为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的结果。例如,马可波罗年代外来文化很难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缺乏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但今天的互联网技术却颠覆性地解决了文化传播的时间、空间、文化差异等隔阂,更多的外来文化品牌加快进入到国内。而广大消费者则通过扑面而来的各种外来文化品牌而影响到内心精神世界,甚至于改变了长期坚守的价值观。这可从好莱坞大片、迪士尼、任天堂游戏、宫崎骏动漫等文化品牌对青年一代的深刻影响得到充分印证。在互联网时代,中华文化的传播既面临多元文化竞争的压力,同时也存在加快向外输出与传播的机遇。从当前国产文化品牌与国际文化品牌比较看,我们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自主文化品牌还不够强,文化资源分布在原生态的初级消费场所,文化品牌的内涵和价值缺乏整合与提升;在文化品牌中缺少像日本动漫、韩剧、维也纳音乐会、俄罗斯芭蕾舞等精品文化力作。互联网是开放的先进技术,面对开放度空前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只有做强自身的文化品牌,才能发挥好文化品牌优势。只有打造出强大的中国特色文化品牌,并借助互联网技术跨出国门、融入全球文化才是繁荣中华文化的根本出路,否则将湮没无闻。正如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对世界七大文明进行的深刻剖析,其中最为内敛的当数以中国为代表的儒家文明,这体现出中华文化如何走出去是一个长期以来的困扰性难题。

文化品牌影响力的形成与传播离不开长期形成的内在优势,而内在优势还需要借助外部手段来加以推广。中华文化的内在优势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体现本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基因,特别是儒家、道家文化等在各个领域的渗透与固化;二是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如各个时代所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哲学思想、文艺作品等。虽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在多元化手段进行推广方面却显得不够。从各国文化发展趋势看,“互联网+”助推了文化品牌快速发展,那些能够明确自身内在优势并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文化品牌获得了成功。现在很多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动漫艺术、电子游戏、各种展览、博览、在线阅读等等,都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提升了文化品牌的品质。那些未能借助这些技术手段的文化品牌逐渐被淘汰。现在重拍翻拍的影视剧除原来的知名度外,也许借助新的高科技手段能够解决当时无法实现的场景、剧情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科技创新更加重要,相对于文化品牌意义重大,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的需求。

中华文化要在新时代进一步发扬光大,需要充分借助新时期的互联网技术手段,要按照互联网国际标准与准则,来推动文化品牌价值观、文化产品的国际化传播。反之,如果我们的文化内在力不够,又不能有效借助互联网新技术手段,就难以持续地获得国内外消费者认可,更难以对其他文化产生影响。互联网对于文化品牌既是倒逼机制,更多是展示的机会,适者生存。充分利用文化品牌的内生力注入“互联网+”,才能引发出我们文化品牌做大做强的新生动力。

引新,文化品牌,很重要一点在于保鲜,很多文化品牌大牌消失是保鲜度明显下降,新鲜度对任何文化品牌十分重要。有些角色红极一时,曾经在上海大街小巷热议,也很热闹,现在偶尔见几回。因此引新是任何品牌生存发展的关键。互联网+提供了这种机会,要顺势而为,激流勇进,通过创新来实现,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对于文化品牌生存法则应该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鲜。很多老品牌,不见了,被雪藏了,是其新鲜度没有了,只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今天出来的一些老品牌,“回力”“大白兔”,使出吃奶的力气,很难发展,就在于与其他同类相比缺少这方面的优势。从文化品牌看,生存和发展是不同的概念,创新发展是文化品牌努力的方向,离开创新将是无法发展。

六、引申—以文化品牌创新活力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城市文化活力在于创新,城市创新源自于创新文化。一个创新活跃的城市,往往是文化精神财富丰厚的城市;一个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城市,也往往是创新活跃的城市。在建设全球科创中心中,城市文化创新也是不可或缺的。其一,城市文化是城市灵魂,在城市发展中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日俱增,只有创新发展才能适应这种持续增长的需求,特别是近年来各国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正在推动文化创新的提速;其二,文化品牌自身发展需要贴近社会需求并得到认同,没有广泛认同也就失去品牌优势,从而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其三,科技进步与文化品牌发展的深度结合,使人们的感观通过三维、四维、激光、声控技术等新手段而得到满足。在国际文化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文化品牌的竞争更多取决于科技含量能否满足消费的需求,电影“泰坦尼克号”、“霍比特人”等除了剧本外,更重要是应用了现代高科技术取得的效果,而很多曾经辉煌的文化品牌,因为缺乏科技创新意识而只能沉浸在人们的记忆中。

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对于上海城市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创中心的技术也为文化品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两者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科创中心既是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平台,又是文化品牌塑造的有力支撑。充分利用科创中心提高知名度,增加影响力,是各文化品牌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通过科创中心发展也会吸引更多国际标杆性文化品牌的入驻,它们在带来先进文化理念的同时,也能带来更多高科技、新技术,有助于提升本土文化品牌的品质,有助于打破文化品牌利益固化藩篱的束缚,有助于激发创客等新文化形式的活力,有助于国内创新主体利用技术与文化结合产生的优势形成新的文化品牌。科创中心和文化品牌建设应该是互通的,也存在倒逼机制。紧紧抓住建设科创中心的机会,是繁荣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重要契机。

总之,充分发挥文化品牌的多元化效应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有效途径。通过顺势而为,利用文化品牌效应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充分利用文化品牌思想规划好城市文化发展道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城市生活的明天会加美好。

8.基于城市特色文化形象塑造的分析 篇八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为了打造独特的城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关于建设一个怎样的城市成为了公众热点讨论的话题。在物质资料相对比较发达的今天,各个国家、城市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文化的竞争,可以说,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社会、经济、自然以及文化是城市的主要组成因素,城市文化可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是城市的灵魂所在。城市以及其相关的社会活动为特色文化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创作的源泉,反过来,城市特色的文化形象使得城市能够名传千秋。

城市特色文化形象的内涵及意义

城市文化,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不仅包括了物质文化财富,还包涵了精神文化财富。从文化性质的角度对城市特色文化形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观念文化层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层,其基本要素涵盖了特色道路规划、特色建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道路标志等等方面,是通过人们的视觉以及其他一些辅助工具作为识别体系的;行为文化层,其基本要素是当地的传统文化、社会治安、管理模式、市民素质、政府行为等各种管理和行为,是在综合素质识别体系的基础上,获取综合信息的一种途径;观念文化层,是建立在观念识别体系上的展示城市特色文化形象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市民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以及城市规章制度等。

城市特色文化形象是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城市文化极大的提高了城市现代化的水平,赋予了城市欣欣向荣发展的根基,是一个城市得以流传的精髓所在。人创造了城市文化,反过来,城市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适当开发城市特色文化形象的经济价值和观光价值,大力开展特色旅游业,提高城市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知名度。

城市特色文化形象塑造的主要途径

1.加大对城市面子工程的建设,开发特色文化产品

笔者在上述已经提及到城市文化,不单只包括物质文化财富,还包括精神文化财富。有相关学者曾经提出:“城市特色文化形象的塑造是面子和里子的结合体。”那么,“面子”想必就是物质文化财富,而“里子”就是“精神文化财富”了。城市文化“面子工程”是塑造城市特色文化形象的基础和关键所在,遵循了塑造城市特色文化形象的基本原则“由表及里、由浅人深”。因此,在塑造城市特色文化形象的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城市的面子等硬件工程,以城市居民精神世界的文化需求为参照点,不断完善城市物质文化层中基本要素的建设,大力彰显出城市特有的深厚的人文和文化底蕴。

2.大力开展市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的精神世界

城市是市民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活动空间,反过来,市民是城市一切生产和生活的主体。在城市特色文化形象的塑造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城市主体发挥的重要作用,促使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项活动能够与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城市个性色彩相吻合。因此,在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过程中,要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为城市文明的建设输入了源源不断新鲜的血液,为城市文化水平的提高强筋壮骨。在此过程中,制定的市民日常生产生活行为规范,整体提高了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责任意识,有助于实现和谐社会、城市文明的建设。

3.构建城市先进的价值观念体系,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城市物质文化,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的损失、破坏,甚至到最后体无完肤,但是城市精神以及城市先进的价值观念体系,不会随着时代的流逝以及社会的动荡而消失殆尽,相反,会在时间的锤炼下,愈加“历久弥香”,因此,对于城市先进的价值观念体系的建设,是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核心价值观念体系的构建,媒体要自觉肩负起来社会重任,积极宣传社会群众中的好人好事,彰显“善行”对于构建和谐城市的重大意义。另外,要深入挖掘城市独特的文化资源,赋予其时代价值和现代意义,再现城市精神。

结语

在物质生产资料高度发达的今天,文化严重缺失,势必对于社会稳定以及人类素养造成极大的恶性影响。塑造城市特色文化形象是实现城市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当然,城市特色文化形象的塑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不断探索和实际情况中得以完善。

(作者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上一篇:小学生新学期目标计划下一篇:秋分的民间忌讳及养生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