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图形的平移与旋转(10篇)
1.教案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篇一
第11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单元备课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章在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以及七年级下册“直角坐标系”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和中心对称,探索他们各自的基本性质。通过在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沿坐标轴方向经过平移后对多边形的顶点坐标的探索,体会顶点坐标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在直角坐标系中,能写出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沿一条坐标轴或依次沿两条坐标轴平移后顶点的坐标,并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体会图形顶点坐标的变化。
3、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4、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图形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
5、探索线段、平行四边形的中心对称性质。
6、认识和欣赏平移与中心对称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感受图形变换的美学价值。
7、结合本章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感悟抽象、归纳、演绎、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
三、教材重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平面图形平移、旋转、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直角坐标系中平移前后多边形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空间观念的培养,从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观点发现和分析问题(2)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推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3)认识图形在全等变化下的不变性 关键:(1)为了概括和理解平面图形平移、旋转和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教师要按照教科书的设计,组织好学生的实验与探究活动,引导他们正确地进行操作、思考与合作交流。
(2)注意区分中心对称、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等相近概念,认识“中心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而言的,是这个图形本身的属性,而“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两个全等图形之间的一种位置关系。
(3)用图形的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问题,能根据需要找出图形变化中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以及不变的数量关系、位置关系。
四、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共10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11、1 平面图形的平移
3课时 11、2 平面图形的旋转
3课时 11、3平面图形的中心对称
2课时
回顾与总结
1课时
共计9课时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对学生空间观念形成和推理能力的评价
2、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3、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评价。
4、重视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评价。
2.教案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篇二
一、图形平移、旋转是一种知识
图形平移、旋转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学生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旋转, 掌握平移的方向, 对应点连线互相平行或在一直线上;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能够按要求做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旋转后的图形, 利用平移、旋转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等等。简单地说, 就是让学生明白在图形平移、旋转的情况下, 哪些性质变了, 哪些性质没变。
例1:如图, 已知△ABC的面积为3, 且AB=AC, 现将△ABC沿CA方向平移CA长度, 得到△EFA。
(1) 求△ABC所扫过的图形的面积;
(2) 判断AF与BE位置关系。
简析:要求△ABC所扫过的图形的面积, 首先要知道求△ABC所扫过的图形是什么几何图形。根据平移的性质可知, △ABC所扫过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易得△ABC所扫过的图形的面积为6;AF与BE位置关系为垂直。
二、图形平移、旋转是一种方法
图形平移、旋转也可以应用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通过图形平移、旋转构造新图形, 使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晰, 有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
例2:O为正△ABC内一点, OA=3, OC=5, 则∠AOB=____________。
简解:将△ABC以点B为旋转中心,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 得到△BPC, 点A旋转到点C的位置, 此时△BPO是正三角形, PC=3, OP=4, OC=5, △OPC是直角三角形, ∠OPC=90°, 所以∠BPC=150°, 则∠AOB=150°。
评析: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BPC是通过旋转构造出来的, 这种构造很巧妙, 把原来分散的条件通过旋转集中在一起, 大大降低了解题的难度。由此可见, 图形平移、旋转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方法, 一种工具。
三、图形平移、旋转是一种思想
图形平移、旋转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图形的旋转, 将分散的元素集中在一起, 便于发现和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 这就是化归转化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
例3:阅读下面材料:在梯形ABCD中, AD∥BC, 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若梯形ABCD的面积为1, 试求以AC、BD、AD+BC的长度为三边的三角形的面积。
分析: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应想办法移动这些分散的条件, 过点D作AC平行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E, 得到的△BDE即是以AC、BD、AD+BC的长度为三边的三角形, 易得三角形的面积是1。
解决问题:如图, △ABC的三条中线分别为AD、BE、CF, 利用上述方法画出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的一个三角形;当△ABC的面积为1, 求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的三角形的面积。
简析:过点C作CG∥BE, 交ED的延长线于点G, 连结GF, 得到△CFG即是以AC、BD、AD+BC的长度为三边的三角形, 易得三角形的面积是3/4。
四、图形平移、旋转是一种经验
图形平移、旋转虽然是一种知识、一种方法、一种思想, 但很难被学生掌握, 只有通过反复实践、运用, 才能成为一种经验, 才能被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于数学解题之中, 这就是我们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的三维目标, 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例4:如图, 分别以锐角△ABC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BCFG、CAIJ, 点O1、O2、O3分别是它们的中心, 试探索线段O1O3与AO2之间的关系。
评析:对于O1O3这个结论, 学生通过相似很容易得到, 但对于O1O2⊥AO2这个结论, 不通过图形的旋转来解决的话, 有较大的难度。
对于学生而言, 只有具备充分的图形平移、旋转的数学体验和经验, 才能有意识地运用图形平移、旋转这种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平面几何中的问题。
总而言之, 在教学图形平移、旋转内容时, 要切实让学生把握四点要求:一要充分理解在图形平移、旋转的情况下, 几何元素中的变化量和不变量;二要懂得图形平移、旋转是一种方法, 是解决几何问题是可以运用的利器;三是要把这一理论和方法上升为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四要形成一种经验, 并养成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以便能灵活地解决好类似的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立彬, 陈秀娥.浅谈运动变化思想的渗透[J].中学教研 (数学版) , 2000 (8)
3.《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复习全攻略 篇三
1. 平移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理解这个概念应注意以下两点:
(1)平移是指平面图形在同一平面内的变换.
(2)图形的平移有两个要素:一是图形平移的方向,二是图形平移的距离.
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这个性质可作为平移作图的依据.
2. 旋转
旋转是指由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某种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形成另一个图形.旋转后,直线仍然变成直线,线段变成和原来线段相等的线段,平行直线仍为平行直线,并且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
运用旋转变换的关键在于选好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旋转变换在解题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在题设条件与结论间联系不易建立或条件分散不易集中利用的情况下,通过旋转变换铺路架桥.
(2)图形错综复杂,图形中等量关系较多,可通过旋转变换,移动部分图形,让相等的部分有所联系,使题中隐蔽着的关系明朗起来,从而找到解题途径.
二、常见考点透视
1. 平移概念及其特征
例1 如图1,有一条小船,若把小船平移,使得点A平移到点B.
(1)请你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小船;
(2)若该小船先从点A航行到岸边L上的点P处,再航行到点B,如果要求航程最短,试在图中画出点P的位置.
解析:(1)平移后的小船如图2所示;
(2)如图2,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B交直线L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
评注:平移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2. 旋转的概念及其特征
例2 如图3所示,把一个直角三角板ABC绕着30°角的顶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EBD.点C、B、E在同一直线上.
(1)三角板旋转了多少度?
(2)连接CD,试判断△CBD的形状.
(3)求∠BDC.
解析:(1)由∠ABC =∠DBE = 30°,则∠CBD=180°-30°=150°.
故三角板旋转了150°.
(2)根据旋转的性质, 则BC=BD.
所以,△CBD是等腰三角形.
(3)由(1)、(2)知,△CBD是等腰三角形,∠CBD=150°.
所以,∠BDC =(180°-150°)= 15°.
评注:要注意平移与旋转的区别和联系.
3. 简单的图案设计
例3 (1)如图4,在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如何通过平移或旋转两种变换,由图形A得到图形B,再由图形B得到图形C?(对于平移变换要求写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对于旋转变换要求写出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2)图5是某设计师设计的图案的一部分,请运用旋转变换的方法,在方格纸中将该图形绕点O顺时针依次旋转90°、180°、270°,依次画出旋转后所得到的图形.将得到的图形涂上合适的阴影,你会得到一个美丽的图案.你来试一试吧!
解析:(1)由图形A得到图形B: 图形A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图形B.由图形B得到图形C: 先将图形B向右平移4个单位后,以点P2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即得图形C.
(2)运用旋转变换的方法,按照要求进行作图,如图6所示.
4. 平移与旋转性质的应用
例4 数学课上,老师先让同学们观察图7,然后问:“它绕着圆心旋转多少度后可与它自身重合?”甲同学说是45°;乙同学说是60°;丙同学说是90°;丁同学说是135°.以上四位同学的回答中,错误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解析:分析图7,一个圆被分成8个小部分,故最少旋转=45°就能与它自身重合.同时,旋转45°的倍数也能重合.于是可知,四位同学的回答中,只有乙同学的回答错误,故选B.
评注:此类问题,只要分析出图形被平均分成了几个部分,然后用部分数除周角,即可确定旋转的最小角度了.
例5 在梯形ABCD中,AD∥BC ,∠B+∠C=90° ,AB=4 cm,CD=3 cm.求BC-AD的值.
解析:如图8,将CD平移,到AE的位置, 由平移的性质可知:EC=AD,AE=CD=3 cm,∠AEB=∠C.
因为 ∠B+∠C=90°,所以∠B+∠AEB=90°.
所以△ABE是直角三角形,且∠BAE=90°.
由勾股定理,得BE===5(cm).
所以BC-AD=BE=5 cm.
评注:平移前后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性质.
4.图形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篇四
课题: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平移和旋转是新课程标准为了加强学生空间观念培养而新增的学习内容。因为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所以我认为小学二、五年级学习“平移和旋转”知识的衔接点在于活动。通过活动完成“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可以达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做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做是旋转现象。
课题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直观区别平移和旋转的区别。
2、通过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并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3、能在方格子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4、在操作中加深去旋转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
1、知道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
三、教学难点:
能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0 后的图形。
四、课型和教具:
新课;钟表、风车、图纸。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感受平移与认识旋转的含义及旋转方向和角度
1、理解旋转的含义 师:电梯的上、下运动属于平移现象,那么钟面上的指针不停地在转动是什么运动现象?
出示教具钟表实物
师:演示钟表旋转,指导学生理解“顺时针”、“逆时针”方向。
师:请同学们观察钟表的指针,描述指针从“12”到“1”是怎样旋转的?(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到“1”)师:演示指针由“1”到“3”。
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到“3”)师:演示指针由“3”到“6”。
学生反馈:指针从几开始?是绕哪个点旋转的?怎样旋转?旋转了多少度? 总结:指针从“12”到“1”、由“1”到“3”、“3”到“6”„ „不停地转动,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旋转。
2、认识旋转的三要素
旋转点:图中的指针绕着点O转动,点O就是旋转点。
旋转方向:把钟表上指针的旋转方向称为顺时针,与钟表上指针的旋转方向相反称为逆时针。
旋转角度:指针从“12”到“1”,指向“12”的虚线指针和指向“1”的实线指针可以看做对应线段,它们之间夹角的度数就是旋转角度。
老师板书
3、明确旋转的叙述方法
师:在叙述物体旋转时,应说出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老师板书
<2>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出示教具风车
1、师: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师:风车有4片叶组成,它绕点O旋转。观察风车的旋转,说说风车每次旋转的角度和风车旋转后三角形的变化。
2、旋转的特征
学生反馈: 风车是怎么旋转?旋转中每个三角形是如何运动?旋转后每个三角形是如何变化?
师:风车上的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又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但旋转前后每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发生改变,只有位置发生了变化,这就是旋转的特性。
老师板书
<3>在方格子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的方法
1、分析题意,明确要求。
2、操作过程
指名说说画的步骤、要点。(首先要确定它围绕的点,然后找到这个图形旋转90°后各个点的对应点,对应点与点O所连线段的夹角都是90°;对应点到点O的距离都相等,最后连线。)
3、学生独立画图,老师巡视指导。
4、展示作品,交流画法。
5、总结画法。
①、找出图形的几个关键点,根据旋转方向,在线段某一侧借助三角板作垂线。
②、从旋转点开始,在所作的垂线上量出与原线段相等的长度。③、顺次连接所画出的对应点,就得到旋转后的图形。
老师板书
<4>、联系生活,巩固加深。
(一)图案欣赏:
1、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课前老师收集的几幅图。(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略)
2、我们欣赏完了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3、小组交流。
六、布置作业:
1、调查身边哪些图案利用了所学的图形变换规律?
2、利用平移或旋转设计一幅简单的图案。
七、拓展提高
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1、2题。
八、课后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什么?平移与那些要点和特征?简单图形旋转90°的方法掌握了吗?同学们能利用平移或旋转设计一幅精美的图案吗?
九、教学反思:
5.平移与旋转教案 篇五
学科:数学 学段:第一学段 年级:三年级
一、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对称、平移与旋转”。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感受平移与旋转的现象。
2、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与比较,体会平移与旋转现象。
3、结合操作活动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会判断平移与旋转运动现象,并掌握简单的图形平移的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简单的图形平移的方法。
四、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
“平移与旋转”它隶属于数学四大领域中的“图形与几何”。它虽然是两个抽象的概念,但是平移与旋转现象在生活中却无处不在。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丰富有趣的生活实例,同时注意突出所选事例的本质属性,使学生能抓住特征并达到初步感知的效果。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让学生在“做中学”,体验“平移与旋转”的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之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使学生感知生活中平移旋转现象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运动,请跟随老师看一下这里的物体都做了那些运动?(出示动图,多媒体显示)
师:咱们看一下它们都是如何运动的,我请同学们说一说。(让学生用动作形式做动作表示看到的现象。)
生:我看到方向盘是转的,表针是转的,自动门是直的,升国旗是直的,拉抽屉是直的,电风扇是转的。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你们能不能把这些现象分分类呢?小组讨论之后向老师汇报。
(教师在学生发言交流基础上揭示平移旋转现象并板书相关内容。)生:我们把方向盘、表针、电风扇分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转动的。升国旗、自动门、推拉抽屉都是直着运动的,我们把它们分为一类。
2、举出生活中见到的平移旋转的例子,体会平移与旋转现象的特点。师:我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咱们的平时生活中,你们见到过那些平移和旋转的例子?
(让学生体会平移与旋转现象的特点。)
生:升降桌椅高度是平移现象,直升机螺旋桨是旋转现象,推拉窗户是平移,转椅是旋转等等
师:同学们说的可真好,一看你们就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那你们觉得平移和旋转有什么不同呢?
生:运动方式不同,旋转改变方向,平移不改变方向,大小也不改变。师:那好,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看看你们是不是能准确判断出哪个是平移现象,哪个是旋转现象。(出示图片)
3、学习在方格纸中平移图形的方法(教学重点)师: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张方格纸中都出现了什么物体? 生:棋子、铅笔、三角尺
师:我们先看这颗棋子,我想向下移动应该怎样移动?(学生动作指出方向。)向上、向左、向右呢?
师:现在棋子在格内,我们向下移动一个格如何移动?(找学生摆一摆。)
师:现在我们再看,棋子在方格的点上,如果想让棋子向下移动一个点,我们该如何移动?
(找学生摆一摆,大家一起讨论。教师交流探索学习)
师:棋子同学们都平移的非常好,那么咱们再来看看这支铅笔,铅笔在格内如何移动?(向上,向下平移数格要注意统一标准)当铅笔在线上的时候如何移动?(学生摆一摆)师:那最后的三角尺请同学们自己尝试向左平移2格,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平移的。
生:我用三角尺的左边为标准,向左移动两格。还可以用右边的角为标准向左移动两格。
师:那老师要考一考同学们是否真的学会了,请看书上28页说一说,如何把铅笔和三角尺平移到图三的位置。
4、总结
回顾:通过看图感受生活中平移旋转现象。
(看板书:)平移→沿直线运动 不改变方向 不改变大小
旋转→绕一个固定点转动 改变方向 不改变大小
我们还学习了数学中的图形在方格纸上的平移,把物体通过平移到相应的位置。希望同学们在课下继续观察我们身边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的好孩子。
附:板书设计:
平移→沿直线运动 不改变方向 不改变大小
例如:升降桌椅;推拉窗„„
与
旋转→绕一个固定点转动 改变方向 不改变大小
6.《平移与旋转》教案 篇六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科书第24——26页。
设计理念:
注意以生活中丰富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体会,以课件的形式呈现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再安排说一说、画一画,比划比划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的特点。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讨论,在观察讨论的过程掌握正确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最后通过动手画一画,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
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适时引导启发提示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实际操作、想象合作交流等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实际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的运动,使学生认识、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并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教学重点:
1、认识平移和旋转;
2、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片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火车在轨道上直线运动。
电梯在上下运动。
小朋友玩电缆车。
[在这儿,以学生最感兴趣的形式,激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师:同学们见过这些物体的运动吗?你能描述一下吗?
生:见过。
生:火车在向前开,电梯在上下移动,电缆车在向前开。
生:它们都是平着走的。
二、认识平移和旋转。
1、认识平移。
师:像刚才看到的火车、电梯、缆车的运动都是平移。
板书:平移
[在这儿教师直接说明这种运动方式是平移,使学生对平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认识旋转。
课件继续出示:风扇的转动。
飞机螺旋桨的转动。
钟摆的摆动。
师:你能描述一下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吗?
生:它们都在转。
师:对,说得很好,这几个物体的运动方式和刚才那几个物体的运动方式一样吗?
学生讨论。
生:它们的运动不一样。
生:火车、电梯、电缆是平着走的,风扇、飞机的螺旋桨,它们都是旋转的。
[通过比较讨论,使学生充分体会平移和旋转是两种不同的运动现象]
师:像风扇的转动、收音机螺旋桨的转动和钟摆的摆动都是旋转。
板书:旋转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物体的两种不同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板书课题)。
3、练一练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的第一题。
推拉窗的运动。
国旗的升降。
拧水龙头。
拨算盘。
旋转门的转动。
拉开抽屉。
转转盘。
VCD光盘的进出仓。
汽车方向盘的转动。
分别出示各个物体的运动,让学生独立判断,说判断结果,并描述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通过观察、判断、描述,进一步认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现象]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师:生活中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生在小组里说一说。
[通过让学生说进一步加深体会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并用语言描述出平移和旋转]
指名说。
生:自行车轮是旋转。
师:应该说成是自行车轮的转动是旋转。
生:小朋友滑滑梯是平移。
生:跑步是平移。
师:在跑道上直线跑是平移,转着圈跑是旋转。
(3)师: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或旋转吗?
学生先独立比划,教师再比划让学生判断。平移可以是横着移、竖着移、斜着移,只要在直线上运动都是平移。
[通过用手势比划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三、学习方格纸上的平移
1、投影出示例2
小房图向右平移了(6)格。
金鱼图向( )平移了( )格。
火箭图向( )平移了( )格。
2、确定平移方向。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小房图是向右平移的,这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从箭头可以看出是向右平移的。
[让学生独立观察后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等能力]
3、确定平移距离。
师指着箭头说明:从箭头可以看出小房图是向右平移的。那平移了6格是怎样看出来的呢?
小组内讨论。
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参与到其中:两个小房图中间空着两个小格,怎么说是平移了6格呢?
指名说讨论结果。
没有生举手。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说错了也没有关系。
生:(不说话)
生:可以看小房顶的点平移了6格。
师:说得真棒!图形平移了几格,不是看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有几个空格,而是看图形中每个点的平移距离。
[通过学生的讨论、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通过理性的思考来获取知识]
然后师生共同找一找小房中的有代表性的点来看一看。
4、生试着判断金鱼图和火箭图的平移,把答案填在书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给予及时点拨。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如何判断的。
[让学生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图形平移方法的认识]
师强调要根据图形中有代表性的点来判断。
四、试一试。
投影出示“试一试”。
让学生先说画法,教师再提出建议,如: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可分别把三个顶点平移后再连接起来。
指名到前面画一画,其余生在书上画,集体订正。
再让学生说画法,在学生画的时候,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画的情况,对于个别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在这儿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让学生既不能被困难吓倒,又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五、练习
1、做“想想做做”的第4题(投影出示)。
2、做“想想做做”的第5题(投影出示)。
让学生独立画。
指名到前面画一画,集体订正。
六、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观点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图形在方格纸上怎样平移?
生:我知道了平移和旋转。
生:我知道电扇的转动是旋转。
生:我知道怎样平移图形,要平移图形中的点。
七、作业:
7.教案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篇七
《平移和旋转》一课是实验教材“空间与图形”这一模块中的一个新增的内容, 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平移和旋转, 在现实生活中, 学生都经历过, 也应该有一种切实的感觉, 但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讲却比较抽象、复杂。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并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如何化抽象的数学概念为通俗易懂的生活现象?如何在生活现象中认识数学和理解数学?针对这些问题, 在教学设计上, 我作了一些尝试。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
师:今天, 我们一起到游乐园去瞧一瞧吧!去之前, 老师提个要求, 参观游乐园的时候, 请仔细观察, 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转的?观察时, 手可以试着比划一下。
(学生观看中山公园摩天轮、飞椅、森林小火车、激流勇进、转盘、探空飞梭这六个游乐项目的运动视频)
……
反思
一个生动学习情境的创造, 可以引发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切感, 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注入自己的热情。观看中山公园游乐园视频的环节设计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立刻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师:我们观察了这六个游乐项目, 它们是怎样运动的?谁来说一说。
生:森林小火车是在向前开。
师:森林小火车是怎样运动的?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生1:森林小火车是像这样运动的。 (用手模仿出了森林小火车的运动状态)
生2:森林小火车是像这样运动的。 (用手模仿出了森林小火车的运动状态)
师:大家一起来做一做。
(全体学生用手模仿出了森林小火车的运动状态)
师:对, 森林小火车就是像这样运转的。这是什么样的运动?谁来说一说。
生1:森林小火车是往前开。
生2:森林小火车是向左开。
生3:森林小火车是平平地移动。
生4:森林小火车是笔直地移动。
生5:森林小火车是直直地移动。
……
师 (总结) :森林小火车是向左直直地移动。
师:我们再来看看, 其它的游乐项目又是怎样运转的?
生1:摩天轮是像这样转动的。 (用手模仿出了摩天轮的运动状态)
生2:摩天轮是从上往下像这样转动的。 (用手模仿出了摩天轮的运动状态)
生3:摩天轮是像这样逆时针转动的。 (用手模仿出了摩天轮的运动状态)
生4:摩天轮是绕着中间的地方像这样转动的。 (用手模仿出了摩天轮的运动状态)
……
师 (总结) :摩天轮是从上往下绕着中间的固定部分转动的。
反思
尽管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纪小, 知识经验不多, 但只要是他们乐意参与的数学活动, 他们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是不可低估的。在他们熟悉、感兴趣的情境下, 他们的观察非常仔细, 从语言到动作都能感受到他们独特的理解。可见能否将数学教学融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是多么的重要。学生在这些能凸显平移和旋转概念本质的生活材料中感知, 虽然学生做的动作并不是真正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只是一种初始理解的表达, 但学生那充满童趣的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为学生的进一步感知和构建准确的概念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我们可以看到, 在这样有具体材料做支撑点的学习中, 学生情绪高涨, 劲头十足。
片断二
师:摩天轮是像这样从上往下绕着中间的固定部分转动, 而森林小火车是向左直直地移动。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
生:不同。
师: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来分分类吗?
生:能。
师:先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然后拿出卡片动手分一分。
(小组活动, 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
小组1:我们小组是摩天轮、飞椅、转盘放在一起。森林小火车、激流勇进、探空飞梭放在一起。
师:能说说你们的理由吗?
小组1:因为摩天轮、飞椅和转盘它们都是转动的。森林小火车、激流勇进和探空飞梭它们都是直直地运动的。
师:还有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
小组2:我们也是森林小火车、激流勇进、探空飞梭分为一类。摩天轮、飞椅、转盘分为一类。因为森林小火车、激流勇进和探空飞梭它们都是直直地移动, 摩天轮、飞椅和转盘它们的工作方式都是绕着轴转动。
师:像这样分, 你们都同意吗?
生:同意。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 这些游乐项目究竟是怎样运动的。
……
反思
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基础上, 教师没有紧接着端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而是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维空间, 放手让学生思考, 并让学生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 对这六种运动现象进行分类。从学生的回答中,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的必要性。事实也证明, 学生是会思考的。只有经过学生思考的活动才是有“灵魂”的数学活动, 这样的活动才是有活力的活动。这样的活动过程,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而且能使他们在体验中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理解。
片断三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生1:人直直地向前走。
生2:窗户左右拉开。
生3:飞机在走道上滑行。
……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生1:洗衣机的桶洗衣服的时候在旋转。
生2:电扇的叶片在旋转。
生3:飞机的螺旋桨在旋转。
生4:风车被风吹的时候旋转。
……
反思
在生活中发现平移和旋转现象时, 学生的表情是那么可爱, 而且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是那样的有趣、有用, 让他们不断地有发现的惊喜。学生在交流中深刻地体会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的不同特征, 也感受到了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
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 能发现这么多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说一说平移和旋转有什么不同?
生:平移是直直地移动, 旋转是绕着轴转动。
师:平移是向着一个方向做直直的移动, 而旋转则是围绕一个固定部分转动。平移和旋转是两种不同的运动。
师:你们能用你们的身体表演动作, 告诉大家这就是平移, 这就是旋转吗?
生1 (表演) :人向前直直地走;单脚原地旋转一周。
生2 (表演) :人向左直直地移动;头旋转一周。
生3 (表演) :人向后直直地移动;手臂绕肩旋转一周。
……
师:你们想表演吗? (生:想) 全体起立, 用你们喜欢的方式, 先表演一个平移运动, 再表演一个旋转运动。
(学生自由表演)
反思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把机会交给学生,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呈现学习的结果。这时, 学习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被动的,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地思考, 大胆地想象, 踊跃地表达,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总评
1.教学应该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 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新课程提倡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圣书, 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教师应从实际出发, 科学地处理教材。
“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 教材的设计是第一课时感知平移现象并能数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第二课时感知旋转现象。考虑到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 在一节课中既要认识平移, 又要能正确判断图形平移的距离, 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而第二节课的教学目标过于简单, 仅仅是认识旋转, 以及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认识。这样, 两节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上就会存在一紧一松的现象。因此,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 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 将第一节课的内容调整为将平移和旋转现象结合在一起认识。因为平移和旋转现象本就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是两种常见的运动现象。将这两种运动现象放在一起感知和认识, 不仅不会有冲突, 反而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提供现实材料, 为学生概念的形成建立支撑点
数学概念往往是以抽象描述的形式出现的, 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在理解上会存在很大的困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看到平移和旋转现象, 但很少有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这些现象。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概念是比较抽象和模糊的。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 能否提供一个能突出概念本质的、清晰的现实情境至关重要。在这节课中, 教师选取了学生都很熟悉和很感兴趣的中山公园游乐园这个现实情境, 为学生提供了尽量突出平移和旋转本质属性的感知材料———各种游乐项目。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游乐项目的运转状况, 把学生放在现实的背景下认识平移和旋转,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中积累关于平移和旋转的感性认识。随着他们对材料认识的逐渐深刻, 当这些感性认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对平移和旋转两个概念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3.从活动的角度设计教学过程, 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8.《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 篇八
在教学《平移与旋转》这一课时,我各角度地考虑了它与计算机网络的联系,主要就以下两方面着力加强教学效果。
一、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在这种模式下,计算机作为指导者,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再把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连接起来,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了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
对于“平移与旋转”的教学,传统教法很难让学生发现其规律,使学生对其不好理解。利用计算机,可以将教材上静止的“运动轨迹”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运动,而且是由人来掌握的运动。比如,三角形要向右平移六格,用动画的形式,将其三个顶点一格一格移动,然后用线把点连起来的全部过程清楚地展现出来。图形的运动实现了人为的控制,可以运动,可以暂停,顺利地突破了“对应点”这个教学难点。又如,在探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用边的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长”和“宽”的特点,一目了然地“对边相等”的概念渗入学生的大脑,使其探索的过程变得形象生动,很容易接受。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恰当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正确的理解。
二、利用计算机复习巩固
在课后,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巩固和熟练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这种课件不仅提供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图像,有些还有语音解说和效果音响,图文并茂,具有很好的视听效果,它能够补充课堂学习的内容和加强概念的学习。交互性、及时反馈和足够耐心的优点,使得数学辅导课件非常有用。
在教学完“平移与旋转”后,我从网上找到了与之相配的练习课件,让学生在计算机房进行个体练习。它分为“看一看”、“画一画”和“评一评”,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需要练习的内容,并且计算机即时对其操作进行反馈和评价。这样的巩固方式,明显要好于在作业本上画出来。由于三年级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很短,在操作上存在许多困难,受到能力限制;高年级学生用这样方式应该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练习;教师可以即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9.《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教案 篇九
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再现和在教学中的活动和分类,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
2.能力目标: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说出平移方向和距离。(根据平移的方向、格数来数)
教学难点:
用平移或旋转的方法设计简单图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
随着优美的旋律,带领学生一起进入游乐园参观,并请学生跟随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场景表演出来。屏幕上展现出各种游乐项目,有激流勇进、波浪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滑翔索道。
师: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游乐项目,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
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像这样的老师用手势表示旋转的动作,学生说出动作名称。
师:(老师再接着用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像这样呢?
师小结:像&&这样的运动叫平移,物体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前后平移。
师: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平移或旋转现象呢?
生交流。
其实啊,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数学啊,它就在我们身边。
二、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究平移与旋转
师:下面我们要重点来研究平移现象。
出示课本92页的一个图案。
师:看了这些图案,你们想说什么?
师:你们能不能把这些图案画出来呢?试试看。
(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尝试画图)
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并说明向哪个方向移,移几格。(多找几个学生说说方法)
师:一个物体在平移过程中,它向哪个方向平移?平移的距离是多少?这些我们是怎么来看的呢?
(一)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出示:小屋搬家
(1)你们看这里有一间小屋,它就在做平移运动,(课件)我们用虚线图形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图形表示平移后的图形。你看这个小屋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向右)这个很容易看出来,那么它向右平移了几格呢?(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12&&&你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有的说它向右平移了x格,有的说它向右平移了x格┅┅,那么这个小屋到底向右平移了几格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小屋各个部分的平移情况把。(出示一些点)
(2)我们先来数一数屋顶向右平移了几格?(师示范)哦,屋顶向右平移了6格。
师:谁愿意带着大家一起来数一数屋檐向右平移了几格呢?(请一生上屏幕数:屋檐也是经过了7格)
师:小屋的屋角又向右平移了几格呢?这个点呢?这个点呢?(都是向右平移了6格)
我们再任意找一个点来数数吧,(就找这个点吧)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小屋的每个点、每个部分经过的距离是一样的,它们都向右平移了6格。这样,我们就可以说这条热带鱼向右平移了6格。
2.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出示:小鱼游曳
师:下面还有一条小鱼,你会看它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吗?
师:你准备怎么看呢?请你自己先在纸上数一数,填一填吧。
学生汇报交流。你是怎么数的?(多问几位学生)
师:大家看了小鱼的嘴巴、鳍┅┅都向左平移了7格,我们就可以说小鱼向左平移了7格。
(2)出示:火箭平移图
师:火箭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呢?
师:请你自己数一数,填一填吧。
师:你是怎么数的?你就数了这1个点吗?怎么数了一个点向上平移了5格,你就知道火箭向上平移了5格呢?(多问几位学生)
师:哦,大家发现要知道火箭向上平移了几格,我们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上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火箭向上平移了几格。当然,有的同学抓住一条线或一个部分来看也是可以的。
(3)师:是不是很有意思的,还想来看吗?
打开书本第94页第3题,上面还有一些图形也请你看看它们分别向哪边平移了几格?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怎么看一个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如果请你画出一个物体平移后的图形,你可以吗?
1.课本94页第4题
具体位置究竟怎样确定呢?
请你先试着画一画吧。(师巡视)
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要说清楚你先画了什么,再画了什么,最后画了什么?
2.展示交流。(实物投影仪)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请生到实物投影仪前交流:先┅┅,再┅┅,最后┅┅。(肯定学生的多种画法)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方法都很好,我知道你们可能还有其他的画法,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体验价值
1.考考你眼力。请同学们根据视频文件选择相应的运动方式(平移或移动),看看自己能得多少分。
2.移一移。按要求拖动鼠标,移动图形。
3.填一填。请根据动画演示,填写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四、课堂总结
10.教案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篇十
教材简析:
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但作为数学概念则是第一次和学生见面。因此本课教学应从大量感性、直观的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在以往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然后通过观察思考,操作验证的学习方法掌握平移的方法,为今后学习习近平行线和推导基本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等几何知识作铺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的基础上会区别这两种现象。
2、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1、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平移”和“旋转”的卡片,学生实验用的方格纸,小房子纸片,学生画图用的练习纸。房子移动的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1、欣赏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美(课件配乐展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美,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实现可持续性的数学学习。】
师:其实,人的生命就在于运动,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也都在运动,只是运动的方式不同,下面请大家欣赏几个物体运动时的画面,大家边看边思考: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同时呢,大家一起模仿物体运动时的样子,准备好你们的小手!
2、教师: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
学生用手模仿。
3、师:非常好,从刚才同学们运动的小手中老师看到了你们学习的激情。
提问:它们的运动一样吗?(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那请同学们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将它们分类。先互相说说。
学生同桌交流讨论。
4、请学生说分类的结果,并说说分类的理由,建立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师:你为什么这样分类?
生:把缆车、电梯、窗户分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直直的运动的,而飞机的 螺旋桨、风车是旋转的。
生:我们把转动的东西分为一类……
师:大家跟这位同学一样吗?(一样)你们观察真仔细!那请大家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同时也送给你自己。
6、教师小结:像刚才这些直直的、平平的移动是平移现象(出示卡片“平移”);而像飞机的螺旋桨、风车、旋转椅这样转动的现象是旋转现象(出示卡片“旋转”)。
7、读课题:平移和旋转。
师:听说大家的模仿能力都很强,那你们能分别示范一个平移和旋转的运动吗?可以借助其他事物。
(请孩子们静静地想一想物体平移的时候是怎么动的,旋转的时候又是怎么动的。)
8、想好的同学站起来做一个平移的动作。学生出来展示时,其他学生观察归纳平移的特征:物体平移后,它自己的方向和大小都是没有改变的。
学生示范平移运动。
提问:物体平移后,它的方向和大小有没有变化? 生:没有变化。
9、再示范旋转的运动。
师:那物体旋转时,又有什么特点? 生:围着一个点在转动……
10、师:你们真会学习,那下面来判断哪些现象是平移的,哪些是旋转的?你们有信心吗?(做练习十的第三题)
师: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希望你们用语言和手势很快的告诉老师。小手准备好了吗?
11、真不错,那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是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呢?举例说说。
生:火车、上升时的火箭、左右移动的门……是平移现象,方向盘、水龙头……是旋转现象。【设计意图:让学生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实际上是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让他们用独创的形体语言来表示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充分感知这两种运动方式。通过操作、判断和发现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概念,并能正确地区分几何空间中的这两个数学概念的特征,从而突破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困难。
二、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老师今天带来了两位朋友,红蚂蚁和黑蚂蚁,它们也在运动。请看大屏幕。
(1)引入小故事:《蚂蚁搬家》(视频课件,师:它们在房子的一前一后搬房子。)
(2)请学生猜想:哪只蚂蚁走的路长一点? 生:……
师:为什么数红(黑)蚂蚁走的格数? 师:真会动脑筋,也就是找出它的对应点。
师:那老师又有疑问了:房子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呢?你怎么想的?
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
①引导学生找平移前后的对应点。
②小组合作完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猜想。
③学生汇报验证方法和结果。(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④回顾数方格的方法,优化学习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小房子的平移过程。
(5)小结:由于平移的过程中,图形中每个点都向同一个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所以要知道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找出对应点,数一数两点之间有几格就行了。
【设计意图:用小故事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操作验证,让学生知道物体平移的过程中,它的每个点走过的距离都是一样的。知道物体平移了几格,可以抓住特征点,数一数两个对应点之间有几格就行了。让学生大胆猜想,并亲身动手验证猜想,目的是避免学生误认为两幅图之间的距离就是平移的距离。】
三、实践体验,巩固提高。
1、课本第43页练习十的第1题。
(1)师:仔细观察,说说是哪只船?你是怎样找的 生:平移的方向。
生:找一个对应点,数移动的格数。
(2)师:其它两只为什么不是?
生:一个是移动的方向和距离都错,另一个是移动的距离错。小结:我们在对物体平移时要注意移动的方向和距离,而距离就要通过对应点来确定。
2、(课本第43页练习十的第2题。)画出小梯形向上平移3格后的图。一学生出来投影展评。
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画在这个位置? 生:向上,找到一个点,生:数方格找到其他对应点。再把每个点按原来的样子连接起来。
3、画出小梯形向左平移8格后的图。一学生出来投影展评。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画在这个位置?
生:……
学生独立动手画一画,投影评价。
小结:我们要画出平移后的物体时,先确定好每个点平移后的位置,再把每个点按原来的样子连接起来。
4、(课本第44页练习十的第4题。)下面那些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把它们图上颜色。
(1)师:那些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2)师:为什么其他的不能通过平移与小鱼重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亲手去移一移,再一次落实让学生感知平移的过程。通过判断物体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和动手画一画,巩固理解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发展学生的平面空间变换观念。】
五、自我评价,总结内化。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一个反思和回顾的平台,让学生学会把握知识的要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倾听中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为今后改进课堂教学获取更多的信息。】
【教案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推荐阅读:
旋转与平移教案10-09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08-11
《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学设计09-13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变换教案08-24
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教案07-19
正负图形教案设计07-15
《对称图形》教案设计08-28
大班数学教案:会变的图形—幼儿园大班教案10-27
剪纸中的轴对称图形教学教案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