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日常生活论文

2024-09-05

化学与日常生活论文(通用8篇)

1.化学与日常生活论文 篇一

食 学院:班级:姓名: 学号:品 安 全 与 日 常 生 活

国际教育学院会计1003班 雷 杨 201048990307

对瘦肉精事件的分析

事件案例介绍

从02年开始,因瘦肉精引起食物中毒事件已开始出现。比较重大的有: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相继发生19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1700多人,死亡1人。

双汇集团出现的瘦肉精事件被央视曝光,在河南,安徽,湖南等地陆续发现瘦肉精,以及山东瘦肉精羊,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在社会上带来很多负面影响。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针对喂瘦肉精的生猪流入双汇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济源双汇的事件进行报道。央视关于瘦肉精的专题报道提到两个企业,一个是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一个是南京兴旺屠宰场。我们的肉食安全到底怎么样呢?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等问题,我们值得深思。

一、06年广州东莞瘦肉精中毒事件。3月1日,东莞黄江镇欧某家因为喝猪肺汤,一家六口瘦肉精中毒,其中五人很快康复。3月19日,另一人因不治生亡,事发后政府部门迅速进行了调查,查明此事件与瘦肉精有关。

二、06年上海瘦肉精中毒事件。2006年9月14日,来自浙江海盐县瘦肉精超标猪肉和内脏导致上海9个区336人次中毒。农业部有关部门负责人2006年7月5日表示,根据近两年畜产品中“瘦肉精”的例行监测情况,不合格生猪来源主要是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三、09年雨润午餐肉含瘦肉精事件。2009年4月23日,安徽省质监局通报,合肥市腊味思食品有限公司2009年1月19日生产的腊肉、阜阳雨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2009年3月16日生产的午餐肉经抽查发现含有“克伦特罗”(瘦肉精)。

瘦肉精的简介

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有数种药物被称为瘦肉精,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能够促进瘦肉生长、抑制动物脂肪生长的物质都可以叫做“瘦肉精”,是一种非常廉价的药品,对于减少脂肪增加瘦肉作用非常好。瘦肉精让猪的单位经济价值提升不少,这就导致许多不法商家喂了追寻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不顾后果的大量使用瘦肉精,给社会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很危险的副作用:轻则导致心律不整,严重一点就会导致心脏病。盐酸克伦特是瘦肉精的原材料,盐酸克伦特罗属于非蛋白质激素,耐热,使用后会在猪体组织中形成残留,尤其是在猪的肝脏等内脏器官残留较高,食用后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出现肌肉振颤、心慌、战栗、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特别是对高血压、心脏病、甲亢和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患者危害更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对人体的副作用是不言而喻了。

对瘦肉精事件的分析

第一、市场存在的问题。

究其根源,其主要问题出在生猪养殖上,主要是生猪养殖户没有相关的法律、安全、道德意识,只为了追求暴利而无视社会影响,这种行为政府应加强管理。

瘦肉精问题的源头还是在养殖上。中国生猪养殖主要靠农户散养,监管起来比较难。对于生猪出栏是否合格,瘦肉精检测不是一个必检项目。除了双汇等大企业,中国的大部分屠宰企业没有检测瘦肉精的能力和设备。瘦肉精的检测力度是有待加强的。

瘦肉精的问题不是某个企业的问题,也不仅限于河南的区域,而是整个屠宰行业的问题,是全国的问题。必须修改现行的法律、政策,严格立法使个人、企业犯罪违规的成本增加。必须整合国内占据鲜肉市场份额98%的屠宰企业。关闭大批没有能力保证产品质量的小型屠宰场,支持像双汇、金锣、雨润这样有品质保证的大企业做大做强,才能够彻底解决瘦肉精的问题。

“315瘦肉精”事件出来之后,济源双汇停产整顿。双汇其他工厂包括雨润、金锣也在减产自查自纠,保证产品质量。而部分地方保护势力一方面却以此为借口禁止外来鲜猪肉在当地销售,另一方面加大屠宰量,来弥补双汇、金锣、雨润带来的市场缺口。从这种现象来看,大企业对产品质量是负责的,而地方小屠宰场是无视产品质量的。

具体到瘦肉精事件,从养殖户角度讲,每头猪使用瘦肉精,可以增加50—70元收入,屠宰户因为瘦肉精猪出肉率高,也愿意购买,零售商因为瘦肉精猪肉好销售,也愿意卖。他们都在理性的选择下做出了利己的行为,但他们却生产出消费者健康有害的猪肉。

第二、政府的监管的问题。

政府在猪肉质量监管方面长期以来措施不力,目前全国各地生猪的瘦肉精抽检率为2.5%,但在养殖户普遍使用、中间环节一致欢迎的情况下,这个检测就变成了“漏检率”,很难对不法养殖构成威胁。检测瘦肉精的成本虽然较高,给瘦肉精的精的检测也带来了困难。这样也就导致了,相关部门检测的范围小,对检测的综合水平有很大的影响。政府不能将猪肉的食品安全当作唯一的管理目标。

但这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所在,如果政府加大处罚、管理力度了,那么对于检测的工作量自然大幅度减少。

首先,上述政府管理成本的分析,是建立在政府主要在生猪末端检测管理基础上的,其实,政府目前虽然将瘦肉精纳入到“违禁品”管理范围,对其生产和使用却没有进行数量管理,如果将其管理层级提高到近乎毒品的程度,将会大大提高养殖户的使用成本,从而降低政府末管理的成本。也就是说,首先是因为政府的管理出了问题,才导致下面管理的成本大大增加。因此,这个问题不能单独地看。其次,在目前养殖户普遍使用瘦肉精的情况下,政府要根治瘦肉精问题,不能在一个较短的财政周期内考虑成本和收益。因为在短期看,检测费用的高投入,一定非常不划算,故而只能维持一个很低的检测率。但是,如果在一个较长的周期看,政府的支出成本是一个变量而不是恒定量。因此,政府应该制定特别预算,大幅度提高生猪的瘦肉精检测率。在短期内,政府可以将这笔钱理解为政府为公众购买健康猪肉的成本支出。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对每一只出栏的生猪实行编码制度,只要在后期检测中发现瘦肉精,就对上游所有环节进行处罚,尤其是对养殖户可以实行三年禁止入市的惩罚措施,增加违规使用瘦肉精的成本。一旦从养殖户到收购商发现这是个赔本的买卖,使用率自然就会下降,到那时,抽检率即可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政府的检测支出成本也会下降到可以承受的水平。

建议及解决方案

对于瘦肉精的种种漏洞,要加强监管体系和法律保障才是解决诸多问题的根本措施。

首先,要加大监管,要建立从中央到省市的食品安全垂直管理体制,才能有效避免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同时还要加快各项配套法规、规章。

其次,政府还要继续加快完善新的食品安全标准,在检测方面投入增加,以及多方面加强安全监管执行力度,尤其四提高企业违法成本。

另外,出现类似事件也折射出道德问题,加强社会法制、道德意识,提高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很有必要的。

2.化学与日常生活论文 篇二

一、概率在彩票中的应用

目前在我国发行着各种各样的彩票,买一张彩票就会有可能中巨额奖金,因而吸引了很多人参与,但是中奖的机会有多大呢?下面我们来一起研究.

例1江苏省传统7位数体育彩票根据投注号码与开奖号码相符情况确定相应中奖资格. 例如,若满足投注号码与开奖号码全部相同且排列完全一致,则中特等奖,单注奖金最高为500万元,求中特等奖的概率.

【分析】每个7位自然数号码表示一注彩票,即0000000~9999999共1 000万个不同的号码,故中特等奖的概率为1/10 000 000

例2江苏省传统7位数体育彩票由于中特等奖概率较低,慢慢地失去了吸引力,现市场上比较流行一种“排列3”的彩票,得到了大家的普遍欢迎. 排列3是指从000~999的数字中选取1个3位数作为一注投注号码进行的投注. 排列3投注方式分为直选投注和组选投注. 直选投注是所选3位数以唯一排列方式作为一注的投注;组选投注是所选3位数以所有排列方式作为一注的投注,具体分为组选6和组选3,组选6投注的3位数中每位数字各不相同,组选3投注的3位数中有2位数字相同.

求:(1)直选投注的中奖概率;

(2)组选6的中奖概率;

(3)组选3的中奖概率.

【分析】(1)排列3是指从000~999的数字中选取1个3位数,即从000~999共1 000个不同的号码中选取1个号码,根据投注号码与开奖号码相符情况确定相应中奖资格. 直选投注号码与开奖号码数字相同且顺序一致,即中奖. 例如,若开奖号码为123,则直选投注号码为123即中奖,所以直选投注的中奖概率为1/1 000.

(2)组选6投注的3位数中每位数字均不相同,投注号码与开奖号码数字相同且顺序不限,即中奖,共有6种不同的排列方式,有6次中奖机会,例如,组选6投注号码为123,则开奖号码为123、132、213、231、312、321之一均中奖,所以组选6的中奖概率为6.1 000

(3)组选3投注的3位数开奖号码中任意2位数字相同,投注号码与开奖号码数字相同且顺序不限,即中奖,共有3种不同的排列方式,有3次中奖机会,例如,组选3投注号码为122,则开奖号码为122、212、221之一均中奖,所以组选3的中奖概率为3/1 000.

知识链接:中国体育彩票“排列3”按当期销售总额的53%、13%、34%分别计提彩票奖金、彩票发行费和彩票公益金. 彩票奖金分为当期奖金和调节基金,其中,52%为当期奖金,1%为调节基金. 排列3按不同投注方式设奖,均为固定奖. 奖金规定如下:

(一)直选投注:单注奖金固定为 1 040元.

(二)组选投注:

组选6:单注奖金固定为173元;

组选3:单注奖金固定为346元

二、概率统计在保险业中的应用

近年来,保险业不断蓬勃发展,各保险公司抓住商机,竞相开拓业务,不断推出各种类型的保险. 为了吸引更多的参保者,增强公司竞争力,怎样合理设定参保金额以及赔偿金额,就成了保险公司决策者的核心问题. 每一笔业务都是有一定风险的,保险公司通过对概率与统计的分析,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增大收益、减少损失的目的.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例子:

例3有2 500个同一年龄段同一阶层的人参加某保险公司的人寿保险. 根据以前的统计资料,在一年里每个人死亡的概率为0.000 1,而在死亡时其家属可以得到保险公司200 000元的赔偿金,求每个参加保险的人1年至少要付给保险公司多少保险费,保险公司不亏本?

【分析】设每个参加保险的人1年至少要付给保险公司x元保险费,保险公司不亏本,则在n年中共收取的保险费为2 500nx元,n年中死亡的人数为2 500×n×0.000 1人,赔偿的金额为2 500×n×0.000 1×200 000元,

由此可得:2 500nx≥2 500×n×0.000 1×200 000,解得x≥20.

所以每个参加保险的人1年至少要付给保险公司20元保险费,保险公司不亏本.

3.景观与日常生活革命 篇三

情境主义国际(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作为一个组织形成于1950年代时值战后现代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欧洲。经济的迅猛发展不仅带来了狂热的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日常生活基础设施的更新和重建也给城市空间和设施利用的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型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使人们的生活空间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一切都和“旧世界”划清了界线,但物质和消费膨胀给人们带来蓬勃希望的同时也深藏了过度现代化所带来的危机。情境主义国际就是诞生于这样一个消费主义抬头进而泛滥的时代,但是面对这样大规模的现代化冲击,情境主义国际的成员们却依然保持着波西米亚式的生活方式,他们对周遭的变化和被蒙蔽其中的麻木的人们感到困惑,他们拒绝工作,整天泡在咖啡馆和酒馆,以这样激进的行为方式来抵制和反思更加激进的社会潮流,甚至居伊·德波(Guy Ernest Debord)还公然喊出“永不工作”的口号。情境主义国际在组织形式、思想理论和实践行为上更多地继承了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衣钵,强调艺术与社会革命以及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取消艺术与社会和生活的界线,主张通过社会革命来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情境主义国际并没有明确的纲领或组织宣言,甚至在组织成员上也在前后期有着很大变化,从最多时候的70多人,到后期的不足5人,但声称自己是该组织的人却远不止这些。情境主义国际从1957年的成立,到1972年的解散,断断续续经历了15年的变化,其从组织形式和思想变化上分为三个阶段:1957年-1962年的“先锋派时期”、1962年-1968年的“从分裂到革命”时期、1968年-1972年的“从革命到分裂”时期。

建立情境主义国际的先驱是分散在整个西欧的各个团体,它们共同的目标就是文化革命。尽管在策略和个人观念上有所区别,但是他们对现代主义艺术有着同样的批判,同样需要在新潮流中分得一杯羹。这些团体主要是:想象的包豪斯国际运动(The International Movement for an Imaginist Bauhaus,简称IMIB)、眼镜蛇小组(即实验艺术家国际The International of Experimental Artist简称COBRA)和字母主义国际(Lettrist International,简称L1)。后来,德国的刺客团体(Groppe SPUR)也加入了情境主义国际。除了法国的居伊·德波以外,范内格姆(Raoul Vaneigem)和德塞托(Michel de Certeau)等人也是情境主义国际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主张以先锋派艺术和文化革命的形式来反抗和改造被异化了的社会现实,试图通过连续不断的试验形式来寻求一种原初的和更直接的表达,同时,针对已被异化了的城市建设和规划,他们还提出了创造一个新的城市环境的思想。

情境主义国际的成员认为,以往一切致力于艺术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团体和活动都因其片面性而未能真正改变社会。因此,他们实践文化革命的方式和手段是多样化的,既有理论研究和创新,又有艺术方式的变革,同时还有电影方面的试验,另外,还积极深入生活细节,参与社会革命和政治生活。由德波创办的杂志《冬宴》和《情境主义国际》成为该组织早期的理论基地,其中指出情境主义者就是“从事于建构情境的人”,而建构情境则是指“由一个统一性的环境和事件的游戏的集体性组织所具体地精心建构的艺术性生活瞬间”。1960年代早期,情境主义国际组织内部出现了分裂。自1961年的第五次会议开始,其内部的分歧导致了一系列事件:1962年的两个月中14名成员接连被开除,情境主义国际因此发生分裂,以德波为首的原情境主义国际组织被称为第一情境主义国际,而部分分离出去的成员于1962年3月组成了第二情境主义国际。

与情境主义国际前期的寻求政治和艺术相结合的作品方式不同,在1962年之后,其活动的重心转向了发展和充实关于景观的理论批判。德波的《景观社会》和范内格姆的《日常生活革命》在1967年出版,都对景观的概念做出了详尽的阐释,再加上德塞托的《日常生活的实践》,一同成为这时期情境主义国际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如果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的生存方式上已经从存在堕落为占有,那么景观社会则进一步把占有转变为外观。由于情境主义国际对日常政治和日常生活方式的关注和积极介入,他们以质疑和反对者的姿态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生产方式和资本对社会形成的异化状态,认为当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形态已经由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型社会和资本型社会转变为景观社会,而大部分群众却仍然作为麻木的看客混迹其中,对这种隐蔽却更加强大的制约和束缚视而不见。因此,当1968年“红色五月风暴”兴起之时,情境主义国际的主张在青年学生那里找到了实践的基地,德波的《景观社会》也一下子名扬天下。在这场如火如荼的学生造反运动中,德波等人看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可能性,也看到了建构反对主体异化的情境的可能性,因此他们指出革命的目标就是要进入自觉意识的历史,制止所有的分离和独立于个体存在的东西,当下的斗争就是要消除雇佣劳动、商品生产和政府。这些理论成为学生运动的催化剂和精神标识,其中“让想象力夺权”、“我们拒绝用一个无聊致死的危险去换取免于饥饿的世界”等标语就出自情境主义国际成员之手。情境主义国际既是这场学生运动的理论催化剂,又在这场红色革命中迅速崛起,此运动也成为该组织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红色五月风暴”失败以后,情境主义国际也随之陷入低谷,并且这时期组织内部的矛盾和分歧越来越严重,随着成员的纷纷离去,组织也几近解散。1972年,德波与人合作出版了《真正的分裂》的小册子,标志着情境主义国际的真正解体。该小册子中指出“情境主义者无处不在,他们的目标无处不在”,这既是他们所主张的社会和艺术革命全面和广泛的继续,同时也带有情境主义者不再具有国际性必要的无奈和哀叹。

德波与景观社会

nlc202309022213

居伊·德波(1931—1994)无疑是情境主义国际的核心和灵魂人物,他于1967年完成的《景观社会》也成为该组织最为重要的理论成果和指导。在该书中,他宣称马克思所在的资本主义物质化的世界已经结束,人们当下所处的世界是一个视觉表象化篡位为社会主体基础的颠倒世界,人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景观社会中。

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来源于马克思对以资本为根本的资本主义社会性质的分析,但在其之后的阐述中又形成了对马克思理论的继承和批判。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开卷就写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而德波在其著作《景观社会》一开头则写道“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从商品社会到景观社会的转变在德波看来是他的时代与马克思所处时代的最大区别,并且他指出马克思理论的最大失败就在于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演变和运转简单化为商品化和生产化这样的单一性线索,这是一个物质庸俗化的扩展和集中过程。他认为现在的社会已不再具有马克思时代的物质实在性,而“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转化为一个表象”。但这种景观又不是影像的聚积,而是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从这点上来讲,德波对于景观社会的本质的理解是继承了马克思对人本体的分析,都认为社会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只不过两个时代这种关系的中介发生了变化,从单一的商品和物质转变成了更加综合复杂,也更具有迷惑性和诱导性的景观。在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社会的运转是由商品的生产所决定的,而到了德波的时代,生产环节的主体性已经被商品的消费所取代,消费主义由此滥觞,并且它的目的不再是为了满足基本的需求,而是为了显示愈来愈多的难以满足的欲望。商品的消费不再是使用价值的消费,而是变成了是否符合时尚以及符合时尚引导的身份需要的消费,凡是不经过广告影像化加工的商品就不再具有消费选择的优先权,当形象统治一切时,社会的生产就变成了形象的生产。这个阶段,商品形象化(影像化)、形象商品化、消费欲望化、欲望消费化,一种新的消费生态出现并统驭了整个社会,这就是视觉消费传达出的欲望情结。

尽管景观社会呈现给人们的是颠倒的世界和一个表象,但德波也着重指出了这里的景观“不能被理解为一种由大众传播技术制造的视觉欺骗,事实上,它是已经物化了的世界观”。在情境主义国际活跃的时期,也正是媒介理论和传播理论广泛为人所接受和重视的时期,但德波对此却嗤之以鼻。他认为,中立的媒体并不存在,“形式上看起来这些媒体似乎是独立的,但事实上它总是秘密地与各种各样特殊的网络系统相联系”。景观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大众媒介所反映的世界,但在德波看来这样的理解就会将景观浅显化,在他那里,景观是一个复杂的术语,它合并并解释了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表面现象,是这个综合性和复杂世界的总体概括。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在当时虽没有引起像现在这样的重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开始关注媒介和技术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以及对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所造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麦克卢汉看到了技术和工具对人们所形成的无形的改变和控制,它控制的不仅是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物质条件,而更重要的是在被迫接受媒介所带来的变化之后,人们便很快适应并开始享受这种变化,进而由被动的规训变成一种自觉的自我规训,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是由于信息的爆炸所造成,而媒介即信息,信息的制约力又是由媒介技术所创造和决定,因此在麦克卢汉那里,媒介变成了人们被控制和自我控制的工具和根本。

德波也对景观的无处不在和影像的无孔不入做出了一番描述:“现今每天的广告不厌其烦地炫示汽车和数码相机的性能,普通老百姓绝对不可能说出一个不字。今天推荐录像机,明天广告就可能展示VCD的优越性,而后天,我们就将看到高清晰版的DVD。当每个家庭里充斥各种无线电器时,不断消失又不断生成的新景观背后,俨然晃动着资本家点着钞票仰天大笑的身影。如是,即为景观无声的暴力性,景观的逻辑是幕后隐遁的资本帝国主义殖民逻辑”。由此可见,尽管德波对媒介持一种不屑的态度,但从对景观抑或媒介所带来的消费社会的异化现象来说,它们却是殊途同归的,都是对人们形成遮蔽和迷惑的表象世界的揭示,提醒的是人们回归自然状态来看待自身和世界的本能。但是,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更加注重社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它强调的是社会各个方面革命的齐头并进,质疑和反对的是片面和线性的革命。同时,在他的理论阐述中带有更多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色彩,也比以工具为线索的媒介理论更加激进、更加介入生活。

除了理论上的成果,以及在艺术和社会革命之中的实践之外,情境主义国际的成员还积极利用电影形式来对自己的观念加以视觉化的表现,而这些电影作品却未能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德波早期“反对电影”系列的电影作品体现了某些先锋派特质,与实验电影的实践也存在着特殊联系。这时期的电影作品有《迪隆的狂吠/为德萨疾呼》、《关于短时间内的几个人的经过》、《分离批判》。在这里可以看到达达的某些风范,电影中体现出一种破坏性,德波剔除图像、剔除规律性和流畅度,追求一种无连贯性、荒谬、嘲讽的效果。在1973年,也就是情境主义国际解散后的一年,德波创作了与其理论著作同名的电影《景观社会》,影像文本完全围绕“景观”这一主题来进行,基本上包含了文字文本涉及的内容,但是并没有按照书中的顺序来进行论述,而是在其基础上,以图像的形式有所拓展。在这件作品饱受争议之后,德波又创作了电影《驳斥所有对<景观社会>电影的批判,无论褒贬》。仅从电影名称上看,就可以看出德波的反叛精神,他甚至会为了捍卫自己的作品和观念去和整个世界作对。在这里,德波依然用冷静的语调集中讨论了观众的位置,大众和媒体的关系,并且把评论他的电影的话题进一步拓展到各种社会问题。德波驳斥了所有对他的批判,把辱骂与指责、追捧与赞美统统埋葬,这部短片以一个葬礼结束,他匆匆地说了一句“这是我第一次发现电影真的没有什么做头”,这其中不无调侃和失落。“1994年,德波创作了他的遗作《居伊·德波,他的艺术与时间》,这部影片分为“他的艺术”和“他的时间”两部分,在这里他也辛辣地批判了电视等媒体的弊端和浅薄,但是此时他的抱怨多于批评。影片中也透露出他的悲观失落,他再也不可能像当年那样激情宣扬轰轰烈烈的革命,并且深入日常生活的全方面的革命到此时也蒙上一层失败的哀婉色彩。同年11月,德波选择了自杀。

情境主义国际的理论探索和积极的革命实践对其之后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成为同时代红色革命的精神食粮,同时也对之后的很多哲学家和理论家产生渊源性启发,如鲍德里亚、阿甘本、哈维等人的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的一种批判性继承。尤其鲍德里亚进一步将景观的概念进行延伸,提出了更加深刻的“拟象”、“仿真”等概念,对于后来的理论研究有着深远影响。尽管德波等情境主义国际的成员其观念都很激进,甚至其否定一切的破坏性思维带有一种理想主义的悲情色彩,但其在城市空间的规划、日常生活的革命,以及揭示蒙蔽认知的社会表象等方面却有着很强的指导性。

4.学习食品安全与日常生活心得体会 篇四

生物技术1151 陈义鹏 201511341103

食品,说的普通一点就是我们每天吃的和喝的。人的生长发育,健康水平,劳动能力和寿命长短所需要的营养都来源于我们一日三餐中的食物。食品安全指的就是无毒、无害,符合它该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任何急性、慢性危害。当今社会只要提到食品安全,人们心中是异常关心和关注的。但是,在我们吃食物的时候,我们不会想食品生产过程是怎样的,也不去想是否真的通过了国家卫生检查,我们考虑的只是口感的好与坏,有时吃了问题食品我们也混然不知,等到出现问题时,我们可能也不会发现是食品原因引起的,当然就更拿不出任何证据来证明,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应该到正规商店里购买食品,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好的品牌,不要盲目随从广告,广告宣传并不代表科学。

其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不吃霉变的食物;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不吃变质剩饭菜;少吃或不吃冷饮、零食;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不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和喝水;不喝生水;少吃或不吃腌制食品;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包括:我们爱吃又爱喝的一些东西列如: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火腿等)、饼干类食品(不包括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雪糕等)、烧烤类食品,这些我们又爱吃而它有简称“垃圾”的东西,我们可以不吃加工类肉食品、油炸类食品、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饼干类食品和垃圾食品,我们可以自己做,把水冻一个小时水就变成了和雪糕一样软的冰了(还可以用牛奶加三勺白砂糖做)。

垃圾食品有称(JunkFood)是指仅仅提供一些热量,别无其它营养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过人体需要,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所以我希望大家少吃学校门口便宜的小食品可以让父母给自己做安全的食品给自己吃这样才是安全的。

最后,就是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

通过对食品安全的学习,让我更加注重对待“吃”如何吃才算安全,才算健康,如何食物搭配才更有营养,哪些食物是不安全的?哪些食物较为安全?在实际生活更好的应用,努力做到让自己和家人以及身边的朋友吃的更安全、更健康。

5.做的化学试验类型常考 篇五

1、实验原理:氨气极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少量的水即可溶解大量的氨气(1:700),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上面的烧瓶,

故NH3、HCl、HBr 、HI、SO2 等气体均能溶于水形成喷泉。

2、实验现象:产生红色喷泉(氨气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酚酞遇碱显红色)

3、实验关键:①氨气应充满 ②烧瓶应干燥 ③装置不得漏气

4、实验拓展:CO2、H2S、Cl2 等与水不能形成喷泉,但与NaOH溶液可形成喷泉

二、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1、实验原理: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现象:加热之后,试管中的品红溶液褪色,或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溶液由黑色变成蓝色。

3、原因解释:变黑的物质为被浓硫酸氧化生成CuO,CuO与冲稀的硫酸反应生成了CuSO4溶液。

【提示】由于此反应快,利用铜丝,便于及时抽出,减少污染。

4、命题角度:SO2的性质及产物的探究、“绿色化学”及尾气的处理等。

三、铝热反应

1、实验操作步骤:把少量干燥的氧化铁和适量的铝粉均匀混合后放在纸漏斗中,在混合物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固体中,中间插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点燃。

2、实验现象:立即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光芒,产生大量的烟,纸漏斗被烧破,有红热状态的液珠,落入蒸发皿内的细沙上,液珠冷却后变为黑色固体。

3、化学反应方程式:Fe2O3+2Al 2Fe+Al2O3

4、注意事项:

(1)要用打磨净的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否则难以点燃。

(2)玻璃漏斗内的纸漏斗要厚一些,并用水润湿,以防损坏漏斗

(3)蒸发皿要垫适量的细沙:一是防止蒸发皿炸裂,二是防止熔融的液体溅出伤人。

(4)实验装置不要距人太近,防止使人受伤。

5、命题角度:实验操作步骤及化学方程式。

四、中和热实验(了解)

1、概念: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所释放的热量

注意:(1)酸、碱分别是强酸、强碱对应的方程式:H++OH-=H2O△H=-57.3KJ/mol

(2)数值固定不变,它与燃烧热一样,因具有明确的含义,故文字表达时不带正负号。

2、中和热的测定注意事项:

(1)为了减少误差,必须确保热量尽可能的少损失,实验重复两次,去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作计算依据

(2)为了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采用H+或OH-稍稍过量的方法

(3)实验若使用了弱酸或弱碱,引种和过程中电离吸热,会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

五、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了解)

(以一元酸与一元碱中和滴定为例)

1、原理:C酸V酸=C碱V碱

2、要求:①准确测算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3、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构造:①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端,注入液体后,仰视读数数值偏大②使用滴定管时的第一步是查漏③滴定读数时,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④滴定时一般用酚酞、甲基橙作指示剂,不用石蕊试液。④酸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如酸、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一定用酸式滴定管盛装。

4、操作步骤(以0.1 molL-1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例)

①查漏、洗涤、润洗

②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注液(放入锥形瓶中)

③滴定: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到最后一滴,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且半分钟内部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

5、命题角度:滴定管的结构、读数及中和滴定原理。

六、氯碱工业

1、实验原理:电解饱和的食盐水的电极反应为:2NaCl+2H2O===2NaOH+H2↑+Cl2↑

2、应用:电解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2OH-+H2↑+Cl2↑,阴极产物是H2和NaOH,阴极被电解的H+是由水电离产生的,故阴极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阴极区溶液呈碱性。若在阴极区附近滴几滴酚酞试液,可发现阴极区附近溶液变红。阳极产物是氯气,将湿润的KI淀粉试纸放在阳极附近,试纸变蓝。

3、命题角度:两极上析出产物的判断、产物的性质及相关电解原理

七、电镀

(1)电镀的原理:与电解原理相同。电镀时,一般用含有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作电镀液,把待镀金属制品浸入电镀液中,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用镀层金属作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阳极金属溶解,成为阳离子,移向阴极,这些离子在阴极上得电子被还原成金属,覆盖在镀件的表面。

6.艺术设计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实现 篇六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含义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 指人与世界 (社会和自然) 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审美活动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 本质上是不可能脱离人的生活实践而存在的。只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 审美活动集中于少数精英分子的高雅艺术创作活动, 与大众生活有着明确的界限。随着精英文化现象的消融、大众文化的崛起, 审美活动与大众生活之间逐渐趋于融合。

“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命题是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社会学与传播学教授迈克·费瑟斯通 (M.Featherstong) 最早提出来的。他于1988年4月在新奥尔良“大众文化协会大会”上作了题为《日常生活审美化》 (The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 的演讲, 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正在消弭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距离, 在把“生活转换成艺术”的同时也把“艺术转换成生活”。之后费瑟斯通又在《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一书中将日常生活审美化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艺术向日常生活泛化;第二是反过来日常生活向艺术逆向转化;第三是符号和图像深深渗透入当代社会日常生活结构。 (1)

我认为, 日常生活审美化主要从以下两个层面来解读。

一是艺术和审美进入日常生活, 被日常生活化。自后现代主义艺术主张开始, 人们有意识地让艺术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甚至直接从生活当中挖掘美的体验, 发现源自于生活本身的艺术。传统意义的艺术与非艺术、高雅与世俗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 审美与现实、艺术与生活呈现交织与融合的状态。随着大众文化代替精英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主流, 占据社会文化生活中心的已经不是传统的经典的文学艺术门类之下的作品, 而是一些新兴的、以文艺和表演等形式出现的流行性大众文化作品, 如广告、流行歌等。

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切, 特别是大工业批量生产中的产品, 以及环境被审美化。在今天, 人的审美活动早已突破了传统审美的纯艺术范围, 更多地发生在日常生活场所, 如公园、广场、街道、购物中心等。随着生产力的提高, 实用性得到极大满足之后, 普通民众对生活的需求开始上升到更多精神的、感性的、审美的层面。当代设计艺术致力于将美的元素植入各类产品之中, 达到功能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结合。生产者利用先进的技术将这些设计理念转变为现实。

二、艺术设计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实现

1. 艺术设计是日常生活与审美之间的桥梁。

正如《意大利设计50年》一书所说, 一个椅子, 只需要四个腿, 就能入座;一盏灯, 只需要灯泡, 就能为阅读照明。但是, 如果一把椅子和一盏灯, 不仅能用, 而且是美的, 那么它们就能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

21世纪是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时代, 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和日趋成熟的设计理念迅速地推动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进程。除了传统的文化艺术领域, 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 都开始重视设计与创意:我们从建筑、环境、交通、家居、服饰、美容、美食等各处都能看到不同的民俗文化、审美取向。设计艺术成功的沟通了物品的功能性与审美性。就像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口号“BETTER CITY, BETTER LIFE” (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 充分表达出创意设计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当设计渗入广告营销领域, 广告开始从过去简单的广而告之, 发展到今天的文学化、艺术化, 广告文体越来越具备审美方面的价值, 或诗意化, 或哲学化, 同时赋予产品更多精神层面的附加价值、象征意义, 使之具备无可替代的品牌性格和竞争力。从奢侈品牌到大众品牌, 从耐克那句广为人知的“JUST DO IT”, 到国内原创设计品牌达衣岩的广告语:“是艺术, 为生活”, 还有台湾诚品书店那些辑结成书的充满文学意味的广告文案……人们消费的已远远超出功能性这类物质化体验。产品的美感, 与广告为其铸造的品牌文化、身份地位象征、价值观表达, 使人们愿意花费更多来拥有它, 并且得到更美好愉悦的生活体验。

2. 要警惕审美低俗化, 保持审美活动无功利性的本质特征。

正视审美活动向大众日常生活的泛化, 强调审美的广泛性、普遍性, 并非否定审美的无功利性。不管怎么说, 无功利性是审美的基本特征。

随着消费文化的盛行, 审美性与功利性似乎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尤其在消费领域, 商家通过广告、营销传播等类文化传播手段着力宣扬商品的精神价值、审美价值, 抬高商品的交换价值, 以此来达到其最终的功利性目标。于是造成了这样的结果:一方面, 传统的纯艺术, 是少数精英分子的特权, 而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活动, 则成为少数消费能力高者的特权。另一方面, 为了迎合更多人的精神需求, 降低审美层次, 甚至低俗化, 将审美等同于感官的愉悦。

蒙娜丽莎的微笑之所以价值连城, 是因为画家通过细腻的绘画行为, 传神地刻画了这位贵妇的温婉端庄、与世无争的精神状态, 现代先进的技术可以轻而易举将这幅名画不断加以复制, 但原作中所包含的画家与被画对象之间细腻而深刻的精神交流, 及其带给观赏者的心灵触动, 是不可能通过冰冷的机器设备复制出来的。只有保持审美活动无功利性的本质特征, 才能避免审美活动走向低俗化, 不管是高端的纯艺术创作活动, 还是贴近日常生活的设计艺术, 不变的目标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使人与社会、与环境的相处更和谐美好。

参考文献

[1]刘悦笛.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浅论“生活美学”何以可能[J].哲学研究, 2005, (1) .

[2]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现代传媒, 2005, (1) .

7.初中班级管理与日常生活的融合 篇七

关键词:班级管理;日常生活;协调融合

一、初中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集体主义感的重要作用

忽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会阻碍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使其工作停滞不前。初中学生集体主义感的缺失,可具体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内在因素,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发展的特殊性;而另一方面则是外在因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共同发挥作用。这两方面共同造成了学生集体主义感的缺失。在学校教育中,由于教师鲜少组织班级活动,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对待问题以及处理的方式都从个人的角度看待,导致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开展不顺利甚至无法继续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往往也得不到良好的配合。

2.学生的自觉性、约束性较差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同样自觉性、约束性也较差,使得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难以正常进行。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都需要教师及时督促他们学习,检查他们作业完成的情况。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对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仍然是“教师说学生听”“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自觉性较差。

3.学生青春期的叛逆心理较强

在这个阶段的学生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叛逆心理。这使得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更加难以继续,比如说对教师的态度持逆反心理,不服从教师的管教、顶撞教师等。这个阶段的学生虽然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心理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偏激的心理状态,特别容易影响到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将初中班级管理与日常生活有效结合

1.丰富学生的日常活动,培養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做人的基础,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因素,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也是解决教育问题的一种手段。要想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就需要教育他们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在初中教育时期,如果为了学生的学习而忽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那么这个班级形同散沙,毫无凝聚力,在完成学习任务上也没有效果,让学生的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也是极其不利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责任感强有力的措施之一。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利用每周的班会以及其他一些活动课,让学生在课上对于某一件事情表达他们的想法,通过在课上的激烈讨论,可以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感情,让他们在思想和观念上产生共鸣,从而使得学生在日常活动中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能够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活动,比如献爱心活动、全校组织的大扫除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2.创设班级文化氛围

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会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习惯、宗教和行为等,“孟母三迁”这一典故也将环境对人们的影响表现得淋漓尽致,说明良好的环境能够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成长以及发展。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日常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创设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可以从生活环境入手,让学生保持宿舍的干净整洁以及规定学生摆放物品的位置等,为学生创设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第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黑板的上方展示“团结好学、诚信拼搏”等字样,激励学生学习,可以在制作教室黑板报时创建有激励意义的专栏,同时还可以记录学生平时助人为乐、勤奋学习、文明礼貌等方面的行为小故事,让学生之间形成竞争意识,彼此之间互相激励,还可以展示一些优美的文章和绘画作品等。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与日常生活中,要组织既能培养学生责任感又能丰富学生日常生活的活动,同时还要创设班级文化氛围,使其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能够带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充分发挥班级管理的独特性,使工作能更进一步。教师将班级管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生活作风,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韩巧莲.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J].学苑教育,2013(22).

8.化学与日常生活论文 篇八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日常生活;相关性;意义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与日常生活的相关性

随着当今孩子的早熟和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传媒的日益发展,这些都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这是不可忽略的问题。这也正是从正面反映了: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与日常生活具有极大的相关性,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圣地,教书固然重要,育人也是不可或缺的,小学品德课的教育更是洗涤孩子心灵的天堂。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也许没有什么可以改变世界的知识,但是,品德教育足以改变一个人,只有先成人,才能成材。所以说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与日常的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二、如何加强这种相关性

虽然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有自己的规律,我们不能改变这种规律,但是,我们在适用规律后就可以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例如:思想品德课里的一篇文章——《诚实的列宁》一文中讲的是列宁打烂杯子,最后勇于承认错误的故事。老师在教学时,可以选择让同学们以演小品的形式来完成这次教学。这样一来,不仅老师教得轻松,孩子们也学得愉快,在观看小品的时候,学生们也会联想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诚实或不诚实的事情,就如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加强相关性的意义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虽然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理论体系,但经过创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能量,永远欣欣向荣蓬勃生机,这样一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也就会充满了正能量,进一步加强了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也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体现了它的价值。

不论怎样,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凭空想象,也不会凭空出现,只有根据日常实际才能更好地为生活服务,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与日常生活的相关性,加强这种相关性,利用这种相关性,让孩子们做一个有道德、有思想的人,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高尚的人格魅力伴随孩子走过一生。

参考文獻:

刘辉.浅谈生活化的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有效教学方式[J].中小学电教,2009(7).

(作者单位 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乡红峪口小学)

上一篇:班长调查问卷下一篇:101班学生工作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