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前景

2024-07-05

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前景(8篇)

1.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前景 篇一

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

来源: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时间:2015-11-07 21:18

[导读] 2015年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全文由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编写并发布,报告由前言、行业环境新变化、行业发展新进步、行业发展新趋势、行业未来新主张五部分构成。

一、前言

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是新时期经济工作的总基调。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物业管理行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得到各方面关注。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大力宣传《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推广万科物业、绿城物业、长城物业、彩生活物业、上房物业、龙湖物业、蓝光嘉宝、民召物业等一批品牌物业服务企业在商业模式、服务方式、管理方法上创新与转型的经验,从而带动更多的企业认识到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并积极参与到行业持续发展的创新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然而,不能回避的是,客观上行业总体还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物业服务企业盈利空间相对狭窄,服务内容和质量与广大业主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引入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方式,开创新的商业模式,提高物业管理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实现从传统服务业向集约型现代服务业的转变,是物业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行业环境新变化

近两年来,我国物业管理行业无论是政策环境,还是市场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从政策环境看:

2014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放开部分服务价格意见的通知》,要求放开非保障性住房物业服务和住宅小区停车服务价格,表明行业在全面深化改革道路上更进一步,对行业逐步建立并完善市场引导机制、运作机制和监督机制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实现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充分发挥“互联网+”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作用;推动跨区域、跨领域的技术成果转移和协同创新;发展便民服务新业态,发展社区经济,在餐饮、娱乐、家政等领域培育线上线下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上述政策所产生的叠加效应,为物业管理实行“互联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和发展空间。物业管理行业开始了“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旅程。

从市场环境看:

一是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一方面,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推进实施,为新型城市群建设注入活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2014年连续三年全国房屋竣工量高达10亿平方米左右;部分地区政府推行物业管理全覆盖,大量住宅区逐步引入物业管理。增量房、存量房以及老旧住宅区为物业管理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物业服务用户趋于成熟。用户对物业服务尤其是优质物业服务的购买意愿显著增强,部分物业服务企业基于用户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产生的非主营业务收入已超过物业服务主营业务收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年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7%,人均GDP增速提高;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0.1%,同期居民价格消费指数增势放缓,扣除价格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0%,居民购买力持续增强。

二是“互联网+物业”成为发挥资本、互联网、物业管理各自优势,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的产业融合新业态。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促成了“网上支付消费”和“社区O2O消费”两个巨大的服务消费市场。物业服务企业处在社会和社区的节点上,贴近社区的资源和用户,与社区基层组织、周边商业圈关联度高,在最后一公里乃至最后一百米内,成为社区资源的隐形掌握者。

三是资本市场改革和完善持续推进,尤其是新三板的扩容、地方股权交易中心的建立,促进物业管理行业形成了快速发展的新格局。彩生活物业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北京东光、浙江开元、珠海丹田、青岛华仁、河南索克、克拉玛依城投鹏基等物业服务企业先后在新三板上市。物业服务企业通过融资,在行业内开展收购、兼并、重组,有力助推了企业规模的扩张和资源的整合。投资型企业与物业服务企业的业务融合,如中国平安人寿出资50亿元人民币收购碧桂园9.9%股权,在社区金融领域展开合作,满足住户金融需求,实现了企业业务种类和盈利点的增加。资本已经成为促进行业提速换挡、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三、行业发展新进步

近两年,行业积极应对管理成本攀升,从业队伍人才匮乏,经营理念滞后,管理方式粗放,地域发展不平衡,市场机制不完善等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阶段性问题,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新进步:

(一)基础服务取得新提升

基础物业服务是物业服务企业生存的核心要素,行业处于任何发展阶段都不能忽视。近两年,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基础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一是服务理念端正,行业普遍认识到基础服务的重要性,各地行业主管部门、协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纷纷开展“物业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宣传并实践“固本”“守正”的经营理念,认真做好物业管理本职工作。二是服务技能提升,企业越来越意识到行业设施设备管理的核心价值,注重技术能力的培训提升和先进设备体系的引入;广东、辽宁、合肥等地纷纷开展行业技能大比武、引导提高基础服务技能。三是服务品质提高,关注物业服务用户体验,增强与用户的交流互动,精细管理的同时简化服务流程。据调查显示,2014年物业服务企业业主满意度较2012年有较大提高。扎实的基本功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外溢,物业管理行业在协助维护社会稳定、处理社会突发事件和抗击自然灾害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

(二)管理规模取得新增长

据本次调查,截至2014年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物业管理面积约为164.5亿平方米,相比2012年的145.3亿平方米增长了约13.5%,在管规模持续扩大。广东、河南、江苏三省物业管理面积位居前三(见图1)。

从区域分布来看,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在物业管理规模方面依然走在全国前列,约占全国管理面积的44.5%,较2012年下降2.5个百分点;中部物业管理规模快速增长,约占全国的23%,较2012年增长2.7个百分点,地区间差距呈现收缩态势;东北部和西部地区占比与2012年持平(见图2)。值得注意的是,河南省和重庆市2014年物业管理面积相比2012年均有较大幅度的上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等因素对地区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企业数量取得新增长

根据本次调查,截至2014年底,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约10.5万家,与我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基本持平,较2012年调查的企业数量7.1万家增长了约48%。广东、江苏、山东位居前三(见图3)。

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物业服务企业数量仍远高于其他地区。四大区域里,东部地区物业服务企业约4.8万家,约占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的44%;中部地区约2.5万家,约占全国的22.8%;西部地区约2.8万家,约占全国的25.4%;东北部地区约0.9万家,约占全国的7.8%。综合来看,中西部区域物业服务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见图4)。

(四)经营收入取得新增长

原标题:2015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

据本次调查,全国物业服务企业2014年经营总收入约为3500亿元,较2012年全国3000亿左右有较大增幅,增长了16.7%(见图5)。一方面物业在管面积持续增加,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另一方面物业服务企业在互联时代拓展多元营收渠道,行业经营总收入实现了较大程度的上涨。

(五)从业人员数量取得新增长

根据本次调查,截至2014年底,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约为711.2万人,较2012年的612.3万增长了约16.2%,人员数量增长速度较快(见图6)。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地域差异仍较为突出。东部地区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约353.2万人,约占全国从业人员的49.7%;中部地区约136.8万,约占全国的19.2%;西部地区约179.6万人,约占全国的25.2%;东北部地区约41.6万,约占全国的5.9%。值得注意的是,从业人员数量反映出中西部加快增长的态势,尤其以河南、陕西等省市增速尤为明显,区域间差距有所缩小(见图7)。

(六)商业模式创新取得新进展

物业服务企业一直积极创新商业模式,并成功取得新进展。最具代表性的是,彩生活以3.3亿元收购深圳开元国际100%股权,此次并购增强了彩生活在中高端社区物业管理方面的实力,彩生活社区O2O增加30多万户家庭、100多万用户,涉及超过130个物业管理项目。万科物业向行业输出“睿服务”解决方案,先后与金隅集团、北京首创置业等企业签约合作,全面进入市场化发展轨道。截至2015年6月底,长城一应云联盟伙伴已达到75家企业,覆盖全国1500多个物业管理项目,服务面积超过3.3亿平方米,一应云平台聚合了约320万户家庭,超过1000万人口。通过并购、联盟,扩大管理规模,增加服务客户数量,有利于发挥集约和规模效应,增加经营性收入,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四、行业发展新趋势

从总体看,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将围绕着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一)经营理念上,从为物业售后的整个使用过程提供对房屋及其设备、基础设施与周围环境的专业化管理,到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模式及组织形式,向不同消费主体提供更高质量的基础物业服务及个性化、专业化的定制式衍生产品和服务。

(二)管理手段上,从技术含量较低,生产服务形式单一,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到广泛应用包括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内的高新技术和管理工具,实现管理升级,提升服务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行业逐步进入大数据时代。

(三)服务创新上,从产品边界狭窄,服务功能创新局限,行业平均利润率较低,到通过资产管理、资本经营和产业链上的延伸服务,拓展产业边界,实现服务价值创新。

(四)人力资源上,从服务生产者以传统作业人员为主,不强调专业分工,组织结构单一,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到主要服务生产者由传统操作型向专业复合型转变,各专业能级不断细分,组织结构设计合理完整,人员配置充分有效。

(五)管控模式上,从运作模式以劳动密集型和简单劳动提供为主、投入产出比较低,到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向知识密集型企业转变,实现高增值服务,产出附加值高。

(六)产业链上,从服务产业链发育不够成熟、专业化能力较低,到服务产业链发展呈集群式特点,产业融合特征明显,服务具有差异化。

具体而言,物业管理行业将主要呈现以下三个发展趋势:

1.互联网与物业管理行业深度融合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信息时代,云端应用、电子商务、物联网成为支撑大数据、智慧城市的重要技术应用。互联网与传统物业的跨界融合,催生了物业管理行业全新的服务模式,赋予物业服务新的内涵,促进了行业的高附加值化,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物业服务企业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消费需求结构的升级,一方面,积极借助“互联网+物业”的模式,应用移动互联网、云平台等新技术,整合社区周边餐饮、房屋经纪、物流等商业资源,渗透到衣食住行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另一方面,探索“物业+互联网”模式,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便捷、周到的高品质物业服务。

2.物业管理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

受到政策环境、市场竞争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物业管理行业集中度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政策因素方面,新型城镇化、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规划实施,国内城乡和区域发展趋于平衡。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批品牌企业凭借其优质物业服务输出能力,在开拓物业市场、提高市场份额等方面的优势日益显现。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融合加剧,企业间兼并重组等经济行为持续进行,优胜劣汰竞争机制作用凸显。规模企业投入资金研发互联网技术平台,聚合企业成立发展联盟,规模效益显著增加,也将进一步促进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3.物业管理行业价值逐步兑现

伴随居民不断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生活需求,物业管理行业的价值日趋凸显。一方面,技术变革和产业融合引发行业主动谋求变革,改造管控体系和运行流程,创新商业和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趋势明显。“互联网+”、轻资产等优势吸引资产市场的关注,使得物业服务企业的经济价值升高。另一方面,优质的物业管理成为提升楼盘居住价值和投资价值的重要砝码,如具前瞻性的房产开发商已经逐渐意识到物业服务在房产竞争中的重要性;在万科的所有客户中,60%以上的客户是因万科的品牌和物业而来。物业管理的行业价值在市场化过程中逐步得到有效兑现。

五、行业未来新主张

(一)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科学管理用户需求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做好保洁、绿化、秩序维护和维修养护等传统物业服务的基础上,科学定位用户需求层级,关爱用户身心健康、文化娱乐等内在需求;整合社区商业和电商等服务资源,满足用户便捷、高效和有品质保障的外在生活需求;引导用户参与共建共享高品质服务和品牌价值,增强用户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荣誉感。运用大数据技术并结合CRM客户服务系统,实现业主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的数字化处理,追踪业主服务需求变化,从而促进物业服务产品的改进和提升。

(二)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构建社区生态圈

促进物业管理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结合,运用互联网思维影响企业管理体制,倡导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的平台化管理体制。通过有效整合相关产业资源、引导用户深度参与交互、鼓励员工参与平台建设等方式,把物业管理行业相关的“物”聚合在平台,把用户、员工和资源所有者等利益相关者凝聚为收益与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构筑新型物业服务生态圈,实现全价值链的共享价值。同时,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平台上,突破传统电商平台聚合局限,构建场景式消费模型,满足用户个性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理念。

(三)培育专业人才梯队,完善人力资源结构

物业管理行业人力资源结构将趋于专业化、综合型、高端化,应通过完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建立专业化职业经理人队伍;鼓励人才跨行业流动,注重IT人才在企业管理和信息化平台方面作用的发挥;培育物业设施设备技术领域专业人才;储备管理智慧社区的综合型人才。鼓励大专院校和职业学校开设物业管理专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和“联合办学”,如万科物业与北京吉利大学成立的“万科物业学院”,粤华物业与深圳房地产和物业管理进修学院共同创办内部学习机构“粤华管理学院”等,为物业服务企业乃至物业管理行业培养多层次的优秀人才助力。

(四)鼓励行业协同竞合,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尊重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在经济发展中的协调作用,处理好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公平、公正、公开地参与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与合作过程中实现共赢,避免在价格、市场份额、人才等方面的恶意竞争行为。倡导加强行业标准化工作,提升行业标准整体水平,规范企业市场行为,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

(五)创新管理和服务理念,加速行业转型升级

物业管理行业将通过与互联网络和高端设备管理技术的融合,探索和创新服务和管理模式,改造和提升企业组织管理架构,积极发现新兴服务领域和业态,通过跨领域资源整合,坚定地向智慧型的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鼓励国内物业服务企业在集成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以具有国际标准的服务模式,结合海外物业管理需求,加速海外市场拓展,为行业转型升级探索国际空间。

2.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前景 篇二

收录日期:2012年10月26日

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与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与平台。2011年9月28日,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确立了中原经济区建设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提出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 形成放射状、网络化空间开发格局。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优势, 中原城市群的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功能重组、规模扩展进程进一步加速, 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央商务区、大学科技城、新型商业区等为代表的城市新产业空间大量涌现, 并对原有城市空间结构、进而对城市群的总体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同时, 配合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规划, 地级城市城区发展及城市的集聚势在必行, 与之相关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业, 尤其是城市物业管理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物业管理作为城市发展和房地产业的深入和延伸, 因涵盖内容丰富, 关系群众切身利益, 所以备受人们关注。其劳动密集型的特征, 使得物业管理行业在吸收城乡剩余劳动力、解决日益加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如此, 物业管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新兴的第三产业, 城市物业管理日益凸显他的重要性和发展的紧迫性。如何规范发展城市的物业管理工作, 是我们发展中原经济区过程中要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河南物业管理行业在发展中凸显的问题

河南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比较晚, 起步比较低。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城市, 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发展比较迅猛, 城市建设规模比较大, 房地产业发展十分迅速, 极大地带动了城市的发展, 也推动了物业管理行业的迅速发展, 为中原城市群发展起到了引领和带头作用。但由于中原城市群建设尚处于发展阶段, 集聚效应没有形成, 区域发展不均等原因, 全省的物业行业发展良莠不齐, 整体发展水平滞后, 离中原经济区整体发展要求还相去甚远。总的来看, 还存在以下一些突出问题:

1、服务内容多限于常规化和低端服

务项目, 服务内容满足不了城市建设日益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目前我国物业管理发展迅速, 物业管理类型多, 涉及各个领域, 约11大类, 其中有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写字楼、工业区、政府机关办公楼、医院、学校、车站、码头、宾馆、商场商业街和农民房等。但河南省多数地市物业服务仅限于少数几种, 甚至在一些地市, 仅仅局限于住宅和宾馆商业等物业形式。物业管理的服务项目仍主要是简单的保安、保洁、维修等基本内容。

2、物业管理还存在着覆盖率偏低、地区间差距较大等问题。

由于受对物业管理的认识、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河南省物业管理覆盖率总体仍然偏低, 而且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从实际情况看, 郑州、新乡、洛阳等市以及一些城市开发区物业服务开展广泛、发展比较快;而较偏远的城市、区位优势不明显的地区及小城市推进的比较慢, 物业管理服务意识和服务的提供都较落后。这种差异会造成观念与服务内容和要素的错位, 增加市场资源配置成本。另外, 地区差异较大, 存在狭隘的地方主义;易造成市场分割, 削弱整合优势。中原城市群中城市间的合理分工、彼此联系、协同作用, 在空间形态上就要表现为一定地域范围内系统的融合, 从而实现城市间物业行业商品和要素跨区域的自由流动, 即商品、人才、劳动力、资金、信息等要素在城市群之间的流动像在一个城市那样, 不因为流动要跨越行政边界而增加额外成本或把这种成本降为最低。

3、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 运作不规范。

随着多年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改革, 有一定数量的行政、企事业单位开始摆脱后勤管理模式, 逐步向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物业管理方向发展, 并由一些大中城市逐步向中小城市过渡, 目前多数地区已完成了这一过程。但在一些地方, 仍存在部分产权单位后勤管理机构未取得物业服务企业资质, 或者物业管理权限比较混乱, 职责不清, 权责不明, 不符合市场主体的运行条件。另外, 一些地区物业项目仍存在“谁开发谁管理”、“物业公司依附于开发商”的状况, 物业服务公司没有以独立法人资格自主运营, 不具备走向社会承揽物业服务项目, 进行物业管理的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的环境和条件。部分物业管理企业不具有独立的缔约和竞价地位, 物业管理资源配置的市场程度相对较低, 公平竞争流于形式。虽然目前全国的大中城市已普遍推行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度, 但绝大部分是邀请招标, 部分项目还存在陪标现象, 市场竞争尚不充分。

4、从事物业管理行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物业管理是新兴的行业, 人才储备基础薄弱, 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远远滞后于行业的发展, 尤其突出地表现在称职的职业经理人匮缺, 现有部分管理人员与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 职工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也跟不上行业发展。河南是劳动力输出大省, 但相对于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 又存在着留不住人才, 专业人才短缺的矛盾。从业人员素质是影响物业管理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尽快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行业管理人才, 加快物业管理学学科的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5、我国物业管理尚未形成一个适合

我国国情的现代物业管理理论,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 更需要一套完善的物业管理理论和法规指导中原经济区的物业管理发展。《物业管理条例》的颁发已经五年多时间, 但部分市地物业管理政策法规的立、改、废工作仍显滞后, 目前沿用的法规有不少与《条例》精神相左, 给物业管理的和谐推进带来困难。例如, 《条例》关于物业管理承接验收制度规定“物业管理企业承接物业时, 应当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查验”, 但现在有的企业则将查验重点放在对业主自用部位的工程质量逐项验收上, 从而介入到开发商和业主关于质量问题的纠纷中, 承担了不必要的责任和风险。对于成立物业业主委员会和建立专项维修资金制度仍然是目前一些矛盾发生的焦点, 如何界定业主与物管企业的责权利关系, 以及配套的法律法规及保障实行的有关制度尚待统一制定。物业管理政策可操作性较差也是物业管理公司面对的一大困境。物管政策可操作性较差则主要体现在市场定价机制和维权执法问题。物业管理公司制定收费标准要有法可依, 对于个别业主恶意不交费问题上, 须制定相应的保障实施措施。一些企业没有认真学习和贯彻《条例》确立的各项制度, 有的经理对《条例》的有关精神理解有偏差, 至今仍然固守多年的习惯做法, 运作中越位和错位问题比较普遍。

二、河南物业管理突围之路

物业管理是中原经济区城市发展的重要软环境, 为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 针对以上中原城市群物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走精细化发展之路, 提高服务的专业化。

推进相应的高端物业管理服务, 提升中原经济区物业管理服务层次。改善目前服务比较单一的现状, 发展家政服务、代收代缴、车辆管理、特约服务等多方面、多层次服务, 不断拓展物业管理服务内容, 提高服务水平。从简单的专项服务到整体的综合性服务, 从规范化到标准化, 从大众化到个性化, 从“以企业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物业管理覆盖面从原来单一的住宅物业向办公楼、大厦、工业区、医院、大学、商业街、市场等物业项目延伸, 从小型配套到大型公建, 从单一类型物业到综合性物业, 从纯市场化的物业服务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的物业服务等, 发展更多的规范化物业管理项目, 使物业管理拓展到不动产管理的所有领域。鼓励高品质的物业管理商将服务引入到地市级城市, 使高品质项目的物业管理服务成为当地的管理典范。鼓励高端物业管理商进行全方位的介入并进行全程咨询顾问服务, 将高端物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管理技术、管理模式以及规范化的服务体系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及实际管理运作中积累的经验全程导入到当地管理商的运作之中, 推动本土管理商向规范化、标准化企业发展, 以合作项目的运作拉动本土物业公司人员综合质素、管理技能、公司运作的整体跨越式提升。

2、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实现物业管

理企业的优胜劣汰, 加强物业企业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地方建设、房管部门等政府主管机构应倡导公开招标竞争。积极倡导物业管理项目的公开招标制度, 将物业管理推向社会, 通过合法竞争获得项目管理权。政府应通过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强制执行物业项目的招投标制度, 并保障公开进行, 公平竞争。同时, 对竞争企业提出明确要求, 如招标资格, 投标格式、程序、评标人员的组成, 开标的公布等。招标主体可以逐步从建设单位扩大到业主大会、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于中原城市群的中小城市也积极推进物业管理招投标。政府部门既要营造竞争的环境, 更要维护竞争的秩序。业主在选聘物业管理企业过程中, 要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 将招投标活动置于阳光下, 加强监督, 杜绝“暗箱操作”。按法律规定, 在物业开发的前期及落成后的一段时期内 (业主委员会成立前) , 开发商对其开发的项目有权决定物业管理公司。开发商要本着对自己、对广大业主负责的态度, 择优聘用物业管理企业。要打破“谁开发、谁管理”的垄断模式, 积极推进分业经营, 逐步形成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应尽可能创造条件, 引入国际高端物业管理企业参与竞争, 提升区域物业管理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3、提高物业从业人员素质, 进行专业化培养。

伴随着物业管理的发展, 需要一大批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和专业技术人员, 全面提高队伍素质。要加强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推进物业管理师考试注册工作, 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队伍。强调物业管理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的执业能力, 明确物业管理专业人员的基本职责, 并强调遵守物业管理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和恪守职业道德。此外, 还要注重企业关键岗位和一线员工的技能培训, 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敬业精神, 恪守职业道德, 具备熟练专业技能的员工队伍, 以适应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为加强专业物业管理人员培养和为物业管理发展储备后备人才, 应加强物业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培训和采取订单培养方式,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加强示范性职业学院、职教实训基地等建设, 鼓励学校突出自身优势, 兴办特色学校、特色专业, 实现差异化发展, 为中原经济区物业管理的发展提供大量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4、加强区域物业管理的法律规章制

度建设, 建立完善的区域物业管理政府协调机制。以《物业管理条例》为准则, 在中原经济区范围内开展全方位物业管理政策法规立、改、废工作, 既保证了地方政策和国家法规的协调统一, 也使《条例》的规定更具可操作性。在执法层面上, 各级房地产主管部门依照《条例》赋予的职责, 指导和监督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 督促建设单位履行前期物业管理的相关义务和监管物业管理企业。对于中原城市群城市间物业管理企业的排斥、竞争和摩擦需要整体的调控和必要的约束和限制。要站在全局、整体、长远高度, 改变传统观念, 超脱本位利益, 打破人为藩篱, 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 用市场调节手段优化配置物业管理各类资源, 为物业管理企业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开展与省外及国际同行的交流活动, 推动中原经济区物业管理行业与国际接轨。通过与区域外、国外同行的交流和合作, 不仅有利于我们扬长避短、少走弯路、实现后发优势, 而且有利于提高河南省物业管理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促进中原经济区内地区与地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可由行业协会牵头并组织区域内地区之间的工作交流活动, 通过召开研讨会、举办培训班、组织互访等活动, 交流经验, 互相借鉴。

中原经济区建设将极大促进河南省的城市化进程, 为未来物业管理巨大社会需求奠定了基础;中原经济区发展对物业管理的需求对于物业管理行业来讲, 既是空前的机遇, 也是重大的挑战。在这一历史的进程中, 推进物业管理行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不仅是物业管理企业的重任, 也是每一个物业管理人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2011.9.

[2]宋伟.浅析物业服务风险管理[J].珞珈管理评论, 2009.1.

3.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前景 篇三

关键词:物业管理 物业行业 业主 经营战略

0 引言

传统意义上的物业管理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我国物业管理产生于改革开放以后。自1981年我国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在深圳成立,我国物业管理已有20多年发展历程。目前我国物业管理发展迅速,物业管理类型多,涉及各个领域。到目前为止我国物业管理企业数量已经突破3万家,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管理面积超过10亿平方米,行业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但与国外成熟的物业管理相比我国物业管理还是一个很年轻的行业,尚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1 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行业集中度低,存在恶性竞争 由于我国物业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目前 “小、散、乱”诸侯割据的状况十分突出,多数物业管理公司达不到正常的经营规模。据统计,有70%以上的物业管理企业处于亏损或亏损边缘。科学技术在物业管理过程中的推广应用率极低,劳动密集型依然是物业管理的主导模式。部分物业管理企业的行为不规范,存在部分招标,存在暗箱操作;行业本身具有初始营业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少等问题。另外,目前物业管理的市场化程度仍然很低,同行业之间缺乏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绝大多数楼盘的物业管理仍遵循 “谁开发,谁管理”,商品房小区多由开发商自己组建物业公司进行管理,政府的安居工程或拆迁安置小区则由政府指定或委托国有物业公司进行管理,有的虽然公开招投标,但也是暗箱操作。

1.2 新兴产业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滞后 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到今天,仍存在着物业管理是“管理”而不是“服务”的观点,或者能够认识到物业管理是“服务”,但却放不下“管理”的架子,导致“服务”的质量被大大地打了“折扣”。这些陈旧的观点和不合时宜的做法,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是物业行业的经营和管理理念的滞后性所致。物业服务企业要想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生存,必须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转变旧有的观念,从理念上进行革新。

1.3 产业收益率低 一些地区税收政策不规范,不仅没有扶持这个新兴产业,而且税收负担偏重(如按照销售收入的15%征收所得税);由于产业行业门槛低,导致低价恶性竞争,结果严重影响产业的收益。

我国物业管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规模效益差。以成都为例,据统计,成都物业管理行业能保持持平和盈利的企业其管理服务面积均超过了10万平方米,亏损企业其管理服务面积一般都在10 万平米或者以下。另外,截至2005 年底,成都市物业管理企业共有820 家,其中管理面积在100 万平米以上的企业只有不到50 家,大部分企业的管理面积都在10万平米以下。可见企业平均管理规模之小,多数物业管理企业仅管理着一两个物业项目。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物业管理公司要保质保量提供完善的服务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减少保安等服务人员数量,降低小区公共绿化的投入,甚至日常基本的物业管理服务也无法得到保证。

2 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健康发展的战略对策

2.1 政府有关政策应该积极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政府应提高准入标准,特别是要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确定不同资职要求,形成不同档次的企业。同时制定有助于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金融、税收等政策;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以商品化、多元化的物业为基础,明确各个权力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确立一系列立法原则。明确物业管理与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关系,确立物业管理的社会地位;明确主管部门、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在物业管理中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创立业主管理委员会制度,形成一个物业管理法规政策体系,使物业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首先应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的资格管理,根据现阶段我国物业管理企业规模小和专业化、集约化程度普遍较低的实际情况,在具备必要注册资本等基本注册条件的基础上,要特别强调物业管理企业必须拥有一般从业人员和所需不同专业人员的数量,并定期组织物业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帮助物业管理企业树立现代物业管理服务理念。其次在行为管理方面,要明确物业管理企业的通常管理范围,规定非经物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认可,不能在物业管理合同中加以任意排除,防止物业管理企业不适当地免除管理义务;加强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和审计工作,对物业管理费收支使用情况进行必要监督。再次在责任落实方面,应严格查处各种违反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对查出的问题应严格依法处理,绝不通融,对未经注册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坚决给予取缔。最后,做好物业管理的必要宣传工作。房地产商品与一般商品不同,业主(消费者)普遍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性质不了解,不知道如何行使权利,对物业管理关系和业主委员会的性质也认识不清。房地产行政部门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护业主的合法权益。针对业主普遍存在的困境,首先要做好必要的宣传工作。除房地产行政部门自身直接参与外,还必须规范建设单位的告知义务范围,并把有关宣传工作纳入社区工作范畴。

物业消费属于集体购买,不像其他消费品,个体消费者没有随时选择的权利,招标是决定买卖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物业管理市场要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就必须建立起物业管理的招投标机制,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选聘物业管理公司。政府部门除了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物业管理公司的市场竞争意识外,还应责成物业主管部门切实承担起建立、健全招投标机制的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利于市场发展的实施办法。政府在这个角色中既要营造竞争的环境,更要维护竞争的秩序。

2.2 物业管理公司应该树立明确的经营理念和战略定位 以国家《物权法》为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修改〈物业管理条例〉的决定》将“物业管理企业”修改为“物业服务企业”。从“物业管理企业”到“物业服务企业”的变化清晰地表明了物业公司的新定位,进而要求物业管理行业根据新的理念调整管理与服务的模式,适应新的时代对物业管理行业提出的新要求。

从战略的高度,准确的经营定位。在管理上要有专业化水准,要有专门的针对对象和具体的细分市场。由于整体实力有限,中小型物业管理企业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在细分市场的竞争中保持优势。物业企业战略定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公司的实力,确立战略目标,决定企业服务的主流市场,并根据服务的主流市场的特点,确立竞争战略是差异化战略还是低价格战略。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公司就应该有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树立企业的形象,提高服务的标准,开发服务项目,增加服务价值。实施低价格战略的物业管理企业,应该满足基本的消费或基本的服务标准,努力降低成本、费用。二是针对项目特点,确立项目战略目标,针对项目确立具体的服务档次、类型,体现公司的战略要求,提出有效、针对性强的具体措施。

同时有实力的物业管理企业,应采取“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战略,必须积极拓宽赢利渠道,改变亏损状况,才能保证服务的提供。物业管理公司在从事物业管理和服务的同时,也可利用自身的优势将经营范围扩大到与物业有关的业务,如中介、代理房屋买卖、估价等,也可根据自身特点和该小区的情况向其它方向发展。这样物业管理公司不但可以通过副业经营取得经济效益,缓解经费不足状况,而且业务范围的拓展也可减少物业管理公司的风险,为保质保量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奠定了基础。

2.3 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规模效益 首先,针对目前大多数物业管理企业规模小,专业人员少导致难以发挥群体功能和综合实力,以及发展后劲不足的局面,改善物业管理这种现状,使物业管理行业得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是走集团化发展之路,组建一批实力雄厚、人才集中、专业技术力量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物业企业集团。在物业企业集团组建过程中应注意用发展的观点在规模适度的基础上进行。因为在组建物业企业集团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针对集团发展目标、发展规模、经营战略等都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并要从我国物业管理的实际出发,分别确定企业集团的个体模式、发展规模、经营项目、效益指标时,要符合物业企业集团的实际,切不可超过企业集团的实际能力。其次,依靠品牌形象(或者差异化形象,或者低价格形象)和在市场中美誉度的提高,扩大企业项目规模,在人才、市场和设施等方面获得协同效应,增加营业额,提高规模效益。最后,要选择合适的价值链增值环节。物业管理行业的基本增值环节可以分为三个:基本服务项目专业化操作;服务项目管理集成;增值服务。作为中小型物业管理企业,切忌走小而全的道路。要做服务集成,要向知识型管理型过渡,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程信和,刘国臻.房地产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P185

[2]常传领,金纯.论政府干预及其法律规制[J].现代法学.2004.6

[3]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M].法律出版社.2003.P159

[4]符启林.房地产法[M].法律出版社.2004.P345

[5]罗小钢.物业管理投诉案例分析[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6]武智慧.物业管理概论[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7]谢凯.小区物业管理[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

[8]王青兰.物业管理导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9]许海峰.物业管理[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10]戴德.物业标准化管理丛书.[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本文获得内蒙古教育厅课题《内蒙古中小企业动态能力实证研究》(NJ05158)资助。

4.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前景 篇四

阳新物业管理办公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今年我县“两会”精神,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建设又好又快持续健康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县域物业管理行业的协调发展,使我县物业管理行业走向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道路。在此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县物业管理办公室在房产局党支部领导下,组织一班子人员对我县已经实施了物业管理和服务的“富川家苑”、“现代城”、“锦湖豪苑”等一些规模较大的小区进行了调查和走访。现将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物业管理行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县从2004年开始推行规范的物业管理以来,伴随着我县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物业管理行业也得以迅速培育和成长。目前,全县本土物业管理企业有资质的4家,无资质的3家;外来物业管理企业有2家,企业资质等级均为三级,从业人员达240余人,管理的各类物业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主要以居住小区为主,共有六个规模级小区。如果单从企业数量、从业人数、管理小区的数量及管理的建筑面积这

1些表面数据上看,作为一个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级贫困县在物业管理行业发展上是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和建设现代化秀美园林城市,推进物业管理行业向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进步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县物业管理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不佳

1、广大业主对物业服务业提供服务的社会性、公共性、有偿性认识不足,物业服务消费观念薄弱和存在偏差,在服务质量上要求尽善尽美,在交纳物业服务费上要求越少越好,二者得不到和谐统一,达到服务质价相符的水平。

2、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包括已建立了业主大会的小区,未理顺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的关系,总认为他们是主人,物业服务企业是仆人,和物业服务企业是“雇佣保姆式关系”,动不动就故意找茬,联络其它业主以各种理由拒交物业服务费。

3、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物业管理行业不重视,不扶持。国家在物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如《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件》、《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等已制定公布执行多年,但在我县还是刚刚起步。我县已建成的小区在规划方面,物业管理用房不配置,公共基础

性设施不配套,居住区与商业区混杂一起问题严重存在。由于物业服务企业是微利经营,地方税务部门在税收方面不给予一定的优惠扶持,一些物业服务企业苦不堪言。在公共治安、环境卫生、房屋装饰、供水、供电等方面,政府缺乏对这些部门的统一有效的协调,小区业主一旦在这些方面遇到问题,总是责难和追究物业服务企业。

(二)物业服务企业自身建设制约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

1、不少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与开发商存在隶属及利益关系,建管不分掩盖或转嫁前期矛盾,给以后的物业服务带来隐患和纠纷。开发商往往只注重其自身投资利益,不是真正重视物业服务,只是利用物业服务,为其开发的项目搞包装、作宣传,其真正目的是促进房屋销售,这些弊端制约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

2、物业服务企业从业人员素质低下,专业人员不是缺乏,而是根本没有。我县目前申报核准的4家企业,没有一个经过正规培训,持有合格上岗证件专业人员,拥有资质的企业没有一个物业管理师。从业的大部分人员为农民工,大部分为初、高中学历。

二、我县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出的我县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现状和

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从影响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相关行为主体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相关建议,共同推动我县物业管理行业走上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

(一)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营造社会环境,加大协调力度,为我县物业管理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1、政府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充分认识到物业管理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切实加强物业管理的领导工作,利用各种渠道和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物业管理,正确引导人们的物业管理的消费观念,树立现代物业管理理念。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细则》、《业主大会规程》、《前期物业管理的规定》、《物业服务项目招投标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2、政府要在治安、环境卫生、城市规划与建设、供水、供电等方面建立统一的协调体制和机制,加强协调能力,及时协调处理各种应急问题,避免矛盾积累和转嫁。在物价、税务管理上要适当放宽,坚持市场调节的原则,在执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基础上,尽量放开物业管理的收费标准,由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或业主委员会协商确定。建议新成立的物业服务企业,在税收方面实行三年全免或适当减免的政策。

3、物业管理行业政府主管部门要严格把握物业服务企业的资质审核,推行公开透明、竞争上岗的物业管理从业原则,实行物业服务项目招投标制度,让房地产开发建设与物业服务彻底脱钩,培育完全竞争的物业管理市场,建立市场竞争机制。

(二)物业服务企业要苦练内功,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树立争创品牌思想

1、要加大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实行执证上岗,提升企业资质等级,提高市场竞争力。

2、要理顺与业主、业主委员会、房地产开发商的关系,在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业主至上”的服务理念。在服务上,不断扩展和延伸服务内容。加强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品牌企业的物业管理经验,不断改进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开展专项服务和特约服务,以满足业主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求。

3、狠抓企业质量管理,走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按照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的标准严格要求,寻求适合每个企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手段、模式,以求让业主享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优质服务,这样企业才能生存、发展和做强做大。

(三)其它方面

1、业主是物业管理的主体,业主自治管理是物业管理的本质。因此,在我县的一些规模较小,建成时间靠前的一些居民生活小区,应在如市容社区居委会、县物业管理办公室等,由业主进行自治管理有关部门的组织下,这样有效解决了物业服务的空白处和管理肓点。

2、房地产开发商要真正树立物业管理的思想,认识到物业管理的重要性,自觉引入和接受物业管理的早期介入,认真听取物业服务企业对小区物业在环境布局、功能规划、配套设施、施工质量、竣工验收等方面提供的有益意见,以避免埋下隐患和矛盾留给后期的物业管理。

3、充分发挥物业管理协会和房地产开发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物业服务企业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平台,鼓励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经验分享,共同探讨、制订行业管理办法,解决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或业主委员会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和问题。

5.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前景 篇五

(一)专项维修基金,任重道远!

文/王伟雄

1月25日,汕头市房管局在魏丰副局长的主持下召开了市物业管理座谈会,会议提出了三个议题,即如何做好业主委员会的工作,如何提高物业管理收费率,如何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笔者就想,如果这三个问题解决了,那么天下就太平了。但是要解决这三个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先解决住宅专项维修基金的问题。因为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好了,自然收费率高了,纠纷与矛盾少了,业主委员会的工作开展也就顺了。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优与劣,专项维修基金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什么是专项维修基金?

《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中规定了公共维修基金的定义,住房专项维修资金,是指业主或者公有住房售房单位缴存的,专项用于住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的资金。专项维修基金的建全与完善,受益的当为广大业主,不仅如此,作为城市建设及物业管理行业都有着积极的重大意义。

二、为什么要有专项维修基金?

专项维修资金是业主在购房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的一笔资金。在我国的《物业管理条例》中有明文规定:住宅物业,住宅小区内的非住宅物业或者与单幢住宅楼结构相连的非住宅物业的业主,应当按照国家的规定缴纳专项维修资金。对于该笔资金的用处该条例也有明确的规定:专项维修资金专项用于物业保修期满后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的维修和更新、改造。简单来说,专项维修资金就像物业公共部分、设施、设备的“养老保险”,一旦在物业保修期满后物业上述部分或设施发生问题,就应该动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来进行养护、维修、更新或改造。目前,汕头市物业管理行业尚未实施专项维修资金的收取与管理,在政策上,也是一片空白。

结果导致许多开发商,特别是物业管理企业,在没有专项维修基金且物业费收缴率及利润并不高的情况下,放弃了对物业的正常维护,许多小区老旧日益加快,公共部位如楼弟,外立面等等,都是破旧不堪。物业管理的本质是管理,服务是一种形式。而管理就是要管好物业,使物业增值保值,提高物业的使用周期。但纵观我市现状,物业管理行业还处于一种服务的初级形式,更多的仅仅体现于简单的安保等项目上,这是不足为取的。

专项维修基金的设立其目的其作用众所周知的,就是可以及时地对物业的设施设备及主体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最终达到物业的增值保值,延伸物业的使用周期及寿命。这才是物业管理的最根本目的。在没有这一笔基金的情况下,仅有的物业管理费用可以说,有些企业还不够发工资,怎么还有可能再拿出一笔不少的钱出来维护物业呢?

三、专项维修资金属于谁?应当由谁管理?如何使用?

钱缴出去了,缴给谁了?这笔钱属于谁?由谁管理?如何使用?对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众人所会思考的问题。北京、南昌都有好的且运作十分成功的模式,这里笔者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对这些地方的成功经验进行考察,最终结合汕头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市的行之有效的住宅专项维护基金管理办法及细则。

6.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前景 篇六

【摘要】通过对汽车整车行业的产业链结构、行业规模和市场竞争格局等发展概况的研究,本文阐述了我国汽车整车行业推行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汽车整车行业项目管理应用的现状。汽车整车行业的发展概况

1.1 汽车整车产业链结构

汽车整车产业链的结构主要包括产品、零部件、制造和市场等四个方面,详见图1。

图1 汽车整车产业链

汽车产业链具有以下重要特征:一是构成产业链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互相联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二是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的角色重要性存在差异性,汽车制造商是产业链上的一个关键环,形成产业链的内核;三是产业链上龙头企业与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流及数据交换频繁,实时性要求高。

1.2 行业规模及成长性

未来数年内,中国汽车市场有几个发展趋势值得关注:从总量看,中长期我国汽车市场仍将持续增长,但增速将趋于平缓;从结构看,由于宏观、微观各种因素的支撑,中长期车市空间仍很大,局部仍有不少机会。

1.3 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近年来跨国企业纷纷将中国市场视为其全球市场的核心地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新品投放数量快速上升,国内市场的白热化、国际化竞争态势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还将继续。

从需求特征看,我国汽车市场地域分布广、消费水平差异大,同时市场还在较快成长的过程中,消费需求多种多样。最近几年,消费需求个性化、年轻化色彩逐步增加,同时汽车消费观念也在不断走向成熟。

从外部环境看,政策基调变化和汽车使用环境约束性的增强,对汽车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鼓励自主创新和并购重组,加快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同时,环保、交通拥堵以及油价高企的压力,对汽车产业发展的约束性也在不断显现。汽车整车行业项目管理发展的必要性 2.1 行业竞争力的提升亟需项目管理来推动

现在汽车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消费者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和多元化,导致汽车整车厂家不断的开发更多的新车型和改进新车型来满足日益竞争激励的整车市场,对产品研发的周期要求越来越短,对产品的成本要求不断的下降,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的提高,逼迫着整车企业只有采用项目管理的模式和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才能在市场上生存并不断更好的发展。

2.2 客户定制化的需求亟需项目管理来满足

由于客运行业、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和中国校车的未来巨大需求量,这些客户的需求都是个性化,都需要客车生产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专门开发新车型。这些都属于典型的多品种少批量短交货周期的产品,需要生产企业尽可能快的响应客户的需求,因此这些企业未来必然会从职能式组织结构转为矩阵式的组织结

构,变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以市场为主导的企业经营方式。项目化经营方式的转变使得企业不得不推行项目管理。

2.3 多项目并行工作亟需项目管理模式来管控

针对汽车市场竞争的白刃化,要求各汽车厂要不断地快速推出新产品。因此,多平台、多项目的新产品开发成为所有汽车企业的必然选择的,针对如此复杂的、多头绪的研发过程使得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和今后的发展需要。

项目管理模式在汽车制造行业的应用势在必行,并要求与其配合的零部件企业采用项目管理的模式,因此,项目管理模式将主导各汽车制造企业及其配套体系的产品开发工作。例如德国奔驰公司要求他所有零部件供应商必须采用项目管理的模式才能成为它合格的供应商。汽车整车行业项目管理应用现状

3.1 开展项目管理的层次较低

由于一些公司内部对项目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项目管理只是在较低层面和局部开展。比如产品开发的项目管理.仅在产品研发部门开展,并且这种管理缺乏系统的、程序化的工作模式.往往基于项目负责人个人对项目管理的理解和认识进行。

3.2 项目管理组织结构不健全

项目推进主要依靠职能部门:一些企业内部尚未形成项目管理的概念,项目推进依然主要依靠职能部门。项目负责人未被赋予推进项目所需的权利,因而难以有效地推动项目。项目组织与职能组织的责任与功能不明确。这种项目管理方式在效率方面甚至不如职能式的组织结构。

3.3 产品开发工作流程不规范

缺乏规范的、与产品开发合理周期相关的产品开发工作流程是管理落后的主要表现,其结果是产品开发周期过长且无定值,没有开发结束的明确标志,并且开发质量也不稳定。一个全新车型或改型车的产品开发周期究竟应该多长并无定值,开发周期往往根据市场需求的紧迫性和领导者个人经验和意愿确定。这通常会造成给定的开发周期较短,致使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准备不是按照科学、合理的周期进行,而是在人为的压力下仓促完成,这往往引起计划拖期和开发质量下降。

缺乏规范的产品开发工作流程还将使得公司各机构的工作效率低下。这些问题将直接造成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品牌信誉受损。

3.4 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虽然已经推行了项目管理,但考核方式还是按照传统职能式管理的考核方式,没有有效的按照独立的每个项目来考核,导致项目组成员项目意愿低,效率低下。

3.5 缺少合适的项目经理人员,也缺乏有效的培养机制

项目经理都是由技术优秀的人员提拔上来的,重技术轻管理,缺乏成本意识和质量意识,角色转换比较困难,领导力、沟通协调能力较弱,在上任前没有经过专业化的系统培训,难以胜任项目管理工作。总结

总而言之,汽车整车制造业传统的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与时代的需求。在汽车整车企业的管理模式中,精益生产、全面质量管理、企业价值流管理、订单式生产以及零库存等模式已逐步趋向于项目式的运作模式。在国内部分企业将生产研发,销售推广等的关注点落在进度管理控制的同时,国外的汽车行业已普遍采用现代项目管理方法。为了降低国际市场对国内汽车工业的冲击,我国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不仅要在观念上更新,而且要在管

7.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前景 篇七

国家网信办日前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加强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信息服务的规范管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规定》明确,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用户信息安全保护机制,依法保障用户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规定》要求,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和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不得利用应用程序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法律法规禁止的活动,不得利用应用程序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同时,《规定》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人民团体积极运用应用程序,推进政务公开,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强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和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应当切实履行管理责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自觉接受公众监督,为网民提供安全、优质、便捷、实用的信息服务。

8.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前景 篇八

一、汽车快修连锁的经营优势

首先,汽车快修连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汽车快修连锁着眼于小故障的修理,在业务上和特约维修点容易形成市场的自然分层。另外,当前车主对车辆维修保养的需求已集中在“快速、方便、价廉”三个方面,多数车主难以接受大型维修厂的维修保养时间、特约维修店昂贵的配件价格和工时定额,而多数快修连锁店实行一对一的专项服务,并对单个项目作业时间、服务质量和收费都有严格的规定,汽车快修连锁经营模式符合市场的需求。同时,快修连锁不仅能为客户提供快捷、方便和周到的服务,而且能凭借其技术优势、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汽车快修连锁更容易塑造自己的品牌。各汽车连锁企业采用统一的标识、共同的经营理念和共同的经营方式,在运作过程中。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维修标准,统一操作规范,统一服务承诺,汽车快修连锁的规模化、标准化、统一化经营等特点,能增强企业的诚信度和社会认知度,更容易形成自己的品牌。

二、当前制约快修连锁业发展的因素

尽管汽车快修连锁正逐步为市场所认可,被消费者接受,但快修市场不规范、缺乏强势品牌、行业标准不健全、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因素依然制约了我国快修连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汽车快修连锁经营模式的社会认知度不高。汽车快修连锁是一种新的经营理念,也是一个新兴行业,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许多用户缺乏汽车快修理念,对快修连锁店还不认可,绝大多数新车车主会选择信誉度较高的4s服务中心对爱车进行维修保养,旧车车主会通过朋友或熟人的介绍选择特约维修站和大型维修厂进行车辆的维修,容易造成快修连锁经营模式成为维修市场的一个中空带。

二是汽车快修连锁经营的行业标准不健全。面对国内形式多样、发展迅速的汽车售后服务,行业法规、标准的制定明显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如目前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对“汽车快修”“连锁经营”未作定义,对其经营范围、经营类别也缺乏相应的规定。由于没有现成的规定可供参考,连锁快修点在管理、经营等各方面无章可循。虽然上海、浙江等省市陆续出台了《上海市汽车快修站开业条件》、《浙江省汽车快修(连锁)业户经营条件》等相关文件,积极引导企业走专业化连锁经营道路,但离市场的规范管理尚有一定的距离。行业标准的滞后,限制了快修连锁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一哄而上,无序竞争的局面。

三、汽车快修连锁经营的发展策略

汽车快修连锁是我国汽车维修市场上刚刚兴起的一种新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正处于摸索和探求阶段。对于汽车快修连锁业者来说,应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注重品牌经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行业管理部门要正确运用管理职能,通过宣传、扶持、引导、规范等多种措施,促进汽车快修连锁经营的健康发展。

一是树立形象,扶持汽车快修连锁业=牌。品牌就是形象、就是效益。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快修企业没有在市场细分上确定自己的特色服务项目,取自己之所长,从而导致产品和业务同质化,给消费者留下千人一面的感觉。为此,加强品牌运作,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品牌,在当前汽车快修市场的发展初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行业管理部门要指导汽车快修连锁经营业者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加强企业的品牌运作,形成本品牌所特有的系列化专有技术、产品和服务,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广告宣传,让市场认知,让用户熟悉企业品牌。同时,行业管理部门和新闻媒体要与快修连锁企业联手,广泛宣传我国正在发展中的汽车快修连锁行业和“快修连锁文化”,让用户熟悉、了解并接纳快修连锁这一新的经营模式,促使更多的汽车维修企业去认同和参与快修连锁业。

二是多措并举,强化行业管理引导和监督。任何一项新兴的产业和经营模式,只有在得到了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有力支持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够发展壮大。为此,要充分发挥行业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尽快形成有利于促进汽车快修连锁经营发展的宏观环境。一是发挥指导作用,引导企业发展。结合各地实际,引导本地的快修连锁经营制定长远规划,确定发展规模,科学合理布局;二是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建立公平竞争环境。在保证对快修连锁政策、法规上的扶持和引导外,进一步加大对快修连锁业经营行为的管理力度,应专门安排维修稽查力量,经常性地开展市场秩序监督检查,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扶持优势品牌,扩大快修市场。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政策扶持具有优势品牌的快修连锁企业,使其做精、做强、做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全国性的优势品牌,增强与国外优势品牌企业抗衡的核心竞争力。

汽车快修连锁作为一种先进经营模式的代表,它的出现符合市场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需求,标志着我国的汽车维修业正向正规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由于快修连锁在我国刚刚起步,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困难,迫切需要行业主体和管理部门不断研究,推进发展。

上一篇:高校奥运工作阶段性总结下一篇:HR更喜欢什么样的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