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郭先生和狼》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通用11篇)
1.《东郭先生和狼》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篇一
17、难忘的八个字
一、教学目标:
1、认读会认字,掌握会写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课文的写法,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学习课文的写法,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的残疾人,你注意过他们吗?你了解他们吗?你帮助过他们吗?(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总结后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残疾人,来感受一下她内心的世界,同时来体会师生之间的美好的感情。
3、板书课题:17、难忘的八个字
4、学生齐读课题,并对课题进行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心田、与众不同、兴高采烈、气恼、裂唇、畸形、倾斜、温馨、抚慰
2、解决下列问题:
⑴“难忘的八个字”是哪八个字?
⑵为什么这八个字让“我”难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交流、互相释疑。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4、重点引导理解描写“我”和“伦纳德”夫人相貌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伦纳德夫人的美丽和因我的相貌而自卑的心理。)
7、读一读,说说你感受到什么?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五、小结
是呀!简简单单的八个字,让残疾的我终生难忘,抚慰了我幼小的心灵,而且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区别下列形近字。
嘲( ) 朝( ) 验( ) 检( )
唇( ) 晨( ) 测( ) 侧( )
慰( ) 蔚( ) 烈( ) 列(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和词语。
2、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余思考: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名评价朗读情况。
3、指名回答各段的段意。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在初读的基础上,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讨论:你怎样看待“我”对同学撒谎和耳语测试时作弊?(引导学生明白,我撒谎并非品质问题,而是为了维护自尊。)
2、找出课文中体现“我”自卑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
“我气恼,我……说起话来还结巴”
“我觉得这样说……甚至没有人喜欢我”
“可我先天失聪……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我由相貌引起的自卑,体会我的心情。)
3、讨论:试想当有人对你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时,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我”听到是反应这么强烈?这么难忘。(引导学生体会出我的感受强烈的原因:即老师的爱的强大力量)
4、弄动为什么“我”觉得这八个字像一束温暖的阳光,改变“我”对人生的看法。
分析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手法:比喻
5、为什么这八个字对我产生那么大的作用?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从中体会描写“我”自卑、喜爱、激动等感受的句子。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2、是呀,有时你不经意说的一句话,或许会给别人带来莫大的影响,有可能是终生的影响。我们要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个人,尤其是那些需要关心的残疾人。
3、谁来说说,你会怎样帮助他们呢?
五、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
2、再读课文,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17、难忘的八个字
终 生
伦纳德 ------- 我
伟大的师爱
18、心中那盏灯
一、教学目标:
1、认读会认字,掌握会写字以及新词。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3、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并体会包含的感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重点句子,体会浓浓的父子之情。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生字及词语。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出示本课生字:
指导书写“巷”的笔画笔顺。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出示文中词语,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练习。
6、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在一个农村,一位慈祥的父亲为了满足儿子有一个透亮的灯笼的心愿,在年三十前一天的深夜,忍受着刺骨的冰冷,赤手为儿子打磨、制作冰灯,这盏冰灯一直在儿子心里珍藏着的事)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3、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反馈学习情况。
4、各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5、把内容相近的段落合并为一段,并给课文分段。
6、反馈分段,概括段意情况。
第一段:(1-4)写了我在八岁那年过春节时,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透亮的灯笼,父亲答应了。
第二段:(5-13)写了父亲在那年年三十的前一天夜里,冒着刺骨的严寒,赤手为我打磨一盏冰灯,我感动地哭了。
第三段:(14)写了那一年春节,我提着冰灯玩得很痛快,这盏冰灯在我的心里珍藏着,那是一盏最美的灯。
7、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四、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由于我小时候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透亮的灯笼,父亲为了满足儿子有一个透亮的灯笼的心愿,在年三十前一天的深夜,忍受着刺骨的冰冷,赤手为儿子打磨,制作冰灯的感人的事情。
五、作业:
1、辨别生字,并组词:
盏( ) 街( ) 享( ) 糊( ) 隐( )
浅( ) 封( ) 亨( ) 胡( ) 稳( )
钱( ) 勾( ) 勺( ) 玻( ) 坡( )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解课文第一~三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4)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找出描写别的小孩灯笼的句子,全班朗读。
3、我的要求过分吗,父亲答应了,说明了什么?
(我的要求过分,因为父亲是农民,没有钱买灯笼,他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是因为父亲十分疼爱我)
4、“执意”是什么意思?父亲纳闷什么呢?(非要不可,父亲认为我是要那种纸张糊的灯笼,所以当我说不要纸张糊的灯笼时,他感到不理解,但他还是答应了我的请求,可见父亲对我十分疼爱我)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5-13)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小组讨论: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哭了?
3、用横线画出课文中反映出父亲做冰灯不容易的句子。
比较句子: ⑴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 ⑵父亲正在离炕不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
4、找出你最感动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并将体会写在句子的旁边。(一、两句话即可)
5、学了这段文章,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6、你能说说你的父亲平时是怎么关心、爱护你的吗?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全班齐读末段。
2、你是怎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冰灯虽然化了,但是父亲那浓浓的父爱却永远地珍藏在我的心中,文中“最美的冰灯”指的是父亲对我的关爱。作者将永远记住父亲的爱。)
五、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六、作业:
1、回答问题:为什么说父亲做的冰灯是最美的灯?
2、摘抄你最感动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3、扩句。
⑴( )火车( )穿过( )山谷。
⑵( )喜讯( )传到( )学校。
⑶( )少先队员( )挥舞着( )花束。
板书设计:
18、心中那盏灯
冰灯
我-------父亲(伟大的父爱)
19、十二次微笑
一、教学目标:
1、认读会认字,掌握会写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会用“小心翼翼、惊奇”造句。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句子中重点词语的作用。
2、引导学生体会空姐最真诚的歉意,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宽容。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破题,板书课题:19、十二次微笑
2、全班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二、自学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
提示注意“旅”的右边部分,和“氏”区别。
2、指名读生字,注意生字的发音问题。
3、全班齐读生字。
4、形近字组词。
项( ) 功( ) 糟( ) 遭( ) 蔬( ) 疏( ) 谅( ) 凉( )
偿( ) 尝( ) 委( ) 萎( ) 旅( ) 族( ) 趟( ) 淌( )
5、出示文中的词语,指定小组读词语。
6、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第一段:(1-4)由于空姐的一时疏忽,造成了乘客的不满。
第二段:(5-7)临到目的地,乘客还是不肯原谅那位空姐,空姐依然微笑着将留言本交给了那位乘客。
第三段:(8)由于空姐的十二次微笑,让乘客最终决定将投诉信改写成表扬信。
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1、思考:课文写另外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2、你读了这篇课文,知道文中故事的大概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五、小结
这位空姐以她高质量的服务,以十二次的微笑化解了乘客的不满,同时也弥补了自己的疏忽,她为我们全体同学做出了榜样。
六、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一~三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全班齐读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
3、什么是“疏忽”?(一时间忘记了,没有注意)
5、空姐的一时疏忽造成了什么后果,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具体的语句来说明。
6、过渡:空姐一时的大意,延误了乘客的吃药时间,给旅客带来了不便,因此乘客不肯原谅那位空姐。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5-7)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请你们找出旅行期间空姐是怎样对待乘客的句子。
3、全班一起朗读,并体会感情。(抓住“特意”“微笑”“委屈”“礼貌”“真诚”等词语进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4、当乘客要写投诉信的时候,空姐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乘客听完有什么反应呢?为什么?他的脸色有什么变化?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同学思考:乘客写了些什么呢?你知道是什么原因么?
2、教师出示信的内容,全班一起朗读。
你知道乘客改变态度的原因是什么吗?(因为乘客在空姐的十二次微笑中,感受到了空姐那真诚的歉意,这十二次微笑深深地打动了乘客,这种高质量的服务让那位乘客很满意)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今后如果你一时疏忽做错了事情,你该怎么办?
六、作业:
1、用“小心翼翼、惊奇”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写一写,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0、救命骨髓
一、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句话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把最使你感动的段落多读几遍。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体会海峡两岸的鱼水情;谈谈自己对这件事情的体会。
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入题
1、破题,板书:20、救命骨髓
2、过渡:为什么称它为“救命骨髓”?这是谁的骨髓?他用自己的骨髓救了谁的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反馈学习情况:这篇课文讲了在成都机场上,一对四川乐山的夫妇盼到了儿子生存的希望--一个理想的供髓者为儿子提供的骨髓由专家送来,当台湾同胞的骨髓植入另外内地白血病少年患者的身体,少年得救了。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事。
3、各个小组互相讨论、修改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三、学习课文
1、出示学习提纲:
⑴骨髓是什么?为什么称它为“救命骨髓”?
⑵这是谁的骨髓?他用自己的骨髓救了谁的生命呢?
⑶把使你最受感动的部分读几遍,谈谈你的体会。
⑷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⑸想一想,为什么说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小组内先互相交流。
3、展示学生个人感情朗读自己最感动的部分。
4、抓住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⑴时间的紧迫性。 ⑵医疗费用高。 ⑶可以匹配的骨髓难找。
5、出示: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骨髓捐赠者和收捐者永远不会见面,但那种血脉亲情,如同这绚烂的生命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6、全班一起朗读这句话,并谈谈你的理解。师作适当点拨。
四、总结全文内容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20、救命骨髓
生命之桥
大陆----------台湾
血脉亲情 代代相传
语文百花园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形近字组词、选词填空学习与积累,熟练掌握汉语知识。
2、通过“读读背背”中表示“深情”的成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3、通过本次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书信的格式以及体会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关心。
4、通过“爱心小组在行动”活动,培养学生制定计划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阅读平台--《巴金爷爷给家乡孩子的信》;语文大课堂--爱心小组在行动。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完成“读读背背”中的成语;阅读平台--《巴金爷爷给家乡孩子的信》。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板书课本中的形近字。
2、认真读以上字,你发现了什么?--形近字。
3、学生自己做练习,教师巡逻、指导。
二、“读读背背”
1、出示文中表示“深情”的成语。
手足之情 鱼水情深 情深意重 同甘共苦 朝夕相处 携手并肩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3、引导学生查找资料,理解六个词语的含义。
4、引导学生记忆六个词语。
5、展示“我的采集本”中自己收集的关于表示“深情”的成语。
三、阅读平台--《巴金爷爷给家乡孩子的信》。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巴金爷爷给家乡孩子的信》,要求读得通顺、连贯。
2、作者在这封信里告诉我们什么?
3、自读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4、你喜欢巴金爷爷和他写的信吗?说说你的原因。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吗?
四、作业:
1、写一写你读完《巴金爷爷给家乡孩子的信》心里想说的话。
2、收集并背诵表示“深情”的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语文大课堂--爱心小组在行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并听写文中表示“深情”的成语。
2、同桌互相批改,教师反馈学生听写情况。
二、语文大课堂--爱心小组在行动
1、学生读题目的要求。
2、展示学生自己制定的方案,并先在本组内进行交流、修改、推选出发言代表。
3、各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各个小组进行评价:是否讲的清楚明了,是否语句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
⑴走进家庭、校园,想想我们能奉献什么?
⑵制定献爱心计划,然后开展献爱心活动。
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参加献爱心活动的体会。
⑷全班评一评,哪些小组开展的最好。
⑸给关心我们的长辈们写一封感谢信,寄给他们,感谢的内容要写清楚。
4、学生组织活动,教师适时指导、帮助。
三、写一封感谢信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⑴写一封感谢信给关爱我们的长辈。
⑵把感谢信读给他们听,或是寄给他们看。
⑶要写清楚你感谢他们什么?为什么要感谢?
3、学生写感谢信,教师随堂指导。
四、作业:
1、给父母或是老师写一封感谢信。
2、为你身边的亲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2.《东郭先生和狼》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篇二
《乞巧》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 俗称“七夕”, 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 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 所谓乞巧, 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教学目标】
1. 学会“乞”等四个生字。
2. 能字正腔圆地诵读《乞巧》, 感受古诗的韵律。
3. 运用阅读资料、观察插图、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诗意,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渗透古诗学法, 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4. 适度拓展, 增强语言积淀。
【教学过程】
1. 课前谈诗中人。
出示《牛郎织女》的图片。请大家说说为什么喜欢故事中的织女。
2. 揭题猜诗意。
拿到一首诗, 得先理解一下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这叫解诗题。谁来猜猜看, “乞巧”是什么意思?
3. 吟诗诵节奏。
(1) 自主、合作诵读。
大声朗读诗歌四遍, 前两遍自己读, 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后两遍读给同桌听, 互帮互助把字音读准, 诗句读通顺。
(2) 有层次地诵读。
1指名生读, 要求读正确、流畅。
2读出节奏。怎么读才朗朗上口?在吟诵古诗时能注意停顿的话会更好。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一般可以按“2字、2字、1字、2字”的节拍来停顿, 屏幕出示“节奏线”。
3指名读, 读出诗的节奏, 师随机范读。
4小组赛读, 争取有点韵味。
【评析:学习基于学生的真实起点, 由熟悉的故事切题入诗, 学生以此为据, 可观可想。个性化的诵读是凸显古诗个性的有效手段, 节奏的快慢、停顿的长短以及节拍的引入都能很好地辅助学生读出这首古诗的特点。古诗词与现代文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分行排列, 字数相同, 节奏感强。读得好, 诗中静止的景物就会动起来, 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感性的世界。苏轼所说的“三分诗, 七分读”, 就是这个道理。】
4. 解意悟诗情。
(1) 征求解诗意的方法。
现在, 诗歌能读得正确、流利、有节奏感了, 但这还不够, 学习古诗, 还要搞明白诗的意思, 你觉得可以用上哪些方法来理解? (预设:看注释、看资料、查字典、看插图想象等。)
(2) 自主合作学习。
1任务驱动, 出示投影。
第一步:请你读一句想一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用看注释、查资料袋、查字典、看插图等方法去解决。第二步:自己理解完后,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生自主合作学习, 师巡视指导。
(3) 汇报交流。
1第一、二句诗:“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着重理解“宵”和“霄”。
预设1 :宝盖头的“宵”是夜晚的意思, 联系“夜宵”理解。雨字头的“霄”是天空的意思。
预设2 :查字典, 宝盖头的“宵”的意思是夜, 雨字头的“霄”的意思是天空。
2第三、四句诗:“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a.“穿尽”为什么不用“穿进”?理解“尽”的意思。说明穿的红丝很多很多。
b. 简介:古诗中常用夸张的手法来表情达意。
c. 指名读, 读得夸张一点。
d. 理解两句诗的意思。
3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诗, 肯定会更有味道。
4此时, 你对诗题《乞巧》的意思有没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它是什么意思?随机板书:乞取智巧。
【评析:古诗教学中仍应注意对字词的教学。此环节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区分清楚“宵”和“霄”的意思不同, “尽”和“进”在句子中表达的意义不同。并且, 通过对“尽”字的推敲, 发现这首古诗的写作特点, 又延伸到“这一类”写作特点的古诗。】
5. 想象入诗境。
古时候的人们会怎么过乞巧节呢?让我们随着慢慢升起的秋月, 走进这个美好的夜晚。
(1) 请你静静地读一读这首诗,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预设:
生1 :我仿佛看到了碧蓝的天空。
生2 :我仿佛看到了星星。 (其中有两颗最耀眼的星星, 它们是……)
生3 :我看到牛郎和织女团聚了。他们仿佛在说:“我真想你啊!”
生4 :我仿佛看到了家家都在乞巧望秋月。
师小结:碧蓝的天空, 点点的繁星, 相聚的牛郎织女, 望着秋月穿针引线的女子……一幅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配乐朗读整首诗。
(2) 在这个美妙的夜晚, 其实最开心的就是那些穿针引线的女子了!请你再读读诗的后两行。看看那些女子在干什么呢?她们都是哪家的女子呢?她们会向织女乞取些什么?
1出示: ( ) 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祈求 ( ) 。
指名:你姓什么?例: (张) 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祈求 (父母健康长寿) 。
2民间有一首《乞巧歌》这样唱道:
乞手巧, 乞貌巧;
乞心通, 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
乞我姊妹千万年。
a自己读。
b. 让我们打着节奏来唱一唱。
3你们看, 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 ×家, ×家, ×家, 家家……你一条我一条她一条, 穿尽红丝几万条。
4这些红丝还仅仅是红丝吗? (不是) 而是女子们的一个个 (美好心愿) ! (板书)
5她们的心愿很多很强烈, 对月穿针引线到天亮也不肯结束, 难怪唐朝诗人崔颢这样写道:长安城中月如练, 家家此夜持针线。
6多么隆重的乞巧节啊!可是“对月穿针乞巧”毕竟是一场比赛, 这些对月穿针的女子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7积累:通过同学们丰富的想象, 一个美妙、热闹、浪漫的乞巧节呈现在我们面前。配乐, 诵读, 背诵。
【评析:诵读之后, 在学生脑海中产生的画面感是古诗在学生思维中的具体反映。在这一时刻, 脑海中的画面取代文字占据主要篇幅, 但文字又牵引着想象的发展。再者, 由于时空距离相隔遥远, 学生与诗人的情感难以在短时间就引起共鸣, 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对诗真正意境的理解, 这就需要进行适度的资料补充、拓展, 使学生懂诗人的心, 明诗人的情。适时引入《乞巧歌》, 丰富了古诗留下的空白, 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红丝”的文化内涵, 使原本深厚的文化在呈现时不显得突兀和强制。】
6. 拓展巧整合。
(1) 古代过七夕的方式还有很多:板股绳、剥蚕豆留尖芽、蜘蛛织网、月下观影等 (图片展示) 。
(2) 古人写七夕的诗还有很多, 如《迢迢牵牛星》、五代·后唐杨璞的《七夕》、唐代权德舆的《七夕》、宋代秦观的《鹊桥仙》等, 同学们可以找来读一读。
(3) 《乞巧》是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还有哪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日》《清明》等。
【总评】
一、反复诵读现个性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大诗人苏轼曾说过:“三分诗, 七分读。”古诗词与现代文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分行排列, 字数相同, 节奏感强。读得好, 诗中静止的景物就会动起来, 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感性的世界。古诗词的音韵美是其他文体所没有的, 所以我们更要读出它的那种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的节奏美。古诗词的诵读是很有讲究的。《乞巧》在诵读环节处理得十分到位。首先初读古诗, 要求把字音读准, 诗句读顺。然后读出节奏, 七言绝句可以“二二一二”或者“二二三”的形式停顿。
二、解词推究有个性
理解诗歌的语言是读懂诗歌的前提。与通俗易懂的现代文不同, 诗词的语言是含蓄的、精练的、跳跃的, 甚至是晦涩难懂的, 增加了学生理解时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的讲解, 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对“宵”和“霄”等关键词的理解, 学生有的查工具书, 有的联系上下文, 有的看注释, 在理解古诗的同时, 实践了理解诗的方法。
三、品味想象凸个性
3.《东郭先生和狼》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篇三
《救命骨髓》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大陆白血病少年因台湾小伙子捐献骨髓而获救,使人深切地感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骨俱捐赠”等9个字,学习“为之动容、志泪俱下”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救命骨髓所饱含着的两同胞的骨肉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引导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深深的情感,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亲情。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文录音。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受朗读的快乐。通过朗读的训练让学生收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因题设疑。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受真诚学习生字
读了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读中勾划生字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划出课文中让你感动的体段落。。
2、读后深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再读课文,粗知词意
1、把课文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利用工具书,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也要求教同学。
1齐读课题。
2、(各抒己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边读边勾划生字
3、自学生字
1、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指名读课文,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教师学生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结合课题,围绕“为什么说两岩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结合课文中具体内容进行思考:
找出句子话,体会其中的感情。
二、共同探究。
“两岸”指什么?
为什么称之为“骨肉同胞”?
“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画出行走路线图。
学习倒叙的叙述方法。
倒叙:先说明事情的结果后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的记叙的方法。
1、找出语句
2、找出语句体会方法。
理解词语:
声泪俱下:边诉说边哭泣,形容十分悲切。
动容:脸上出现受感动的表情。
睛天霹雳:晴朗的天空响起了炸雷。比喻情况出人意料,令人震惊。
谈何容易:原本指向君王进言不容易,课文里指骨髓移植困难很大,并不像嘴上说的那么容易。
马不停蹄:马不停地急促向前走。课文里用来形容运送骨髓在路途上没有停歇,时间抓得很紧。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教
学
教
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指导朗读。
以默读为主,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要读出丰富的情感。
读出事情的紧迫感。
最后要读出乘客的心平气和,;现时声音提高,增加响度,充满热情。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20救命骨髓
人物:中年夫妇、慈济骨髓捐赠中心的专家、
经过:少年发病----检查确诊---别无疗法---求救台湾---找到骨髓---一位小伙子---专家护送---少年得救
4.《东郭先生和狼》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篇四
设计理念
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生命对话。潜心涵泳,通过对语言文字等的感知、理解、品味、揣摩、朗读、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识字,理解生字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意识、能力与习惯。
2、让学生充分读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引导学生从字词品味中,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骨髓移植对少年的重要性,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相关课件,渲染性音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酝酿血脉亲情
1、孩子们,看着你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听着你们银铃般的声音,不禁让老师想起了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她和大家一样有着如花的年龄,对未来也有着无限美好的僮憬,然而她却有一段不幸的遭遇。(出示课件《我想回家》)
2、简介课件相关内容,营造分围。
3、孩子们,每年我国会新曾约4万白血病患者,其中有近3万多人是因得不到相配的骨髓而离开我们的,多么惊人的数字啊!看来骨髓对白血病患者来说意味着的是生的希望!
4、板书课题(带着对课文的理解读课题)
5、学生质疑课题,说出心中的疑问。
二、潜心会文,感悟血脉亲情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并作出相关的标注。
2、(课件出示:病床图)他是谁?又有怎样的遭遇?
3、对,他就是四川省乐山县年仅16岁的白血病少年,此时他已是生命垂危。
4、孩子们,当父母得知孩子的病情时,他们怎样?
出示: “白血病”!医生的话如同晴天霹雳,震得他俩几乎晕倒。大夫,求你一定要救救他,我们就这一个孩子啊!他们俩苦苦哀求着。
(1)那些词语让你觉得揪心?
(2) 什么是“晴天霹雳”?是什么事让父母觉得犹如晴天霹雳?
(3) 是啊!父母知道白血病的严重,他们年仅16岁的唯一的儿子危在旦夕,此时父母的心情如何?(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读父母的话)
(4) 此时父母已是痛切心扉,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生回答),于是他们苦苦哀求着大夫,读“大夫,求你…. ….啊!”
(5) 假如我们都是少年的朋友,亲人,你将如何哀求大夫?(指名读)
(6) 孩子们,从你们的读书声中,老师看到了一对已濒临崩溃的父母,也让我看到了父母对儿子那真切的爱。
请大家默读课文5-8自然段,找出答案画出来,并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标注出来。
5、品味语言,感悟“海峡两岸情”。
出示:为了对俩岸骨肉同胞的生命,当天上午8时30分,这个年轻人把自己滚烫的骨髓捐献了出来。
(1) 边读边想,浮现画面。
孩子们,你们试想一下:一位台湾青年静静的躺在床上,针头刺进肌肤,他忍受着刺骨的疼痛,他心里会怎样想?
(2) 感受台湾青年无私的爱。
(3)引导体会,指导朗读
这是浓浓的爱,这是深深的情,这就是无私的奉献,让我们带着这情,这爱再来读--
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生命,台湾青年忍受着针头刺进骨头时阵阵疼痛,这又怎能叫人不感动,让我们带着感动来读--
也许台湾青年和少年永远不会在见面,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骨肉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这血脉亲情,必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我们带着这份信念再来读--
出示:时间就是生命。慈济骨髓捐赠中心立刻派专家提着那只装有救命骨髓的小箱子,火速从花莲飞到台北,又马不停蹄地从台北转机到香港,又从香港飞往成都。
(1)情景预设,感受紧张氛围。
孩子们,白血病患者在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前,要服用大量的药物,杀死体内的癌细胞,同时也会破坏身体的抵抗能力。此时年仅16岁的少年处于生命的边缘,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骨髓顺利移植,后果将不堪设想。另外骨髓的保存期也仅仅只有24小时,因此慈济医院的专家们是在和时间赛跑,与时间争夺生命。(指名读)
(2)谈话引导,体悟真情
孩子们,让我们来看看慈济医院的专家们是如何奔波的?
这是怎样的十几个小时?
慈经医院的专家们如此奔波,如此争分多秒,这十几个小时里纵然有重重的困难,也无法阻拦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啊!此时此刻。老师从你们的脸上看到了两个子“感动”,让我们一起来读--
出示:终于,这饱含着俩岸同胞爱心的救命骨髓准时送到了手术台前。台湾同胞的骨髓植入了内地白血病少年的身体。少年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 情境交隔,理解感悟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板书:台湾大陆)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少年得救了,你高兴吗?请高兴地读--(指明读)
你激动吗,你想把这个消息告诉谁?最想知道这个消息的人是谁?(学情预设:少年的父母、台湾青年、花莲慈济医院的专家及医护人员,所有关心少年的人。)
(2) 指导朗读,情感升华。
孩子们,此时此刻,再也没有比这更加振奋人心的消息了!让我们一起,把它告诉所有关心少年的人吧!读--
三、拓展延伸,传承血脉亲情
1、在你心中,这还是一个普通的桥吗?(学情预设:用爱架设的桥,延读少年生命的桥……)
2、是啊!这岂止是一座桥,岂止是一个故事,这简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
3、孩子们,让我们用心再来回味一下这条艰难的生命历程
4、虽然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虽然我们之间有几十年的文化隔阂,但是却能为了一个普通的生命而竭尽所能、密切合作,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两岸同胞如此心心相连?(板书:血脉亲情)
5、再次回味课题:
(1) 为什么要用“救命骨髓”做题?
(2) 齐读课题,把这血脉亲情留在我们心中,生读--
再读课题,把这血脉心情铭记我们心中,生读--
再读,把这血脉亲情世代传承下去,生读--
6、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20 救命骨髓
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花莲--台北--香港--四川乐山
台湾血脉亲情大陆
5.《东郭先生和狼》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篇五
理解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同上
教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能力目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激发学生动物的兴趣,要知道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大家很有成效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别人遇到了困难,或者当别人处在危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吗?对于有困难的人,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然界的动物在同伴遇到危难的时候是怎样做的吗?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就讲述了动物之间的互相救助的事。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查找和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2、相互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观察图画
2、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挣扎生命力、生灵、遇难、偶然
3、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1、同桌互相合作识记生字
2、互查识字情况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蚂蚁是怎样遇难的?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梳理事例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课文。
质疑激趣让学生各抒己见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为后面的理解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是什么?
第二部分: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我”在旁边主要做了些什么?(经过)
第三部分:我的感受。启发学生能够说出从蚂蚁的救助这件事上,人们应该具有怎样的首先品质。
l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弄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是怎样发生的。要让学生弄清正是由于“我”主观上认为蚂蚁的“生命力极强”,没有对遇难的蚂蚁“实施救援”,才引起事情进一步发展。
2、
重点理解:为什么把我看到的事情说成是“让我心灵震撼的生命故事”
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读题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并在评价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教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2、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抄写生字
抄写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抄写生字
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板书设计
7、蚂蚁的救助
事情的起因
作者看到的蚂蚁救助的事情(经过)
我的感受
教学后记
6.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 篇六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自己的教学工作思绪万千。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题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兴趣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
三、加强学生的习作水平(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因此笔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会随笔写下精彩段落。
(二)作文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1、扩大阅读面,注重知识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口头作文与即兴作文的训练合指导。
3、作文应用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加以训练。
4、自评自改与互判互评也是作文训练的有效方法。
5、平时一周两次日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
这多种多样、别致、有趣的训练形式,不仅使学生在兴趣中写作,在写作中尽兴,而且把作文与生活,作文与活动,作文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提高了作文的综合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合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些学生存在厌学情绪。
2.有些学生学习习惯较差,上课不够专心,不能按时完成作业。3.有些学生思维较慢,不肯积极动脑,作业质量不高。
4.阅读短文缺乏正确的方法,没有认真去读,按照要求答题,字迹不够工整,背诵课文不够熟练。有的字不会写。
5.作文没有新意,句子不够通顺,表达不够完整,字数没有符合标准。解决措施: 1.创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多与家长沟通,家校配合,做好教学工作。
2.抓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从基础抓起,平时就要盯牢。取得进步就要表扬。3.认真备课,精讲精练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努力完成教学要求。
4.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做好阅读教学,指导方法,多练习讲评,逐步提高阅读答题的能力。
7.《东郭先生和狼》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篇七
一、教学目标:
1、认读会认字,掌握会写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中描写同学们行走路线的语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中描写植物的奇异之处。
5、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描写同学们行走路线的语句。
2、理解课文中所描写的植物的奇异之处。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语;初读课文,讲读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出示本课生字: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出示文中的词语:奇异艳丽 醉意 清脆 向导 农艺 麻木 好奇 本领 参观
6、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7、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令你最感兴趣的植物,认真体会他的神奇之处,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3、反馈学习情况。
4、各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5、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
3、反馈学习情况。
4、全班再读课文第一段。
5、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植物,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第一课时,植物世界里都有哪些奇异的植物呢?究竟有什么神奇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来学习吧。
六、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二~八自然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本段介绍了哪一种奇异的植物,它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你看到了这种植物,心里会怎么想呢?(学生自由发言)
4、那么这种带电植物伤害人么?
5、谁能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6、全班齐读本段,要读出我们的“不可思议、神奇”的感觉。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本段介绍了哪一种奇异的植物,它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反馈学习情况。
4、你知道为什么把它叫做蜡烛树吗?
五、自主学习五-七段
1、你读懂了什么?
2、读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3、联系你们看到的或是听到的有关大自然中奇异的植物,并向大家介绍。
4、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
六、学习第八段
1、全班齐读第八段。
2、为什么结尾用了“奇异”这个词语?你能给它换个说法吗?(奇特)
七、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你懂得了什么?
八、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2、3题。
3、仔细观察身边的植物,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15、奇异的植物世界
哈哈树 可以发出哈哈声
带电植物 可以放电
奇异的植物 醉草 含有酒精
捕蝇草 可以捕捉虫子
水笛荷 可以发出笛声
8.《东郭先生和狼》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篇八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用“尽管…… 可是……”写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课文是围绕南极企鹅的有趣这个意思,从几个方面具体来写的。学习课文仔细观察的方法。
二、重点、难道关键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课文是围绕南极企鹅的有趣这个意思,从几个方面具体来写的感受企鹅的可爱。
2.了解企鹅,激发对南极的热爱与向往。
三、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查找图片资料,结合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企鹅的可爱,激发学生对南极的热爱与向往。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去探索神奇的地球。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谈话,激趣导入
1.老师出示南极的课件。
2.学生看课件,感知南极冰天雪地的景象。
3.出示企鹅岛的图片。
4.学生看图感受岛上成千上万只企鹅的壮观景象。
5.激趣:大家想不想也去企鹅岛上看一看?
6.板书课题:14.登上企鹅岛
7.学生认读生字:“企”。 学生读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标出段落序号。
2.分段指名读课文,评议正音。
3.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其中主要是介绍了什么?
4.指名反馈,评议、交流。
5.学生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了解企鹅岛的数量与个头大小。
1.出示导学提纲,引导同桌合作学习。
(1)认读课文1~2自然段。
(2)找出介绍南极气候特点的句子,画上“――”。
(3)找出介绍企鹅数量的句子画上“~~~”。
(4)想一想这些句子中那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2.逐项指名反馈、评议、交流。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新词,结束课堂。
1.老师导言:企鹅岛上居然生活着这么多的小巧可爱的企鹅,那里是否所有的企鹅都长得一样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查查资料,我们等到下节课再来学习。
2.学习本课的生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认读。
企鹅 大陆 尽管 厘米 有趣 颈部 帽子
嘴里 毛驴 捕食 所以 鱼鳞状
(2)学生以各种形式地读生字。
(3)说说这些字在读音和书写上要注意些什么?
(4)老师小结,强调重点。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结束课堂练习。
五、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组词
3.搜集有关南极洲企鹅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
2.老师强调作业中的书写错误。
3.要求学生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达企鹅岛上企鹅的数量。(成千上万)
4.老师导言:这成千上万只企鹅都一样吗?
5.出示图片,指名发言,评议。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边读边思考:我们登上企鹅岛看见了什么?
2.学生议论交流。
老师板书,高,躯体呈流线型,鱼鳞状的羽毛。
3.老师过渡;看图,细心的孩子发现了这些企鹅的样子不一样,因为企鹅也有好几种。那课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
三、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种类、体会可爱。
1.学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思考:课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企鹅?各是什么样的?
3.指名反馈,评议,并朗读句子。
4.引导概括: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这三种企鹅的特点。
5.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6.谈话,引导体会企鹅的可爱:这三种企鹅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喜欢的原因,并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企鹅。
7.学生畅所欲言,交流体会,齐读。
8.老师导言:我们登上企鹅岛,除了介绍三种企鹅的特点,还介绍了什么?
四、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小企鹅是怎样吃食的?
2.出示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形象的感受企鹅喂食时的可爱。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了解换毛,感受有趣
1.你知道小裙鹅是怎样长大的吗?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5自然段。
3.引导学生了解企鹅换毛长大,感受企鹅成长的有趣。
4.齐读课文的6自然段。
六、学习课文的7自然段,总结拓展
1.看到这些可爱的企鹅你有什么想法?
2.学生畅所欲言,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3.总结拓展:南极是一个神秘而奇特的地方,在那冰天雪地的地方居然还生活着这么多可爱的企鹅,除了企鹅,大家对南极还了解些什么?赶快来介绍。
4.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适时点评。激发学生对南极的向往。
5.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七、作业
1.造句 用“尽管……. 可是……”写句子
2.选做:(1)课文里描写了哪些企鹅?
(2)你还知道哪些企鹅?
板书设计: 外形: 高、羽毛、身
金企鹅 漂亮
种类 帽带儿企鹅 彬彬有礼
23 登上企鹅岛阿德雷企鹅 凶猛
(有趣可爱) 小企鹅吃食有意思
生活习性 换毛
9.《东郭先生和狼》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篇九
教 材:我不能忘记祖国
单 元:第七单元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夯实基础为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识字,趣味识字。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方法,感受人物精神气质,激起爱国情,增强责任感,立下报国志。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2. 阅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3. 掌握14个生字,认识10个生字,掌握部分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宋庆龄说的两段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宋庆龄说的两段话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
1. 生字、生词卡片。
2. 多媒体课件。
3. 收集宋庆龄生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音乐激情导入
1. (课前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小朋友知道吗?在一百年多前,有位女孩就像歌里唱的那样,虽然身在外国,却有着一颗爱国心。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关于她的故事。跟老师书写课题。
2.读题,质疑:谁不能忘记祖国?为什么不能忘记祖国?
二、学习生字,熟读课文
(一)自学生字、新词
1. 小组合作学生字。
(1)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
(2)借助带拼音的卡片互读生字,注意倾听并正音。
(3)小组齐读。
2. 检查巩固自学成果。
展示生字词:
(1)挑战读,顺势区分“州、洲”的字义及用法,并指导书写。州:注意三点的变化,撇画要先竖再撇出。中笔竖在竖中线上。洲:注意间架左窄右宽。中笔不再是竖而是点。
(2)带拼音轮读,顺势教学识记“眉”字(播“眉”字形演化课件),并指导书写。
(3)出示词卡,开火车读。
(4)展示读。
3.读词语,书写“悠、虑”。
(1)指导理解其义与“心”的关系。
(2)教师范书:两个字都是上松下紧,但“心”占位不同。“心”扁宽,才能稳稳地托住一切,人才能“悠”闲自在;“心”窄小,所以总是思“虑”重重。
(3)学生临写。
(4)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挑战读。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题:(课件展示)课文讲了 (谁)留学美国时,在一次班里的讨论会上,有力地驳斥了
的谬论,表达了 。
(2)学会总结,加深记忆。
A、提问:这段话讲清楚了哪些问题?(谁,在什么时候,做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B、点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只要用简洁的语言把这些内容讲清楚就行了。
4、学习链接:宋庆龄简介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围绕“我不能忘记祖国”这一主题把文章写具体的?
(2)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宋庆龄说的两段话,完成课文后面的练习2。
三、总结全课
1、齐读宋庆龄说的两段话。
2、以记者采访形式让同桌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四、作业
1、我会读:把故事读给家人听。
2、我会写:告诉家人你能在10分钟内记住生字,并认真书写2次,写2-5个词语。
以音乐导入,既激趣,又激情,为教学定下感情基调。
帮助学生在理解字义时渗透形声字的相关知识,明确字的用法。
在“眉”字教学中认识象形字,强化记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复述课文,导入新课
上节课学习的故事主要讲了--(引导学生说)
二、精读课文,理解含义,体会人物感情
(一)讨论课上,祖国受辱
1.分角色朗读美国学生和宋庆龄说的话。思考:讨论课上,美国学生是怎么说的?
2.理解美国学生说的话。
(1)换词理解“估计”。
(2)地图辅助了解“亚洲、美洲、欧洲”,弄清中国在哪个洲,美国在哪个洲。(课件出示世界地图)
(3)理解“淘汰”及“被历史淘汰”。
●根据偏旁来理解“淘汰”的本意:指用水洗净杂质。
●联系生活中常见词句:淘汰旧产品。第一轮比赛他就被淘汰了。
理解引申义:在选择中去除不好的或不合适的。
理解“被历史淘汰”:在世界中处于落后、弱势,濒临被灭亡的趋势。
(4)了解四大文明古国,比较:“所谓的文明古国”与“文明古国” ,想象美国同学说这句话时的语气和神情。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小组思考:那个美国同学为什么会这样说我们的祖国?一百年前我们的祖国又是怎样的呢?
(二)为了祖国,有力驳斥
过渡:听了美国学生的谬论,宋庆龄是怎么驳斥的?学生自由朗读第七自然段。
1.合作学习,讨论问题,想象画面。
(1)为什么把当时的中国比作东方睡狮?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理解“睡狮”的含义)
(2)理解 “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3)理解“艰苦卓绝”的意思并想象相关画面。
(4)根据所看的影视作品想象:仁人志士们为祖国的振兴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感人画面。
2.研读句子,引导探究。
(1)宋庆龄为什么坚信“东方睡狮的吼声必将震惊全世界?用 “﹏”画起来。(抓住“广阔、勤劳、悠久、富饶、优良”来理解)
(2)重点交流:优良的传统有哪些?(爱国、坚韧、顽强……)
(3)有感情地朗读排比句,读出排比句的语势。
3.抓住重点词,指导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征。
(1)指名朗读,学生评议。引导学生注意提示语中的:“尽管激动,但态度温和,十分文雅,语调柔和地说”。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及标点,读出坚定、自信的语气,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3)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感悟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三)心系祖国,充满希望
1.讨论问题:宋庆龄的话,博得了同学们热情的掌声和交口称赞,为什么她能驳倒那位美国同学呢?(生答)师追问:仅仅是学习勤奋、仅仅是准备充分吗?更重要的是什么?
2.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读出坚定、自信的语气,读出对祖国炽热的爱。
探究: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列强侵略,为什么宋庆龄对祖国还充满信心?( 联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来理解……)
3.课外阅读链接:说说宋庆龄学成归国后又是怎么做的呢?(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说。)
三、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爱国、报国情怀
(一)希望成真,祖国强盛
1.100多年过去了,她当初的预言实现了吗?课件播放祖国逐步强大的感人画面。
2.教师在播放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的壮观画面和音乐中深情表述: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无论何时身在何地,也无论祖**亲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像宋庆龄那样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每时每刻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
(二)阅感人事迹,激爱国心,立报国志
1.师简单讲述吉鸿昌、邓世昌秋瑾等仁人志士的故事,引发学生课后阅读,激发学生爱国心。(引导小结:正因为有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爱国的人士,祖国的今天才……)
2. 学生满怀激情地朗读梁启超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多媒体展示)
四、布置作业:
1.阅读宋庆龄为《儿童时代》题写刊名的故事。
2.阅读为祖国振兴而奋斗的仁人志士们的感人故事。
直观感知此时的宋庆龄远离祖国,身在异乡。
小组协作学习,学习协作方法,培养协作精神和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读悟相关句子,读出语言的力度,品味句子的精妙,感受宋庆龄的炽热爱国心和个人风采。
延伸课堂,丰富文本内容,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是来之不易的,并从今夕对照中,激起学生的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
让孩子们知道宋庆龄先生是一个非常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的人。
[《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 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实录
★ 我不能忘记那晚作文
★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 我不能忘记祖国(S版三年级下册25-28课教案 )
★ 课文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一等奖
★ 我不能忘记的事日语作文
★ 不能忘记的友谊作文
★ 不能忘记的人作文700字
10.《东郭先生和狼》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篇十
一、教学目标:
1、读“辨字歌”,掌握辨析同音形近字的方法,学习照样子补充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读背“爱国名言”和采集带有“国”字的成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阅读短文《小英雄于连》,理解于连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小男孩。
4、通过故事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交际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通过习作训练,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自主、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语文百花园”,去采撷一朵朵知识的花朵、智慧的花朵。看看谁最聪明,收获最大。
二、分项训练
(一)“语海畅游”
1、学习第一题(汉字真有趣)
(1)出示同音形近字“宵”与“霄”,说说两个字的异同。
(2)组词,在词语中发现两个字在使用上的不同,交流区别两个字的有效方法。
(3)读《辨字歌》,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区别形近字的方法。)
2、学习第二题(补充句子)
(1)出示课文中的两个句子,学生读、思、议:每个句子分别讲了几层意思?用什么词语把这几层意思连在了一起?几层意思之间产生了怎样的联系?(如第一句话讲了“戚继光作战英勇”和“戚继光很有智谋”两层意思,用上了“不但……而且……”这个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2)学生在补充完整课本上句子的基础上,用带点的词语口头造句。
二、“积少成多”
1、学习第一题(读读背背)
(1)出示课本上的爱国名言,指名读,做到读正确、通顺、流利。
(2)交流自己知道的或收集到的有关三位名人的信息,谈谈自己对三句名言的感受和理解。
(3)熟读成诵。
2、学习第二题(我的采集本)
(1)读课本上的六个带有“国”字的成语,查阅工具书,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们的理解。
(2)比一比,赛一赛:哪个小组写出带有“国”字的成语最多?
(3)把带有“国”字的成语抄写在自己的采集本上。
三、“阅读平台”--阅读短《小英雄于连》
(1)自由轻声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什么?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
(2)默读思考:人们为什么给于连塑了一座铜像?于连是个怎样的小男孩?
(3)再读短文,看看短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什么?几个自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作业:
1、用“不但…….而且……”、“有……有…….有……..”说话。 。
2、抄写带“国”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讲自己喜欢的故事;“笔下生辉”。
教学过程:
一、回忆自己准备讲的故事,试着轻声讲一讲。
二、在小组里讲自己喜欢的故事,要求:
1、讲故事时要用普通话把故事讲清楚,注意把自己喜欢的地方讲具体些;
2、听讲故事时要认真,注意把自己的疑问或补充提出来,与别人交流;
3、在每一个组员都讲完的基础上,评选出小组最佳故事能手,大家帮他(她)出谋献策,把故事讲好,代表小组参加全班比赛。
三、“笔下生辉”--写想像作文
1、读课本上的提示语,说说什么是“梦想”。(自己渴望实现的愿望)
2、自己有什么梦想?最渴望实现的是什么?
3、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最大梦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个梦想?假如梦想成真,后果会是怎样的?
四、提出要求,指导习作
1、提出习作要求:
(1)大胆想像,把你的最大梦想及梦想的由来,梦想成真后的奇迹等表达出来;
(2)写得新奇、生动、有趣,让别人喜欢看;
(3)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11.《东郭先生和狼》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1、认读会认字,掌握会写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初步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5、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二、教学重、难点:
教育学生体会时间的意义;有初步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语;学习课文第一~七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式引入
1、你们都参加过什么体育活动?
2、其中赛跑我们班谁最快呀?(请这位同学起立)大家都说你跑得快,老师想请你跑回昨天,你能做到吗?
3、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3课。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
3、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4、通过查找工具书、跟同学讨论等方式理解新词。
三、检查自学
1、让学生当小老师,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师知道书写。
2、学生自由选择文段参加班内的朗读,师检查朗读情况。
3、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内容?还有哪些不懂的呢?
四、学习课文(1-7)自然段
1、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2、哪些地方给了你这些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3、根据学生的回答及质疑问难,重点解决课后的两个句子:
“昨天过去了,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
“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也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4、可引导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帮助理解。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是理解的难点,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讨论、交流,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理解、体会。
5、抓父亲的话理解这句话。
⑴默读父亲的话。
⑵结合生活实际,小组讨论交流理解父亲的话。
(引导理解:昨天过去了,就再也回不到昨天;小孩长大了,就再也回不到童年;人死了,就不能复生。就是“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的意思)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段,引导学生评价他人的朗读情况。
7、从“我”的生活体验理解这句话。
⑴读“我”的生活体验。
⑵引导学生理解“我”的看法:看到太眼个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明天即使飞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
8、同学互相推荐鼓励,有感情地朗读“我”的生活体验。
五、小结
1、让学生说学习后的收获。
2、交流收集到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六、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当一名记者,采访周围的人,请他们谈谈对时间的看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写自己的感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第八~十自然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八自然段
1、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和时间赛跑,课文写了几件事?
2、在书中标上序号,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地说说内容要点。
3、画出写“我”跑赢了时间的感受的句子,读一读。
4、追问学生:你跑赢另外时间了吗?了解昨晚完成作业的情况。
5、指导朗读,体会“我”与时间赛跑取得成功的快乐,力求体现出跑在时间前面的胜利者的喜悦和自豪。
二、学习第九、十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作者和时间赛跑后的体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受益无穷”。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最能表达“我”和时间赛跑深刻体会的句子,并做上标记。
3、出示句子:“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⑴读读句子。用换词法理解“假若”。
⑵小组合作讨论,你同样这个说法吗?平时生活中,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有过这种经历吗?
4、出示填空题。
⑴在战斗中和时间赛跑,( );在工业生产中和时间赛跑,( );在比赛中和时间赛跑,( );在科学研究中和时间赛跑,( );在学习上和时间赛跑,( )。
⑵你身边的人,是参加什么工作的?对于他们来说,珍惜时间意味着什么?
5、采访几位同学,请他们来谈一谈。
6、可是你们知道么?人们往往忽略时间的悄然流逝而留下不尽的悔恨。
7、此时此刻,如果你有什么要告戒和勉励自己,你会说什么呢?
8、会有那么一天,你真的为人父母,如果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自己的孩子,你会说些什么呢?
9、指导朗读第九、十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作者在后来的二十年里,因此受益无穷。有人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有最短,最容易被人放弃而又最值得珍惜的就是时间。
1、你平时是怎样珍惜时间的?
2、今后,你准备怎样珍惜时间?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制定你要和时间赛跑的计划,并实施这个计划。
板书设计:
23、和时间赛跑
和太阳比快
跟西北风赛跑
我 | 几天做完暑假作业 | 受益无穷
三年级做五年级作业
【《东郭先生和狼》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推荐阅读:
东郭先生和狼故事串词09-13
《五柳先生》教案 (八年级下册)08-05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七年级下册)08-0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学实录(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8-08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教案10-31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教学设计10-01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教学设计1803108-2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8-30
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09-21
成功先生与失败先生作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