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2024-07-27

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共10篇)

1.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篇一

3.3×6.7 =(22.11)

3.33×66.7 =(222.111)

3.333×666.7 =(2222.1111)

3.3333×6666.7 =(22222.11111)

3.33333×66666.7 =(222222.111111)

2、课件出示练习题。

(1)用计算器计算前3题,直接写出后3题的结果。

1234.5679×9=

1234.5679×18=

1234.5679×27=

1234.5679×36=

1234.5679×45=

1234.5679×54=

学生独立填写结果。指名汇报结果。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

1234.5679×36=44444.4444

1234.5679×45=55555.5555

1234.5679×54=66666.6666

(2)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填出得数。

6×7=42

6.6×6.7=44.22

6.66×66.7=

6.666×666.7=

6.6666×6666.7=

6.66666×66666.7=

学生先独立观察,发现规律后填出结果。

6×7=42

6.6×6.7=44.22

6.66×66.7=444.222

6.666×666.7=4444.2222

6.6666×6666.7=44444.22222

6.66666×66666.7=444444.222222

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这节课上,我学会了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课后习题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

6÷11=0.5454

7÷11=0.6363

8÷11=0.7272

9÷11=0.8181

2.数学用计算器计算练习题 篇二

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258+1409=     5200-2689=

3254×268=235×68÷34=

8906-473+2170=7575÷25=

356+148=1752-986=

3002×152=4872÷24=

38×9306=7504+2496=

2.75+76+77+78+…+97+98的和是(  )。

3.从1000里连续减去5个98,结果是(  )。

4.(1)3060DD→÷45  DD→+889  DD→÷33

(2)225DD→×84  DD→÷25  DD→÷27

(3)870DD→×46  DD→÷23  DD→×135  DD→÷45

3.小学四年级数学梯形面积计算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2. 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3.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教学难点: 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1.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现在我就想考考同学到底掌握得怎么样?谁能够快速准确地说出这些图形的面积呢?2.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3. 我们先看第一个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300平方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2015=300)你的根据是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你能说你的这个方法是怎么得出来的吗?(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再把它从一边移动另一边,这样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4. 那么第二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呢?(36平方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1262=36)你的根据是什么?(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你能说你的这个方法是怎么得出来的吗?(将一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沿一个顶点旋转180o,再沿边平移上去,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5. 出示转化过程并小结: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出它们的面积的!二. 新课传授。

(一)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1. 今天我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图形,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图形?(出示梯形)你怎么知道它是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2. 提出质疑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板书),我们是否可以仿照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方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梯形和剪刀,看看你能不能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梯形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3. 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展示成果。(1)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拼法。(将一个一模一样的梯形沿一个顶点旋转180o,再沿腰平移上去,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些什么样的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没有变,面积是梯形的两倍。)(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拼法。(将梯形上底和下底对折,再沿折线剪开,将上面的一半沿腰上的中点旋转180o,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些什么样的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是原来梯形面积的一半,面积没有变。)(3)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拼法。(沿梯形一腰中点和对角顶点对折,再折线剪开,将上面的一半沿腰上的中点旋转180o,这样就拼成了一个三角形。)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些什么样的关系?(拼成的三角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是没有变,面积也没有变。)4. 我们用很多方法计算出了梯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东西象钢板等等是不能这样剪开来拼拼的,所以我们就需要知道计算梯形的面积规律。请同学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一下,你能从你的方法中得出什么计算的规律吗?5. 你是怎么得出这个规律的?6. 揭示规律并板书: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你们能不能告诉我如果我要求一个梯形的面积要知道写什么条件呢?(上底、下底、高)现在我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分别用a、b、h表示上底、下底和高,你能用这些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s=(a+b)h2)7. 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梯形面积计算的一个方法,那么我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出示例1):一个零件,横截面是梯形。上底是14厘米,下底是26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三. 巩固练习。1. 找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并计算面积。(单位:厘米)2. 量出自己准备的梯形的上底、下底、高,求出它的面积。从这个梯形上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怎么剪?剩下的图形面积是多少?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1.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 你还有什么样的问题吗?

4.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探究和理解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激趣导入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二、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自学互动

适时点拨活动一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针对上面的问题1列出算式,有几种列法。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3、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4、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5、乘法结合律有什么作用。

6、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7、1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2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3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4字母表示。

三、活动一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小组讨论乘法的结合律、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四、巩固应用

在什么时候使用乘法结合律。使用这个运算定律的结果是什么。使用它们的优点是什么。

怎样用乘法的结合律计算2532125

五、测评训练

1、下面的算式用了什么定律

(6025)8=60(258)

2、P37/24 P35/做一做2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 = 30(□□)

5.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篇五

主备人张样蕊 参加备课:何春会黄慧莲 张金英

一:定向自学

1.教学内容: P44/例4(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2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另一个数,改成连续乘两个数的简便算法。

3.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4.重点、难点:把一个数改成两个合适的数相乘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

1.口算 12×3018×2024×4015×40

15=()×()24=()×()

30=()×()36=()×()

2.打开课本44页,看例4

自学提示:例4图中有个词“一打”是什么意思呢?小组里讨论一下,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

2.小组共同学习例4

观察主题图,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解答这个问题课本上出现了同一个算式两个不同的解答过程?对不对呢?简便吗?你喜欢那个?如果我们没学习过简便计算,以前你要是遇见这题你会怎样算?

3观察你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交流。哪种方法简便?解答过程中用没用运算定律?

4.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这种简便算法的意思:

5.共同总结算法:一个数乘另一个数,可以改成()

6.课本上的第二种简便不?

三.展示反馈

1.把开始的口算试着用这种方法计算,看是否简便多了

2.72×12536×2525×14

3.小组里自己举例子练习一下这种简便算法

四.拓展提升

1.还记得咱们学习了乘法的分配率后做的这道计算题吗 88×125那时是怎么简便做的?能不能用今天的方法简便算呢?试一试。

2.试着把例四的其他问题小组理解打出来。

小结和反思;今天我又会了一种简便算法,就是

()到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种简便计算,我总结一下有这几种

()。计算中我总是出现的错误是()。以后我要

6.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 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和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并会用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概括的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与同学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试商。

教具准备点子图若干张,表格,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个小竞赛,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此活动中,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出新课中要探索的知识点。

为后面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作好准备。

试商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关键,也是教学中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讨论交流,在教师引导下,探讨出试商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规律,这样,学生学得的知识不是教师强加的,才能理解深刻,主动掌握。

例题比较简单易懂,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完全能掌握。

让学生判断正误,在辨别中掌握方法。

练习题的设计能围绕本课教学的重点,具有层次性。

通过抢答,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一、复旧引新

1.谈话:先来一个小竞赛:“圈点子”游戏,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每组派一人上来领一张点子图。)

2.根据点子图的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合作,作好记录。

3.选派一个代表上来填表格。

点子个数 每份个数 圈了几份 还余几个 除法算式 余数比除数

小组

15 2 ①

15 3 ②

15 4 ③

15 5 ④

15 6 ⑤

15 7 ⑥

4.展示学生的“作品”。表扬完成得好的小组。

二、探索新知

1. 找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15÷2=7……115÷4=3……3

15÷6=2……315÷7=2……1

2. 教学试商的方法

(1)选“15÷4”作为例子讲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板书:4)15)

(2)小组讨论:商是几?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请个别学生谈想法。)

(3)谈话:我们求商都是用乘法口诀来想。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一句口诀是四()十五?(没有)再想一想:有没有一个数和4相乘的积最接近15,但又小于15的?(有)

师生在谈话过程中完成如下板书:

3.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观察比较1中有余数的四个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能说说为什么吗?

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 带着问题看课本上的例题:

(1)为什么把一个桃子放在一边?

(2)为什么商后面写“盘”,余数后面写“个”?

(3)竖式上各个数各表示什么?

(4)竖式中,商1或3行吗?为什么?

5. 尝试完成“试一试”。

(1)请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老师有18个气球,分给5个同学,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2)学生用刚学到的方法独立计算。

(3)交流评价

收集学生不同的竖式计算展示,可能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①商2余8的②商3余3的③商4的

思考讨论:哪些商合适?哪些商不合适?为什么?(师生共同分析原因)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和进行竖式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用投影仪展示某学生的竖式计算并让他选两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试商的。

3. 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做。

4. 抢答。(看谁反应快)

(1)(讲故事)小红家里有4个人,一天吃晚饭时,小红马上拿来9根筷子,妈妈说她拿的不对。你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口里最大能填几?

3×口<19口×4<275×口<23

(3)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有可能是几?最大是几?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怎样试商?(想几和除数相乘接近被除数而又小于被除数。)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问题?(余数要比除数小。)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表格)

15÷4=3……315÷2=7…1

15÷4=3…3

15÷6=2…3

15÷7=2…1

想:我发现了:

4与几相乘最接近余数要比

15又小于15。除数小。

7.四年级劳技教案学用洗衣机 篇七

四年级劳技教案(学用洗衣机)

主备人   课时 修改人 年级 四 学科 劳动与技术 1   第( 四)册第( 一 )单元第( 17)课 课题 学用洗衣机 教学 目标 知识 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用洗衣机。 过程 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掌握使用洗衣机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的思想和习惯。 教学 重点 了解洗衣机的使用方法。 教学 难点 洗涤和脱水。 学情 分析 学生们对于洗衣机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他们学用洗衣机。 教具 学具 洗衣机  脏衣服 教学程序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建议 一、展示提问,导入课题             二、  演示讲解,理解操作                     三、扩展知识             四、成品展示, 总结评价     要使用双缸洗衣机清洗衣服,首先要了解洗衣机的结构,了解所有需要操作和控制的部分。           双缸洗衣机操作技术要点如下: 1、准备。接通电源、接通进水管和排水管,清除杂物、饰物,衣物合理分类。 2、洗涤。适量注水、加洗衣粉,选择按键(强洗、弱洗等)、确定洗涤时间,漂洗要充分(但应注意节水)。 3、脱水。均匀摆放衣物,选择正确脱水时间,脱水桶完全停转后再取出衣物。       1、注意用电安全,手湿不要随意摸电源。 2、洗涤毛线等易缠绕物品,应装入细孔网袋中。 3、脱水机没停止运转,千万不要用手去碰。 4、水温不可过高。     增加安全用电意识。检查衣物是否洗干净了。         激发他们洗衣服的欲望。       动手操作,学用洗衣机。             通过实践感悟洗衣服的技巧。       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善动脑。 使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好的方法。   反馈形式及效果 通过学用洗衣机,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的思想和习惯。     板书 设计 第十七课  学用洗衣机 准备---洗涤---脱水       课后 反思  

 

8.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篇八

因此近似数3.0末尾的0不能去掉。

(5)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在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三)应用提高

1.P74做一做

2.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保留整数)。

答案:8844.43米≈8844米

3.马拉松长跑比赛的赛程是42.195千米(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42.195千米≈42.20千米

4.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总面积是1.7868亿平方千米,(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7868亿平方千米≈1.8亿平方千米

5.近似数8.0是把准确数8.□□按四舍五入法取得的,问8.□□的小数部分可以是哪些数字?

答案: 01   02   03   04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9.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篇九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26 例1 例2 及练习【课程标准描述】

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规律。【学习目标】

通过实际的运算练习,进一步认识计算器各个基础按键的功能,能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学习重点】

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学习难点】

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谈话导入,实际运算,26页“做一做”第1题和练习四第1、3题,进一步认识计算器的各部分以及基础按键的功能,进行四则运算评价目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实际运算、观察发现,26页“做一做”第2题和练习四第4题,进行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评价目标。【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实物投影一个计算器)上堂课我们结识了计算器这个“新朋友”。你认识计算器上这几个键吗?

师:的确,在我们的身边计算器是无处不在的,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帮助。那么你们会使用计算器计算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新知识。

二、利用计算器计算。(评价目标)1.师出示:386+179=

师: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开机和关机键的按键分别标有什么? 自己试试看:

825-138= 26×39=

312÷8= 2.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3.计算。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

(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最好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4.练习。

课本26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订正。

三、观察发现。(评价目标)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出示: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2.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四、巩固练习。(评价目标)1.第26页做一做2题 2.练习四的第1、3、4题

五、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收获? 【学习目标检测】(评价目标)

用计算器计算前三个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然后填一填下面的()。435×1001= 218×1001= 673×1001=

10.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篇十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了解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3分)

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二、自主学习(5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3--24页。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2)认识算盘。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作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计数时要拨主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在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

(3)计算器的认识。找学生说一说你知道计算器有哪些功能键?

2、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1。

3、尝试训练:825-138=26×39=312÷8=

4、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2。

5、学生汇报交流。

6、教师强调并小结。

三、自主练习(8分)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下面我们来进行自主练习,看谁把今天的知识学的,最棒!

1、用计算器计算。

55846+7646=13027-8934=66280×23=

6908×37=111111111÷9=395412+10589=

2、小组汇报。(抽签汇报,可以选择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师强调小结。

四、当堂检测(发试卷)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五、评价总结(4分)

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

2、小组汇报完成情况。

3、教师总结错题的类型,再次精讲。

上一篇:九一八纪念馆实践报告下一篇:与朋友离别的文章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