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社保管理中心(精选9篇)
1.合肥市社保管理中心 篇一
一、社会保险费率及缴纳
缴费方式
缴费单位每月1―15日可登录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办事大厅――在线查询――可查询、打印当月单位缴费申报通知单,并根据缴费申报通知单上的应缴定额,于当月15日前及时到单位所属的地税征管部门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二、员工社保增减办理
强制规定: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从业人员,用人单位必须为其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手续。
(一)人员增加
1、先增员备案(每月1-24日)
携带资料:《录用人员登记备案花名册》一式两份(需加盖单位公章)、《录用人员登记表》、劳动合同、合同新签备案电子报盘表(见附件)
需先办理用工登记备案(合肥市各区用工备案办理详细地址及联系方式)
2、再社保增加
(1)已开通网上办理的单位(开通网上办事见(三))
登录合肥市社保局网站 ――办事大厅――在线查询――市本级单位业务办理――输入单位编号、密码(单位初始密码为单位编码,登陆后要立即修改密码)
◆◆◆新参保流程图:
第一步,点击“人员增加”
第二步,点击“添加”,填写内容并保存
3、新增完毕后,点击“人员增加”,勾选人员,点击“提交审核”。等待审核即可,如时间过长或审核不通过与社保征缴科联。
◆注:如新增过程中提示,员工曾参保,弹出提示窗口提示社保编码,则在“人员续保”中操作。
◆◆◆人员续保流程图
1、点击“人员续保”
2、点击“添加”,输入员工社保卡号,填写其他项目,点击“保存”
3、续保完毕后,点击“人员续保”,勾选人员,点击“提交审核”,等待审核即◆注:如不确定员工是否参过保,先在“人员增加”中操作,已参保着会弹出提示窗口显示社保编码,再在“人员续保”中操作。
(2)未开通网上办理的单位
携带:已备案的《录用人员登记备案花名册》原件及复印件、并填写《职工社会保险花名册》(需加盖单位公章)一式两份,到市社会保险征缴中心基金征缴管理科办理。批量参保(5人以上),还需提供电子文本(携带U盘拷贝程序)(见附件)
◆如遇个人买过社保无法办理:个体参保人员被用人单位录用,本人凭用人单位出具的已备案的《录用人员登记备案花名册》原件及复印件(盖公章)、单位的社保接收函到其原参保代理点办理缴费核减手续。然后由用人单位到市社会保险征缴中心基金征缴管理科办理续保。
(二)人员减少
1、先减员备案(每月1-24日)
携带资料:《录用人员登记备案花名册》一式两份(需加盖单位公章)、《劳动合同终止(解除)证明书》、合同解除电子报盘表(见附件)
需先办理解除登记备案(合肥市各区用工备案办理详细地址及联系方式)
2、再社保减少
(1)已开通网上办理的单位(开通网上办事见(三))
◆◆◆社保减少办理流程图:
1、点击“人员减少”
2、按要求录入内容,并“保存”
3、回到“人员减少”页面,勾选人员,点击“提交审核”,等待审核即可
◆注:关于员工编码,可在“单位应收明细”中下载,查找到员工编码
(2)未开通网上办理的单位
携带资料:单位办理停缴职工社会保险手续,需提供已办理劳动关系解除(终止)登记备案手续的《录用人员登记备案花名册》及复印件,填写《社会保险缴费单位人员减少花名册》(需加盖单位公章)一式两份,到市社会保险征缴中心基金征缴管理科办理。批量减少(10人以上),还需提供减少人员职工编码电子表格(即Excel表,包含员工姓名、职工编码,由单位自行制作)
(三)网上办理人员增减业务怎么开通
1、业务申请
缴费单位申请网上办理人员增减业务,需到市社会保险征缴中心领取《参保单位网上办理社保业务承诺书》(一式两份),按要求填写反馈审核无误后,即可获得网上办理人员增减业务操作权限。
2、业务办理注意事项
①缴费单位可于每月1-24日(节假日不顺延)登陆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网址WWW.ahhfld.gov.cn),点击“网上办事”中“单位业务办理”栏目,输入单位社保编码和密码,即可进入网上办理业务界面。
②缴费单位办理参保人员新增、续保前,必须办理录用人员登记备案手续(电子备案),否则网上业务不能通过。增加的人员参保或续保补缴时间超过3个月的,需到市社会保险征缴中心基金征缴管理科办理人员增加业务。
③缴费单位续保的人员,在原单位的参保状态必须中止,且无欠费记录。否则,网上人员增加业务不能通过。
④缴费单位办理参保人员减少前,必须办理劳动关系解除(终止)登记备案手续(电子备案),否则网上业务不能通过。若缴费单位有欠费,网上办理人员减少业务也不能通过,需到市社会保险征缴中心基金征缴管理科领取《清理欠缴社会保险费通知单》,到地税部门交清欠费并到账后方可通过。
⑤缴费单位网上办理人员增减业务后,应通过系统及时提交市社会保险征缴中心审核,市社会保险征缴中心于次日通过系统将审核结果反馈给缴费单位。若审核未通过,则系统会提示未通过原因,缴费单位有疑问的,可随时与市社会保险征缴中心联系。
三、社保办理时限、办理地址及咨询电话
(一)业务受理时限
每月1-24日(不含节假日)工作时间:9:00---17:00
(二)市社会保险征缴中心咨询电话:0551-63536141
(三)市社会保险征缴中心监督电话:0551-12333
(四)市社会保险征缴中心办公地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二楼(市政务文化新区政务环路88号,邮政编码230071)
[盘点合肥市社保办理流程]
2.合肥市社保管理中心 篇二
1 合肥铁路物流中心选址
1.1 选址原则
(1)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合肥铁路物流中心的选址要满足城市空间布局规划要求,即合肥铁路物流中心需要在当前城市建成区的外围、间隔一定的距离寻找合适地点,以减少铁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阻隔影响。
(2)与城市产业布局相协调。合肥规划建立四大产业聚集区,即西部产业聚集区、西南部产业聚集区、北部产业聚集区、东部产业聚集区。物流中心位置应尽量靠近物流量较大的东部和北部以第二产业为主的聚集区。
(3)符合合肥铁路枢纽发展规划。未来合肥铁路枢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合肥东站位于枢纽的东侧,它是枢纽内唯一技术站。靠近合肥东技术站建铁路物流中心,符合铁路主要货物流向,保证进出中心的车流顺畅,便于列车的集结编组,可减少货车的迂回运输、折返运输等无效作业。
(4)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合肥铁路物流中心应能坐落于合肥城区外围快速公路干道旁,且与城市内部道路有顺畅的通路。
(5)节省工程项目投资。合肥铁路物流中心是基于合肥南货场搬迁而生,新的合肥铁路物流中心若定位于合肥铁路枢纽内某货运站,有利于减少枢纽内铁路运输格局的变化和充分利用既有线路、货场设施(包括车站所衔接的专用线),减少工程数量及投资。
1.2 选址结果
基于上述原则,结合合肥铁路枢纽货运布局条件,可作为合肥铁路物流中心的候选地点有:钟油坊站、桃花店站、合肥北站和双墩集站4个站位(如图1)。设计了城规目标、经济目标、工程目标、交通目标和交通目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对模型参数的标定(限于论文篇幅限制,过程略),得到了4个位置方案的决策权值向量排序(如表1),方案3(合肥北站)、方案4(双墩集站)、方案1(钟油坊站)和方案2(桃花店站)。
首选合肥北站方案的理由:
(1)与合肥城市规划吻合度好。铁路物流中心选址于合肥北站位置,由于位于合肥城北庐阳工业园区内,不受场地限制,建设条件良好,硬件环境理想。
(2)可充分利用合肥北站大部分原有的铁路设施与设备,铁路物流运作效率高。
(3)交通区位较理想。铁路物流中心周边地区有宁西、淮南、合九等铁路线和合徐、合宁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
(4)有利于形成规模化经营效果。合肥地区包括中部周边地区的制造业和商业系统的需求旺盛,铁路物流中心未来易发展成与公路系统联手的货物储存基地和综合配送中心,并依托上海,开展国际物流服务。成为中部地区出境物资的集货基地、进口物资的转运基地。
2 合肥铁路物流中心功能布局
2.1 物流中心功能设计
建设合肥铁路物流中心不是简单的合肥铁路南货场的货运功能“转移”或合肥北站货运能力的扩张,而是在铁路运输功能的基础上,引入物流理念,提升铁路在合肥物流业中的地位和知名度,提高铁路货运服务质量,为合肥铁路物流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合肥铁路物流中心的功能可分为:
(1)基本功能,包括公铁联运及公路快运功能、仓储功能、配送功能、装卸搬运功能、包装及流通加工功能、信息服务功能、商品检验检疫及口岸功能;
(2)延伸及配套服务功能,包括货物调剂中心、物流技术开发与系统设计咨询、商务功能、车辆辅助服务、金融配套服务、生活办公配套服务。
基于上述功能设计,合肥铁路物流中心的主要功能区可划分为:铁路运转区、铁路运输服务区、公路运输服务区、物流作业区、道路系统和停车场、综合服务区。
2.2 物流中心设施关联分析
物流中心内部各功能区的布局取决于作业流程和功能区之间关联的强弱。如果用A、E、I、O四个等级代表功能区之间的关联重要程度,表2即为基于合肥铁路物流中心的关联线图底稿表。
具体分析如下:
(1)“1铁路运转区”是与其他关系密切的作业区数量最多的区域,应首先考虑其位置。铁路运转区的核心是铁路货物列车到达和出发作业区,因此其位置需要结合合肥北站的铁路正线位置一并考虑。
(2)当“1铁路运转区”位置确定后,需要再寻求与其作业联系最密切的第二个作业区域。由表2可知,作业区1与作业区2、4、5、6的关联度等级均为A级(绝对重要),其中,作业区4、5除与作业区1关系最密切外,与其他作业区关联重要等级相对较低;而作业区2和6之间却存在着强关联特征。因此,选择“2铁路件货服务区”和“6集装箱作业区”同为第二序次规划其位置的作业区域。
注:A———绝对重要,E———特别重要,I———重要,O———普通重要。
(3)当“1铁路运转区”、“2铁路件货服务区”和“6集装箱作业区”位置确定后,与它们作业关联密切的还有“3公路件货服务区”和“7流通加工区”。这两个作业区都与铁路物流中心功能拓展有关。其中,“7流通加工区”是铁路物流中心未来功能拓展的方向。考虑到铁路物流中心初期规划与建设要求,作业区7可定位于铁路物流中心的预留发展区域。因此,“3公路件货服务区”作为第三序次规划其位置的作业区域。
(4)“4笨件作业区”和“5散货作业区”属于铁路另类作业货种,不仅占用场地大,而且货物移位不便,对物流中心环境有不利影响。因此,这类作业区分布于物流中心的外圈比较合理。分析表2中的关联关系,作业区4较作业区5与其他作业区关联关系略强,因此,应先定“4笨件作业区”位置,再规划“5散货作业区”位置。
若以作业关联关系最重要的A级和E级为准则,合肥铁路物流中心7大作业区的位置排列框架如图2所示。
2.3 物流中心布局设计
依据上述分析,综合考虑物流快速集散、物流中心内货物流动顺畅等要求,合肥铁路物流规划应利用规划道路、站前路条件,改建通站道路,以物流中心作业区为节点,道路为分割分界,形成作业集中、区域化布局,如图3所示。
(1)铁路作业区采用混合式布置,其中铁路件货服务区和集装箱作业区与铁路运转区成横列布置,采用整列式装卸线设计,以提高集装箱和件杂货的装卸作业效率与能力;散货作业区和笨件作业区与铁路运转区成纵列布置。由于本站这两类货物作业量相对较小,日取送车量不大,调车作业对车站行车作业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另外,散货作业区设于车站最北端,与件货服务和集装箱作业区相隔笨件作业区,有效地阻隔了散货可能对物流中心区的污染。
(2)公路件货服务区设于车站南端,近淮北路,便与货运车辆的进出作业,而且因其近集装箱和铁路件货作业区,为公铁中转(联合)运输创造便利条件。
(3)流通加工区设于物流中心主作业区之外,主要考虑合肥铁路物流中心将采用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步骤,该作业区近期可能缓建,从土地有效利用出发,设于淮北路北侧是合理的。另外,该作业区邻近铁路集装箱作业区和公路件货服务区,也为未来物流增值服务的提供预留了条件。
(4)物流综合服务区,主要包括物流中心的管理机构、信息中心和为入住的物流企业提供商务、金融、交易服务场所。其位置定为物流中心的东部,远离散货作业区,既保证了与物流中心主作业区的联系方便,也避免了物流中心的散货最大污染源。考虑到物流中心的发展可以分两步走:先建设近古黄路侧的一部分,根据未来合肥铁路物流中心发展情况,适时增加综合服务区的规模。
3 合肥铁路物流中心建设与运作建议
合肥铁路物流中心是在合肥北(货运)站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合肥北站现有的货运基础设施落后,车站到发线和调车线缺乏,站区缺乏良好的道路与外界联系,且距合肥主要工业和经济开发区约有10公里左右的距离。要想利用合肥南货场搬迁的机遇,建设合肥铁路物流中心,实现合肥南货场铁路货运功能的顺利转移,有相当大的难度。需要铁路建设与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充分协商、沟通,解决合肥北站的先天不足。作为一个综合性的铁路物流中心,需要在以下方面搞好配套建设:新建枢纽联络线、新建与改移车站内外道路,构建畅通的道路系统、配置专用的集装箱门吊、优化信息系统。
新型的铁路物流中心,应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式,进而促进合肥铁路物流的发展。业务组织的改善要点有:扩大铁路货运服务范畴、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集中受理,分散装车、积极开发铁路货运新产品、建立网络化物流服务、加强枢纽车流组织、发展国际铁路运输。
参考文献
[1]合肥市规划局.合肥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2006-2020)[R].2007.
[2]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合肥铁路枢纽总体规划[R].2010.
[3]冯文成.物流环境下合肥铁路综合货运站的优化管理[J].中国铁路,2009(9):50-53.
[4]郭玉华.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的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2):10-13.
[5]兰建华.铁路物流园区规划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3(10):9-11.
3.天河社保基金管理中心很难找 篇三
天河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很难找?
本站3月10日讯(记者 胡晓骢)最近有前往天河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天河社保中心”)办理业务的群众反应中心比较难找,而且个别窗口位置难被发现。家住石牌村的曾小姐最近要帮公司到天河社保中心办理业务,当时她拨打了12333咨询电话得知地址后,才知道天河区社保中心离她家仅一路之隔(石牌东路)。董小姐从岗顶沿着石牌东路一直往下走,找到了天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后又被告知还要往前走50米才到天河社保中心。辗转反侧才找到天河社保中心,发现其在某住宅区七楼,而且标志也并不明显。随后董小姐来到社保中心并拿号等待办理业务,当电脑系统叫到她的号到17号窗口办理时,董小姐沿着窗口号码顺序一直往下看,却发现根本没有17号窗口,情急之下曾小姐只能讯问在场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告诉她窗口位置后才发现17号窗被柱子挡住看不到。记者跟随董小姐来到天河社保中心,发现社保中心位于石牌东路137号七楼,一楼为中国农业银行,银行旁边有一扇铁门进入大厦内,而社保中心的横额在铁门旁,并不显眼。来到社保中心大厅,记者发现1至15号窗口整齐一直线排列,而16至18号窗却在1号窗口旁,刚好被一根柱子挡住,不用心走一圈很难被发现。记者还发现,第16号窗口为打印社保清单专窗,经常有长长一条人群在排队打印清单,使旁边的17、18号窗口更难被发现。
通过此次现场观察,其实天河区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并不难找,只是有些地方可以更加体贴前来办事的群众。例如扩大社保中心的横额、在前台加设中心布局图标等,使群众更加清楚明了,节省时间。
4.漳平市社保中心档案管理验收汇报 篇四
去年年底,福建省社保业务档案达标验收工作组先后对龙岩市社保中心、新罗区、漳平市以及其他几个县(市、区)社保中心进行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达标验收。我市社保中心认真贯彻闽劳险局[2009]130文《关于做好全省社保经办机构第一批档案管理达标验收工作的通知》精神,迅速行动,精心组织,健全制度,有序运作,扎实推进业务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达到《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及《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达标验收内容和得分标准》的要求,并在今年1月初顺利通过省工作组验收检查中获得96的高分(85分为优秀)。
本次验收取得了较好成绩,除了按检查要求2007-2009年业务档案按人社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和省人社厅、档案局联合制定的《福建省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试
行)》整理归档外,还将历年的业务档案按新规定整理归档,提前完成任务。
漳平市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
5.合肥市社保管理中心 篇五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和完善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企事业单位技术创新步伐,规范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认定和管理,根据《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暂行管理办法》、《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暂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心”,是指依托于行业或领域内科技实力较强独立法人的企事业单位,建立的“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科研开发实体。“中心”拥有一流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的专业人才队伍,具有较完备的工程技术综合配套试验条件,能够提供多种综合性服务,并具有自我良性循环发展机制,是合肥市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科技设施。
第三条 组建“中心”旨在加强企业工程化研发平台建设。开发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带动相关行业或领域的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共同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第四条 “中心”实行申报制度。每年4月份,由市科技局发
-1-布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指南,各县(市)区、开发区科技管理部门组织申报和推荐,并于6月底前报市科技局审核确认。第五条 根据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在相同技术领域原则上只建立一个“中心”。鼓励“中心”成为独立法人的研发实体。
第六条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务:
(一)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针对行业或区域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开展攻关,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提供可规模化生产的成套技术、标准、工艺、装备。
(二)为行业或领域进行人员培训,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通过“中心”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
(三)“中心”对外开放,接受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咨询和技术成果转化等。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接纳国内外相关科技人员携带科研成果,到中心进行工程化研究开发。
第二章 申报与确认
第七条 申报建立“中心”的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市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或有行(产)业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在-2-某一技术领域具有较雄厚的基础和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
(二)具有创新能力强、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和一定数量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人员,其中有引进的高层次研发人员。
(三)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近两年每年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能提供必要的建设资金,有较高的研发投入保证中心的运行。
(四)具有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必要的试验仪器、测试设备和工艺装备。
(五)有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在研项目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发明专利或专有技术。
(六)产学研联系密切,与国内外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有良好稳定的科研合作关系。
(七)管理团队创新意识强,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第八条 “中心”的申报认定程序:
(一)“中心”申报单位按照规定格式填报《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报书》,并提交“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二)各县(市)区、开发区科技管理部门受理后,在调研基础上进行审查。经专家评审、研究后,报市科技局审核确认。
(三)“中心”实行合同管理,合肥市科技局下达当年组建批文后,由合肥市科技局、各县(市)区、开发区科技管理部门以及申报单位三方共同签订《合同任务书》,申报单位根据《合同任务书》启动实施“中心”建设。《合同任务书》是“中心”
-3-实施和验收考核的主要依据。
第三章 运行与管理
第九条 “中心”采取边建设、边运行的方式,建设期为两年。组建中心的依托单位是“中心”建设投入的主体,业务相对独立,经费单独核算。制定有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发展方向、规划;监督和审查财务预决算;协调合作单位之间的工作任务,建立健全人员、财务、资产、分配、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第十条 “中心”实行开放、流动的运行机制,面向相关产业、企业,承接工程化研究开发任务。“中心”要建立相应的服务网站为行业提供服务。
第十一条 “中心”建设期间所需经费筹集采取“单位自筹为主,财政拨款为辅”的原则,财政资金由各县(市)区、开发区按自主创新政策经予兑现。依托单位应根据《合同任务书》的要求落实匹配资金并先期投入,确保组建工作顺利进行。
第十二条 支持“中心”建设的财政资金主要用于购置技术开发的仪器、设备等。经费实行单独核算,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截留和挪用,不得用于基本建设。“中心”的仪器设备纳入合肥市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实行共享服务。
第四章 绩效考核
第十三条 “中心”建设期间,每年12月31日前将“中心”-4-建设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县(市)区、开发区科技管理部门。
第十四条 “中心”完成组建任务后,应及时提出评估申请,对照《合同任务书》撰写自评报告,并提供“中心”运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系列文件以及其他证明资料(如:成果、专利证书等)。评估通过者,由市科技局命名为“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第十五条 对通过评估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行动态管理,各县(市)区、开发区科技管理部门于每年12月底前,对“中心”工作进行考核,报市科技局核查。对于考核优秀的“中心”,优先推荐申报“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考核不合格者,责令限期整改,六个月后仍达不到考核要求的,取消其“中心”资格。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6.合肥市社保管理中心 篇六
一、领导重视, 加强组织管理
作为首批申报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达标单位, 中心领导高度重视, 充分认识到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组织全体人员学习了《社会保险服务总则》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设施设备要求》等相关文件精神, 并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的达标服务窗口建设活动领导小组, 将窗口建设列入当年的工作重点, 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确保按时按标准完成建设任务。同时还制定了《龙海市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达标服务窗口建设的试点实施方案》, 明确责任分工、目标任务、实施步骤。由郑副主任分管、办公室主抓落实, 全体人员密切配合。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部署创建活动, 严格按照标准抓建设抓落实。
二、标准化建设, 确保规范统一
龙海市社保中心在原有经办窗口的基础上, 按《社会保险服务总则》《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设施设备要求》和《福建省社会劳动保险经办机构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 进一步完善经办服务大厅建设。重新按标准划分各功能区、更新相关制度和办事流程指示牌、增配宣传资料架、药品箱、消防设施等;完善配套设施如触摸屏查询系统、电脑等自助操作设备等。主要工艺及色调均采用全国社保统一使用的蓝白色调, 背景墙、监督台、导引牌、咨询台和各种上墙材料等都交替使用这两种颜色, 且装修材料节能环保, 各项功能、标准均符合相关要求, 使经办窗口达到环境优美、服务贴心、便民利民、经办高效的服务要求。
三、以人为本的设计, 提供温馨服务
大厅采用低柜台式的设计, 柜台外设有移动式舒适座椅, 经办人员与服务对象处在平视的高度, 实现零距离面对面的服务, 拉进了距离, 增强了亲近感;工作人员统一着装, 统一佩带工作胸卡, 树立了整洁划一的服务形象;柜台上放置服务牌, 贴有工作人员的照片和姓名, 便于辨认和称呼。
三、以人为本的设计, 提供温馨服务
大厅采用低柜台式的设计, 柜台外设有移动式舒适座椅, 经办人员与服务对象处在平视的高度, 实现零距离面对面的服务, 拉进了距离, 增强了亲近感;工作人员统一着装, 统一佩带工作胸卡, 树立了整洁划一的服务形象;柜台上放置服务牌, 贴有工作人员的照片和姓名, 便于辨认和称呼。另外在业务大厅还设有意见箱、便民服务箱、防火消防设施、“紧急出口”指示、“吸烟有害健康”等温馨提示, 让办事人员倍感温情与安心。在服务态度上, 我们做到一张笑脸相迎, 一声暖语问候, 一腔热情接待, 使窗口服务倍感温馨。
四、设施齐全, 服务方式多样
在大门入口处设立业务大厅平面指示图, 在办事大厅分别设立咨询服务区、等候休息区、受理服务区、自助服务区。让办事人员一目了然, 能迅速找到相应的服务区域。在咨询服务区, 设立了咨询导引台和导办员, 由专人引导进行业务办理和服务;在等候休息区配备了休息座椅、饮水机、宣传材料、报纸等, 服务对象可在等候区喝水看报看材料;在受理服务区, 将养老、工伤、生育保险三个险种受理服务区设在同一大厅内, 方便办事人员同时办理各项业务, 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自助服务区, 还配置了触摸屏自助查询机、网上申报自助终端, 参保人员只需持身份证, 就可进入查询系统查询其个人帐户明细及其参保信息, 也可在自助终端进行网上申报;书写柜台上设有固定水笔、复写纸、胶水、风油精及老花镜等供办事人员使用。
五、制度健全, 便民利民
健全规章制度是创建示范服务窗口的保证。龙海市社保中心建立健全了效能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 并将服务承诺、业务办理流程、办理条件、办理程序、服务标准、办结时限等予以上墙公示。将相关的社会保险政策法规、业务流程、办事须知等在政府网站、公示栏和LED显示屏上公开公示, 并定期更新, 方便服务对象浏览查询。同时备有各类格式文书、便民服务指南和文件通知等材料, 方便服务对象参照填写和取阅。在业务经办中, 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一系列制度, 切实提高窗口服务能力。
7.合肥建设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研究 篇七
合肥的会展业起步于20世纪末, 200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安徽国际会展中心拉开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大幕, 标志着合肥会展经济的全面启动。近年来, 随着城市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 合肥会展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合肥已获得全国会展新锐城市、全国“最具魅力”和“最具竞争力”会展新锐城市、中国 (服务设施) 最佳会展城市等多项殊荣, 并与大连、南京等一起跻身全国二级会展城市之列。
(一) 展会数量不断增加
在合肥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 合肥的会展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会展数量逐年增加。据统计, 1998年合肥共举办了9场展览会;2001年25场;2002年50余场;2003年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2004年69场次;2005年70场次;2006年72场次;2007年102场次;2008年更是达到120多场;2009年会展总场次为132场, 几乎占满了全年的时间;2010年举办各类会展153场次, 参会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
(二) 展会质量不断提高
合肥会展业在质量方面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自主培育和打造了一些地方品牌展会, 主要有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安徽工业装备展、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中国 (安徽合肥) 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中国安徽汽车展示交易会、中国 (合肥) 汽车零部件博览会等展会项目。这些展会都是依托合肥产业基础而举办的、具有合肥地方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地方展会, 为促进合肥市家用电器、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业等产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三) 会展经济效益不断显现
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合肥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 2007年合肥会展直接收入约1.5亿元, 带动地方经济13亿元;2008年合肥会展直接收入达3亿元, 拉动第三产业收入增长约18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38%, 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26%;2009年会展拉动合肥第三产业增收25亿元, 有超过百万的市民参加了展会的活动或购买过展销的产品。据测算, 2009年合肥会展业的带动系数首次由2004年的1:7, 达到了1:9。同时, 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 加强了合肥与外界的商贸、文化交流, 推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了经济结构, 日益成为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的助推器。
(四) 合肥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品牌展会不多。
合肥市会展次数不少, 但绝大多数展会规模小、档次低、主题不鲜明、特色不明显, 缺乏知名度和美誉度。即使是“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等少数知名度较高的展会, 与深圳的“高交会”、成都的“糖酒会”、大连的“服装节”、厦门的“台交会”、杭州的“西博会”等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展会相比较, 规模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 市场主体培育比较滞后。
到2010年底, 合肥市从事会展运作的企业只有30多家, 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潢、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300多家。而在会展经济发达的城市, 会展企业都在数百家, 甚至上千家。合肥会展企业不仅数量少, 实力也比较弱, 具有运作全国性、专业性展会能力的公司不多。与国内外著名的会展公司相比, 合肥会展企业在管理模式、公司结构、技术手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3. 会展人才短缺。
随着合肥会展经济的迅速发展, 会展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合肥的展览公司中绝大多数管理人员都是半路出家, 专业知识不够, 特别是精通展览设计、会展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
4. 场馆和配套服务设施不足。
合肥展馆无法满足需求, 常面临着“小展览用不了, 大展览办不了”的尴尬, 场馆建设速度有待加快。高档宾馆、文化休闲场所少, 与建设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的目标, 还有相当的差距。截至2008年底, 合肥共有酒店宾馆1159家, 总床位近8万张, 具备星级以上接待能力的有104家。其中, 达到五星级标准的酒店仅10家, 达到四星级标准的酒店20家, 酒店接待能力不能满足现有会展业发展的需要。
二、推进合肥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 加快会展基础设施建设
会展场馆是举办会展活动、承接会展项目的主要载体。建设规模较大、展位较多、设施完善、服务到位的高水准会展场馆, 是发展会展经济的基础性措施。要进一步做好城市发展规划, 规划设立会展业发展的重点区域, 建设造型独特、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会议展览中心。同时, 也可以依托合肥优势产业, 建设以主导产业为主要展览对象的功能配套的中型工业展览场馆。加强会展服务区的交通、通信、餐饮和娱乐设施建设, 完善邮政、银行、海关、商检、运输、保险等配套服务, 使其成为集产品展示、经贸洽谈、商务采购、专业论坛、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多功能会展服务区。
(二) 打造会展品牌
品牌化是会展业发展的灵魂和活力所在, 品牌展会的多少, 直接反映出一个城市会展业的成熟程度和会展市场的竞争力。要因地制宜, 依托当地的资源和产业优势, 推动合肥品牌会展建设。
1. 打好徽字牌, 做好徽文章。
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徽商正是产生于这片热土、叱咤商界的优秀群体。徽商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曾称雄商界三百余年, 赢得了“无徽不成镇”的美誉。自2005年第一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举办以来, 安徽已经成功举办了5次徽商大会, 从第一届签约83个项目、投资总额22.6亿美元、协议引进外资15.4亿美元到第五届签约139个项目、投资总额955亿人民币、协议引进外资52亿美元, 说明徽商大会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同时, 在徽商大会上举办的徽商论坛影响力不断增大, 逐渐成长为一个弘扬徽商精神、凝聚徽商智慧和力量、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论坛。因此, 要充分利用徽商这个省区名片的知名度、吸引力和凝聚力, 做好“中国国际徽商大会”这一会展品牌建设。
2. 作为农业大省和农产品资源大省的省会, 合肥打造品牌展会可以在“农”字上下功夫。
农机展在行业内有“亚洲第一大展”之称, 在国际上也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2003年至2008年, 全国农机展观众人数始终保持在10万以上, 众多国际企业积极参与, 其强大吸引力可见一斑。而合肥曾在2003年至2006年连续4届成功举办农机展, 时隔两年之后, 曾移师别地的农机展重新“回归”合肥, 2009年第13届农机展在合肥举办。合肥应抓住机会, 将农机展做大做强。除了农机展, “合肥苗木花卉展”亦大有可为, 肥西近百平方公里花卉苗木基地的形成, 为苗木花卉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 充分发挥科教优势, 办好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
合肥是我国重大科学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之一, 是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 也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 (WTA) 会员城市, 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展会的良好基础。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已成为安徽招商引资的重要渠道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展会, 已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2001年首届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共有26个项目签约, 投资金额5亿多元, 到2009年第九届对接会则签约244个项目, 投资达828.4亿元。要在现有基础上, 发挥优势, 进一步将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规模做大、影响力提高。
(三) 培育壮大会展主体
鼓励各类经济主体投资会展业, 加快培育专业化的会议组织机构和会展服务企业。加强引导, 分门别类, 抓住重点, 鼓励支持一些会展企业尽快做大做强。鼓励会展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管理与运营制度, 创立独特的服务品牌, 靠市场竞争发展壮大, 并在竞争中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战略重组, 通过兼并、收购或联合来组建展览集团, 提高企业组织规模, 成为会展龙头企业。鼓励会展企业之间的兼并, 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大型展览集团, 进军国际国内市场, 参与国内外会展市场的竞争。积极引进会展企业, 吸引国内外大型会展公司、会展服务公司到合肥举办各种展会。
(四) 培养和引进会展专业人才
会展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 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要促进合肥会展业快速发展, 必须把加强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为会展经济发展的重点, 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专业的展览型人才, 建立一支懂展览、懂市场、懂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一方面可以鼓励引进国内外会展人才落户合肥, 鼓励有关院校开设会展课程, 培养会展人才。另一方面则可通过短期培训、外出考察交流、与国外会展公司加强合作等措施来培养自己的会展管理人才、营销人才、会展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设计施工人才, 提高从业者的水平和档次。
(五) 积极发展网上展览
在信息化时代, 网络会展以其低投入高效益的特点成为传统会展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IT技术将更深入地应用到会展的组织、宣传、扩展、管理及服务之中。合肥要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带动会展业发展, 一些规模不大但信誉较好、富有管理经验的展览馆或展览公司, 可以凭借网上展览开拓发展空间、聚集新的竞争力。为促进网络会展的发展, 合肥要制定相关条例, 建立权威认证机构, 对网络营销中引起的纠纷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由于网上会展业和传统会展业有其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网上会展不会完全取代传统会展, 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优化配置, 形成实物会展和网络会展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汪名旵.会展经济力促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访合肥市会展办主任张振才[J].决策, 2009 (4)
8.合肥市社保管理中心 篇八
2010上半年,根据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研究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费移交地税机关征收有关工作的会议纪要》精神,福建省社会劳动保险局决定在全省(不含厦门)推广应用统一的工伤、生育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工伤生育保险子系统。漳州市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承担了系统上线试运行的任务,在漳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福建省社会劳动保险局指导下,与参保企业、软件开发商、社会劳动保险网上申报服务商共同配合,取得了一些成果和工作经验,具体做法:一是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漳州市社保中心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无现成模式可借鉴等困难,按试运行工作方案分步骤实施,先后经历了系统安装、数据采集、数据维护、征缴测试运行、网上申报系统测试及试运行、与地税数据比对、交换征缴模拟数据等阶段。二是采集数据认真比对。对全市的数据采集、维护工作采取定期通报、奖励先进的办法,至2010年6月底,全市已导入2082个参保单位,214334个参保职工,入库率达100%,全面完成数据采集工作,2010年6月初与地税部门进行参保单位数据比对工作,共有2047个参保单位参与比对,2001个参保单位比对成功。三是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漳州市社保中心试运行3个月以来,累计八次向福建省社会劳动保险局提出了核心平台工伤、生育保险子系统修改完善意见53条。全市已有5909个参保单位开通了社保网上服务功能,可通过网上服务平台查询本单位参保信息、申报参保人员增减、缴费基数变更等业务。四是学习培训熟练应用。漳州市社保中心采取全面培训、重点辅导,边学习、边实践,边规范、边总结的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操作技能。共举办了两期全市核心平台工伤、生育保险子系统操作培训班,参训五十多人次。除举办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印发操作手册外,还定期通过市级FTP站点、瑞星杀毒软件广播信息、核心平台工伤生育子系统公告以及电话通知等形式及时将具体业务经办流程、注意事项通知到全市每一位业务经办人员。
9.合肥市社保管理中心 篇九
问:合肥工业大学工业培训中心是教育部首批国家级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形成了以“多类型、递进式、多层次、模块化、创新性、开放式”为特征的现代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 同时构建了完善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您能详细为我们诠释该教学模式和质量保障体系在本科生培养中的作用吗?
答:“多类型”是指学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 将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分成工程训练A (机械类) 、B (近机类) 、C (非机类) 、D (文管类) 4种类型, 全部纳入工程训练课程教学, 获得对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接受生产工艺技术组织管理能力的基本训练, 其中工程训练A类训练时间长达6周。
“递进式”是指教学方法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由认识到入门, 由初级到高级。如中心建设的“工程认知馆”, 将不同学科工程设备的整体信息、行业发展的主要过程及工艺实物展览, 采用多种媒介展示, 使学生建立一个感觉、认知、思维、记忆和兴趣相互联系的“大工程”认知概念, 从而达到“认知工业过程、激发工程兴趣、建立工程意识、奠定发展基础”。在获得感性认识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后, 再进行一系列基本技能训练, 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传统加工到现代制造技术再到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探索性实践, 以递进式实践教学实现工程实践能力直至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
“多层次、模块化”是为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培训目标, 使不同的训练对象在获得对现代工业生产方式认知的基础上, 熟悉综合工艺技术内容, 逐步形成“大工程”意识。为此将各类教学内容分成3个层次: (1) 基础实践知识培养教育层次:开设通识基础实训实验综合课程, 注重趣味性、操作性、实用性, 掌握基本实训实验的原理方法与技能, 使学生基本具备自主设计、参与创新实训实验的能力。教学模式为教师理论讲解, 指导教师示范, 学生实际操作。 (2) 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教育层次:在课内从应知应会过渡到专题式和选题式实训实验为主, 在课外以自主设计为主, 给出自主研学学分, 使学生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和自信。教学模式为教师理论讲解, 学生根据课题操作加工, 指导教师检查、协助。 (3) 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教育层次:根据实训实验选题自行设计方案并加以实现, 学生自拟题目、自行设计方案、自主完成制作过程等环节。在选题内容上注重面向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科学前沿, 提倡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 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教学模式为学生根据课题自主设计、加工, 指导教师审查方案、协助指导。每个层次内容又分成2~3个模块, 各模块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搭配组合。如在基础实践知识培养教育层次的训练中, 有电工加强模块、数控加强模块、车工加强模块等, 学生在完成公共训练项目后, 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特点, 选择不同的基本加强模块, 从实践中认识和总结规律, 进而提升到理论高度, 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创新性”是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每个基本训练项目上都设有创新制作单元, 分阶段分层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放式”是在综合创新教学过程中, 采取学生预约, 指导教师指导, 全时段开放模式。
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是因为工程训练课程采用学分制下的分散实习教学模式, 训练全程跨度长、项目多, 为保障教学质量, 在2006年7月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质量手册》, 该手册引入ISO9001标准管理体系的思想、原则和方法, 明确教学活动由谁做、谁查, 过程怎样记录, 如何分析、评价和持续改进等, 有效地保障了教学质量管理过程始终在规范、优化、高效的状态下运行。同时《质量手册》强调持续的教学质量改进, 选用必要的信息数据, 对教学全过程每个环节的客观状况进行记录、描述, 为教学质量管理和控制过程提供可实证、可追溯的客观依据。信息反馈采用中心质量监督小组、教学督导和学生三方反馈渠道, 及时地传递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的双向信息。通过对反馈信息分析, 及时纠正和采用预防措施, 使工程训练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改进并形成良性循环的机制, 该体系已连续5年通过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
问:2005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 贵中心购置了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 您能选取2~3件设备, 简要介绍其在实验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突出特色、教学功用以及使用这些设备所获成果吗?
答:2005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 学校把工业培训中心列为学校实践教学特色与亮点的重点建设单位, 提出了“一流目标、一流设备、一流质量、一流管理”的总要求, 进一步加大对中心的投资力度, 分批投入合计1953万元, 购置了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 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为保障工程训练与当前工业主流技术相衔接的指导思想购置的FDLG-R-3装配机器人, 培养学生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编程、机电综合等现代制造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自行运用Step7软件编程来设计和调试FDLG-R-3装配机器人动作, 获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一等奖;再如为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三维图形绘制、创新产品设计等现代制造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综合能力购置的F-Print A快速成型机,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将其构思或创新的作品快速实现,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问:工业培训中心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每个基本训练项目中都设有创新制作单元, 您可以结合实例为我们谈谈中心是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吗?
答: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按照学习认知规律—“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 中心在每个基本训练项目中都设有创新制作单元, 学生实习制作工件贯穿整个工程训练过程, 基本思路是让学生在工程训练中做到“学中做、做中想、想中改、改中创”。即开始实训时学生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学习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基本工艺知识, 在制作实习件过程中提倡和注重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达到实践与理论相融合。在学习和掌握操作技能和工艺知识以后, 进入创新制作单元, 而我们在设计制作实习件图纸时, 有部分尺寸和形状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加工完成的, 这时学生就要“做中想”, 如何将所学技能和知识融会贯通, 既要完成实习工作, 又要有创新性。完成设计之后, 让学生相互比较方案, 利用学生争强好胜心理, 鼓励学生在“想中改”, 在这个过程中, 有许多学生都会有“奇思妙想”, 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想做出其他同学没有做过的作品, 经过教师的指导, 最终完成“改中创”环节, 达到创新制作单元教学目的, 为后续工程创新训练奠定创新能力的基础。
问:“课程”作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手段, 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 也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贵中心在课程改革与建设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工程训练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本科生进行工程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面向我校全体本科生的公共训练平台。本着为我校“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和“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服务的教学宗旨, 结合工程训练课程的特点, 确立了有自身特点的“一个中心、两点服务、三个培养”教育教学改革思路。“一个中心—以实践教学为中心, 确保教学中心工作不动摇;两点服务—调动教师、管理人员共同为实践教学服务;三个培养—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在课程改革与建设中,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是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条件。近年来, 中心构建了以培养学生的实训、实验素养为“基础”教学平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加强学生课程之间的联系为主要目标的“综合设计实训、实验”教学平台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创新实训、实验”教学平台。同时在研究分析本科4年学习过程基础上,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所具有的知识、能力背景, 采取“递进式、多层次、模块化、创新性、开放式”为特色的现代工程训练的实践教学模式, 形成了贯穿本科全过程的完善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付诸实施: (1) 教学管理—在教学编排和管理上采用学生网上选课和中心引导派位相结合的方式,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学生主动利用先进的实践教学设备进行多层次开放式实践, 将单调的实习变成实际工作的模拟训练, 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2) 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及时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与更新越来越快。中心购置了工业化标准的数控、等离子、激光等现代加工设备42台, 构建了DNC网络, 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和时间, 编写教材, 改革教学内容, 使数控和网络化制造教学成为中心教学特色之一。 (3) 积极探索学分制下的教学方法—采取理论讲课与现场实习同场实施的教学方式,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 提出问题, 启迪学生思维, 鼓励学生在实训和实验过程中, 多角度提出假设, 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各种假设存在的意义, 评价其可行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训和实验考核方法—课程考核的目的是检验学生训练效果, 因此中心对实践教学训练内容和训练效果提出了具体考核方法, 中心规定:对于实训课程 (工程训练、电子实习类) 结束后, 必须参加实操考试, 未取得及格成绩者须重修, 改变以往只要学生参加工程训练, 即可取得合格成绩的教学检验方式;对于学生实验的效果评价, 强调过程跟踪, 从实验预习、实验表现、问题提问、思维活跃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到实验报告等都是考核成绩的依据、重视实验效果的综合评价, 彻底改变单一的由实验报告确定成绩的办法。 (5)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改项目, 由示范中心多名教师参与的“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工业培训中心主任朱华炳教授主持的“工程训练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教改项目获得2010年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问:“示范”与“辐射”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目的之一, 工业培训中心在学术交流、资源共享、成果推广方面承担了哪些工作?
答:根据教育部门相关文件精神,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要进一步加强建设, 认真总结经验, 凝练优质实验教学资源, 开放实验教学网站, 承担相关师资培训任务, 积极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 借鉴吸收国内外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先进经验, 加强实验教学研究, 不断开拓创新, 探索实验教学改革新思路, 引领实验教学改革方向, 为全国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提供示范。合肥工业大学工业培训中心按照教育部指示精神, 注重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已与莫斯科国立技术学院、英国里兹大学、美国休斯顿大学、上海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09年6月, 中心承办了“国家级工程训练示范中心主任联席会”第四次工作会议。同时积极指导和协助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三峡大学等兄弟院校筹建工程训练中心, 中心的部分改革思路和成果在国内得到推广, 产生了较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合肥市社保管理中心】推荐阅读:
合肥市政务服务中心08-04
安徽合肥国家科学中心07-16
合肥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暂行规定08-22
合肥市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外出营运管理办法10-24
合肥市城市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08-28
合肥市建筑事务管理处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08-07
合肥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08-17
合肥市城市相关规划08-14
合肥市环保局文件06-22
合肥市法律援助工作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