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的社会学复习重点(精选8篇)
1.整理的社会学复习重点 篇一
第一章绪论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市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为依据,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等措施,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造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造,及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合理利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广义,土地开发整理)
特点:具有技术性、动态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特点
类型:A利用状况:土地整理(狭义耕地为主的整理),土地复垦,是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利用的活动
土地开发,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动。
B整理对象:农地整理
非农地整理(村镇用地整理),是对村镇拆迁、拆并和就地扩建的土地资源进行整理
C投资主体:中央投资地方投资其他投资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工程是指为实现土地整理目的而采取的各项物理性工程措施的集合。
为便于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为便于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一般的工程内容可以逐级分解为:
单项——单位——分部——分项工程。
道路——桥、涵洞——土方、石方等——土方人工土方,机械土方。类型:土地平整、道路、农田水利、拆迁、农田防护,其他工程 特点:基础设施属性、工程等级低(蓄水小于10万方,道路,田间道以下)、权属主体多重性(镇村组户)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是指以批复的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对土地整理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拆迁、农田防护等工程的实施进行调查研究和技术经济综合分析,阐明在既定地点、时间和投资标准内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提出作为施工依据的设计文件及图纸的全过程。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是对土地整理工程进行全面布局和系统设计,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组织工程实施的依据,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依据;是工程招投标与施工监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是项目检查、监督和竣工验收的依据。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变更是指在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会审中决定对原设计图纸进行较大修改,或在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发现原设计有差错或与实际情况不符,以及施工条件变化、工程使用意图的变化、用料变化等原因不能按原图纸施工时对设计文件的修改。
1、土地整理原则:a因地制宜 b经济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c系统性
d整体性
2、土地整理任务
(1)在农村——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数量和质量)•改变土地权属关系,适应土地生产力发展要求。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2)在城镇——通过对土地进行整理——
•解决城市发展用地
•改善城镇生活居住条件,减少城镇外延占地
3、土地整理的内容
农地整理:(1)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块(2)土地平整及道路、沟渠等基本建设(3)农地改造农地整理(4)复垦废弃土地、开发宜农荒地(5)农村建设用地整理(6)规划地界、确定权属(7)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城镇用地整理:(1)内部挖潜,集约利用土地,充分利用建成区内的闲散地
(2)对已被利用的土地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城市功能(3)在用途、布局与产出率等方面重新进行优化配置
4、土地整理的意义
A.土地整理是贯彻实施<<土地管理法>>的重要措施 B.土地整理是解决我国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
C.土地整理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绿箱政策绿箱政策”措施 D.土地整理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E.土地整理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直接体现
5、我国土地整理总体发展趋势
(1)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出发点,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者统一;(2)积极实施重大工程,促进项目布局相对集中;(3)促进资金合理配置,向重大工程和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倾斜
6、我国土地整理总体发展方向
(1)管理规范化管理规范化(2)筹资多元化(3)经济产业化(4)保障法制化
7、土地整理工程建设程序:
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前准备——工程施工——工程验收
8、作业与思考:
结合你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和你平时的积累,试分析制约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将越来越少,那么,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空间又是什么是什么? 第二章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基础及程序
一、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基础
1、立项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立项批复文件(国家级省市级)
2、基础资料基础资料1)法律法规和规定2)标准和规范主要规程、规范3)区域基础资料
3、设计机构1)具备法人地位2)具有从业资格3)专业配备合理(涉及水利、道路、桥涵、预算等)
二、土地整理工程设计程序
1、前期工作1)成立工程设计专班。协调领导小组协调领导小组,设计专班设计专班2)熟悉项目可研及其批复意见3)开展实地踏勘(很重要,初步设计后还要公示,征询意见,核实)。设计的必须前提;保证设计合理性、可操作性4)收集设计资料。针对性、现势性、有效性5)提出工程初步布局方案
2、基础分析1)经济、社会与自然条件分析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及适宜性分析3)水土资源分析4)新增耕地潜力分析5)土地利用问题分析6)公众意见分析;
3、拟定设计标准(1)新增耕地率。开发不低于60%,复垦不低于40%,一般整理不低于10%,基本农田不低于3%(2)灌溉设计标准。灌溉设计保证率灌溉设计保证率,抗旱天数抗旱天数(3)除涝设计标准。某一设计频率(暴雨重现期)的几日暴雨在几日内排除(4)道路设计标准田间道,3.5~8米;生产路不大于2米
三、土地整理工程布局与方案比选
1)工程布局原则: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经济发展需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因地制宜
工程总体布局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工程配置应工程配置应与土地利用布局紧密结合;制定工程技术措施时要考虑其适用性与经济性;尽量避免或减少土地权属调整。2)工程布局的基本次序:道路,灌溉排水,田块,农田防护
3)工程布局方案比选:技术可行性、运营成本、使用便利性、投资效益
土地平整方案的选择;坡改梯中修筑田坎类型的选择;排灌方式的选择;道路、蓄水池形状,材料类型等
四、工程设计
1)工程设计依据:土地整理的政策、法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评审与批复意见评审与批复意见;工程布局图及其说明;工程设计标准;相关行业技术标准与规范
2)工程设计内容:道路,水利,土地平整,农田防护,典型田块 3)工程设计步骤:根据布局图,列出设计工程名称、设计标准、位置;熟悉设计对象,收集资料;参数选取和计算,单体工程设计;计算单体工程设计工程量
4)工程设计成果:项目现状图、工程布局图、单体工程设计图册、设计报告
五、土地利用结构平衡分析与工程量汇总
1)土地利用结构对比分析:各地类有增有减,尤其是耕地增加,来源哪里,道路、水利要占地,占了哪些,要进行整理前后对比分析 2)预算工程量汇总:根据预算编制要求,做到分项分类统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土地整理工程施工、统筹施工全过程的重要技术经济文件
1、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1、施工总体布置,包括施工场地划分,水电管线布置,场内交通,各项施工机械设备,材料数量等;
2、主要工程施工工艺与设备安装;
3、施工总进度
2、成果整理:1)编绘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图册:工程总体布局图、单项工程布局图、典型田块设计图、单体工程设计图,道路、沟渠等线性工程横断面和典型纵断面图等2)编写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报告3)需要提交的重要设计资料装订成册(农民意见、评审意见,回复意见)
3、作业与思考
根据你的理解,在踏勘现场时应该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踏勘人员应该注意些什么?踏勘现场的目的和作用主要是什么踏勘现场的目的和作用主要是什么??做一个土地整理规划设计项目需要那些具体步骤?
第三章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是指采用机械或人工对高低不平或者有一定坡度的土地进行挖高填低,并修筑田土坎,实现增厚土层,防治水土流失,达到改善生产条件等一系列工程的总称。
1、土地平整工程作用与意义:
平原区:土地平整工程是进行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农田水利、道路等基本建设的实施基础,目的是要达到便于机械化耕作,发挥机械效率,提高机耕质量,灌水方便均匀,利于压盐、排水、改良土壤等,满足作物高产稳产对水分及土质的需要。山地丘陵区:防治水土流失、改良土壤(增厚土层,保水保费)半机械化作业提供条件,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土地平整工程内容
(1)土壤改良:各地应因地制宜,提出符合当地条件的土壤质量改良要求,增厚土层,增施有机肥,酸碱中和等(2)田块田面高程设计:田面高程应按照因地制宜、挖填土方量最小以及与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相结合的原则确定(3)梯田田坎设计梯田田坎要按照安全稳定、占地少、用工省、因地制宜选择田坎材料的原则进行设计
3、土地平整基本原则:A、因地制宜B、综合考虑C、讲求效益
4、田块布局的基本要素:长度
宽度
规模
形状
方向
高程
5、梯田布局原则:1)梯田布置在25°以下的坡耕地;2)统筹兼顾;3)田面长边应沿等高线布设,梯田形状呈长条形或带状;4)要尽量适应机械作业和灌溉要求;5)便利耕作,埂坎稳定,少占土地和节省劳力;6)梯田规格及埂坎形态应因地制宜。
6、土地平整的基本方法
根据地形纵向变化情况分:(1)平面法:将设计地段平整成一近似水平面。一般多用于水稻
田的平整,土方量大。(2)斜面法:将设计地段平整成具有一定纵坡的斜面。(3)修改局部地形面法:对设计地段进行局部的适当修改,而不是全部改变其原有地形面貌,只是将过于弯曲、凸凹的地段修直平顺。根据平整的精度分:大平
粗平
细平
7、土地平整的基本方法(按平整的方式分):结合耕作平整 大平大整 放淤平整 机械平整
8、土地平整的基本要求:(1)土地平整后的地面坡度应满足灌水要求(平原地区)(2)适宜机耕(平原地区)(3)平整土方量最小(4)必须保留一定厚度的表土(20~30cm,一般约25cm)(5)留有一定的虚高(虚土沉陷)
9、土地平整工程量计算:土地平整的常用方法有横断面法、方格网法和散点法。
横断面法: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大和挖填深度较大又不规则的地区; 方格网法:适用于地面坡度变化均匀和能够找到挖填分界线的地块; 散点法:适用于非均匀变化的凹凸不平地面和挖填分解不明显的地段。
9-1-1计算横断面面积计算横断面面积:积距法
求积仪法
计算机法
9-1-2计算土方量
式中:V——相邻两横断面间的土方量,m3;F1、F2、„Fn——相邻两断面的挖(或填)方断面面积,m2;l1、l2、„、ln——相邻两横断面的间距,m。
9-2-1划分方格网:把需要平整的区域分成若干个方格网,方格边长一般为20~50m,根据地形图上的测量高程,用插值法确定方格顶点高程。
9-2-2计算田面平均高程和据方格顶点自然高程与田块平均高程的关系,确定填方区与挖方区的分界
线。
计算零点位置:根
X1、X2——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
h1、h2——相邻两角点的与平均高程差(绝对值),m
a——方格网的边长,m 9-2-3计算平均高程时的土方量
V挖—挖方量m3,S方格—方格网面积,m2
h角挖—为角点挖深之和(角点自然标高与平均标高之差的和),m h边挖—为边点挖深之和(角点自然标高与平均标高之差的和),m h中挖—为中点挖深之和(角点自然标高与平均标高之差的和),m
10、土方调配:在田块设计高程、挖填方位置、面积、挖填土方量算出来后,对挖土的利用、堆放和填土取得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协调的处理
11、梯田类型
按修筑断面形式分:阶台式梯田(水平梯田 坡式梯田 反坡梯田 隔坡梯田)和波浪式梯田
按田坎建筑材料分:土坎梯田
石坎梯田(条石、块石)
植物田坎梯田
其他田坎梯田(砖、水泥预制件)
按利用方向分:农用梯田
果园梯田
林木梯田
按施工方法分:人工梯田
机修梯田
12、梯田断面设计
梯田断面设计的基本任务,是确定在不同条件下梯田的最优断面。所谓“最优”断面,就是同时达到下述3点要求:一是要适应机耕和灌溉要求;二是要保证安全与稳定;三是要最大限度地省工。最优断面的关键是确定适当的田面宽度和埂坎坡度,由于各地的具体条件不同,最优的田面宽度和埂坎坡度也不相同,但是考虑“最优”的原则和原理,是相同的。
13、田面宽度(B)和埂坎坡度(α)是断面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14、梯田断面设计:土方断面在挖填方相等时,梯田挖(填)方的断面面积可由下式计算:
每亩土方量:
15、田土坎设计基本要求:在一定的土质和坎高条件下,要保证埂坎的安全稳定,并尽可能地少占农地,少用工(已知埂坎坡度(α),则其他因素对它的稳定性影响的规律是:埂坎高度(H)、土壤湿容重(y)越大,则稳定性越差;土壤内聚力(c)、土壤内摩擦角(φ)越大,则稳定性越好;田面的外部荷载越大、荷载的作用力越集中、作用点越靠近埂坎外侧边沿,则稳定性越差。)
16、田土坎具体要素:田土坎设计及修建时涉及的具体要素有材料、高度、顶宽、基础埋深、坎外坡坡率、坎内坡坡率,材料不一样对应的其他要素也有所不同。
典型田块是指为了便于用数学统计的方法计算土地整理区新增耕地率和挖填土方及田土坎工程量而在规划图上截取的具有代表性土坎工程量,其面积为一公顷以上的田块。(典型田块分为水田和旱地典型田块两类)
17、作业与思考1.归纳典型田块设计的方法和主要步骤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2.归纳土地平整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田间道路工程
1、道路是供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乡村道路,即指修建在乡村、农场,主要供行人及各种农业运输工具通行的道路。乡村道路,按主要功能和使用特点可以分为干道、支道、田间道和生产路。在低山丘陵区,土地整理涉及的田间道路按功能和路面宽度可分为田间道、生产大路、生产路三种等级类型。
干道是联接土地整理区内外各乡镇主要居民点之间的道路,以通行汽车为主,承担主要的客货运输任务,是土地整理区内道路网络的骨干。支道是土地整理区内外各居民点之间的联系道路,是居民点的对外联系通道,承担着生产资料的运进与农产品的运出任务。
田间道是居民点到田间的通道,主要为货物运输、作业机械向田间转移及为机器加水、加油等生产服务的道路。(田间道又可分为主要田间道和横向田间道)
生产路是指联系田块之间、通往田间的道路,主要起田间货物运输的作用,为人工田间作业和收获农产品服务。
2、田间道路工程布局总原则:a因地制宜,讲求实效
b有利生产,节约成本
c综合兼顾
d远近结合
2-1干、支道是土地整理区的主要运输线路。一般地,国家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不考虑干支道规划,但作为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大范围的、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主的土地整理,应对干、支道作统一布局。2-2主要田间道布局 A、梯田田间道布局方案:在梯田区布置田间道应按照具体地形,采取通梁联峁,沿沟走边的方法布设。田间道多设置在沟边、沟底或山峁的脊梁上。山低坡缓,田间道呈斜线形;山高坡陡,田间道可呈“S”形、“之”字形或螺旋形迂回上山。
B、平坝地区田间道布局方案:该区地形比较平坦,没有纵坡限制,力求取直短捷,可设置1公里以上的长直线。为确保农机运行安全,长直线尽头不宜设置小半径的平曲线;当支道或田间道与铁路和公路相交时,尽可能正交或不小于45°的斜角通过。
C、丘陵地区田间道布局方案:丘陵地区,坡度小,路线宜沿地形布设;当支道或田间道与铁路和公路相交时,尽可能正交或不小于45°的斜角通过。
D、山地区田间道布局方案:山地区地形较复杂,山坡陡峻,应充分利用地形展线,确保足够的稳定性,减少工程数量,降低造价,保证投入使用后养护和运输费用最经济。
2-3横向田间道布置在斗沟靠农田一侧、斗渠与斗沟之间、靠近斗渠的一侧
3、生产路的布局应根据生产与田间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情况确定。生产路一般设在田块的长边,其主要作用是为下地生产与田间管理工作服务。
4、道路路线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计算
4-1平曲线设计主要是确定:平曲线半径、弯道超高、弯道加宽 4-2纵断面设计包括:纵坡、竖曲线、桥涵纵向空间位置(在纵断面设计线的变坡点处,为保证行车安全,缓和纵坡折线而设的曲线称竖曲线)
4-3纵断面图主要包括:a图上:高程、地面线、设计线;桥涵位置;水准点编号、位置和高程;竖曲线等。b图中:里程、桩号、地面标高、设计线标高栏;c图下:比例尺。纵断面反映道路布设的比降、长度和原有地面的走势等。
5、田间道路横断面一般由:路面路面(行车道)、路肩、边坡、边沟、截水沟、护坡道、错车道组成。横断面设计主要是路基宽度、路拱设计及横断面图。
6、路基基本要素:路基宽度、路基高度、路肩宽度
7、路面一般由:面层、基层、底基层与垫层组成(路面类型分为: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三大类)
8、生产路路面类型分为:水泥路面、石板路面、条石路面、预制混凝土板路面,以水泥路面为主。
9、桥涵分类:桥涵有单孔跨径或多孔跨径。按单孔跨径或多孔跨径总长划分为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涵洞。
第五章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了实现农田旱涝保收、高产稳定,而修建的包括引水、蓄水、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一系列农田水利设施的总称。
引水工程是指将水从水源引到水库或者田间,通过灌溉系统将水输送分配到田间的灌溉工程设施。
排灌沟渠工程是指用于农田 灌溉、排水的沟渠设施。提水工程是指将水由低处提向高处的水利设施总称。
灌排建筑物是指保证灌溉输水和分水、田间排水和交通等设计功能的正常发挥,在渠首、渠和排水沟等交叉位置处修建的过水建筑物。主要包括水闸、渡槽、倒虹吸、涵洞、隧洞、跌水与陡坡等,1、灌溉取水方式:蓄水灌溉、引水灌溉、提水灌溉、蓄引提结合灌溉
2、堰塘供水量的计算有:复蓄系数法、抗旱天数法、堰塘径流法
3、蓄水池主要建筑物包括:池体、进水口、溢洪口、引水渠、沉砂池,难度最大的是池体设计。
4、灌排工程主要包括:取水枢纽、输配水系统(按照等级不同,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四类)、田间调节系统和排水泄水系统等几个部分
田间调节系统,田间调节工程又称田间工程,包括毛渠、毛沟、输水垄沟、灌水沟等田间临时灌溉渠道。
5、灌溉渠系布局原则:a沿高地布置,力求控制灌溉面积最大;b灌排系统结合考虑,统一布置;c尽可能做到渠线短,交叉建筑物少,土方少,占用耕地少,拆迁少;d安全可靠,尽可能避免深挖方、高填方,以求渠床稳固,施工方便,输水安全;e便于管理;f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降低工程造价。
6、灌溉渠道与排水沟道的配合布置:相邻布置;相间布置;合一布置。
7、灌溉渠系工程设计要求:
(1)干渠、支渠应按续灌方式设计,斗渠、农渠应按轮灌方式设计。轮灌组数宜取2~3组;(2)续灌渠道应按设计流量、加大流量和最小流量进行水力计算。最小流量不宜小于设计流量的40%;(3)渠道的纵横断面设计应保证设计输水能力、边坡稳定和水流安全通畅;(4)渠底比降应根据渠道沿线地形、地质条件,设计流量和含沙量等因素,通过计算分析确定。(5)渠道横断面应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条件以及边坡稳定的需要和衬砌等因素,按接近水力最佳断面进行设计。渠道宜采用矩形、梯形断面。
8、排水系统一般包括:排水区内的排水沟、蓄水设施、排水区外的承泄区以及排水枢纽三大部分组成
9、排水沟道工程布局总原则:(1)各级排水明沟应根据地形条件,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就近排泄、实现自流的原则;(2)各级排水明沟原则上应沿低洼积水线布设,并尽量利用天然河沟;(3)支、斗、农沟宜相互垂直连接;(4)各级排水明沟的线路应选取在有利沟坡稳定的土质地带,若必须通过不稳定土质地带时,应采取沟坡防塌措施;(5)当地形坡度大于5%时,末级固定沟道大体上沿地形等高线布设。(6)骨干排水沟道布置应分片排水、灌排分开、低处布置、造价低。
10、农田排水标准分为排涝标准、治渍排水标准、防治盐碱化排水标准三类。灌排建筑物是指保证灌溉输水和分水、田间排水和交通等设计功能的正常发挥,在渠首、渠 和排水沟等交叉位置处修建的过水建筑物。(灌排建筑物主要包括配水建筑物(水闸)、交叉建筑物(渡槽、倒虹吸、涵洞)、便民建筑物(农桥)、连接建筑物(隧洞、跌水与陡坡)、量水建筑物(量水堰)等五类)
跌水是水流经由跌水缺口流出,呈自由抛射状态跌落于消力池,并和下游连接的建筑物。(跌水可分单级跌水和多级跌水)
第六章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报告与图件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报告是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布局与工程设计的说明,是工程概预算以及工程招标和施工的依据,是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审查的重点内容。
一般来讲,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报告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和设计说明三部分组成。目前,大部分工程设计报告将这三部分内容糅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报告。
1、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图件
a土地整理项目现状图:测土单位名称,盖章,数据变更日期 b土地整理工程布局图(规划图):设计单位名称,盖章,土地利用结构前后对比表,以及项目特性表
c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图册(单体图册): 有图签栏,手写签名,设计单位,盖章
2.整理的社会学复习重点 篇二
关键词:复习,策略,效率
作为一线教师, 上复习课的时候经常听大家说:“教师言之谆谆, 学生听之藐藐;教师不厌其烦, 学生索然无味;教师反复强调, 学生无动于衷。”的确, 复习课对学生来说它不像新授课那样“新鲜”, 听起来乏味又枯燥, 学生都不愿意上。复习课对教师来说不像新授课那样有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 有可供参考的课堂教学资料, 这就造成教师无法胸有成竹地带领学生拾阶而上, 更好更快地巩固知识。那么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能让复习课也上出精彩, 提高复习的效率呢?为此, 我校于上个学期举行了以“复习课有效教学”为主题的校本研讨活动, 我就《测量的整理与复习》这节复习课来谈谈优化复习策略, 提高复习效率的几点思考, 希之能与大家共享。
一、自主构建, 突出重点
复习课内容一般都比较多, 我们在复习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目标, 要针对大纲的要求, 针对教材的重难点, 针对考试的要求,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 针对学科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 不能带有任何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在《测量的整理与复习》教学中, 老师的复习目标非常明确, 一是梳理知识:熟练地掌握各种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归纳形成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二是深化运用:能在生活中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时, 教师首先让学生从数学日记上提出他们的整改意见, 从中提取出本单元的所有知识点, 然后对所有的单位进行分类并有序地整理, 整理过程中复习了单位之间的进率及转换的方法, 从而自主构建出一张完整的知识网络图。
二、夯实双基, 兼顾差异
有些教师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因而忽视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其实一旦忽视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学生的能力发展也就缺了根基。在复习课中, 如果我们也一味追求难、深、偏, 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同时也造成心理压力, 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这样的结果会适得其反。所以, 我们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还要善待并发展学生的差异。对学习较好的学生要鼓励其更上一层楼, 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 教师在复习时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尽可能地把复习过程与结果的方式方法进行优化, 学会取他人之长, 补自己所短, 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在《测量的整理与复习》教学中, 让学生独立填空。
7吨= () 千克
60厘米= () 分米
2000千克= () 吨
8米= () 厘米
3吨50千克= () 千克
1 () -9 () =1 ()
显而易见, 这道题目的第一行是夯实双基, 是要保底的题目, 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掌握的。第二行题目则是兼顾学生差异, 鼓励冒尖, 允许落后, 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 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复习课中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在复习中都获得成功,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复习中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从而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三、查漏补缺, 举一反三
查漏补缺的释义就是找到漏洞填补空缺, 复习课中查漏补缺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应鼓励、引导和帮助学生自查、自纠、自补, 查和补的内容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 还应包括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习惯等。老师平时也应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学生的典型错题, 可根据本班学生实际进行练习设计, 突出漏在哪里就应补在哪里。
在《测量的整理与复习》, 教师精心设计一组平时作业中的易错题, 让学生来当一回小老师。
A.填单位名称。 (本题来源于作业本P15)
数学课本长大约2 (厘米) 。
一只书包重大约4 (克) 。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 (分米)
B.判断题。 (本题来源作业本P15)
5千米=5千克 (√)
2千克铁比2千克棉花重。 (√)
C.单位名称转化 (本题来源作业本P16)
3400千克= (3) 吨 (4) 千克
3千米20米= (320) 米
13厘米+37厘米= (50) 分米
4千米-1000米= (3) 米。
古人云:“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举一隅, 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说明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应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 不仅能提高复习课的复习效率,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述易错题不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查漏补缺, 还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了反思与总结, 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牢固掌握。
总之, 复习课的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是我们复习的目的, 也是我们必须树立的一个重要理念。从“教课本”走向“用课本教”, 优化复习策略, 提高复习效率, 使我们的复习课能穿着“旧鞋”走“新路”。“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常汝吉主编.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和等主编.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3.整理复习课堂的三个“读懂” 篇三
关键词 读懂教材 读懂学生 读懂课堂
新课程纲要指导下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在不同的阶段和章节安排了整理与复习活动,增加了实施的内容,提高了整理复习课的地位,使得整理复习课在众多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有著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实施三个“读懂”(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让学生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体会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是教师们在教学中需要认真思考和践行的。
一、概念的理解和定位
整理,顾名思义就是整顿使之有条理,有秩序。复习就是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之印象更加深刻,在脑海中存留的时间更长一些。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是告诉我们,复习的重要性。
整理与复习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小学数学的教学章节和模式,一定有着与其他课型所不同之处。本人理解,整理复习活动就是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梳理,发现其之间的脉络和联系,再有条理地将其整顿,使之有条理,便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能灵活地应用,使学生更好地达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产生质的飞跃。
二、整理复习课堂的三个“读懂”
1.读懂教材,触摸教材灵魂所在。北师大版教材副主编张丹老师说: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以往的复习课呈现的课题内容是《复习》,现在的课题是《整理与复习》。虽然课题只加了三个字,但折射出的是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的转变。以往的复习只强调了巩固已学知识,整个过程往往是教师包办代替,将某部分知识整理成一定的结构,让学生记住,并通过习题的练习,达到技能的熟练、提升,忽略了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忽略了不同学生知识结构建架的差异,忽视了学生在过程中思维的生成和心智的成长。现在,强调“整理”并将整理放置于“复习”之前,就是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探索和建构,突出的是学生个体的参与,突出的是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实现的是学生的成长。
正如华应龙老师所言:“你是带着你所了解的数学世界,而不只是数学教材,走进学生的……只有这样你才会感到数学教学的生动与多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思考才能丰富多样。”这就是所谓的教师读懂教材吧。
2.读懂学生,贴近学生思维脉搏。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严密的关系性与逻辑性,但是由于数学学习总是分散进行,学生难以自觉地从整体上贯穿这些知识。因此,在整理复习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回忆、联想、交流、讨论等活动,走进学生思维的殿堂,采用有效的方式完善自身的知识建构,达成其能力的内化。
在学习完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知识之后,教师就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了解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把握状况,贴近学生思维跳动的脉搏:⑴回忆、联想——把握学生思维现状。近两周的单元学习,学生对圆的知识究竟认识多少、理解多少、掌握多少,教师会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知识点的缺失和遗忘也是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控的。⑵讨论、交流——唤醒学生记忆和思维深处的觉醒。通过学生的回忆和联想,教师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学生对圆相关知识的掌握现状,那么,接下来的交流和进一步的讨论就让学生不断地聆听、搜索、获取到自己在识记方面的缺失之处,不断地纠正偏差,加深印象,唤醒学生记忆和思维深处圆各知识点零散状态的觉醒。⑶分类、整理——梳理归类知识点。梳理各个知识点,将其分类整理,为搭建知识框架做准备。⑷网络、建构——搭建知识的结构框架。合理地分类和条理清楚地整理,为建构知识网络形成了清晰的脉络,学生沿着这一思路,就能搭建本单元的网络。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讲解并不能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只能通过合理的引导,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去,建构起自己的知识桥梁。因此,在整理复习活动中,我们要读懂学生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充分活动起来,走进学生思维的殿堂。
3.读懂课堂,渗透数学原有滋味。整理复习的课堂不同于新授课、练习课,但教师很容易将整理、复习设计成练习活动,成了技能技巧训练课;学生容易对已学知识的重复说教产生疲惫情绪,课堂上更容易产生出一些平时课堂上意想不到的现象和问题。教师面临的是预测和实施脱节的现象。
在整理复习课上,教师应做到课前回顾、课中观察、课后留心。课前回顾前期课堂上学生探索、建立新知识的情形,回顾学生在操作、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回顾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疑惑。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的神态,观察学生的反应,聆听学生的语言,分析学生思维偏差。课后处处留心学生的表现,留心学生对综合问题的思考解决等等,充分发挥整理复习课知识构建的社会性,促进学生在整理复习中获得合理的个人经验的内化,让课堂更加充满数学的滋味。
整理复习课堂上的三个“读懂”,形成了师生共同活动的 “学习共同体”,为学生获取数学学习成果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4.整理的社会学复习重点 篇四
第一章 国际物流学导论 1.国际物流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国际物流运作的主要业务活动
3.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第二章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
1.国际贸易术语(课本P25或P35表2-8)。特别是几组常用的贸易术语FOB,CFR,CIF和FCA,CPT,CIP的含义及买卖双方的责任及费用的划分。CIF贸易属于成交,属于象征性交货。
2.常用价格术语的转换:FOB与CFR或CIF的换算(P33)及保险费的计算,保险金额,投保加成3.课本P35页表2-8所示13种贸易术语特征及其使用的场合,学会合理的选用贸易术语。
4.国际贸易货款结算的基本方式汇付、托收和信用证。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p62
5.本章贸易术语案例分析(见课件及课本P71案例2)
第三章 进出口货物报关(不考)
第四章 国际物流仓储与包装
1.国际物流仓库的分类;自有仓库、租赁公共仓库和合同仓库的优缺点有哪些?P106--110
2.保税仓库的概念、类型P110-111
3.案例p133
第五章 国际货运保险
1.保险的基本原则
2.货物保险的范围及其类型:
(1)海上运输货物保险的风险分类:海上风险和外来风险
海上风险包括自然灾害,意外事故;
外来风险包括一般外来风险和特殊外来风险;
(2)损失和费用
海上损失和费用:全部损失(实际全损和推定全损)和部分损失(共同海损和单独海损);
费用:施救费用和救助费用
(3)外来风险的损失分为(一般外来风险和特殊外来风险)
3.货运保险险别类型分为基本险和附加险。
基本险包括(平安险,水渍险,一切险)
附加险包括(一般附加险,特殊附加险)
4.保险金额和CIF价的计算(P147),保险费的计算(P148)及例题。
第六章 国际物流信息系统(不考)
第七章 国际海上运输实务 1.国际海上运输的特点
2.班轮运输的特点,班轮运输中主要的关系人(P191—197)注意看课件
3.租船运输的特点,租船运输的类型(P199—201)
4.国际海上运输船务单证:
舱单,货物积载图,租船合同(P205);
设备交接单,提单(P208)
提单的性质及分类(P209---211)
提单的签发及转让(P212),提单的背书(P214)
提单的背面条款:(5)我国《海商法》规定的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条款,对于集装箱货物班轮运输和非集装箱(件杂货)班轮运输的承运人责任期间条款的规定(P220上)
(6)装货、卸货和交货条款的规定;(P220中)
(9)选港条款的规定。(P220下)
5.了解班轮货运单证流程(P226)
6.杂货班轮运输单证:(结合班轮货运单证流程,搞清楚这些单证的含义及作用)
装货单(S/O,也称“下货纸”,也叫关单),收货单(M/R也称为“大副收据”)P228-229提单(B/L)、装货清单(L/L)、载货清单(M/F)P231
货物积载图P232
提货单(D/O)P234
7.集装箱班轮货运单证:(结合班轮货运单证流程,搞清楚这些单证的含义及作用)集装箱货物托运单(“站场收据”联单)P235
集装箱发放/设备交接单(EIR)P236
集装箱装箱单(CLP)P237
8.国际租船运输合同中航次租船合同中:滞期费和速遣费的含义(P243)
第八章 国际集装箱运输实物
1.国际集装箱运输形式:整箱货(FCL)和拼箱货(LCL)P
2.国际集装箱的交接方式和交接地点(P256)
3.国际集装箱整箱货出口货运业务流程P262--263
4.国际集装箱站场收据(D/R):第五联,第七联P274
5.国际集装箱装箱单(CLP)P278
6.国际集装箱发放/设备交接单证P280
7.提货单(D/O)P285
8.集装箱提单的主要条款:承运人责任期限条款-----中国《海商法》第46条规定。P29
1第九章 国际航空运输实务
1.国际航空运输方式有哪些?P298-299
2.国际航空运输组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国际电
讯协会(SITA)
3.国际航空运价:普通货物运价P302
4.国际航空运费的计算:运价计费重量(实际重量、体积重量、计费重量的换算)看课件
例题或课本P303。
5.国际航空运输货运单的概念、性质、作用和类型。航空主运单MAWB和航空分运单
HAWB 见课本P317---319
第十章 国际多式联运实务 1.国际多式联运的定义、类型及特征。P348---349
2.国际多式联运的组织形式P350—352.:大陆桥运输,小路桥运输,IPI和OCP运输见课
件。
3.多式联运合同及其必备条件。P367
4.多式联运单证:多式联运提单P368
国际物流学题型及分值
一、单项选择题(1分*20 =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错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四、问答题(共3小题,共20分)
五、计算题。(共2题,共20分)
5.整理的社会学复习重点 篇五
一、考试题型(五大类):
1、单选题(20题×1.5分=30分)
2、多选题(14题×1.5分=21分)
3、判断题(19题×1分=19分)
4、简答题(2题×7分=14分)
5、论述题(1题×16分=16分)
二、考试重点范围(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公务员法(公务员制度)(详见《公务员初任培训教程》P138--173、P421--454)
相关知识点:
1、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和管理的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公务员制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P421)
(2)六大原则:①党管干部原则;②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③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④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与群众公认、注重工作实绩的原则;⑤分类管理原则;⑥法治原则。(P141--146、P421)
2、公务员法颁布日期和试行日期?
公务员法于2005年4月27日正式颁布的,正式施行是2006年1月1日开始。
3、公务员的概念?(P138)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即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方为公务员。
4、公务员法实施的范围?(P139)
我国公务员的范围主要是以下七类机关的工作人员:①中国共产党机关的工作人员;②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③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④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⑤审判机关的工作人员;⑥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⑦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联机关的工作人员。
5、公务员职位分为哪些类别?(P151)
我国公务员法根据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把公务员职位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
6、参公管理的概念?(P436)
“参公管理”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中除工勤以外的管理人员称为参照公务员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
7、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P146--150)(掌握了解、多选)《公务员法》第十二条规定,公务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①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②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④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⑤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⑥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⑦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⑧清正廉洁,公道正派;⑨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三条规定,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
①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②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③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④参加培训;⑤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⑥提出申诉和控告;⑦申请辞职;⑧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8、公务员法相关的单项法规?
(1)考录制度。(P423“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
★ 公务员考录分为国考和省考。国考指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的录用,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省考指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
★ 凡进必考的对象主要指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领导岗位不需要)。
(2)考核制度。(P164--165、P425)
★ 公务员考核分为哪几种形式?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年
度考核(定期考核),以考核为主,平时考核为辅。
★考核的程序?(P165)
考核的基本程序:①个人总结;②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考核等次建议;③由本机关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次;④将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一定要通知到本人)。
★ 考核哪些内容?(P165)
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考核有哪几种结果?(P165)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考核结果如何应用?(P165)
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①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照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②在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要予以辞退。③公务员在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终奖金。④选拔担任上一级领导职务的人选,应从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称职的干部中产生。
(3)奖励制度(P166、P427)★ 奖励的种类?
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的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五种。
(4)培训规定
★ 培训的类型(P168--169、P429)
①初任培训,又叫“岗前培训”,是对新录用公务员在正式上岗之前所进行的培训;②任职培训,是指机关对准备晋升一定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按照晋升职位的要求所实施的相应培训;③专门业务培训,是指国家机关根据专项业务需要对从事专项业务工作的公务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着力提高公务员从事某项专门业务能力;④在职培训,是指机关有计划地对在职的公务员所进行的以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常规性全员培训。其中对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公务员,应当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要求,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5)交流制度(P158--159、P429)★ 交流的形式?
公务员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可分为下挂和上挂)。(6)公务员辞职、辞退规定(P160--162、P432--433)★ 辞职与辞退的区别?
辞职是指公务员根据本人意愿提出,并经过任免机关批准,依据解除其与机关的职务关系;辞退是指机关依据法律规定的条件,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在法定的管理权限内作出的解除其与公务员之间存在的职务关系的行为。两者为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 什么情况下不得辞职?(P160)
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辞去公职:①未满国家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的;②在涉及国家秘密等特殊职位任职或者离开上述职位不满国家规定的脱密期限的;③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且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④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去公职的情形。
★ 辞去领导职务的形式?(P161)
①因公辞职。是指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变动职务,依照法律或有关规定,向任免机关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②自愿辞职。是指公务员因个人或者其他原因,自愿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③引咎辞职。是指公务员中的领导成员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再担任现职,由本人主动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④责令辞职。领导成员应当引咎辞职或者因其他原因不再适合担任现任领导职务,本人不提出辞职的,由任免机关责令其辞去领导职务。
★ 什么情况下不能辞退?(P161)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务员,不得辞退:①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②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③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④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退的情形。
(7)公务员处分规定(P167--168、P427—429)★ 处分的种类?
我国公务员的纪律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种。
★ 处分的结果应用?(P167--168)公务员受处分的期间为: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撤职处分的,按照规定降低级别。
★ 开除与辞退的区别?
开除是一种最严厉的行政处分形式,辞退不是行政处分,是一种行政处理(人事处理)。
(8)申述控告制度(P172--173、P433)
★ 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按照规定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直接提出申诉。
(9)回避规定(P159--160、P430)★ 应当回避的情形?
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10)工资制度(P430-431)(了解掌握)★公务员工资制度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
第二部分:公文管理(P259--306、P437--454)相关知识点:
1、公文的行文原则?(P261、P447)(了解掌握)
★ 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①根据本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行文关系。②一般不得越级行文。③同级机关可以联合行文。④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请示性质、要求对方办理答复的公文,应分清主送和抄送机关。⑤党政机关的部门依据职能可以相互行文和向下一级党政机关相应
部门行文。
2、联合行文的一些规则?(P263、P449--450)(重点掌握,选择、判断或简答)
★ 同级党政领导机关或党政军领导机关可以联合行文;同级党委、政府的职能部门可以联合行文;军队机关及其部门可以与地方党委、政府等相应机关联合行文;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可以联合行文;党委部门、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行文(党政军群都可联合发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
★ 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应按照党、政、军、群的顺序排列,一般应当将主办机关名称排列在前。联合行文只标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联合行文一般由主办机关首先签署意见,协办机关依次会签,一般不使用复印件会签。
3、行文的方向?(P261)
按行文规则,行文可以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三种方向。①上行文——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的行文。如:“指示”、“报告”和“意见”等。
②平行文——是指同级机关或互相没有隶属关系的机关单位之间的行文。主要有“函”、“议案”等。
③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发出的公文。如:“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批复”、“会议纪要”等。
4、公文的种类?(P263--264、P447--448)公文种类主要有15种:
⑴ 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⑵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⑶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⑷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⑸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⑹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⑺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⑻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⑼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⑽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⑾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⑿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⒀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⒁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⒂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5、公文的成文时间?(P449)
★ 公文成文日期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
6、公文的秘密等级及如何处理?(P264、P275、P448)
★ 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 公文确定密级前,应当按照拟定的密级先行采取保密措施。确定密级后,应当按照所定密级严格管理。绝密级公文应当由专人管理。
★ 复制、汇编机密级、秘密级公文,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并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绝密级公文一般不得复制、汇编,确有工作需要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复制、汇编的公文视同原件管理。
★ 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戳记。翻印件应当注明翻印的机关名称、日期。汇编本的密级按照编入公文的最高密级标注。
★ 涉密公文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清退或者销毁。
★ 不具备归档和保存价值的公文,经批准后可以销毁。销毁涉密公文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登记手续,确保不丢失、不漏销。
个人不得私自销毁、留存涉密公文。
★ 案例题:某机要员因为工作繁忙,来不及处理当天的文件,下班后将机密文件带回家处理?
解析:涉密文件应在办公室或机要室阅读,绝密级文件应当即阅即批即退,并有保密员在场。严禁将绝密文件、资料带回家,机要文件和资料原则上也不能带回家。用毕立即归还。
7、机关内设机构可否发文?(P450)(判断题)
解析: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第三部分:公务员道德建设(P184-210)相关知识点:
1、什么是道德?(P185)
道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共同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最终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以善恶为标准,依靠内心信念、传统习俗和社会舆论等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等关系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P193)
公务员职业道德是指公务员在履行公职活动中应该具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就是政府为规范公务员公职活动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是:政治坚定,忠于国家;勤政为民,依法行政;务实创新,清正廉洁;团结协作,品德端正。
3、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与依法行政的关系?(重点掌握,简答题或论述题)
①道德是法律的合理性基础,道德是立法的依据和核心。
②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是公平公正执法的前提,法律的关键是执行。③道德与法律不可相互取代,它们都是规范社会的手段(底线是法律管理,底线以上靠道德约束)。
④道德是事前的依法;法律是事后的惩处。
⑤法律是不完善的(是有缺陷的,是滞后的),道德可以弥补法律的缺陷,而法律不能弥补道德的空白。
4、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P201—209)(要求记忆)
①忠于国家,是对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政治要求,是公务员的天职。②服务人民,是对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社会要求,既是根本宗旨,也是社会职责所在。③恪尽职守,是对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工作要求,也是公务员的立身之本。④公正廉洁,是对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伦理要求,也是公务员的基本品质。
第四部分:十八大精神、科学发展观、依法行政 相关知识点:
1、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P18-20)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着力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3、什么是以人为本?(P12)(重点掌握)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这里所讲的以人为本,是以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本,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某个人、某些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①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的运用和发展;②以人为本是我
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③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5、十八大报告中的相关内容?
“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报告对全面协调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五位一体总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
“两个一百年”:“两个一百年”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相辅相成,是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能的区别?
我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单一制国家。实行中央统一集权,地方政府的权力由中央政府授予,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整个政府实行层级控制。宪法对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责范围做出了规定,外交、国防等职权专属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机关对外不具有独立性。
9、地方政府的层次?(P88-91)
①省级人民政府。包括省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特别行政区。
②地级市人民政府。包括市人民政府、少数民族自治州(盟)人民政府、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等。
③县级人民政府。包括县人民政府、市辖区人民政府、县级市人民政府、少数民族自治县(旗)人民政府。
6.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篇六
一.社会学的含义
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変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
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
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结构一功能角度)
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行为”角度)
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
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
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オ是文
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
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
六.文化滞后
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4.非物质文化其中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社会制度有先后之分,社会制度首先变革,其次就是风俗、民俗。(lg:-个人到一个新的坏境首先适应地方规矩和地方方式,但是价值观念很难融合。)
七、社会化的含义:(老师PPT)
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内涵和角度只是学习。
八、社会化的内容:
1.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
A.新生儿不断发展其生理潜能的过程,也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B.农业社会,社会化多事在家庭中,通过长辈传授进行的。而且内容简单,变化十分缓慢。
C.现代社会,科学化的发展,使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成为掌握基本生活技能的前提和条件。
D.学校教育成为生活技能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形式。
2.掌握基本的社会规范
A.社会范的学习,是个体増强社会性、适应社会生活的必修课。
B.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观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属于社会文化的核心内容。
C.价值观念是行为及其目标的基础,社会规范是选择达到目标的各种手段的标准。
D.个体学习社会行为规范的过程,就是社会文化渗入人的意识并内化、养成的社会性过程。
3.树立社会生活口标
A.人的最初追求是满足生存需求而在生理方面是和安全方面的追求。这是最简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追去目标。
B.社会化的更重要任务,提高个人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完善、对丰富精神文化成果的享用、成就未來事业等高层次的追求。
4.学习扮演社会角色
A.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中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都要按照社会对该位置的规范要求,表现其行为。
B.社会对每一种角色的行为规范都有明确的要求,即社会期望,它表明社会对处于各种地位的人所赋予的全力和责任。
C.角色不仅取决于行为期望,而且受到个人利益、能力、性格、周围环境的限制这就造成角色实践与角色期望之间的差距
D.一个人能否恰当地扮演好自己角色,是社会化效果的最终检验。
E.个人主要通过地位获得和角色的学习完成社会化任务。
九、社会角色的含义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十、复式角色与角色集
1・一个人担当了两个以上的角色,就称为复式角色。
2・当一个人处在某一特定的位置上时,他必须与其他一系列角色发生关系。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即所谓的角色集。(一个家庭可以组成角色集)
十ー、社会角色的类型
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A·先赋角色亦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牛理因素基础上的社会
角色。(出生是男是女,年龄)
B.口致角色亦称口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2·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A.自觉的角色,指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明确意识到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权利、义务,意识到了周围的人都是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观众,因此努力用口己的行动去感染周围的观众。(刚刚当选的班干部)
B.不自觉的角色,是指人们在承担某一角色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充当这一角色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充当这一角色,而只是按照习惯行为去做。(做母亲具有的特性)
3.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A.规定性角色只有比较严格和明确规定的角色。及对此角色的权利和义务应当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警察、法官、医生、教师等)
B.开放性角色指那些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男人、女人、朋友、顾客等)
4.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A.功利性角色指那些与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的的社会角色。(企业家、经理等从事生产性、经营性活动的人等等)
B.表现性角色,指不是以获得经济效益或者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目的的角色。(志愿者,艺术家,教师,警察等)
十二、社会互动的含义:
社会互动就是通过指社会主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的过程。简单说就是社会互动就是社会交往的过程。
十三、社会互动的情景:
1.两人群体、三人群体、多人群体
A.两人群体最明显的性质是两个群体中的互动是直接的,其他性质都是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来的。
B.三人群体有可能产生独立于个人的结构,而这种结构又有可能危及个性发展。这是区别两人群体的重大特点。
C多人群体:在很多人关系中会产生社会网络互动形式更复杂。这就有可能形成亚群体。
2.熟悉情境、工作情境、社交情景(根据目的的划分)
A.熟悉情境,主要是指我们与熟人之间日常交往的场合。
B.工作情境主要包括商品交易、商业谈判、工作会议等。这种情境互动行为往往带有功利性、交换性、手段性。
C.社交情境属于宴会、舞会、郊游。人们交谈轻松。
3.工具关系、情感关系、混合关系
A.感情关系主要是学院关系或者亲密朋友关系,这种关系以表达情绪、联络感情为主要特征。
B.工具关系只构成关系的成员是以事业工作,这种职业目的为联结而建立起来的关系,关系成员之间的交往是依据工具性目的而进行的。
C。混合关系是既含有工具性目的,又含情感性目的的关系。这种多以人情法则行事。
十四、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1.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2.社会组织的特点:
a非人格化特征
b整体合理性和个体非合理性特征
c道德与非道德两重性特征
3.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a一定数量的成员
b特定的活动目标
c明确的规章制度
d完整的权力结构
e一定的技术设施
十五、社区的含义: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存在日常互动关系,具有心理文化认同的居民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十六、社会分层的含义:
社会分层就是根据获得社会有价值物的方式不同,社会成员被区分为高低不同等级层次的现象。
十七、社会流动的含义: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在社会分层体系中,从一个等级向另一个等级的变动。
十八、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特征
1.社会制度的含义:
社会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
2.社会制度特征:
a可重复性
b集体约束性
c自我维护性
十九、社会制度的构成:
1.社会价值观
2.社会规范体系
3.权威与地位结构
4.社会机构与设施
二十、社会控制的含义:
广义: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学习符合社会认可的行为模式,以维护社会秩序。
狭义: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是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二十一、社会控制的手段:
1.习俗、道德和宗教
A.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风俗习惯。习俗对人们的行为有指导和约束作用,在一定程度发挥着社会的控制作用。(习俗有好有坏)
B.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对人的行为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违反道德行为具有控制作用。
C.宗教是。种和神或者神圣物联系的信仰和规范体系。
2.政权法律和纪律
A.政权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权力组织体系,是国家权力的组织基础。
B.法律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
C.纪律是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为其成员规定的行为准则,是他们用来指导和约束自己和成员,促使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3.舆论和群体意识
A.舆论对特定的社会成员的言行具有一定的指导约束及社会控制作用。
B.群体意识是群体存在的思想基础,是联系群体成员的纽带,它对个体意识起着改造和影响的作用。
二十二、社会变迁的含义
广义:社会变迁可以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
狭义: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的重大变化
二十三、社会现代化的含义和历程
1.社会现代化的含义:
社会现代化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特殊社会变迁过程。是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内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变迁过程。
2.社会现代化的历程:
A.第一阶段是从18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使用标志的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欧国家生产方式。
B.第二阶段是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西方文化转移到西欧和北美取得成功,逐渐扩散。
C.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席卷全球的现代化发展浪潮。
二十四、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1.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现代经济体系取代传统农业为核心的经济体系)
2.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先导)
3.以民主和法制为核心的政治现代化欧。(发展现代民主和建立工作是社会现代的基本内容,又是社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
4.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5.以理性化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价值观的现代化。(理性化是人们在明确行动口标和采取社会行动时,根据口标所选择的最合适的手段,力求以最少的付出来获得最大的收益)
6.人的现代化(愿意接受新的生活经历,尊重并愿意考虑各种不同意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有计划性等)
7.全球化。(不仅是一个政治经济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
1.社会学的含义
2.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3.社会的定义
4.文化的含义
5.文化的特点
6.文化滞后
7.社会化的含义
8.社会化的内容
9.社会角色的含义
10.复式角色与角色集
11.社会角色的类型
12.社会互动的含义
13.社会互动的情景
14.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15.社区的含义
16.社会分层的含义
17.社会流动的含义
18.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特征
19.社会制度的构成20.社会控制的含义
21.社会控制的手段
22.社会变迁的含义
23.社会现代化的含义与历程
7.整理的社会学复习重点 篇七
执教四年级时, 面对“多位数的整理和复习”这一重要内容, 我认真地进行了理论反思和实践建构, 努力引导学生将四年的学习内容逻辑地编织在一起, 达到顺利掌握自然数这一概念的教学目的。我主要从三个方面组织学生进行整理和复习。
一、加深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内涵
对于“十进制计数法”, 多数学生只会烂熟地背诵定义:“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至于十进制计数法的内涵, 不少学生是不清楚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内涵包含这样三点: (1) 有10个计数符号:0、1、2、3、4、5、6、7、8、9; (2) 计数规则是“满十进一”, 即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为10; (3) 有“位值制”原则, 即同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数值不同。它是十进制计数法的核心。为了使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法”的这些本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复习课的开始, 我抛出了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数的进位制有很多种。你知道哪些不同的计数方法, 请举例说明。 (生:我知道十进制计数法, 如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 1米等于10分米、1分米等于10厘米;二进制计数法, 如两只鞋是一双;十二进制计数法, 如一年等于12个月;六十进制计数法, 如1分等于60秒, 1时等于60分……)
(2) “十进制计数法”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最常用、最熟悉的计数方法。谁知道它有多少个计数符号? (生:0、1、2、3、4、5、6、7、8、9这10个数字符号。) 它的进位规则是什么? (生:它的计数规则是满十进一。) 它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生:一、十、百、千、万……)
(3) 0、1、2、3、4、5、6、7、8、9这10个不同的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数呢?为什么?举例说明。 (生:这10个不同的数字可以组成无数个不同的数。因为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不一样。如8888, 前面一个8表示8个千, 中间两个8分别表示8个百和8个十, 后面一个8则表示8个一。)
通过对上述几个问题的交流和研讨, 学生知道了: (1) 生活中有多种不同的计数方法, 人们根据解决问题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计数方法; (2) “十进制计数法”在生活中是最常用的, 它的内涵主要是“10个计数符号、十进位和位置值”, “位置值”是十进制计数法的精髓。学生掌握了这些本质的内容就为多位数的整理和复习 (数的读、写和改写)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数位顺序表熟练进行多位数的读和写
数位顺序表是学生正确、迅速读写多位数的有力工具。复习课前, 我要求每位学生做一个含有12个数位的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在做数位顺序表的过程中厘清“数位、计数单位、数级”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 同时对12个数位的位置再一次排队整理, 并将这张图表牢牢地印刻在脑海中。
在交流、评价完各自做的“数位顺序表”后, 我引入了两个关于上海的情境数据:“截至2011年, 上海总人口为23005008人, 全年财政总收入为340780000000元。”要求学生借助手中的数位顺序表正确读出这两个数。学生读数时教师利用数位顺序表 (大屏幕显示) 展示其读法。
(生读:二千三百万五千零八、三千四百零七亿八千万。)
在评价了学生读数的知识后, 再引导全体学生概括出读数的一般方法: (1) 先将多位数分级, 确定是含几个数级的数; (2) 从高位起, 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亿级的数、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读法基本相同, 只是在级的末尾添上一个“亿”和“万”字; (3) 每一级末尾的零不读, 中间连续的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读数方法的回忆和概括, 能帮助学生将它移植到写数的方法中。因此, 数的写法的复习便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我将教科书第117页第2题的指令性要求稍作改动, 然后请学生独立作业:“先想一想多位数怎样写, 再写出下面各数。三百零三万零三百零三、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万。”学生写数时, 可以利用手中的数位顺序表, 但我更鼓励他们根据脑海中储存的数位顺序表来正确写数。
学生完成后, 请一位学生做小老师, 组织反馈和小结: (1)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个学生的写数情况, 特别关注利用储存在脑海中简化了的数位顺序表写数的案例 (如下图) 。 (2) 说一说怎样写多位数, 并与多位数的读法进行比较。
最后, 教师和全体学生一方面评价小老师的表现, 一方面引导学生概括多位数的写法, 重点提示学生容易出错的“用零占位”的问题。
这个环节的复习重点是: (1) 突出数位顺序表的工具作用, 使一些读数、写数掌握得还不够好的学生能正确把握读、写数的基本方法, 同时加深对数位、数级和计数单位等易混淆概念的理解。 (2) 加强读数、写数方法的比较, 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读数、写数的方法。 (3) 突出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提炼, 使学生在概括读、写数方法的过程中提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
三、集中力量突破多位数改写的重难点
通过课前对学生的调研, 我对“多位数改写”的复习有以下思考: (1) 应使学生进一步明白“改写”的意义是“为了生产生活的需要”、是“为了读写的方便”, 也为以后学习科学计数法作准备。 (2) 多位数改写的难点是“有多个零的大数和非整万、非整亿数”的改写。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复习时还应采用“借助数位顺序表”的方法。
针对学生常将大数中零的个数写错的情况, 我将数的改写分两个环节进行:先复习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再复习非整万、非整亿数的改写。
1. 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我给出了两个情境数据:“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 总投资为45000000000元人民币, 其间超过70000000的参观人数创下了历届世博会之最。”由此引入整万、整亿数改写的复习。根据上述数据设计了如下问题: (1) 先读出这两个数, 再把它写出来; (2) 数一数, 这两个数中各有多少个零? (3) 如果是两个比450亿更大、比7000万更多的数, 那后面零的个数会怎么样?书写方便吗?通过思考上述问题, 使学生体会到, 要表示一个很大的数, 必须寻找一种更简单的表示方法, 因此“数的改写”应运而生, 它是一种必然的需求。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将这两个数分别改写成以“亿”和以“万”为单位的数, 提醒学生应充分利用数位顺序表来正确改写。
反馈对正时, 先请学生说出改写的方法。然后概括小结:
(1) 先将要改写的数分好级; (2) 若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就将个级的4个0去掉, 若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就将个级的4个0和万级的4个0都去掉。
通过小结改写的方法, 为后面复习非整万、非整亿数的改写作好铺垫。
2. 非整万、非整亿数的改写
非整万数、非整亿数的改写让学生独立完成。利用课堂中前面出现的两个数据, 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近似数:“上海总人口为23005008人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 全年财政总收入为340780000000元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
展示学生的作业, 引导学生重点说: (1) 非整万、非整亿数的改写, 得出的结果是近似数, 因此要用“≈”符号表示结果; (2) 要用“四舍五入”法进行改写。这些是与整万、整亿数改写的不同之处。
8.整理有序 复习有效 篇八
关键词 整理与练习 自主梳理 主动构建
整理与练习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每个单元后安排的一次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复习。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既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步骤。做好这一内容的教学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教师对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不能简单地把整理与练习里的题目做完就算,而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何开展好整理与练习课的教学,使整理有序、复习有效,达到查漏补缺、巩固提高的目的,创建自主、高效的整理与复习课堂?
一、创设符合整理与复习的问题情景,引出课题
没有问题产生条件下的学习只能是“接受式学习”,因此数学教学首先应使学生产生问题,整理和复习课教学同样不能例外。如果教师采用“炒剩饭”的方式进行整理和复习,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肯定是不高的。所以我们在整理和复习课的开头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和复习的激情。
“数的认识的整理和复习”中,可用新闻报道的形式提供下列信息:据统计,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同比增长14.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同比增长17.9%;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公布,我国总人口数为1339724852人,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之间,我国人口净增长7390万人,年均增长率是0.57%……通过阅讀信息。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并不陌生和抽象。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能具体、鲜明地反映一些实际问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此时教师提问: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将这些计量单位进行分类吗?除此之外,你还学过哪些计量单位?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复习当中。
二、重视学生自主梳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建构能力
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整理与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要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首先要形成建构的意识。因此,整理与复习课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对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搜集、整理、归纳,通过开展讨论交流、分析比较等活动,感受到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不同之处,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在经历自主梳理、主动构建等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目的。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理与复习包含了口算、估算、笔算、验算等内容。教学时首先应让学生动手、动脑梳理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知识网络,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适时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开展自我评价反思
在自主梳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结合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结果和思维过程。这种汇报交流活动,应在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探索情况的前提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对数学问题的完全理解,不应只是显性的知识结论,还应有隐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展示学生思维活动过程,重要的不只是让学生说出“是怎么做的”,而是让学生认识到“是怎样想到要这么做的”。
反思评价学生是主体。要让学生从被评价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成为评价者。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展开评价,既可以是对整理结果的评价,也可以是对整理形式的评价,还可以对思维过程进行评价。这种评价要体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通过评价要能引发学生的反思行为,更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理念。
四、精心设计复习题,进行查漏补缺
整理与复习是学生对已学内容的再现,知识容量大、跨度大,对学生来说内容比较枯燥,难免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复习题,值得注意的是复习题应以母题考察为主,题量也应适中,进行查漏补缺。要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对易错、常错及易混淆的问题多变题型,让学生反复练习,以强化对薄弱环节的掌握和巩固,切忌面面俱到。面面俱到既浪费时间,达不到复习巩固的效果;又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甚至会使学困生放弃学习。所以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对整理与复习课的习题进行精心设计,使每一道题具有代表性。如小数乘法中类似于0.125×80这些两个因数相乘的积既能满整百、整千,末尾又需要添0,同时还有小数点移位并去掉一部分的0的题目,由于要思考的步骤较多,只要其中有一个步骤出错,整道题目就错了。
【整理的社会学复习重点】推荐阅读:
教育学复习重点整理08-23
《土地整理》考试重点【复习版】10-19
社会热点问题分析汇总整理07-10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笔记整理09-26
政治经济学的复习整理07-26
分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08-29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08-18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10-27
金融学考试重点整理09-22
货币金融学重点整理10-18