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额贷款业务的风险节点与控制(10篇)
1.浅析小额贷款业务的风险节点与控制 篇一
小额贷款公司只有事先明确风险管理要实现的目标,才能积极主动地去管理各类风险,也才能对风险考核提供基本的参照依据。同其他风险管理主体一样,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管理目标一般也具有层次性。汇小贷指出,其目标可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
由公司目标可以确定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就在于;将运营过程中各种有损于公司目标实现的风险事项对小额贷款公司产生的不利影响维持在一个可容忍的水平,从而确保公司目标的实现。换句话说,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就是为实现其公司目标而提供合理的保证;也就是为了保证其公司目标的实现,将公司面临的各种重大风险可能导致公司目标的偏离范围,紧紧锁定在公司自身可以接受的合理范围之内。
(二)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
确定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后,就可以将总体目标细分为若干个具体目标。主要包括:
1.确保小额贷款公司及其员工的相关行为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的要求。
2.确保小额贷款公司有关制度和为实现公司目标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与措施能持续地得到贯彻与执行,从而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3.确保能够对贷款业务、管理咨询业务以及其他业务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持续地识别与防范各项业务中的重要风险点,并对各项业务在持续期间进行有效、恰当的风险评价与监测,并对暴露出来的相关风险进行有效的隔离、转嫁与控制。
4.确保公司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方案的恰当性,保护公司不因重大风险或人为操作失误及舞弊而遭受重大损失。
2.浅析小额贷款业务的风险节点与控制 篇二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小额贷款公司信贷管理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控制缺失、诈骗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信贷资产的损失。操作风险直接与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管理体制有关,一旦发生,引起的损失可能非常巨大。操作风险是导致小额贷款公司信贷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从理论上说,操作风险是小额贷款公司通过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规避的,但是目前,我国小额贷款机构的操作风险普遍较大,影响小额贷款公司内控机制发挥作用。导致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内控机制不严密
目前,小额贷款公司虽然按《公司法》和金融机构内控要求建立了 “三会”、贷款三查和贷审会制度,但由于从业人员普遍缺乏从业经验,一般仅有一名总经理有金融行业背景。因此,多数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决策及日常经营管理,基本取决于总经理个人的风险偏好和自我约束。一旦其决策失误或过度追求高盈利则非常有可能招致贷款风险,进而造成一系列不良连锁反应。同时,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从业人员多为没有很多金融经验的大学生,或者是由公司法人家属及有关联的几乎没有金融从业经验的管理人员,因此很容易造成操作失误、违法行为、越权行为和流程因素中的流程执行不严格等操作风险事件。
制度不健全
由于成立时间不长,小额贷款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往往有待完善。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管理层风险意识不够,对于建立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和业务系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出现时间尚短,全国正处于试点阶段,表现在在内部控制制度上不够完善,公司管理、规章制度及业务操作流程上容易存在漏洞。涉及金融的机构应该配有相应的IT技术人员和安保人员,但是一些小额贷款公司限于管理意识的薄弱和人员的限制,在系统安全性方面所做工作不够,产生了潜在的操作风险隐患。
定位不准确
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为“三农”服务的问题,即为农户,农村,农民服务,以提供小额信贷为主。但是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市场定位依然比较模糊,还处在与传统的商业银行争利阶段,客户有一定的交叉。随着小额信贷公司试点的深入,其主要业务的拓展受到限制,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将大量资金运用在企业贷款上从而偏离了其市场定位。部分公司主要通过下调利率吸引贷款,增加了操作风险。
信息不能互联互通
虽然政策允许小额贷款公司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但因技术、成本和管理等诸多原因,小额贷款公司至今不能完全和央行征信系统对接。小额贷款公司从事贷款业务,需要了解贷款企业与个人的资信情况。由于征信系统对其不开放,小额贷款公司无法及时了解借款人的征信信息,从而增大了小额贷款公司的操作风险。
控制小额贷款公司操作风险的对策
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的治理结构
小额贷款公司一方面应秉承小额信贷服务于贫困人口的社会投资理念,另一方面要保证公司的贷款质量,平衡增长、风险和盈利能力。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东必须认同其服务对象为中低收入人口,可以考虑将政府相关部门引入小额贷款公司的决策层,尽可能地发挥政府在调动资源方面的优势。
健全小额贷款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小額贷款公司在聘用工作人员时应摒弃“用人唯亲”的观念,制定并严格遵守招聘制度,要坚持核对应聘人员的从业证明,考查个人道德品质。对任职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各类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建立有效的惩罚激励机制,有效防止内部欺诈行为的产生。
小额贷款公司明确其市场定位
小额贷款公司应明确其市场定位为服务于中低收入人群,认识到发放小额贷款既可以服务三农和微小企业,也可以盈利。小额贷款公司在向三农和微小企业发放贷款时,应注意贷款集中度,避免为了图省事向少数企业或个人提供金额较大的贷款服务。
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水平
健全的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仅是对数据、材料的汇总、记录,更是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层赖以决策的依据,它可以全面地反映每个客户的基础信息、历史贷款及现存贷款的具体情况。对系统使用权限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越权使用系统,确保小额贷款公司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降低因系统出现错误引起的操作风险。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3.浅析小额贷款业务的风险节点与控制 篇三
【关键词】小额贷款 风险 防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的企业面临着资金缺乏的问题。这些企业因为各种原因,在银行难以获得贷款,所以将目标转向了民间。小额贷款公司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的风险,尤其是在金融市场不稳定的时期,会面临着倒闭的风险,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范,保证小额贷款公司的效益。
一、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分析
(一)自身经营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发展潜力很大,很多的城市中都有小额贷款公司的简介。小额贷款公司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他们的公司规模通常都比较小,对于社会上的认知程度低,一般都是在熟人之间进行贷款业务,很难在市场中提高竞争力。并且小额贷款公司的收入非常单一,主要是依靠着公司对外贷款获得利息上的收入,一旦收不回本金和利息,就会面临很大的资金问题。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实力小,若是市场上发生经济危机,那么小额贷款公司基本上没有抵抗的能力。
(二)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主要说的是外界的环境变化对小额贷款公司产生的风险冲击。首先就是市场环境,在小额贷款中有很多都是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小企业,他们的一般经营规模不大,承受风险能力不高,若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走了下坡路,出现经济不景气,那么这些中小企业通常都是没有很好应对措施的。一旦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款,会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产生较大冲击。其次是金融市场受到了冲击,小额贷款公司缺乏市场风险应对能力,也会造成回款困难。
(三)信用风险
人的主观因素会对信用产生一定的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者,他们在市场中难以获得稳定的报酬,回款的信用不明确,很多产生无意违约的现象。还有的企业为了获得较高的资金收入,设局故意欺骗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这些人不顾及公司的经营状况,也不考虑自己的信用问题,对小额贷款公司造成了严重伤害。
(四)管理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的规模比较小,在管理过程中也面临着管理手段不科学的风险。管理人员对于贷款者信用审核以及其他方面的审核出现偏差,或者是财务报表不准确,都会让公司的资金周转面对困难。公司管理人员的素质也会影响贷款情况,若是领导层人员出现了决策失误,让公司的发展计划受到了损坏也是常见的风险。
(五)资金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成本偏高。监管部门有关数据统计显示,小额贷款公司融资平均成本达到了20%,为了盈利,小额贷款公司必然会以更高的利率将资金贷出去,一般为30%或40%,有些甚至更高。实际上没有多少实体经济能够承受如此高的融资成本,一旦借款人资金链断裂,形成违约,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控
(一)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我国法律法规对于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应对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小额贷款流程和实行方法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现在金融市场比较复杂,很多方面都缺乏相关的说明,给小额贷款公司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我国应该进一步建立小额贷款的监管机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主体进行规定,减少职责重叠。同时还要让监管内容完善,建立多方位、多角度的监管体系,正确的引导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行状况,减少不良贷款记录。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小额贷款公司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他们公司的贷款业务繁多,产生的资金周转性强,对于很多的团体组织都有很好的作用。我国政府应该鼓励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在小额贷款发展起步阶段,我国就已经做出了明确的区域发展、市场定位、业务范围等内容做出了规定。政府应该在以后的工作者中,放宽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大财政税收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让小额贷款公司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并且掌握贷款的自主决定权,能够开拓新的贷款渠道,帮助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发展。
(三)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
小额贷款公司的人员应该具备很高的资金管理素质,不论是普通的员工还是公司的领导者,都要树立强劲的风险管理观念,能够使用统一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重视信用风险和环境风险。市场管理人员对金融市场和国家政策的变动应该具有明确的认识,能够提早做好风险防范措施,避免公司陷入被动之中。公司的领导人应该重视文化和观念上的风险管理,让员工定期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注重引进先进的额管理经验和优秀的高素质人才,让他们能够全心全意的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小额贷款公司规模很小,涉及的金额非常多,这就需要公司的管理人员必须有很强劲的专业水平,能够应对公司出现的各种风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的小额贷款公司难以吸收到优秀的人才,这就需要公司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让员工能够和企业站在统一战线上。企业还要注重人才的素质培养,定期安排公司人员进行管理进修,掌握风险管理的预测和防控办法,提高公司的人员素质。还要建立良好的奖惩机制,对于公司能力强、工作绩效好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多于投机取巧造成公司损失的员工,给予一定的批评惩罚,约束和激励员工更好的进行工作。
(五)规避风险贷款可能性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措施不到位,这也是造成回款困难的原因。有的小额贷款公司掌握的财务数据不健全,或者是财务信息不真实,给小型企业贷款的时候,不知道这个企业的信用资产情况,往往造成重大的失误。很多企业正是看准了小额贷款公司信用审查不合理的漏洞,获取大量的资金,给贷款企业造成严重创伤。因此小额贷款公司应该加强风险管理的措施,在放出贷款的前期,对贷款对象的信用等进行严格的审查,包括之前有无不良记录、企业经济发展的情况、公司的规模、偿债能力等,方面以后公司收回贷款。
(六)加强内部监控体系
小额贷款公司的内部监管通常都不到位,很多的小额贷款公司一人身兼数职,能够随意的使用公司的资金,给公司的资金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风险。小额贷款公司应该意识到了完善的内部监管的重要性,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要建立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让三权相互制约,提高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公司还应该加强内部员工的沟通渠道,能够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公司应该重视经营管理制度,不断的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吸收优秀的管理经验,不断的提高公司内部的职位分工,让每个职工都能够各司其职,保证公司规章制度顺利进行。
(七)大额借款实行跟踪检查
小额贷款公司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在金融市场中找到了合理的生存空间。但是在实际运营中,有的借款人不但向当地的银行进行了贷款,还向贷款公司进行了借款。小额贷款公司因为抵押物、抵押手续等方面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了贷款的监管方面能力不足,一旦发生了剧烈的市场波动,就会产生很大的损失。小额贷款公司应该对建立完善的抵押物评估程序,完善抵押手续,保证公司的基本利益。在大额贷款借出去之后,进行跟踪检查,及时了解贷款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资金的周转情况,若是发现了不良信息,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能够及时回拢,减少大额贷款的市场风险。
三、总结
4.浅析企业业务外包风险与控制 篇四
——以物探培训中心为例
物探培训中心主要负责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员工培训项目的具体实施,履行集团公司赋予的国际化人才培训中心和物探技术培训中心职能,承担集团公司各类培训项目。为进一步做专、做强培训主营业务,优化用工模式,按照集团公司《关于促进业务外包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公司关于业务外包相关工作要求,中心将部分餐饮、住宿、会议服务、物业等项目进行了外包,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以物探培训中心业务外包工作为例,对业务外包各个环节风险及控制措施做一分析。
一、业务外包的内涵
业务外包是指企业整合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企业为了获得比单纯利用内部资源更多的竞争优势,将其非核心业务交由合作企业完成。
二、业务外包流程
业务外包流程主要包括: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审核批准、选择承包商、签订业务外包合同、组织实施业务外包活动、业务外包过程管理、验收等环节。
如图所示。
业务外包基本流程图
三、业务外包各环节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
(一)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
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计划和业务外包管理制度,结合确定的业务外包范围,制定实施方案。
主要风险:缺乏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导致制定实施方案时无据可依;业务外包管理制度未明确业务外包范围,可能导致有关部门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将不宜外包的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实施方案不合理、不符合生产经营实际或内容不完整,可能导致业务外包失败。
主要控制措施:
①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制度,根据各类业务与核心业务的关联度、对外包业务的控制程度以及外部市场成熟度等标准,合理确定业务外包的范围、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相关内容。
②严格按照业务外包管理制度规定的业务外包范围、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内容制定实施方案,同时确保方案的完整性。
③根据企业预算以及生产经营计划,对实施方案的重点内容 进行深入评估,包括选商、成本效益及风险、合同期限、外包方式、员工培训计划等,确保方案的可行性。
(二)审核批准
审核批准,是指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业务外包实施方案。
主要风险:审批制度不健全,导致对业务外包的审批不规范或业务外包决策出现重大疏漏,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未能对业务外包实施方案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进行合理审核以及做出恰当判断,导致业务外包不经济。
主要管控措施:
①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的审核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查和评价外包实施方案时,应着重对比分析该项目在自营与外包情况下的风险和收益,以确定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②企业分管财务经营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参与重大业务外包的决策,对业务外包的经济效益做出合理评价,同时将方案提交领导班子研究、审批。
(三)选择承包商
选择承包商,是指企业应当按照批准的业务外包实施方案选择承包商。
主要风险:承包商不是合法设立的法人主体,缺乏应有的专业资质,从业人员也不具备应有的专业技术资格,缺乏从事相关项目的经 验,导致企业遭受损失甚至陷入法律纠纷;外包价格不合理,业务外包成本过高导致难以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存在接受商业贿赂的舞弊行为,导致相关人员涉案。
主要管控措施:
①充分调查候选承包商的合法性,是否依法成立、合法经营,是否具有相应的经营范围和固定的办公场所;是否具有相应专业资质和技术实力(包括其从业人员的履历和专业技能);是否具有企业市场准入手续。
②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因素,对业务外包的人工成本、业务收入、人力资源等指标进行测算分析,合理确定外包价格。
③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规定的程序和权限,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招投标等适当方式,择优选择承包商,避免相关人员在选择承包商过程中出现受贿和舞弊行为。
(四)签订业务外包合同
企业签订业务外包合同时,应约定业务外包的内容和范围,双方权利和义务,服务和质量标准,保密事项,费用结算标准和违约责任等事项。
主要风险:合同条款未能针对业务外包风险做出明确的约定,对承包方的违约责任界定不够清晰,导致合同纠纷和诉讼。
主要管控措施:
①在订立外包合同前,充分考虑、识别出业务外包方案中的重要风险因素,通过合同条款予以有效规避或降低。②在合同的内容和范围方面,明确承包商提供的服务类型、数量、成本,明确界定服务的环节、作业方式、作业时间、服务费用等细节。
③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方面,明确企业有权督促承包商改进服务流程和方法,承包商有义务按照合同协议规定的方式和频次,将外包实施的进度和现状告知企业,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有效沟通。
④在合同的服务和质量标准方面,应当规定外包商应达到的最低服务标准、要求及如果未能满足标准实施的补救措施及违约责任。
⑤在合同的保密事项方面,应具体约定对于涉及本企业商业秘密的业务和事项,承包商必须履行保密义务。
⑥在费用结算标准方面,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合理确定外包价格,严格控制业务外包成本。
(五)组织实施业务外包
组织实施业务外包,是指企业严格按照业务外包制度、工作流程和项目实施计划,组织业务外包过程中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分配。
主要风险:组织实施业务外包的工作不充分或未落实到位,影响业务外包过程管理的有效实施,导致难以实现业务外包的目标。
主要管控措施:
①制定业务外包实施全过程的管控措施,包括落实与承包商之间的信息资料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保密管理等机制,确保承包商在履行合同时有章可循。
②做好与承包商的对接工作,通过培训等方式确保承包商充分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质量要求。同时保持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以便 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业务外包过程存在的问题。
③梳理有关工作流程,建立对应的即时监控机制,及时检查、收集、反馈业务外包实施过程的相关信息。
(六)业务外包过程管理
业务外包过程是指承包商持续提供服务的整个过程。
主要风险:承包商在合同期内因市场变化等原因不能保持履约能力,无法继续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导致业务外包失败和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承包商出现未按照业务外包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持续提供合格的服务等违约行为,导致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
①在承包商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承包商的履约能力,对其履约能力进行持续评估,采取承包商动态管理方式,对承包商开展日常绩效评价和定期考核。
②建立即时监控机制,一旦发现偏离合同目标等情况,应及时要求承包商调整改进。对业务外包的各种意外情况做出充分预计,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制定临时替代方案,避免业务外包失败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而造成重大损失。
③切实加强对业务外包过程中形成的商业信息资料的管理,发现有确凿证据表明承包商存在重大违约行为,导致业务外包合同无法履行的,应及时终止合同,并指定相关部门按照法律程序向承包商索赔。
(七)验收
在业务外包合同执行完成后需要验收的,企业应当组织相关部门 或人员对完成的业务外包合同进行验收。
主要风险:验收方式与外包成果交付方式不匹配,验收标准不明确,验收程序不规范,使验收工作流于形式,可能导致企业遭受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
①根据业务外包成果交付方式,可以在整个外包过程中分阶段验收。同时根据业务外包合同的约定,结合在日常绩效评价基础上对外包业务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基本评价,确定验收标准。
②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如人事、财务、安全质量等相关人员,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对承包商提供的服务进行全面审查和测试,确保服务符合需求,并出具验收报告。验收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立即报告,查明原因,视问题的严重性与承包商协商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
③根据验收结果对业务外包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做出总体评价,据此对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
5.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经营分析制度 篇五
业务经营分析制度
为切实加强公司的业务经营管理,客观、准确、全面地掌握公司每个时期的实际经营状况,及时地布置工作,分析存在问题,提出防范措施,为决策提供依据,不断地提高公司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特制订本制度。
一、每周工作晨会
每周一上班后15分钟左右,公司全体工作人员在会议室召开每周工作晨会。晨会由副总经理主持,各客户经理和部门回报前一周的工作情况;进行讲评,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纠正的措施,提出本周工作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目标以及做好工作需要各部门协调和共同解决的问题,需要向总经理报告和请示的问题。综合财务部专人负责记录。
二、贷款审核会
视实际贷款业务需求情况而定,由公司业务部提出客户贷款申请,风控部以及总经理室酌情讨论研究并确定业务意向。会后对讨论内容进行深入
二、每月业务经营分析会
公司每月召开一次业务经营分析例会,时间一般为每月第一周星期六的上午,特殊情况会议时间另行通知。业务经营分析会由总经理主持,公司全体人员参加。信贷业务部是公司业务经营分析的职能部门,负责公司业务经营分析材料的撰写,会议的准备;综合财务部负责提交财务状况及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材料,风险管理部负责对上期业务经营分析会中提出的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进
行检查督促,并撰写整改情况检查报告。
业务分析会主要内容:
1、本月业务经营情况:客户营销、资金营运、信贷管理、资产质量、财务状况、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2、本月业务经营中发生的重大变化和突出问题,并进行重点分析和典型剖析。
3、下月业务经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重点营销的客户,重点完成的财务目标以及做好这些工作的措施。
三、半年业务经营小结
时间定于上半年后第二个星期六;人员:公司董事会成员,公司全体工作人员;内容:上半年的业务经营情况的汇报、分析,下半年的工作措施、任务目标。
四、全年业务经营总结
6.浅析小额贷款业务的风险节点与控制 篇六
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实现就业的微观基础,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应变能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体制变革的重要力量。但是,小企业由于受自身能力和资源的限制,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最大瓶颈,严重制约持续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克拉玛依市也推出小额贷款政策,积极融资渠道。然而作为新生事物,小额贷款面临着如何分析申请小额贷款的公司财务风险、制定风险防控措施等各种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这些研究对小额贷款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
一、克拉玛依市地方企业小额担保贷款现状
2014年,克拉玛依市财政局联合相关部门,根据相关要求,发布《关于加强克拉玛依市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的通知》、《关于印发<克拉玛依市小额担保贷款发放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克拉玛依市小额担保贷款享受对象,不仅包括个体经营者,还包括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文件还对小额担保贷款对象认定、微利项目范围、贷款额度、担保金金管理、各部门职责有了更清晰、明确的规定。在此基础上,克拉玛依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总结经验,设计《小额担保贷款调查评分表》,帮助经办人员从贷款申请人的经营情况(经营期限、经营场所权属、经营面积、经营渠道)和担保人的收入情况等综合考评,根据分数合理评定贷款金额,促进小额担保贷款办理规范化,降低贷款风险。自2011年起,克拉玛依市便针对个体经营者提供小额担保服务,至2014年11月我市共为1674人次办理小额担保免息贷款,贷款总金额接近1亿3000万元,为创业人员免除贷款利息1000万元。有效帮助诚实守信、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就业,解决创业过程中缺乏资金、信用担保和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实际困难,进一步促进创业再就业,助力克拉玛依市就业工作发展。
二、克拉玛依市地方企业小额担保贷款存在问题
1.货款人还贷意识差。近年来,由于地方企业中的法人部分是下岗失业人员,个别下岗失业人员在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方面理解不清,甚至有人误认为这是政府扶持性的,对于还款,是有能力还就还,甚至是有能力还也不还,恶心拖欠或者逃废,给小额担保贷款的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2.追偿主体不明确,财政担保机制潜伏道德风险。根据克拉玛依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流程,货款是由财政划拨到担保公司,再由担保公司分存各区承办银行,地方企业贷款人向社区提出贷款申请,区级审核报担保公司,后与经办银行签订贷款合同,当贷款逾期,银行、担保公司都能获得担保基金,而社区则因非利害关系人,催款力度有限,最终财政亏空,究其原因是在催收主体的责权利界定不明确,导致拒不还贷者钻程序空子。
3.反担保落实难,易引发法律风险。为保证小额贷款的安全性,当地方企业法人贷款达到一定额度,应向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措施,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却存在诸多困难,有时候因提供反担保措施而产生较高手续费用时,担保公司出于成本考虑也忽略,导致部分无力还款者抵押程序难以屡行。
4.成本较高,运营风险令各方为难。一是代偿率偏高,不良贷款回收难。由于个别地方企业贷款人多为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的下岗失业人员,同时从事服务业等,收益低、风险高,导致一方面贷款难,一方面收款成本高。二是个别小额贷款担保审核不严,没有严格程序办理,导致催款难度加大。
三、改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对策建议
1.加强信用建设,构建诚信体系。要加强创业者诚信、个人诚信等诚信体系建设。要以建设信用社区、信用村镇为载体,构建有利于地方经济及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开创诚信共赢新局面。各县要采取有效措施,协助银行清收拖欠贷款,确保信贷资金安全。进一步加大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力度,维护金融企业的合法权益。利用新闻媒体适时对逃废金融债务企业、个人进行披露、曝光,加强对诚信建设的宣传,积极推介诚信典型及经验,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风险提示、防范和警戒作用,促进创业就业主体强化信用风险意识和诚实守信意识。
2.明确责任,多方联动,健全和完善贷款追偿机制。一是要明确追偿主体,确保小额担保贷款逾期时,相关方催收责任明晰。二是建立监督考核制度,由于不良贷款率逐年增高、贷款回收率难度越来越大等原因,亟需社区等发挥情况熟悉、监督成本低的优势,对贷款企业进行考核,采取对应的解决措施。三是要康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作用,对不良贷款高的企业要联动合作,对不良担保贷款进行适时清查。四是加大恶意逃贷的企业法人的惩处力度,全面提高地方企业信用意识,确保小额担保贷款健康发展。
3.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好存贷关系,贷款部门克服“零风险”信贷意识,积极开拓客户市场,加大对优势客户的信贷支持;要建立有利于增加信贷投放的工作机制,对创业者有效的资金需求要主动帮助解决,努力保证在贷款投放在创业优势项目上。要建立健全相关联动制度,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帮助金融机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建立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和资金放的出、管的住、收的回的良性互动机制,形成抓创业、抓就业、促和谐、促稳定的良好工作格局。
总之,小额担保贷款的风险防控不仅是政府部门自身的工作,同时也是发贷银行、担保机构共同的责任,要严格贷款审批程序,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约束机制,全面加强保障部门、担保机构和银行的合作,切实做好小额担保贷款的风险防控工作,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与完整。
7.小额贷款公司信贷业务部职责 篇七
信 贷 业 务 部 职 责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信贷管理,根据《辽宁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制订本职责。
第二条
本部门负责公司贷款业务的客户审查、贷前调查、他项权利及其他保障措施的落实等工作。
第三条
本部门办理信贷业务要将调查、审查、审批等环节的工作职责层层分解,实现相互制约、环环相扣。
第四条
董事会在核定权限内,对本部门进行授权。第五条
本部门在核定权限内,对信贷人员进行授权。
第六条
本部门在贷款发放前要通过人民银行的银行信贷登记系统查询,若借款人有逃废债行为或有不良信用记录等不得为其发放贷款。
第七条
本部门负责对外签订的各类合同要按规定使用统一制式文本,签订合同要保证合同文本之间的法律衔接,保证合同的合法、有效。
第八条
本部门负责建立信贷台账,信贷业务发生后,要逐户分别设立信贷台账。台账要定期和会计账目进行核对,确保账账相符。第九条
本部门要对客户的财务和非财务等因素包括管理人员、银企关系、债权债务关系、财务状况等进行监控,发现可能危机贷款安全情况,要及时向董事长等有权审批人报告,在贷款事实风险形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第十条
本部门负责信贷客户的违约处理,客户未按信贷合同的有关约定履行义务,公司要按合同约定和有关规定计收利息,并财务停止提供新贷款、提前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
第十一条
对单户贷款余额在100万以上的客户,本部门应指派信贷员进行专户管理,制定并落实管理责任,防止贷款出现风险。第十二条
8.浅析小额贷款业务的风险节点与控制 篇八
本章在界定论文研究内容的基础上,从中国金融改革的背景出发,提出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相关问题,指出研究意义,对目前有关小额贷款业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回顾。
1.1 研究问题的界定
本文所探讨的小额贷款业务是指邮政储蓄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等法人和城镇创业人员以及广大农民等自然人发放的、贷款期限较短(一般在一年以内或长于一年的一个投资周期)、贷款金额较小的银行贷款。主要需求方是有发展潜力的众多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城镇创业人员、个体户和数量巨大的急需生产发展资金的农民。
本文所研究的小额贷款业务的界定即以普惠制金融服务原则为依据,特指邮政储蓄银行针对中小企业、城镇居民和农民等目标客户提供的小额度贷款的正规金融服务。1.2 研究背景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背景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国际资金和国际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新机遇,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各种负面影响。从短期来讲,它使全球性竞争更加激烈、更加复杂,这对于中国企业是个巨大的挑战甚至威胁;从长期的影响来说,它会加速中国的经济体制和企业结构的变革,同时还会加快中国政治和社会体制的变革进程。以上问题集中表现为各种经济成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可以获得的金融支持存在严重的不均衡,国有企业、大型企业拥有充足的甚至是过多的金融服务支持,而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农村地区无法获得足够的银行业服务供给。这种不均衡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银行业小额贷款业务的背景
目前针对中小企业的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和针对自然人的小额贷款业务虽然有所发展,但是,仍有大量的急需发展资金的中小企业无法获得正规融资服务,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供给还远不能满足现有需求;针对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小额信贷规模仍然偏小,大量农民和城镇居民的生产发展资金不能得到满足。目前银行业提供小额贷款业务的银行数量还 不够多,规模也不够大。1.3 研究意义
本文从邮政储蓄银行的角度,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和城镇人员、农民贷款所共有的“贷款成本高、贷款风险大”的共同特点以及资金需求具有“短、频、快”的共同特征而将其放到一起(即小额贷款业务中)进行研究,尝试将邮政储蓄银行开拓小额贷款业务这一市场所面临的两大难题:贷款利率问题和贷款风险控制问题的研究往前推进一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第二章 邮政储蓄银行开拓小额贷款业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邮政储蓄银行开拓小额贷款市场的必要性 2.1.1 外资银行的竞争冲击传统信贷市场份额
自加入WTO后,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机构就一直在不断增加。截至2006 年底,115 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业务品种超过 100 种,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为 9279 亿元,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 2.11%。
除了经营机构数目的增加,外资银行也开始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外资银行已经在其母国或世界其他地区研究和发展了一系列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技术与经验,一旦熟悉了中国的经济金融环境并建立良好的平台,其开拓中国的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优势将是国内邮政储蓄银行无法比拟的。相比于外资银行多年开拓中小企业市场的技术与经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这方面还非常欠缺。如何转换邮政储蓄银行增长策略,利用网点、人缘、亲缘、文化沟通等优势及时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这片尚未充分开掘的新土地,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并保持在信贷业务上的实力,有效应对竞争显得尤为必要。
城镇居民创业贷款需求和农民发展资金需求这一小额贷款业务市场更是具有中国特色,加上有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和倾斜,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此业务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更好更快地开拓这一领域也是邮政储蓄银行应对激烈竞争的有效方法和途径。2.1.2 流动性过剩加大了银行拓展信贷市场的压力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2月底,银行体系存款余额为34.8万亿元,贷款余额为23.8万亿元,有11万亿闲置资金,贷存比从2003年底的77%下降到2006年底的68.5%,短期流动性过剩压力有增无减。对邮政储蓄银行来说,改变信贷投向结构,大力开发中小企业和个人信贷市场是银行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有效方式,开拓小额贷款市场对邮政储蓄银行来说极其必要。
2.1.3 小额贷款需求巨大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小企业呈现出了良好发展势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数量逐年增加,作用日益凸现。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中小企业总数已达到4200多万户,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上缴税收占50.2%。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金融需求多元化,不仅能成为银行传统业务的重要增长点,而且能带来各种中间业务和新兴业务的巨大发展,带动银行业务全面发展。邮政储蓄银行要保持可持续的发展,需要确立战略的梯度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群,兼顾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对一部分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适度提供贷款,帮助、支持其发展,培育未来的优良客户应当成为邮政储蓄银行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在国家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其盈利能力与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着力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对邮政储蓄银行拓展信贷业务显得尤为必要。
在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不充分等问题普遍存在。近几年,伴随着国有邮政储蓄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改革,其业务重心纷纷上移,有的国有银行甚至在改革中将若干个省份的县域分支机构当作“包袱”,无偿甩给了当地的农村信用社,以至于许多地区的农村金融业务都形成了信用社“一股独大”的局面。农村金融无疑成为了中国金融业发展中的致命“短板”,而未来对农村金融的需求却很旺盛。第二节 邮政储蓄银行开拓小额贷款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当前状况下,邮政储蓄银行开拓小额贷款市场的必要性已非常明显,然而,中国目前的现状使得邮政储蓄银行开拓小额贷款市场仍然面临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的支持和改进,另一方面更需要邮政储蓄银行自身转变观念,从内部信贷机制和外部信贷业务方面进行改革尝试与不断调整改进。邮政储蓄银行自身的改进是最主要的,也是最具有可控性和可行性的,具体来说,邮政储蓄银行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开拓小额贷款市场的可行措施。2.2.1 内部机制调整
一、搭建小额贷款业务组织架构并明确责任。对邮政储蓄银行来说,欲有效的开拓小额贷款市场,必须建立专门的小额贷款业务经营管理组织体系,根据中小企业客户以及农民数量大、分布散、贷款监督责任重的特点,为降低业务交易成本,提高贷款收回率,将小额贷款业务的经营重心下移至二级分行及县级支行。对小额贷款业务在流程、审批决策、拨备计提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管理,在资源配置、绩效管理、报酬分配和人员考核等方面独立运作,实现小额贷款业务的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管理。
二、确定符合小额贷款业务特点的授信条件。邮政储蓄银行需要从实际出发, 增加非财务因素的比重, 注重挖掘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重点收集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相关业务量指标(如经营活动现金流、企业纳税情况等), 以及中小企业的信用记录、还款情况、经营者的品行和能力等素质和对邮政储蓄银行忠诚度、农民的信用打分等软信息,并且放宽在规模条件上的限制, 从而制定出与小额贷款相适应的贷款标准, 使中小企业和农民能够有资格申请银行贷款。
三、建立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一方面需要扩大基层行负责人和客户经理对小额贷款的审批权限,令一方面需要完善考核激励方法, 加大对其利益和责任的双重激励。逐步建立信贷审批过程中的激励机制,对控制小额贷款风险比较好的分支行和专业信贷审查审批人员,可适时调高授权权限;设一定的比例,根据信贷人员的放款贡献额大小和损失大小进行相应的奖惩。推行以行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小额贷款管理责任制和相应的贷款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以信贷人员工作量、难度和风险度及贷款质量的考核评价为主,原则上按照贷款的收益总量,确定信贷营销人员的风险回报,以使银行积极开拓小额贷款市场的计划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四、强化贷后管理。要确保在开拓小额贷款市场时的经营安全性,使信贷资产高效稳健运营就需要加强授信后跟踪监控工作。银行信贷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走访客户,监控客户经营状况变化及授信业务使用情况,判断授信业务是否存在风险以及风险的级别。通过对企业非财务因素的收集和分析,及时掌握影响贷款偿还的信息,发挥非财务因素对贷款风险识别的预警作用,对未履行合同或违反合同的客户应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2.2.2 外部业务调整
一、细分市场,选择确定目标客户。小额贷款客户有业绩好坏、还贷能力强弱之分,邮政储蓄银行需要合理细分市场, 科学把握信贷投向。在发展小额贷款业务时应坚持以效益为中心,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所为, 有所不为”。加强贷前调查,充分揭示风险点,扎实深入的贷 前调查有利于邮政储蓄银行对客户的准确把握和判断,制定合理的授信方案。
二、灵活确定担保形式。小额贷款客户由于自身积累少、抵押能力有限,又缺乏大宗贸易定单作贸易融资及足够的社会关系为其担保,面临着贷款抵押担保难等问题。要拓展小额贷款市场就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帮助客户解决问题。银行需要认识到担保是作为促使借款人履行贷款合同的一种压力,而不是作为主要的还款来源。银行需要转变对担保的认识,适当放松担保要求,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拓宽抵押和担保领域与范围,积极创新,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探索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的担保方式。
三、与小额贷款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一方面,有利于银行降低信贷风险,银行能从长期与客户的交往和监督中获得可靠的信息来源,及时掌握使用贷款的方向,评估贷款收回能力。此外,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交易次数增多, 理性的企业管理者将选择尽量少的违约,向对方提供良好信誉的多种表现,争取多次合作,这都能降低信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第三节 本章结论
邮政储蓄银行需要开拓小额贷款市场这块信贷市场最后的“金矿”以增加其在传统信贷业务中的利润,这是银行长期发展的根本。如果没有信贷市场,银行不仅丧失了传统业务的阵地而且也难以在中间业务中取得优势,获得长期发展的支撑力。面对机遇与挑战,银行在开拓小额贷款市场时需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内部机制调整和外部业务调整,以综合考虑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为准则,区分目标客户层次,合理运用创新策略和手段,力求在小额贷款市场上取得更大的份额与利益。第三章 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利率定价研究
在分析过邮政储蓄银行开拓小额贷款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之后,需要研究小额贷款业务在推出时面临的现实难题。小额贷款业务的成功设计和顺利推出,需要首先解决一个关键问题:贷款利率问题。贷款利率定价研究不是一个新话题,研究的角度不同,解决的问题也有差异。首要的问题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针对小额贷款业务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贷款定价模型。第一节 小额贷款业务特征与贷款利率定价原则分析
小额贷款业务的需求者是众多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个体户、以及城镇创业人员和数量 巨大的农民,小额贷款需求者对贷款利率不敏感,邮政储蓄银行对小额贷款利率的差异化与微调一般不对贷款对象产生影响。小额贷款者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是贷款的可得性问题,贷款者对于发展急需的资金,有时愿意接受比银行现行利率高的多的利率水平,但是可能仍然无法得到邮政储蓄银行的贷款,才会转向高利贷等非正规市场。
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以及城镇创业人员、个体户和数量巨大的急需发展资金的农民的融资难问题的关键还是价格问题,笔者的观点是支持较高的贷款价格。贷款价格的提高,一方面使银行有积极性开拓这一领域,只要利率的提高足以覆盖其成本、费用、风险损失和盈利目标,邮政储蓄银行贷款供给会变的充足和易得,能有效解决需求者的贷款可得性问题;另一方面,贷款价格的提高可以有效筛选出能高效使用资金的贷款者,因为政策性干预的低利率的小额贷款会引发寻租行为,使关系户、信息优势者能更容易获得并长期大量占用低成本的贷款资源,尽管其资金投向可能会流向效率低的项目,只要其投资收益高于贷款的低成本,这种行为便会持续存在。而贷款利率的合理提高,会使这部分资金使用者因无利可图而让出占用的贷款资源,能高效使用资金者会积极主动获得这部分资源。而且,不能高效使用资金者也会在高利率面前放弃其融资行为,最终筛选出来的贷款者是能够高效率使用资金者。最终结果是,银行的风险得以降低、银行有动力积极开拓市场并扩大盈利;资金需求者得以顺利融资、资金流向高效率领域。
贷款利率定价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收益与风险对称。就是要求贷款利率必须覆盖每笔业务的成本和费用、风险损失和盈利目标,兼顾市场竞争策略,使金融机构的价格竞争建立在理性定价的基础上。以下就传统贷款利率定价模型展开分析。第二节 贷款利率定价模型与应用分析
针对小额贷款业务的特点,在选定贷款定价模型时,创新型贷款定价模型不适合于为其定价。因为创新型的贷款定价模型一般要求贷款人能提供较完善的财务信息,需要完整的多期历史数据,尤其是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以及信用状况信息,而小额贷款的需求者通常不具备提供这种信息的能力。相比较而言,贷款利率定价的传统模型更适合于为小额贷款定价。现分别分析如下:
3.2.1 成本加成定价模型
该模型认为任何一笔贷款的利率(P)都应该包括以下四部分:资金成本(C1)、贷款费用(C2)、风险补偿(R1)、目标收益(R2),其定价的基本模型为: 贷款利率=资金成本率+贷款费用率+风险补偿费率+银行目标收益率。即:P=C1+C2+R1+R2 其中,资金成本指银行为筹集贷款资金所发生的成本,在实际操作时,主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成本。贷款费用又称“非资金性操作成本”,如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调查、信用分析所支付的费用、抵押物鉴别、估价费用、贷款资料文件的工本费、整理保管费用、信贷人员的工资费用和津贴、专用器具和设备的折旧费用等。风险补偿费在贷款定价中主要考虑违约风险和期限风险。违约风险指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期限风险指由于贷款期限长短不一而导致货币时间价值变化的可能性,期限越长,利率风险越大。目标收益是为银行股东提供一定的资本收益率所必须的利润水平。
该模型的特点是属于“内向型”或“成本导向型”,它能直观地表现贷款的价格结构,但是需要银行能够精确地归集和分配成本,同时要求银行能充分估计贷款的违约风险、期限风险及其他相关风险。
对邮政储蓄银行而言,小额贷款因充分分散,非系统风险较小;但从贷款分类和资金运用来看,一般而言小额贷款的系统风险较大。两者相比,后者是主要的。另外,小额贷款因为一般是短期,故整体的期限风险相对较低。总的来说,风险补偿 R1也是较高的。综合而言,因为小额贷款业务的C2 和 R1远高于其他贷款业务,所以,小额贷款利率应定价较高。3.2.2 价格领导定价模型
这是国际银行业广泛采用的定价方法,也称基准利率加点模型,要求首先选择某种基准利率(I)作为“基价”,然后针对不同信用等级或风险程度的客户确定不同水平的风险溢价(R),以基准利率加上风险溢价作为该笔贷款的实际利率。其核心是确立基准利率,由基准利率加上风险溢价,即通常所说的加价,共同构成了具体贷款项目的实际利率。贷款利率=基准利率+风险加点 即:P=I+R 该模型主要考虑客户的违约风险和信用等级等来确定不同水平的利差,是“外向型”的 模型,以市场一般价格水平为出发点,寻求适合本行特点的贷款业务的贷款价格。也就是说该模型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能对贷款业务加以细分,制定出更贴近市场的贷款价格,从而更具竞争力,而且它还重点考虑了不同贷款的违约成本。此外,该模型还将特定的贷款品种、贷款规模纳入影响贷款定价的重要因素予以考虑,在实际操作中,额度较大的批发业务,贷款利率较低;额度较小的零售业务,贷款利率较高。
对于小额贷款业务而言,借款人一般信用等级较低,或者说难以提供足够的资料信息证实自己较高的真实信用等级,而且现实中确实存在大量的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也就是说潜在违约的借款人较多,这要求较高的风险加点;邮政储蓄银行要获得有效信息以区分和认定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这与大企业、大资金相比,非常的不经济,要求较高的风险溢价;小额贷款业务额度非常小,属于零售业务,也要求较高的贷款利率。总的来说,与其他业务相比,小额贷款业务要求更高的风险加点,也就是说,小额贷款利率定价高于一般贷款业务。第四节 本章结论与启示
本章结合小额贷款业务的特征,选取传统贷款利率定价模型展开分析,通过二个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小额贷款利率定价问题上,在坚持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定价原则下,小额贷款利率应高于现行一般贷款利率水平。
第四章 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风险控制研究
小额贷款业务的顺利成功推出和不断发展壮大,需要解决关键问题是风险控制问题。在征信系统建设、贷款担保等措施保证的同时,本文认为进行信息约束机制和制度约束机制创新能有效缓解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联保贷款制度为例,进行博弈分析。第一节 银企信息不对称理论评述
邮政储蓄银行开拓小额贷款业务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如何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理论(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方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一方,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一方,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意义不仅要说明信息的重要性,更要研究市场中的人因 获得信息渠道之不同、信息量的多寡而承担的不同风险和收益。
解决银行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一是依靠政府的力量深化征信体系建设。银行可以低成本地(微成本甚至无成本地)获得信用信息,但通过这一途径只能获得基础信用信息。
二是银行主动投入人力物力进行调查取信。针对每一个借款人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履行,这是有效的但却是高成本的途径。
三是进行机制创新。通过信息约束机制和制度约束机制创新,改善银行的信息劣势地位。这是我们应着力研究的途径。第二节 小额贷款业务的博弈分析
在银行与借款人的博弈中,借款人知道自己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处于信息优势地位;银行不能确切地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处于信息劣势地位。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如果缺乏必要的信息约束与制度约束,拥有信息优势的借款人有可能采取机会主义行为,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或者采取一些有利于自己而损害银行利益的行为。银行为了甄别违约借款人和履约借款人,获得每个借款人的真实信用信息以及监督贷款的合理使用方向,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当收集信息的成本和监督成本过大时,银行将无利可图。正是这种状况的持续存在和难以解决,才使得银行惜贷、惧贷,优质借款人也一起被拒之门外。一方面银行有大量存款贷不出去,另一方面优质借款人无法获得急需的发展资金,金融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联保贷款制度是一种信息约束机制和制度约束机制的创新。联保制度的推出,改善了银行信息劣势的处境,改变了借款人的行为约束,也改变了银行和借款人的最终得益。第三节 联保贷款制度的有效性分析
农户联保时要求三到五名拥有本地户口的农户组成一个联保小组;商户联保时要求三名持有本地户口和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主组成一个联保小组。
联保借款人在去银行贷款前,其组成的联保小组的性质可以分析如下:以三人联保为例(其他情况类似),假设联保小组中有一名潜在违约人,则另外两名履约的理性借款人会排除 掉该潜在违约人而继续寻找,直到找到履约的借款人。即联保小组中有一名潜在违约人的情况不会出现。假设联保小组中有两名潜在违约人,则剩下的那名履约的借款人会理性地退出,避免自己因违约人的行为而承担无谓的损失,即联保小组中有两名潜在违约人的情况不会出现。那么,联保小组中的联保人就剩下两种情况:都是潜在违约人或者都是潜在履约人,也就是说联保小组中联保人的性质是同质的。
国际上比较成功的小额贷款的做法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引入合作小组等信用合作组织作为小额贷款业务的基层架构。将分散的小额客户组织成为互为监督约束、互为激励促进的多个合作小组,信贷管理人员直接与已组织起来的合作小组联系,从而有效地破除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障碍,降低监管成本,确保信贷安全。在小额贷款的可获得性上,各个小组之间存在着竞争性,而组内成员的信用又直接影响着小组的整体信用记录和信贷可获得额度。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相互支撑意识,成功地将来自银行上层的外部监督,转化为小组成员的内部自主监督;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熟人环境,成功地实现了借款人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有效地破解了小额借贷双方在信息收集、分析与监督上的信息不对称这个关键性难题。
第四节 本章结论与启示
小额贷款的联保制度是信息约束机制和制度约束机制的创新,它改善了银行信息劣势的处境,改变了借款人的行为约束,也改变了银行和借款人的最终得益,是控制信用风险的有效的措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为各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创新和制度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借鉴。针对中小企业等法人的小额贷款业务可以充分借鉴联保贷款制度,只不过其制度设计会要更复杂,只要将最终的还款责任与自然人联系起来,联保贷款制度就是有效的,能形成对借款人的有效约束,降低其违约风险,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拓小额贷款信贷市场的必要性非常明显。邮政储蓄银行需要更新理念、进行内部机制调整和外部业务创新,综合考虑资金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区分目标客户层次,合理运用创新策略和手段,积极主动地在小额贷款市场上取得更大的份额与利益。
二、在实际运作时,需要首先解决一个关键问题:贷款利率问题。从需求方面而言,小额贷款需求者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是贷款的可得性问题。笔者的观点是支持较高的贷款价格,贷款价格的提高使银行有积极性开拓这一领域,还可以有效筛选出能高效使用资金的借款者。
三、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成功设计和顺利推出,还需解决另一个关键问题:小额贷款的风险控制问题。即要尽可能的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笔者通过对小额贷款业务中银行与借款人进行博弈分析后认为,联保贷款制度是一种有效的信息约束机制和制度约束机制的创新,联保贷款制度的推出能够改善银行信息劣势的处境,改变借款人的行为约束,同时改进银行和借款人的最终得益。
四、有效开拓小额贷款业务的问题上,邮政储蓄银行自身的努力只是一方面,还需要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支持,需要全民诚信意识的普遍增强,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和宏观调控部门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去引导、扶持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第二节 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分析可以看出,要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市场,使其作为邮政储蓄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促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城镇居民、农民贷款难问题的解决,邮政储蓄银行可以有很大作为,而理想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企业法人的自律自强、全民诚信意识的提高等等多方面的配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继续深化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和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征信系统的完备性和成熟度对银行系统有很大影响。政府需要加大投入,为邮政储蓄银行提供低成本的个人信用信息和企业信用信息,为邮政储蓄银行的贷款决策提供基本的直接的支持。
二、健全和完善小额贷款利率定价机制。贷款利率问题对邮政储蓄银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随着中央银行对贷款上浮利率的完全放开,邮政储蓄银行已经能够根据成本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自主确定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以覆盖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
三、完善监管框架和相关法律法规,鼓励邮政储蓄银行进行机制创新。邮政储蓄银行的业务创新需要法律作为约束和准绳,同时需要法律作为依据和支撑。邮政储蓄银行需要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需要相应的法律为邮政储蓄银行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对小额贷款业务的监管适用“低门槛、严监管”的审慎性原则,政府在设计监管框架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银行所付 出的成本,如各种信息披露文件的整理和报送的成本,同时还要考虑到监管者的监管成本,使得监管框架的设计兼顾被监管者的承 受能力和监管者的监管能力。
9.小额贷款风险管理 篇九
一、风险基础知识
1、风险起源:“风险”一词的由来,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在远古时期,以打鱼捕捞为生的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归来,其中主要的祈祷内容就是让神灵保佑自己在出海时能够风平浪静、满载而归;他们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深深的体会到“风”给他们带来的无法预测无法确定的危险,他们认识到,在出海捕捞打鱼的生活中,“风”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的由来。
2、风险定义:风险的定义有两种。(1)狭义:强调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
(2)广义: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
3、现代企业内部管理风险 生产风险
财务风险 经营风险
环境风险 信用风险
技术风险 销售风险
人员风险
4、现代企业外部环境风险 经济环境
金融政策---利率、汇率 CPI指数 通货膨胀 行业环境
产品生命周期 产业政策
同行不正当竞争
5、风险时刻存在
任何项目的重要风险处理失当都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作为债权人的小贷公司形成风险。
信贷工作接触到各行各业,对各行业风险都要有所了解。
二、小额贷款风险
特点“短、频、快”
资金成本较高---风险与收益成正比
银行基准利率4.875‰------目前普遍12‰ 我公司利率19.2‰
国家保护的利率19.5‰-----民间借贷 小贷客户需求
1、短期资金周转需求
由于资金成本高短期使用才会有效益,长期使用成本高的资金风险会增大,同时会企业利润,不利借款企业的发展。
2、有好的产品(项目、机会)急需资金
新产品进入市场初期、涨价前的进货、拿到大额订单
3、借款人为了少亏,两害相较取其轻 例如:银行贷款到期如果企业抽取流动资金还贷款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虽然利息较高,企业仍需要
(一)借款人经营风险
借款人经营风险直接传导给债权人
借款人因经营管理、市场变化、灾害和道德因素不能或不愿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风险。
(二)员工的操作风险(风险贯穿整个业务过程)
操作风险是指公司内部控制及治理机制失效以及信息技术系统失效等可能造成的贷款风险。主要包括
员工操作失误:审核失误、文书填写失效 违反操作规程(逆程序)信贷决策失误:投放方向
三、业务风险管理
识别借款人经营风险
1、财务信号。
财务信号一般包括借款人各项财务指标等指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有较大变动。
如流动性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收回率、现金流量等变化。
企业针对不同报送对象做不同的账。
一是报税务局,以开票金额作收入,成本费用根据收入做调整。尽量做到收支相抵,做亏损或是稍微有一点盈利。
二是报送银行,以出入库单据作为收入和成本计量依据。做出的报表通过虚增资产,多记收入、少计成本费用使之与贷款规模相适应,盈利水平、各项比率满足银行检查要求。
三是对股东的报表。相对真实,以真实发生的收入、支出做依据。-------我们需要看到的报表
四是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报送相应报表,如统计报表、行业监管报表等。财务报表失真问题
1、虚增存货,市价单价100元,账面单价200元。
2、虚增土地价值,市价20万/亩,表上100万/亩
3、供销合同造假,刻几个章很容易 辩证看待银行贷款金额
1、银行作为债权人和小额贷款公司利益上有一定的冲突,但同时又有合作性。
2、银行授信可以作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参考,踩着银行的脚印走下去更安全。
3、小额贷款利率高,出现资金困难时借款人会先考虑归还资金成本高的贷款。
2、市场信号
借款人所处行业或地区的宏观政策、行业政策重要调整 地区和行业信用环境恶化 市场供求关系 新产品的威胁
产品价格发生持续性或大幅度的波动
3、行为信号
提供虚假资料套取贷款
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违约 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 借款人到期还款困难 借款人股权变动
公司人员发生违规违纪行为
主要股东或关联企业发生较大调整 担保物品价值下降 保证人保证意愿减弱
借款人未经同意对外提供担保
4、其他值得关注的信号。
主要是可能发生各种影响借款人经营水平的重大灾害或突发事件等。降低操作风险
贷款风险管理贯穿贷前、贷中、贷后整个过程,涉及到公司的每一个人。风险评价
贷前决定贷款是否发放、贷款期限确定、发放额度控制、贷款方式选择、担保方式设计
贷中相关文书填写与控制
提示贷后管理的关注重点,及时关注风险及预警 贷款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或不能有效执行 信贷档案不规范
客户信息资料不全面以及信贷管理内控机制不完善等;
借款人主体资格审查:
1、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法人身份证明、开户许可证、验资报告等基础资料真实并年检。
2、建筑施工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
3、食品企业、特种行业许可证等
4、房地产开发企业五证
房地产开发企业五证
1、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2、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
3、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市建委
4、国有土地使用证----------------国土局
5、商品房销(预)售许可证----房管局
借款人提供资料清单
1、公司简介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3、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
4、国地税税务登记证(副本)
5、贷款卡正反面复印件
6、法人、股东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结婚证)
7、开户许可证
8、公司章程、验资报告
9、财务报表(2010年年报、最近月报、同期报)
10、近三个月水电费缴费单、工资表
11、重要的供销合同
12、用款计划和还款来源
13、特种行业许可证、资质等证明企业经营合规
14、企业及个人的荣誉称号证书
15、管理人员及组织架构
16、上下游(应收应付前五位)及关联企业
17、纳税申报表
不按规定办理贷款担保登记
借款合同要素填写不全-----法律风险
信贷文本遗失或失效(附属合同、承诺等)数据统计失真 风险预测失误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1、根据各种信号,及时判断单个借款人或单笔贷款的风险程度和风险性质。
2、根据个别借款人分析评价其行业的贷款风险程度。
3、风险的变化性,及时关注风险的变化。调整对企业的风险等级、关注程度和策略计划。
贷款风险控制
贷款风险控制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在贷款发放前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在贷款发放后、收回前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防止贷款风险的发生、扩大和恶化。
使风险可控或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应对不同性质的贷款风险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也可以对同一种类贷款风险同时采取多种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分散风险
1、分散系统风险---小额、分散避免客户集中在一个行业 风险转移
2、风险转移:通过投保财产险和通过担保措施转移风险。现在是资金卖方市场,一定程度有条件筛选部分优质客户 设置担保的作用和意义
(1)担保限制借款人随意增加债务(2)检验借款人的贷款动机
(3)检验借款人的能力、实力和资源的手段(4)确保处于主动的地位
转移风险----担保
贷前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和贷款性质、种类,设计担保组合方式。贷中控制手续完备
贷后管理关注借款人担保物价值变化,抵押价值下降的要求借款人追加担保或提前。
转移风险----担保设计
如客户行业淡旺季明显,尽量避免客户选择同行业的担保人。
尽量选择对客户有约束力的担保人(如:客户的亲戚、长辈、关系较好的朋友)
从财务上减少贷款风险的担保人。(如客户的债权人)选择本地的,对借款人有一定了解的担保人
担保选择(先物保再追加人保)
1、分析借款人核心资源,控制核心资源。提高借款人违约成本增强还款意愿。
2、50万以下围绕情感(亲情、爱情、友情)设计担保,一方面担保人会替借款人还贷(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另一方面担保人对借款人的制约作用,让借款人还款意愿加强。
3、第三方保证担保,中国人讲究人脉,没有人脉也就没有生意。---检验其资源和实力的方法
弱化担保的前提条件?
弱化担保针对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增长趋势明显盈利水平高信誉好的客户。
回避风险
(1)客户经理尽职调查(2)风控部门分析风险
(3)贷
审
会
决
策
1、有不良记录的人能贷----分析不良记录的重要性和形成原因。
2、看不顺眼的人不借----看不顺眼沟通有障碍,不宜贷款。
3、怀疑赚钱能力的人不借----从行业背景,从业经历分析,做外行风险很大。
4、借款额所占整体用款比重过大不能借。----启动资金、铺底资金不能借。
5、借款项目不认可不能借----借款用途真实、还款来源有保障。
四、逾期贷款处理
逾期前的征兆:
1、不能有效联系借款人:手机关机、在开会、出差、在办急事
2、借款人暗示近期经济环境不好、资金紧张、有笔资金到账就能还等。分析突然逾期的原因:
客户特殊情况---主观故意、客观因素 监控的失误
客户欺骗、隐瞒关键信息
出现预期征兆时的处理:
1.及时沟通----制定预案
2.联系客户----现场查看掌握实际情况 3.及时汇报----制定可行的方案
4.执行方案----灵活的处理问题,“度”的把握 5.进展反馈----及时调整策略
6.不要做出任何空洞的许诺或无谓的威胁!7.一定要在采取行动之前先了解、掌握客户!8.追究到底 9.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1、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
2、银行“惜贷”,民间利率提高。
3、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增大。致使融资成本提高。
4、上下游资金紧张。中小企业面临信用环境恶化。
5、企业利润率下降影响其使用民间资本的能力,使企业永续经营受到威胁。
客户是某行业经营的专家,信贷员必须成为各行业信贷业务的专家。
10.浅析小额贷款业务的风险节点与控制 篇十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贷款管理,提高贷款资产质量,防范化解贷款风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结合《东营市东营区城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贷款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分类对象是本公司发放的各类贷款。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贷款风险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通过贷款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
(一)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的反映贷款质量;
(二)发现贷款经营、管理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贷款管理,化解经营风险;
(三)贷款风险分类要坚持统一标准,实事求是,规范运作的原
则。
第二章 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和基本特征
第四条 贷款风险分类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简称贷款风险分类法)评估公司贷款质量,即把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第五条 正常贷款
核心定义: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一)借款人各方面情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公司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二)借款人即使存在消极因素,但是不影响贷款本息按期全额偿还。
第六条 关注贷款
核心定义: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一)贷款本息逾期(含展期后)不超过60天(含);
(二)借款人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三)借款人或有负债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
(四)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
(五)借款人还款意愿差;
(六)借款人或保证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公司债权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七)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
(八)借款人的管理层,特别是法定代表人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
(九)贷款抵押物、质物价值下降,或公司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
(十)贷款保证人的财务状况出现疑问。第七条 次级贷款
核心定义: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一)贷款本息逾期(含展期后)61—120天(含);
(二)借款人净现金流量为负值,支付出现困难;
(三)借款人经营亏损,并且难以获得补充来源;
(四)借款人不能偿还金融机构的债务;
(五)借款人不得不通过拍卖抵押品、履行保证责任等途径筹集还款资金;
(六)借款人采用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套取贷款;
(七)借款人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妨碍债务的清偿;
(八)预计贷款损失率在30%以下。第八条 可疑贷款
核心定义: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一)贷款本息逾期(含展期后)120天以上;
(二)借款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三)借款人的贷款项目处于停、缓建状态;
(四)借款人已资不抵债;
(五)借款人涉及重大经济案件,法定代表人失踪,或者触犯刑律,对借款人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重大影响;
(六)金融机构贷款已诉诸法律追收贷款;
(七)预计贷款损失率在30%—90%之间。
第九条 损失贷款
核心定义: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具备下列特征之一:
(一)借款人被依法撤销、关闭、解散,并终止法人资格,即使执行担保,经确认仍然无法还清的贷款;
(二)借款人虽未依法终止法人资格,但生产经营活动已经停止,且企业已名存实亡,复工无望,即使执行担保,经确认仍然无法还清的贷款;
(三)生产单位的经营活动虽未停止,但产品无市场,企业资不抵债,亏损严重并濒临倒闭,即使执行担保,经确认仍然无法还清的贷款;
(四)借款人依法宣告破产,对其资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仍未能收回的贷款;
(五)借款人死亡,或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死亡,依法对其财产或者遗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仍未能收回的贷款;
(六)借款人遭受重大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赔偿,或者以保险赔偿清偿后,确实无力偿还部分或全部债务,对其财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七)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其财产
不足以归还所欠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经确认无法收回的贷款;
(八)由于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公司诉诸法律,经法院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借款人和担保人均无财产可执行,法院裁定终结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
(九)经有权部门批准核销的贷款;
(十)预计贷款损失率在90%以上。
第十条 上述正常、关注、次级、可疑类贷款的基本特征是:各类贷款的风险表现形式,除特别规定外,它们只是贷款分类的重要参考因素,而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分类时,关键是要把握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贷款损失程度,对照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第三章 贷款风险分类的操作程序
第十一条 新发放贷款的分类程序。对于新发放贷款,贷款调查人员、审查人员必须明确注明本笔贷款的具体形态,如果调查人员和审查人员认为不能列入正常类,必须在新发放贷款的材料中注明,有权审批人要在批复中确定本笔贷款的具体形态。
第十二条 形态发生变化的贷款分类流程:整理现有档案资料→补充完善资料→填制贷款分类认定表(以下简称分类认定表)→确定初分结果→贷款审查人员审查→贷审会审议→审批、批复→调整分类结果。
(一)整理现有档案,补充完善资料。客户经理在整理好现有档案资料的同时,要深入客户,了解和掌握其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进一步补充完善现有档案资料。
(二)填制分类认定表,确定初分结果。客户经理在整理、收集资料和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行分析,填制分类认定表,撰写分类报告,初步确定分类结果,送交审查岗审查。
(三)分类审查。审查人员对分类认定表上的贷款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初分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报贷审会审议。
(四)审议审批。贷审会按照议事规则及时对审查岗提交的审查意见进行审议。有权审批人在分类认定表上签署审批意见。
(五)调整分类结果。客户经理根据审批结果和批复,调整分类结果,并及时登记贷款台账。
对于由正常转关注或由关注转正常类贷款的操作程序,可参照第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下列贷款分类可以按照简化的流程操作
(一)形态未发生变化的贷款分类操作流程:
整理现有档案资料→补充完善资料→填制分类认定表→确定分类结果→授权审批人审批;
(二)自然人贷款的分类操作流程:
整理现有档案资料→填制分类认定表→确定分类结果→授权审
批人审批→调整分类结果。
形态未发生变化的自然人贷款按照本条第一款执行;
(三)存量损失类贷款直接反映分类结果,按年填制存量损失类贷款分类认定表。
第四章 贷款风险分类相关因素分析
第十四条 使用贷款风险分类法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实际上是判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应分析的主要因素有:
(一)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借款人还款能力是决定贷款本息是否能及时收回的主要因素,需要分析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影响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行业和政策风险等。
(二)借款人的还款记录。借款人的还款记录能够反映贷款的偿还状况和逾期状况。贷款的还款记录一般有两种情况:贷款还款记录良好,借款人能还本付息;贷款还款记录不佳,不能及时足额还本付息。分类时要根据还款记录来判断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和信用状况等。
(三)借款人的还款意愿。还款意愿是指借款人按合同规定还本付息的主观愿望。分类时要根据借款人的品行和信用记录等因素综合判断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四)贷款的担保。贷款担保是贷款本息偿还的第二还款来源,担保人的担保能力的重要性仅次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分类时应注意担保的有效性、抵(质)押的充足性、抵(质)押物变现的可能性等。
(五)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明晰的法律责任是确保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重要保证。分类时要注重分析借款人和担保人是否具备主体资格、公司要素是否齐全、还款条款含义是否明确、签字人员是否经过授权等。
(六)贷款的管理水平。分类时要注意贷款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的高低对贷款本息收回的影响。
第十五条 贷款分类时应把握事项:
(一)不能简单的以单个因素分析来确定分类结果,应该从以上六个方面总体判断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的可能性。
(二)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借款人的正常业务经营收入作为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贷款的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
(三)不能用对客户的信用评级和类别划分代替对贷款风险的分类,信用评级只能作为贷款风险分类的参考因素。
第五章 贷款风险分类的管理
第十六条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要按照“及时认定、按月监测、季度分析、定期考核”的要求进行。
(一)及时认定。在日常的管理中,客户经理要按照有关规定对
借款人进行贷后检查,如果发现影响借款人财务状况或贷款偿还的因素发生重大变化,要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的定义、特征,按照一般操作流程及时进行贷款形态的认定和调整。
(二)按月监测。公司对分类结果要按月统计监测,加强预警,根据贷款的风险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三)季度分析。公司每个季度要根据最新的财务和其他信息资料对借款人的经营情况和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对于形态未发生变化的贷款,要按照简化的流程进行操作。对于形态发生变化的贷款,要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执行。
(四)定期考核。公司要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的结果制定不良贷款控制和清收盘活计划,并列入经营目标,定期考核兑现。同时要将贷款风险分类结果及其真实性作为公司经营责任目标的重要内容。
第十七条 贷款风险分类是贷后管理全过程中的一个常规环节。对分类的贷款,要根据风险状况及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一)对正常贷款,要注意加强风险预警,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疑因素。
(二)对关注类贷款,要密切跟踪潜在风险的变化情况,分析、评价其对贷款安全的影响。
(三)对次级类贷款,要加强贷款本息的催收,保证贷款诉讼时效,密切注意贷款保证及抵(质)押物情况的变化,必要时对债务实 10
施重组,并尽可能的压缩贷款。
(四)对可疑类贷款,要利用法律措施催收,依法追究担保人责任和行使抵押权,并加强对借款人资产的监控,密切注意与借款人有关的合并、重组、托管等不确定因素,采取相应的资产保全措施,防止借款人资产的流失。
(五)对损失类贷款,要及时足额申报债权,依法参与破产清算,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清收,尽可能的减少贷款损失,对确实已造成的损失,按有关规定予以核销。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东营市东营区城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制定、解释和修改。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一日起实施。
【浅析小额贷款业务的风险节点与控制】推荐阅读:
浅析小额贷款06-17
小额贷款的申请要求10-21
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的相关规定08-28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调查检验06-19
小额贷款工作汇报07-27
小额抵押贷款合同06-22
小额贷款公司运作模式08-06
小额担保贷款基本政策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