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港中学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情况汇报201

2024-07-02

小港中学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情况汇报201(精选6篇)

1.小港中学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情况汇报201 篇一

留守也快乐

——罗江县蟠龙镇学校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汇报材料

罗江县蟠龙学校位于罗江县蟠龙场镇,属深丘地区,地方偏僻,与旌阳区通江镇、东太镇;罗江县白马镇、回龙镇、鄢家镇相邻。我校系罗江县九年一贯制学校(即幼儿园、小学、初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合一),现有教职员工56人,中小学开设14个教学班,现有在校学生579人,“留守学生”159人,占学生总数的31.7%。这些“留守学生”的家长长期不在家,使得他们生活上缺乏家庭的关照,精神上缺乏亲人的关怀,学习上缺乏家长的监管。同时,由于学校教学任务重,加之“留守学生”队伍日益增大,学校对校外“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鞭长莫及。因此留守学生易出现学习、生活、心理和品行等方面的问题。这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学校的重视。近几年来,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我校把“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纳入重要日程,与社会联动,实施“关爱留守学生”计划,在加强“留守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实施“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

开学初及组织成立了以校长曾龙贵同志为组长,政教处处主任唐国平为副组长,校中层干部及班主任、生活老师为成员的实施“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加强了对留守学生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确保“留守学生”的各项工作能全面认真落实。同时要求学校政教处、总务处、教导处、团队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做好我校的“关爱留守学生”工作。

二、营造良好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

大力营造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制定了蟠龙学校“留守学生”管理制度。我们力求给每一个留守学生在心理上给予关爱,生活上给予照顾,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留守学生,让每个“留守学生”感受到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平等与真诚。为“留守学生”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定期举行“留守学生”座谈会,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一)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总结,举办一次“代理家长”(学校老师)座谈会,每个月开展一次关爱活动。每学期过一次“集体生日”,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在“留守学生”教育与管理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二)建立评价、激励制度

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纳入学校教育考核内容,对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同时对“留守学生”中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大力表彰。

(三)建立留守学生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制度

建立《留守学生档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和教育外出务工的家长,使其进一步了解对子女生活和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帮助、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三、设立“留守学生亲情电话”、开展心理咨询

学校还专门为留守学生设立亲情电话,电话号码:08383900029及***,对学生免费开放。

学校心理咨询室定时或不定时开放,针对留守学生心理问题进行专项咨询和心理辅导矫正。

四、建立“代理家长”队伍,形成“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合力 学校要求班主任、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当起学生的“代理家长”,积极承担“留守学生”的监护职责,做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要求“代理家长”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即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

二是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学生”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缺失;

三是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学生的突发情况等; 四是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干部、团员、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学生”邻居与其“结对子”,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

五是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并予以矫正,努力转化留守学生中的“问题学生”。

五、积极开展帮扶活动——学习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爱护,生活上给予关心

由班主任合理安排任课老师和留守学生结对子。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换为对生活、情感、心理、烦恼等方面都给以关注和疏导的“代理家长”,并要求学生定期与“代理家长”进行思想交流及学习、生活情况汇报。班主任定期召集“代理家长”交流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适时安排 “代理

家长”与“留守学生”监护人见面会,以加强联系,形成教育活力。同时推行“手拉手”联心工程。即同班级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固定帮助一名“留守生”,为其检查作业,辅导功课,以求共同进步。另外学校还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悄悄话信箱”,共同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

六、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建留守学生教育体系

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活动,促进“留守学生”的管理。最主要的方式是正面教育诱导:

(一)“五自”教育。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班主任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心育”,力求治本,坚持正面引导、激励、辅以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班级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或个别交流,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提高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勇气。

(二)开展 “五个一”活动。具体内容是“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满意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名合格中学生”。

(三)开办家长学校。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对家长提出“五个一”要求,即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四)开展“五老”帮扶教育。学校组织依靠“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队伍,多形式关爱帮扶留守学生,七、坚持留守学生登记制度:

每学期开学,学校即对每个班级的留守学生进行全面排查登记,对每个

留守学生的全面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并且对于特困的留守学生给予特殊照顾。

八、完善家长、学校联系机制

每期开始,学校要求各班对全体学生家长联系方式登记造册,对于留守学生的家长和监护人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特别对于家长的联系电话各班主任必须知晓,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交换意见,确保家长、学校、老师的联系不中断。

九、结对帮扶,凝结爱心

我校与德阳市电力局、罗江县电力局、蟠龙镇政府、蟠龙卫生院等单位保持长期联系,以上单位经常派出志愿者进行对口帮扶,与留守儿童进行各种文艺活动,使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十、加强留守之家的硬件建设

5.12地震以来,留守之家遭到很大的损坏,学校积极组织重建,多方筹措资金,呼吁各级政府和社会援助,在县教育局、蟠龙镇党委、政府和省电力公司、德阳市电业局的大力帮助下,于2010年对留守之家进行了重建,添置了留守学生活动室的器具、留守学生阅览室书柜、留守学生心理咨询室“箱庭咨询”设备等,并于2010年12月举行了“蟠龙镇学校留守学生之家”灾后重建的启用仪式,让留守学生有了一个崭新的“家”。

总之,“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系列的社会工程。“留守学生”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他们长期存在,决定着“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长期性。学校、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学习上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氛围;生活上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心理上积极为他们正确引导。促使他们

同非“留守学生”一样,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主人。只要我们以“关爱、尊重、科学”为前提,工作中做到“爱心、细心、耐心、匠心、恒心”,采取疏导、启发等方法,晓之以理,导之以法,就一定能够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

罗江县蟠龙镇学校 2011年3月

2.XX中学关爱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篇二

——临盘中学“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工作汇报

XX中学位于XX县西城区,创建于1996年,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6566平方米,是一所26班编制的寄宿制初级中学。现有在校生1326人,其中留守儿童226,家长双双外出打工的62人,一方外出打工的164人,由于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孩子们只好跟随爹爹奶奶或亲戚朋友生活,只有寒暑假才能和父母团聚。亲情的缺失和对父母的思念,影响了他们在心理、身体、学习及行为习惯方面的成长。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结合县教育局“两温暖一牵手”活动,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教育留守学生要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现将我校“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制度,规范科学管理。

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工作领导组和协调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制定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落实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包保对象落实到每位授课教师,不留死角,确保每位留守儿童都能得到特别关爱,真正使学校成为他们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阵地。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各班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动态变化。对留守儿童变化情况实行每月上报,有专人负责记录、督查,并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为每位留守儿童建立“一表一卡”,即家庭情况和父母联系方式登记表和成长记录卡,及时记录每位留守儿童的身体、心理、学习成绩、品德、行为习惯等的变化。通过“一表一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三、营造关爱氛围,完善留守儿童工作长效机制

(一)成立关爱队伍,实行结对帮扶。

我校教师以师德建设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专门的关爱留守儿童队伍。积极宣传,广泛发动全校力量,在教职工中招募品德好、爱心浓、责任心强的老师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和“志愿者”,从生活、学习、行为习惯上对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选聘专职老师进行心理学知识培训,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学校开办了留守儿童知识讲座,定期对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和“志愿者”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引导“临时监护人志愿者”定期到校和留守儿童谈心交流,帮助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难题。这些关爱使留守学生缺失的亲情得到了补偿,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二)建设“留守儿童之家”,营造留守学生的快乐家园。

为了让留守儿童也能向普通孩子一样享受到家的温暖,促进其健康成长,我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购置了电脑、电视机并配备了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仰卧起坐垫、臂力器、拉力器、跳绳、毽子、哑铃、象棋、五子棋等体育用品。此外,安装了专用亲情电话,完善了内部设施,为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这里,留守儿童可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读物、观看电视节目、拨打亲情电话,还可与父母进行视频聊天。这里,既是留守儿童猎取课外知识的主战场,同时又是留守儿童静心休息的避风港。从而淡忘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远离了孤独和内向,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三)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

为了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我校留守儿童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定期开放,定期组织留守学生观看电影电视,并根据留守儿童的爱好特长组建各种兴趣小组,以经典诵读表演、新春、元宵民间文艺展演、艺术周、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等活动作为实施“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有效平台。丰富多彩的活动给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锻炼了留守儿童的胆量,培养了留守儿童的自信和勇气,使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011年9月,我校聘请了XX市关工委宣讲组成员XX老师为我校心理辅导教师。2011年10月成立了“X爷爷心理咨询室”,开设了“X爷爷信箱”,通过

举行讲座、信件交流、每日执勤班励志主题班会等形式,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解决了留守儿童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青春期思想上的的困扰,受到广大留守儿童及家长的欢迎。同时X老师还开通咨询热线,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播散人间真情”阳光讲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1、对留守儿童实行24小时无缝管理。每年新初一入学时,都有一部分留守儿童新生家长担心孩子的住宿而给学校打电话,而此时学生宿舍早已经安排的井井有条,被褥叠放整齐、生活用品摆放有序,原来我校初一班主任有个传统就是为所有学生吊挂蚊帐、整理床铺,并与学生同吃同住一周。这一传统解除了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切担忧,保证了留守儿童入校即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2、学校为进一步提高留守儿童学生生活条件,克服各种困难,多措并举为学生配餐。2011年暑假以来,XX教育办决定在XX中学实行错时配餐。教育办先后投资四十余万元购置成套的高标准餐桌、餐凳、餐车、保洁厨,并利用国庆长假对原先的餐厅、操作间、贮藏室进行了改造,同时精心布置了餐厅文化,尽力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馨的就餐环境,并结合当地饮食习惯和生活特点提前一周制定营养食谱,做到主副食合理搭配,力争做到膳食多样化,营养平衡合理,正确引导留守儿童纠正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六)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向先进单位学习,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3.小港中学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情况汇报201 篇三

——正安县和溪中学关爱留守少年、困境少年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

好!我是正安县和溪中学李俊,今天,我心怀忐忑的向在座各位汇报我和溪中学关于“关爱留守少年,构建爱心家园”的工作汇报,内心深感荣幸。但一人之思、一校之思,广度和深度甚为有限,敬请领导和专家们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留守,是针对我们相对比较僻远比较落后而言的一个汉语新词,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社会转型期所滋生的一种普遍性质的社会现象。这个新词,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社会转型期农村的凋敝和零落,一方面又体现了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窄巷里遗留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西部未成年人口数量大,直系关爱缺失,教育脱节,直接关系社会改良和下一代成长之重,早已引起了社会乃至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层层关切。如何应对“留守”给我们社会,特别是给学校带来的困惑和困难,日益成为当下我们餐桌上的头刀菜!

然而,问题不容回避,困难不会自缩,我们的肩头是用来承担责任的。中国的体制改革开放进入纵深阶段,社会问题也会日益突出和尖锐,我们有这个思想准备,有解决疑难和困难的信念。在正安县教育局和和溪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切实关注下,我们和溪中学迎难而上,在“关爱留守少年,构建爱心家园”方面小有所得,特此汇报,不敢喜形于色,只图抛砖引玉。

一、基本情况

正安县和溪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662人,教师51人。其中留守少年(120人)、困境少年(10人)共计130人,占学生总人数的19.6%。和溪中学学生大多来源于和溪、马鞍、大坎、杉木坪等村小,上学路途遥远,其父母大多在外务工,收入有限,难以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能将他们安置在故土,由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形成了极为不利于教育和管理的隔代抚养或代为监管现状。

二、工作措施

在这种极为不利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我们有过困惑有过责难有过埋怨,但我们没有退却,而是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积极研讨对策,做出了有力的措施。

2006年3月,我校寄宿制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将原有留守少年、困境少年关爱工作进行升级,学校采取了对留守少年、困境少年“二三四”的关爱模式。

“二”——两张清单

1.留守少年、困境少年准确信息清单。

学校组织全校教师,通过在校排查、电话排查、入户排查、联动排查等,准确掌握留守少年、困境少年的家庭结构、经济收入、监护人(家长)、成长经历、爱心家长等情况,底数清楚,情况切实,便于开展相应工作。

2.师生结对帮扶清单。

根据留守少年、困境少年的基本情况,结合星级管理办法进行星级评定(家庭经济存在困难的定为一星,身体状况不佳的定为二星,学习存在问题的定为三星,个性心理存在问题的定为四星,无人监管或孤儿定为五星),建档立卡,分类确定帮扶教师(爱心家长),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考核。

今年秦椒老师帮扶的李璐玉同学在课堂上比较忧郁,经了解得知其奶奶瘫痪在床,家里全靠年迈的爷爷一力支撑;秦椒老师当即重视并安慰李璐玉同学,并利用周末深入其家庭进行慰问,还联系当地政府,具体阐述困况,为李露玉家申请低保。爱使阳光灿烂,使鲜花盛开,在秦椒老师的爱心浇灌之下,李璐玉同学脸上的忧郁逐渐消失,学习和行为越来越鲜活,焕发出一种茁壮成长的生命态势!

我校陶敏老师,联系了上海杨浦新区证券公司精英理财顾问杨程同志,成立了困境少年关爱基金,今年一共筹集资金2万余元,对学校特殊留守、困境少年进行帮扶、资助,我校现九(1)班学生张林玉、李小红等十名特殊困境少年每人每年得到2000.00元现金及物资资助直至高中毕业,极大的温暖和鼓舞了受助留守、困境少年的心灵,点燃了他们生活和成长的希望。

3、三个平台

①监护人交流培训平台:面对大部分监护人文化及教育结构参差不齐的状况,学校每学期开学初统一对留守少年、困境少年的监护人进行一次培训,接着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定期和不定期对监护人进行培训,提升监护人的教育意识和管理能力。

②亲情交流平台:学校建立了视频聊天室和亲情谈心室,弥补留守少年、困境少年在亲情方面的缺陷,使其心理有寄托,心声有人诉,告别孤单,远离无助。

③心理辅导平台:学校对留守少年、困境少年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心理辅导和关注,消除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助其健康成长。

4、四项关爱

①家庭尽职关爱:学校明确家长责任,让留守少年、困境少年加强亲情联系。父母是留守少年、困境少年的第一监护人,父母的教育、关爱、引导和示范作用,是学校和其它机构所无法替代的。学校和家长在开学之初就签订协议,明确家长五个一责任(一天至少要心系孩子,一周至少给孩子一次电话,一月至少与爱心家长沟通一次,一学期至少与爱心家长签订一份协议书,一年至少回家一次)。

②社会尽情关爱:实施爱心家长制,为留守少年、困境少年建立家的环境。由镇、村居、学校组成了一个爱心家长队伍,完善了爱心家长培训、评议、淘汰机制。通过结对帮扶、代管、领养认亲等多种形式,对留守少年进行全方位的教育管理和引导,建好亲情联系卡,让爱心家长(爱心哥哥、爱心姐姐)当好留守少年、困境少年的“爸爸妈妈”和“哥哥姐姐”,经常性地深入留守少年家中,参与真空时段的管理,做留守少年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成为留守少年、困境少年心理辅导员,承担家长责任,填补亲情缺失,重塑家庭温暖环境,满足其心理的需求。

③学校尽心关爱;学校是留守少年活动最主要的场所,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让赞美和鼓励像明媚的阳光融化其心灵脆弱的坚冰。

第一、学校创建了“四在”学校,让学校成为留守少年、困境少年温馨的家园。一是强化“三个意识”(卫生意识、感恩意识、责任意识)让留守少年、困境少年吃在学校解食忧;二是抓好“三个管理”(住宿管理、活动管理、安全管理)让留守少年、困境少年住在学校受关爱;三是打造“两个特色”(文化特色、课堂特色)让留守少年、困境少年学在学校长知识;四是建立“三个机制”(减负提质机制、自我展示机制、多元评价机制)让留守少年、困境少年乐在学校感幸福;

第二、学校成立了七个兴趣特长小组(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手工制作、棋艺、朗读演讲、球类)和实施大课间活动,依托少年宫让留守少年全面发展;二是成立留守少年之家,解决其周末、假期生活学习问题,逐步将留守少年由校外无序行为转变为校内的有序活动,增强了学校对留守少年、困境少年的吸引力。

第三、学校还以全员育人导师制为主线,坚持学校引领、部门联动、村(居)校相结合、教师为主体、爱心家长广泛参与、群团具体运作”的方式,建立了“三纳入、四统一”(纳入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范畴、纳入全体教职工的年度考核,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奖惩)工作机制,落实了“三管(管学习、管生活、管安全)、一强化(强化留守少年监护人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五必访(身体不佳必访、学习下降必访、情绪波动必访、迟到早退必访、同学争吵必访)、十个一(一张联系卡、一个记录本、每月一沟通、每月一家访、每月一谈心、每周一次学习辅导、每月一次亲情活动、每月与其家长通一次电话、每期督促写一封家书、教给一门实用技术)”的工作措施,落实周末、假期和节假日的关爱行动,构建了“学校与监护人、留守少年与父母、学校与村居”“三线互动”的管理体系和父母、爱心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关爱体系,实施了家庭呵护、心理呵护、温暖呵护、平安呵护、救助呵护“五位一体”的呵护行动,构建了留守少年“四个全覆盖”(动态监测全覆盖、责任落实全覆盖、教育关爱全覆盖、救助保护全覆盖)的工作内容。

④政府尽力关爱:政府成立了奖励基金,对学习成绩和特别优秀的留守少年、困境少年进行奖励;其中对考上高中及高中考上大学的留守少年、困境少年实行300—2000元不等的奖励,今年和溪镇党委共资助130人,金额达到一百万元左右。

政府还对相关留守少年、困境少年进行结对帮扶直到大学毕业。原和溪镇武装部长赵毅帮扶的秦青(困境少年)同学,中学时不但每月200元—300元不等的帮扶,秦青同学上高中后也一直帮扶,而且金额每月增加到400元—500元,直到秦青同学大学毕业。

三、取得的成绩

1、形成了“三增三减”(挣钱又管孩子的人增多,只顾挣钱忽视孩子教育的人减少;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增加了,误解对方淡化亲情的人减少;常回家看看或就近务工的人增多,夫妻双方都在外务工的人员减少)的良好局面;今年我校9月份留守少年数量为263名,10月份留守少年数量为130名,家长返乡率达到49.4%。

2、促成了“三个好转”(行为习惯、自理能力、健康水平)明显好转。凸显了“三个增强”(社会对留守少年、困境少年的关注增强,留守少年、困境少年引导其在外务工父母在法制意识、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健康意识上明显增强,留守少年、困境少年自立、自救、自护意识明显增强)。

3、实现了“三个提高”(安全意识、文明素养、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达到了“四有目标”(留守少年、困境少年心理有依赖、学习有进步、成长有关注、生命有阳光)。

4.小港中学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情况汇报201 篇四

——方召中心小学副校长田腾

各位领导:

大家好!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外出打工的农民日益增多。如今在广东、浙江一带甚至全国各地的大小工厂、公私营企业均有方召人在务工生活,现在无论中小学生,男女老少,就是年逾花甲的老头老奶出去都能有人介绍找到工作,且收入较为理想。村村寨寨留守儿童比比皆是,方召正处在打工热潮的关键时期。目前,方召外出打工农民留守在家的未成年子女也日益增多,已形成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当前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已引起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中做了以下工作:

一、本乡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方召乡有4000余户,总人口18000余人,现有1600多户举家外出,8000余人在外务工生活。根据摸底调查,核实统计,方召乡小学留守子女全部入学,共585人,其中中心小学留守学生106人。

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

1、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学生管理档案。开学初各班教师进村入户调查了解留守学生的基本信息,主要调查家庭地址、电话,家庭人口、家长姓名、性别,人均收入、生活情况、家庭教育状况,父母在何地打工、手机号码和家长对学校的建议、意见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建档;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各存一份,每位老师负责帮扶几名留守学生。同时把学校的基本要求,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送一份给家长,以便加强督促管理。

2、用捐资助学来关爱留守学生。为了让学生更大程度地感受到学校给其的温暖,我们积极向上级和外界爱心人士和社会团体申请和呼吁。近三年来,学生获得资助共1601人次, 共获资助资金达32.96万元,其中发展金会资助31.14万元, 外界爱心人士和社会团体资助1.82万元。除些之外,我小学支部还于2010年4月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到四灯小学捐款资助学生。方召中心小学的单亲学生徐小芳,经过老师的大力协助,上学年获得县组织部、县妇联、县人事局资助1500元,本学期获得了其原来所学校资助4600元,同时还联系到了英国的一位华侨陈先生和苏州的一位罗先生,他们每人每月资助该生200元生活费,让该留守学生在失去父母后再一次体验到了人间的温暖。

3、加强学生德育管理。

(1)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2010年春季开学初,我校从紧张的公用经费中拿出6000多元资金为住校学生购臵了新的被套、垫单、枕头枕巾,每个寝室增添一张桌布、一簇鲜花。5月底取得县民政局、乡民政办帮扶价值一万元的物资,给每个学生添臵一只新水桶和一个新脸盆。本学期起,学校对住校生实行免交生活费,且每周杀一头猪给学生吃,提高学生的生活营养质量。今年5月,学校又为每个学生宿舍购买了一台饮水机。经过上级的关心和学校的努力,彻底改变学生原来的生活环境,让学生更加安心地学习。

(2)分工负责,加强管理。我校的宿舍管理实行由总务处主抓,其他老师共抓的管理模式,具体做法是:我校安排每一个老师(包括校领导)负责对一个学生寝室进行管理,当好他们的德育老师,对他们的日常行为,学习生活进行教育管理。同时,从周一到周四的晚上都要求值周领导和值周老师进行查夜,清点人数,对不到校住宿者,向班主任或家长查明原因后进行登记,于次日对其进行核实并教育。

(3)开展文化评比,促进学生积极向上。我校每学期都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学生宿舍、教室文化评比,评比结果与德育老师和班主任的考核挂钩。为能做好宿舍和教室的文化建设,许多老师、许多学生都自己出钱购买新的文化用品。通过美化和评比,现在我校的学生宿舍和教室比以前有了实质性的改变。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公平的发展平台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我校结合实际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我校举办了《祖国,您好》、“祖国好,家乡美”、“感恩”教育、英语等演讲活动、师生乒乓球联赛、师生羽毛球联赛、体操、绘画、书法、作文、田径运动会等比赛;召开了防火安全专题教育、防震知识讲座、法律知识讲座、禁毒知识讲座等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使学生受到了爱国、爱校、爱集体、爱自己的教育。让更多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用大家庭的爱和温暖来感化留守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欢快和睦的氛围中度过美好的学习生活,增强留守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决心。在2009年全县“健康-快乐”运动会中,我校学生奋力拼搏夺得二金二银七铜等十七个奖项并获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三名后,使我校学生重新认识了自己,消除了曾经的“方召人落后”世俗观念,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5、架设爱心桥梁,设臵心连心电话。学校建立沟通心灵通道,加以心理咨询和辅导,创造平等和谐的合作交流学习环境,班主任老师经常与留守学生交心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困难、问题及时通过心连心电话加强学生、家长、监护人之间的联系,及时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我校老师每天晚上都住校看守学生,学生生病,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老师都亲自带去医院掏钱为学生治疗;学生无米无钱时,老师都给予帮助。

6、要求教师当“五好”。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上档升位,流动家长不断增多,在校留守学生比例越来越高,为能把这一特殊群体教好、管好;要求教师必须当好留守学生的“五好”,即:当好教师、好家长、好医生、好保姆、好保安,这样留守学生才能健康快活地发展。

三、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上,我们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也取得了一些的效果,但仍存在许多让人头痛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长管理存在的问题 受打工潮的影响,学生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生活,价值观发生改变;学生厌学、逃学现象尤为突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学问题淡薄、漠视,有的家长认为,考大学成本高、工作难找,只要识文断字就可以了,打工赚钱才是最重要的。

(二)留守学生自身心理、行为存在的问题

1、自卑孤僻,不爱说话、沉默寡语,缺乏爱心、热情,缺乏上进心和责任感,不主动与人沟通交流不敢当众发言、回答问题,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在学习上、交往上的挫折影响较大。比如现方召中学的留守学生万花同学(方召小寨人),在我校时,经过老师的多方教育和说服,曾代表本校在2009年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中夺得一金一银一铜,引起县体育教练组的重视,计划让其代表县队参加全州运动会,学校老师带糖带肉去她家动员,监护人同意,但万花却死活不肯,最终只能放弃。据了解,该生现在方召中学性格仍孤僻,但跑步成绩却还不错。

2、妒忌心强,处事多疑。留守学生渴求父母的爱,却无法得到满足,心里失衡感到痛苦;那些由亲戚带养的留守学生总觉得寄人篱下,总认为亲戚另眼相看,心情不好,时常感到他人对自己的淡薄;只有亲生父母才处处事事原谅自己,而亲戚却处处为难自己,最后什么人的话也不听。

3、性格内向,自控能力差,认识能力有限,精神空虚。

4、无感恩意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留守学生从小就缺少父母的爱和教育;自我封闭,对别人的关心和照顾认为是应该的,不必感恩。

(三)学校对留守学生管理重视程度还不到位

现在学校虽然实施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仍然存活较大空间,家长对应试教育的期望居高临下。教师忙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对留守学生的养成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疏于管理,在我乡学校基本上都是包班教学,繁重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已使教师筋疲力尽。平时还应付各种检查,教师力不从心,疲于应付,一旦学生出问题,又长时间找不到学生的监管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信心、耐心。

四、建议和打算

1、加大开办寄宿制学校的力度,减少走读学生数,让更多的留守子女能集中到学校里来住校生活,便于学校管理和教育,同时也能让学生们安心地学习。

2、学校教师要经常和留守学生交心谈心,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灵世界,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和照顾。

3、尽可能地和留守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和他们思想达成一致,共同教育留守学生,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一线牵。

4、上级出台政策,指导各学校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力度。总之,关心留守儿童,既是家长、老师、学校的责任,也是社会和各级部门共同关注的话题,在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校会再接再厉,时时刻刻为留守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生活和发展空间,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而继续努力!

谢谢大家!

5.中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五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校区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成立留守学生管理领导小组,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建立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与留守儿童监护人定期联系制度。

建立“三知、三多”机制(对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留守学生监护人情况、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学生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家访、校访相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或“代替家长”沟通交流,指导留守学生监护人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共同解决“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留守儿童每年人员在变、情况也在变。家访了解情况成为关注留守儿童必不可少的环节。组织教师走近“留守儿童”,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直面了解孩子们在家庭中的生活、学习以及情感世界,或成长过程遇到的烦恼。本学年,全校就有30多位教师家访100多次,与30多位“代理家长”进行了访谈。

二、充分发挥团队组织作用,培养留守儿童自主、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

融入大集体,学做小主人。我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深入开展“拉手关爱留守少年儿童行动”,采取三对一方式帮助留守儿童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在团队主题活动中感受集体温暖,在手拉手活动中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本期,团队都组织了有留守学生参与的美化社区活动。让他们在集体大环境中受教育,有感悟。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今年开设了学生心理辅导室,安排专任教师兼职辅导。增加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加大疏导力度,创造条件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创设咨询信箱、亲情热线电话等,及时发现“留守学生”的显性、隐性的心理压力,并进行合理的疏导,跟踪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使留守学生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在一个时间段内逐步得到矫正。

四、认真办好留守儿童之家,开设有意义的群体性活动,为“留守孩子”的发展提供平台。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留守儿童之家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个家。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是学校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学校还要求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给予留守学生特殊的关爱,要针对留守学生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并融入到班集体中去,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留守儿童之家每周定期安排集体活动,诸如读书、下棋、打球、说故事等,在管理员和带队老师的指导下,我校30多名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之家找到快乐,找到进步。通过活动,许多“留守学生”的性格发生了良好的变化,他们活泼开朗、善解人意、热爱集体、关心体贴同学,团结合作、乐于助人,充分展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五、创新家长学校机制,争当留守儿童教育的宣传员。

两年来,学校邀请镇妇联、镇关工委领导共开设留守学生监护人家庭教育培训班三期。将爷爷奶奶们等“代理家长”请进学校,依托“家长学校”这个载体,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专家,同“代理家长”面对面地访谈,了解“代理家长”在教育管理“留守孩子”过程中所面临的现象与问题,给予家庭教育的科学指导,提高监护人的家教水平和监护能力,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充分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之机,举办留守学生家长培训班,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帮助留守学生家长更新家教观念,学习掌握家教知识和方法。要求家长逢年过节应尽量回家看望孩子,增进亲情。暑期若有条件,一定要安排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去“陪工”,加强了解,培养感情。每个星期至少与孩子通一次电话,与孩子保持经常性联系,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沟通、交流、解决孩子的情感需求。共同处理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出现的焦点问题。

6.中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切实抓好我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主要措施

(一)制定计划,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根据县“留守儿童”工作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组成员及部门职责,制订部门详细的工作计划,并努力按工作计划组织实施,逐步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养品德、学知识,不断提高思想觉悟,丰富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主渠道。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认真调查摸底,了解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基本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家长姓名及务工单位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为每个留守儿童安排帮扶教师,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要根据留守儿童的表现及时与其家长沟通,共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促使更多的帮扶老师成为“代理家长”、“爱心妈妈”。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在校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在校儿童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学校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不认真、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重点“问题”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5、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学校确定每周各班班队活动课及周一、周二、周四下午活动课时间为“留守儿童之家开放日”。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在传统节假日开展“为留守儿童送温暖”活动,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教师着重开设心理生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7、建立研讨、交流制度。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充分发挥教师和班级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8、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班主任工作目标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部门和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如因工作不力和失职而造成影响的,师德和考核定为不合格。

9、建立学生“一帮一,一对红”帮扶活动。在班级学生中建立关爱帮扶小组,开展“一帮一,一对红”帮扶活动,在学生中进行互帮互助教育,从而充实帮扶内容,夯实帮扶效果。

(二)明确职责,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真情关爱,做到“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帮扶任课教师。任课教师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班主任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生为其学习帮手。学校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并及时登记,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学校要及时送医院诊治,悉心照料,同时与其家长联系。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确保留守儿童可随时使用。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学校、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在他们享受“义保”政策外,学校将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他们的资助,同时还要积极与社会各届联系,争取社会资助,以结对帮扶、捐助、“代理家长”等形式,为更多的困难留守儿童提供帮助,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学校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要利用家长会、座谈会、电话联系、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或委托监护人的沟通,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平时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学校将积极与镇政府联系,争取支持,利用镇留守儿童活动室和留守儿童之家资源开展留守儿童的校外活动,共同形成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合力。

三、重点工作安排 9月份:

1、新学期留守儿童情况摸底。

2、部署新学期留守儿童之家工作。

3、开展“中秋月圆关爱留守儿童”活动。10月份:

1、自愿者教师开展帮扶活动,并通过班主任例会开展经验交流。

2、召开家长会,进行一次家访,要求对所有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一次接触。11月份:

1、结合期中教育教学检查,对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了解教师志愿者帮扶情况、优秀学生帮扶留守儿童情况、亲情电话使用情况以及儿童之家图书、器材使用情况。

2、开展一次“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全面了解儿童心理状况。12月份:

1、收集相关材料,整理档案。

2、总结工作。元月份:

1、开展两节困难留守儿童资助帮扶活动。

2、部署寒假生活。2月份:

1、启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重点是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摸底。

2、对工作作出计划安排(含留守儿童之家开放日活动安排)。3月份:

1、建立健全学校“关爱”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建立教师具体的帮扶措施,上报教育局基教科存档;开展“留守儿童开放日”活动。

2、各班建立帮扶关爱小组并开展活动。4月份:

1、帮扶教师与学生及家长间开展一次谈心交流,明确“学困”帮扶工作目标和措施。

2、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咨询室,协助帮扶教师对重点学生进行帮教。

3、结合期中教育教学检查,对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了解教师志愿者帮扶情况、优秀学生帮扶留守儿童情况、亲情电话使用情况以及儿童之家图书、器材使用情况。5月份:

1、召开以“留守儿童”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

2、召开家长会,进行一次家访,特别要求对所有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一次接触。6月份:

1、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六一儿童节关爱资助留守儿童行”活动、开展“五自好少年”优秀留守儿童评选表彰活动、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关爱”活动)。

2、班主任例会,总结交流留守儿童工作。

3、对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情况进行半年全面督查,总结情况,指导今后工作。7、8月份:

1、强化暑期安全教育,确保留守儿童平安健康。

上一篇: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系统下一篇:精彩的运动会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