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管护理(精选9篇)
1.picc管护理 篇一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a)手术后护送病人回病室时,需用二把血管钳钳夹胸引流管,搬动时动作要轻巧、慎防将引流管拔出而引起开放性气胸。(b)引流管及引流阍应就算置低于胸腔水平面60~100cm,太短会影响引流,过长则易扭曲增大死腔,影响通气。检查与水封瓶是否密闭,然后开放引流夹。
(c)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术后初期每30~60分钟就要向水封瓶方向挤压引流管1次,引流管要避免受压、折曲、滑脱、堵塞。水封瓶长玻璃管水柱是否随着呼吸上、下波动,正常3的水柱上下波动约4~6cm,如出现气胸或张力性气胸的早期症状,首先应怀疑引流管补血块堵塞。
(d)维持引流系统密封性,为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水封瓶的长管应置在液面下2~3cm并保持直立位。胸壁胸引流管戳口周围要用油纱布严密包盖。如水封瓶打破,应立即夹住引流管,另换一水封瓶,然后开放钳夹,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以排出进入胸膜腔内的空气;如胸引流管不断排出大量气体时而水封瓶又被打破时,不应夹闭胸管,应立即换一水封瓶,以免造成张力性气胸。如胸引流管接头部滑脱,应立即接上并用胶布固定,助咳排了进入的气体。
(e)病人体位:如术后血压平稳可给予半卧位;使胸腔容积增大,有利于呼吸及引流,并经常鼓励病人咳嗽与深呼吸促使肺膨胀。(f)密切观察胸引流液色、性质、单位时间内引流量,如果术后每小时引流持续在200ml以上3次应做好标记,瓶上贴上胶布条,标上时间,除采取输血、应用止血药外且需保持引流管通畅以防血块堵塞引流管,必要时进行开胸止血。正常引流量第一个24小时内约500ml,并记录引流量、色。
(g)如有引流量过多或且泡漏气严重,根据程度应适当减小胸引流瓶吸引负压,以防出血或影响肺泡裂隙的愈合。
(h)气泡的观察:一般在胸部手术后胸膜腔内有积气,肺泡漏气压力大于大气压力时,气体液体可以从长玻璃下端冒出,这属于正常。但在胸腔手术后,胸腔持续引流下且病人能很好的咳嗽,肺膨胀又良好,这种情况应改变,如在术后48小时骨仍有漏气应寻找原因,如有呼吸音降低、心率加速、气急、胸闷应密切观察有无支气管胸腊瘘发生。
(i)预防感染:一切操作应坚持无菌操作,以免把感染带进胸膜腔,换瓶拔出接管时要用消毒纱布包裹,护理前要洗手,水封瓶内一般要装消毒水500ml。拔管指征;两肺呼吸音清,无漏气,引流量24小时小于50~100ml。胸内虽有积液、积气,但胸引流管已阻塞,经各种处理无法恢复其引流功能。气胸患者引流侧胸腔肺完全膨胀,呼吸音恢复,夹管24小时以上无气急者。拔管后注意点:拔管要观察病人有否呼吸困难,气胸或皮下气肿,要检查引流口密盖情况,是否继续渗液,伤口渗出即时更换敷料。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1、病人取半坐卧位或半卧位。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各类物品均要严格消毒灭菌,预防感染。
3、正确连接各管道,水封瓶用护架保护置于床旁,连接胸腔引流管的长玻璃管必须在水平面下3—4cm。
4、牢固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常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避免因胶管扭曲,受压而造成阻塞。引流瓶的液面应低于胸腔60 cm.5、密切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及气体排出、水柱波动等情况,并详细记录.如有两条引流管,应分别记录。如每小时引流量达100毫升以上,应报告医生。
6、每日更换一次引流瓶及连接管.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先用两把血管钳夹闭引流管,然后换管.防止气体进入胸腔。每1—2小时更换胸壁引流口的敷料1次。
7、嘱病人离床活动时,防止引流管移位脱出或打破引流瓶,勿使引流瓶 和连接管高于胸壁引流口水平,以防引流液逆流进入胸腔。
2.picc管护理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2-09~2013-12在我科住院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 本组39例, 其中男26例, 女15例, 年龄38~72岁, 平均55岁, 一般在术后第3d在取得患者家属同意后, 对39例患者采用了PICC置管护理技术, 置管时间为10~125d。
1.2 材料与方法
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模式PICC导管, 管长60cm, 型号为4F。插管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插管的目的、方法、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准备用物,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静脉, 同时测量置管的长度,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以防感染, 将PICC导管尖端经插管鞘置入上腔静脉中下段, 用无菌透明敷贴妥善固定导管体外部分和连接口处[2]。
2 结果
39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PICC置管均一次性成功插入上腔静脉, 置管期间无1例脱落, 无1例并发症发生, 平均置管时间为38d。
3 护理
3.1 置管前的护理
置管前的健康宣教与评估。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 评估患者的病情, 穿刺部位血管皮肤情况, 是否有血管禁忌症, 进行血常规检查, 介绍PICC置管的优点及操作方法, 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 签订知情同意告知书, 操作护士必须具有PICC的专职资质,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首选是贵要静脉, 因贵要静脉直、粗且静脉瓣少, 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右侧肢体肘窝下两横指处为最佳穿刺点, 穿刺点过高过低可导致神经、淋巴系统损伤及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3.2 置管中的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穿刺部位要充分暴露, 建立无菌区, 彻底消毒,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大多意识不清或出现躁动, 应遵医嘱给予应用镇静剂后再进行操作, 患者去枕平卧, 穿刺的上肢外展90度。同时注意保暖。当穿刺导管插入患者肩部时, 将患者的头部转向穿刺点处, 以防将导管误插入颈静脉内。同时给予患者床边常规X线检查, 确定PICC导管的位置并做好记录。
3.3 置管后的护理
置管后的管道维护过程中, 应严格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置管24h后更换敷贴, 并由专人给予置管患者进行肝素帽及敷贴的更换, 预防穿刺部位出现肿胀和静脉炎的发生, 在静点输入高渗液体药物时, 在输液结束后, 应用生理盐水冲管后在输入其他液体, 防止液体黏稠附着在管壁上, 造成管腔堵塞。在护理置管患者期间, 如果患者烦躁不安躁动, 要在穿刺部位用弹力绷带固定, 预防患者自行拔管或翻身更换体位时导管扭曲发生意外。在治疗后期, 患者一般由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治疗, 要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 同时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管道的安全性, 保证患者置管治疗期间的顺利进行。
4 讨论
4.1 PICC导管的使用有点
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采用的是医用高等级硅胶材料制成的, 其性能非常柔软, 使用时不受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的限制, 长时间置管不会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 不易发生静脉炎或血栓的形成, 同时选择肘部静脉穿刺, 周围无重要组织结构, 外观易看到或扪到, 特别是高血压术后PICC置管后, 在输入高渗性、黏稠性、刺激性药物时, 药物通过PICC导管直接进入中心静脉后, 迅速被血液稀释, 避免了药物对周围血管的刺激, 保护了外周血管。
4.2 置管时间和部位的选择
选择置管的时间我们的体会是应在术后3d, 因其可准确评估患者是否有偏瘫, 这样我们可选择健侧肢体进行穿刺, 保留患侧肢体进行康复功能训练, 如果无偏瘫, 常规选择右上肢置管, 贵要静脉置管时无特殊要求, 肘正中静脉置管时应在肘上56cm处进针穿刺, 防止因患者躁动时肘部活动而导致管道移位。
4.3 减轻患者痛苦, 降低感染危险
自PICC置管技术在临床应用以来, 其操作方法简单, 医护人员于易掌握, 不但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同时又消除了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保护其血管, 操作创伤小, 降低了感染的危险, 解决了输注的药物外渗、药物性疼痛等问题, 尤其适用于输液时间长、输入高渗性、刺激性药物及每日有时间用药的患者。PICC置管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急危重症的临床抢救的治疗中, 置管前, 要评估患者置管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操作者应具备专职的PICC护士资质。置管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避免感染, 常规拍胸片, 确定导管位置。置管后妥善固定导管, 观察穿刺点局部有无红肿及患者的全身情况, 保证导管的通畅, 局部敷料保持清洁干燥, 减少局部皮肤的细菌污染, 做好记录如导管名称、长度、置管的时间及患者的情况, 同时做好置管后的健康宣教。
总之,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PICC置管技术, 具有操作简便, 留置时间长、使用安全、患者痛苦小, 降低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在减轻了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能提高护理质量, 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通道。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PICC置管,护理
参考文献
[1]欧阳燕.PICC置管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护理[J].当代护士, 2011.9:145-146
3.picc管护理 篇三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PICC置管护士的职业压力,分析职业压力来源,探讨PICC置管护士的压力应对,使置管护士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完成临床工作。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我院8名持有PICC置管操作证书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PICC置管护士工作压力较大,均需通过积极的自我调适、领导和同事支持系统,能够正面应对。
【关键词】 置管护士 职业压力 应对
护士职业是一种脑力与体力并举,与人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的工作[1],护理工作的任务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及减轻痛苦。这些特点均反映出护理是一个具有高强度和高压力的职业[2]。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指从周围静脉导入,并将导管置于上腔静脉的方法,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或长期的静脉输液或化疗用药等。该技术是目前惟一授权可以由护士操作的中心静脉置管术,已被广泛用于临床[3]。肘上PICC置管因置管位置位于肘上不影响肘部的弯曲,且静脉炎、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增加了病人的舒适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PICC置管发展的趋势,但许多综合性医院因购买医疗器材的周期性较长,未及时添置专用的血管超声仪,现有的条件是在功能科的普通B超下行置管工作,虽然超声下能看到肘关节上方的血管和判断颈内静脉异位等优点,但因定位不精确,使得PICC置管护士处在一种高护理风险的工作状态下。本院从2012年09月分别在肿瘤内科、胸甲乳科、中医科、ICU等科室正式开展普通B超下肘上PICC置管,至2013年05月底共置管 336例,其中因肘上置管未成功改为肘关节下置管7例,两例因肘关节下方也无血管,后经麻醉科主任会诊行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方皮下隧道穿刺,因此工作的高风险和患者对护士的期望值使得置管护士的职业压力值得关注。为了解PICC置管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影响,对我院8名置管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常熟市二甲医院8名PICC置管护士,年龄34~50岁,平均年龄40岁,均为女性,均有PICC操作资格证,接受过B超下赛丁格尔穿刺术的理论和技能培训。职务构成:科护士长2名,病区护士长5名,病区护士1名。职称构成:副主任护士3名,主管护师5名。学历:本科4名、大专4名。
1.2 调查方法 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方式,自行设计一般资料量表,包括年龄、性别、职称、学历等,根据临床置管时常遇到的问题,制作出一份适合我院普通B超下肘上置管的压力问卷,来反映8名PICC置管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影响。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8份,回收8分,有效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2.1 置管护士工作压力明显,其中87.5%的护士最害怕穿刺不成功和导丝送入不顺畅。(表1)
3.讨论
3.1 PICC置管护士工作压力来源和分析
3.1.1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穿刺不成功和导引钢丝送入不顺畅是置管护士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其原因:因普通B超机没有专用的导针系统,不能精确定位,穿刺前靠无菌血管钳定位,有时穿刺针在血管上方进入,但会因血管弹性差、管腔小、皮肤组织松导致穿刺针在血管壁周围滑行无法刺入血管内。穿刺成功见回血后,导引钢丝在送入时会因针尖穿刺过浅或过深不在血管中间出现受阻,这时调整针尖位置容易导致皮下出血或针尖滑脱,致使导引钢丝送入失败。
3.1.2 导管送入不顺畅和因置管影响科室工作为压力的第二来源,PICC置管术的重点就是导管的送入,导引钢丝只能预测20~25的血管状态,但肘上PICC置管最短的也需30cm,最长的可达50cm,并且导引钢丝不能达到的距离,也是导管送入的关键,所以仍会因导管前端柔软,遇到静脉瓣或夹角时,会出现导管反弹或蛇形弯曲等状况。8名置管护士有5名为病区护士长,其中所在病区均为医院较繁忙的科室,有时会因置管时间占用过多,影响到科室管理工作,如遇到当日顶班,护士长的工作压力就更大,即要做好本班工作,还要PICC置管。
3.1.3 血管鞘内出血多、导管异位、置入长度不准确、置管不顺利后影响日常生活为压力的第三来源,血管鞘因前端为纵切面呈圆形,当插入鞘退出血管时,静脉里的血液顺势会从血管鞘的前端流出,当血管痉挛或静脉压较高时,极个别的会出现瀑布现象,血液往外涌出,致使柔软的导管前端被冲出无法送入。导管异位是在置管期间遇到较多的问题,虽然B超探头可探测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但仍会出现导管附着颈内静脉血管壁和生理盐水推注未出现水花状及导管经过锁骨下静脉逆行向上至颈内静脉等情况。因患者血管畸形、近期体重下降明显和身高过低或过高等原因导致测量长度与实际需要的长度有偏差。PICC置管是一项护理人员和患者期望值都很高的护理操作,置管时遇到的困难会影响操作者的情绪,护士不能及时转移和放松就容易影響到日常生活。
3.1.4 血管鞘不能送入、回血不畅为初学肘上PICC置管的护士担心的问题,也是置管护士压力的第四来源。血管鞘在导引钢丝的引导下一般都能顺利送入,但是会因破皮太浅,上肢肥胖导致血管鞘不能送入和未完全达到血管内径。送管顺利后会遇到推注生理盐水顺畅但抽回血不畅的情况,原因是导管置入过深和头端靠近血管壁。
3.2 对策
3.2.1 认真选择静脉,双侧肢体都可置管的患者尽量选择右上肢,如患者或家属因害怕右上肢置管影响日常生活时要求左上肢置管,置管护士要做好置管前的告知工作,告诉患者和家属PICC置管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包括淋浴。在穿刺前双侧肢体都应使用B超探头评估,选择有把握的静脉穿刺。多选择贵要静脉为靶向血管,因置管时无专用的导针架,可采用无菌血管钳定位,在血管的上方小角度进针,这样在血管上方容易调整,穿刺见回血顺畅后,匀速将导引钢丝送入,如遇导丝送入不顺,可调整穿刺针的角度和方向,如遇静脉瓣送入受阻,可暂时回退钢丝,再送入。
3.2.2 导管送入不顺利时可通过回退导管,一边由助手推生理盐水一边送管。如遇到夹角问题,可通过伸拉穿刺肢体,或将手臂举过头顶,以增大导管通过的角度。其次科室护士要明白PICC置管是患者和护理人员共同受益的一项操作,主动协助护士长完成科室工作,解除护士长的后顾之忧。
3.2.3 置管前评估病人体质,食道癌、肺癌等疾病原因容易引起胸腔压力升高,高血压患者因其动脉血压升高,其外周静脉的压力也相对较高,这些患者术中退出插管鞘时,动作应缓慢,按压穿刺点上方,如出现瀑布现象,可放松穿刺点上方的按压改为由助手按压穿刺点下方,减少回心血量。采用不撤支撑导丝先行摄片再修剪或保留导丝两种方法来预防和解决导管异位。对于身高过高和近期体重明显下降的病人应采取宜深不宜浅的原则,摄片后可根据导管尖端定位适当调整。置管不顺利影响日常生活是置管后心理压力的一种表现形式,遇到这种情况不仅需要自身减压,及时转移注意力,更需要领导、同事和家庭的支持。
3.2.4 遇到体型较胖的患者,穿刺针大角度进针,减少血管鞘在皮下移行的深度。抽回血不畅时可适当往后回退导管再往前送入让导管悬浮在上腔静脉的中间。
4.小结
只要工作,压力就存在,世界衛生组织称工作压力是“世界范围的流行病”。适度的压力能使人挑战自我,挖掘潜力,激发人的创造性[4]。普通B超下肘上PICC置管是许多无专用血管超声仪医院置管护士的操作方法。PICC置管护士能否利用好普通超声仪,缓解自身工作压力直接影响到置管穿刺成功率,通过以上压力来源分析和对策,能使置管护士区别对待、积极应对,从而以自信、冷静、沉稳、敏捷的工作态度完成以后的置管工作。
参考文献
[1] 董慰慈,张桢先. 护理学基础[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18.
[2] 王宁霞,贺筠,施莹 输液室中年护士职业压力与健康状况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23—824
[3] 金晓燕,幺莉,尚少梅,等. PICC置管对肿瘤患者舒适度影响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3):58—61
4.引流管护理汇总 篇四
对于有多根引流管者,贴上标签注明位置及功能 防止脱出,扭曲,打折,受压 定时挤压,保持通畅
观察记录引流液性状、颜色和量 定时更换引流瓶
术后躁动不安及不合作的患者应由专人守护或适当加 以约束,防止患者自行将引流管拔除
肠瘘腹腔灌洗与引流护理
持续腹腔灌洗并维持负压吸引,负压压力一般负压为75—150mmHg(10-20kPa),也可以随时调节压力,负压太小吸引不出来,负压太大造成肠粘膜吸附于管壁引起损伤、出血,注意充分稀释肠液,浓度越高对周围组织的侵蚀程度越高,早期引流液多时负压调大一些,瘘管形成,漏出液少时,应注意负压调小一些。保持引流管通畅
调节灌洗液的量与速度:一般每日的灌洗量为2000-4000ml,速度约40-60滴/分钟,根据引流液的量及性状调整。灌洗液以等渗盐水为主,若有脓腔形成或腹腔内感染严重,灌洗液中可加入敏感抗生素。灌洗液的温度应保持在30-40℃
观察和记录: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状,计算每日肠液排出量时应减去灌洗量。若灌洗量大于引流量常提示有堵管现象,需及时处理。灌洗过程中应观察患者有无畏寒、心慌气急、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灌洗,并给予对症处理。
胃癌空肠喂养管的护理:
保持喂养管的通畅,每次输注营养液前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20~30ml冲管,输液过程中每4个小时冲管一次,以防营养沉积堵塞导管。
控制输注营养液的温度、浓度和速度:营养液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温度过高可灼伤肠道粘膜,甚至可引起溃疡或出血;温度偏低会刺激肠道引起肠痉挛,导致腹痛、腹泻;营养液浓度过高,易诱发倾倒综合征。
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及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
细菌性肝脓肿引流管护理
经皮肝穿刺抽脓及脓腔置管引流术者,应取半卧位以利引流和呼吸,每日用生理盐水或甲硝唑盐水多次或持续冲洗脓腔,观察和记录脓腔引流液的色、性状和量;每日更换引流瓶;
T管引流的护理
妥善固定:缝线将T管间定于腹壁外,还要用胶布将其牢固固定于腹壁皮肤上。
保持引流通畅:平卧时引流管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以防止胆液逆流引发感染。若术后1周发现T管阻塞,可用细硅胶管插入管内行负压吸引,并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严格无菌冲洗。
引流的护理:正常成人胆汁分泌量约为800 到1200ml/d,呈黄绿色、清亮、无沉渣、有一定黏性;术后引流量为300~500ml/d,常呈淡红色或深褐色,有时含有少量细小结石或絮状物;恢复进食后,引流量可有 600~700ml/d,呈淡黄色,逐渐加深呈金黄色、清亮,以后随胆道末端通畅而逐渐减少。突发胆汁引流量或引流液性状改变时,应及时査找原因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预防感染:长期置管者,每周更换无菌引流袋1~2次,更换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引流管周围皮肤每日用75%酒精消毒,管周垫无菌纱布,防止胆汁腐浊皮肤引起损伤。T管造影后,应立即连接引流袋。造影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各引流管拔管指征及护理 胃管:肛门排气后
腹腔引流管:引流液量少、色清、患者全身状况好转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正常,超声检查显示阴性,可考虑拔管。
细菌性肝脓肿经皮肝穿刺抽脓及脓腔置管引流术:脓腔引流液少于10ml/d时,可拔除引流管
5.尿管护理 篇五
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h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2、妥善固定尿管和尿袋,防止管道脱落或意外拔管,尿管应用胶布将其固定于大腿皮肤(二次固定),尿袋固定在床缘,不能高于膀胱高度,搬动患者时要暂时关闭尿管,防止尿液逆流。注意保留足够的长度,方便患者翻身活动,避免因牵拉而脱出。
3、监测引流通畅程度:尽可能避免冲洗,除非预测发生阻塞采用密闭持续冲洗预防阻塞。为了解除由于血凝块、黏液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阻塞,可用0.9%生理盐水低压冲洗,必要时更换尿管。
4、预防CAUTI:
(1)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会阴部消毒2次;
(2)定期更换尿袋及尿管,根据尿管和尿袋的不同材质而决定更换时间,普通尿管和尿袋宜每周更换1次,硅胶尿管及抗反流尿袋宜每月更换1次。更换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随着尿管留置时间的延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呈显著性增加趋势,临床上应评估患者的情况,病情需要时才留置尿管,同时应尽量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以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的几率。
5、长期留置尿管患者,定期进行膀胱功能训练,防止发生尿潴留:(1)膀胱功能训练时机:留置尿管>1周,且泌尿系统无感染或感染得到控制,处于疾病恢复期患者进行膀胱功能锻炼。泌尿系统手术或损伤患者,膀胱功能训练应遵医嘱进行。(2)膀胱功能训练方法:①按需排尿:夹闭尿管,患者感膀胱胀满,有尿意时开放尿管30min,这一般用于清醒、合作的患者。开放尿管时,嘱其做排尿动作,或紧收下腹部,或用手掌按压下腹部,增加负压,促使尿液排空,减少残余尿量。在排尿间歇期可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肉训练。②定时放尿:夹闭尿管,1~2小时开放尿管一次,如无不适,3~4小时开放尿管1次。③夜间持续开放尿管,避免膀胱过度膨胀引起其他并发症。
6.普通引流管护理操作 篇六
一、目的:
1.引流液气体(消化液、腹腔液、脓液、切口渗出液)至体外,降低局部压力,减少感染因素,促进愈合。
2.作检测、治疗途径。
检查方法:询问、观察、检查记录。
二、用物准备:
治疗车上层:〖治疗盘:血管钳一把、一次性引流袋一只、消毒弯盘两只一底一盖(内置纱布1块、镊子1把)无菌碘伏、棉签、洗手液〗下层:污桶1(感染性医疗废物桶)
三、操作步骤: 1.操作准备
●环境准备、自身准备、衣、帽、工作服穿戴整齐,指甲已修剪,七步法规范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回治疗车前口述: 用消毒液擦治疗车、治疗盘
检查所有一次性用物的名称、规格、质量、有效期、有无漏气,并口述。(引流袋、棉签、碘伏)2.评估
●推车至床尾→核对床号、姓名:口述:×床、×××
●推车至床旁→阿姨,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我姓×,你可以叫×护士,我核对一下,请问你几床?叫什么名字,噢!那我看一下你的腕带,(×床、×××),现在要给您换一下引流袋,请您配合我一下好吗?谢谢!3.安置病人体位
低半卧位或平卧位:阿姨,现在感觉怎么样,您这样躺着舒服吗?(嘱附:把手臂放在胸前)。
4.检查伤口,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阿姨,让我看一下你的伤口敷料)检查无渗血、渗液,敷料干燥。给病人整理被子,注意保暖。
5.再次检查引流袋外包装,打开取出后,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或管子扭曲
● 关下面开关拧紧。检查无菌引流袋是否密封,将引流袋挂于床沿,引流管塞于床垫下。再将引流袋外包装翻出内面垫在引流管接口下面。6.更换引流袋
● 挤压引流管:由近及远挤压引流管,(从近端挤压到与引流袋接口处,最后左手挤捏住不要松手),右手拿血管钳,用血管钳夹住引流管尾端上3—6cm。
● 再次检查碘伏,棉签。碘伏瓶开盖悬松,取3根棉签,左手拿盖,右手蘸取碘伏消毒液,左手盖碘伏瓶盖子,棉签垂直向下,不能倒转,放于弯盘内。避免跨越。
● 左手拿引流管,右手拿棉签,垂直向下拿过来,消毒引流管连接处,先以接口为中心,环形消毒一圈,然后向接口以上纵形消毒2.5cm 扔棉签入治疗车下层垃圾桶,避开无菌区,避免跨越。右手取第2根棉签,垂直向下,左手拿着引流管不能放下,接口环形消毒一圈,接口向下纵形消毒2.5cm,扔棉签。(每个面都消毒到。不能来回消毒)。(第一根:环形----向上;第二根:环形------向下)。
● 右手取镊子夹无菌纱布包住消毒过的接口处,用左手捏住连接处的引流管部分,使纱布内形成一无菌区,脱开连接处,远离无菌区,移至床边轻轻向上轻抖引流管。(拔出时不能触碰到纱布)反折塞床垫。
● 左手拿住引流管 提空,不能松手,右手再取第3根棉签,消毒引流管的横截面。扔棉签。
● 右手取无菌引流袋引流管,引流管盖子用力夹于左手中指、无名指,右手拔引流管,连接无菌引流袋,不要触及纱布,两个连接口塞紧。● 右手取引流袋盖子套回脏的引流管接口处。
● 松开血管钳,放于弯盘内。由近端到远端挤压引流管,观察是否通场。(注意引流管不能抬高,必要时固定于大单上)
● 整理病人,摆好体位,盖好被子。
● 妥善放置引流袋,取下旧的引流袋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关紧开关,扔入污物桶。
● 用物处理。
● 边整理床单位边嘱附(阿姨,引流袋我给您换好了,请您翻身活动的时候小心点,不能使导管扭曲、折叠,勿牵拉导管。我也会经常过来看你的,如你有什么需要可以按床边信号铃,信号铃在这边,你能按到吗?谢谢你的配合,请你好好休息,祝您早日康复!●推车床尾核对:×床、×× 8.推车处置室用物处理:
●口述:用消毒液擦拭治疗车、治疗盘,棉签、纱布、引流袋分类扔入感染性医疗废物桶。●规范洗手,脱口罩。正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袋位置低于引流部位,引流袋可一周更换1次----2次(引流液有性状、颜色改变需每天更换)。
2.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避免引流管扭曲,折叠。
3.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变化,与病情是否相符等。需每天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7.留置尿管护理的研究进展 篇七
1 手术病人留置尿管时机的选择
术晨为病人留置导尿时, 把病人住院以来对手术的不安集中到置管过程中, 面对身体部分暴露, 以及对尿管置入体内知识的欠缺, 产生一种害羞、担忧、信心不足、焦虑、恐惧的心理。再由于早晨护理力量薄弱, 往往手术病人都提前1.0 h~1.5 h留置尿管, 置管时间的提前给病人带来的疼痛不适, 更加重了病人主观的焦虑及恐惧感[1]。病人置管后血压升高、脉搏加快, 有些病人因恐惧或血压过高而放弃或延期手术治疗[2]。在麻醉后留置尿管, 病人疼痛感觉减轻或暂时消失, 消除了诱发尿道痉挛的因素,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避免了重复置管带来的尿道机械性损伤, 降低了尿路感染率及病人认可的负性心理[1]。
病人术后苏醒期对尿管的耐受性可能与认知程度有关, 有心理准备的病人, 疼痛程度有所减轻。而麻醉后留置尿管是在病人无意识的状态下留置的, 大脑对留置尿管无记忆, 尿管刺激不认知, 易产生恐惧、紧张心理。紧张的情绪状态及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可影响病人的痛阈, 导致病人对各种刺激敏感性增加, 耐受性降低, 以致轻微的疼痛即引起强烈反应, 导致苏醒期病人反应强烈, 表现出剧烈的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影响了病人的完全清醒和安全性。马静[3]采用在留置尿管前用5 mL注射器将1%丁卡因注入尿道内, 2 min后插入尿管的方法, 结果术后不适反应明显低于全身麻醇后导尿且苏醒期生命体征平稳,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 留置尿管拔管时机的选择
为避免排尿困难, 拔管前1 d或2 d内先行夹管, 3 h开放1次, 帮助膀胱恢复排尿功能, 并在输最后一瓶液体时拔除尿管[4]。
3 尿管更换的时间
据报道[5,6], 因留置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占医院内感染的20.8%~31.7%, 仅次于呼吸道感染, 其中75%~80%的尿路感染是由留置导尿管引起, 且尿管留置时间越长则发生尿路感染的机会越大。为预防长时间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临床上需定时更换导尿管;但频繁更换导尿管可能造成尿道局部损伤, 增加病人的痛苦及尿路感染的机会。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下推荐的实践原则是应尽量减少更换导尿管的次数, 导尿管只在发生堵塞时才更换;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可根据尿液pH值分为高危堵塞类 (pH>6.8) 和非堵塞类 (pH<6.7) 两种, 前者更换导尿管的最佳间隔是2周, 后者更换导尿管的最佳间隔是4周[7]。李晓燕等[8]按此原则进行实践并证明, 既减少了感染的机会, 又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使护理工作更科学化。
4 集尿袋的选择及其更换时间
目前留置导尿病人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在教科书及各类杂志上均不一样。沈子楠等[9]对留置导尿病人的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与尿路感染相关性进行临床观察, 认为采用一次性密闭式引流袋, 每周更换2次较为适宜。但一次性密闭式引流袋没有防逆流的功能, 一旦引流系统高于膀胱水平, 贮留在引流导管的尿液就会倒流回膀胱, 可引起尿路感染[10]。丹麦Coloplast公司生产的单向活瓣集尿袋有抗尿液反流至膀胱的作用, 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实验证明, 使用抗反流引流袋, 每周更换1次引流袋, 减少了在更换引流袋时不慎污染的机会, 有效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 从而达到降低腔内逆行感染的发生率[10]。同时使用抗反流引流袋的病人比使用普通引流袋的病人每周可节约费用9.66元, 节省护士护理操作时间12 min。
5 膀胱冲洗
膀胱冲洗是预防和控制长期留置尿管病人泌尿系感染的措施之一。而膀胱冲洗液要经过导尿管才能进入膀胱内, 每冲洗1次, 就要增加1次感染机会。
5.1 膀胱冲洗频率
近年来, 有不少学者对膀胱冲洗频率进行了研究。周蓉等[11]分别采取不同的膀胱冲洗次数, 每日2次、每日1次、每周2次, 观察尿沉渣白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膀胱冲洗每日1次, 泌尿系感染率为30.0%;每日2次, 泌尿系感染率为55.2%;每周2次, 泌尿系感染率为13.0%。每周2次膀胱冲洗效果明显好于每日冲洗1次及每日冲洗2次。刘芬[12]报道, 凡能进食水的病人, 留置尿管或膀胱造瘘管后, 嘱病人大量饮水 (1 500 mL~3 000 mL) 可替代传统的膀胱冲洗预防尿路感染。
5.2 膀胱冲洗液
膀胱冲洗过程中除了注意无菌操作原则, 保持引流系统密闭性外, 选择有效的溶液进行冲洗也十分重要[13]。传统的冲洗液有0.9%氯化钠溶液、0.02%呋喃西林溶液、0.25%氯霉素或加抗生素的液体等。
5.2.1 0.25%氯霉素
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其次为革兰阳性菌的葡萄球菌。氯霉素为广谱抗菌剂, 对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均有强大的抑制作用, 而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强。龚兴霞等[14]的研究结果显示, 用氯霉素行膀胱冲洗预防尿路感染效果更显著。
5.2.2 0.02%呋喃西林溶液
常会民等[15]用1∶5 000呋喃西林液膀胱冲洗, 与非冲洗组对照, 冲洗组感染率为20.3%, 非冲洗组感染率为19.2%, 两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集尿系统的反复开放, 使通过冲洗液、冲洗管和护士的手等途径引起的外源性感染机会增多, 以致总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李馨等[16]用0.02%呋喃西林液膀胱冲洗, 与非冲洗组对照, 冲洗组与非冲洗组细菌培养阴性率均为96.7%。龚兴霞等[14]应用密闭式冲洗的方法并控制冲洗频率, 结果显示, 用呋喃西林液行膀胱冲洗能有效预防尿路感染。目前, 美国FDA已批准使用呋喃西林冲洗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口。研究表明, 呋喃西林冲洗的导尿管可抑制引起尿路感染的绝大多数致病菌, 包括革兰阴性菌, 呋喃西林<64 μg/L就有抑制作用[17]。
5.3 膀胱冲洗速度
林碧芳等[18]报道, 冲洗速度100 gtt/min~140 gtt/min, 对病人生命体征无影响。冲洗速度过快, 可引起膀胱负担增加, 刺激交感神经, 使其兴奋性增高, 血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多, 因而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同时对呼吸中枢产生反射性刺激致呼吸加速。因此, 在进行冲洗时最好能将生命体征保持在同一水平上, 以致将危险因素降至最低水平;而速度过慢, 虽对生命体征无影响, 但因在冲洗过程中需加强病情观察, 这无形中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强度。
5.4 膀胱冲洗液的温度
膀胱冲洗作为一种医源性应激源会对机体带来一定的影响[19]。不同季节室温下行间断膀胱冲洗时会引起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采用10 ℃~20 ℃冲洗液冲洗对病人血压、心率、呼吸有较大影响, 说明低温冲洗液间断冲洗膀胱可影响病人心血管活动功能。同时, 低温易刺激膀胱平滑肌引起膀胱痉挛, 导致病人生理、心理不适, 进一步引发心率增加, 呼吸增快, 血压上升, 尤其对心血管疾病病人存在潜在危险。21 ℃~38 ℃冲洗液冲洗对病人生命体征影响较小, 说明接近人体体温的冲洗液对生命体征影响较小或无影响, 且机体易于接受, 无不适感觉。但36 ℃以上温度易加快局部血循环诱发局部充血而导致出血[3], 因此, 采用21 ℃~35 ℃温度进行间断膀胱冲洗可减少病人应激反应, 使病人生命体征在一定程度上平稳。
6 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模式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 是台湾华杏出版机构总裁萧丰富先生于1998年提出的。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 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20]。周友田等[21]将舒适护理应用于留置尿管操作前、中、拔管过程, 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 改善了护患关系, 病人也获得了有利于治疗和护理的知识和方法[22]。
综上所述, 应用科学的留置尿管护理技术, 既能达到预防泌尿系感染的目的, 又能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节省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8.儿科留置针封管护理改进 篇八
【摘要】我科患儿输液大多使用周围静脉留置针,在留置针封管护理存在许多安全隐患,通过分析原因,采取了一些措施:对住院病人采血查凝血4项;BID输液中午封管改为生理盐水封管;对稀肝素针筒给予特殊用药标识;降低稀肝素液溶媒的浓度;指导护士使用正确的封管手势等综合手段,改进了护理方法,提高了护理安全性。
【关键词】儿科;留置针;封管;肝素钠;护理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leaves alone the needle tube sealing nursing improvement
Zheng Ling
【Abstract】Periphery my branch baby infuses mostly uses the vein leaving alone needle, has many safe hidden dangers in leaving alone needle tube sealing nurs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reason, has taken some measures: Picks the blood to in-patient to look up the hemoglutination 4 items; BID the infusion noon the tube sealing changes the physiological saline tube sealing; Gives special medication marking to the thin heparin syringe; Reduces the thin heparin fluid solvent the density; Instructs nurse to use synthesis methods and so on correct tube sealing hand signal, improved the nursing method, enhanced the nursing security.
【Keywords】Pediatrics;Closed IV Catheter System;Sealing liquid;Heparin;Nursing care小儿静脉留置针作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壁,避免了反复穿刺,可保护静脉,减少患儿痛苦等优点,被广泛用于临床婴幼儿由于合作能力差,给静脉留置增加了难度。封管是该项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但在留置针封管护理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为了减轻患儿反复血管穿刺的痛苦,提高护理安全,我科于2010年分别采取对住院病人采血查凝血4项;BID、TID输液中午封管改为生理盐水封管;对稀肝素针筒给予特殊用药标识;降低稀肝素液溶媒的浓度;指导护士使用正确的封管手势等系列综合手段,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护理安全性。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10年9月至11月入住我科的 555 例患儿,男 334 例,女221例,年龄 42天至14岁 。
1.2方法
1.2.1住院病人采血查凝血4项:对住院使用静脉留置针患儿有条件者尽量采血检查凝血4项,对凝血功能低于正常水平患儿使用生理盐水封管。肝素钠的不良反应有哮喘、荨麻疹、结膜炎和发热,长期用药易导致可逆性秃头症、骨质疏松和自发性骨折,短暂血小板低且有出血倾向,故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颅骨出血、细菌性骨膜炎、活动性结核、内脏肿瘤等禁用肝素钠[1]。
1.2.2 BID、TID输液中午封管改为生理盐水封管:生理盐水5~10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h冲管1次[2]。肝素钠溶液3~5ml,输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h以上。根据我科治疗特点,大多患儿输液为BID执行,两次输液时间较近的患者可选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生理盐水封管不必配液,避免了配液时引起的污染,减轻护理工作量,患者可减少肝素钠用。
1.2.3对稀肝素针筒给予特殊用药标识:因为大量使用稀肝素钠,护士习惯提前抽好稀肝素钠针筒放无菌盘内备用,只在无菌盘外标识药品种类和配置时间存在安全隐患,现我科采用斑马打印机打印特殊用药标识,对每一个稀肝素钠针筒进行药名和时间标识后再放入无菌盘,提高用药安全性。
1.2.4降低稀肝素液溶媒的浓度:稀肝素液溶媒的浓度各家医院有各自不同的配置,我院各科室也各有不同的规定,我科根据小儿自身特点新生儿使用生理盐水;3岁以下使用1~5u/ml;3~7岁使用5u/ml;8~14岁使用5~12u/ml;血液高凝状态使用25u/ml。输液完毕后,用适量的封管液注入留置管,是防止留置管内逆流血流凝固,避免造成堵管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封管采用的是正压封管,但患儿出现哭闹、过度活动时,易造成血液逆流入留置管。肝素钠为一种酸性黏多糖,在体内外应用时均具有抗凝作用。其封管效果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封管液。降低其浓度又可尽量减少其药物副作用。
1.2.5指导护士使用正确的封管手势:留置针封管的方法得当可延长留置的时间,减少护理工作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封管时应脉冲式、连续不断的方法推注封管液正压封管,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0.5ml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封管针内留0.2ml封管液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3],保持正压,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针头。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这样就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避免凝血堵管。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应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3ml连接输液,回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
3小结
小儿静脉穿刺难度 一直是困扰儿科护理人员的一个课题,留置针的使用既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量,又保护了血管,避免了反复穿刺造成的各种不良反应。封管是留置针成功的关键。临床上常选择肝素钠作为封管液,以延长留置时间,防止留置针堵塞。因肝素钠具有抗凝血作用,使用不当可造成堵管或针眼出血等并发症。采用何种浓度的肝素钠封管液,无统一标准。我科采用对住院病人采血查凝血4项;BID、TID输液中午封管改为生理盐水封管;对稀肝素针筒给予特殊用药标识;降低稀肝素液溶媒的浓度;指导护士使用正确的封管手势等系列综合手段,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护理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罗素琴等编.实用临床药疗监护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459-463
[2]梁燕.生理盐水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液的临床观察.山西护理杂志,1988,12(2):80
9.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常规 3 篇九
【置管前准备】
1、签得知情同意书,选择合适穿刺部位及患者体位。
2、备好所需物品及药品。
3、穿刺者准备,行颈内静脉穿刺时,应让患者去枕平卧,颈背下垫一小枕,使穿刺点向前挺出,穿刺侧上肢外展90°,头转向对侧45°~60°,头低足高20°,以吸气末可见颈内静脉充盈为妥,有严重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的患者,可行半卧位或坐位穿刺置管。
4、心理护理 耐心向患者讲解置管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置管中配合】
1.协助医生进行皮肤消毒及插管等操作。
2.置管过程中的护理 穿刺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与手术者密切配合,正确选择穿刺点,尽量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3.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图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协助置管者清理用物。【置管后护理】 1.输液的管理:
1)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应每班检查导管的深度,为置管患者做其他操作(尤其是翻身叩背及其他生活护理)时,应避免导管脱出或推入在输液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输液速度,避免
管路打折及脱落,保证液体顺利输入。,防止液体输空,造成空气栓塞。
2)合理安排输液顺序。输入脂肪乳、氨基酸等高能营养物质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输血制品的输液器每次用完后应立即给予更换,微量泵输注特殊药物(如多巴胺、硝普钠等)空针及连接管三通接头应每日更换,减少高能营养物质在导管内的残留,降低感染率。
3)局部刺激性强的药物由中心静脉输入 4)尽量避免由中心静脉输入血液制品
5)血管活性药物应单独通道泵入,保持通道上其他液体速度基本匀速,避免快速扩容等。2.监测中心静脉压及护理。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正确连接,保持管路连接紧密内无气泡。
3)保持导管在位,管路通畅,使用加压袋肝素盐水持续冲洗,保持测压系统密闭。
4)在病人安静状态下,换能器置于正确位置(平卧位腋中线第四肋间),测压前调零。
5)再次检查测压系统与中心静脉导管是否通畅,观察记录测得的中心静脉压,观察变化趋势。
3、接头护理
现临床多选择可来福接头连接,在使用前应以碘酒、酒精消毒
后连接使用。据相关统计,可来福接头封管较肝素盐水封管留置时间长、阻管率低、感染率低,而且正压可来福接头内含有一种新研制的抗凝物质,可防止回流的血液凝固,现已在临床广泛使用。如用肝素帽,因其材质特殊,其表面较粗糙,细菌容易寄居,因此,必须进行严格消毒,才能连接输液器。长期输液时反复穿刺肝素帽,给细菌留下了潜在的入侵通道,因此肝素帽每3天更换一次,穿刺频繁要缩短更换时间,输液结束封管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并固定,减少细菌的入侵,降低感染。
4、局部护理:
1)穿刺部位用无菌敷料覆盖,局部有分泌物污染可能优先选择透明贴膜、渗液较多者可选择无菌纱布。透明贴膜24小时更换,以后每周更换一次,必要时及时更换。防止发生局部穿刺处感染 置管期间穿刺伤口应每日换药,用2%的碘酊和75%的酒精消毒导管入口及周围皮肤,再用无菌贴膜固定。同时观察伤口周围是否有红肿、触痛、液体外渗及导管脱出,以便及时处理。若出现伤口红肿,应及时报医生,必要时拔管及做管头培养,以免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局部换药消毒使用碘伏,自然待干。
3)观察穿刺点出现红肿、脓性分泌物等时及时提醒,留取培养标本,必要时拔除导管。
5、导管的固定 导管的固定要牢固,应每班检查导管的深度,为置管患者做其他操作(尤其是翻身叩背及其他生活护理)时,应避免导管脱出或推入。
6、预防感染:
1)穿刺部位用无菌敷料覆盖,必要时更换敷料。2)保持测压系统密闭。
3)接触导管手卫生处置,输液或静脉注射前后严格消毒。4)输注营养液和血制品后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5)尽量避免由中心静脉管内抽血。
7、拔管后护理:
1)遵医嘱留取培养标本送检。
2)拔管后按压穿刺点5分钟以上至不出血,有出血倾向者、导管留置时间长或存在其他出血可能者加长按压时间。3)停止按压后,局部覆盖无菌纱布辅料,继续关注局部止血效果。
【中心静脉置管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
1、感染 感染是中心静脉置管进行静脉营养的主要问题,一般感染主要来源于导管本身、操作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营养液、导管插入部分与皮肤出口处的接触等。这与不规范的操作有很大关系。目前通常使用肝素帽来封闭导管的末端。由于肝素帽的特殊材质,使其表面较粗糙,细菌容易寄居,因此,必须严格对输液接口(肝素帽)进行严格消毒,才能连接输液器。护理时应佩戴手套(灭菌或清洁皆可),这也避免了操作人员手上的细菌进入导管的可能。当患者出现体温升高时,在排除其他因素后,可考虑有无导管相关性感染,必要时可拔除导
管。
2、心律失常、心绞痛
心律失常及心绞痛主要是因为钢丝及导管的不良刺激引起。应避免钢丝和导管置入过深,一般置入深度为12~13cm,ECG异常者,可在ECG监测下进行穿刺术。
3、管腔堵塞 导管管腔堵塞是长期应用静脉治疗或遇到的又一重要问题,常常因此而需要换管或重新穿刺。一般认为引起导管堵塞的原因包括血块、纤维素血栓形成或药物沉积。
4、导管脱出、裂断 由于颈部活动度大,出汗易致贴膜失去黏性,穿衣和睡眠中不慎易将导管拉出等均是导管脱出的原因。因此,长期化疗或营养的患者可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导管出皮肤的出口处可用丝线缝合双道结扎固定在皮肤上,不仅护理方便,且患者活动的受限制程度降低,避免了导管的脱出。
5、预防发生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是中心静脉置管最严重的并发症,正常的成人平静吸气末胸腔内的压力为0.43~0.69kPa,平静呼气末胸腔内的压力为0.69~1.43kPa,最大吸气末可达4.3kPa,一旦输液装置脱离,空气将随着患者的呼吸快速进入血液,造成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后果。因此,应加强巡视,尤其当应用肝素帽及三通时要衔接牢固。
6、预防血栓形成 中静脉置管期间,血栓形成多因长期深静脉置管,血液浓缩及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导致在中心静脉导管上形成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