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绿化工程与环境保护

2024-11-16

公路绿化工程与环境保护(共7篇)

1.公路绿化工程与环境保护 篇一

关键词: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绿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投资热点之一, 对于扩大内需, 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所以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 公路污染, 公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的问题也大量的凸现出来, 并逐渐成为对环境产生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公路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拟采取的环保措施以及公路绿化等浅谈一下体会。

1 公路设计与环境因素

公路环境保护应贯彻“以防为主, 以治为辅, 综合治理”的原则, 并结合工程设计开发利用环境, 尽可能改善和提高大陆环境质量。在设计中贯彻“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的方针, 各种环境保护设施应因地制宜, 做到技术可行, 经济合理, 效益显著。

1.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公路选线应全面调查沿线土地利用情况, 按不同种类分别统计, 遵照节约用地的原则, 结合当地基本农田保护区及国土规划, 进行充分论证, 确定路线位置。道路用地应尽量少占用耕地、果园, 多利用荒地荒坡, 滩涂等荒芜用地。农田地区的路基应尽可能降低高度, 并设计支档结构, 减少占地。当通过农田水利排灌系统, 人工蓄水防洪设施时, 尽量避让或修建桥涵跨越, 而不影响其排灌功能与要求。

1.2 保护人文景观与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公路选线设计时, 对其沿线已发现文物, 遗址, 名胜古迹, 风景区等, 拟定环境保护设计对策。对重点文物, 遗址等保护区应避让。如对其产生干扰, 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有关规定执行。

公路应避让生态环境中所列保护对象并结合受保护对象的特性提出保护方案, 有条件时要进行环境补偿。并在国家保护野生动物触出没路段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1.3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公路设计应充分调查沿线的工程地质, 地形地貌, 气候条件, 植被种类及覆盖率, 水土流失现状, 综合采用生物防护和工程防护措施, 做好水土保持。并注重道路绿化设计, 选用当地生长的植物, 对路堤边坡, 弃土等进行绿化, 防止水土流失。

2 公路施工、运营与环境保护

施工及运营工程中的环境影响主要是水、大气、噪声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时应积极采取措施, 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沿线敏感点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2.1 公路水环境污染防治

公路沿线设施排放的污水和施工期间排放的废水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18—88) 规定。其中施工期水环境的污染是暂时性的, 随着工程的建成其污染源也将消失, 可采用简单经济的处理方法。如公路路线经过饮用水源或养殖水体附近, 应设有边沟或排水沟, 必要时可设置小型净化池。沥青混合料和混凝土搅拌站不得设置在饮用水源保护地等等。在这应该注意公路运营期间的路面径流水环境污染, 注意生活污水与含油污水的处理。

2.2 公路大气环境污染防治

距公路中心线200m范围内的一般环境空气敏感点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96) 二级标准的规定;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避让居民区、学校等, 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施工期主要是扬尘和沥青烟的污染最为严重, 对于石灰, 粉煤灰等路用粉状材料的运输和堆放应有遮盖, 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 有条件时期混合料应集中拌合, 减轻对大气的影响。而目前道路施工已普遍采用沥青拌合设备, 该设备上有沥青烟消除装置, 能较好地防治期对周围大气环境的污染, 还可以使用吸附法, 洗涤法, 静电捕集法等。而运营期大气污染的防治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降低汽车内燃机的油耗和排放;二是安装汽车净化器, 对汽车排放的NOx、CH、CO及颗粒物等进行污染控制。如改进能源结构, 促进清洁运输, 加强和改进道路交通管理。

2.3 公路噪声污染防治

公路中心线距生环境敏感点应大于100m, 其中距医院、疗养院、学校宜大于200m。可以采用堆筑工程弃方, 建筑物设置隔声设施, 建造声屏障, 栽植绿化林带, 或采用低噪声路面 (技术要求较高, 我国刚刚起步, 相信未来一定会有的很大发展) 。

2.4 公路其他环境问题

公路建设期, 运营期除对生态环境, 声环境, 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有影响外, 还会产生振动, 社会环境等其他环境问题。对于交通震动的防治可以提高和改善路面平整度, 设防震沟以降低道路交通震动强度。而社会环境 (拆迁与安置等) 则是牵涉到的范围很广, 此可视当地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

3 道路绿化

3.1 道路绿化的原则

随着我国道路的大力发展, 公路沿线环境的美化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道路绿化营运而生, 公路绿化应贯彻为交通服务, 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方针, 做到全面规划, 合理布局, 各具特色, 点线结合, 做成一个完整的绿化体系, 达到自然美、人工美、粗犷美和精致美的和谐统一。公路绿化要达到改善行车条件, 美化路容, 增进舒适性和安全感的要求。

3.2 公路绿化措施

(1) 视线诱导和指路。利用绿化植物, 预示公路的出入口, 道路线形变化及要去的方向, 以引导驾驶员安全操作。如在凸形竖曲线半径小于一般最小半径且平面线形为曲线的路段, 应在平曲线外侧进行视线诱导栽植。 (2) 稳固路基, 保护边坡。在平台、边坡上种植可以保持水土, 防止被水冲刷, 同时又可以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来消耗土壤中额外含水量, 抑制地下水位上升, 从而达到稳固路基、保护边坡的作用。其主要通过对路肩、挖方边坡植草绿化来稳固路基及边坡。 (3) 防眩、遮光。中央分隔带的栽植, 主要用于防止夜间对面或侧向汽车大灯灯光引起的眩目, 有利于安全行车。在次要道路靠近主要公路路段, 宜在主要公路外侧进行遮光栽植。 (4) 缓冲栽植。这种栽植, 一般在高速公路出口处, 当路基高度小于3m且不设护栏的填方路段及互通式立交桥出口端部, 应在边坡及护坡上密植灌木或矮木, 以促进车辆减速, 减轻汽车肇事是的冲击力。 (5) 补充公路景观, 调整工程中难以避免的景色影响。可以遮蔽杂乱和不美观的建筑物;可美化取土坑、废料堆和贮水池, 使它们成为公路环境中的一景, 对重新建立和形成生态平衡系统起着积极作用。 (6) 调节路面温度, 防止路面老化。适当的在道路沿线两旁种植绿色植物能吸收日光辐射和减少地面辐射, 夏季能遮光蔽荫, 冬季能阻挡寒风, 有防止路面老化的作用。

4 结语

在实施公路工程过程中, 要注重公路周边的环境因素, 加大公路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力度, 改善和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切实提高公路从业者的环保意识, 让建设与环境和谐发展, 深信实现“绿色道路”的愿望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田茂杰, 杨少伟, 许金良.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1.

[2]刘朝晖.公路景观与景观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3]李全文.公路环境规划[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4]白史且.高速公路路滑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2.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生态与环境保护 篇二

【摘 要】本文通过对公路工程节能、环保施工的分析,总结了节能、环保施工的特征,从而为公路工程节能、环保施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公路;节能、环保施工

1.节能、环保施工定义与内涵

1.1节能、环保施工

指在施工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民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工程。

1.2主要包含三方面内涵

一是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节”,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2.公路工程节能、环保施工

2.1节能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公路工程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指出“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1)施工机具共享。

(2)合理安排施工工艺和工序。

(3)施工建筑材料缩短运距,减少能源消耗。

2.2节地

公路规划、设计人员主要以满足交通功能要求、降低建设造价和维护费用、节省交通时间和运行费用、减少交通事故损失等为目标,进行路线方案论证及勘测设计;施工期间对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只注重工期的长短,而对施工活动过程挖方填土、借土弃方、改移河道、清理表土、开采料场等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加速地表侵蚀,增大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改变自然流水形态,加剧水质恶化,从而直接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常常忽视。

平面布置紧凑,减少占地,合理布置场地内交通道路、临时便道与永久道路兼顾考虑,充分利用拟建道路为施工服务。

2.3节水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水资源短缺是全球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水资源短缺的今天,建筑节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水资源被长期无偿利用,导致人们的节水意识低下,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日益短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使命。公路工程施工中所能采取的节水措施进行探讨。

(1)减少管道和阀门泄露浪费的水量。

管道锈蚀、阀门的质量等导致大量的水消失于无形。解决此问题需合理选用优质的管道和阀门,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管理。

(2)建立中水系统。

中水主要是指生活污废水经过适当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的杂用水。中水利用对于节约水资源、减少排污具有积极意义。将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冲厕用水和绿化用水。解决了水源紧张问题,同时也减少了排污量,减轻了室外管网的负荷。

(3)雨水回用系统。

在水资源短缺的今天,雨水回用也成为我们设计人员的重要课题。现阶段雨水回用主要为三个方面:调蓄排放、地面雨水入渗、回收利用屋面雨水。对于节约水资源来说,培养人们的节水意识和国家利用经济杠杆调节都是非常重要的。

3.公路工程材料应用方面

在公路工程材料应用技术方面,建筑节材的技术途径是多方面的,例如尽量配制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尽量提高建筑工程材料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尽可能采用包括建筑垃圾在内的各种废弃物,尽可能采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等等。近期内较为可行的技术包括:

充分利用粉煤灰、矿渣粉、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应用散装水泥;该类技术可以节约大量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减少能源消耗量,同时可以降低粉尘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混凝土集中拌合,比现场搅拌可节约水泥10%,使现场散堆放、倒放等造成砂石损失减少5%~7%;轻质高强建筑材料工程应用技术,例如高强轻混凝土等。高强轻质材料不仅本身消耗资源较少,而且有利于减轻结构自重,可以减小下部承重结构的尺寸,从而减少材料消耗;以耐久性为核心特征的高性能混凝土及其他高耐久性建筑材料的工程应用技术;采用高耐久性混凝土及其他高耐久性建筑材料可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次数,所以在客观上避免了建筑物过早维修或拆除而造成的巨大浪费;材料运输方法科学,降低损耗率;施工便道采用建筑垃圾填筑,做到资源再生利用。

4.施工应尽可能减少建筑材料浪费及建筑垃圾的产生

采用科学严谨的材料预算方案,尽量降低竣工后建筑材料剩余率;采用科学先进的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技术,使公路工程垃圾产生量占公路工程材料总用量的比例尽可能降低;加强工程物资与仓库管理,避免优材劣用、长材短用、大材小用等不合理现象。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面临着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危机,所以社会各行业必须始终坚持节约型的发展道路,共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5.环境保护

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具有范围广、时间长、因素多及难于弥补等特点,因此,公路工程的环保工作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公路工程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严格履行国家《环保法》和工程处所政府对环保的有关规定,开工前对全部职工进行培训教育,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加强全部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进步认识,形成全员过程环保局势;对于临时便道的修设,尽可能应用原有道路,对其进行加宽整平,使其路面宽阔、顺通,并结合具体情况修设路边排水设施,做到晴天行车不扬尘、雨天路面不积水,同时道路排水通畅,不致冲入农田;在办公、生活区域,设立垃圾集中堆放点,并定期对垃圾进行清理。厕所的选址力求远离生活区,减少其对空气的污染;保护公路工程附近有价值的古文化和建筑遗址。

6.结语

节能、节地、环保与成本的关系。要实现公路项目的节能、节地和环保,必然会增加设计、施工等投入,提高开发成本,挤压利润空间。因此,业主必须不断从内部降低建筑成本、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不直接把高成本转嫁到施工单位身上,增加施工单位负担;节能、节地、环保与交通舒适度的关系。设计时必须精心规划,在总体设计、单体建筑和功能布局上,充分考虑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通过有序的规划布局、人性化的细节设计、因地制宜的运用高新技术和精心的施工,来提高交通的舒适度;节能、节地和环保与运用高新技术的关系。广泛、深入地运用高新技术是实现节能、节地和环保的保证。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建筑节能、节地和环保新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公路工程“四节”和环保。

【参考文献】

[1]陈海涛,杨军,张斌.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对策建议[J].黑龙江科技,2001,(03).

[2]王金学.浅谈现阶段公路勘察设计中de环境保护措施[J].中国农垦,2002,(09).

[3]孙小苗.夹江公路二桥工程环境影响分析及环境保护措施[J].铁道工程学报,2003,(03).

[4]刘宏波.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J].林业建设,2005,(03).

3.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初探 篇三

关键词: 高速高速公路工程 环境影响 环境绿化

摘要:随着高速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进展,环境保护越来越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如何搞好高速高速公路的环境保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高速高速公路工程设计期、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提出高速高速公路周边环境的绿化内容,构建绿色防护体系构建生态廊道网络,实现建设生态文明。

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高速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时期。环境保护成了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的总称。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我们只有保护建设环境的责任,不能也无权恣意消费。良好的生态和独特的资源是自然风景区发展的优势,也是最大的资本。发展生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设计良好的高速公路能同时满足人、车、路环境及景观的要求,富有行车诱导性,将人、车、路、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不仅使高速公路本身形成一个行车迅速、舒适、清洁、安全的环境,还要创造一个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高速公路的绿色文化全新概念,强调高速公路是景观、文化、旅游资源,与沿线风土、历史和时空相适应,与时代感相适应,与运动中人的感知和静态中人的观察相适应,与环境相适应。反映当地风土人情,在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增进人类健康,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等方面具有重大价值,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设计期的环境保护

1.1.高速高速公路建设必须着眼于高起点。过去由于资金短缺和对远景交通发展规划不足,高速公路等级和技术指标采用较低,不论是线型、纵面、横向宽度还是路面结构,都只能缓解短期之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运输对道路的技术标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但高速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和运输业的要求,在高速高速公路建设中还存在着短期效应的现象。对高速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缺乏预见性,往往采用低限指标,以致刚改造的高速高速公路建设通车不久,很快就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不得不进行新的改建。所以高速公路改建必须要着眼于高起点,线型上要满足发展要求,红线范围满足拓宽要求,无论在断面上一次改造,还是分期改造,都应将环境保护与植被恢复措施考虑周到,并付诸实施。同时改造过程中要尽可能绕避村镇,靠村不进村,以保证道路畅通,减少干扰及污染,真正起到便民、利民的效果。

1.2.在设计中考虑到高速高速公路运营过程对周围环境造成噪声和废气污染。设计中应尽量减少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汽车车体振动、发动机运转、轮胎与路面磨擦、鸣喇叭以及高速公路沿线提供的各种服务设施、设备均会产生噪声,在高速公路沿线形成一条噪声带。废气污染主要来自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开动时产生的废气和固体微粒。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渗透到水、土壤中,并逐渐积累,会使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这种污染的程度随着高速公路运营时间的增长及交通量的增加而不断加重。

1.3.在设计阶段应充分到道路对周围环境的协调,做好作好绿化及景观设计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设计时应将道路融合到周围环境中,充分利用树林、草地和起伏的地形等尽可能把高速公路建设包括构造物的视觉冲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线形设计避免过分追求路基的稳定性而大填大挖,尽量避免地质不良地段,节约筑路材料,以节省自然资源。构造物尽量避免压缩、阻碍、拦截天然排水系统和水域面积,避免追求简单的结构,尽量以弯、坡、斜桥来适应周围的地形、地物和地貌;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为动、植物生存提供空间;

在关系到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带、边坡、互通立交、服务区等绿化设计中,在选择当地生长的植物前提下,还要注意植物多样性的选择,使防护工程具有一定的美景效果,尽可能减少硬质景观。改善生态环境,使高速高速公路成为给人身心愉悦的绿色通道。

2、施工期的环境保护

由于高速高速公路规模大,里程长,将会占用大量耕地,使当地农田的绝对数量减少,对沿线局部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期的取土场、施工营地、料场等工程临时性用地,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2.1 在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主要污染

(1)扬尘污染。主要包括施工期间道路维护不善,干燥尘土在车轮作用下产生大量飞尘;施工现场、预制场的水泥或细集料堆放无遮盖,混合料现场机械搅拌,水泥稳拌和站、沥青混凝土拌和站等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的施工工艺,因此而造成的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了工地现场周围的农作物和动植物的生长及附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2)噪声污染。噪声的源头主要是在施工现场及构件预制场,如路基路面施工时采用的推土机、压路机、挖掘机、运输车等大型工程机械的轰鸣,桥梁施工时砼搅拌机、振捣器等机具运转的隆隆声,相对集中的施工人员相互响应的嘈杂声等等,对高速公路附近的居民、学校、工厂或单位都会造成惊扰。

(3)运输遗洒的污染。工程材料、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运输,如装运时不规范或覆盖不到位经常会造成遗洒,不但造成原材料的浪费,而且还污染了沿途环境。

(4)水污染。高速公路施工对周围环境中水源、水渠的污染包括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堆放位置不当,雨水冲刷流入民用水井或附近河流湖泊,桩基钻孔时的泥浆、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垃圾粪便等处理不当,直接排入水中,施工机械油料泄漏进入各类水体,形成对水的污染。

(5)生态环境破坏。高速公路穿越森林、草地、山岭、海滩时,用地范围内的植物要砍伐清除,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6)其他方面。如强光、废气、试验室药品、施工现场废弃的原材料、容器等均会对周围居民、环境、空气、土地或水质造成不同程序的干扰或污染。

2.2高速公路施工环境管理措施

项目管理部门要成立环保小组,制定环保措施,配备专职环保管理人员,不断完善和健全环境保护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

在施工前应对参建人员进行环境保护基本知识及有关法律、条令、规范的培训,使每个人都明确环保的重大意义,积极主动地参与环保工作,自觉遵守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施工组织中,应把环境保护的保证措施作为重要计划内容,对涉及环保问题的关键工程要制定相应的环保管理办法和应急预案,保证做好事前控制和尽可能做到事后妥善处理。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在工地的关键部位设置醒目的标语、警示标志等,逐步把环保理念渗透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使环保成为每个参建者的日常自觉行为。在工程预算中适当加大环保管理的投资额度,增强对工程量清单内“施工环保费”和“供水与排污费”的支付管理,对破坏环境的恶劣行为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违规操作要坚持严格处罚原则。加强环保监理工作,要把对环保的监督管理与对质量、进度、造价及安全的监督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层面来抓,做好环保监理也是实现高速公路建设科学监督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在高速公路施工期间,应按照相关施工规范及操作规程加强文明施工的程度,针对不同的污染源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加强对施工便道的日常养护,保证路面含水量,使通行车辆的扬尘减到最低;高速公路施工堆料场设在空旷地区,附近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细集料、沥青、化学物品等存放地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对场地进行硬化、增设必

要的覆盖、遮挡设施等,;加强白色拌和站和黑色拌和站的管理,控制或分解灰尘、烟雾或废气的排放,尽可能的减小其污染和危害程度;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边坡防护和绿化,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水毁现象的发生;当施工路段距居住区较近时,为保证居民正常休息,应规定禁施工时段;注意对各种施工机械做好保养、维修工作,做好消音处理,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防止高速公路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施工驻地的生活垃圾、污水等要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施工结束后,要做到“工完料净”,废弃物品应集中处理,做好土地的平整、植被的恢复,还大自然以本色。

项目管理部门在工程竣工验收时,可以把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的程度、清场及植被恢复的程度增设为验收指标,使整个高速公路建设程序中,每一环节都不遗漏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和控制。

3、高速高速公路绿化的内容

3.1.改善行车环境的绿化

(1)诱导栽植。在小半径竖曲线顶部且平面线形左转弯的曲线路段,应在平曲线外侧栽植高大乔木(1~3m或3m以上),这样可起到诱导转弯的作用。

(2)过渡栽植。在隧道两端洞口外光线明暗急剧变化地段应栽植高大乔木(10m以上),不使明暗发生突然变化,以减少事故发生。

(3)防眩栽植。在中央分隔带或侧向分隔带、主线与辅道或平行的铁路之间,宜栽植常绿灌木、矮树(1m以下)或植草等绿化,以隔断对向车流的眩光。

(4)遮蔽栽植:对高速公路沿线附近各种影响视觉景观的物体,应根据其相对于高速公路的位置、高度、范围采用中低树进行遮蔽栽植,栽植高度不宜超过路面1.5m。高速公路声屏障宜用藤蔓类植物绿化遮蔽。

(5)缓冲栽植。当路基高度小于3.0m又没设护栏的填方路段及互通式立交出口端部,应在边坡及护坡道上密植灌木或矮树。

(6)标示性栽植。当沿途景观单调、地形缺少变化,难以判断所经之地时,宜栽植有别于沿途植被的树木等,以形成明显标志。

(7)隔离栽植。在高速公路用地边缘隔离栅内侧,宜栽植刺篱、常绿灌木及爬山虎等攀缘植物,以便防止人或动物的进入。

3.2.保护自然环境的绿化

(1)防污栽植。对距离高速高速公路较近的学校、医院、疗养院、居民区附近宜采取成树栽植,其它地区亦可采取幼树栽植,栽植完成后力争5年内达到防污染要求。

(2)护坡栽植。高速公路路基、弃土堆等边坡坡面应进行绿化。填方边坡宜铺植草皮或种植花草绿化,亦可结合缓冲、隐蔽目标等功能,栽植灌木或中低树;挖方边坡宜在坡脚栽植花灌木,坡面种植花草;对于无法平整复耕利用的弃土堆宜选用当地草皮进行绿化,土壤条件许可时宜栽植灌木或与周围树木相同的中低树并采取自然栽植形式,但不得栽植高大乔木。

3.3.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应与景观相协调,综合考虑栽植效果

(1)通过森林、果园的高速公路,除因树木影响视线、妨碍交通而移植或砍伐后以利获得视觉景观外,应从高速公路设计开始充分考虑保留原有树木。

(2)进入森林前及穿越森林后的路段,应在靠近森林边缘栽植与森林树种相同的树林,其密度宜疏于森林密度。高速公路通过连续林带时,可按计算行车速度的5s行程砍伐原有树林以便了望。

(3)通过草地、绿地或沼泽的高速公路,两侧宜栽植当地花草或灌木,不得栽植行列式乔木,以与自然景观协调一致。

(4)高速公路绿化宜按一定的间隔栽植不同的乔木、灌木及花草,避免不同树种、不同高度、不同冠形与色彩频繁替换而产生视觉景观的混乱。

(5)城镇附近立交枢纽及服务区的绿化宜进行独立园林设计。结语

高速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是个多层面的社会化工程,需要多方面不懈地共同努力,让环保意识和绿色高速公路理念贯彻并落实到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使每个参建人员都能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高速公路建设的关系,保证二者协调有效共同发展,为建设“绿化”、“美化”、“标准化”高速公路、实现环境保护的“三大转变”做出积极地贡献,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高速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12[JTJ/T 006-98].[3]刘书套.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4]黄枢,沈国舫.中国造林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5]林业部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司.全国造林技术规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6]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7]张天麟.园林树木1200种[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公路绿化工程与环境保护 篇四

2018年10月工程部工作总结

时间飞逝,xx年即将结束。在这一年里,工程部全体员工在公司的质量方针指引下、在公司和项目领导正确指导下,以及同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团结一致下,圆满完成公司领导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保证了园区所有设备的安全运行。取得了一定的好成绩,为完成公司质量目标做出贡献。

一、日常工作中,工程部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五常法”的要求去做。能够认真传达、贯彻公司的各项指示精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对待公司、项目检查中提出的问题和整改意见,结合实际,认真整改和执行。在各级领导的帮助下,我们规范了各种表格、记录的填写,为日常安排工作和用电数据分析提供了有效、准确的依据。并将各种制度张贴上墙,以便每位员工及时学习、检查和要求自己。

二、配电值班工作看似轻松,但实际上,要求配电值班人员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和配电值班经验,才能保证发现隐患后,及时有效的做出处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为设备运转、业主办公提供电力保障。因此,工程部每位配电工都能遵守配电制度,认真巡视设备,按时抄录各种表计,认真核算每日用电情况,为园区用电分析和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配电室又是休息日、节假日和夜间等时间继续为业主服务及对外联系协调的主要部门,负责这些时间内的设备巡视工作、业主报修处理、业主和外单位的各种施工跟进服务以及紧急情况处理协调等工作。如:每班2次的中水站巡视;每日夜间路灯、水泵

房设备巡视和电梯维护保养跟进监督工作等,使业主得到全天的、不间断的维修服务,保证了电气设备的安 全运行,为业主创造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

三、工作中,我们负责园区内所有电气设备设施的维修工作,保证它们能够正常运转。我们克服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困难,合理安排人员,本着“应修的必修,修必修好;定期保养”的原则,认真对待每项工作。为及时处理业主报修,每天安排专人负责业主报修处理和巡查工作。做到接报及时、处理及时,减少回收率。当报修工作较多时,及时调配其他员工支持。今年夏天a 栋402室完美时空公司,有一个配电箱的总空开频繁掉闸,严重影响业主的正常办公。我们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彻底、仔细的排查,最终发现掉闸原因是由于业主用电过于集中,三相用电负荷严重不平衡,造成单相超负荷掉闸,需进行负荷调整。但由于业主办公期间不允许时长时间停电,因此,我们在其用电高峰时测量、记录各分路负荷后,于当日下班和次日中午,分两次对其负荷重新分配、调整,使其三相负荷趋于平衡,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业主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工程部在没有进行交接和资料不全的情况下,接管园区中水站后,为保证中水站的正常使用,设备正常运转,全体电工包括配电工都积极参与中水站的维修、调试和巡查工作。由于缺乏中水站设备资料,我们只能在现场逐一查设备、查线路,了解设备的工作过程和控制方式。在污水池中打捞水泵、更换电机、连接线路,全体员工都不怕脏、不怕累,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协助水工完成中水站设备的更换、维修工作。在电气调试问题上,为不影响业主使用中水,我们尽量将时间安排在晚上或周六日进行,摸索回用水泵的自控管理、查找故障原因,经过多日的努力终于将系统调整到最佳状态,保证了中水设备 的正常使用。

设备巡查工作是保障电气设备安全运转和使用的重要措施,也是人员安全的保障。因此,每天都会安排专人按时巡视园区公共电气设备、设施,以便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和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如不能及时处理的,也会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及时上报并列入维修计划。在日常工作中,员工根据检修计划、电气设备维护周期以及设备运行状况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修保养,发现并去除潜在的设备隐患,减少设备故障率。在换季检修工作中,因维修工作量大,人员不足,从配电室抽调4人参与检修工作,致使抽出人员和值班人员的工作量都随之增大,但每个员工都没有抱怨、没有偷懒,都任劳任怨、积极投入检修工作,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填写各种记录,使得每次换季检修工作都能够顺利完成。

四、在技术培训方面。每个员工都非常主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增强自身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为保证员工有时间进行技术交流和学习,每周五我们都抽2-3小时作为“技术学习”时间,鼓励大家互相交流、互相讨论、互相提问、多方面解答问题,介绍自身的工作经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自信心,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在能源管理、降低消耗方面。我们对园区内的公共电气设备、设施进行摸底排查,找出节能降耗的方法,对需要且能够改进的设备、设施作出节电改造方案或建议,逐步进行改造:

1、将楼内通道照明、大厅照明、电梯厅照明及步梯间照明等分出白天和夜间照明;在保证整体照明需求和造型完整有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灯具使用数量,如将三管或双管灯改为单管照明,改连排灯照明为隔灯照明方式等。

2、对大功率机电设备加强巡查,确保电机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提高效率。加大控制设备的维护,减少大功率设备的超停次数,降低功耗。

3、对e栋空调机组加装计量表,增大电量核算的准确度,减少公用电量的分摊。

4、做好修旧利废工作,对更换出的文件、灯具、镇流器等进行维修,通过更换零件或重新拼装等方式修理旧件,减少新件的使用。

六、弱电设备维修工作:

1、更换物业办公用电话交换机,重新调整号码分配和布线工作

2、对楼内弱点竖井进行了全面清洁、整理工作

3、配合电信公司进行设备的安装维修和保养工作

七、环境卫生和设备卫生方面。将园区内的公共设备设施分为公共责任区和个人责任区,每个责任区都有专人负责。每日都要清洁公共区域内的卫生和设备的卫生。定期清洁个人管辖范围卫生并定期检查,保证配电室内和设备间的设备干干净净,设备无油渍、卫生无死角、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5.公路绿化工程与环境保护 篇五

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中不断发展壮大, 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工程所在国的业主对环境与社会方面日趋重视就是其中之一。而如何正确对待、理解和发展环境与社会方面在工程工作中的发展, 就成为了每个项目的不得不面临的课题。

某公司与美国千年挑战基金签订了某非洲公路升级项目合同, 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 笔者作为分管环境与社会方面的负责人, 深感项目上下在此方面的所经历的艰难历程, 也深深体会到了, 切实执行环境与社会方面对国内外项目长足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下就具体环境与社会风险分析和控制措施以及实施效益与大家分享, 为以后其他实施类似项目的工程人员提供借鉴。

项目在环境与社会方面的潜在风险分析

作为潜在风险, 报告以项目运作的时间顺序, 将环境与社会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划分为3个阶段进行论述, 即项目动员阶段, 施工阶段和撤场阶段。

(一) 动员阶段

该部分以图表形式, 展示了项目在动员阶段, 存在的环境与社会方面的风险的具体位置, 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具体内容, 产生相应影响的程度, 和造成该影响的工作内容, 同时评定影响危害的等级。具体确立了工程师营地位置、我方主营地位置和石料厂位置成为动员阶段所面临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3处施工地点。

(二) 施工阶段

结合项目工作内容, 包括施工材料的获得和运输, 如砂砾料、沙子、骨料、水和沥青等, 清障、清表、土方、结构层和路面施工, 以及边沟结构物等施工内容, 以空间概念分成两部分, 即按照在路权范围内的连续路段和路权以外的工程师营地、承包商营地和石料厂, 来论述沿线环境与社会方面存在的风险。在施工阶段, 具体评估的环境与社会方面的负面风险可以归纳为沿线自然植被和农作物的影响、征地、噪音影响和粉尘影响等13类。

(三) 设备人员撤场阶段

在项目进入撤场阶段, 主要涉及到的工程量是移除所有临时建筑, 对沿线表土的复原, 对沿线路权范围之外的料场进行复原, 这里着重强调的是临时建筑在移除之后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的风险。

根据当地社会环境和项目循环利用资源的角度进行估计, 很多拆卸下来的旧铁皮、沥青桶等可以送给当地人使用, 彩板房、水桶、太阳能、水管等可以转移到下一个项目使用, 在此基础上, 还应考虑的垃圾产生数量。

减少环境与社会方面的潜在风险的措施

以时间和空间为概念, 将项目所面临的环境与社会的潜在风险进行了详细叙述后, 进一步对如何减少相应风险的措施进行了论述, 贯穿整个段落的主导思想是, 即一切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有效有序地对项目存在的环境与社会方面的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提出了既能够满足业主要求, 又能满足承包商力所能及的管控范围之内的管理方案, 形成了一条从业主, 经咨询, 到承包商各方认可的管理链条, 也为项目将来的实施监管提供了指导。

(一) 沿线自然植被和农作物影响的缓解措施

合同范围内, 保证清障和伐树工作控制在路权范围以内, 并严格按照工程师指令内容工作, 避免破坏不必要的植被和树木, 剥离开的植被和树木需要沿着道路方向整齐呈条状堆放, 以便将来恢复使用, 这种做法在此后的道路两侧及边坡恢复中证实, 即节省成本也在施工效率上得到了大幅提高。而且结合合同要求, 推倒的树木需要整齐堆放, 可以由当地人拾取用于烧柴做饭, 进而大幅提高了项目的社会影响力, 沿线居民普遍表示感谢这一做法。

在缓解措施当中, 同时规定了检查频率, 该项内容根据其工作特点, 规定为每周检查一次, 检查的设备和方法, 则制定为目测检查, 并明确了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任何缺陷, 记录到整改措施中, 及时纠正, 从而达到强化管理的办法, 并明确了具体负责人, 做到有要求可循, 有负责人监管的执行体系。

(二) 合理征地

要求项目科学合理计算征地要求, 最大限度上使用征地范围内的施工用料, 并确保通过当地土地管理部门专职土地评估员, 对所要求的征地范围进行评估, 检查频率为1个月, 检查方式以评估员的评估报告为基准, 其他方面内容与前文中提及大致相同。

(三) 噪音控制

噪声污染对于沿线居民的生活带来不变, 从6个方面讨论控制噪声污染:

1.从社会关系角度, 提前通知将要在下一处工作区域内的居民, 告知我方的施工行为, 保证沿线居民提前做到了解其居住的地方在下一时间会有施工设备在此工作, 提前得到居民理解和支持, 避免社会抱怨对项目造成负面影响。根据该措施的特点, 要求每天检查, 检查合格标准为该处工作的居民了解施工进程。

2.日常维护保养设备, 保证设备工况良好, 避免因为设备保养不到位而造成不必要的噪音, 要求每月检查一次, 检查要求在持续状态下保持65分贝以下, 偶尔发生的情况下不超过80分贝。

3.确认沿线对噪声较为敏感的区域, 比如教堂、学校、清真寺等地方, 保证每周检查一次, 检查要求在持续状态下保持65分贝以下, 偶尔发生的情况下不超过80分贝。

4.在实际可行的情况, 需要保证施工设备尽量远离居民区超过250米以外, 这样能够保证尽量小的影响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5.保证在产生较大噪音的施工设备附近工作的人员佩戴耳机, 以保证减少噪音对工作人员的听力损害。

6.对施工时间段进行了规定, 当然也结合了工程的实施实际情况, 要求在夜间10点后到次日早6点之前, 避免施工, 尽量避开当地居民日常休息时间。

(四) 粉尘影响

为了降低粉尘对环境的影响, 结合不同范围内工作内容的特点和实际可操作性, 主要提供的控制措施是洒水, 包括施工路段、料场、石料场等容易产生粉尘的地方;涉及到施工材料运输的, 如果料原干燥, 需要用篷布等覆盖, 以防粉尘的产生;最后, 从社会关系角度考虑, 在施工过程中, 需要和当地居民进行沟通, 并得到理解。要求每天检查一次,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 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为了降低对沿线河流水体的污染, 考虑对水体使用的必要性, 合理结合工作的可操作性, 项目编制的控制措施依据可控设备, 制定了合理的抽水方式, 抽水范围, 在可能对水体产生污染的地点规定工作时间, 对项目施工设备的清洗做出具体要求。具体通过几个具体例子来阐述, 包括:通过真空泵, 经由水管进入水体抽水;在可以操控的现场环境下, 保证设备在加油时, 尽量停靠在距离水体50米之外的地点;沿线河流段有施工作业的, 在大雨时, 需要停止工作, 等到停雨后再行施工;设备清洗需要再制定地点进行, 并对废水处理做出了单独要求, 需要有特别的污水排放处理, 结合设备清洗后的废水带有油渍的特性, 项目设计并获得批复了污水处理池, 通过两个污水池形成两级处理, 即第一级直接接受带有油渍的污水, 经由底部排水口流入下一级污水池, 通过油和水比重不同的原理, 达到隔离油渍和水的效果, 进而满足项目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六) 减少对水体消耗的措施

工程施工对于水体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 项目编制的环境与社会报告中对水体的使用, 主要是出于社会方面的考虑, 分别要求在使用沿线流域内水源之前, 项目应取得当地水利局的用水许可, 得到政府的认可;另外一方面要求项目时时保持和当地社会沟通, 避免在使用水源的过程中和当地人发生冲突。为了很好的落实该要求, 具体通过检查和例会的形式, 由项目环境与社会经理和其他负责人参与的形式, 达到有制度、有监管、有问责的办法, 彻底贯彻和执行项目在这方面的控制和管理工作。

(七) 减少对地形地貌的改变

在确认项目可能对周边地形地貌造成的改变的评估中, 空间上分为项目路权范围内的主线和路权范围之外的借弃料场, 项目在前期业主设计阶段, 路权范围内的主线施工已经做了充分的设计要求, 高挖低填处都合理设计了坡比以达到项目道路美观的效果, 而就路权范围之外的借弃料场就成为了项目的主要管理内容, 具体的要求是:借弃料场内不得积水, 保证干燥, 从而降低水土流失对地形地貌造成的改变;借弃料场的边坡控制, 尽量平缓, 最陡不能超过1:3的坡比, 以保证在料场恢复和植被生长后, 最终与原地形地貌浑然一体, 减少对地形地貌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在检查和记录, 以及负责人方面也保持同样监管理念。

(八) 减少对风景的破坏

与地形地貌的改变不同的是, 地形地貌的该表主要控制完成项目后的控制, 而风景的破坏主要集中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即在施工的石料场和道路中间设立植被区, 以隔离道路和料场, 形成一个较大的隔离区后, 保证视觉上对沿线通过车辆和行人造成的冲击, 并且在恢复石料场后, 并在项目施工过程中, 又制定了后续的相关具体要求, 比如保证石料场具备后续的开采平台等条件。

(九) 减少垃圾污染

关于垃圾污染, 项目针对沿线营地产生的垃圾制定了切实的处理办法, 要求部分不适用于填埋的垃圾需要由当地具备资质的公司来处理, 同时要求保留所有由当地公司处理的垃圾的记录, 并官方留底;要求充分回收利用可再生垃圾, 减少不必要垃圾的产生, 项目部在随后的执行过程中, 包括项目废旧轮胎、钢板、木板等下脚料、沥青桶等都制定了严格的回收制度;严格约束和规定了可以掩埋的垃圾, 保证在项目运转过程中有法可依, 有据可循;

(十) 沿线污水排放管理

要求营地建设规划完整的污水排放系统, 同时要求修建的化粪池系统必须经过严格计算和监管, 保证避免溢流现象的发生, 同时严格要求化粪池内支撑结构充分, 避免坍塌;出于社会方面的考虑, 要求现场为工人提供移动厕所。

(十一) 减少表土剥离造成的影响

对项目所有需要进行表土剥离的范围进行严格监管, 要求所有清表工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过程中, 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对表土厚度做出清晰定义, 明确了50-100mm厚度内富含各种植被种子, 同时对剥离后的表土沿着公路两侧呈条状存放, 以便工程完成后直接覆盖恢复使用, 在成本控制精打细算的同时, 也保证了原来表土恢复后, 避免了植被的大幅波动, 保障了植被环境的本土化。另外, 在条状堆放的同时, 限制了堆放高度不超过1.5米, 务必保证表土不被水浸泡, 保持沿线范围内的排水畅通, 以避免因为雨水冲刷造成的表土流失。

(十二) 减少土壤流失的影响

项目需要在施工过程中, 根据图纸要求, 科学计算出所需要借、弃的土方量, 并合理规划施工顺序, 合理利用借弃料场与沿线土方施工之间的土方平衡调动, 保证借弃料场内排水畅通, 并要求沿线施工过程中的土排水沟内设立小的挡水坝 (check dam) , 用来阻止上游雨水冲刷所携带的泥土, 经过项目实践发现, 这一办法贯穿整个项目, 即在成本上达到了利益最大化, 同时, 也满足了美国千年基金在控制土壤流失方面的苛刻要求。

同时, 要求在高坡段种植香根草, 以保护雨水对路基两侧高坡段的冲刷, 作为实践过程发现, 香根草在路基保护中, 发挥了非常大的保护作用, 也为项目施工投入合理化做出了贡献。

(十三) 减少振动造成的影响

道路施工不可避免的会对地面造成不同程度的扰动, 项目规范了具体造成振动的施工范围, 主要分为道路沿线两侧环境的振动干扰, 另外一方面在碎石场爆破时候造成的振动。对于施工路线要求, 道路保留区范围内民房进行监控, 在施工前后, 要求留有民房的对比照片, 在预防对周边民房造成损坏的同时, 也留有证据, 在遇到当地人索赔的情况, 能做到有据可循, 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麻烦;另外, 针对碎石场, 爆破点要求1公里半径范围内不得有民房, 同时石料场开场方案必须制定周密详实的开采计划, 其中涉及到爆破、开采、筹划等内容。

对环境与社会方面的检查落实

前文论述了项目所面临的13个潜在环境与社会方面的风险和控制措施后, 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即管理控制阶段, 也是贯穿这个项目始末的最重要阶段。一个完善的项目管理控制, 需要一套完整周密的监管制度来执行, 所以项目在对环境与社会管理方面制定了周详和实际可行的检查制度。

(一)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 即是针对所有环境与社会潜在的风险进行全面检查, 检查根据时间频率划分为每天检查、每周检查和每月检查3种形式。每天检查, 目的在于检查确认出现的环境问题, 并且及时改正, 比如扬尘、维修机械、及时更改不正确的清表工作等。出现的任何环境问题都必须要妥善记录在每天检查的表格里, 同时规定了对现场进行每天检查的人员, 包括项目工程师和咨询方面环境与社会人员。

每周检查, 目的在于管理和确认每年检查出来的环境问题, 并确认这些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完毕。在检查期间考虑到的各个方面包括:天气条件 (目前的和可预测的) ;工作区域和敏感区域, 比如人群居住地附近;周边控制, 比如堤岸、截水沟、水道、分流道路等的维护;高效执行预防和减缓措施;观察有喷溅现象并采取清洁措施;化学物品存放区;现场清洁, 比如垃圾和材料。

每月检查, 目的在于检查所有环境问题并及时整改到达到满意的程度。主要的环境问题需要记录在每月检查的表格中, 统一由环境与社会官员保管。保证针对项目制定的环境与社会报告内容按照预期的方向执行。

(二) 整改措施

环境与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 分别列入到尚未履行的统计当中, 并需要及时整改, 而所有整改的措施和执行情况需要和工程师保持紧密沟通, 以保证最终完全满足所指定的环境与社会规范要求。从反应对规范要求内容的及时整改效果, 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也作为衡量环境与社会管理水平的标准。

(三) 防护措施

在项目运作过程当中, 会发生很多侥幸脱险类事故, 需要从中总结教训, 并做好预防工作, 发生此类事件的时候, 需要做好改进工作的统计, 负责人应该由项目环境与社会官员完成。改进工作统计的目的在于针对具体侥幸脱险事故, 制定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方案, 完成整理的改进工作统计后, 需要呈报给环境与社会经理, 并获得咨询工程师的批复。经过批复后的方案, 需要在管理会议上向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传达。

(四) 会议

除了日常的检查之外, 项目环境与社会方案还制定了会议制度, 要求每月召开环境执行会议, 讨论针对环境与社会方面规范的执行情况。妥善记录好会议纪要, 并交由环境与社会经理保管, 用以负责管理减缓措施的高效执行。会议的目的在于回顾环境措施、环境成功情况、尚未履行的整改情况, 进而在将来执行更加完备的环境要求。

(五) 环境与社会计划回顾

环境与社会经理需要每隔6个月对项目环境与社会管理计划进行回顾, 目的在于, 在必要的情况下, 对现行的计划进行及时整改。如果现场有任何重大事件类发生, 该时间间隔可以随时调整, 以应变现场发生的特殊情况。该改动将提交给咨询工程师供其批复。

总结

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无不与严格执行环境与社会规定的各项内容息息相关。特别强调的是管理层对项目全方面的把控, 环境与社会细节方面的管理, 提高广大职工对相关内容的思想认识, 严格落实每一项内容尤为重要, 同时积极积累相关文字和影像方面的记录资料, 认真配合投资方、业主方和咨询方每一次的现场检查工作。

摘要:本文通过某公司执行美国千年挑战基金项目实践, 介绍国际工程环境与社会管理工作的风险识别、风险措施和风险控制过程, 希望能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环境与社会管理提供借鉴。

6.公路绿化工程与环境保护 篇六

关键词:公路工程;勘察;设计;环境;保护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源和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世人所关注的重大问题,建设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坚持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公路建设规模大、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资源消耗集中,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环境条件密切关联,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山区公路建设,容易破坏原有地形地貌,使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受到损害,公路建设给当地带来交通方便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和污染。要做好

公路特别是山区公路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必须搞好公路的勘察设计。

一、选取适当的公路标准和技术指标

公路勘测设计标准应根据国家及省公路的规划、综合项目所在地区的路网规划、公路功能、远景发展、综合运输体系、规划交通量等合理确定公路的等级标准。当路段较长且受地形限制时.一条公路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速度,但不同设计路段衔接应协调。公路等级的选用在综合考虑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超前,以减少未来提高公路等级标准造成的浪费和废弃物的污染。山区重要干线的高等级公路。在标准选择上应就高不能就低,公路的技术指标选用上,应采用灵活的路线布线方法,充分顺应地形、地貌,以整体形路基与分离式样路基相结合,使路线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对于部分不能满足规范及标准的路段,应通过科学的论证及安全技术经济比较,选取最优的方案。

二、优化公路设计方案

公路工程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的工程。是路线、路基、路面、防护排水、桥涵、隧道、交叉工程、沿线设施、水文、地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施工环境,养护等多专业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公路设计应综合处理好各专业的关系,合理掌握公路的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及全线技术指标的总体运用。注重平、纵、横三个方面组合而成的立体线形,尽力做到线形连续、视线良好。与沿线自然环境、地形、地物、不良地质,规划、文物、军事等设施总体协调适应,减少拆迁、少占耕地.充分论证环境敏感点及水土保持工作。应勘察设计好取、弃土场的地理位置.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理防护措施,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与公路设计紧密

结合。在路线设计方面,要改变传统的定线方法,由曲线方法定线取代导线方法定线,使路线随地形而变,曲线、直线应地形而生,使路线符合自然、依赖于自然,同时大大降低工程造价。

三、做好山区公路的选线工作

山区公路地貌地质构造极其复杂,断裂、滑坡、泥石流、溶洞等地质病害非常发育,应采用有效的勘测方法和监测手段,对高等级公路可通过卫星遥感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山区公路生态环境评价和地质病害分析研究,使公路大型构造物尽量避开断裂、溶洞等地质病害,合理确定隧道及桥梁的位置,根据岩层方向尽量使挖方边坡处在安全有利的方向,避免坡面的失稳造成大面积的滑塌.对于无法为避绕的不良地质地段,通过超前预测分析,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四、优化防护方案

防护排水工程的设计不单单是为了公路工程的安全。公路工程防护与排水方案,应在满足工程的安全的情况下做大量的方案论证,优化防护与排水形式。浆砌片石护坡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工程防护。但在环保意识和审美观点提高的今天,这是一种与自然极不协调的防护形式,它给人以单调、乏味之感,同时破坏了大地涵养水分的能力。在设计中如路基边坡不受河溪的冲刷影响,应积极采用网格、拱型等其他防护加植物防护的形式,取代浆砌片石防护,同样对挖方大面积的浆砌片石防护,可采用低挡墙加网格、拱型等其他防护,种植一些爬藤植

物,采用植物上爬和垂吊,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美化了环境。

五、搞好公路的绿化美化工程

美化绿化,不仅可协调公路与周围环境景观的协调的关系,而且可营造出适宜人的生活工作环境,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公路的环境质量。公路绿化应结合当地的气候及地区的土质特点选取合适的苗木,坚持适树、适地的原则,应多采用本地的苗木。以“外乔、内灌、中花草”的绿化模式使公路构成绿色长廊 ,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做到“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行一路快车、赏一路美景”,绿化改善公路环境,协调自然.降低了噪声和汽车尾气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搞好公路的生态建设。

六、加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公路建设路基工程需要大量的土方。工程取土需要大量占用耕地。可积极采用火力发电厂的副产品粉灰,减少粉煤灰大量排放造成的国家的巨大负担和由于储存不当对空气、水源环境的污染。利用粉煤灰填筑路基,可大批量集中消耗,为粉煤灰的再生利用、保护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在我国其他行业的大量废弃矿渣,不仅污染了环境还大量占用了耕地.国家应积极出台一些政策,鼓励人们对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研究,提高综合环境质量。随着公路的建设,将来公路升级改造极大、中修工程任务相当繁重,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充分利用旧路资源,对旧路进行冷再生或热再生施工,变废为宝,减少污染,提高公路的综合效益。

七、结束语

搞好公路建设与保护好环境、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我们公路设计者头等重要的大事.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加强设计,加强施工建设管理。在公路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考虑到环保因素.利用科技手段和先进方法,减少因公路建设带来的环境的破坏和水土失流,恢复植被,建优美的公路,使我们公路建设环境得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张重禄,蒋成海,吴小萍.西部高速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技术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6,(2).

7.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篇七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东经104°07′41″~105°35′34″,北纬28°49′43″~30°34′10″。行政区划上属成都市锦江区、双流县;眉山市仁寿县;内江市威远县;自贡市大安区、沿滩区、富顺县;泸州市泸县、龙马潭区,江阳区等10个县、区。

本项目工可推荐方案(A1+K线+B线+K线)起于成都市绕城高速公路(K0+000=绕城高速公路K34+600),向南经应龙村,在裴家与华(阳)龙(泉驿)公路交叉,过兴隆东,于梁家坝跨鹿溪河,过黄龙村、大林东、高天湾,于巫通寺设隧道穿二峨山进入仁寿境内。过千合、文公东、瓦窑坝、郑家沟、桅杆湾、挑水沱、青岗乡西,在段家坝跨通江河,过冯家沟、石咀乡东、新庙村、玉泉村,在铜锣沟跨清水河,过禄加西、汪洋东、桐凉村进入威远县境内。过连界西、关刀桥,设隧道穿马鞍山,过新场东、穿心点、老场、上坝、双河口、庆卫、威远西,在徐家冲跨省道S207线,跨曹家冲,在朱家祠堂跨清溪河,过小高洞、界牌东后进入自贡境内。于大山铺北万家桥设枢纽互通与内(江)宜(宾)高速公路交叉,随即跨越省道S206、内(江)昆(明)铁路,过杨家坝、瓦市铺西、罗家湾、棉远桥后跨沱江,过富顺东、东禅寺,设隧道穿龙贯山后进入泸州市境内。过瓦子场北、上河坝,在大石磊跨濑溪河,在仰天窝设枢纽互通与隆(昌)纳(溪)高速公路交叉,过西谭庵,在石洞南与国道G321线交叉,过回龙湾,在得龙桥跨龙溪河,止于黄通寺。延伸在手爬岩跨长江,过杨山,于分水岭北板栗湾接泸(州)赤(水)公路。推荐方案路线全长262.551公里。

本项目拟采用的技术标准为:即江家(起点)(A1K0+000)~兴隆(K17+780)段计算行车速度100km/h,六车道路基宽度33.5m;兴隆(K17+780)~分水(终点)(K262+551)段计算行车速度80km/h,四车道路基宽度24.5m。本项目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有特大桥8351米/7座,大桥74977米/204座,中桥1947米/28座,小桥26/1座,桥梁总计85301米/240座,占路线长度的32.49%;设长隧道8155米/4座,短隧道(双连拱)210米/1座,隧道总计8365米/5座,占路线总长3.19%;桥隧占路线总长35.68%;互通式立体交叉20座,分离式交叉13处,涵洞22546/561米/道,其中人行通道涵468道,人行通道及人行天桥7431/115米/座。

本项目全线挖方总量为2936.46万m3,填方总1762.89万m3,借方7.49万m3,剥离表土272.98万m3,弃方957.61万m3(自然方),弃方换算成松方总量为1446.44万m3。全线共规划设置76处弃渣场堆放路基、隧道弃方;另设置1个取土场供相应路段进行填方;设置预制场41处,设置拌和场24处,新建或整修施工便道约69公里。

本公路工程拟占地共计1976.08hm2,其中永久性占用土地1717.01hm2,包括水田393.07 hm2,旱地577.96 hm2,林草地659.53 hm2,宅基地 本文来自 范文大全网 http://,转载请保留此标记。85.83 hm2,河滩地0.63 hm2;临时性占用土地259.07 hm2,包括水田46.66 hm2,旱地156.83 hm2,林草地55.58 hm2。本项目建设总投资为206.8338亿元,平均每公里投资约7867万元,分4年投入,分年投资比例为20%∶30%∶30%∶20%。预计于2008年底开工,2012年底建成通车,建设期4年。

二、路线比选及重要环境要素分析

1、在综合考虑工程因素、地质因素、社会经济、城镇规划、水土流失以及路线对声、空气、水、生态环境等的影响,本报告书认为“工可”的推荐方案是可行且合理的。

2、敏感区域

本项目在K254+635(手爬岩)跨长江,涉及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本次评价以就工程实施对该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委托相关资质机构进行专项评估。

本项目工可推荐的路线经过环评单位和工可路线主体设计单位的多次沟通和调整,路线不涉及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并且路线已经调整出原来中穿的自贡恐龙国家级地质公园,确保路线距离地质公园边界在500米以上。

3、饮用水源

本项目经过环评单位和工可路线主体设计单位的多次沟通和调整,推荐路线方案因客观因素制约,无法调整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路段有三处,分别是威远县团鱼凼水库饮用水源准保护区(受庆卫镇城镇发展规划控制)、沿滩区仙市镇杨柳溪饮用水源保护区(受路线总体走向和何市镇双桥水库二级保护区限制)、龙马潭区特兴镇龙溪河饮用水源保护区(受路线总体走向和泸州市城市发展规划限制)。针对这三个饮用水源保护区,本次评价要求工程建设单位在确保饮用水安全和加强施工期、营运期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内江市政府、自贡市政府和泸州市政府均复函同意了推荐路线方案。

4、城市规划

本项目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直接连接了四川省规划中的九大城市中的自贡和泸州两市,连接了仁寿、威远、富顺三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依据本项目所在地区需要服务和连接的主要城镇(仁寿、威远、自贡、富顺、泸州等),项目工可推荐路线方案总体符合项目沿线重要城镇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在坚持“靠近而不进入”的总体原则下,尽量选择了有利于地方社会经发展和缓解当地交通运输瓶颈的路线行进方案。

5、文物保护

本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通过严格控制项目建设用地范围,项目的建设不会对文物保护单位构成影响。

6、矿产压覆

根据调查,本工程设计路线在仁寿~威远段(公路里程桩号K90~K120),从平面上穿越数个煤矿采空区,工程在该段建设多为地表工程,局部存在桥梁和隧道工程,且公路路面设计高程与路面以下各煤矿采空区顶板高程相差108~200m,所以该工程建设不会对煤矿采煤产生不利影响。

7、重大基础设施

拟建项目与所在地区现有重大基础设施干扰较小,能够保证现有电力、水利、交通、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三、社会环境

1、随着公路建成运营,必将带动沿线诸多行业的兴起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沿线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

;加强城乡贸易流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将会给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提供大量机会;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显著提高。

2、该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促进项目直接影响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旅游资源的发展。虽然,兴建该公路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但在项目施工中应尽可能减少占用耕地资源,并注重项目沿线水资源的保护。

3、公路永久性和临时性占地将使部分当地居民群众临时或永久性搬迁,引起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建设单位应坚持按国家政策办事,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采取合理的补偿措施安置后,进行再生产,能够把不利影响减轻到最低限度。

4、该公路的建设投入运营后,对原电力、水利、交通、水利、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干扰影响不大,长江特大桥桥位通航环境较好,通航净空尺度满足《内河通航标准》中关于Ⅲ级航道净空尺度的要求。

5、拟建公路对居住区、群众人际交往以及耕作的分隔和阻碍的影响很小,通过设置桥梁、通道涵洞、人行天桥等方式可以得以缓解。

6、拟建公路的路线选择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本着路线过乡镇“近而不进”的原则,对沿线城镇规划无大的影响,但过老的明月乡场镇路段下阶段可考虑局部调线,减小拆迁安置。

7、经过初步调查,拟建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没有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在公路施工前,建设单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对拟建公路沿线的文物进行调查勘探。在公路工程施工中,严格控制项目建设用地范围,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文物后必须立即停止施工,保护好现场,并应立即报告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四、生态环境

1、拟建公路所在区域气候类型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植物生长期长,土壤适宜种性广,在海拔200~500m的丘陵地带多已垦殖为农业区域,并栽培有油桐、油茶、柑橘、枇杷、梨、龙眼等。由于自然、人为因素的干扰,评价区内的地带性自然植被常绿阔叶林已经不复存在,现有植被多为次生林和人工林、灌丛、草丛和人工植被。在科属组成上,根据调查和现有资料统计,有维管束植物136科377属512种,其中蕨类植物18科25属30种,裸子植物6科10属13种,被子植物112科342属469种。

2、拟建公路所经的区县包括成都市锦江区和双流县,眉山市仁寿县,内江市威远县,自贡市大安区、沿滩区和富顺县,泸州市泸县、龙马潭区和江阳区等10个县、区。各区县林地面积在4352.90~43977.10 hm2之间,森林覆盖率在16.41%~31.50之间。

3、项目沿线:起点至二峨山隧道进口段,K0+000~K37+375,海拔480~525m,主要植被类型包括慈竹林、枫杨林、灌草丛、农田、及经济林;二峨山隧道出口至汪洋互通段,K39+685~K97+140,海拔350~525m,主要植被类型包括柏木林、马尾松林、喜树苦楝混交林、慈竹林、灌草丛、农田、及经济林等;汪洋互通至老场隧道进口段,K97+140~K115+050,海拔520~700m,主要植被类型包括马尾松林、杉木四川大头茶混交林、毛竹林、慈竹林、灌草丛、农田、及经济林等;老场隧道出口至许家山隧道进口段,K117+000~K129+230,海拔350~525m,主要植被类型包括柏木林、慈竹林、毛竹林、蓝桉林、灌草丛、农田、及经济林等;许家山隧道出口至大黄山隧道进口段,K129+440~158+300,海拔300~380m,主要植被类型包括马尾松林、柏木林、慈竹林、硬头黄竹林、灌草丛、农田、及经济林等;大黄山隧道出口至瓦市互通段,159+370~K179+220,海拔290~300m,主要植被类型包括马尾松林、慈竹林、斑竹林、麻竹林、农田、及经济林等;瓦市互通至富顺互通段,K179+220~K194+050 本文来自 范文大全网 http://,转载请保留此标记。,海拔260~290m,主要植被类型包括马尾松林、慈竹林、麻竹林、白夹竹林、斑竹淋、灌草丛、农田、及经济林等;富顺互通至小峨山隧道进口段,K194+050~K213+640,海拔290~350m,主要植被类型包括杉木林、马尾松林、慈竹林、麻竹林、灌草丛、农田、及经济林等;小峨山隧道出口至石洞互通段,K216+465~K241+750,海拔270~350m,主要植被类型包括杉木园林、马尾松林、马尾松栎类混交林、慈竹林、斑竹林、灌草丛、农田、及经济林等;石洞互通至终点段,K241+750~K262+551,海拔210~350m;主要植被类型包括马尾松林、龙眼林、慈竹林、麻竹林灌草丛、农田、及经济林等。

4、评价区植物群落基本上是人类干扰下形成,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评价区植被均处于次生演替的不同阶段,群落特征尚未稳定,物种多样性变化较大。评价区内资源植物种类较多,均呈零星分布,野外考察未发现集中分布、可供开发利用的植物资源。根据现场调查,按照国务院1999年8月4日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及《四川省第一批珍稀濒危植物名录》,拟建公路评价范围内有人工栽培的国家保护植物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表5.2-8),但距离较远,公路建设不会影响到其生长。自1998年天保林工程实施以来,拟建公路沿线各区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本地的天然林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根据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区域内的天然保护林分布在K32+350~K42双流仁寿交界二峨山、K100~K109仁寿威远交界处、K128~K134许家山、K150~K160威远自贡交界大黄山、K210~K220富顺泸县交界小峨山等路段,本区天然林表现出如下特点:人工林多、天然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中幼林比重较大。

5、拟建公路K254+635长江大桥穿越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长江南岸树龄约80年的龙眼林,龙眼林沿长江岸边呈条带状分布,宽约70m,龙眼株距约为7m。拟建公路影响株数为64株。

6、拟建公路所在区域属东洋界华中区和西南区交界处,古北界动物与东洋界动物在此区域相互渗透,混杂,同域分布,鱼类和鸟类物种数较为丰富。由于沿线以农耕环境和人工林为主,植物组合单纯,人为干扰严重,脊椎动物种类相对贫乏。通过沿线调查,访问沿线村民,沿线主要动物是王锦蛇、乌梢蛇等爬行类动物、大杜鹃、斑头鸺鹠等鸟类、松鼠等小型兽类及蝴蝶等昆虫类动物,农田及村庄周边有常见的麻雀、家燕等鸟类、褐家鼠等啮齿目兽类、蟾蜍等两栖类等。拟建公路以特大桥型式在K254+635跨越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州段缓冲区,距离缓冲区的上边界约13km,距离缓冲区的下边界约25km。

7、拟建公路起点至兴隆段(A1K0+000~K17+780)段六车道高速公路,兴隆~分水(终点)段(K17+780~K262+551)四车道高速公路,公路路基占地指标均低于《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中微丘区占地指标的低值,符合要求。互通立交占地显示,江家枢纽互通等20个互通分别符合《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平原微丘区互通占地指标的中、低值。

8、取弃土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通过地表取土,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改变地形地貌以及自然景观,使区域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下降,自然景观破碎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降。同时取弃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水土流失等问题。拟建公路项目在取弃土场设计选址过程中,尽量少占耕地,避免占用基本农田和天然林地,力求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但项目区地形复杂,林草茂盛,耕地分布零散,弃渣场不可避免地占用了部分耕地。项目沿线拟设置1处取土场,上路桩号为K7 +700,取土场总占地面积0.8hm2。设置76处弃渣场,弃渣场总占地面积104.8hm2。施工结束后将进行取弃渣场表土回填复垦和绿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取弃渣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9、拟建公路需新修建施工便道68.96km,总占地面积为41.38hm2,其中耕地4.86hm2,旱地23.03hm2,林草地13.50hm2,施工便道禁止占用基本农田,本项目占用的耕地不属于基本农田。施工结束后,新建施工便道原则上进行保留,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则应对路面进行平整、硬化后交付地方作为农村公路使用;将来无法使用的,采取恢复措施。拟建公路大桥、隧道等大型工程较多,施工过程中需设置41处施工场地,占地面积为51.37hm2,其中包括水田3.33hm2,旱地35.96hm2,荒草地12.08hm2,施工场地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间,施工结束后对场地进行植被恢复和复垦,可减轻和弥补施工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鉴于本项目施工场地占地数量有限,占用的耕地不属于基本农田,因此施工场地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被环境所接受。由于本项目沿线人口较为密集,建议施工单位尽量采取租住地方现有空闲房屋的形式,确需新建的应设置在公路永久占地范围内,避免新增占地造成生态破坏。

10、拟建公路工程的建设造成年生物量减少72524.7t,其中永久占地损失生物量66212.98t,临时占地年损失生物量6311.72t,项目沿线为典型农业生态区,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体系的生产力降低幅度不大。而且临时占地损失的生物量施工结束后可通过绿化、复垦得到补偿,永久占地损失的生物量通过公路互通立交、中央分隔带和边坡绿化,耕地补偿等也可以得到恢复。工程在下阶段设计中应尽量优化K255+635长江大桥的位置,避免对长江南岸龙眼林古树造成破坏。若桥位优化确有困难,施工前应向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办理相关手续,并对受影响龙眼树进行移栽,最大程度地减少破坏。

11、根据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区域内的天然林分布在K32+350~K42双流仁寿交界二峨山、K100~K109仁寿威远交界处、K128~K134许家山、K150~K160威远自贡交界大黄山、K210~K220富顺泸县交界小峨山等路段。除仁寿威远交界处外,其余穿越天然林集中区域的路段均设置隧道,对天然林地影响较小,不会占用和影响到天然林的主体部分。工程永久占用林草地659.53hm2,临时占用林草地55.58hm2。相对于区域遍布的林草地来说,所占比例较小。

12、拟建公路沿线农业生产发达,工程建设不可避免的会占用耕地,但从征占比重来看很小,项目建设对沿线土地利用格局没有明显的影响,对地区整体民众的生产水平也不会产生明显影响。本项目沿线农业生产发达,基本农田保护率较高,公路将会占用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从占用的比重来看,项目建设对沿线的基本农田总量影响较小。

13、施工期对野生动物影响是必然的,是不可完全避免的,但这种影响由于只涉及在施工区域,范围较小,而且整个施工区的环境与施工区以外的环境十分相似,施工区的野生动物较容易就近找到新的栖息地,这些野生动物不会因为工程的施工失去栖息地而死亡,种群数量也不会有大的变化,仅在施工区的野生动物密度会有所降低。营运期工程设有桥梁240座,通道115处,涵洞561道,隧道5座,互通式立交20座,分离式立交13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野生动物的阻隔的影响,可以保证物种生存和物种交流。

14、拟建公路评价范围内无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9种,均为鸟类和兽类。项目沿线林地和水域面积较大,可供选择作为保护鸟类栖息地的区域面积较大,加之鸟类活动范围较大,它们会选择新的栖息地,因此拟建公路对其影响轻微。水獭、豹猫、赤狐可避开道路两侧的噪声影响带、灯光影响带觅食和栖息,而且项目设置桥梁240座,通道115处,涵洞561道,隧道5 本文来自 范文大全网 http://,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座,可供动物通过,对保护动物的影响较小。

15、本项目的长江大桥施工期间建设范围内河流局部区域的河势变化很小,时间较短,对鱼类产生活和繁殖习性影响是有限的,而且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减小。对最近的鱼类产卵场和栖息地环境产生变异的可能性很小。在有防护措施情况下,SS预测浓度为21.52mg/L,不会影响现有的水体功能,COD、SS将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及《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标准值要求。大桥建成通车后,将实施完善的桥面径流收集系统,采用专用管道将桥面径流收集后引到集水池中,避免初期雨水径流或事故径流对水体造成影响,对桥区建设水域附近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主要珍稀、特有鱼类及重要经济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等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很小。

五、声环境

1、本项目两侧评价范围内共有噪声敏感点203个,其中村庄196处,学校6所,医院1所。村庄敏感点中距离路中心线距离小于40m的有101处。

2、代表性敏感点生活噪声监测结果表明:本项目成都市境内监测点昼间噪声为51~52dB,夜间噪声40~43dB,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类标准,声环境质量良好;眉山市境内监测点昼间噪声为48~52dB,夜间噪声40~42dB,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类标准,声环境质量良好;内江市、自贡市境内监测点昼间噪声为44.4~54.2dB,夜间噪声38.3~47.7dB,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类标准,声环境质量良好;泸州市境内监测点昼间噪声为35.9~48.3dB,夜间噪声39.0~46.1dB,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类标准,声环境质量良好。代表性敏感点交通噪声监测结果表明:锦水花香小区1栋楼受现有交通噪声影响,夜间噪声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4类标准。BK73+800冯家坝昼夜交通噪声满足4类标准;裴家巷子交通噪声衰减断面监测结果可见,现有道路对敏感点的影响主要为夜间交通噪声影响显著,且影响范围集中在距离路线50m的区域,100m处监测结果夜间交通噪声略高于2类标准,200m处监测结果远小于2类标准,可见交通噪声在200m处基本不会产生影响;邓家坝24h的连续交通噪声监测结果显示,昼间8:00时段监测的结果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4类标准,夜间4:00、5:00、6:00时段监测结果超过4类噪声标准,超标量为0.9~3.6dB。说明现有道路交通噪声夜间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主要集中在4:00~7:00。

3、施工噪声将对沿线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昼间主要出现在距施工场地130m的范围内,夜间将出现在距施工场地480m的范围内。路基施工在昼间在距施工场地40m以外可基本达到标准限值,夜间在200m处基本达到标准限值。桥梁施工打桩时影响较远,昼间在126m处才能达标。

根据敏感点房屋分布特点,各村庄房屋分布较为分散,昼间施工噪声对临路距离小于40m的住户产生一定干扰和影响。夜间施工影响范围大于昼间,夜间施工噪声对临路200m内的住户存在影响。公路施工噪声是短期污染行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对公路沿线噪声敏感点产生影响。

4、项目沿线敏感点营运近期、中期及远期交通噪声评价如下:

(1)村庄敏感点

拟建公路沿线敏感点营运近期昼间唐家大堰、梁家坝、任家坡等6处超标,超标范围为0.1~1.9dB,其中梁家坝超标量最大;夜间白家院子、万家院子等106处敏感点存在超标,超标范围为0.1~9.6dB,其中超标量最大的敏感点为庙儿墩。营运中期昼间噪声14处敏感点均超标,超标范围为0.1~3.4dB;夜间162处敏感点超标,超标范围为12.4~0.1dB。营运远期昼间噪声48处敏感点存在超标,超标范围为0.1~4.9dB,夜间192处敏感点超标,超标范围为0.1~14.0dB。

(2)医院、学校敏感点

拟建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有医院1所,学校6所。千合乡卫生院营运初期昼夜噪声均达到2类标准,中期夜间超标1.3dB,远期夜间超标2.9dB。6所学校均无住宿学生,仅预测昼间噪声值。预测结果显示营运近期刘海小学、燎原小学、双龙小学存在超标,超标量分别为3.4、3.3、1.7dB。中期3所学校昼间超标,超标量分别为4.9、4.7、3.3 dB。远期5所学校超标,昼间超标范围为0.9~6.6dB。

5、对于公路交通噪声超标问题,可采取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有:声屏障、建筑物设置吸隔声设施(隔声窗)、调整建筑物使用功能、环保搬迁、栽植绿化林带等,本评价结合实际踏勘的情况及评价中的预测结果,对噪声超标较大敏感点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措施原则为营运近期未超标的敏感点不采取措施,近期超标在3dB的敏感点采取监控措施,超标大于3dB的敏感点,根据路线一侧超标户数大于20户采取声屏障,超标户数小于20户采取通风隔声窗。

6、建议规划部门不要批准在拟建项目两侧235m内修建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对声环境质量要求高的建筑物,如果一定要建,则其声环境保护措施应由建设单位自行解决。

六、水环境

1、本项目水环境保护目标分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一般地表水体两类,一般水体包括长江、沱江、鹿溪河、东风渠、通江河、清水河、威远河、釜溪河、濑溪河、龙溪河、船石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包括威远县团鱼凼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沿滩区仙市镇杨杨叉河用水源保护区、龙马潭区特兴镇龙溪河饮用水源保护区。

2、从现状监测看,拟建公路跨越威远河、沱江、濑溪河、长江河段pH值、CODcr、NH3-N、石油类4项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要求,说明这些河段水环境质量良好;路线跨越通江河段,由于河流沿线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国省道交通运输的影响,且监测时段位于枯水期,水量较小,流速较缓,石油类超标3~4.6倍,CODcr超标0.1~0.25倍。

3、本项目施工期间水环境影响主要有:多座跨河流、冲沟的桥梁在下部结构施工时可能导致钻渣污染河流水质,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油污染,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管理不当也会对周围水体造成一定的污染,临河路段进行路基开挖、填筑时若防护不当会有土石进入河流,堆放的建筑材料管理防护不当被雨水冲刷;营运期间的水环境影响主要有:初期雨污水在无防护措施的情况污染水体,危化品运输事故污染水体,服务区、养护工区及收费站生活污水。

4、施工期间驻地采用租用当地民房,利用现有化粪池或干厕处理后用做农肥,影响较小。另外要对施工期沿河及跨河路段产生的拌和废水和油污水进行单独收集、并设置沉淀池处理后回用;施工期4座长隧道地下水不丰富,因此发生大量涌水的几率较小,对上部植被生长用水和少数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影响较小,对于隧道施工废水应设置沉淀池处理后回用。

5、对本工程运营期水环境污染主要是沿线停车区、服务区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及路面桥面径流所产生的污水,经过桥面污水收集装置收集、沉淀处理后,拟建公路桥梁路面径流对河流水质影响很小。沿线停车区、服务区所产生的污水中SS、COD、BOD5、石油类均超过排放标准,分别采用改良式化粪池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对产生的污水处理达标后回用绿化。

6、本项目营运期运输危险化学品(主要是石化产品和矿建材料)车辆在所经水域(主要长江、沱江、通江河、清水河、威远河、釜溪河、濑溪河、龙溪河等跨河及临河路段)存在发生可能引起水体污染的交通事故的概率较小,通过制定应急预案和设置相应的警示、防 本文来自 范文大全网 http://,转载请保留此标记。撞、收集处理设施后,因交通事故而污染桥下水体的情况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七、环境空气

1、以锦水花香小区(A1K1+280)、袁家(K120+500)、大山铺北万家桥(K162+434)、龙头铺泸酒发展区(K256+500)作为代表监测点的整个范围NO2和TSP日均值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说明公路沿线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2、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是TSP,但时间是短暂的。采用施工现场定期洒水,合理设置施工场地位置,运输筑路材料的车辆加盖蓬布,料场远离居民点并掩盖等措施,可以减轻其影响程度。

3、类比分析可知,营运初期、中期和营运远期,公路沿线各路段的CO、NOx浓度在路中心线20m外可满足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八、水土保持

1、项目建设期是水土流失发生的主要时段,由于项目对原有地表的扰动,在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项目区在预测时段内若不设置挡防措施将产生土壤流失总量为169.702万t,其中自然背景流失量18.678万t,工程建设新增土壤流失量为151.024万t,且路基工程施工、弃渣场是水土流失的重要来源。

2、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涵盖了主体工程(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等)、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取弃土场等单项,涉及的水土保持分项目完整;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囊括了建设区、直接影响区,水土保持范围界定全面、准确。

3、水保方案中采取的水保措施是临时防护措施和永久防护措施综合体现,是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地缓解项目承受的水力侵蚀,减少公路在施工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量,本项目水保方案中采取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从环保角度来说是可行的。

4、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新增投资为18618.25万元。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后,植物防护措施面积720.72hm2;工程防护措施面积184.66hm2。项目的实施没有重大的水土流失制约因素,严格按照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各项水保措施后,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指标能够达到防治目标要求,从水土保持角度上看,本项目建设可行。

九、固体废物

施工期应在施工集中场所设置临时垃圾收集桶,运营期在停车区和服务区考虑设置垃圾桶收集固体废物,垃圾定期运附近城镇垃圾处理场处理。

十、事故风险

从预测结果可见,拟建公路全线发生危险品运输风险事故的概率小。2013年环境敏感路段危险品运输石化产品和运输矿建材料的车辆的平均发生概率分别为每年0.04次和0.05次,2019年为0.06次和0.08次,2027年为0.09次和0.11次。但是只要发生危险化学品(主要是石化产品)风险事故,对敏感路域环境都将可能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运输矿建材料车辆全线发生事故的概率相对石化产品要大,但造成的污染程度较小。通过制定应急预案和设置相应的警示、防撞、收集处理设施后,因交通事故而污染桥下水体的情况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十一、公众参与

通过对本项目沿线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普通群众,特别是受影响居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绝大多数拥护该公路建设项目,并要求尽快建设该公路;绝大多数被调查对象认为该公路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有被调查对象一致认为该公路的修建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同意该公路建设征用部分土地、拆迁部分住房,并有条件服从安置,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要求经济补偿,大多数被调查者对征地拆迁政策不太了解;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公路建设对自己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噪声影响和土地占用,提出

加强公路绿化、减少农田占用、保护农民利益等要求。

十二、经济损益分析

对拟建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投资进行估算,一次性环保投资24314万元,约占工程总投资的1.2%,环保投资12.5万元,环保措施的实施每年可挽回经济损失9010万元,按照营运期10年估算,环保效益比为3.6,说明项目建设所产生的环境经济效益较显著。

十三、环境影响结论及建议 成都至自贡至泸州(至赤水)高速公路工程的建设是适应四川省及达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下级网络-四川省高速公路网的需要,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作为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是省交通建设联系会议第一次会议确定的“6+3+2”建设项目中力争今年开工的2个项目之一,不仅连接了省会成都市,也连接了四川省规划中的自贡和泸州两大城市,形成大城市间快速、便捷的运输大通道,对实现西部地区内引外联、通江达海,完善区域高速公路网,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在加快推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进程中,项目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和旅游事业快速发展,交通需求不断增加,建设时机日趋成熟。

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工程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工作,加强施工队伍的环境保护教育,严格管理,文明施工。工程承包商在签定工程承接合同中应有明确的条款,对施工期的污染防治措施的予以承诺并落实。经环境比选,工可推荐的路线方案是可行且合理的,通过落实工程设计拟定的环境保护方案和本报告书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可使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得到较好的控制,其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上一篇:开展“学比争”活动要坚持“三个结合”下一篇:投标流程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