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心得体会

2024-07-05

铭记历史心得体会(通用15篇)

1.铭记历史心得体会 篇一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去年,在70周年纪念大会上,总书记宣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正义立场,提出了“三个必胜”的响亮口号,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共鸣。

71年过去了,曾经的伤痛正在化作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拼搏奋进、自强不息的动力之源。先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仅是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更是基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苦难中不断升华的爱国情怀和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是维系本国、本民族人民生存发展的根基。史实证明,抗战的胜利是伟大民族精神的胜利,我们要把伟大的抗战精神转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汇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已然进入“啃硬骨头”的发展关键期和风高浪急的改革深水区,尤其需要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放眼当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任重道远,经济转型升级不啻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放眼世界,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各种棘手问题层出不穷。中国必须有效_、妥善应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种种挑战纷扰,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始终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实现更大发展的关键所在。只要时刻保持那么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拥有那么一股勇毅笃行的魄力和久久为功的韧劲,我们就一定能打赢新时期新形势下改革发展的攻坚战,在民族复兴的路上走得坚定、走得更远。

值此又一个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之际,让我们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共同见证这一庄严而神圣的时刻,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把抗战抗战英雄的事迹和精神化为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铭记历史心得体会 篇二

《荆轲刺秦王》描写了荆轲刺杀秦王前后慷慨悲壮、惊心动魄的场景。全文共分为12个场面:荆轲出场———求取信物———准备利刃———配备助手———怒斥太子———易水送别———计见秦王———顾笑武阳———图穷匕见———秦廷搏击———倚柱笑骂———被斩身死。这些场面按时间及事件发展的顺序,组合成一个悲壮动人的完整故事,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深沉刚毅、大义凛然的悲剧英雄形象。荆轲死了,他的故事和精神却永载史册、流传千古。掩卷沉思,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荆轲刺杀秦王失败了,又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失败”的历史人物成为人们赞叹不已的英雄。下面,让我们走进《荆轲刺秦王》来一起解读荆轲的“成”与“败”。

先从荆轲之“败”说起。根据课文的描写,我认为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大致有二:其一是太子之急。荆轲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轲,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燕国是北方的一个小国,当初燕王迫于秦王的压迫,将太子丹交给秦国做人质,秦遇之不善。后太子丹逃回燕国,先找到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士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这一刺杀任务,太子丹非常高兴,拜荆轲为上卿,精心侍奉。为了能让荆轲义无反顾地赴险地,成此“义举”,太子丹可谓极尽恩宠、情意有加,有史载曰:“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荆轲刺秦王是太子丹与荆轲早已谋就的计划,但太子丹报仇心切,过于着急了。选文中太子丹有两次急躁的表现:一是在秦将王翦破赵兵临燕国边境之时: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面对强秦的进攻,太子丹惶恐至极,无计可施,只能将所有希望寄托在荆轲身上,让其速速起身,行刺秦王。太子丹的这一决定,在情理之中,但并非良谋善策。燕赵毗邻,唇齿相依,秦国破赵,燕国危矣,此所谓“唇亡齿寒”。燕国之危在秦国,秦国之祸在秦王,情急之下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企图以此来阻止秦国的进攻实属一计。可燕太子丹并没有审时度势,透彻分析此举的可行性及其带来的后果。从当前形势来看,秦国经过几代国君的励精图治、变法图强,至始皇时已然成为战时超级大国,再加上秦王的雄才大略,仅凭一国一人之力抵秦,实属下策。后事为证,由于荆轲刺秦的失败,非但没有阻止秦国的进攻步伐,反而加速了燕国的灭亡。由是观之,此计何其愚也。二是在荆轲“有所待”之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

荆轲在求取信物、准备利刃、配备副手之后,还是有些犹豫,故迟迟未发。荆轲有所待,不是因为惧怕秦王,也不是因为害怕牺牲,他是在等人,等一个真正能与他一道完成刺杀任务之人,可这个人居住较远,一时难以赶到。出行之缓是荆轲的权宜之计。然而,这一切太子丹并未知晓,他错认为荆轲迟迟不动身,是有悔改之意。从这两处描写来看,太子丹对荆轲的侠义风骨和刺杀策略并没有深刻了解,也恰恰是因为他的操之过急而使荆轲未能完全按照自己的计划展开刺杀行动,以致时机尚未成熟荆轲就仓促赴秦,最终身死异国。

其二是秦武阳之怯。秦武阳也是燕国的勇士,“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由此观之,其人不可谓没有勇力。然而太子丹为荆轲配备的副手,并非荆轲真正所需之人。他之所以随荆轲同去,一则是奉太子丹之命,二则或许荆轲也觉得此人不至于那么烂。然而事实却完全出乎荆轲所料,荆轲与秦武阳来到秦国,,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在蒙嘉的引见下,秦王于咸阳宫召见了他们。且看: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此时,荆轲已经来到秦王面前,一场蓄谋已久的刺杀行动即将开始,然而就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历史跟荆轲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太子丹为荆轲精心挑选的“勇士”,在刚刚进入秦宫,还没顾上看清秦王面目之时,已经色变振恐,两股战战了!也正是秦武阳的这一“变”一“恐”的怯懦者之态,让秦国君臣心生怀疑,有了防备之心。也正是这一“变”一“恐”,延误了时间,让荆轲失去了刺杀秦王最好的时机,致使整个计划功亏一篑。

假如太子丹不催促荆轲出发,假如荆轲等到了真正能和他完成刺秦任务之人,假如秦武阳在秦廷没有色变振恐。那么,荆轲或许会刺死秦始皇,历史或许就会重新改写。然而,历史终究是历史,历史一旦形成就不会再有假设。事已至此,我们只能为荆轲的悲剧感到遗憾和惋惜了。

以上是荆轲之“败”的陋析,那么又何谓荆轲之“成”呢?我以为荆轲之“成”概有其三:一曰荆轲之勇。自古燕赵大地从不缺义士勇士,有诗为证,“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作为一个刺客,第一品质是勇敢,需要有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非此不能成事。这一点,荆轲做到了。文中有两处描写:一是“顾笑武阳”的情景: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来到秦廷,秦武阳胆怯引起秦王怀疑,但面对险情荆轲从容镇定,随机应变,据实理辟,一番辩词让听者无从怀疑。一是“秦廷搏击”的场面: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秦宫大殿,图穷匕见。面对突如其来的白刃相见,毫无准备的秦王惊慌失措,有备而来的荆轲频频出击。霎时间,庄严的秦廷上,荆轲“逐”,秦王“走”,群臣“愕”,上下“尽失其度”,最后竟出现“乃以手共搏之”的戏剧场面。眼看秦王要成为刀下之魂,侍医夏无且以药囊提轲,荆轲被秦王断其左股,最后“被八创”,完全失去了战斗力,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荆轲还在倚柱笑骂秦王。在这惊心动魄的搏斗中尽现了荆轲的英雄虎胆,历史真为荆轲叫绝,勇哉荆轲!壮哉荆轲!

二曰荆轲之智。面对杀人如麻,有虎狼之心的秦王,荆轲深知只身赴险需要大勇,更知道秦王的狡诈多谋难以取其信,需要大智。于是乎,他在临行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提出以樊於期之头作为赢得秦王信任筹码的谋略,这是一个残忍却又可行的计划。樊於期本是秦国的将军,因得罪秦王,其父母宗族皆被戮没,后逃至燕国,太子丹收留了他。为此,秦王愤意难平,悬赏金千斤、邑万家,欲购樊於期人头。因此,樊於期对秦王恨之入骨,正在伺机寻找报仇的时机,现在机会终于来了。然而,太子丹却徒有妇人之仁,不忍以己之私伤长者之意,无奈荆轲只好向樊於期直陈其利弊,以己之智成就樊於期之义。至秦,厚遗中庶子蒙嘉,乃见秦王。所有这些,表现了荆轲的大智。

三曰荆轲之悲。荆轲之悲悲在“易水诀别”,这是本文最为悲壮的刺秦背景。其文曰: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易水河畔,满目萧瑟,白衣送别,风寒水冷,壮士悲歌,一去不还。作者像一位高明的摄像师,交替运用全景镜头、特景镜头、特写镜头,将一瞬间同时发生的各种现象交织起来,构成了一副慷慨悲壮的画面,读来令人动容悲怆。唐代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诗云:“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写尽了英雄人物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不惧生死、义无反顾的凛然气节,使得荆轲的形象感人至深、千古犹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临行前,留在天地之间气吞山河的豪情壮言。此言一出风云因而色变,草木为之含悲。于是乎,荆轲去了,带着一颗带血的人头,带着故国的万里江山,带着数万万性命的寄托,毅然决然赴死地而去了。也许,这样的离去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个悲剧;也许,荆轲的极致,只能是死,唯有死,才能承载他生命之重的意义。

3.篆刻雄狮 铭记历史 篇三

周文波用十几年的心血将卢沟桥上485个狮子镌刻成石印,每个狮子石印再配上一方篆刻,创作了111米的巨幅长卷《卢沟桥全狮图》。这是卢沟桥建桥800多年来第一次再现卢沟桥全景的“稀世珍品”,是一件中国传统艺术的国宝,是一部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好教材。这一传世之作的问世,填补了我国篆刻史的一项空白。日前,笔者对周文波作了专访。

受欺凌刻骨铭心

周文波,1935年出生于河北晋县东寺闾村。6岁那年秋天,日本鬼子对晋县大扫荡,乡亲们听到枪声,吓得跑的跑,藏的藏,剩下老弱病残和孩子们被困在村子里,鬼子用刺刀把大家逼到大街上。一个鬼子从人群里把小文波拉出来问:“小孩的,八路的有,哪里去了?”他回答:“不知道。”“小孩的,八路的干活!”鬼子重重一巴掌打在他的脸上,他抱住鬼子的胳膊狠狠地咬了一口,鬼子一声尖叫,反手又一掌,小文波耳朵红了,小脸肿了。

6岁正是上小学、学习第一个“人”字的年龄,小文波却白日见“鬼”。这是他人生第一课:受敌欺凌,刻骨铭心。

不久后的一个晚上,皇协军领着日本鬼子偷袭东寺闾村。鬼子诡称是八路军路过找水喝,乡亲们以为八路军回来了,没有穿好衣服就急忙开门,结果被鬼子统统拉到大街上。鬼子大吼道:“你们通通八路的干活,死了死了的!”就这样,8个乡亲死在鬼子的屠刀下。文波的大姨夫就是被鬼子当活靶子打死的。这是他人生第二课:民族仇恨,勿忘国耻。

报仇恨弃文从军

1949年家乡解放了,小文波加入了儿童团,站岗放哨斗地主。他上高小后加入了青年团,17岁从晋县师范毕业后当了小学教师。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他把民族恨埋在心底。1955年底,他毅然弃文从军。在军营里,他苦练杀敌本领,处处敢争上游,工作表现突出,多次立功受奖。

周文波少年时受大舅的影响,对书法、篆刻有兴趣,临过颜柳体,学过篆刻。参军后长期从事宣传文化、图书馆、俱乐部、新闻报道等工作,在实践中培养了文学、剪纸、摄影等多项特长。特别是利用业余时间勤学篆书、篆刻,刻苦钻研《篆刻学》,临石鼓文、秦汉石刻、篆刻、东汉石刻隶书、明拓峄山碑等,日积月累,其篆书、篆刻有了长足进步,技艺日臻完善。1979年调入石家庄步兵学校工作后,他主攻篆书、篆刻。几十年来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老年报》《河北日报》《求是》《中国老年》等全国几十种报刊上发表了1000余件篆书、篆刻、诗词、相声、剪纸、摄影作品,受到各界的好评,成为颇有影响的书法篆刻家。其小传收入《河北当代文艺家名典》《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世界华人书画篆刻家大辞典》,其作品被收入《北京军区老干部书画作品选》《跨世纪中外翰墨艺术家精品大全》《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典藏》《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珍品选》。他的篆刻作品和名章,功底深厚,独创一格,曾被总参外事局作为礼品赠送给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葡萄牙总参谋长梅洛?伊芝迪上将等几十个国家的外宾。时任国务委员、国防部长的张爱萍上将请其为外宾篆刻治印,对他的作品评价很高,亲自接见他,并当场挥毫题词:“金石留声。”周文波现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研究创作员、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联谊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晋州市书画院名誉院长。

刻雄狮铭记历史

历来相传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之说,卢沟桥的石狮誉满京华。更为重要的是,卢沟桥乃1937年七七事变的发生地,举世闻名。

周文波的家就在卢沟桥畔长辛店,他每次进出京城必经此桥。在无数的朝霞落晖中,他面对几百座栩栩如生的石狮子,脑海里常常浮现29军将士英勇拼杀日本鬼子、血染石狮慷慨悲壮的场面。那一个个溅有烈士鲜血的石狮,仿佛时时在怒吼,天天在咆哮,惊心动魂!作为一个艺术家,如何艺术地再现这一悲壮场面,周文波时时沉思,反复思考。久而久之,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萌生了制作《卢沟桥全狮图》的想法。

卢沟桥是中国抗日军民的英雄桥,是永刻日本侵略者罪行的铁证桥,是通向中华民族历史纵深的精神桥!面对部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贼心不死,不认旧账;面对当前部分青年人不知那段历史的尴尬,他感到重任在肩。作为一名军人,迟早是要解甲的,而社会责任永无解甲之日,他要用雕塑和石刻,艺术地再现卢沟桥的悲壮历史,永留后人。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试着用橡皮泥雕塑,但橡皮泥塑不出雄狮之威猛。他改用石雕,选用灰色石料雕成高4.2厘米大的小狮子,很近似桥狮本色;又用白色莱石雕成4厘米高的小狮子,以象征中华民族之高洁,其直观效果很不错。但石料难选,即使有石料,把266.5米长的卢沟桥缩小50倍,桥体还有5米多长,那样,桥上的大狮子仅7毫米,小狮子更是微小了。

正当周文波愁眉不展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翻阅《卢沟桥文集》,《文集》上的一幅元代《卢沟运筏图》引起了他的遐想。“我何不创作一部《卢沟桥全狮图》呢?”这个构想一提出,立即就得到了篆刻界朋友的支持。于是他开始了艰苦的创作准备。

首先是备料。周文波选用北京八大处的叶腊石,从1989年8月起开始采料、锯片、打磨,大年初一都没休息。他先把大石块锯成10厘米见方的石片,再用粗砂布打,细砂布磨,水砂纸抛光。他废寝忘食,每天干十几个小时,满身都是石粉、泥水。“石头屋里堆,石粉满屋飞,灯下刀落石,更深不知累。”这是他进行艺术创作的真实写照。

其次是取样。1990年春天,周文波着手拍摄卢沟桥上的狮子。他蹬着三轮车,拉着梯子,每天往返于家和卢沟桥之间,一头扎下去,根本顾不上吃喝。他用双镜头老式照相机,按照不同角度,对485个狮子一一拍照,自己冲洗放大。发现不理想的,再选光线最佳的时间、最佳的角度重拍,先后重拍、补拍了几十次,用去上百卷胶卷、上百袋洗相药、几百张放大纸。而这些都是自掏腰包。

第三是构思、设计、篆刻。周文波有句口头禅:“苦于构思,乐于玩石。”周文波面对几百张照片,通过立意、联想、取舍,进行整体构思,使平面的照片形成艺术雕刻的模板。他以加工好的石板当纸,以照片当范本,在石板上画出狮子雕刻稿,然后镌刻。

周文波针对狮子的口形、神态给每个狮子题名。他以卢沟桥第77号望柱代表七七卢沟桥事变为中心,给77号望柱题名为“卢沟事变”,这也是该柱上石狮的题名。题名的内容以抗日战争全过程为主线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题名为“耳闻目睹”、“战事预感”、“风云突变”等;第二部分为“满腔怒火”、“血海深仇”、“勿忘国耻”等;第三部分为“展望未来”、“面向世界”、“振兴中华”等。

周文波《卢沟桥全狮图》篆刻印,从仿甲骨文、古玺、秦汉印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印式入手,直到现代“以形显意,以意传神”的艺术手法进行篆刻创作。例如,创作第77号望柱的题名“卢沟事变”,他将“卢”字设计成城楼样式,“沟”字的三点夸张为桥与河,“事变”这两字放在桥上,其图意为:东边为宛平城楼,西边是永定河与卢沟桥,桥上发生战事。圆形篆刻“卢沟晓月”边有破损,象征国土遭敌惨踏。第87号望柱上的石狮子石质已经风化,有裂痕,他据此题名为“血海深仇”,狮子篆刻为“劈头开脑,血流成河”,以此控诉日寇,警醒后人。

在创作最紧张的时候,周文波鉴于在北京社会活动多、电话多,加上儿女们双休日回来团聚,频繁的应酬接待,影响创作进度,便与老伴商量,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远离子女,回到老家晋州市塔上村,闭门谢客专心致志创作。485座狮子及题名印雕刻完后,他购置了四块胶合板做裱糊墙,买了上等宣纸,自己印刷托裱。就这样,历时10年,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长卷《卢沟桥全狮图》终于问世。

《全狮图》誉满京华

《卢沟桥全狮图》部分作品在北京市丰台区展出,入选’93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95北京国际书画周获奖作品展。1997年纪念建军70周年时,《卢沟桥全狮图》在北京首展。各界人士普遍反映,这是一件难得的国宝,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巨幅长卷震动了各级领导,李德生、廖汉生、李来柱等抗日将领和李铎、刘章、石祥、旭宇、李文新、张西帆等著名书画篆刻家纷纷挥毫题词祝贺。老红军书法家罗铭题贺“稀世珍品”;北京市委副书记欧阳文安题“自警自励 永世不忘”;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廖汉生挥笔题写了“卢沟月圆 祖国一统”;中国书协副主席李铎题词:“牢记国耻 振兴中华。”

4.铭记历史心得体会 篇四

接过敢为人先的鲜红旗帜。“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中共满洲省委连夜起草并于次日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这是国内号召武装抗日的第一篇宣言。“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党员干部要接过敢为人先的鲜红旗帜,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在疫情防控和防汛减灾等各类重大考验风险中担起重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先一步发现问题,抢一步解决问题,夯实民生之基。要竭尽赤诚,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各项重大任务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精神,要时刻想在前、做在前,做好有效衔接。

厚植爱国主义的精神基石。狼牙山五壮士凭据险要地形,多次击退日寇进攻,面对拥上来的敌人,马宝玉神情严肃地对战士们说:“同志们,我们都是有骨气的中国人,宁死不投降!为祖国、为人民牺牲是光荣的!”正因为爱国主义精神的迸发,抗战将士乃至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一起。“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前进的道路从来不会是一片坦途,站在在历史交汇期,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更要厚植爱国主义的精神基石,发现和培育优秀的党员干部和先进分子,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注入新生力量。

5.铭记历史心得体会 篇五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向中国发动进攻,次日占领沈阳城。短短4个多月,中国东北全部被日军占领,丧心病狂的日本人在我们的土地上肆意烧杀抢掠。从1931年到1945年,大半中国被践踏在日军的铁蹄之下,930余座城市被占,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掠走钢铁3350万吨,煤炭5.86亿吨。日军所到之处尸横遍野、哀嚎遍地,3500多万同胞伤亡。

这段历史是中华民族抹不去的殇,是中国人民抹不去的痛。无论时间如何流逝都冲淡不了那段让人痛彻心扉的黑暗历史,无论岁月如何静好、阳光如何灿烂都无法掩盖那段屈辱的历史。这是一段留在中华民族记忆的耻辱和痛,这是刻在中华儿女血液里的黑暗记忆……“九一八”激起了中国人民奋勇抵抗的决心,成为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让亿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不惧生死,共同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气壮山河的抗日史诗。

如今岁月变迁,先辈们誓死捍卫祖国独立、捍卫中华民族自由,为民族复兴而战的伟大梦想从未改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大力弘扬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今天的中华民族一步一步崛起,比任何时刻都更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不忘历史,是对先辈意愿的继承,更是对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

我们的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他们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作为后辈,我们务必要记住这段血与泪的历史,发扬抗战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不怕付出与牺牲,为了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我们记住这段历史是为了更好承继先辈的意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铭记历史心得体会 篇六

有这样一首百听不厌又振奋人心的歌: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是呀,中国是一个大国,正因为有了我们民族的团结,才有了我们今天强大的祖国!

战争,总是无情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回顾历史的长河,有多少英雄儿女在战场中牺牲,但是,他们都是在自豪的微笑中闭上了眼睛。因为他们知道:在国难当头,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能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祖国的大地上,是多么辉煌的事情!

1894年,日本政府挑起一场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因岁次甲午,史称中日甲午战争。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一败涂地,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4个通商口岸,日船可驶入以上各口。这一切的一切,给中国人民套上了新的枷锁,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民族的危机,使中国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从此,中国成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中国人民的头上被三座大山压得那么沉重,中国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悲惨生活。那么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什么?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后来,在毛泽东和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帝国主义胆敢来侵犯,我们就把它消灭掉!

帝国主义的本性是很难改变了!今年,日本帝国主义大胆把遮羞布拉出来,明目张胆夺取我国领土钓鱼岛。且不说是日本为何明目张胆而争我国领土钓鱼岛,先来了解我们自己的一些做法:我们认为只要是把气愤发泄在日货上面,不买、砸坏、烧掉,就是给他们致命的一击,却不料到这是多愚蠢的做法。因为面对着这样的事实,他们不乱,我们却先乱了。我们需要做的是,要想办法在科技、工业等方面超过别人,因为在我们这里有比他们更先进的科技产品,我们还需要购买他们的吗?所以,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特别强调地指出:落后就会被挨打!就会被帝国主义欺负!国家民族就会被灭亡!千万不要忘记历史经验教训!

7.铭记历史的细节 篇七

杜涌涛,徐百柯(编)

中央编译出版社

定价:32.00元

我们身处在一个被加速的时代里边,所有过往的事物还没待我们看清楚,它们就以时钟刻度两到三倍的速度远离我们。那些被历史碾过后剩下的残垣断壁,即便还倔强地存在着,也被推至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然后被不断兴起的新生活一层又一层掩盖起来。假如我没有读到这本书——《永不抵达的列车》,我依然会顺着时代的车轮往前滑行,遗忘那些实际上并不久远的往事。

《永不抵达的列车》分为三辑:伤逝、世相与家国。尽管按照大致的内容有了这样的归类,但总的文字气质都是相似的。那些大事件中被我们忽略的小细节,那些滚滚人群中被我们视而不见的卑微生命,都是本书中非常重要的主角。开篇的文章便是通过电影《钢的琴》热播的契机,带领读者看到了整整一个工人阶层的失落。总会有观众询问导演张猛“那个时代”的道具细节,他无奈地笑着说:“其实那个时代距离今天真的没多远,只有10年而已。”作家吴晓波对此悲情地说:“这一代人就这样被遗弃了。我们今天正在享受的成果,是以消灭了一代40到60岁间的产业工人为代价的,他们彻底牺牲了自己的职业生命。一个正在进行改革的国家,人本是第一位的,改革最关键不是保护既得利益者的权益,而是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太多失落的历史细节让我们在这本书中得以重温。“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里,住着的50多名当年支边的知青,可如今他们在精神世界中依旧活在语录的时代;温州动车事故中罹难的女孩,在事故发生的前夕还在写微博,安排着接下来的日程;煤矿里苦熬的工人,出井后最喜欢的是玩摇滚乐,寄托他们的愤怒与忧伤;为了国家水利建设,一生三次迁徙的河南移民,没有半个字的抱怨……还有那群退下历史舞台的蒙古铁蹄马,它们贫瘠的生存现状也呈现在我们眼前。在这些有良知的文字中,我看到了诸多平凡生命迸发出的瞬间灿烂,以及它们陨落进尘埃里的无奈与叹息。

8.铭记历史心得体会 篇八

XX年10月21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始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这个伟大理想前行。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回顾历史,树立信仰

红军长征的那个年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境地,社会危机四伏,日寇野蛮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到了危急关头,中国革命到了危急关头,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关头。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应该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学习红军战士的坚韧不拔,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习近平强调,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

践行长征精神

9.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 篇九

圆梦中华

——观阅兵大典有感

文林路小学五年级二班

潘 硕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我国举行了第14次阅兵大典,向世人展示了军力和国力。我的心情十分激动。

北京时间十点整,以“勿忘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开创未来”十六个字为主题的阅兵大典开始了!看,海陆空三军仪仗队方队,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充分展现了我军将士的威武雄姿。接着,东北抗日联军老兵过来了!虽然年龄最小的已超过了90岁,但他们身板硬朗,英姿不减当年。他们的战友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那场战争中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据统计,东北抗联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保家卫国的抗战精神激励着全国人民在建设祖国的征程中奋勇前进!瞧!狼牙山五壮士方队又向我们走来!他们步伐整齐,铿锵有力。当年在抗击日本侵略者那场惨烈的战斗中,狼牙山五壮士为了完成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的任务,他们毫不犹豫地将日本侵略者引上了狼牙山山顶,在与敌人殊死搏斗后,终因寡不敌众,弹尽援绝,他们宁死不屈,集体跳下悬崖。他们向世人表明了中国人民

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定决心,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曾雄辩的告诉人们:“落后,就要挨打。”“强大,就不会被人欺负”。国防力量的强大则会促使国家的昌盛。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顽强拼搏,努力奋斗,我国的国防逐渐强大起来,甚至某些领域超出世界先进水平。瞧,八一飞行队穿过云层,直飞北京天安门城楼上空,他们飒爽的雄姿展现了祖国的强悍;喷雾式飞机喷出五彩缤纷的雾气,彩雾缭绕,盘旋上空。瞧,各种现代化、信息化的武器装备闪亮登场!高大式坦克体现出我国国防的强大;TM—26先微导弹,全长18米,庞大威武!还有许多重型武器,海空打击武器,〃〃〃 〃〃〃,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看着看着让人不禁振奋、自豪!这一切让世人无不啧啧赞叹!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此时,先贤的话语在我的耳边回响。当今,我们的国防强大,国家昌盛;但是世界还很不安宁,战争的利剑亦然高悬。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听党的话,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刻苦努力,奋发学习,掌握更多的文化科学知识。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0.关爱老兵 铭记历史 篇十

由于南郑县各级政府按照民政部有关文件精神,积极为抗战老兵落实关爱政策,使这个仪式办得既隆重热烈又简朴高效。

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为九名抗战老兵发放2015年第二季度生活费每人900元,西安红星美凯龙给九名抗战老兵捐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各一份。汉中市印象有限公司张浩也为抗战老兵送来了慰问品;抗战老八路葛晋章之子捐赠3000元,用以资助志愿者寻访抗战老兵。

西安宝鼎影视有限公司、陕西省各地区志愿者团队等爱心企业和志愿者分别为老兵送上了慰问金、慰问品等。

面对八九十岁甚至上百岁的几位老人,现场观众无法期待他们像当年那样列队正步出场,但是可以看到志愿者们以无微不至的行动搀扶陪伴老人。按照预定方案,仪式持续将近三个小时,老兵们在主席台上无人离开座位,静静地接受勋章、大红花和鲜艳的绶带,全场男女老幼深受感动。

据了解,从2014年5月开始,汉中志愿者团队历时一年多时间,共计寻访老人39位,核实抗战老兵34人,其中八路军抗战老兵3人。在给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申报的31位抗战老兵中,有参加过台儿庄战役的佛坪县百岁老兵陈开民老英雄;有参加过豫中战役、洛阳保卫战、掩护川军总司令李家珏将军的洋县籍老英雄任国栋;有参加过枣阳战役、目睹国军大将张自忠牺牲的城固县余建哲老英雄;有参加过西峡口战役的南郑县邓成贵老英雄;有参加过豫南战役,在遂平、上菜打破日军合围第五战区战役,参加过豫西、鄂北会战等几大战役并多次和日军打交手战、拼刺刀的南郑县饶世金老英雄;还有参加过百团大战的老八路葛晋章老英雄等。

在寻访过程中,一批来自不同行业的执着的志愿者,因为心中的“英雄情结”走到了一起,辛苦奔波,不断寻访,足迹遍布汉中市各个区县的山山沟沟,为的是让老兵们的最后岁月不再孤单,让更多老兵得到尊敬和关爱。

汉中地区抗战老兵营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翟正理主持了此次“关爱你身边的抗战老兵”活动,他深情讲述了九位抗战老兵的英雄历史,回顾了志愿者们长期齐心协力关爱越来越少的在世抗戰老兵,为他们送去关心、爱护和温暖,尽全力想办法改善他们的生活,抚慰他们心灵的过程。

11.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篇十一

几千年来,我们中国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例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钊;“红桥白马女政委,碧血染将天地红”的赵一曼。

在日军残酷的刑讯面前,张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率军民与日寇浴血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最后在与日寇殊死搏斗中为国捐躯。

李大钊(1901-1949)革命烈士。原名华初。长沙府浏阳人。1925年加入共产党,1930年参加红军。1938年后奉命在上海从事秘密电讯工作,向延安传递军政情报,保证上海地下党与党中央的联系。1942年因电台被日本宪兵队侦破而被捕,他强忍日军酷刑,咬定电台是私人商业电台,迫使日军释放。1948年冬,又被国民党侦缉队逮捕,遭受种种刑讯,守口如瓶,终被杀害。后以其事迹为原型,拍摄成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选自百年长沙老照片丛书之《长沙名人》

1839年6月3日,“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林则徐浩然正气地对外国商人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严令禁烟。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各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千万不要违犯天朝禁令。走私鸦片,自投罗网。”商人们洗耳恭听,连声称是。

从这几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他们不怕死不怕苦,坚贞不屈的精神。让我们记住那些英雄人物,记住他们的精神。

12.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篇十二

——《百团大战》有感

张 山 亮

想要种族不灭,唯有抵抗到底!

——彭德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校师生三千余人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共同观看了《百团大战》这样一部描述我军抗战经典战役的电影,重温了我军光荣的战斗史和中华民族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精神。纵观整部电影,场面气势恢宏,真实震撼,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令人热血沸腾,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观影活动,我再次对百团大战的历史背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且在扫荡过程中采取臭名昭著、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企图割断我华北各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削弱和摧毁我抗日军民的抗战意志。在这样的抗战形势下,我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袭战,重点是破袭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的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以此来鼓舞抗战士气处于相对低潮期的中国军民。八路军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攻击,因此开始称为“正太战役”。随着该次战役的深入进行,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抗战热情空前高涨,最终我军实际参加战斗的部队达到了105个团,时任我军最高战役指挥官的彭德怀将军就决定将该次战役命名为“百团大战”。该次战役历时5个多月,成功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击毙、击伤、俘虏日伪军共46480人,缉获各种机枪5942挺,各种炮50门,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煤矿5个,仓库11个。这一连串胜利的数字沉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有效阻缓了日军南下进攻的步伐,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抵抗到底的决心。

《百团大战》这部电影使我更加深刻认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参加战争时间最早,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牺牲最大的国家。在面对灭国灭种的危难时刻,每个中国人上到将军,下到士兵以及普通老百姓表现出来的大义凌然,同仇敌忾的民族气节是一致伟大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深刻感受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英勇抗击日军的战斗的同时,我再次想起了从小受到的爱国教育里的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在当今的国际秩序中,很多时候仍然遵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一个国家的话语权和地位都是靠自身实力获得的。国际反华势力强大,日本军国主义还没有被彻底消灭,要想我们中华民族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必须建设好自己的国家。有国才有家,唯有一个强大的中国,我们才能免遭外敌再次入侵的苦难。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勇抵抗日本法西斯的无数先烈用自己的鲜血和牺牲为我们今天能够有尊严的活着和创造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如今,建设国家的重任落在了我们的肩上,我们需要不断继承和发扬抗战精神,团结一致,坚持学习,在科学研究这个长期的战斗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努力将各自的本职工作做出色,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我们每个公民都付出努力贡献,国家才能富强和长治久安,我们才能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想通过胜利给当时处于抗战水生火热的全中国百姓带来希望。当时的中国处在那样贫穷落后外强残暴入侵的困难环境下,仍然有无数先烈对祖国的未来抱有极大信心和希望,投入到顽强抵抗入侵的伟大战斗中。现在,我们已经生活在了相对幸福得多的社会中,虽然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制度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日常生活中总会遇见一些“负能量”的事情,但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总是在不断朝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应该相信共产党的领导,对我们的党和国家始终抱有希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名中国人,目前国家和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正是我们应当努力改进的方向。我们不会,也不能忘记这些英雄先辈为保卫祖国,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

“想要种族不灭,唯有抵抗到底!”是啊!我们不会,也不能忘记这些英雄先辈为保卫祖国,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我们,作为中国人,如今所要做的是要继承当时革命烈士的爱国情怀,团结一致,为中国的繁荣强盛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3.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篇十三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这一天中国将在北京举行盛大阅兵仪式。

即将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是中国首次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举行的阅兵。这次大阅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郑重决策,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本科生卢靖怡:阅兵式不仅展示我国的国防实力,对外塑造国家形象,对于公众而言,更重要的是唤起人们的抗战记忆,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当老兵出现在镜头中的时候,我们更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为国家作出的奉献。

弦外之音86545:兵不在多,在精,我国此次阅兵将向世界展示精良的军人队伍。中国军队决不再仅仅是数量庞大,而是以质量取胜。

千顷寒291012:当年抗战的胜利靠老百姓,所以现在的我们更要保护好老百姓,增强国防实力。

千里传音117802:九三阅兵说明在世界舞台上活跃的中国军队,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同盟军。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尤煜龙:阅兵场上,各类国产武器装备和空中梯队,展示我们祖国的进步和富强。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应当胸怀家国,铭记责任,求索真知,砥砺品行,把青春融入祖国的山河,用奋斗实现人生的理想。

王艳同学:历史事实证明,中国是世界和平的捍卫者,中国军队是和平之师。这样的力量越强大,世界和平越有保障。

清平乐323391:美哉中华,壮哉中华,爱我中华,祖国万岁!

各说各话: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感赋 飒爽英姿锐气场,雄师亮剑阅兵场。 安邦有策民生福,势可排山国运昌。

南国红豆:强我国防,扬我军威。

逢六进六:纪念抗战胜利,检阅雄兵,展示实力,宣示和平,令人感慨,令人振奋,催人奋进,为祖国强大而骄傲。

往日随风:今天的和平是当年先辈们的血换来的,我们要牢记历史,不然就是背叛。

定远县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葛存仁:一个经过战争苦难的民族,最懂得珍爱和平。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爱国爱家: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褪色,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我们重温历史,不是要沉溺于苦难和仇恨,而是为了让和平永驻、让正义长存。

14.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 篇十四

------红旗飘飘,引我成长主题演讲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二十四顷地中心学校的孙欢,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我是国旗班的一名出旗手,这一刻,我又手擎红旗,站在蓝天下,伴着出旗曲,迈着坚定的步伐,我感受到从操场上整齐的队伍里,向国旗投来那些敬重而坚毅的眼神,我努力的让身姿更加挺拔。

把五星红旗庄重地交给升旗手,然后耳畔就响起了国歌,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我思绪如潮。

两年前,在同样的场景下的入队仪式上,大哥哥给我佩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懵懂的我问老师:“老师,为什么红领巾是红色的?”我顺着老师的目光看向国旗,老师说:“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用革命先辈的鲜血染成的!”我只记住了这句话,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后来,我慢慢接触到了一些关于革命先烈的故事,有 “威武不能挫其气,利禄不能动其心”的李大钊、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还有“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蔡和森……他们用生命的热血使这面国旗更鲜艳!这时我才明白老师说的,才懂得更加珍惜胸前红领巾。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战争似乎对于我们来讲很遥远,但我总爱听听爷爷奶奶讲那些大青山的革命先驱的故事,李裕智是最早的蒙古族党员之一,是中共包头工委书记,1927年10月东渡黄河时被反动分子杀害,牺牲时年仅26岁;刘洪雄被叛徒出卖牺牲时仅33岁。每一个故事都震撼我的心灵,让我深深感动。我深知今天的和平年代来之不易。正如习近平爷爷所说:“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与奉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我们要永远铭记于心,铭记他们身上闪烁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铭记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铭记他们血战到底,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铭记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处于新时代下的我,总在思考,如何让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少年时代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强健体魄,有了好身体,有了丰富的知识,长大以后才能报效祖国!

我们在“读书写字立根基,绳舞飞扬健体魄。”学校特色理念的引领下,踏踏实实地读书写字,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丰富的读书活动和写字比赛,平时在写字课上认真学习胡一帆老师的书法,三年来我的字越写越好。每天的晨诵,午读,晚读,成为了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感觉每一天都特别踏实而有意义。

花样跳绳是我们学校的一校一品,从最开始的简单花样跳,到后来的复杂花样跳,我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虽然很辛苦,但每次学会一个新的动作,我的疲惫就一扫而光!特别是看到校长和班主任老师和我们一起跳,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无限的力量!特别高兴的是我也被选中参加了今年黄灌杯的开幕式,真正的展现了自我!我很骄傲,觉得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了几分!

少年不能虚度光阴,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每一件小事,用行动传递着正能量,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团结友爱同学,学会自强自立这是我们这个年纪该做的事!

铭记历史,我心中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砥砺前行,我们会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5.铭记历史心得体会 篇十五

--赴抗日山缅怀先烈体会

抗战爆发四周年(一九四一年七月七日),中国的苏北抗日根据地就开始建设最早的抗日烈士陵园,一九四二年七月七日落成。八路军山东军区在这里举行落成典礼,公祭抗日烈士。这就是著名的苏北抗日山烈士陵园。

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我们干部培训班的30名师生专程来到中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冠名的烈士陵园--享有全国“八大红色经典景区”之称的抗日山烈士陵园,缅怀那些为了抗战胜利而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们。

整个烈士陵园上下分为八个坡段,气势雄伟,从下往上看去,很有南京中山陵的味道。陵园内有小沙东海战烈士冢、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希泊纪念碑、符竹庭墓、滨海地区抗战烈士纪念塔和纪念堂等。陵园内安葬着800多位烈士,塔碑上铭刻着3567位烈士的英名。

从抗日山顶向四面望去,一棵棵松柏苍劲挺拔,一蔟蔟鲜花争奇斗艳,一座座雕塑和纪念塔巍然耸立。无形中被一种不屈的民族精神所震撼,想起了民族英雄岳飞的千古绝唱《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这是华夏儿女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的共同心声。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了如今的和平年代!

青山依旧,忠骨依存,仰望符竹庭将军手握红旗的铜像,军区政委肖华《抗日山志》中的一段深情的话语道出了他的英雄事迹:“岁月如流,却流不走我对符竹庭同志的悠悠思念;长征路上,我们同饮风雪;平型关前,我们共浴战尘;挺进敌后,我们并辔冀鲁……他运筹帷幄,沙场横戈,克郯城,取赣榆,英姿勃发,斯人斯貌,常在眼前,他是在赣榆战役中,为祖国,为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仰望着小沙东海战中那栩栩如生的画卷,仿佛再现新四军三师参谋长彭雄、八旅旅长田守尧两位将军一九四三年三月率领赴延安干部北上时与敌人在海上遭遇时的英雄战斗场面。他们这支非战斗部队与敌人激战一整天,毙敌数十名,后终因孤浮海面,弹尽无援,壮烈殉国,虽然他们没能看到革命圣地的灯光,却用自己的身体紧偎着祖国苦难的大地。忘不了青口战役中的十八勇士,忘不了战斗英雄何万祥同志,忘不了国际友人汉斯·希伯和金野博,忘不了长眠着八百多位烈士的忠骨,更忘不了三千五百七十六位烈士的英名,他们每一个名字,都有一个英雄悲壮的故事,都洋溢着一股凛然的正气,都有一段光彩的历史。

在宽敞明亮的展厅,看着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听着一句句充满激情的解说词,我们仿佛回到抗战时,战火纷飞的年代。当日本侵略军占领祖国大好河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关头,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抗战的重担,革命先辈为中国人民的抗战和解放事业浴血奋战。通过纪念馆工作人员的讲解和参观朱德、陈毅、罗荣恒、肖华、陈士榘等革命先辈的题词,进一步了解了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始终坚持高尚的共产主义信念,为中国人民的抗战和解放事业立下的卓越功勋。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没共产党,就没新中国。我们从内心呐喊: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人英雄永垂不朽!

渐去了刀光剑影,远离了烽火烟尘,也许的我们不能体会到那个年代的血泪与艰辛,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段屈辱岁月里为了民族的生存奉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英烈。正如记录片中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所言,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抓住机遇,奋发图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下山回头,感慨万千。这里的感慨,不是对山景的留恋,也不是对登山的回味,而是回头历史,回头共和国成立和崛起的历程,回头成千上万的先烈,为了打败侵略者,为了建立一个东方强国而不懈奋斗、忘我牺牲、前赴后继的悲烈画面。今天走进的不是一座山,而是一段历史,一段充满希望、充满悲歌、充满苍凉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随着车轮的转动,我在思考中驶离了抗日山,但在心中,我这样告诉自己:作为一名法官,一名共产党员,要努力做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率,更好的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始终牢记司法为民的要求,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掌好、用好审判权。以维护司法公正为天职,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始终做到忠于法律,忠于事实,刚正不阿,清廉如水、乐于奉献,树立和维护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奋斗不息!

上一篇:《贞观政要》文言文下一篇:涂料施工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