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操作管理制度

2024-07-15

实验室安全操作管理制度(精选8篇)

1.实验室安全操作管理制度 篇一

《***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0180618 实验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管理的安全有序是实验教学正常进行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根据教育局综合治理管理的要求,特制订《***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这是***园学校关于实验室安全操作和规范管理的基本要求,凡进入实验室工作、学习的师生,都必须遵守实验室的相关制度和要求。

内容包括“安全总则”和“具体工作规程”两部分:

一、安全总则

1、认真做好防火、防盗、防毒等各项工作。各实验室必须配备相关的消防设备,配备必要的防毒设施和应急药品;工作人员下班离开实验室前,必须关好门窗,水、电,确保所有仪器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2、做好危险品安全使用与管理工作。特别对氢气、乙炔等危险性气体,需要定期检查是否泄漏,严禁在实验室和管理室吸烟或使用明火;

3、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必须建立妥善的保管、领用登记制度;

4、水、电、火源的使用必须按规定进行。每日实验教学结束后,必须关好水龙头,切断电源,防止发生意外;

5、做好师生人身安全防护措施。工作人员进行实验操作时应穿白大褂,戴好手套,按章操作,对有烟异味或腐蚀性气体产生的实验,一定要在通气橱内完成,同时开启室内通风系统;必要时戴好防护面具,防止酸、碱等腐蚀性物质溅入眼中,确保人身安全与身体健康。

6、实验室要保持整洁和肃静。不得大声喧哗和嬉闹,禁止吸烟、洗衣、烧煮食物,冰箱内部不能存放私人物品。

7、工作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要不定期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将安全落实到位。

8、实行严格、透明的管理制度。每个实验室要明确具体的管理人员,要求有清晰准确的职责描述,要做到一一对应,责任到人。

9、危险性质药品、仪器由非本学科老师借出需要主任级以上签字同时做好登记(例如:酒精、硫酸等)

二、具体工作规程

(一)防火防电防爆工作规程

1、所有电器设备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为防止发生意外,必须严格执行电器安全规程,定期维修,并注意导线绝缘是否符合电压和工作情况的需要。需要用水、用电的实验室应采取防范措施,注意不使水流到导线上。

2、为防止线路超负荷而引起火灾,应保证导线的容量符合用电设备要求。如发生超载,应拆断线路上过多的用电设备,或者根据需要加装导线。

3、导线与导线,导线与电器设备的连接要牢固可靠,以防产生过热而引起意外。

4、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或者用绝缘体将导线与人体分离开后,才能实施抢救。

5、使用易燃易爆物质,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实验人员必须事先熟悉其特性和有关知识。

6、易燃易爆物质要分类贮存,定期检查,防止自燃或其它意外事故。

7、使用氢气、乙炔气等易燃气体进行实验的实验室必须符合有关要求,通风良好。内存氢气、乙炔气的设备和管道必须密闭,使用前必须进行试漏检查,以防氢气、乙炔气外逸或空气渗入而发生意外。

8、实验室使用的压缩气体钢瓶,应保持最少的数量。钢瓶必须牢牢固定,以免碰撞摔倒,发生意外。绝不能在靠近暖气,直接日晒等温度可能很快升高的地方使用。压缩气体钢瓶使用时,必须装上合适的控制阀、压力调节器。这些部位绝不允许涂抹油脂和润滑剂。气瓶内气体不能用完,必须留有剩余压力。搬运压缩气体钢瓶必须小心注意轻搬轻放,避免摔倒撞击。

(二)防毒防菌工作规程

1、实验室的剧毒物品如氰化物、砷化物等,由学院保卫科集中保管。

2、领用剧毒物品准备实验时,领用人必须详细写明用途、领取数量,并经实验管理室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方可领取。实验完毕后,领用的剧毒物品如有剩余时,应及时退还学院保卫科集中管理。

3、在实验过程中,尽量采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剧毒物质。在必须使用有毒物品时应事先了解其性质,做到安全使用。

4、进行有毒气产生的实验时,应在通风柜内操作,并尽可能密闭化。学生实验产生有害气体时,实验室内要进行良好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

5、实验人员严禁非实验场所使用毒物,或在有可能被毒物污染的实验室内存放其它物品,禁止用手直接接触。

6、生物实验室应定期进行消毒灭菌,以保持工作环境的洁净,消灭细菌繁衍生长的条件。实验后的废弃物应及时妥善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7、实验操作时必须细心谨慎,减少细菌向容器外繁衍的可能。操作完毕,应立即用消毒液等清洗有关器皿。

(三)防腐蚀工作规程

1、腐蚀性物品存放时,注意其容器的密封性。酸性和碱性物质严禁混放,应分类隔离贮存。

2、置有精密仪器设备的实验室内,严禁存放具有产生腐蚀性挥发气体的物品。

3、使用腐蚀性物品时,要细心谨慎,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在通风柜内进行。使用完毕,立即盖好容器。谨防试剂溅出灼伤皮肤,损坏仪器设备和衣物等。酸、碱废液必须经过处理后方可排放,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

4、搬运、使用腐蚀性物品要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若不慎将酸或碱溅到衣服或皮肤上,应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后就医,以免损伤视力。

(四)消防安全规程

1、在实验室内及过道等显眼位置,经常备好适宜的消防器材。

2、电线及电器设备起火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机灭火,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绝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机来扑灭燃烧的电线与电器,以免因水或灭火机喷出的药液导电而造成灭火人员的触电事故。

3、化学试剂的着火,除一般非危险品可用通常的灭火方法外,属于危险品的火灾,应根据它们的理化特性,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否则起不到灭火的作用,反而会造成更大的火灾或人身事故。

4、如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的衣装着火时,应立即用浸水的物品蒙在着火者身上,使之不能与空气或其它氧化剂接触而窒息灭火。切不可慌忙跑动,避免气流流动,使火情增大,造成更大伤害。

5、在实验过程中,小范围起火时,立即用湿抹布扑灭明火,并及时切断电源,关闭可燃性气体阀门。对范围较大的火情立即用消防砂或干粉灭火机扑救,并及时报警。

6、全面负责实验楼的安全工作,定期检查本实验楼的安全工作状况,保证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有权制止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一切行为,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

7、实验员在学生离开实验室后,要确实做到断电、断水、关闭门窗。凡遇节假日,都要进行一次安全检查。

(五)物理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1、实验室内应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和谈笑。

2、实验室内一切设备在使用时要细心谨慎。

3、实验室内一切仪器设备未经允许不得拆开,不准携带室外。

4、实验室内任何用电设备和电源不准任意摸弄,以防触电危险。

5、任何线路未经指导教师同意,不可接通电源。

6、操作电源开关时,不可两手同时操作,要避免面对开关。

7、任何仪表和电器,在未熟悉其使用方法前不得应用。

(六)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程

1、实验准备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2、只有经批准的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3、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实验室。

4、在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穿着连体衣、隔离服或工作服。

5、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或感染性动物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手套。手套用完后,应先消毒后摘除,随后必须洗手。

6、严禁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处理隐形眼镜。

7、严禁用口吸移液管。

8、所有的技术操作要按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成的方式来进行。

9、出现溢出、事故以及明显或可能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必须向实验室主管报告。实验室应保存这些事件或事故的书面报告。

10、污染的液体在排放到生活污水管道以前必须清除污染(采用化学或物理学方法)。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因子的危险评估结果,可能需要准备污水处理系统。

(七)化学药品库安全管理规程

1、化学危险物品必须储存在专用储存室内,并设专人管理。储存室应当符合有关安全、防火规定。做好通风工作,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2、药品管理员有审核化学药品采购计划的职责。保证不重复购入化学品。

3、化学药品库应该建立出入帐,化学物品入库前,必须进行检查登记,入库后应当定期检查。存放位置及数量应该有准确记录。

4、购进危险化学品时,必须核对包装(或容器)上的安全标签,安全标签若脱落或损坏,经核查确认后应补贴。

5、当化学品需要转移或分装到其它容器时,应标明其内容,对于危险化学品在转移或分装后的容器上应贴安全标签。

6、化学危险物品应当分类分期存放,化学性质或防护、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化学危险物品,不得在同一储存室内存放。

7、需要使用化学药品的人员需向药品管理人员提出申请,使用后剩余药品应及时交回,已使用完的化学药品应该及时消帐。

(八)实验室中学生安全守则

1、实验室内应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和谈笑。

2、实验室内一切设备在使用时要细心谨慎。

3、实验室内一切仪器设备未经允许不得拆开,不准携带室外。

4、实验室内任何用电设备和电源不准任意摸弄,以防触电危险。

5、任何线路未经指导教师同意,不可接通电源。

6、操作电源开关时,不可两手同时操作,要避免面对开关。

7、如接通电源后,保险丝熔断,必须检查故障原因,在排除障碍后,方可重新接通电源。

8、任何仪表和电器,在未熟悉其使用方法前不得应用,使用任何电源前必须了解其电压值。

2.实验室安全操作管理制度 篇二

1 设立监督员的依据

在标准中,都有要求设立监督员的条款,如“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校准人员包括在培人员,进行充分的监督”[1,2];“实验室应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监测和校准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3];“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实验室其他人员按其经验、能力和职责进行相应的培训和监督”[4,5,6]等。有的标准对专业领域的实验室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在GB/T 27403-2008中要求任命“至少一名放射性物质保护员和多名放射性物质保护监督员”来“负责监督日常工作,保证良好的放射性物质使用行为”。这些条款都体现了GB/T 19000族标准中强调的过程管理和控制的理念,而过程管理和控制正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管理体系监督员开展质量监督工作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人员的监督来进行过程的控制,从而确保检测工作的规范性和检测数据科学、可靠、准确、公正。同时管理体系中质量监督员的设置要考虑到体系涉及的每一个专业领域和实验室具体的规模、任务的轻重,保证每个条线均可以得到有效的监督[7]。质量监督员的职责和具体工作还应在管理体系文件中进行明确的规定[2]。

2 监督员的职责

根据条款,监督员要对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进行适时、相应的培训,以确保人员能按照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工作。因此监督员的职责是对人员进行监督和培训,同时关注所管辖范围内的其他有关检测工作的方面(即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的关键环节是否满足评审准则的要求、满足管理体系的要求、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

3 监督员应该具有的素质

3.1 业务素质

质量监督工作既是一项技术工作,又是一项质量管理工作。作为监督员,专业知识面要广。他应具有两方面的业务素质。一是对技术知识必须了解熟悉,具体包括其监督职责范围内的技术、熟悉开展检测工作所需的技术依据和作业指导书、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8]、检测工作的全过程(包括检测前的准备、检测的实施、检测后的复查和出具检测报告等环节)以及检测工作各阶段的具体质量要求。二是对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必须了解熟悉,具体包括相关的质量管理方面的标准,管理体系的质量文件和相关的管理知识。

3.2 综合素质

作为监督员首先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应熟悉管理体系文件对监督员岗位职责的具体要求,了解自身在管理体系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一丝不苟地执行,不让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同时,监督员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坚持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和紧扣审核准则的原则,以事实为基础细致观察和认真记录,及时发现并反映问题,不以偏概全,能客观公正对待问题。监督员还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做好和管理上层与被监督人员之间的沟通。通过与管理体系最高管理层有效的沟通,做好下传上达,能够反映实际的情况,并使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

4 监督的内容以及监督员的作用

监督,顾名思义,这个词语有两层意思,这也是监督工作的2个方面,也是监督员在管理体系中起到的两方面作用。

4.1 一是“监”(监察)

就是要求监督员要对所管辖领域的相关要素进行观察,并且详细记录和对记录进行分析。这些要素包括:①对检测人员的监督(包括人员对所使用的检测方法的熟悉程度;是否按照相应标准、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进行采样,样品处置与确认、检测,相关数据的处理与控制和出具报告等工作;检测工作中必要的质量和技术记录是否全面及时完整;是否按照要求正确操作检测仪器;是否了解有关生物安全或化学安全和防护的知识[8]等);②对仪器设备的监督(仪器使用以及使用环境信息的记录、仪器的检定校准是否按时完成、仪器的期间核查和维护保养有无按计划实施、仪器的使用状态是否满足检测需要、校准因子的使用是否规范、仪器的存放环境和使用环境是否符合要求等);③对标准物质(采购、领用、使用和配置、存放、验证、标示等)和对标准菌株或标本的管理(标签:收集、保存、使用和传代记录等[9])是否按要求进行;④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试剂和辅助物资是否符合相应要求(如实验用水、化学试剂、培养基、诊断血清等)以及确保放射和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4];⑤对检测环境的监督,如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和控制,关注生物安全等。⑥完成检测所使用的资源(人力资源、方法资源、设备和设施资源等)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和管理体系文件的适用性。

监督员通过监察尽可能减少发生不符合工作。在对日常工作的监察过程中如果发现检测工作没有按照规定内容(方法、操作规程或工作制度)进行时,首先有职责要求检测人员立即纠正不符合工作[2],同时要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判断不符合工作的严重程度,并举一反三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如果发现管理体系制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文件如有不适合日常实际工作时,要提出相应修改的建议,并且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对体系文件中需要完善和改进的方面提出建议。在对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中发现问题的环节要加强监督的力度,如增加监督的频次,改变监督的方法(如对某一个检测项目由关键部分监督改为全过程监督,某一项的检测工作由常规抽查改为定期考核检查等)。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一般是在一定周期内相对集中地按照准则的全部要素对管理体系进行审核:而且内审员的审核范围要回避自身工作岗位。监督员的监督是在日常工作中对自己的工作范围内的具体检测工作是否符合准则及相应要求进行检查。因此,相对于其他管理工作,监督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随时性。监督员的监督结果要作为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输入,同时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结果也对监督工作提出新的工作目标。

4.2 二是“督”(察看并督促)

就是要求监督员不仅是监察和纠正存在违反要求的不符合,还要观察管理体系是否还存在潜在的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或不符合,以及察看管理体系是否存在需要完善的方面,并提出预防措施或改进的建议。由此监督员可以起到了督促和预防的作用,将不符合工作扼杀在萌芽状态,保障检测数据的正确性,以及使检测工作更加规范地进行。同时尽可能去发现可能改进的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管理体系的监督员比其他职责的管理岗位更贴近实际工作(我疾控中心的监督员一般是部门主管),因此相对于内审员、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最高管理者等管理层面,监督员更清楚操作人员的特点和实际工作的操作情况,也更了解管理体系在实际运行时出现的问题和需要完善的方面,同时可以结合内部质量控制计划来进行监督工作。作为监督员,应该将这些第一手的情况汇总,通过文字、数据或图表等方式进行分析,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改进的建议,形成完整的监督管理资料,并将这些信息传递到其他部门、管理岗位和管理决策层,以便于管理层对管理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从而促进管理体系有效地运行和进一步的完善

5 实施监督的操作方法

5.1 操作方法的类型

实施监督的操作方法根据监督的范围可分为全过程跟踪监督和关键环节的重点监督。根据监督的时间段可分为定期监督和不定期监督。

全过程跟踪监督,可以在检测工作开始后全程监督,观察检测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是否按照相应要求进行;也可以在业务培训后通过书面考试了解人员对检测技术的掌握程度。这主要针对转岗或新进人员的培训监督,还可以在考核、能力验证、室间比对时采取这种监督方法,以便在检测结果不符合时进行原因分析;关键环节的重点监督,这是日常的重点,是质量监督的难点,也是日常监督最常用的监督方式。可采取抽查,考核,人员比对、仪器比对等方法。监督的效果与关键点的确定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如何把握关键环节也反映了监督员的能力。

定期监督可在年初制定一个整体的监督计划,确定对检测资源的监督周期和监督内容,并按时完成。监督计划应覆盖评审或认可准则中提及的要素,适用于常态监督;不定期监督穿插于定期监督之间,随时巡视抽查,尤其是对于不稳定关键环节、已发生不符合工作项的环节和定期监督时发现的需加强监督的环节。

5.2 日常监督确定监督频次、监督力度和监督方式的方法

①可以将一个工作分解为若干个过程(包括要考虑操作方法的步骤、仪器设备操作的难易程度、有无环境条件或其他干扰量的影响、有无客户的特殊需求等),根据每个过程对最终结果的影响程度确定关键度。越是关键的步骤越是要加强监督,然后在日常监督中按照关键度的不同确定监督的频次和监督的方式。②根据实际工作中开展的检测项目的工作稳定性(如通过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上级部门的考核、内部质控等来判断检测工作的稳定性)来决定监督的力度。对于稳定性较好的检测项目可以适当减少监督的频次,而对于不稳定的检测项目要加大监督力度。对于不稳定的检测项目和不是经常开展的检测项目同样要分析其检测过程,确定关键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监督,确保每一个关键点可以得到相应的关注,不出现不符合工作项,保障检测结果准确无误。③针对不同的人员按其经验、能力和职责要采取关注程度不同的监督和不同方式的监督。对于转岗和新进人员要加强监督和培训,以确保其能熟悉相关检测工作的全过程,并能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检测工作。监督员应了解不同的人员的特点,针对其薄弱环节(如对某项实验的操作能力、对某个检测项目的熟悉程度等)有目的地进行监督。

监督工作不是日常工作检查,它是日常工作检查的补充。监督有侧重点,是通过考察的方式来达到过程控制目的的一种行为。日常监督的监督频次、监督力度要根据实验室规模和实际工作任务的轻重来决定,只要达到监督目的,做到标准要求的“足够的监督”即可。

5.3 监督记录的书写原则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分清重点,逐一判定,笔迹清晰,内容明确。监督记录应包括被监督的对象、监督时间、监督内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整改意见、监督效果等内容。监督员应把看到的内容按步骤有侧重点的记录,尤其是对于较为关键的过程,要将监督的情况详尽描述,这样可以从细微处观察工作的符合程度,并有利于发现不符合或不完善之处,便于及时纠正和改进。监督记录的书写的笔记要清晰规范,语句要直接明了,以免让人产生误解。

6 总结

管理体系的监督员,是在一个单位最高管理者的授权下[3,5]开展监督工作的,是代表最高管理者实施质量监督的,是检测全过程有效运行的保证。监督员是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他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并立即纠正,同时可以根据不符合工作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还可以随时监控体系的运行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其监督的内容和结果将做为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输入,是判断管理体系适宜性、有效性、符合性的依据之一。监督员在管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保障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是检测全过程有效运行的保证。监督员就好比是一把筛子,让符合要求的通过,把不符合要求的截流,筛子的密度就是衡量监督员的标准。

摘要:该文根据相关标准和实际工作的情况阐述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管理体系中监督员的职责、应该具有的素质以及监督的内容和作用,并对开展监督工作可以采取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概括。监督员在管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保障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是检测全过程有效运行的保证。

关键词:监督员,素质,作用:方法

参考文献

[1]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2]GB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3]国家认证认可委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11-15.

[4]GB/T27403-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分子生物学检测.

[5]GB/T27405-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微生物检测.

[6]GB/T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

[7]韩刚.疾控实验室有效开展质量监督工作的探讨.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5):69.

[8]CNAS-CL10: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3.实验室安全操作管理制度 篇三

摘要:在高校公共机房中开设操作系统安装实验,可通过硬盘还原卡中独立分区及网络对传的功能来进行快速管理。文章详细介绍了利用还原卡进行Windows及Linux安装实验的管理方案,包括构建安装平台、安装过程注意事项等,并与虚拟机虚拟安装和光盘安装的实验管理方案作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操作系统;安装实验;还原卡;虚拟机

0引言

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安装实验,一直是实验室管理及维护的难点。这类实验对微机软件系统有破坏性,原先只对特定班级的同学开设,提供专门的微机,专门的实验室,微机利用率较低。近年来,为了提高广大学生的计算机动手能力,我校已将这类实验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的一部分,对全校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我校大学一年级学生有3500余人,承担这项任务的公共机房,几乎动用了全部微机,同时还要保证其他原有与计算机相关的各类实验的正常开设。因此要管理好操作系统安装实验,必须建立有效的实验管理方法,才能方便有序地进行实验,同时学生又能获得较好的实验效果。

1操作系统安装实验的基本内容

以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安装实验为例,除操作系统外,为了使微机系统成为一个“强壮”的系统,还要包括以下这些最基本的安装及相关设置:

(1)操作系统及驱动程序的安装。为了防止病毒侵入,这时先不要设置连网。

(2)防杀毒软件的安装,并对已经安装的系统进行杀毒操作。

(3)操作系统补丁程序的安装。可先将大部分补丁程序下载,提供给学生安装,并留下少量相对不重要的漏洞,让学生经过网络配置可上网以后,通过网络进行修补。

(4)进行网络配置。这时系统已经比较强壮,不易中病毒也不易传播病毒,不会对公共机房中其他微机构成威胁。

(5)常用工具软件安装。可以由教师提供或让学生在指定的可靠网站上下载。

(6)还原点的设置(Windows XP操作系统),用Ghost软件进行系统备份及还原操作。

在系统安装的前三步,网络先不要联上。

这样整个过程就是学生今后安装及维护一台微机的基本功。

2通过硬盘还原卡。进行大规模操作系统安装的方法

2.1还原卡介绍

大学公共机房的微机一般都配有硬盘还原卡,来保护微机系统不被学生破坏。硬盘还原卡一般具有三个最基本的功能:独立分区功能、还原功能及网络复制功能。

独立分区功能支持多引导分区,可以设置多个相互隔离的可引导分区,每个分区可以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设置成不同的教学环境。

还原功能可支持DOS,Windows32/9X/2000/NT/XP、LINUX、UNIX等多种操作系统,一般能对DOS及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实现硬盘瞬间还原。

网络复制功能支持硬盘对拷及局域网内一对多同步拷贝,只要安装好一台,则根据所安装好的硬盘数据量大小,就可以在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内通过网络安装好其他数十台微机系统。

利用还原卡的这些特点,可预先快速地在每台实验用微机上预置好安装平台。这个安装平台一般要借助别的操作系统或软件,同时又能突出要安装的操作系统的特点。

2.2Windows操作系统安装平台的建立

以Windows XP为例,具体如下:

(1)用还原卡的功能,建立一个新的引导分区,我们称它为XP分区。

(2)对XP分区设定为不保护模式,用Windows98的系统盘对它进行带系统的DOS格式化,这样就在XP分区里建立起一个可启动的DOS系统。

(3)将Windows XP源程序、XP补丁程序、各设备驱动程序、杀毒程序及实验用到的常用工具软件等拷贝在新建的DOS系统中。为了拷贝文件方便,先设XP分区为共享数据区,然后进入另一个可启动分区,如Windows2000,这样速度快而且还可利用网络功能。

(4)为加速在DOS下安装Windows XP的过程,在Config.sys和Autoexec.bat两个文件中作如下配置:

(5)所有配置文件和需让学生安装的软件拷贝完毕后,对XP分区进行碎片整理,以节省磁盘空间并加速网络传送过程。

(6)通过还原卡设置XP为可引导分区,并通过还原卡一对多拷贝功能,将XP分区的拷贝到整个机房的微机中,这样学生就可以使用这个分区用于安装Windows XP的实验。以后每一批实验,只要化十分钟左右时间重新传一下XP分区就可,而且也不影响微机中其他引导分区中内容,其他上机实验可选择别的分区继续进行。

(7)学生在安装操作系统过程中,其中有一步系统提示是否要对硬盘进行分区,一些还原卡对此没有保护措施,这样就要求老师在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不要作分区操作。

2.3Linux操作系统安装平台的建立

Linux操作系统当前已渐渐热门起来,这类安装实验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对广大学生进行开设。

Linux和Unix这类操作系统,要求从O磁道开始,因此在还原卡分区时,要注意将硬盘第4"和第二个分区留给它们安装。

同样的也要建立一个安装平台,我们可使用Grub for Dos作引导程序来实现。

3其他常见的操作系统安装方法

3.1通过安装光盘在光驱上进行安装的方法

这是一般的标准安装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实验,要确保有足够的安装光盘。因为除了安装操作系统以外,还要安装设备驱动程序及常用软件及操作系统补丁等。这就要求提供驱动程序光盘,应用软件光盘等多个光盘,一旦相关软件升级了,光盘就要跟着换,所以,实验开设的工作量及费用之大可想而知。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采用以下方式来改进:

为了扩大实验人数,可采用分组多人合用一台微机进行实验,但实验效果有些下降;安装常用软件、操作系统补丁或驱动程序时,可通过局域网从服务器下载后安装,但会出现并发下载的情况,服务器承受力要受到考验,同时下载时间一般会很长,而且系统尚未加载补丁程序和防毒软件,增加了无谓的实验时间并对整个局域网产生一定的安全风险。如果网卡也要驱动的话,还是要借助光盘、软盘或u盘等存贮介质。

这种实验方法比较适合规模较小的教学任务,无法满足大规模教学实验任务。但这种方法适应各类操作系统的安装,而且实验效果也相对较好。

3.2用虚拟机软件进行虚拟安装的方法

虚拟机软件可以在一台电脑上模拟出若干台PC,每台PC可以运行单独的操作系统而互不干扰,可以实现一台电脑“同时”运行几个操作系统,还可以将这几个操作系统连成一个网络。当前,主要有VMWare及Virtual PC这两种虚拟机软件,这两个软件结合使用,可以虚拟安装Windows、系列、Linux、Unix、Netware、0S/2 Warp等多种操作系统。

这种方式,系统安装真实感上有一些欠缺,对初学者来说,操作上有一定难度。

4结束语

4.实验室安全操作经验总结 篇四

1.用完重氮甲烷(碱性物质)后,加点稀酸(稀盐酸或者稀醋酸)去破坏剩余的重氮甲烷。

2.使用乙醚或者THF时一定要轻手轻脚做,否则易燃甚至爆炸,同时久置的乙醚一定要小心,不要晃动,也要加还原剂处理,否则生成的过氧化物萃取时塞子一摩擦就会爆炸。

3.萃取时一定要记得放气,尤其是萃取过程中易产生气体的操作,首先轻晃几下就要放气,然后视情况增加摇晃的力度。

4.使用过氧酸等易腐蚀性的药品时一定要戴防护镜和手套。

5.溶剂无水处理前,一定要预处理,如用干燥剂处理,然后再加钠丝处理 6.用钠处理的溶剂和卤代烷溶剂处理装置不能公用一个与大气相连的装置。(卤代烷在金属钠的作用下的偶联反应非常剧烈。)

7.废溶剂的处理,绝对不要发生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氧化性液体和还原性液体的混装,这样非常危险。同时SOCl2, PCl5, PCl3绝对不能未经处理就放入废液桶。

8.对于容易爆炸的反应物,如过氧化合物,叠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无水高人盐,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加热小心,量取小心,处理小心。不要因为震动引起爆炸。

9.反应后剩余的钠要用无水乙醇处理(最好是冰冷的乙醇)。10.拔玻璃管或者塞时一定戴手套或垫白大衣。

1.安全用电常识

违章用电常常可能造成人身伤亡,火灾,损坏仪器设备等严重事故。物理化学实验室使用电器较多,特别要注意安全用电。下表列出了50Hz交流电通过人体的反应情况。

为了保障人身安全,一定要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

(1)防止触电

1)不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

2)电源裸露部分应有绝缘装置(例如电线接头处应裹上绝缘胶布)。

3)所有电器的金属外壳都应保护接地。

4)实验时,应先连接好电路后才接通电源。实验结束时,先切断电源再拆线路。

5)修理或安装电器时,应先切断电源。

6)不能用试电笔去试高压电。使用高压电源应有专门的防护措施。7)如有人触电,应迅速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抢救。

(2)防止引起火灾

1)使用的保险丝要与实验室允许的用电量相符。

2)电线的安全通电量应大于用电功率。

3)室内若有氢气、煤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应避免产生电火花。继电器工作和开关电闸时,易产生电火花,要特别小心。电器接触点(如电插头)接触不良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4)如遇电线起火,立即切断电源,用沙或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禁止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等导电液体灭火。(3)防止短路

1)线路中各接点应牢固,电路元件两端接头不要互相结触,以防短路。

2)电线、电器不要被水淋湿或浸在导电液体中,例如实验室加热用的灯泡接口不要浸在水中。

(4)电器仪表的安全使用

1)在使用前,先了解电器仪表要求使用的电源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是三相电还是单相电以及电压的大小(380V、220V、110V或6V)。须弄清电器功率是否符合要求及直流电器仪表的正、负极。

2)仪表量程应大于待测量。若待测量大小不明时,应从最大量程开始测量。

3)实验之前要检查线路连接是否正确。经教师检查同意后方可接通电源。

4)在电器仪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不正常声响,局部温升或嗅到绝缘漆过热产生的焦味,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报告教师进行检查。

2.使用化学药品的安全防护(1)防毒

1)实验前,应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及防护措施。

2)操作有毒气体(如H2S、Cl2、Br2、NO2、浓HCl和HF等)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3)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的蒸气会引起中毒。它们虽有特殊气味,但久嗅会使人嗅觉减弱,所以应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使用。

4)有些药品(如苯、有机溶剂、汞等)能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与皮肤接触。

5)氰化物、高汞盐(HgCl2、Hg(NO3)2等)、可溶性钡盐(BaCl2)、重金属盐(如镉、铅盐)、三氧化二砷等剧毒药品,应妥善保管,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6)禁止在实验室内喝水、吃东西。饮食用具不要带进实验室,以防毒物污染,离开实验室及饭前要冼净双手(2)防爆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当两者比例达到爆炸极限时,受到热源(如电火花)的诱发,就会引起爆炸。

1)使用可燃性气体时,要防止气体逸出,室内通风要良好。

2)操作大量可燃性气体时,严禁同时使用明火,还要防止发生电火花及其它撞击火花。

3)有些药品如叠氮铝、乙炔银、乙炔铜、高氯酸盐、过氧化物等受震和受热都易引起爆炸,使用要特别小心。

4)严禁将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放在一起。

5)久藏的乙醚使用前应除去其中可能产生的过氧化物。

6)进行容易引起爆炸的实验,应有防爆措施。

(3)防火

1)许多有机溶剂如乙醚、丙酮、乙醇、苯等非常容易燃烧,大量使用时室内不能有明火、电火花或静电放电。实验室内不可存放过多这类药品,用后还要及时回收处理,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聚集引起火灾。

2)有些物质如磷、金属钠、钾、电石及金属氢化物等,在空气中易氧化自燃。还有一些金属如铁、锌、铝等粉末,比表面大也易在空气中氧化自燃。这些物质要隔绝空气保存,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实验室如果着火不要惊慌,应根据情况进行灭火,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沙、二氧化碳灭火器、四氯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等。可根据起火的原因选择使用,以下几种情况不能用水灭火:(a)金属钠、钾、镁、铝粉、电石、过氧化钠着火,应用干沙灭火。

(b)比水轻的易燃液体,如汽油、笨、丙酮等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

(c)有灼烧的金属或熔融物的地方着火时,应用干沙或干粉灭火器。

(d)电器设备或带电系统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四氯化碳灭火器。

(4)防灼伤

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磷、钠、钾、苯酚、冰醋酸等都会腐蚀皮肤,特别要防止溅入眼内。液氧、液氮等低温也会严重灼伤皮肤,使用时要小心。万一灼伤应及时治疗。

3.汞的安全使用和汞的纯化

汞中毒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中毒多为高汞盐(如HgCl2入口所致,0.1g~0.3g即可致死。吸入汞蒸气会引起慢性中毒,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便秘、贫血、骨骼和关节疼、精神衰弱等。汞蒸气的最大安全浓度为0.1mg•m-3,而20度时汞的饱和蒸气压为0.0012mmHg,超过安全浓度100倍。所以使用汞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用汞操作规定。

(1)安全用汞操作规定

1)不要让汞直接暴露于空气中,盛汞的容器应在汞面上加盖一层水。

2)装汞的仪器下面一律放置浅瓷盘,防止汞滴散落到桌面上和地面上。

3)一切转移汞的操作,也应在浅瓷盘内进行(盘内装水)。

4)实验前要检查装汞的仪器是否放置稳固。橡皮管或塑料管连接处要缚牢。

5)储汞的容器要用厚壁玻璃器皿或瓷器。用烧杯暂时盛汞,不可多装以防破裂。

6)若有汞掉落在桌上或地面上,先用吸汞管尽可能将汞珠收集起来,然后用硫磺盖在汞溅落的地方,并摩擦使之生成HgS。也可用KMnO4溶液使其氧化。

7)擦过汞或汞齐的滤纸或布必须放在有水的瓷缸内。

8)盛汞器皿和有汞的仪器应远离热源,严禁把有汞仪器放进烘箱。

9)使用汞的实验室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纯化汞应有专用的实验室。

10)手上若有伤口,切勿接触汞。

(2)汞的纯化

汞中的两类杂质:一类是外部沾污,如盐类或悬浮脏物。可用多次水洗及用滤纸刺一小孔过滤除去。另一类是汞与其它金属形成的合金,例如极谱实验中,金属离子在汞阴极上还原成金属并与汞形成合金。这种杂质可选用下面几种方法纯化:

1)易氧化的金属(如Na,Zn等)可用硝酸溶液氧化除去。酸洗装置如图Ⅰ-5所示。把汞倒入装有毛细管或包有多层绸布的漏斗,汞分散成细小汞滴洒落在10%HNO3中,自上而下与溶液充分接触,金属被氧化成离子溶于溶液中,而纯化的汞聚集在底部。一次酸洗如不够纯净,可酸洗数次。

2)蒸馏

汞中溶有重金属(如Cu、Pb等),可用蒸汞器蒸馏提纯。蒸馏应在严密的通风橱内进行 3)电解提纯

汞在稀H2SO4溶液中阳极电解可有效地除去轻金属,装置如图I-6所示。电解电压5V~6V,电流0.2A左右,此时轻金属溶解在溶液中,当轻金属快溶解完时,汞才开始溶解,此时溶液变混浊,汞面有白色HgSO4析出。这时降低电流继续电解片刻即可结束。将电解液分离掉,汞在洗汞器中用蒸馏水多次冲洗。

4.高压钢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1)气体钢瓶的颜色标记

(2)气体钢瓶的使用

1)在钢瓶上装上配套的减压阀。检查减压阀是否关紧,方法是逆时针旋转调压手柄至螺杆松动为止。

2)打开钢瓶总阀门,此时高压表显示出瓶内贮气总压力。

3)慢慢地顺时针转动调压手柄,至低压表显示出实验所需压力为止。

4)停止使用时,先关闭总阀门,待减压阀中余气逸尽后,再关闭减压阀。

(3)注意事项

1)钢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的地方。可燃性气瓶应与氧气瓶分开存放。

2)搬运钢瓶要小心轻放,钢瓶帽要旋上。

3)使用时应装减压阀和压力表。可燃性气瓶(如H2、C2H2)气门螺丝为反丝;不燃性或助燃性气瓶(如N2、O2)为正丝。各种压力表一般不可混用。

4)不要让油或易燃有机物沾染气瓶上(特别是气瓶出口和压力表上)。

5)开启总阀门时,不要将头或身体正对总阀门,防止万一阀门或压力表冲出伤人。

6)不可把气瓶内气体用光,以防重新充气时发生危险。

7)使用中的气瓶每三年应检查一次,装腐蚀性气体的钢瓶每两年检查一次,不合格的气瓶不可继续使用。

8)氢气瓶应放在远离实验室的专用小屋内,用紫铜管引入实验室,并安装防止回火的装置。

5.X射线的防护

X射线被人体组织吸收后,对人体键康是有害的。一般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用的软X射线(波长较长、穿透能力较低)比医院透视用的硬X射线(波长较短、穿透能力较强)对人体组织伤害更大。轻的造成局部组织灼伤,如果长时期接触,重的可造成白血球下降,毛发脱落,发生严重的射线病。但若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上述危害是可以防止的.最基本的一条是防止身体各部(特别是头部)受到X射线照射,尤其是受到X射线的直接照射。因此要注意X光管窗口附近用铅皮(厚度在一毫米以上)挡好,使X射线尽量限制在一个局部小范围内,不让它散射到整个房间,在进行操作(尤其是对光)时,应戴上防护用具(特别是铅玻璃眼镜)。操作人员站的位置应避免直接照射。操作完,用铅屏把人与X光机隔开;暂时不工作时,应关好窗口,非必要时,人员应尽量离开X光实验室。室内应保持良好通风,以减少由于高电压和X射线电离作用产生的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影响。

每天离开实验室应该注意:

1.该放回冰箱的东西是否放回了,冰箱门是否关严了。2.公用的东西是否还原了。

3.要清洗的仪器,瓶子是否泡上了。4.仪器的电源是否关掉了。5.试验台面是否清理了。6.试验记录是否及时写了。

5.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篇五

Dr.Tiger

(修订说明:CNAS-CL09实施后,对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提高了要求,对实验室人员在配制培养基过程的生物安全、高压锅的生物指示剂还有菌种的传代次数均提出明确的要求,为适应新要求,对旧版的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过程作了补充,同时修改和完善了一些小问题)

一、目的

制订本规则,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实验设备安全卫生以及防止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进入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需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三、安全操作规程: 1.员工安全操作规程

1.1 实验室入口处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

1.2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做好卫生防护,并在有关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同时注意做好环境维护及保密工作。

1.3 进行感染性实验时,禁止他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工作人员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方可在实验室工作。

1.4 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1.5 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1.6 尽量以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1.7 实验过程中,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1.8 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用75%乙醇或巴氏消毒液消毒。

1.9 实验人员在配制培养基过程中,需尽量避免接触性或吸入性危害,特别是配制TTB和碘液等对人体有害的培养基或试剂时,要穿戴工作服、口罩和手套,并在通风橱中进行。

1.10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等)。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每年要接受一次最新的培训。人员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

1.11禁止将无关动物带入实验室。2.无菌室安全操作规程

2.1无菌培养室每天都要用0.2%的新洁尔灭拖洗地面一次(拖布专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min以上,超净工作台台面每次实验前要用75%酒精擦洗。然后紫外线消毒30min。操作用具如移液器、废液缸、污物盒、试管架等用75%酒精擦洗后置于台内同时紫外线消毒。

2.2无菌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

2.3无菌室应备有工作浓度的消毒液,如5%的甲酚溶液,75%的酒精,0.1%的新洁尔灭溶液,等等。

2.4无菌室应定期用适宜的消毒液灭菌清洁,以保证无菌室的洁净度符合要求。2.5需要带入无菌室使用的器械、平皿等一切物品,均应包扎严密,并应经过适宜的方法灭菌。

2.6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必须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消毒,然后在缓冲间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子,口罩和手套(或用75% 乙醇等消毒剂再次擦拭双手),方可进入无菌室进行操作。

2.7无菌室使用前必须打开无菌室的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灭菌后通无菌风至少30min以上人员才能进入。操作完毕,应及时清理无菌室,再用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

2.8供试品在检查前,应保持外包装完整,不得开启,以防污染。检查前,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外表面。

2.9每次操作过程中,均应做阴性对照,以检查无菌操作的可靠性。2.10吸取菌液时,必须用移液器吸取,切勿直接用口接触吸管。

2.11接种针每次使用前后,必须通过火焰灼烧灭菌,待冷却后,方可接种培养物。2.12带有菌液的吸管,试管,培养皿等器皿应浸泡在盛有5%来苏尔溶液或巴氏消毒液的消毒桶内消毒,24小时后取出冲洗。

2.13如有菌液洒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用5%石碳酸溶液或3%的来苏尔倾覆在被污染处至少30分钟,再做处理。工作衣帽等受到菌液污染时,应立即脱去,高压蒸汽灭菌后洗涤。

2.14凡带有活菌的物品,必须经消毒后,才能在水龙头下冲洗,严禁污染下水道。2.15无菌室应每月检查菌落数。在层流无菌风开启的状态下,取内径90mm的无菌营养琼脂平板5个,分别放置无菌室四周及中央位置,开盖暴露30分钟后,倒置于36℃培养箱培养48小时,取出检查。100级洁净区平板杂菌数平均不得超过1个菌落/平皿,10000级洁净室平均不得超过3个菌落/平皿。如超过限度,应用臭氧发生器等对无菌室进行彻底消毒,直至重复检查合乎要求为止。3.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安全使用操作程序:

3.1堆放:将需灭菌的物品予以妥善包扎,各包之间留有空隙,依次堆放在灭菌桶的筛板上,以蒸汽穿透,提高灭菌效果。需灭菌物品外需黏上高压指示胶带以检验灭菌温度是否达到要求。

3.2 加水:在锅体内注入生活用水,水位一定要超过电热管2厘米以上(不宜过多);连续使用时,每次操作前,必须补足上述水位,以免烧坏电热管和意外发生。

3.3 密封:在每次使用高压锅前,都必须认真检查高压锅的出气伐和安全阀,确保其状态完好,如有故障,在故障排除之前不得使用高压灭菌锅。把堆放好物品的灭菌桶放在锅体内,盖上锅盖并锁紧。

3.4 加热灭菌:将灭菌器接通与铭牌一致的电源,按下电源开关,接通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已正常输入本器,按下开始按纽电热管开始加热工作;非全自动的高压灭菌锅要注意排空空气,确保灭菌时高压锅内是饱和水蒸气,高压灭菌锅内灭菌期间工作人员需监视高压锅指示面板上的压力、温度和时间等。

3.5 开盖:灭菌结束后,切勿立即将灭菌锅内的蒸汽排出,否则:由于液体物品的温度未能下降,而压力蒸汽突然释放,会使液体剧烈沸腾,造成溢出或容器爆裂。应待压力表指针归零位后,方可开启锅盖。

3.6 灭菌后无菌工器具及培养基应存放于无菌区域(如灭过菌后的无菌室或生物安全柜内),无菌物品需有明确标识。

3.7 每年至少2次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作为生物指示剂检查灭菌效果并记录,指示物需放在不一达到灭菌的部位(如堆放物品的居中位置)。4.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

4.1确认玻璃窗处于关闭位置后,打开紫外灯,对安全柜内工作空间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关闭紫外灯。安全柜使用前后均需灭菌。

4.2抬起玻璃门至正常工作位置。打开外排风机。打开荧光灯及内置风机。检查回风格栅,使之不要被物品堵塞。在无任何阻碍状态下,让安全柜至少工作10分钟。

4.3用消毒液彻底清洗手及手臂。穿上工作褂,戴橡胶手套并套在袖口上,如有必要的话,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

4.4按实验程序放入实验材料,要将工作区域内的污染物质与洁净物质分开放置。尽量将所需要的物品在正式操作前全部放入安全柜,但不要过载,不要挡住前后风口。4.5尽量避免使用可干扰安全柜内气流流动的装置和程序。在操作期间,避免随便移动材料,避免操作者的手臂在前方开口处频繁移动,尽量减少气流干扰。

尽量不要使用明火,接种环之类用红外灭菌器灭菌。

4.6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有物质溢出或液体溅出,在将物品移出安全柜前,要对其表面进行消毒,为防止安全柜内有任何残留的污染物,在安全柜工作过程中,就要将安全柜内表面全部消毒。所有接触了污染材料的物体,在从安全柜中取出前,要进行表面消毒。所有开口容器,从安全柜中拿出前要盖好。

4.7全部工作结束后,用70%的乙醇或适当的中性消毒剂,擦拭安全柜内表面,让安全柜在无任何阻碍的情况下继续至少工作5分钟,以清除工作区域内浮沉污染。

4.8关闭照明灯和安全柜风机。关闭玻璃门,打开UV灯消毒。灭菌结束后,关闭UV灯。4.9定期抬起工作区域下面板,擦拭或冲洗工作面底下空间。

5.标准菌株安全操作规程

5.1标准菌株由专人保管。保管人负责建立标准菌株目录;目录至少应包编号、菌株号、菌种名称、来源、购买日期、购买数量、保存方法等。

5.2标准菌株应做好标识后,保存于专用冰箱中。

5.3标准菌株不能随意转借其它单位或个人,需要时,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提供。

5.4必须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标准菌株实验,操作过程中,不要穿戴巳经污染的防护性手套触摸门柄、仪器或污染区以外区域,避免扩大污染范围。

5.5试验结束后,操作过程中所有可能与生物危险物接触或被污染的试验器械和物品,能够高压消毒的必须高压消毒,不能进行高压消毒的物品,应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处理。

5.6 标准菌株传代原则上不超过5代。

6.微生物培养物废弃物安全处理程序

6.1 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防止利器损伤。非一次性利器必须放入厚壁容器中并运送到特定区域消毒,最好进行高压消毒。

6.2 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之前必须应用次氯酸消毒液或其他有效药品进行消毒。

6.3 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须经巴氏消毒液消毒处理或高压灭菌后,置于专门污物袋内,交由专业卫生处理公司处置。

6.4 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7、微生物实验室紧急事故处理办法

7.1刺伤、切割伤或擦伤。受伤人员应脱下防护服,清洗双手和受伤部位,使用适当的皮肤消毒剂进行消毒,必要时进行医学处理。同时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并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

7.2潜在感染性物质的食入。应脱下受害人的防护服,进行必要的医学处理。报告食入材料的鉴定和事故发生的细节,并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7.3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暴露人员应接受医学咨询,同时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和生物安全负责人。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在一定时间内严禁人员入内,若实验室没有中央通风系统,应推迟进入实验室的时间,同时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待气溶胶排出、较大的粒子沉降后,在生物安全负责人的指导下,清理人员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装备进行污染的清除。

7.4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的溢出。应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被感染性物质污染或受感染性物质溢洒的破碎物品,并倒上消毒剂。作用适当时间后,将覆盖物以及破碎物品清除,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玻璃碎片应用镊子清理,已污染的布、纸巾和抹布等应放在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如果用簸箕清理破碎物,应对其进行高压灭菌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内浸泡消毒。所有操作过程中要求戴手套。

若实验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应将这些信息复制后,再将原件置于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按废弃物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

7.5未装可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让机器密闭适当时间(如30min),使气溶胶沉积。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不开盖或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如30min)。同时应通知生物安全负责人。玻璃碎片应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棉花进行清理。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入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进行消毒。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消毒后回收。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多次擦拭,再用水冲洗后干燥。

清理时,应戴结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在外面再戴适当的一次性手套。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7.6在可封闭的离心桶(安全杯)内离心管发生破裂。所有的密封离心桶都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装卸。若怀疑在安全杯内发生破损,应松开安全杯盖子并将离心桶高压灭菌,也可采用化学消毒的方法进行处理。

7.7生物安全柜内生物危害溢出。等待至少5min,让安全柜充满气溶胶,清理时应穿戴实验服,安全眼镜和手套,且让安全柜继续工作。使用浸泡消毒剂的消毒纸巾吸附溢出物,进行消毒处理应保证一定的接触时间(至少20min)。并用同样的消毒纸巾擦拭安全柜内壁、工作台表面和柜内所有设备。按照正确的生物废弃物处理步骤处理被污染的物质,将可回收的被污染物品放入生物危害物回收袋或高压灭菌盘并且用报纸包起来,然后进行消毒或清理。用消毒剂对无法进行高压灭菌的物品进行至少20 min的消毒处理后再拿出安全柜。最后脱下个人防护服并放进污染物收集袋中进行高压灭菌处理。若所要清理的物品达到2级生物安全水平或者更高,应联系生物安全办公室负责人。

6.中小学实验室安全要求及操作规程 篇六

中小学实验室是保证实施教学大纲,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生产试验技能和开展科技活动的场所,也就是说实验室是培养人的场所。同时,学校实验室又是再现各种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的场所,在仪器室中或在师生做实验时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安全因素,因此,教学仪器无论在存放或使用过程中,都要十分重视安全防护工作,确保受教育者人身和国家财产安全。实验室可能发生的事故有:触电、着火、爆炸、中毒、割伤和烧伤、失窃等。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有高度警惕,认真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1.以防护为主,确保实验教学安全

确保实验室安全是为了育人,育人必须安全。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时时、处处、事事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以预防为主,要把握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好预防工作,把故事的隐患消除在过程进行之前。实验室要配齐安全用品,要加强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教育,使参与实验的师生,人人都能提高警惕。准备实验时要准备防护及保险措施,实验装置要牢固,放稳妥;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学生实验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在化学实验中严禁学生随意混合化学药品,以免发生意外,并仔细审察不安全因素,消除隐患。实验教师要学习和掌握实验室伤害救护常识,做好急救工作。

2.确保用电安全

实验室教学仪器的存放和使用过程中离不开电,确保用电安全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实验室要设总配电盘。装设漏电保安器,离开实验室时要将总电曾断开。任课教师要严格控制学生实验用电,尽量使用36伏以下的安全电压。实验室供电线路的布设电线截面积和保险丝的选用,要符合安全供电标准,供电线要定期检修和更换。安装电器设备要做到电流、电压、安六与用电器的标称值匹配。一般情况下(除有特殊注记者外)用电器都应接地,并经常检查接地是否良好。清洁大扫除时,不能弄湿电源线,不能用潮湿的手触摸正在工作的电器设备。电线或电器盒盖破损要及时修复,以免高压导线裸露伤人。检修电源线和用电器时必须切断电源,切忌带电操作,所有电工工具应有绝缘良好的手柄等等。

3.要管好用好化学危险品

凡是有易燃、易爆、体育馆、毒害等危险性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上起燃烧、爆炸或中毒等导致破坏财产和人身伤亡故事的化学药品统称为化学危险品。中小学实验室中接触到的化学危险口若悬河有七大类(氧化剂、自燃品、遇水燃烧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毒害品、腐蚀品)要严格管理,谨慎使用。在药品保管室中要将危险品分隔存放在危险品柜内,要避免因混放(氧化剂和易燃物混放)而诱发爆炸、燃烧事故发生,做可能发生危险的实验时,要准备好防护用品,存放剧毒药品的专柜要双人双锁保管。危险品的使用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剧毒药品(氰化物、砷化物、升汞等)要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限量发放,取用量要逐一登记,用有剩余要回收,回收数量要入账。如发现危险品特别是剧毒品被盗,要立即报告校领导,并通知当地公安部门查处。实验室要做好通风排气工作。做发生有强刺激或有毒氧格烟雾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使用水银做实验,要防止水银蒸气中毒。不准用汽油代替酒精或煤油作燃料。酒精、汽油等易燃液体大量撒落地面时,要立即打开窗户或排气扇通风,并严禁在室内明火,以离心可燃蒸气爆炸或起火,禁止在实验室内存放食品或吸烟。

4.定期检查实验室消防设施

实验室的消防设施,如沙箱、沙代、灭火器、消防水管、桶等都要定点布设,做到使用方便。开学时要全面检查所有消防设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泡沫灭火器的药液要定期(一般一年一次)更换,以免失效。

5.做好防盗工作

实验室要回固门窗,管好钥匙,安装防盗设施,做好防盗工作。晚上,实验室要有专人值班看管(但不得以看管为名,把实验室改作住室)。

6.处理好突发事故 实验室发生触电、中毒、爆炸、着火、失窃等突发事故,要迅速果断处理。并立即报告校领导。事后要查明原因,总结经验,制订防洪措施,并把事故发生原因及损失情况报告主管部门。

具体操作规程如下:

一、化学危险品应设专用安全柜存放,柜外应有明显的危险品标志,双锁保险,双人负责,领用危险品必须按规定执行,杜绝事故发生。

二、实验室供电线路的安装必须符合实验教学的需要和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定期检查,及时维修。

三、实验室应做好防火、防爆、防触电、防中毒、防创伤等工作,要配备灭火机、砂箱等消防设施及化学实验防护和急救器材。

四、实验室应安装防盗设施,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非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得随便进入仪器、药品保管室内。

五、实验室工作人员是实验室安全防护的直接责任者,应随时随地按照本制度进行检查,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学校领导应经常督促检查。

六、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学生实验操作的场所,必须保持安静、整洁。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应按指定位置就座,不得大声喧哗及自行摆弄仪器装置。

七、学生在实验课前,应认真预习实验内容,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解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实验前,学生应对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器材进行认真清点,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教师。各组仪器未经教师许可,不得随意移动。共用仪器,用后立即放回原处。

八、实验时,学生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操作,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如实做好实验记录。积极思考,认真分析实验结果,按要求写好实验报告。

九、严格遵循实验安全操作规程,爱护仪器设备,爱惜药品和实验材料。学生在实验中出现意外事故或损坏仪器应及时向教师报告。凡因不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而造成仪器损坏和药品浪费,均应照价赔偿。

十、增强环保意识,废液、废纸、火柴梗等杂物不得倒入水槽中或随地乱抛,应分别倒入指定的废液缸或垃圾箱内,保持实验场所的清洁卫生。

7.实验室安全操作管理制度 篇七

我国以电动车制造为代表的少批量、多品种装配制造业发展迅速,2015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达2亿多辆。电动车装配制造业中备料、运输、装配、检测等工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在员工进行生产工作时极易产生不安全行为。依据人因工程学的理论,引起操作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康肖琼[2]认为操作人员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工作特征是导致操作人员人因失效的主要原因;黄曙东等[3]认为导致操作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原因主要由操作人员的知识局限性、经验缺乏导致的;田生寅等[4]采用环境模拟方法提出随温度升高,人体机能下降,导致操作人员不安全行为。

本文将结合电动车制造业的特点,通过分析制造业管理控制失误、组织规程失误、组织安全管理失误、安全监督失误、教育培训不足5个方面的组织管理因素对操作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构建组织管理因素对操作人员行为安全影响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结合直觉三角模糊理论和TOPSIS法风险排序对企业有限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对关键工种提出改进措施,达到企业最佳安全效益[5]。

1 研究假设与模型

1.1 研究假设

1)高层管理与中层管理的关系

高层组织管理主要涉及管理控制、组织规程两个方面。管理控制方面主要包括组织决策、控制措施、任务分配、职责划分;组织规程包括安全规程制度、岗位责任的具体制度、企业文化。

中层组织管理主要涉及组织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安全监督3个方面。组织安全管理分别对员工进行管理、对机器设备进行管理、对作业环境进行管理;教育培训是分为技能型培训、规则型培训、知识型培训三个层次的培训方法;安全监督包括信息反馈管理、激励机制(即员工绩效管理)、人际交流[6]。

高层正确的组织决策、控制措施与恰当的任务分配、职责划分有利于中层组织安全管理的实施并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安全监督体系;高层若能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安全规程制度,划分岗位责任并形成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对中层组织展开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故给出以下假设:

H0良好管理控制对建立安全监督体系有正向作用;

H1正确组织规程对建立安全监督体系有正向作用;

H2良好管理控制对组织安全管理实施有正向作用;

H3正确组织规程对组织安全管理实施有正向作用。

2)中层管理与操作人员失误的关系

Motowidlo和Scotter[7]认为人的行为分为两种:任务行为、情景行为。任务行为是强制性、被动性行为,情景行为是人在一定的环境下主动参与的行为。Neal和Griffin[8]在Motowidlo和Scotter理论的基础上将工人的行为分为服从行为和参与行为。本文借鉴以上理论分析操作人员不安全行为:(1)安全服从行为:操作人员自觉服从组织安全管理;接受企业技能培训与安全教育;同时能够配合企业的监督工作;(2)安全参与行为:操作人员能够协助组织对人、机、环的管理;操作人员主动参与到企业教育培训中提高自己安全意识;积极参与到构建企业安全监督体系当中去,加强员工领导之间的交流[9]。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4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对安全行为有正向作用;

H5加强组织安全管理对安全行为有正向作用;

H6大力发展教育培训对安全行为有正向作用。

1.2 研究模型

根据以上假设,得出组织管理失误对操作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理论研究模型,从安全参与行为和安全服从行为两个维度分析操作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操作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前因变量包括中层管理的3个角度:组织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安全监督;影响组织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的因素包括高层的管理控制和组织规程。见图1。

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在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上,本文使用包含安全服从和安全参与等6个指标的调查问卷和结构方程对理论研究模型进行分析。

2.1 问卷统计分析

调查问卷采用改进的Likert scale来描述,所测内容如表1所示,其中高层管理的问卷测量量表借鉴了Willianmson等[10]人的研究成果,中层管理的问卷测量量表借鉴张江石和曹庆仁等人的研究成果,操作人员安全行为中的安全服从行为和安全参与行为所用量表为Motowidlo和Neal等开发的行为安全里克特表。

根据表2样本基本信息可得:操作人员多为男性,小于30岁的年轻人最多,文化程度不高,缺乏老员工,多为工龄不足一年的新人。

2.2 模型信、效度检验

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测量量表内的所有潜在变量进行Cronbach'Alpha可靠性检验,系数为0.936,完全符合Henson研究提出的大于0.8的标准,通过内部一致性检验。

对测量量表内所有潜在变量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利用JMP软件对18个潜在变量进行KMO和Bartlett的检验,取样足够度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为0.786,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Sig.小于0.005,符合做因子分析的要求。4个公共因子累计解释的总方差为85.596%,利用主成分提取方法并采用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旋转在5次迭代后收敛得到旋转空间中的成分图,如图2所示。

对测量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借鉴Fornell.C.,&.Larcker,D.F.的研究成果可知问卷的区分效度很好。

2.3 模型路径分析

使用Amos Graphics CLI对模型进行分析,在添加了管理控制(MC)和组织规程(F)之间的相关关系和管理控制与组织规程对培训教育的正向影响关系后,测量模型中的外因变量拟合度较好。假设H0到H6的路径系数显示管理控制、组织规程、组织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安全监督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操作人员的安全行为,如图3所示。

由表3路径系数和Text Output中T值总结为标准化路径系数表,如表4所示。组织管理失误对操作人员行为安全影响模型的检验结果与假设全部一致,对路径修正后添加的两条路径不仅没有影响原有假设路径还使得整个模型更加完整、合理。

模型的拟合程度和各测量变量间的作用程度及方差贡献率,如表5所示,其中拟合度为0.461,拟合度较好。

由表4、表5可知:

1)H0良好的管理控制对建立安全监督体系有正向作用。两者相关系数为0.144,贡献率为26.5%。因此,企业高层管理控制能力越强,制定的方针与政策越合理,企业建立的安全监督体系就越有效,企业员工之间的人际交流关系更加和谐,在企业形成一个高效的信息反馈系统。

2)H1良好的组织规程对建立安全监督体系有正向作用。两者相关系数为0.294,贡献率为73.5%。因此,当高层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具体的岗位责任既合理又有效时,企业的安全文化工作建设和安全监督工作才会更好的实施,企业的绩效管理(即激励机制)体系才能更加完善的运行。

3)H2良好的管理控制对组织安全管理实施有正向作用。两者相关系数为0.135,贡献率为21.5%。因此,企业高层组织决策越合理,职责划分越人性化,对于员工、机器设备和作业环境的管理更合理。

4)H3良好的组织规程对组织安全管理实施有正向作用。两者相关系数为0.363,贡献率为78.5%。因此,安全规程和岗位责任的具体制度制定合理并实时落实,对领导和员工的约束越明显,对工作环境与设备的管理也越正规。

5)H4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对安全行为有正向作用。两者相关系数为0.440,贡献率为28.4%。因此,不断加强员工之间的人际交流能力,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和先进的绩效管理机制,操作人员就会更加注重安全规程,积极参与安全活动。

6)H5加强组织安全管理对安全行为有正向作用。两者相关系数为0.419,贡献率为31.8%。因此,对员工、机器设备、作业环境的安全管理的重视,操作人员就能从实际安全问题出发,处理安全问题并能主动发现安全隐患,提出安全建议。

7)H6大力发展教育培训对安全行为有正向作用。两者相关系数为0.396,贡献率为39.8%。因此,培训主要是通过技能型、规则型、知识型3个层次对企业人员进行培训,全面的培训使得操作人员的能够安全的进行生产活动。

8)MC→ET和F→ET路径中企业管理控制和组织规程对教育培训有明显的正向作用。两条路径中相关系数分别为0.172和0.180,贡献率分别为41.3%和58.7%。因此,企业高层的决策会影响教育培训的落实,企业高层越重视教育培训的质量,中层干部对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越全面。

3 操作人员不安全行为风险排序

组织管理失误评价排序以结构方程模型中的管理控制、组织规程、组织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安全监督5个方面构建组织管理失误指标评价体系,其中指标是由三角模糊数确定的,应用直觉模糊熵的方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基于TOPSIS理论对模型进行排序求解[11,12]。

3.1 构建组织管理失误指标评价体系

组织管理失误指标评价集为:U={u1u2u3u4u5},u1为管理控制(MC)能力,u2为组织规程(F)合理有效性,u3为组织安全管理(OC)的落实度,u4为教育培训(ET)情况,u5为安全监督(SO)的力度。

本文将利用Atanassov[13]提出的含有隶属度、非隶属度、犹豫度的直觉三角模糊数对指标进行评价,即,其隶属度函数为:

非隶属度函数为:

以三角模糊数的形式对管理控制(MC)能力、组织规程(F)合理有效性、组织安全管理(OC)的落实度、教育培训(ET)情况、安全监督(SO)的力度进行度量,如表6所示。

本文共总结出13种典型的操作人员不安全行为,A1:操作失误,无视安全警告;A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A3:使用不安全工具或使用无安全标志设备;A4操作人员用手代替操作工具;A5:工具、产品、物料摆放不当;A6:违规进入危险区域;A7:攀爬危险区域,在危险区域站立或蹲坐;A8:在起吊物下停留或作业;A9:当生产线还在运转时对其调整或清理;A10:员工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A11:在需要佩戴防护用具的场合中员工没有安全佩戴规定用具;A12:佩戴安全用具不正确;A13:对易燃易爆物品处理不得当。借鉴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并由7位专家确定指标等级和其隶属度得到直觉三角模糊评价矩阵,如表7所示。

3.2 基于TOPSIS理论的排序方法

TOPSIS理论通过设定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并依据与两个理想解的接近程度进行排序[14]。计算步骤如下:

1)正、负理想解求解

设u+为正理想解,相对于最大模糊数的隶属度为1,非隶属度为0。u-为负理想解,相对于最小模糊数的隶属度为1,非隶属度为0。

由式(3)和(4)可得u+={([3/7,4/7,5/7];1,0),([4/7,5/7,6/7];1,0),([5/7,6/7,1];1,0),([6/7,1,1];1,0)};u-={([0,0,1/7];1,0),([0,1/7,2/7];1,0),([1/7,2/7,3/7];1,0),([2/7,3/7,4/7];1,0)}

2)指标权重求解

本文采用直觉模糊熵法对指标进行求解。

三角模糊数为:

犹豫度为:

模糊度为:

直觉模糊熵为:

指标权重为:

因此,管理控制能力、组织规程合理性、组织安全管理的重视度、教育培训时间、安全监督重视度的权重为w=(0.158,0.192,0.212,0.218,0.220)

3)加权Hamming距离求解

定义:为两个直觉三角模糊集,则两者的Hamming距离为:

指标与正理想解的Hamming距离为:

指标与负理想解的Hamming距离为:

指标相对接近度为:

计算结果如表8所示。

排序结果与新日公司相关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经验评价基本相符,从排序结果可以看出A13、A6、A8不安全行为的风险最高。结合路径分析中的路径系数、相关系数和贡献率,对A13、A6和A8风险最高的三种不安全行为有效控制,首先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组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规范的安全教育培训,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围,不规范的教育培训不仅浪费财力物力,还达不到应有的教育培训效果,无法解决现实问题。依据现场操作人员接受系统规范教育培训后效果,可知教育培训同时促进了组织安全管理的落实,降低了安全监督的难度。其次要提高高层管理中组织规程合理有效性,制定合理安全规程制度,内容要详尽实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企业内部建立为所有员工接受和认知的企业安全文化。最后,由于组织管理是一个相互关联度极高的系统,由组织规程和教育培训为解决操作人员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切入点,重点改进,同时也会影响到其他的因素共同解决这三方面的操作人员不安全行为。

4 结论

1)通过构建组织管理失误对操作人员行为安全影响模型,使用AMOS软件对此模型进行求解得管理控制和组织规程对建立安全监督体系有正向作用;管理控制和组织规程对组织安全管理实施有正向作用;管理控制和组织规程对有教育培训正向作用;建立安全监督体系、组织安全管理实施和教育培训对操作人员安全行为有正向作用。

2)将管理控制、组织规程、组织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安全监督作为评价组织管理失误的5个指标,应用直觉三角模糊数对指标进行评价并采用TOPSIS法对操作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风险排序,从排序结果可以看出对工人对易燃易爆物品处理不得当、工人在起吊物下停留或作业、工人违规进入危险区域的不安全行为的风险最高。

3)对风险较高的不安全行为依据路径分析中的路径系数、相关系数和贡献旅大小进行针对性的重点解决。以新日电动车为例,在提高高层管理中组织规程合理有效性与教育培训力度后,有效减少了操作人员不安全行为。

4)构建组织管理失误对操作人员行为安全影响模型,并对操作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风险排序。可用于指导企业管理操作人员行为安全工作,根据排序的结果合理安排企业的有限资源对关键工种提出改进措施,达到企业最佳安全效益。

摘要:为使操作人员行为更安全,对组织管理失误进行分析,归纳为管理控制失误、组织规程失误、组织安全管理失误、安全监督失误、教育培训不足5个方面,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对操作人员行为安全的影响,使用AMOS软件对模型求解。运用直觉三角模糊数对模型中指标进行评价并采用TOPSIS法对不安全行为进行排序。研究表明:管理控制和组织规程对建立安全监督体系有正向作用;管理控制和组织规程对组织安全管理实施有正向作用;管理控制和组织规程对有教育培训正向作用;建立安全监督体系、组织安全管理实施和教育培训对操作人员安全行为有正向作用。进行风险排序有利于企业对关键工种提出改进措施,提高企业效益。

8.高校文科实验室安全管理研究 篇八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人的职责

实验室是各高校培养人才、教学科研的实践基地,主要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实验和创新。高校实验室根据学科和专业以及教学环境的不同也分为很多种类,本文主要是以文科实验室为研究目标。

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管理工作、实验室教学科研的关键,是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重点。保障师生人身及财产安全,保障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是实验室工作的首要任务。但是,由于实验室相对较高的资源开放性、共享性以及实验人员较多的数量及流动性,实验室的安全就成了实验室管理的难点和重中之重。

本人在研究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出国及外地考察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论文,如《从牛津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看可操作性的重要作用》《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日本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考察及启示》《美国高校实验室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的启示》《加拿大国家研究所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及启示》《坎特布雷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启示》《香港高校实验室安全和环保工作考察及启示》等等,总结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框架和细则,只要按照以下框架并结合各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做出细则并严格按照细则去实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基本就能达到良好的状态。

一、实验室管理中要形成良好的“上层建筑”

实验室安全如果存在于每个人的意识中,并且地位是重要的,那么实验室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就好执行下去。所以,安全教育是首要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通过《日本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考察及启示》一文中得知,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教育是有非常完整的体系的。民众从小就接受环保与安全教育,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细节中处处体现出环保与安全,形成了非常好的安全氛围。日本高校实验室具有完整的安全教育体系、成熟的安全教育培训课程。《香港高校实验室安全和环保工作考察及启示》中也提到:“注重建立浓厚的安全及环保的校园文化,真正做到安全与环保事务人人有责。师生的安全与环保意识普遍较高。”[1]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首要的是进行安全教育,使实验室管理者和使用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

实验室安全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详细、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和执行,从而满足人在实验室活动中的基本安全感和基本尊严。

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例如:新西兰坎特布雷大学在制定实验室制度时,规定“绝对禁止在实验室吃食物和喝饮料”,但是在研究室较为密集的楼层设立一个专用小房间,供实验室人员饮食,房间里有微波炉、咖啡机、冰箱、餐桌等[2]。香港高校认为:“人的生命是无价的,是所有工作中第一位要考虑的。”[1]美国高校管理者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实验室安全与健康管理的基本原则[3]。

实验室安全管理需要制定相当完善的规章制度。例如:日本高校对实验室用品规定“有资质的机构统一采购,有效地避免了多渠道购买引起危险化学品在数量和质量上失控,从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的存在”[4]。其实,在国内文科实验室同样存在相同的问题,例如,多媒体语音实验室,投影设备和功放设备及电脑不是统一渠道采购,在安装和调试以及维修维护方面协调起来就比较麻烦,因为多媒体最终要多个设备共同工作。如果有相关规定,统一渠道,在实验室管理中就会省去很多协调上的麻烦,提高工作效率。再例如:新西兰坎特布雷大学就制定了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在正式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认真学习实验室所有规则,使用者提前了解实验室的行为规范、正确操作和事故处理方法。另外,加拿大国家研究所实验室在准入制度上实行“准入卡”制度,“实行刷卡职责,信息库对刷卡人何时进入实验室、何时离开实验室、使用何种机器等信息都有详细记录”[5],同时,准入卡也决定了使用者在此实验室的使用权限。

二、实验室管理中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人、财、物都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仅有人是不行的,只有有了足够的安全管理经费,才能安装配套的安全设施,进行设备维修以及实施定期的设备维护和专业电路检查。“香港事务处每年的管理运行经费从几十万到上百万港元,人、财、物能够得到基本的保障”[1]。日本高校的实验室“在适当位置设有紧急呼叫、报警设备、紧急喷淋设施和其他急救设施,并配有简洁的使用说明”[4]。而国内的高校实验室资金投入少、重视不够、安全设施差、管理人员少是相对普遍的现象。没有资金就会出现“维修难、没有定期的专业设备维护、没有定期的专业电路检查,实验室人员少、责任大、疏忽多”的现象,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国内高校管理应该加强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强实验室安全设施的建设,扩大专业实验室管理人员的队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关键是资金的投入。有了资金,加上上级机关的监督和指导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努力,相信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建设会更上一层楼。

三、实验室管理中“人”的职责

实验室管理中的“人”主要包括实验室责任人、使用人、监督人。

责任人的主要工作是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包括: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与安全管理、实验室使用权限的分配、实验室设备的维修维护和更新、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检查。具体工作例如:组织实验室安全培训及火灾演练,使实验室使用者在进入实验室工作之前就已经清楚实验室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以免造成设备损坏和用电危险;责任人定期检查实验室线路,防止因线路老化和年久失修造成安全隐患;责任人有计划、分批次地进行设备维修、维护和更新,保持实验室的高效运转;责任人安排实验室日常活动,做好详细的工作记录。

使用人的主要工作是进入实验室后正确操作设备和正确用电,切不可在实验室内违规操作、乱接电源。万一发生突发事件,使用人要能够按照应急预案沉着应对。实验结束后使实验室恢复原样。

监督人的主要工作是对实验室安全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抽查,监督和督促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

最后,实验室管理纵向来说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设备,二是管理。如果实验室管理者按照以上所述内容拟定实验室管理规章并且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实验室安全一定会更加稳固。

【参考文献】

[1]李五一,谷大丰,胡放.香港高校实验室安全和环保工作考察及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09):10-12,22.

[2]陈彦.坎特布雷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01):93-97.

[3]魏桃员,尤朝阳,霍开富.美国高校实验室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05):201-205,220.

[4]张志强.日本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考察及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07):164-167.

上一篇:星火与灯火作文下一篇:三年级下荷花课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