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消费者需求分析

2024-11-10

服装消费者需求分析(共8篇)

1.服装消费者需求分析 篇一

服装行业消费者行为分析调研报

系(院)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年级2010级组长

组员

服装行业消费者行为分析调研报告

消费者市场是消费品生产经营企业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最终决定这工业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市场需求水平。为此,我组针对不同人群、年龄、收入、学历的消费者进行了研究,汇总结果如下:

一、任务:

1.解释和描述消费者行为的表现

2.揭示消费者行为的重要性

3.预测和引导消费者行为

4.完成此次实践课需要。

二、概要:

1.对消费者行为概念的理解:

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消费者行为是与产品或服务的交换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研究消费者行为是着眼于与消费者建立和发展长期的交换关系。为此,不仅需要了解消费者是如何获取产品与服务的,而且也需要了解消费者是如何消费产品,以及产品在用完之后是如何被处置的。因为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消费者处置旧产品的方式和感受均会影响消费者的下一轮购买,也就是说,会对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长期交换关系产生直接的作用。传统上,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重点一直放在产品、服务的获取上,关于产品的消费与处置方面的研究则相对地被忽视。随着对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深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消费者行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过程,获取或者购买只是这一过程的一个阶段。因此,研究消费者行为,既应调查、了解消费者在获取产品、服务之前的评价与选择活动,也应重视在产品获取后对产品的使用、处置等活动。只有这样,对消费者行为的理解才会趋于完整。

2.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与心理因素是:

需要与动机;知觉;学习与记忆;态度;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消费者的决策行为,而且它们对外部环境与营销刺激的影响起放大或抑制作用。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等。

对此,我组调研数据如下:

3..购买行为的类型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因商品价格、购买频率的不同,而投入购买的程度不同。西方学者根据购买者在购买过程中参与者的介入程度和品牌间的差异程度,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分为四种类型。

1)复杂的购买行为。当消费者初次选购价格昂贵、购买次数较少的、冒风险的和高度自我表现的商品时,则属于高度介入购买。由于对这些产品的性能缺乏了解,为慎重起见,他们 往往需要广泛地收集有关信息,并经过认真地学习,产生对这一产品的信念,形成对品牌的 态度,并慎重地作出购买决策。

对这种类型的购买行为,企业应设法帮助消费者了解与该产品有关的知识,并设法让他们知道和确信本产品在比较重要的性能方面的特征及优势,使他们树立对本产品的信任感。这期 间,企业要特别注意针对购买决定者做介绍本产品特性的多种形式的广告。

2)减少不协调感的购买行为。当消费者高度介入某项产品的购买,但又看不出各厂牌有何 差异时,对所购产品往往产生失调感。因为消费者购买一些品牌差异不大的商品时,虽然他们 对购买行为持谨慎的态度,但他们的注意力更多地是集中在品牌价格是否优惠、购买时间、地点是否便利,而不是花很多精力去收集不同品牌间的信息并进行比较,而且从产生购买动 机到决定购买之间的时间较短。因而这种购买行为容易产生购后的不协调感:即消费者购买 某一产品后,或因产品自身的某些方面不称心,或得到了其他产品更好的信息,从而产生不 该购买这一产品的后悔心理或心理不平衡。为了改变这样的心理,追求心理的平衡,消费者 广泛地收集各种对已购产品的有利信息,以证明自己购买决定的正确性。为此,企业应通过 调整价格和售货网点的选择,并向消费者提供有利的信息,帮助消费者消除不平衡心理,坚 定其对所购产品的信心。

3)广泛选择的购买行为。又叫做寻求多样化购买行为。如果一个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品牌间差异虽大,但可供选择的品牌 很多时,他们并不花太多的时间选择品牌,而且也不专注于某一产品,而是经常变换品种。比如购买饼干,他们上次买的是巧克力夹心,而这次想购买奶油夹心。这种品种的更换并非 对上次购买饼干的不满意,而是想换换口味。

面对这种广泛选择的购买行为,当企业处于市场优势地位时,应注意以充足的货源占据货架的有利位置,并通过提醒性的广告促成消费者建立习惯性购买行为;而当企业处于非市场优 势地位时,则应以降低产品价格、免费试用、介绍新产品的独特优势等方式,鼓励消费者进 行多种品种的选择和新产品的试用。

4)习惯性的购买行为。消费者有时购买某一商品,并不是因为特别偏爱某一品牌,而是出 于习惯。比如醋,这是一种价格低廉、品牌间差异不大的商品,消费者购买它时,大多不会 关心品牌,而是靠多次购买和多次使用而形成的习惯去选定某一品牌。针对这种购买行为,企业要特别注意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企业的广告要强调本产品的主要特点,要以鲜明的视觉标志、巧妙的形象构思赢得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青睐。为此,企 业的广告要加强重复性、反复性,以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熟悉程度。

三、此次调研的设计方案: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也称“书面调查法”,或称“填表法”。我们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

2.相应解释抽样调查法:

指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此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此我们感到抱歉!

3.集体经验判断法

是利用集体的经验、智慧,通过思考分析、判断综合,对事物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方法。集体经验判断法, ,避免了个人掌握的信息量有限和看问题片面的缺点。我们进行了意见交换和汇总。

四、设计总结:

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理念,企业若想组合一个好的营销策略,就必须从基层做起,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五、参考文献:

《市场营销学》第三版吴健安主编

《市场调研与预测》庄贵军著

附录:

小组分工情况:

1.2.3.4.问卷设计者: 问卷调查者: 问卷汇总者: 报告编写者:

2.服装消费者需求分析 篇二

有关调查机构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大连5个大中型城市女性的调查显示:女性行政人员在服装上的消费最多, 白领次之, 这些女性大多都在30岁以上。而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却常常因身材变形, 被排除在服装企业的目标消费群之外, 这就是所谓的目标消费群的定位“断档”现象。虽有打扮自己的心思和财力, 却很难买到合适的衣服。

一、何谓”盛年女性”

1995年, 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段重新做了划分:44岁以前是年轻人, 45岁至65岁叫中年人, 66岁至74岁叫年轻的老年人, 75岁以上才叫老年人。有一个非官方预测指出, 21世纪的人类可活到120岁, 人们工作到80岁才退休, 一生会从事多种职业;很多人会在五六十岁的时候重返校园————所以, 40岁才是黄金时代!

由全国妇联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主办、深圳市赢家服饰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盛年女性生活指数”发布暨“花样盛年”服装文化论坛》前不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这个论坛, 把35岁至60岁的女性称为“盛年女性”。专家学者们将盛年女性定义为:年龄处在35岁以上, 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事业、心智、收入都处于人生的巅峰, 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积极的影响、能与时俱进的女性。

来自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字表明, 我国年龄在35岁至60岁的城镇女性约为1亿人。盛年女性现正当年, 是社会生产的中坚力量, 她们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经济基础, 注重个性, 追求生活的品质和品位, 是品牌服装的主要消费群, 也是我国服装潮流的引领者。为她们做好服务, 充分发挥她们的消费积极性, 对于发展和繁荣我国的服装产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盛年女性服装消费现状

目前, 我国的女装市场多以满足年轻女性需求为主。在服装市场, 大多数商场都充斥着花哨的年轻女装, 放眼望去, “青春馆”、“淑女屋”等“少女情怀系列”专柜随处可见。和琳琅满目、光彩照人的青春装相比较, 盛年女性服装品种单一、陈旧雷同, 色彩暗淡土气, 质量和款式档次都比较低, 大部分与地摊货、减价货为伍, 面料多为价格低廉的化纤或粗纺棉布, 远远满足不了盛年女性生活水平提高后对衣着服饰美的渴望和需求, “买衣难”成为盛年女性生活中的一大困惑。无论是裙装还是裤装, 最大腰围在2.3尺, 一般在2.2尺, 盛年女性的略微或已经发福的身材, 使她们在眼花缭乱的服装市场中, 需要使出沙里淘金般的耐心, 才能买到自己满意的服装;而且除旗袍唐装外, 具有民族特色、高贵典雅的服装可谓芳踪难觅。

30多岁的女性, 对服装的要求就是大方、得体, 花色和款式都不要太过夸张, 既能符合工作时的着装要求, 也能在平时比较随意的一些场合穿着。但是, 这样的服装通常在市场上不太好找, 不是花色款式不合适, 就是号型不合适, 或是肥瘦合适的, 长短又不合适, 往往式样满意了, 又没有合适的号型。

如今的人们看上去是越来越年轻了, 同时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 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追求提高自身形象和生活品质的需求。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民生需求正由“生存型”逐步转向“发展型”和“享受型”, 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有许多新的期盼。因此开发盛年女性服装, 满足盛年女性追求美、享受美的要求, 既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又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据了解, 针对盛年女性的着装问题, 在全球已经引起关注。据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 到2010年, 美国盛年女性将取代青少年成为服装消费第一大群体, 美国服装连锁店普遍看好这一市场, 纷纷增加在盛年女性服装方面的投入。日本更是抢先一步。最近, 从事网络销售的尼森公司与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正在联合开展一项共同研究课题, 目的在于开发50岁至90岁年龄段女性的服装设计标准。

三、我国盛年女性买衣难原因分析

在欧美发达国家, 服装只有风格区别 (前卫型、古典型、自然型、浪漫型、优雅型、戏剧型、睿智型、都市型等等) , 没有少女装、淑女装、中老年装之分, 只有尺码大小之说。而我国的盛年女性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不太受市场重视的群体。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和企业产品的消费群定位有关。一些企业出于片面地维

护企业品牌形象的考虑不愿生产这类服装。北京一家知名服装品牌的有关负责人曾经说:“身材好的穿上我们的服装, 自然会显得非常好看;但身材不好的, 穿上我们的服装, 显得衣服也不好看了。这样会对我们的服装品牌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有的企业虽然把消费群定位在了成熟女性上, 但大多都是一些知名的品牌。它们的价格相当昂贵, 每件服装动辄上千元, 只有高收入群体才消费得起。

2、和整个社会的观念有关。

通常社会观念认为:中老年人体形比较特殊、消费观念落后、消费服装的周期超长, 这部分人的消费在主流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尤其是老年人消费档次总体水平低, 对服装的需求量相对而言不多, 因此, 许多生产者、营销者并不看好这个市场。商场更愿意为年轻时尚的女装品牌提供更好的空间;市场上的时尚杂志也多以年轻人的喜好为主。服装大专院校不开设盛年女装课程, 设计师不愿从事盛年女装的设计工作;35岁以上的女性消费群多为事业型, 没有太多的时间选购衣服。她们需要时髦又实用的服装, 但很多服装设计师与主管们都不愿意为她们做出改变。

3、与盛年女性的自身消费观念有关。

30多岁的女性选择服装会受到文化理念、传统观念、审美标准的影响, 这个消费群通常上有老下有小, 节俭的概念非常深;长期在某个意识形态的环境影响下, 造成有些人有好多服装心里想穿, 但是不敢穿, 更不好意思在公众场合大胆地穿出去;而且她们往往还要考虑自己的工作性质、职位高低等因素, 一些中低档服装, 从款式、花色、面料、做工上都难以满足这个年龄段女性成熟的审美要求, 于是就造成了看上的买不起, 买得起的又不喜欢的两难现象。此外也有很多盛年女性觉得自身年龄大了, 工作忙了, 没必要再打扮自己……

4、与盛年女性的自身消费特点有关。

盛年女性对事物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也比较执着, 在着装方面既追求时尚又难免有些保守, 她们愿意花钱买实用又时尚的衣服, 希望衣服能表现自身的品位和端庄, 但对过于那些大胆前卫和花哨的衣服又不太能接受。她们最钟爱的还是在高雅朴素的衣服外配上一些小饰品, 如:丝巾、胸针、绣花等, 来表现服装的个性与时尚。

这个消费群相对于年轻人市场来说忠实度比较高。调查发现, 66%的城市盛年女性认为要有自己的品牌偏好。在她们眼中, 服装是生活状态的反映。着装能反映一个人的品位、心情、生活水平等等。高档品牌是一个人的身份象征。在工作场合偏好的服装风格是时尚优雅和正式得体, 同时还既不能奢华张扬, 但也没必要过于严肃保守。

要品牌、要时尚、要个性、要端庄…因为盛年女性的服装消费要求较高, 很多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 以及设计师的缺乏, 因而也很难达到她们的要求, 从而造成市场上盛年女性服装供给不足的现象。

四、结论

人到中年更需要那些美丽的服饰留住青春的脚步。如何满足这部分人群的需求, 企业还需要做许多工作:

1、服装生产企业应重新认识盛年女性的消费观念。

在国外, 一些老年人的服装穿得比年轻人还要花哨漂亮, 从服装上基本判断不出是哪一个年龄段的人穿的, 甚至没有所谓中老年服装这一概念。在服装的设计及款式等方面, 并不单独把中老年人划出来。国内的企业应转变观念, 不要用老眼光去分析现代社会盛年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毕竟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和过去有了极大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 如今, 中老年人的人际交往及各种休闲娱乐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体形差异也会缩小, 追求品位、时尚将成为中老年人选购服装的新主题,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爱美是不分年龄的。我国服装生产企业应及时调整服装产品结构, 抓住商机, 为这一部分群体开辟一块天地。不仅从数量上满足他们的需求, 更要考虑到设计、面料、款式及质量因素。

2、要注重文化内涵。

在我国, 缺少文化内涵成为女装品牌的共性。许多品牌之间就是盲目地相互效仿, 小品牌抄大品牌, 大品牌抄国外大牌。作为盛年女性这个年龄段的消费群, 已经工作或者工作多年, 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素养, 强调生活的品质, 注重生活品位。她们认为服装是个人品位和身份的象征, 故对其的要求比较高。只有给服装赋予她们特别关注的文化内涵, 这样才能更吸引她们的目光。盛年女性不需要浅薄的潮流美, 而是要追求有一定文化底蕴, 能显示自身气质的服装。

3、要注重服装的陈列。

服装陈列还要准确, 也就是把某一款式的服装定位通过陈列体现出来, 比如某一款式的服装适合40-50岁的女性, 那么就要选择身材适当的模特架来陈列, 过胖或过瘦会影响视觉效果, 错觉也会给中年女性的选择购买带来障碍。

4、注重网络。

如今的盛年女性正逐步改变传统的购物方式, 女性网络购物的比重越来越大。试衣网的出现将进一步增强女性网络购物的便利。利用庞大的互联网络支持, 加上先进的科技产品, 试衣网以及试衣魔镜将逐渐改变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掀起新一轮女装服饰网络销售的革命。

因此, 要想把握盛年女性服装市场, 就要了解她们的生活形态、文化需求, 创造出正确的销售模式, 并要清楚呈现出与其它产品的差异点, 这样才能开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甘伟, 肖立华.中国服装品牌竞争力分析[J].商业现代化, 2006, (01) .

[2]翟红华.本土服装品牌洋化现象原因及利弊分析[J].当代经济, 2007, (08) .

3.服装消费者需求分析 篇三

关键词:教学改革;高校;产业需求;应用技术

由于服装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出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紧跟时代发展需要的设计人才。因此,从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角度来看,必须以这样的目标为导向。

作为服装设计主要专业课,时装绘画课程也不例外。目前,高校时课程存在的弊端是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等共性问题以及缺乏与产业环节适当地衔接、师资队伍老化且缺乏非传统数字绘画教学人才等特殊问题。

首先要谈服装设计专业市场定位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追求时尚、个性成为大众群体的一种潮流,应运而生的发服装企业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开设服装设计专业,以迎合庞大的服装人才需求。

作为可穿着艺术的专业,服装的概念不仅是穿,还是一种艺术。目前我国的服装设计培养可分为三个层次,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注重于培养从事服装与服饰设计策划和时装研究方向,具有较强的设计创造能力,具能在服装艺术设计领域事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高职高专注重于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实用型、复合型高级技术、管理人才;中职学校强调培养与行业的职业岗位对应的,掌握较强服装工艺技术技能的技能型中级工人。

作为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要摆脱传统的本科教育的重叠培养模式,在细分市场在寻找一条出路,就要在紧紧围绕市场需要上重新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服装专业的教育必须与经济的发展相协调、相适应,企业的需求,就是服装专业的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服装企业中,对服装生产一线所需要的高级技术型人才最多,对服装设计与管理人才需求相对要少。高校的定位既要有别于一般研究性大学的培养目标,又要区别于中、高职培养目标。高校既然不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精英名流的阶层作为目标,那就为他们搭建一条通往职场白领的通道,把培养具备设计美学、人体工程学、材料工艺学专门知识,具有创业创新能力,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其次我们要谈到服装设计专业特色教学的方向。

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特点,服装设计的学科建设更应立足本土,服务于当地经济、产业的调整和布局,及时把握产业发展的命脉,无疑是服装设计学科建设的基础。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和生存的挑战,服装设计专业的建设,应该重新审视自己,从自我修复和完善,到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不断探索,体现服装设计专业的内在魅力。

针对服装专业教育与服装企业的需求之间的差距,开展教学体系改革研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平台建设,零距离与企业接轨,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实践环节,使学生能直接动手、参与市场和企业的挑选。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扎根文化传统,但要唤醒沉睡的文化元素,就要依靠一个平台寻找灵感的方法让沉睡在内心对大自然向往的情感能迸发出来,以此为灵感将这些元素运用到服装上面。

另外一点在实际教学中,以时装画表现技法为例,我们来做简单分析。

加强高校学生时装绘画实践量上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绘画实践部分的训练,主要采用教师教授、学生动手实践并行的教学方法。在绘画实践过程中,必须有一定量的绘画训练,达到熟练绘画的要求。在授课中需结合作品绘画演示,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强化学生实际手绘能力的训练。培养时装画的实践绘画能力是服装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结合服装产业需求提高绘画能力的基础,体现学生设计思路、原创思维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建立设计构思与表现效果的重要渠道,培养服装产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的保障。

倡导和培养学生在手工绘制的基础上,能够结合数字绘画工具。服装产业的发展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中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会要求所需的服装设计人才,掌握数字绘画工具。在时装绘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手工绘制,做到绘画实践本领的训练到绘画风格形成的训练以后,必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从掌握基本的电脑绘图软件过渡到能够熟练运用电脑软件表达设计内容与理念。

培养技能型人才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是高校在转变服装专业教学教改的方向。通过与企业签订协议、在企业挂牌等形式,建立相对稳定的校企合作伙伴关系,为实施工学结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保障。并探索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实习计划,共同管理实习过程,共同开展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培养。使合作企业成为学生实习和就业一体化基地,让学生更多地在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接受职业教育、感受职业氛围、体验企业工作,弥补职业院校设备、职业情境的不足。另外,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新技术、新工艺,了解企业生产、管理过程,提高实践能力。成立教师工作室,组织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研发工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技术革新与公关,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校科技素质和内涵水平。

学校的教学工厂、社会的培训中心及技能考核鉴定场所,提升实训中心的科技水平、营造企业氛围、提高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实训中心与企业生产现场脱节的弊端。

培养技能型人才,必须要求有“双师型”教师作为保障,职业经验是“双师型”教师的必备条件。要让专业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关键是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

一方面,积极引进企业的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充实教师队伍,聘请企业及社会上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技师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扩大“双师型”队伍数量;另一方面,加强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利用寒暑假或业余时间下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积累实践经验,尽快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我们必须彻底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习实训等基本条件建设,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周照东,肖紫嫣,吕清华.以“学科竞赛+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N〕.中国教育报,2015-6-11.

4.网上服装店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篇四

1.引言

本需求分析报告是对于服装管理系统的商品管理部分做了大概的描述,先整体综述产品相关信息,再从功能的和非功能的方面介绍产品,给出了有关产品的相关模型。具体内容读者可以通过目录加以了解。

1.1编写目的: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对计算机的认识及需求有了明显的增加,计算机对于大量信息的管理的优势更是显而意见的,得益于商品行业的日益壮大,服装销售行业规模也日渐庞大,商品的类型及数量以及相关的数据量也随之日益繁杂,越来越难以人工化加以实现,这就给服装行业的库存及销售管理提出了挑战,急需开发一种可以满足此行业需要,使繁琐数据变得简单、易操作、可视化。对于完善的系统来说不仅如此:友好的界面、较强的可操作性、易于学习、良好的稳定性、健壮性、可移植性等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因素。

在此背景下,服装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本软件主要实现服装管理系统的商品管理部分,包括:用户管理,商品管理,仓库管理,系统维护等几个模块。

对于个体经营者来说,有了这个服装销售管理系统,店主的工作任务可能会是半工倍。该管理系统软件目前已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和使用功能。管理系统软件是为了满足店主方便对进货与出货的方便,同时方便商品的各种管理与操作。

1.2读者对象

本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读者包括:用户、需求缝隙人员、软件设计人员、软件测试人员和文档编写人员。

1.3产品的范围

制作本软件的目的是,借助网络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信息服务,实现产品和服务项消费者防线的转移。把软件与企业目标或业务策略相联系。

2综合描述 2.1产品的背景

人类进入21世纪,电子商务伴随着IT的成熟,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网络经济核心。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意识到在线购物的无地域界限、安全、方便快捷及其价格优势,在线购物的队伍逐渐扩大,不多增长的强大需求正成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动力。基础环境的成熟与需求欲望的增长将推动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进一步普及应用,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人们的网上行为之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01月17日在京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2011年新增网民558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较2010年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数字移民的高峰期。网民规模达到5亿,这已相当于一个大洲的人口;一年增长5000多万,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这是从实体空间向互联网的虚拟空间的“移民”,表明人们把工作和生活的更多内容转移到了互联网上。

综上所述,网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上购物带给消费者的便利性,已经的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在各种类型的购物网站中,提供网上开店与可行性,得到了诸多网名服务的C2C、B2C网站以及其服务的适用性的认可,网上开店以其低成本、低启动金资、快捷的交易方式的到许多人们的青睐。因此,我界定开一家以经营尚时休闲为主的服装网店.2.2问题描述

网上服装店是一个在互联网上进行服装销售的电子商务系统,消费者可以通过该系统选购自己要买的服装商品。客户通过网上这个商业窗口,可以浏览商品列表,查看每个上品的信息。在浏览商品的过程中,如果对某个是哪个品感兴趣,可以将该商品添加到购物车。另外,客户随时可以查看购物车中的状况。购物活动完成后,需要结账提交订单,系统将其导入结账的向导中,在订单提交成功后,客户可以查询自己提价的查询订单。在结账时,要求客户是在胡策客户并且处于登陆状态,如果当时哈没有注册,则要求客户首先注册。如果当时没有登陆则要求客户稍显登陆。

2.3产品功能概述

系统共分为前台和后台两个部分。在前台部分中,包括客户在线注册、浏览商品、查询商品信息、订购商品等操作,后台管理部分包括商品信息管理、客户订单管理、普通管理员的管理、客户的管理、各种即时信息的发布管理。

(1)前台;浏览商品:客户可以浏览网上商城的汉族要商品信息。

查询商品:客户可以输入条件,查询某些感兴趣的商品。

订购商品:客户可以对需要的商品进行网上订购。

购物车:客户可以把购物的商品信息放到购物车中,可以把商品从购物车 中拿出。

客户信息维护:维护客户自己的个人信息。主要是客户的密码、通信地址等基本个人信息。

(2)后台

公告管理:添加、修改、删除公告。商品管理

3.外部接口需求

通过本节描述可以确定,保证软件产品能和外部组件正确连接的需求。关联图仅能表示高层抽象的外部接口,必须对接口数据和外部组件进行详细描述,并且写入数据定义中。如果产品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外部接口,那么应该把这些外部接口的全部详细需求并入到这一部分实例中。

注意:必须将附加用户类的特征与外部接口需求加以区分,附加用户类的特征描述的是通过接口取得软件产品的数据和服务的人的需求;而外部接口需求描述的是接口本身的需求。

4.系统功能需求

本系统主要分为四个模块:用户管理,商品管理,仓库管理,系统维护。

4.1除了完成产品的基本功能外还需做到安全方面的细节: 实现验证码机制,以防恶意注册和恶意提交信息; 实现对进入系统的信息进行安全校验,防止恶意破坏; 实现URL安全访问机制,以防恶意访问; 实现权限验证功能,以防恶意破坏。4.2一些关于用户的人性化细节:

由于操作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有限,因此要求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

如果系统的使用对象较多,则要求有较好的权限管理。方便的数据查询,支持多条件查询。

系统支持良好的数据备份和还原操作,有效保护数据,减少意外损失。在相应的权限下,可方便的删除数据。数据计算自动完成,尽量减少人工干预。4.3激励/响应序列

用户进入软件界面,首先根据用户注册与否选择注册和直接登录,未注册的用户注册,已注册的直接进入登陆界面。登陆界面分为用户登录和管理员登陆,用户选择用户登录后就可以看到商品的相关信息。管理员登陆进入界面后可以管理商品以及用户的想关信息

5.其它非功能需求

在这里列举出所有非功能需求,主要包括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测试性等。5.1性能需求

网络环境下的多用户系统 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 数据完成的时间性,数据安全性

服装自动统计分析及数据的自动处理 5.2安全措施需求

本软件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帐号信息外泄,请定期及时修改密码。

对于大于一定数量的购买行为进行限制。每次购买行为前进行身份认证。5.3安全性需求

每个用户在第一次登录后,必须更改他的系统预置登录密码,系统预置的登录密码不能重用。

5.服装消费者需求分析 篇五

产品生命周期概念

在介绍分期营销策略之前需要了解一下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所谓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研制成功投入市场到最后退出市场所经历的全部时间。

这里所讲的产品生命周期不是产品的使用生命周期。产品的使用周期是指产品的耐用程度,而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的社会经济周期。决定经济寿命的不是使用强度、自然磨损和维修保养等因素,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产品生命周期也不是指某一种类的产品,而是指某一种类中的具体产品。就某一种类产品而言,如煤炭、钢材、食品等,其市场生命会长久延续下去。而其中的某一品种产品在市场上的生命都是有限的。

产品生命周期可用产品生命周期曲线描述(见图1)。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只是理论上的概括,表达了产品在市场上演变的趋势。具体到某一产品,演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化是十分复杂的。但从总体的变化趋势上看,与这一曲线仍是相吻合的。

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划分

按照产品销售量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产品生命周期可分为4个阶段(见图1)。从产品开始投入市场到销售量渐渐增加,这个时期为介绍期,这是产品的初销阶段,

产品开始盈利,随着销量的迅速增长,产品进入成长期,这是产品的畅销阶段。当产品的销售量增长速度放慢,稳定在一定水平上,产品进入成熟期,是产品的稳销阶段。当产品销售量迅速下降,就进入了产品的衰退期,这时就到了产品的淘汰阶段,需要有换代产品或新开发的产品来替代。用销售量来划分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是比较准确的。但是根据销售量将产品生命周期描绘出来,需要等到产品退出市场之后,才可能分出各个阶段。不过,等到产品已经没有销路再来判断产品生命周期阶段,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为了及时将产品所处生命周期的阶段判断出来,可以采用以下3种方法进行分析,以得出近似的判断。

1.类比法

用类似产品所经历的生命周期做比较,看现在正在生产销售的产品是否出现各阶段类似的现象,来判断现有产品可能进入的生命周期阶段。如果前代产品在生命周期某阶段出现的某些现象,在现一代产品上出现了,则可考虑现一代产品也正在进入生命周期的这一阶段。

2.普及率判断法

家电普及率达到5%以前称为介绍期;5%~50%称为成长期前期;50%~80%称为成长期后期;80%~90%称为成熟期。但利用产品普及率判断要注意不同种类产品的普及率与产品生命周期关系有所不同。可利用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来确定划分阶段的标准。

3.销售增长率判断法

6.服装消费者需求分析 篇六

“口味”仍旧是餐饮消费者最关注的因素,也是差评最高的因素。如何提升“口味”是餐饮发展重中之重。

该报告从互联网数据洞察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以包括爬虫技术-信息归类算法-情感判断算法在内的智能语义分析处理方法为研究方法,对线上点评大数据进行分析,在餐饮业消费者研究领域,此种多维度调研方法尚属首例,为大数据在餐饮行业应用的典范。

在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餐饮消费者已经逐渐形成了实时点评的习惯。从餐饮点评网站――大众点评的评论数量来看,近两三年来,用户的评论数量有较大的增加:从2013年评论3000万条,到2015年年初,点评数量就已经达到了6000万条。

与传统的调研不同,线上点评的数据量非常庞大,可覆盖到各品类、各地区的消费者意见,从大数据角度更完整地把握消费者需求。成熟的语义分析技术可大大提升大数据的梳理、解读效率,可实现对非结构化的中文语句进行系统化地梳理:完整抓取、准确的断句、精准的情感判断及归类,对大数据的评论解读可以更加快速和到位,优化分析效率。

此报告抓取了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南京、杭州、武汉和成都八个城市的点评数据,对中式正餐、中式快餐、西式简餐以及新兴餐饮品类典型案例-烤鱼进行了消费者需求画像,共抓取了57万条在线点评,通过口味、服务、环境、地理位置、优惠/团购、上菜速度、等位、性价比等八个维度进行分析,是当前国内餐饮消费者喜好和差评的真实写照。

中国饭店协会韩明会长表示,今天的中国餐饮业进入动力转换、结构转型的新时期,在互联网+和大众消费主导的双重推动下,餐饮企业的适应环境面临全新的颠覆性挑战。

面对新的挑战,餐饮企业不仅需要产品的转型、服务的转型、营销方式的转型,最关键的是根本上的理念转型,在科学分析、精准提炼基础上真实判断新一代的消费群体的差异化和特色化需求。

此报告不仅仅可以对当前餐饮业的经营、管理、质量、出品、营销提供指导,更主要的帮助餐饮业投资者和经营者重新梳理他们对消费市场的理解和思考,从而对今后的投资和经营战略提供科学的参考。

报告研究发现,“口味”仍旧是餐饮消费者最关注的因素,也是差评最高的因素。如何提升“口味”是餐饮发展重中之重。“服务”也属于差评率高的因素。对于逐渐成为餐饮消费的主力人群的80后90后新生代而言,餐饮消费更趋向为“体验消费”。“优惠/团购”的关注度反而低于预期,餐饮企业大力开展团购促销的经营方式值得反思。

《2015中国餐饮消费需求大数据分析报告》研究重点及研究结果:由于85.2%的消费者在外就餐选择多为中式正餐和快餐,此份报告以此为研究重点,并以烤鱼为新兴餐饮代表做研究分析。八大指标中,等位、上菜速度、地理位置是“便捷性”三大指标,除等位外,另外两个指标评论相对较少,并且消费者一旦具备品牌意识,品牌意识会弱化用户对地理位置的选择。

基于消费者对八大维度关注程度不同,报告对差评来源进行分析,得到中式正餐、中式快餐、西式简餐的改进方向为:依据不同城市差异针对八大维度差异化对待。

以下附关注因素、餐品在各程度现状及差评程度图表,源自报告。

从上表可以看出,消费者最关注中式正餐口味,但中式正餐等位差评最多的是等位,可见中式正餐在等位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间,对这个维度的提升,能够降低差评率提高用户黏性。现今出现在等位方面做出改进并取得一定成绩的有海底捞等。

报告将烤鱼列为新兴餐饮,其实是用烤鱼代表现今出现的垂直单品餐饮如夹克的虾、叫个鸭子、黄太吉等。这类细分餐饮品牌把控口味、降低选择品类、提高服务质量,因此在当下很受欢迎。

7.3D虚拟试衣间消费者需求分析 篇七

1产品特点分析

1.1高效便捷

3D虚拟试衣间包含个人用户数据库、各个大客户商家数据库、客户关系数据库等多种数据库。3D虚拟试衣间可以让消费者自己设置自身数据,一旦确定将会自动生成模特,比如肩宽、三围、手长、颈长、足长,调节体型,调整肤色,选择脸型等数据的精确度甚至可以模拟出你的足型,还有丰富的场景变换,表情变换。

1.2兼具娱乐性与实用性

3D虚拟试衣间有非常强大的功能板块,集娱乐性、实用性为一体。当消费者建立好自己的数据模拟空间时,可以像QQ、微信一样,邀请其已经建立同样数据模拟试衣间的朋友,加进自己的模拟空间,进行视屏、语音聊天,在网上逛街时可以得到好友意见,相互讨论,使得网络购衣过程更为有趣。当经过对方同意时,可以调用对方模型,为对方挑选合适的衣服,让贴心服务无处不在。

1.3凸显个性化

3D虚拟试衣间的定位搜索功能,可以让消费者在网上看中的服饰试穿后,觉得喜欢,定位周边实体店铺的同款服饰,直奔商家进行交易,极大的缩短了等待快递的时间。对于中小型制衣企业,适用于校服定制、厂服定制等有相当数量的服装制作,当顾客完成设计工作保存作品后,填写定制数量,就可以选择点击下单定制,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对于服装设计公司这类特殊顾客群,在普通消费者一人只可以注册账号使用一个数据模拟模型的基础上,特别提供无限制的数据设定出各种的模拟形体,供设计师参考,减少中间环节,增加产品多样性。

2消费者需求分析

3D虚拟试衣间的消费群体大致分为四类:个体消费者、电子服装商铺、实体服装店和服饰设计公司。

2.1个体消费者

2.1.1操作简捷

在网络上实际试穿一套衣服往往需要6-7分钟,对软件操作程序的熟练程度低,网络不稳定,使得消费者很容易失去耐心,以至于最后失去兴趣。3D虚拟试衣间满足消费者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的需求。

2.1.2个性化贴合

目前市场上的试衣软件失真度很高,大都为机器人模型,只能达到65%的匹配,对于不同肤色,不同脸型等不同特质的人所适合的服装仍然存在差异。同时网络试衣都是室内理想的环境,消费者大都希望在网络试衣过程中看到不同场合的衣服效果。例如试鞋,消费者则希望买到不仅在款式、搭配、大小上非常符合自己,而且在足型上也要贴合的鞋子。

2.1.3动态效果

市场上现有网络试衣间使用一些特定的模型,模型的表情单一,其中部分试衣网传送的真人照片表情、角度、色彩单调,简单的换头式模型代替不了真人试衣的效果,通过电脑消费者希望看到所试穿的动态效果。

2.1.4娱乐性需求

在现实生活中,和亲朋好友逛街并不是一项费时费力,而是增进朋友感情、放松心情的活动,很多女性乐此不疲。目前网络试衣虽有很大的便利性,但是更侧重于个人进行的一项挑选活动,不能让自己的好友也加入到挑衣过程,显得单调乏味。

2.1.5强调手感和舒适感

网络试衣后买下来的衣服回来一看,摸起来不是想象中的如意,穿起来觉得并不是很舒服。这个原因很容易让对追求完美的消费者不满。通过市场调查表明,95%的网上购衣消费者都希望自己能像在实体店一样摸到衣服的手感,能够体验到衣服的舒适度。

2.2电子服装商铺

2.2.1凝聚力

作为服装经销商,最希望的便是让更多的人前来他们店铺,看衣、试衣、买衣到最后实现下单,成功把产品卖出。这也就是经销商在这块希望利用我们的软件增加下单率。

2.2.2宣传力

经销商通常希望能够为其联系有需要的顾客,或者利用3D虚拟试衣间的功能齐全、内容新颖帮助活动宣传。

2.2.3满意度

作为网络试衣间,经销商希望虚拟店铺能够像实体店一样利用光、角度等,增强美感,让消费者在买衣过程中的满意度提高。

2.3实体服装店

对于线下实体服装店,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消费者,是他们对于3D虚拟试衣间的期望。让更多的网友也能看到实体店铺的同款衣服,希望顾客能在实体店铺也利用试衣间达到快速交易。

2.4服装设计公司

8.体育消费需求分析模式的构建 篇八

[关键词] 体育消费需求 分析模式 理论依据 构建

一、构建体育消费需求分析模式的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不少学者对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和体育消费需求做过一些调研,并从不同层面加以分析,这对于体育经济理论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但是由于缺乏比较科学的、系统的分析模式,难免出现顾此失彼,有点无面,残缺不全的局面。比如说,有学者在研究个体体育消费需求时,却忽视了家庭体育消费需求及团队体育消费需求;有的学者在研究消费者体育需求时,只考虑观赏型,参与型体育消费者需求,却没有顾及到体育赞助商的体育消费需求等等。为此,构建比较科学、系统的体育消费需求分析模式,对于全面掌握不同消费群体、不同消费单位的体育消费需求状况,加强体育产品开发的宏观调控,调处体育市场供需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体育消费需求分析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并愿支付的有效需要。体育消费需求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对体育消费资料的需求状况。体育消费需求受体育消费者的经济收入,兴趣爱好、体育消费品的价格,以及体育消费者的余暇活动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体育消费需求具有选择性、时代性、效用性、预期性等特点。因此,构建体育消费需求分析模式也有它的独特理论依据。

1.模型及需求分析模型作用原理

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学家与所有社会科学的学者一样,深深依赖于各种模型(model)的对真实世界的简化。模型使经济学家能够分离出特别的经济力量,可以运用一个好的模型迅速而经济地进行预测。他们认为衡量模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它是否精练或简洁。由于真实世界太复杂,模型要作简化假设,因此,好模型是建立在合理的假设之上的。

一些学者借助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模型作用原理创建了一些重要的“需求分析模型”。如LES模型、working模型、AIDS模型、Rottordair模型,其产生途径主要导源于直接效用函数、间接效用函数、成本函数和微分方法的应用。我国学者邵全琴、周虎成等5人根据需求分析具有迭代性、并行性、演化性等特点,在需求分析的浪峰模式(The ofanos等,1996)的基础上构建了演进迭代式GIS需求分析模型。以上模型作用原理及多元模型的构建是体育消费需求分析模式赖以建立的根本依。

2.构建体育消费需求分析模式赖以建立的供给与需求原理

在经济学家的十八般武艺中,供求模型是最简单的武器之一,即使如此,它对于解释我们身边的世界非常重要。供给与需求向我们展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如何对市场刺激做出反应。供给与需求理论中的需求法则(价格与数量之间的负相关),供给法则(价格与数量之间正期关),收入效应(以更低的价格使消费者手头的钱买到更多的商品)以及影响需求、供给曲线位置的因素等理论都对构建体育消费需求分析模式具有指导作用。

3.构建体育消费需求分析模式赖以建立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品的经济改革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也就随之发展起来。体育产业经济理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必然要深入体育经济领域。因此,体育消费需求分析模式必须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科学构建。

(2)关于社会生产目的和实质的理论

政治经济学认为,社会生产的目的和实质不是由个人或某些人的主观意志来决定的,而是社会条件,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里,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不是利润,而是满足人们的健身和精神文化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4.构建体育消费需求分析模式赖以建立的消费者行为学和消费者心理学理论。

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定义是对涉及商品、服务、经验或创意的获得、消费及处置的购买单位和交换过程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决策观点、体验观点和行为影响观点对构建体育消费需求分析模式有一定指导作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消费者心理学研究者的一些成果,如消费动机、消费体验、满意度理论和消费群体市场心理理论等都对构建体育消费需求分析模式起到重要理论指导[6]。

三、体育消费需求分析模式的类型

由于体育消费需求具有显著的选择性、时代性、效用性、多元性等特征,其分析模式可以划分如下三种类型。

1.根据体育消费者对体育消费资料的不同选择或多项选择,构建“需求选择分析模式。”

图1中体育用品消费需求包括居民对体育器材、特许商品(如运动队的帽子、夹克或运动衫),收藏品和纪念品(如美国19世纪80年代了早出现的“棒球卡”)的消费需求。另外,从事比赛或表演的运动员也可被认为是体育产品,这种体育产品能够满足体育消费者的“捆绑效益”,也是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的一项内容;运动食品饮料消费需求包括居民对运动专用食品饮料和运动员比赛训练过程中的专用食品饮料;体育图书画册消费需求指居民对国家正式出版发行的体育图书画册的需求,健康咨询消费需求指居民对健身方法,手段和作用的消费需求;健身休闲服务消费需求是指居民为满足健身娱乐需要,对健身场所,健身指导的消费需求;体育培训消费需求指居民,尤其是青少年为提高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而参与运动训练,身体锻炼的消费需求。

需求选择分析模式的优点是:(1)体育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经济状况、时空条件选择消费资料,(2)便于研究者统计评价,准确把握各项消费品的需求量以及体育消费需求总量,利于宏观调控体育产品的供求关系,(3)也有利于体育制造商和体育赞助商制作营销方案。其缺点是难以对家庭体育消费需求和团队体育消费需求做出调研方案,导致体育需求总量产生误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宏观决策。

图1 需求选择分析模式图

2.根据家庭、赞助商和团队等不同单位的体育消费需求状况构建“单位需求分析模式”。

图2中的体育实物和服务消费需求内容同图1,健身消费需求主要指订购家庭健身器材的需求,保健消费需求主要指中老年保健方法、手段的需求;观赏消费需求指家庭成员购买运动会入场券,收看体育节目的需求;团队主要指企业单位组建的业余运动队或指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和一个自由组合体。

该模式构建的优点是:能够全面调查分析全社会(个人、家庭、团队、赞助商)体育消费需求状况。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过程中,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居民家庭体育消费水平也会提高;随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企事业单位领导竞争意识的增强,各单位体育投资也会逐步增加,由此产生的团队消费需求不断提升。因此这种需求分析模式比图1需求分析模式更为全面。不足的是难以统计家庭、团队需求数据,在实际调查中也存在一定难度。

3.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体育消费者对体育消费需求状况构建“多元群体需求分析模式”。

构建多元群体需求分析模式时,为什么要把女性体育消费需求作为其中一项进行分析呢?因为女性占我国人口的二分之一,从以往情况看,女性体育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女性体育消费不如男性。但从发展的眼光看,女性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以及整体素质都在不断上升,女性体育消费需求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因此,分析女性体育消费需求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多元群体体育消费需求分析模式的优点是:容易把握不同群体体育消费状况,可根据年龄、性别心理行为特征进行全面分析,有利于调控体育市场。不足之处是无法掌握家庭、团队的体育消费需求状况。

图3 多元群体需求分析模式图

四、体育消费需求分析模式的应用价值或操作方法

1.应用价值

体育消费需求分析模式的构建是一种理论探讨和创新,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才是真正的构思目的。在实践中,研究者运用创建模式制订调查量表、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科学结论,为政府和经营者对体育市场供需关系进行宏观调控做出应有贡献,就是构建分析模式的应用价值。

2.操作方法

比如,我们要研究某省、市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现状时,运用图2、图3分析模式为优,因为这两种分析模式能比较全面反映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状况。如果要研究某一群体体育消费需求状况,则采用图3为佳。图1分析模式是研究居民体育消费状况的基础模式,在实际操作时不可忽视。

以上三种体育消费需求分析模式各有优缺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取长补短、综合应用,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迈克尔·利兹彼得·冯·阿尔门[美].体育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7~8

[2]钟颖杰王铮:中国地区的消费需求分析[J].地理学报,1998(4):295~300

[3]邵全琴周成虎杜云艳等人:迭代演进式GIS需求分析模型研究[J].遥感学报.2001(9): 23~26

[4]李宗浩:体育管理学 体育经济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144

[5]钟天朗:体育经济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20

[6]John C. Mowen Michael, Minor S. 消费者行为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3~4

上一篇:比童年的作文下一篇:超市趣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